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86023A - 配线电路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配线电路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86023A
CN102686023A CN2012100347380A CN201210034738A CN102686023A CN 102686023 A CN102686023 A CN 102686023A CN 2012100347380 A CN2012100347380 A CN 2012100347380A CN 201210034738 A CN201210034738 A CN 201210034738A CN 102686023 A CN102686023 A CN 1026860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protuberance
side terminal
conductive pattern
insulating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3473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水谷昌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o Denk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Denko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o Denk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6860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8602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266Marks, test patterns or identification means
    • H05K1/0268Marks, test patterns or identification means for electrical inspection or testing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3Use of materials for the substrate
    • H05K1/05Insulated conductive substrates, e.g. insulated metal substrate
    • H05K1/056Insulated conductive substrates, e.g. insulated metal substrate the metal substrate being covered by an organic insulating layer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11Printed elements for providing electric connections to or between printed circuits
    • H05K1/118Printed elements for providing electric connections to or between printed circuits specially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e.g. using folded por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3/00
    • H05K2203/16Inspection; Monitoring; Aligning
    • H05K2203/162Testing a finished product, e.g. heat cycle testing of solder joi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40Forming printed elements for providing electric connections to or between printed circuits
    • H05K3/4038Through-connections; Vertical interconnect access [VIA] connec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117Conductor or circuit manufacturing
    • Y10T29/49124On flat or curved insulated base, e.g., printed circuit, etc.
    • Y10T29/49155Manufacturing circuit on or in bas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Adjustment Of The Magnetic Head Position Track Following On Tapes (AREA)
  • Insulated Metal Substrates For Printed Circuits (AREA)
  • Structure Of Printed Boards (AREA)
  • Manufacturing Of Printed Wi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配线电路基板及其制造方法。配线电路基板包括:绝缘层,其形成有贯穿厚度方向的绝缘开口部;导体图案,其包括形成在绝缘层之上的配线及与配线相连接的端子。端子包括:填充部,其填充到绝缘层的绝缘开口部内;第1突出部,其以与填充部相连续且从填充部向厚度方向一侧突出的方式形成;第2突出部,其以与填充部相连续且从填充部向厚度方向另一侧突出的方式形成。

Description

配线电路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线电路基板及其制造方法,详细来说,本发明涉及可以进行导通检查的配线电路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等配线电路基板具有导体图案,导体图案在进行导通检查后与磁头及外部基板电连接。
上述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包括金属支承基板、形成在该金属支承基板之上的基底绝缘层、形成在该基底绝缘层之上的导体图案、覆盖该导体图案的覆盖绝缘层。此外,导体图案包括端子和与该端子相连接的配线。在上述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中,首先,在端子上连接用于进行导通检查的检查用探针,之后,在端子上电连接磁头、外部基板的连接端子。
具体来说,提出有形成为飞线的技术,即,使端子以陷入到基底绝缘层的开口部内的方式用端子填充该基底绝缘层的开口部,使填充于开口部的端子的背面自支承基板暴露出,并且使端子的表面自覆盖绝缘层暴露出(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5-337811号公报)。
在日本特开2005-337811号公报中,使检查用探针与端子的背面相接触,对包含端子的导体图案实施导通检查,之后,使控制电路基板的连接端子与端子的表面相接触,从而谋求上述端子间的电连接。
此外,在日本特开2005-337811号公报中,有时也会使检查用探针和控制电路基板的配置上下倒置,从而谋求检查用探针和控制电路基板与端子的电连接。
然而,当欲使控制电路基板的连接端子从上侧与日本特开2005-337811号公报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端子的表面相接触时,由于端子陷入到基底绝缘层的开口部内,因此,控制电路基板的连接端子难以与端子的表面相接触,因此,有时不能够可靠地谋求控制电路基板的连接端子与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端子的电连接。于是,存在导体图案与控制电路基板的连接可靠性下降的不良情况。
此外,在使检查用探针和控制电路基板的配置上下倒置的情况下,当欲使检查用探针从上侧与端子的表面相接触时,由于端子陷入到基底绝缘层的开口部内,因此,检查用探针难以与端子的表面相接触,因此,有时不能够可靠地谋求检查用探针与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端子的电连接。于是,存在不能够利用检查用探针可靠地实施导通检查的不良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可靠地实施导通检查且连接可靠性优良的配线电路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配线电路基板的特征在于,其包括:绝缘层,其形成有贯穿厚度方向的绝缘开口部;导体图案,其包括形成在上述绝缘层之上的配线及与上述配线相连接的端子,上述端子包括:填充部,其填充到上述绝缘层的上述绝缘开口部内;第1突出部,其以与上述填充部相连续且从上述填充部向厚度方向一侧突出的方式形成;第2突出部,其以与上述填充部相连续且从上述填充部向厚度方向另一侧突出的方式形成。
此外,在本发明的配线电路基板中,优选上述第1突出部与上述配线相连续。
此外,本发明的配线电路基板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其包括:形成绝缘层的工序,该绝缘层形成有贯穿厚度方向的绝缘开口部;形成导体图案的工序,该导体图案包括形成在上述绝缘层之上的配线及与上述配线相连接的端子,在形成上述导体图案的工序中,以如下方式形成上述导体图案,即,上述端子包括:填充部,其填充到上述绝缘层的上述绝缘开口部内;第1突出部,其以与上述填充部相连续且从上述填充部向厚度方向一侧突出的方式形成;第2突出部,其以与上述填充部相连续且从上述填充部向厚度方向另一侧突出的方式形成。
在利用本发明的配线电路基板的制造方法获得的本发明的配线电路基板中,端子包括填充部、第1突出部和第2突出部,因此,若检查仪器的探针靠近第1突出部及第2突出部的任一侧,则能够使探针与一侧的突出部可靠地接触,并且能够使连接端子与另一侧的突出部可靠地接触。
因此,能够可靠地谋求端子与探针的电连接以及端子与外部基板的连接端子的电连接这两者。
其结果,能够可靠地实施导体图案的导通检查并且提高导体图案的连接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表示作为本发明的配线电路基板的一实施方式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俯视图。
图2表示图1所示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后端部的放大俯视图。
图3表示图1所示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后端部的放大仰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后端部的剖视图,其表示图2的A-A剖视图。
图5是图1所示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后端部的剖视图,其表示图2的B-B剖视图。
图6是用于说明制造图1所示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方法的工序图,其中,
(a)表示准备金属支承基板的工序,
(b)表示形成基底绝缘层的工序,
(c)表示在金属支承基板上形成支承开口部的工序,
(d)表示形成导体图案的工序,
(e)表示形成覆盖绝缘层的工序,
(f)表示层叠镀层的工序。
图7是用于说明形成图6的(d)的导体图案的工序的工序图,其中,
(a)表示形成基础膜的工序,
(b)表示形成抗镀层的工序,
(c)表示通过镀法形成导体图案的工序,
(d)表示除去抗镀层及层叠有该抗镀层的基础膜的工序。
图8是图1所示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后端部的剖视图,其为图2的A-A剖视图,其中,
(a)表示将探针与第1突出部连接起来的工序,
(b)表示将外部基板的连接端子与第2突出部连接起来的工序。
图9是图1所示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后端部的剖视图,其为图2的B-B剖视图,
(a)表示将探针与第1突出部连接起来的工序,
(b)表示将外部基板的连接端子与第2突出部连接起来的工序。
图10是用于说明制造比较例1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方法的工序图,其中,
(a)表示准备金属支承基板的工序,
(b)表示形成基底绝缘层的工序,
(c)表示形成导体图案的工序,
(d)表示在金属支承基板上形成支承开口部的工序,
(e)表示形成覆盖绝缘层的工序,
(f)表示层叠镀层的工序。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表示作为本发明的配线电路基板的一实施方式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俯视图,图2表示图1所示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后端部的放大俯视图,图3表示图1所示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后端部的放大仰视图,图4是图1所示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后端部的剖视图,其表示图2的A-A剖视图,图5是图1所示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后端部的剖视图,其表示图2的B-B剖视图,图6表示用于说明制造图1所示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方法的工序图,图7表示用于说明形成图6的(d)的导体图案的工序的工序图。
此外,在图1及图2中,为了明确表示导体图案4的相对配置,省略覆盖绝缘层5。此外,在图1中,为了明确表示导体图案4的相对配置,省略基底绝缘层3。此外,在图2及图3中,为了明确表示外部侧端子7的相对配置,省略镀层22。
在图1中,在该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上安装有用于安装磁头的滑橇9(假想线)和外部基板25(参照图4及图5的假想线),并将该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装设在硬盘驱动器上。
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形成为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平带状,其包括金属支承基板2和被该金属支承基板2支承的导体图案4。
金属支承基板2形成为与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的俯视形状相对应的形状。
在金属支承基板2的前端部(长度方向一端部)上,以贯穿厚度方向的方式形成狭缝21。狭缝21在前后方向上彼此隔着间隔配置。
在金属支承基板2的后端部(长度方向另一端部)上,以贯穿厚度方向的方式形成支承开口部12。支承开口部12形成为在宽度方向(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较长的俯视大致矩形状。
导体图案4一体地包括形成在金属支承基板2的前端部上的磁头侧端子6、作为形成在金属支承基板2的后端部上的端子的外部侧端子7以及用于将磁头侧端子6与外部侧端子7电连接起来的配线8。
磁头侧端子6以在前后方向上被狭缝21夹持的方式配置。
外部侧端子7以在向厚度方向投影时被金属支承基板2的支承开口部12环绕的方式配置。
然后,如图4及图5所示,该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包括金属支承基板2、作为形成在金属支承基板2之上的绝缘层的基底绝缘层3、形成在基底绝缘层3之上的导体图案4、以覆盖导体图案4的方式形成在基底绝缘层3之上的覆盖绝缘层5。
作为形成金属支承基板2的金属材料,例如举出不锈钢、42合金、铝、铜-铍、磷青铜等。优选举出不锈钢。
金属支承基板2的厚度例如为10μm~50μm,优选为12μm~30μm。
基底绝缘层3在金属支承基板2的上表面上形成为与导体图案4相对应的图案。此外,在基底绝缘层3上,在其后端部处与外部侧端子7相对应地形成有贯穿厚度方向的作为绝缘开口部的基底开口部11。
作为形成基底绝缘层3的绝缘材料,例如,举出聚酰亚胺树脂、聚酰胺酰亚胺(PAI)树脂、丙烯酸(类)树脂、聚醚腈树脂、聚醚砜树脂(PES)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树脂、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树脂、聚氯乙烯树脂等合成树脂等。优选举出聚酰亚胺树脂。
基底绝缘层3的厚度例如为1μm~35μm,优选为3μm~33μm。
导体图案4形成为包括上述的磁头侧端子6(参照图1)、外部侧端子7和配线8的配线电路图案。
如图1所示,磁头侧端子6在基底绝缘层3(参照图2及图5)之上在宽度方向上隔着间隔排列配置有多个,各磁头侧端子6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俯视大致矩形状。
如图2所示,外部侧端子7在基底绝缘层3(参照图4及图5)之上在宽度方向上隔着间隔排列配置有多个,各外部侧端子7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俯视大致矩形状。
如图1所示,配线8以将磁头侧端子6的后端部及外部侧端子7的前端部连接起来的方式形成在基底绝缘层3(参照图2及图5)之上。
作为形成导体图案4的导体材料,例如举出铜、镍、铬、金、焊锡或者上述金属的合金等。优选举出铜。
各磁头侧端子6的宽度(宽度方向长度)例如为10μm~250μm,优选为20μm~100μm,各磁头侧端子6的长度(前后方向长度)例如为10μm~2060μm,优选为20μm~560μm。各磁头侧端子6间的间隔例如为20μm~1000μm,优选为30μm~800μm。
此外,各配线8的宽度例如为5μm~200μm,优选为8μm~100μm。此外,各配线8间的间隔例如为5μm~200μm,优选为8μm~100μm。
此外,外部侧端子7的尺寸详见后述。
配线8及磁头侧端子6的厚度例如为3μm~50μm,优选为5μm~20μm。
如图4及图5所示,覆盖绝缘层5形成在从导体图案4暴露出的基底绝缘层3的上表面和配线8的上表面及侧表面(在图5中未图示)上。此外,以暴露出磁头侧端子6及外部侧端子7的方式形成覆盖绝缘层5。
作为形成覆盖绝缘层5的绝缘材料,可以举出与形成基底绝缘层的绝缘材料相同的绝缘材料。此外,覆盖绝缘层5的厚度例如为2μm~20μm,优选为4μm~15μm。
接下来,参照图2~图5,对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的后端部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3所示,在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的后端部处,在金属支承基板2上形成支承开口部12,支承开口部12以向厚度方向投影时包含基底开口部11的方式形成。
基底开口部11在向厚度方向投影时被支承开口部12环绕,该基底开口部11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俯视大致矩形状,并且该基底开口部11与磁头侧端子6相对应地形成有多个。各基底开口部11在宽度方向上隔着间隔排列配置。
基底开口部11的宽度例如为10μm~1000μm,优选为30μm~600μm,其长度例如为40μm~2000μm,优选为60μm~1000μm。此外,各基底开口部11间的间隔例如为20μm~1000μm,优选为30μm~800μm。
外部侧端子7以向厚度方向投影时被支承开口部12包含的方式形成。如图4及图5所示,外部侧端子7包括:填充部14,其填充到基底绝缘层3的各基底开口部11内;第1突出部16,其以与填充部14相连续且从填充部14向上侧(厚度方向一侧)突出的方式形成;第2突出部17,其以与填充部14相连续且从填充部14向下侧(厚度方向另一侧)突出的方式形成。
填充部14形成为与基底开口部11相对应的形状。填充部14的厚度与基底绝缘层3的厚度相同。
第1突出部16以从填充部14的上部向上侧、宽度方向两外侧和前后方向两外侧鼓出的方式形成,具体来说,该第1突出部16形成为与外部侧端子7的俯视形状相同的形状,详细来说,如图2所示,该第1突出部16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俯视大致矩形状。
此外,如图4及图5所示,第1突出部16的鼓出部的周端部(前后方向两端部及宽度方向两端部)的下表面与基底开口部11的周围的基底绝缘层3的上表面相接触。
此外,第1突出部16的下部的中央部与填充部14的上部相连续。由此,分别将各第1突出部16与各填充部14电连接起来。
此外,第1突出部16的后侧面、宽度方向两侧面和上表面的周端部被覆盖绝缘层5覆盖。
另一方面,配线8的后端部与第1突出部16的前端部相连续,由此,将第1突出部16与配线8电连接起来。
此外,如图5所示,第1突出部16的上表面与配线8的上表面在前后方向上共面。
此外,在外部侧端子7中,将与配线8的厚度相当的部分作为第1突出部16。
此外,第1突出部16的上表面的中央部从覆盖绝缘层5暴露出。
各第1突出部16的宽度例如为10μm~250μm,优选为20μm~100μm,各第1突出部16的长度例如为10μm~2060μm,优选为20μm~560μm。各第1突出部16间的间隔例如为20μm~1000μm,优选为30μm~800μm。此外,第1突出部16的厚度与配线8及磁头侧端子6的厚度相同。
第2突出部17以从填充部14的下部向下侧、宽度方向两外侧和前后方向两外侧鼓出的方式形成,具体来说,以向厚度方向投影时与第1突出部16具有相同形状的方式形成该第2突出部17。即,第2突出部17形成为与磁头侧端子6的仰视形状相同的形状,详细来说,如图3所示,该第2突出部17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仰视大致矩形状。
此外,如图4及图5所示,第2突出部17的鼓出部的周端部(前后方向两端部及宽度方向两端部)的上表面与基底绝缘层3的下表面相接触。
此外,第2突出部17的上部的中央部与填充部14的下表面相连续。由此,分别将各第2突出部17与各填充部14电连接起来。
从而,各第2突出部17与各第1突出部16分别通过填充部14电连接。
此外,第2突出部17在金属支承基板2的支承开口部12的内侧隔着间隔配置。由此,使第2突出部17与支承开口部12的周围(外侧)的金属支承基板2电绝缘。
各第2突出部17的宽度、长度及厚度与各第1突出部16的宽度、长度及厚度相同,此外,各第2突出部17间的间隔与各第1突出部16间的间隔相同。
此外,在该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中,在外部侧端子7的表面上层叠有镀层22。
镀层22包括形成在外部侧端子7的上表面上的第1镀层15和形成在外部侧端子7的下表面上的第2镀层20。
第1镀层15层叠在从覆盖绝缘层5暴露出的第1突出部16的上表面(表面)的中央部上。
作为形成第1镀层15的金属,例如举出金、镍、铬及上述金属的合金等导电材料。优选举出金。上述金属能够单独使用或者共同使用两种以上。
第1镀层15的厚度例如为0.01μm~10μm,优选为0.1μm~1μm。
此外,虽然在图4及图5中未图示,但是第1镀层15也层叠在磁头侧端子6(参照图1)的表面(上表面)上。
第2镀层20层叠在第2突出部17的下表面(表面)上。
形成第2镀层20的金属与形成第1镀层15的金属相同。第2镀层20的厚度与第1镀层15的厚度相同。
接下来,参照图6及图7,对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在该方法中,如图6的(a)所示,准备板状的金属支承基板2。
接下来,在该方法中,如图6的(b)所示,以在基底绝缘层3上形成有基底开口部11的方式在金属支承基板2之上形成基底绝缘层3。
为了以上述的图案形成基底绝缘层3,例如在金属支承基板2之上涂布感光性的合成树脂的溶液(清漆),在形成感光性的基底保护膜后,使其曝光及显影而形成上述的图案,接着,根据需要使其加热固化。
接下来,在该方法中,如图6的(c)所示,在金属支承基板2上形成支承开口部12。以在仰视下包含基底绝缘层3的基底开口部11的方式形成支承开口部12。
具体来说,为了形成支承开口部12,例如使用湿蚀刻(例如,化学蚀刻等)、干蚀刻(例如,激光加工等)等蚀刻、例如钻孔机(drill)钻孔等机械加工等。优选使用蚀刻。
接下来,在该方法中,如图6的(d)所示,以与上述的磁头侧端子6(参照图1)、外部侧端子7及配线8相对应的图案形成导体图案4。
为了形成导体图案4,例如,使用添加法、削减法等公知的图案形成(patterning)法。优选使用添加法。
如图7的(a)所示,在添加法中,首先,在基底绝缘层3的表面整面上形成基础膜24。
详细来说,在基底绝缘层3的上表面整面、基底绝缘层3的基底开口部11的内侧面和从金属支承基板2的支承开口部12暴露出的基底绝缘层3的下表面上形成基础膜24。
为了在基底绝缘层3的整个表面上形成基础膜24,例如,使用溅射等物理蒸镀法等薄膜形成法。
具体来说,利用铬溅射及铜溅射,在基底绝缘层3及金属支承基板2的整个表面上依次层叠铬薄膜和铜薄膜。
此外,在利用上述的薄膜形成法形成基础膜24的情况下,在金属支承基板2的整个表面(具体来说,金属支承基板2的下表面、金属支承基板2的支承开口部12的内侧面和从基底绝缘层3暴露出的金属支承基板2的上表面)上也形成基础膜24。
基础膜24的厚度例如为10nm~200nm,优选为20nm~100nm。
接下来,利用添加法,如图7的(b)所示,在基础膜24的表面上以与导体图案4相反的图案形成抗镀层13。
即,在形成在基底绝缘层3之上的基础膜24的上表面和形成在金属支承基板2及基底绝缘层3之下的基础膜24的下表面上,由干膜阻镀剂以上述的图案形成抗镀层13。
接下来,如图7的(c)所示,利用添加法,在从抗镀层13暴露出的基础膜24的表面上,例如利用电解镀、无电解镀等的镀法,形成导体图案4。
在该镀法中,从形成在基底开口部11的内侧面上的基础膜24的表面(内侧面),朝向内侧析出导体材料,该析出部分填充到基底开口部11内,由此,形成填充部14。
与此同时,从形成在基底绝缘层3的上表面上的基础膜24的上表面(表面),朝向上侧析出导体材料,该析出部分形成磁头侧端子6(参照图1)、配线8及第1突出部16。
并且,在金属支承基板2的支承开口部12内,从形成在基底绝缘层3的下表面上的基础膜24的下表面(表面),朝向下侧析出导体材料,该析出部分形成第2突出部17。
由此,形成导体图案4。
之后,在添加法中,如图7的(d)所示,例如通过蚀刻、剥离等依次除去抗镀层13及层叠有该抗镀层13的部分的基础膜24。
此外,在图6的(d)中,省略在利用添加法形成导体图案4的情况下形成的基础膜24。
接下来,在该方法中,如图6的(e)所示,在基底绝缘层3之上以覆盖配线8且暴露出磁头侧端子6及外部侧端子7的图案形成覆盖绝缘层5。
此外,以覆盖外部侧端子7的第1突出部16的上表面的周端部且暴露出第1突出部16的上表面的中央部的图案形成覆盖绝缘层5。
为了形成覆盖绝缘层5,例如,在金属支承基板2、基底绝缘层3及导体图案4之上涂布感光性的合成树脂的溶液(清漆),在形成感光性的覆盖保护膜后,使其曝光及显影而形成上述的图案,接着,根据需要使其加热固化。
接下来,在该方法中,如图6的(f)所示,在磁头侧端子6(参照图1)及外部侧端子7的表面上层叠镀层22。
具体来说,在磁头侧端子6(参照图1)及外部侧端子7的上表面上层叠第1镀层15,并且在外部侧端子7的下表面上层叠第2镀层20。
详细来说,在外部侧端子7处,在从覆盖绝缘层5暴露出第1突出部16的上表面的中央部上层叠第1镀层15,并且在第2突出部17的下表面上层叠第2镀层20。
例如利用无电解镀、电解镀等镀法,同时形成第1镀层15及第2镀层20。
之后,如图1所示,在金属支承基板2上形成狭缝21,并且对金属支承基板2进行外形加工。在狭缝21的形成及金属支承基板2的外形加工中,例如使用蚀刻等方法。
由此,获得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
之后,如图1的假想线所示,在获得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上装设安装有磁头的滑橇9。此外,将磁头与磁头侧端子6电连接起来。
之后,如图1的假想线所示,利用检查仪器10,实施导体图案4的导通检查及磁头的动作检查。
具体来说,如图4及图5的假想线所示,首先,以使探针18的前端朝向上侧的方式将检查仪器10配置在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之下。
接下来,使检查仪器10的探针18从下侧靠近第2突出部17,与第2镀层20的下表面相接触。此外,探针18的前端面(上表面)小于第2突出部17的下表面。
检查仪器10的探针18通过第2镀层20与第2突出部17电连接。即,探针18与导体图案4电连接。
然后,从探针18发出的检查信号(检查电流)经由第2镀层20及外部侧端子7,传导至配线8及磁头侧端子6,进一步传导至磁头。由此,检查导体图案4是否导通及磁头的动作的正常/异常。
之后,在使检查仪器10的探针18从第2镀层20离开后,如图4及图5的假想线所示,例如,使挠性配线电路基板等外部基板25的连接端子19与外部侧端子7电连接。
具体来说,首先,以使外部基板25的连接端子19朝向下侧的方式使外部基板25与外部侧端子7的上侧相对配置,接下来,使连接端子19从上侧靠近第1突出部16,使连接端子19与外部侧端子7的上表面相接触。
由此,连接端子19通过第1镀层15与第1突出部16电连接。即,连接端子19与导体图案4电连接。
于是,由于在上述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中,外部侧端子7包括填充部14、第1突出部16和第2突出部17,因此,若检查仪器10的探针18靠近第2突出部17,则能够使探针18与第2突出部17可靠地接触,并且能够使外部基板25的连接端子19与第1突出部16可靠地接触。
因此,能够可靠地谋求外部侧端子7与探针18的电连接以及外部侧端子7与外部基板25的连接端子19的电连接这两者。
其结果,能够可靠地实施导体图案4的导通检查及磁头的动作的检查,并且提高导体图案4的连接可靠性。
图8是图1所示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后端部的剖视图,其表示图2的A-A剖视图,图9是图1所示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后端部的剖视图,其表示图2的B-B剖视图。
此外,对于与上述的各部分相对应构件,在以下的各附图中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详细说明。
虽然在图4及图5的假想线的实施方式中,将检查仪器10配置在外部侧端子7的下侧而使探针18与第2突出部17相连接,之后将外部基板25配置在外部侧端子7的上侧而使连接端子19与第1突出部17相连接,但是,例如如图8及图9所示,也能够使探针18及外部基板25的配置上下倒置。
即,如图8的(a)及图9的(a)所示,通过将检查仪器10配置在外部侧端子7的上侧,接下来,使探针18从上侧靠近第1突出部16而使探针18与第1镀层15相接触,从而使探针18通过第1镀层15与第1突出部16电接触。
之后,如图8的(b)及图9的(b)所示,通过将外部基板25配置在外部侧端子7的下侧,接下来,使连接端子19从下侧靠近第2突出部17而与第2镀层20相接触,从而使连接端子19通过第2镀层20与第2突出部17电接触。
若采用图8及图9所示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如图8的(a)及图9的(a)所示,若使检查仪器10的探针18靠近第1突出部16,则能够使探针18与第1突出部16可靠地接触,并且能够如图8的(b)及图9的(b)所示,使外部基板25的连接端子19与第2突出部17可靠地接触。
此外,虽然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本发明的配线电路基板,举例说明了基底绝缘层3被金属支承基板2支承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但是本发明也能够广泛地应用于例如未图示的设有作为加强层的金属支承基板2的挠性配线电路基板或者不设有金属支承基板2的挠性配线电路基板、CO F基板(包含TAB载带等)等各种配线电路基板。
实施例
以下表示实施例及比较例,进一步具体说明本发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实施例及比较例。
实施例1
准备由不锈钢(SUS304)构成的厚度25μm的金属支承基板(参照图6的(a))。
接下来,在金属支承基板之上以形成有俯视矩形状的基底开口部的图案形成基底绝缘层(参照图6的(b))。
具体来说,在金属支承基板之上涂布感光性的聚酰胺酸树脂的清漆,在形成感光性的基底保护膜后,使其曝光及显影而形成上述的图案,使其加热固化。
各基底开口部的长度为150μm,宽度为30μm,各基底开口部间的间隔为30μm。此外,基底绝缘层的厚度为20μm。
接下来,在金属支承基板上以包含基底绝缘层的基底开口部的方式,利用湿蚀刻以仰视矩形状形成支承开口部(参照图6的(c))。
接下来,利用添加法形成导体图案,该导体图案由铜构成且包括磁头侧端子(参照图1)、外部侧端子及配线(参照图6的(d))。
具体来说,首先,利用铬溅射及铜溅射,在基底绝缘层及金属支承基板的整个表面上依次层叠由厚度30nm的铬薄膜及厚度70nm的铜薄膜构成的基础膜(参照图7的(a))。
接下来,在基础膜的表面上,由干膜阻镀剂以与上述的导体图案相反的图案形成抗镀层(参照图7的(b))。
接下来,在从抗镀层暴露出的基础膜的表面上利用电解镀铜形成导体图案(参照图7的(c))。
详细来说,在电解镀铜的过程中,从形成在基底开口部的内侧面上的基础膜的内侧面,朝向内侧析出铜,析出的铜填充到基底开口部内,由此,形成填充部。
与此同时,从形成在基底绝缘层的上表面上的基础膜的上表面,朝向上侧析出铜,析出的铜形成磁头侧端子(参照图1)、配线及第1突出部。
并且,从形成在基底绝缘层的下表面上的基础膜的下表面,朝向下侧析出铜,析出的铜形成第2突出部。
由此,形成一体地包括配线、磁头侧端子及外部侧端子(填充部、第1突出部及第2突出部)的导体图案。
此外,第1突出部及第2突出部在向厚度方向投影时具有相同形状,也就是说,第1突出部及第2突出部分别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矩形状。
第1突出部及第2突出部的长度为200μm,宽度为40μm,各第1突出部间的间隔为40μm,各第2突出部间的间隔为40μm。
之后,利用蚀刻除去抗镀层,接下来,通过剥离除去层叠有抗镀层的部分的基础膜(参照图7的(d))。
之后,在基底绝缘层之上以覆盖配线且暴露出磁头侧端子及外部侧端子的图案形成覆盖绝缘层(参照图6的(e))。
具体来说,在金属支承基板、基底绝缘层及导体图案之上涂布感光性的聚酰胺酸树脂的清漆,在形成感光性的覆盖保护膜后,使其曝光及显影而形成上述的图案,接下来,使其加热固化。
覆盖绝缘层的厚度为5μm。
接下来,通过无电解镀金,在外部侧端子的表面上层叠镀层(参照图6的(f))。
详细来说,在磁头侧端子及外部侧端子的上表面上层叠由金构成的第1镀层,并且在外部侧端子的下表面上层叠由金构成的第2镀层。
第1镀层及第2镀层的厚度为0.5μm。
之后,通过利用蚀刻在金属支承基板上形成狭缝(参照图1),并且对金属支承基板进行外形加工,从而获得带电路的悬挂基板(参照图1)。
比较例1
基于日本特开2005-337811号公报的记载内容,在使外部侧端子以陷入到基底绝缘层的开口部内的方式填充该开口部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获得带电路的悬挂基板(参照图10的(f))。
即,在形成导体图案的工序之后实施形成支承开口部的工序。
金属支承基板、基底绝缘层、导体图案(除去外部侧端子)及覆盖绝缘层的各层的材料、厚度及形成方法等与上述的实施例1的各工序实质相同。
具体来说,首先,如图10的(a)所示,准备金属支承基板(2),接下来,如图10的(b)所示,在金属支承基板(2)之上以形成有基底开口部(11)的图案形成基底绝缘层(3)。
接下来,如图10的(c)所示,以使外部侧端子(7)陷入到基底开口部(11)内地填充该基底开口部(11)的方式形成导体图案(4),接下来,如图10的(d)所示,在金属支承基板(2)上以使填充于基底开口部(11)内的外部侧端子(7)的下表面暴露出的方式形成支承开口部(12)。
接下来,如图10的(e)所示,在基底绝缘层(3)之上以暴露出磁头侧端子(6)(参照图1)及外部侧端子(7)的上表面的方式形成覆盖绝缘层(5)。
之后,如图10的(f)所示,镀层(20)层叠在磁头侧端子(6)及外部侧端子(7)的表面上。详细来说,第1镀层(15)层叠在磁头侧端子(6)及外部侧端子(7)的上表面上,第2镀层(20)层叠在外部侧端子7的下表面上。
之后,通过在金属支承基板(2)上形成狭缝(21)(参照图1),并且对金属支承基板(2)进行外形加工,从而获得带电路的悬挂基板(1)(参照图1)。
评价
导通试验
对带电路的悬挂基板的导体图案实施导通检查。
即,通过连接检查仪器的探针与外部侧端子,从而实施导体图案的导通检查。导通检查的详细内容如下所述。
实施例1的评价
A.与第2突出部的连接
在实施例1的带电路的悬挂基板中,检查仪器的探针与层叠在外部侧端子的第2突出部的表面上的第2镀层相接触(参照图4及图5)。
由此,将外部侧端子(第2突出部)与探针电连接起来,之后,能够实施导体图案的导通检查。
B.与第1突出部的连接
另外,使检查仪器的探针与层叠在外部侧端子的第1突出部上的第1镀层相接触(参照图8的(a)及图9的(a))。
由此,将外部侧端子(第1突出部)与探针电连接起来,之后,能够实施导体图案的导通检查。
比较例1的评价
A.与外部侧端子的下表面相连接
使检查仪器的探针与层叠在外部侧端子的下表面上的第2镀层相接触,由此,将探针与外部侧端子电连接起来,之后,能够实施导体图案的导通检查。
B.与外部侧端子的上表面相连接
另一方面,尝试使检查仪器的探针与层叠在外部侧端子的上表面上的第1镀层相接触。然而,上述的接触不充分,因此不能够将探针与外部侧端子电连接起来。其结果,不能实施导体图案的导通检查。
此外,虽然上述说明提供了作为本发明的示例的实施方式,但是该实施方式只是示例,不能进行限定性解释。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想到的本发明的变形例,也包含在权利要求书中。

Claims (3)

1.一种配线电路基板,其特征在于,
其包括:
绝缘层,其形成有贯穿厚度方向的绝缘开口部;
导体图案,其包括形成在上述绝缘层之上的配线及与上述配线相连接的端子,
上述端子包括:
填充部,其填充到上述绝缘层的上述绝缘开口部内;
第1突出部,其以与上述填充部相连续且从上述填充部向厚度方向一侧突出的方式形成;
第2突出部,其以与上述填充部相连续且从上述填充部向厚度方向另一侧突出的方式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线电路基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突出部与上述配线相连续。
3.一种配线电路基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配线电路基板的制造方法包括:
形成绝缘层的工序,该绝缘层形成有贯穿厚度方向的绝缘开口部;
形成导体图案的工序,该导体图案包括形成在上述绝缘层之上的配线及与上述配线相连接的端子,
在形成上述导体图案的工序中,以如下方式形成上述导体图案,
上述端子包括:
填充部,其填充到上述绝缘层的上述绝缘开口部内;
第1突出部,其以与上述填充部相连续且从上述填充部向厚度方向一侧突出的方式形成;
第2突出部,其以与上述填充部相连续且从上述填充部向厚度方向另一侧突出的方式形成。
CN2012100347380A 2011-02-21 2012-02-15 配线电路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0268602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34446 2011-02-21
JP2011034446A JP2012174840A (ja) 2011-02-21 2011-02-21 配線回路基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86023A true CN102686023A (zh) 2012-09-19

Family

ID=466518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347380A Pending CN102686023A (zh) 2011-02-21 2012-02-15 配线电路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211263A1 (zh)
JP (1) JP2012174840A (zh)
CN (1) CN102686023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19872A (zh) * 2013-05-28 2014-12-17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配线电路基板
CN105939572A (zh) * 2015-03-03 2016-09-14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配线电路基板
CN109587945A (zh) * 2018-12-26 2019-04-05 珠海超群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fpc板及其制作工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25145B2 (ja) * 2011-07-04 2017-05-10 日本発條株式会社 配線回路基板
JP6280828B2 (ja) * 2014-07-07 2018-02-1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回路付サスペンション基板
JP6484073B2 (ja) * 2015-03-10 2019-03-13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回路付サスペンション基板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7224A (zh) * 1999-11-19 2001-05-30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带电路的悬挂板
US20090261060A1 (en) * 2008-04-18 2009-10-22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Production Method of Suspension Board with Circuit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64914A (ja) * 1995-03-24 1996-10-11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加熱圧着接続型バンプ付きfpc
US6326555B1 (en) * 1999-02-26 2001-12-04 Fujitsu Limited Method and structure of z-connected laminated substrate for high density electronic packaging
JP3935309B2 (ja) * 2000-06-08 2007-06-20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配線回路基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7224A (zh) * 1999-11-19 2001-05-30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带电路的悬挂板
US20090261060A1 (en) * 2008-04-18 2009-10-22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Production Method of Suspension Board with Circuit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19872A (zh) * 2013-05-28 2014-12-17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配线电路基板
CN104219872B (zh) * 2013-05-28 2018-09-11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配线电路基板
CN105939572A (zh) * 2015-03-03 2016-09-14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配线电路基板
CN105939572B (zh) * 2015-03-03 2019-11-08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配线电路基板
CN109587945A (zh) * 2018-12-26 2019-04-05 珠海超群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fpc板及其制作工艺
CN109587945B (zh) * 2018-12-26 2024-03-01 珠海超群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fpc板及其制作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174840A (ja) 2012-09-10
US20120211263A1 (en) 2012-08-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32607B2 (en) Wired circuit board
CN101419803B (zh) 带电路的悬挂基板
CN102686023A (zh) 配线电路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US8236186B2 (en) Production method of suspension board with circuit
CN100586251C (zh) 布线电路板
CN104869746B (zh) 配线电路基板和其制造方法
CN103140025A (zh) 布线电路板
CN102573332A (zh) 布线电路板的制造方法
CN103416108B (zh) 印刷电路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2006716A (zh) 布线电路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979673B (zh) 配线电路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1242708A (zh) 布线电路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JP4979598B2 (ja) 配線基板
CN101583243B (zh) 布线电路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1155467A (zh) 布线电路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JP2007287654A (ja) 接続装置
CN103096614A (zh) 布线电路基板
CN106304662A (zh) 电路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1022699A (zh) 布线电路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JP5174494B2 (ja) 配線回路基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5939571A (zh) 配线电路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EP2012566B1 (en) Wired circuit board and producing method thereof
JP2011044228A (ja) 回路付サスペンション基板集合体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CN201165561Y (zh) 一种柔性印刷电路板电镀定位机构
US20200120811A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e for embedded ic chip directly connected to pcb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