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26659B - 一种TiO2-Al2O3复合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TiO2-Al2O3复合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626659B CN102626659B CN201210081391.5A CN201210081391A CN102626659B CN 102626659 B CN102626659 B CN 102626659B CN 201210081391 A CN201210081391 A CN 201210081391A CN 102626659 B CN102626659 B CN 10262665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rrier
- tio
- aperture
- pore volume
- cont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atalys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TiO2-Al2O3复合载体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载体中Al2O3的含量为85~95%,TiO2的含量为5~15%,TiO2分布在孔径为100~600nm的大孔的孔壁上。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本发明的优点是:其一,TiO2-Al2O3复合载体具有双峰分布的孔结构,中孔提供了较大的比表面积,大孔则为分子直径较大的物质的迁移以及产物分子的快速脱出提供便利,防止堵塞载体的孔道。其二,TiO2分布在载体的大孔的孔壁上,更能够充分发挥TiO2本身固有的化学和晶体结构方面的特性。本发明的TiO2-Al2O3复合载体适用于作为C5~C15馏分油的加氢精制催化剂的载体。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TiO2-Al2O3复合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具有双峰孔结构的TiO2-Al2O3复合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工业加氢精制催化剂多是以A12O3作为载体,中国专利CN102030351 (一种双峰孔分布的大孔氧化铝及其制备方法) 采用两段老化法制备了双峰孔分布的大孔氧化铝,其孔体积为0.6~3.0 cm3/g,比表面积为90~300 m2/g,其中3.5~10 nm的孔占总孔体积的20~55%,最可几孔径位于5~9 nm;20~80 nm的孔占总孔体积的20~55%,最可几孔径位于30~60 nm。该载体不使用扩孔剂和有机溶剂,简化了流程,但所得氧化铝的孔直径几乎全部分布于100 nm以内。
中国专利CN1103009 (一种具有双重孔氧化铝载体的制备方法) 公开了一种用于重油加氢脱金属用的催化剂载体的制备方法。它是由两种孔径分布不同的氢氧化铝粉作为前驱物,加入炭黑及表面活性剂作为扩孔剂,经过混捏挤条成型、干燥,最后在含氧气流中焙烧即制成所需的双重孔氧化铝载体。该方法对前驱物氢氧化铝原料的要求苛刻,需要加入较多量的表面活性剂(氧化铝:表面活性剂=100:5~6),且表面活性剂需选择不含氮的线性伯醇聚醚类或聚酯类表面活性剂,工业应用成本较高。
中国专利CN1249208 (一种大孔氧化铝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将由不同原料路线制备的拟薄水铝石干胶粉的一种或几种与碳黑粉及表面活性物质相混合,通过胶溶、成型、干燥及焙烧处理而制得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较大的孔径,适当的双孔道孔径分布的大孔氧化铝载体。载体中孔直径为10~20 nm的孔占总孔容50%以上,孔直径大于100 nm的孔占总孔容的5~30%。该方法采用胶溶过程,使拟薄水铝石与碳黑粉及表面活性剂等扩孔剂混合更为均匀,从而提高氧化铝的强度,但依然存在原料及表面活性剂选择苛刻等缺点。
美国专利US3898322 (alumina having a bimodal pore volume distribution) 公开了一种具有双峰孔分布的氧化铝,该专利将烷氧基铝水解制成pH值为4~10的含醇的氧化铝浆液,老化24 h以上,与足量的有机溶剂混合,在氧化铝浆液中形成水和有机溶剂的共沸物,得到一种溶剂-氧化铝悬浮液的混合物,干燥混合物得到具有双峰孔分布的一水合氧化铝。该方法在干燥过程中采用大量的有机溶剂,分离回收工艺复杂,生产成本较高,不利于大规模工业生产。
国内外对加氢催化剂的研究表明,载体的种类和性质会对其性能产生重要影响。近年来发现,以TiO2改性的A12O3载体可明显改善催化剂的加氢性能。TiO2-Al2O3复合载体能够弥补TiO2的比表面积小和机械强度差的缺点,可使催化剂具有更高的低温活性、选择性和抗中毒能力,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TiO2-Al2O3复合载体有多种制备方法,如共沉淀法、 浸渍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等。不同的制备方法会使载体的物理、化学性能产生差异,从而影响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
中国专利CN1212992 (以二氧化钛为载体的加氢脱砷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所述的催化剂的载体含有60~100%的二氧化钛和0~40%的氧化铝,其比表面积为80~200 m2/g,孔容为0.3~0.5 cm3/g,最可几孔径为6~20 nm。以该载体制备的加氢脱砷催化剂的低温脱砷活性高,活性组分含量较低。中国专利CN1552813 (一种重、渣油加氢脱硫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在氢氧化铝成胶过程中使用超声波引入二氧化钛,助剂二氧化钛的分布更均匀,催化剂孔容和比表面积明显提高,催化剂使用性能优良。载体中优选的二氧化钛含量为4~12%,优选的孔容0.4~0.6 cm3/g,优选的比表面积180~260 m2/g,平均孔径为6~15 nm。国内周慧波等 (TiO2-Al2O3复合载体焙烧温度对Co-Mo加氢脱硫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09, 40 (3): 12-16.) 采用混捏法制备TiO2-Al2O3复合载体。首先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粉末,按一定的质量比称取一定量TiO2粉末和200~300目活性氧化铝粉末,再加入适量200~300目A1(OH)3干胶粉和田菁粉,充分混合后用3%的稀硝酸混捏,在挤条机上挤出成型,经干燥、焙烧得到TiO2-Al2O3复合载体。载体的孔径呈现单峰分布,主要集中在2~30 nm,其中2~l0 nm的孔所占体积分数较大。 中国专利CN101199935 (一种钛铝复合氧化物载体加氢脱硫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以钛酸四丁酯以及氯化铝或拟薄水铝石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Al2O3介孔复合材料,并将这种材料用于柴油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的载体,钛铝复合载体的比表面积为230~350 m2/g,孔容为0.7~1.1 cm3/g,孔径为9~14 nm。
美国专利US20070123416 (catalyst for the hydrodesulfurization of residua and heavy crudes) 公开了一种用于重油加氢脱硫过程的5%TiO2/Al2O3复合载体,该载体通过Al2O3载体浸渍异丙醇钛/异丙醇溶液的方法来制备,其不足之处是该载体的孔径分布较为单一,90%以上的孔径<10 nm,重质油中大分子容易堵塞催化剂的孔道。Huang W Q 等 (Ti-modified alumina supports prepared by sol–gel method used for deep HDS catalysts. Catalysis Today, 2008, 131: 314–321.)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Al2O3复合氧化物,首先将钛酸四丁酯、乙醇、硝酸和去离子水按摩尔比1:15:0.3:3配制成钛溶胶,再将拟薄水铝石在一定温度下溶到乙醇和硝酸溶液中配制铝溶胶。在剧烈搅拌下,将钛溶胶滴加到铝溶胶中直至形成凝胶,经干燥和500 ℃焙烧得到TiO2含量5~30%的TiO2-Al2O3复合氧化物。所得TiO2-Al2O3复合氧化物的孔径分布较为单一,平均孔径小于10 nm。
现有技术的TiO2-Al2O3复合载体的孔径分布较为单一,没有形成双孔道,大于100 nm的孔所占的比例极少。因而,当反应所需催化剂要求载体具备双孔道时,则现有技术的方法制得的载体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TiO2-Al2O3复合载体的孔径分布单一,没有形成双孔道,大于100 nm的孔所占的比例极少等缺点,本发明目的提供一种TiO2-Al2O3复合载体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复合载体具备双峰孔结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TiO2-Al2O3复合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载体具有双峰孔结构,载体中Al2O3的质量含量为85~95%,TiO2的质量含量为5~15%,TiO2分布在孔径为100~600 nm的大孔的孔壁上。
所述载体的比表面积为150~250 m2/g,孔容为0.5~1.0 cm3/g,其中孔径在5~30 nm的中孔的孔容占总孔容的50~80%,最可几孔径为10~20 nm之间的任一孔径;孔径在100~600 nm的大孔的孔容占总孔容的20~50%,最可几孔径为200~500 nm之间的任一孔径。
一种上述的TiO2-Al2O3复合载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 将浓度为10~30%的可溶性碳源的水溶液进行水热反应,所述的反应温度为100~200 ℃,反应压力为0.1~1.5 MPa,反应时间为1~30 h,反应结束后降至室温,经离心分离得到粒径为200~800 nm的碳颗粒。
(2) 将纳米级氢氧化钛以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加入去离子水中混合,调节pH值0.5~5,得到稳定透明的溶胶。所述的溶胶中纳米级氢氧化钛的含量为10~30%,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含量为0.1~1%。
(3) 将步骤(1)所得的碳颗粒加入步骤(2)的溶胶中,搅拌,然后与拟薄水铝石粉体混合,捏合均匀,挤出成型、干燥、焙烧得到本发明的TiO2-Al2O3复合载体。
所述的载体具有孔径为5~30 nm,且最可几孔径为10~20 nm之间的任一孔径的中孔,以及孔径为100~600 nm,且最可几孔径为200~500 nm之间的任一孔径的大孔的双峰孔结构。
所述的最可几孔径通常为载体的孔径分布曲线的峰值对应的孔径。
所述的载体中TiO2分布在孔径为100~600 nm的大孔的孔壁上。
所述步骤(1)的可溶性碳源为果糖、乳糖、核糖、蔗糖、麦芽糖、环糊精或可溶性淀粉中的任一种或其组合。
所述步骤(2)的纳米级氢氧化钛是本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的,通常是由四氯化钛、钛酸四丁酯、钛酸异丙酯中的任一种通过水解方法制备。
所述步骤(2)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聚乙二醇、聚乙烯醇、丙三醇、聚氧乙烯醚或羧甲基纤维素中的任一种或其组合。
所述步骤(2)的调节pH值的试剂是本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的,通常是硝酸。
所述步骤(2)的溶胶的pH值为0.5~5。
所述步骤(2)的混合温度没有特别的限制,一般采用常规温度,比如室温下混合。
所述步骤(3)的搅拌温度没有特别的限制,一般采用常规温度,比如室温下搅拌。
本发明的TiO2-Al2O3复合载体,所述的载体适用于作为C5~C15馏分油的加氢精制催化剂的载体,特别适用于作为催化裂化汽油、裂解碳九、溶剂油以及各种柴油的加氢精制催化剂的载体。
本发明的TiO2-Al2O3复合载体,所述的比表面积是在美国Micromeritics公司ASAP2010物理吸附仪上测定。所述的孔容和孔径是在美国Quantachrome公司Poremaster-60型全自动压汞仪上测定。所述的Al2O3和TiO2的含量是在美国Jarrell-Ash公司J-A1100型等离子光谱仪上采用RIPP128-90的标准测定。所述的TiO2的分布是在日本Horiba公司EX-250型能谱仪上测定。所述的碳颗粒的粒径是在美国Beckman Coulter公司LS32激光粒度分析仪上测定。
本发明将可溶性碳源进行水热反应得到粒径为200~800 nm的碳颗粒,所制备的碳颗粒表面存在丰富的—OH和—C=O基团。在溶胶中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有利于促进碳颗粒在溶胶中的分散,纳米级氢氧化钛的表面基团能够与碳颗粒表面的—OH发生置换,强烈吸附到碳颗粒的表面层。当吸附了纳米氢氧化钛的碳颗粒与拟薄水铝石粉体共同成型,并经400~600 ℃焙烧后,碳颗粒被燃烧掉形成孔径为100~600 nm的大孔,TiO2转移分布到所形成的大孔的孔壁上。
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本发明的优点是:其一,TiO2-Al2O3复合载体具有双峰分布的孔结构,中孔提供了较大的比表面积,大孔则为分子直径较大的物质的迁移以及产物分子的快速脱出提供便利,防止堵塞载体的孔道。其二,TiO2分布在载体的大孔的孔壁上,更能够充分发挥TiO2本身固有的化学和晶体结构方面的特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技术特征,但不局限于实施例。
实施例1
(1) 将浓度为20%的果糖的水溶液放入反应釜中进行水热反应,反应温度为150 ℃,反应压力为0.5 MPa,反应时间为10 h,反应结束后降至室温,经离心分离得到粒径为400~600 nm的碳颗粒。
(2) 将纳米级氢氧化钛以及聚乙二醇加入去离子水中,在搅拌的过程中滴加硝酸调节pH值,得到稳定透明的pH值为1的溶胶。所述的溶胶中纳米级氢氧化钛的含量为20%,聚乙二醇的含量为0.5%。
(3) 将步骤(1)所得的碳颗粒加入步骤(2)的溶胶中,持续搅拌,使纳米级氢氧化钛吸附在碳颗粒的表面。然后与拟薄水铝石粉体混合,在捏合机上捏合均匀,经挤出成型、100 ℃干燥、500 ℃焙烧得到本实施例的TiO2-Al2O3复合载体。
本实施例得到的载体具有下列性能:载体的比表面积为215 m2/g,孔容为0.8 cm3/g,其中孔径在5~20 nm的中孔的孔容占总孔容的70%,最可几孔径为15 nm,孔径在300~500 nm的大孔的孔容占总孔容的30%,最可几孔径为400 nm。所述的载体中Al2O3的含量为90%,TiO2的含量为10%,TiO2分布在孔径为300~500 nm的大孔的孔壁上。
实施例2
(1) 将浓度为10%的乳糖的水溶液放入反应釜中进行水热反应,反应温度为100 ℃,反应压力为0.1 MPa,反应时间为30 h,反应结束后降至室温,经离心分离得到粒径为200~400 nm的碳颗粒。
(2) 将纳米级氢氧化钛以及聚乙烯醇加入去离子水中,在搅拌的过程中滴加硝酸调节pH值,得到稳定透明的pH值为5的溶胶。所述的溶胶中纳米级氢氧化钛的含量为10%,聚乙烯醇的含量为0.1%。
(3) 将步骤(1)所得的碳颗粒加入步骤(2)的溶胶中,持续搅拌,使纳米级氢氧化钛吸附在碳颗粒的表面。然后与拟薄水铝石粉体混合,在捏合机上捏合均匀,经挤出成型、100 ℃干燥、400 ℃焙烧得到本实施例的TiO2-Al2O3复合载体。
本实施例得到的载体具有下列性能:载体的比表面积为250 m2/g,孔容为0.5 cm3/g,其中孔径在5~15 nm的中孔的孔容占总孔容的80%,最可几孔径为10 nm,孔径在100~300 nm的大孔的孔容占总孔容的20%,最可几孔径为200 nm。所述的载体中Al2O3的含量为95%,TiO2的含量为5%,TiO2分布在孔径为100~300 nm的大孔的孔壁上。
实施例3
(1) 将浓度为30%的核糖的水溶液放入反应釜中进行水热反应,反应温度为200 ℃,反应压力为1.5 MPa,反应时间为1 h,反应结束后降至室温,经离心分离得到粒径为600~800 nm的碳颗粒。
(2) 将纳米级氢氧化钛以及丙三醇加入去离子水中,在搅拌的过程中滴加硝酸调节pH值,得到稳定透明的pH值为0.5的溶胶。所述的溶胶中纳米级氢氧化钛的含量为30%,丙三醇的含量为1%。
(3) 将步骤(1)所得的碳颗粒加入步骤(2)的溶胶中,持续搅拌,使纳米级氢氧化钛吸附在碳颗粒的表面。然后与拟薄水铝石粉体混合,在捏合机上捏合均匀,经挤出成型、100 ℃干燥、700 ℃焙烧得到本实施例的TiO2-Al2O3复合载体。
本实施例得到的载体具有下列性能:载体的比表面积为150 m2/g,孔容为1.0 cm3/g,其中孔径在10~30 nm的中孔的孔容占总孔容的50%,最可几孔径为20 nm,孔径在400~600 nm的大孔的孔容占总孔容的50%,最可几孔径为500 nm。所述的载体中Al2O3的含量为85%,TiO2的含量为15%,TiO2分布在孔径为400~600 nm的大孔的孔壁上。
实施例4
(1) 将浓度为25%的蔗糖的水溶液放入反应釜中进行水热反应,反应温度为180 ℃,反应压力为0.8 MPa,反应时间为5 h,反应结束后降至室温,经离心分离得到粒径为500~700 nm的碳颗粒。
(2) 将纳米级氢氧化钛以及聚氧乙烯醚加入去离子水中,在搅拌的过程中滴加硝酸调节pH值,得到稳定透明的pH值为2的溶胶。所述的溶胶中纳米级氢氧化钛的含量为24%,聚氧乙烯醚的含量为0.7%。
(3) 将步骤(1)所得的碳颗粒加入步骤(2)的溶胶中,持续搅拌,使纳米级氢氧化钛吸附在碳颗粒的表面。然后与拟薄水铝石粉体混合,在捏合机上捏合均匀,经挤出成型、100 ℃干燥、600 ℃焙烧得到本实施例的TiO2-Al2O3复合载体。
本实施例得到的载体具有下列性能:载体的比表面积为200 m2/g,孔容为0.7 cm3/g,其中孔径在10~25 nm的中孔的孔容占总孔容的65%,最可几孔径为18 nm,孔径在400~580 nm的大孔的孔容占总孔容的35%,最可几孔径为470 nm。所述的载体中Al2O3的含量为88%,TiO2的含量为12%,TiO2分布在孔径为400~580 nm的大孔的孔壁上。
实施例5
(1) 将浓度为12%的麦芽糖的水溶液放入反应釜中进行水热反应,反应温度为130 ℃,反应压力为0.3 MPa,反应时间为25 h,反应结束后降至室温,经离心分离得到粒径为300~400 nm的碳颗粒。
(2) 将纳米级氢氧化钛以及羧甲基纤维素加入去离子水中,在搅拌的过程中滴加硝酸调节pH值,得到稳定透明的pH值为1.5的溶胶。所述的溶胶中纳米级氢氧化钛的含量为14%,羧甲基纤维素的含量为0.2%。
(3) 将步骤(1)所得的碳颗粒加入步骤(2)的溶胶中,持续搅拌,使纳米级氢氧化钛吸附在碳颗粒的表面。然后与拟薄水铝石粉体混合,在捏合机上捏合均匀,经挤出成型、100 ℃干燥、500 ℃焙烧得到本实施例的TiO2-Al2O3复合载体。
本实施例得到的载体具有下列性能:载体的比表面积为232 m2/g,孔容为0.6 cm3/g,其中孔径在8~15 nm的中孔的孔容占总孔容的75%,最可几孔径为12 nm,孔径在250~350 nm的大孔的孔容占总孔容的25%,最可几孔径为310 nm。所述的载体中Al2O3的含量为93%,TiO2的含量为7%,TiO2分布在孔径为250~350 nm的大孔的孔壁上。
实施例6
(1) 将浓度为20%的环糊精的水溶液放入反应釜中进行水热反应,反应温度为150 ℃,反应压力为0.5 MPa,反应时间为8 h,反应结束后降至室温,经离心分离得到粒径为240~450 nm的碳颗粒。
(2) 将纳米级氢氧化钛、聚乙二醇以及丙三醇加入去离子水中,在搅拌的过程中滴加硝酸调节pH值,得到稳定透明的pH值为0.8的溶胶。所述的溶胶中纳米级氢氧化钛的含量为12%,聚乙二醇的含量为0.2%,丙三醇的含量为0.1%。
(3) 将步骤(1)所得的碳颗粒加入步骤(2)的溶胶中,持续搅拌,使纳米级氢氧化钛吸附在碳颗粒的表面。然后与拟薄水铝石粉体混合,在捏合机上捏合均匀,经挤出成型、100 ℃干燥、500 ℃焙烧得到本实施例的TiO2-Al2O3复合载体。
本实施例得到的载体具有下列性能:载体的比表面积为220 m2/g,孔容为0.7 cm3/g,其中孔径在10~20 nm的中孔的孔容占总孔容的76%,最可几孔径为14 nm,孔径在200~400 nm的大孔的孔容占总孔容的24%,最可几孔径为300 nm。所述的载体中Al2O3的含量为94%,TiO2的含量为6%,TiO2分布在孔径为200~400 nm的大孔的孔壁上。
实施例7
(1) 将浓度为20%的果糖与可溶性淀粉的水溶液放入反应釜中进行水热反应,反应温度为110 ℃,反应压力为0.1 MPa,反应时间为20 h,反应结束后降至室温,经离心分离得到粒径为200~800 nm的碳颗粒。
(2) 将纳米级氢氧化钛以及聚乙二醇加入去离子水中,在搅拌的过程中滴加硝酸调节pH值,得到稳定透明的pH值为1的溶胶。所述的溶胶中纳米级氢氧化钛的含量为20%,聚乙二醇的含量为0.2%。
(3) 将步骤(1)所得的碳颗粒加入步骤(2)的溶胶中,持续搅拌,使纳米级氢氧化钛吸附在碳颗粒的表面。然后与拟薄水铝石粉体混合,在捏合机上捏合均匀,经挤出成型、100 ℃干燥、500 ℃焙烧得到本实施例的TiO2-Al2O3复合载体。
本实施例得到的载体具有下列性能:载体的比表面积为210 m2/g,孔容为0.7 cm3/g,其中孔径在5~30 nm的中孔的孔容占总孔容的60%,最可几孔径为10 nm,孔径在100~600 nm的大孔的孔容占总孔容的40%,最可几孔径为350 nm。所述的载体中Al2O3的含量为90%,TiO2的含量为10%,TiO2分布在孔径为100~600 nm的大孔的孔壁上。
比较例1
本对比实例与实施例1相比较,按照文献“Huang W Q, et al. Ti-modified alumina supports prepared by sol–gel method used for deep HDS catalysts. Catalysis Today, 2008, 131: 314–321.”描述的方法制备TiO2-Al2O3复合载体。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Al2O3复合载体。首先将钛酸四丁酯、乙醇、硝酸和去离子水按摩尔比1:15:0.3:3配制成钛溶胶,再将拟薄水铝石在一定温度下溶到乙醇和硝酸溶液中配制铝溶胶。在剧烈搅拌下,将钛溶胶滴加到铝溶胶中直至形成凝胶,经100 ℃干燥10 h、500 ℃焙烧 6 h得到本比较例的TiO2-Al2O3复合载体。
本比较例得到的载体具有下列性能:载体中Al2O3的含量为90%,TiO2的含量为10%。载体的比表面积为232 m2/g,孔容为0.6 cm3/g,孔径分布单一,没有形成双孔道,其中孔径在2~30 nm的中孔的孔容占总孔容的95%,最可几孔径为6 nm。
Claims (3)
1.一种TiO2-Al2O3复合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载体具有双峰孔结构,载体中Al2O3的含量以质量计为85~95% ,TiO2的含量以质量计为5~15%,其中孔径在5~30 nm的中孔的孔容占总孔容的50~80%,最可几孔径为10~20 nm之间的任一孔径;孔径在100~600 nm的大孔的孔容占总孔容的20~50%,最可几孔径为200~500 nm之间的任一孔径,所述的载体的比表面积为150~250 m2/g,孔容为0.5~1.0 cm3/g,载体中TiO2分布在孔径为100~600 nm的大孔的孔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载体用于C5~C15馏分油的加氢精制催化剂的载体。
3.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TiO2-Al2O3复合载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 将浓度为10~30%的可溶性碳源的水溶液放入反应釜中进行水热反应,反应结束后降至室温,经离心分离得到粒径为200~800 nm的碳颗粒;所述的可溶性碳源为果糖、乳糖、核糖、蔗糖、麦芽糖、环糊精或可溶性淀粉中的任一种或其组合;所述的水热反应温度为100~200 ℃,反应压力为0.1~1.5 MPa,反应时间为1~30 h;
(2) 将纳米级氢氧化钛以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加入去离子水中混合,调节pH值0.5~5,得到稳定透明的溶胶,所述的溶胶中纳米级氢氧化钛的含量为10~30%,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含量为0.1~1%;所述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聚乙二醇、聚乙烯醇、丙三醇、聚氧乙烯醚或羧甲基纤维素中的任一种或其组合;
(3) 将步骤(1)所得的碳颗粒加入步骤(2)的溶胶中,搅拌,然后与拟薄水铝石粉体混合,捏合均匀,经成型、干燥、焙烧得到TiO2-Al2O3复合载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081391.5A CN102626659B (zh) | 2012-03-24 | 2012-03-24 | 一种TiO2-Al2O3复合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081391.5A CN102626659B (zh) | 2012-03-24 | 2012-03-24 | 一种TiO2-Al2O3复合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626659A CN102626659A (zh) | 2012-08-08 |
CN102626659B true CN102626659B (zh) | 2014-02-12 |
Family
ID=465851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081391.5A Active CN102626659B (zh) | 2012-03-24 | 2012-03-24 | 一种TiO2-Al2O3复合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62665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36399B (zh) * | 2013-01-22 | 2015-09-23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氧化铝成型物及其制备方法 |
CN105363480A (zh) * | 2015-11-28 | 2016-03-02 | 南京威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制备加氢脱硫催化剂的方法 |
CN109833855B (zh) * | 2017-11-29 | 2022-02-01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介孔TiO2-Al2O3复合载体的合成方法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3009A (zh) * | 1993-11-23 | 1995-05-31 |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 | 一种具有双重孔氧化铝载体的制备方法 |
CN101199935A (zh) * | 2006-12-14 | 2008-06-18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一种钛铝复合氧化物载体加氢脱硫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
-
2012
- 2012-03-24 CN CN201210081391.5A patent/CN10262665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3009A (zh) * | 1993-11-23 | 1995-05-31 |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 | 一种具有双重孔氧化铝载体的制备方法 |
CN101199935A (zh) * | 2006-12-14 | 2008-06-18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一种钛铝复合氧化物载体加氢脱硫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Aijun Duan, et al..Hydrodesulphurization performance of NiW/TiO2-Al2O3 catalyst for ultra clean diesel.《Catalysis Today》.2008,第140卷第187-191页. |
Hydrodesulphurization performance of NiW/TiO2-Al2O3 catalyst for ultra clean diesel;Aijun Duan, et al.;《Catalysis Today》;20081205;第140卷;第187-191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626659A (zh) | 2012-08-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Zhang et al. | Mesoporous γ-alumina formed through the surfactant-mediated scaffolding of peptized pseudoboehmite nanoparticles | |
KR102041652B1 (ko) | 실리카-함유 알루미나 지지체, 이로부터 제조된 촉매, 및 이를 사용하는 공정 | |
CN101491775B (zh) | 一种催化剂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011192B (zh) | 一种含分子筛的硅铝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861590A (zh) | 一种加氢脱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433865B (zh) | 一种渣油加氢催化剂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669778B (zh) | 一种轻油型加氢裂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451764B (zh) | 一种氧化锆-氧化铝复合氧化物载体的制备方法 | |
CN102626659B (zh) | 一种TiO2-Al2O3复合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475168B (zh) | 一种大比表面小孔径钛铝复合氧化物的制备方法 | |
CN103100412B (zh) | 一种加氢裂化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 |
CN102861618A (zh) | 一种氧化铝载体的制备方法 | |
Martínez-Klimov et al. | Synergy between sodium carbonate and sodium titanate nanotubes in the transesterification of soybean oil with methanol | |
CN103055946B (zh) | 一种介孔TiO2-Al2O3复合载体的合成方法 | |
CN103041870A (zh) | 一种氧化铝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KR102194110B1 (ko) | 수소화 처리 촉매용 담체, 그 제조 방법, 수소화 처리 촉매, 및 그 제조 방법 | |
CN103706405B (zh) | 一种TiO2/γ-Al2O3复合载体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11420710B (zh) | 一种双峰孔结构的氧化铝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698757B (zh) | 裂解c9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
US11077427B2 (en) | Porous monolith containing TiO2 and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 |
CN102049247B (zh) | 加氢精制催化剂的复合载体、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 |
CN102451768A (zh) | 一种氧化锆-氧化铝复合氧化物干胶的制备方法 | |
CN103769124B (zh) | 加氢处理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 |
CN115254083B (zh) | 一种铝锆复合载体的制备方法、包含该载体的馏分油加氢精制催化剂 | |
CN103055945B (zh) | 一种钛铝复合氧化物载体的合成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