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83191A - 叉车 - Google Patents

叉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83191A
CN102583191A CN2011103547859A CN201110354785A CN102583191A CN 102583191 A CN102583191 A CN 102583191A CN 2011103547859 A CN2011103547859 A CN 2011103547859A CN 201110354785 A CN201110354785 A CN 201110354785A CN 102583191 A CN102583191 A CN 1025831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k truck
vehicle body
center
gyration
good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5478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83191B (zh
Inventor
桥本幸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Nano Forklift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Nacco Material Handl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Nacco Material Handl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Nacco Material Handl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5831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831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831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831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klifts And Lifting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叉车,其能够容易进行直角堆垛,并且防止在直角堆垛时,叉车的车辆主体与周边接触。通过将驱动部(30)的后端配置于叉车(1)进行直角堆垛时的回转轨道(TO)上或附近,能够将装卸部相对车辆主体(10)向更后方引入,并能够缩短从回转中心(P)向车辆主体(10)的前方突出的长度,且能够容易进行直角堆垛。此外,将从直角堆垛时的回转中心(P)至车辆主体(10)的后端上最远离回转中心(P)的部分的距离设为回转半径的回转轨道(TO)没有扩大,因此能够防止直角堆垛时,叉车(1)的车辆主体(10)与周边接触。

Description

叉车
技术领域
本申请主张基于2011年01月12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1-004122号的优先权。其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考援用于本说明书中。
本发明涉及一种叉车,尤其涉及一种适合防止叉车回转时的接触的叉车。
背景技术
一般作为用于搬运货物的车辆已知有伸展型叉车(以下记载为“叉车”)(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叉车具备有在车辆前方处理货物的叉子(爪子)或支承叉子使其可向上下方向移动的桅杆(支柱)等。并且,叉车的后轮设为进行操舵的操舵轮,前轮作为不进行操舵的浮动轮。叉车中叉子及桅杆等安装成可向车辆的前后方向移动这一点不同于,叉子及桅杆等直接安装于车辆的前方且在车辆的后方设置平衡锤的平衡重式叉车。
叉车在将保管在仓库的货物取出的用途中及为保管货物而将货物装入仓库的用途中使用。这时,叉车在仓库的通道行走后,向右或向左回转并从设置于通道侧方的货架等取出货物或向货架装入货物,然后再次向左或向右回转并朝向搬运货物的目的地行走。以下将叉车回转而装入货物的动作或取出货物的动作记载为“直角堆垛”。
如上述,叉车向右或向左进行直角堆垛所需的通道宽度称为直角堆垛通道宽度。通过将仓库的通道宽度设为其直角堆垛通道宽度以上,叉车不与通道的侧壁、货架或保管于仓库中的货物接触就能够进行直角堆垛。
在此,参考图5(a)和5(b)对直角堆垛通道宽度进行说明。另外,图5(a)和5(b)中图示有具备2个前轮和位于左后方的一个操纵用后轮的叉车的直角堆垛通道宽度。
图5(a)中说明叉车右回转时的直角堆垛通道宽度。这时的直角堆垛通道宽度成为从叉车车体的左后端至右回转中心PR的距离BR与从堆积在叉车的货物的右前端至右回转中心PR的距离AR之和(AR+BR)。
图5(b)中说明叉车左回转时的直角堆垛通道宽度。左回转时的直角堆垛通道宽度成为从叉车车体的右后端至左回转中心PL的距离BL与从堆积在叉车的货物的左前端至左回转中心PL的距离AL之和(AL+BL)。
叉车右回转时的右回转中心PR是连结2个前轮11的中心的直线与连结叉车车体的左后端及堆积在叉车的货物PT的右前端的直线的交点。同样,叉车左回转时的左回转中心PL是连结2个前轮11的中心的直线与连结叉车车体的右后端及堆积在叉车的货物PT的左前端的直线的交点。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073092号公报
叉车进行直角堆垛(取出货物并回转或装入货物时回转)时,若能够使叉车靠近放置货物的货架,则可轻松防止叉车回转时叉车车体与相反侧的通道侧壁或货架接触。
但是,为了避免叉车左回转时货物与货架接触,需要将从左回转中心PL至放置货物的货架的距离设为距离AL以上。右回转时同样需要将从右回转中心PR至放置货物的货架的距离设为距离AR以上。因此,回转叉车时,无法使叉车比这些距离AR、AL更靠近放置货物的货架,难以防止叉车车体与通道的侧壁等接触。
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可考虑缩短从叉车上的前轮向前方突出的长度的方法。但是,存在无法在堆积货物的伸展型叉车中轻松缩短向前方突出的长度之类的问题。即,如专利文献1所述,叉子或桅杆等可向车辆后方引入(伸入)的范围,根据使叉子及桅杆等移动的伸展缸等的配置位置或构成而定。因此,将可内伸的范围移动至车辆后方来缩短向前方突出的长度,这并不容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进行直角堆垛,并且防止在直角堆垛时叉车的车辆主体与周边接触的叉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手段。
本发明的叉车为如下叉车:其将后轮用于操舵,并且在前轮侧具备搬运货物的装卸部,该装卸部通过驱动部可向车辆的前后方向移动。驱动部为具备缸部及活塞的形成为长尺形状的部件,缸部及活塞中的一方安装于装卸部,另一方安装于车辆主体。并且,驱动部沿装卸部的移动方向即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而配置。
并且,驱动部的后端配置于将从叉车的回转中心至车辆主体的后端上最远离回转中心的部分的距离设为回转半径的回转轨道上或其附近。因此,与没有将驱动部其后端配置于回转轨道上或附近时相比,无需增加上述回转半径即可配置于叉车的后侧。
另外,当叉车右回转时的回转中心与左回转时的回转中心不同时,在配置有驱动部的位置上,驱动部的后端配置于右回转及左回转的两个回转轨道中的前方的轨道上或其附近。
另外,将驱动部的后端配置于回转轨道的附近是指,驱动部容纳于车辆内部,且当车辆的后端沿回转轨道形成时,将驱动部的后端配置于尽量靠近回转轨道的位置上。
通过将驱动部配置于从回转中心沿车辆主体的前后方向延伸的直线上,与配置于其他位置时相比,能够更靠车辆主体的后方侧配置。例如,当叉车右回转时的回转中心与左回转时的回转中心相同时,通过这样配置能够将驱动部配置于最后方。
或者,通过将驱动部配置于沿车辆主体的前后方向延伸的中心线上,与配置于其他位置时相比,能够更靠车辆主体的后方侧配置。例如,当叉车右回转时的回转中心与左回转时的回转中心不同时,通过这样配置能够将驱动部配置于最后方。
通过在驱动部的后端附近的邻接区域设置锤,能够使该锤作为在装卸部堆积货物时的平衡锤发挥作用。驱动部的后端附近的邻接区域与其他区域相比空间较窄,为很难利用于配置在叉车上使用的设备的区域,但能够通过在该区域配置形状自由度高的锤来有效地利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叉车,与没有将驱动部其后端配置在回转轨道上或附近相比,无需增加上述回转半径就能够配置于叉车的后方侧。其结果,通过驱动部向前后方向移动的装卸部相对于车辆主体,也更靠后方引入,能够缩短从回转中心向车辆主体的前方突出的长度,因此得到能够容易进行直角堆垛之类的效果。并且,将从叉车进行直角堆垛时的回转中心至车辆主体的后端上最远离回转中心的部分的距离设为回转半径的回转轨道没有扩大,因此得到能够防止直角堆垛时叉车的车辆主体与周边接触之类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a)是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叉车的整体结构的俯视图。
图1(b)是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叉车的整体结构的侧视图。图2(a)是说明现有叉车上的伸展缸的配置位置的示意图。
图2(b)是说明图1的叉车1上的伸展缸的配置位置的示意图。
图3(a)是说明图1的叉车左回转时从托盘的左前端至回转中心的距离A及车辆主体的右后端至回转中心P的距离B的示意图。
图3(b)是说明图1的叉车右回转时从托盘的右前端至回转中心的距离A及车辆主体的左后端至回转中心P的距离B的示意图。
图4是说明图2(b)的叉车上的后端形状的其他例子的示意图。
图5(a)是说明叉车右回转时的直角堆垛通道宽度的示意图。
图5(b)是说明叉车左回转时的直角堆垛通道宽度的示意图。
图中:1-叉车,10-车辆主体,20-装卸部,11-前轮,12-后轮,30-伸展缸(驱动部),31-缸部,32-活塞,34-平衡锤(锤)。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a)至图4对该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叉车(伸展型叉车)进行说明。图1(a)是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叉车1的整体结构的俯视图,图1(b)是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叉车1的整体结构的侧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叉车1使用于货物的搬运,尤其使用于工厂、仓库、货物站或港湾等区域内的装卸工作。如图1所示,在叉车1主要设置有驾驶员乘坐的车辆主体10及操作货物的装卸部20。
图2(a)是说明以往的叉车上的伸展缸的配置位置的图,图2(b)是说明图1的叉车1上的伸展缸30的配置的图。
在车辆主体10主要设置有使用于叉车1的行走的前轮11及后轮12、配置有前轮11的外伸叉架13及操作员乘坐的驾驶席14。另外,如图2(b)所示,在车辆主体10设置有使装卸部20相对车辆主体向前后方向移动的伸展缸(驱动部)30。
如图1(a)及图1(b)所示,前轮11为分别配置于外伸叉架13的前方端部的一对车轮。本实施方式中对前轮11应用于旋转轴的方向相对车辆主体10固定的浮动轮的例子进行说明。后轮12为配置于车辆主体10的左后端的一个车轮。后轮12为从马达等驱动部(未图示)传递旋转驱动力的驱动轮,并且为旋转轴相对车辆主体10的方向可变更的决定叉车1的行进方向的操舵轮。本实施方式中对应用于在驾驶席14的下方设置的辅助轮(省略图示)的例子进行说明。另外,如上述后轮12可仅具备一个,也可与前轮11相同在车辆主体10的左右具备一对,没有特别限定。
外伸叉架13为设置于车辆主体10的下前方的一对斗杆状部件,从车辆主体10的前下端的左右端朝向前方平行排列而延伸配置。一对外伸叉架13、13之间配置装卸部20,装卸部20在一对外伸叉架13、13之间可向前后方向移动。
驾驶席14为驾驶员乘坐在叉车1上,以站立姿势驾驶操作叉车1的部位。驾驶席14设置于车辆主体10的右后端,设置有用于操舵上述后轮12的手柄15。此外,操作装卸部20的杠杆等操作部16设置于驾驶席14。另外,驾驶员可如上述以站立姿势驾驶叉车1,也可以坐立姿势驾驶叉车1,没有特别限定。
伸展缸30为使装卸部20向车辆主体10的前后方向移动的液压缸,如图2(b)所示,沿着在车辆主体10的前后方向延伸的中心线CL配置。在伸展缸30主要设置有形成为圆筒状的缸部31和在缸部31中沿圆筒的轴线移动的活塞32。
缸部31固定于车辆主体10,通过活塞32将内部分隔成2个室。在缸部31设置有使加压的油从外部流入各室内或使油从内部向外部流出的流入流出口33。
活塞32承受供给至缸部31的油的压力,并从缸部31突出来拉伸伸展缸30的总长或容纳于缸部31的内部来缩短伸展缸30的总长。活塞32上的车辆主体10的前方端部安装于装卸部20。
另外,在车辆主体10容纳有:向伸展缸30供给已加压的油的液压泵(未图示);控制已加压的油的供给目的地的切换阀(未图示);及储存油的油罐(未图示)等。
如图1(a)及图1(b)所示,在装卸部20主要设置有:为了堆积货物而使用的叉子21;安装有叉子21的升降体22;供叉子21及升降体22向上下方向移动的桅杆23。
叉子21为设置于升降体22的前面的一对斗杆状部件,从升降体22的前下端的左右端朝向前方平行排列而延伸配置。叉子21插进载有货物并且大致呈立方体形状的托盘PT的插入孔,将托盘PT或搭载有货物的托盘PT提起或降下。
升降体22支承叉子21,且通过配置于与桅杆23之间的升降缸(未图示)可沿桅杆23向上下方向移动。
桅杆23为平行对向配置的一对柱状部件,向上下方向延伸而配置。此外,一对桅杆23、23用于支承配置在其间的叉子21及升降体22并使其可向上下方向升降。
在此,参考图2(a)和2(b)对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特征的伸展缸30的配置位置等进行说明。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对伸展缸30应用于叉车1的直角堆垛时的回转中心P位于连结左右前轮11的旋转轴的直线上且处于左右前轮11的中央的例子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b)所示,在将从回转中心P至车辆主体10的左右后端的距离R设为回转半径的回转轨道TO上,车辆主体10的后端形状沿该回转轨道TO而形成。并且,伸展缸30其后端与车辆主体10的内侧壁面靠近配置。换言之,伸展缸30的后端比以往的叉车的车辆主体10的后端更靠后方配置。
若与以往的叉车相比(参考图2(a)),则伸展缸30的后端向车辆主体10的后方(图2(b)的下方)仅移动与车辆主体10的后端中央部向后方突出的距离DA相应的量。由此,在伸展缸30最收缩(伸入)的状态下,伸展缸30或活塞32上的车辆主体10的前方(图2(b)的上方)的端部向后方仅移动距离DC。
若设定装卸部20与向最前方突出(伸出)时的车辆主体10的相对位置相同,则距离DC为距离DA的约一半长度。另一方面,若允许改变伸出时的装卸部20与车辆主体10的相对位置,则能够设为与距离DA约相等的长度。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叉车1的车辆主体10的后端内部,与伸展缸30邻接的区域设置有装卸部20吊起货物时发挥保持平衡作用的平衡锤(锤)34。一般,与平衡重式叉车相比,本实施方式的伸展型叉车中设置平衡锤34的必要性较低,但通过设置平衡锤34能够提高由装卸部20吊起货物时的稳定性。
另外,如上述,在该回转轨道TO上车辆主体10的后端可沿该回转轨道TO而形成,也可形成为仅在配置有伸展缸30的附近向回转轨道TO或其附近突出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
接着,参考图1(a)、1(b)及图2(a)、2(b)对由上述结构构成的叉车1的作用进行说明。
如图1(a)、1(b)所示,叉车1以伸入装卸部20的状态行走至货物附近,叉子21在与托盘PT的插入孔对向的位置停止。之后,向伸展缸30的后方侧的室供给升压的油,活塞32从缸部31突出,将装卸部20挤出(伸出)至叉车1的前方。由此,叉子21插进托盘PT的插入孔。
之后,通过装卸部20吊起托盘PT,并且向伸展缸30的前方侧的室供给升压的油,活塞32引入至缸部31的内部,装卸部20被拉到(伸入)车辆主体10。这时,与以往的叉车相比,本实施方式的叉车1中,从回转中心P向前方突出的长度仅缩短距离DC。
图3(a)是说明图1的叉车1左回转时从托盘PT的左前端至回转中心P的距离A及车辆主体10的右后端至回转中心P的距离B的示意图。
图3(b)是说明图1的叉车1右回转时从托盘PT的右前端至回转中心P的距离A及车辆主体10的左后端至回转中心P的距离B的示意图。
并且,叉子1向右或向左回转而行走至所希望的位置后,为了放置货物再向右或向左回转。叉车1回转时,从回转中心P向前方突出的长度仅缩短距离DC,因此,如图3(a)及图3(b)所示,叉车1吊起的搭载货物的托盘PT的左前方及右前方的端部至回转中心P的距离A也缩短。
即,能够缩短为了防止回转时货物与货架的接触而需要确保的、从放置货物的货架或堆积货物的货架至叉车1的回转中心P的距离。换言之,能够以将叉车1靠近这些货架的状态进行回转。其结果,轻松确保叉车1的车辆主体10的左或右后方的端部与上述货架的相反侧的通道壁面或货架等的距离,并能够防止接触。
图4是说明图2(b)的叉车1的后端形状的其他例子的示意图。
另外,如上述实施方式,当叉车1右回转及左回转时的回转中心P相同时,如图2(b)所示,可根据1个回转轨道TO决定叉车1的车辆主体10的后端形状或伸展缸30的配置位置,如图4所示,当右回转时的回转中心PR的位置与左回转时的回转中心PL的位置不同时,根据右回转时的回转轨道TOR及左回转时的回转轨道TOL两者,决定车辆主体10的后端形状或伸展缸30的配置位置。具体而言,在回转轨道TOR及回转轨道TOL内沿靠近车辆主体10的轨道或附近,形成车辆主体10的后端形状。
这时,回转轨道TOR及回转轨道TOL在中心线CL上交叉,在该交点上车辆主体10向最后方突出的距离变长。因此,能够通过将伸展缸30配置于中心线CL上来将伸展缸30配置于最后方。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伸展缸30平行于中心线CL且配置于中心线CL上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只要伸展缸30的后端配置于比以往的叉车的车辆主体10的后端更靠后方,则伸展缸30可以与中心线CL隔开间隔且平行于中心线CL地配置,伸展缸30也可以与中心线CL交叉地配置,没有特别限定。

Claims (4)

1.一种叉车,其设置有:
车辆主体,具备一对前轮及用于操舵的后轮;
装卸部,配置于该车辆主体的所述前轮侧,用于搬运货物;及
驱动部,安装于所述车辆主体,具备使所述装卸部向所述车辆主体的前后方向移动的缸部及活塞,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驱动部的后端配置在回转轨道上或附近,所述回转轨道将从存在于连结所述一对前轮的线上的回转中心至所述车辆主体的后端上最远离所述回转中心的部分的距离设为回转半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叉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部配置于从所述回转中心沿所述车辆主体的前后方向延伸的直线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叉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部配置于沿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的中心线上。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叉车,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驱动部的后端附近的邻接区域设置锤。
CN201110354785.9A 2011-01-12 2011-11-10 叉车 Active CN1025831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04122A JP5738605B2 (ja) 2011-01-12 2011-01-12 フォークリフト
JP2011-004122 2011-01-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83191A true CN102583191A (zh) 2012-07-18
CN102583191B CN102583191B (zh) 2015-08-26

Family

ID=464725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54785.9A Active CN102583191B (zh) 2011-01-12 2011-11-10 叉车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738605B2 (zh)
CN (1) CN102583191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91774A (ja) * 2000-01-14 2001-07-17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産業車両の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及びリーチ型フォークリフト
CN1495125A (zh) * 2002-08-31 2004-05-12 容海因里希股份公司 叉车
CN101585500A (zh) * 2009-06-18 2009-11-25 张有颐 具有回转系统的前移式叉车及其作业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36772A (ja) * 1981-08-31 1983-03-03 Nissan Motor Co Ltd フオ−クリフトの車体安定機構
JPH0891790A (ja) * 1994-09-28 1996-04-09 Komatsu Forklift Co Ltd 三輪式リーチフォークリフトトラック
JP2003073092A (ja) * 2001-09-06 2003-03-12 Nippon Yusoki Co Ltd リーチ型フォークリフト
JP4301899B2 (ja) * 2003-09-03 2009-07-22 日本輸送機株式会社 リーチ型バッテリフォークリフト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91774A (ja) * 2000-01-14 2001-07-17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産業車両の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及びリーチ型フォークリフト
CN1495125A (zh) * 2002-08-31 2004-05-12 容海因里希股份公司 叉车
CN101585500A (zh) * 2009-06-18 2009-11-25 张有颐 具有回转系统的前移式叉车及其作业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83191B (zh) 2015-08-26
JP2012144333A (ja) 2012-08-02
JP5738605B2 (ja) 2015-06-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07745B1 (ko) 두 개의 병립형 스프레더를 갖는 갠트리형 적재기
US6345677B1 (en) Industrial truck with a battery block
JP6573153B2 (ja) 貨物搬送用車両
CN103613054B (zh) 一种前移式叉车的倾斜式侧移器
CN204529229U (zh) 全方位作业履带式叉车
EP3762328B1 (en) Cargo handling vehicle for navigation in narrow aisles and method therefore
CN206955570U (zh) 一种前移式电动叉车用前驱总成
JP4388345B2 (ja) 荷役車両
CN113307184B (zh) 一种重载堆高叉车式agv
CN210761030U (zh) 一种履带式顶升托运机
CN109083472B (zh) 一种自动停车方法
CN204824034U (zh) 一种具有高低速正反双向行驶功能的码垛机
CN105883675A (zh) 一种液压助力转向式前移叉车
US10611288B2 (en) Transport vehicle for containers
CN102583191A (zh) 叉车
CN102791610A (zh) 跨运车
ITMO20080092A1 (it) Macchina per la movimentazione di carichi vari, in particolare container in aree portuali, interportuali, scali ferroviari o simili
JP2014045665A (ja) 複数エンジン付運搬作業車両
CN202449813U (zh) 多功能伸缩臂工作机构
CN103601104A (zh) 一种稳定运货叉车的制造方法
KR20210026927A (ko) 지게차용 무인운반차
CN105984495A (zh) 搬运车及用于搬运车的控制系统和搬运车的控制方法
CN106744520A (zh) 一种重心能够调整的叉车
CN110589722A (zh) 一种三支点多转向窄巷道铰接式叉车
CN202046842U (zh) 叉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Aichi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Sumitomo Nano Forklift Manufactu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Aichi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before: SUMITOMO NACCO MATERIAL HANDLI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