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55780B - 绳索末端部件 - Google Patents

绳索末端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55780B
CN102655780B CN201080055704.9A CN201080055704A CN102655780B CN 102655780 B CN102655780 B CN 102655780B CN 201080055704 A CN201080055704 A CN 201080055704A CN 102655780 B CN102655780 B CN 1026557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rope
cable end
cord
penetration port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5570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55780A (zh
Inventor
金子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K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K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 Corp filed Critical YK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6557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557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557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557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GBELTS, CABLES, OR ROPES, PREDOMINANTLY USED FOR DRIVING PURPOSES; CHAINS; FITTINGS PREDOMINANTLY USED THEREFOR
    • F16G11/00Means for fastening cables or ropes to one another or to other objects; Caps or sleeves for fixing on cables or ropes
    • F16G11/10Quick-acting fastenings; Clamps hold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 F16G11/101Quick-acting fastenings; Clamps hold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deforming the cable by moving a part of the fasten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uckles (AREA)
  • Ropes Or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对于成形绳也难以发生绳脱落和绳断裂的绳索末端部件,其具有:以夹住绳索端部(9)的方式相对配置的第一部件(31、41)以及第二部件(32、42);在夹住绳索端部的相对状态下将第一部件以及第二部件固定的锁定机构(30、40);从第一部件立起并穿插到形成在绳索端部上的贯通孔(8)内的穿插部(36、46);和在第二部件上形成并将穿插部的前端保持的保持部(38、48)。

Description

绳索末端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绳索末端部件(cord end part),涉及作为绳索末端扣锁(cord end stopper)而以单体形式安装在绳索端部上,或者作为带扣(buckle)的插座(socket)或插头(plug)而安装在绳索端部上的零件。
背景技术
以往,绳索末端扣锁除了利用于绳状部件(绳索)的端部处理即绳索端部的保护、防止绳结解开等的功能中之外,还利用于基于遮盖切断痕迹而确保外观性。在这种绳索末端扣锁上,主要使用合成树脂制的绳索末端部件。
对于绳索末端部件,为了安装在绳索端部上,而采用将绳索端部机械性地夹持的结构、或者将棘状或齿状的部分刺入到绳索端部中的结构(专利文献1等)。
带扣由成为一对的插头以及插座构成,在对绳状部件(绳索)或者带状部件(皮带)的端部彼此进行连接的情况下使用,或者在使绳索和皮带连接到其他零件上的情况下使用。
其中,当安装在皮带的端部上的情况下,除了利用对皮带进行夹持的结构之外,大多使用卷绕到形成于插头或插座中的多个杆(bar)上而固定的结构。
另一方面,在用于项链等绳索端部彼此之间的连接中的带扣上,利用与前述的绳索末端部件相同的结构,这种带扣能够作为将作为带扣的结合结构添加到绳索末端扣锁上的结构来处理。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3151413号公报
但是,作为安装有前述的绳索末端部件的绳索,具有将纤维通过编织而形成的绳状物(编织绳),或者使弹性体材料(elastomer)细长成形的硅绳等(成形绳)。
其中,如果是编织绳一类的话,则通过将形成在绳索末端部件上的棘状或齿状的部分刺入,而能够使棘状或齿状的部分深入到纤维中而进行可靠的卡定。
但是,在硅绳等弹性材料制的情况下,难以使棘状或齿状的部分深入,并且即使能够作为压迫状态而暂时卡定,但是具有当对绳索施加张力时直径减少而脱落(绳脱落)的危险,除此之外,还具有当将棘状或齿状的部分刺入时会裂开(绳断裂)的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对于成形绳也难以发生绳脱落和绳断裂的绳索末端部件。
本发明是一种绳索末端部件,将绳索端部收容并保持,其特征在于,其具有:以夹住所述绳索端部的方式相对配置的第一部件以及第二部件;在夹住所述绳索端部的相对状态下将所述第一部件以及所述第二部件固定的锁定机构;从所述第一部件立起并穿插到形成在所述绳索端部上的贯通孔内的穿插部;和在所述第二部件上形成并对所述穿插部的前端进行保持的保持部。
在此,作为第一部件以及第二部件,能够分别利用合成树脂材料的成形品,如果是后述的铰链连结的结构,则能够使第一部件以及第二部件一体成形。
作为从第一部件立起的保持部,能够使用圆柱状、棱柱状、有宽度的板状等任意的柱状或壁状的突起形状。为了避免绳索的损伤,优选为将保持部的角部的棱线磨圆。
作为在第二部件上形成的保持部,可以利用能够将穿插部的前端保持并能够限制在绳索连续方向上的移动的、在绳索的宽度方向或直径方向等与绳索的连续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层差等(后述)。
作为绳索能够使用成形绳。作为绳索并不限于成形绳,也能使用编织绳等其他绳索。
作为在绳索端部形成的贯通孔,能够利用截面为圆形、椭圆形或长圆形的孔。为了避免绳索的损伤,以及考虑到作为成形绳的成形性,优选为贯通孔避开角部。
在这样的本发明中,在向绳索端部的安装时,将锁定机构解开而成为将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打开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将绳索端部配置在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然后,在将绳索端部的贯通孔穿插到第一部件的穿插部上的基础上,使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相对而成为闭合的状态,并通过锁定机构而使其固定。由此,使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一体化,并且,使绳索端部成为夹在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的状态,从而完成向绳索端部的绳索末端部件的安装。
在这样地安装的绳索末端部件中,在绳索端部存在由于绳索的连续方向上的张力而导致绳索端部的直径减小的情况。但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穿插到绳索端部的贯通孔内的穿插部,也不会使绳索端部从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脱落。
尤其是,从第一部件立起的穿插部在直径方向(与绳索的连续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将绳索端部贯通,并且,穿插部的前端被第二部件的保持部保持,而不会在绳索的连续方向上位移。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基于穿插部的弯曲等造成的绳索端部的脱落。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能够避免相对于成形绳的绳脱落,并且,通过事先形成穿插到贯通孔内的穿插部,而相对于以往的将棘状刺入的方式能够防止绳断裂。
在本发明中,优选为所述锁定机构具有:将所述第一部件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部件的一端以自由转动的方式连结的铰链;和将所述第一部件以及所述第二部件以相对状态卡定的卡定结构。
在这样的本发明中,通过铰链的转动,能够使第一部件以及第二部件从闭合状态位移至打开状态,并且,即使在打开状态下,通过铰链也不会使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分离,因此,向绳索端部的安装操作较为容易,也能防止丢失等。另外,通过卡定结构,能够将通过铰链转动的第一部件以及第二部件以闭合的状态固定。
在本发明中,优选为所述保持部是在所述第二部件的与所述第一部件相对的面上形成的凹部。
在此,作为凹部,可以从所述第二部件的与所述第一部件相对的面凹陷,也可以是贯穿至所述第二部件的相反侧的孔。另外,凹部只要能够限制穿插部的前端在绳索的连续方向上移动即可,无须限制在绳索的宽度方向上移动。因此,作为凹部,也可以是在绳索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槽状。
在这样的本发明中,通过使穿插部的前端嵌入到凹部内,而能够限制穿插部的前端在绳索的连续方向上移动。另外,因为仅在所述第二部件的表面上形成凹部,所以制造也容易。
在本发明中,优选为所述凹部形成在一对突条之间,该一对凸条在所述第二部件的与所述第一部件相对的面上形成,并在所述绳索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
在这样的本发明中,仅通过在所述第二部件的表面上隆起形成突条,就能形成绳索的宽度方向上的凹部,而且因为是附加性的,所以与将材料除去的凹陷部、槽和孔相比,制造也容易。
此外,保持部只要能够防止穿插部基于无法完全抵抗绳索的张力而发生弯曲的情况即可,也可以是能够使绳索从连续的一侧(非端部的一侧)抵接到穿插部的前端上的层差形状。
作为层差形状,能够利用将所述第二部件的与所述第一部件相对的面作为高度不同的两个区域而在其之间形成的层差,或者,通过在所述相对的面上隆起形成的直角三角形截面的突条而形成的层差等。
在本发明中,优选为在所述第一部件以及所述第二部件的至少任一部件上,在与导入所述绳索的一侧相反的一侧上,形成有能够与其他绳索末端部件结合且能够分离的结合结构。
在此,作为能够与其他绳索末端部件结合的结合结构,能够采用在现有的带扣的插头以及插座之间形成的锁定机构,例如能够使用侧脱扣式锁定臂、前脱扣式锁定臂、其他凹凸卡合结构等。
在这样的本发明中,能够使形成结合结构的绳索末端部件作为带扣的插座以及插头的任意一方而发挥功能,即使安装在成形绳上,也能成为无绳脱落和无绳断裂的带扣。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使用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前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前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插头的打开状态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前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插座的打开状态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前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插头和插座的结合状态的剖视图。
图6是对向前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绳索端部的安装操作进行表示的打开状态的剖视图。
图7是对向前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绳索端部的安装操作进行表示的闭合状态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前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穿插部以及保持部的变形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前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穿插部以及保持部的变形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前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穿插部以及保持部的变形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前述第三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图10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
在图1中,本实施方式是将由合成树脂制的成形绳所构成的绳索1作为项链来使用的零件,具有将绳索1的端部(绳索端部9)相互结合/分离的带扣2。作为该带扣2,使用有基于本发明的作为绳索末端部件的插头3以及插座4。
插头3安装在一方的绳索端部9上,并且在向绳索1延伸的一侧的相反侧上具有锁定臂(lock arm)11以及一对导杆12。插座4安装在另一方的绳索端部9上,并且在向绳索1延伸的一侧的相反侧上形成有腔室(cavity)19。
如图5所示,腔室19供插头3的锁定臂11以及一对导杆12插入,并通过与这些部件相互卡合而能够实现插头3和插座4的结合。通过这些锁定臂11、一对导杆12以及腔室19,在插头3以及插座4的相互相对的部分上构成了前脱扣(front release)式的带扣2的结合结构10。
如图2、图3以及图5所示,插头3是基于本发明的绳索末端部件,通过基于本发明的结构而安装在绳索端部9上。
插头3具有以夹住绳索端部9的方式相对配置的第一部件31以及第二部件32。第一部件31以及第二部件32由一对铰链33连接。第一部件31以及第二部件32以铰链33为中心相互转动,能够从图2所示的打开状态变化成图1所示的闭合状态。
如图5所示,在将第一部件31以及第二部件32打开的状态下,使绳索1的前端穿插到铰链33之间的开口部分中,并通过将第一部件31以及第二部件32闭合,而能够将绳索端部9夹持在第一部件31和第二部件32之间。这些第一部件31、第二部件32以及铰链33均能使用通过合成树脂材料的注塑成型等而一体成形的部件。
在第一部件31上,在于闭合状态下与第二部件32相对的一侧的面上形成有穿插部36,并隔着该穿插部36而在铰链33的相反侧上形成有一对卡定凹部35。
穿插部36是在第一部件31上立设的棱柱状的突起,如图5所示能够穿插到形成在绳索端部9上的贯通孔8内。穿插部36通过将基部包围的凹状的曲面而从第一部件31连续地隆起,并且使靠近其前端的部分在与铰链33相反的一侧上形成有倾斜面,且以朝向前端逐渐变细的方式形成,进一步地使前端被磨圆。此外,使形成在绳索端部9上的贯通孔8成为圆形截面的孔。
卡定凹部35形成在于第一部件31的侧面上形成的壁状部分的相对的内侧面上,且朝向第一部件31的侧方外侧而形成有层差。
在第二部件32上,在于闭合状态下与第一部件31相对的一侧的面上形成有保持部38,并隔着该保持部38而在铰链33的相反侧上形成有一对卡定突起34。
保持部38具有在插头3的宽度方向(被安装的绳索端部9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一对突条37。突条37从第二部件32连续地隆起,并通过将各棱线磨圆而作为整体设为带有圆角的突条。
在一对突条37之间形成有在绳索端部9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凹部38A。当成为将第一部件31和第二部件32闭合的状态时,前述的第一部件31的穿插部36的前端嵌入到凹部38A内,并通过一对突条37来限制绳索端部9向绳索端部9的连续方向移动。突条37的铰链33侧的侧面为倾斜面,远离铰链33一侧的突条37的倾斜的侧面与穿插部36的前端的倾斜面以微小的间隔相对。另外,在靠近铰链33的一侧的突条37的、与铰链33离开的一侧的侧面上,抵接有穿插部36的前端,并能够承担对穿插部36施加的绳索端部9的连续方向的力。
通过这些穿插部36、突条37、保持部38,而能够限制绳索端部9的移动。
卡定突起34是在前端具有镞状层差的突起,当成为将第一部件31和第二部件32闭合的状态时,使镞状的前端嵌入到前述第一部件31的卡定凹部35内,并通过使层差相互卡合,而能够保持在将第一部件31和第二部件32闭合的状态。
通过这些卡定突起34以及卡定凹部35而构成卡定结构,该卡定结构在将以铰链33为中心转动的第一部件31以及第二部件32闭合的状态下卡定。而且,通过该卡定结构(卡定突起34以及卡定凹部35)和铰链33而构成锁定机构30,该锁定机构30在隔着绳索端部9的相对状态下将第一部件31以及第二部件32固定。
如图2、图4以及图5所示,插座4是基于本发明的绳索末端部件,通过基于本发明的结构而安装在绳索端部9上。
插座4具有夹着绳索端部9相对配置的第一部件41以及第二部件42。第一部件41以及第二部件42由一对铰链43连接。构成插座4的第一部件41、第二部件42以及铰链43分别与插头3的第一部件31、第二部件32以及铰链33相同。
另外,在插座4上形成有卡定突起44、卡定凹部45、穿插部46、一对突条47、凹部48A、保持部48、锁定机构40,这些部件与在插头3上形成的卡定突起34、卡定凹部35、穿插部36、一对突条37、凹部38A、保持部38、锁定机构30相同。
这样,插座4和插头3根据分别形成的带扣2的结合结构10而不同,也就是说,由于在插座4上形成腔室19,且在插头3上形成锁定臂11以及一对导杆12而相互不同,并且,随着这些结合结构10的不同而第一部件31、41以及第二部件32、42在形状上有差异,除此之外,插座4和插头3基本上是相同的。因此,对于插座4中的与插头3相同的部分,省略重复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中,在绳索1的两端安装有插头3以及插座4,通过将该插头3和插座4作为带扣2结合和分离,而能够作为项链利用。
在此,对插头3以及插座4向绳索1的端部的安装进行说明。此外,以下的说明是在绳索端部9上安装插座4的示例,但是在安装插头3的情况下其操作步骤也是完全相同的。
在图6中,当向绳索1的端部安装插座4时,首先,成为将插座4的第一部件41和第二部件42打开的状态,并从铰链43之间的开口部分将绳索端部9引入(图6的A状态)。接着,使所引入的绳索端部9弯曲而顺着第一部件41,并使穿插部46穿插到形成在绳索端部9上的贯通孔8内(图6的B状态)。
在该状态下,使第二部件42立起并使铰链43弯曲并转动,而使第二部件42向第一部件41的上面侧移动,并以夹住绳索端部9的方式使第一部件41和第二部件42重合。在此,通过将第二部件42向第一部件41用力按压,而使卡定突起44嵌入到卡定凹部45中,从而在第一部件41和第二部件42闭合的状态下固定(图7的状态)。
在图7中,在闭合状态下,使第一部件41和第二部件42一体化而形成筒状的插座4。于是,绳索1成为如下状态:将绳索端部9收容在插座4内,并且使与其连续的部分从铰链43之间通过而引出至外部。
在此,收容在插座4的内部的绳索端部9,通过使穿插部46穿插到其贯通孔8内,并进一步地使穿插部46被突条47以及保持部48保持,而能够相对于插座4被可靠地固定,即使由外部的绳索1被施加有张力,也不会发生在绳索1的连续方向上拔出的情况(绳脱落)。
尤其是,由于穿插部46的前端被保持部48保持而限制在绳索端部9的连续方向上移动,可以说其不是单柱保持而成为双柱保持的状态,所以能够可靠地避免基于绳索1的张力而造成穿插部46挠曲或者弯曲,而使绳索端部9脱落的情况。
另外,穿插部46被磨圆而没有角,贯通孔8也是圆形截面的孔,因此,即使受到绳索1的张力,也不会基于穿插部46而在绳索端部9上产生裂口等,从而能够可靠地避免以往的使棘状部件咬入的方式的断裂(绳断裂)。
此外,在前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保持部38、48而使用一对突条37、47并在其之间形成凹部38A、48A,由此将穿插部46的前端保持,但是也可以采用如下所述的变形例。
在图8中,在第二部件42的内侧(第一部件41侧)形成有凹陷部48B。凹陷部48B可以是在绳索端部9的宽度方向上连续的槽状,或者也可以是俯视圆形的凹陷。使用这种凹陷部48B也能限制穿插部46的前端在绳索端部9的连续方向上移动。
在图9中,在第二部件42的内侧(第一部件41侧)形成有贯穿至外侧的孔48C。孔48C可以是在绳索端部9的宽度方向上连续的狭缝状,或者也可以是圆形截面的孔。使用这种孔48C也能限制穿插部46的前端在绳索端部9的连续方向上移动。
在图10中,在第二部件42的内侧(第一部件41侧)形成有与铰链43为相反朝向的层差48D。层差48D可以是在绳索端部9的宽度方向上连续的层差,或者也可以仅限于在穿插部46的对应部分上形成。使用这种层差48D也能限制穿插部46的前端在绳索端部9的连续方向上移动。
[第二实施方式]
图11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与前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也是作为项链来使用,在绳索1的端部上安装构成带扣2的插头3以及插座4。
这些插头3以及插座4的基本构成与前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但是带扣2的结合结构10不同。因此,以下仅对与前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前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为前脱扣式卡合,但是本实施方式中为侧脱扣(side release)式卡合。即,在插头3的插座4侧设置有一对锁定臂13,并在插座4的腔室19内分别卡合。在插座4上形成有操作用开口18,在腔室19内卡合的锁定臂13从该操作用开口18露出一部分,并通过将该露出部分压入而能够将卡合解除。此外,通过锁定臂13的卡合角度的设计变更也能够构成为,当施加一定以上的张力时自动解除卡合。
在这样的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得到与前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第三实施方式]
图12以及图13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
在前述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在作为项链而设成环状来使用的绳索1的端部上,应该安装构成带扣2的插头3以及插座4,并且在这些插头3以及插座4上分别适用本发明的绳索末端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以单体形式安装在绳索1的端部上的绳索末端扣锁,而适用本发明的绳索末端部件的构成。
在图12以及图13中,绳索末端扣锁5具有以夹住绳索端部9的方式相对配置的第一部件51以及第二部件52。第一部件51以及第二部件52由一对铰链53连接。构成绳索末端扣锁5的第一部件51、第二部件52以及铰链53分别与前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插头3的第一部件31、第二部件32以及铰链33相同。
另外,在绳索末端扣锁5上形成有卡定突起54、卡定凹部55、穿插部56、一对突条57、凹部58A、保持部58、锁定机构50,这些部件与在前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插头3上形成的卡定突起34、卡定凹部35、穿插部36、一对突条37、凹部38A、保持部38、锁定机构30是相同的。
这样,对于本实施方式的绳索末端扣锁5和前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插头3,相对于在插头3上形成有构成带扣2的结合结构10的锁定臂11以及一对导杆12,而在本实施方式的绳索末端扣锁5中,该部分仅仅成为表面17,由此相互不同,但是,除了该差异之外,基本上是相同的。因此,对于与前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插头3相同的部分,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这样的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得到与前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第四实施方式]
图14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
在前述第三实施方式中,绳索末端扣锁5将一根绳索端部9收容并固定。本实施方式的绳索末端扣锁5在能够将两根绳索端部9收容并固定的点上不同。因此,对于与前述第三实施方式的插头3相同的部分,省略重复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绳索末端扣锁5能够将两条绳索端部9并列地收容。因此,第一部件51以及第二部件52的宽度形成得较宽,并在第一部件51上并列地形成有两个穿插部56。两个穿插部56能够使各自的前端共同保持在一对突条57之间的凹部58A内。
在这样的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得到与前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其他实施方式]
在前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带扣2在其两端上具有锁定机构30、40,能够分别安装绳索端部9,并且能够通过结合结构10而使插头3和插座4结合。在这种带扣2上,也可以省略结合结构10,而设为插头3和插座4无法分离的一体的绳索末端部件。如果使用这样的绳索末端部件,则通过将一根绳索1的两端安装在锁定机构30、40上而相互连结,从而能够使绳索1成为环状。
[变形例]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在达成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的变形等均包括在本发明内。
即,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使得通过铰链33、43、53将第一部件31、41、51和第二部件32、42、52连结的部件一体成形,但是这些部件也可以独立成形而连结。例如,铰链也可以不是分体部件,而是使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一部分凹凸卡合而能够自由转动的结构等。
另外,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并不限于由铰链连结而相互转动,也可以是在打开的状态下完全分离,而在闭合的状态下一体化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是在四个角具有前述实施方式的卡定突起34、44、54和卡定凹部35、45、55的结构,通过这些部件的各自的卡定,而能够实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分离/结合。
在前述各实施方式中,绳索端部9的保持主要依靠在贯通孔8内穿插的穿插部36、46、56来实现,但是例如,如图7所示,也能够通过使突条47强力夹住绳索端部9而分担防脱功能,也可以为了将绳索端部9夹持而使其他的部分立起。
另外,具体部分的尺寸、形状等能够根据实施情况进行适当选择。
工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涉及一种绳索末端部件,涉及作为绳索末端扣锁而以单体形式安装在绳索端部上,或者作为带扣的插座或插头而安装在绳索端部上的零件。
附图标记说明
1...绳索,2...带扣,3...插头,4...插座,5...绳索末端扣锁,8...贯通孔,9...绳索端部,10...结合结构,11...锁定臂,12...导杆,13...锁定臂,17...表面,18...操作用开口,19...腔室,30、40、50...锁定机构、31、41、51...第一部件,32、42、52...第二部件,33、43、53...铰链,34、44、54...卡定突起,35、45、55...卡定凹部,36、46、56...穿插部,37、47、57...突条,38、48、58...保持部,38A、48A、58A...凹部,48B...作为凹部的凹陷部,48C...作为凹部的孔,48D...作为凹部的层差。

Claims (7)

1.一种绳索末端部件,将绳索(1)的绳索端部(9)收容而保持,其特征在于,其具有:
以夹住所述绳索端部(9)的方式相对配置的第一部件(31、41、51)以及第二部件(32、42、52);
在夹住所述绳索端部(9)的相对状态下,将所述第一部件(31、41、51)以及所述第二部件(32、42、52)固定的锁定机构(30、40、50);
从所述第一部件(31、41、51)立起,并穿插到形成在所述绳索端部(9)上的贯通孔(8)内的穿插部(36、46、56);和
在所述第二部件(32、42、52)上形成,并对所述穿插部(36、46、56)的前端进行保持的保持部(38、48、58),
所述保持部(38、48、58)具有突条(37、47、57),所述突条(37、47、57)形成在所述第二部件(32、42、52)的与所述第一部件(31、41、51)相对的面上,且能够通过所述绳索端部(9)的前端侧的侧面与所述穿插部(36、46、56)的前端抵接,
所述穿插部(36、46、56)的前端被所述保持部(38、48、58)保持而成为双柱保持的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绳索末端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定机构(30、40、50)具有:将所述第一部件(31、41、51)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部件(32、42、52)的一端以自由转动的方式连结的铰链(33、43、53);和将所述第一部件(31、41、51)以及所述第二部件(32、42、52)以相对状态卡定的卡定结构(34、35、44、45、54、5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绳索末端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38、48、58)是在所述第二部件(32、42、52)的与所述第一部件(31、41、51)相对的面上形成的凹部(38A、48A、58A)。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绳索末端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38、48、58)是在所述第二部件(32、42、52)的与所述第一部件(31、41、51)相对的面上形成的凹部(38A、48A、58A)。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绳索末端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条(47)形成为能够在其与所述第1部件(31、41、51)之间夹持所述绳索端部(9)。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绳索末端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条(47)形成为能够在其与所述第1部件(31、41、51)之间夹持所述绳索端部(9)。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绳索末端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部件(31、41)以及所述第二部件(32、42)的至少任一部件上,在与导入所述绳索(1)的一侧相反的一侧上,形成有能够与其他绳索末端部件(3、4)结合且能够分离的结合结构(10)。
CN201080055704.9A 2010-03-19 2010-03-19 绳索末端部件 Active CN1026557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0/001990 WO2011114385A1 (ja) 2010-03-19 2010-03-19 コードエンドパー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55780A CN102655780A (zh) 2012-09-05
CN102655780B true CN102655780B (zh) 2015-05-27

Family

ID=446485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55704.9A Active CN102655780B (zh) 2010-03-19 2010-03-19 绳索末端部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656973B2 (zh)
CN (1) CN102655780B (zh)
TW (1) TWI507144B (zh)
WO (1) WO201111438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74238B2 (ja) * 2012-11-19 2017-02-01 株式会社メックモールド ファスナー部材
JP6033669B2 (ja) * 2012-12-26 2016-11-30 株式会社キャステム 金属製バック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7404958A (zh) * 2014-04-02 2017-11-28 T·恩肖 用于可用作带的一部分的绳状材料的紧固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23443A (en) * 1972-10-11 1974-07-16 Kohshoh Ltd Plastic clasp mea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13A (en) * 1845-04-26 Machine fqe making match-splihts and arranging them in dipping
JPS5952922U (ja) * 1982-09-30 1984-04-07 株式会社丸和エコ− 鞄等の紐用固定治具
JPH0449933Y2 (zh) * 1987-04-30 1992-11-25
JP3151413B2 (ja) * 1996-12-03 2001-04-03 大阪美錠工業株式会社 紐保持具
JPH1148670A (ja) * 1997-08-01 1999-02-23 Toyoaki Kuramoto 結びいらず綴じ紐
JP3179063B2 (ja) * 1998-11-06 2001-06-25 株式会社ソニー・コンピュータ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ストラップ
JP4025131B2 (ja) * 2002-07-10 2007-12-19 コクヨ株式会社 ストラップ
US7013535B2 (en) * 2003-01-15 2006-03-21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Web end
JP4559379B2 (ja) * 2006-04-05 2010-10-06 モリト株式会社 ストラップ末端処理具及び処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23443A (en) * 1972-10-11 1974-07-16 Kohshoh Ltd Plastic clasp mean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07144B (zh) 2015-11-11
JPWO2011114385A1 (ja) 2013-06-27
JP5656973B2 (ja) 2015-01-21
TW201132312A (en) 2011-10-01
CN102655780A (zh) 2012-09-05
WO2011114385A1 (ja) 2011-09-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2049739A1 (ja) カムロックバックル
US10731698B2 (en) Hook device with rotatable opposing jaws
US7963487B2 (en) Plastic clamp
KR20060087444A (ko) 끈 고정 부재
CN102655780B (zh) 绳索末端部件
CN102469861A (zh) 绳状体的紧固件
US11089848B2 (en) Insert for a watch bracelet
JP2010007807A (ja) 屈曲性外装部品
JP6764883B2 (ja) バックル
NZ591823A (en) Cable and strand connector with hinged half-shells having grooves, and yokes in one half-shell to lock strands
US20140201958A1 (en) Lower stop assembly for quick release slide fasteners
KR200441158Y1 (ko) 스터드형 밴드케이블
US20190360555A1 (en) Divider bar for energy guide chains
US20050227528A1 (en) Cord end cover
CN102946756B (zh) 管道滑块
JP6097161B2 (ja) 結束バンドおよび結束具
WO2010061450A1 (ja) 紐固定具
JP5703237B2 (ja) 竪樋取付具
JP5355806B1 (ja) 紐係止具
JP6578269B2 (ja) バンド締付具
JP2017078465A (ja) クリップ
JP3154318U (ja) 遮光装置の操作コードの留め具
JP4856614B2 (ja) スクリーンの押さえ部材
CN212765651U (zh) 天窗遮阳帘横梁采用特氟龙滑脚的最小组装结构
KR20220038574A (ko) 결속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