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82676A - 转向系统 - Google Patents

转向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82676A
CN102582676A CN2012100090973A CN201210009097A CN102582676A CN 102582676 A CN102582676 A CN 102582676A CN 2012100090973 A CN2012100090973 A CN 2012100090973A CN 201210009097 A CN201210009097 A CN 201210009097A CN 102582676 A CN102582676 A CN 1025826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motor
rack shaft
bearing
steering swiv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0909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坂东勇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TEKT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TEK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TEKT Corp filed Critical JTEKT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5826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826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00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 B62D5/04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 B62D5/0421Electric motor acting on or near steering gear
    • B62D5/0424Electric motor acting on or near steering gear the axes of motor and final driven element of steering gear, e.g. rack, being parall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00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 B62D5/04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 B62D5/0442Conversion of rotational into longitudinal movement
    • B62D5/0445Screw drives
    • B62D5/0448Ball nu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Steering Mechanism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转向系统,其包括:使动力传递构件(42)旋转的马达(30);旋转体(43),马达的旋转动力经由动力传递构件传递到旋转体(43);齿条轴(20),根据旋转体的旋转沿齿条轴(20)的轴向方向驱动该齿条轴(20);容纳齿条轴和旋转体的齿条壳体(50);以及插置在齿条壳体与旋转体之间的轴承(48)。旋转体的与动力传递构件接合的接收部(44A)设置在作为旋转体外周表面的与马达输出轴相对的部分的相对表面(MA)上,轴承设置在除该相对表面之外的非相对表面(MB)上。

Description

转向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向系统,包括:马达,马达使动力传递构件旋转;旋转体,马达的旋转动力经由动力传递构件传递到该旋转体;齿条轴,齿条轴根据旋转体的旋转沿轴向方向被驱动;容纳齿条轴的齿条壳体;以及设置在齿条壳体和旋转体之间的轴承。
背景技术
例如,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05-343434(JP-A-2005-343434)中描述了一种如上所述的转向系统的已知示例。在该转向系统中,马达定位成使得齿条轴被驱动的方向与马达的输出轴延伸的方向大体彼此平行,并且马达设置在容纳齿条轴的齿条壳体的周壁的外侧。另一方面,齿条轴由齿条壳体通过滚珠丝杆、螺母和轴承支承。
与此同时,需要在转向系统中减小沿齿条轴和马达的输出轴布置的方向测量的间隔。即需要减小齿条轴的轴线与马达的输出轴的轴线之间的中心距。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转向系统,其中,齿条轴与马达的输出轴之间的距离较小。
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转向系统包括:动力传递构件;使所述动力传递构件旋转的马达;旋转体,所述马达的旋转动力经由所述动力传递构件传递到所述旋转体;齿条轴,根据所述旋转体的旋转沿所述齿条轴的轴向方向驱动所述齿条轴;容纳所述齿条轴和所述旋转体的齿条壳体;以及轴承,所述轴承插置在所述齿条壳体与所述旋转体之间。在所述转向系统中,所述旋转体的外周表面包括与所述马达的输出轴相对的相对表面以及除所述相对表面之外的非相对表面;并且,所述旋转体具有接收部,所述接收部设置在所述相对表面处并与所述动力传递构件相接合,而所述轴承设置在所述非相对表面上。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面,轴承设置在旋转体的非相对表面上,也就是说,轴承没有设置在马达与齿条壳体之间。因此,能够减小马达与齿条壳体之间的间隔,并且能够减小马达的输出轴的轴线与齿条轴的轴线之间的中心距。
在根据本发明上述方面的转向系统中,所述齿条壳体可以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经由所述轴承支承所述齿条轴并容纳所述齿条轴的一部分,所述第二壳体容纳所述齿条轴的另一部分并支承所述马达。
在上述的转向系统中,齿条轴由第一壳体支承,而马达由第二壳体支承。在这样的构造中,将马达的旋转动力传递到齿条轴的动力传递机构的每个部件都由齿条壳体支承,从而防止了动力传递机构的每个部件相对于马达的位置移动或改变。
在根据本发明上述方面的转向系统中,所述旋转体可包括从动体和螺纹机构,所述马达的旋转动力经由所述动力传递构件传递到所述从动体,所述螺纹机构与所述从动体一起旋转并将所述旋转动力转化成所述齿条轴的直线运动;可根据所述螺纹机构的旋转沿所述轴向方向驱动所述齿条轴;而所述轴承可置于所述齿条壳体与所述从动体之间。在该转向系统中,所述齿条壳体可包括第三壳体和第四壳体,所述第三壳体容纳所述齿条轴的一部分并且支承安装在所述第三壳体上的所述马达、所述动力传递构件、所述从动体和所述轴承,所述第四壳体容纳所述齿条轴的另一部分;并且,沿所述齿条轴的径向方向观察,所述第四壳体和所述马达可以彼此不重叠。
在上述的转向系统中,第四壳体不支承马达,并且定位成当沿齿条轴的径向方向观察时与马达不重叠。也就是说,第四壳体与马达分开设置,从而使得能够在不将马达从第三壳体上移除的情形下移除第四壳体,通过这种构造,能够在马达保持在第三壳体上的情形下,将齿条轴和螺纹机构从第三壳体上移除。
如上所述的转向系统还可包括密封构件,所述密封构件填充所述第三壳体与所述第四壳体之间的间隙以及所述第三壳体与所述马达之间的间隙。
当转向系统具有这样的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在第一结构中,轴承设置在作为旋转体的外周表面的一部分的非相对表面上,在第二结构中,一个壳体(第三壳体)支承安装在其上的马达、动力传递构件、从动体以及轴承——时,转向系统自然地具有以下结构。
也就是说,由于齿条轴、动力传递构件、和从动体定位在第三壳体的连接部中,该连接部具有椭圆形的形状。另一方面,另一壳体的连接部大体呈基本圆形的形状,并且马达的连接部呈圆形的形状。因此,如果第四壳体和马达连接到第三壳体的连接部,则可能在该连接部中形成间隙,从而不能确保气密性。
在如上所述的转向系统中,在另一方面,密封构件填充第三壳体和第四壳体之间的间隙,并且填充第三壳体和马达之间的间隙,从而确保了气密性。
在如上所述的转向系统中,所述密封构件可以构造成使得当移动所述马达而改变所述齿条轴与所述马达的所述输出轴之间的距离时,在所述马达与所述密封构件之间没有间隙形成。
通过上述构造,例如,即使为了调节马达的位置而移动马达,在马达与密封构件之间也不会形成间隙,并且因此,能够确保转向系统的气密性。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齿条轴与马达的输出轴之间的中心距较小的转向系统。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意义和工业意义进行描述,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并且附图中: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向系统的总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向系统中的齿轮机构的截面结构的截面图;
图3是示出在具有已知结构的转向系统中的齿轮机构的总体结构的示意图,用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向系统进行比较;
图4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向系统中的齿轮机构的总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向系统在第二壳体安装在第一壳体上之前的状态下的截面结构的截面图;
图6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转向系统的总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7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转向系统中的齿轮机构的截面结构的截面图;
图8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转向系统中的第三壳体、密封构件和第四壳体的分解结构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转向系统的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的截面结构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照图1到图5描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图1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向系统1的总体结构。
转向系统1通过齿条-小齿轮机构10将转向轴的旋转运动转化成直线运动,并且将直线运动传递到齿条轴20,以便操作连接到齿条轴20的远端端部的转向轮。齿条轴20的直线运动由马达30的动力辅助。马达30的旋转动力经由将该旋转动力转化成直线运动的齿轮机构40传递到齿条轴20。
齿条轴20的中部21容纳在铝制的齿条壳体50内。齿条轴20的端部从齿条壳体50向外突出。齿条-小齿轮机构10设置在与齿条轴20的第一端22间隔开适当距离的位置处。齿轮机构40安装在齿条轴20上且在与齿条轴20的第二端23间隔开适当距离的位置处。
在以下描述中,从齿条轴20的第二端23到第一端22的方向——即,从齿条轴20的设置有齿轮机构40的部分到齿条轴20的设置有齿条-小齿轮机构10的部分的方向——将被称作“A方向”。与A方向相反的方向将被称作“B方向”。
齿条壳体50分为两个壳体,即第一壳体51和第二壳体60。在图1中PL指示第一壳体50和第二壳体60彼此连结的位置,第一壳体51容纳齿条轴20的从PL位置沿B方向延伸的部分,第二壳体60容纳齿条轴20的从PL位置沿A方向延伸的部分。马达30和齿条-小齿轮机构10安装在第二壳体60上。
参照图2,将描述齿轮机构40的结构以及齿轮机构40与齿条壳体50之间的位置关系。图2是从图1中示出的位置旋转180度的齿轮机构40的放大的截面图。
齿轮机构40包括:第一带轮41,第一带轮41安装在马达30的输出轴31上;带42(动力传递构件),带42传递第一带轮41的旋转动力;第二带轮44,第一带轮41的旋转动力经由带42传递到第二带轮44;安装到第二带轮44的内侧上的螺母套壳46;以及安装到螺母套壳46的内侧上的滚珠丝杆45。用于将滚珠丝杆45固定在适当的位置的锁定螺母47装配在螺母套壳46的端部中。
第二带轮44形成有接收部44A,带42环套在接收部44A上。第二带轮44、螺母套壳46以及滚珠丝杆45彼此紧固,从而作为整体旋转。滚珠丝杆45安装在齿条轴20上。齿条轴20根据滚珠丝杆45的转动沿轴向方向运动。
在以下描述中,由螺母套壳46和第二带轮44构成的结构将被称作“从动体43A”,由从动体43A和滚珠丝杆45构成的结构将被称作“螺母43(旋转体)”。螺母43的外周表面的与马达30的输出轴31相对的部分将被称作“相对表面MA”,而螺母43的外周表面的除相对表面MA之外的其余部分将被称作“非相对表面MB”。
轴承48具有设置在作为螺母43的外周表面的一部分的非相对表面MB上的内圈和设置在第一壳体51的内周表面上的外圈。即,轴承48设置在螺母套壳46与第一壳体51之间。另一方面,接收部44A位于作为螺母43的外周表面的一部分的相对表面MA上。
齿轮机构40以以下方式操作。马达30使第一带轮41旋转。第一带轮41的旋转动力经由带42传递到第二带轮44,使得第二带轮44、螺母套壳46和滚珠丝杆45作为整体旋转。随着滚珠丝杆45这样旋转,齿条轴20沿轴向方向运动。即,通过控制马达30的旋转速度和旋转量来控制齿条轴20的运动量。
第一壳体51包括容纳齿条轴20的一部分的第一壳体部52以及从第一壳体部52的端部延伸并容纳螺母43的一部分的第二壳体部53。第一壳体51还包括邻近第二壳体部53定位并容纳第一带轮41的远端端部的第三壳体部54。
第二壳体60包括容纳齿条轴20的一部分的第四壳体部61、以及从第四壳体部61的端部延伸并容纳螺母43的一部分的第五壳体部62。第二壳体60还包括邻近第五壳体部62形成并容纳马达30的第一带轮41的一部分的第六壳体部63。第六壳体部63包括从第四壳体部61的周壁向外突出并支承马达30的支承壁63A、以及设置在支承壁63A上并围绕第一带轮41的周围的周壁63B。支承壁63A形成有插入孔64,输出轴31通过插入孔64插入。
第一壳体51的第二壳体部53和第三壳体部54提供连接到第二壳体60的连接部(被称作“第一连接部55”)。第二壳体60的第五壳体部62和第六壳体部63提供连接到第一壳体51的连接部(被称作“第二连接部65”)。通过第一连接部55和第二连接部56彼此抵接,第一壳体51和第二壳体60彼此连接,从而将齿轮机构40容纳在齿条壳体50内。
参照图3和图4,将齿轮机构40和具有已知结构的齿轮机构140相互比较。如图3所示,在具有已知结构的齿轮机构140中,轴承48设置在螺母43的外周表面的相对表面MA上,并且与带42接合的接收部44A也设置在螺母43的外周表面的相对表面MA上。此外,马达30和轴承48沿齿条轴20的轴向方向观察设置在带42的同一侧上。因此,轴承48插置在螺母43与马达30的输出轴31之间。因此,齿条轴20的轴线与输出轴31的轴线之间的中心距DS1根据轴承48的尺寸确定。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的齿轮机构40具有以下结构。如在图4中示出的,在齿轮机构40中,轴承48设置在螺母43的外周表面的非相对表面MB上,而与带42接合的接收部44A设置在螺母43的外周表面的相对表面MA上。此外,马达30沿齿条轴20的轴向方向观察设置在带42的一侧上,并且轴承48沿轴向方向观察设置在带42的另一侧上。因此,轴承48不是插置在螺母43与马达30的输出轴31之间;所以,齿条轴20的轴线与输出轴31的轴线之间的中心距DS2比已知结构的中心距DS1小。
参照图5,将描述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向系统1的组装操作。首先,将轴承48、螺母套壳46和第二带轮44安装在第一壳体51上。然后,将齿条轴20和滚珠丝杆45的组件插入穿过螺母43。在图5中示出了所得到的结构。然后,将带42环套在第二带轮44上,并将第二壳体60附连到第一壳体51上。最后,将马达30安装在第二壳体60上。
第一实施方式产生了以下效果。
(1)在该实施方式中,其中,相对表面MA表示螺母43的外周表面的与马达30的输出轴31相对的部分,并且非相对表面MB表示螺母43的外周表面的除相对表面MA之外的部分。与带42接合的接收部44A设置在相对表面MA上,并且轴承48设置在非相对表面MB上。
在上述构造中,轴承48设置在非相对表面MB上,即,轴承48没有设置在马达30与齿条壳体50之间。因此,能够减小马达30与齿条壳体50之间的间隔,并且马达30的输出轴31与齿条轴20之间的中心距DS2可以减小为比已知结构的中心距DS1小。
(2)在该实施方式中,齿条壳体50经由轴承48支承齿条轴20,并且包括容纳齿条轴20的一部分的第一壳体51、和容纳齿条轴20的另一部分并支承马达30的第二壳体60。
在上述构造中,齿条轴20由第一壳体51支承,并且马达30由第二壳体60支承。因此,将马达30的旋转动力传递到齿条轴20的动力传递机构(齿轮机构40)的每个结构和马达30由齿条壳体50支承,从而防止了齿轮机构40的每个结构相对于马达30的位置移动或改变。
将参照图6到图9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转向系统2通过给第一实施方式的构造增加以下改变来提供。即,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马达30由第二壳体60支承,而带42、第二带轮44、螺母套壳46和轴承48由第一壳体51支承。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与此不同,马达30、带42、第二带轮44、螺母套壳46和轴承48由单一壳体支承。下面将对由上述改变产生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构造不同的地方进行详细说明。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描述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组成元件相同的或对应的组成元件,并且未提供对这些元件的进一步解释。
将参照图6到图8描述转向系统2的齿条壳体50的结构。如图6所示,齿条壳体50包括:第三壳体70,该第三壳体70容纳齿条轴20的从第一位置PLA沿B方向延伸的部分;第四壳体80,该第四壳体80容纳齿条轴20的从第一位置PLB沿A方向延伸的部分;以及密封构件90,该密封构件90插置于第三壳体70与第四壳体80之间。如图6所示,第一位置PLA设置在齿轮机构40的面向A方向的一侧处。第二位置PLB设置在从第一位置PLA进一步移向A方向的位置处。密封构件90和第三壳体70在第一位置PLA处彼此连结。密封构件90和第四壳体80在第二位置PLB处彼此连结。第一位置PLA和第二位置PLB之间的间隔或距离等于沿宽度方向测量的密封构件90的尺寸。
参照图7,将描述齿轮机构40的结构、以及齿轮机构40与齿条壳体50之间的位置关系。图7是从图6示出的位置旋转180度的齿轮机构40的放大的截面图。
第三壳体70包括容纳齿条轴20的一部分的第十一壳体部71以及从第十一壳体部71的端部延伸并容纳螺母43的第十二壳体部72。第三壳体70还包括邻近第十二壳体部72形成并容纳马达30的第一带轮41的第十三壳体部73。连接到第三壳体70的第四连接部81形成在第四壳体80的端部的周壁上,从周壁向外延伸。
如图8所示,密封构件90由铁或铝制成的板形成,并且密封构件90的外周根据第三壳体70的端部的外周的形状成形。同样,密封构件90形成有:第一通孔91,齿条轴20延伸通过第一通孔91;以及第二通孔92,马达30的输出轴31延伸通过第二通孔92。第一通孔91的尺寸确定为使得齿条轴20和滚珠丝杆45的组件(称作“第一组件100”)能够插入通过通孔91。即第一通孔91的直径大于滚珠丝杆45的外径。第二通孔92的尺寸确定为使得输出轴31和第一带轮41能够插入通过通孔92。
密封构件90安装在第三壳体70的第三连接部74上,从而除第一通孔91和第二通孔92之外封闭连接部74。第一通孔91由安装在通孔91的相应部分上的第四壳体80封闭。密封构件90的第二通孔92由安装在通孔92的相应部分上的马达30封闭。
当马达30安装到密封构件90上时,通过增大或减小齿条轴20与马达30的输出轴31之间的距离来调节马达30的位置,从而调节环套在第一带轮41和第二带轮44上的带42的张力。即固定马达30的位置相对于密封构件90移动。为了保持转向系统2的气密性,马达30和密封构件90之间的连接部构造成使得马达30和密封构件90彼此没有间隔开,并且即使马达30在预定调节范围SA内运动,在马达30和密封构件90之间也不形成间隙。更具体地,第二通孔92的周边部分和马达30的前表面32彼此面接触,如图7所示。
在生产齿轮机构40的过程中,需要将齿轮机构40划分为两个组件,即第一组件100和第二组件200,并且在对第一组件100和第二组件200单独地进行性能评估后,将第一组件100和第二组件200装配在一起以完成转向系统2。还需要在制造成转向系统2后对第一组件100和第二组件200单独地进行性能评估。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一组件100如上所述包括齿条轴20和滚珠丝杆45。第二组件200包括马达30、带42、从动体43A(螺母套壳46和第二带轮44)、以及轴承48。在齿轮机构40这样分为第一组件100和第二组件200情况下,可以独立于其他部件的评估进行对至少齿条轴20和滚珠丝杆45之间的接触部的评估。因此,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形下,第一组件100和第二组件200彼此独立地制造。
将参照图9描述用于第二实施方式的转向系统2的组装操作。首先,将轴承48、螺母套壳46和第二带轮44安装在第三壳体70上。然后,将带42环套在第二带轮44上,同时将密封构件90安装在第三壳体70上,并且将马达30安装在密封构件90上。以这样的方式,完成第二组件200。然后,将第一组件100(齿条轴20和滚珠丝杆45)穿过螺母43插入,最后,将第四壳体80安装在第三壳体70上。
也就是说,可以在不将第一组件100安装在第三壳体70中的情况下制造第二组件200。同样,可以通过与上述组装操作相反的程序将第一组件100和第二组件200彼此分离。
除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上述效果(1)和(2)外,本实施方式的转向系统2还产生以下效果。(3)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三壳体70支承安装在该第三壳体70上的马达30、带42、从动体43A和轴承48。另一方面,第四壳体80定位成在齿条轴20的径向方向上不与马达30重叠。
在该构造中,由于第四壳体80与马达30分开地设置或独立于马达30设置,所以能够移除第四壳体80而不将马达30从第三壳体70上移除。因此,能够在马达30保持在第三壳体70上的情形下将第一组件(齿条轴20和滚珠丝杆45)从第三壳体70上移除。因此,即使在制成转向系统2后,也能够分别对第一组件100和第二组件200单独地进行性能评估。
(4)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三壳体70支承马达30、带42、第二带轮44、螺母套壳46和轴承48,使得这些部件安装在彼此上或彼此接合。如上所述,第一组件100和第二组件200构成了通过马达30的旋转动力使齿条轴20直线地运动的直线运动机构。与此同时,从产品质量控制的角度来看,在单独地对第一组件100和第二组件200进行评估之后将第一组件100和第二组件200组装在一起是理想的。然而,如果第三壳体70、第四壳体80以及马达30以以下方式组装或安置在一起,则不能在单独地制造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后采取将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安装到彼此的步骤。
也就是说,当第二组件200的除马达30之外的组成部件由第三壳体70和第四壳体80之一支承、而马达30由另一壳体支承时,在壳体70、80彼此间隔开的情形下,第二组件200的除马达30之外的部件不与马达接合。因此,除非将壳体70、80彼此连接,否则不能制成第二组件200。因此,第二组件200不能被单独地评估。
另一方面,在第二实施方式的上述构造,第三壳体70支承第二组件200的所有部件;因此,第二组件200能够在第三壳体70和第四壳体80没有连接到彼此的情形下被制成。因此,能够在单独制造第一组件100和第二组件200后,将这些组件100、200安装到彼此。
(5)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密封构件90用于填充第三壳体70和第四壳体80之间的间隙以及第三壳体70和马达30之间的间隙。当转向系统2设置有这样的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在第一结构中,轴承48设置在作为螺母43的外周表面的一部分的非相对表面MB上,在第二结构中,一个壳体(第三壳体70)支承马达30、带42、第二带轮44、螺母套壳46以及轴承48——时,转向系统2自然地具有以下结构。即,由于齿条轴20、带42、第一带轮41和第二带轮44定位在第三壳体70的第三连接部74中,第三连接部74具有椭圆形的形状。另一方面,第四壳体80的第四连接部81具有大致圆形形状,并且马达30的连接部具有圆形的形状。因此,如果第四壳体80和马达30连接到第三壳体70,则在第三壳体70与第四壳体80和马达30之间形成间隙,不能确保气密性。
然而,在第二实施方式的上述构造中,密封构件90填充第三壳体70和第四壳体80之间的间隙,并且填充第三壳体70和马达30之间的间隙,从而确保了气密性。
(6)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不会因用于改变齿条轴20与马达30输出轴31之间的中心距的马达30移动而在马达30和密封构件90之间形成间隙。
通过这种构造,例如即使为了调节马达30的位置而移动马达30,在马达30与密封构件90之间仍然不会形成间隙,并且因此,能够保持转向系统2的气密性。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不是局限于如上所述的实施方式,而是可以以例如如下所述的改变或变型实施。还应当理解的是,以下变型示例的每一个不仅适用于相应的实施方式,而且这些变型示例中的不同变型示例可以组合并实施。
虽然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第三壳体70和第四壳体80之间设置了板状密封构件90,但该密封构件90可以采取其它形式,只要该密封构件90能够填充在将第三壳体70和第四壳体80连接到彼此时形成在第三壳体70和第四壳体80的连接部中的间隙即可。例如,可以在第三壳体70的端部设置凸缘,并且可以在马达30的端部设置凸缘,使得这些凸缘填充第四壳体80和第三壳体70之间的间隙。
在每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滚珠丝杆45将滚珠丝杆45的旋转转化成齿条轴20在轴向方向上的直线运动。也就是说,滚珠丝杆45可以由其它结构或部件代替,只要其能够将自身的旋转运动转化成齿条轴20的直线运动即可。例如,可以采用行星滚柱丝杆,替代滚珠丝杆45。
尽管在每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螺母套壳46和第二带轮44是分离的或者说不是一体的,但螺母套壳46和第二带轮44可以形成为一体或单元。通过这种配置,能够减少螺母43的部件数量。
尽管在每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了由第一带轮41、第二带轮44以及带42组成的减速机构,但带可以替换成链。并且,可以采用由齿轮构成的减速机构来代替如上所述的减速机构。
在每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应用于这样的转向系统1、2,其中,马达30定位成使得齿条轴20和马达30的输出轴31彼此平行地延伸。然而,本发明也可以应用到马达30定位成使得在齿条轴20和马达30的输出轴31之间形成一定角度的转向系统中。在该情形下同样能够获得与每个示出的实施方式的效果类似的效果。

Claims (9)

1.一种转向系统,包括:
动力传递构件(42);
使所述动力传递构件旋转的马达(30);
旋转体(43),所述马达的旋转动力经由所述动力传递构件传递到所述旋转体;
齿条轴(20),根据所述旋转体的旋转沿所述齿条轴的轴向方向驱动所述齿条轴;
容纳所述齿条轴和所述旋转体的齿条壳体(50);以及
轴承(48),所述轴承置于所述齿条壳体与所述旋转体之间,其中:
所述旋转体的外周表面包括与所述马达的输出轴(31)相对的相对表面(MA)以及除所述相对表面之外的非相对表面(MB);并且
所述旋转体具有接收部(44A),所述接收部设置在所述相对表面处并与所述动力传递构件相接合,且所述轴承设置在所述非相对表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系统,其中,所述马达在沿所述齿条轴的轴向方向观察时定位在所述动力传递构件的一侧上,所述轴承定位在所述动力传递构件的另一侧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向系统,其中,所述齿条壳体包括第一壳体(51)和第二壳体(60),所述第一壳体经由所述轴承支承所述齿条轴并容纳所述齿条轴的一部分,所述第二壳体容纳所述齿条轴的另一部分并支承所述马达。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壳体还容纳所述旋转体的一部分以及所述轴承,并且所述第二壳体还容纳所述旋转体的其余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向系统,其中:
所述旋转体包括从动体(43A)和螺纹机构(45),所述马达的旋转动力经由所述动力传递构件传递到所述从动体,所述螺纹机构与所述从动体一起旋转并将所述旋转动力转化成所述齿条轴的直线运动;
根据所述螺纹机构的旋转沿所述轴向方向驱动所述齿条轴;
所述轴承置于所述齿条壳体与所述从动体之间;
所述齿条壳体包括第三壳体(70)和第四壳体(80),所述第三壳体容纳所述齿条轴的一部分并且支承安装在所述第三壳体上的所述马达、所述动力传递构件、所述从动体和所述轴承,所述第四壳体容纳所述齿条轴的另一部分;并且
沿所述齿条轴的径向方向观察,所述第四壳体和所述马达彼此不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向系统,进一步包括密封构件(90),所述密封构件填充所述第三壳体与所述第四壳体之间的间隙以及所述第三壳体与所述马达之间的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向系统,其中,所述密封构件构造成使得:当移动所述马达而改变所述齿条轴与所述马达的所述输出轴之间的距离时,在所述马达与所述密封构件之间没有间隙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向系统,其中,所述密封构件具有第一通孔(91)和第二通孔(92),所述齿条轴延伸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所述马达的所述输出轴延伸穿过所述第二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系统,其中,所述动力传递构件为带,所述带与所述接收部(44A)和第一带轮(41)接合,且所述第一带轮安装在所述马达的所述输出轴(31)上。
CN2012100090973A 2011-01-13 2012-01-12 转向系统 Pending CN10258267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05026 2011-01-13
JP2011005026A JP2012144181A (ja) 2011-01-13 2011-01-13 舵取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82676A true CN102582676A (zh) 2012-07-18

Family

ID=454957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090973A Pending CN102582676A (zh) 2011-01-13 2012-01-12 转向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511419B2 (zh)
EP (1) EP2476602A3 (zh)
JP (1) JP2012144181A (zh)
CN (1) CN10258267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89103A (zh) * 2018-07-12 2021-01-05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机电致动器和后轴转向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2021436A1 (de) * 2012-10-30 2014-04-30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Vorrichtung zum assistierenden oder automatischen Führen eines Kraftfahrzeuges
US9168948B2 (en) * 2013-06-04 2015-10-27 Jtekt Corporation Steering system
JP2015168371A (ja) * 2014-03-10 2015-09-28 株式会社ショーワ 操舵装置
JP2016055830A (ja) * 2014-09-12 2016-04-21 株式会社ショーワ 操舵装置
JP2016084011A (ja) * 2014-10-24 2016-05-19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の後輪操舵装置
JP6420184B2 (ja) * 2015-03-06 2018-11-0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6941931B2 (ja) * 2016-10-31 2021-09-29 Ntn株式会社 電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37599A (ja) * 2002-02-18 2003-08-27 Koyo Seiko Co Ltd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05343434A (ja) * 2004-06-07 2005-12-15 Showa Corp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US20060183583A1 (en) * 2005-02-16 2006-08-17 Showa Corporation Motor-driven steering apparatus
DE102007002684A1 (de) * 2007-01-18 2008-07-24 Zf Lenksysteme Gmbh Servolenkung
DE102007055901A1 (de) * 2007-12-21 2009-08-06 Zf Lenksysteme Gmbh Hilfskraftlenkung
DE102008001959A1 (de) * 2008-05-26 2009-12-03 Zf Lenksysteme Gmbh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von elektrischen Servolenkungen
CN101945797A (zh) * 2008-02-12 2011-01-12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车辆用操舵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85763A (ja) * 1985-10-09 1987-04-20 Honda Motor Co Ltd 電動式パワ−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3950696B2 (ja) * 2002-01-29 2007-08-01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4699381B2 (ja) * 2003-12-06 2011-06-08 ツェットエフ、レンクジステメ、ゲゼルシャフト、ミット、ベシュレンクテル、ハフツング 車両用重畳式操向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37599A (ja) * 2002-02-18 2003-08-27 Koyo Seiko Co Ltd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05343434A (ja) * 2004-06-07 2005-12-15 Showa Corp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US20060183583A1 (en) * 2005-02-16 2006-08-17 Showa Corporation Motor-driven steering apparatus
DE102007002684A1 (de) * 2007-01-18 2008-07-24 Zf Lenksysteme Gmbh Servolenkung
DE102007055901A1 (de) * 2007-12-21 2009-08-06 Zf Lenksysteme Gmbh Hilfskraftlenkung
CN101945797A (zh) * 2008-02-12 2011-01-12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车辆用操舵装置
DE102008001959A1 (de) * 2008-05-26 2009-12-03 Zf Lenksysteme Gmbh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von elektrischen Servolenkungen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89103A (zh) * 2018-07-12 2021-01-05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机电致动器和后轴转向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511419B2 (en) 2013-08-20
EP2476602A3 (en) 2013-03-06
US20120181102A1 (en) 2012-07-19
JP2012144181A (ja) 2012-08-02
EP2476602A2 (en) 2012-07-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82676A (zh) 转向系统
US20170282382A1 (en) Robot pivot shaft structure
US20170222517A1 (en) Rotary actuator
GB2579513A (en) Axle assembly for frame rail vehicles
WO2015029672A1 (ja) 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13215081A (ja) 中空駆動モジュール
CN105190095A (zh) 摆线式驱动器
JPS6039518B2 (ja) 工業用ロボットの手首機構
JP5832413B2 (ja) 車輪駆動装置
WO2017026258A1 (ja) 車両用モータ駆動装置
CN106763613B (zh) 一种新型关节减速机
CN101927496B (zh) 动力传递装置
CN203793407U (zh) 旋转装置
CN103269940B (zh) 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JP2016031081A (ja) 差動装置
JPH05296300A (ja) 内接噛合式遊星歯車構造を採用した増減速機シリーズ
JP4836215B2 (ja) 電動リニアアクチュエータ
JP6517041B2 (ja) 減速装置
JP2016133158A (ja) 減速機、及びこれを具えた直交型ギアモータ
JP2012067899A (ja) 増減速機
CN102562949A (zh) 蜗杆减速器、机器人关节及机器臂
JP2008000803A (ja) プレス機
JP2016013798A (ja)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WO2017026216A1 (ja) 車両用モータ駆動装置
CN202418481U (zh) 蜗杆减速器、机器人关节及机器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