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16306B - 骑乘式车辆 - Google Patents

骑乘式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16306B
CN102616306B CN201210017552.4A CN201210017552A CN102616306B CN 102616306 B CN102616306 B CN 102616306B CN 201210017552 A CN201210017552 A CN 201210017552A CN 102616306 B CN102616306 B CN 1026163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ubber
vehicle
vehicle seat
seat
bottom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1755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16306A (zh
Inventor
友田昌宏
海老原拓也
立石清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6163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163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163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1630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在防止车座与其它部件干涉的同时提高乘坐舒适性的骑乘式车辆。骑乘式车辆具有车架(3)和配置在上述车架(3)上面的车座(49);其中:上述车座(49)具有车座底板(125),在上述车座底板(125)上设有与上述车架(3)抵接的橡胶(147),在上述橡胶(147)的周围设有对上述橡胶(147)的变形进行限制的限制肋(155)。

Description

骑乘式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弹性构件将车座支承在构架上的骑乘式车辆。
背景技术
以往,在将乘坐人员乘坐的车座支承在车架上面的骑乘式车辆中,已知这样的骑乘式车辆,该骑乘式车辆为了对来自车架的振动进行吸收,提高乘坐舒适性,在车座的底面上安装弹性构件(橡胶),通过该橡胶在车架上支承车座(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5226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可是,为了吸收来自车架的振动,提高乘坐舒适性,最好使用柔软的橡胶。
然而,在使用了柔软的橡胶的场合,当在车座上施加了力时,橡胶变形大,车座的位移量变大,为此,存在车座与其它部件产生干涉的问题。该问题虽然能够通过采用硬的橡胶加以解决,但在该场合,来自车架的振动容易传递到车座,存在乘坐人员的乘坐舒适性恶化的问题。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防止车座与其它部件干涉的同时提高乘坐舒适性的骑乘式车辆。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骑乘式车辆具有车架3和配置在上述车架3上面的车座49;其第1特征在于:上述车座49具有车座底板125,在上述车座底板125上设有与上述车架3抵接的橡胶147,在上述橡胶147的周围设有对上述橡胶147的变形进行限制的限制肋155。
在本发明中,在车座底板上设有与车架抵接的橡胶,在橡胶的周围设有对橡胶的变形进行限制的限制肋,所以,即使利用振动衰减能力高的柔软的橡胶,也能够用限制肋防止橡胶的变形,从而抑制车座的位移量,能够在防止车座与其它部件干涉的同时,提高乘坐人员的乘坐舒适性。
作为第2特征,也可使得上述限制肋155至少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设置在上述橡胶147的后方。
由于在橡胶的后方设有限制肋,所以,在施加了向后下方将车座压下的力的场合,橡胶与限制肋抵接,橡胶的变形受到限制。这样,能够抑制车座底板朝后下方的移动,能够防止车座与配置在车座后方的部件的干涉。
作为第3特征,也可把上述橡胶147朝车身的宽度方向偏移地配置在上述车座底板125上,上述限制肋155至少在车宽方向上被设置在上述橡胶147的外侧。
由于在橡胶的车宽外侧设有限制肋,所以,在施加了朝车宽外侧下方将车座压下的力的场合,橡胶与限制肋抵接,限制橡胶的变形。这样,能够抑制车座底板朝车宽外侧下方的移动,能够防止车座的挠曲。
作为第4特征,也可使得上述限制肋155围住上述橡胶147地设置,在上述限制肋155的车宽方向内侧设置切口161。
由于在限制肋设置切口,所以,容易将橡胶插入到限制肋的内侧,能够提高安装性。
作为第5特征,也可使得上述限制肋155设在上述车座49的后端,在上述车座49的后方设有骑乘式车辆的后导风罩65,上述车座底板125的后端141重叠在上述后导风罩65的前端165的上方。
由于以使车座底板的后端重叠在后导风罩的前端的上方的方式配置车座及后导风罩,在车座的的后端设有限制肋,所以,能够按车座与后导风罩重叠的量增大车座的面积及后导风罩的面积,并且能够限制车座后端部朝后下方的移动,防止车座与后导风罩的干涉。
作为第6特征,也可使得上述车架3具有横向构架113,上述车座底板125的后端141及后导风罩65的前端165在侧面观察时重叠的位置支承在上述横向构架113上。
车座的后端及后导风罩的前端在侧面观察时重叠的位置都支承在横向构架上,所以,不会因为车架的变形导致车座与后导风罩的间隙变化,能够防止车座与后导风罩的干涉。
按照本发明,由于在车座底板设有与车架抵接的橡胶,在橡胶的周围设有对橡胶的变形进行限制的限制肋,所以,即使利用振动衰减能力高的柔软的橡胶,也能够用限制肋防止橡胶的变形,从而抑制车座的位移量,能够在防止车座与其它部件干涉的同时,提高乘坐人员的乘坐舒适性。
即使上述限制肋少,如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设在橡胶的后方,则在施加了向后下方将车座压下的力的场合,橡胶也与限制肋抵接,橡胶的变形受到限制。这样,能够抑制车座底板朝后下方的移动,能够防止车座与配置在车座后方的部件的干涉。
橡胶按朝车身的宽度方向偏移的方式配置在车座底板上,即使限制肋少,如在车宽方向上设置在橡胶的外侧,则在拐弯时使其倾斜等而施加了朝车宽外侧下方将车座压下的力的场合,橡胶也与限制肋抵接,橡胶的变形受到限制。这样,能够抑制车座底板朝车宽外侧下方的移动,能够防止车座的挠曲。
如限制肋围住橡胶地设置,在限制肋的车宽方向内侧设置切口,则容易将橡胶插入到限制肋的内侧,提高安装性。
限制肋设在车座的后端,在车座的后方设置骑乘式车辆的后导风罩,车座底板的后端重叠在后导风罩的前端的上方,则能够在按车座与后导风罩的重叠的量增大车座的面积及后导风罩的面积的同时,抑制车座后端部朝后下方的移动,防止车座与后导风罩的干涉。
车架具有横向构架,车座底板的后端及后导风罩的后端在侧面观察时重叠的位置上支承在横向构架,则车座的后端及后导风罩的前端都支承在横向构架上,所以,不会因为车架的变形使得车座与后导风罩的间隙变化,能够防止车座与后导风罩的干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的俯视图。
图2为车架的立体图。
图3为车座近旁的俯视图。
图4为图3的IV-IV剖视图。
图5为图3的V-V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而且,以下说明中的前后左右及上下这样的方向如不特别记载,则与相对于车身的方向相同。
图1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1。该机动二轮车1具有车架3,并且设置了支承在车架3的前后中间部的发动机5、按能够操纵的方式支承在车架3的前部的前轮7、以及支承在车架3的后部的由发动机5的驱动力驱动的后轮9。
在车架3的前端枢轴支撑转向管(未图示),在该转向管上通过桥接构件11连接左右一对的前叉13。在前叉13的下端设置前轮车轴15,由前轮车轴15枢轴支撑前轮7。在桥接构件11的上部固定操纵用的转向手把17。
在车架3的下部后方通过支承轴21按能够上下摇动的方式连接摇臂19。摇臂19朝后方延伸,在其后端部支承后轮车轴23,在该后轮车轴23上枢轴支撑后轮9。在摇臂19的后端部与车架3的上部后方之间插入左右一对后缓冲器25。
在车架3下部的前后中间部搭载作为机动二轮车1的原动机的发动机5。发动机5为具有沿车宽方向(左右方向)的曲轴(未图示)的单缸发动机,在构成其下部的曲轴箱27上前倾地立设气缸29。在气缸29上部的气缸盖31的前端侧连接排气管33,排气管33向前方延伸出,朝下方弯曲,再朝后方弯曲,通过气缸29的右侧朝车身后方延伸,在后轮9的右侧连接到消声器35。在气缸盖31的后端侧连接具有节气体37及空气滤清器39的发动机进气系41。
在曲轴箱27的后部左侧配置驱动链轮(未图示),在该驱动链轮与连接到后轮车轴23的从动链轮43上卷挂驱动链45。
在车架3的上部,储存燃料的燃料箱47、承载乘坐人员的车座49、以及承载货物的后载物架51从前方按该顺序受到支承。在燃料箱47及车座49的下方配置侧盖53,由该侧盖53覆盖上述发动机进气系41的左右。
在车架3的下端部,分别收起自如地安装用于放置驾驶者的脚的左右一对脚蹬55、中间停放支架57、侧停放支架59。
而且,图中附图标记61、63表示覆盖前轮7及后轮9的上方外周的前挡泥板及后挡泥板,附图标记65表示覆盖车架3的后端部的后导风罩。
下面说明车架3的结构。
如图2所示,车架3为主要通过焊接等一体地结合了钢管材的所谓的管构架,具有头管67、下伸构架69、左右一对的主构架71、左右一对的车座轨73、左右一对的后构架75、上横向构架77、以及下横向构架79。
头管67位于车架3的前端,对转向管(未图示)进行枢轴支撑。在头管67的下部结合下伸构架69的前端,在头管67的上部结合主构架71的前端。在头管67的后方设置侧面观察时大致梯形的前部角撑板81,该前部角撑板81覆盖下伸构架69的前端部及主构架71的前端部。前部角撑板81被焊接到头管67的后部、下伸构架69的前端部、以及主构架71的前端部,通过前部角撑板81相互一体地连接头管67、下伸构架69、以及主构架71,从而提高车架3前部的强度及刚性。
下伸构架69从头管67向后下方延伸,在其下端结合用于悬挂发动机5的前端的前发动机悬挂支架83。
主构架71在头管67的上部连接其前端,在下伸构架69的上方按平缓的倾斜角度向后下方延伸,到达折曲部85,在折曲部85朝下方折曲,按急的倾斜角度向后下方延伸,到达弯曲部87,在弯曲部87朝前方弯曲,朝下方前方延伸,到达下端。
在主构架71的弯曲部87上,设置向前方延伸的枢轴板89。枢轴板89的后端部90被焊接在主构架71的弯曲部87内侧,在其中央部设置嵌合摇臂19的支承轴21的轴孔91。
另外,在主构架71的弯曲部87上,结合向后上方延伸的后构架75的前端,形成大致Y形的三叉状部93。在三叉状部93的侧面,设置在侧面观察时大致呈Y形的左右一对三叉状部角撑板95。三叉状部角撑板95被焊接到主构架71的下部后端部、后构架75的前端部、以及下横向构架79的端部,主构架71、后构架75、及下横向构架79通过三叉状部角撑板95相互一体地连接,从而提高车架3下部的强度及刚性。
左右的主构架71由上横向构架77及下横向构架79在车宽方向上连接。即,在左右主构架71的弯曲部87上方的内侧面分别连接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上横向构架77的左右端部,左右的主构架71的下端部分别连接在沿车宽方向延伸的下横向构架79的左右端部。在上横向构架77上设置用于悬挂发动机5的后端上方的上发动机悬挂支架97。在下横向构架79上设置用于支承发动机5的后端下方的下发动机悬挂支架99及支承中间停放支架57的中间停放支架托架100。在下横向构架79的左右端部设置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枢轴支撑脚蹬55的脚蹬托架101。在下横向构架79的左端部设置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侧停放支架59的侧停放支架托架103。
左右的车座轨73在左右的主构架71的折曲部85上方连接其前端,在侧视下大致水平地延伸,在其后部连接后构架75的后端部119。车座轨73在俯视时从与主构架71的连接部保持着窄宽度向后方延伸,到达第一折曲部105,在第一折曲部105朝车宽外侧折曲并延伸,逐渐成为大宽度,到达第二折曲部107,在第二折曲部107再次折曲,保持着大宽度向后方延伸,到达第三折曲部109,在第三折曲部109向车宽内侧折曲并延伸,到达后端。
在第一折曲部105连接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前横梁111的左右端,在第二折曲部107的后方连接沿车宽方向延伸的中横梁113的左右端,在第三折曲部109的后方连接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后横梁115的左右端。即,左右的车座轨73由前横梁111、中横梁113及后横梁115在车宽方向上进行连接。
在中横梁113的车宽中央设置用于卡定车座49的车座卡定部114,在车座卡定部114的左右两侧设置用于通过振动衰减构件(橡胶)支承车座49的橡胶支承部116。在该橡胶支承部116的左右两侧设置用于安装后导风罩65的后导风罩支承部120。在后横梁115上设置用于支承后载物架51的载物架支承托架117。在车座轨73的第一折曲部105与第二折曲部107的中间部设置用于安装车座49的车座安装托架118。
后构架75从三叉状部93朝后上方延伸,其后端部119通过焊接连接在车座轨73的第二折曲部107下方。在后构架75的后端部119设置用于支承后缓冲器25的上端及后载物架51的支承部121,在该支承部121上一起紧固后缓冲器25的上端及后载物架51的前端。
下面说明车座49的安装结构。
图3为车座近旁的俯视图,图4为图3的IV-IV剖视图。
车座49具有缓冲部123和支承缓冲部123的车座底板125。在车座底板125的左右两缘的前后中间部设置朝下方延伸的安装凸缘129。在安装凸缘129上如图4所示那样设置在车宽方向贯通的安装孔131,在该安装孔131中隔有间隙地嵌入套筒133,贯通该套筒133的安装螺栓135被拧入到车座轨73的车座安装托架118上。即,车座底板125并非被完全地固定在车座轨73上,而是相对于车座轨73具有游隙地进行连接。
如图3及图4所示,在车座底板125的前端部137、前后中间部139、后端部141上,在其底面分别安装左右一对前橡胶143、中橡胶145、后橡胶147。前橡胶143及中橡胶145为大致长方体形的振动衰减构件,前橡胶143的底面与燃料箱47后端部抵接,中橡胶145的底面与车座轨73抵接。后橡胶147为大致圆柱状的振动衰减构件,后橡胶147的底面与中横梁113的橡胶支承部116(参照图2)抵接。
即,车座底板125在前部通过前橡胶143支承在燃料箱47的后端部,在前后中间部通过中橡胶145支承在车座轨73上,在后端部通过后橡胶147支承在中横梁113上。这样,来自车架3的冲击、振动由前橡胶143、中橡胶145、后橡胶147衰减,不直接传递到车座49,乘坐舒适性提高。
可是,车座49为前后长度短的单轨,当乘坐人员坐下了时乘坐人员的臀部所处的所谓臀位(日语:ヒツプポイント)处在车座49的后端部近旁,为此,传递到车座49的后端部的冲击、振动对乘坐舒适性产生大的影响。因此,在本构成中,用振动衰减能力高的柔软的橡胶形成位于车座49的后端部的底面的后橡胶147,提高乘坐舒适性。
在车座底板125的后端部141的车宽中央部,如图3所示那样,形成用于将车座49卡定在车架3上的卡定爪149。卡定爪149具有朝下方伸出的下方延伸部151和从下方延伸部151折曲然后朝后方延伸的后方延伸部153。卡定爪149的下方延伸部151与中横梁113的车座卡定部114(参照图2)的前端抵接,限制车座49朝后方的移动。卡定爪149的后方延伸部153潜入到中横梁113的车座卡定部114(参照图2)的下方,防止车座49朝上方脱开。
如图3及图4所示,在车座底板125的后端部141即车座49的后端部设置朝下方突出的左右一对限制肋155。限制肋155为如图3所示那样围住后橡胶147的周围设置的突起,将后橡胶147的前方、车宽外侧、及后方围住,车宽内侧如后述那样开放。限制肋155在与后橡胶147之间产生微小间隙地设置。另外,如图4所示,限制肋155的上下方向的高度H1相应于后橡胶147的上下方向的高度H2设定为能够按所期望的位移量对后橡胶147进行限制的高度。
可是,如上述那样,车座底板125通过前橡胶43、中橡胶145、后橡胶147支承在油箱47、车座轨73、中横梁113上,车座底板125的安装凸缘129具有间隙地安装在车座轨73上,但按照本构成,由限制肋155限制车座底板125的过剩的变形。
例如,在加速时等施加了朝后下方将车座49压下的力时,后橡胶147朝后方变形,但在后橡胶147按与限制肋155的间隙变形了后,后橡胶147与限制肋155的后部抵接,变形受到限制。为此,车座底板125朝后下方的摇动受到抑制,车座49与配置在车座49的后方的后导风罩65的干涉得到防止。在朝后下方将车座49压下的力特别大的场合,限制肋155与中横梁133抵接,为此,车座底板125不会进一步朝后下方移动,车座49与后导风罩65的干涉得到防止。
另外,在例如倾斜行走时等施加了朝后下方或右下方将车座49压下的力时,后橡胶147向左方或右方变形,但在后橡胶147按与限制肋155的间隙的量变形了之后,后橡胶147与限制肋155的车宽外侧部抵接,变形受到限制。为此,车座底板125朝左下方或右下方的摇动受到限制,车座49的挠曲受到限制。在向左下方或右下方将车座49压下的力特别大的场合,限制肋155的车宽外侧部与中横梁113抵接,为此,车座底板125不会进一步朝左下方或右下方移动,车座49的挠曲得到防止。
另外,如图3所示,在限制肋155的车宽内侧设置切口部161。这样,当将后橡胶147安装在限制肋155的内侧时,能够容易地将后橡胶147插入到限制肋155的内侧,提高安装性。
另外,在限制肋155的车宽外侧后部安装加强部163。这样,相对于使限制肋155向后方或车宽外侧倒下的力,能确保足够的强度及刚性。
下面,说明后导风罩65的安装结构。
如图4所示,在车座49的后方设置后导风罩65。车座底板125的后端部141重叠在后导风罩65的前端部165的上方。
图5为图3的V-V剖视图。在后导风罩65的前端部165的上部设置安装孔166,后导风罩65的前端部165由贯通安装孔166的安装螺栓167安装在中横梁113的后导风罩支承部120上。即,后导风罩65的前端部165及车座49的后端部在侧面观察时重叠的位置都支承在中横梁113上。这样,即使行驶时车架3弹性变形,车架3的弹性变形也不使车座49与后导风罩65的间隙变化,能够防止车座49与后导风罩65的干涉。
另外,在后导风罩65的前后中间部169设置安装孔(未图示),后导风罩65的前后中间部169如图3所示,由贯通该安装孔的安装螺栓167与后载物架51一起紧固在后横梁115的载物架支承托架117上。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车座底板125上安装与车架3抵接的后橡胶147,通过后橡胶147将车座49支承在车架3上,在车座底板125的后橡胶147的周围设置对后橡胶147的变形进行限制的限制肋155,所以,即使由振动衰减能力高的柔软的材料形成后橡胶147,也能够用限制肋155防止后橡胶147的变形,抑制车座49的移动,能够防止车座49与其它部件干涉,并且提高乘坐人员的乘坐舒适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后橡胶147的后方设置限制肋155,所以,在施加了朝后下方将车座49压下的力的场合,后橡胶147与限制肋155的后部抵接,后橡胶147的变形受到限制。这样,能够抑制车座底板125朝后下方的移动,能够防止车座49与后导风罩65的干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后橡胶147的车宽外侧设置限制肋155,所以,在施加了朝车宽外侧下方将车座49压下的力的场合,后橡胶147与限制肋155的车宽外侧部抵接,后橡胶147的变形受到限制。这样,能够抑制车座底板125朝车宽外侧下方的移动,能够防止车座49的挠曲。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限制肋155围住后橡胶147地设置,在限制肋155的车宽方向内侧设置切口部161,所以,能够以良好的效率限制后橡胶147的变形,而且,容易在限制肋155的内侧插入后橡胶147,提高安装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车座底板125的后端部141重叠到后导风罩65的前端部165的上方地配置车座49及后导风罩65,在车座49的后端设置了限制肋155,所以,能够按车座49与后导风罩65的重叠的量确保车座49的面积及后导风罩65的面积大,并且抑制车座49后端部朝后下方的移动,防止车座49与后导风罩65的干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车座底板125的后端部141及后导风罩65的前端部165都支承在中横梁113上,所以,即使车架3进行弹性变形,也不会由于车架3的弹性变形导致车座49与后导风罩65的间隙变化,能够防止车座49与后导风罩65的干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限制肋155的高度157被设定为能够按希望的位移量对后橡胶147进行限制的高度,所以,在朝后下方将车座49压下的力特别大的场合,限制肋155的后部与中横梁113抵接,在朝车宽外侧下方将车座49压下的力特别大的场合,限制肋155的车宽外侧部与中横梁113抵接。这样,能够将车座底板125的移动限制在一定量以下,能够防止车座49与后导风罩65的干涉,而且,能够将车座49的挠曲抑制在一定量以下。
以上根据一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上述实施方式为本发明的一例,不受其限定。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机动二轮车具有的车架3,例示了主要通过焊接等一体结合了钢管材的所谓的管构架,但车架的结构不限于此,也可为使用了铝铸造构件的车架。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后橡胶147,例示了使用振动衰减能力高的柔软的橡胶形成为圆柱状的后橡胶147,但橡胶的材质及形状不限于此,当然在不脱离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更。
附图标记的说明
1机动二轮车
3车架
49车座
51后载物架
65后导风罩
73车座轨
113中横梁(横向构架)
125车座底板
141后端部(后端)
147后橡胶(橡胶)
155限制肋
161切口部(切口)
165前端部(前端)

Claims (6)

1.一种骑乘式车辆,具有车架(3)和配置在所述车架(3)上面的车座(49),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座(49)具有车座底板(125),在所述车座底板(125)上设有圆柱状的橡胶(147),该橡胶(147)的底面与所述车架(3)抵接,在所述橡胶(147)的周围设有对所述橡胶(147)的变形进行限制的限制肋(15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乘式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肋(155)至少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被设置在所述橡胶(147)的后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骑乘式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147)朝车身的宽度方向偏移地被配置在所述车座底板(125)上,所述限制肋(155)至少在车宽方向上被设置在所述橡胶(147)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骑乘式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肋(155)以围住所述橡胶(147)的方式设置,在所述限制肋(155)的车宽方向内侧设有切口(161)。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骑乘式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肋(155)设在所述车座(49)的后端,在所述车座(49)的后方设有骑乘式车辆的后导风罩(65),所述车座底板(125)的后端(141)重叠在所述后导风罩(65)的前端(165)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骑乘式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3)具有横向构架(113),所述车座底板(125)的后端(141)及后导风罩(65)的前端(165)在侧面观察时重叠的位置处被支承在所述横向构架(113)上。
CN201210017552.4A 2011-02-01 2012-01-19 骑乘式车辆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163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20027A JP5793311B2 (ja) 2011-02-01 2011-02-01 鞍乗型車両
JP2011-020027 2011-02-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16306A CN102616306A (zh) 2012-08-01
CN102616306B true CN102616306B (zh) 2014-10-15

Family

ID=465566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17552.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16306B (zh) 2011-02-01 2012-01-19 骑乘式车辆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793311B2 (zh)
CN (1) CN102616306B (zh)
MX (1) MX356236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997A (zh) * 1993-04-30 1994-12-07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二轮摩托车的座安装结构
CN201026929Y (zh) * 2007-03-19 2008-02-27 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摩托车座垫
CN201305059Y (zh) * 2008-11-17 2009-09-09 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 摩托车座垫的减振橡胶套
CN201472520U (zh) * 2009-04-17 2010-05-19 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 摩托车座垫装配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88183B2 (ja) * 1985-09-26 1995-09-27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シ−ト取付け装置
JPH0317929U (zh) * 1989-07-03 1991-02-21
JP2557909Y2 (ja) * 1990-11-27 1997-12-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等の車両におけるシートの固定構造
JP3367854B2 (ja) * 1997-02-27 2003-01-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ロック具収納構造
JP4116799B2 (ja) * 2002-03-08 2008-07-0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燃料タンク支持構造
CA2517822C (en) * 2004-09-06 2009-10-27 Honda Motor Co., Ltd. Seat mount structure for saddle ride vehicle
JP2010058732A (ja) * 2008-09-05 2010-03-18 Yamaha Motor Co Ltd 鞍乗型車両用のマグネシウム合金製フレーム及びそれを備える鞍乗型車両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997A (zh) * 1993-04-30 1994-12-07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二轮摩托车的座安装结构
CN201026929Y (zh) * 2007-03-19 2008-02-27 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摩托车座垫
CN201305059Y (zh) * 2008-11-17 2009-09-09 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 摩托车座垫的减振橡胶套
CN201472520U (zh) * 2009-04-17 2010-05-19 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 摩托车座垫装配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MX356236B (es) 2018-05-18
MX2012001174A (es) 2013-12-16
JP2012158271A (ja) 2012-08-23
JP5793311B2 (ja) 2015-10-14
CN102616306A (zh) 2012-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16314B (zh) 机动二轮车的构架
CN101574993B (zh) 摩托车
CA2790888A1 (en) Evaporated fuel control device for saddle-type vehicles
US7588111B2 (en) Rear shock absorber arrangement structure for motorcycle
TW201016528A (en) Scooter type vehicle
JP2017071376A (ja) 鞍乗り型車両
CN103950483B (zh) 机动二轮车
JP2021054129A (ja) 鞍乗型車両
JP4506317B2 (ja) 自動二輪車
JP2014210556A (ja) 自動二輪車用のリアキャリア及びこれを備えた自動二輪車
CN102616306B (zh) 骑乘式车辆
JP2010023730A (ja) 自動二輪車の車体フレーム構造
JP5824017B2 (ja) 鞍乗り型車両
US20130264795A1 (en) Body frame of straddle-type vehicle
JP6133663B2 (ja) 鞍乗型車両のアンダーカバー構造
JP2021062724A (ja) 鞍乗型車両
CN101898606B (zh) 机动二轮车
JP2007091156A (ja) 車両の燃料タンク配置構造
JP5905037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フットペダル構造
EP3305641B1 (en) Straddled vehicle
US11939020B2 (en) Saddle-type vehicle and body frame structure thereof
CN104369810B (zh) 摩托车的燃料箱支撑结构
CN115071866B (zh) 跨骑型车辆
JP2005200008A (ja) 自動二輪車の車体フレーム
TWI571403B (zh) 車體骨架構造及跨坐型車輛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15

Termination date: 2020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