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12422B - 散料供料器用部件收纳容器 - Google Patents

散料供料器用部件收纳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12422B
CN102712422B CN201080061372.5A CN201080061372A CN102712422B CN 102712422 B CN102712422 B CN 102712422B CN 201080061372 A CN201080061372 A CN 201080061372A CN 102712422 B CN102712422 B CN 1027124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storage container
member storage
arc
r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6137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12422A (zh
Inventor
齐藤浩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yo Yud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yo Yud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10206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610674B1/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yo Yud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yo Yude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7124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124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124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124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2Feeding of compon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02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 B65G47/04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for feeding articles
    • B65G47/12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for feeding articles from disorderly-arranged article piles or from loose assemblages of articles
    • B65G47/14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for feeding articles from disorderly-arranged article piles or from loose assemblages of articles arranging or orientating the articles by mechanical or pneumatic means during feeding
    • B65G47/1407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for feeding articles from disorderly-arranged article piles or from loose assemblages of articles arranging or orientating the articles by mechanical or pneumatic means during feeding the articles being fed from a container, e.g. a bowl
    • B65G47/1442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for feeding articles from disorderly-arranged article piles or from loose assemblages of articles arranging or orientating the articles by mechanical or pneumatic means during feeding the articles being fed from a container, e.g. a bowl by means of movement of the bottom or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contain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02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 B65G47/04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for feeding articles
    • B65G47/12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for feeding articles from disorderly-arranged article piles or from loose assemblages of articles
    • B65G47/14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for feeding articles from disorderly-arranged article piles or from loose assemblages of articles arranging or orientating the articles by mechanical or pneumatic means during feed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upply And Installment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AREA)
  • Filling Or Emptying Of Bunkers, Hoppers, And Tanks (AREA)

Abstract

一种散料供料器用部件收纳容器,能够通过简单的更换作业可靠地进行所期望的“部件补充作业”及“部件变更作业”,在更换后也能够无障碍地发挥散料供料器原本的功能。部件收纳容器(10)具有根据部件的大小及形状而变化的非共通要素,该部件收纳容器(10)相对于具有不根据部件的大小及形状变化的共通要素的供料器主体(20)装拆自如,所以,即使将安装在供料器主体(20)上的部件收纳容器(10)更换成其他的部件收纳容器(10),也能够不受部件种类约束地实现与更换前同样的部件供给动作。

Description

散料供料器用部件收纳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装拆自如地安装在供料器主体上进行使用的散料供料器用部件收纳容器。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散料供料器的一个构造例。详细而言,所公开的散料供料器包括:具有后侧的壁面和外周的圆弧状引导面的收纳室;设在引导面的上端的取入口(以下称取入口);从取入口朝向下游设置的通路;设在通路的前端的部件分离部;设在收纳室的壁面的后方的旋转板;设在旋转板上的多个磁铁。
该散料供料器具有如下功能:通过在以散乱状态(朝向不一致的状态)将部件收纳于收纳室内的状态下使旋转板向规定方向旋转,而使收纳室内的部件被磁铁的磁力同时吸引到壁面及圆弧状引导面这两者上从而使其沿着两个面整齐排列,并且仅使整齐排列的部件流入取入口,然后,使流入到取入口的部件通过通路自重移动到部件分离部,由此,将该部件供给到形成于部件分离部的取出口相应位置。
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散料供料器由于构造为,旋转板及电机设在主体容器上,并且,取入口、通路以及取出口相应位置具有仅与规定种类的部件(指大小及形状相同的部件)对应的尺寸及形状,所以,无法使特定种类以外的部件作为供给对象。以往的散料供料器与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散料供料器同样地也为仅供给特定种类部件的构造,所以,无法使特定种类以外的部件作为供给对象。
然而,将以散乱状态收纳于收纳室内的部件以规定朝向供给到取出口的散料供料器(包括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散料供料 器),作为安装器(部件搭载装置)的部件供给机构的利用价值非常高。在将这种散料供料器作为部件供给机构使用的安装器中,能够供给种类不同的部件的多台散料供料器并列设置在供料器安装台上,从多台散料供料器中选择性地取出的部件被搭载在电路基板等被搭载物上。
该安装器由于反复进行从多台散料供料器中选择性地取出要搭载在被搭载物上的部件,所以,
·不得不在其运转中途实施部件补充作业(向部件余数减少了的散料供料器的收纳室内补充部件的作业),另外,在伴随被搭载物的切换而改变了要搭载的部件时,
·不得不实施部件变更作业(将通过各散料供料器能够供给的部件变更成其他种类部件的作业)。
通常,上述“部件补充作业”通过如下方法进行:
·方法M1:不将部件余数减少了的散料供料器从供料器安装台拆下而向该散料供料器的收纳室内补充部件的方法;
·方法M2:将部件余数减少了的散料供料器从供料器安装台拆下后,向该散料供料器的收纳室内补充部件,再将补充部件后的散料供料器安装到供料器安装台上的方法,
上述“部件变更作业”通过如下方法进行:
·方法M3:将不需要的散料供料器从供料器安装台拆下后,将能够供给其他种类部件的其他散料供料器安装到供料器安装台上的方法。
然而,在上述“部件补充作业”的方法M1及方法M2中,由于必须将收纳在袋或容器等包装物中的部件直接补充到散料供料器的收纳室内,所以,存在即使是熟练者也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这一不良情况,并且,还存在不熟练者操作时将部件洒落于外的不良情况。此外,在上述“部件变更作业”的方法M3中,由于需要事先准备多台部件变更用散料供料器并保管,所以存在需要相应的保管空间的不良情况,并且,还存在必需维护所保管的部件变更用散料供料器的不良 情况。
为了消除这些不良情况,
·使散料供料器由供料器主体、和相对于该供料器主体装拆自如的部件收纳容器构成;
·需要满足下述基本构想的散料供料器,即:在实现散料供料器原本功能(即将以散乱状态收纳于收纳室内的部件以规定朝向供给到取出口的功能)的必须要素中,将根据部件的大小及形状而变化的非共通要素设在部件收纳容器上,将根据部件的大小及形状不变化的共通要素设在供料器主体上。即,只要能够实现这样的散料供料器,就能够仅通过更换部件收纳容器来进行所期望的“部件补充作业”及“部件变更作业”,更换后也能够发挥散料供料器原本的功能。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482324号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3796971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料供料器用部件收纳容器,能够通过简单的更换作业可靠地进行所期望的“部件补充作业”及“部件变更作业”,在更换后也能够无障碍地发挥散料供料器原本的功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散料供料器用部件收纳容器,其相对于具有旋转部件的供料器主体装拆自如,该旋转部件以沿着规定圆弧轨道的方式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多个永久磁铁,该部件收纳容器具有:收纳室,其用于以散乱状态收纳多个能够由磁力吸引的部件;圆弧状的引导槽,其以沿着规定圆弧轨道的方式从下向上地设置于收纳室的侧壁的内表面,并且用于将该收纳室内的部件以规定朝向收容并以相同朝向使其向上方移动;圆弧状的供给通路,其以沿着规定圆弧轨道的方式以引导槽的上端为基点从下向上地设置,并且用于使在引导槽内移动的规定朝向的部件通过取入口取入并以相同朝向向上方移动;上表面开口的取出口,其设置在供给通路的前端,并且用于将在该供给通路内移动并供给到供给通路的前端的规定朝向的部件取 出到外部,该部件收纳容器以使其引导槽及供给通路与能够在规定圆弧轨道下移动的永久磁铁相面对的方式安装在供料器主体上而使用。
在使以散乱状态(朝向不一致的状态)收纳有多个部件的部件收纳容器安装在供料器主体的状态下使旋转部件旋转时,该旋转部件的永久磁铁在规定圆弧轨道下以与部件收纳容器的引导槽及供给通路相面对的状态移动。通过该永久磁铁的移动,收纳室内的部件以规定朝向收容在引导槽内,在该引导槽内向上方移动的规定朝向的部件通过取入口被取入到供给通道内,在该供给通道内向上方移动的规定朝向的部件被供给到取出口。
上述部件收纳容器具有根据部件的大小及形状而变化的非共通要素,该部件收纳容器相对于具有不根据部件的大小及形状变化的共通要素的供料器主体装拆自如,所以,即使将安装在供料器主体上的部件收纳容器更换成其他的部件收纳容器,也能够不受部件种类约束地实现与更换前同样的部件供给动作。即,能够通过部件收纳容器的简单的更换作业可靠地进行所期望的“部件补充作业”及“部件变更作业”,在更换后也能够无障碍地发挥散料供料器原本的功能。
总之,上述部件收纳容器不仅具有收纳部件的包装物的功能,还不需要太大保管空间,且在保管时不需要特别的维护,所以,能够可靠地消除“部件补充作业”及“部件变更作业”的以往的不良情况,实现总成本的下降,其中所述不良情况即为:
·部件补充作业花费时间;
·在部件补充作业时将部件洒落于外;
·为了进行部件变更作业而需要事先准备多台部件变更用散料供料器并进行保管(需要与之相应的保管空间);
·为了进行部件变更作业而保管的部件变更用散料供料器的维修不可或缺等。
此外,更换后的部件收纳容器能够再回收,所以只要回收更换后的部件收纳容器并补充部件,就能够将更换后的部件收纳容器作为更换用的部件收纳容器进行再利用从而能够实现资源节省。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通过部件收纳容器的简单的更换作业可靠地进行所期望的“部件补充作业”及“部件变更作业”,在更换后也能够无障碍地发挥散料供料器原本的功能。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结构特征以及作用效果能够通过以下说明和附图得到明确。
附图说明
图1(A)~图1(C)是能够收纳在图2所示的部件收纳容器中的部件的立体图。
图2(A)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部件收纳容器的左视图,图2(B)是其右视图,图2(C)是其仰视图。
图3(A)是构成图2所示的部件收纳容器的左板的右视图,图3(B)是其右板的左视图。
图4(A)~图4(D)是图3所示的圆弧槽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5是沿图2(C)的S1-S1线的放大剖视图。
图6是沿图2(A)的S2-S2线的放大剖视图。
图7是图2(C)的放大图。
图8(A)是适合于图2所示的部件收纳容器的供料器主体的左视图,图8(B)是其仰视图。
图9(A)是图8所示的转子的左视图,图9(B)是沿图9(A)的S3-S3线剖视图。
图10是将图2所示的部件收纳容器安装到图8所示的供料器主体上的方法的说明图。
图11是将图2所示的部件收纳容器安装到图8所示的供料器主体上的方法的说明图。
图12是示出将图2所示的部件收纳容器安装到图8所示的供料器主体的状态下的部件收纳容器与转子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13(A)~图13(C)是示出将图2所示的部件收纳容器安装 到图8所示的供料器主体上的状态下的部件收纳容器与转子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14是将图2所示的部件收纳容器安装到图8所示的供料器主体上而构成的散料供料器的部件供给动作的说明图。
图15是将图2所示的部件收纳容器安装到图8所示的供料器主体上而构成的散料供料器的部件供给动作的说明图。
图16是将图2所示的部件收纳容器安装到图8所示的供料器主体上而构成的散料供料器的部件供给动作的说明图。
图17是将图2所示的部件收纳容器安装到图8所示的供料器主体上而构成的散料供料器的部件供给动作的说明图。
图18是将图2所示的部件收纳容器安装到图8所示的供料器主体上而构成的散料供料器的部件供给动作的说明图。
图19是将图2所示的部件收纳容器安装到图8所示的供料器主体上而构成的散料供料器的部件供给动作的说明图。
图20是将图2所示的部件收纳容器安装到图8所示的供料器主体上而构成的散料供料器的部件供给动作的说明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部件收纳容器的对应于图19的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部件收纳容器的对应于图18的图。
图2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部件收纳容器的对应于图19的图。
图24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部件收纳容器的右视图。
图25(A)是适合于图24所示的部件收纳容器的供料器主体的左视图,图25(B)是其仰视图。
图26是将图24所示的部件收纳容器安装到图25所示的供料器主体上的方法的说明图。
图27是适合于图24的部件收纳容器的其他供料器主体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引用图1,说明“能够收纳在部件收纳容器中的部件”、即能够作为供给对象使用的部件。 
图1(A)所示的部件PA1为具有长度L1>宽度W1=高度H1的尺寸关系的长方体形状,图1(B)所示的部件PA2为具有长度L2>宽度W2>高度H2的尺寸关系的长方体形状,图1(C)所示的部件PA3为具有长度L3>直径R3的尺寸关系的圆柱形状。
这些部件PA1~PA3的代表例是长度L1~L3为1.6mm、1.0mm、0.6mm、0.4mm等小型的芯片电容器(chip condenser)或芯片寄存器等电子部件。这些电子部件通常具有含有属于强磁性体的材料的外部电极,并且根据种类的不同还具有含有属于强磁性体的材料的内部导体,所以,能够被后述永久磁铁22c(转子22的永久磁铁22c)的磁力所吸引。
此外,只要是基于后述永久磁铁22c的磁力能够吸引的相同形状的部件,也能够将电子部件以外的部件作为供给对象。另外,图1(A)~图1(C)中示出了长方体形状或者圆柱形状的部件PA1~PA3,但只要是基于后述永久磁铁22c的磁力能够吸引的部件,则也能够将与图1(A)~图1(C)所示的形状相类似的形状的部件或球形部件等作为供给对象。
(部件收纳容器(第一实施方式)的构造)
接着,引用图2~图7说明“部件收纳容器(第一实施方式)的构造”。在该说明中,为了方便说明,将图2(A)的左、右、近前、里、上、下分别称为前、后、左、右、上、下,同样地称呼其他图的与这些方向相当的方向。此外,图2、图3以及图5中的+标记表示后述转子22的旋转中心,即表示与相当于后述假想圆VC的圆弧轨道的中心对应的位置。
图2所示的部件收纳容器10,从图2(A)~图2(C)可知,形 成左右尺寸小于上下尺寸以及前后尺寸的大致长方体形状。该部件收纳容器10通过将图3(A)所示的左板11和图3(B)所示的右板12组合而构成。
左板11,如图3(A)所示,其右视轮廓为大致矩形,由金属或塑料形成。该左板11在右表面4个角具有合计4个的螺纹孔11a,在右表面中央具有收纳室形成用凹部11b。
收纳室形成用凹部11b具有:第一圆弧面11b1,其曲率中心位于图中的+标记,并且具有规定的曲率半径;第二圆弧面11b2,其曲率半径小于第一圆弧面11b 1,并且曲率中心与第一圆弧面11b1一致;第一平面11b3,其将第一圆弧面11b1的下端和第二圆弧面11b2的下端连结而成;第二平面11b4,其将第一圆弧面11b1的上端和第二圆弧面11b2的上端连结而成;左侧内侧面11b5,其与收纳室形成用凹部11b的底接触。此外,第一圆弧面11b1的曲率半径大于后述圆弧槽12b的外侧圆弧面12b1的曲率半径,第二圆弧面11b2的曲率半径小于后述圆弧槽12b的内侧圆弧面12b2的曲率半径。
右板12,如图3(B)所示,其右视轮廓为大致矩形,由能够供后述永久磁铁22c(转子22的永久磁铁22c)的磁力透过的铝等金属或者塑料形成。右板12的左视轮廓与左板11的左视轮廓大致一致,该右板12的厚度小于左板11的厚度。该右板12在4个角具有与左板11的螺纹孔11a对应的合计4个螺纹插通孔12a,在左表面后侧具有圆弧槽12,在左表面上侧具有止挡件安装用槽12c,在上表面中央具有取出口形成用凹部12d。
圆弧槽12b具有:外侧圆弧面12b1,其曲率中心位于图中的+标记处,并且具有规定的曲率半径;内侧圆弧面12b2,其曲率半径小于外侧圆弧面12b1,并且曲率中心与外侧圆弧面12b1一致,外侧圆弧面12b 1的曲率半径与内侧圆弧面12b2的曲率半径之差规定了后述宽度Wg。该圆弧槽12b从下向上、具体而言从图中的+标记的大致正下方向大致正上方以大约180度的角度范围形成。
止挡件安装用槽12c由与圆弧槽12b具有同一剖面形状的直线槽 构成,规定其宽度及深度的3个面以与规定该圆弧槽12b的后述宽度Wg及后述深度Dg的3个面连续的方式从圆弧槽12b的最上点朝向前侧形成。
取出口形成用凹部12d是对右板12的上表面中央、具体而言圆弧槽12b的最上点及其前后部分的上侧在左右方向进行切缺而形成的,具有到达圆弧槽12b及止挡件安装用槽12c的规定深度。即,圆弧槽12b的最上点及其后侧部分和止挡件安装用槽12c的后端及其前侧部分通过取出口形成用凹部12d而开放。
如图3(B)所示,在止挡件安装用槽12c中,根据需要使用粘接剂嵌入地安装有棒状的止挡件13,该止挡件13由金属或者塑料形成并且形成圆柱形或四棱柱形。该止挡件13的后端部突出到取出口形成用凹部12d侧,该后端部通过取出口形成用凹部12d而露出。即,止挡件13的后端部进入到由取出口形成用凹部12d形成的上述开放部分,该开放部分中的不存在止档件13的区域为后述取出口17。
将图1(A)所示的部件PA1作为供给对象的情况下的圆弧槽12b的剖面形状如图4(A)所示那样为矩形,并具有比部件PA1的宽度W1或者高度H1稍大且比端面对角尺寸D1及长度L1小的宽度Wg及深度Dg。即,图4(A)所示的圆弧槽12b如该图的虚线所示那样以宽度或高度的面大致一致的长度朝向能够移动地收容部件PA1。
图4(B)示出以图1(A)所示的部件PA1为供给对象的情况下的圆弧槽12b的其他截面形状,该截面形状为矩形,并具有比部件PA1的端面对角尺寸D1稍大且比长度L1小的宽度Wg及深度Dg。即,图4(B)所示的圆弧槽12b如该图的虚线所示那样在宽度及高度方面的方向上不受约束地以长度朝向能够移动地收容部件PA1。
此外,以图1(B)所示的部件PA2为供给对象的情况下的圆弧槽12b的截面形状如图4(C)所示那样为矩形,并具有比部件PA2的高度H2稍大且比宽度W2小的宽度Wg和比宽度W2稍大的深度Dg。即,图4(C)所示的圆弧槽12b如该图的虚线所示那样以宽度及高度的面大致一致的长度朝向能够移动地收容部件PA2。
而且,以图1(C)所示的部件PA3为供给对象的情况下的圆弧槽12b的截面形状如图4(D)所示那样为矩形,并具有比部件PA3的直径R3稍大且比长度L3小的宽度Wg及深度Dg。即,图4(D)所示的圆弧槽12b如该图的虚线所示那样以长度朝向能够移动地收容部件PA3。
虽省略图示,但在以与图1(A)~图1(C)所示的形状相类似的形状的部件或球形部件等为供给对象的情况下,采用具有以规定朝向能够移动地收容该部件的截面形状的圆弧槽12b。
在使用图3(A)所示的左板11和图3(B)所示的右板12组装图2所示的部件收纳容器10时,只要在左板11的右表面上重合右板12的左表面并在右板12的各螺纹插通孔12a中插入固定螺钉FS且将各固定螺钉FS旋入左板11的各螺纹孔11a中而结合左板11及右板12即可。
通过该组装,左板11的收纳室形成用凹部11b的右侧开口被右板12的左表面封闭。此外,右板12的圆弧槽12b的左侧开口的上部、止挡件安装用槽12c的左侧开口、和取出口形成用凹部12d的左侧开口被左板11的不具有收纳室形成用凹部11b的右表面部分封闭。
即,如图5~图7所示,在部件收纳容器10内划分成左视轮廓大致圆形的收纳室14,该收纳室14由左板11的收纳室形成用凹部11b的第一圆弧面11b1、第二圆弧面11b2、第一平面11b3、第二平面11b4以及左侧内侧面11b5、和右板12的左表面的一部分所围成。在该收纳室14中,左板11的左侧内侧面11b5成为该收纳室14的左侧壁,右板12的一部分成为该收纳室14的右侧壁。
此外,如图5所示,在收纳室14的右侧壁的内表面,由右板12的圆弧槽12b的左侧开口没有被封闭的部分(大约150度的角度范围部分)形成从下向上为圆弧状的引导槽15。从图5可知,该引导槽15的起点位于图中的+标记的大致正下方。
而且,如图5~图7所示,由右板12的圆弧槽12b的左侧开口被封闭的部分(大约30度的角度范围部分)形成与引导槽15具有相同 的截面形状且以引导槽15的上端为基点而从下向上呈圆弧状的供给通路16,并且,在该供给通路16的后端形成作为其入口的取入口16a。从图5中可知,该供给通路16的终点(前端)位于图中的+标记的大致正上方。此外,止挡件13从该供给通路16的前端到前侧的范围内以前后朝向存在。
而且,如图5~图7所示,在部件收纳容器10的上表面,形成上面开口的取出口17,该取出口17用于将在供给通路16内移动并抵接于止挡件13的后端而停止的部件从该供给通路16取出到外部。从图5可知,该取出口17位于图中的+标记的大致正上方。
并且,如图5所示,由于构成收纳室14的第一圆弧面11b1的曲率半径比引导槽15的外侧圆弧面12b1的曲率半径大,所以,在引导槽15的外侧形成具有与两者的曲率半径之差相应的宽度的圆弧状的平坦面FP1。由于在引导槽15的内侧存在与该平坦面FP1为齐平面状态的平坦面FP2,所以该引导槽15以被夹持在2个平坦面FP1及FP2之间的方式取位。在以图1所示的部件PA1~PA3为供给对象的情况下,平坦面FP1的宽度大致设定成各部件PA1~PA3的长度L1~L3的两倍以上的值。
(适合于部件收纳容器(第一实施方式)的供料器主体的构造)
接着,引用图8及图9说明“适合于部件收纳容器(第一实施方式)的供料器主体的构造”。在该说明中,为了便于说明,将图8的左、右、近前、里、上、下分别称为前、后、左、右、上、下,同样地称呼图9的与这些方向相当的方向。此外,图8所示的+标记表示后述转子22的旋转中心、即与相当于后述假想圆VC的圆弧轨道的中心对应的位置。
图8所示的供料器主体20具有:框架21;转子22和省略图示的转子驱动机构。
如图8(A)及图8(B)所示,框架21一体地具有:仰视轮廓为矩形的底壁21a;左视轮廓为矩形且与底壁21a呈直角设置的右壁21b;左视轮廓为矩形且设置在右壁21b的左表面前侧的转子配置部21c;俯视形状为L字形且设置在转子配置部21c的左表面前端的第一支承壁21d;俯视形状为L字形且以与第一支承壁21d相面对的方式设置在转子配置部21c的左表面后端的第二支承壁21e。该框架21优选由能够供永久磁铁的磁力透过的铝等金属或塑料形成。
在转子配置部21c上形成有左视轮廓为圆形的转子配置用凹部21c1,该转子配置用凹部21c1具有比转子22的外径稍大的内径和比转子22的左右尺寸稍大的深度。由于图8(A)及图8(B)所示的转子配置用凹部21c1的深度与转子配置部21c的厚度一致,所以,右壁21b的左表面的一部分成为转子配置用凹部21c1的底面。此外,为了使转子22的上部分从框架21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转子配置用凹部21c1形成为其上端部在转子配置部21c的上表面被切除那样的形状。而且,在转子配置部21c的后部,形成有左视轮廓为矩形的联络孔21c2,该联络孔21c2与转子配置用凹部21c1的深度具有相同的深度。该联络孔21c2作为从省略图示的转子驱动机构向转子22传递旋转动力的路径而被使用。而且,在与转子配置用凹部21c1的底接触的面(右壁21b的左表面的一部分)的中心形成有螺纹孔21b1。
此外,在第一支承壁21d及第二支承壁21e的前后方向部分的右表面,在上下隔开间隔地设有2个第一板簧21f,另外,在第二支承壁21e的左右方向部分的前表面,在上下隔开间隔地设有2个第二板簧21g。第一板簧21f及第二板簧21g具有平板部分和与该平板部分连续的圆弧状弹性部分,并通过省略图示的固定螺钉等固定平板部分。
在该框架21中,通过由底壁21a的上表面前侧、转子配置部21c的左表面、第一支承壁21d及第二支承壁21e的内表面所围成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的空间形成用于以装拆自如的方式安装部件收纳容器10的容器安装部MS、详细地说,该容器安装部MS能够通过将部件收纳容器10从上方插入而安装和向上方拔出而拆下。此外,各第一板簧21f及各第二板簧21g在将部件收纳容器10安装到容器安装部MS上时发挥确定该部件收纳容器10的三维位置的作用。
如图9(A)及图9(B)所示那样,转子22具有:圆板状的转子主体22a;径向型(radial type)的球轴承22b;合计8个的永久磁铁22c。
转子主体22a具有:设于左表面外周部上的环状伸出部22a1;设于中心的轴承安装孔22a2,且转子主体22a由永久磁体的磁力能够透过的铝等金属或塑料形成。此外,转子主体22a的左右尺寸比框架21的转子配置用凹部21c1的深度稍小。而且,在转子主体22a的外周面形成有发挥从动齿轮的作用的平齿状的外周齿22a3。
球轴承22b具有外圈和内圈,根据需要使用粘接剂将其外圈嵌入轴承安装孔22a2中而安装在转子主体22a上。在安装于转子主体22a的球轴承22b的中心,存在由内圈的内孔形成的轴支承孔22b1。
合计8个的永久磁铁22c形成为在两端面具有磁极的圆柱形或四棱柱形,一方磁极以沿着与转子主体22a的中心(相当于转子22的旋转中心)同心的假想圆VC的方式以45度间隔配置。各永久磁体22c根据需要使用粘接剂通过嵌入而安装在形成于该环状伸出部22a1的左表面的规定深度的孔中,使得一方磁极以与该环状伸出部22a1的左表面大致齐平面的状态露出。
此外,各永久磁体22c的一方磁极的中心(相当于磁力线最密集的磁力中心)位于假想圆VC上。该假想圆VC的曲率半径(=圆弧轨道的曲率半径)设定成满足如下条件,即:在构成部件收纳容器10的引导槽15及供给通路16的圆弧槽12b的外侧圆弧面12b 1的曲率半径以下且在内侧圆弧面12b2的曲率半径以上。
而且,对各永久磁铁22c使用具有将收纳室14内的部件向引导槽15方向吸引所需要的充分的表面磁力的磁铁。各永久磁铁22c的一方磁极的磁性可以全部为N极或S极,也可以是N极和S极沿着假想圆VC交替排列。
如图8(A)及图8(B)所示,该转子22的左表面以朝向左侧的方式插入到框架21的转子配置用凹部22c1中,向球轴承22b的轴支承孔22b1插入支承轴SS,将该支承轴SS的螺纹部旋入螺纹孔 22b1,由此,该转子22被旋转自如地配置在转子配置用凹部22c 1内。支承轴SS一体地具有圆形头部和圆柱部以及螺纹部,圆柱部的左右尺寸与轴支承孔22b 1的左右尺寸大致相等,在旋入完成状态下,转子22能够以其左表面与转子配置部21c的左表面平行或者接近平行的状态旋转。此外,由于转子主体22a的左右尺寸比转子配置用凹部22c1的深度稍小,所以环状伸出部22a1的左表面比转子配置用凹部22c 1的左侧开口稍向右侧退避。
省略图示的转子驱动机构用于使转子22向规定方向旋转并且停止,基本上具有:配置在框架21上的电机;安装在电机轴上的驱动齿轮;配置在框架21或其他位置上的电机控制电路。只要利用框架21的联络孔21c2将驱动齿轮直接或者经由中间齿轮啮合在转子22的外周齿22a3上,就能够通过电机动作使转子22向规定方向旋转,并且能够通过停止电机动作而使转子22的旋转停止。
也就是说,在该供料器主体20中,能够通过转子驱动机构使设于框架21上的转子22旋转,伴随着该旋转能够使配置在该转子22上的永久磁铁22c在相当于假想圆VC的圆弧轨道下移动。
此外,在图7中作为框架21示出了使第一支承壁21d和第二支承壁21e在前后方向相面对的情况,但取代第一支承壁21d及第二支承壁21e,也可以形成俯视形状为コ字状的壁(使第一支承壁21d及第二支承壁21e的前后方向部分通过与该前后方向部分相同厚度的壁而连续那样的壁),从而消除第一支承壁21d及第二支承壁21e的前后间隙。
此外,在图7中作为第一板簧21f及第二板簧21g示出了具有平板部分和与该平板部分连续的圆弧状弹性部分的结构,但只要是能够向同一方向弹压的板簧,则也可以取而代之地使用其他形状的板簧,还可以取而代之地使用板簧以外的弹压部件、例如球塞(ball plunger)(使由筒状主体内的弹簧所弹压的球的一部分从筒状主体露出的构造)等。
(将部件收纳容器(第一实施方式)安装到适合于该部件收纳容器的供料器主体上的方法]
 接着,引用图10及图11说明“将部件收纳容器(第一实施方式)安装到适合于该部件收纳容器的供料器主体上的方法”。在该说明中,为了便于说明,将图10的左、右、近前、里、上、下分别称为前、后、左、右、上、下,同样地称呼图11的与这些方向相当的方向。此外,图10中标记的+标记表示转子22的旋转中心、即是与相当于假想圆VC的圆弧轨道的中心对应的位置。
在将图2所示的部件收纳容器10安装到图8所示的送料器主体20上时,如图10所示,利用指尖等握持部件收纳容器10,在该部件收纳容器10的下表面对位成与框架21的容器安装部MS的底面(底壁21a的上表面)相面对之后,使该部件收纳容器10从上方插入容器安装部MS而使其下表面抵接于底壁21a的上表面。
在该过程中,如图11所示,部件收纳容器10被各第一板簧21f向右方弹压,该部件收纳容器10的右表面被推压在转子配置部21c的左表面上。与此同时,部件收纳容器10被各第二板簧21g向前方弹压,该部件收纳容器10的前表面被压接在第一支承壁21d的左右方向部分的后表面。由此,确定安装在容器安装部MS上的部件收纳容器10的三维位置。
在将安装在供料器主体20的容器安装部MS上的部件收纳容器10从该供料器主体20拆下时,只要利用指尖等握持该部件收纳容器10的上方突出部分并抵抗各第一板簧21f及各第二板簧21g的弹压力而将该部件收纳容器10向上方拔出即可。
(将部件收纳容器(第一实施方式)安装在供料器主体上的状态下的部件收纳容器与转子的位置关系)
接着,引用图12及图13说明“将部件收纳容器(第一实施方式)安装在供料器主体上的状态下的部件收纳容器与转子的位置关系”。在该说明中,为了便于说明,将图12的左、右、近前、里、上、下分别称为前、后、左、右、上、下,同样地称呼图13的与这些方向相当的方向。此外,图12中标记的+标记表示转子22的旋转中心、即是与相当于假想圆VC的圆弧轨道的中心对应的位置。
在将图2所示的部件收纳容器10安装到图8所示的供料器主体20上的状态下,如图13(A)~图13(C)所示,转子22的左表面(环状伸出部22a1的左表面)经由容许该转子22的旋转的非常小的间隙(无附图标记)以与部件收纳容器10的右表面平行或者接近平行的状态相面对。
此外,如图12所示,转子22的旋转中心与构成部件收纳容器10的引导槽15及供给通路16的圆弧槽12b的外侧圆弧面12b1及内侧圆弧面12b2的曲率中心、各永久磁铁22c的一方磁极的中心所在的假想圆VC的中心(=圆弧轨道的中心)大致一致。
而且,由于设定成满足如下条件:“假想圆VC的曲率半径(=圆弧轨道的曲率半径)为外侧圆弧面12b1的曲率半径以下且为内侧圆弧面12b2的曲率半径以上”,所以,如图13所示,在相当于假想圆VC的圆弧轨道下移动的各永久磁铁22c的一方磁极与引导槽15及供给通路16相面对并且各自的中心朝向引导槽15及供给通路16内。
而且,由于部件收纳容器10的右板12能够透过磁力,所以与引导槽15相面对的永久磁铁22c的磁力通过该右板12而影响到引导槽15内及收纳室14内,与供给通路16相面对的永久磁铁22c的磁力通过该右板13而影响到供给通路16内。
此处,引用图13说明如下具体例:在以图1(A)所示的部件PA1为供给对象并且采用了图4(A)所示的圆弧槽12b的情况下,满足条件“假想圆VC的曲率半径(=圆弧轨道的曲率半径)为外侧圆弧面12b1的曲率半径以下且为内侧圆弧面12b2的曲率半径以上”。
图13(A)表示“假想圆VC的曲率半径=(外侧圆弧面12b1的曲率半径+内侧圆弧面12b2的曲率半径)/2”的情况下的具体例,图13(B)表示“(外侧圆弧面12b1的曲率半径+内侧圆弧面12b2的曲率半径)/2>假想圆VC的曲率半径>内侧圆弧面12b2的曲率半径”的情况下的具体例,图13(C)表示“外侧圆弧面12b1的曲率半径 >假想圆VC的曲率半径>(外侧圆弧面12b1的曲率半径+内侧圆弧面12b2的曲率半径)/2”的情况下的具体例。
在上述条件下可以说最优选图13(A)所示的具体例,接着优选的是图13(B)或者图13(C)所示的具体例,但只要满足上述条件,即使是“假想圆VC的曲率半径=外侧圆弧面12b1的曲率半径”或者“假想圆VC的曲率半径=内侧圆弧面12b2的曲率半径”,在高概率下进行向后述的引导槽15收纳部件也是十分可能的。
虽省略图示,但即使在以下情况下也由于上述条件相同而能够适当采用上述同样的具体例,所述情况为:
·以图1(A)所示的部件PA1为供给对象且采用了图4(B)所示的圆弧槽12b的情况;
·以图1(B)所示的部件PA2为供给对象且采用了图4(C)所示的圆弧槽12b的情况;
·以图1(C)所示的部件PA3为供给对象且采用了图4(D)所示的圆弧槽12b的情况;
·以与图1(A)~图1(C)所示的形状相类似的形状的部件或球形部件等为供给对象,采用了具有以规定朝向能够移动地收容该部件的剖面形状的圆弧槽12b的情况。
(将部件收纳容器(第一实施方式)安装到供料器主体上而构成的散料供料器的部件供给动作)
接着,引用图14~图19,取以图1(A)所示的部件PA1为供给对象且采用了图4(A)所示的圆弧槽12b的情况的例子,说明“将部件收纳容器(第一实施方式)安装到供料器主体上而构成的散料供料器的部件供给动作”。在该说明中,为了便于说明,将图14的左、右、近前、里、上、下分别称为前、后、左、右、上、下,同样地称呼其他图的与这些方向相当的方向。此外,图14及图19所标记的+标记表示转子22的旋转中心、即是与相当于假想圆VC的圆弧轨道的中心对应的位置。
在部件供给时,向图2所示的部件收纳容器10的收纳室14内以 散乱状态(朝向不一致的状态)收纳多个部件PA1,事先准备完成部件收纳的部件收纳容器10。然后,将该部件收纳容器10通过之前所述的方法安装到图8所示的供料器主体20上(参照图10及图11)。
部件PA1向部件收纳容器10的收纳室14内的收纳通过设于该部件收纳容器10上的带开闭盖的补充口(省略图示)、或能够由密封件封闭的补充口(省略图示)等进行。在部件PA1的收纳量过多时,由于部件PA1向后述的取入口16a的流入概率下降,所以优选部件PA1的最大收纳高度为收纳室14的高度的大约1/2。例如,在部件PA1的长度L1为1.0mm的情况下,制成与图2(A)~图2(C)所示的实际尺寸为相同尺寸的部件收纳容器10,并且,即使使最大收纳高度为收纳室14的高度尺寸的大约1/2,也能够收纳几万个左右的部件PA1。
接着,将安装有部件收纳容器10的供料器主体20、即散料供料器(无附图标记)设置到安装器(部件搭载装置)的供料器安装台上。然后,如图14所示,使转子22向朝着取出口17的方向旋转规定角度、例如180~1080度,进行部件PA1的预备供给(所谓装料)。
伴随着该转子22的旋转,设于该转子22上的各永久磁铁22c依次经过如下过程地移动,所述过程为:
·过程PR1:在永久磁铁22c的一方磁极与收纳室14相对且与引导槽15相面对的状态下移动的过程;
·过程PR2:在永久磁铁22c的一方磁极不与收纳室14相对但与供给通路16相面对的状态下移动的过程;
·过程PR3:在永久磁铁22c的一方磁极不与收纳室14相对且不与供给通路16相面对的状态下移动的过程。
在上述过程PR1中,收纳在收纳室14内的散乱状态的部件PA1中的多个部件PA1被永久磁铁22c的磁力向引导槽15方向吸引,被吸引的多个部件PA1以块状的状态从部件收纳区域被拔出而沿着引导槽15向上方移动并到达取入口16a。
详细地说,以在引导槽15的外侧和内侧夹持该引导槽15的方式, 2个平坦面FP1及FP2以齐平面的状态存在,并且永久磁铁22c的一方磁极的中心朝向引导槽15内,所以,如图15所示,被永久磁铁22c的磁力向引导槽15方向吸引的多个部件PA1的块体形成为覆盖该引导槽15及其两侧的平坦面FP 1及FP2那样的山形的形态(参照双点划线)或者与其接近的形态。也就是说,利用位于引导槽15的外侧和内侧的平坦面FP 1及FP2而使得尽可能多的部件PA1被向引导槽15方向吸引。
由永久磁铁22c的磁力被向引导槽15方向吸引的多个部件PA1的个数受到收纳室14内的部件PA1的余数和永久磁铁22c的表面磁力等的影响,但充分数量的部件PA1被收容在收纳室14内,并且在永久磁铁22c具有例如2000~4000高斯的表面磁力且充分的磁力到达收纳室14内的部件PA1的情况下,其个数大致为几十个~几百个。
此外,由于永久磁铁22c的一方磁极的中心朝向引导槽15内,所以,对多个部件PA1块体中的最接近该永久磁铁22c的、且与其中心(磁力中心)相面对的部件PA1作用的向引导槽15内吸引的力最强。并且,在多个部件PA1的块体沿着引导槽15向上方移动时,该多个部件PA1的块体中的最接近引导槽15的部件PA1与该引导槽15的开口侧的2个圆弧状边缘接触而具有矫正其朝向的作用。
即,在上述过程PR1中,与尽可能多的部件PA1被永久磁铁22c的磁力向引导槽15方向吸引相互作用地,还能够使被永久磁铁22c的磁力向引导槽15方向吸引的多个部件PA1中的1个或多个部件PA1根据上述作用而高概率地以长度朝向收容到引导槽15内。
然而,由于部件PA1形成为具有长度L1>宽度W1=高度H1的尺寸关系的长方体形状,所以收容在引导槽15内的部件PA1的朝向基本上为长度朝向(参照图16)和与长度朝向相差90度的朝向(参照图17)的2种模式,未被收容在引导槽15内的部件PA1为散乱状态(参照图15)。
在收容于引导槽15内的1个或者多个部件PA1均为“以长度朝向收容在引导槽15内的部件PA1”时、或者在“以长度朝向收容在 引导槽15内的部件PA1”的后侧存在“以与长度朝向相差90度的朝向收容在引导槽15内的部件PA1”时,如图16所示那样,“以长度朝向收容在引导槽15内的部件PA1”在被永久磁铁22c的磁力吸引的同时沿着引导槽15向上方移动,以该朝向的状态流入到取入口16a而被取入到供给通路16内。在该流入时,“以与长度朝向相差90度的朝向收容在引导槽15内的部件PA1”和“未被收容在引导槽15内的部件PA1”与位于取入口16a的左侧的第二平面11b4抵接,在永久磁铁22c的一方磁极越过该取入口16a的右侧而吸引力下降的位置向下方落下。
由于上述作用,收容在引导槽15内的1个或多个部件PA1均为“以与长度朝向相差90度的朝向收容在引导槽15内的部件PA1”的概率低,但该情况下,如图17所示,“以与长度朝向相差90度的朝向收容在引导槽15内的部件PA1”和“未被收容在引导槽15内的部件PA1”与位于取入口16a的左侧的第二平面11b4抵接,在永久磁铁22c的一方磁极越过取入口16a的右侧而吸引力下降的位置向下方落下。
此外,在上述过程PR2中,从引导槽15流入到取入口16a的长度朝向的部件PA1,如图18所示,一边被永久磁铁22c的磁力吸引一边沿着供给通路16向上方移动而到达取出口19,在其前表面与止挡件13的后端抵接的位置停止。在预备供给时,由于转子22旋转例如180~1080度,所以成为在与止挡件13的后端抵接而停止的最前端的部件PA1的后侧连续有多个部件PA1那样的状态。
而且,在上述过程PR3中,由于永久磁铁22c的磁力到达收纳室14内的部件PA1的情况得到抑制,所以能够防止由该永久磁铁22c的磁力使收纳室14内的部件PA1产生不必要的变动、例如与向引导槽15内收容部件和向取入口16a流入部件不相干的变动等。
在预备供给完成之后,如图19及图20所示,使转子22停止而使得永久磁铁22c的一方磁极存在于越过取出口17的右侧的位置,并且,接着该永久磁铁22c的后侧的永久磁铁22c的一方磁极存在于 进入到供给通路16的右侧的位置(以下将该转子22的停止位置称为转子停止位置)。
安装器的吸附喷嘴(省略图示)进行的对最前端的部件PA1的取出在该转子停止位置进行。具体而言,通过使吸附喷嘴向取出口17下降,并在吸附了最前端的部件PA1之后使该吸附喷嘴上升来进行,通过取出口17而取出的部件PA1被搭载在电路基板等被搭载物上。取出口17位于圆弧状的供给通路16的最上点,所以,即使在与止挡件13的后端抵接而停止的最前端的部件PA1的后侧连续有多个部件PA1,后续的部件PA1也不会对最前端的部件PA1产生妨碍其取出那样的负荷、例如施加推压力等。
设定上述那样的转子停止位置的目的在于,
·目的IN1:在利用安装器的吸附喷嘴通过取出口17而取出最前端的部件PA1时,避免由于永久磁铁22c的磁力影响而扰乱取出的部件PA1的姿势和吸附位置;
·目的IN2:即使存在于供给通路16内的部件PA1中的、除去最前端的部件PA1后的其他部件PA1沿着供给通路16向下方自重移动,也能够通过后侧的永久磁铁22c的磁力的吸引而制止该自重移动,由此,防止了该其他部件PA1被从供给通路16排出而返回到收纳室14内的情况。
在利用安装器的吸附喷嘴而通过取出口17取出最前端的部件PA1之后,使位于转子停止位置的转子22向朝着取出口17的方向旋转规定角度、例如45度、90度、135度或180度,使该转子22再次停止在转子停止位置。由于通过吸附喷嘴进行部件PA1的取出能够通过省略图示的传感器简单地检测到,所以,能够根据该检测信号开始转子22的旋转。
在使位于转子停止位置的转子22向朝着取出口17的方向旋转规定角度时,“向引导槽15内进行部件PA1的收容”、“从引导槽15向取入口16a进行部件PA1的流入”和“供给通路16内的部件PA1的移动”与上述同样地进行,部件PA1再次被供给到取出口17。之 后,在每次通过取出口17取出最前端的部件PA1时,位于转子停止位置的转子22向朝着取出口17的方向旋转规定角度。
此外,关于所述“散料供料器的部件供给动作”,列举以图1(A)所示的部件PA1为供给对象并且采用了图5(A)所示的圆弧槽12b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在下述情况下均能够不受部件大小限制地实现与上述同样的“散料供料器的部件供给动作”,所述情况为:
·以图1(A)所示的部件PA1为供给对象并且采用了图5(B)所示的圆弧槽12b的情况;
·以图1(B)所示的部件PA2为供给对象并且采用了图5(C)所示的圆弧槽12b的情况;
·以图1(C)所示的部件PA3为供给对象并且采用了图5(D)所示的圆弧槽12b的情况;
·以与图1(A)~图1(C)所示的形状相类似的形状的部件或球形部件等为供给对象,且采用了具有以规定朝向能够移动地收容该部件的截面形状的圆弧槽12b的情况。这些情况中,在“以图1(A)所示的部件PA1为供给对象并且采用了图5(B)所示的圆弧槽12b的情况”下,如图5(B)中的虚线所示,部件PA1能够以宽度或者高度的面不一致的长度朝向收容在引导槽15内,但在引导槽15内移动的过程和在供给通路16内移动的过程中,部件PA1本身产生使姿势稳定化的位移,所以部件PA1以宽度或高度的面一致的姿势被供给到取出口17。
此外,在图12中示出了包围共计8个的永久磁铁22c的外侧的假想圆(省略图示)的曲率半径与构成收纳室14的第一圆弧面12b1的曲率半径大致一致的情况,然而,若扩大外侧的平坦面FP1的宽度或者使用直径小的永久磁铁22c,则该假想圆位于第一圆弧面12b1的内侧,若使用直径大的永久磁铁22c,则该假想圆位于第一圆弧面12b 1的外侧。
(“部件补充作业”及“部件变更作业”)
接着,以能够向安装器的供料器安装台供给种类不同的部件的多 台散料供料器(是指部件收纳容器10安装在供料器主体20上的装置)并列设置的情况为前提,说明对该散料供料器进行如下作业:
·部件补充作业(向产品余数减少了的散料供料器的收纳室内补充部件的作业)
·部件变更作业(将通过各散料供料器能够供给的部件变更成其他种类部件的作业)。
在进行这些作业时,事先准备必要数量的部件收纳容器10,该部件收纳容器10中收纳有与由安装在安装器的供料器安装台的多台散料供料器所供给的部件相同的部件,并且准备多个部件收纳容器10,该部件收纳容器10中收纳有与由安装在安装器的供料器安装台上的多台散料供料器所供给的部件不同的部件,并将这些部件收纳容器10保管在安装器的附近。
安装器在反复进行从多台散料供料器中选择性地取出要搭载在被搭载物上的部件的动作之后,需要对产品余数减少了的特定的散料供料器补充部件。在该情况下,从特定的散料供料器的供料器主体20上拆下部件收纳容器10,将收纳有同一种类部件的部件收纳容器10安装到该供料器主体20上。此时的部件收纳容器10的装拆方法如引用图10及图11前述说明的那样。
另一方面,在伴随着被搭载物的切换而改变了要搭载的部件之后,需要将由能够供给非搭载的部件的特定的散料供料器所供给的部件变更成其他种类的部件(是指大小或形状不同的部件)。在该情况下,从特定的散料供料器的供料器主体20上拆下部件收纳容器10,将收纳有其他种类部件的部件收纳容器10安装到该供料器主体20上。此时的部件收纳容器10的装拆方法如引用图10及图11前述说明的那样。
这些“部件补充作业”及“部件变更作业”能够仅通过部件收纳容器10的更换作业来进行的理由在于: 
·上述散料供料器由供料器主体20、和相对于该供料器主体20装拆自如的部件收纳容器10构成;
·在实现散料供料器原本功能(即将以散乱状态收纳在收纳室14内的部件以规定的朝向供给到取出口17的功能)的必须要素中、将根据部件的大小及形状而变化的非共通要素(引导槽15、供给通路16以及取出口17)设于部件收纳容器10上,将根据部件的大小及形状不变化的共通要素(能够在规定圆弧轨道下移动的永久磁铁22c)设于供料器主体20上。
(根据部件收纳容器(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
部件收纳容器10具有根据部件的大小及形状而变化的非共通要素,该部件收纳容器10相对于具有根据部件的大小及形状不变化的共通要素的供料器主体20装拆自如,所以即使将安装在供料器主体20上的部件收纳容器10更换成其他的部件收纳容器10,也能够不受部件种类限制地实现与更换前同样的部件供给动作。即,能够通过部件收纳容器10的简单更换作业来可靠地进行所期望的“部件补充作业”及“部件变更作业”,在更换后也能够无障碍地发挥散料供料器原本的功能。
总之,上述部件收纳容器10不仅具有收纳部件的包装物的功能,还不太需要保管空间,且在保管时不需要特别的维护,所以,能够可靠地消除“部件补充作业”及“部件变更作业”的以往的不良情况,实现总成本的下降,其中所述不良情况即为:
·部件补充作业花费时间;
·在部件补充作业时将部件洒落于外;
·为了进行部件变更作业而需要事先准备多台部件变更用散料供料器并进行保管(需要与之相应的保管空间);
·为了进行部件变更作业而保管的部件变更用散料供料器的维修不可或缺等。
此外,更换后的部件收纳容器10能够再回收,所以只要回收更换后的部件收纳容器10并补充部件,就能够将更换后的部件收纳容器10作为更换用的部件收纳容器10进行再利用,从而能够实现资源节省。
而且,由于部件收纳容器10相对于供料器主体20的装拆能够通过从上方插入该部件收纳容器10进行安装和向上方拔出该部件收纳容器10进行拆下来进行,所以即使在并列设置在安装器的供料器安装台上的多台散料供料器的相邻间隔窄的情况下,也能够不必将散料供料器从供料器安装台上拆下地进行所期望的“部件补充作业”及“部件变更作业”。
<第二实施方式>
(部件收纳容器(第二实施方式)的构造)
接着,引用图21说明“部件收纳容器(第二实施方式)的构造”。在该说明中,为了便于说明,将图21的左、右、下、上、近前、里分别称为前、后、左、右、上、下。
图21所示的部件收纳容器10-1与上述部件收纳容器10的不同之处在于:
·作为止挡件13使用了能够磁化的止挡件13-1。
该止挡件13-1能够由转子22的永久磁铁22c的磁力磁化,具体而言,使用属于强磁性体的铁或镍等材料形成的棒材、或在由属于强磁性体的材料构成的母材的表面整体上通过电镀等形成由属于强磁性体的其他材料构成的层而成的棒材、或在由不属于强磁性体的材料构成的母材的表面整体上通过电镀等形成由属于强磁性体的材料构成的层而成的棒材等。
作为止挡件13-1,只要使用能够由永久磁铁22c的磁力磁化的止挡件,就能够由通过取出口17的右侧的前侧的永久磁铁22c的磁力使止挡件13-1磁化,从而通过该止挡件13-1的后端所产生的磁力将抵接于止挡件13-1的后端的最前端的部件PA1吸附到该后端。
在该部件收纳容器10-1中,在转子停止位置,当基于前侧的永久磁铁22c的一方磁极的磁力到达止挡件13-1的前端而使该止挡件13-1磁化后,在磁化了的止挡件13-1的后端显现与一方磁极相同的极性,由基于该极性的磁力吸附抵接于止挡件13-1的后端的最前端的部件PA1,通过该吸附保持最前端的部件PA1。在止挡件13-1的 后端所产生的磁力,只要是能够以抵接状态维持抵接于该止挡件13-1的后端的最前端的部件PA1的程度的微弱磁力、例如几高斯~十几高斯左右,就能够充分进行上述保持。
由于前侧的永久磁铁22c的磁力而使止挡件13-1被磁化时在该止挡件13-1的后端产生的磁力的调整(吸附力的调整)能够通过变更转子停止位置、即变更图20所示的角度θ来简单进行。例如,在图20所示的转子停止位置吸附力过强的情况下,只要增大角度θ而使前侧的永久磁铁22c从止挡件13-1离开即可,相反地,在图20所示的转子停止位置吸附力过弱的情况下,只要减小角度θ而使前侧的永久磁铁22c接近止挡件13-1即可。
上述作用在如下情况下均能够不受部件大小约束地同样地发挥,所述情况为:
·以图1(A)所示的部件PA1为供给对象并且采用了图5(B)所示的圆弧槽12b的情况;
·以图1(B)所示的部件PA2为供给对象并且采用了图5(C)所示的圆弧槽12b的情况;
·以图1(C)所示的部件PA3为供给对象并且采用了图5(D)所示的圆弧槽12b的情况;
·以与图1(A)~图1(C)所示的形状相类似的形状的部件或球形部件等为供给对象,并采用了具有以规定朝向能够移动地收容该部件的截面形状的圆弧槽12b的情况。
(根据部件收纳容器(第二实施方式)的效果)
根据上述部件收纳容器10-1,通过在转子停止位置被磁化的止挡件13-1的磁力,吸附抵接于该止挡件13-1的后端的最前端的部件,能够保持该最前端的部件的位置及姿势。即,能够使抵接于止挡件13-1的后端的最前端的部件的位置及姿势稳定化,由此,能够更良好地进行将通过安装器的吸附喷嘴所吸附的该最前端的部件取出的动作,即使取出最前端的部件的时间间隔短、例如即使部件取出的时间间隔为50msec以下,也能够可靠地进行该部件取出。
此外,虽然代替能够磁化的止挡件13-1而使用与该止挡件13-1相同尺寸的永久磁铁制止挡件也能够通过磁力进行最前端的部件的保持,但使用这样的永久磁铁制止挡件与使用上述止挡件13-1的情况相比部件成本增加。并且,永久磁铁制止挡件具有固有的表面磁力,所以不能进行上述那样的吸附力的调整。也就是说,为了消除这样的不良情况,采用由通过了取出口17的右侧的永久磁铁22c的磁力使止挡件13-1磁化的方式。
根据上述部件收纳容器10-1所得到的其他效果与在上述“根据部件收纳容器(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中所记载的效果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第三实施方式>
(部件收纳容器(第三实施方式)的构造)
接着,引用图22及图23,说明“部件收纳容器(第三实施方式)的构造”。在说明中,为了便于说明,将图22的左、右、下、上、近前、里分别称为前、后、左、右、上、下,同样地称呼图23的与这些方向相当的方向。
图22及图23所示的部件收纳容器10-2与上述部件收纳容器10的不同之处在于:
·添加了通过转子22-1进行动作而对取出口17进行开闭的弹性变形型的开闭器18。
该开闭器18一体地具有:被固定部18a;与该被固定部18a连续的弹性部18b;与该弹性部18b连续的臂部18c;设于该臂部18c的右缘大致中央的开闭部18d;设于臂部18c的右缘前端的被推压部18e,该开闭器18由金属或塑料以一定的厚度形成。
存在于被固定部18a与臂部18c之间的弹性部18b形成为弯曲了的形状,能够根据该弹性部18b的弹性使臂部18c位移及复原。此外,开闭部18d其俯视轮廓为矩形,发挥覆盖取出口17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作用。而且,该被推压部18d其俯视轮廓为大致三角形,其前端带有圆角。
在部件收纳容器10-2的左板11-1的右表面上部设置有开闭器配置用凹部11c,该开闭器配置用凹部11c用于收容开闭器18的被固定部18a、弹性部18b以及臂部18c。该开闭器配置用凹部11c的下表面高度与取出口17的上表面高度大致一致,在该开闭器配置用凹部11c的左侧设置有与开闭器18的被固定部18a的俯视轮廓一致的保持部11c1。此外,在部件收纳容器10-2的右板12-1的上表面的与取出口用凹部12d相比的前侧,设置有供开闭器18的被推压部18e进入的被推压部用凹部12e。该被推压部用凹部12e的下表面高度与开闭器配置用凹部11c的下表面高度及取出口17的上表面高度大致一致。
从图22可知,开闭器18的被固定部18a、弹性部18b以及臂部18c收容在开闭器配置用凹部11c内,被固定部18a根据需要使用粘接剂嵌入地安装在保持部11c1上。此外,开闭部18d进入到取出口17,并覆盖该取出口17的一部分或者全部。而且,被推压部18e位于被推压部用凹部12e内,使其前端从部件收纳容器10-2的右表面向右方突出。
另一方面,在转子22-1上通过将环状伸出部22a1的没有配置永久磁体22c的部分切除而形成有合计8个推压部22a4。各推压部22a4形成为在前后具有斜面的山形状,各推压部22a3的左右尺寸(高度)、即存在于相邻的推压部22a4之间的圆弧状凹部22a5的深度比开闭器18的被推压部18e的前端突出尺寸稍大。
在该部件收纳容器10-2中,如图23所示,当在转子停止位置通过转子22-1的推压部22a4而使开闭器18的被推压部18e向左方推压时,根据弹性部18b的变形,臂部18c、开闭部18d以及被推压部18e向左方位移,由于该位移,开闭部18d从取出口17退避从而该取出口17开放。此外,如图22所示,在转子22-1旋转而解除开闭器18的被推压部18e的推压时,根据弹性部18b的弹性,臂部18c、开闭部18d以及被推压部18e恢复,由于该恢复,开闭部18d进入到取出口17而覆盖该取出口17的一部分或者全部。
上述动作在以下情况下均能够不受部件大小限制地同样地发挥, 所述情况为:
·以图1(A)所示的部件PA1为供给对象并且采用了图5(B)所示的圆弧槽12b的情况;
·以图1(B)所示的部件PA2为供给对象并且采用了图5(C)所示的圆弧槽12b的情况;
·以图1(C)所示的部件PA3为供给对象并且采用了图5(D)所示的圆弧槽12b的情况;
·以与图1(A)~图1(C)所示的形状相类似的形状的部件或者球形部件等为供给对象,并采用了具有以规定朝向能够移动地收容该部件的截面形状的圆弧槽12b的情况。
(根据部件收纳容器(第三实施方式)的效果)
根据上述部件收纳容器10-2,由于在转子停止位置使开闭器18的开闭部18d从取出口17退避,所以只有在该转子停止位置才能够通过安装器的吸附喷嘴进行最前端的部件的取出。即,当转子22-1不位于转子停止位置时,能够通过开闭器18的开闭部18d覆盖取出口17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所以当永久磁铁22c通过取出口17的右侧时,由于该永久磁铁22c的磁力的影响,能够通过开闭部18d可靠地防止抵接于止挡件13的后端而停止的最前端的部件的姿势被打乱的情况,并且即使取出最前端的部件的时间间隔变短、例如部件取出的时间间隔为50msec以下,也能够可靠地进行该部件取出。
此外,由于通过设于转子22-1上的推压部22a4使开闭器18进行所期望的开闭动作,所以,不需要设置用于该开闭动作的专用机构,能够以简单的结构进行取出口17的封闭或者开放。也就是说,为了避免结构复杂,采用了在设有永久磁铁22c的转子22上设置推压部22a4并通过该推压部22a4使开闭器18进行开闭动作的方式。
根据上述部件收纳容器10-2所得到的其他效果与在上述“根据部件收纳容器(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中记载的效果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
<第四实施方式>
(部件收纳容器(第四实施方式)的构造)
接着,引用图24,说明“部件收纳容器(第四实施方式)的构造”。在说明中,为了便于说明,将图24的左、右、近前、里、上、下分别称为前、后、左、右、上、下。此外,图24中标记的+标记表示转子22的旋转中心、即与相当于假想圆VC的圆弧轨道的中心对应的位置。
图24所示的部件收纳容器10-3与上述部件收纳容器10的不同之处在于:
·在部件收纳容器10-3的右板12-2的前侧上部及后侧下部形成有能够供后述定位销21h插入的合计2个的定位孔12f;
·作为在部件收纳容器10-3的组装时所使用的各固定螺钉FS,为了使其头部能够被后述永久磁铁21i(框架21-1的永久磁铁21i)吸附,使用含有属于强磁性体的材料的螺钉。
(适合于部件收纳容器(第四实施方式)的供料器主体的构造)
接着,引用图25,说明“适合于部件收纳容器(第四实施方式)的供料器主体的构造”。在说明中,为了便于说明,将图25的左、右、近前、里、上、下分别称为前、后、左、右、上、下。此外,图25中标记的+标记表示转子22的旋转中心、即与相当于假想圆VC的圆弧轨道的中心对应的位置。
图25所示的供料器主体20-1与上述供料器主体20的不同之处在于:
·废除了第一支承壁21d及第二支承壁21e;
·在转子配置部22c的左表面的前侧上部和后侧下部一体或分体地设有能够分别插入到部件收纳容器10-3的各定位孔12f中的合计2个的定位销21h;
·在转子配置部22c的左表面的前侧上部和后侧下部设有能够吸附部件收纳容器10-3的固定螺钉FS的头部的合计3个的永久磁铁21i。
各定位销21h的截面形状比部件收纳容器10-3的定位孔12f的截 面形状稍小,其突出尺寸比定位孔12f的深度(右板12-2的厚度)稍小。关于各定位销21h,为了容易进行向各定位孔12f的插入,而优选使用前端为半球状或圆锥状的销。在分体设置各定位销21h的情况下,只要根据需要使用粘接剂将柱状销的一端部嵌入地配置在形成于转子配置部22c的左表面的规定深度的孔中即可。
各永久磁铁21i形成为在两端面具有磁极的圆柱形或四棱柱形,一方磁极以与转子配置部22c的左表面大致齐平面的状态露出。各永久磁铁22i根据需要使用粘接剂通过嵌入而安装在形成于转子配置部22c的左表面的规定深度的孔中。
在该框架20-1上,在转子配置部22c的左侧,形成有以能够装拆自如的方式安装部件收纳容器10-3的容器安装部MS,详细而言,该容器安装部MS能够将部件收纳容器10-3从左方插入而安装和向左方拔出而拆下。此外,各定位销21h在将部件收纳容器10-3安装到容器安装部MS上时发挥确定该部件收纳容器10-3的三维位置的作用。
(将部件收纳容器(第四实施方式)安装到适合于该部件收纳容器的供料器主体上的方法)
接着,引用图26,说明“将部件收纳容器(第四实施方式)安装到适合于该部件收纳容器的供料器主体上的方法”。在说明中,为了便于说明,将图26的左、右、下、上、近前、里分别称为前、后、左、右、上、下。
在将图24所示的部件收纳容器10-3安装到图25所示的供料器主体20-1上时,如图26所示,通过指尖等握持部件收纳容器10-3,在使该部件收纳容器10-3的右表面的各定位孔12f以与框架21-1的各定位销21h相面对的方式位置对合之后,向该各定位孔12f插入各定位销21h而使该部件收纳容器10-3的右表面抵接于转子配置部22c的左表面。
在该过程中,部件收纳容器10-3的合计4个固定螺钉FS中的3个固定螺钉FS的头部被框架21-1的合计3个永久磁铁21i分别吸附,由于该吸附,部件收纳容器10-3的右表面被推压于转子配置部22c的左表面。由此,安装到容器安装部MS的部件收纳容器10-3的三维位置得到确定。
当将安装在供料器主体20-1的容器安装部MS上的部件收纳容器10-3从该供料器主体20-1上拆下时,只要通过指尖等握持该部件收纳容器10-3并抵抗由各永久磁铁21i的磁力所产生的吸附力而将该部件收纳容器10-3向左方拔出即可。
将部件收纳容器10-3安装到供料器主体20-1上的状态下的“部件收纳容器与转子的位置关系”与引用图12及图13前述说明的位置关系相同。此外,将部件收纳容器10-3安装到供料器主体20-1上而构成的“散料供料器的部件供给动作”也与引用图14~图19前述说明的部件供给动作相同。
(根据部件收纳容器(第四实施方式)的效果)
根据上述部件收纳容器10-3,相对于供料器主体20-1的装拆,能够通过将该部件收纳容器10-3从左方插入而安装和向左方拔出而拆下进行,所以在并列设于安装器的供料器安装台上的多台散料供料器的相邻间隔比各定位销21h的突出尺寸大的情况下,也能够不将散料供料器从供料器安装台拆下地进行所期望的“部件补充作业”及“部件变更作业”。
根据上述部件收纳容器10-3得到的其他效果与上述“根据部件收纳容器(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所记载的效果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
<其他实施方式>
(部件收纳容器的变形例)
(1)作为上述部件收纳容器10、10-1、10-2以及10-3,示出了圆弧槽12b的角度范围为大约180度、引导槽15的角度范围为大约150度以及供给通路16的角度范围为大约30度的结构,但圆弧槽12b的角度范围也可以在不改变其上端位置的情况下在合适范围内、例如±30度范围内增减。此外,供给通路16的角度范围也可以在不改变其上端位置的情况下在合适范围内、例如±15度范围内增减。由于引导槽15的角度范围和供给通路16的角度范围之和与圆弧槽12b的角度范围大致相同,所以若增减该引导槽15的角度范围,则随着该增减,引导槽15的角度范围也会增减。
(2)作为上述部件收纳容器10、10-1、10-2以及10-3,示出了使用固定螺钉FS进行组装的结构,但也可以是,从左板11及11-1废除螺钉孔11a并且从右板12、12-1以及12-2废除螺纹插通孔12a,取而代之地,在两者上形成贯通孔,且在将左板11及11-1和右板12、12-1及12-2重合之后通过向两者的贯通孔插入塑料销并使其两端热熔融而进行两者的结合。此外,还可以是,从左板11及11-1废除螺纹孔11a并且从右板12、12-1以及12-2废除螺纹插通孔12a,通过利用热熔接和粘接等手法将两者的接触面局部地连接而进行两者的结合。
(3)作为上述部件收纳容器10-3,示出了为了能够被框架20-1的永久磁铁21i吸附而使用了含有属于强磁性体的材料的各固定螺钉FS的结构,但在使用由不适于吸附的材料构成的固定螺钉的情况下、和如上述那样不使用固定螺钉来组装部件收纳容器10-3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含有属于强磁性体的材料的规定形状的被吸附体(省略图示)埋设于部件收纳容器10-3的右板12的右表面下并使其被框架21-1的永久磁铁21i吸附。
(供料器主体的变形例)
(1)作为上述供料器主体20及20-1的转子22,示出了以45度间隔配置有合计8个的永久磁铁22c的结构,但也可以对该永久磁铁22c的数量及角度间隔进行增减。例如,以22.5度间隔配置合计16个的永久磁铁22c、以36度间隔配置合计10个的永久磁铁22c、以及以90度间隔配置合计4个的永久磁铁22c均能够实现上述同样的部件供给动作。虽然永久磁铁22c的数量与转子22的旋转速度等相关,但为了可靠地进行上述部件供给动作优选永久磁铁22c的数量为4~16个。此外,也可以使永久磁铁22c的角度间隔不为等间隔,但等间隔的情况在上述部件供给动作中容易控制转子22的旋转。
(2)作为供料器主体20及20-1的转子22,示出了在转子主体22a的左表面外周部设有环状伸出部22a1的结构,但也可以将消除环状伸出部22a1的内侧的圆形凹部而使厚度恒定的部件作为转子主体22a。
(3)作为上述供料器主体20-1的框架21-1,示出了设有2个定位销21h和3个永久磁铁21i的结构,但定位销21h的数量也可以为3个或4个,永久磁铁21i的数量也可以为2个或4个。并且,在框架21-1的定位销21h的数量增减为3个或4个的情况下,与之对应地,上述部件收纳容器10-3的定位孔12f的数量也为3个或4个。由于上述部件收纳容器10-3的固定螺钉FS的数量为4个,所以即使在框架21-1的永久磁铁21i的数量为2个或4个的情况下也不需要对上述部件收纳容器10-3侧进行特别的构造变更。在如上述那样不使用固定螺钉而组装部件收纳容器10-3的情况下,与框架21-1的永久磁铁21i的数量相应地选定上述被吸附体的数量。
(4)作为上述供料器主体20-1,示出了将配置有多个永久磁铁22c的转子22设于框架21-1上的结构,但也可以代替使用利用了与该转子22形态不同的旋转部件的供料器主体、例如图27所示的供料器主体20-2。
图27所示的供料器主体20-2与图25所示的供料器主体20-1的不同之处在于:
·将相当于转子配置部21c的带配置部21c’设于框架21-2的右壁21b的左表面后侧;
·将相当于转子配置用凹部21c1的带配置用凹部21c1’设于带配置部21c’;
·使用支承轴SS将第一带轮23及第二带轮24旋转自如地配置在带配置用凹部21c1’内;
·将以等间隔配置有合计10个永久磁铁25a的环状带25卷绕于第一带轮23及第二带轮24上;
·设有用于使环状带25向规定方向旋转的转子驱动机构(省略 图示)。图27中标记的+标记表示第一带轮23的旋转中心、即与相当于假想圆VC的圆弧轨道的中心对应的位置。
框架21-2优选由永久磁铁的磁力能够透过的铝等金属或塑料形成。带配置用凹部21c1’左视轮廓形成为以直线连结大小2个的圆弧,其深度与转子配置用凹部21c相同。由于使环状带25的一部分从框架21-2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所以带配置用凹部21c1’形成为在带配置部21c1’的上面切除其后侧上端部那样的形状。此外,在与带配置用凹部21c1’的底接触的面(右壁21b的左表面的一部分)的前后位置,形成有第一带轮23用的螺纹孔(省略图示)和第二带轮24用的螺纹孔(省略图示)。
第一带轮23的外径比第二带轮24的外径大,根据需要使用粘接剂将径向型的球轴承23a的外圈嵌入地安装在设于其中心的轴承安装孔(无附图标记)中。该第一带轮23通过在球轴承23a的内圈的内孔中插入支承轴SS并将其螺纹部旋入设于与带配置用凹部21c 1’的底接触的面上的后侧的螺纹孔中而旋转自如地配置在带配置用凹部21c1’内。
第二带轮24中,根据需要使用粘接剂将径向型的球轴承24a的外圈嵌入地安装在设于其中心的轴承安装孔中。该第二带轮24通过对球轴承24a的内圈的内孔插入支承轴SS并将其螺纹部旋入设于与带配置用凹部21c1’的底接触的面上的前侧的螺纹孔中而旋转自如地配置在带配置用凹部21c1’内。
环状带25与转子22的环状伸出部22a1具有相同的左右尺寸,在被卷绕于第一带轮23及第二带轮24的状态下,该环状带25能够以其左表面与带配置部21c’的左表面平行或者接近平行的状态旋转。此外,由于环状带25的左右尺寸比带配置用凹部21c1’的深度稍小,所以环状带25的左表面比带配置用凹部21c1’的左表面稍向右侧退避。
各永久磁铁25a与设于转子22上的永久磁铁22c相同,根据需要使用粘接剂通过嵌入而安装在形成于该环状带25的左表面的规定 深度的孔中,由此使得各永久磁铁25a的一方磁极以大致齐平面的状态从环状带25的左表面露出。
此外,关于位于卷绕在环状带25的第一带轮23上的部分的多个永久磁铁25a,各永久磁铁25a的一方磁极的中心(相当于磁力线最密集的磁力中心)位于与第一带轮23的旋转中心同心的假想圆VC(直径与转子22的假想圆VC相同)上。该假想圆VC的曲率半径(=圆弧轨道的曲率半径)设定成满足以下条件:在构成部件收纳容器10-3的引导槽15及供给通路16的圆弧槽12b的外侧圆弧面12b 1的曲率半径以下并且在内侧圆弧面12b2的曲率半径以上。
而且,对各永久磁铁25a使用具有向引导槽15方向吸引收纳室14内的部件所需要的充分的表面磁力的磁铁。各永久磁铁25a的一方磁极的磁性可以全部为N极或S极,也可以沿着假想圆VC交替排列N极和S极。
省略图示的转子驱动机构用于使环状带25向规定方向旋转并且使之停止,基本上具有:配置在框架21-2上的电机;安装在电机轴上的驱动齿轮;配置在框架21-2或其他位置上的电机控制电路。在第一带轮23和第二带轮24的一方设置从动齿轮,只要使该驱动齿轮直接或者经由中间齿轮与该从动齿轮啮合,就能够通过电机动作使环状带25向规定方向旋转,并且能够通过电机动作的停止使环状带25的旋转停止。
也就是说,在该供料器主体20-2中,能够通过转子驱动机构使设于框架21-2上的环状带25旋转,伴随着该旋转,能够使配置在该环状带25上的永久磁铁25c在相当于假想圆VC的圆弧轨道下移动。
部件收纳容器10-3相对于供料器主体20-2的装拆方法与引用图26前述说明的装拆方法相同。此外,将部件收纳容器10-3安装在供料器主体20-2上的状态下的“部件收纳容器与转子的位置关系”与引用图12及图13前述说明的位置关系相同。而且,将部件收纳容器10-3安装到供料器主体20-2上而构成的“散料供料器的部件供给动作”也与引用图14~图19前述说明的部件供给动作相同。
此外,虽然使供料器主体20-2与图25所示的供料器主体20-1的构造局部不同,但在代替该供料器主体20-1使用该供料器主体20-2的情况下,根据上述部件收纳容器10-3所得到的效果与上述“根据部件收纳容器(第四实施方式)的效果”所记载的效果相同。
此外,作为上述供料器主体20-2的环状带25,示出了以等间隔配置有共计10个的永久磁铁25a的结构,但与上述转子22的情况同样地,也可以增减该永久磁铁25a的数量及间隔。此外,也可以使永久磁铁25a的间隔不为等间隔,但等间隔的情况在上述部件供给动作中容易控制环状带25的旋转。
另外,也可以将上述供料器主体20-2的容器安装部MS的结构变更成上述供料器主体20的容器安装部MS的结构,并且取代上述部件收纳容器10-3而使用上述部件收纳容器10、10-1以及10-2,该情况下的部件收纳容器10相对于供料器主体的装拆方法与引用图10及图11前述说明的装拆方法相同。
附图标记说明
PA1、PA2、PA3...部件;10、10-1、10-2、10-3...容器(case);13、13-1...止挡件;14...收纳室;15...引导槽;16...供给通路;16a...取入口;17...取出口;18...开闭器;20、20-1、20-2...供料器主体;21、21-1、21-2...框架;MS...容器安装部;22...转子;22c...永久磁铁;25...环状带;25a...永久磁铁。

Claims (7)

1.一种散料供料器用部件收纳容器,其相对于具有旋转部件的供料器主体装拆自如,所述旋转部件以沿着规定圆弧轨道的方式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多个永久磁铁,其特征在于:
该部件收纳容器具有:
收纳室,其用于以散乱状态收纳多个能够由磁力吸引的部件;
圆弧状的引导槽,其以沿着规定圆弧轨道的方式从下向上地设置于所述收纳室的侧壁的内表面,并且用于将该收纳室内的部件以规定朝向收容并以相同朝向使其向上方移动;
圆弧状的供给通路,其以沿着规定圆弧轨道的方式以所述引导槽的上端为基点从下向上地设置,并且用于使在所述引导槽内移动的规定朝向的部件通过取入口取入并以相同朝向向上方移动;
上表面开口的取出口,其设置在所述供给通路的前端,并且用于将在该供给通路内移动并供给到供给通路的前端的规定朝向的部件取出到外部,
该部件收纳容器以使所述引导槽及所述供给通路与能够在规定圆弧轨道下移动的永久磁铁相面对的方式安装在所述供料器主体上而使用,
所述供给通路由对设于所述收纳室的侧壁的内表面上的圆弧槽的开口的上部进行封闭的部分形成,并且,所述引导槽由该圆弧槽的开口未被封闭的部分形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料供料器用部件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引导槽的外侧及内侧以齐平面状态且以夹持该引导槽的方式存在有2个平坦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料供料器用部件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当收纳在收纳室内的部件为具有长度>宽度=高度的尺寸关系的长方体形状时,圆弧槽的截面形状为具有比该部件的宽度或高度稍大且比长度小的宽度及深度的矩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料供料器用部件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当收纳在收纳室内的部件为具有长度>宽度>高度的尺寸关系的长方体形状时,圆弧槽的截面形状为具有比该部件的高度稍大且比宽度小的宽度和比宽度稍大的深度的矩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料供料器用部件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当收纳在收纳室内的部件为具有长度>直径的尺寸关系的圆柱形状时,圆弧槽的截面形状为具有比该部件的直径稍大且比长度小的宽度及深度的矩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料供料器用部件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该部件收纳容器还具有:
供在供给通路内移动的最前端的部件抵接的止挡件,
作为该止挡件,使用能够由旋转部件的永久磁铁的磁力磁化的部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料供料器用部件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该部件收纳容器还具有:
用于开闭取出口的开闭器,
作为该开闭器,使用通过旋转部件的推压部推压该开闭器的被推压部并由此而打开取出口的弹性变形型的部件。
CN201080061372.5A 2010-04-27 2010-09-17 散料供料器用部件收纳容器 Active CN1027124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02069A JP4610674B1 (ja) 2009-05-29 2010-04-27 バルクフィーダ用部品収納ケース
JP2010-102069 2010-04-27
PCT/JP2010/066125 WO2011135738A1 (ja) 2010-04-27 2010-09-17 バルクフィーダ用部品収納ケース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12422A CN102712422A (zh) 2012-10-03
CN102712422B true CN102712422B (zh) 2015-04-01

Family

ID=448620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61372.5A Active CN102712422B (zh) 2010-04-27 2010-09-17 散料供料器用部件收纳容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1) KR101339847B1 (zh)
CN (1) CN102712422B (zh)
WO (1) WO201113573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25648A1 (ja) * 2013-02-18 2014-08-21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電子回路部品装着装置
WO2014136231A1 (ja) * 2013-03-06 2014-09-12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電子回路部品装着機
KR101692535B1 (ko) * 2016-07-06 2017-01-03 조현규 스터드 이송장치
CN109952821B (zh) * 2016-11-09 2021-02-09 株式会社富士 元件安装生产线的生产管理系统及生产管理方法
JP6824101B2 (ja) * 2017-04-24 2021-02-03 Juki株式会社 フィーダ及び実装装置
JP7261314B2 (ja) * 2019-11-14 2023-04-19 株式会社Fuji 部品装着機
JP2023078618A (ja) * 2021-11-26 2023-06-07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部品収納ケース、部品供給システム及び部品取り出し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141571A (en) * 1966-03-28 1969-01-29 Spodig Heinrich A rotary conveyor
DE2833424A1 (de) * 1978-07-29 1980-02-07 Agfa Gevaert Ag Zufuehr- und vereinzelungseinrichtung fuer metalltei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44354B2 (ja) * 1990-04-12 1995-05-15 ティーディーケイ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の収納ケース及び同収納ケースによる電子部品の自動供給装置
JPH0577133U (ja) * 1992-03-31 1993-10-19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チップ状回路部品供給装置
JP3482324B2 (ja) * 1997-08-07 2003-12-2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部品整列装置
JP3796971B2 (ja) * 1998-07-16 2006-07-1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部品整列装置
JP5054616B2 (ja) * 2008-06-02 2012-10-24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バルクフィーダ用の部品補充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141571A (en) * 1966-03-28 1969-01-29 Spodig Heinrich A rotary conveyor
DE2833424A1 (de) * 1978-07-29 1980-02-07 Agfa Gevaert Ag Zufuehr- und vereinzelungseinrichtung fuer metalltei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1135738A1 (ja) 2011-11-03
CN102712422A (zh) 2012-10-03
KR101339847B1 (ko) 2013-12-10
KR20120054635A (ko) 2012-05-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12422B (zh) 散料供料器用部件收纳容器
KR102358814B1 (ko) 스타일러스용 배터리 충전 시스템
US7852621B2 (en) Computer with a rotary module driven by magnetic forces
CN108369432A (zh) 操作装置、使用该操作装置的车辆用换档装置
CN104425168B (zh) 滑动开关及其开合结构,以及具有该滑动开关的电子装置
JP2011009710A (ja) バルクフィーダ用部品収納ケース
CN110198859A (zh) 操作装置以及使用该操作装置的车辆用换档装置
CN110869231A (zh) 换档装置
CN102656104B (zh) 散料供料器
JP4468481B1 (ja) バルクフィーダ
CN103163937B (zh) 多向输入装置
JP4533967B2 (ja) バルクフィーダ
CN111664155B (zh) 定位模块及电子装置
JP6008671B2 (ja) 部品供給装置
CN101680211A (zh) 螺线管组件
JP4499182B1 (ja) バルクフィーダ
CN110356131B (zh) 分离式印章
US20060140059A1 (en) Electricity feeding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timepiece having the same
JPWO2018047276A1 (ja) バルク部品フィーダ
JP5450235B2 (ja) 部品供給方法
CN112140069A (zh) 磁吸平台
JPS58105519A (ja) 係合具
JP2000283749A (ja) 回転検出装置及び回路基板
JP2007316241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07316242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