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23341U - 混合式双层多功能立交桥 - Google Patents

混合式双层多功能立交桥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023341U
CN204023341U CN201420456072.2U CN201420456072U CN204023341U CN 204023341 U CN204023341 U CN 204023341U CN 201420456072 U CN201420456072 U CN 201420456072U CN 204023341 U CN204023341 U CN 2040233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ttom track
descending
bus zone
road
tr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45607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孟凡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2045607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0233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0233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02334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混合式双层多功能立交桥,设置于北大道、南大道、西大道及东大道的十字交叉处,包括分别连接于北大道、南大道、西大道及东大道的北底层车道、南底层车道、西底层车道及东底层车道;上述底层车道中均设有上行公交车道及下行公交车道,底层车道之间架设有与各个底层车道的上行公交车道及下行公交车道相通的上层转盘公交车道,相邻底层车道的夹角处设有通向上层转盘公交车道的行人通道。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各个方向的底层车道上方架设上层转盘公交车道,可以有效提高公交车的运行时间,通往上层转盘公交车道的行人通道不仅方便行人的通过,而且也方便行人换乘公交,可有效缓解交通压力。

Description

混合式双层多功能立交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道路桥梁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合式双层多功能立交桥。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行驶车辆的日益增多,人们对于城市道路建设的发展和交通的需求在不断加大。平面的交叉道口容易造成车辆拥堵,为了改善拥堵情况,出现了高架桥、立交桥的方式来分流各个方向的车辆通行。但现有技术中的高架桥、立交桥存在占地面积大、制造成本高的缺陷,另外,车辆也经常出现在桥上绕来绕去,迷失方向感的现象,不仅浪费时间,而且也会出现不必要的动力损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占地小、多车道、能够保证车辆行人快速通过的混合式双层多功能立交桥。
一种混合式双层多功能立交桥,设置于北大道、南大道、西大道及东大道的十字交叉处,包括分别连接于北大道、南大道、西大道及东大道的北底层车道、南底层车道、西底层车道及东底层车道;上述底层车道中均设有上行公交车道及下行公交车道,底层车道之间架设有与各个底层车道的上行公交车道及下行公交车道相通的上层转盘公交车道,相邻底层车道的夹角处设有通向上层转盘公交车道的行人通道。
所述各底层车道中还设有上行架空右弯道、下行架空右弯道,上行架空右弯道与相邻底层车道的下行架空右弯道相连通,与上行架空右弯道同一底层车道的下行架空右弯道与另一相邻底层车道的上行架空右弯道相连通。
所述各底层车道中还设有上行机动车道、下行机动车道,相对底层车道的上行机动车道与下行机动车道之间通过机动车直行道相连通。
所述各底层车道中还设有上行自行车道、下行自行车道,相对底层车道的上行自行车道与下行自行车道之间通过自行车直行道相连通。
所述上行公交车道及下行公交车道之间设有调头车道。
所述行人通道的出口处设有候车区,候车区与上层转盘公交车道之间设有公交停车带。
由所述上行机动车道、下行机动车道与机动车直行道所构成的机动车运行线路,以及上行自行车道、下行自行车道与自行车直行道所构成的自行车运行线路,设有信号灯交通管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各个方向的底层车道上方架设上层转盘公交车道,可以有效提高公交车的运行时间,并且也不会影响到占地面积,同时上层转盘公交车道的结构设计,也能使司机便于认准行驶方向,不会出现迷路等情况,并且设置通往上层转盘公交车道的行人通道,不仅方便行人的通过,而且也方便行人换乘公交,可有效缓解交通压力。
另外通过上下行架空右弯道、机动车道、自行车道及调头车道,以及上述各个车道的结构及连接方式的设计,能够更加有效的确保其它车辆的随时通行,提高输送效率,并且也能够有效控制所需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北大道;2、南大道;3、西大道;4、东大道;5、北底层车道;6、南底层车道;7、西底层车道;8、东底层车道;9、上层转盘公交车道;10、上行公交车道;11、下行公交车道;12、上行架空右弯道;13、上行机动车道;14、上行自行车道;15、下行架空右弯道;16、下行机动车道;17、下行自行车道;18、调头车道;19、机动车直行道;20、自行车直行道;21、行人通道;22、候车区;23、公交停车带。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混合式双层多功能立交桥,设置于北大道1、南大道2、西大道3及东大道4的十字交叉处,包括分别连接于北大道1、南大道2、西大道3及东大道4的北底层车道5、南底层车道6、西底层车道7及东底层车道8,北底层车道5、南底层车道6、西底层车道7及东底层车道8之间架设有上层转盘公交车道9;
其中,北底层车道5、南底层车道6、西底层车道7及东底层车道8的沿长度方向的中部位置设有上行公交车道10及下行公交车道11,上行公交车道10外依次设有上行架空右弯道12、上行机动车道13及上行自行车道14,下行公交车道11外依次设有下行架空右弯道15、下行机动车道16及下行自行车道17;上行公交车道10、下行公交车道11通向上层转盘公交车道9的方向上逐渐架高,上行公交车道10及下行公交车道11与上层转盘公交车道9相连通,上行架空右弯道12与相邻底层车道的下行架空右弯道15相连通,与上行架空右弯道12同一底层车道的下行架空右弯道15与另一相邻底层车道的上行架空右弯道12相连通。需要左转弯时,只需按逆时方向,经过相邻车道的下、上行架空右弯道后,进入相对方向车道的下、上行架空右弯道,最后从最后一个方向的下行架空右弯道15出去即可。(例如:如果从南大道2向西大道3转弯,也即这里的左转弯,需从南大道2的上行架空右弯道转到东大道4的下行架空右弯道,再从东大道4的下行架空右弯道转到东大道4的上行架空右弯道,再从东大道4的上行架空右弯道转到北大道1的下行架空右弯道,再从北大道1的下行架空右弯道转到北大道1的上行架空右弯道,再从北大道1的上行架空右弯道转到西大道3的下行架空右弯道,出去即可。)
为了节约制造成本和建材,上行公交车道10及下行公交车道11之间设有调头车道18。
上层转盘公交车道9下方设有将任意方向底层车道的上行机动车道13与其相对方向底层车道的下行机动车道16相连通的机动车直行道19,以及将任意方向底层车道的上行自行车道14与其相对方向的下行自行车道17相连通的自行车直行道20;在实际应用时,也可去除上述各个自行车道,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其中,相邻底层车道的夹角处设有通向上层转盘公交车道9的行人通道21,可以预想到的是,行人通道21可以采用普通的楼梯或者电梯进行使用。行人通道21的出口处设有候车区22,候车区22与上层转盘公交车道9之间设有公交停车带23,用于行人上下公交车,行人可以穿过上层转盘公交车道9,进入另外任何一个行人通道21,实现行人的通过。
在具体使用时,由上行公交车道10、下行公交车道11与上层转盘公交车道9构成的运行线路,以及由上行架空右弯道12、下行架空右弯道15构成的转弯车道,由于是单方向行驶,可不设置信号灯交通管理系统。
由上行机动车道13、下行机动车道16与机动车直行道19所构成的机动车运行线路,以及上行自行车道14、下行自行车道17与自行车直行道20所构成的自行车运行线路,由于会形成交汇,为了确保安全,可设置信号灯交通管理系统。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混合式双层多功能立交桥,设置于北大道(1)、南大道(2)、西大道(3)及东大道(4)的十字交叉处,包括分别连接于北大道(1)、南大道(2)、西大道(3)及东大道(4)的北底层车道(5)、南底层车道(6)、西底层车道(7)及东底层车道(8),其特征在于:上述底层车道中均设有上行公交车道(10)及下行公交车道(11),底层车道之间架设有与各个底层车道的上行公交车道(10)及下行公交车道(11)相通的上层转盘公交车道(9),相邻底层车道的夹角处设有通向上层转盘公交车道(9)的行人通道(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式双层多功能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底层车道中还设有上行架空右弯道(12)、下行架空右弯道(15),上行架空右弯道(12)与相邻底层车道的下行架空右弯道(15)相连通,与上行架空右弯道(12)同一底层车道的下行架空右弯道(15)与另一相邻底层车道的上行架空右弯道(12)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混合式双层多功能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底层车道中还设有上行机动车道(13)、下行机动车道(16),相对底层车道的上行机动车道(13)与下行机动车道(16)之间通过机动车直行道(19)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式双层多功能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底层车道中还设有上行自行车道(14)、下行自行车道(17),相对底层车道的上行自行车道(14)与下行自行车道(17)之间通过自行车直行道(20)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混合式双层多功能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公交车道(10)及下行公交车道(11)之间设有调头车道(18)。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混合式双层多功能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行人通道(21)的出口处设有候车区(22),候车区(22)与上层转盘公交车道(9)之间设有公交停车带(23)。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合式双层多功能立交桥,其特征在于:由所述上行机动车道(13)、下行机动车道(16)与机动车直行道(19)所构成的机动车运行线路,以及上行自行车道(14)、下行自行车道(17)与自行车直行道(20)所构成的自行车运行线路,设有信号灯交通管理系统。
CN201420456072.2U 2014-08-13 2014-08-13 混合式双层多功能立交桥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0233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56072.2U CN204023341U (zh) 2014-08-13 2014-08-13 混合式双层多功能立交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56072.2U CN204023341U (zh) 2014-08-13 2014-08-13 混合式双层多功能立交桥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023341U true CN204023341U (zh) 2014-12-17

Family

ID=520632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456072.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023341U (zh) 2014-08-13 2014-08-13 混合式双层多功能立交桥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02334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24197A (zh) * 2017-10-12 2018-02-23 李全瑞 公路十字路口汽车,电动自行车,行人的分路行驶通道
CN109722966A (zh) * 2019-02-19 2019-05-07 扬州大学 高架式环形公交站台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24197A (zh) * 2017-10-12 2018-02-23 李全瑞 公路十字路口汽车,电动自行车,行人的分路行驶通道
CN109722966A (zh) * 2019-02-19 2019-05-07 扬州大学 高架式环形公交站台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77806B (zh) 道路路口全时段全方向通行的移位型互通立交桥
CN103498394B (zh) 一种机动车用平面路网系统
CN202247573U (zh) 一种城市十字路口立交桥
CN204023341U (zh) 混合式双层多功能立交桥
CN105350416A (zh) 一种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方法
CN104195909A (zh) 无高架微型城市十字立交桥
CN106758622A (zh) 一种全互通式立交桥
CN103161107A (zh) 一种公路路口桥
CN203782508U (zh) 预浇注式道路交叉口结构系统
CN102587242A (zh) 一种十字路立交桥
CN204626181U (zh) 双层万向通立交桥
CN202164518U (zh) 十字定向无障碍立交桥
CN203807903U (zh) 一种三层立交桥
CN105178123A (zh) 一种十字立交桥
CN102182125A (zh) 主辅路进出口平衡桥及缓解交通拥堵的方法
CN106355904A (zh) 优化直行左转合放绿灯的交叉口及其组织方法
CN202925409U (zh) 半层高的立交桥单元
CN201024365Y (zh) 一种新型立交桥
CN103306508A (zh) 一种新型立体化公交站台
CN204803699U (zh) 经济型十字立交桥
CN205501746U (zh) 一种公路丁字交叉口的轻型汽车钢构立交桥结构
CN203451960U (zh) 快慢分流立交道路结构
CN203346747U (zh) 网络式十字路口交通系统
CN201980228U (zh) 一种空中轻轨快速公交系统
CN203188077U (zh) 十字路口的方便立交桥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17

Termination date: 20150813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