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93104A - 打印系统和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打印系统和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93104A
CN102693104A CN201210032919XA CN201210032919A CN102693104A CN 102693104 A CN102693104 A CN 102693104A CN 201210032919X A CN201210032919X A CN 201210032919XA CN 201210032919 A CN201210032919 A CN 201210032919A CN 102693104 A CN102693104 A CN 1026931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notice
printing
image processing
process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3291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93104B (zh
Inventor
酒井裕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Inc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6931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931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931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9310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5/0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 G06K15/40Details not directly involved in printing, e.g. machine management, management of the arrangement as a whole or of its constitutive parts
    • G06K15/4055Managing power consumption, e.g. standby mod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1211Improving printing performance
    • G06F3/1212Improving printing performance achieving reduced delay between job submission and print start
    • G06F3/1214Improving printing performance achieving reduced delay between job submission and print start at the submitting nod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1218Reducing or saving of used resources, e.g. avoiding waste of consumables or improving usage of hardware resources
    • G06F3/1221Reducing or saving of used resources, e.g. avoiding waste of consumables or improving usage of hardware resources with regard to power consump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7Print job management
    • G06F3/126Job scheduling, e.g. queuing, determine appropriate device
    • G06F3/1262Job scheduling, e.g. queuing, determine appropriate device by grouping or ganging job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78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dopt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1285Remote printer device, e.g. being remote from client or server
    • G06F3/1288Remote printer device, e.g. being remote from client or server in client-server-printer device configur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5/0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 G06K15/40Details not directly involved in printing, e.g. machine management, management of the arrangement as a whole or of its constitutive parts
    • G06K15/4005Sharing resources or data with other data processing systems; Preparing such data
    • G06K15/402Sharing data concerning the arrangement's configuration or current stat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Power Sources (AREA)

Abstract

一种打印系统和图像形成装置。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用户的等待时间的印刷技术。在打印系统中,在伴随MFP的某一用户(UA)的第1印刷输出的非休眠期间中,通知消息(MS)发送到其他用户(UB)(S15)。通知消息(MS)包括询问有无在MFP中预定同时期印刷输出(是否接着第1印刷输出进行第2印刷输出)的内容。在发送回预定进行同时期印刷输出的信息的情况下,MFP中的转移到休眠状态的转移等待期间延长(S17)。由此,用户(UB)能够在MFP(10a)转移到休眠模式之前,使暂存中的打印作业(JBb)接着用户(UA)的打印作业(JBa)而使用MFP(10a)进行印刷输出。因此,用户(UB)能够不等待从休眠模式恢复而获得MFP(10a)的认证印刷输出。

Description

打印系统和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MFP(Multi-Functional Peripherals,多功能外围设备)等的图像形成装置和使用了该图像形成装置的打印系统。
背景技术
在MFP(Multi-Functional Peripherals,多功能外围设备)等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为了抑制不需要的等待电力,设置了若经过规定的无操作期间,则切断对于该图像形成装置内的定影器等的供电的休眠模式。
在近年来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为了进一步抑制耗电量,力图缩短转移到休眠模式为止的等待期间(也称为转移到休眠模式的转移等待期间)。例如,存在在网络打印(Network Printing)中,在打印输出之后立即转移到休眠模式,从而实现省电性能的提高(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4150号公报
若转移到休眠模式的转移等待期间缩短,则作为其结果,转移到了休眠模式的时间变长。因此,例如通过MFP进行复印动作的用户在大多数情况下,被要求等待从休眠模式恢复之后进行印刷。
但是,由于从休眠模式恢复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所以产生用户的等待时间变长且用户的便利性降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用户的等待时间的印刷技术。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技术方案1的发明是一种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知部件,在伴随图像形成装置的第1印刷输出的非休眠期间,对用户进行如下内容的通知,该内容用于询问有无接着所述第1印刷输出而进行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第2印刷输出的同时期印刷输出的预定;以及设定部件,在没有发送回预定进行所述同时期印刷输出的信息的情况下,将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转移到休眠状态的转移等待期间设定为第1值,在发送回预定进行所述同时期印刷输出的信息的情况下,将所述转移等待期间设定为大于第1值的第2值。
技术方案2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的发明的打印系统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知部件在伴随第1用户的所述第1印刷输出的非休眠期间,向第2用户进行所述通知。
技术方案3的发明在技术方案2的发明的打印系统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印刷输出是所述第1用户的认证印刷输出。
技术方案4的发明在技术方案3的发明的打印系统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知部件将暂存(spool)中的认证印刷作业的委托源用户决定为所述第2用户。
技术方案5的发明在技术方案4的发明的打印系统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知部件以判定为所述委托源用户使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使用频度为规定的阈值以上为条件,对所述委托源用户进行所述通知。
技术方案6的发明在技术方案4的发明的打印系统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知部件以判定为在所述打印系统中的多个图像形成装置的每个被所述委托源用户所使用的使用频度中、所述委托源用户使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使用频度最高为条件,对所述委托源用户进行所述通知。
技术方案7的发明在技术方案4的发明的打印系统中,还包括:指定部件,预先指定每个用户的指定输出装置,所述通知部件以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为所述委托源用户的指定输出装置为条件,对所述委托源用户进行所述通知。
技术方案8的发明在技术方案4的发明的打印系统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析部件,分析与所述委托源用户的暂存中的认证印刷作业有关的印刷作业种类;以及指定部件,对每个用户预先指定对应于所述印刷作业种类的指定输出装置,所述通知部件以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为对应于所述印刷作业种类而由所述委托源用户预先指定的指定输出装置为条件,对所述委托源用户进行所述通知。
技术方案9的发明在技术方案8的发明的打印系统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知部件在所述委托源用户的所述认证印刷作业为单色印刷作业的情况下,以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为对应于单色印刷作业而由所述委托源用户指定的指定输出装置为条件,对所述委托源用户进行所述通知,所述通知部件在所述委托源用户的所述认证印刷作业为彩色印刷作业的情况下,以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为对应于彩色印刷作业而由所述委托源用户指定的指定输出装置为条件,对所述委托源用户进行所述通知。
技术方案10的发明在技术方案4的发明的打印系统中,还包括:出入管理部件,管理对于所述打印系统的多个图像形成装置所配置的房间的各个用户的出入信息,所述通知部件以判定为所述委托源用户从在所述房间中配置的多个门中、最接近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规定的门进入为条件,对所述委托源用户执行所述通知。
技术方案11的发明在技术方案2的发明的打印系统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知部件将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使用频度为规定的阈值以上的用户决定为所述第2用户。
技术方案12的发明在技术方案2的发明的打印系统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知部件以判定为在所述打印系统中的多个图像形成装置的每个被特定用户所使用的使用频度中、所述特定用户使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使用频度最高为条件,对所述特定用户进行所述通知。
技术方案13的发明在技术方案2的发明的打印系统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出入管理部件,管理对于所述打印系统的多个图像形成装置所配置的房间的各个用户的出入信息,所述通知部件将从在所述房间中配置的多个门中、最接近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规定的门进入的用户决定为所述第2用户。
技术方案14的发明在技术方案2的发明的打印系统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计算部件,计算所述第1印刷输出的完成预定时期,所述通知部件将通过所述计算部件计算出的所述完成预定时期通知到所述第2用户之后,询问所述第2用户有无所述同时期印刷输出的预定。
技术方案15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14的任一项发明的打印系统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部件设定所述第2值,以便满足伴随所述转移等待期间的延长的延长后的所述转移等待期间中的耗电量为从休眠状态恢复时的耗电量以下的条件。
技术方案16的发明是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知部件,在伴随第1印刷输出的非休眠期间,对用户进行如下内容的通知,该内容用于询问有无接着所述第1印刷输出而进行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第2印刷输出的同时期印刷输出的预定;以及设定部件,在没有发送回预定进行所述同时期印刷输出的信息的情况下,将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转移到休眠状态的转移等待期间设定为第1值,在发送回预定进行所述同时期印刷输出的信息的情况下,将所述转移等待期间设定为大于第1值的第2值。
技术方案17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6的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知部件在伴随第1用户的所述第1印刷输出的非休眠期间,向第2用户进行所述通知。
技术方案18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7的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印刷输出是所述第1用户的认证印刷输出。
技术方案19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7的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知部件将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使用频度为规定的阈值以上的用户决定为所述第2用户。
技术方案20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7的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知部件以判定为在构成打印系统的多个图像形成装置的每个被特定用户所使用的使用频度中、所述特定用户使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使用频度最高为条件,对所述特定用户进行所述通知。
技术方案21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7的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出入管理部件,管理对于构成打印系统的多个图像形成装置所配置的房间的各个用户的出入信息,所述通知部件将从在所述房间中配置的多个门中、最接近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规定的门进入的用户决定为所述第2用户。
技术方案22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6至技术方案21的任一项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部件设定所述第2值,以便满足伴随所述转移等待期间的延长的延长后的所述转移等待期间中的耗电量为从休眠状态恢复时的耗电量以下的条件。
根据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22所述的发明,在伴随第1印刷输出的非休眠期间中,询问用户有无接着第1印刷输出而进行第2印刷输出的同时期印刷输出的预定。然后,在发送回预定进行同时期印刷输出的信息的情况下,该图像形成装置中的转移到休眠模式的转移等待期间延长为比较大的第2值。因此,能够在该图像形成装置转移到休眠模式之前进行使用了该图像形成装置的新的印刷输出。因此,用户能够不等待从休眠模式的恢复而获得新的印刷输出,能够抑制用户的等待时间。
尤其,根据技术方案5至技术方案13以及技术方案19至技术方案21所述的发明,能够有效地进行通知。
此外,尤其,根据技术方案14所述的发明,由于通知第1印刷输出的完成预定时期,所以第2用户能够容易判定是否执行同时期印刷输出。
此外,尤其,根据技术方案15和技术方案22所述的发明,通过防止在转移等待期间消耗的耗电量过大,从而能够抑制耗电。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打印系统的概略图。
图2是表示MFP的概略结构的功能方框图。
图3是表示计算机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4是表示打印服务器和认证服务器的结构的功能方框图。
图5是表示打印系统中的数据的流向等的图。
图6是表示打印系统中的数据的流向等的图。
图7是表示打印系统中的数据的流向等的图。
图8是表示打印系统中的数据的流向等的图。
图9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动作的一部分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通知消息的图。
图11是表示耗电的经时变化的图(比较例)。
图12是表示耗电的经时变化的图(第1实施方式)。
图13是表示各个打印作业数据的首标部等的结构的概念图。
图14是表示在第2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数据表的图。
图15是表示在第2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数据表的图。
图16是表示在第3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数据表的图。
图17是表示在第4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数据表的图。
图18是表示多个门和多个MFP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19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打印系统的概略图。
图20是表示出入管理服务器的结构的功能方框图。
图21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打印系统中的动作的图。
图22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打印系统中的动作的图。
图23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打印系统中的动作的图。
图24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动作的一部分的流程图。
标号说明
1打印系统
10MFP(图像形成装置)
50打印服务器
60认证服务器
70客户机
JB打印作业
MS通知消息
SB转移等待期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1.第1实施方式>
<1-1.概要>
在该第1实施方式中,作为打印系统,例示可进行认证印刷(后述)的认证打印系统。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打印系统1(1A)的概略图。
如图1所示,打印系统1A包括多个图像形成装置10(详细地说,10a、10b、10c、......)和多个客户计算机(以下,也简称为“客户机”)70(70a、70b、......)。这里,作为图像形成装置(印刷装置),例示了MFP(Multi-Functional Peripherals,多功能外围设备)。
此外,打印系统1A还包括计算机50、60。打印服务器50是具有打印服务器功能的服务器计算机,认证服务器60是具有认证处理功能的服务器计算机。计算机50也被称为“打印服务器”,计算机60也被称为“认证服务器”。
这些多个MFP10、打印服务器50、认证服务器60以及多个客户机70经由网络NW而相互连接,可执行网络通信。另外,网络NW由LAN、WAN、因特网等构成。此外,对于网络NW的连接形式,可以是有线连接或者也可以是无线连接。
打印系统1A是可进行如下的“认证印刷”的打印系统。具体地说,该打印系统1A的用户在客户机70中执行认证印刷操作,将印刷作业(打印作业)与认证信息一同暂存(spool)在打印服务器50中。之后,该用户经过某一MFP10的认证动作,由该MFP10印刷输出在打印服务器50中储存的印刷数据。
另外,在这样的认证印刷中,为了降低耗电,也优选缩短转移到休眠模式(也称为低耗电等待模式)为止的等待期间(也称为转移到休眠模式的转移等待期间),在比较早期转移到休眠模式。
因此,在该实施方式中,提出如下技术:原则上,若在某一MFP10中完成某一用户UA的认证印刷动作,则在短期间的等待期间t1(例如,0秒~几十秒)之后,将该MFP10转移到休眠模式(休眠状态)。
但是,若假设转移到休眠模式的转移等待期间始终设定为非常短的期间,则该MFP10具有休眠模式状态的时间变长。因此,在其他用户UB使用该MFP10而获得认证印刷输出时,在大多数情况下,被要求等待从休眠模式恢复。由于在从休眠模式恢复时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所以会产生用户的等待时间变长且用户的便利性降低的问题。另外,也将转移到休眠模式的转移等待期间始终设定为非常短的期间t1的技术称为比较例的技术(或者,简称为比较例)。
因此,在该实施方式中,MFP10a在伴随用户UA的第1印刷输出(MFP10a)的非休眠状态持续期间(这里,用户UA的认证印刷输出期间)中,对其他用户UB发送通知消息MS。这里,用户UB是暂存在打印服务器50中的认证印刷输出用数据(其他的打印作业数据)的发送源数据(换言之,暂存中的认证印刷作业的委托源用户)。此外,“非休眠状态持续期间”也被称为“非休眠期间”或者“恒常状态持续期间”(或者运转状态持续期间)等。此外,通知消息MS具有如下内容,该内容用于询问有无接着第1印刷输出而进行MFP10a的第2印刷输出的预定。换言之,通知消息MS具有如下内容,该内容用于询问有无在有关第1印刷输出的非休眠期间内(换言之,同时期)进行第2印刷输出的预定(也称为同期印刷输出(或者简称为同时期印刷)的预定)。
由此,MFP10a在有关用户UA的MFP10a的第1印刷输出的非休眠期间,对用户UB进行询问有无同时期印刷输出的预定的内容的通知。
然后,在没有发送回预定进行同时期印刷输出的信息的情况(包括发送回预定不进行同时期印刷输出的信息的情况)下,原则上,在从打印作业JBa的结束时刻起经过了等待期间t1之后,立即使该MFP10转移到休眠模式。另一方面,在发送回预定进行同时期印刷输出的信息的情况下,例外地,将该MFP10中的转移到休眠模式的转移等待期间从比较短的期间t1延长为比较长的期间t2(例如,几分钟)。由此,其他用户UB能够在延长期间中(MFP10转移到休眠模式之前),使用MFP10将暂存中的打印作业数据进行印刷输出。因此,用户UB能够不等待从休眠模式的恢复而获得认证印刷输出。即,能够抑制用户UB的等待时间。
另外,有关有无“同时期印刷输出”的预定的询问也表现为有关在由系统等推荐的印刷时期(推荐印刷时期)中有无印刷输出的预定的询问。此外,该询问也表现为推荐同时期印刷输出。
以下,进一步详细说明这样的内容。
<1-2.MFP的结构>
图2是表示MFP10的概略结构的功能方框图。
如图2的功能方框图所示,该MFP10包括图像读取部2、印刷输出部3、通信部4、存储部5、输入输出部6以及控制器9等,通过使这些各个部分多重地动作,从而实现各种功能。另外,MFP10也表现为图像形成装置或者印刷输出装置等。
图像读取部2是光学方式读取(即,扫描)在MFP10的规定位置中放置的原稿,生成该原稿的图像数据(也称为原稿图像或者扫描图像)的处理部。该图像读取部2也称为扫描部。
印刷输出部3是基于有关印刷对象的数据而在纸等的各种介质中印刷输出图像的输出部。
通信部4是可经由公共线路等而进行传真通信的处理部。此外,通信部4可进行经由网络NW的网络通信。在该网络通信中,利用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协议)以及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送协议)等的各种协议。通过利用该网络通信,MFP10能够在与期望的对方目的地之间交换各种数据。此外,MFP10还能够使用该通信部4进行电子邮件的发送接收。
存储部5由硬盘驱动器(HDD)等的存储装置构成。存储部5具有一个或者多个盒(Box)。各个盒是在MFP10内设置的存储区域(储存区域)。在该盒中,存储了各种数据文件等。
输入输出部6包括:操作输入部6a,接受对于MFP10的输入;以及显示部6b,进行各种信息的显示输出。详细地说,在MFP10中设置了操作面板6c(参照图1)。该操作面板(触摸屏)6c通过在液晶显示面板中嵌入压电传感器等而构成,其作为显示部6b的一部分起作用的同时还作为操作输入部6a的一部分起作用。
控制器9是内置在MFP10中,统一控制MFP10的控制装置。控制器9作为包括CPU和各种半导体存储器(RAM和ROM)等的计算机系统而构成。控制器9在CPU中,通过执行在ROM(例如,EEPROM)内存储的规定的软件程序(以下,也简称为程序)PG1,从而实现各种处理部。另外,该程序PG1也可以经由USB存储器等的可移动的记录介质或者网络NW等而安装到MFP10中。
如图2所示,控制器9实现包括认证印刷处理部11、通知部12、等待期间设定部13、计算部14以及印刷控制部15的各种处理部。
认证印刷处理部11是执行认证印刷中的各种处理的处理部。例如,认证印刷处理部11接受在打印服务器50中存储的印刷数据的印刷输出指示(拖拽式打印操作),且在与认证服务器60之间交换认证信息,决定是否进行认证印刷。
通知部12是决定通知消息MS(后述)的发送目的地且向决定的发送目的地发送通知消息MS的处理部。
等待期间设定部13是设定将动作状态的MFP10转移到休眠状态(休眠模式)为止的等待期间的处理部。
计算部14是计算印刷输出部3的印刷输出的完成预定时期的处理部。
印刷控制部15是控制印刷输出部3的印刷输出动作的处理部。
<1-3.打印服务器50的结构>
打印服务器50作为计算机系统(计算机)而构成。具体地说,如图3所示,打印服务器50包括CPU22、半导体存储器(RAM等)23、硬盘驱动器24、显示部(液晶显示部等)25、以及输入部(键盘、鼠标等)26而构成(参照图3)。打印服务器50通过使用其CPU22等而执行各种程序PG2而实现各种功能。另外,程序PG2记录在CD-ROM、DVD-ROM以及USB存储器等的可移动的记录介质中,经由该记录介质而安装到打印服务器50中。或者,程序PG2也可以经由网络NW等而安装到打印服务器50中。
此外,如图4所示,打印服务器50包括印刷数据接收部51a、印刷数据发送部51b、印刷数据存储部53以及通知目的地选定部55。另外,图4是表示打印服务器50和认证服务器60的结构的功能方框图。
印刷数据接收部51a是从各个客户机70接收各种打印作业(详细地说,打印作业数据(印刷数据))的处理部。此外,印刷数据发送部51b是对各个MFP10发送各个打印作业数据的处理部。另外,印刷数据接收部51a和印刷数据发送部51b也总称为印刷数据通信部51。
印刷数据存储部53是存储(暂存(spool))来自各个客户机70的打印作业的处理部。
通知目的地选定部55是选定通知消息MS的通知目的地(后述)的处理部。
打印服务器50存储来自各个客户机70的打印作业。详细地说,来自各个客户机70的打印作业暂存在打印服务器50的印刷数据存储部(暂存器)53中。在暂存的打印作业为通常印刷作业的情况下,打印服务器50将打印作业传送到对应MFP(对应输出打印机),使该MFP进行印刷输出。另一方面,在暂存的打印作业为认证印刷作业的情况下,打印服务器50原样保持打印作业。并且,之后,在发送过来来自某一MFP10的认证输出请求的时刻,对该MFP10传送打印作业,使该输出对应打印机进行印刷输出。
<1-4.认证服务器60的结构>
与打印服务器50等相同地,认证服务器60也作为计算机系统(计算机)而构成。
如图4所示,该认证服务器60包括认证请求接收部61a、认证结果发送部61b以及认证处理部63。
认证请求接收部61a是接收包括在各个MFP10中由操作用户输入的认证信息等的认证请求数据的处理部。此外,认证处理部63是比较从各个MFP10发送而来的认证信息和预先注册的正规的认证信息而执行认证动作的处理部。此外,认证结果发送部61b是将认证处理部63的认证结果返回MFP10的处理部。另外,认证请求接收部61a和认证结果发送部61b也总称为认证信息通信部61。
<1-5.客户计算机的结构>
与打印服务器50等相同地,客户机70也作为计算机系统(计算机)而构成。
在客户机70中安装了规定的OS(操作系统),可在该OS上执行多个软件程序。在这些多个软件程序中,包括比较上层的应用软件(例如,文字处理器)等。
并且,在该应用软件(例如,文字处理器)等中,执行用户的印刷操作。由此,可执行通常印刷和认证印刷。
<1-6.本系统中的动作>
接着,参照图5~图9等说明该系统1A中的动作。图5~图8是依次表示系统1A中的数据的流向等的图,图9是表示一部分动作的流程图。
首先,如图5所示,用户UA使用客户机70a而执行认证印刷指示。响应于该认证印刷指示,在客户机70a中生成的认证印刷输出用数据(打印作业数据)JBa从客户机70a发送到打印服务器50,暂存到打印服务器50内的印刷数据存储部(暂存器)53中。在该打印作业数据JBa的首标部中,包括用户UA的认证信息Da1(例如,只有认证ID)(参照图13)。
同样地,还赋予其他用户的认证印刷指示。例如,执行用户UB的认证印刷指示,在客户机70b中生成的认证印刷输出用数据(打印作业数据)JBb从客户机70b发送到打印服务器50,安装到打印服务器50内的印刷数据存储部53中。在该打印作业数据JBb的首标部中,包括用户UB的认证信息Db1(例如,只有认证ID)(参照图13)。
另外,在认证印刷中,直到各个用户使用MFP10而进行认证印刷输出操作(拖拽式打印操作)为止,不进行印刷输出。
之后,如图6所示,在某一定时,用户UA移动到MFP10a的放置地点,使用MFP10a执行拖拽式打印操作。
具体地说,首先,如图9中也所示,用户UA开始认证印刷输出操作(步骤S11)。详细地说,用户UA使用MFP10a的操作面板6c输入认证信息Da2(认证ID和口令),开始认证操作(时刻T11)。另外,在MFP10a转移到休眠状态(休眠模式)的情况下,还进行从该休眠状态到恒常状态(通常模式)的恢复处理。
MFP10a将输入的认证信息Da2与认证处理请求数据一同发送到认证服务器60。若由认证服务器60的认证请求接收部61a接收到认证信息Da2等,则认证服务器60的认证处理部63比对输入的认证信息Da2(认证ID和口令)和正规的认证信息Da1(认证ID和口令),执行认证处理。在认证服务器60中,预先存储了正规的认证信息Da1(认证ID和口令)。
在判定为输入的认证信息Da2与正规的认证信息Da1一致时,认证服务器60(详细地说,认证结果发送部61b)将“认证成功”发送到MFP10a,且打印作业JBa经由打印服务器50而发送到MFP10a。另外,在判定为输入的认证信息Da2与正规的认证信息Da1不一致时,认证服务器60(详细地说,认证结果发送部61b)将“认证失败”发送到MFP10a。在认证失败时,打印作业JBa不会发送到MFP10a。
MFP10a只有在“认证成功”时,从打印服务器50接收打印作业JBa,并使用MFP10a的印刷输出部3,开始打印作业JBa的印刷输出动作(步骤S12(时刻T12))。
接着,MFP10a委托打印服务器50进行与通知消息MS(后述)的“通知目的地”有关的检索处理(步骤S13)。
打印服务器50检索在印刷数据存储部53内存储的未输出的打印作业数据,并确定其委托源用户(发送源用户)(步骤S14)。具体地说,基于在未输出(且非输出中)的各个打印作业数据JB内包含的认证信息(例如,认证ID(参照图13)),确定各个打印作业的委托源(发送源)的用户。
然后,打印服务器50(通知目的地选定部)55决定通知消息MS(后述)的通知目的地(通知目的地用户)。这里,各个打印作业的委托源(发送源)的全部用户被选定为通知目的地用户。其中,已登录到MFP10a中(印刷操作中)的用户UA从通知目的地用户中排除。
例如,在图6的状态中,对应于未输出的打印作业JBb的用户UB被决定为通知消息MS的通知目的地用户。另外,正在进行印刷输出的打印作业JBa和对应用户UA从检索对象中排除。
并且,打印服务器50将与所决定的通知目的地用户有关的信息M1(例如,通知目的地用户的电子邮件地址)发送到MFP10a。
若MFP10a接收该信息M1,则基于该信息M1等而生成通知消息(步骤S15)。例如,通知消息MS包括“当前在MFP1号机中执行印刷。印刷处理会在5分钟之后完成。接着,在MFP1号机的运转中在同一设备中进行印刷?”等的句子。该通知消息MS是询问有无“同时期印刷输出”的预定的消息。
在这里,优选在通知消息MS中,包括与当前正在执行的打印作业JBa的印刷输出完成预定时期有关的信息(“5分钟之后印刷完成”等)。打印作业JBa的印刷输出完成预定时期既可以由打印作业JBa的印刷所需时间(例如,“5分钟”)表现,也可以由基于当前时刻和印刷所需时间而计算出的完成预定时刻(例如,“13点00分”)表现。
具体地说,MFP10a的计算部14基于印刷输出部3的印刷输出性能(印刷输出速度)和打印作业JBa的数据量,计算打印作业JBa的印刷输出所需的时间(印刷所需时间)ta(例如,5分钟)。然后,计算部14基于计算出的印刷所需时间等,求出与印刷输出完成预定时期有关的信息。求出的信息包含在通知消息MS中。
然后,MFP10a的通知部12将由打印服务器50所决定的通知目的地用户直接决定为最终的通知目的地用户,并将通知消息MS向与该通知目的地用户有关的通信目的地发送(参照图7)。此外,与通知消息MS的通知目的地用户有关的通信目的地(通知目的地地址等)是基于上述的信息M1而决定的。例如,通知消息MS发送到通知目的地用户UB的电子邮件地址。
用户UB的客户机70b接收发往用户UB的电子邮件地址的通知消息MS,在客户机70b的显示部25(参照图3和图7)中显示通知消息MS的内容(参照图10)(步骤S16)。
由此,MFP10a在用户UA的认证印刷输出期间,对其他用户UB发送通知消息MS。由此,进行询问有无同时期印刷输出的预定的内容的通知。详细地说,在将由计算部14计算出的印刷输出完成预定时期通知到其他用户UB之后,询问该用户有无同时期印刷输出的预定。
若用户UB确认通知消息MS,则决定是否使用当前正在运转的MFP10a(非休眠状态的MFP10a)执行暂存中的打印作业JBb的认证印刷输出。此时,如上所述,在通知消息MS中包括印刷作业JBa的印刷输出的完成预定时期(例如,5分钟之后)。因此,通知目的地用户UB容易判定是否执行同时期印刷输出。
然后,在决定执行同时期印刷输出的信息(详细地说,在结束当前正在执行的打印作业之后,接着使用MFP10a而执行打印作业JBb的认证印刷的信息)的情况下,返回包括该信息的指示RT。例如,以规定的格式记载了“预定进行同时期印刷输出”的信息的返回邮件作为该指示RT,从客户机70b发送到MFP10a。
若MFP10a接收返回邮件,识别出“用户UB预定进行同时期印刷输出”的信息,则将MFP10a中的转移到休眠模式的转移等待期间SB设定为比较长的期间t2(例如,几分钟),而不是比较短的期间t1(例如,0秒~几秒)(t2>t1)(步骤S17)。由此,MFP10a(等待期间设定部13)将转移等待期间SB从基准值t1延长为延迟后的值t2。
之后,用户UA的打印作业JBa的印刷输出完成(步骤S18(时刻T18))。由此,用户UA(只有在“认证成功”时)能够获得打印作业JBa的印刷输出物。
用户UB在用户UA的打印作业JBa的印刷输出完成时移动到MFP10a的放置地点,开始自己的打印作业JBb的认证印刷输出操作(步骤S21)(也参照图8)。然后,经过认证服务器60的认证处理,MFP10a从打印服务器50接收打印作业JBa,使用印刷输出部3而执行打印作业JBb的印刷输出动作。由此,用户UB能够获得打印作业JBb的印刷输出物。
此时,在MFP10a的转移等待期间SB被延长的情况下,用户UB在MFP10a的运转期间中(被延长的运转期间中)(MFP10a转移到休眠模式之前),能够将暂存中的打印作业JBb接着用户UA的打印作业JBa而使用MFP10a进行印刷输出。因此,用户UB能够不等待从休眠模式的恢复而获得MFP10a的认证印刷输出。即,能够抑制用户UB的等待时间。
另外,即使在用户UA的打印作业JBa的印刷输出完成(或者即使在步骤S15中发送通知消息起经过了一定期间),也没有接收到来自通知目的地用户UB的返回邮件的情况下,MFP10a判断为“不进行用户UB的同时期印刷输出”,不延长转移等待期间SB。然后,原则上,MFP10a从打印作业JBa的结束时刻(时刻T18)起经过了等待期间t1之后立即转移到休眠模式。
图11和图12是表示耗电的经时变化的概念图。图11是表示转移等待期间SB没有被延长的情况,图12表示转移等待期间SB被延长的情况。图11对应于比较例的动作,图12对应于本实施方式的动作。
如图11所示,在转移等待期间SB始终没有被延长的情况下,用户UA的打印作业JBa的印刷输出动作在时刻T18完成并经过了规定的转移等待期间t1(在图11中为零)之后,转移到休眠模式。之后,用户UB在时刻T20开始有关其打印作业JBb的认证印刷输出操作。然后,MFP10a在紧接时刻T20之后的时刻T31开始从休眠模式的恢复处理,在经过了恢复处理所需的期间tm之后的时刻T32,恢复到恒常状态(动作状态)而开始用户UB的打印作业JBb的印刷输出动作。由此,用户UB在进行打印作业JBb的印刷输出时,不得不等待从休眠模式的恢复所需的期间tm的经过。
另一方面,如图12所示,在该实施方式中,转移等待期间SB被延长,在用户UA的打印作业JBa的印刷输出动作在时刻T18完成之后,MFP10a也还是具有恒常状态(动作状态)。然后,接受到来自MFP10a的通知消息MS的用户UB在时刻T20开始有关其打印作业JBb的认证印刷输出操作。此时,由于MFP10a具有恒常状态,所以不需要进行从休眠状态(休眠模式)的恢复处理。因此,用户UB的打印作业JBb的印刷输出动作在紧接时刻T20之后的时刻T22开始。即,用户UB的打印作业JBb不等待从休眠模式的恢复期间tm的经过而开始。
如上所说明,在本第1实施方式中,在伴随用户UA的认证印刷作业JBa的认证印刷输出的非休眠期间(MFP10a的非休眠期间),询问其他用户UB(暂存中的认证印刷作业的委托源用户)有无接着打印作业JBa的印刷输出而进行其他的印刷输出的同时期印刷输出的预定。并且,在返回预定进行同时期印刷输出的信息的情况下,该MFP10a中的转移到休眠模式的转移等待期间延长为比较大的第2值t2。因此,能够在该MFP10a转移到休眠模式之前进行使用了该MFP10a的新的认证印刷输出。因此,用户UB能够不等待从休眠模式的恢复而获得新的认证印刷输出。即,能够抑制用户UB的等待时间。
此外,优选,将延长后的转移等待期间t2决定为满足式(1)。
【数1】
Pw·T2≤Pm·Tm    …(1)
其中,值Pm是从休眠模式恢复时的所需耗电(也被称为恢复电力),值tm是从休眠模式恢复时的所需时间,值Pw是等待期间中的耗电(也被称为等待耗电)。
该式(1)表示如下条件:伴随转移等待期间SB的延长的延长后的转移等待期间t2消耗的耗电量(Pw·t2)为从休眠状态恢复到恒常状态时的耗电量(Pm·tm)以下。
通过延长后的转移等待期间t2满足式(1),能够防止在转移等待期间t2所消耗的耗电量(Pw·t2)过大,从而能够抑制耗电。即,能够防止转移等待期间t2过大而引起的耗电的增大。
另外,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仅对作为暂存中的打印作业的委托源用户的单一的其他用户UB发送通知消息MS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对作为暂存中的打印作业的委托源用户的多个用户UB、UC等发送通知消息MS。或者,也可以不论是否为暂存中的打印作业的委托源用户,对多个用户UB、UC等都发送通知消息MS。
此外,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在用户UA的印刷输出期间发送通知消息MS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具体地说,也可以在用户UA的印刷输出开始前(用户UA的认证印刷指示操作中(例如,时刻T11~时刻T12)等)通知通知消息MS。或者,也可以在用户UA的印刷输出完成后且转移到休眠模式之前的期间(例如,时刻T18起经过了时间t1后的时刻T19为止的期间)等通知通知消息MS。由此,通知消息MS在MFP10的非休眠期间(例如,时刻T11~时刻T19)通知即可。
<2.第2实施方式>
第2实施方式是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在该第2实施方式中,例示对在暂存中的打印作业的委托源用户中、当前正在运转中的MFP10a(非休眠状态的MFP10a)的使用频度高的用户,从该MFP10发送通知消息MS的情况。以下,以与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图14是表示记录了用户UB使用各个MFP的使用频度的数据表TB2(TB2b)的图。
在该数据表TB2b中,记录了用户UB使用各个MFP10a、10b、10c、......的使用频度(规定期间TM中的使用次数)。在图14中,记录了在规定期间TM(例如,1年)中用户UB利用了100次MFP10a(“1号机”)的情况。即,用户UB使用MFP10a(“1号机”)的使用频度为“100”。同样地,用户UB使用MFP10b(“2号机”)的使用频度为“94”,用户UB使用MFP10c(“3号机”)的使用频度为“30”。此外,用户UB使用MFP10d(“4号机”)的使用频度为“10”,用户UB使用MFP10e(“5号机”)的使用频度为“1”。
图15是表示记录了其他用户UC使用各个MFP的使用频度的数据表TB2(TB2c)的图。在图15中,记录了在规定期间TM(例如,1年)中用户UC利用了2次MFP10a(“1号机”)的情况。即,用户UC使用MFP10a(“1号机”)的使用频度为“2”。同样地,用户UC使用MFP10b(“2号机”)的使用频度为“150”,用户UC使用MFP10c(“3号机”)的使用频度为“40”。此外,用户UC使用MFP10d(“4号机”)的使用频度为“84”,用户UC使用MFP10e(“5号机”)的使用频度为“120”。
另外,假设关于其他的用户UA、UD等,也记录了同样的数据表TB2。各个数据表TB2存储在例如打印服务器50中。
并且,在该第2实施方式中,打印服务器50和MFP10a作为步骤S15(参照图9)中的通知消息MS的通知目的地用户,决定该MFP10a的使用频度为规定的阈值(例如,“90”)以上的用户。
更详细地说,在多个用户UA、UB、UC、UD的打印作业(认证印刷作业)暂存在打印服务器50中的情况下,假设用户UA将自己的打印作业JBa使用MFP10a而执行认证印刷输出的状况。在这样的状况下,执行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动作。
但是,在步骤S15(图9)中,认证印刷输出执行中的MFP10a仅对在从认证印刷作业的全部委托源用户UA、UB、UC、UD中排除了认证印刷输出执行中的用户UA的用户UB、UC、UD中、满足如下条件C1的用户,发送通知消息MS。这里,作为条件C1,采用运转中的MFP10(非休眠状态的MFP10)的使用频度为规定的阈值TH1(例如,“90”)以上的用户的条件。
因此,打印服务器50在步骤S14中,基于条件C1而选定通知目的地用户。例如,用户UB使用MFP10a的使用频度为“100”(>TH1),由于用户UB满足上述条件C1,所以用户UB决定为通知目的地用户。另一方面,用户UC使用MFP10a的使用频度为“2”(<TH1),由于用户UC不满足上述条件C1,所以用户UC从通知目的地用户中排除。对于其他用户UC、UD,也同样根据是否满足条件C1,决定是否决定为通知目的地用户。
然后,只有满足条件C1的用户(例如,用户UB、UD)决定为通知目的地。打印服务器50将有关这样决定的通知目的地的信息发送到MFP10a。MFP10a基于从打印服务器50接收到的该信息,将由打印服务器50决定的通知目的地用户直接决定为最终的通知目的地用户,向该通知目的地用户发送通知消息MS。
之后,执行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动作。
另外,在各个MFP10i中可执行同样的动作。尤其在步骤S15中,以各个MFP10i判定为在该打印系统1中的多个MFP10中、某一委托源用户的使用频度为规定的阈值以上的装置为条件,该MFP10i向该委托源用户发送通知消息MS。更详细地说,例如,以某一委托源用户UC使用MFP10b的使用频度为规定的阈值TH1以上为条件,该MFP10b对委托源用户UC通知通知消息MS。
通过这样的方式,也能够获得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此外,根据如上所述的方式,例如,认证印刷输出中的MFP10a仅对在用户UB、UC、UD(认证印刷作业的委托源用户且排除了拖拽式打印操作的认证印刷输出执行中的用户UA的用户)中、满足上述条件C1的用户,发送通知消息MS。换言之,以判断为暂存中的各个打印作业的委托源用户使用MFP10a的使用频度为规定的阈值以上为条件,从非休眠状态的MFP10a对该委托源用户通知通知消息MS。因此,通知消息MS能够仅通知到适当地被筛选的通知目的地。尤其,能够对高频度地利用该MFP10的用户有效地发送通知消息MS。换言之,能够抑制对各个用户频繁地通知无用的通知消息MS的情况。
另外,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以判定为暂存中的各个打印作业的委托源用户使用MFP10a的使用频度为规定的阈值TH1以上为条件,通知消息MS通知到该委托源用户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基于有关使用频度的其他条件,对各个委托源用户判定作为通知消息MS的通知目的地用户的适当性。
例如,也可以以对暂存中的认证印刷作业的委托源用户来说,在打印系统中的多个MFP10中使用频度最高的装置(也称为最高使用频度装置)为MFP10a(同时期印刷输出的对象装置)为条件,对该委托源用户通知通知消息MS。换言之,也可以以判定为在委托源用户使用多个MFP10的每个的使用频度中、该委托源用户使用MFP10a(同时期印刷输出的对象装置)的使用频度最高为条件,对该委托源用户通知通知消息MS。
例如,如图14所示,用户UB在多个MFP10(10a~10e)中最频繁地利用MFP10a。也可以对这样的用户UB,在MFP10a中执行了认证印刷输出动作时,通知用于询问有无关于MFP10a的同时期印刷输出的预定的通知消息MS。
同样地,如图15所示,用户UC在多个MFP10(10a~10e)中最频繁地利用MFP10b。也可以对这样的用户UC,在MFP10b中执行了认证印刷输出动作时,通知用于询问有无关于MFP10b的同时期印刷输出的预定的通知消息MS。
对于其他用户UD等,也是相同的。
据此,关于从各个用户来看、在多个MFP中该各个用户分别最频繁地利用的MFP,发送来询问有无同时期印刷输出的预定的通知消息MS。因此,各个用户能够容易进行有关从该各个用户来看最频繁地利用的MFP的同时期印刷输出,所以有效地促进MFP中的同时期印刷输出。
<3.第3实施方式>
第3实施方式是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在该第3实施方式中,例示基于暂存中的打印作业的种类(这里,是单色印刷作业还是彩色印刷作业),判定是否从动作中的MFP10(非休眠状态的MFP10)发送通知消息MS的情况。以下,以与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图16是表示记录了用户UB的每个打印作业的种类(打印类型)的指定MFP的数据表TB3(TB3b)的图。
在图16中,表示由用户UB作为“彩色印刷”用的输出装置而指定MFP10a(“1号机”),作为“单色印刷”用的输出装置而指定MFP10b(“2号机”)的状况。换言之,根据输出对象的打印作业的种类,从多个MFP10i中选择而决定“同时期印刷输出”的执行候选装置。MFP10a是对应于彩色印刷作业而由委托源用户UB所指定的输出指定装置,MFP10b是对应于单色印刷作业而由委托源用户UB所指定的输出指定装置。
此外,同样地,对其他的用户UA、UC、UD、......也记录了同样的数据表TB3。
由此,各个数据表TB3是预先指定每个用户的指定输出装置的数据表。更详细地说,各个数据表TB3是对每个用户预先指定对应于印刷作业种类的指定输出装置(MFP10i)的数据表。各个数据表TB3存储在例如打印服务器50中。
在这里,在多个用户UA、UB、UC、UD的打印作业(认证印刷作业)暂存在打印服务器50中的情况下,假设用户UA将自己的打印作业JBa使用MFP10a而执行认证印刷输出的状况。在这样的状况下,执行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动作。
但是,在步骤S15(图9)中,认证印刷输出执行中的MFP10a仅对在从认证印刷作业的全部委托源用户UA、UB、UC、UD中排除了认证印刷输出执行中的用户UA的用户UB、UC、UD中、满足如下条件C3的用户,发送通知消息MS。这里,作为条件C3,采用运转中的MFP10(非休眠状态的MFP10)为该用户的指定输出装置的条件。
因此,在该第3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14中,打印服务器50的通知目的地选定部55分析暂存中的打印作业JB的印刷作业种类(打印类型)。具体地说,通知目的地选定部55判定用户UB的暂存中的打印作业JBb为彩色印刷作业还是单色印刷作业。
然后,由通知目的地选定部55基于表TB3b而决定用户UB是否被选择作为步骤S15中的发送目的地。
详细地说,在判定为用户UB的打印作业JBb为彩色印刷作业的情况下,通知目的地选定部55基于表TB3b,作为运转中的MFP10a的通知目的地而选择用户UB。另外,用户UB不会被选择作为运转中的其他MFP10b、10c、10d、......等的通知目的地。
此外,在判定为用户UB的打印作业JBb为单色印刷作业的情况下,用户UB不会被选择作为运转中的MFP10a的通知目的地。另外,用户UB也不会被选择作为运转中的其他MFP10c、10d、......等的通知目的地。另外,用户UB被选择作为运转中的其他MFP10b的通知目的地。
根据这样的方式,也能够获得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此外,根据如上所述的方式,认证印刷输出执行中的MFP10a(非休眠状态的MFP10a)仅对在认证印刷输出执行中的用户UA以外的全部委托源用户UB、UC、UD中、满足上述条件C3的用户,发送通知消息MS。因此,通知消息MS能够仅通知到适当地被筛选的通知目的地。更详细地说,以运转中的MFP10a为委托源用户的指定输出装置为条件,向该委托源用户发送通知消息MS,所以能够有效率地发送通知消息MS。尤其,以运转中的MFP10a为根据印刷作业种类而由委托源用户预先指定的指定输出装置为条件,向该委托源用户发送通知消息MS。因此,从某一MFP10i,能够对将该MFP10i对每个打印类型指定为输出装置的用户有效率地发送通知消息MS。
另外,在第3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各个用户对每个印刷作业种类指定指定输出装置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各个用户也可以不依据印刷作业种类,而在数据表TB3中指定期望的一个或者多个MFP10作为指定印刷输出装置。并且,各个MFP10i也可以以该各个MFP10i为委托源用户的指定输出装置为条件,对该委托源用户通知通知消息MS。
<4.第4实施方式>
第4实施方式是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在该第4实施方式中,例示基于对于放置了多个MFP10的房间的出入信息而选定通知目的地用户的情况。详细地说,例示对从与运转中的MFP10(非休眠状态的MFP10)有关的最接近的门进入的用户发送通知消息MS的情况。以下,以与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图17是表示记录了用户进入时利用的门号(也称为进入门号)和最接近的MFP的对应关系的数据表TB4的图。此外,图18是表示房间中的多个门DR1~DR3和多个MFP10a~10g的位置关系的图。如图18所示,在该房间中配置了打印系统1的多个MFP10(10a~10g)。此外,图19是表示该第4实施方式的系统结构的图。此外,图20是出入管理服务器40的功能方框图。
如图19所示,在第4实施方式的打印系统1D中,还设置了用于管理用户的出入(出入房间)的出入管理服务器(也称为出入房间管理服务器)40。出入管理服务器40(更详细地说,出入管理部43(参照图20))管理各个用户对于房间的出入信息(各个用户的出入时刻和各个用户的进入门号等)。另外,各个用户的出入例如由在各个门的附近配置的出入记录器等管理即可。
如图18所示,MFP10a~10d配置在门DR1的附近,MFP10e、10f配置在门DR2的附近,MFP10g配置在门DR3的附近。
图17所示的数据表TB4是反映图18所示的位置关系而预先生成的数据表。该数据表TB4存储在例如出入管理服务器40中。
这里,在多个用户UA、UB、UC、UD的打印作业(认证印刷作业)暂存在打印服务器50中的情况下,假设用户UA将自己的打印作业JBa使用MFP10a而执行认证印刷输出的状况。在这样的状况下,执行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动作。
但是,在步骤S15中,认证印刷输出执行中的MFP10a仅对在从认证印刷作业的全部委托源用户UA、UB、UC、UD中排除了认证印刷输出执行中用户UA的用户UB、UC、UD中、满足如下条件C4的用户,发送通知消息MS。这里,作为条件C4,采用是从与运转中的MFP10(非休眠状态的MFP10)有关的最接近的门进入的用户的条件。例如,以判断为某一用户从在配置于房间中的多个门DR1~DR3中、最接近MFP10a的门DR1进入为条件,MFP10a将该用户决定为通知目的地用户,发送通知消息MS。
因此,出入管理服务器40(更详细地说,通知目的地选定部45(图20))在步骤S14中,基于条件C4而选定通知目的地用户。例如,在基于出入记录而判定用户UB从门DR1进入且未退出的情况下,出入管理服务器40基于数据表TB4,将用户UB判定为是从最接近MFP10a的门进入的用户。并且,该判定结果从出入管理服务器40发送到MFP10a。MFP10a基于该判定结果,对用户UB发送通知消息MS。
同样地,对于其他的用户UC、UD、UE等,也判定是否为从与运转中的MFP10a有关的最接近的门DR1进入的用户。然后,基于该判定结果,决定通知消息MS的通知目的地。
例如,假设用户UB、UD从门DR1进入,用户UC从门DR2进入,且只有用户UD已经退出的情况。此时,作为MFP10a的通知消息MS的通知目的地,基于条件C4,只选定用户UB。用户UC、UD从MFP10a的通知消息MS的通知目的地中排除。同样地,作为MFP10b的通知消息MS的通知目的地,只选定用户UC。用户UB、UD从MFP10b的通知消息MS的通知目的地中排除。
之后,执行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动作。
由此,能够获得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此外,根据如上所述的方式,认证印刷输出执行中的MFP10a(非休眠状态的MFP10a)仅对在认证印刷输出执行中的用户UA以外的全部用户UB、UC、UD中、满足上述条件C4的用户,发送通知消息MS。因此,通知消息MS能够仅通知到适当地被筛选的通知目的地。尤其,从某一MFP10i,能够对从最接近的门DR进入的用户(进而是在该MFP10i的附近存在的可能性高的用户)有效率地发送通知消息MS。换言之,能够抑制对各个用户频繁地通知无用的通知消息MS的情况。
<5.第5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1~第4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打印系统中进行“认证印刷”的情况下应用本发明的方式,但在该第5实施方式中,说明在打印系统中进行“非认证印刷”的情况下应用本发明的方式。第5实施方式是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以下,以与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第5实施方式的打印系统1E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的打印系统1A相同的结构。
但是,在打印系统1E中,在通常的印刷动作中,上述的通知消息MS发送到适当的用户,而不是在认证印刷中。
参照图21~图24等,说明该系统1E中的动作。图21~图23是依次表示系统1A中的数据的流向等的图,图24是表示一部分动作的流程图。
首先,如图21所示,用户UA移动到MFP10a的放置地点。然后,用户UA使用MFP10a的操作面板6c,输入认证信息Da2,开始认证操作(步骤S31(参照图24))。另外,在MFP10a转移到休眠状态(休眠模式)的情况下,还进行从该休眠状态恢复到恒常状态(通常状态)的恢复处理。
MFP10a将输入的认证信息Da2与认证处理请求数据一同发送到认证服务器60(参照图24)。若由认证服务器60的认证请求接收部61a接收到认证信息Da2等,则认证服务器60的认证处理部63比对输入的认证信息Da2和正规的认证信息Da1,执行认证处理。在判定为输入的认证信息Da2与正规的认证信息Da1一致时,认证服务器60(详细地说,认证结果发送部61b)将“认证成功”发送到MFP10a。另外,在判定为输入的认证信息Da2与正规的认证信息Da1不一致时,认证服务器60(认证结果发送部61b)将“认证失败”发送到MFP10a。
MFP10a只有在“认证成功”时,允许用户UA的通常的印刷输出动作等。
在“认证成功”时,用户UA接着使用MFP10a而执行印刷输出操作(复印操作或者盒印刷操作等等)。MFP10a根据用户UA的印刷输出操作,开始与用户UA的打印作业JBa有关的印刷输出动作(步骤S32(图24))。
接着,在步骤S35中,MFP10a的通知部12决定通知消息MS的通知目的地,并生成通知消息MS,将通知消息MS发送到该通知目的地(也参照图22)。
详细地说,在本实施方式中,MFP10a将全部用户(系统1A中的全部注册用户)决定为通知目的地用户。其中,这里,已登录MFP10a中(印刷操作中)的用户UA从通知目的地用户中排除。具体地说,MFP10a的通知部12将用户UA以外的用户UB、UC决定为通知目的地用户。
然后,MFP10a的通知部12将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地生成的通知消息MS发送到与所决定的通知目的地用户UB、UC有关的通信目的地(例如,用户UB、UC的各个电子邮件地址)(图22)。
用户UB的客户机70b接收发往用户UB的电子邮件地址的通知消息MS,在客户机70b的显示部25中显示通知消息MS的内容(步骤S36)。同样地,用户UC的客户机70c接收发往用户UC的电子邮件地址的通知消息MS,在客户机70c的显示部25中显示通知消息MS的内容。
由此,MFP10a在MFP10a的非休眠期间(详细地说,用户UA的认证印刷输出期间),对其他用户UB、UC发送通知消息MS。
用户UB若目视确认通知消息MS,则决定是否使用当前运转中的MFP10a而执行新的打印作业。然后,在决定当前执行中的打印作业的结束之后、接着使用MFP10a而执行自己的新的打印作业的信息的情况下,返回包括该信息的指示RT。例如,以规定的格式记载了“预定进行同时期印刷输出”的信息的返回邮件作为该指示RT,从客户机70b发送到MFP10a。
关于用户UC,也执行同样的动作。
然后,若MFP10a从用户UB、UC接收返回邮件,识别出“用户UB和用户UC中的至少一个预定进行同时期印刷输出”的信息,则将MFP10a中的转移到休眠模式的转移等待期间SB设定为比较长的期间t2(例如,几分钟),而不是比较短的期间t1(例如,0秒~几十秒)(步骤S37)。换言之,MFP10a将转移等待期间SB从值t1延长为值t2。
之后,用户UA的打印作业JBa结束(步骤S38(时刻T18))。
此外,用户UB在用户UA的打印作业JBa的印刷结束期间移动到MFP10a的放置地点,执行自己的新的打印作业JBb的印刷输出操作(参照图23)。由此,用户UB能够获得新的打印作业JBb的印刷输出物。
此时,在MFP10a的转移等待期间SB被延长的情况下,用户UB在MFP10a的运转期间中(被延长的运转期间中)(MFP10a转移到休眠模式之前),能够将新的打印作业JBb接着用户UA的打印作业JBa而使用MFP10a进行印刷输出。因此,用户UB能够不等待从休眠模式的恢复而获得MFP10a的认证印刷输出。即,能够抑制用户UB的等待时间。
另外,即使在用户UA的打印作业JBa的输出完成(或者即使在步骤S35中发送通知消息起经过了一定期间),也没有接收到来自通知目的地用户(用户UB、UC)的返回邮件的情况下,MFP10a判断为“不进行用户UB、UC的同时期印刷输出”,不延长转移等待期间SB。然后,原则上,MFP10a从打印作业JBa的结束时刻起经过了等待期间t1之后立即转移到休眠模式。
如上所述,在该第5实施方式中,在伴随MFP10a的打印作业JBa的印刷输出的非休眠期间,询问注册用户UB、UC有无接着打印作业JBa的印刷输出而进行新的印刷输出的同时期印刷输出的预定。然后,在返回预定进行同时期印刷输出的信息的情况下,该MFP10a中的转移到休眠模式的转移等待期间延长为比较大的第2值t2。因此,能够在该MFP10a转移到休眠模式之前进行使用了该MFP10a的新的印刷输出。因此,用户UB(和/或用户UC)能够不等待从休眠模式的恢复而获得新的印刷输出,能够抑制用户的等待时间。
另外,在该第5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将作为注册用户的用户UA、UB、UC中、与执行中的打印作业JBa对应的用户UA,从通知消息MS的通知目的地中排除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不排除印刷执行中的用户UA,而对作为全部注册用户的用户UA、UB、UC通知通知消息MS。或者,也可以对希望通知通知消息MS的用户(希望通知用户)的全部或者一部分通知通知消息MS。
此外,在该第5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使用认证服务器60进行认证处理等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MFP10内部设置认证处理部且不使用认证服务器60。
或者,也可以在不执行认证处理本身的情况下应用本发明。此时,例如,不从通知目的地中排除印刷执行中的用户UA,将通知消息MS通知到全部注册用户即可。或者,也可以只对在全部注册用户中、该MFP10a的使用频度高于阈值的用户通知通知消息MS。
此外,在上述第5实施方式中,例示了操作用户移动到MFP10的放置地点而登录到MFP10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各个用户经由网络而将期望的印刷数据发送到MFP10,基于该印刷数据而进行印刷输出的情况下应用上述思想。即,也可以将上述思想应用于网络印刷(NetworkPrinting)中。
此外,也可以对第5实施方式实施与第2实施方式等相同的改变。
例如,也可以将在系统的注册用户UA、UB、UC、......中、MFP10a的使用频度为规定的阈值以上的用户(例如,UB、UD等)决定为通知消息MS的通知目的地用户。
或者,也可以以对系统的注册用户UA、UB、UC中的某一用户来说,在打印系统中的多个MFP10中使用频度最高的装置(也称为最高使用频度装置)为MFP10a(同时期印刷输出的对象装置)为条件,对该用户通知通知消息MS。换言之,也可以以判定为在特定用户使用多个MFP10的每个的使用频度中、该特定用户使用MFP10a的使用频度最高为条件,对该特定用户通知通知消息MS。
或者,也可以从在配置于房间中的多个门中、最接近MFP10a(同时期印刷输出的对象装置)的门DR1进入的用户UB决定为通知目的地用户。
<6.其他>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说明的内容。
例如,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例示了通过电子邮件的通知,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用经由网络NW交换消息的软件(Messenger)而发送接收通知消息MS。或者,也可以通过专用的应用软件进行通知消息MS的交换。另外,作为有关通知目的地用户的信息M1,发送接收与通知目的地用户对应的客户机70的IP地址等即可。
此外,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表示了由MFP10发送通知消息MS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由打印服务器50向各个通知目的地用户发送通知消息MS。
此外,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各个数据表TB2、TB3、TB4存储在打印服务器50内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各个数据表TB2、TB3、TB4也可以分别存储在各个MFP10i中。
此外,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例示了进行伴随认证ID的输入的认证动作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进行利用了认证用卡的认证动作。或者,也可以进行通过生物体认证的认证动作。
此外,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作为图像形成装置(印刷装置)而例示了MFP,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图像形成装置也可以是单功能打印机等。
此外,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例示了打印服务器50与MFP10分开设置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MFP10也可以还执行与打印服务器50的功能相同的功能。详细地说,MFP10也可以具有与印刷数据存储部53相同的存储部且具有与通知目的地选定部55相同的通知目的地选定部。
同样地,MFP10也可以还执行与认证服务器60的功能相同的功能。
此外,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等中,例示了基于打印作业JBa而计算印刷输出完成时期,并根据计算值而延长转移等待期间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作为延迟期间t3(=t2-T1)而使用预先决定的一定值(例如“5分钟”)。
或者,延长期间t3也可以通过用户的指定而任意设定。例如,也可以由用户UB指定在对于通知消息MS的响应指示RT中、与延长后的转移等待期间SB有关的值t2(指定期间),并基于该值t2而设定延长后的转移等待期间SB。

Claims (22)

1.一种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知部件,在伴随图像形成装置的第1印刷输出的非休眠期间,对用户进行如下内容的通知,该内容用于询问有无接着所述第1印刷输出而进行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第2印刷输出的同时期印刷输出的预定;以及
设定部件,在没有发送回预定进行所述同时期印刷输出的信息的情况下,将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转移到休眠状态的转移等待期间设定为第1值,在发送回预定进行所述同时期印刷输出的信息的情况下,将所述转移等待期间设定为大于第1值的第2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知部件在伴随第1用户的所述第1印刷输出的非休眠期间,向第2用户进行所述通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印刷输出是所述第1用户的认证印刷输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知部件将暂存中的认证印刷作业的委托源用户决定为所述第2用户。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知部件以判定为所述委托源用户使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使用频度为规定的阈值以上为条件,对所述委托源用户进行所述通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知部件以判定为在所述打印系统中的多个图像形成装置的每个被所述委托源用户所使用的使用频度中、所述委托源用户使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使用频度最高为条件,对所述委托源用户进行所述通知。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指定部件,预先指定每个用户的指定输出装置,
所述通知部件以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为所述委托源用户的指定输出装置为条件,对所述委托源用户进行所述通知。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分析部件,分析与所述委托源用户的暂存中的认证印刷作业有关的印刷作业种类;以及
指定部件,对每个用户预先指定对应于所述印刷作业种类的指定输出装置,
所述通知部件以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为对应于所述印刷作业种类而由所述委托源用户预先指定的指定输出装置为条件,对所述委托源用户进行所述通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知部件在所述委托源用户的所述认证印刷作业为单色印刷作业的情况下,以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为对应于单色印刷作业而由所述委托源用户指定的指定输出装置为条件,对所述委托源用户进行所述通知,
所述通知部件在所述委托源用户的所述认证印刷作业为彩色印刷作业的情况下,以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为对应于彩色印刷作业而由所述委托源用户指定的指定输出装置为条件,对所述委托源用户进行所述通知。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出入管理部件,管理对于所述打印系统的多个图像形成装置所配置的房间的各个用户的出入信息,
所述通知部件以判定为所述委托源用户从在所述房间中配置的多个门中、最接近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规定的门进入为条件,对所述委托源用户执行所述通知。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知部件将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使用频度为规定的阈值以上的用户决定为所述第2用户。
1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知部件以判定为在所述打印系统中的多个图像形成装置的每个被特定用户所使用的使用频度中、所述特定用户使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使用频度最高为条件,对所述特定用户进行所述通知。
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出入管理部件,管理对于所述打印系统的多个图像形成装置所配置的房间的各个用户的出入信息,
所述通知部件将从在所述房间中配置的多个门中、最接近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规定的门进入的用户决定为所述第2用户。
1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计算部件,计算所述第1印刷输出的完成预定时期,
所述通知部件将通过所述计算部件计算出的所述完成预定时期通知到所述第2用户之后,询问所述第2用户有无所述同时期印刷输出的预定。
15.如权利要求1至14的任一项所述的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定部件设定所述第2值,以便满足伴随所述转移等待期间的延长的延长后的所述转移等待期间中的耗电量为从休眠状态恢复时的耗电量以下的条件。
16.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知部件,在伴随第1印刷输出的非休眠期间,对用户进行如下内容的通知,该内容用于询问有无接着所述第1印刷输出而进行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第2印刷输出的同时期印刷输出的预定;以及
设定部件,在没有发送回预定进行所述同时期印刷输出的信息的情况下,将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转移到休眠状态的转移等待期间设定为第1值,在发送回预定进行所述同时期印刷输出的信息的情况下,将所述转移等待期间设定为大于第1值的第2值。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知部件在伴随第1用户的所述第1印刷输出的非休眠期间,向第2用户进行所述通知。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印刷输出是所述第1用户的认证印刷输出。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知部件将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使用频度为规定的阈值以上的用户决定为所述第2用户。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知部件以判定为在构成打印系统的多个图像形成装置的每个被特定用户所使用的使用频度中、所述特定用户使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使用频度最高为条件,对所述特定用户进行所述通知。
21.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出入管理部件,管理对于构成打印系统的多个图像形成装置所配置的房间的各个用户的出入信息,
所述通知部件将从在所述房间中配置的多个门中、最接近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规定的门进入的用户决定为所述第2用户。
22.如权利要求16至21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定部件设定所述第2值,以便满足伴随所述转移等待期间的延长的延长后的所述转移等待期间中的耗电量为从休眠状态恢复时的耗电量以下的条件。
CN201210032919.XA 2011-02-18 2012-02-14 打印系统和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931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33522A JP5522080B2 (ja) 2011-02-18 2011-02-18 プリント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33522 2011-02-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93104A true CN102693104A (zh) 2012-09-26
CN102693104B CN102693104B (zh) 2015-12-09

Family

ID=456558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32919.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93104B (zh) 2011-02-18 2012-02-14 打印系统和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941865B2 (zh)
EP (1) EP2490156B1 (zh)
JP (1) JP5522080B2 (zh)
CN (1) CN10269310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40028334A (ko) * 2012-08-28 2014-03-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인쇄 제어 단말장치, 화상형성장치, 화상형성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JP6003485B2 (ja) * 2012-09-28 2016-10-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5875566B2 (ja) * 2012-12-27 2016-03-02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79959B2 (ja) 2013-01-29 2017-02-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端末装置
JP2014210375A (ja) * 2013-04-18 2014-11-13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情報処理装置
JP2014215605A (ja) 2013-04-30 2014-11-1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9805387B2 (en) 2014-02-14 2017-10-3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ocessing system and pos system
JP5968930B2 (ja) * 2014-02-19 2016-08-10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イベント通知システム
JP2016015696A (ja) * 2014-07-03 2016-01-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206435B2 (ja) * 2015-03-25 2017-10-04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印刷管理装置、印刷管理プログラム、印刷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245306B2 (ja) * 2016-05-13 2017-12-13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印刷システムおよび印刷プログラム
US10154160B2 (en) * 2016-07-26 2018-12-11 Fuji Xerox Co., Ltd. System, processing device,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for storing and transmitting a data part of a document
JP6825424B2 (ja) * 2017-03-03 2021-02-0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
JP6874732B2 (ja) * 2018-04-17 2021-05-19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US10877705B1 (en) 2019-09-27 2020-12-29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different operation mode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for imaging forming apparatus with different operation modes
JP2021189799A (ja) * 2020-05-29 2021-12-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認証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機器および認証方法
US11340851B1 (en) * 2020-12-07 2022-05-24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Methods, systems, and storage media for characterizing print volume information for a printing asset
JP2024040590A (ja) * 2022-09-13 2024-03-2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プリンタのため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及び、プリンタによって実行される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55035A (ja) * 1991-12-06 1993-06-22 Alps Electric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の回復方法
JPH07219391A (ja) * 1994-02-09 1995-08-18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60007469A1 (en) * 2004-07-09 2006-01-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Job processing method of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833214A (zh) * 2003-05-12 2006-09-13 佳能株式会社 数据处理器、数据处理方法及控制程序
US20080028241A1 (en) * 2006-07-24 2008-01-3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Power source control method of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ower source control system of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ower source control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US20080297837A1 (en) * 2007-05-29 2008-12-04 Kazunori Soda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system and image processing program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70512A (ja) * 1993-03-24 1994-09-27 Tokyo Electric Co Ltd 電子写真装置
JP2002163091A (ja) * 2000-11-27 2002-06-07 Nec Corp 帳票印刷システム
JP2006129689A (ja) * 2004-09-28 2006-05-18 Kyocera Mita Corp 電子機器
JP4614278B2 (ja) * 2005-05-25 2011-01-19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電子回路ユニ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9116818A (ja) 2007-11-09 2009-05-28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
JP2009178855A (ja) * 2008-01-29 2009-08-13 Oki Data Corp 画像処理装置
JP4544345B2 (ja) 2008-06-18 2010-09-15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
JP5430278B2 (ja) 2009-08-04 2014-02-26 株式会社ミツトヨ 光電式エンコーダ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55035A (ja) * 1991-12-06 1993-06-22 Alps Electric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の回復方法
JPH07219391A (ja) * 1994-02-09 1995-08-18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CN1833214A (zh) * 2003-05-12 2006-09-13 佳能株式会社 数据处理器、数据处理方法及控制程序
US20060007469A1 (en) * 2004-07-09 2006-01-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Job processing method of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080028241A1 (en) * 2006-07-24 2008-01-3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Power source control method of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ower source control system of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ower source control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US20080297837A1 (en) * 2007-05-29 2008-12-04 Kazunori Soda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system and image processing progra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90156B1 (en) 2018-12-19
JP5522080B2 (ja) 2014-06-18
JP2012171138A (ja) 2012-09-10
CN102693104B (zh) 2015-12-09
US20120212778A1 (en) 2012-08-23
EP2490156A2 (en) 2012-08-22
EP2490156A3 (en) 2015-05-20
US8941865B2 (en) 2015-0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93104A (zh) 打印系统和图像形成装置
JP5732865B2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印刷データ管理装置、印刷データ管理装置の制御方法、印刷データ管理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5636843B2 (ja) 管理システム
CN102866866A (zh) 信息处理装置和方法以及打印系统
JP5704949B2 (ja)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画像形成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8970878B2 (en)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document for combined-page output
JP2013055605A (ja) ジョブ履歴管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ジョブ履歴管理方法およびジョブ履歴管理プログラム
JP6724716B2 (ja) 監視装置、監視方法、及び、監視プログラム
US20130135670A1 (en) Image forming system, server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5053553A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110299117A1 (en) Apparatus that transmits job data to terminal, terminal device, control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JP2002091720A (ja)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ジョブの処理結果確認方法
JP2004178323A (ja) 情報処理方法
US20080123134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and control program for implementing the method
JP4883115B2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画像処理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12137826A (ja) 管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23120895A (ja) サーバ、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2111520A (zh) 图像形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US10782771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ergy usage scaling for networked devices
JP2002209035A (ja) 画像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及びデータ処理方法
JP5945987B2 (ja) 管理装置管理方法および管理プログラム
JP6107795B2 (ja) 画像処理装置、その制御方法、情報処理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3119237A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5978672B2 (ja) 印刷指示装置、印刷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488248B2 (ja) 画像処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09

Termination date: 2019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