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25589B - 空调装置的顶置式室内单元 - Google Patents

空调装置的顶置式室内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25589B
CN102725589B CN201180007105.4A CN201180007105A CN102725589B CN 102725589 B CN102725589 B CN 102725589B CN 201180007105 A CN201180007105 A CN 201180007105A CN 102725589 B CN102725589 B CN 1027255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rizontal blade
air
horizontal
indoor unit
b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0710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25589A (zh
Inventor
汤本孔明
横溝刚志
道辻善治
野内义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7255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255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255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255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9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supplied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24F1/0014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having two or more outlet open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4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in the ceiling or at the cei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一种空调装置的顶置式室内单元,能提高风朝远方的送达性,且能提高空调室内的空气搅拌性。顶置式室内单元(4)包括壳体(51)、至少四个水平叶片(71a~71d)、室内控制部(67)。壳体(51)以沿着装饰面板(52)的周缘部的方式形成有吹出口(56)。至少四个水平叶片(71a~71d)以能转动的方式设于吹出口(56),并能分别独立地改变上下方向上的风向角度。室内控制部(67)对各水平叶片进行控制,以使至少四个水平叶片(71a~71d)中彼此相邻的至少两个水平叶片(71a~71d)即第一水平叶片同步地取相同的姿势并摆动,且使第一水平叶片的组合沿着装饰面板(52)的周缘部依次转换。

Description

空调装置的顶置式室内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装置的顶置式室内单元,尤其涉及吹出口设有能分别独立地改变上下方向上的风向角度的至少四个水平叶片的空调装置的顶置式室内单元。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空调装置的室内机,存在着设置于空调室内的天花板的形式的室内机。作为上述室内机,存在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9-103417号公报)中公开的室内机。在专利文献1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中,设有一个吸入口和位于将该吸入口围住的位置的四个吹出口,在各吹出口中设有能转动的水平叶片。该室内机具有相对向的吹出口的两个水平叶片与其它相对向的吹出口的两个水平叶片彼此朝相反方向摆动的所谓双重模式。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上述双重模式中,彼此相邻的水平叶片彼此朝相反方向转动。即,任意的水平叶片朝上方转动,另一方面,位于该水平叶片相邻位置的水平叶片朝下方转动。因此,在上述双重模式中,难以将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输送至远离室内机的部位,此外,还难以认为可有效地搅拌空调室内的空气。
因此,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在于提高风朝远方的送达性及提高空调室内的空气的搅拌性。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第一技术方案的空调装置的顶置式室内单元设于空调室的天花板,其包括壳体、至少四个水平叶片及控制部。在壳体的下表面以沿着该下表面的周缘部的方式形成有吹出口。至少四个水平叶片以能转动的方式设于吹出口,并能分别独立地改变上下方向上的风向角度。控制部对各水平叶片进行控制,以使水平叶片中彼此相邻的至少两个水平叶片(以下称为第一水平叶片)同步地取相同的姿势并摆动。此外,控制部对各水平叶片进行控制,以使第一水平叶片的组合沿着下表面的周缘部依次转换。壳体的下表面在仰视观察时呈大致四边形的形状。水平叶片以对应于下表面的各边的方式设有四个。控制部使第一水平叶片的组合依次一个一个地变换。
根据该顶置式室内单元,彼此相邻的至少两个水平叶片即第一水平叶片同步地取相同的姿势并摆动。因此,在该顶置式室内单元中,与相邻的水平叶片分别进行各自不同的摆动的情况相比,能将从室内单元的吹出口朝空调室吹出的空气输送得更远,并能获得较高的搅拌效果。此外,第一水平叶片的组合沿着下表面的周缘部依次转换。因此,与同步摆动的第一水平叶片的组合被固定的情况相比,能获得更高的搅拌效果。此外,第一水平叶片的组合依次一个一个地变换。因此,空调室内的空气更容易被搅拌。
本发明的第二技术方案的空调装置的顶置式室内单元是在第一技术方案的空调装置的顶置式室内单元的基础上,每当第一水平叶片相对于吹出口在上下方向上往复转动规定次数时,控制部使第一水平叶片的组合转换。
根据该顶置式室内单元,第一水平叶片的组合转换的时间点与第一水平叶片的往复转动的动作一致。因此,通过设定往复转动的次数,能使风朝远方的送达性优先或使空调室内的空气的搅拌性优先。
本发明的第三技术方案的空调装置的顶置式室内单元是在第一技术方案的空调装置的顶置式室内单元的基础上,每当第一水平叶片摆动第一规定时间时,控制部使第一水平叶片的组合转换。
根据该顶置式室内单元,在第一水平叶片摆动第一规定时间之后,第一水平叶片的组合转换。因此,通过设定第一规定时间,能使风朝远方的送达性优先或使空调室内的空气的搅拌性优先。
本发明的第四技术方案的空调装置的顶置式室内单元是在第一技术方案的空调装置的顶置式室内单元的基础上,在第一水平叶片同步地取相同的姿势并摆动的期间,控制部使第二水平叶片处于固定于规定角度的状态。第二水平叶片是指至少四个水平叶片中的除了第一水平叶片之外的其余叶片。
根据该顶置式室内单元,在第一水平叶片摆动的期间,第一水平叶片以外的其余叶片即第二水平叶片被固定在规定角度。因此,利用摆动的第一水平叶片搅拌空调室内的空气,并利用第二水平叶片将空调室内的空气输送至例如远方。
本发明的第五技术方案的空调装置的顶置式室内单元是在第一技术方案的空调装置的顶置式室内单元的基础上,第一水平叶片相对于吹出口在上下方向上往复转动。此外,当第一水平叶片的转动方向变化时,控制部使该水平叶片的动作暂时停止。
在该顶置式室内单元中,设有当第一水平叶片的转动方向变化时第一水平叶片的动作暂时停止的所谓的中止期间。藉此,在搅拌空调室内的空气的途中,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能可靠地朝例如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吹出。
本发明的第六技术方案的空调装置的顶置式室内单元是在第一技术方案的空调装置的顶置式室内单元的基础上,在从运转开始起第二规定时间的期间,控制部对各水平叶片进行控制,以使第一水平叶片同步地取相同的姿势并摆动,且使第一水平叶片的组合沿着周缘部依次转换。此外,在从运转开始起经过了第二规定时间之后,控制部使第一水平叶片倾斜规定角度。
在该顶置式室内单元中,当从运转开始起经过规定第二规定时间时,第一水平叶片同步地摆动,且第一水平叶片的组合依次转换的动作结束。此外,第一水平叶片倾斜规定角度。藉此,能朝充分进行完空气搅拌的空调室内供给期望温度的空气,因此,能抑制用户因吹风而感到的不舒服,并能使空调室内舒适。
本发明的第七技术方案的空调装置的顶置式室内单元是在第一技术方案至第六技术方案中任一技术方案的空调装置的顶置式室内单元的基础上,吹出口具有被各水平叶片区分并对应于下表面的各角部的角部吹出口。
在该顶置式室内单元中,隔着任意角部吹出口相邻的第一水平叶片同步地取相同的姿势并摆动。此外,该第一水平叶片的组合还依次转换。因此,从角部吹出口吹出的空气与从被隔着该角部相邻的第一水平叶片打开关闭的吹出口的部分吹出的空气一起吸入空调室内的一部分空气,并被第一水平叶片可靠地输送至远方。因此,与不使各水平叶片同步而使其个别地摆动的情况相比,能利用更多的吹出空气搅拌空调室内的空气,并能将更多的空调空气输送至远方。
本发明的第八技术方案的空调装置的顶置式室内单元是在第七技术方案的空调装置的顶置式室内单元的基础上,第一水平叶片由彼此相邻的三个水平叶片构成。
藉此,能有效地搅拌空调室内的空气,并能将更多的空调空气输送至远方。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能获得以下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的空调装置的顶置式室内单元,能将从室内单元的吹出口朝空调室吹出的空气输送得更远,并能获得更高的搅拌效果。此外,空调室内的空气更容易被搅拌。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技术方案的空调装置的顶置式室内单元,通过设定往复转动的次数,能使风朝远方的送达性优先或使空调室内的空气的搅拌性优先。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技术方案的空调装置的顶置式室内单元,通过设定第一规定时间,能使风朝远方的送达性优先或使空调室内的空气的搅拌性优先。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技术方案的空调装置的顶置式室内单元,利用摆动的第一水平叶片搅拌空调室内的空气,并利用第二水平叶片将空调室内的空气输送至例如远方。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技术方案的空调装置的顶置式室内单元,在搅拌空调室内的空气的途中,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能可靠地朝例如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吹出。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技术方案的空调装置的顶置式室内单元,能抑制用户因吹风而感到的不舒服,并能使空调室内舒适。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技术方案的空调装置的顶置式室内单元,能利用更多的吹出空气搅拌空调室内的空气,并能将更多的空调空气输送至远方。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技术方案的空调装置的顶置式室内单元,能有效地搅拌空调室内的空气,并能将更多的空调空气输送至远方。
附图说明
图1是采用了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顶置式室内单元的空调装置的示意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顶置式室内单元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顶置式室内单元的示意侧剖图,其是图4的I-O-I剖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顶置式室内单元的将顶板卸下后的状态的示意俯视图。
图5是仰视观察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顶置式室内单元的装饰面板、即从空调室内观察装饰面板的仰视图。
图6是表示从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顶置式室内单元的吹出口吹出的空调空气的气流及人检测传感器的检测范围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设于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顶置式室内单元的人检测传感器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侧视观察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顶置式室内单元时的人检测传感器的检测范围的示意图。
图9是示意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室内控制部和与该控制部连接的顶置式室内单元内的各种设备的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顶置式室内单元的水平叶片的风向改变范围的图。
图1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顶置式室内单元的各水平叶片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12是表示第一水平叶片的组合依次转换的情况的图。
图13是当进行各种模式的设定时在远程控制器的显示部中显示出的画面例。
图14是表示采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顶置式室内单元的空调装置的整体动作流程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采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顶置式室内单元的空调装置的整体动作流程的流程图。
图16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A)的第一水平叶片的组合依次转换的情况的图。
图17是用于说明另一实施方式(D)的水平叶片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18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D)的第一水平叶片的组合依次转换的情况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顶置式室内单元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结构>
-整体-
图1是采用了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顶置式室内单元4的空调装置1的示意结构图。空调装置1是分体式的空调装置,主要具有:室外单元2;顶置式室内单元4;以及连接室外单元2与顶置式室内单元4的液体制冷剂连通管5和气体制冷剂连通管6,以构成蒸汽压缩式的制冷剂回路10。这种空调装置1能进行制冷运转及制热运转。
-室外单元-
室外单元2设置于室外等,主要具有压缩机21、四通切换阀22、室外热交换器23、膨胀阀24、液体侧截止阀25及气体侧截止阀26。
压缩机21是在将低压气体制冷剂吸入、压缩而成为高压气体制冷剂后排出该高压气体制冷剂的机构。此处,采用收容于壳体(未图示)内的旋转式、涡旋式等容积式的压缩元件(未图示)被同样收容于壳体内的压缩机电动机21a驱动的密闭式压缩机,以作为压缩机21。压缩机电动机21a能利用逆变装置(未图示)来改变其转速(即运转频率),藉此,能进行压缩机21的容量控制。
四通切换阀22是用于在切换制冷运转和制热运转时切换制冷剂的流向的阀。四通切换阀22能在制冷运转时将压缩机21的排出侧与室外热交换器23的气体侧连接在一起,并将气体侧截止阀26与压缩机21的吸入侧连接在一起(参照图1中的四通切换阀22的实线)。另外,四通切换阀22能在制热运转时将压缩机21的排出侧与气体侧截止阀26连接在一起,并将室外热交换器23的气体侧与压缩机21的吸入侧连接在一起(参照图1中的四通切换阀22的虚线)。
室外热交换器23是在制冷运转时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起作用并在制热运转时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的热交换器。室外热交换器23的液体侧与膨胀阀24连接,气体侧与四通切换阀22连接。
在制冷运转时,膨胀阀24在将室外热交换器23中散热后的高压的液体制冷剂输送至室内热交换器42(后述)之前对其进行减压。另外,膨胀阀24是以下电动膨胀阀:在制热运转时,能在将室内热交换器42中散热后的高压的液体制冷剂输送至室外热交换器23之前对其进行减压。
液体侧截止阀25及气体侧截止阀26是设于与外部的设备、配管(具体而言是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5及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6)连接的连接口的阀。液体侧截止阀25与膨胀阀24连接。气体侧截止阀26与四通切换阀22连接。
另外,在室外单元2中设有室外风扇27,该室外风扇27用于将室外空气该吸入单元2内,并朝室外热交换器23供给室外空气,然后将空气排出至该单元2外。即,室外热交换器23是将室外空气作为冷却源或加热源以使制冷剂散热、蒸发的热交换器。此处,采用由室外风扇电动机27a驱动的螺旋桨风扇,以作为室外风扇27。室外风扇电动机27a能利用逆变装置(未图示)来改变其转速(即运转频率),藉此,能进行室外风扇27的风量控制。
另外,在室外单元2中设有未图示的对吸入压力和排出压力进行检测的传感器、对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23的液体侧的温度进行检测的传感器、对外部气体温度进行检测的传感器。
此外,室外单元2具有对构成室外单元2的各设备的动作进行控制的室外控制部39。室外控制部39由CPU及存储器所组成的微型计算机构成,能在其与顶置式室内单元4的室内控制部67(后述)之间进行控制信号等的交换。
―液体制冷剂连通管―
液体制冷剂连通管5是与液体侧截止阀25连接的制冷剂管。液体制冷剂连通管5是能在制冷运转时将制冷剂从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起作用的室外热交换器23的出口导出至室外单元2外的制冷剂管。另外,液体制冷剂连通管5也是能在制热运转时将制冷剂从室外单元2外导入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的室外热交换器23的入口的制冷剂管。
―气体制冷剂连通管―
气体制冷剂连通管6是与气体侧截止阀26连接的制冷剂管。气体制冷剂连通管6是能在制冷运转时将制冷剂从室外单元2外导入压缩机21的吸入侧的制冷剂管。另外,气体制冷剂连通管6也是能在制热运转时将制冷剂从压缩机21的排出侧导出至室外单元2外的制冷剂管。
―顶置式室内单元―
顶置式室内单元4在此采用被称为天花板埋入式的形式的顶置式空调装置。如图2~图5及图9所示,顶置式室内单元4包括:在内部收纳各种构成设备的壳体51;四个水平叶片71a、71b、71c、71d;各种传感器61、62、63;室内控制部67(相当于控制部);以及遥控器用接收部69。
―壳体―
壳体51由壳体主体51a和配置于壳体主体51a下侧并相当于壳体51的下表面的装饰面板52构成。如图3所示,壳体主体51a被配置成插入在空调室的天花板U上形成的开口。此外,装饰面板52被配置成嵌入天花板U的开口。此处,图2是顶置式室内单元4的外观立体图。图3是顶置式室内单元4的示意侧剖视图,其是图4的I-O-I剖视图。图4是表示顶置式室内单元4的将顶板53卸下后的状态的示意俯视图。图5是从空调室内观察顶置式室内单元4的装饰面板52的仰视图。图9是示意表示室内控制部67和与该控制部67连接的顶置式室内单元4内的各种设备的框图。
壳体主体51a是俯视观察时长边和短边交替形成的大致八边形的箱状体,其下表面开口。壳体主体51a具有:长边和短边交替连续形成的大致八边形的顶板53;以及从顶板53的周缘部朝下方延伸的侧板54。侧板54由对应于顶板53的长边的侧板54a、54b、54c、54d和对应于顶板53的短边的侧板54e、54f、54g、54h构成。侧板54h构成供用于将室内热交换器42与制冷剂连通管5、6连接在一起的室内制冷剂管43、44贯穿的部分(参照图4)。
此外,如图3所示,在壳体主体51a的内部主要配置有室内风扇41和室内热交换器42。
室内风扇41是将空调室内的空气经由吸入口55吸入壳体主体51a内,并将在室内热交换器42中热交换后的空气经由吹出口56从壳体主体51a内吹出的离心送风机。该室内风扇41具有:设于壳体主体51a的顶板53的中央处的室内风扇电动机41a;以及与室内风扇电动机41a连接并被驱动旋转的叶轮41b。叶轮41b是具有涡轮叶片的叶轮,能从下方朝叶轮41b的内部吸入空气,并将空气朝俯视观察时的叶轮41b的外周侧吹出。室内风扇电动机41a能利用逆变装置(未图示)来改变其转速(即运转频率),藉此,能进行室内风扇41的风量控制。
室内热交换器42是在制冷运转时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并在制热运转时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起作用的热交换器。室内热交换器42经由室内制冷剂管43、44而与制冷剂连通管5、6(参照图1)连接,并由以将俯视观察时的室内风扇41的周围围住的方式弯曲配置的翅片管式热交换器构成。室内热交换器42能进行被吸入壳体主体51a内的空调室内的空气与制冷剂的热交换,以在制冷运转时冷却空调室内的空气,并在制热运转时加热空调室内的空气。
在位于室内热交换器42下侧且位于壳体主体51a下部的位置配置有泄水盘45。泄水盘45用于承接空气中的水分因室内热交换器42冷凝而产生的排泄水。另外,在泄水盘45的吸入孔45j中配置有喇叭口41c,该喇叭口41c用于将从吸入口55吸入的空气引导至室内风扇41的叶轮41b。
装饰面板52是俯视呈大致四边形的板状体,主要由固定于壳体主体51a下端部的面板主体52a构成。在面板主体52a上形成有吹出口56和吸入口55。吹出口56是用于朝空调室内吹出空气的开口,俯视观察时位于沿着面板主体52a的周缘部的位置。吸入口55是用于吸入空调室内的空气的开口,俯视观察时位于面板主体52a的大致中央处、即由吹出口56围住的位置。更具体而言,吸入口55是大致四边形的开口,在吸入口55中设有吸入格栅57和用于将从吸入口55吸入的空气中的尘埃去除的吸入过滤器58。此外,吹出口56是大致四边环状的开口。藉此,不仅朝对应于面板主体52a的四边形各边的方向(参照图5的箭头X1、X2、X3、X4的方向)吹出空调空气,也朝对应于面板主体52a的四边形各角部的方向(参照图5的箭头Y1、Y2、Y3、Y4的方向)吹出空调空气。
―水平叶片―
四片水平叶片71a~71d位于对应于面板主体52a的四边形各边的位置,并以能转动的方式设于吹出口56。水平叶片71a~71d能改变朝空调室内吹出的空调空气的上下方向上的风向角度。更具体而言,水平叶片71a~71d是沿着吹出口56的四边形各边细长延伸的板状的构件,各水平叶片71a~71d的长边方向上的两端部被一对叶片支承部72、73以能绕长边方向的轴转动的方式支承在装饰面板52上,这一对叶片支承部72、73被配置成将吹出口56的一部分堵塞。此外,各水平叶片71a~71d由叶片驱动电动机74a、74b、74c、74d驱动。藉此,水平叶片71a~71d能分别独立地改变上下方向上的风向角度,能相对于吹出口56在上下方向上往复转动。此处,叶片驱动电动机74a~74d设于叶片支承部72、73。
利用上述叶片支承部72、73,将吹出口56划分为对应于面板主体52a的四边形各边的边部吹出口56a、56b、56c、56d和对应于面板主体52a的四边形各角部的角部吹出口56e、56f、56g、56h。此处,将主要利用从边部吹出口56a吹出的空调空气(参照图5的箭头X1、Y1、Y2)进行空气调节的区域设为“空调对象区域A”(参照图6)。此外,将主要利用从边部吹出口56b吹出的空调空气(参照图5的箭头X2、Y2、Y3)进行空气调节的区域设为“空调对象区域B”。此外,将主要利用从边部吹出口56c吹出的空调空气(参照图5的箭头X3、Y3、Y4)进行空气调节的区域设为“空调对象区域C”。此外,将主要利用从边部吹出口56d吹出的空调空气(参照图5的箭头X4、Y4、Y1)进行空气调节的区域设为“空调对象区域D”。
-各种传感器-
作为设于本实施方式的顶置式室内单元4的传感器,可列举出吸入空气温度传感器61、人检测传感器62、地板温度传感器63。
吸入空气温度传感器61是对通过吸入口55而吸入壳体主体51a内的空调室内的空气的温度即吸入空气温度Tr进行检测的温度传感器。此处,如图3所示,吸入空气温度传感器61设于吸入口55。
人检测传感器62是对人在空调室内的分布(此处为在图6的空调对象区域A~D中是否有人存在)进行检测的红外线传感器。人检测传感器62在装饰面板52下部的可配置位置、此处是在装饰面板52的角部配置有一个(参照图2、图5)。更具体而言,人检测传感器62以从装饰面板52的表面朝下方突出的方式设于角部吹出口56f的外周侧位置,装饰面板52在俯视观察时的形状呈大致圆形。人检测传感器62是根据从物体辐射出的红外线辐射能量的变动来检测空调室内是否有人存在的形式的传感器,如图7所示,形成有用于使红外线受光元件(未图示)接收到红外线的开口部62a。此处,开口部62a也可被能使红外线受光元件接收到红外线的透过性构件覆盖。此外,开口部62a能在俯视观察装饰面板52时旋转360度,以能对各空调对象区域A~D中是否有人存在进行检测。另外,如图6所示,人检测传感器62的俯视观察时的检测范围是无论对空调对象区域A~D中的哪一个区域中是否有人存在进行检测,各检测角度α、β、γ、δ均为大致90度这样的范围。另外,如图8所示,人检测传感器62的侧视观察时的检测范围是无论对空调对象区域A~D中的哪一个区域中是否有人存在进行检测,各检测角度ε均为大致135度这样的范围。
人检测传感器62并不限定于上述结构,例如,作为使开口部62a旋转的代替方案,既可以使红外线受光元件旋转,也可以具有朝向各空调对象区域A~D的方向的四个红外线受光元件。
地板温度传感器63是对空调室内的地板的温度Tf进行检测的红外线传感器。地板检测传感器63配置于装饰面板52下部的可配置位置,此处是配置于装饰面板52的角部。更具体而言,地板温度传感器63与人检测传感器62相同,以从装饰面板52的表面朝向下方的方式设于角部吹出口56f的外周侧位置。地板温度传感器63根据从物体辐射出的红外线辐射能对空调室内的地板表面的温度Tf进行检测。
―室内控制部―
室内控制部67是由CPU及存储器构成的微型计算机,其对构成顶置式室内单元4的各设备的动作进行控制。具体而言,如图9所示,室内控制部67与该室内单元4中的各种传感器61~63、室内风扇电动机41a、各叶片驱动电动机74a~74d、室外机用通信部68及遥控器用接收部69电连接。另外,室外机用通信部68用于在室内控制部67与室外单元2的室外控制部39之间进行控制信号等的交换,并经由配线9而与室外控制部39电连接(参照图1)。
上述室内控制部67根据各种传感器61~63的检测结果、由在空调室内的用户通过远程控制器99(参照图1)发出的各种指示、从室外控制部39输送来的控制信号进行室内风扇电动机41a的驱动控制或进行各叶片驱动电动机74a~74d的驱动控制。例如,在由用户通过远程控制器99发出了制热运转、制冷运转的开始指示的情况下,室内控制部67开始驱动各电动机41a、74a~74d。在该情况下,室外机用通信部68将表示开始驱动室外单元2及发出了怎样的运转开始指示的控制信号输送至室外控制部39。另外,在通过远程控制器99发出了运转的停止指示的情况下,室内控制部67停止驱动各电动机41a、74a~74d。在该情况下,室外机用通信部68将停止驱动室外单元2的控制信号输送至室外控制部39。
―水平叶片的风向角度的控制―
在此,对基于室内控制部67的各水平叶片71a~71d的风向角度的控制进行说明。在空调装置1进行制热运转、制冷运转的期间,室内控制部67能根据来自远程控制器99的要求、各种传感器61~63的检测值等将各水平叶片71a~71d设定在固定状态或摆动状态。固定状态是指通过各叶片驱动电动机74a~74d的驱动将各水平叶片71a~71d的风向角度固定在期望的风向角度的状态。如图10所示,能在空调空气沿大致水平方向吹出的风向角度即风向P0(水平吹出方向)与空调空气朝最下方吹出的风向角度即风向P4之间分多个级别来改变各水平叶片71a~71d的风向角度。此处,各水平叶片71a~71d的风向角度能改变为风向P0、比风向P0更朝下方的风向P1、比风向P1更朝下方的风向P2、比风向P2更朝下方的风向P3以及最朝下方的风向P4这五个级别。摆动状态是指以下状态:通过驱动各叶片驱动电动机74a~74d以在风向改变范围内(此处是在风向P0与风向P4之间)反复上下改变各水平叶片71a~71d的风向角度,从而使各水平叶片71a~71d往复转动。室内控制部67能对各水平叶片71a~71d进行上述风向角度的控制。
在顶置式室内单元4未运转的状态下,各水平叶片71a~71d取关闭吹出口56(具体而言是边部吹出口56a~56d)的状态。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水平叶片71a~71d处于关闭状态的风向角度表示为“风向P0c”(参照图11)。此外,在运转状态下,各水平叶片71a~71d能在上述固定状态或摆动状态下取风向P0c~P4中的任一风向。
―使相邻的水平叶片同步摆动的控制―
然而,在顶置式室内单元4开始运转时,空调室内的温度分布产生不均。因此,在顶置式室内单元4开始运转时,在通过朝实际期望的风向角度输送空调空气来进行制热运转、制冷运转之前,最好是有效地进行空调室内的空气搅拌。
因此,如图11所示,在发出顶置式室内单元4的运转开始指示起的规定时间(相当于第二规定时间)内,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控制部67通过进行各叶片驱动电动机74a~74d的驱动控制来进行各水平叶片71a~71d的转动控制,以使四个水平叶片71a~71d中的彼此相邻的两个水平叶片(以下称为第一水平叶片)同步地取相同的姿势并摆动。此外,在上述转动控制中,室内控制部67使四个水平叶片71a~71d中的除了第一水平叶片(例如水平叶片71a、71b)之外的其余水平叶片(例如水平叶片71c、71d。以下称为第二水平叶片)处于固定在规定角度(例如风向P0)的状态。
此外,在发出顶置式室内单元4的运转开始指示起的规定时间内,室内控制部67也进行第一水平叶片的组合转换控制,以使第一水平叶片的组合沿着装饰面板52的周缘部依次转换。特别地,每当第一水平叶片相对于吹出口56在上下方向上往复转动规定次数时,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控制部67就使第一水平叶片的组合转换。
以下,使用图11及图12,对水平叶片71a~71d通过上述转动控制及组合转换控制而作的动作进行具体说明。在图11及图12中,作为一例,示出了每当第一水平叶片在上下方向上往复一次、即摆动一次时第一水平叶片的组合就转换的情况。在图12中,涂黑的水平叶片表示上述第一水平叶片,未涂黑的水平叶片表示上述第二水平叶片。在运转开始前,各水平叶片71a~71d分别处于关闭吹出口56的姿势(风向P0c)。
在运转开始时,首先,隔着装饰面板52的角部吹出口56f而相邻的水平叶片71a和水平叶片71b相当于第一水平叶片,该叶片71a、71b在相同的时间点取相同的姿势并开始摆动。具体而言,水平叶片71a、71b都朝着从风向P0c朝风向P4转动的方向即下方以相同的转动速度转动。因此,各水平叶片71a、71b的风向角度在相同的时间点从风向P0达到风向P1、风向P2、风向P3,不久后几乎大致同时达到风向P4。在水平叶片71a、71b达到风向P4之后,水平叶片71a、71b的转动方向从下方朝上方变化,水平叶片71a、71b的风向角度不久后几乎大致同时达到风向P0。这期间,隔着角部吹出口56h相邻的水平叶片71c及水平叶片71d被固定在关闭吹出口56的姿势(风向P0c)的状态下。即,在水平叶片71a、71b是第一水平叶片的期间,水平叶片71c、71d相当于第二水平叶片。
当水平叶片71a、71b在上下方向上往复一次时,第一水平叶片的组合从水平叶片71a、71b的组合变化为水平叶片71b、71c的组合。另一方面,第二水平叶片的组合从水平叶片71c、71d的组合变化为水平叶片71a、71d的组合。新成为第一水平叶片的水平叶片71b、71c与刚才作为第一水平叶片的水平叶片71a、71b相同,在相同的时间点取相同的姿势并在上下方向上仅摆动一次。这期间,第二水平叶片即水平叶片71a、71d分别被固定在对应于风向P0、P0c的风向角度的状态下。
在水平叶片71b、71c沿上下方向往复一次之后,第一水平叶片的组合从水平叶片71b、71c的组合变化为水平叶片71c、71d的组合。另一方面,第二水平叶片的组合从水平叶片71a、71d的组合变化为水平叶片71a、71b的组合。新成为第一水平叶片的水平叶片71c、71d在相同的时间点取相同的姿势并在上下方向上仅摆动一次,成为第二水平叶片的水平叶片71a、71b分别被固定在对应于风向P0的风向角度的状态下。
通过反复上述动作,使四个水平叶片71a~71d中的隔着角部吹出口56e~56h相邻的两个水平叶片成为第一水平叶片,每当第一水平叶片摆动一次时,第一水平叶片的组合就依次从水平叶片71a、71b变化为水平叶片71b、71c,从水平叶片71b、71c变化为水平叶片71c、71d,并从水平叶片71c、71d变化为水平叶片71d、71a。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水平叶片的组合在仰视观察装饰面板52时顺时针依次一个一个地变换(参照图5、图12)。因此,第一水平叶片的组合依次转换成之前曾是第一水平叶片的两个水平叶片中位于左侧的水平叶片和位于该水平叶片的更左侧位置且之前曾是第二水平叶片的水平叶片的组合。此外,该各个时刻的其余两个水平叶片71a~71d(隔着其它角部吹出口56e~56h相邻的两个水平叶片)为第二水平叶片,随着第一水平叶片的组合的转换,第二水平叶片的组合也依次变化。即,当着眼于各个水平叶片71a~71d时,各水平叶片71a~71d在自身连续地摆动两次之后,姿势被固定相当于其它叶片摆动两次的时间。各水平叶片71a~71d从固定的姿势再次开始摆动的时间点在水平叶片71a~71d彼此之间不重叠,根据水平叶片71a~71d的不同而不同。藉此,与不使各水平叶片71a~71d同步而使其个别摆动的情况相比,从吹出口56吹出的空气能在与空调室内的一部分空气混合的同时被第一水平叶片可靠输送至远方。此外,通过使第一水平叶片的组合依次转换,并不仅朝一个方向输送空气,而是朝各个方向输送空气。因此,与例如摆动的水平叶片仅为一片且该叶片依次转换的情况相比,可有力地朝各个方向引导空气,也提高了空调室内的空气的搅拌性。
此外,如图11所示,当第一水平叶片(例如水平叶片71a、71b)的转动方向(上下方向)变化时,室内控制部67进行将该第一水平叶片的动作暂时停止的控制。例如,在图11中,在作为第一水平叶片摆动的水平叶片71a、71b的转动方向为下方且其风向角度都达到风向P4的情况下,水平叶片71a、71b在中止期间TA内都被固定在风向P4的状态下。在该情况下,从边部吹出口56a、56b及角部吹出口56f吹出的空气在中止期间TA内因水平叶片71a、71b而朝大致垂直方向吹出。另外,例如在作为第一水平叶片摆动的水平叶片71c、71d的转动方向为上方且其风向角度都达到风向P0的情况下,水平叶片71a、71b在中止期间TA内都被固定在风向P0的状态下。在该情况下,从边部吹出口56c、56d及角部吹出口56h吹出的空气在中止期间TA内因水平叶片71c、71d而朝大致水平方向吹出。这样,当第一水平叶片的转动方向变化时,通过将第一水平叶片的动作暂时中止,能可靠地将从吹出口56吹出的空气朝垂直方向或水平方向输送。
上述中止期间TA根据从吹出口56朝空调室吹出的空气的量、空调室内的设定温度等通过理论计算、模拟、实验等而被预先确定为规定值。在该情况下,中止期间TA的长度最大为五秒,例如被确定为三秒。
另外,在从运转开始起经过规定时间之后,室内控制部67结束上述转动控制及组合转换控制,使各水平叶片71a~71d倾斜规定角度。藉此,在从运转开始起规定时间的期间,同步摆动的第一水平叶片中止摆动动作,固定于规定角度的第二水平叶片被解除固定,各水平叶片71a~71d的风向角度为风向P0~P4中的任一个风向。例如,在从运转开始起经过规定时间之后,各水平叶片71a~71d的风向角度能根据运转的种类、设定温度、通过远程控制器99设定的风量等取风向P0~P4中的任一个风向。另外,在通过远程控制器99设定了摆动动作的情况下,水平叶片71a~71d能通过各自独立地进行沿上下方向转动的摆动动作来取风向P0~P4中的任一个风向。
此处,进行上述转动控制及组合转换控制的规定时间可设为例如五分钟,也可通过理论计算、模拟、实验等而被预先确定。另外,上述规定时间也可根据各个时刻的空调室内的状态(具体而言是地板的温度Tf、空调室内是否有人存在、吸入空气温度Tr等)通过室内控制部67恰当地确定。
―风量控制―
另外,室内控制部67进行室内风扇41的风量控制。通过室内控制部67改变室内风扇电动机41a的转速,能在转速最大的大风量的风量H、比风量H的转速小的中等程度风量的风量M、比风量M的转速更小的小风量的风量L及比风量L的转速更小的最小风量的风量LL之间分四个级别来改变室内风扇41的风量。此处,能根据来自远程控制器99的要求、各种传感器61~63的检测值等设定风量H、风量M及风量L。然而,不能根据来自远程控制器99的要求设定风量LL,在规定的控制状态的情况下,控制性地设定风量LL。
―遥控器用接收部―
遥控器用接收部69用于接收来自远程控制器99的各种要求,其由例如红外线受光元件等构成。具体而言,遥控器用接收部69能接收由用户通过远程控制器99发出的制冷运转、制热运转的开始指示,或接收空调室内的设定温度、风量及风向设定、基于计时器的运转的启动和停止的指示。
特别地,本实施方式的遥控器用接收部69能接收由用户通过远程控制器99发出的与风向相关的各种设定、进行上述转动控制及组合转换控制的“循环摆动”模式的设定等。此处,作为一例,图13示出了在遥控器用接收部69所接收的各种设定是由用户发出的情况下在远程控制器99的显示部99a中显示出的画面D1、D2。画面D1是主菜单的画面,当从该主菜单中选择“风向设定”时,显示出模式选择用画面D2。作为从运转开始起规定时间内的水平叶片的动作内容,能从画面D2上选择各水平叶片71a~71d各自独立转动的“独立摆动”模式和进行上述转动控制及组合转换控制的“循环摆动”模式中的任一模式。
<动作>
(1)顶置式室内单元的整体动作流程
图14、图15是表示采用本实施方式的顶置式室内单元4的空调装置1的整体动作流程的流程图。
步骤S1:在通过远程控制器99由用户发出了空调装置1的制冷运转及制热运转等运转开始指示的情况下(S1的“是”),室外单元2及顶置式室内单元4开始运转。
步骤S2~S3:在发出运转开始的指示之前、通过远程控制器99设定了“循环摆动”模式的情况下(S2的“是”),室内控制部67进行上述图11、图12的各水平叶片71a~71d的转动控制及第一水平叶片的组合转换控制(S3)。即,室内控制部67对第一水平叶片进行转动控制以使其同步地取相同的姿势并摆动,对第二水平叶片进行使其固定在规定角度的转动控制。此外,每当第一水平叶片摆动一次时,室内控制部67就使第一水平叶片的组合绕仰视观察装饰面板52时的顺时针方向一个一个地转换。
步骤S4:在步骤S2中,在设定了“独立摆动”模式的情况下(S2的“否”),室内控制部67并不使各水平叶片71a~71d同步地转动,而使其各自转动(S4)。
步骤S5~S6:在从发出步骤S1的运转开始指示起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S5的“是”),室内控制部67结束步骤S3、S4的各水平叶片71a~71d的控制(S6)。
步骤S7~S8:在步骤S1中指示了的运转内容为“制热运转”的情况下(S7的“是”),室内控制部67根据通过远程控制器99所要求的风向及风量进行各水平叶片71a~71d的风向角度的控制及风量控制,以按照期望的设定对空调室内进行制热(S8)。
步骤S9~S10:在步骤S1中指示了的运转内容为“制冷运转”的情况下(S9的“是”),室内控制部67根据通过远程控制器99所要求的风向及风量进行各水平叶片71a~71d的风向角度的控制及风量控制,以按照期望的设定对空调室内进行制热(S10)。
步骤S11:继续进行步骤S8、S10的运转,直至通过远程控制器99发出使空调装置1的运转结束的指示为止。当发出了使空调装置1的运转结束的指示时(S11的“是”),室外单元2及顶置式室内单元4结束运转。
(2)制热运转
以下,对空调装置1进行上述制热运转(步骤S8)时的动作进行说明。
制热运转是通过以室外热交换器23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且室内热交换器42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起作用的方式使制冷剂回路10内的制冷剂循环,来对空调室内的空气进行加热并将其作为空调空气供给至空调室内的运转。
在制热运转中,切换四通切换阀22,以形成室外热交换器23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且室内热交换器42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起作用的状态(即图1的四通切换阀22的用虚线表示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的制冷剂回路10中,制冷循环中的低压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21,并在压缩至制冷循环中的高压之后被排出。从压缩机21排出后的高压制冷剂经由四通切换阀22、气体侧截止阀26及气体制冷剂连通管6而被输送至室内热交换器42。被输送至室内热交换器42后的高压制冷剂在室内热交换器42中与由室内风扇41供给来的空调室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散热。藉此,空调室内的空气被加热而成为空调空气,并从吹出口56(更具体而言是边部吹出口56a~56d及角部吹出口56e~56h)吹出至空调室内。在室内热交换器42中散热后的高压制冷剂经由液体制冷剂连通管5及液体侧截止阀25而被输送至膨胀阀24,并被减压至制冷循环中的低压。在膨胀阀24中减压后的低压制冷剂被输送至室外热交换器23。被输送至室外热交换器23后的低压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23中与由室外风扇27供给来的空调室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在室外热交换器23中蒸发后的低压制冷剂经由四通切换阀22而被再次吸入压缩机21。
在上述制热运转中,进行控制以使吸入空气温度Tr达到由远程控制器99等所要求的目标空气温度Trs。即,在制热运转中,在吸入空气温度Tr比目标空气温度Trs低的情况下,进行上述运转控制(以下,将该状态设为制热热开启(thremo-on)状态)。此外,在吸入空气温度Tr达到目标空气温度Trs的情况下,进行以下控制:停止压缩机21以不进行制冷剂回路10内的制冷剂循环,并将室内风扇41的风量改变为风量LL(以下,将该状态设为制热热关闭(thremo-off)状态)。
另外,在进行基于要求风向及要求风量的控制的情况下,室内控制部67根据各种传感器61~63的检测结果将各水平叶片71a~71d的风向角度及室内风扇41的风量设定为各种风向、风量并进行控制,以便能提高空调室内的用户的舒适性。
例如,在人检测传感器62检测到空调对象区域A~D中有人存在的情况下,室内控制部67能根据该检测值将对应于检测到有人存在的空调对象区域的边部吹出口的水平叶片的风向角度设定为风向P0。另一方面,在空调对象区域A~D中检测到没有人存在的空调对象区域中,室内控制部67能将对应于检测到有人存在的空调对象区域的边部吹出口的水平叶片的风向角度设定为比风向P0更朝下方的风向P1~P3等。藉此,能抑制存在于空调对象区域A~D中的用户因吹风而产生的不舒服,并能实现用户舒适性的提高。
另外,在地板温度传感器63检测到的空调室内的地板面的温度Tf比目标地板面温度Tfs低的情况下,室内控制部67能将各水平叶片71a~71d的风向角度设定为朝下方的风向(例如风向P3、P4等)。另一方面,在空调室内的地板面的温度Tf达到目标地板面温度Tfs的情况下,能将各水平叶片71a~71d的风向角度设定为比风向P3、P4等更朝上方的风向(例如风向P0、P1等)。藉此,在空调室内的地板面附近未充分变暖的情况下,能使暖气到达地板面,并能实现空调室内的用户的舒适度的提高。
除此之外,室内控制部67也可根据吸入空气温度传感器61检测到的吸入空气温度Tr与空调室内的地板面的温度Tf的平均温度、该平均温度与人检测传感器62的检测结果的组合等来改变各水平叶片71a~71d的风向角度及风流。
(3)制冷运转
以下,对空调装置1进行上述制冷运转(步骤S10)时的动作进行说明。
制冷运转是通过以室外热交换器23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起作用、且室内热交换器42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的方式使制冷剂回路10内的制冷剂循环,来对空调室内的空气进行冷却并将其作为空调空气供给至空调室内的运转。
在制冷运转中,切换四通切换阀22,以形成室外热交换器23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起作用、且室内热交换器42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的状态(即图1的四通切换阀22的用实线表示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的制冷剂回路10中,制冷循环中的低压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21,并在压缩至制冷循环中的高压之后被排出。从压缩机21排出后的高压的制冷剂经由四通切换阀22而被输送至室外热交换器23。被输送至室外热交换器23后的高压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23中与由室外风扇27供给来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散热。在室外热交换器23中散热后的高压制冷剂被输送至膨胀阀24,并被减压至制冷循环中的低压。在膨胀阀24中减压后的低压制冷剂经由液体侧截止阀25及液体制冷剂连通管5而被输送至室内热交换器42。被输送至室内热交换器42后的低压制冷剂在室内热交换器42中与由室内风扇41供给来的空调室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藉此,空调室内的空气被冷却而成为空调空气,并从吹出口56(更具体而言是边部吹出口56a~56d及角部吹出口56e~56h)吹出至空调室内。在室内热交换器42中蒸发后的低压制冷剂经由气体制冷剂连通管6、气体侧截止阀26及四通切换阀22而被再次吸入压缩机21。
在上述制冷运转中,进行控制以使吸入空气温度Tr达到由远程控制器99等所要求的目标空气温度Trs。即,在制冷运转中,在吸入空气温度Tr比目标空气温度Trs高的情况下,进行上述运转控制(以下,将该状态设为制冷热开启状态)。此外,在吸入空气温度Tr达到目标空气温度Trs的情况下,进行以下控制:停止压缩机21以不进行制冷剂回路10内的制冷剂循环,并将室内风扇41的风量改变为风量LL(以下,将该状态设为制冷热关闭状态)。
另外,在进行基于要求风向及要求风量的控制的情况下,室内控制部67根据各种传感器61~63的检测结果将各水平叶片71a~71d的风向角度及室内风扇41的风量设定为各种风向、风量并进行控制,以便能提高空调室内的用户的舒适性。
例如,在人检测传感器62检测到空调对象区域A~D中有人存在的情况下,室内控制部67能根据该检测值将对应于检测到有人存在的空调对象区域的边部吹出口的水平叶片的风向角度设定为风向P0。另一方面,在空调对象区域A~D中检测到没有人存在的空调对象区域中,室内控制部67能将对应于检测到有人存在的空调对象区域的边部吹出口的水平叶片的风向角度设定为比风向P0更朝下方的风向P1~P3等。藉此,能抑制存在于空调对象区域A~D中的用户因吹风而产生的不舒服,并能实现用户舒适性的提高。
<特征>
在本实施方式的顶置式室内单元4中,存在以下特征。
(1)
在现有的室内机中,是通过使相邻的水平叶片彼此相反摆动来搅拌空调室内的空气。然而,在该室内机中,从相邻的各个水平叶片输送至空调室内的空气相互减弱,从而使风力降低。因此,除了空调室内的空气的搅拌力减弱之外,将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朝远离室内机的部位输送也很困难。另外,即便假设仅使一个水平叶片摆动并使摆动的水平叶片依次转换,从一个水平叶片朝空调室内引导的空气量也较少,从而不能充分地搅拌室内空气。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顶置式室内单元4中,彼此相邻的两个水平叶片71a~71d即第一水平叶片同步地取相同的姿势并摆动。藉此,从吹出口56吹出的空气以被第一水平叶片围住的方式被朝空调室内输送,且空调室内的空气被搅拌。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顶置式室内单元4中,与相邻的水平叶片各自进行不同的摆动的情况相比,能获得较高的搅拌效果,并能将从顶置式室内单元4的吹出口56朝空调室吹出的空气输送至更远处。
特别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水平叶片的组合沿着装饰面板52的周缘部依次转换。因此,与同步摆动的第一水平叶片的组合被固定的情况相比,能获得更高的搅拌效果。
(2)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顶置式室内单元4中,第一水平叶片的组合依次一个一个地变换。因此,空调室内的空气更容易被搅拌。
(3)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顶置式室内单元4中,每当第一水平叶片相对于吹出口56在上下方向上往复转动规定次数时,就使第一水平叶片的组合转换。即,第一水平叶片的组合转换的时间点与第一水平叶片的往复转动的动作一致。因此,通过设定往复转动的次数,能使风朝远方的送达性优先或使空调室内的空气的搅拌性优先。
(4)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顶置式室内单元4中,在第一水平叶片同步地取相同的姿势并摆动的期间,除了第一水平叶片之外的其余叶片即第二水平叶片被固定在规定的角度。因此,利用摆动的第一水平叶片搅拌空调室内的空气,并利用第二水平叶片将空调室内的空气输送至例如远方。
(5)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顶置式室内单元4中,如图11所示,当第一水平叶片的转动方向变化时,设有第一水平叶片的动作暂时停止的所谓中止期间TA。这是由于在例如制热运转状态下转动方向从下方立刻朝上方变化时空调室内的地板附近不易变暖的缘故。藉此,在搅拌空调室内的空气的途中,从吹出口56吹出的空气能可靠地朝例如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吹出。因此,在例如制热运转状态下转动方向从下方朝上方变化时,来自吹出口56的暖空气会被朝下方吹出,因此,能改善空调室内的温度不均,并能使地板附近变暖。
另外,在例如制冷运转状态下转动方向从上方朝下方变化时,来自吹出口56的冷空气会被朝上方吹出,因此,能抑制用户因所谓的冷吹风而感到的不舒服。
(6)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顶置式室内单元4中,从运转开始到经过规定时间为止,进行第一水平叶片同步地取相同的姿势并摆动的动作以及第一水平叶片的组合沿着下表面的周缘部依次转换的动作。但是,在经过规定时间之后,结束上述动作,各水平叶片71a~71d倾斜规定角度。藉此,能朝充分进行完空气搅拌的空调室内供给期望温度的空气,因此,能抑制用户因吹风而感到的不舒服,并能使空调室内舒适。
(7)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顶置式室内单元4中,隔着任意的角部吹出口56e~56h相邻的第一水平叶片同步地取相同的姿势并摆动。此外,该第一水平叶片的组合还依次转换。因此,从角部吹出口56e~56h吹出的空气与从由第一水平叶片打开关闭的边部吹出口56a~56d吹出的空气一起吸入空调室内的一部分空气并被第一水平叶片可靠地输送至远方。因此,与不使各水平叶片同步而使其个别地摆动的情况相比,能利用更多的吹出空气搅拌空调室内的空气,并能将更多的空调空气输送至远方。
(8)
特别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水平叶片由彼此相邻的两个水平叶片71a~71d构成,藉此,能有效地搅拌空调室内的空气,并能将更多的空调空气输送至远方。
<其它实施方式>
以上,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具体的结构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思想的范围内加以改变。
(A)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每当第一水平叶片摆动一次时第一水平叶片的组合就转换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室内控制部67也可在第一水平叶片摆动两次以上而不是摆动一次之后使第一水平叶片的组合转换。
另外,如图16所示,室内控制部67也可在每当第一水平叶片摆动规定时间(相当于第一规定时间)时使第一水平叶片的组合转换。此处,在图16中,作为一例,示出了每过一分钟就使第一水平叶片的组合变化的情况。在图16中,与图12相同,涂黑的水平叶片表示第一水平叶片,未涂黑的水平叶片表示第二水平叶片。
作为第一水平叶片的组合转换的时间点的第一水平叶片的摆动次数、摆动的时间既可以通过理论计算、模拟、实验等预先确定,也可以根据该各个时刻的空调室内的状态(具体而言为地板的温度Tf、空调室内是否有人存在、吸入空气温度Tr等)由室内控制部67恰当确定。通过恰当设定摆动的时间,能使风朝远方的送达性优先或使空调室内的空气的搅拌性优先。
(B)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第一水平叶片的组合在俯视观察装饰面板52时顺时针依次转换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第一水平叶片的组合也可在仰视观察装饰面板52时逆时针依次转换。是顺时针转换还是逆时针转换既可以通过理论计算、模拟、实验等预先确定,也可以根据该各个时刻的空调室内的状态(具体而言为地板的温度Tf、空调室内是否有人存在、吸入空气温度Tr等)由室内控制部67恰当确定。
(C)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对第二水平叶片被固定在风向“P0”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第二水平叶片所固定的角度并不限定于风向“P0”,也可以是任意角度。例如也可以这样:在制热运转的情况下,第二水平叶片被固定在相当于朝下方的风向“P4”的角度,在制冷运转的情况下,第二水平叶片被固定在相当于朝上方的风向“P1”的角度。
另外,还可以这样:当第一水平叶片在风向P0与风向P4之间摆动时,第二水平叶片并不固定于规定角度,而是例如在风向P0与风向P1之间小幅度摆动。在该情况下,第二水平叶片的摆动比第一水平叶片的摆动小很多。
(D)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第一水平叶片由两个叶片构成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构成第一水平叶片的叶片数量只要为两个以上即可,例如也可以是三个。不过,在将设于顶置式室内单元的水平叶片的数量设为N的情况下,要求构成第一水平叶片的叶片数量的上限为N-1以下。即,构成第一水平叶片的叶片数量M需满足“2≤M≤N-1”的条件。
在图17、图18中,示出了第一水平叶片由彼此相邻的三个水平叶片构成的情况。具体而言,如图17、图18所示,作为第一水平叶片的组合,可例举出水平叶片71a、71b、71c的组合、水平叶片71b、71c、71d的组合、水平叶片71c、71d、71a的组合、水平叶片71d、71a、71b的组合。此外,例如在第一水平叶片的组合是水平叶片71a~71c的情况下,该叶片71a~71c以外的水平叶片71d成为第二水平叶片。在该情况下,第一水平叶片即水平叶片71a~71c同步地取相同的姿势并摆动,第二水平叶片即水平叶片71d被固定在规定角度(例如风向P0)。此外,在第一水平叶片摆动一次之后,第一水平叶片的组合沿着装饰面板52的周缘部依次转换。具体而言,在图17、图18中,在仰视观察装饰面板52时,第一水平叶片的组合顺时针一个一个地变换。即,当着眼于各个水平叶片71a~71d时,各水平叶片71a~71d在自身连续地摆动两次之后,以相当于其它叶片摆动一次的时间取被固定在规定角度的姿势。各水平叶片71a~71d从固定的姿势再次开始摆动的时间点在水平叶片71a~71d彼此之间不重叠,根据水平叶片71a~71b的不同而不同。藉此,能有效地搅拌空调室内的空气,并能将更多的空调空气输送至远方。
另外,在图17、图18中,如从水平叶片71a、71b、71c的组合朝水平叶片71b、71c、71d的组合的转换所示那样,对第一水平叶片的组合一个一个地转换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在第一水平叶片由三个水平叶片构成的情况下,其组合并不限于一个一个地转换的情况,也可以两个两个地转换。作为两个两个地转换的情况,可例举出例如从水平叶片71a、71b、71c的组合朝水平叶片71c、71d、71a的组合的转换。
(E)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对在从运转开始起进行循环摆动模式并经过了规定时间之后,全部的水平叶片71a~71d倾斜规定角度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在经过了规定时间之后转换至倾斜规定角度的动作的水平叶片也可以仅是在即将经过规定时间之前作为第一水平叶片的水平叶片。例如,在即将经过规定时间之前作为第二水平叶片的水平叶片也可以在经过规定时间之后继续取不摆动而固定的姿势。
(F)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水平叶片为四个的情况、即空调空气朝四个方向吹出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水平叶片的片数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四个以上。即,在朝四个方向以上的方向吹出空调空气的情况下,也能适用本发明的顶置式室内单元4。
(G)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在相当于壳体51下表面的装饰面板52上设有吹出口56及四个水平叶片71a~71d的形式的顶置式室内单元4进行了说明。但是,也能在吹出口设于壳体各侧面的形式的室内单元中采用本发明的顶置式室内单元。
(H)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中止期间TA被预先确定为规定值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根据该各个时刻的各种传感器61~63的检测结果恰当改变中止期间TA。
例如,在制热运转时,假设由人检测传感器62未检测到空调对象区域A~D内的人。在该情况下,在地板面的温度Tf较低,由吸入空气温度传感器61检测到的吸入空气温度Tr与由地板温度传感器63检测到的地板面的温度Tf之间的温度差处于第一温度差以上的情况下,室内控制部67将中止期间TA设定得较长(例如五秒)。相反地,在地板面的温度Tf较高,上述温度差比第一温度差低且处于第二温度差以下的情况下,室内控制部67也可将中止期间TA设定得较短(例如一秒)。
另外,中止期间的长度既可以根据指示了开始的运转内容是制热或制冷而不同,此外还可以根据从吹出口56吹出的空气的风向而不同。例如也可以这样:在制热运转时,中止期间在水平叶片71a~71d的风向角度为风向P0的情况下被设定得较短,在水平叶片71a~71d的风向角度为风向P4的情况下被设定得较长。藉此,在转动方向变化时,通过热交换而被加热的空气几乎不会沿大致水平方向吹出,但会在大致垂直方向上被吹出较长的时间。因此,能搅拌空调室内的空气,并能使地板面的温度Tr上升。另外还可以这样:在制冷运转时,中止期间在水平叶片71a~71d的风向角度为风向P0的情况下被设定得较长,在水平叶片71a~71d的风向角度为风向P4的情况下被设定得较短。藉此,在空调室内的空气被搅拌的期间,在转动方向变化时,通过热交换而被冷却后的空气几乎不会在大致垂直方向上吹出,但会在大致水平方向上被吹出较长的时间。因此,能抑制用户因冷吹风而感到的不舒服。
(I)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第一水平叶片同步地取相同的姿势并摆动、且第一水平叶片的组合依次转换的动作是在从运转开始经过规定时间为止的期间进行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上述动作并不限定于从运转开始起规定时间的期间(即在空调装置刚起动之后),也可以在通过制热及制冷将室内调节至用户所要求的温度的通常运转的期间进行。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广泛地适用于吹出口设有可分别独立地改变上下方向上的风向角度的多个水平叶片的空调装置的顶置式室内单元。
(符号说明)
1   空调装置
4   顶置式室内单元
39  室外控制部
41  室内风扇
51  壳体
56  吹出口
56a、56b、56c、56d   边部吹出口
56e、56f、56g、56h   角部吹出口
61  吸入空气温度传感器
62  人检测传感器
63  地板温度传感器
71a、71b、71c、71d   水平叶片
67  室内控制部
69  遥控器用接收部
99  远程控制器
99a  显示部
D1、D2、D3、D4  在远程控制器的显示部中显示出的画面。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9-103417号公报

Claims (8)

1.一种空调装置的顶置式室内单元(4),能设于空调室的天花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51),该壳体(51)以沿着其下表面的周缘部的方式形成有吹出口(56);
至少四个水平叶片(71a~71d),这至少四个水平叶片(71a~71d)以能转动的方式设于所述吹出口(56),并能分别独立地改变上下方向上的风向角度;以及
控制部(67),该控制部(67)对各所述水平叶片(71a~71d)进行控制,以使所述水平叶片中彼此相邻的至少两个所述水平叶片即第一水平叶片同步地取相同的姿势并摆动,且使所述第一水平叶片的组合沿着所述周缘部依次转换,
所述壳体(51)的所述下表面在仰视观察时呈大致四边形的形状,
所述水平叶片(71a~71d)以对应于所述下表面的各边的方式设有四个,
所述控制部(67)使所述第一水平叶片的组合依次一个一个地变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的顶置式室内单元(4),其特征在于,
每当所述第一水平叶片相对于所述吹出口在上下方向上往复转动规定次数时,所述控制部(67)使所述第一水平叶片的组合转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的顶置式室内单元(4),其特征在于,
每当所述第一水平叶片摆动第一规定时间时,所述控制部(67)使所述第一水平叶片的组合转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的顶置式室内单元(4),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水平叶片同步地取相同的姿势并摆动的期间,所述控制部(67)使至少四个所述水平叶片中除了所述第一水平叶片之外的其余第二水平叶片处于固定于规定角度的状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的顶置式室内单元(4),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水平叶片(71a~71d)相对于所述吹出口在上下方向上往复转动,
当所述第一水平叶片的转动方向变化时,所述控制部(67)使该水平叶片的动作暂时停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的顶置式室内单元(4),其特征在于,
在从运转开始起第二规定时间的期间,所述控制部(67)对各所述水平叶片进行控制,以使所述第一水平叶片同步地取相同的姿势并摆动,且使所述第一水平叶片的组合沿着所述周缘部依次转换,
在从运转开始起经过了所述第二规定时间之后,所述控制部(67)使所述第一水平叶片倾斜规定角度。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的顶置式室内单元(4),其特征在于,
所述吹出口(56)具有被各所述水平叶片(71a~71d)区分并对应于所述下表面的各角部的角部吹出口。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装置的顶置式室内单元(4),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水平叶片由彼此相邻的三个所述水平叶片构成。
CN201180007105.4A 2010-01-26 2011-01-26 空调装置的顶置式室内单元 Active CN10272558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14629 2010-01-26
JP2010-014629 2010-01-26
PCT/JP2011/051505 WO2011093343A1 (ja) 2010-01-26 2011-01-26 空気調和装置の天井設置型室内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25589A CN102725589A (zh) 2012-10-10
CN102725589B true CN102725589B (zh) 2015-03-04

Family

ID=443193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07105.4A Active CN102725589B (zh) 2010-01-26 2011-01-26 空调装置的顶置式室内单元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288363A1 (zh)
EP (1) EP2530395B1 (zh)
JP (1) JP5500181B2 (zh)
KR (1) KR101411027B1 (zh)
CN (1) CN102725589B (zh)
AU (1) AU2011211125B2 (zh)
BR (1) BR112012018541B1 (zh)
ES (1) ES2558321T3 (zh)
WO (1) WO201109334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64021A (zh) * 2016-08-09 2019-04-0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52775B2 (ja) * 2009-11-05 2012-06-13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機
JP5745480B2 (ja) 2012-09-12 2015-07-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KR101706812B1 (ko) 2013-10-02 2017-02-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카세트형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KR101702169B1 (ko) 2013-10-02 2017-02-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카세트형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KR20150043573A (ko) 2013-10-11 2015-04-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KR102203935B1 (ko) 2014-01-08 2021-01-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토출구 개폐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공기조화기
KR101662377B1 (ko) 2014-01-27 2016-10-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JP6147431B2 (ja) * 2014-06-13 2017-06-1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機
JP5987882B2 (ja) 2014-09-30 2016-09-07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JP6631826B2 (ja) * 2015-01-28 2020-01-1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天井埋込型室内ユニット
US20160258438A1 (en) * 2015-03-05 2016-09-08 Regal Beloit America, Inc. Assembly, blower and associated method
US11480186B2 (en) 2015-03-05 2022-10-25 Regal Beloit America, Inc. Assembly blower and associated method
JP6767688B2 (ja) * 2015-05-20 2020-10-1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室内空調システム
JP6570916B2 (ja) * 2015-08-13 2019-09-04 三菱重工サーマ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室内機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装置、室内機の制御方法並びに制御プログラム
JP6213539B2 (ja) * 2015-09-29 2017-10-1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JP6229741B2 (ja) 2015-09-29 2017-11-1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JP2016217693A (ja) * 2015-11-30 2016-12-2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天井埋込型室内ユニット
JP6631832B2 (ja) * 2015-11-30 2020-01-1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天井埋込型室内ユニット
KR102282432B1 (ko) * 2017-03-10 2021-07-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천장형 공기 조화기
JP6685467B2 (ja) * 2017-03-31 2020-04-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制御機器及び空調システム
CN111373200B (zh) * 2017-09-20 2022-02-25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的天花板式室内机
WO2019111308A1 (ja) * 2017-12-05 2019-06-13 日立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空調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EP3751212A4 (en) * 2018-02-06 2021-08-25 Hitachi-Johnson Controls Air Conditioning, Inc. INDOOR AIR CONDITIONER UNIT
KR102168705B1 (ko) 2018-05-15 2020-10-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천장형 공기조화기의 제어방법
KR102167891B1 (ko) * 2018-06-01 2020-10-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천장형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KR102697590B1 (ko) 2018-12-18 2024-08-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의 천장형 실내기
CN210688677U (zh) * 2019-10-31 2020-06-0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天花机的面板组件及具有其的天花机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76877A (zh) * 2001-03-23 2002-10-30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空调机
EP2048450A1 (en) * 2006-07-31 2009-04-15 Daikin Industries, Ltd.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nd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48258Y2 (ja) * 1988-04-20 1994-12-12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風向制御装置
JP3108163B2 (ja) * 1991-10-31 2000-11-13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3187174B2 (ja) * 1992-12-21 2001-07-11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3432022B2 (ja) * 1994-12-13 2003-07-28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KR0182727B1 (ko) * 1996-10-08 1999-05-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의 풍향제어방법
JP3137042B2 (ja) * 1997-08-08 2001-02-19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の気流制御方法および気流制御装置
JP3761686B2 (ja) * 1997-09-19 2006-03-29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2001133019A (ja) * 1999-11-01 2001-05-18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空気調和機
JP4170676B2 (ja) * 2001-07-16 2008-10-22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天井型エアコンのベーン制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KR100408066B1 (ko) * 2001-07-30 2003-12-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천정형 에어컨의 베인 제어방법
JP3852571B2 (ja) * 2001-10-31 2006-11-2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3807305B2 (ja) * 2001-12-28 2006-08-09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US20060286923A1 (en) * 2003-10-31 2006-12-21 Daikin Industries, Ltd. Air condition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JP3700718B2 (ja) * 2003-11-27 2005-09-2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4052264B2 (ja) * 2004-03-05 2008-02-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機
JP4487809B2 (ja) * 2005-01-12 2010-06-2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4678837B2 (ja) * 2005-06-01 2011-04-27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2007024453A (ja) * 2005-07-21 2007-02-0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機
JP5153294B2 (ja) 2007-10-25 2013-02-27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76877A (zh) * 2001-03-23 2002-10-30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空调机
EP2048450A1 (en) * 2006-07-31 2009-04-15 Daikin Industries, Ltd.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nd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method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64021A (zh) * 2016-08-09 2019-04-0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1093343A1 (ja) 2013-06-06
KR101411027B1 (ko) 2014-07-01
WO2011093343A1 (ja) 2011-08-04
EP2530395A4 (en) 2013-01-02
KR20120120359A (ko) 2012-11-01
ES2558321T3 (es) 2016-02-03
BR112012018541B1 (pt) 2020-12-08
CN102725589A (zh) 2012-10-10
BR112012018541A2 (pt) 2016-05-03
AU2011211125A1 (en) 2012-08-30
AU2011211125B2 (en) 2013-09-19
US20120288363A1 (en) 2012-11-15
JP5500181B2 (ja) 2014-05-21
EP2530395A1 (en) 2012-12-05
EP2530395B1 (en) 2015-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25589B (zh) 空调装置的顶置式室内单元
CN202709382U (zh) 空调装置的顶置式室内单元
WO2011099608A1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JP5585556B2 (ja) 空気調和機
EP3096088A1 (en) Room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N203771556U (zh) 室内机和空气调节装置
ES2892327T3 (es) Unidad interior de dispositivo de acondicionamiento de aire
JP2011099609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JP2010196955A (ja) ヒートポンプシステム
JP2011153725A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天井設置型室内ユニット
JP6307028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H0650595A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4990841B2 (ja) 空気調和機
JP2012102926A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2004076974A (ja) 空気調和機および空気調和機の制御方法
CN109642747B (zh) 空气调节装置
WO2020012525A1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JP6562139B2 (ja) 冷凍装置
JP2022170533A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JP2022050948A (ja) 空調換気システム
JP2011185485A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天井設置型室内ユニット
JP6171410B2 (ja) 空気調和機
JP2024076802A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15540163A (zh) 一种空调防冷风保护的控制方法
CN115654572A (zh) 立式空调器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