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69794A - 一种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碳包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碳包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69794A
CN102569794A CN2011104628603A CN201110462860A CN102569794A CN 102569794 A CN102569794 A CN 102569794A CN 2011104628603 A CN2011104628603 A CN 2011104628603A CN 201110462860 A CN201110462860 A CN 201110462860A CN 102569794 A CN102569794 A CN 1025697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ntering
carbon
time
source
anode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46286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69794B (zh
Inventor
李东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East lithiu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FIRST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FIRST NEW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FIRST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46286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69794B/zh
Publication of CN1025697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697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697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6979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碳包覆方法,步骤一,混合Fe源化合物、Li源化合物和P源化合物,得到了磷酸铁锂前驱体的混合物;步骤二,第一次烧结;步骤三,第二次加入碳源化合物;步骤四,第二次烧结;步骤五,第三次烧结后得到碳包覆完整的磷酸铁锂。本发明不但适合大规模生产,成本低,生产工艺简单、综合性能优良,而且粒度分布可控,大小粒度互补性强,可大大提高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导电性和分散均匀度。

Description

一种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碳包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碳包覆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自20世纪发明以来,由于它具有比能量高,工作电压高,应用温度范围宽,无污染,安全性能好等独特优势在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橄榄石型磷酸铁锂(LiFePO4)作为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与传统的过渡金属氧化物正极材料相比具有如下独特优势:1)铁在地壳中的含量高,资源丰富,价格便宜,性价比高,极具有吸引力,特别是对正在研究的电动汽车,其物美价廉的特性具有竞争力。2)铁无毒,对环境友好,符合环保要求3)容量稳定,充放电性能好,3)工作范围宽(-20℃-80℃),4)安全性能优异,结构稳定,0元素与P元素以强共价键紧密结合,使材料很难析出氧并分解,5)与大多数电解液相容性好,储能性能好,是真正的绿色环保锂离子动力电池正极的首选材料。但是目前在生产的磷酸铁锂的过程中存在两个明显的缺点:一是振实密度低,其理论振实密度在3.6g/cm3,实际振实密度只有1g/cm3左右,还不到LiCoO2振实密度的一半;二是电导率低,高倍率充放电时极化大,实际比容量低;因此提高磷酸铁锂振实密度和导电性能已成为其实用化必须解决的技术难题。
提高磷酸铁锂振实密度方面的研究,人们进行了诸多深入的研究,使磷酸铁锂振实密度低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提高,这些研究方法主要有:超声波分散法、机械冶金法、熔融盐法、连续热液法和模板-溶胶凝胶法等,在提高磷酸铁锂电导率方面一般采用导电材料包覆法,导电材料包覆法分为碳包覆、金属包覆、金属氧化物包覆,但现有技术还存在诸多问题:
1.超声波分散法、熔融盐法、连续热液法和模板-溶胶凝胶法等,虽然可以合成粒径小,晶相单一的磷酸铁锂,能够较好提高磷酸铁锂的导电性能和振实密度,但是这些方法,对设备要求高,生产成本高,只适合小批量生产,不能成为生产磷酸铁锂生产的主流工艺。
2.采用金属包覆法,一般采用的是贵重金属,如金、银、铜等,通过此方法在磷酸铁锂晶粒之间引入金属粉末导电剂来提高磷酸铁锂的导电性和振实密度,但是生产成本高,金属粉末的分布均匀度不能得到完全控制,工艺复杂,难以进行大规模工业生产。
3.目前诸多厂家采用一次混料、一次烧结进行磷酸铁锂的生产,其缺点是在一次混料会造成磷酸铁锂颗粒分布不均匀,团聚体多,直接使其振实密度和电导率降低,使其比能量降低,应用温度范围变窄,自放电率高,循环寿命缩短。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碳包覆方法,它不但适合大规模生产,成本低,生产工艺简单、综合性能优良,而且粒度分布可控,大小粒度互补性强,可大大提高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导电性和分散均匀度。
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碳包覆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混合Fe源化合物、Li源化合物和P源化合物:首先将Li源化合物、Fe源化合物、P源化合物按摩尔比为1∶0.98∶1加入到浓度大于或等于95%的乙醇分散剂中,用研磨机进行研磨1小时后加入碳源化合物,继续进行研磨1小时,然后在100℃-120℃的无氧条件下进行干燥,得到了磷酸铁锂前驱体的混合物;步骤二,第一次烧结:对磷酸铁锂前驱体的混合物进行第一次烧结得到磷酸铁锂,烧结的温度为300℃一600℃;步骤三,第二次加入碳源化合物:将步骤二中制得的磷酸铁锂加入到浓度大于或等于85%乙醇分散剂中,并在研磨机中进行研磨1小时,再第二次加入碳源化合物后继续研磨2小时,然后在100-120℃无氧条件下进行干燥,完成了第二次C源化合物的加入;步骤四,第二次烧结:将步骤三中干燥后制得的物料进行第二次烧结,烧结的温度设定在300℃-350℃;步骤五,第三次烧结:将步骤四第二次烧结后制得的物料进行第三次烧结,烧结的温度设定在650-730℃,得到碳包覆完整的磷酸铁锂。
本发明步骤一中Fe源化合物为草酸亚铁,Li源化合物为碳酸锂、氢氧化锂和醋酸锂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P源化合物为磷酸、磷酸二氢铵、磷酸氢二铵和磷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本发明步骤一中碳源化合物为蔗糖、聚乙二醇和柠檬酸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Li源化合物与碳源化合物的质量比为1∶0.086到1∶0.037之间。本发明步骤二中第一次烧结的过程是指将物料放置在铁制坩埚中用箱式烧结炉在300℃-600℃的温度下烧结2小时,并在通入氮气保护的条件下处理。本发明步骤三中碳源化合物为蔗糖、聚乙二醇和柠檬酸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步骤三中碳源化合物与步骤一中Li源化合物的质量比为1∶0.20到1∶0.40之间,步骤一中加入碳源化合物与步骤三中加入碳源化合物的质量比为1∶4、1∶5、1∶6、1∶7或1∶3。本发明步骤四中第二次烧结是指将物料放置在铁制坩埚中用箱式烧结炉在300℃-350℃的温度下烧结5小时,并在通入氮气保护的条件下处理。本发明步骤五中第三次烧结是指将物料放置在氧化铝制坩埚中并在隧道窑中以650-730℃烧结10小时-15小时,并在通入氮气保护的条件下处理。本发明的碳包覆的粒径为200-400。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的原材料碳酸锂、氢氧化锂、醋酸锂、磷酸、磷酸二氢铵、磷酸氢二铵、磷酸钠、蔗糖、聚乙二醇、柠檬酸都是丰富易得的原材料,不含任何稀有贵重金属,购买方便,价格低廉,生产成本低,而且有利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本发明采用两次湿法混料,和三次固相烧结,合成磷酸铁锂,工艺方法简单易行,对设备要求低,生产成本也低。本发明对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进行二次碳包覆,实现磷酸铁锂在锂离子电池中应用,可根据其制备工艺,即通过研磨时间、不同碳源加入量、干燥方法、烧结温度来控制磷酸酸铁锂前驱体的颗粒形貌,使其粒度分布可控,大小粒度互补性强,可大大提高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导电性和分散均匀度,使得其粒度分布可控,导电性能好,振实密度可达1.52g/cm3以上,比容量可达160mAh/g以上。本发明的碳包覆的粒径为200-400,碳包覆均匀的磷酸铁锂主要通过控制二次加入碳源化合物的比例不同而得到控制,即通过两次混合研磨和三次烧结来控制碳包覆的均匀度,导电碳包覆在磷酸铁锂表面,是通过高温合成过程中,碳源化合物即蔗糖、聚乙二醇、柠檬酸高温分解后,碳原子包覆在磷酸铁锂的表面实现。导电碳来源于蔗糖、聚乙二醇、柠檬酸,一般来说,蔗糖、聚乙二醇、柠檬酸经过高温都会包覆在磷酸铁锂的表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实例1所制备的磷酸铁锂粒度分布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实例1所制备的磷酸铁锂X-射线衍射图谱。
图3为本发明实施实例1所制备的磷酸铁锂组成实验电池后充放电曲线结果,电解液为1mol/L LiPF6/碳酸乙烯酯(EC)+碳酸二甲酯(DMC)(体积比1∶1),充放电倍率为0.1C。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以下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一:
步骤一,混合亚均匀的草酸亚铁、碳酸锂、磷酸二氢铵:首先将碳酸锂∶草酸亚铁∶磷酸二氢铵按摩尔比为1∶0.98∶1加入到浓度大于或等于95%的乙醇分散剂中,用研磨机进行研磨1小时后加入蔗糖,碳酸锂与蔗糖的质量比为1∶0.052,再继续进行研磨1小时,然后在100℃-120℃无氧条件下进行干燥,得到了混合亚均匀的草酸亚铁、碳酸锂、磷酸二氢铵的混合物;
步骤二,第一次烧结;将步骤一中混合亚均匀的草酸亚铁、碳酸锂、磷酸二氢铵的混合物与蔗糖放置在铁制坩埚中用箱式烧结炉中并在氮气保护下进行第一次烧结制得磷酸铁锂,烧结的温度为300℃-600℃,烧结的2小时;
步骤三,第二次加入蔗糖;将第二步制得的磷酸铁锂加入到浓度大于或等于85%乙醇分散剂中,并在研磨设备中研磨1小时,步骤一中的碳酸锂与步骤三中的蔗糖的质量比为1∶0.208步骤一中的C源与步骤三中的C源的质量比为1∶4,第二次加入加入蔗糖碳源后继续进行研磨2小时,然后在100℃-120℃无氧条件下进行干燥,完成了第二次蔗糖的加入;
步骤四,第二次烧结,将步骤三中干燥后制得的物料放置在铁制坩埚中用箱式烧结炉中并在氮气保护下进行第二次烧结,烧结的温度设定在300℃-350℃,烧结的时间为5小时。
步骤五,将步骤四中第二次烧结后的物料放置在氧化铝制坩埚中并在隧道窑中进行第三次烧结,在烧结时通入氮气进行保护,烧结的温度为650-730℃,保温10小时,得到碳包覆完整的磷酸铁锂。
对碳包覆后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进行检测:在图1所示,该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表面均匀包覆的导电碳,测得振实密度达1.52g/cm3,粒度分析表明,颗粒分布均匀,在图2所示,X射线衍射测试表明,该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纯度高,不含杂质,具有完好的结晶度。在图3中,把该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在充有氩气的手套箱中制成实验电池,在25℃左右进行充放电测试,充放电电压范围为2.0V-3.7V,该材料在0.5C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可达163.1mAh/g。
实施例二:
步骤一,混合亚均匀的草酸亚铁、碳酸锂、磷酸二氢铵:首先将碳酸锂∶草酸亚铁∶磷酸二氢铵按摩尔比为1∶0.98∶1加入到浓度大于或等于95%的乙醇分散剂中,用研磨机进行研磨1小时后加入蔗糖,碳酸锂与蔗糖的质量比为1∶0.044,再继续进行研磨1小时,然后在100℃-120℃无氧条件下进行干燥,得到了混合亚均匀的草酸亚铁、碳酸锂、磷酸二氢铵的混合物;
步骤二,第一次烧结;将步骤一中混合亚均匀的草酸亚铁、碳酸锂、磷酸二氢铵的混合物与蔗糖放置在铁制坩埚中用箱式烧结炉中并在氮气保护下进行第一次烧结制得磷酸铁锂,烧结的温度为300℃-600℃,烧结的2小时;
步骤三,第二次加入蔗糖;将第二步制得的磷酸铁锂加入到浓度大于或等于85%乙醇分散剂中,并在研磨设备中研磨1小时,步骤一中的碳酸锂与步骤三中的蔗糖的质量比为1∶0.216步骤一中的C源与步骤三中的C源的质量比为1∶5,第二次加入加入蔗糖碳源后继续进行研磨2小时,然后在100℃-120℃无氧条件下进行干燥,完成了第二次蔗糖的加入;
步骤四,第二次烧结,将步骤三中干燥后制得的物料放置在铁制坩埚中用箱式烧结炉中并在氮气保护下进行第二次烧结,烧结的温度设定在300℃-350℃,烧结的时间为5小时。
步骤五,将步骤四中第二次烧结后的物料放置在氧化铝制坩埚中并在隧道窑中进行第三次烧结,在烧结时通入氮气进行保护,烧结的温度为650-730℃,保温10小时,得到碳包覆完整的磷酸铁锂。
对碳包覆后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进行检测,该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表面均匀包覆的导电碳,测得振实密度达1.50g/cm3,粒度分析表明,颗粒分布均匀,X射线衍射测试表明,该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纯度高,不含杂质,具有完好的结晶度。把该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在充有氩气的手套箱中制成实验电池,在25℃左右进行充放电测试,充放电电压范围为2.0V-3.7V,该材料在0.5C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可达160.1mAh/g。
实施例三:
步骤一,混合亚均匀的草酸亚铁、碳酸锂、磷酸二氢铵:首先将碳酸锂∶草酸亚铁∶磷酸二氢铵按摩尔比为1∶0.98∶1加入到浓度大于或等于95%的乙醇分散剂中,用研磨机进行研磨1小时后加入蔗糖,碳酸锂与蔗糖的质量比为1∶0.037,再继续进行研磨1小时,然后在100℃-120℃无氧条件下进行干燥,得到了混合亚均匀的草酸亚铁、碳酸锂、磷酸二氢铵的混合物;
步骤二,第一次烧结;将步骤一中混合亚均匀的草酸亚铁、碳酸锂、磷酸二氢铵的混合物与蔗糖放置在铁制坩埚中用箱式烧结炉中并在氮气保护下进行第一次烧结制得磷酸铁锂,烧结的温度为300℃-600℃,烧结的2小时;
步骤三,第二次加入蔗糖;将第二步制得的磷酸铁锂加入到浓度大于或等于85%乙醇分散剂中,并在研磨设备中研磨1小时,步骤一中的碳酸锂与步骤三中的蔗糖的质量比为1∶0.223步骤一中的C源与步骤三中的C源的质量比为1∶6,第二次加入加入蔗糖碳源后继续进行研磨2小时,然后在100℃-120℃无氧条件下进行干燥,完成了第二次蔗糖的加入;
步骤四,第二次烧结,将步骤三中干燥后制得的物料放置在铁制坩埚中用箱式烧结炉中并在氮气保护下进行第二次烧结,烧结的温度设定在300℃-350℃,烧结的时间为5小时。
步骤五,将步骤四中第二次烧结后的物料放置在氧化铝制坩埚中并在隧道窑中进行第三次烧结,在烧结时通入氮气进行保护,烧结的温度为650-730℃,保温10小时,得到碳包覆完整的磷酸铁锂。
对碳包覆后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进行检测,该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表面均匀包覆的导电碳,测得振实密度达1.52g/cm3,粒度分析表明,颗粒分布均匀,X射线衍射测试表明,该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纯度高,不含杂质,具有完好的结晶度。把该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在充有氩气的手套箱中制成实验电池,在25℃左右进行充放电测试,充放电电压范围为3.7V-2.0V,该材料在0.5C倍率首次放电比容量可达155mAh/g。
实施例四:
步骤一,步骤一,混合亚均匀的草酸亚铁、碳酸锂、磷酸二氢铵:首先将碳酸锂∶草酸亚铁∶磷酸二氢铵按摩尔比为1∶0.98∶1加入到浓度大于或等于95%的乙醇分散剂中,用研磨机进行研磨1小时后加入蔗糖,碳酸锂与蔗糖的质量比为1∶0.086,再继续进行研磨1小时,然后在100℃-120℃无氧条件下进行干燥,得到了混合亚均匀的草酸亚铁、碳酸锂、磷酸二氢铵的混合物;
步骤二,第一次烧结;将步骤一中混合亚均匀的草酸亚铁、碳酸锂、磷酸二氢铵的混合物与蔗糖放置在铁制坩埚中用箱式烧结炉中并在氮气保护下进行第一次烧结制得磷酸铁锂,烧结的温度为300℃-600℃,烧结的2小时;
步骤三,第二次加入蔗糖;将第二步制得的磷酸铁锂加入到浓度大于或等于85%乙醇分散剂中,并在研磨设备中研磨1小时,步骤一中的碳酸锂与步骤三中的蔗糖的质量比为1∶0.174步骤一中的C源与步骤三中的C源的质量比为1∶3,第二次加入加入蔗糖碳源后继续进行研磨2小时,然后在100℃-120℃无氧条件下进行干燥,完成了第二次蔗糖的加入;
步骤四,第二次烧结,将步骤三中干燥后制得的物料放置在铁制坩埚中用箱式烧结炉中并在氮气保护下进行第二次烧结,烧结的温度设定在300℃-350℃,烧结的时间为5小时。
步骤五,将步骤四中第二次烧结后的物料放置在氧化铝制坩埚中并在隧道窑中进行第三次烧结,在烧结时通入氮气进行保护,烧结的温度为650-730℃,保温10小时,得到碳包覆完整的磷酸铁锂。
对碳包覆后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进行检测,该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表面均匀包覆的导电碳,测得振实密度达1.57g/cm3,,粒度分析表明,颗粒分布均匀,X射线衍射测试表明,该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纯度高,不含杂质,具有完好的结晶度。把该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在充有氩气的手套箱中制成实验电池,在25℃左右进行充放电测试,充放电电压范围为3.7V-2.0V,该材料在0.5C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可达154mAh/g。

Claims (8)

1.一种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碳包覆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混合Fe源化合物、Li源化合物和P源化合物:首先将Li源化合物、Fe源化合物、P源化合物按摩尔比为1∶0.98∶1加入到浓度大于或等于95%的乙醇分散剂中,用研磨机进行研磨1小时后加入碳源化合物,继续进行研磨1小时,然后在100℃-120℃的无氧条件下进行干燥,得到了磷酸铁锂前驱体的混合物;
步骤二,第一次烧结:对磷酸铁锂前驱体的混合物进行第一次烧结得到磷酸铁锂,烧结的温度为300℃-600℃;
步骤三,第二次加入碳源化合物:将步骤二中制得的磷酸铁锂加入到浓度大于或等于85%乙醇分散剂中,并在研磨机中进行研磨1小时,再第二次加入碳源化合物后继续研磨2小时,然后在100-120℃无氧条件下进行干燥,完成了第二次C源化合物的加入;
步骤四,第二次烧结:将步骤三中干燥后制得的物料进行第二次烧结,烧结的温度设定在300℃-350℃;
步骤五,第三次烧结:将步骤四第二次烧结后制得的物料进行第三次烧结,烧结的温度设定在650-730℃,得到碳包覆完整的磷酸铁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碳包覆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步骤一中Fe源化合物为草酸亚铁,Li源化合物为碳酸锂、氢氧化锂和醋酸锂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P源化合物为磷酸、磷酸二氢铵、磷酸氢二铵和磷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碳包覆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步骤一中碳源化合物为蔗糖、聚乙二醇和柠檬酸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Li源化合物与碳源化合物的质量比为1∶0.086到1∶0.037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碳包覆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步骤二中第一次烧结的过程是指将物料放置在铁制坩埚中用箱式烧结炉在300℃一600℃的温度下烧结2小时,并在通入氮气保护的条件下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碳包覆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步骤三中碳源化合物为蔗糖、聚乙二醇和柠檬酸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步骤三中碳源化合物与步骤一中Li源化合物的质量比为1∶0.20到1∶0.40之间,步骤一中加入碳源化合物与步骤三中加入碳源化合物的质量比为1∶4、1∶5、1∶6、1∶7或1∶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碳包覆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步骤四中第二次烧结是指将物料放置在铁制坩埚中用箱式烧结炉在300℃-350℃的温度下烧结5小时,并在通入氮气保护的条件下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碳包覆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步骤五中第三次烧结是指将物料放置在氧化铝制坩埚中并在隧道窑中以650-730℃烧结10小时-15小时,并在通入氮气保护的条件下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碳包覆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碳包覆的粒径为200-400。
CN201110462860.3A 2011-03-23 2011-12-31 一种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碳包覆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697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62860.3A CN102569794B (zh) 2011-03-23 2011-12-31 一种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碳包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702848 2011-03-23
CN201110070284.8 2011-03-23
CN201110070284 2011-03-23
CN201110462860.3A CN102569794B (zh) 2011-03-23 2011-12-31 一种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碳包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69794A true CN102569794A (zh) 2012-07-11
CN102569794B CN102569794B (zh) 2015-05-20

Family

ID=464146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462860.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69794B (zh) 2011-03-23 2011-12-31 一种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碳包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69794B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90215A (zh) * 2012-08-18 2012-11-21 东营昊坤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完整碳层包覆结构的磷酸铁锂材料制备工艺
CN102916182A (zh) * 2012-10-16 2013-02-06 上海锦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磷酸铁锂和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746094A (zh) * 2013-12-13 2014-04-23 浙江工业大学 C-LiFePO4/PTPAn复合材料、其应用以及由其制备的锂电池
CN106025226A (zh) * 2016-07-13 2016-10-1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一种钠离子电池
CN107240696A (zh) * 2017-07-12 2017-10-10 北方奥钛纳米技术有限公司 碳包覆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及碳包覆磷酸铁锂和锂离子电池
CN108172813A (zh) * 2018-02-01 2018-06-15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860572A (zh) * 2019-03-01 2019-06-07 沈阳国科金能科技有限公司 三维网络结构复合碳包覆的纳米级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
CN110600744A (zh) * 2019-07-18 2019-12-20 桑顿新能源科技(长沙)有限公司 碳包覆磷酸铁锂材料、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CN111725576A (zh) * 2020-07-09 2020-09-29 湖北融通高科先进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碳包覆富锂氧化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465849A (zh) * 2022-09-26 2022-12-13 佛山市德方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磷酸盐系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5611255A (zh) * 2022-09-28 2023-01-17 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表面改性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51840A1 (de) * 2003-11-14 2005-06-09 Süd-Chemie AG Lithiummetallphosphate,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und deren verwendung als elektrodenmaterialen
CN101635347A (zh) * 2009-08-20 2010-01-27 烟台卓能电池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高密度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51840A1 (de) * 2003-11-14 2005-06-09 Süd-Chemie AG Lithiummetallphosphate,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und deren verwendung als elektrodenmaterialen
CN101635347A (zh) * 2009-08-20 2010-01-27 烟台卓能电池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高密度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90215A (zh) * 2012-08-18 2012-11-21 东营昊坤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完整碳层包覆结构的磷酸铁锂材料制备工艺
CN102916182A (zh) * 2012-10-16 2013-02-06 上海锦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磷酸铁锂和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746094A (zh) * 2013-12-13 2014-04-23 浙江工业大学 C-LiFePO4/PTPAn复合材料、其应用以及由其制备的锂电池
CN106025226B (zh) * 2016-07-13 2019-05-1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一种钠离子电池
CN106025226A (zh) * 2016-07-13 2016-10-1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一种钠离子电池
CN107240696A (zh) * 2017-07-12 2017-10-10 北方奥钛纳米技术有限公司 碳包覆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及碳包覆磷酸铁锂和锂离子电池
CN108172813A (zh) * 2018-02-01 2018-06-15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860572A (zh) * 2019-03-01 2019-06-07 沈阳国科金能科技有限公司 三维网络结构复合碳包覆的纳米级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
CN109860572B (zh) * 2019-03-01 2022-03-29 沈阳国科金能科技有限公司 三维网络结构复合碳包覆的纳米级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
CN110600744A (zh) * 2019-07-18 2019-12-20 桑顿新能源科技(长沙)有限公司 碳包覆磷酸铁锂材料、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CN111725576A (zh) * 2020-07-09 2020-09-29 湖北融通高科先进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碳包覆富锂氧化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725576B (zh) * 2020-07-09 2024-04-09 湖北融通高科先进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碳包覆富锂氧化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465849A (zh) * 2022-09-26 2022-12-13 佛山市德方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磷酸盐系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5465849B (zh) * 2022-09-26 2024-05-10 佛山市德方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磷酸盐系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5611255A (zh) * 2022-09-28 2023-01-17 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表面改性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69794B (zh) 2015-05-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69794B (zh) 一种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碳包覆方法
CN101562248B (zh) 一种石墨烯复合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52555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
CN100448772C (zh) 高密度超微复合型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552324A (zh) 一种磷酸铁锂包覆镍钴锰酸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2244241B (zh) 一种焦磷酸锂修饰的磷酸铁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2496714A (zh) 一种正极活性物质及其生产方法和所应用的锂离子电池
CN103985871B (zh) 磷酸铁锂锰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1315981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磷酸亚铁锂正极材料及改性方法
CN101070148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
CN102856553A (zh) 一种水热合成碳包覆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
CN101807690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1577328B (zh) 一种LiFePO4/C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2110811B (zh) 纳米级锂离子电池LiFePO4/C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0404413C (zh)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碳包覆磷酸亚铁锂的制备方法
CN101404329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磷酸盐和钛酸锂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39999B (zh) 一种聚阴离子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2148367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
CN103346295B (zh) 一种多元素掺杂磷酸铁锂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2931404A (zh) 磷位硼掺杂磷酸锰锂/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41039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掺杂金属离子的磷酸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24226A (zh) 适用于高倍率动力电池的纳米磷酸铁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04149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中的磷酸铁锂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34287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2208626A (zh) 采用微波法快速制备石墨烯复合LiFePO4正极材料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930

Address after: 225300, No. 12 West Port Road, Binjiang District, Taizhou hi tech Zone, Jiangsu

Patentee after: Jiangsu East lithium Co., Ltd.

Address before: 225300 No. 1, east side of foreshore Road, Binjiang Industrial Park, Taizhou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Jiangsu, Taizhou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First New Energy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520

Termination date: 2019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