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33873A - 发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发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33873A
CN102733873A CN2012101003775A CN201210100377A CN102733873A CN 102733873 A CN102733873 A CN 102733873A CN 2012101003775 A CN2012101003775 A CN 2012101003775A CN 201210100377 A CN201210100377 A CN 201210100377A CN 102733873 A CN102733873 A CN 1027338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ace
steam
working medium
power generation
r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0037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33873B (zh
Inventor
足立成人
松村昌义
成川裕
高桥和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be Steel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be Stee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be Steel Ltd filed Critical Kobe Steel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7338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338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338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3387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23/00Plants characterised by more than one engine delivering power external to the plant, the engines being driven by different fluids
    • F01K23/02Plants characterised by more than one engine delivering power external to the plant, the engines being driven by different fluids the engine cycles being thermally coupled
    • F01K23/06Plants characterised by more than one engine delivering power external to the plant, the engines being driven by different fluids the engine cycles being thermally coupled combustion heat from one cycle heating the fluid in another cycle
    • F01K23/08Plants characterised by more than one engine delivering power external to the plant, the engines being driven by different fluids the engine cycles being thermally coupled combustion heat from one cycle heating the fluid in another cycle with working fluid of one cycle heating the fluid in another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15/00Adaptations of machines or engines for special use;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devices driven thereby
    • F01D15/10Adaptations for driving, or combinations with, electric gener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8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electric generators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e.g. with turbin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10Geothermal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gine Equipment That Uses Special Cycle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Abstract

在发电系统中,将从发电机产生的热效率良好地放出至外部。本发明的发电系统(1)使工作介质(T)循环于蒸发器(2)、发电装置(3)以及凝结器(4)的同时进行发电,发电装置(3)具有膨胀机(8)、发电机主机(10)以及壳体(11),壳体(11)具有:导入部(22),用于将蒸气从蒸发器(2)导入膨胀机驱动部;隔壁部(12),用于以隔离状态划分成容纳膨胀机驱动部的第1空间(13)和容纳转子(9)的第2空间(14);以及流出部(28),用于将工作介质(T)排出至凝结器(4),隔壁部(12)具有:蒸气导出部(26),将第1空间(13)和第2空间(14)连通,并且,将在第1空间(13)膨胀而降温后的蒸气引导至第2空间(14);以及轴承容纳部(17),容纳支撑旋转轴(18)的轴承,在蒸气导出部(26)和流出部(28)之间,配备有发电机主机(10)的转子(9)。

Description

发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从热源回收的热来进行发电的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从如工厂的废热或地热那样不拥有能够旋转蒸气涡轮机程度的热量的低温热源回收热而进行发电的发电系统,进行有二元发电。
在该二元发电中,使低沸点的工作介质蒸发,利用该工作介质的蒸气来驱动发电装置,进行发电(参照图4)。
在这样的二元发电中,发电装置利用旋转的旋转轴将由涡轮机或螺杆转子构成的膨胀机和发电机主机互相连结,即使在膨胀机和发电机主机之间设置机械密封等,也非常难以完全地防止工作介质的泄漏。
于是,在进行二元发电的发电系统中,有时候采用将发电装置整体以密闭状态容纳于壳体的内部的方式(密闭式)。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这样的密闭型发电装置:在使将定子配置于转子的周围而成的发电机直接连结至膨胀式机关的发电装置中,将从保持前述膨胀式机关的驱动轴的密封部至发电机侧的转子的周围空间密闭,并且,将定子配置于该密闭空间的外周侧,该定子和转子之间隔着构成形成前述密闭空间的隔壁的一部分的壳而相对配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98902号公报
另外,在专利文献1的发电系统中,由于容纳发电装置的壳体的密闭性提高,因而几乎不担心工作介质向大气中泄漏。另一方面,存在发电装置所产生的热也变得难以从壳体放出从而发电装置的工作温度也变高的倾向。
尤其是,在发电装置的发电机主机中,使用如钕磁体或钐钴磁体那样如果温度上升则退磁的永磁体,如果发电装置的工作温度变高,则发电效率有大幅下降之虞。另外,如果由于这样的工作温度的上升而导致永磁体的温度超过一定的水平,则构成该永磁体的小磁体方向性变差,分别引起任意的运动。该温度称为居里点。如果将磁体加热至居里点以上再返回至室温,则完全丧失磁力,不能达成既定的发电效率,必需更换发电装置本身。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具备能够可靠地抑制工作介质向大气中泄漏并同时不会因蓄积于内部的热而导致故障或发电效率下降的发电装置的发电系统。
为了达成前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下面的技术方案。
即,本发明的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蒸发器,由热源使液状的工作介质蒸发而生成蒸气;发电装置,利用在所述蒸发器生成的蒸气来进行发电;以及凝结器,使在所述发电装置中用于发电后的蒸气凝结,生成供给至所述蒸发器的液状的工作介质,使所述工作介质从蒸发器经由发电装置及凝结器而返回至蒸发器的同时用发电装置进行发电,所述发电装置具有:膨胀机,具有在伴随所述蒸气的膨胀的同时由该蒸气驱动旋转轴的膨胀机驱动部;发电机主机,具有经由旋转轴而连结至所述膨胀机驱动部并伴随该旋转轴的旋转而旋转的转子;以及壳体,容纳所述膨胀机驱动部及转子,所述壳体具有:导入部,用于将蒸气从所述蒸发器导入膨胀机驱动部;隔壁部,用于以隔离状态划分成容纳所述膨胀机驱动部的第1空间和容纳所述转子的第2空间;以及流出部,用于将所述工作介质排出至凝结器,所述隔壁部具有:蒸气导出部,将所述第1空间和第2空间连通,并且,将在所述第1空间膨胀而降温后的蒸气引导至所述第2空间;以及轴承容纳部,容纳有支撑所述旋转轴的轴承,在所述蒸气导出部和流出部之间,配备有所述发电机主机的转子。
此外,优选,所述膨胀机驱动部和转子经由沿着水平方向配备的旋转轴而连结,所述流出部形成在所述壳体的位于所述旋转轴的轴心的延长线上的壁面。
另外,优选,所述流出部以开口于在高度方向上包含所述第2空间的底部的壳体内壁面的位置的方式形成于所述壳体的壁面(下部壁面)。
而且,优选,所述第2空间的底部的壳体内壁面以成为向着所述流出部下降的倾斜面的方式形成。
依据本发明的发电系统,能够抑制工作介质向大气中泄漏,同时,能够防止由于蓄积于内部的热而导致发电效率下降或破损并同时实现可靠的发电。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发电系统的整体构成的配管图。
图2是第1实施方式的发电装置的剖面图。
图3是第2实施方式的发电装置的剖面图。
图4是示出现有的发电系统的整体构成的配管图。
图5是示出在由本发明的发电系统进行发电时工作介质在热力学上如何进行状态变化的图(莫里尔图)。
图6是第3实施方式的发电装置的第2空间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发电系统;2蒸发器;3发电装置;4凝结器;5循环配管;6泵;7螺杆转子(膨胀机驱动部);8膨胀机;9转子;10发电机主机;11壳体;11L壳体的左侧壁;11R壳体的右侧壁;12隔壁部;13第1空间;14第2空间;15连通孔;16轴承部;17轴承容纳部;18旋转轴;19螺杆螺纹;20转子容纳室;21定子;22导入部;23过滤器;24第1导入管;25第2导入管;26蒸气导出部;27定子侧流通部;28流出部;29第2轴承部;T工作介质。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涉及的发电系统1的第1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发电系统1从如工厂的废热或地热那样低温(例如150℃以下)的热源回收热来进行发电。
由于这样的低温热源不具有只通过水的热循环就能够发电的程度的热量,因而有必要将例如R245fa等比水沸点低的有机介质(氟利昂等)等用作工作介质T,利用该工作介质T的热循环来进行发电。所以,将如本发明的发电系统1那样并用2个热循环来进行发电的情况称为双循环(Binary-Cycle)发电。
以后的发电系统1将R245fa(以1,1,1,3,3-五氟丙烷为主体的有机冷却介质)用作工作介质T。
第1实施方式的发电系统1具备:蒸发器2,由热源使液状的工作介质T蒸发而生成气体状的工作介质T;发电装置3,利用该蒸发器2所生成的蒸气来进行发电;以及凝结器4,使在发电装置3中用于发电后的蒸气凝结,生成供给至蒸发器2的液状的工作介质T。
这些蒸发器2、发电装置3、凝结器4由使工作介质T循环的循环配管5(循环管线)连接,在该循环配管5的路径上,配备有使工作介质T循环的泵6。成为由泵6朝向一个方向输送工作介质T并使工作介质T按照蒸发器2、发电装置3、凝结器4的顺序循环的闭环状的构成。
以下,对构成第1实施方式的发电系统1的蒸发器2、发电装置3、凝结器4以及泵6按照顺序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蒸发器2具有使流动于循环配管5内的工作介质T气化的作用。将来自工厂的排水或从地下涌出的温水等供给至蒸发器2的一次侧,将工作介质T供给至二次侧。在蒸发器2内,在供给至一次侧的热源和供给至二次侧的工作介质T之间进行热交换,生成气体状的工作介质T(蒸气)。
供给至二次侧的工作介质T经由泵6从凝结器4输送来,如果是使用上述的R245fa的情况,则为20~50℃的液体。另一方面,供给至一次侧的温水等加热介质比工作介质T的沸点更成为高温(例如,50~150℃),能够使工作介质T充分地蒸发。由该蒸发器2生成的蒸气输送至发电装置3。
发电装置3利用在蒸发器2生成的蒸气来进行发电。该发电装置3具有:膨胀机8,具有利用伴随膨胀的蒸气来旋转驱动的螺杆转子7(膨胀机驱动部);以及发电机主机10,具有利用该螺杆转子7的旋转力来进行发电的转子9。
在蒸发器2生成的蒸气通过循环配管5向膨胀机8输送,使螺杆转子7旋转。该旋转驱动力导致转子9旋转,在发电机主机10进行发电。这样地已用于发电的蒸气背输送至凝结器4。
此外,后面对该发电装置3的详细的构成进行叙述。
凝结器4将在发电装置3中用于发电后的蒸气供给至一次侧,与供给至二次侧的冷却水之间进行热交换,使蒸气凝结,由此,生成液状的工作介质T。
供给至该一次侧的冷却水为0~40℃,能够将工作介质T的蒸气冷却(凝结)至沸点以下的温度而生成液状的工作介质T。
泵6压送由凝结器4生成的液状的工作介质T,送出至蒸发器2。
此外,在上述的发电系统1中,将有机介质用作工作介质T,这些介质具有可燃性或对环境有害,因而并不优选将该工作介质T向大气中泄漏。所以,现有的发电系统1大多具备密闭方式的发电装置3。
通过采用该密闭方式,从而几乎不会担心工作介质T向大气中泄漏,但另一方面,存在由发电装置3产生的热难以从壳体11放出从而发电装置3的工作温度也变高的倾向。
为了应对该问题,本发明的发电系统1,尤其是发电装置3的特征在于,不但将工作介质T的蒸气用于驱动旋转膨胀机8的螺杆转子7,而且还将该蒸气向具备转子9的发电机主机10导入,使发电机主机10冷却。因此,在壳体11内具备将通过膨胀机8的工作介质T的蒸气向发电机主机10引导的流路。
以下,对发电装置3的详细情况进行叙述。
如图2所示,发电装置3具有成为横倒圆筒形状的壳体11。该壳体11成为在水平方向上较长的例如剖面圆形的中空容器。此外,以下,将图2的左右方向、上下方向分别作为发电装置3的左右方向、上下方向而说明。另外,在本第1实施方式中,设置成发电装置3的左右方向沿着水平方向。
在该壳体11的左侧壁11L,设有用于将来自蒸发器2的工作介质向发电装置3内取入的导入部22,换言之,设有将工作介质导入(使工作介质作用于)螺杆转子7、7(膨胀机驱动部)的导入部22(详细情况后述),在该壳体11的右侧壁11R,设有用于将该发电装置3内的工作介质向凝结器4送出的流出部28(详细情况后述)。
壳体11的内部成为能够容纳工作介质T的空洞,在成为该空洞的内部空间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形成有上下延伸的隔壁部12。由该隔壁部12将壳体11的内部空间划分成第1空间13(图2中的左空间)和第2空间14(图2中的右空间)。
在该隔壁部12的上下方向中央部,沿水平方向(图2的纸面贯通方向)并排形成有2个将第1空间13和第2空间14连通的连通孔15。在各个连通孔15的部分,设有收纳轴承等的轴承部16的轴承容纳部17。
旋转轴18以轴心朝向左右方向的方式插入贯通于各连通孔15,该旋转轴18由轴承部16旋转自如地支撑。旋转轴18成为其一端位于第1空间13的中央部而另一端位于第2空间14的中央部的程度的长度。
如图2所示,在旋转轴18的一端(左端部),设有互相啮合而旋转的一对螺杆转子7、7(膨胀机驱动部)。在该螺杆转子7的外周面,设有形成为扭转成螺旋状的形状的螺杆螺纹19。该螺杆转子7、7旋转自如地容纳于转子容纳室20内,该转子容纳室20由形成为包围螺杆转子7、7筒状且从隔壁部12呈突出状设在第1空间13内的筒状周壁内形成。该转子容纳室20构成第1空间13的一部分,将工作介质T的蒸气喷到由筒状壁部包围的螺杆转子7、7的螺杆螺纹19,由此,螺杆转子7旋转,旋转轴18产生旋转驱动力。
此外,该螺杆转子7也由与上述的轴承部16分开设置的第2轴承部29旋转自如地支撑。第2轴承部29设在螺杆转子7的左侧(旋转轴相反侧),以螺杆转子7被夹入轴承部16和第2轴承部29之间的形式配备。
这样,将螺杆转子7配备于第1空间13内,由此,第1空间13侧成为膨胀机8。
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在旋转轴18的另一端,设有固定于旋转轴18而相伴旋转的转子9(rotor)。在作为该转子9的径向外侧的壳体11的内壁面,配备有定子21(stator)。
转子9由钕磁体或钐钴磁体等永磁体构成,定子21由将金属导线卷绕而成的线圈构成。该定子21以不阻碍转子9的旋转的方式从转子9的外周面沿径向隔开一定的距离而配备,以与转子9相对的方式配备。转子9与螺杆转子7的旋转一致地相对于定子21而旋转,由此生成电力。
这样,在第2空间14内配备有定子21和在该定子21内旋转的转子9,由此,第2空间14侧成为发电机主机10。
此外,为了将工作介质T的蒸气喷到螺杆转子7而使膨胀机8进行动作,有必要将工作介质T导入第1空间13内。因此,在壳体11,如上所述地设有用于将在蒸发器2生成的蒸气导入(作用于)容纳于第1空间13(转子容纳室20)的螺杆转子7、7(膨胀机驱动部)的导入部22。
详细而言,导入部22具有第1导入管24和第2导入管25,第1导入管24将从蒸发器2排出的蒸气引导至内装有过滤器23的第1空间13,第2导入管25将通过过滤器23而除去异物之后的蒸气引导至第1空间13和构成第1空间13的一部分的转子容纳室20。
第1导入管24固定于壳体11的左侧壁11L的上下中央部,在该第1空间13内沿左右方向延伸。来自蒸发器2侧的循环配管5与该第1导入管24相连,从蒸发器2排出的蒸气通过该第1导入管24而流入内装有过滤器23的第1空间13。
另一方面,第2导入管25将通过过滤器23而除去异物之后的蒸气引导至作为容纳有螺杆转子7、7(膨胀机驱动部)的第1空间13的转子容纳室20内,换言之,将除去异物之后的蒸气导入(作用于)一对螺杆转子7、7(膨胀机驱动部)。该第2导入管25以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方式从过滤器23架设至转子容纳室20。
此外,在过滤器23中分离的异物滞留于壳体11的下部。异物由未图示的排出装置从壳体11内排出。
如图2所示,蒸气导出部26是在隔壁部12穿孔以便能够流通工作介质T的流通路,与构成第1空间13的转子容纳室20和第2空间14的双方连通。该蒸气导出部26将在第1空间13中的转子容纳室20膨胀而降温后的工作介质T的蒸气引导至位于隔壁部12的右侧的第2空间14。该蒸气导出部26形成于隔壁部12的轴承容纳部17的稍偏下方,能够将工作介质T的蒸气通过隔壁部12的上下中央部侧而流通至第2空间14。
通过蒸气导出部26而导入第2空间14的工作介质T的蒸气以沿着转子9或定子21的外表面的方式流动。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为了促进工作介质T对于定子21的转子相反侧的导入,形成有定子侧流通部27。
定子侧流通部27是呈贯通状形成于壳体11的内壁面与定子21之间的流通路,以朝向左右方向的方式形成多个。所以,通过定子侧流通部27的工作介质T以沿着壳体11的内周壁附近的方式流动。
流出部28是设在壳体11的右侧壁11R的上下方向中央部的贯通孔,换言之,流出部28是形成于壳体11的位于旋转轴18的轴心的延长线上的右壁面的穿孔。
在该流出部28,连通有朝向凝结器4侧的循环配管5。使流通于定子侧流通部27等并冷却定子21或转子9之后的工作介质T的蒸气经由流出部28而流出至凝结器4侧。
也可以在该流出部28安装过滤器23,从而能够将异物从输送至凝结器4的蒸气除去。
如果对以上进行总结,则本发明的发电装置3具有:膨胀机8,具有伴随蒸气的膨胀的同时由该蒸气来驱动旋转轴18的膨胀机驱动部;发电机主机10,具有经由旋转轴18而连结至膨胀机驱动部并伴随该旋转轴18的旋转而旋转的转子9;以及壳体11,容纳膨胀机驱动部及转子9,壳体11具有:导入部22,用于将蒸气从蒸发器2导入膨胀机驱动部;隔壁部12,用于以隔离状态划分成容纳膨胀机驱动部的第1空间13和容纳转子9的第2空间14;以及流出部,用于将工作介质排出至凝结器。
而且隔壁部12具有:蒸气导出部26,将第1空间13和第2空间14连通,并且将在第1空间13膨胀而降温后的蒸气引导至第2空间14;以及轴承容纳部17,容纳支撑旋转轴18的轴承。此外,成为在蒸气导出部26和流出部28之间配备有发电机主机10的转子9的构成。
该发电装置3配备于循环配管5上,循环配管5上设有由热源使液状的工作介质T蒸发而生成蒸气的蒸发器2、使蒸气凝结而生成供给至蒸发器2的液状的工作介质T的凝结器4以及泵6,构成由该发电装置3进行发电的发电系统1。
接着,对使用具备上述的构成的发电系统1来进行发电的方法,换言之,使用本发明的发电系统1的发电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在第1实施方式的发电系统1中,利用从低温的热源(在图例中为温水)供给的热,在蒸发器2进行液状的工作介质T的蒸发。此时,如图5的(4)→(1)所示,液状的工作介质T等压地膨胀而蒸发(气化)。这样地在蒸发器2生成的蒸气沿着循环配管5输送至发电装置3。
在发电装置3中,将从蒸发器2输送来且通过导入部22而进入第1空间13的蒸气取入构成第1空间13的一部分的转子容纳室20,将工作介质T喷到容纳于该转子容纳室20的膨胀机8的螺杆转子7。由该蒸气所拥有的动能螺杆转子7旋转。此时,如图5的(1)→(2)所示,工作介质T的蒸气的焓下降Δh,工作介质T的蒸气与Δh相对应地降温(冷却)。
这样地在膨胀机8中旋转驱动螺杆转子7并降温后的工作介质T(例如,50℃左右)通过蒸气导出部26,输送至容纳有发电机主机10的转子9的第2空间14。
在该第2空间中,相对于螺杆转子7经由旋转轴18而连结的转子9相对于定子21而旋转,生成电能(进行发电)。
此外,在进行发电动作时,由所产生的电流加热定子21。然而,在第2空间14中,在第1空间13中降温后的低温的工作介质T以通过蒸气导出部26而流入并通过上述的定子侧流通部27而绕入定子21的周围的方式流动,优先冷却成为高温的定子21。
这样的从第1空间13向第2空间14的蒸气的流入不是经由支撑旋转轴18的轴承部16来进行,而是经由为了如此的目的而另外形成的蒸气导出部26来进行。
可是,在图2的示例中,流出部28和蒸气导出部26形成于接近旋转轴18的位置,位于第2空间14的中央附近。与此相比,定子侧流通部27形成于壳体11的附近,位于第2空间14的周缘。因此,工作介质T成为蒸气导出部26→定子侧流通部27→流出部28大幅蜿蜒而流动,将发电机主机10的转子9和定子21的周围包入,可靠地进行冷却。能够利用该冷却作用来使发电机主机10的发电效率稳定化,能够防止由于温度上升而产生的发电机的故障。
冷却定子21和转子9的蒸气经由流出部28而向外部出去,输送至凝结器4。
在凝结器4中,如图5的(2)→(3)所示,蒸气液化,由泵6如图5的(3)→(4)所示地加压。
这样,在本发明的发电循环中,工作介质T遵循图5的卡诺循环而在热力学上反复进行状态变化,进行发电。
[第2实施方式]
接着,使用图3,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发电系统1。
如图3所示,第2实施方式的发电系统1所具备的发电装置3,其流出部28以第2空间14的底部内壁面和流出部28的开口缘至少在底部内壁面的最低的位置处连续的方式形成于壳体11的右侧壁11R的下部。换言之,第2实施方式的流出部28的开口的下端与第2空间14的底部内壁面共面且成为相同的高度。这点与在第1实施方式的发电系统1的发电装置3中流出部28形成于将旋转轴18延长至右侧(从第2空间14朝向外部的方向)的部分的构成大不相同。
即,关于第2实施方式的流出部28,第2实施方式的发电系统1所具备的发电装置3,其流出部28以开口于在高度方向上包含第2空间14的底部的壳体内壁面的位置的方式形成于壳体的壁面,因而即使在工作介质在第2空间14液化的情况下,也能够将滞留于第2空间14的底部的液状的工作介质T原样地沿着底面向流出部28流入而向外部(凝结器侧)排出。另外,在工作介质含有润滑油的情况下,该润滑油也经由流出部28而从壳体11内顺利地排出至外部。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在从流出部28至凝结器之间设置油分离器。
根据以上的构成,在第2实施方式中,液化的工作介质或润滑油不会积存于第2空间14,不会因所积存的液体而阻碍发电机主机10的转子9的旋转。
此外,其他构成或所起到的作用效果与第1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因而省略详细的说明。
[第3实施方式]
接着,使用图6,说明第3实施方式的发电系统1。
如图6所示,第3实施方式的发电系统1所具备的发电装置3以壳体11的底面(下侧的内壁面)、换言之第2空间14的底部的壳体内壁面成为朝向流出部28下降的倾斜面的方式形成。
具体而言,在该第3实施方式的发电装置3中,壳体11的底面中的接近右侧壁11R的部分与接近隔壁部12的一侧相比而位于下方,该底面随着从左向右而朝向下方平缓地倾斜,在下降至最下方的位置设有流出部28。也可以在该流出部28设置将异物从工作介质除去的过滤器23等。
所以,即使在第2空间14中,工作介质液化或产生润滑油,这些液体也沿着朝向流出部28而下方倾斜的倾斜面流下,与图3所示的示例相比,能更顺利地排出至壳体11的外部。
根据以上,在第3实施方式中,由于液化的工作介质或润滑油从第2空间14向外部迅速地排出,因而这些液体不会积存于第2空间14,不会因所积存的液体而阻碍发电机主机10的转子9的旋转。
此外,其他构成或所起到的作用效果与第1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因而省略详细的说明。
此外,应该考虑到,此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都是举例说明的,而不是限制的。尤其是,在此次公开的实施方式中,诸如运转条件或操作条件、各种参数、构成物的尺寸、重量、体积等的未明示地公开的事项,采用不脱离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实施的范围且只要是普通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就能够容易地设想的值。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膨胀机8举出了旋转驱动螺杆转子7的螺杆式膨胀机,但作为膨胀机8也能够使用往复式或离心式。

Claims (4)

1.一种发电系统,具备:蒸发器,由热源使液状的工作介质蒸发而生成蒸气;发电装置,利用在所述蒸发器生成的蒸气来进行发电;以及凝结器,使在所述发电装置中用于发电后的蒸气凝结,生成供给至所述蒸发器的液状的工作介质,使所述工作介质从蒸发器经由发电装置及凝结器而返回至蒸发器的同时,用发电装置进行发电,所述发电系统的特征在于,
所述发电装置具有:膨胀机,具有在伴随所述蒸气的膨胀的同时由该蒸气来驱动旋转轴的膨胀机驱动部;发电机主机,具有经由旋转轴而连结至所述膨胀机驱动部并伴随该旋转轴的旋转而旋转的转子;以及壳体,容纳所述膨胀机驱动部及转子,
所述壳体具有:导入部,用于将蒸气从所述蒸发器导入膨胀机驱动部;隔壁部,用于以隔离状态划分成容纳所述膨胀机驱动部的第1空间和容纳所述转子的第2空间;以及流出部,用于将所述工作介质排出至凝结器,
所述隔壁部具有:蒸气导出部,将所述第1空间和第2空间连通,并且将在所述第1空间膨胀而降温后的蒸气引导至所述第2空间;以及轴承容纳部,容纳支撑所述旋转轴的轴承,
在所述蒸气导出部和流出部之间,配备有所述发电机主机的转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膨胀机驱动部和转子经由沿水平方向配备的旋转轴而连结,
所述流出部形成在所述壳体的位于所述旋转轴的轴心的延长线上的壁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出部以开口于在高度方向上包含所述第2空间的底部的壳体内壁面的位置的方式形成于所述壳体的壁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空间的底部的壳体内壁面以成为朝向所述流出部下降的倾斜面的方式形成。
CN201210100377.5A 2011-03-29 2012-03-28 发电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338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72370 2011-03-29
JP2011072370A JP5751885B2 (ja) 2011-03-29 2011-03-29 発電システム及び発電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33873A true CN102733873A (zh) 2012-10-17
CN102733873B CN102733873B (zh) 2015-09-23

Family

ID=469900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00377.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33873B (zh) 2011-03-29 2012-03-28 发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751885B2 (zh)
KR (1) KR101322499B1 (zh)
CN (1) CN102733873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74566A (zh) * 2013-03-25 2014-10-01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发电装置及发电系统
CN112384680A (zh) * 2018-07-06 2021-02-19 陈正洪 Orc用动力产生装置
CN113661307A (zh) * 2019-04-05 2021-11-16 阿特拉斯·科普柯空气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发电系统和通过操作这种发电系统来发电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981224B1 (ko) * 2016-12-29 2019-05-22 한국해양과학기술원 자가 냉각 윤활형 유기 랭킨 사이클 터빈발전기
CN107910985A (zh) * 2017-12-22 2018-04-13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一种基于蒸发冷却装置的余热发电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7304A (ja) * 1991-06-26 1993-01-14 Canon Inc カラー画像色分離装置
US5327987A (en) * 1992-04-02 1994-07-12 Abdelmalek Fawzy T High efficiency hybrid car with gasoline engine, and electric battery powered motor
CN101975160A (zh) * 2010-11-16 2011-02-16 上海维尔泰克螺杆机械有限公司 双螺杆液体泵
CN102022138A (zh) * 2010-11-08 2011-04-20 上海维尔泰克螺杆机械有限公司 螺杆膨胀发电装置
CN201891440U (zh) * 2010-11-08 2011-07-06 上海维尔泰克螺杆机械有限公司 螺杆膨胀发电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277801A (ja) * 1987-05-07 1988-11-15 Fuji Electric Co Ltd 配管内蔵形発電装置
JP3356449B2 (ja) * 1991-10-09 2002-12-16 株式会社前川製作所 膨脹機による密閉型発電装置を用いたランキン発電システム
JPH0988501A (ja) * 1995-09-22 1997-03-31 Hisaka Works Ltd スクリュータービン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バイナリー発電装置
JP2006230145A (ja) * 2005-02-18 2006-08-31 Ebara Corp サブマージドタービン発電機
JP4706451B2 (ja) 2005-11-17 2011-06-22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一体ユニット
JP4689498B2 (ja) * 2006-03-01 2011-05-2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膨張機およびその制御装置
FR2915535B1 (fr) * 2007-04-30 2009-07-24 Snecma Sa Machine tournante comportant un systeme d'equilibrage axial passif
JP2010019148A (ja) * 2008-07-09 2010-01-28 Daikin Ind Ltd タービン発電機
JP5343491B2 (ja) * 2008-09-30 2013-11-13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タービン発電機及び冷凍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7304A (ja) * 1991-06-26 1993-01-14 Canon Inc カラー画像色分離装置
US5327987A (en) * 1992-04-02 1994-07-12 Abdelmalek Fawzy T High efficiency hybrid car with gasoline engine, and electric battery powered motor
CN102022138A (zh) * 2010-11-08 2011-04-20 上海维尔泰克螺杆机械有限公司 螺杆膨胀发电装置
CN201891440U (zh) * 2010-11-08 2011-07-06 上海维尔泰克螺杆机械有限公司 螺杆膨胀发电装置
CN101975160A (zh) * 2010-11-16 2011-02-16 上海维尔泰克螺杆机械有限公司 双螺杆液体泵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74566A (zh) * 2013-03-25 2014-10-01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发电装置及发电系统
CN104074566B (zh) * 2013-03-25 2017-01-04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发电装置及发电系统
US9618020B2 (en) 2013-03-25 2017-04-11 Kobe Steel, Ltd. Power generation apparatus and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CN112384680A (zh) * 2018-07-06 2021-02-19 陈正洪 Orc用动力产生装置
CN113661307A (zh) * 2019-04-05 2021-11-16 阿特拉斯·科普柯空气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发电系统和通过操作这种发电系统来发电的方法
CN113661307B (zh) * 2019-04-05 2023-06-02 阿特拉斯·科普柯空气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发电系统和通过操作这种发电系统来发电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33873B (zh) 2015-09-23
JP5751885B2 (ja) 2015-07-22
JP2012207827A (ja) 2012-10-25
KR20120112008A (ko) 2012-10-11
KR101322499B1 (ko) 2013-10-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33873A (zh) 发电系统
US10519815B2 (en) Compact energy cycle construction utilizing some combination of a scroll type expander, pump, and compressor for operating according to a rankine, an organic rankine, heat pump or combined organic rankine and heat pump cycle
JP6259473B2 (ja) 潤滑および冷却システム
CN106369054B (zh) 涡轮机
CN102061944B (zh) 一种螺杆膨胀发电装置
KR101387194B1 (ko) 동력 발생 장치
CN103608550B (zh) 废热发电装置
JP2009538398A (ja) コンプレッサモータの風損を減少させる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KR101981224B1 (ko) 자가 냉각 윤활형 유기 랭킨 사이클 터빈발전기
JPWO2014167795A1 (ja) ランキンサイクル装置、膨張システム、及び膨張機
KR101533916B1 (ko) 발전 장치 및 발전 시스템
JP4039921B2 (ja) 遷臨界冷媒サイクル装置
JP2012147567A (ja) 発電システム
CN106030105A (zh) 密闭式压缩机和使用该密闭式压缩机的制冷装置
WO2022154098A1 (ja) 回転機械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冷凍装置
KR101357632B1 (ko) 초전도 풍력발전장치
JP2013007367A (ja) 廃熱発電装置及び発電装置
JP2014105647A (ja) タービン発電機及び廃熱発電装置
JP2004108687A (ja) 遷臨界冷媒サイクル装置
JP2010178486A (ja) 超伝導回転電機
JP5806338B2 (ja) 少なくとも1つの超電導巻線を備え固定子に対し回転可能な回転子を有する超電導同期機
JP2015080369A (ja) 電力貯蔵装置におけるシール構造
JP2018123759A (ja) ターボ圧縮機
JP2013057265A (ja) 発電設備
JP2016014328A (ja) 圧縮装置、圧縮装置の態様の切替方法及び圧縮装置の組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23

Termination date: 2019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