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60915A - 一种圆形立交桥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圆形立交桥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60915A
CN102660915A CN2012101740964A CN201210174096A CN102660915A CN 102660915 A CN102660915 A CN 102660915A CN 2012101740964 A CN2012101740964 A CN 2012101740964A CN 201210174096 A CN201210174096 A CN 201210174096A CN 102660915 A CN102660915 A CN 1026609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ad
main road
avenue
university
easte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7409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彬
杨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21017409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60915A/zh
Publication of CN1026609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609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圆形立交桥,设置于北大道,南大道,西大道和东大道的十字交叉处,立交桥包括上下两层结构,连接西大道和上层结构的第一下降通道,连接南大道和上层结构的第二下降通道,连接东大道和上层结构的第三下降通道,连接北大道和上层结构的第四下降通道;立交桥还包括与上层圆盘内缘和东大道相连的第一上升通道,与上层圆盘内缘和北大道相连的第二上升通道,与上层圆盘内缘和西大道相连的第三上升通道,与上层圆盘内缘和南大道相连的第四上升通道;所述北大道,南大道,西大道和东大道均设置有人行天桥,其两端从地面升起,与立交桥上层圆盘外缘相连;此设计占地面积小,功能齐全,且疏通率高。

Description

一种圆形立交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的布置,具体涉及一种圆形立交桥。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车辆越来越多,但随之而来的车辆堵塞问题也日益严重。交叉或十字路口是交通堵塞的重点,因为其是整个路网系统的瓶颈所在。鉴于此,当交通流量超过一定限度后,交通管理部门采用从时间和空间上分离不同方向车流的信号灯控制方法维持交叉口的交通秩序,这种方法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采用。
然而十字路口的交通堵塞,主要是由于信号灯(红绿灯)时的停车,以及车辆左向转弯造成的,而在我国国内的车辆交通行驶规则下,车辆的右转弯对车辆的行驶是不影响的。许多交通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者积极研究如何提升信号控制交叉口通行能力的方法并藉此提升路网通行能力,缓和交通拥堵。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圆形立交桥,设置有双层结构,人车分离,避免车辆和行人交叉穿行而引起交通事故;使得车辆能够迅速向后掉头的特点,占地面积小,功能齐全,且疏通率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圆形立交桥,设置于北大道,南大道,西大道和东大道的十字交叉处,立交桥包括上下两层结构,连接西大道和上层结构的第一下降通道,连接南大道和上层结构的第二下降通道,连接东大道和上层结构的第三下降通道,连接北大道和上层结构的第四下降通道。
优选的,立交桥还包括与上层圆盘内缘和东大道相连的第一上升通道,与上层圆盘内缘和北大道相连的第二上升通道,与上层圆盘内缘和西大道相连的第三上升通道,与上层圆盘内缘和南大道相连的第四上升通道。
优选的,所述北大道,南大道,西大道和东大道呈十字形布局,北大道和南大道形成直行道,西大道和东大道形成直行道。
优选的,所述北大道与南大道形成的直行道为拱桥或地下隧道,所述西大道和东大道形成的与地面相平的直行道。
优选的,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西大道和东大道形成的直行道为拱桥或地下隧道,所述北大道和南大道形成的与地面相平的直行道。
优选的,所述北大道,南大道,西大道和东大道均设置有人行天桥,人行天桥的两端从地面升起,与立交桥上层圆盘外缘相连。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去掉现有的红绿灯,使车辆能不停车直接通行,无等待时间,提高了车辆流通量。
2:人车分离,避免车辆和行人交叉穿行而引起交通事故。
3:比较现有的圆形转盘通道,减少了车辆交叉相遇的局面,还有效利用了现有的圆形转盘通道中部的剩余空间用于车辆直行,节约了空间,和利用立交桥圆形主体修建人行天桥,减少修建成本。
4:相比较于现在的一些立交桥无后转车道设计,此设计弥补了车辆向后掉头的设计欠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参照图1,一种圆形立交桥,设置于北大道100,南大道200,西大道300和东大道400的十字交叉处,立交桥包括上下两层结构,连接西大道300和上层结构的第一下降通道301,连接南大道200和上层结构的第二下降通道201,连接东大道400和上层结构的第三下降通道401,连接北大道100和上层结构的第四下降通道101。
优选的,立交桥还包括与上层圆盘内缘和东大道400相连的第一上升通道302,与上层圆盘内缘和北大道100相连的第二上升通道202,与上层圆盘内缘和西大道300相连的第三上升通道402,与上层圆盘内缘和南大道200相连的第四上升通道102。
优选的,所述北大道100,南大道200,西大道300和东大道400呈十字形布局,北大道100和南大道200形成直行道,西大道300和东大道400形成直行道。
优选的,北大道100与南大道200形成的直行道为拱桥或地下隧道,,所述西大道300和东大道400形成的与地面相平的直行道。
优选的,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西大道300和东大道400形成的直行道为拱桥或地下隧道,所述北大道100和南大道200形成的与地面相平的直行道。
优选的,所述北大道100,南大道200,西大道300和东大道400均设置有人行天桥2,人行天桥2的两端从地面升起,与立交桥上层圆盘外缘相连。
本发明,绕道和转向功能特别强大,当在任何一个车道上,均可以迅速使得车辆能够迅速向后掉头,转回原来的行车道上,而且可以迅速向左或向右转弯;立交桥设置有天桥,使得人车分离,避免车辆和行人交叉穿行而引起交通事故。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6)

1.一种圆形立交桥,设置于北大道,南大道,西大道和东大道的十字交叉处,立交桥包括上下两层结构,连接西大道和上层结构的第一下降通道,连接南大道和上层结构的第二下降通道,连接东大道和上层结构的第三下降通道,连接北大道和上层结构的第四下降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形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交桥还包括与上层圆盘内缘和东大道相连的第一上升通道,与上层圆盘内缘和北大道相连的第二上升通道,与上层圆盘内缘和西大道相连的第三上升通道,与上层圆盘内缘和南大道相连的第四上升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形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北大道,南大道,西大道和东大道呈十字形布局,北大道和南大道形成直行道,西大道和东大道形成直行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圆形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北大道与南大道形成的直行道为拱桥或地下隧道,所述西大道和东大道形成的与地面相平的直行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圆形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西大道和东大道形成的直行道为拱桥或地下隧道,所述北大道和南大道形成的与地面相平的直行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形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北大道,南大道,西大道和东大道均设置有人行天桥,人行天桥的两端从地面升起,与立交桥上层圆盘外缘相连。
CN2012101740964A 2012-05-30 2012-05-30 一种圆形立交桥 Pending CN10266091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740964A CN102660915A (zh) 2012-05-30 2012-05-30 一种圆形立交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740964A CN102660915A (zh) 2012-05-30 2012-05-30 一种圆形立交桥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60915A true CN102660915A (zh) 2012-09-12

Family

ID=467704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740964A Pending CN102660915A (zh) 2012-05-30 2012-05-30 一种圆形立交桥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60915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58885A (zh) * 2017-11-16 2018-03-30 高忠文 一种二层全方位无信号无交叉直通立交桥系统
CN108797248A (zh) * 2018-09-07 2018-11-13 王兴 全路况米字型双层立交桥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627279A1 (de) * 1996-07-06 1998-01-08 Juraschka Ernst Dipl Ing Fh Kreuzungsfreie Straßen- und Autobahnkreuzungen
CN1651650A (zh) * 2004-12-18 2005-08-10 张寅� 左出左进无交织点新一代立交桥
RU2286416C2 (ru) * 2004-10-21 2006-10-27 Владимир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Соловьев Комплекс-разделитель потоков пешеходов, автомобильных и железнодорожных транспортных средств на перекрестке автомобильной и железной дорог
CN101353879A (zh) * 2008-07-18 2009-01-28 莫崧桂 大都市十字路口十二方向同时畅通交通枢纽系统隧凹桥
KR100893329B1 (ko) * 2008-07-18 2009-04-14 복 성 김 교통흐름이 원활한 2현시 평면 교차로 시스템
CN102392400A (zh) * 2011-10-26 2012-03-28 上海海事大学 一种无红绿灯十字路口交通系统
CN101358441B (zh) * 2008-06-26 2012-05-23 杨昌启 一种无通行障碍的立体交通道路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627279A1 (de) * 1996-07-06 1998-01-08 Juraschka Ernst Dipl Ing Fh Kreuzungsfreie Straßen- und Autobahnkreuzungen
RU2286416C2 (ru) * 2004-10-21 2006-10-27 Владимир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Соловьев Комплекс-разделитель потоков пешеходов, автомобильных и железнодорожных транспортных средств на перекрестке автомобильной и железной дорог
CN1651650A (zh) * 2004-12-18 2005-08-10 张寅� 左出左进无交织点新一代立交桥
CN101358441B (zh) * 2008-06-26 2012-05-23 杨昌启 一种无通行障碍的立体交通道路
CN101353879A (zh) * 2008-07-18 2009-01-28 莫崧桂 大都市十字路口十二方向同时畅通交通枢纽系统隧凹桥
KR100893329B1 (ko) * 2008-07-18 2009-04-14 복 성 김 교통흐름이 원활한 2현시 평면 교차로 시스템
CN102392400A (zh) * 2011-10-26 2012-03-28 上海海事大学 一种无红绿灯十字路口交通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58885A (zh) * 2017-11-16 2018-03-30 高忠文 一种二层全方位无信号无交叉直通立交桥系统
WO2019095839A1 (zh) * 2017-11-16 2019-05-23 高忠文 一种二层全方位无信号无交叉直通立交桥系统
CN108797248A (zh) * 2018-09-07 2018-11-13 王兴 全路况米字型双层立交桥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18014A (zh) 一种基于交通潮汐流特性的道路结构
CN102660915A (zh) 一种圆形立交桥
CN203049396U (zh) 路口快捷立交桥
CN102121221B (zh) 五桥立交桥
CN102587242A (zh) 一种十字路立交桥
CN103898820B (zh) 准轨道交通道路系统
CN202039261U (zh) 两个右转和直行“y”字形分叉桥的组合桥
CN205368918U (zh) 一种枢纽式全互通立体交叉结构
CN103526661A (zh) 三岔路口单层全能立交桥
CN204023341U (zh) 混合式双层多功能立交桥
CN105178123A (zh) 一种十字立交桥
CN202730574U (zh) 右行制两个变道式“卜”字形单元的组合桥或组合隧道
CN103215866B (zh) 一种具有防堵塞功能的公路交叉路口
CN202519557U (zh) 一种无阻立交桥
CN202107957U (zh) 两个右转和直行“y”字形分叉隧道的组合隧道
JP2007032252A (ja) バリアーフリー横断歩道を備えた立体交差構造
CN201024365Y (zh) 一种新型立交桥
CN105019324A (zh) 十字道口隧道系统及其行驶方法
CN204803700U (zh) 快速十字立交桥
CN202519556U (zh) 一种畅行立交桥
CN204803699U (zh) 经济型十字立交桥
CN102605692A (zh) 一种畅行立交桥
CN201428097Y (zh) 十字路口交叉立交桥
CN209338933U (zh) 紧凑型立交桥
CN204626181U (zh) 双层万向通立交桥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