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75848A - 锅炉的灰分附着抑制方法和灰分附着抑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锅炉的灰分附着抑制方法和灰分附着抑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75848A
CN102575848A CN2010800454396A CN201080045439A CN102575848A CN 102575848 A CN102575848 A CN 102575848A CN 2010800454396 A CN2010800454396 A CN 2010800454396A CN 201080045439 A CN201080045439 A CN 201080045439A CN 102575848 A CN102575848 A CN 1025758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h content
boiler
solid
fuelled
sl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4543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秋山胜哉
朴海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be Steel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be Stee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be Steel Ltd filed Critical Kobe Steel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5758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7584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KFEEDING FUEL TO COMBUSTION APPARATUS
    • F23K1/00Preparation of lump or pulverulent fuel in readiness for delivery to combustion apparatu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2STEAM GENERATION
    • F22B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STEAM BOILERS
    • F22B37/00Component parts or details of steam boilers
    • F22B37/02Component parts or details of steam boilers applicable to more than one kind or type of steam boiler
    • F22B37/10Water tub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F22B37/107Protection of water tub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C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COMBUSTION USING FLUID FUEL OR SOLID FUEL SUSPENDED IN  A CARRIER GAS OR AIR 
    • F23C1/00Combustion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mbustion of two or more kinds of fuel simultaneously or alternately, at least one kind of fuel being either a fluid fuel or a solid fuel suspended in a carrier gas or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C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COMBUSTION USING FLUID FUEL OR SOLID FUEL SUSPENDED IN  A CARRIER GAS OR AIR 
    • F23C99/00Subject-matter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JREMOVAL OR TREATMENT OF COMBUSTION PRODUCTS OR COMBUSTION RESIDUES; FLUES 
    • F23J9/00Preventing premature solidification of molten combustion residu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N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COMBUSTION
    • F23N1/00Regulating fuel supply
    • F23N1/002Regulating fuel supply using electronic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JREMOVAL OR TREATMENT OF COMBUSTION PRODUCTS OR COMBUSTION RESIDUES; FLUES 
    • F23J2900/00Special 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or purifying combustion fumes; Treatment of fumes or ashes
    • F23J2900/01009Controls related to ash or slag extra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KFEEDING FUEL TO COMBUSTION APPARATUS
    • F23K2201/00Pretreatment of solid fuel
    • F23K2201/50Blending
    • F23K2201/501Blending with other fuels or combustible wast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N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COMBUSTION
    • F23N2221/00Pretreatment or prehandling
    • F23N2221/10Analysing fuel properties, e.g. density, calorific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N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COMBUSTION
    • F23N2241/00Applications
    • F23N2241/10Generating vapou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Combustion (AREA)
  • Combustion Of Fluid Fue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所使用的运算器(9),使规定的气氛温度下混合后的固体燃料的熔渣粘性的值达到基准值以上,如此计算并决定混合有一种以上的固体燃料的混合比率。燃料供给量调节装置(3a、3b)基于所述混合比率,调节所述固体燃料向锅炉中的供给量。由此,本发明即使将含有劣质煤的各个种类的固体燃料作为燃料使用时,也能够简便且高精度地预测锅炉内的灰分的附着,抑制灰分的附着。

Description

锅炉的灰分附着抑制方法和灰分附着抑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固体燃料作用燃料的锅炉的灰分附着抑制方法和灰分附着抑制装置。
背景技术
例来,在使用固体燃料作为燃料的锅炉中,以粉碎机粉碎固体燃料而得到的粉煤作为燃料,与搬送用空气一起被供给到锅炉。锅炉具有:炉膛,其通过燃烧器等使所供给的燃料燃烧而产生热量;传热管群,其从炉膛的上方延续到下游配置,使内部流动燃烧气体而进行热交换,由锅炉发生的燃烧气体从烟囱排出。在此,传热管群具有如下:上部传热部,其具有从炉膛的上方以规定的间隔并列配置的二次加热器、三次加热器、最终加热器、二次再加热器;后部传热部,其具有配置在炉膛的后部的一次加热器、一次再加热器、省煤器。
在这样的锅炉中,从燃烧的煤发生的灰分随着锅炉的燃烧气体而流动,在燃烧气体的排出的途中,灰分附着在炉膛的壁面和传热管群等之上并堆积,由此发生结渣和沾污。若结渣和沾污发生,则传热管的传热面堵塞,热吸收效率大幅降低。此外,若因结渣和沾污而在壁面等生成的巨大的渣块落下,则产生炉压大幅变动,或炉底的传热管损伤,或发生炉底的堵塞这样的问题。
另外,设于炉膛的上方的上部传热部以狭窄的间隔配置,因此若此处附着灰分,则炉压有可能发生巨大变动。另外,附着在传热管间的灰分成长而堵塞气体流路,若燃烧气体不能通过传热管群,则有可能发生运转故障。
此外,在燃烧器附近,由于燃料的燃烧火焰的辐射热导致炉膛的壁面附近的温度变高,因此灰分容易熔融附着在温度比较低的传热管群上,有容易生长巨大的渣块的问题。
为了使锅炉稳定运转,需要事先预测由于固体燃料的燃烧造成灰分附着在炉膛的壁面和传热管群等之上的可能性,避免灰分的附着造成的问题的发生。因此,尝试将灰分的附着发生的可能性作为指标加以显示。
例如在非专利文献1中采用的方法是,根据有关基于以氧化物表示含灰分元素的灰分组成的灰分的指标和评价标准,事先预测灰分附着的可能性。但是,非专利文献1所示的指标和评价标准,是以灰分的附着等问题少的优质煤、即烟煤为对象,并是以近年高需求的劣质煤(例如次烟煤、褐煤、高硅煤、高钙煤等煤种)为对象。因此,非专利文献1所示的指标和灰分的附着的关系存在的问题是,有未必与实际情况一致的倾向。
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以劣质煤为对象,将使用的煤预先灰分化,使由此得到的煤灰分烧结,测量烧结灰分的胶着度,由此预测评价灰分的附着。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361368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Gordon Couch著,“Understanding slagging and foulingduring pf combustion”,IEACR/72,1994年
但是,灰分的烧结性和熔融性其求得不能使用实际的灰分来实施测量。另外,实施多种配煤条件的测量费时费力,因此有缺乏简便性的缺点。因此,根据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煤灰分的附着预测评价方法,也不能简便地预测锅炉内的灰分附着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锅炉的灰分附着抑制方法和灰分附着抑制装置,其即使将含有劣质煤的各个种类的固体燃料作为燃料使用时,也可以简便并高精度地预测锅炉内的灰分的附着,抑制灰分的附着。
本发明的锅炉的灰分附着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使在规定的气氛温度下混合后的固体燃料的熔渣粘性的值达到基准值以上,如此计算决定混合有一种以上的固体燃料时的各固体燃料的混合比率,基于所述混合比率混合各固体燃料,并作为燃料供给到锅炉。
上述的构成着眼于熔渣,即在锅炉内通过燃烧熔融,搭乘锅炉内的燃烧空气的气流而漂浮,附着在炉壁和传热管群上的成分。根据上述的构成,将含有劣质煤的一种以上的固体燃料混合时,基于规定的气氛温度下混合后的固体燃料的熔渣粘性,决定各固体燃料的混合比率。在此,所谓固体燃料,包括煤、污泥碳化物、生物质燃料等。另外,因为锅炉重视热量,所以作为燃料的固体燃料的供给量,以使投入到锅炉中的热量恒定的方式决定。
一般来说,固体燃料中所含的灰分熔化了的熔融渣的比例,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熔融渣的比例越增加,熔渣粘性越降低。若熔渣粘性降低,则熔渣的粘着性(或粘结性)增大,熔渣粒彼此或锅炉的壁与熔渣容易粘接。另外,由固体燃料中的灰分成分的组成的计算出的灰分中含碱率(=(Fe2O3+CaO+MgO+Na2O+K2O)/(SiO2+Al2O3+TiO2))越高的灰分,有熔渣的粘性越容易变低的倾向。
因此,如果将灰分中含碱率高的固体燃料与灰分中含碱率低的固体燃料适当混合,提高混合后的固体燃料的熔渣粘性,则熔渣粒彼此或熔渣与锅炉的壁难以发生粘接。由此,能够抑制熔渣对锅炉的附着和熔渣的生成。
如此,在本发明中,将规定气氛温度下混合后的固体燃料的熔渣粘性作为评价指数,基于该熔渣粘性评价灰分附着特性。然后,使规定的气氛温度下混合后的固体燃料的熔渣粘性的值达到基准值以上,如此计算并决定各固体燃料的混合比率。由此,即使将含有劣质煤的各个种类的固体燃料作为燃料使用时,也能够简便并高精度地预测锅炉内的灰分的附着,抑制灰分的附着。
另外,在本发明的锅炉的灰分附着抑制方法中,所述熔渣的粘性,优选基于所述混合后的固体燃料的灰分成分的组成计算。根据上述构成,不用进行实验,便能够求得规定的气氛温度下混合后的固体燃料的熔渣的粘性。
另外,在本发明的锅炉的灰分附着抑制方法中,所述熔渣粘性,优选基于以所述规定的气氛温度加热各固体燃料的灰分时产生的熔渣的熔渣粘性的测量结果进行计算。根据上述的构成,能够求得符合实际的锅炉的状况的熔渣粘性。
另外,在本发明的锅炉的灰分附着抑制方法中,所述基准值在所述规定的气氛温度下的各固体燃料的熔渣粘性和灰分附着率的关系中,优选为所述灰分附着率成为规定值以下的熔渣粘性的值。根据上述的构成,通过使混合后的固体燃料的熔渣粘性的值在基准值以上,则灰分附着率为规定值以下,灰分难在附着在锅炉内,因此能够抑制灰分的附着。在此,灰分附着率作为如下两者的比计算,即附着到灰分附着探针上的灰分量,对于碰触到插入锅炉内的灰分附着探针的灰分量的比。另外,碰触到灰分附着探针的灰分量是碰触到灰分附着探针的投影面积的灰分的总量,根据各固体燃料的供给量、灰分含有率及锅炉的炉形状计算。
另外,在本发明的锅炉的灰分附着抑制方法中,所述基准值优选为所述灰分附着率为5~7%以下的熔渣粘性的值,即300~1000Pa·s。根据上述的构成,通过使灰分附着率为5~7%以下,灰分难以附着在锅炉内,因此能够恰当地抑制灰分的附着。
另外,在本发明的锅炉的灰分附着抑制方法中,所述规定的气氛温度,优选为使各固体燃料燃烧的燃烧器附近的气氛温度。根据上述的构成,能够恰当地求得锅炉内部的各部分的灰分中的熔渣的熔渣粘性,因此能够计算一种以上的固体燃料的适当的混合比率。
另外,在本发明的锅炉的灰分附着抑制方法中,所述规定的气氛温度,优选为锅炉设计上的最高气氛温度。根据上述的构成,不用依赖于锅炉的炉内的燃烧温度,就能够计算一种以上的固体燃料的适当的混合比率。
另外,本发明的锅炉的灰分附着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机构:运算机构,其使规定的气氛温度下混合后的固体燃料的熔渣粘性的值达到基准值以上,如此计算并决定混合有一种以上的固体燃料时的各固体燃料的混合比率;燃料供给量调节机构,其基于所述混合比率,调节各固体燃料向锅炉中的供给量。
上述构成着眼于熔渣,即在锅炉内通过燃烧熔融,搭乘锅炉内的燃烧空气的气流而漂浮,附着在炉壁和传热管群上的成分。根据上述的构成,将含有劣质煤的一种以上的固体燃料混合时,基于规定的气氛温度下混合后的固体燃料的熔渣粘性,决定各固体燃料的混合比率。在此,所谓固体燃料,含有煤、污泥碳化物、生物质燃料等。另外,因为锅炉重视热量,所以作为燃料的固体燃料的供给量,以使投入到锅炉中的热量恒定的方式决定。
一般来说,固体燃料中所含的灰分熔化了的熔融渣的比例,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熔融渣的比例越增加,熔渣粘性越降低。若熔渣粘性降低,则熔渣的粘着性(或粘结性)增大,熔渣粒彼此或锅炉的壁与熔渣容易粘接。另外,由固体燃料中的灰分成分的组成的计算出的灰分中含碱率(=(Fe2O3+CaO+MgO+Na2O+K2O)/(SiO2+Al2O3+TiO2))越高的灰分,有熔渣的粘性越容易变低的倾向。
因此,如果将灰分中含碱率高的固体燃料与灰分中含碱率低的固体燃料适当混合,提高混合后的固体燃料的熔渣粘性,则熔渣粒彼此或熔渣与锅炉的壁难以发生粘接。由此,能够抑制熔渣对锅炉的附着和熔渣的生成。
如此,在本发明中,将规定气氛温度下混合后的固体燃料的熔渣粘性作为评价指数,基于该熔渣粘性评价灰分附着特性。然后,使规定的气氛温度下混合后的固体燃料的熔渣粘性的值达到基准值以上,如此计算并决定各固体燃料的混合比率。由此,即使将含有劣质煤的各个种类的固体燃料作为燃料使用时,也能够简便并高精度地预测锅炉内的灰分的附着,抑制灰分的附着。
另外,在本发明的锅炉的灰分附着抑制装置中,所述熔渣的粘性,优选基于所述混合后的固体燃料的灰分成分的组成计算。根据上述构成,不用进行实验,便能够求得规定的气氛温度下混合后的固体燃料的熔渣的粘性。
另外,在本发明的锅炉的灰分附着抑制装置中,所述熔渣粘性,优选基于以所述规定的气氛温度加热各固体燃料的灰分时产生的熔渣的熔渣粘性的测量结果进行计算。根据上述的构成,能够求得符合实际的锅炉的状况的熔渣粘性。
另外,在本发明的锅炉的灰分附着抑制装置中,所述基准值在所述规定的气氛温度下的各固体燃料的熔渣粘性和灰分附着率的关系中,优选为所述灰分附着率成为规定值以下的熔渣粘性的值。根据上述的构成,通过使混合后的固体燃料的熔渣粘性的值在基准值以上,则灰分附着率为规定值以下,灰分难在附着在锅炉内,因此能够抑制灰分的附着。在此,灰分附着率作为如下两者的比计算,即附着到灰分附着探针上的灰分量,对于碰触到插入锅炉内的灰分附着探针的灰分量的比。另外,碰触到灰分附着探针的灰分量是碰触到灰分附着探针的投影面积的灰分的总量,根据各固体燃料的供给量、灰分含有率及锅炉的炉形状计算。
另外,在本发明的锅炉的灰分附着抑制装置中,所述基准值优选为所述灰分附着率为5~7%以下的熔渣粘性的值,即300~1000Pa·s。根据上述的构成,灰分附着率为5~7%以下,灰分难以附着在锅炉内,因此能够恰当地抑制灰分的附着。
另外,在本发明的锅炉的灰分附着抑制装置中,所述规定的气氛温度,优选为使各固体燃料燃烧的燃烧器附近的气氛温度。根据上述的构成,能够恰当地求得锅炉内部的各部分的灰分中的熔渣的熔渣粘性,因此能够计算一种以上的固体燃料的适当的混合比率。
另外,在本发明的锅炉的灰分附着抑制装置中,所述规定的气氛温度,优选为锅炉设计上的最高气氛温度。根据上述的构成,不用依赖于锅炉的炉内的燃烧温度,就能够计算一种以上的固体燃料的适当的混合比率。
在本发明的锅炉的灰分附着抑制方法和灰分附着抑制装置中,以规定的气氛温度下混合后的固体燃料的熔渣粘性作为评价指数,基于该熔渣粘性评价灰分附着特性。然后,使规定的气氛温度下混合后的固体燃料的熔渣粘性的值达到基准值以上,如此计算决定各固体燃料的混合比率。由此,使用含有劣质煤的各个种类的固体燃料作为燃料时,也可以简便并高精度地预测锅炉内的灰分的附着,抑制灰分的附着。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锅炉的灰分附着抑制装置的概略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锅炉的灰分附着抑制方法的程序的步骤图。
图3是表示1300℃下的熔渣粘性和灰分附着率的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于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锅炉的灰分附着抑制装置的构成)
本实施方式的锅炉的灰分附着抑制装置10,如图1所示,具有如下:燃料供给量调节装置(燃料供给量调节机构)3a、3b,其调节从漏斗1、2向锅炉7供给固体燃料的供给量;运算器(运算机构)9,其控制燃料供给量调节装置3a、3b。漏斗1和漏斗2分别保持灰分的性状互不相同的固体燃料。在此,固体燃料包括煤、污泥碳化物、生物质燃料等。
在漏斗1、2和锅炉7之间,设有混合器4、粉碎机5和燃烧器6。混合器4将经过燃料供给量调节装置3a、3b调节了供给量的两种固体燃料加以混合。粉碎机5将被混合器4混合的固体燃料粉碎而成为粉煤。燃烧器6将从粉碎机5与空气一起供给的粉煤作为燃料使之燃烧。还有,本实施方式为两种固体燃料混合的构成,不过可以是混合一种以上的固体燃料的构成。
锅炉7使粉煤燃料并回收热量。还有,虽然未图示,但锅炉7具有如下:炉膛,其以燃烧器6等使从粉碎机5供给的粉煤燃料并发生热量;传热管群,其从炉膛的上方延续到下游配置,使内部流动燃烧气体而进行热交换。由锅炉发生的燃烧气体从烟囱排出。另外,传热管群具有如下:上部传热部,其具有从炉膛的上方以规定的间隔并列配置的二次加热器、三次加热器、最终加热器、二次再加器;后部传热部,其具有配置在炉膛的后部的一次加热器、一次再加热器、省煤器。
在混合从漏斗1、2供给的两种固体燃料时,运算器9基于规定的气氛下混合后的固体燃料的熔渣粘性,决定两种固体燃料的混合比率。关于规定的气氛温度后述。在此,作为燃料的固体燃料的供给量,其决定方式是使投入到锅炉7中的热量恒定。
若具体进行说明,则各固体燃料的水分含有率、发热量、灰分含有率、灰分成分的组成等的煤性状,在运算器9中作为数据预先收集。首先,运算器9计算规定的气氛温度下的各固体燃料的熔渣粘性。该熔渣粘性基于预先测早到的、锅炉7所使用的预定的各固体燃料的灰分成分的组成,根据实验性求得的计算公式计算。然后,运算器9给出规定的气氛温度下的各固体燃料的熔渣粘性和灰分附着率的关系。
在此,所谓熔渣,意思是由于灰分的燃烧而熔融,搭乘锅炉7内的燃烧气流而漂浮,附着在炉壁和传热管群上的成分。另外,所谓熔渣粘性,意思是某种温度下的熔渣的粘性,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灰分附着特性的评价指标使用。
另外,所谓灰分附着率,意思是灰分附着的容易度。灰分附着率作为如下两者的比计算,即附着到灰分附着探针上的灰分量,对于碰触到插入锅炉内的灰分附着探针的灰分量的比。所谓碰触到灰分附着探针的灰分量,是碰触到灰分附着探针的投影面积的灰分的总量,根据各固体燃料的供给量、灰分含有率及锅炉的炉形状计算。碰触到灰分附着探针的灰分量,能够基于固体燃料的供给量、灰分含有率及锅炉7的炉形状求得。还有,灰分附着率的计算,也可以不使用锅炉7,而是使用燃烧试验炉和实体锅炉(実缶ボイラ)进行。
接着,运算器9在规定的气氛温度下的各固体燃料的熔渣粘性和灰分附着率的关系中,将灰分附着率在规定值以下的熔渣粘性的值定为基准值。在本实施方式中,灰分附着率的规定值为5~7%,基准值为灰分附着率达到5~7%以下的熔渣粘性的值,即300~1000Pa·s。
其后,运算器9采用两种固体燃料的混合比率作为参数,计算将两种固体燃料混合的情况下混合后的固体燃料的灰分成分的组成。该灰分成分的组成基于预先测量的各固体燃料的灰分成分的组成计算。
接着,运算器9计算将两种固体燃料混合时,规定的气氛温度下混合后的固体燃料的熔渣粘性。该熔渣粘性基于将两种固体燃料混合的情况下混合后的固体燃料的灰分成分的组成,根据实验性求得的计算公式计算。由此,不用进行实验,便能够求得规定的气氛温度下混合后的固体燃料的熔渣的粘性。
还有,规定的气氛温度下混合后的固体燃料的熔渣粘性,也可以是预先测量以规定的气氛温度加热各固体燃料的灰分时产生的熔渣的熔渣粘性,基于该测量结果进行计算。这种情况下,能够求得符合实际的锅炉7的状况的熔渣粘性。
然后,运算器9使规定的气氛温度下混合后的固体燃料的熔渣粘性达到基准值以上,如此计算两种固体燃料的混合比率。由此,决定两种燃料的混合比率。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着眼于熔渣,在将含有劣质煤的一种以上的固体燃料进行混合时,基于规定的气氛温度下混合后的固体燃料的熔渣粘性,决定各固体燃料的混合比率。
一般来说,固体燃料中所含的灰分熔化了的熔融渣的比例,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熔融渣的比例越增加,熔渣粘性越降低。若熔渣粘性降低,则熔渣的粘着性(或粘结性)增大,熔渣粒彼此或锅炉的壁与熔渣容易粘接。另外,由固体燃料中的灰分成分的组成的计算出的灰分中含碱率(=(Fe2O3+CaO+MgO+Na2O+K2O)/(SiO2+Al2O3+TiO2))越高的灰分,有熔渣的粘性越容易变低。
因此,通过将灰分中含碱率高的固体燃料与灰分中含碱率低的固体燃料适当混合,可提高混合后的固体燃料的熔渣粘性。由此,则熔渣粒彼此或熔渣与锅炉的壁难以发生粘接,因此,能够抑制熔渣对锅炉7的附着和熔渣的生成。
将规定气氛温度下混合后的固体燃料的熔渣粘性作为评价指数,基于该熔渣粘性评价灰分附着特性。然后,使规定的气氛温度下混合后的固体燃料的熔渣粘性的值达到基准值以上,如此计算并决定各固体燃料的混合比率。由此,即使将含有劣质煤的各个种类的固体燃料作为燃料使用时,也能够简便并高精度地预测锅炉内的灰分的附着,抑制灰分的附着。
在规定气氛温度下混合后的固体燃料的熔渣粘性和灰分附着率的关系中,灰分附着率为为5~7%以下的熔渣粘性的值为300~1000Pa·s,该值被定为基准值。因此,如果进行调节,使混合后的固体燃料的熔渣粘性的值为300~1000Pa·s以上,则灰分附着率为为5~7%以下,灰分难以附着在锅炉内,因此能够恰当地抑制灰分的附着。
在此,计算熔渣粘性时,作为规定的气氛温度,使用的是灰分向锅炉壁的附着显著发生的燃烧器6附近的气氛温度。燃烧器6附近的气氛温度,由设置在燃烧器6附近的未图示的计测装置测量。还有,规定的气氛温度不限于燃烧器6附近的气氛温度,例如可以是容易发生灰分附着的传热管群等有需要的部分的气氛温度。据此,能够恰当地求得锅炉7内部的各部分的灰分中的熔渣的粘性,因此能够计算两种固体燃料的适当的混合比率。
另外,计算熔渣粘性时,作为规定的气氛温度,也可以使用锅炉7在设计上的最高气氛气体温度。这种情况下,不用依赖于锅炉内的燃烧温度就可以计算出两种固体燃料的适当的混合比率。
(锅炉的灰分附着抑制装置的工作)
接着,说明上述构成的锅炉的灰分附着抑制装置10的工作,即锅炉的灰分附着抑制方法。
如图2所示,首先,分别进行锅炉中使用的预定的两种固体燃料的灰分成分的组成的测量(步骤S1)。具体来说,就是测量固体燃料的含水量、发热量、灰分含量、灰分成分的组成等的煤性状。测量结果作为数据收集在运算器9中。其次,运算器9基于由步骤S1测量的各固体燃料的灰分成分的组成,根据实验性求得的计算公式,计算规定的气氛温度下的各固体燃料的熔渣粘性(步骤S2)。
接着,运算器9在规定的气氛温度下的各固体燃料的熔渣粘性和灰分附着率的关系中,决定灰分附着率达到规定值以下的熔渣的粘性的值作为基准值(步骤S3)。在本实施方式中,灰分附着率的规定值为5~7%,基准值为灰分附着率的规定值达到5~7%以下的熔渣粘性的值,即300~1000Pa·s。
接着,运算器9采用两种固体燃料的混合比率作为参数,基于步骤S1所测量的各固体燃料的灰分成分的组成,计算混合两种固体燃料时混合后的固体燃料的灰分成分的组成(步骤S4)。然后,运算器9基于由步骤S4计算出的混合后的固体燃料的灰分成分的组成,根据实验性求得的计算公式,计算规定的气氛温度下混合后的固体燃料的熔渣粘性(步骤S5)。据此,不用进行实验,就能够求得规定的气氛温度下混合后的固体燃料的熔渣粘性。
还有,规定的气氛温度下混合后的固体燃料的熔渣粘性,也可以是预先测量以规定的气氛温度加热各固体燃料的灰分时产生的熔渣的熔渣粘性,基于该测量结果进行计算。据此,能够求得符合实际的锅炉的状况的熔渣粘性。
接着,运算器9使步骤S5所计算出的、规定的气氛温度下混合后的固体燃料的熔渣粘性达到步骤S3中决定的基准值以上,如此计算两种固体燃料的混合比率并决定混合比率(步骤S6)。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规定气氛温度下混合后的固体燃料的熔渣粘性作为评价指数,基于该熔渣粘性评价灰分附着特性。然后,使规定的气氛温度下混合后的固体燃料的熔渣粘性的值达到基准值以上,如此决定各固体燃料的混合比率。由此,即使将含有劣质煤的各个种类的固体燃料作为燃料使用时,也能够简便并高精度地预测锅炉7内的灰分的附着,抑制灰分的附着。
另外,在规定的气氛温度下的各固体燃料的熔渣粘性和灰分附着率的关系中,灰分附着率达到5~7%以下的熔渣粘性的值,即300~1000Pa·s被定为基准值。因此,如果使混合后的固体燃料的熔渣粘性的值为300~1000Pa·s,则灰分附着率为5~7%以下,因此灰分难以附着在锅炉7内,能够恰当地抑制灰分的附着。
在此,计算熔渣粘性时,作为规定的气氛温度,使用的是灰分向锅炉壁的附着显著发生的燃烧器6附近的气氛温度,由此能够恰当地求得锅炉7的内部的各部分的灰分中的熔渣的熔渣粘性。因此,能够计算两种固体燃料的恰当的混合比率。
还有,计算熔渣粘性时,作为规定的气氛温度,使用锅炉7在设计上的最高气氛气体温度,由此不用依赖于锅炉7的炉内的燃烧温度,就能够计算一种以上的固体燃料的适当的混合比率。
接着,基于由步骤S6决定的各固体燃料的混合比率,混合两种固体燃料,并且将粉碎所得到的粉煤作为燃料供给到锅炉7(步骤S7)。具体来说,运算器9基于由步骤S6决定的各固体燃料的混合比率,控制燃料供给量调节装置)3a、3b,由此调节从漏斗1、2向锅炉7的固体燃料的供给量。混合器4将经过燃料供给量调节装置3a、3b调节了供给量的两种固体燃料加以混合。粉碎机5将被混合器4混合的固体燃料粉碎而成为粉煤,并作为燃料供给到锅炉7。燃烧器6将从粉碎机5与空气一起供给的粉煤作为燃料使之燃烧。
(实施例)
接着,说明锅炉的灰分附着抑制方法和灰分附着抑制装置的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粉煤燃烧试验炉(炉内径400mm,炉内有效高度3650mm),在加热用的城市煤气的投入热量的合计为149kW并恒定的条件下,使用灰分成分的组成不同的5种粉煤作为燃料进行实验。在本实施例中,计算熔渣粘性时的规定的气氛温度为1300℃。表1显示1300℃下的5种粉煤的灰分成分的组成。
[表1]
  煤A   煤B   煤C   煤D   煤E
 灰分含有率(wt%-BD)   12.53   6.23   1.76   2.73   5.5
 SiO2(wt%-ash)   69.8   56.9   40   52   53
 Al2O3(wt%-ash)   20.73   23   27.85   20.3   23.5
 CaO(wt%-ash)   0.48   2.19   3.7   6.03   3.1
 TiO2(wt%-ash)   1.03   0.57   0.56   1.08   1
 Fe2O3(wt%-ash)   4.95   11.8   19.95   12.1   9
 MgO(wt%-ash)   0.66   2.27   1.21   1.9   2.7
 Na2O(wt%-ash)   0.25   0.04   0.14   0.39   0.6
 K2O(wt%-ash)   0.98   0.44   0.4   0.67   2.1
 P2O5(wt%-ash)   0.2   0.34   0.05   0.13   0.36
 MnO(wt%-ash)   0.05   0.03   0.27   0.06   0.2
 V2O5(wt%-ash)   0.05   0.05   0.05   0.02   0
 SO3(wt%-ash)   0.4   1.27   3.8   5.24   4.6
在实验中,混合两种粉煤,使混合后的粉煤的投放热量为60kW并恒定,如此调节混合后的粉煤的供给量。混合后的粉煤通过设于粉煤燃料试验炉的炉顶的燃烧器,与燃料空气一起燃烧。在此,利用位于燃烧器的下方而插入炉内并保持100分钟的灰分附着探针,调查附着在表面的灰分的附着率。灰分附着探针插入的部分的粉煤燃烧试验炉的内部的气氛温度,与实罐锅炉中发生灰分附着现象的温度同样,约1300℃。另外,附着探针的内部被水冷,以使灰分附着探针的表面温度约500℃而进行温度调节。
然后,基于表1所示的各粉煤的灰分成分的组成,根据实验性求得的计算公式计算1300℃下的混合后的粉煤的熔渣粘性。图3表示1300℃下的熔渣粘性和灰分附着率的关系。
如图3所示可知,若混合后的粉煤的熔渣粘性比300~1000Pa·s高,则灰分附着率为5~7%以下。由此,若混合后的粉煤的熔渣粘性为300~1000Pa·s以下,则灰分附着率急剧上升。由此可知,如果计算并决定两种粉煤的混合比率,使1300℃下的混合后的粉煤的熔渣粘性为300~1000Pa·s则能够抑制灰分的附着。
(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不过是例示的具体例,具体的构成等可以适宜设计变更。另外,发明的实施方式所述的作用和效果,不过是列举了从本发明产生的最佳的作用和效果,本发明的作用和效果并不限定于发明的实施方式所述的作用和效果。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预先测量的熔渣粘性和灰分附着率的关系来决定基准值,但并不限定于此,使用燃烧试验炉和实罐锅炉,一边使燃料所含的熔渣粘性变化一边进行燃料试验时,基准值也可以根据设于锅炉7中的传送带(未图示)上不能搬出的尺寸的渣块(熔融渣)的块落到炉壁时的熔渣粘性来决定。另外,基准值也可以根据主蒸气温度/主蒸气压力脱离规定区域或变动时的熔渣粘性来决定。
本申请基于2009年10月9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专利申请2009-234852),其内容在此参照并援引。
符号说明
1、2漏斗
3a、3b燃料供给量调节装置(燃料供给量调节机构)
4混合器
5粉碎机
6燃烧器
7锅炉
9运算器(运算机构)
10灰分附着抑制装置

Claims (14)

1.一种锅炉的灰分附着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使在规定的气氛温度下混合后的固体燃料的熔渣粘性的值达到基准值以上,如此计算并决定混合有一种以上的固体燃料时的各固体燃料的混合比率,
基于所述混合比率混合各固体燃料,并作为燃料供给到锅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的灰分附着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熔渣粘性基于所述混合后的固体燃料的灰分成分的组成计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的灰分附着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熔渣粘性基于以所述规定的气氛温度加热各固体燃料的灰分时产生的熔渣的熔渣粘性的测量结果进行计算。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锅炉的灰分附着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值为在所述规定的气氛温度中的各固体燃料的熔渣粘性和灰分附着率的关系中,所述灰分附着率成为规定值以下的熔渣粘性的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锅炉的灰分附着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值是所述灰分附着率成为5~7%以下的熔渣粘性的值,即300~1000Pa·s。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锅炉的灰分附着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规定的气氛温度是使各固体燃料燃烧的燃烧器附近的气氛温度。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锅炉的灰分附着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规定的气氛温度是锅炉设计上的最高气氛温度。
8.一种锅炉的灰分附着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运算机构,其使规定的气氛温度下混合后的固体燃料的熔渣粘性的值达到基准值以上,如此计算并决定混合有一种以上的固体燃料时的各固体燃料的混合比率;
燃料供给量调节机构,其基于所述混合比率,调节各固体燃料向锅炉中的供给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锅炉的灰分附着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熔渣粘性基于所述混合后的固体燃料的灰分成分的组成计算。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锅炉的灰分附着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熔渣粘性基于以所述规定的气氛温度加热各固体燃料的灰分时产生的熔渣的熔渣粘性的测量结果进行计算。
11.根据权利要求8~10中任一项所述的锅炉的灰分附着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值为在所述规定的气氛温度中的各固体燃料的熔渣粘性和灰分附着率的关系中,所述灰分附着率成为规定值以下的熔渣粘性的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锅炉的灰分附着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值是所述灰分附着率成为5~7%以下的熔渣粘性的值,即300~1000Pa·s。
13.根据权利要求8~10中任一项所述的锅炉的灰分附着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规定的气氛温度是使各固体燃料燃烧的燃烧器附近的气氛温度。
14.根据权利要求8~10中任一项所述的锅炉的灰分附着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规定的气氛温度是锅炉设计上的最高气氛温度。
CN2010800454396A 2009-10-09 2010-10-05 锅炉的灰分附着抑制方法和灰分附着抑制装置 Pending CN10257584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34852 2009-10-09
JP2009234852A JP2011080727A (ja) 2009-10-09 2009-10-09 ボイラの灰付着抑制方法及び灰付着抑制装置
PCT/JP2010/067484 WO2011043351A1 (ja) 2009-10-09 2010-10-05 ボイラの灰付着抑制方法及び灰付着抑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75848A true CN102575848A (zh) 2012-07-11

Family

ID=438568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454396A Pending CN102575848A (zh) 2009-10-09 2010-10-05 锅炉的灰分附着抑制方法和灰分附着抑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174836A1 (zh)
JP (1) JP2011080727A (zh)
KR (1) KR101353770B1 (zh)
CN (1) CN102575848A (zh)
DE (1) DE112010003963B4 (zh)
WO (1) WO2011043351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29377A (zh) * 2013-05-31 2016-01-06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锅炉的抗腐蚀剂、锅炉以及锅炉的抗腐蚀方法
CN109073220A (zh) * 2016-04-14 2018-12-21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锅炉的运转方法和锅炉设备
CN111511880A (zh) * 2017-12-26 2020-08-07 株式会社Posco 焦炭仓的附着矿物测量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79335B2 (ja) * 2011-10-13 2015-03-04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石炭混合燃料及びその燃焼方法
JP5755157B2 (ja) * 2012-01-31 2015-07-29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低品位燃料のスラッギングを回避する燃料評価方法及び燃料調整方法
DE102013011149A1 (de) * 2013-01-28 2014-07-31 Martin GmbH für Umwelt- und Energietechnik Messapparatur, Verfahren zum Untersuchen von Belägen auf einer Belagssonde, Verbrennungsanlage und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r derartigen Verbrennungsanlage
JP2014238192A (ja) * 2013-06-06 2014-12-18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バイオマス燃料と石炭系燃料の混焼方法、およびバイオマス−石炭系燃料
JP6153084B2 (ja) * 2013-10-22 2017-06-28 中国電力株式会社 石炭灰生成割合制御方法
JP6175028B2 (ja) * 2014-06-20 2017-08-02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ボイラの灰付着抑制方法、およびボイラの灰付着抑制装置
TW201620146A (zh) * 2014-11-28 2016-06-01 Sharp Kk 半導體裝置
JP6577407B2 (ja) * 2016-04-19 2019-09-18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ボイラーの運転方法及びボイラー設備
JP6330077B1 (ja) * 2017-03-31 2018-05-23 中電環境テクノス株式会社 クリンカの発生量予測プログラム、及びクリンカの発生量予測装置
KR102026997B1 (ko) * 2018-06-05 2019-09-30 한국생산기술연구원 연소 생성물 통합 처리 시스템
JP7082931B2 (ja) * 2018-09-03 2022-06-09 株式会社Ihi 石炭焚ボイラ灰付着予測方法及び装置、石炭焚ボイラ灰付着防止方法及び装置、並びに石炭焚ボイラ運用方法及び装置
JP7001568B2 (ja) * 2018-09-19 2022-01-19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灰溶融温度推定装置および灰溶融温度推定方法
KR102105555B1 (ko) * 2018-09-28 2020-04-28 주식회사 포스코건설 페로니켈 슬래그의 재활용 방법
JP7396930B2 (ja) * 2020-02-28 2023-12-12 株式会社Ihi検査計測 運転システム
AU2020433469B2 (en) * 2020-03-02 2023-09-14 Ihi Corporation Correlation deriving method and correlation deriving device
JP7426864B2 (ja) * 2020-03-18 2024-02-02 株式会社Ihi検査計測 石炭混焼ボイラにおける燃焼灰の付着予測評価方法
EP3961099B1 (de) * 2020-08-28 2022-11-09 RWE Generation NL B.V.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kraftwerks mit zumindest teilweise substitutbrennstoffen
JP7514807B2 (ja) * 2021-08-31 2024-07-11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灰付着抑制剤の評価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72503A (ja) * 1995-09-06 1997-03-18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微粉炭燃焼方法及び装置
JPH09250708A (ja) * 1996-03-14 1997-09-22 Babcock Hitachi Kk 微粉炭焚ボイラの運転方法
JP2006084062A (ja) * 2004-09-14 2006-03-30 Babcock Hitachi Kk 石炭焚き火炉の運用方法と装置
JP2006152331A (ja) * 2003-11-27 2006-06-15 Jfe Steel Kk 使用済みプラスチックの炉吹き込み方法および炉吹き込み用使用済みプラスチック粒状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002056A (zh) * 2004-07-09 2007-07-18 马加尔迪能源股份公司 用于提取重灰分,将其转换成轻灰分并减少未烧尽物质的整合系统
JP4244713B2 (ja) * 2003-06-09 2009-03-25 株式会社Ihi 石炭灰の付着予測評価方法及び石炭灰の付着防止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2119U (ja) * 1983-06-15 1985-01-09 バブコツク日立株式会社 粉砕石炭の混炭・混焼併用燃焼装置
US5364421A (en) * 1991-07-31 1994-11-15 Ziegler Coal Holding Company Coal blends having improved ash viscosity
US8644961B2 (en) * 2005-12-12 2014-02-04 Neuco Inc. Model based control and estimation of mercury emissions
JP2009234852A (ja) 2008-03-27 2009-10-15 Toray Ind Inc セラミックス成形体の製造方法及びセラミックス焼結体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72503A (ja) * 1995-09-06 1997-03-18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微粉炭燃焼方法及び装置
JPH09250708A (ja) * 1996-03-14 1997-09-22 Babcock Hitachi Kk 微粉炭焚ボイラの運転方法
JP4244713B2 (ja) * 2003-06-09 2009-03-25 株式会社Ihi 石炭灰の付着予測評価方法及び石炭灰の付着防止方法
JP2006152331A (ja) * 2003-11-27 2006-06-15 Jfe Steel Kk 使用済みプラスチックの炉吹き込み方法および炉吹き込み用使用済みプラスチック粒状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002056A (zh) * 2004-07-09 2007-07-18 马加尔迪能源股份公司 用于提取重灰分,将其转换成轻灰分并减少未烧尽物质的整合系统
JP2006084062A (ja) * 2004-09-14 2006-03-30 Babcock Hitachi Kk 石炭焚き火炉の運用方法と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29377A (zh) * 2013-05-31 2016-01-06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锅炉的抗腐蚀剂、锅炉以及锅炉的抗腐蚀方法
CN109073220A (zh) * 2016-04-14 2018-12-21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锅炉的运转方法和锅炉设备
CN109073220B (zh) * 2016-04-14 2019-11-26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锅炉的运转方法和锅炉设备
CN111511880A (zh) * 2017-12-26 2020-08-07 株式会社Posco 焦炭仓的附着矿物测量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10003963T5 (de) 2012-11-22
KR20120061964A (ko) 2012-06-13
WO2011043351A1 (ja) 2011-04-14
JP2011080727A (ja) 2011-04-21
US20120174836A1 (en) 2012-07-12
DE112010003963B4 (de) 2019-02-21
KR101353770B1 (ko) 2014-0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75848A (zh) 锅炉的灰分附着抑制方法和灰分附着抑制装置
CN102472484B (zh) 锅炉的灰附着抑制方法及灰附着抑制装置
Degereji et al. Prediction of ash slagging propensity in a pulverized coal combustion furnace
CN102985756B (zh) 加热炉的灰附着抑制方法及灰附着抑制装置
Thy et al. Bed agglomeration in fluidized combustor fueled by wood and rice straw blends
JP5374453B2 (ja) ボイラの灰付着抑制方法及び灰付着抑制装置
Taha et al. CFD modeling of ash deposition for co-combustion of MBM with coal in a tangentially fired utility boiler
CN107208887A (zh) 可根据煤型调整的固体和液体/气体燃料的全自动化无烟燃烧热水/蒸汽锅炉
CN108884991A (zh) 锅炉的运转方法和锅炉设备
Więckowski et al.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in the furnace of a coal fired grate boiler in part load conditions
CN103003397B (zh) 固体燃料的改质方法
KR101085939B1 (ko) 화력발전소에 적용되는 석탄회의 재연소 시스템
JP5619674B2 (ja) 加熱炉の灰付着抑制方法及び灰付着抑制装置
JP6568420B2 (ja) ボイラの運転方法及びボイラ設備
Magasiner et al. Characterising fuels for biomass- coal fired cogeneration
Ozigis et al. Determination of Maiganga lignite coal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for application in thermal power plant using standard mathematical models
JP2006084062A (ja) 石炭焚き火炉の運用方法と装置
Su et al. An integrated model for flexible simulation of biomass combustion in a travelling grate-fired boiler
Myers et al. Furnace Heat Absorption in a Spreader-Stoker-Fired Steam Generator: 1—Furnace Heat-Absorption Efficiency as Shown by Enthalpy of Gases Leaving the Furnace
Shanmukharadhya et al.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for optimisation of plant capacity for bagasse fired furnace
CN109073220B (zh) 锅炉的运转方法和锅炉设备
Zhang et al.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tud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iomass suspension combustion in a hot-water boiler
Lenhard et al. Specifics of phytomass combustion in small experimental device
Kumar et al. EFFECT OF COAL WASHING ON FIRESIDE DEPOSITION AND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IN PF FIRED FURNACES
Fedorovicheva Modeling of temperature regimes in a furnace of bubbling fluidized bed boil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