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38933U - 紧凑型立交桥 - Google Patents

紧凑型立交桥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38933U
CN209338933U CN201821396937.5U CN201821396937U CN209338933U CN 209338933 U CN209338933 U CN 209338933U CN 201821396937 U CN201821396937 U CN 201821396937U CN 209338933 U CN209338933 U CN 2093389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unk roads
major trunk
overpass
hand rotation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39693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长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139693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389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389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3893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紧凑型立交桥,包括相互交汇且双向设置的第一主干道和第二主干道,第一主干道包括下沉式直行隧道,第二主干道从直行隧道上方的地面通过。第一主干道在直线隧道两端沿行驶方向的右侧,从外往内,分别设置有第一右转车道、第一左转高架桥和掉头车道。第二主干道中间设置隔离带,隔离带的两个路口端均设有掉头区。第二主干道两个路口端沿行驶方向的右侧,从外往内,分别设有第二右转车道和第二左转高架桥。第一主干道和第二主干道的交汇处上方设有互通人行天桥,第一主干道和第二主干道的两侧均设置人行道,互通人行天桥分别连通至第一主干道和第二主干道两侧的人行道。本实用新型不超出道路建设红线范围,有效解决拥堵问题。

Description

紧凑型立交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交通系统,具体涉及一种紧凑型立交桥。
背景技术
在市区两条主要干道的交汇处,地面道路上车辆的直行和左转弯不能同时进行,必须依赖红绿灯来调控车辆的通行。因此,该道路交汇处车辆的直接通行率仅有25%至30%,而依靠红绿灯调控的通行率约占70%至75%。可见,在车流量很大的城市主干道,红绿灯调控车辆通行容易使行驶车辆的车速减慢,致使道路越来越拥堵。另外,由于市区十字路口在道路两旁往往存在有诸多建筑,在该类路段建造(改造)常规的多层立交,立交桥将超出原有的道路建设红线范围,则必然要拆除周边的一些建筑。这样一来,改建立交桥需要经过政府规划部门的规划审批后才能施工,不仅规划审批周期长,而且拆迁产生更大的成本,且容易带来一些不稳定的社会因素。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有必要设计一种能在不需拆除其他建筑的前提下,在原有道路红线范围内建造的紧凑型立交桥,以解决十字路口的拥堵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未超出原有道路建设红线范围的前提下所建造的紧凑型立交桥,以解决十字路口的拥堵问题。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紧凑型立交桥的整体结构均设置在道路建设红线范围之内,所述的紧凑型立交桥包括相互交汇且双向设置的第一主干道和第二主干道。其中,第一主干道包括下沉式直行隧道,第二主干道设置在直行隧道上方的地面。第一主干道在直行隧道两端沿行驶方向的右侧,从外往内,分别设置有第一右转车道、第一左转高架桥和掉头车道。第二主干道中间设置隔离带,隔离带的两个路口端均设有掉头区。第二主干道两个路口端沿行驶方向的右侧,从外往内,分别设有第二右转车道和第二左转高架桥。第一主干道和第二主干道的交汇处上方设有互通人行天桥,第一主干道和第二主干道的两侧均设置人行道,互通人行天桥分别连通至第一主干道和第二主干道两侧的人行道。
由上述的方案可知,在十字路口的交汇处,将第一主干道的直行车道通过下沉式直行隧道实现,使第一主干道和第二主干道的直行不相互影响。第一主干道在直行隧道两端的地面设置掉头车道,可实现第一主干道车辆的掉头。第一主干道两个方向设置的第一左转高架桥,第一主干道两个方向车辆可以直接左转。第二主干道在中间的隔离带设置掉头区,可实现第二主干道车辆的掉头。第二主干道两侧设置的第二左转高架桥,可实现第二主干道车辆的直接左转。第一主干道和第二主干道交汇处设置在互通人行天桥,可实现行人的无障碍通行。本实用新型立交建在道路红线范围之内,无需拆除道路旁的其他建筑,节省了审批流程以及建造成本。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十字路口各个方向的车辆及行人的直接通行,取消了红绿灯,解决了城市主干道通行率低下、拥堵等问题。
优选的,第一左转高架桥包括直行上坡段和左转下坡段,左转下坡段从另一座第一左转高架桥的直行上坡段下方通过,并汇入第二主干道的直行车道。
优选的,第二左转高架桥包括依次连接的正向直行的第一段、横跨第二主干道的第二段、反向直行的第三段以及与第一主干道平行的第四段。第一段、第三段和第四段为支撑高架,第二段为拱形构件直拉高架。
优选的,第二左转高架桥的第一段与同侧的第二右转车道之间还设有第一直行车道,第一左转高架的出口汇入对应的第一直行车道。
优选的,第二左转高架桥的第三段位于同侧的第二右转车道上方。第二左转高架桥的第三段通过相对设置在第二右转车道两侧道路分界线上的支撑柱支撑固定,并且支撑柱的直径不超过道路分界线的宽度。最外侧的支撑柱还连接有固定架,固定架的下架固定在同侧人行道的最外侧。
优选的,同侧两个相邻的支撑柱之间的间距不超过30厘米。
由上述的方案可见,在第一主干道和第二主干道交汇的有限空间,实现了两个第一左转高架桥和两个第二左转高架桥的设置,从而实现了第一主干道和第二主干道上的车辆的左转,并且节约空间,不会对主干道旁的建筑造成影响。
优选的,第一主干道和第二主干道交叉形成的四个转角处均设置有用于往返于地面和互通人行天桥之间的电梯。
由上述的方案可见,增设电梯可方便老人、小孩以及携带大件物品的行人通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紧凑型立交桥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第二左转高架桥第三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紧凑型立交桥的埋桩点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附件会有省略、放大或者缩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参见图1与图2,由图1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紧凑型立交桥包括纵向设置的第一主干道1和横向设置的第二主干道2。第一主干道1和第二主干道2即为原有的城市主干道。当然,原主干道也包括右转车道。第一主干道1包括下沉式直行隧道11,第一主干道1的直行车道10全部经由直行隧道11通过。本实施例中直行隧道11采用双洞单线的设计。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比如主干道的直行车道较少时,直行隧道11可采用单洞双线的设置。第二主干道2从直行隧道11上方的地面通过。
第一主干道1在直行隧道11的两端沿行驶方向的右侧,从外往内,分别设置有第一右转车道12、第一左转高架桥13和掉头车道14。
第二主干道2中间设置绿化隔离带20,在绿化隔离带20的两个路口端均设有掉头区200。第二主干道2的两个路口端沿行驶方向的右侧,从外往内,分别设有第二右转车道21、直行车道22、第二左转高架桥23以及两个直行直行车道24。当然,不同实施例中的直行车道24的具体数量不同,本实施例中为两个。
由图1可见,直行隧道11的隧道口与第二主干道2最外侧的直行车道22之间还预留有空地100。
以其中的一座第一左转高架桥13为例,第一左转高架桥13包括直行上坡段131和左转下坡段132,直行上坡段131从第二主干道2上方通过,左转下坡段132从空地100上方通过,并从另一座第一左转高架桥13的直行上坡段131下方通过,最终空地100的边缘汇入第二主干道2的直行车道22。由图1可见,第一左转高架桥13整体结构设置在第一主干道1和第二主干道2的上方,不超出道路红线范围。
以其中的一座第二左转高架桥23为例,第二左转高架桥23包括依次连接的正向直行的第一段231、横跨第二主干道2的第二段232、反向直行的第三段233以及与第一主干道1平行的第四段234。第一段231、第三段233和第四段234为支撑高架,第二段232为拱形构件直拉高架。
其中,第一段231从第一左转高架桥13的直行上坡段131下方通过,第二段232设置在横跨第二主干道2两侧的拱形构件235上,第三段233从第二右转车道21的上方通过,第四段234与第一主干道1平行后最终汇入第一主干道1。可见,第三段233和第四段234无需建在第一主干道1或第二主干道2的道路范围外,无需拆除道路旁的建筑物。综上所述,由图1可见,第二左转高架桥23整体结构设置也在第一主干道1和第二主干道2的上方,不超出道路红线范围。
参见图2,第三段233通过相对设置在第二右转车道21两侧道路分界线上的支撑柱210支撑固定。支撑柱210分别设置在第二右转车道21两侧道路分界线上,并且支撑柱210的直径不超过道路分界线的宽度。两侧的支撑柱210上方设有承重横梁211,承重梁211上设有桁架212,桁架212上面设置路面(即第三段233)。另外,为进一步加大支撑柱210的承重量,使得公交车等大型车辆可以通过,最外侧的支撑柱210还连接有固定架213,固定架213的下架固定在同侧人行道4的最外侧。另外,同侧两个相邻的支撑柱210之间的间距不超过30厘米。需要说明的是,因为支撑柱210的直径不超过道路分界线的宽度,并且本实用新型是适用于市区的十字路口,因此对于泥头车、大货车等重型车辆不允许通过左转高架进行左转。
由图1可以看出,第一主干道1和第二主干道2交汇处上方设有横跨第一主干道1和第二主干道2的互通人行天桥3。第一主干道1和第二主干道2的两侧均设置人行道4,互通人行天桥3分别连通至第一主干道1和第二主干道2两侧的人行道4。另外,第一主干道1和第二主干道2交叉形成的四个转角处均设置有用于往返于地面和互通人行天桥3之间的电梯5,电梯5为可容纳自行车、小型电动车的搭电梯,以解决老人、小孩、携带大件物品的行人,以及骑自行车或电动车的人群的上下通行。
参见图3,图3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的埋桩点(图中所示的圆形)示意图。
第一左转高架桥13的埋桩点130设置在两边的空地100上以及绿化隔离带20上。空地100上的位于直行隧道11上方的埋桩点位于两个隧道的分界处。
对于第二左转高架桥23的埋桩点230,其中,第一段231的埋桩点230位于第一段231的正下方。由前述可知,第二段232的两端通过拱形构件235上固定,另外第二段232下方的绿化隔离带20上也设置有一个埋桩点230。第三段233下方支撑柱210的埋桩点230设置在第二右转车道21两侧的道路分界线。第四段234的埋桩点230设置在第四段234的正下方。
对于互通人行天桥3的埋桩点30,互通人行天桥3横跨第一主干道1部分,在下方的空地100上设置有一个埋桩点30,并且空地100上的埋桩点30位于直行隧道11的两侧。互通人行天桥3横跨第二主干道2部分,在下方的绿化隔离带20上设置有一个埋桩点30。由于互通人行天桥3其余部分下方均为空地,其余的埋桩点30设置在互通人行天桥3的下方空地。
由上述的方案可见,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十字路口各个方向的车辆及行人的直接通行,取消了红绿灯,解决了之前因红绿灯而带来的通行率低下、拥堵等问题。同时,立交桥不超出原有的道路红线范围,无需拆除周边的建筑,可减少审批的流程,同时节约了空间,不会对主干道旁的建筑造成影响,大大减少改建(建造)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紧凑型立交桥,包括相互交汇且双向设置的第一主干道和第二主干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主干道包括下沉式直行隧道,所述第二主干道设置在所述直行隧道上方的地面;
所述第一主干道在所述直行隧道两端沿行驶方向的右侧,从外往内,分别设置有第一右转车道、第一左转高架桥和掉头车道;
所述第二主干道中间设置隔离带,所述隔离带的两个路口端均设有掉头区;所述第二主干道两个路口端沿行驶方向的右侧,从外往内,分别设有第二右转车道和第二左转高架桥;
所述第一主干道和第二主干道的交叉处上方设有互通人行天桥,所述第一主干道和所述第二主干道的两侧均设置人行道,所述互通人行天桥分别连通至所述第一主干道和第二主干道两侧的人行道;
所述第二左转高架桥包括依次连接的正向直行的第一段、横跨所述第二主干道的第二段、反向直行的第三段以及与所述第一主干道平行的第四段;
所述第一段、所述第三段和所述第四段为支撑高架,所述第二段为拱形构件直拉高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凑型立交桥,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左转高架桥包括直行上坡段和左转下坡段,所述左转下坡段从另一座所述第一左转高架桥的直行上坡段下方通过,并汇入所述第二主干道的直行车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凑型立交桥,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左转高架桥的第一段与同侧的所述第二右转车道之间还设有第一直行车道,所述第一左转高架的出口汇入对应的所述第一直行车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紧凑型立交桥,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左转高架桥的第三段位于同侧的所述第二右转车道上方;所述第二左转高架桥的第三段通过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二右转车道两侧道路分界线上的支撑柱支撑固定,所述支撑柱的直径不超过所述道路分界线的宽度;最外侧的所述支撑柱还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下架固定在同侧人行道的最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紧凑型立交桥,其特征在于:
同侧两个相邻的所述支撑柱之间的间距不超过30厘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凑型立交桥,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主干道和第二主干道交叉形成的四个转角处均设置有用于往返于地面和所述互通人行天桥之间的电梯。
CN201821396937.5U 2018-08-28 2018-08-28 紧凑型立交桥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3389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96937.5U CN209338933U (zh) 2018-08-28 2018-08-28 紧凑型立交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96937.5U CN209338933U (zh) 2018-08-28 2018-08-28 紧凑型立交桥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38933U true CN209338933U (zh) 2019-09-03

Family

ID=677433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396937.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338933U (zh) 2018-08-28 2018-08-28 紧凑型立交桥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3893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16611A (zh) * 2019-10-09 2019-12-27 湖南志辉知识产权有限公司 一种涵洞式立体交通系统及其通行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16611A (zh) * 2019-10-09 2019-12-27 湖南志辉知识产权有限公司 一种涵洞式立体交通系统及其通行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530359U (zh) 城市多层环岛式立交桥
CN207073044U (zh) 桥隧组合式十字路口道路
CN204475095U (zh) 多层畅行立交桥
CN104963252A (zh) 城市多层环岛式立交桥
CN202809421U (zh) 一种畅行立交桥
CN102912701B (zh) 多功能左转式定向互通立交桥
CN209338933U (zh) 紧凑型立交桥
CN102787540B (zh) 一种畅行立交桥
CN204530358U (zh) 十字路口车道无交叉连续通行交通系统
CN103161107A (zh) 一种公路路口桥
CN102392400A (zh) 一种无红绿灯十字路口交通系统
CN103161108A (zh) 一种交叉路口桥
CN102121221B (zh) 五桥立交桥
CN101792994A (zh) 多功能遂道立交枢纽桥
CN209686174U (zh) 高架式环形公交站台
CN107988866A (zh) 城市简易立交设计新方案
CN103541285B (zh) 无冲突立体组合桥
CN108867217A (zh) 十字路快速通行立交桥
CN202039261U (zh) 两个右转和直行“y”字形分叉桥的组合桥
CN104612012B (zh) 十字路口车道无交叉连续通行交通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2766940U (zh) 一种能使车道上车辆不相交行车的道路设施
CN106284009A (zh) 十字型互通立交桥
CN201648900U (zh) 多功能遂道立交枢纽桥
CN105178123A (zh) 一种十字立交桥
CN201915314U (zh) 一种非等分式五岔路口立交桥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903

Termination date: 2021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