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65626A - 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 - Google Patents

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65626A
CN102665626A CN2010800525813A CN201080052581A CN102665626A CN 102665626 A CN102665626 A CN 102665626A CN 2010800525813 A CN2010800525813 A CN 2010800525813A CN 201080052581 A CN201080052581 A CN 201080052581A CN 102665626 A CN102665626 A CN 1026656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ess
deposit
rotating cylinder
absorber
delivery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5258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65626B (zh
Inventor
茂木知之
丸山浩志
鬼泽康弘
森田晃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a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27601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29666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29152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475434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Kao Corp filed Critical Ka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6656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656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656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656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4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A61F13/49Absorbent article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worn around the waist, e.g. diap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15577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 A61F13/15617Making absorbent pads from fibres or pulverulent material with or without treatment of the fibres
    • A61F13/15658Forming continuous, e.g. composite, fibrous webs, e.g. involving the application of pulverulent material on part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15577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 A61F13/15707Mechanical treatment, e.g. notching, twisting, compressing, shap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15577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 A61F13/15764Transferring, feeding or handling devices; Dri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15577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 A61F13/15804Plant, e.g. involving several step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tany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一种吸收体(3)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吸引由空气流运载供给的吸收体原料使其堆积在设置于旋转筒(2)的外周面的凹部(23)中的堆积工序;和使该凹部(23)内的堆积物(32)转印到输送部(5)上,将该堆积物(32)保持在该输送部(5)上同时进行输送的输送工序,在上述堆积工序中,使吸收体原料堆积在旋转筒(2)的宽度方向上形成的多个凹部(23)中,在上述输送工序中,利用上述输送部(5)的吸引力,使凹部(23)内的堆积物从该凹部(23)脱模到输送部(5)上,并且,在吸引已脱模的堆积物(32)的同时对该堆积物进行输送。

Description

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一次性尿布和生理卫生巾、失禁垫等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的制造中,将由空气流运载供给的吸收体的原料(解纤浆料等纤维材料等)吸引并堆积在形成于旋转筒的外周面的凹部中,将成形为与该凹部对应的形状的堆积物脱模到传送辊和真空传输机上(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将由空气流运载供给的吸收体的原料吸引并堆积在形成于旋转筒的外周面的凹部中,将形成为与该凹部对应的形状的堆积物转印到传送辊上,将在该传送辊上保持同时进行输送的堆积物移动至传输机等上,向后续的工序输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3)。
然后,该脱模的堆积物维持原状或者与其他片材组合后用作吸收体。另外,作为将在旋转筒的凹部内堆积的堆积物从该凹部脱模的方法,从该凹部的底面部吹出空气,并且从使该堆积物转印的传送辊一侧进行吸引。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WO2005/072671A1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27278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6-11591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本发明人为了制造多个堆积物(原料的成形物)按照规定的图案排列的吸收体,在旋转筒的外周面上,在该外周面的周向和宽度方向上形成多个使原料堆积的凹部,将在这些凹部中吸引堆积原料而得到的多个堆积物转印并保持在传送辊上和真空传输机上然后进行输送,在转印或者输送过程中,有时在作为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宽度方向两端附近的堆积物向中央附近的堆积物倾倒,或者堆积物相互间的配置发生紊乱。从高成品率地制造多个堆积物(原料的成形物)按照规定的图案排列得到的吸收体的观点,或者影响吸收体的柔软性和吸收性能的观点等来看,不希望发生这样的现象。
另外,在现有的方法中,根据形成于旋转筒上的凹部的形状和尺寸、凹部的配置等,在将堆积物转印到传送辊等上时,有可能因空气导致堆积物的形状变形,或者堆积物发生错位,堆积物相互间的配置发生紊乱。
在专利文献1中,在向旋转筒(旋转形成车轮)的外周面供给原料的原料供给区域、与将在该旋转形成车轮上堆积的堆积物转印到传送辊上的位置之间的旋转筒的外周面上,抵接透气性带,同时,进行从旋转筒的内侧的吸引,由此防止在转印到传送辊上之前粒子从堆积物中脱落。但是,在此情况下,当将堆积物转印到传送辊等上时,也有可能出现堆积物的形状变形,堆积物位置偏移,堆积物相互间的配置发生紊乱。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收体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吸引由空气流运载供给的吸收体原料使其堆积在设置于旋转筒的外周面的凹部中的堆积工序;和使该凹部内的堆积物转印到输送部上,将该堆积物保持在该输送部上同时进行输送的输送工序,在上述堆积工序中,使上述吸收体原料堆积在上述旋转筒的宽度方向上形成的多个凹部中,在上述输送工序中,利用上述输送部的吸引力,使上述凹部内的堆积物从该凹部脱模到上述输送部上,并且,在吸引已脱模的堆积物的同时对该堆积物进行输送。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收体的制造装置,该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具备在外周面具有凹部的旋转筒,上述凹部的底面具有多个细孔,在向该旋转筒的外周面供给吸收体原料的原料供给区域中,使在上述凹部内堆积的堆积物从该凹部中脱模转印到输送部上,将其保持在该输送部上同时进行输送,上述凹部在上述旋转筒的周向和宽度方向上分离地形成有多个。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不仅能够防止通过将原料吸引堆积在旋转筒的凹部中得到的堆积物(原料的成形物)在向输送部转印时和输送过程中,在输送部上倒塌,或者发生堆积物的形状变形,或者配置发生紊乱,并且能够有效地制造多个堆积物(原料的成形物)按照规定的图案排列的吸收体。
根据本发明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当将在旋转筒的凹部内堆积的堆积物向其他的输送机构上转印时,堆积物的形状不易变形或者堆积物的配置不易紊乱,能够有效地制造所需的吸收体。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的概略图。
图2是放大表示图1的装置的传送辊附近的示意图。
图3(a)是图1所示的装置中的旋转筒的外周面的一部分的展开图,图3(b)是表示该旋转筒的外周部的断面的剖面图。
图4是图1所示的装置中的传送辊的外周面的一部分的展开图。
图5是从图2中的箭头A方向观察到的图1所示的装置中的除风板的图。
图6是表示图1所示的装置中的传送辊和除风板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装置中制造的吸收体的一个例子的图,图7(a)是一部分破开俯视图,图7(b)是图7(a)的B-B线剖面示意图。
图8是表示在第2实施方式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中,在除风板间设置有列间分隔板的例子的图(相当于图5)。
图9是表示在第2实施方式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中,在除风板间设置有列间分隔板的例子的立体图(相当于图6)。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的概略图。
图11是表示在图10的装置中制造的吸收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12(a)是表示形成于旋转筒的外周面的凹部的其他例子的剖面图,图12(b)是表示使用图12(a)所示的旋转筒制造的吸收体的一个例子的剖面图。
图13是表示在本发明中制造的吸收体的其他例子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的概略图。
图15(a)和图15(b)是表示在图14所示的装置中形成于旋转筒的外周面的凹部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5(a)是从其法线方向观察到的旋转筒的外周面的图,图15(b)是图15(a)的F-F线剖面示意图。
图16是表示图14所示的装置中的传送辊和真空箱及其周边的立体图。
图17是表示从与旋转筒一侧相反的一侧吸引同时输送凹部内的堆积物期间的堆积物的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图18(a)和图18(b)是表示在图14所示的装置中制造的吸收体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8(a)是一部分破开俯视图,图18(b)是图18(a)的G-G线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作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1包括:沿着箭头R2方向被旋转驱动的旋转筒2;向旋转筒2的外周面供给作为吸收体的原料的纤维材料的管道4;配置于旋转筒2的斜下方,且沿着箭头R5方向被旋转驱动的传送辊5;配置于旋转筒2的周向上的在管道4与传送辊5之间的真空箱6;按照通过真空箱6与旋转筒2之间以和传送辊5与旋转筒2之间的方式配置的网眼带7;配置于传送辊5的下方的真空传输机8;以及沿着传送辊5的外周面的形状的接近网眼带7所设置的除风板9。
如图1所示,旋转筒2形成为圆筒状,接受来自电机等原动机的动力围绕水平轴旋转。如图3所示,旋转筒2,在外周面21上形成有多个底面部由网眼板22构成的凹部23。在图3中,2X方向是旋转筒2的外周面的周向,2Y方向是旋转筒2的外周面的宽度方向(与旋转筒2的旋转轴平行的方向)。
如图3所示,旋转筒2的凹部23,在旋转筒2的周向(2X方向)和宽度方向(2Y方向)上分开地形成有多个。
更详细地来讲,在旋转筒2的外周面的周向(2X方向)上多个凹部23直线排列而成的凹部列L2在旋转筒2的宽度方向(2Y方向)上形成有多列,在相邻的吸引孔列L2之间,不存在凹部23的区域在2X方向上连续地形成。
多个凹部23按照如下方式形成,将形成有多个具有与凹部23相同的断面形状的贯通孔的图案形成板24,以与网眼板22重叠的状态,在旋转筒2的外周部上固定。凹部23的内周面由图案形成板24的贯通孔的内周面构成。网眼板22具有多个细孔,能够使由空气流运载供给的吸收体的原料不透过而仅仅使空气透过。
在旋转筒2的内侧(旋转轴侧)的非旋转部分形成有能够将内部减压的空间B。在空间B中连接有吸气风扇等公知的排气装置(图中未示),通过操作该排气装置,能够将该空间B内保持为负压。
另一方面,通过从后述的真空箱6一侧的吸引,空气从外部流入旋转筒2的内侧(旋转轴侧)的空间C,通过从传送辊5一侧的吸引,空气流入空间D。此外,各个空间由在旋转筒内侧朝着旋转轴设置的板分隔而形成。
管道4如图1所示,其一端侧覆盖位于上述空间B上的旋转筒2的外周面,在图中未示的另一端侧具有纤维材料导入装置。纤维材料导入装置包括例如粉碎片状的木浆形成解纤浆料,将该解纤浆料(纤维材料)送入管道内的粉碎机。也能够在管道4的中途设置导入吸水性聚合物的吸水性聚合物导入部。
在旋转筒2的各个凹部23通过被保持为负压的空间B上的期间,进行从底面部的细孔的吸引。通过从凹部23的底面部的细孔的吸引,在管道4内产生将从纤维材料导入部和吸水性聚合物导入部所导入的吸收体的原料向旋转筒2的外周面输送的空气流,由该空气流运载输送的原料堆积在凹部23内。
传送辊5具有具备透气性的圆筒状的外周部,接受来自电机等原动机的动力,其外周部围绕水平轴旋转。在传送辊5的内侧(旋转轴一侧)的非旋转部分形成有能够将内部减压的空间E。在空间E中连接有吸气风扇等公知的排气装置(图中未示),通过操作该排气装置,能够将该空间E内保持为负压。
如图4所示,在传送辊5的外周面51上设置有多个吸引孔53。在图4中,5X方向是传送辊5的外周面的周向,5Y方向是传送辊5的外周面51的宽度方向(与该辊5的旋转轴平行的方向)。
如图4所示,传送辊5的吸引孔53在传送辊5的周向(5X方向)和宽度方向(5Y方向)上分离地形成有多个。更详细地来讲,在传送辊5的周向(5X方向)上多个吸引孔53直线排列而成的吸引孔列L5,在该传送辊5的宽度方向(5Y方向)上形成有多列,在相邻的吸引孔列L5之间,不存在吸引孔53的区域在5X方向上连续地形成。
多个吸引孔53是通过将形成有多个具有与吸引孔53同样的断面形状的贯通孔的板52固定在传送辊5的外周部上而形成的。传送辊5的各个吸引孔53在通过被保持为负压的空间E上的期间,作为吸入外部空气的吸引孔发挥功能。
传送辊5的吸引孔53与旋转筒2的各个凹部23对应地设置,通过对应的吸引孔53分别地吸引原料堆积在旋转筒2的凹部23内而产生的堆积物32,能够使其向传送辊5上移动。
更详细地来讲,对于旋转筒2的凹部23与传送辊5的吸引孔53,凹部23的中心点的配置图案和中心点间距离与传送辊5的吸引孔53的中心点的配置图案和中心点间距离相同。另外,对于旋转筒2与传送辊5,按照一个吸引孔53与一个凹部23重叠的方式,使其相位一致且同步地旋转。由此,对每一个凹部23用一个吸引孔53进行吸引。
在本实施方式1中,由用于形成包含在一片吸收性物品的堆积物32的多个凹部23的集合组成的凹部组23G,在旋转筒2的周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组,另外,由用于分别吸引包含在一片吸收性物品的堆积物32的多个吸引孔53的集合组成的吸引孔组53G,在传送辊5的周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组。形成于旋转筒2的外周面的凹部组23G的个数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可以是2~20个,形成于传送辊5的外周面51的吸引孔组53G的个数例如可以是1~10个等。
真空箱6在旋转筒2的旋转方向上配置于管道4的下游侧端部41与传送辊5之间。
如图1所示,真空箱6形成为具有上下面、左右的两个侧面和背面的箱状的形状,在与背面相对的部位具有朝着旋转筒2的方向开口的开口部。
真空箱6通过图中未示的排气管等,与吸气风扇等公知的排气装置(图中未示)连接,通过该排气装置的动作,能够将真空箱6内保持为负压。
网眼带7是具有网眼的带状的透气性带成无端状连结而成,被多个自由辊71和传送辊5引导,连续地在规定的路径移动。网眼带7通过传送辊5的旋转被驱动。如图1所示,网眼带7在管道4的下游侧端部41的附近,在被导入旋转筒2的外周面上后,如图1和图2所示,按照依次通过真空箱6与旋转筒2之间和传送辊5与旋转筒2之间的方式来配置。
网眼带7在通过真空箱6的开口部的前面的期间,与旋转筒2的外周面接触,在传送辊5与旋转筒2最接近的最接近部附近,离开旋转筒2的外周面向传送辊5上移动。
网眼带7具有比形成于传送辊5的外周面51的吸引孔53的大小明显小的网眼(细孔)。在网眼带7的与吸引孔53重叠的部分形成俯视形状与吸引孔53相同形状的吸引区域,在该吸引区域中吸附从凹部内脱模的堆积物。
本实施方式中的“输送部”由具有吸引孔53的传送辊5以及配置于其外周面51上的网眼带7组成。本实施方式中的吸引孔由设置于传送辊5的外周面51上的吸引孔53组成,或者由该吸引孔53和网眼带7中的与该吸引孔53上重叠的部分(上述吸引区域)组成。
网眼带7的网眼开口率优选为10~90%,更优选的是40~60%。
另外,网眼带7的网眼尺寸优选为Φ0.1mm~Φ3.0mm,更优选的是Φ1.0mm~Φ2.0mm。
网眼带的材料能够采用各种公知的材料,但是优选的是树脂制的网眼带。
真空传输机8包括:架设在驱动辊81和从动辊82、82上的无端状的透气性带83;隔着透气性带83配置于与传送辊5相对的位置的真空箱84。
如图5和图6所示,隔着在传送辊的外周面51的宽度方向(5Y方向)上的形成有吸引孔53的区域5M,在其两侧设有一对除风板9。除风板9与传送辊5的外周面51略垂直地设置。
另外,如图2所示,除风板9具有圆弧状的边缘部91,该圆弧状的边缘部91具有沿着网眼带7的表面的形状,且与该网眼带7的表面靠近配置,该网眼带7沿着传送辊5的外周面51。另外,在从旋转筒2与传送辊5的最接近部至转送辊5与真空传输机8的透气性带83的最接近部的尽可能大的范围中,为了能够减少空气从侧方的流入,除风板9具有:朝着旋转筒2与传送辊5的最接近部延伸的尖形(前端逐渐变细)的第1角部92;和向传送辊5与真空传输机8的透气性带83的最接近部延伸的尖形(前端逐渐变细)的第2角部93。另外,除风板9优选为在隔着上述区域5M的区域的两侧,能够形成比被吸附于传送辊5的外周面的堆积物32的高度更高的壁。
除风板9的圆弧状的边缘部91、与传送辊5的外周面51(如本实施方式所述,在将网眼带7供给到传送辊5的外周面51上的情况下,是网眼带7的表面)之间的间隙(间隔)是10mm以下,更优选为1mm以下,从防止因空气的流入引起的堆积物的倾倒等观点来看较为理想。
除风板9也可以用任何支承件来支承,在图5和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使用支承件95,其由固定于壁面上的固定部95a;竖立设置于固定部95a上的棒状部95b;与该棒状部95b的阳螺纹部螺合的螺母95c、95c;和筒状的间隔物95d组成。
下面,对使用上述吸收体的制造装置1连续地制造吸收体3的方法、即本发明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为了使用吸收体的制造装置1制造吸收体3,使分别与旋转筒2内的空间B、传送辊5内的空间E、以及真空箱6内连接的排气装置动作而形成负压。将空间B内形成负压,由此,在管道4内产生将吸收体的原料向旋转筒2的外周面输送的空气流。另外,按照上述凹部组23G与吸引孔组53G重叠,且该凹部组23G中的各个凹部23与吸引孔组53G中的各个吸引孔53也重叠的方式,使旋转筒2和传送辊5同步地旋转。另外,使真空传输机8动作。
然后,如果使纤维材料导入装置动作,向管道4内供给纤维材料,那么,该纤维材料由流经管道4内的空气流运载,变成飞散状态,朝着旋转筒2的外周面供给。
在被管道4覆盖的部分中输送的期间,纤维材料31被吸引堆积在旋转筒2的凹部23中。另外,堆积在凹部23内的堆积物32形成与凹部23的内周面的形状对应的形状。
然后,旋转筒2旋转,凹部23到达真空箱6的相对位置时,凹部23内的堆积物32通过来自真空箱6的吸引,变成被吸附在网眼带7上的状态。凹部23内的堆积物32在该状态下,被输送至紧靠传送辊5与旋转筒2的最接近部P的前面。
然后,在传送辊5与旋转筒2的最接近部P附近,凹部23内的堆积物32在各个凹部23中都受到吸引孔53的吸引同时从凹部23脱模,与网眼带7一同向传送辊5上移动。
与网眼带7一同向传送辊5上移动的堆积物32维持原状地在各个凹部23中受到吸引孔53的吸引,并且被输送至与真空传输机8的交接部Q,在交接部Q,由于真空箱84的吸引,向真空传输机8上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在载置堆积物32之前的真空传输机8上,导入由纸巾或透液性的无纺布等构成的第1包芯片材33,堆积物32向该第1包芯片材33上移动。
然后,在下游在第1包芯片材33上的堆积物32上层叠第2包芯片材34后,被第1包芯片材和第2包芯片材33、34覆盖的状态下的堆积物32按照规定的间隔被切断,被切断成一片吸收性物品的尺寸,得到图7所示的吸收体3。
第1包芯片材和第2包芯片材33、34均不折叠而能够将两者接合,如图7所示的吸收体,能够将一个片材的两侧部向另一个片材一侧卷起或者卷下然后利用粘接剂固定。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利用与旋转筒2的各个凹部23对应而设置的吸引孔53,分别单独地吸引多个凹部23内的堆积物32并将其转印到传送辊5上的网眼带7上,另外,由于分别单独地吸引从多个凹部23脱模的堆积物32同时进行输送,因此,与堆积物32间的间隙也同样被吸引的情况相比,能够明显减少通过堆积物32间的间隙而流入传送辊5内的空气(风)量。因此,在向输送部转印时和输送过程中,能够防止辊5的宽度方向两端附近的堆积物向中央附近的堆积物倾倒、堆积物的形状变形、堆积物相互间的配置发生紊乱等不良状况。
另外,利用本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使原料堆积的凹部23在旋转筒2的周向和宽度方向上分开地形成有多个,在传送辊5的外周面设置有能够分别单独地吸引多个凹部23内的堆积物的吸引孔53,因此,能够利用吸引孔53分别单独地吸引从多个凹部23脱模的堆积物32。由此,与堆积物32间的缝隙也同样被吸引的情况相比,能够明显减少通过堆积物32间的缝隙而流入传送辊5内的空气(风)量。因此,能够防止辊5的宽度方向两端附近的堆积物向中央附近的堆积物倾倒,或者堆积物相互间的配置发生紊乱等不良状况。
从堆积物从凹部的脱模性、防止堆积物倾倒和配置紊乱的观点来看,对于设置于传送辊5上的吸引孔53,优选:在该传送辊5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L6(参照图4)为设置于旋转筒2上的凹部23的在该旋转筒2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L3(参照图3)以下,在传送辊5的周向上的尺寸L7(参照图4)为上述凹部23的在旋转筒2的周向(2X方向)上的尺寸L4(参照图3)以下。
另外,吸引孔53的断面积(基于与外周面51平行的面的断面积)优选为凹部23的开口部的面积以下,吸引孔53的断面积优选为凹部23的开口部的面积的20~100%,特别优选为30~60%。
凹部23的尺寸L3优选为5~25mm,更优选为10~20mm。凹部23的尺寸L4优选为5~25mm,更优选为10~20mm。
凹部23的深度优选为1~20mm,更优选为4~12mm。
旋转筒2的周向上的凹部23彼此之间的间隔L8(参照图3)优选为0.5~10mm,更优选为1~5mm。
旋转筒2的宽度方向上的凹部23彼此之间的间隔L9(参照图3)优选为0.5~10mm,更优选为1~5mm。
吸引孔53(上述网眼带的吸引区域也同样)的尺寸L6优选为5~25mm,更优选为10~20mm。吸引孔53的尺寸L7优选为5~25mm,更优选为10~20mm。
传送辊5的周向(5X方向,输送部的输送方向)上的吸引孔53彼此之间的间隔L10(参照图4)优选为0.5~10mm,更优选为1~5mm。
传送辊5的宽度方向(5Y方向,与输送部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吸引孔53彼此之间的间隔L11(参照图4)优选为0.5~10mm,更优选为1~5mm。
从向输送部的转印性以及输送部中的输送性的观点来看,上述尺寸分别优选为L3≥L6、L4≥L7、L8≤L10、L9≤L11的关系,更优选的是L3>L6、L4>L7、L8<L10、L9<L11的关系,进一步优选上述尺寸满足上述关系。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和装置,利用接近传送辊5设置的除风板9、9,防止或者减少风从辊5的宽度方向的左右外方流入具有吸引孔53的区域5M,因此,尤其能够更有效地防止辊5的宽度方向两端附近的堆积物向中央附近的堆积物倾倒,或者堆积物相互间的配置发生紊乱等不良状况。除风板9的材质并没有特别的限制,但是从使其具有能够抗风的刚性的观点来看,优选由金属或合成树脂制成,且具有0.5~10mm左右的厚度。
图8和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更优选的实施方式(第2实施方式)的图。
在第2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在传送辊5的周向(5X方向)上,多个吸引孔53直线排列而成的吸引孔列L5,在该传送辊的周向的宽度方向(5Y方向)上形成有多列,按照位于其相邻的吸引孔列L5、L5之间的方式设置有列间分隔板9A。被保持在传送辊5上并被输送的堆积物32在列间分隔板9A彼此之间或者列间分隔板9A与除风板9之间进行移动。列间分隔板9A作为防倾倒导向器发挥功能,由此进一步确保防止堆积物32倾倒。对于第2实施方式没有特别说明之处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另外,列间分隔板9A如图8和图9所示,具有与上述除风板9相同的形状,但是也可以不具有相同的形状。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图。
图10所示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1’包括:在外周面具有凹部23,该凹部23的底面具有多个细孔,且沿着箭头R2方向被旋转驱动的旋转筒2;向旋转筒2的外周面供给吸收体的原料31的管道4;配置于旋转筒2的下方的真空传输机8A;以及接近真空传输机8A而设置的除风板9’。并且构成为:利用设置于真空传输机8A上的吸引孔53’的吸引,能够将向旋转筒2的外周面供给吸收体原料31而使其堆积在上述凹部内的堆积物32’从该凹部23中脱模,然后转印到真空传输机8A上,并且将其保持在该真空传输机8A上同时进行输送。
在图10所示的制造装置1’中的旋转筒2上,吸引吸收体原料31并使其堆积的凹部23在旋转筒2的周向和宽度方向上分开地形成有多个。但是,在周向上分开的凹部23适合多片吸收性物品(一次性尿布、生理卫生巾等)。
即,在图10所示的制造装置1’中的旋转筒2上,由用于形成包含于一片吸收性物品中的堆积物32’的多个凹部23的集合组成的凹部组,在旋转筒2的周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组,但是包含于各个凹部组中的凹部23仅在旋转筒2的宽度方向上分开,且在旋转筒2的周向上连续。图11表示利用本装置而得到的一片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或者吸收性芯)3A,包含于该吸收体3A中的堆积物32’具有在与旋转筒2的周向和真空传输机8的输送方向8X对应的长边方向(3X方向)上长的形状,仅在与该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3Y方向)上被配置有多个。
图10所示的制造装置1’中的真空传输机8A具有:架设在驱动辊81和从动辊82上的无端状的图案吸引传送带83A,在该图案吸引传送带83A上设置有与旋转筒2的各个凹部23对应的吸引孔53’。在图案吸引传送带83A通过真空箱84上的期间,从吸引孔53’进行吸引。
如图10所示,设置于图案吸引传送带83A上的吸引孔53’具有比旋转筒2的凹部23和从该凹部23脱模的堆积物32’小一圈的俯视形状。在图案吸引传送带83A的外周面(特别是吸引孔53’上)和吸引孔53’内,优选设置用于不使纤维材料等吸入的部件(网眼等)。
此外,如图11所示,在制造仅在与堆积物32’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配置有多个上述堆积物32’的吸收体3A的情况下,关于设置于图案吸引传送带83A等上的吸引孔53’,也可以取代对一个长凹部23设置一个长形的吸引孔53’,而在与一个长凹部23的长边方向对应的方向上直线排列地设置多个短吸引孔53’。在此情况下,优选,由多个吸引孔构成的吸引孔列相对于一个长凹部23以不在堆积物的输送方向和与其正交的方向上突出的方式形成。
除风板9’隔着图案吸引传送带83A的宽度方向(8Y方向)的形成有吸引孔53’的区域,在其两侧被设置有一对。此外,根据从旋转筒向真空传输机8A转印的转印性的观点,在旋转筒2的凹部23通过空间C’上的期间,优选进行比通过空间B’上的期间弱的从凹部23的底面部的吸引,在通过空间D’上的期间,优选不进行从凹部23的底面部的吸引。
根据制造装置1’以及使用它的吸收体3A的制造方法,利用与旋转筒2的各个凹部23对应而设置的吸引孔53’,分别单独地吸引多个凹部23’内的堆积物32’并将其转印到真空传输机8A上,另外,由于能够分别单独地吸引已脱模的堆积物32’的同时进行输送,因此,达到与上述制造装置1以及使用它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同样的作用效果。
以上,对本发明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非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分别适当地进行变更。
例如,图3和图4举例表示了沿着旋转筒2和传送辊5的周向隔开间隔地设置多组与一片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对应的凹部组23G和吸引孔组53G的例子,但是,凹部列L2和吸引孔列L5也可以分别在旋转筒2和传送辊5的外周面的整个面连续地形成。
另外,在沿着旋转筒2和传送辊5的周向设置多组与一片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对应的凹部组23G和吸引孔组53G的情况下,构成一个凹部组23G或一个吸引孔组53G中的凹部列L2或吸引孔列L5的凹部23或者吸引孔53的个数(在图3、图4所示的例子中是8个或9个)也可以是1~7个,或者10~20个等。
另外,与一片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对应的凹部组和吸引孔组也可以包括相对于旋转筒2、传送辊5、真空传输机8A等的输送方向倾斜的凹部列和吸引孔列。
另外,沿着2Y方向或5Y方向排列的凹部列L2和吸引孔列L5的个数也可以取代图3和图4所示的7个,而采用2~6个或者8~30个等。但是,优选3个以上,更优选4个以上。
另外,在设置多列凹部列L2和吸引孔列L5的情况下,在相邻的凹部列L2和吸引孔列L5中,凹部23或吸引孔53的周向(2X或5X方向)的位置也可以偏移,也可以在所有的列中凹部23或吸引孔53的位置一致。
另外,也可以取代将凹部内的堆积物32转印到供给到传送辊5上的网眼带7上等,而是直接将其转印到没有供给网眼带7的传送辊5的外周面上。在此情况下,优选设置用于在传送辊5的外周面的吸引孔53上和吸引孔53内不吸入纤维材料等的部件(网眼等)。另外,也可以取代将网眼带7供给到传送辊5上,而是将第2包芯片材34这样的包芯片材供给到传送辊5上,将堆积物32转印到该包芯片材上。
另外,也可以在网眼带7上形成透气部与非透气部,将该透气部作为吸引孔。
另外,在本发明中制造的吸收体,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制造的吸收体3那样,既可以是堆积物32的两面被不同的包芯片材33、34覆盖的吸收体,也可以是堆积物32的整个表面被一片包芯片材覆盖的吸收体,例如堆积物32的一面被一片包芯片材的中央部覆盖,该堆积物32的另一面的整个区域被该包芯片材的向堆积物32的上述一面侧折叠的部分覆盖而成的吸收体。另外,也可以是多个堆积物32分别被粘接剂等固定在一片片材的一面上,该堆积物的另一面侧未被片材覆盖的吸收体等。而且,也可以是在包含由多个堆积物32形成的层的多层构造的吸收体,例如在大型的一片吸收层上配置有多个堆积物32的吸收体。
另外,堆积物32既可以由传送辊5输送后移动至不具有吸引机构的带传输机上,也可以移动至其他的输送机构上。另外,吸引孔53的形状并非限于与凹部23的形状相同或者相似。另外,吸引孔53的断面和开口周边部的形状也可以采用圆形、椭圆形、菱形等任意的形状。
另外,如图12(a)所示,本发明中的旋转筒的凹部可以具有:由在旋转筒2的宽度方向(2Y方向)或者宽度方向和周向上被分割的多个小凹部25组成的下层26;和跨越多个小凹部25上存在的上层27。图12(b)表示使用图12(a)所示的旋转筒制造的吸收体的一个例子。图12(b)所示的吸收体3’具有吸收性芯36,其由在小凹部25内堆积的堆积物形成的凸部32’,和由在上层27内堆积的堆积物形成的连续层35构成(0057)。图13表示在旋转筒2的凹部具有由沿着宽度方向和周向被分割的多个小凹部25形成的下层26的情况下所制造的吸收体的一个例子。
在传送辊和真空传输机上设置与各个小凹部25对应的吸引孔,由此能够防止由在小凹部25内堆积的堆积物构成的凸部32’的倾倒和倒塌等。
对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4所示,作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100包括:沿着箭头方向R2被旋转驱动的旋转筒102;向旋转筒102的外周面供给作为吸收体103的原料的纤维材料131的管道104;配置于旋转筒102的斜下方,且沿着箭头R5方向被旋转驱动的传送辊105;在旋转筒102的周向上配置于管道104与传送辊105之间的真空箱106;按照通过真空箱106与旋转筒102之间以及传送辊105与旋转筒102之间的方式所配置的作为片状透气性部件的网眼带107;以及配置于传送辊105的下方的真空传输机108。
如图14所示,旋转筒102形成为圆筒状,接受来自电机等原动机的动力围绕水平轴旋转。旋转筒102如图15(a)和图15(b)所示,在外周面121上形成有多个底面部由堆积纤维网眼122构成的凹部123。
旋转筒102的凹部123如图15所示,在旋转筒2的周向(2X方向)和宽度方向(2Y方向)上分开地形成有多个。
更详细地来讲,在旋转筒102的周向(2X方向)上,多个凹部123直线排列而成的凹部列在旋转筒102的宽度方向(2Y方向)上形成有多列。
各个凹部123之间被分隔部件124隔开。分隔部件124由可挠性板构成,该可挠性板形成有开口部的形状与凹部123的形状相同的多个贯通孔。
多个凹部123通过将该可挠性板以沿着旋转筒102的外周面的方式弯曲为圆弧或圆筒状,利用螺栓或粘接剂等公知的固定手段,固定成与堆积纤维网眼122重叠的状态而形成。凹部123的内周面由可挠性板的上述贯通孔的内周面形成。可挠性板也可以是从开始形成为圆弧状的板。
堆积纤维网眼122具有多个细孔,不使由空气流运载供给的吸收体的原料透过,而仅使空气能够透过。
在旋转筒102的内侧(旋转轴侧)的非旋转部分形成有能够对内部减压的空间B。在空间B中连接有吸气风扇等公知的排气装置(图中未示),通过使该排气装置动作,能够将该空间B保持为负压。
另一方面,在旋转筒102的内侧(旋转轴侧)的空间C和D中连接有能够获取装置外的空气的配管(图中未示)。
如图14所示,管道104的一端侧覆盖位于上述空间B上的旋转筒102的外周面,在图中未示的另一端侧具有纤维材料导入装置。纤维材料导入装置具备例如粉碎片状的木浆形成解纤浆料,将该解纤浆料(纤维材料)送入管道内的粉碎器。也可以在管道104的中途设置导入吸水性聚合物的吸水性聚合物导入部。
在旋转筒102的各个凹部123通过被维持为负压的空间B上的期间,底面部的细孔作为吸引孔发挥功能。通过凹部123的底面部的细孔的吸引,在管道4内产生将从纤维材料导入部和吸水性聚合物导入部所导入的吸收体的原料向旋转筒102的外周面输送的空气流,由该空气流运载输送的原料堆积在凹部123内。
传送辊105具有具备透气性的圆筒状的外周部,接受电机等原动机的动力,其外周部围绕水平轴旋转。在传送辊105的内侧(旋转轴侧)的非旋转部分形成有能够将内部减压的空间E。在空间E连接有吸气风扇等公知的排气装置(图中未示),通过使该排气装置动作,能够将该空间E内维持为负压。
真空箱106在旋转筒102的旋转方向上,配置于管道104的下游侧端部141与传送辊105之间。
真空箱106如图3所示,形成具有上下面、左右的两个侧面和背面的箱状的形状,在与背面相对的部位具有朝着旋转筒2的方向开口的开口部。
真空箱106通过排气管161等与吸气风扇等公知的排气装置(图中未示)连接,通过使该排气装置动作,能够将真空箱106内维持为负压。
网眼带107是片状的透气性部件,由具有网眼的带状的透气性带成无端状连结而成,被多个自由辊171和传送辊105引导,连续地在规定的路径上移动。网眼带107通过传送辊105的旋转被驱动。网眼带107如图1所示,在管道104的下游侧端部141的附近,在被导入旋转筒102的外周面上之后,如图14和图16所示,以依次通过真空箱106与旋转筒102之间以及传送辊105与旋转筒102之间的方式配置。
网眼带107在通过真空箱106的开口部的前面的期间,与旋转筒102的外周面接触,在传送辊105与旋转筒102最接近的最接近部附近,离开旋转筒2的外周面向传送辊105上移动。
真空传输机108包括:架设于驱动辊181和从动辊182、182上的无端状的透气性带183;和隔着透气性带183配置于与传送辊105相对的位置的真空箱184。
下面,对使用上述吸收体的制造装置101连续地制造吸收体103的方法、即本发明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为了使用吸收体的制造装置101制造吸收体103,使分别与旋转筒102内的空间B、传送辊105内的空间E和真空箱106连接的排气装置动作而形成负压。通过将空间B内形成负压,由此,在管道104内产生将吸收体的原料向旋转筒102的外周面输送的空气流。另外,使旋转筒102和传送辊5旋转,并且使真空传输机108动作。
如果使纤维材料导入装置动作,向管道104内供给纤维材料131,那么,该纤维材料131由流经管道104内的空气流运载变成飞散状态,朝向旋转筒102的外周面供给。
在被管道104覆盖的部分中进行输送的期间,纤维材料131被吸引堆积在旋转筒102的凹部123中。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原料供给区域是旋转筒102的被管道104覆盖的部分。另外,堆积在凹部123内的堆积物132形成为与凹部123的内周面的形状对应的形状。
然后,当旋转筒102旋转,凹部123到达真空箱106的相对位置时,如图17所示,凹部123内的堆积物132通过来自真空箱106的吸引,变成被吸附在网眼带107上的状态。凹部123内的堆积物132在该状态下,被输送至紧挨传送辊105与旋转筒102的最接近部P的前面。此外,凹部123内的堆积物132在网眼带107上的吸附如图17所示,未必在堆积物132与凹部123的底面部之间产生缝隙,但是,从提高将堆积物132向其他的输送机构移动时的转印性的观点来看,优选使这样的缝隙产生。
然后,在传送辊105与旋转筒102的最接近部P附近(参照图16),凹部123内的堆积物132通过来自传送辊105一侧的吸引,在被吸附于网眼带107的状态下从凹部123脱模,向传送辊105上移动。
然后,与网眼带107一同移动至传送辊105上的堆积物132被吸附在传送辊105上的网眼带107上,维持这样的状态被输送至与真空传输机108的交接部Q,在交接部Q,通过真空箱184的吸引向真空传输机8上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的装置100中,如图14所示,在载置堆积物132之前的真空传输机108上,导入由纸巾或透液性的无纺布等构成的第1包芯片材133,堆积物132移动至该第1包芯片材133上。
然后,进一步,在堆积物132的上面一侧导入第2包芯片材134后,被第1包芯片材和第2包芯片材133、134覆盖的状态的堆积物132按照规定的间隔被切断,得到被切断成一片吸收性物品的尺寸的吸收体103。
第1包芯片材和第2包芯片材133、134均不折叠而能够将两者接合,但是也可以将其中一个片材的两侧部向另一个片材一侧卷起或者卷下,利用粘接剂等来固定。图18(a)和图18(b)所示的吸收体103是通过将第1包芯片材133的两侧部向第2包芯片材134一侧卷起或卷下而制造的吸收体。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在堆积物132从旋转筒102的凹部123中脱模之前,利用真空箱106从与旋转筒102相反的一侧吸引堆积物132同时进行输送,然后,将其从凹部123中脱模,因此,在将堆积物132转印到传送辊105(其他的输送机构)上时,堆积物132的形状不易变形,堆积物132的配置不易紊乱。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8所示,制造多个块状的堆积物(原料的成形物)132沿着长边方向和宽度方向两个方向分别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多个的吸收体103。在制造这种吸收体的情况下,如果采用现有的方法,特别是当将凹部123内的堆积物132转印到其他输送机构上时,堆积物相互间的位置关系容易发生紊乱,但是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利用真空箱106,从与旋转筒102相反的一侧吸引的同时进行输送后,从凹部123脱模,由此,能够在凹部123的配置图案被原封不动地转印的状态下配置堆积物132,且能够得到多个堆积物132被精确地配置为所需的状态的吸收体103。此外,在图18所示的吸收体103中,堆积物(原料的成形物)132成交错状配置。另外,也可以在吸收体103的长边方向的端部形成未配置堆积物132的规定宽度的区域。对于图18所示的吸收体103,既可以按照与其制造时的MD方向对应的长边方向与一次性尿布、生理卫生巾、失禁垫等吸收性物品的前后方向一致的方式组装在吸收性物品中,也可以按照与CD方向对应的宽度方向与吸收性物品的前后方向一致的方式组装在吸收性物品中使用。吸收性物品的前后方向是在将该吸收性物品穿在身上时与穿戴者的前后方向一致的方向。
旋转筒102的周向(2X方向)上的凹部123的长度L100(沿着旋转筒的外周面测定)和旋转筒2的宽度方向(2Y方向)上的凹部123的长度W并没有特别的限制,但是,例如在制造多个堆积物(原料的成形物)132相互间隔开间隔配置有多个的吸收体的情况下,上述长度L100例如可以是1.5~15cm,优选5~10cm。另一方面,上述长度W例如可以是1~10cm,优选2~5cm。完成的吸收体103中的堆积物(原料的成形物)32的与2Y方向和2X方向对应的尺寸也优选同样的范围。
此外,被真空箱106吸引的区域的宽度(与旋转筒的宽度方向相同方向的长度)与旋转筒的有凹部的区域的宽度(旋转筒的宽度方向的长度)相同或者比其宽。
从防止堆积物的形状变形和配置紊乱的观点来看,从与旋转筒102相反的一侧吸引同时进行输送各个堆积物132的距离(以下,也称作吸引输送距离)优选为旋转筒的周向上的凹部123的长度(沿着旋转筒的外周面测定)的1.5倍,更优选为该长度的1.5~10倍,尤其优选的是2~5倍。吸引输送距离是内部堆积有堆积物132的凹部123从最初受到来自与旋转筒102相反的一侧的吸引的点S(参照图3)移动至传送辊105与旋转筒102的最接近部P的距离。
在与传送辊105之间不吸引的区域不使用传送辊105,将凹部123内的堆积物132直接脱模在真空传输机108上时的吸引输送距离是从上述点S至达到真空传输机108与旋转筒102的最接近部的移动距离。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取代将凹部123内的堆积物132脱模在传送辊105上,而是将凹部123内的堆积物132直接脱模在真空传输机108上。但是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从防止凹部123内的堆积物132的形状变形和配置紊乱方面来看,优选脱模在传送辊105上,然后使其移动至真空传输机108上。
另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取代将无端状的网眼带107供给到凹部123上,而是将第2包芯片材134这样的包芯片材供给到凹部123上,在将凹部123内的堆积物132吸附在该包芯片材上同时进行输送,然后,将该堆积物132向传送辊105和真空传输机108等其他的输送机构上移动。但是,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从能够确保稳定的吸引,防止因输送张力变动引起的形状变形和配置紊乱方面来看,优选使用无端状的网眼带107。
另外,优选在真空箱106内配置整流板,能够调整风从箱106的表面朝向箱106内部的流动。由此,能够将凹部23内的堆积物132均等地向无端状的网眼带107方向吸引,且能够防止移动过程中的堆积物132的变形、紊乱。
整流板,例如能够按照使多片板状的板相对于片状的透气性部件成大致垂直的方式,配置在面对该透气性部件的开口部,或者将公知的蜂窝板按照筒状的流通路径相对于片状的透气性部件成大致垂直的方式,配置在面对该透气性部件的开口部。多片板状的板按照各个板的面朝着上下的方式相互平行地配置,或者按照产生多个断面形状为三角形、矩形、菱形等角筒状的流通路径的方式组合配置。
另外,优选真空箱106内被分隔成沿着旋转筒102的周向排列的多个小空间。通过设置在周向上排列的多个小空间,能够调节吸引输送过程中的吸引力,更加稳定地进行输送。
另外,在此情况下,在旋转筒102的周向上排列的多个小空间优选至少在两个小空间中,作用在凹部123内的堆积物132上的吸引力不同。
另外,在旋转筒102的周向上排列的小空间的个数优选2个以上,更优选2~5个。此外,在图14中表示内部被分隔壁162分隔成两个小空间的真空箱106。
另外,从提高堆积物132的转印性的观点来看,对于通过旋转筒102与传送辊105的最接近部P的网眼带7(片状的透气性部件)的移动速度,当旋转筒的移动速度为100时,优选为102以下,更优选为95以上且小于100。
另外,传送辊105与旋转筒102之间的间隙(严格来讲,是和传送辊5的外周面接触的网眼带7与旋转筒2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隔)优选为3.0~7.0mm,更优选5.0~6.5mm。
以上,对本发明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的第4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非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分别适当地进行变更。
例如,在图15(a)所示的旋转筒102上,在旋转筒的周向(2X方向)上,直线排列的多个凹部123组成的凹部列(以下,也称作周向凹部列)在旋转筒的轴向(2Y方向)上形成有多列,但也可以取代这种方式,周向凹部列在旋转筒的轴向(2Y方向)上仅形成有一列。另外,也可以在一个旋转筒102上形成周向凹部列和在旋转筒的周向(2X方向)上连续地形成的槽状的凹部两者。
在形成多列周向凹部列的情况下,在全部周向凹部列中凹部的周向(2X方向)的位置既可以一致,也可以邻接的周向凹部列的凹部的位置偏移。另外,周向凹部列也可以包括旋转筒的周向的长度各异的多种凹部。
另外,在旋转筒102的外周面上形成该周向的长度各异的多种凹部的情况下,上述吸引输送距离相对于最短凹部的长度的比例优选为上述的比例。
另外,在旋转筒102的周向上交替地形成:形成有凹部的区域、和未形成凹部的区域,可以仅在形成有凹部的区域中,按照上述各种方式形成周向凹部列等。例如,用于形成一片吸收性物品的堆积物的凹部组在旋转筒102的周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形成有多组,该各个凹部组内的凹部的配置也可以是上述的各种方式。
另外,凹部123既可以遍及旋转筒102的周向的全周按照一定的间距形成,也可以多个凹部123按照相互不同的间距配置的区域在旋转筒2的周向上形成有多个。
另外,在本发明中制造的吸收体如按照上述实施方式制造的吸收体103那样,既可以是堆积物132的两面被不同的包芯片材133、134覆盖,也可以是堆积物132的整个表面被一片包芯片材覆盖,例如,堆积物132的一面被一片包芯片材的中央部覆盖,该堆积物132的另一面的整个区域被该包芯片材的向堆积物132的上述一面侧折叠的部分覆盖等。另外,也可以是多个堆积物132分别被粘接剂等固定在一片片材的一面,该堆积物的另一面未被片材覆盖。
上述一个实施方式中的省略说明的部分和仅一个实施方式具有的要件能够分别适当地应用于其他的实施方式,另外,各个实施方式的要件能够适当地在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置换。
例如,如图10所示的装置1’那样,对于将旋转筒的凹部23内的堆积物脱模在带传输机8A上的装置中的凹部23和带传输机8A的吸引孔53’的配置,能够采用与图1和图2所示的装置1的凹部23和吸引孔53同样的配置,反之,对于图1和图2所示的装置1中的凹部23和吸引孔53的配置,也能采用与图10所示的装置1’的凹部23和吸引孔53’同样的配置。
作为吸收体的原料的纤维材料,现有技术中并没有特别的限制,能够使用在生理卫生巾、护垫、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中所使用的各种材料。例如,使用解纤浆料等浆料纤维、人造纤维、棉纤维等纤维素纤维的短纤维、聚乙烯等合成纤维的短纤维等。这些纤维可以单独使用一种或者组合使用两种以上。另外,作为吸收体的原料,既可以在管道内一同导入纤维材料和吸水性聚合物,还可以根据需要与纤维材料等一同供给除臭剂和抗菌剂等。
在本发明中制造的吸收体优选用作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吸收性物品主要用于吸收保持尿、经血等从身体中排泄的体液。吸收性物品例如包含:一次性尿布、生理卫生巾、失禁垫、护垫等,但并非局限于此,也广泛地包含用于吸收从人体排出的液体的物品。
吸收性物品典型地包括:表面片材、背面片材和介于配置在两个片材间的液保持性的吸收体。表面片材也可以兼用覆盖吸收体的表面的包芯片材。背面片材也可以具有水蒸气透过性。吸收性物品还可以包括与该吸收性物品的具体用途对应的各种部件。这样的部件在从业者中公知。例如,在吸收性物品用于一次性尿布、生理卫生巾的情况下,能够在吸收体的竖立的两侧部的更外侧配置一对或者两对以上的立体护围。

Claims (13)

1.一种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
吸引由空气流运载供给的吸收体原料使其堆积在设置于旋转筒的外周面的凹部中的堆积工序;和
使该凹部内的堆积物转印到输送部上,将该堆积物保持在该输送部上同时进行输送的输送工序,
在所述堆积工序中,使所述吸收体原料堆积在所述旋转筒的宽度方向上形成的多个凹部中,
在所述输送工序中,利用所述输送部的吸引力,使所述凹部内的堆积物从该凹部脱模到所述输送部上,并且,在吸引已脱模的堆积物的同时对该堆积物进行输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工序:
在将所述凹部内的堆积物转印到所述输送部上之前,将该凹部内的堆积物吸附在供给到该凹部上的片状的透气性部件上同时进行输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输送工序中,利用来自在与所述输送部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与所述凹部分别单独地对应配置的多个吸引孔的吸引力,使所述凹部内的堆积物从该凹部脱模到所述输送部上,并且,分别单独地吸引已经脱模的堆积物同时进行输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堆积工序中,使所述吸收体原料堆积在所述旋转筒的周向和宽度方向上分别形成有多个的凹部中,
在所述输送工序中,利用来自在所述输送部的输送方向和与该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与所述凹部分别单独地对应配置的多个吸引孔的吸引力,使所述凹部内的堆积物从该凹部脱模到所述输送部上,并且,分别单独地吸引已经脱模的堆积物同时进行输送。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部由传送辊和配置于其外周面上的网眼带构成,或者由真空输送机构成。
6.一种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具备在外周面具有凹部的旋转筒,所述凹部的底面具有多个细孔,在向该旋转筒的外周面供给吸收体原料的原料供给区域中,使在所述凹部内堆积的堆积物从该凹部中脱模转印到输送部上,将其保持在该输送部上同时进行输送,
所述凹部在所述旋转筒的周向和宽度方向上分离地形成有多个。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输送部上设置有吸引孔,所述吸引孔与多个所述凹部分别单独地对应,且能够将所述凹部内的堆积物分别单独地吸引。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引孔的在与所述输送部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尺寸为所述凹部在所述旋转筒宽度方向的尺寸以下,且所述吸引孔的在该输送部的输送方向上的尺寸为所述凹部在所述旋转筒周向的尺寸以下。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利用接近所述输送部设置的除风板,防止或者减少风在与该输送部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向具有所述吸引孔的区域流入。
10.如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输送部的输送方向上多个所述吸引孔直线排列而成的吸引孔列在与该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形成有多列,以位于相邻的吸引孔列之间的方式设置有列间分隔板。
11.如权利要求6~10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部由传送辊和配置于其外周面上的网眼带构成,或者由真空输送机构成。
1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部由传送辊和配置于其外周面上的网眼带构成,在所述原料供给区域与所述传送辊之间,设置有从与所述旋转筒一侧相反的一侧吸引所述凹部内的堆积物的真空箱。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网眼带连续地通过所述真空箱与所述传送辊。
CN201080052581.3A 2009-12-04 2010-11-24 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 Active CN1026656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76015A JP5296663B2 (ja) 2009-12-04 2009-12-04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2009-276015 2009-12-04
JP2009291522A JP5475434B2 (ja) 2009-12-22 2009-12-22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2009-291522 2009-12-22
PCT/JP2010/070911 WO2011068062A1 (ja) 2009-12-04 2010-11-24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65626A true CN102665626A (zh) 2012-09-12
CN102665626B CN102665626B (zh) 2014-07-23

Family

ID=441149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52581.3A Active CN102665626B (zh) 2009-12-04 2010-11-24 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270715A1 (zh)
EP (1) EP2508156B1 (zh)
KR (1) KR20120091391A (zh)
CN (1) CN102665626B (zh)
TW (1) TWI516251B (zh)
WO (1) WO2011068062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17339A (zh) * 2013-08-20 2013-12-04 泉州市汉威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模轮装置
CN103908371A (zh) * 2012-12-28 2014-07-09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伸缩性片的制造装置以及制造方法
CN103948471A (zh) * 2014-04-29 2014-07-30 瑞光(上海)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吸收芯体、吸收芯体成型设备以及吸收芯体的制造方法
CN105813609A (zh) * 2013-12-13 2016-07-27 花王株式会社 吸收体的制造装置
CN110123530A (zh) * 2019-06-05 2019-08-16 无锡优佳无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吸水芯体生产线
CN112914836A (zh) * 2021-03-29 2021-06-08 上海智联精工机械有限公司 用于形成一次性卫生用品芯体的装置及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50306B2 (en) 2007-02-21 2017-01-24 Curt G. Joa, Inc. Single transfer insert placement and apparatus with cross-direction insert placement control
US9944487B2 (en) 2007-02-21 2018-04-17 Curt G. Joa, Inc. Single transfer insert plac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JP2011518648A (ja) 2008-04-29 2011-06-30 ザ プロクター アンド ギャンブル カンパニー 耐歪み性のコアカバーを備える吸収性コアの作製プロセス
EP2329803B1 (en) 2009-12-02 2019-06-19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ferring particulate material
US9089453B2 (en) 2009-12-30 2015-07-28 Curt G. Joa, Inc. Method for producing absorbent article with stretch film side panel and application of intermittent discrete components of an absorbent article
EP2532328B1 (en) 2011-06-10 2014-02-26 The Procter and Gamble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absorbent structures with absorbent material
EP2532329B1 (en) 2011-06-10 2018-09-19 The Procter and Gamble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absorbent structures with absorbent material
US10828204B2 (en) * 2011-09-08 2020-11-10 Curt G. Joa,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orming absorbent cores
US9464371B2 (en) 2011-10-19 2016-10-11 Kao Corporation Fiber stacking device
JP5261557B2 (ja) * 2011-10-21 2013-08-14 花王株式会社 積繊装置
US10751220B2 (en) 2012-02-20 2020-08-25 Curt G. Joa, Inc. Method of forming bonds between discrete components of disposable articles
US9809414B2 (en) 2012-04-24 2017-11-07 Curt G. Joa, Inc. Elastic break brak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inimizing broken elastic rethreading
CN103420189B (zh) * 2012-05-15 2016-02-10 安庆市恒昌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一次性卫生用品的整流隔仓
DE102013211945A1 (de) * 2013-06-24 2014-12-24 Winkler + Dünnebier Gmbh Verfahren und Anlage zur Herstellung von Hygieneartikeln
US9283683B2 (en) * 2013-07-24 2016-03-15 Curt G. Joa, Inc. Ventilated vacuum commutation structures
USD703712S1 (en) 2013-08-23 2014-04-29 Curt G. Joa, Inc. Ventilated vacuum commutation structure
USD704237S1 (en) 2013-08-23 2014-05-06 Curt G. Joa, Inc. Ventilated vacuum commutation structure
USD703247S1 (en) 2013-08-23 2014-04-22 Curt G. Joa, Inc. Ventilated vacuum commutation structure
USD703248S1 (en) 2013-08-23 2014-04-22 Curt G. Joa, Inc. Ventilated vacuum commutation structure
USD703711S1 (en) 2013-08-23 2014-04-29 Curt G. Joa, Inc. Ventilated vacuum communication structure
US9289329B1 (en) 2013-12-05 2016-03-22 Curt G. Joa, Inc. Method for producing pant type diapers
CN103948470B (zh) * 2014-04-29 2015-10-14 瑞光(上海)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吸收性卫生用品吸收芯体及其成型包覆装置
BR112017014325B1 (pt) 2015-01-23 2022-02-01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Método de fabricação de estruturas absorventes em ponte
WO2016118405A1 (en) * 2015-01-23 2016-07-28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Bridged absorbent structure
US20160346994A1 (en) * 2015-05-28 2016-12-01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Method for Forming Unbonded Fibrous Structures
WO2017019544A1 (en) 2015-07-24 2017-02-02 Curt G. Joa, Inc. Vacuum commut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s
WO2017066041A2 (en) 2015-10-12 2017-04-20 Dow Agrosciences Llc Wupa nucleic acid molecules that confer resistance to coleopteran and hemipteran pests
WO2017106126A1 (en) 2015-12-18 2017-06-22 Dow Agrosciences Llc Ribosomal protein L40 (RPL40) NUCLEIC ACID MOLECULES THAT CONFER RESISTANCE TO COLEOPTERAN AND HEMIPTERAN PEST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11723A2 (en) * 2002-07-30 2004-02-05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Apparatus and form for making an air formed fibrous web
JP2005304815A (ja) * 2004-04-22 2005-11-04 Daio Paper Corp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装置
CN101018521A (zh) * 2004-07-28 2007-08-15 宝洁公司 用于生产吸收芯结构的工艺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68029B2 (ja) * 1990-10-25 1999-10-25 花王株式会社 繊維の積繊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3310393B2 (ja) * 1993-06-23 2002-08-05 清水建設株式会社 ベルトコンベア
DE10022500B4 (de) * 2000-05-09 2012-02-09 WINKLER+DüNNEBIER AG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von Saugkissen aus einem Flocken-Luft-Gemisch
JP4312112B2 (ja) * 2004-07-01 2009-08-12 花王株式会社 積繊体製造装置
DE602004026566D1 (de) * 2004-07-28 2010-05-27 Procter & Gamble Indirekter Druck von AMG
JP4369846B2 (ja) * 2004-10-19 2009-11-25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吸収体製造方法および装置
JP4580736B2 (ja) * 2004-11-18 2010-11-17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液性芯材成型ドラム
JP5019906B2 (ja) * 2007-02-23 2012-09-05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
JP2009072421A (ja) * 2007-09-21 2009-04-09 Kao Corp 吸収性物品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11723A2 (en) * 2002-07-30 2004-02-05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Apparatus and form for making an air formed fibrous web
JP2005304815A (ja) * 2004-04-22 2005-11-04 Daio Paper Corp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装置
CN101018521A (zh) * 2004-07-28 2007-08-15 宝洁公司 用于生产吸收芯结构的工艺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08371A (zh) * 2012-12-28 2014-07-09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伸缩性片的制造装置以及制造方法
CN103417339A (zh) * 2013-08-20 2013-12-04 泉州市汉威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模轮装置
CN105813609A (zh) * 2013-12-13 2016-07-27 花王株式会社 吸收体的制造装置
CN105813609B (zh) * 2013-12-13 2019-11-08 花王株式会社 吸收体的制造装置
CN103948471A (zh) * 2014-04-29 2014-07-30 瑞光(上海)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吸收芯体、吸收芯体成型设备以及吸收芯体的制造方法
CN110123530A (zh) * 2019-06-05 2019-08-16 无锡优佳无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吸水芯体生产线
CN112914836A (zh) * 2021-03-29 2021-06-08 上海智联精工机械有限公司 用于形成一次性卫生用品芯体的装置及方法
CN112914836B (zh) * 2021-03-29 2024-01-26 上海智联精工机械有限公司 用于形成一次性卫生用品芯体的装置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1068062A1 (ja) 2011-06-09
KR20120091391A (ko) 2012-08-17
EP2508156A1 (en) 2012-10-10
TW201134459A (en) 2011-10-16
CN102665626B (zh) 2014-07-23
EP2508156B1 (en) 2014-12-31
EP2508156A4 (en) 2013-05-22
TWI516251B (zh) 2016-01-11
US20120270715A1 (en) 2012-10-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65626B (zh) 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
JP4542900B2 (ja) 複数の重ね合わされた繊維層を持つ物品を空気形成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JP4613064B2 (ja) 空気形成繊維性ウエブの形成のための装置及び型
CN103260565B (zh) 吸收体的制造装置
EP1943991B1 (en) Fiber accumulating apparatus for absorbent bod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bsorbent body
KR102507704B1 (ko) 흡수성 코어 및 흡수성 코어를 형성하기 위한 방법
CN105813609B (zh) 吸收体的制造装置
CN105764459B (zh) 吸收体的制造装置
JP2003199790A (ja) 使い捨て着用物品の製造方法
CN103327942A (zh) 制造吸收体的设备
JP2015059287A (ja) 積繊装置
JP4711945B2 (ja)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TW201924887A (zh) 片材之製造方法及片材之製造裝置以及吸收體之製造方法
JP5475434B2 (ja)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5989061B2 (ja) 吸収体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CN109475438A (zh) 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和吸收体的制造方法
JP2018075200A (ja)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5068140B2 (ja) 粉粒体の撒布方法および装置
JP5457507B2 (ja) 積繊装置
WO2015079964A1 (ja) 吸収体の製造装置
CN113101059B (zh) 一种大小失禁成裤制备方法
JP6764643B2 (ja)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及び吸収体の製造装置
JP5296663B2 (ja)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WO2013058196A1 (ja) 積繊装置
TW202019361A (zh) 吸收體之製造方法及製造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