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82523B - 自动售货机 - Google Patents
自动售货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682523B CN102682523B CN201210026052.7A CN201210026052A CN102682523B CN 102682523 B CN102682523 B CN 102682523B CN 201210026052 A CN201210026052 A CN 201210026052A CN 102682523 B CN102682523 B CN 10268252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modity
- plate
- carrying
- passage
- accommoda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1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13013 elas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8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8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8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8
- 210000000078 claw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30182556 Polyacetal Natural produ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6324 polyoxym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JOYRKODLDBILNP-UHFFFAOYSA-N Ethyl urethane Chemical compound CCOC(N)=O JOYRKODLDBIL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3361 beverag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4171 carbonated beverag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3811 finger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6260 foa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187 foa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52 repet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46 bilat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30 elimin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379 elimin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284 exci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10 freez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14 freez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247 han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957 hem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04 jo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361 pathwa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813 thumb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Vending Machines For Individual Products (AREA)
- Control Of Vending Devices And Auxiliary Devices For Ven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自动售货机,其可利用简单的结构使商品下落时的搬出通路的通路宽度一定,并起到引导部件的作用。该自动售货机具有商品收容架(4),其包括沿上下方向多层架设于该左右一对的支架侧板(41)、倾斜放置以使商品搬出口(45)降低的商品收容架板(42);和设置在商品搬出口(45)附近的商品搬出装置(5),该商品收容架(4)收容在主体外壳(1)的商品收容库内,在商品收容架(4)下部设置商品搬出滑道(6),位于商品收容库背面侧、形成商品(G)下落的搬出通路(46)的通路形成部件(10)卡合固定于左右支架侧板(41),保持搬出通路(46)的宽度一定,且下部设置引导部件(20),使沿搬出通路(46)下落的商品下落到引导部件(20)的规定位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售货机,其商品收容架中,使商品在横放状态下前后排成一列并收容该商品的商品收容通路倾斜配置,以使商品搬出口降低,商品搬出装置从该商品收容架逐个选出商品。
背景技术
这种自动售货机在主体外壳的商品收容库内具有上下方向配置了多层商品收容架板的商品收容架,该商品收容架板具有将多个商品横放并在前后方向上排成一列加以收容的商品收容通路(也称为商品架),该商品收容架在左右方向设置有多列。该商品收容架具有以一定斜度倾斜的结构,使得商品收容通路的商品搬出口降低。该商品收容架也称为倾斜架(slant rack)。在所述商品收容架的商品收容通路的商品搬出口处设有商品搬出装置,该商品搬出装置将横放收容在商品收容通路中的商品逐个选出。作为这种自动售货机已知有图27所示的产品(例如专利文献1)。
图27是表示现有的自动售货机的结构的侧视图。该自动售货机具有:前侧开放且由绝热箱体形成的主体外壳1,和设置在主体外壳1的前侧且可开闭的外层门2。利用可开闭的绝热内层门3封闭主体外壳1的商品收容库的前侧。在主体外壳1的商品收容库内安装具有商品收容架板42的商品收容架4,在左右方向上排列有多个该商品收容架板42并在上下方向上设置多层。所述商品收容架4具有左右对置的矩形支架侧板41,商品收容架板42架设于该左右的支架侧板41。所述商品收容架板42以一定斜度倾斜配置,使得商品投入口44所在的前方一侧高,商品搬出口45所在的后方一侧低。所述商品收容架板42的上部空间为商品收容通路(商品架)43,其将多个商品G横放并在前后方向排成一列加以收容。在所述商品收容架板42的商品搬出口45附近配置图中未表示的商品搬出装置,该商品搬出装置将收容在所述商品收容通路43的商品G逐个选出。
在所述商品收容架板42的商品搬出口45和商品收容库背面(箱体1的后壁)之间,形成商品下落的搬出通路46。在各商品收容架板42的后端设置有姿态控制板47,其可在向所述搬出通路46突出的突出位置,和可被下落的商品G推开而避开搬出通路的避开位置之间转动。另外,商品收容库背面(主体外壳1的后壁)设置有姿态控制板48,其可在向所述搬出通路46突出的突出位置,和可被下落的商品G推开而避开搬出通路的避开位置之间转动。上述姿态控制板47、48在搬出通路46两侧、位于上下方向不同位置,并且利用图中未表示的螺旋弹簧施加弹力,以使其向搬出通路46突出,在顺着搬出通路46下落的商品G的作用下被推开,而退避出搬出通路46,具有将该商品G调整为横倒状态,并吸收该商品G下落时的能量,降低其下落速度的功能。
所述商品收容架4的下部设置有向前倾斜并在其板面形成多个气孔的滑道(shute)6。在该商品搬出滑道6和所述搬出通路46之间设置引导部件2A,该引导部件2A固定于主体外壳1的部件,用于缓冲商品G下落时的冲击并改变商品G的行进方向。所述商品搬出滑道6将所述搬出通路46通过设在绝热内层门3的带挡板的商品搬出口31,与外层门2的商品取出口21连通。所述商品搬出滑道6的下部由点划线表示的框内配置有图中未表示的冷却/加热单元7,其用于对商品收容库内进行冷却或加热,使收容在商品收容架4上的商品G保持冷或热的状态。该冷却/加热单元7由风道覆盖。在主体外壳1的下部机械室8中设置冷却/加热单元7的冷却单元和形成制冷循环的冷凝机组(图中未表示)。在商品收容库背面(主体外壳1的后壁)配置沿该主体外壳1的后壁在上下方向延伸且在上端具有开放的吸入口,下端与冷却/加热单元7的风道连通的循环管路(图中未表示)。而且,由所述冷却/加热单元7冷却后的空气通过商品搬出滑道6的多个气孔加热或冷却收容在商品收容架4上的商品G,并且在箱体内上升,经循环管道的吸入口由循环管道回到冷却/加热单元7的风道,并依此路径循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508902号公报(参照图2)
在专利文献1的自动售货机中,由设置在商品收容架板42的商品搬出口45附近的商品搬出装置选出商品G,该被选出的商品G推开位于搬出通路46两侧且在上下方向不同位置的姿态控制版47、48并下落。因此,姿态控制板47、48将顺着搬出通路46下落的商品调整为横倒姿态,并吸收下落时的能量,降低商品下落的速度,因此,具有可抑制碳酸饮料起泡的优点。搬出通路46是商品收容架板42的商品搬出口45附近的商品搬出装置所搬出的商品G的下落通路,形成在所述各商品收容架板42的商品搬出口45与商品收容库背面(主体外壳1的后壁)之间,根据设置在主体外壳的商品收容库内的商品收容架4的位置,上述搬出通路46的通路宽度会发生变化。此时,在自动售货机出厂时要调整商品收容架4在商品收容库内的收容位置,以使搬出通路46的通路宽度为规定宽度,但是,为了更换商品搬出装置或消除商品阻塞,或者为了定期检查,要将上述商品收容架从商品收容库取出,并在完成作业后再次装回到商品收容库内。因此,在将商品收容架4从商品收容库取出并再次装回商品收容库内时,相对于预先调整过的商品收容架4的收容位置,会发生偏差,在商品收容架4的收容位置向商品收容库里侧发生偏移时,搬出通路46的通路宽度变小,会阻碍商品G下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如下方案,即在设计时,预先使搬出通路46的通路宽度设计得较大,这样即使商品收容架4的设置位置向商品收容库内偏移,商品G也能够顺着搬出通路46下落。但是,搬出通路46的通路宽度变大,使得商品收容架板42前后方向尺寸变短,致使自动售货机可收容的商品数量减少。另外,在商品收容架4的收容位置发生偏移时,向连接搬出通路46和商品搬出滑道6的引导部件2A下落的商品G的下落位置发生偏差。因此在自动售货机出厂时,即使为了缓冲经搬出通路46下落的商品G的冲击并改变商品G的行进方向而确定了引导部件2A的最佳位置,使引导部件2A的功能受到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有鉴于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课题,提供一种自动售货机,能够以简单的结构使得由商品搬出装置送出的商品下落时所经过的搬出通路的通路宽度保持一定,并起到引导部件的功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自动售货机具有商品收容架,上述商品收容架包括:左右一对的支架侧板;商品收容架板,其沿上下方向多层架设于该左右一对的支架侧板、形成收容以横放的姿态沿前后方向排成一列的多个商品的商品收容通路,且倾斜放置以使商品搬出口降低;和设置在该商品收容架板的商品搬出口附近的商品搬出装置,该商品收容架收容在主体外壳的商品收容库内,由上述商品搬出装置送出的商品经设置在商品收容架下部的商品搬出滑道搬出,其中,位于上述商品收容库的背面一侧、形成上述商品搬出装置送出的商品下落的搬出通路的通路形成部件卡合固定于上述左右一对的支架侧板,在上述通路形成部件下部设置有缓冲沿着上述搬出通路下落的商品的冲击、并使商品向上述商品搬出滑道改变行进方向的引导部件。
另外,本发明第二方面的自动售货机的特征在于:上述引导部件可自由摆动地安装于上述通路形成部件。
另外,本发明第三方面的自动售货机的特征在于:上述引导部件由弹性材料形成。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自动售货机,其具有商品收容架,上述商品收容架包括:左右一对的支架侧板;商品收容架板,其沿上下方向多层架设于该左右一对的支架侧板、形成收容以横放的姿态沿前后方向排成一列的多个商品的商品收容通路,且倾斜放置以使商品搬出口降低;和设置在该商品收容架板的商品搬出口附近的商品搬出装置,该商品收容架收容在主体外壳的商品收容库内,由上述商品搬出装置送出的商品经设置在商品收容架下部的商品搬出滑道搬出,其中,位于上述商品收容库的背面一侧、形成上述商品搬出装置送出的商品下落的搬出通路的通路形成部件卡合固定于上述左右一对的支架侧板,在上述通路形成部件下部设置有缓冲沿着上述搬出通路下落的商品的冲击、并使商品向上述商品搬出滑道改变行进方向的引导部件,由此,可利用将用于划分使由上述商品搬出装置5送出的商品G下落的搬出通路的通路形成部件卡合固定于左右一对的支架侧板上这样的简单结构,确保搬出通路的通路宽度,由此可维持商品下落到连接通路形成部件和商品搬出滑道的引导部件上时的位置为一定,因此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引导部件的功能。
另外,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自动售货机,在第一方面的自动售货机中,将所述引导部件可自由摆动地安装于所述通路形成部件,可得到如下效果。即,在将引导部件与通路形成部件固定不动时,若商品收容架和商品搬出滑道之间的距离不变则没有问题,但是在采用将商品收容架从商品收容库取出这样的结构时,由于设置在商品收容架下部的商品搬出滑道固定于主体外壳1的结构件,因而在组装误差的影响下商品收容架与商品搬出滑道间的距离发生变化。此时,若使商品收容架和商品搬出滑道间的距离变短,则引导部件会与商品搬出滑道发生抵触,相反,若是商品收容架与商品搬出滑道间的距离变长,则会在引导部件与商品搬出滑道之间产生高度差。对于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自动售货机,通过使引导部件可自由摆动地安装于通路形成部件,即使商品收容架与商品搬出滑道间的距离发生变化时,引导部件也可以跟随商品搬出滑道的位置而摆动。因此,能够防止引导部件与商品搬出滑道发生抵触,及引导部件与商品搬出滑道之间产生高度差。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自动售货机,其在第一或第二方面的自动售货机中,通过由弹性材料构成引导部件,可在由商品搬出装置选出并沿搬出通路下落的商品与引导部件碰撞时,引导部件向下弯曲变形吸收商品的下落冲击。因此,能够利用引导部件大幅缓冲商品的下落冲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自动售货机的实施例的侧面图。
图2是表示图1中的商品收容库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图2中的配置在商品收容库内的管道结构的立体图。
图4表示图2中的收容于商品收容室A2的两个商品收容架中主视图左侧的商品收容架,其中(a)是由导轨部件吊起商品收容架的状态下的立体图,(b)是(a)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表示图4中的商品收容架的左右一对支架侧板的立体图。
图6是图5中左右一对支架侧板中主视图右侧的支架侧板的一部分省略的放大图。
图7是表示导轨部件与支架侧板的关系的侧视图。
图8是定位引导部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第一商品收容架板、第二商品收容架板和顶部引导部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图9中第一商品收容架板和第二商品收容架板的立体图。
图11表示图9的顶部引导部中右侧顶部引导部,其中(a)为从左斜上方观看的立体图,(b)为从左斜下方观看的立体图。
图12表示图9的顶部引导部中左侧顶部引导部,其中(a)为从右斜上方观看的立体图,(b)为从右斜下方观看的立体图。
图13表示如图2所示收容设置在商品收容室A2中的两个商品收容架中正面视图右侧的商品收容架的第一商品收容架板、第二商品收容架板和顶部引导部件,其中(a)为从左斜上方观看将顶部引导部组装于第一商品收容架板、第二商品收容架板的状态的立体图,(b)为从左斜上方观看将顶部引导部从(a)中拆除状态下的第一商品收容架板、第二商品收容架板的立体图。
图14表示配置在图10的第二商品收容架板的后端的姿态控制板,其中(a)为将该姿态控制板安装于第二商品收容架板的状态下的立体图,(b)为将姿态控制板分解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5是在图13中的第二商品收容架板后端安装姿态控制板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图1的通路形成部件的立体图。
图17是设置在图16的通路形成部件下部的引导部件的分解图。
图18是从商品收容通路外侧(背面一侧)观看图1的自动售货机的商品搬出装置的立体图。
图19是从商品收容通路的内侧观看图1中的商品搬出装置的立体图。
图20是表示商品搬出装置的基板的背面立体图。
图21是表示商品搬出装置的连结部件的立体图。
图22是表示商品搬出装置的第一挡板的立体图。
图23是表示商品搬出装置的第二挡板的立体图。
图24是表示将售完检测开关从商品搬出装置拆下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25表示将商品搬出装置与第二商品收容架板组装的方法,其中(a)为俯视(从上方)观看的立体图,(b)为从(a)的仰视(从下方)观看的立体图。
图26是商品搬出装置的动作说明图。
图27是现有的自动售货机的侧视图。
符号说明
1...主体外壳;2...外层门;4...商品收容架;5...商品搬出装置;10...通路形成部件;20...引导部件;40...顶部引导部;41...支架侧板;41F...第一支架侧板;41R...第二支架侧板;41G...定位引导部;42...商品收容架板;42F...第一商品收容架板;42R...第二商品收容架板;43...商品收容通路;45...商品搬出口;47...姿态控制板;50...基板;51...开口部;53...轴承部件;54...电磁螺线管(驱动机构);55...连结机构;55A...上部连结销;55B...下部连结销(锁销);56...第一挡板;56A...異形溝;56B...导槽;56C...锁定槽;56D...活动槽;57...第二挡板;58...售完检测开关;59...复位弹簧;101...通路形成部件10的后壁;102...通路形成部件10的侧壁;472...轴承;473...轴;474...螺旋弹簧;550...连结部件;560...金属板;561...双层加固部;562...侧壁部;567...弓形突起;568...引导突起;571...商品阻止部;572...阻挡部;R...导轨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自动售货机。图1是本发明的自动售货机的侧视图,本发明的自动售货机可以是销售罐装饮料、塑料瓶装饮料,图2是表示商品收容库内部的立体图。如图所示,该自动售货机包括,形成前侧开放的绝热箱体的主体外壳1,和可开闭地支承于主体外壳1的前侧的外层门2。主体外壳1的商品收容库的前侧由可开闭的绝热内层门3封闭。所述主体外壳1是在钢板制外箱的内侧,即上壁1a、左右壁1b、后壁1c和底壁1d设置聚氨酯泡沫制的绝热板材而构成绝热箱体。所述主体外壳1的由绝热板材包围的商品收容库内,利用绝热隔板100(参照图2)左右方向划分多个商品收容室A1、A2,如图2所示,在该商品收容室A1、A2中分别设置商品收容架4,该商品收容架4具有左右方向排列多个且上下方向设置多层的商品收容架板42。在本实施方式中,收容室A1中收容一个商品收容架4,商品收容室A2中收容两个商品收容架4。图2中省略了主体外壳1的上壁1a和后述的设置于主体外壳1下部的机械室8。
上述商品收容架4具有架设商品收容架板42的左右支架侧板41。该左右支架侧板41由矩形平板状薄钢板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前后分离的前侧支架侧板41F(以下称为第一支架侧板41F)和后侧支架侧板41R(以下称为第二支架侧板41R)构成。与该第一支架侧板41F和第二支架侧板41R相应,上述商品收容架板42也如后图9所示前后分离,但在此总称为商品收容架板42。而且,前后的商品收容架板42前后相连,架设于第一支架侧板41F和第二支架侧板41R,且以规定的斜度倾斜而使作为商品投入口44的前侧高且作为商品搬出口45的后侧低。左右一对的顶部引导部40(图2中表示出左侧顶部引导部40,右侧顶部引导部因被支架侧板41遮挡不可见)跨越前后的商品收容架板42延伸设置于前后方向。由前后的商品收容架板42和左右一对的顶部引导部40围成的内部空间构成商品收容通路43(商品栏),其中多个商品在前后方向上横放排成一列,上下形成多层(在本实施方式中为10个商品栏)的该商品收容通路43(商品栏)。在商品收容库内,左右方向并列设置多个如上所述的商品收容架4。上述各商品收容通路43的商品搬出口45附近处,在各商品收容通路43的上部,本实施方式中上一层商品收容架板42的下表面设置有商品搬出装置5,逐个选出收容在该商品收容通路43中的商品G并将其搬出。在各层商品收容架板42的后端部配置姿态控制板47,其可在向上述搬出通路46突出的突出位置,和被下落的商品G推开而避开搬出通路46的避开位置之间转动。利用后述的螺旋弹簧474(参照图14)的弹力使该姿态控制板47保持向搬出通路46突出,该姿态控制板47具有在被顺着搬出通路46下落的商品G推开而避开搬出通路46时,将该商品G校正为横倒姿态并吸收该商品G下落时的能量,降低其下落速度的功能。左右的支架侧板41的上端向外侧弯折成锐角,形成勾片41F2、41R2(参照后述图6),将该勾片41F2、41R2吊挂于设置在主体外壳1的商品收容库顶面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导轨部件R,由此将商品收容架4设置于商品收容库内。
上述在各商品收容架4上下配置多层的商品收容通路43的商品搬出口45位于同一竖直线,在上述商品搬出口45与商品收容库背面(主体外壳1的后壁1c)之间配置卡合固定于第二支架侧板41R的截面为コ字形的通路形成部件10,该通路形成部件10的内部空间构成商品G下落的搬出通路46。
在上述通路形成部件10的下部结合固定有引导部件20,其与安装在搬出通路46和商品收容架4的下部商品搬出滑道6相连系。该引导部件20具有引导沿搬出通路46在竖直方向下落的商品G向商品搬出滑道6圆滑地变换方向并缓冲商品G下落时的冲击的功能。上述商品搬出滑道6设置在商品收容架4的的下部,前端降低,并且在其板表面形成多个通气孔。所述搬出通路46经该商品搬出滑道6和设置于绝热内层门3的带挡板的商品搬出口31与外层门2的商品出去口21相连。在上述商品搬出滑道6下部设置用于冷却或加热商品收容库以保持收容于商品收容架4的商品G冷或热状态的冷却/加热单元7,背面管道13与该冷却/加热单元7的风道7a连接设置。在主体外壳1下部的机械室8中设置冷却/加热单元7的冷却单元和形成冷冻循环的冷凝机组9。
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外层门2的前侧设置有在投入硬币完成商品G自动售货中所必须的部件,例如,用于展示与储存于主体外壳1库内的商品G相应的多个商品样品的商品展示室;指定所要购买的商品G的商品选择按钮;投入所需硬币的硬币投入口;插入所需纸币的纸币插入口;用于取出找零硬币或根据返还指令返还的硬币的硬币返还口;指示找零或返还所投入的硬币的返还操作杆等,还设置有将外层门2关闭并锁止于主体外壳1的门锁机构的手柄等。
在上述主体外壳1的商品收容库的后壁1c的上部设置有吸入管道14,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每个商品收容架4设置吸入管道。该吸入管道14吸入商品收容室内的空气,经过下图3中说明的侧面管道15返回到背面管道13(冷却/加热单元7)。下面结合图3说明形成从上述冷却/加热单元7吹出的加热或冷却空气的循环路径的管道结构。图3表示从图2所示结构中去掉商品收容架4、商品搬出滑道6和风道7a(冷却/加热单元7)后的状态。
图3中再次表示出背面管道13和吸入管道14,并表示出侧面管道15。在上述背面管道13的前面形成与风道7a(冷却/加热单元7)相连的开口131,在吸入管道14的下面形成连通到库内吸入口(图中未表示)。沿主体外壳1的左右侧壁1b、1b以及绝热隔板100的商品收容室A2一侧的侧面从库内底部向上部竖立地布置侧面管道15。侧面管道15在库内底部一侧与背面管道13连通,在上部一侧与吸入管道14连通。在此,在设置有一个商品收容架4的较窄的商品收容室A1中,仅在一方侧面;在本实施方式中主视图左侧的侧壁1b布置侧面管道15,在设置有两个商品收容架4的较宽的商品收容室A2中,在左右侧面,本实施方式中主视图右侧的侧壁1b和绝热隔板100的商品商品收容室A2一侧的侧面布置侧面管道15。在较宽的商品收容室A2中,将侧面管道15布置于左右侧面,这样可与两个商品收容架4相应地使库内空气循环路径分散为两个,可对于两个商品收容架4可使库内空气充分循环,并能高效冷却或加热收容于两个商品收容架4的商品G。如上所述,在商品收容室A1中布置有与侧面管道15连通的一个吸入管道14,在商品收容室A2中布置有与左右的侧面管道15、15分别连通的两个吸入管道14、14。在图3中,101~104是分别由钣金形成的保护部件,其覆盖由聚氨酯泡沫绝缘板材构成的左右侧壁1b、1b、后壁1c、绝热隔板100的表面对其加以保护,将背面管道13和吸入管道14螺栓固定于该保护部件101~104。
在图3所示的管道结构中,将吸入管道14布置在因架板倾斜而在商品收容库的背面一侧上部处形成的空闲区域(dead space)中。即,如图1所示,在设置于商品收容库的商品收容架4上,以一定斜度倾斜地架设商品收容架板42,以使前侧的商品投入口44高,后侧的商品搬出口45低,因此在商品收容库的背面一侧上部形成空闲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该空闲区域中布置吸入管道14。而且侧面管道15配置在库内左右侧。利用该结构,可去掉现有的自动售货机中配置在库内背面的空气循环用管道,增大库内前后方向的区域,即可使商品收容通路43变长,因此可增加收容商品的数量。
下面,利用图4说明商品收容架4的结构。图4表示收容在商品收容室A2(参照图2)中、主视图左侧的商品收容架4。该商品收容架4包括:由前后分离的第一支架侧板41F和第二支架侧板41R构成的左右一对的支架侧板41;分别架设于上述第一支架侧板41F和第二支架侧板41R的前侧商品收容架板42F(以下称为第一商品收容架板42F)和后侧商品收容架板42R(以下称为第二商品收容架板42R);跨越该第一商品收容架板42F和第二商品收容架板42R设置并连结第一商品收容架板42F及第二商品收容架板42R的左右一组顶部引导部40(右侧顶部引导部为40R,左侧顶部引导部为40L,它们的总称为顶部引导部40);与上述第二支架侧板41R卡合固定的横截面为大致コ字形的通路形成部件10;以及固定在该通路形成部件10下端的引导部件20。
如图5所示,上述左右的支架侧板41具有由矩形平板状的薄钢板制的第一支架侧板41F和第二支架侧板41R。除了第二支架侧板41R比第一支架侧板41F长以外,两者结构基本相同,因此对第一支架侧板41F加以说明,对第二支架侧板41R仅标记符号而省略其说明。图6放大表示主视图右侧的支架侧板41,参照图6说明第一支架侧板41F。
第一支架侧板41F中,将矩形平板状薄钢板的前后和上下边缘向外侧弯折形成补强法兰41F1(41R1),在上边缘形成向外弯折成锐角的扣合勾41F2(41R2)。在第一支架侧板41F的板表面形成前后成对的扣合固定孔41F3(41R3),且上下形成多级,前后一组的扣合固定孔41F3(41R3)分别有高低差。对于每级分别在上下方向间隔形成两个上述扣合固定孔41F3(41R3)。上述扣合固定孔41F3(41R3)用于架设商品收容架板42,在将第一支架侧板41F与第二支架侧板41R设置得相互接近时(深度小的自动售货机的情形下),利用上级一侧的扣合固定孔41F3(41R3),在第一支架侧板41F与第二支架侧板41R相互离开时(深度大的自动售货机的情形下),利用下级一侧的扣合固定孔41F3(41R3)。这是因为,在将第一支架侧板41F和第二支架侧板41R接近或离开配置时,要使架设于该第一支架侧板41F和第二支架侧板41R的商品收容架板42的倾斜角度保持一定。而且,在第二支架侧板41R上,前侧的扣合固定孔41R3为圆形,与此不同,其后侧的扣合固定孔41R3形成为L形的钩状。在形成于第二支架侧板41R的后边缘的补强法兰41R1上,在上下方向形成有多个螺孔(雌螺纹)41R4,且在上部一侧形成嵌合孔41R5。
形成在第一支架侧板41F的上边缘的扣合勾41F2(41R2),与设置在主体外壳1的商品收容库的顶面的导轨部件R、R(参照图4)扣合。上述导轨部件R、R左右对称,如图4的(a)中放大表示的那样具有:水平部R1;沿着该水平部R1的长度方向竖直弯折的下垂部R2;和从下垂部R2的下端向内侧折叠的勾部R3。通过将水平部R1螺栓固定在设置在商品收容库顶面的框架部件(图中未表示),而使上述导轨部件R、R沿前后方向设置。上述导轨部件R的勾部R3端缘形成与上述扣合勾41F2(41R2)扣合并滑动(相对滑动)的滑动面,并且如图7所示,在该滑动面上形成限位部R31、R32。图7是从另一方(右侧)的导轨部件R一侧观看主视图中左侧的导轨部件R的侧视图。上述限位部R31、R32形成为比导轨部件R的滑动面略高的凸起,并且设定限位部R31、R32之间的尺寸,可恰好使扣合勾41R2嵌入。上述导轨部件R的限位部R31、R32具有在使支架侧板41的扣合勾41F2(41R2)与导轨部件R的勾部R3扣合时,使商品收容架4收容设置于商品收容库内的规定位置的功能,并具有防止前后分离的第一支架侧板41F和第二支架侧板41R在前后方向上偏移而使相互间的间隔产生偏差的功能。
在第一支架侧板41F的下端后方一侧,固定有由金属板形成的定位引导部41G(参照图5、图6)。如图8所示,该定位引导部41G结构是,将长条形的基板部41G1的左右两端向上方弯曲形成连接部41G2,在将连接部41G2的前端向相互内侧弯曲形成的固定片(係止片)41G3上形成螺孔(雌螺纹)41G31。对于上述基板部41G1的后端一侧,将其左右端边缘切掉,使其比左右的连接部41G2间的尺寸短,并在其后端边缘卷曲成中空圆筒形(卷曲状)作为卷曲状补强部41G11。该卷曲状补强部41G11的左右长度比左右对置的第二支架侧板41R间的尺寸略短,使其可恰好嵌入到左右对置的第二支架侧板41R之间。上述定位引导部41G,如图6所示,在使左右的固定片41G3沿着形成于第一支架侧板41F后边缘的补强法兰41F1固定的情形下,而将形成于基板41G1后端边缘的卷曲状补强部41G11嵌入于第二支架侧板41R之间。此时,基板41G1的后端一侧的左右缺口沿着形成于第二支架侧板41R的前端边缘的补强法兰41R1的外壁和第二支架侧板41R的内壁。如上所述,在使定位引导部41G跨越第一支架侧板41F和第二支架侧板41R而配置的状态下,隔着形成于第一支架侧板41F后缘的补强法兰41F1,在固定片41G3的螺孔(雌螺纹)41G31中螺合螺栓S1(参照图6),由此使定位引导部41G跨越第一支架侧板41F和第二支架侧板41R而将两者连接。因此,该定位引导部41G具有使左右对置的支架侧板41F、41R保持规定的间隔,并防止前后分离的第一支架侧板41F和第二支架侧板41R在左右方向上错开的功能。
接着,在图9中表示分别架设于第一支架侧板41F、第二支架侧板41R的第一商品收容架板42F、第二商品收容架板42R,和在该第一商品收容架板42F、第二商品收容架板42R上安装左右一对的顶部引导部40的状态。上述左右一对的顶部引导部40,其包括位于右侧的顶部引导部40R和位于左侧的顶部引导部40L,并且分别跨越设置于第一商品收容架板42F、第二商品收容架板42R,在前后方向延伸的状态下形成商品收容通路43。在此,使位于左侧的可动顶部引导部40L可接近·远离位于右侧的固定顶部引导部40R,由此可根据商品的长度(尺寸)设定商品收容通路43的通路宽度,以下称位于右侧的固定顶部引导部40R为固定顶部引导部40R,称位于左侧的可动顶部引导部40L为可动顶部引导部40L。在图9中取下了安装在第二商品收容架板42R后端部的姿态控制板47。
参照图10说明上述第一商品收容架板42F和第二商品收容架板42R。第一商品收容架板42F和第二商品收容架板42R分别由矩形钢板制成,对于第一商品收容架板42F和第二商品收容架板42R共同的部分,仅说明第一商品收容架板42F,并对第二商品收容架板42R标记符号省略说明。
如图10所示,上述第一商品收容架板42F(42R),形成从其左右侧缘向下方弯折的法兰42FA、42FB(41RA、42RB),以提高其强度(图9中,形成于左侧缘的法兰42FA(42RA)隐藏,而不可见,法兰42RA参照后述图25的(b))。在上述法兰42FA、42FB(42RA、42RB)分别形成有孔(雌螺纹)42FA1、42FB1(42RA1、42RB1)。在第一商品收容架板42F(42R)前端形成卷曲成中空圆筒形(卷曲状)的支承轴42F1(42R1),支承轴42F1(42R1)的左右两端分别比法兰42FA、42FB(42RA、42RB)向外侧突出。在第一商品收容架板42F的后端形成卷曲成中空圆筒形(卷曲状)的支承轴42F2,支承轴42F2的左右两端分别比法兰42FA、42FB向外侧突出。而且,第一商品收容架板42F的板面靠前方开设有沿左右方向的大宽度的操作孔42F3,和在大宽度的切口的后方一端连通小宽度的切口的滑动扣合孔42F4,在第一商品收容架板42F的板面靠后方开设在大宽度的切口前方一端连通小宽度的切口的滑动扣合孔42F5。
在上述第二商品收容架板42R的后端设置有弯折形成的槽型的保持部42R2(也可参照后述的图25)。该保持部42R2用于支承后述的商品搬出装置5。上述保持部42R2的左右两端形成为分别比法兰42RA、42RB向外侧突出的L字形的支承片42R21、42R21。另外,在第二商品收容架板42R的板面,在左右方向开设多个沿着前后方向的狭缝状设定槽42RH。该狭缝状设定槽42RH前后成对设置。在第二商品收容架板42R的板面靠前方,形成有向背面压出形成的拱形的嵌合突起42R3、42R4。该嵌合突起42R3、42R4中央部分(拱形部分)从第二商品收容架板42R的背面隆起,形成为可使后述的商品搬出装置5的基板50的卡止爪501、502的前端通过的贯通孔。在第二商品收容架板42R的板面后端形成有3个避让孔42R5,其中贯通后述图22所示的商品搬出装置5的第一挡板56的锁定部件566中的弓形突起567和左右引导突起568、568。
上述第一商品收容架板42F如下所述架设于第一支架侧板41F。即,将第一商品收容架板42F中的向左右突出的前后支承轴42F1、42F2分别嵌入到形成于第一支架侧板41F板面的前后成对的扣合固定孔41F3、41F3。从而将第一商品收容架板42F架设于第一支架侧板41F。同样地,对于将第二商品收容架板42R,将支承轴42R1和支承片42R21分别嵌入到形成于第二支架侧板41R的固定孔41R3、41R3。由此将第二商品收容架板42R架设于第二支架侧板41R。然后,隔着第一支架侧板41F、第二支架侧板41R在形成于第一商品收容架板42F和第二商品收容架板42R的各自的法兰42FA、42FB(42RA、42RB)的螺孔(雌螺纹)42FA1、42FB1(42RA1、42RB1)中螺合螺栓。此时,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下多层的第一商品收容架板42F、第二商品收容架板42R中,仅对位于上部、中部、下部的第一商品收容架板42F、第二商品收容架板42R以螺栓固定。由此与对上下多层的全部的第一商品收容架板42F、第二商品收容架板42R进行螺栓固定的情形相比,可减少组装工序。
接着,图11表示固定顶部引导部40R,其中(a)是从左上方观看的立体图,(b)是从左下方观看的立体图。该固定顶部引导部40R由弯折成L字形的薄钢板构成,包括与第一商品收容架板42F、第二商品收容架板42R的板面平行的商品载置部40R1,和与第一商品收容架板42F、第二商品收容架板42R的板面垂直的侧壁部40R2。在上述商品载置部40R1的前端(图示状态下为右前方一端),形成有比第一商品收容架板42F的中空圆筒形(卷曲状)的支承轴42F1大一圈的卷曲状嵌合部40R3。该嵌合部40R3形成为3/4圆环状,其可包围第一商品收容架板42F的中空圆筒形(卷曲状)的支承轴42F1外周的3/4,在与上述支承轴42F1嵌合的状态下,可松动地与该支承轴42F1嵌合,并可左右自由滑动。在商品载置部40R1板面的靠前一侧通过切割并挤压(切り起こし:to open up waste land for cultivation)形成向背面一侧突出的勾片40R11。并且,在商品载置部40R1板面的靠后侧通过切割并挤压形成向背面一侧突出的前后一对的扣合爪40R12、40R12。该扣合爪40R12、40R12从侧面观看形成为近似V字形。该前后一对的扣合爪40R12、40R12可与上述形成于第二商品收容架板42R板面上的前后一对的设定槽42RH、42RH扣合并脱离。
图12表示可动顶部引导部40L,其中(a)为从右上方观看的立体图,(b)为从右下方观看的立体图。该可动顶部引导部40L由弯折成L字形的薄钢板构成,包括与第一商品收容架板42F、第二商品收容架板42R的板面平行的商品载置部40L1,和与第一商品收容架板42F、第二商品收容架板42R板面垂直的限制部40L2。在上述商品载置部40L1的前端(图示状态下为左前端),形成有比第一商品收容架板42F的中空圆筒形(卷曲状)的支承轴42F1大两级,且比上述固定顶部引导部40R的卷曲状的嵌合部40R3大一圈的卷曲状的嵌合部40L3。该嵌合部40L3形成为3/4圆环状,其可包围第一商品收容架板42F的中空圆筒形(卷曲状)的支承轴42F1外周的3/4,在与上述支承轴42F1嵌合的状态下,可松动地与该支承轴42F1嵌合,并可左右自由滑动,而且可与上述固定顶部引导部40R的卷曲状嵌合部40R3松动地嵌合。在比商品载置部40L1板面的中间部靠前方一侧通过切割并挤压形成向背面一侧突出的勾片40L11,并且在靠后方处通过切割并挤压形成向背面一侧突出的前后一对的扣合爪40L12、40L12。该扣合爪40L12、40L12从侧面观看形成为近似V字形。该前后一对的扣合爪40L12、40L12可与上述形成于第二商品收容架板42R板面上的前后一对的设定槽42RH、42RH扣合并脱离。
如下所述将上述固定顶部引导部40R与第一商品收容架板42F和第二商品收容架板42R组合。即,使形成于固定顶部引导部40R的商品载置部40R1的勾片40R11,从第一商品收容架板42F和第二商品收容架板42R的上方与形成于第一商品收容架板42F板面的滑动扣合孔42F4的宽狭缝相对并插入其中。在该状态下,固定顶部引导部40R的嵌合部40R3位于第一商品收容架板42F的支承轴42F1的前方。然后,使固定顶部引导部40R向后方一侧移动,而将固定顶部引导部40R的嵌合部40R3嵌合到第一商品收容架板42F的支承轴42F1的外周,将其包围。此时,勾片40R11的垂直部分在滑动扣合孔42F4的宽狭缝内向后方移动,达到与窄狭缝的开放面吻合的位置,勾片40R11的水平部分位于位于宽狭缝的后侧。在该状态下,若手离开固定顶部引导部40R,则固定顶部引导部40R,其扣合爪40R12会与第二商品收容架板42R的板面接触,而成为从第一商品收容架板42F、第二商品收容架板42R抬起的状态,勾片40R11的水平部分与第一商品收容架板42F的背面分离。
从上述状态将手移至第一商品收容架板42F的背面一侧,在使手掌向上的状态下,用拇指按压嵌合部40R3的前方一侧,另一方面用食指或中指按压可从第一商品收容架板42F的操作孔42F3看到的固定顶部引导部40R的商品载置部40R1或勾片40R11的水平部分。这样,使固定顶部引导部40R以其嵌合部40R3为支点转动,使扣合爪40R12离开第二商品收容架板42R的板面。通过使勾片40R11的水平部分与第一商品收容架板42F的背面抵接,从而限制固定顶部引导部40R向上方转动。在使固定顶部引导部40R向上方转动的状态下,是固定顶部引导部40R向右侧滑动,则嵌合部40R3在第一商品收容架板42F的支承轴42F1上滑动,并且勾片40R11的垂直部分进入到滑动扣合孔42F4的窄狭缝内。接着,是固定顶部引导部40R向右侧滑动,直到勾片40R11的垂直部分达到滑动扣合孔42F4的右端附近,然后以嵌合部40R3为支点向下方转动固定顶部引导部40R,以使扣合爪40R12、扣合爪40R12嵌入第二商品收容架板42R的设定槽42RH、42RH中右端一侧的设定槽42RH、42RH。由此,在将固定顶部引导部40R的商品载置部40R1与第一商品收容架板42F、第二商品收容架板42R的板面贴紧的状态下,使其与第一商品收容架板42F、第二商品收容架板42F连结,并设定于第一商品收容架板42F、第二商品收容架板42R的最右端一侧的位置(固定位置)。
将上述可动顶部引导部40L安装于第一商品收容架板42F和第二商品收容架板42R时,除了将可动顶部引导部40L的勾片40L11与第一商品收容架板42F板面靠后侧的滑动扣合孔42F1扣合这一点以外,与将上述固定顶部引导部40R安装于第一商品收容架板42F和第二商品收容架板42R的情形相同,因而在此省略重复说明。该可动顶部引导部40L与第一商品收容架板42F上的滑动扣合孔42F5的左右方向长度相应地左右滑动,通过左右滑动,可接近·离开设置在上述固定位置的固定顶部引导部40R。因此,以固定顶部引导部40R(的侧壁部40R2)为基准位置,将可动顶部引导部40L(的限制部40L2)移动到距离该固定顶部引导部40R(的侧壁部40R2)的距离与所出售的商品的长度(宽度)相应的宽度的位置,将扣合爪40L2、40L2嵌入到第二商品收容架板42R的设定槽42RH、42RH,由此在固定顶部引导部40R(的侧壁部40R2)和可动顶部引导部40L(d限制部40L2)之间形成在延后方向延伸的、具有与商品宽度对应的通路宽度的商品收容通路43。而且,在使可动顶部引导部40L与固定顶部引导部40R接近时,可使可动顶部引导部40L的嵌合部40L3覆盖固定顶部引导部40R的嵌合部40R3的周围,并将可动顶部引导部40L的商品载置部40L1搭在固定顶部引导部40R的商品载置部40R1的上部,是两者的商品载置部40L1和商品载置部40R1上下重叠。
在此,收容设置在图2中的商品收容室A2中的两个商品收容架4中,正面观看右侧的商品收容架4(以下,称该商品收容架为4R)可共用于出售长尺寸的商品以及上述长尺寸商品一半长度的半长尺寸以下的商品(以下简称为半长尺寸商品)。图13的(a)表示该商品收容架4R中的第一商品收容架板42FF、第二商品收容架板42RR,和在该第一商品收容架板42FF、第二商品收容架板42RR上安装顶部引导部40的状态。图13的(b)表示取下顶部引导部40后的第一商品收容架板42FF、第二商品收容架板42RR。在图13中,对于与图10所示具有相同功能的部分添加相同的符号。
如图13的(a)所示,为了能够在商品收容通路43中左右分离地收容使半长尺寸的商品,而使顶部引导部40包括右路用固定顶部引导部40RR,和与上述固定顶部引导部40RR成对设置的可动顶部引导部40MR,以及左路用固定顶部引导部40ML,和与上述固定顶部引导部40ML成对设置的可动顶部引导部40LL。另一方面,如图13的(b)所示,第一商品收容架板42FF、第二商品收容架板42RR,与分别在左右方向上并列设置两个图10所示的第一商品收容架板42F、第二商品收容架板42R的情形相当。即,在第一商品收容架板42FF板面的靠前侧,分右路用和左路用分别开设操作孔42F3和滑动扣合孔42F4,在第一商品收容架板42FF的板面的靠后侧,分右路用和左路用分别开设在宽狭缝的前方端部连通窄狭缝的滑动扣合孔42F5。在第二商品收容架板42RR的板面份右路用和左路用分别开设前后成对的狭缝状的设定槽42RH。
利用上述商品收容架4R出售半长尺寸商品时的顶部引导部40的设置状态如图13的(a)所示。即,使右路用顶部引导部40RR设置在第一商品收容架板42FF、第二商品收容架板42RR的右端位置,并使与上述固定顶部引导部40RR成对设置的可动顶部引导部40MR设置在第一商品收容架板42FF、第二商品收容架板42RR的大致中央位置。使左路用固定顶部引导部40ML设置在第一商品收容架板42FF、第二商品收容架板42RR的大致中央位置,且并列于右路用可动顶部引导部40MR的左侧设置,使与上述固定顶部引导部40ML成对设置的可动顶部引导部40LL设置在第一商品收容架板42FF、第二商品收容架板42RR的左端位置。由此,在固定顶部引导部40RR和可动顶部引导部40MR之间,以及在固定顶部引导部40ML和可动顶部引导部40LL之间分别形成两列在前后方向延伸的、具有与半长尺寸的商品宽度对应的通路宽度的商品收容通路43。在出售比半长尺寸短的商品时,将可动顶部引导部40MR或可动顶部引导部40LL向右滑动并固定。
当利用上述商品收容架4R出售长尺寸商品时,如下所述调整设置在图13的(a)所示位置的顶部引导部40。即,使右路用可动顶部引导部40MR向右滑动并接近固定顶部引导部40RR。此时,可动顶部引导部40MR的商品载置部40MR1搭在固定顶部引导部40RR的商品载置部40RR1上,并上下重叠。如此,可动顶部引导部40MR的商品载置部40MR1搭在固定顶部引导部40RR的商品载置部40RR1上时,可动顶部引导部40MR的扣合爪40MR12位于从商品载置部40MR1的右端向左侧偏移固定顶部引导部40RR的商品载置部40RR1的横向宽度(左右方向的尺寸)的位置,以使该扣合爪40MR12能够与第二商品收容架板42RR的狭缝状的设定槽42RH、42RH卡合。如上所述,使右路用可动顶部引导部40MR从图13的(a)所示的设定位置向右滑动,并设置在与固定顶部引导部40RR接近的位置,另一方面,使左路用固定顶部引导部40ML向左滑动并设置在与可动顶部引导部40LL接近的位置。此时,固定顶部引导部40ML的商品载置部40ML1垫在可动顶部引导部40LL的商品载置部40LL1下,并上下重叠。由此,在右路用可动顶部引导部40MR和左路用固定顶部引导部40ML之间形成前后方向延伸的具有与长尺寸商品宽度相应的通路宽度的商品收容通路43。
在上述商品收容架4R的第二商品收容架板42RR左右并排配置两个商品搬出装置5(参照图1),在出售半尺寸商品时,使两个商品搬出装置5单独动作,在出售长尺寸商品时,进行同步控制以使两个商品搬出装置5同时动作。
配备在图14表示第二商品收容架板42R的后端的姿态控制板47,其中,(a)表示将姿态控制板47安装于第二商品收容架板42R的状态,(b)表示将姿态控制板47拆解的状态。姿态控制板47为矩形横向长的薄钢板的加工件,在向下方凸状弯曲的姿态控制板47的板面上形成有各个条状的肋471。在姿态控制板47的基端一侧设置有卷成中空圆筒形(卷曲状)的轴承472、472。在该轴承472、472中插入圆棒状的轴473。在上述一对的轴承472、472之间设置有螺旋弹簧474,在该螺旋弹簧474的中空部中插入上述轴473。因此,利用轴473保持螺旋弹簧474。
另一方面,对第二商品收容架板42R的后端边缘的棱切口,形成3个开口部42Ra、42Rb、42Rc。在该开口部42Ra、42Rb、42Rc两边,从第二商品收容架板42R的通路面向背面一侧(第二商品收容架板42R的通路面的相反侧)实施切割并挤压,形成朝向后方的勾片42Rd、42Re。在勾片42Re的侧方形成有向前方切割并挤压成的限位片42Rf。上述开口部42Rb、42Rc与姿态控制板47的左右一对的轴承472、472对应设置,形成为可使该轴承472、472置入的大小。上述开口部42Ra形成为可使螺旋弹簧474置入的大小。勾片42Rd、42Re在与商品收容架板42的板面之间形成贯通轴473的贯通孔,并保持该轴473,限位片42Rf防止轴473脱出。形成于第二商品收容架板42R板面靠前侧的、向背面压出形成的拱形的嵌合突起42R3、42R4用于安装后述的商品搬出装置5。
如下所述将上述姿态控制板47安装于第二商品收容架板42R。即,从放置在作业台上的第二商品收容架板42的后侧(在图14中为右前侧),在将姿态控制板47的左右一对的轴承472、472嵌入到开口部42Rb、42Rc中的状态下,从第二商品收容架板42R的侧面沿第二商品收容架42R的后端的棱的背面插入轴473。在此,在使轴473通过由一方的勾片42Rd(图中为左侧)形成的贯通孔,并贯通姿态控制板47一方的轴承472(图中为左侧)而达到开口部42Ra时,暂时停止插入轴473。在该状态下,在上述开口部42Ra中安装螺旋弹簧474。此时,在使螺旋弹簧474蓄积弹力的状态下,将一方的端部钩挂于第二商品收容架板42R的背面,将另一方的端部钩挂于姿态控制板47的背面。如上所述,在开口部42Ra中安装螺旋弹簧474后,再次开始插入轴473。插入上述轴473,使其贯通螺旋弹簧474、姿态控制板47的另一方轴承472(图中为右侧)、由另一方勾片42Re(图中为右侧)形成的贯通孔,直到与限位片42Rf抵接。由此,由螺旋弹簧474加力的姿态控制板47以轴473为中心,可自由转动地轴支承于第二商品收容架板42R的后端部。
利用螺旋弹簧474对姿态控制板47施加弹力,以使姿态控制板47朝向搬出通路46(参照图1)突出,在未与商品G接触的状态下,如图14的(a)所示,保持于第二商品收容架板42R通路面的延长线上的突出位置。可通过使姿态控制板47的形成轴承472、472的基端一侧的端面,与从第二商品收容架板42R的后端向下方弯折的板面相抵接而确定该突出位置。
在此,图15表示在收容设置于图2的商品收容室A2中的两个商品收容架4中正面观看右侧的商品收容架4R的第二商品收容基板42RR的后端处所配置的姿态控制板47。在图15中,对于与图14同样或具有相同功能的部分附加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15所示,第二商品收容架板42RR与在左右方向并列分别设置两个图14所示的第二商品收容架板42R的情形相当。即,在第二商品收容架板42RR的后端边缘,在左侧和右侧分别形成3个开口部42Ra、42Rb、42Rc,在该开口部42Ra、42Rb、42Rc两边分别形成勾片42Rd、42Re,并在右侧的勾片42Re的侧方形成限位片42Rf。未在左侧形成勾片42Rf是因为姿态控制板47、47(参照图14)两者可共用长的轴。而且,除了两者共用的长轴以外,还可以使姿态控制板47、47的结构与图14所示的情形相同。因此,除了利用共用的长轴对左右的姿态控制板47、47两者进行轴支承以外,其安装方法与图14所示的安装方法相同,在此省略重复说明。
图16是形成搬出通路46(参照图1)的通路形成部件10的立体图。该通路形成部件10通过弯折金属板形成横截面为コ字形,其具有从背侧壁101的左右两端弯折成垂直于背侧壁101表面的侧壁102、102。上述侧壁102、102之间的间隔与左右一对的第二支架侧板41R的间隔一致。上述侧壁102、102的前端边缘分别形成有朝向外侧的法兰103、103,在上述法兰103、103的上下两端部分别设置螺栓插孔104。在上述侧壁102、102的前端边缘上部设置有钩状的扣合爪105。上述通路形成部件10,在使上述扣合爪105贯通形成于第二支架侧板41R后缘的补强法兰41R1的嵌合孔41R5(参照图6),且使左右法兰103、103与形成于第二支架侧板41R的后缘的补强法兰41R1(参照图6)接触的状态下向下方滑动,从而使扣合爪105与上述嵌合孔41R5扣合。在该状态下,将螺栓(图中未表示)穿过左右法兰103、103的螺栓插孔104螺合于形成在上述补强法兰41R1上的螺孔(雌螺纹)41R4。由此,将上述通路形成部件10与商品收容架4卡合固定安装为一体。
下面,还参照图17说明配置在上述通路形成部件10的背侧壁101下部的引导部件20。图17为从通路形成部件10拆卸引导部件20后的分解图。在图17中,用符号20在此表示引导部件20,符号21为金属板制的安装扣具,22为圆棒状的轴。上述引导部件20为金属板制,基板部201比通路形成部件10的左右侧壁102、102间的尺寸略短,其向背面一侧弯曲成凸状,在基板部201的上端在左右方向上分散设置有卷曲成中空圆筒形(卷曲状)的轴承202。上述安装扣具21弯折成纵截面为L字形,在朝向上方的基板部211的上端分散设置有卷曲成中空圆筒形(卷曲状)的轴承210,且使其与上述引导部件20的轴承202相互吻合。在上述安装扣具21的朝向前方的支持部212上,设置有多个螺孔(雌螺纹)2121。另一方面,在通路形成部件10的后壁101下端形成有朝向前方的法兰1011。该法兰1011为安装扣具21的基座,并形成有多个螺栓插孔1012。在法兰1011的上方区域通过对后壁101切割并挤压形成引导片1013。该引导片1013从上方向下方倾斜并向前侧突出。
下面说明将上述引导部件20安装于通路形成部件10,首先将安装扣具21安装于引导部件20。此时,使引导部件20的轴承202和安装扣具21的轴承210交替并排,使两者吻合,并从引导部件20的轴承202的一方端部插入轴22,使引导部件20和安装扣具21形成一体。然后,将安装扣具21的支持部212搭载在通路形成部件10的法兰1011上。在此,在将安装扣具21的支持部212搭载于作为其基座的法兰1011上时,将安装扣具21的基板部211的上端插入通路形成部件10的引导部1013的后侧。然后,从法兰1011的下方经螺栓插孔1012将螺栓S2螺合于支持部212的螺孔(雌螺纹)2121。由此,借助引导片1013将引导部件20以配置在隐藏位置的轴22为支点可自由摆动地配置于作为商品的下落通路的搬出通路46。如上所述,引导部件20以轴22为支点可自由摆动地配置,因而引导部件20可跟随商品搬出滑道6的位置而摆动。因此,即使配置在商品收容架4下部的商品搬出滑道6(参照图1)发生偏差,也可使引导部件20的下端(自由端)可与商品搬出滑道6相接触地摆动,保证引导部件20与商品搬出滑道6相联系。
如图1所示,上述商品搬出装置5配置在各商品收容通路43的商品搬出口45附近,即配置在各商品收容通路43的上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为配置在上一层的第二商品收容架板42R的下表面。将该商品搬出装置5安装于第二商品收容架板42R的情况在后面详细说明,首先说明商品搬出装置5的结构。
如图18和图19所示,上述商品搬出装置5具有钢板制的基板50。该基板50的平板状的矩形板面形成了商品收容通路43的通路面。参照图20可知,利用将平板状的矩形周缘弯折到与商品收容通路43相反一侧(基板50的背面一侧)的上下左右的法兰50A~50D,使上述基板50形成为背面一侧开口的薄箱形。在上述基板50的下半部分区域设置有与商品收容通路43连通的矩形的大的开口部51,在基板50的上半部分区域设置有位于其左右中央位置的开口部52A,和在位于其左右一方单侧位置上压出成型的凹部52B。在上述开口部51的左右边缘部设置有垂直于基板50的背面一侧竖起的法兰51A、51B。在此,在商品搬出装置5中,所谓上下是指商品行进方向的前后方向的前侧(商品投入口44一侧)和后侧(商品搬出口45一侧),所谓左右是指从自动售货机的正面观看时的左侧和右侧。
在上述基板50的背面(与商品收容通路43相对一侧的面),配置有轴承部件53、电磁螺线管54、连结机构55、第一挡板56、第二挡板57、和售完检测开关58。
上述轴承部件53是在形成基板50上的开口部51时,留下基板50板面的一部分而使其开口部51分开成左右两部分形成的,通过向背面一侧压出而形成跨越上述开口部51的上下边缘部架设的桥梁状。该轴承部件53中,其桥梁部分从基板50的平板面向背面一侧顶起,其左右两侧向背面一侧弯折成法兰状而形成轴承部530、530。上述轴承部件53支承与连结机构55、第一挡板56和第二挡板57相关的各连结销(后述)的一端,各连结销的另一端由形成在基板50的开口部51的右边缘的法兰51B(参照图20)支承。由于支持轴承部件53和法兰51B上的上述各连结销结构大致对称,因此以下说明中以轴承部件53为代表进行说明。
参照图20说明上述轴承部件53的结构,其利用相当于桥梁的桥脚的结合臂53A、53B与形成于基板50的开口部51的上下边缘部连结为一体。桥梁部分从基板50的平板面向背面一侧顶起。桥梁部分其左右两侧向背面一侧弯折形成コ字形,コ字形的两折片构成轴承部530、530。在上述轴承部530、530分别设置上下方向延伸的长槽531和长槽532。长槽531设置于轴承部件53的上方一侧,长槽532设置于轴承部件53的下方一侧。长槽531支承与连结机构55相关的上部连结销55A(参照图18),使其可在上下方向上滑动移动。长槽532支承与连结机构55相关的下部连结销55B(参照图18),使其可在上下方向上滑动移动。上述上部连结销55A和上述下部连结销55B相互平行设置。在轴承部530、530,在上下方向的大致中央位置还设置有支轴孔533。在形成于基板50的开口部51的右边缘的法兰51B也与轴承部件53的长槽531和长槽532对称地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设置的一对长槽51B1、51B2,并且在上下方向的大致中央位置设置有支轴孔51B0。在形成于上述开口部51的左边缘的法兰51A的上下方向的大致中央位置,与上述法兰51B的支轴孔51B0同样地设置支轴孔51A0。上述支轴孔51A0、51B0支承第一挡板56和第二挡板57共同的挡板轴500(参照图18)。该挡板轴500与上部连结销55A和下部连结销55B平行配置,配置为横切基板50的开口部51的上下方向大致中央部分的方式,其左右端部支承于上述法兰51A、51B的支轴孔51A0、51B0,其中央部支承于轴承部件53的支轴孔533。对于上述轴承部件53的长槽531、532和上述法兰51B的长槽51B1、51B2,利用卷边加工将槽边缘成为双层加固,另外,对于上述轴承部件53的支轴孔533,和法兰51A的支轴孔51A0以及法兰51B的支轴孔51B0实施去毛刺加工,以降低与连结销55A、55B及挡板轴500的摩擦。
上述电磁螺线管54配置于基板50的凹部52B(参照图20)的位置。利用螺栓将该电磁螺线管54固定于在上述凹部52B的上边缘通过切割并挤压形成固定片52B1、52B1。通过通电使电磁螺线管54励磁来吸引动铁芯540,并限制于在吸引该动铁芯540的状态下,通过断开通电使其释放来解除对动铁芯540的限制。电磁螺线管54根据规定时间宽度的贩卖指令(通电)而动作,通过后述的连结机构55使第一挡板56和第二挡板57伸出到商品收容通路43或从其中撤出,构成连结机构55的驱动单元。
上述连结机构55由连结部件550构成,如图18所示,与作为驱动单元的电子螺线管54的动铁芯540连结。该连结机构55与电磁螺线管54一同设置在基板50背面一侧的左右一方单侧的位置。
上述连结部件550为钢板制,如图21所示,在其上端形成有连结部551。通过使该连结部551卡合于上述电磁螺线管54的动铁芯540的卡合孔,而使连结部件550与电磁螺线管54连结。在连结部件550上设置左右一对上部卡合部552,该上部卡合部552具有用于使上述上部连结销55A贯通的卡合孔553。该上部卡合部552与连结部件550的上下动作联动,使上部连结销55A在上下方向滑动。在连结部件550下端设置设置左右一对下部卡合部554,该下部卡合部554具有用于使上述下部连结销55B贯通的卡合孔555。该下部卡合部554与连结部件550的上下动作联动,使下部连结销55B在上下方向滑动。在上述下部卡合部554的中间位置形成有切口556。该切口556作为在使由螺旋弹簧构成的复位弹簧59(参照图18)的一方与下部连结销55B卡合时的避让孔。上述复位弹簧59的另一方(下方)卡合于基板50下边缘的避免。该复位弹簧59用于使电磁螺线管54的动铁芯540复位。
如图18所示,上述第一挡板56架设于基板50的开口部51左右两侧的法兰51A、51B间,中央部可转动地支承于挡板轴500,且该挡板轴500被支承于轴承部件53的支轴孔533。第一挡板56,以挡板轴500为中心转动,可在从基板50的开口部51突出到商品收容通路43的突出位置,和以封闭开口部51的状态从商品收容通路43退出的避开位置之间移动。
如图22所示,上述第一挡板56,在金属板560的背面具有树脂制(例如聚醛树脂)的锁定部件566。
上述第一挡板56的金属板560由左右方向为长边的长方形平板构成,与固定有锁定部件566的背面相反一侧的面为商品的保持面。从该金属板560的前端一侧(图22中为右下方一侧)到左右侧面的前端部外周,将端部向背面一侧翻折,使其重合两折而形成双层加固部561,提高机械强度。在金属板560的左右侧面部形成有与上述双层加固部561连接向背面侧弯折成直角的侧壁部562、562,在该侧壁部562、562的基端部形成有轴孔563、563。通过使上述侧壁部562、562与双层加固部561连接并连续,可使在金属板560的左右侧面部不露出锐利的边缘。即,当在侧壁部562、562和双层加固部561之间形成接缝,将侧壁部562、562弯折至与扣合面成直角的情形下,与双层加固部561之间的接缝部分峭立,该峭立的部位作为锐利的边缘呈现在侧壁部562的前端。当该锐利的边缘与商品(容器)接触时,有使商品损伤或破损的危险。这就存在如下问题,即,在第一挡板56比商品尺寸小,且容器为柔软的塑料瓶的商品的情形下,容器的变形量大,进而在商品的转动姿态发生倾斜时,在商品与第一挡板56撞击时会发生变形而绕到第一挡板56的左右侧面部的背面,与左右侧壁部562的边缘接触。另外对于上述侧壁部562的边缘,在进行商品搬出装置5的组装作业或对自动售货机进行维护时,也存在误使手触及的危险。因此,通过使上述侧壁部562、562与双层加固部561连接而连续,可使在左右侧壁部562、562上不形成锐利的边缘,不存在使商品破损或使手受伤的危险。
在上述金属板560上通过切割并挤压形成固定爪564,其用于卡合固定锁定部件566。上述锁定部件566如下所述安装于金属板560。即,为了提高金属板560的机械强度而在上述金属板560的基端侧形成法兰,将该法兰的前端弯折形成槽部565。上述锁定部件566一端嵌合于上述槽部565,并且另一端卡合于上述固定爪564,由此使其与金属板560卡合成一体。
在利用固定爪564卡合于上述金属板560的锁定部件566上,夹着弓形突起567左右并列设置有引导突起568、568。上述连结部件550位于上述弓形突起567和右侧的引导突起568(在图22中为左侧的引导突起568)之间,轴承部件53位于上述弓形突起567和左侧的引导突起568(在图22中为右侧的引导突起568)之间。在上述引导突起568、568上形成有异型槽56A、56A。各异型槽56A、56A左右对称,用于引导上述连结部件550中的下部连结销55B的左右两端,在圆弧状的导槽56B的端部形成有锁定槽56C和活动槽56D。上述异型槽56A的内周壁形成为使下部连结销55B滑动的凸轮面。上述弓形突起567的圆弧状内壁面的曲率形成为与异型槽56A的导槽56B的圆弧曲率大致相同。上述弓形突起567的前端位于将各异型槽56A、56A的锁定槽56C、56C上导槽56B、56B一侧的边缘部连接的线上,与上述连结部件550的下部连结销55B抵接。锁定部件566形成有轴插通部569,在各个引导突起568、568的基端侧,与该轴插通部569相对地,形成有轴孔(图中未表示)。上述轴插通部569和引导突起568、568的轴孔,和形成于上述金属板560的侧壁部562、562的轴孔563、563用于插入上述挡板轴500。形成于上述轴插通部569的突部569A分别设置于轴插通部569的左右端部(图22中仅一方可见),通过将上述连结部件550配置在该左右一对的突部569A之间而对连结部件550进行定位。
上述第一挡板56在突出到商品收容通路43的状态下(电磁螺线管54释放的出售待机状态),弓形突起567的前端与连结部件550的下部连结销55B相对,下部连结销55B位于异型槽56A的锁定槽56C,另一方面,电磁螺线管54处于励磁后的出售状态下,连结部件550的下部连结销55B在上升时在异型槽56A、56A内滑动,由此使第一挡板56向退出商品收容通路43的退避位置移动后,下部连结销55B位于异型槽56A的活动槽56D。如上所述,异型槽56A的下周壁用作下部连结销55B滑动的凸轮面,具有使第一挡板56在突出到商品收容通路43的突出位置和从商品收容通路43退出的避开位置之间移动。在将弓形突起567向引导突起568、568投影时,弓形突起567的内壁面沿着异型槽56A的导槽56B,并且弓形突起567的前端沿着异型槽56A的锁定槽56C,因此形成有异型槽56A的引导突起568、568可用作弓形突起。
再如图18所示,上述第二挡板57为树脂制(例如聚醛树脂),设置在基板50的开口部51的左右两侧法兰51A、51B之间,可转动地支承于上述挡板轴500。第二挡板57以挡板轴500为中心转动,可在从基板50的开口部51突出到商品收容通路43的突出位置,和以封闭开口部51的状态退出商品收容通路43的避开位置之间移动。在挡板轴500上缠绕安装有由螺旋弹簧构成的第二加力弹簧(图中未表示)。该第二加力弹簧对第二挡板57加力使其保持在避开位置。
如图23所示,上述第二挡板57中一体形成有,形成于左右方向为长边的矩形的基台570的前端一侧(图23中为上侧)商品阻止部571;在基台570的背面一侧伸出的3个阻挡部572;形成于基台570基端一侧的多个轴孔573;从基台570的左端(图23中为右端一侧)突出形成转动限制板574。形成于基台570基端一侧的多个轴孔573用于插入上述挡板轴500。连结部件550位于上述3个阻挡部572中处于中央的阻挡部572与右侧(图23中为左侧)的阻挡部572之间,并且轴承部件53位于中央的阻挡部572和左侧(图23中为右侧)的阻挡部572之间。为了配置上述连结部件550和轴承部件53,在商品阻止部571上形成有可嵌入连结部件550和轴承部件53的切口。商品阻止部571的宽度形成为可经过形成于箱形的基板50的开口部51而容纳在该箱内的大小。
在上述阻挡部572形成有向顶部开放的凹形的滑动槽57A,连结部件550的上述连结销55A可在该滑动槽57A中滑动,在第二挡板57的避开位置,上部连结销55A收在凹状最深部。设置于上述阻挡部572的滑动槽57A开放端部的阻挡面57B,在第二挡板57向商品收容通路43突出时与上部连结销55A抵接,承受施加给第二挡板57的商品荷重,将该第二挡板57锁定在突出位置。在第二挡板57向商品收容通路43突出时,转动限制板574与基板50抵触,限制第二挡板57向商品收容通路43的突出量,也就是说确定了第二挡板57的突出位置。
上述售完检测开关58设置在基板50的开口部52A(参照图20)的位置。如图24中分解表示的那样,该售完检测开关58具有微型开关581和向商品收容通路43突出的商品检测操作杆582,上述微型开关581和商品检测操作杆582安装于由合成树脂(例如聚醛树脂)构成的边框形的安装台583。上述商品检测操作杆582通过将向左右突出的卡合轴582A、582A卡合于形成在安装台583上的卡合孔5830、5830中,而被可自由转动地轴支承。在向着上述商品检测操作杆582的内侧突出的左右一对的轴582B、582B上安装螺旋弹簧584,该螺旋弹簧584一端卡止于安装台,另一端卡止于商品检测操作杆582。上述螺旋弹簧584对商品检测操作杆582的操作杆片5821加力,以使其向商品收容通路43进入。商品检测操作杆582的操作片5820与微型开关581的致动部5810相对,在商品收容通路43中有商品的状态下,操作杆片5821被商品按压,后退到沿着基板50的平面,此时从致动部5810离开,在商品收容通路43中已没有商品的状态(售完状态)下,被螺旋弹簧584施加弹力的操作杆片5821进入商品收容通路43,此时按压致动部5810,使微型开关581动作。
在上述安装台583的上边和左右侧边分别形成有583A、583A、583B、583B,并且在下边形成有Ω形的可变形部583C。通过从左右侧边的外侧施加使左右侧边接近的外力,可使该可变形部583C变形,并允许左右侧边接近,去掉上述外力后,左右侧边回复原来的位置。另一方面,如图19所示,在基板50的上壁形成有卡止孔52A1、52A1,并且在开口部52A的左右侧边缘形成有勾状的卡合片52A2和带有卡合孔的卡合突起52A3(参照图20)。
如下所述将上述安装台583安装于基板50。即,将形成于上述安装台583的上边的突部583A、583A插入形成于基板50上壁的卡止孔52A1、52A1,同时使左右侧边向内侧变形,然后使形成于左右侧边的突部583B、583B与形成于基板50的开口部52A左右的卡合片52A2的勾部和和卡合突起52A3的卡合孔相对,解除施加在左右侧边的外力。由此,安装台583的左右侧边在可变形部583C的作用下回复,其突部583B嵌入到形成于基板50的开口部52A左右侧边缘上的卡合片52A2的勾部和卡合突起52A3的卡合孔。在微型开关581连接配线连接用连接器585。上述配线连接用连接器585的配线经形成于基板50的左端的配线槽50E,即形成在基板50的法兰50D与开口部51的右侧法兰51B之间的配线槽50E引出。上述配线槽50E中还布置有电磁螺线管54的配线。
如图20所示,商品搬出装置5的基板50形成有,从将矩形周边向与商品收容通路43相反一侧(基板50的背面一侧)弯折的上侧法兰50A和右侧(图20中为左侧)的法兰50D的端部向与基板50的板面平行延伸的卡止爪501、502。该卡止爪501、502用于将商品搬出装置5安装于第二商品收容架板42R,参照下图25说明将商品搬出装置5安装于第二商品收容架板42R。在图25中表示了将姿态控制板47从第二商品收容架板42R拆下的状态。
图25为将商品搬出装置5从第二商品收容架板42R拆下后的分解图,其中(a)为俯视(从上方)观看的分解立体图,(b)为从(a)的背面(从下方)一侧观看的分解立体图。第二商品收容架板42R与利用图10说明的情形相同,因此仅说明与安装商品搬出装置5相关的点。
在上述第二商品收容架板42R的后端设置有通过弯折形成的槽形的保持部42R2,在第二商品收容架板42R的板面靠前侧形成有向背面压出成型的拱形的嵌合突起42R3、42R4,在其板面的后端形成有贯通第一挡板56的锁定部件566的弓形突起567和左右的引导突起568、568的3个避让孔42R5。上述嵌合突起42R3、42R4,中央部分(拱形部分)从第二商品收容架板42R的背面顶起,形成为可使上述基板50的卡止爪501、502的前端通过的贯通孔(图中未表示)。
在上述第二商品收容架板42R的下表面安装商品搬出装置5。此时,使商品搬出装置5的基板50的上下左右的法兰50A~50D前端部与第二商品收容架板42R的板面相接,并将设置于基板50的卡止爪501、502的前端插入到形成于第二商品收容架板42R上的嵌合突起42R3、42R4的贯通孔。与此同时,将上述基板50的后端插入到第二商品收容架板42R的コ字形的保持部42R2中。由此,不使用螺丝就可将商品搬出装置5安装于第二商品收容架板42R。
下面,参照图26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自动售货机的商品搬出装置5的动作。在图26中为了容易理解商品搬出装置5的动作,仅表示出概略结构,省略了姿态控制板47。在图26中表示出上下两层商品收容通路43(商品栏),并且以实线表示上层一侧的商品收容通路43(商品栏)中的商品搬出装置5处于出售待机状态,以及下层一侧的商品收容通路43(商品栏)中的商品搬出装置5处于出售过程中的状态。
出售待机状态下的商品搬出装置5,如图26中配置在上层一侧的商品收容通路43中的商品搬出装置5所示,电磁螺旋线管54为未通电状态,连结部件550在复位弹簧59(参照图18)的作用下恢复至下降位置。在该出售待机状态下,上部连结销55A沿着轴承部件53的长槽531(参照图20)和基板50的开口部51的右边缘一侧的法兰51B的长槽51B1向下移动,下部连结销55B沿着轴承部件53的长槽532(参照图20)和基板50的开口部51右边缘一侧的法兰51B的长槽51B2向下移动。然后,第一挡板56突出到商品收容通路43,如下所述锁定于突出位置。即,下降中的下部连结销55B与设置于第一挡板56的金属板560背面的弓形突起567前端相对,并且卡合于设置在弓形突起567左右侧的引导突起568、568的异型槽56A、56A的锁定槽56C、56C,由此阻止第一挡板56向避开位置移动,而锁定于突出至商品收容通路43的突出位置。在该锁定状态下,第一挡板56的保持面卡住待出售商品G1,后续的商品G2、G3与被第一挡板56卡住的商品G1相接,而排成一列地收容在商品收容通路43中。另一方面,第二挡板57在图中没有表示的第二加力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回复到避开位置,在该状态下,上部连结销55A位于阻挡部572的滑动槽57A的最深部。在出售待机状态下,第一挡板56的弓形突起567和引导突起568、568不会突出至上一层的商品收容通路43,而是位于下一层的商品收容通路43内,另外第二挡板57避开商品收容通路43而收回到商品搬出装置5的基板50内,也不会妨碍其他商品收容通路43搬出商品。
从图26所示的出售待机状态(上层一侧的商品收容通路43的商品搬出装置5的状态),以规定时间宽度的出售指令使电磁螺线管54通电时,电磁螺线管54克服复位弹簧59的弹力吸引动铁芯51,使连结部件550上升。这样,连结部件550的下部连结销55B上升,从第一挡板56的引导突起568、568的异型槽56A、56A的锁定槽56C、56C脱出,解除与该锁定槽56C、56C的卡合,同时,从与弓形突起567前端相对的位置离开,允许该突起567移动。上述连结部件550继续上升,则下部连结销55B沿异型槽56A、56A的导槽56B、56B滑动,并上升。由此,使第一挡板56以挡板轴500为中心从突出到商品收容通路43的突出状态向避开位置开始转动。此时,弓形突起567和引导突起568、568穿过形成于第二商品收容架板42R的3个避让孔42R5(参照图25)突出到上层一侧的商品收容通路43。在连结部件550上升到由动铁芯51的行程确定的上限位置时,下部连结销55B达到异型槽56A、56A的活动槽56D、56D,将第一挡板56保持在从商品收容通路43退出的避开位置。随着上述第一挡板56从商品收容通路43退出,之前被第一挡板56卡住的待出售商品G1在商品重量的作用下转动,通过第一挡板56,从商品搬出口45搬出。
与此同时,即,在电磁螺线管54在出售指令下通电,连结部件550上升,下部连结销55B开始上升的同时,上部连结销55A开始上升。上部连结销55A沿第二挡板57的阻挡部572上的凹形滑动槽57A滑动并上升。由此,使之前由图中未表示的第二加力弹簧保持在避开状态的第二挡板57以挡板轴500为中心向突出位置转动(图26中下层一侧的商品收容通路43所示的状态)。连结部件550上升至上限位置时,上部连结销55A与第二挡板57的阻挡面57B卡合,阻止第二挡板57向避开方向移动,从而进行锁定。通过使转动限制板574(参照图23)与基板50抵接来限制第二挡板57的突出位置。如上所述,达到突出位置的第二挡板57的商品阻止部571与下一个待出售商品G2接触并将其卡住,在与第二商品收容架板42R之间保持待出售商品G2。因此,在使电磁螺线管54根据出售指令通电时,第一挡板56移动到避开位置,同时第二挡板57移动到突出位置卡住待出售商品G2,因此仅由第一挡板56卡住的待出售商品G1被搬出。
规定时间宽度的出售指令为关闭,停止向电磁螺线管54通电时,连结部件550在复位弹簧59的弹力的作用下下降。利用随之下降的上部连结销55A解除对第二挡板57的锁定,因此,第二挡板57在第二加力弹簧的作用下恢复到待机位置。另外,随着上述连结部件550下降,下部连结销55B沿第一挡板56的异型槽56A滑动并下降,因此,第一挡板56开始向突出位置转动。连结部件550下降至下限位置时,下部连结销55B嵌合于异型槽56A的锁定槽56C,并且与第一挡板56的弓形突起567前端相对,锁定第一挡板56。由此第一挡板56恢复到突出位置成为出售待机状态。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出售比图26所示的商品G直径小的商品时,在第二商品收容架板42R上布置抬高第二商品收容架板42R的商品传送面的附件。此时,可将该附件作为附属品另外保管,或者作为相对于固定的第二商品收容架板42R为可动的附件而与第二商品收容架板42R安装为一体。
如上所述,在商品搬出装置5的出售动作过程中,在第一挡板56在从商品收容通路43退出的避开状态下,第一挡板的弓形突起567和引导突起568、568突出至上层一侧的商品收容通路43。但是,根据图26中突出至上层一侧的商品收容通路43的第一挡板56的弓形突起567和引导突起568、568的状态可知,即使上下多层的商品收容通路43的搬出口45配置在位于同一竖直线上的情形下,与由上层一侧的商品收容通路43的商品搬出装置5卡住的待出售商品G1相比,下层一侧的商品搬出装置5的第一挡板56的弓形突起567和引导突起568、568从商品搬出口45一侧突出出来,不会对收容在上层一侧的商品收容通路43中的商品G造成不良影响。而且,出售指令也不会使多个商品搬出装置5同时搬出商品,也就是说不会同时从上下相邻的商品收容通路43搬出待出售商品G1,即使下层商品搬出装置5的第一挡板56的各突起567、568突出到上层一侧的商品收容通路43,也不会造成妨碍。
通过对电磁螺线管54通电而上升的下部连结销55B滑动时的异型槽56A、56A,其内周壁用作凸轮面,与下部连结销55B协同动作使第一挡板56从突出位置向避开位置移动,并保持将第一挡板56保持在避开状态。如上所述,由于第一挡板56保持在避开状态,因而第一挡板56不会向商品收容通路43突出(垂下)而妨碍搬出待出售商品G1。因此,不存在待出售商品G1钩挂第一挡板56导致商品阻塞的问题,可稳定地执行出售动作。
进一步,与下部连结销55B协同动作将第一挡板56保持在避开位置的活动槽56D、56D,其比下部连结销55B大,即,下部连结销55B有余量地嵌于活动槽56D、56D。由此,在下部连结销55B位于活动槽56D、56D并将第一挡板56保持在避开位置的状态下,第一挡板56可转动与下部连结销55B和活动槽56D、56D的尺寸差相应的量,不能使第一挡板56锁定于避开位置。因此,即使在因商品搬出装置5的组装误差或商品搬出装置5与第二商品收容架板42R的组装误差等,使得第一挡板56在避开状态下向商品收容通路43突出并与在商品收容通路43中滚动的待出售商品G1发生接触的情形下,待出售商品G1也可推开第一挡板56而滚动,因此可避免待出售商品G1与第一挡板56抵触而停止等商品阻塞的情况。
回到图1,下面利用商品搬出装置5的动作说明从第二商品收容架板42R的商品搬出口45搬出的商品G的情况。从商品搬出口45搬出到搬出通路46中的商品G,落到从第二商品收容架板42R的后端部向搬出通路46突出的姿态控制板47上。此时,对于螺旋弹簧474(参照图14),对姿态控制板47加力以使其向搬出通路46突出,设定该螺旋弹簧474的弹力比商品G的荷重小,因此姿态控制板47在商品G的作用下以轴473(参照图14)向顺时针方向转动而被压开。此时,姿态控制板47承受螺旋弹簧474的弹力,因而商品G在姿态控制板47的作用下下落速度降低并且矫正为横倒的姿态,并在由通路形成部件10形成的搬出通路46内下落。达到通路形成部件10下端的商品G,沿着配置在通路形成部件10的下部的引导部件20的弯曲面向商品搬出滑道6搬出。此时,由于搬出通路46的宽度保持一定,因此商品G下落到搬出通路46的出口处的位置基本固定。使商品G下落到引导部件20上的不同位置所得的实验结果,即,在引导部件20受到商品G的下落冲击时,向下方变形吸收下落冲击,且使该商品G向商品搬出滑道6搬出的位置与上述搬出通路46出口处的商品G的下落位置对应而设置引导部件20,由此在商品G下落冲击时,引导部件20向下方变形最大限度地吸收商品G的下落冲击,即,缓冲商品G的下落冲击并将商品G送至商品搬出滑道6。搬出至上述商品搬出滑道6的商品G经商品搬出口31而被送至商品取出口21。
根据上述说明可知,利用姿态控制板47降低从商品搬出口45搬出到搬出通路46的商品G的下落速度,并且利用设置在连接搬出通路46和商品搬出滑道6的位置上的引导部件20缓和下落冲击,因此,可抑制在打开碳酸饮料的盖(瓶盖)时气泡喷出等起泡的问题。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自动售货机,具有商品收容架4,所述商品收容架包括:左右一对的支架侧板41;商品收容架板42,其沿上下方向多层架设于该左右一对的支架侧板41、形成收容以横放的姿态沿前后方向排成一列的多个商品的商品收容通路43,且倾斜放置以使商品搬出口45降低;和设置在该商品收容架板42的商品搬出口45附近的商品搬出装置5,该商品收容架4收容在主体外壳1的商品收容库内,由所述商品搬出装置5送出的商品经设置在商品收容架4下部的商品搬出滑道6搬出,其中,位于所述商品收容库的背面一侧、形成所述商品搬出装置5送出的商品G下落的搬出通路46的通路形成部件10卡合固定于所述左右一对的支架侧板41,在所述通路形成部件10下部设置有缓冲沿着所述搬出通路46下落的商品G的冲击、并使商品G向所述商品搬出滑道6改变行进方向的引导部件20。由此,可利用将划分使由上述商品搬出装置5送出的商品G下落的搬出通路46的通路形成部件10卡合固定于左右一对的支架侧板41上这样的简单结构,可确保搬出通路46的通路宽度,由此可维持商品下落到连接通路形成部件10和商品搬出滑道6的引导部件20上时的位置为一定,因此具有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引导部件20的功能的优点。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自动售货机中,对引导部件20为弯曲的情形进行了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引导部件20为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平板。上述实施方式的自动售货机中,对商品搬出装置5的第一挡板56具有弓形突起567的情形进行了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作为第一挡板56的锁定机构也可以是使用了连杆机构或凸轮机构的商品搬出装置。对将商品搬出装置5配置于商品收容通路43上方,第一挡板56和第二挡板57从收容于商品收容通路43的商品G上侧伸出缩回的情形进行了说明,但也可将商品搬出装置5配置于商品收容通路43下方,并使第一挡板56和第二挡板57从收容于商品收容通路43的商品G的下方伸出缩回。因此,不能以上述实施方式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3)
1.一种自动售货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商品收容架,所述商品收容架包括:
左右一对的支架侧板;
商品收容架板,其沿上下方向多层架设于该左右一对的支架侧板、形成收容以横放的姿态沿前后方向排成一列的多个商品的商品收容通路,且倾斜放置以使商品搬出口降低;和
设置在该商品收容架板的商品搬出口附近的商品搬出装置,
该商品收容架收容在主体外壳的商品收容库内,由所述商品搬出装置送出的商品经设置在商品收容架下部的商品搬出滑道搬出,
其中,
位于所述商品收容库的背面一侧、形成所述商品搬出装置送出的商品下落的搬出通路的通路形成部件卡合固定于所述左右一对的支架侧板,
在所述通路形成部件下部设置有缓冲沿着所述搬出通路下落的商品的冲击、并使商品向所述商品搬出滑道改变行进方向的引导部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售货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部件可自由摆动地安装于所述通路形成部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售货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部件由弹性材料形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058379A JP5736869B2 (ja) | 2011-03-16 | 2011-03-16 | 自動販売機 |
JP2011-058379 | 2011-03-16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682523A CN102682523A (zh) | 2012-09-19 |
CN102682523B true CN102682523B (zh) | 2015-01-14 |
Family
ID=468143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026052.7A Active CN102682523B (zh) | 2011-03-16 | 2012-02-07 | 自动售货机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736869B2 (zh) |
CN (1) | CN10268252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71462B (zh) * | 2013-02-04 | 2016-12-28 | 青岛玉兰祥商务服务有限公司 | 自动售货机支撑装置 |
CN103691032B (zh) * | 2013-12-31 | 2015-11-25 | 广东爱迪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留置针护套 |
CN105303700B (zh) * | 2015-11-04 | 2018-05-18 | 海信容声(广东)冰箱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售货机 |
CN106204249B (zh) * | 2016-08-30 | 2023-05-26 | 山东上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火车站智能售货系统及售货方法 |
JP6826851B2 (ja) * | 2016-09-23 | 2021-02-10 | サンデン・リテール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 自動販売機の商品収納装置 |
CN107918975B (zh) * | 2016-10-07 | 2021-10-22 |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 自动售货机 |
CN108242105B (zh) * | 2016-12-26 | 2020-11-10 |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 自动售货机的商品输出装置 |
CN107452136A (zh) * | 2017-08-19 | 2017-12-08 | 深圳市优侎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售卖机 |
JP7043926B2 (ja) * | 2018-03-29 | 2022-03-30 |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 自動販売機 |
JP7124381B2 (ja) * | 2018-03-29 | 2022-08-24 |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 自動販売機の商品取出装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848726A (en) * | 1995-09-29 | 1998-12-15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Vending machine |
JP3188191B2 (ja) * | 1996-05-29 | 2001-07-16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自動販売機 |
CN1549216A (zh) * | 2003-05-19 | 2004-11-24 |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 自动售货机的商品缓冲装置 |
CN1249637C (zh) * | 2003-02-28 | 2006-04-05 |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 自动售货机的商品搬出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1115094U (zh) * | 1975-03-13 | 1976-09-18 | ||
JPH0962921A (ja) * | 1995-08-25 | 1997-03-07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自動販売機 |
JP3508900B2 (ja) * | 1997-01-23 | 2004-03-22 | 富士電機リテイ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自動販売機の商品搬出装置 |
JP4395690B2 (ja) * | 2001-03-22 | 2010-01-13 | 富士電機リテイ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自動販売機の商品収納装置 |
JP2005044140A (ja) * | 2003-07-22 | 2005-02-17 | Toshiba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 自動販売機 |
CN201017384Y (zh) * | 2007-03-12 | 2008-02-06 | 深圳市西网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饮料自动售货机 |
JP5013972B2 (ja) * | 2007-05-31 | 2012-08-29 | サンデン株式会社 | 自動販売機の商品コラム |
JP5359616B2 (ja) * | 2009-07-02 | 2013-12-04 |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 自動販売機 |
-
2011
- 2011-03-16 JP JP2011058379A patent/JP5736869B2/ja active Active
-
2012
- 2012-02-07 CN CN201210026052.7A patent/CN10268252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848726A (en) * | 1995-09-29 | 1998-12-15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Vending machine |
JP3188191B2 (ja) * | 1996-05-29 | 2001-07-16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自動販売機 |
CN1249637C (zh) * | 2003-02-28 | 2006-04-05 |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 自动售货机的商品搬出装置 |
CN1549216A (zh) * | 2003-05-19 | 2004-11-24 |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 自动售货机的商品缓冲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JP特开平9-62921A 1997.03.07 * |
JP特许第3188191B2 2001.05.11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682523A (zh) | 2012-09-19 |
JP5736869B2 (ja) | 2015-06-17 |
JP2012194795A (ja) | 2012-10-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682523B (zh) | 自动售货机 | |
JP5742397B2 (ja) | 自動販売機 | |
JP5810567B2 (ja) | 自動販売機の商品収納ラック | |
KR101387222B1 (ko) | 자동 판매기 | |
JP5720336B2 (ja) | 自動販売機 | |
JP2012221245A (ja) | 自動販売機の商品搬出装置 | |
JP2012137949A (ja) | 自動販売機 | |
JP2018049512A (ja) | 自動販売機 | |
JP2013191031A (ja) | 自動販売機 | |
CN107195099B (zh) | 自动售货机的商品送出装置 | |
JP5659745B2 (ja) | 自動販売機 | |
JP2012118902A (ja) | 自動販売機 | |
CN112489301B (zh) | 自动售货机的商品送出装置 | |
JP2012123590A (ja) | 自動販売機 | |
JP5742405B2 (ja) | 自動販売機の商品収納ラック | |
JP2012194798A (ja) | 自動販売機の商品搬出装置 | |
JP2012221242A (ja) | 自動販売機の商品収納ラック | |
JP5369960B2 (ja) | 自動販売機 | |
JP5949011B2 (ja) | 自動販売機の商品搬出装置 | |
CN112272840B (zh) | 自动售货机 | |
JP2017102794A (ja) | 自動販売機の商品搬出装置 | |
JP2009187372A (ja) | 自動販売機 | |
JP2012221241A (ja) | 自動販売機の商品収納ラック | |
JP2012221243A (ja) | 自動販売機 | |
JP6682343B2 (ja) | 自動販売機の商品搬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ASS |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
Owner name: FUJI ELECTRIC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FUJI ELECTRIC MOTOR RETAILING EQUIPMENT AND SYSTEM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30124 |
|
C4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124 Address after: Kawasaki Tanabe Xintian Kawasaki Japan 1 No. 1 Applicant after: Fuji Electric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Fuji Electric Motor Retailing Equipment and System Co., Ltd.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