CN102756552B - 任务更换时的调色方法 - Google Patents
任务更换时的调色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756552B CN102756552B CN201210134611.6A CN201210134611A CN102756552B CN 102756552 B CN102756552 B CN 102756552B CN 201210134611 A CN201210134611 A CN 201210134611A CN 102756552 B CN102756552 B CN 10275655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k
- print job
- printing
- infeed
- covered are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31/00—Inking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 B41F31/02—Ducts, containers, supply or metering devices
- B41F31/04—Ducts, containers, supply or metering devices with duct-blades or like metering devices
- B41F31/045—Remote control of the duct key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33/00—Indicating, counting, warning,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B41F33/0036—Devices for scanning or checking the printed matter for quality control
- B41F33/0045—Devices for scanning or checking the printed matter for quality control for automatically regulating the ink supply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AND TO STAMPS
- B41P2233/00—Arrangements for the operation of printing presses
- B41P2233/10—Starting-up the machine
- B41P2233/11—Pre-ink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Inking, Control Or Cleaning Of Prin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印刷机(1)的墨区式输墨装置中利用控制计算机控制油墨量的方法,其中,在印刷运行期间与常规需求相比暂时地提高油墨量的供入。本发明的特征是,借助于所述控制计算机来计算两个前后相继的印刷任务的着色差并且在这两个印刷任务期间通过暂时地改变油墨量的供入来调整所述着色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印刷机的墨区式输墨装置中利用控制计算机控制油墨量的方法,其中,在印刷运行中与常规需求相比暂时地提高油墨量的供入。
背景技术
由公开文献DE 100 56 247 A1公开了这种用于在印刷机中控制油墨量的方法。在此涉及的是用于在印刷机输墨装置的不同墨区中控制油墨量的方法,其中,在不同的墨区(Farbzonen)中快速地调节油墨量,其中,相邻的墨区也尽可能快速地实现其稳定的油墨量。这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即,在印刷机的不同墨区中取决于时间地对于每个墨区预给出油墨量的额定值;使得由用于墨区的油墨源输出的油墨流的值相应于所述油墨量的每个额定值;并且当对于一个墨区(Zone)应将所述额定值保持恒定时在该墨区中通过从所述油墨源输出与所述额定值相应的油墨流来维持恒定的油墨量并且在用于预给定的墨区的额定值从第一值改变到第二值的情况下改变该墨区中的油墨量,其方式是,确定一校正油墨流,所述校正油墨流在一个过渡时间间隔上调节到校正油墨流和第二额定值之和上。这导致,当在印刷机运行的情况下油墨量的额定值改变时,短时地将提高的油墨量供入到输墨装置中。过高油墨量的供入也可以称为“调色”。但是该方法仅仅适合于在印刷运行时在一个印刷任务期间加速设定参数的改变,以便避免过渡时间并且从而也避免废页。
发明内容
现在,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在印刷机的墨区式(zonal)输墨装置中利用控制计算机来控制油墨量的方法,其允许即使在两个印刷任务之间进行印刷任务更换时也更快速地实现所需的油墨量。
根据本发明,所述任务通过本发明解决。由其他描述和附图中得出本发明的有利构型。在本发明的方法中,对控制计算机中这样地编程,使得其首先根据两个印刷任务的印刷主题计算两个前后相继的印刷任务的着色差并且通过暂时地提高油墨量的供入在两个印刷任务之间修正所述着色差。这意味着,在所述两个印刷任务之间首先较快速地供入所需的油墨并且较快速地减少过量的油墨。
在本发明的第一构型中提出,在油墨太少的情况下在第二印刷任务开始时提高供入的油墨量。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二印刷任务开始印刷时供入的油墨比对于完成该印刷任务所需的油墨多。由此,通过在第二印刷任务开始时短时提高油墨供入量可更快速地实现所述第二印刷任务的期望实现的着色。
在本发明的另一构型中提出,在油墨太多的情况下在第一印刷任务结束时提高供入的油墨量。通过这种方式和方法在第一印刷任务结束时通过提高油墨消耗例如在印刷机下行时降低剩余承印物上的过量油墨并且由此在两个印刷任务之间实现过量油墨的更快速的减少。
本发明方法的大优点在于,在两个印刷任务之间不必首先将全部油墨从输墨装置中取走并且然后又必须对于第二印刷任务重新构建。
此外提出,在去除非常多的油墨量的情况下在第二印刷任务开始印刷时在短的时间间隔上通过控制计算机关断润湿介质供入并且在所述时间间隔过完之后又接通所述润湿介质供入。通过暂时关断润湿介质供入显著地加速了油墨的取出。
此外提出,所述控制计算机基于第一和第二印刷任务的印刷图像的比较来选择匹配的方法。所述控制计算机将两个彼此跟随的印刷任务的印刷图的内容彼此比较并且确定是否并且在哪个墨区中需要更多或更少的油墨。然后,根据这样求得的油墨需求,要么对于相关的墨区进行用于减少过量油墨的方法要么进行用于提高油墨供入的方法。所述调节过程可自动进行或者印刷工人首先在屏幕上显示地获得相应的建议并且然后可通过操控来采取预给定措施。这显著地简化了印刷工人的工作,因为所述印刷供入不必自己计算和选出匹配的方法。
在本发明的一个特别有利的构型中提出,所述控制计算机在第一印刷任务与第二印刷任务之间进行印刷任务更换时在第二印刷任务的承印物规格比第一印刷任务的承印物规格小时考虑在第二印刷任务的情况下不再印刷的区域。在单张纸印刷机上能够以多种规格进行印刷。由此在单张纸印刷机上例如能够以规格105、规格75和规格52进行印刷。当首先以大规格例如规格105进行印刷并且接着印刷一种规格75的页张时,则在输墨装置和印刷装置的边缘区域中具有不再印刷的墨区,因此在这些墨区中油墨不减少。这种油墨过量由所述控制计算机以如下方式考虑,即,在规格大大减小时通过侧向的匀墨并且通过所述“调色”(增色)的相应组合的过高的油墨过度补偿最后印刷的边缘区(randzonen)上的过度。通过这种方式和方法在不印刷的墨区中去除掉油墨并且将去除掉的油墨供应给印刷的边缘区。在这种情况下将不印刷的墨区中的过量油墨用于短时提高印刷的边缘区中的油墨供入。于是为了增加油墨仅还需将相应少的油墨供入到输墨装置中。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于多个附图详细说明和解释本发明。附图示出:
图1示出在按照现有技术更换印刷任务时输墨装置的多个调节过程以及在最右边示出按照本发明改进的方法;
图2是输墨装置中输墨装置辊上的油墨层从第一匀墨辊至油墨施加辊的结构;和
图3是油墨量与面重合率的关系。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示出三个印刷方法——印刷V1、印刷V2和印刷V3,它们可在印刷机1中在印刷任务更换时被执行。这三个方法已被现有技术公开。在此,在印刷任务更换时首先检验是否需要降低油墨曲线,如果需要的话,则更换印版并且进行一个所谓的油墨进入2。如果不需要降低油墨曲线,则同样更换印版并且检验是否必须洗涤输墨装置。如果需要洗涤输墨装置,则进行一个所谓的油墨进入1。如果不需要洗涤输墨装置,则直接进入到印刷步骤。现在按照本发明提出,将印刷机1上通过印刷任务更换引起的调节换算为相应的着色改变。基于所述着色改变,以短时间内提高的油墨输入进行“调色”的控制。这具有的大优点是,印刷工人不必考虑对必要的着色改变的看法。即,在第一方法V1中必须确保油墨曲线降低在更换印版之前进行。但是印刷工人常常忘记触发该功能。这导致一直印刷到该页张叠堆结束并且之后对于油墨曲线降低不再有页张可被印刷。变型方案2具有的大缺点是,输墨装置的洗涤是非常耗时的并且导致额外的成本,因为一方面会消耗油墨并且另一方面必须对洗掉的油墨进行废物处理。方法3的主要缺点是,在处理第二印刷任务时出现高的启动废页。
图2示出输墨装置中的油墨层的基本结构,其中,可以看出,油墨量由与经印刷的层厚度成正比的基本层2并且由取决于面重合率的油墨楔3组成。所述油墨楔3在墨斗附近在第一网纹辊上最强并且向着印版滚筒上的最后的油墨施加辊降低到基本层2上。
在图3中可看出面重合率FD与油墨层厚度之间的关系。给所述油墨层厚度配置相应的油墨量FA。这意味着:在面重合率从0至100%的情况下,油墨量从1上升到约1.25。
输墨装置中的油墨量FA与面重合率FD的关系对于恒定的印刷层厚度来说可要么借助于模拟程序(例如FASI)要么通过印刷试验来确定。此外,输墨装置中的油墨量FA与经印刷的层厚度成正比。基于旧印刷任务和新印刷任务的面重合率FD,对于新任务计算出输墨装置中的相对油墨量。所述相对油墨量被换算为相对着色。然后,在启动印刷时借助于调色(增色)和/或油墨进入2和/或面减除来补偿所述相对着色。
一个实例是:
第一印刷任务,墨区/墨键(Farbzone)的80%的面重合率FD。
第二印刷任务,同一墨区的40%的面重合率FD。
从图3的表格中可读出下面的值:
油墨量80%FD=1.2;油墨量40%FD=1.1
因此对于第二印刷任务来说,在印刷任务更换时得到1.2/1.1=1.09的过度着墨。也就是说在第二印刷任务启动时必须从墨区中去除掉9%的油墨量。按照现有技术,这通过所述调色进行。
另外的方案也是可以的:
可以在印刷之前供入或者必要时取出油墨。相对于第一印刷任务在启动时需要更多油墨的墨区可以在第一印刷之前获得这些油墨,例如借助于油墨进入2。也就是说,对于这些墨区来说,在印刷期间无需调色并且这些墨区因此更早地着墨稳定。
也可以的是,所述方法自动地作出建议或实施。机器控制装置可以基于第一和第二印刷任务的图像内容的比较自动地执行适当的方法或者给印刷工人建议至少一个操控选择。
本发明的方法也可以与面减除相组合。如果在任务更换时在墨键区域中必须取走很多油墨,从而所述调色器必须例如过度控制多于100个页张,因此可以在第二印刷任务启动时将润湿介质供给装置关断好几转,以便借助于所谓的面减除使油墨取出显著加速。在所述面减除之后,由印刷机1的控制计算机又自动地接通润湿装置并且执行修改后的油墨进入或调色。然后所述修改后的调色则对于所有的墨区都起作用。
对此列举出下面的实例:
第一印刷任务在墨区1中80%面重合率FD
第一印刷任务在墨区2中8%面重合率FD
第二印刷任务在墨区1中8%面重合率FD
第二印刷任务在墨区2中80%面重合率FD
从图3中的图表中读出:
油墨量80%FD=1.2
油墨量8%FD=1.02
在启动第二印刷任务时必须对于墨区1取走约18%的油墨,对于墨区2则加入约18%的油墨。
储存在输墨装置中的油墨量(在此现在对于所有的墨区区域简化地计算)约为20mm3/mm。储存的油墨量在实际中取决于面覆盖率,参见上面。随着每个面减除,在简化计算的情况下,人们取走约0.8mm3/mm的油墨。即如果人们执行例如三个面减除,则取走约3*0.8mm3/mm/20mm3/mm=12%的油墨。
也就是说在本例中,对于墨区1还必须执行短的油墨调节以便取走18%-12%=6%的油墨。对于墨区2必须供入18%+12%=30%的油墨,这要么可在面减除之前或之后通过一种类型——油墨进入2供入,要么可通过调色供入。油墨的供入总是比油墨的取走更简单并且更好。
但是该方法存在局限性。该方法在较大的规格更换时出现问题,如果由较大的页张规格进行更换的话。这些面减除在较小的承印材料规格的情况下也是临界的。这必须相应地考虑所建议的方法。因此存在一个另外的方案,其中,在规格减小的情况下考虑不印刷的区域。在规格大大减小的情况下可通过侧向的匀墨并且通过最后的印刷的边缘区中的相应组合的过高的调色来补偿规格变小的影响。
对于也给出一个实例:
第一印刷任务,规格为105,所有32个墨区具有40%的面重合率FD。
第二印刷任务仅仅使用墨区3至30,也就是说,墨区1和2以及31和32不印刷。墨区3至30具有80%的面重合率FD,墨区之外具有0%的面重合率。
从图3中的表格中可读出:
油墨量80%FD=1.2;油墨量40%FD=1.1;油墨量0%FD=1.0
也就是说,在不印刷的墨区中必须取走约10%的油墨,在印刷的墨区中加入约10%的油墨。但是因为在不印刷的边缘区中不进行油墨降低,墨区3和4以及墨区29和30使用不印刷的边缘区的油墨,从而使得在这些墨区3和4以及29和30中不进行增色(+10%-10%=0%)。
参考标号表
1 印刷机
2 基本层
3 取决于FD的油墨楔
FD 面重合率
FA 油墨施加量
V1 印刷任务更换的第一变型方案
V2 印刷任务更换的第二变型方案
V3 印刷任务更换的第三变型方案
V4 印刷任务更换的改进的变型方案
Claims (6)
1.一种用于在印刷机(1)的墨区式输墨装置中利用控制计算机控制油墨量的方法,其中,在印刷运行期间与常规需求相比暂时地提高油墨量的供入,其特征在于,借助于所述控制计算机来计算两个前后相继的印刷任务的着色差并且在这两个印刷任务之间通过暂时地提高油墨量的供入来调整所述着色差,其中,所述油墨量的供入的提高在油墨太少的情况下在第二印刷任务开始时进行,所述油墨量的供入的提高在油墨太多的情况下在第一印刷任务结束时进行。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去除非常多的油墨量的情况下在第二印刷任务开始印刷时在短的时间间隔上通过控制计算机关断润湿介质供入装置并且在所述时间间隔过完之后又接通所述润湿介质供入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计算机基于第一和第二印刷任务的印刷图像的比较来选择匹配的方法。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计算机在第一印刷任务与第二印刷任务之间进行印刷任务更换时在第二印刷任务的承印物规格比第一印刷任务的承印物规格小时考虑在第二印刷任务的情况下不再印刷的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规格变小时的过量油墨通过印刷机(1)的输墨装置中的匀墨辊的侧向匀墨并且向最后的印刷的边缘区过高地输出油墨来补偿。
6.根据权利要求5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不印刷的墨区将其过量油墨输出给印刷的边缘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102011018860 | 2011-04-28 | ||
DE102011018860.6 | 2011-04-28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756552A CN102756552A (zh) | 2012-10-31 |
CN102756552B true CN102756552B (zh) | 2016-10-26 |
Family
ID=470078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134611.6A Active CN102756552B (zh) | 2011-04-28 | 2012-04-28 | 任务更换时的调色方法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756552B (zh) |
DE (1) | DE10201200578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14010082A1 (de) | 2013-08-02 | 2015-02-05 |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 Taktheberverhältnis beim Color Booster |
EP4263224A1 (en) * | 2020-12-16 | 2023-10-25 | Eco3 Bv | Lithographic printing press make-ready method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2728738A1 (de) * | 1977-06-25 | 1979-01-11 | Roland Offsetmaschf | Einrichtung zur kontrolle und regelung des druckvorgangs an druckmaschinen |
CN101049755A (zh) * | 2006-04-07 | 2007-10-10 |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 油墨控制装置、印刷机和印刷方法 |
CN101279532A (zh) * | 2007-04-02 | 2008-10-08 | 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 印刷机中的改善的特性曲线学习 |
DE102009030947A1 (de) * | 2009-07-01 | 2011-01-05 |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 Verfahren zur Regelung der Farbzufuhr in einem Druckwerk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241248A (ja) * | 1988-08-02 | 1990-02-09 |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 インキ装置のインキ量設定処理装置 |
JPH1016193A (ja) * | 1996-06-27 | 1998-01-20 | Komori Corp | インキ膜厚の制御方法 |
JP2000037853A (ja) * | 1998-07-22 | 2000-02-08 | Komori Corp | 印刷機のインキ膜厚制御方法 |
DE10056247B4 (de) | 1999-12-06 | 2011-07-21 |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69115 | Verfahren zum Steuern der Farbmenge in einer Druckmaschine |
JP4024593B2 (ja) * | 2002-05-22 | 2007-12-19 | 大日本スクリーン製造株式会社 | インキ供給制御装置および印刷装置 |
DE102004021599A1 (de) | 2004-05-03 | 2005-12-01 | Gretag-Macbeth Ag | Verfahren zur Ermittlung von Farb- und/oder Dichtewerten und für das Verfahren ausgebildete Druckeinrichtungen |
CN101118222B (zh) | 2006-08-03 | 2012-07-04 | 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 具有两个不同地工作的测量装置的颜色测量设备 |
-
2012
- 2012-03-21 DE DE201210005785 patent/DE102012005785A1/de active Pending
- 2012-04-28 CN CN201210134611.6A patent/CN10275655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2728738A1 (de) * | 1977-06-25 | 1979-01-11 | Roland Offsetmaschf | Einrichtung zur kontrolle und regelung des druckvorgangs an druckmaschinen |
CN101049755A (zh) * | 2006-04-07 | 2007-10-10 |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 油墨控制装置、印刷机和印刷方法 |
CN101279532A (zh) * | 2007-04-02 | 2008-10-08 | 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 印刷机中的改善的特性曲线学习 |
DE102009030947A1 (de) * | 2009-07-01 | 2011-01-05 |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 Verfahren zur Regelung der Farbzufuhr in einem Druckwerk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102012005785A1 (de) | 2012-10-31 |
CN102756552A (zh) | 2012-10-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H044947B2 (zh) | ||
US10000055B2 (en) | Method for operating a printing press | |
US6367385B2 (en) | Ink film thickness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color printing press | |
JP2006082552A (ja) | 印刷開始前の最適化された事前インキづけ | |
US8746143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pensating for inking differences in printing presses with an anilox short inking unit and printing press having the apparatus | |
CN102756552B (zh) | 任务更换时的调色方法 | |
US8358434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ducing printing forms for anilox printing presses | |
CN102189758B (zh) | 用于具有短输墨装置的胶印机的油墨控制 | |
US8001896B2 (en) | Ink dosing device of a printing group,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ink dosing device | |
US6543354B1 (en) | Device for quickly establishing a production-run state in a printing group of a rotary printing machine | |
US6546870B2 (en) |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quantity of ink in a printing machine | |
CN101352952B (zh) | 运行胶版印刷机和控制润湿剂施加的方法及胶版印刷机 | |
JP6212342B2 (ja) | 印刷機の印刷準備方法及び印刷機の印刷準備支援装置 | |
US9676176B2 (en) | Method for controlling inking in a printing press with machine-dependent compensation in inking and dampening units | |
JP7261757B2 (ja) | インキ供給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並びに印刷機 | |
CN102947097B (zh) | 控制卷筒纸轮转印刷机的方法和装置以及包括至少一个具有印刷装置的印刷塔的卷筒纸轮转印刷机 | |
JPH10128956A (ja) | インキ膜厚の制御方法 | |
JPH11188849A (ja) | インキ膜厚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装置 | |
US20100000430A1 (en) | Offset printing process | |
JP2005035041A (ja) | 印刷機のインキ供給方法 | |
JPH05278204A (ja) | 色調安定化装置 | |
JP2001239651A (ja) | 印刷機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装置 | |
CN106985513B (zh) | 用于运行印刷机的方法 | |
DE4403673A1 (de) | Mehrfarbendruckverfahren | |
JPH11188848A (ja) | インキ膜厚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707 Address after: Weisloch, Germany Patentee after: Heidelberg printing machinery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Ltd. Address before: Heidelberg, Germany Patentee before: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