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49053B - 太阳能电池用聚酯膜 - Google Patents

太阳能电池用聚酯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49053B
CN102549053B CN2010800434890A CN201080043489A CN102549053B CN 102549053 B CN102549053 B CN 102549053B CN 2010800434890 A CN2010800434890 A CN 2010800434890A CN 201080043489 A CN201080043489 A CN 201080043489A CN 102549053 B CN102549053 B CN 1025490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ester film
film
solar batteries
resin
polyes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4348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49053A (zh
Inventor
水野直树
西睦夫
稻垣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bo Co Ltd
Toyo Text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yo Text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 Text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yo Textil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5490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490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490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4905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2Details
    • H01L31/0216Coatings
    • H01L31/02161Coating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 H01L31/02167Coating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for solar cel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55/00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55/02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 B29C55/10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multiaxial
    • B29C55/12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multiaxial biax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 B32B3/2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shape of the outline of the cross-section of a continuous layer; characterised by a layer with cavities or internal voids ; characterised by an apertured lay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18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e.g. metal carbonyls
    • C08K3/20Oxides; Hydroxides
    • C08K3/22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7/00Compositions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67/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67/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67/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2PV systems with concentra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S428/9122Mirr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9921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 Y10T428/249953Composite having voids in a component [e.g., porous, cellular, etc.]
    • Y10T428/249955Void-containing component partially impregnated with adjacent component
    • Y10T428/249958Void-containing component is synthetic resin or natural rubb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31504Composite [nonstructural laminate]
    • Y10T428/31678Of metal
    • Y10T428/31681Next to polyester, polyamide or polyimide [e.g., alkyd, glue, or nylon, et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31504Composite [nonstructural laminate]
    • Y10T428/31786Of polyester [e.g., alkyd, etc.]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e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Manufacture Of Porous Articles, And Recovery And Treatment Of Waste Products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适合薄膜系太阳能电池元件的太阳能电池用聚酯膜,该薄膜系太阳能电池元件在可见光区域和近红外区域中要求高反射率和小反射指向性。太阳能电池用聚酯膜,其为含有空洞的聚酯膜,波长400~1200nm的范围中的平均反射率为70%以上、95%以下,波长700~1200nm的范围中的平均透射率为5%以上、30%以下。

Description

太阳能电池用聚酯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电池用聚酯膜。更具体地说,涉及适合于在太阳能电池用背板中使用时能获得高反射率、特别是红外区域中高的反射率的太阳能电池用背板的太阳能电池用聚酯膜。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替代成为地球温暖化的原因的石油能源的能源设备,太阳能电池受到关注,其需求高涨。太阳能电池是直接将太阳光的能量转换为电的太阳光发电系统,其心脏部由半导体形成。作为其结构,不会将太阳能电池元件单体在原样的状态下使用,一般将数片~数十片的太阳能电池元件串联、并联地布线,为了长期(约20年以上)保护元件,进行各种的封装,单元化。将组装到该封装中的单元称为太阳能电池模块,一般地用玻璃覆盖太阳光照射的面,用包含热塑性树脂的填充材料添埋间隙,用耐热、耐候性塑料材料等称为背板的具有多个层构成的保护片保护背面而构成。
背板,例如在使用了薄膜硅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情形下,一般是从太阳能电池元件侧开始具有聚酯膜/粘合剂/金属箔或金属系薄膜层的膜等防湿层/粘合剂/聚氟乙烯膜或聚酯系高耐久防湿膜(最外层)等层叠构成。
为了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进行了太阳能电池元件、太阳能电池用背板的改进。例如,从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前面侧入射的光透过了太阳能电池元件的情形下,也通过将该光反射,从而使其再入射到太阳能电池元件,通过有效地利用光,光电动势提高。
因此,对于太阳能电池用背板,要求高反射率和为了使其均匀地向附近元件反射,需要小的反射指向性。进而,作为太阳能电池元件使用的晶体硅在波长为400~1200nm的范围具有感度,与可见光区域相比,还是在近红外光区域具有高感度。因此,太阳能电池用背板的反射特性不仅是可见光区域,而且在近红外光区域(波长700~1200nm)也变得重要。因此,作为在太阳能电池用背板中使用的聚酯膜,提出了例如以下的聚酯膜。
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中混合非相容树脂,利用膜制造时生成的气泡使反射效率提高的太阳能电池背面密封用膜,例示了波长560nm下的反射率为84-87%的太阳能电池背面密封用膜。
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在构成塑料膜的塑料中配合了白色着色剂的太阳能电池背面保护膜用塑料膜,例示了波长600~1400nm的范围中的平均反射率为82~93%的太阳能电池背面保护膜用塑料膜。
专利文献3中,提出了使聚酯树脂中含有硫酸钡粒子的太阳能电池背面保护膜用白色聚酯膜,例示了波长400~700nm的可见光区域中的平均反射率为86-97%的太阳能电池背面保护膜用白色聚酯膜。
专利文献4中,提出了使用了混炼有白色颜料的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含有微细的气泡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或设置了具有光反射性的涂膜层的树脂膜的太阳能电池模块,例示了全光线反射率为95%和97%的背部盖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8527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20817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9-182186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0-11456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如前所述,对于太阳能电池用背板,为了获得太阳能电池模块的高转换效率,不仅在可见光区域,也要求在近红外区域中的高反射率,预计该需求今后会越来越强烈。
一般地,为了赋予膜光反射性,如上述专利文献中所述,使用在膜中添加发泡剂或白色颜料的手法,通过增加这些添加剂的添加量,进行了反射率的提高。但是,对于这样的方法,不仅在可见光区域、近红外区域,反射率的提高都小,而且由于发泡剂、白色颜料的大量添加,拉伸强度等机械强度下降,容易产生褶皱,因此强度的维持存在极限。
本发明的目的是鉴于上述课题,提供适用于不仅在可见光区域而且在近红外区域中也要求高的反射率和小的反射指向性的太阳能电池用背板的太阳能电池用聚酯膜。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申请发明人等对于太阳能电池用聚酯膜的反射率、特别是近红外区域的反射率深入研究,结果发现:与在上述太阳能电池构成中,大量添加发泡剂或白色颜料来提高光反射膜单体的反射率的现有技术不同,通过使用具有规定的近红外线透射率的白色膜,有效地利用在背面配置的铝箔等金属性防湿层等光反射性层具有的高反射率,能够不仅在可见光区域,特别在近红外区域中也获得高反射率,并且具有小的反射指向性,从而完成了本申请发明。
即,上述的课题可采用以下的解决手段实现。
本申请的第1发明涉及太阳能电池用聚酯膜,其为含有空洞的聚酯膜,在波长400~1200nm的范围中的平均反射率为70%以上、95%以下,在波长700~1200nm的范围中的平均透射率为5%以上、30%以下。
本申请的第2发明涉及上述太阳能电池用聚酯膜,其中,聚酯膜中的环状三聚体含量为5000ppm以下。
本申请的第3发明涉及上述太阳能电池用聚酯膜,其含有铝和/或其化合物和酚系化合物。
本申请的第4发明涉及太阳能电池用背板,其具有上述太阳能电池用聚酯膜和在该太阳能电池用聚酯膜的一面配置的光反射性层。
本申请的第5发明涉及上述太阳能电池用背板,其中,上述光反射层是含铝和银的至少任1种的金属箔或金属系薄膜层。
发明的效果
使用了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用聚酯膜的太阳能电池用背板,不仅在可见光区域中,而且在近红外区域中也获得高反射率,并且具有小的反射指向性。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用聚酯膜的构成主体是含有空洞的聚酯膜。通过控制膜中含有的空洞的量、形态,从而得到波长400~1200nm的范围中的平均反射率为70%以上、95%以下,波长700~1200nm的范围中的平均透射率为5%以上、30%以下的太阳能电池用聚酯膜。通过在该太阳能电池用聚酯膜的背面配置金属层等光反射性层,能够得到具有高的光反射性和小的反射指向性的太阳能电池用背板。本发明的含有空洞的聚酯膜,例如,可通过在聚酯系树脂中使与该树脂非相容的热塑性树脂适度地分散,将其拉伸而得到。
所谓上述聚酯系树脂,是以由二羧酸(或其酯衍生物)和二醇形成的酯单元为主要结构单元的树脂。作为二羧酸,可列举例如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萘二甲酸等芳香族二羧酸或它们的酯(甲基酯等烷基酯等)衍生物等,其他公知的脂肪族二羧酸等。此外,作为二醇,可列举例如乙二醇、二甘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新戊二醇等。这些聚酯系树脂,除了使二羧酸和二醇直接反应的方法以外,可采用使二羧酸的烷基酯和二醇进行酯交换反应后,再使其缩聚,或者使二羧酸的二甘醇酯缩聚等方法制造。
本发明中使用的聚酯系树脂的缩聚时使用的聚酯缩聚催化剂可从锑化合物、铝化合物、钛化合物、锗化合物中选择。此外,缩聚催化剂可以是1种,也可将2种以上的催化剂并用。
本发明的聚酯膜中使用的聚酯组合物,除了上述缩聚催化剂以外,通过将镁化合物和钾化合物和磷化合物添加到同一反应釜中而制造。对于其详细情况将后述。
作为聚酯的缩聚时使用的聚酯缩聚催化剂,并无特别限定,由于三氧化锑价格低,并且是具有优异的催化剂活性的催化剂,因此优选。为了得到以三氧化锑为催化剂的聚酯树脂,可采用公知的方法。可例示例如日本专利第4023220号公报中列举的聚酯树脂。
此外,上述以外,作为缩聚催化剂,也优选使用锗化合物或钛化合物。作为更优选的缩聚催化剂,可列举含有铝和/或其化合物和酚系化合物的催化剂、含有铝和/或其化合物和磷化合物的催化剂、含有磷化合物的铝盐的催化剂。这是因为,通过使用含有铝和/或其化合物和磷化合物的催化剂,与使用了用三氧化锑催化剂聚合得到的聚酯树脂的情形相比,能够使制膜工序中的挤出机内、拉伸工序和热固定工序中的环状三聚体的生成减少。对于其原因,尚不确定,但推测含有铝和/或其化合物与磷化合物的催化剂具有抑制聚酯树脂的热劣化的作用。
以下对本发明中能够使用的、含有铝和/或其化合物和磷化合物的催化剂详细说明,当然并不限于此。
作为上述铝和/或铝化合物,除了金属铝以外,可无限定地使用公知的铝化合物。
作为铝化合物,具体地,可例示甲酸铝、醋酸铝、碱性醋酸铝、丙酸铝、草酸铝、丙烯酸铝、月桂酸铝、硬脂酸铝、苯甲酸铝、三氯乙酸铝、乳酸铝、柠檬酸铝、水杨酸铝等羧酸盐,氯化铝、氢氧化铝、氢氧化氯化铝、碳酸铝、磷酸铝、磷酸铝等无机酸盐,甲醇铝、乙醇铝、正丙醇铝、异丙醇铝、正丁醇铝、叔丁醇铝等铝的醇盐,乙酰丙酮铝、乙酰乙酸铝、乙酰乙酸乙酯铝、乙酰乙酸乙酯二异丙氧基铝等铝螯合化合物,三甲基铝、三乙基铝等有机铝化合物和它们的部分水解物、氧化铝等。这些中,优选羧酸盐、无机酸盐和螯合化合物,这些中,更特别优选醋酸铝、氯化铝、氢氧化铝、氢氧化氯化铝和乙酰丙酮铝。
作为上述铝和/或铝化合物的添加量,相对于得到的聚酯的二羧酸、多元羧酸等羧酸成分的全部结构单元的摩尔数,优选0.001~0.05摩尔%,更优选为0.005~0.02摩尔%。如果添加量小于0.001摩尔%,有时无法充分地挥发催化剂活性,如果添加量为0.05摩尔%以上,热稳定性、热氧化稳定性的降低、由催化剂导致的异物的产生、着色的增加成为问题的情形发生。即使这样地少量添加铝成分,本发明的聚合催化剂也在显示充分的催化剂活性方面具有大的特征。其结果,热稳定性、热氧化稳定性优异,能够使由催化剂引起的异物、着色减少。
作为构成上述缩聚催化剂的酚系化合物,只要是具有酚结构的化合物,则并无特别限定,可以列举例如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2,6-二叔丁基-4-乙基苯酚、2,6-二环己基-4-甲基苯酚、2,6-二异丙基-4-乙基苯酚、2,6-二叔戊基-4-甲基苯酚、2,6-二叔辛基-4-正丙基苯酚、2,6-二环己基-4-正辛基苯酚、2-异丙基-4-甲基-6-叔丁基苯酚、2-叔丁基-2-乙基-6-叔辛基苯酚、2-异丁基-4-乙基-6-叔己基苯酚、2-环己基-4-正丁基-6-异丙基苯酚、1,1,1-三(4-羟基苯基)乙烷、1,1,3-三(2-甲基-4-羟基-5-叔丁基苯基)丁烷、三甘醇-双[3-(3-叔丁基-5-甲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1,6-己二醇-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2,2-硫联二亚乙基双[3-(3,5-二叔丁基-4,4-羟基苯基)丙酸酯]、N,N′-六亚甲基双(3,5-二叔丁基-4-羟基-氢化肉桂酰胺)、1,3,5-三(2,6-二甲基-3-羟基-4-叔丁基苄基)异氰脲酸酯、1,3,5-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异氰脲酸酯、1,3,5-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氧基乙基]异氰脲酸酯、三(4-叔丁基-2,6-二甲基-3-羟基苄基)异氰脲酸酯、2,4-双(正辛硫基)-6-(4-羟基-3,5-二叔丁基苯胺基)-1,3,5-三嗪、四[亚甲基(3,5-二叔丁基-4-羟基)氢化肉桂酸酯]甲烷、双[(3,3-双(3-叔丁基-4-羟基苯基)丁酸)乙二醇酯、N,N′-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基]肼、2,2′-草酰胺双[乙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双[2-叔丁基-4-甲基-6-(3-叔丁基-5-甲基-2-羟基苄基)苯基]对苯二甲酸酯、1,3,5-三甲基-2,4,6-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苯、3,9-双[1,1-二甲基2-{β-(3-叔丁基-4-羟基-5-甲基苯基)丙酰氧基}乙基]-2,4,8,10-四氧杂螺[5,5]十一烷、2,2-双[4-(2-(3,5-二叔丁基-4-羟基肉桂酰氧基))乙氧基苯基]丙烷、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烷基酯、四-[甲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甲烷、十八烷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1,1,3-三(2-甲基-4-羟基-5-叔丁基苯基)丁烷、硫联二亚乙基-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亚乙基双(氧亚乙基)双[3-(5-叔丁基-4-羟基-间-甲苯基)丙酸酯]、六亚甲基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三甘醇-双-[-3-(3′-叔丁基-4-羟基-5-甲基苯基)]丙酸酯、1,1,3-三[2-甲基-4-[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氧基]-5-叔丁基苯基]丁烷等。
这些也可同时将二种以上并用。这些中,优选1,3,5-三甲基-2,4,6-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苯、四-[甲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甲烷、硫联二亚乙基-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
通过在聚酯的聚合时添加这些酚系化合物,铝化合物的催化剂活性提高,同时聚合的聚酯的热稳定性也提高。
作为上述酚系化合物的添加量,相对于得到的聚酯的二羧酸、多元羧酸等羧酸成分的全部结构单元的摩尔数,优选为5×10-7~0.01摩尔,更优选为1×10-6~0.005摩尔。此外,本发明中,可在酚系化合物中还一起使用磷化合物。
作为构成上述缩聚催化剂的磷化合物,并无特别限定,如果使用从膦酸系化合物、次膦酸系化合物、氧化膦系化合物、亚膦酸系化合物、三价磷酸系化合物、膦系化合物中选择的一种或二种以上的化合物,则催化剂活性的改善效果大而优选。这些中,如果使用一种或二种以上的膦酸系化合物,则催化剂活性的改善效果特别大而优选。
作为上述的构成缩聚催化剂的磷化合物,作为具有芳香环结构的基团的化合物是特别优选的。
作为上述的构成缩聚催化剂的磷化合物,可例示例如甲基膦酸二甲酯、甲基膦酸二苯酯、苯基膦酸二甲酯、苯基膦酸二乙酯、苯基膦酸二苯酯、苄基膦酸二甲酯、苄基膦酸二乙酯、二苯基次膦酸、二苯基次膦酸甲酯、二苯基次膦酸苯酯、苯基次膦酸、苯基次膦酸甲酯、苯基次膦酸苯酯、二苯基氧化膦、甲基二苯基氧化膦、三苯基氧化膦等。这些中,特别优选苯基膦酸二甲酯、苄基膦酸二乙酯。
作为上述的磷化合物的添加量,相对于得到的聚酯的二羧酸、多元羧酸等羧酸成分的全部结构单元的摩尔数,优选5×10-7~0.01摩尔,更优选为1×10-6~0.005摩尔。
作为构成上述的缩聚催化剂的在同一分子内具有酚部的磷化合物,只要是具有酚结构的磷化合物,则并无特别限定,如果使用从同一分子内具有酚部的、膦酸系化合物、次膦酸系化合物、氧化膦系化合物、亚膦酸系化合物、三价磷酸系化合物、膦系化合物中选择的一种或二种以上的化合物,则催化剂活性的提高效果大,因而优选。这些中,如果使用一种或二种以上的在同一分子内具有酚部的膦酸系化合物,则催化剂活性的提高效果特别大,因而优选。
本发明中使用的聚酯的催化剂,不仅对于聚合反应,而且对于酯化反应和酯交换反应也具有催化剂活性。例如,采用对苯二甲酸二甲酯等二羧酸的烷基酯和乙二醇等二醇的酯交换反应的聚合,通常在钛化合物、锌化合物等酯交换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但也可代替这些催化剂,或者与这些催化剂共存地使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记载的催化剂。此外,上述的催化剂,不仅在熔融聚合中,而且在固相聚合、溶液聚合中也具有催化剂活性,能够采用任何方法制造适合太阳能电池用聚酯膜的制造的聚酯树脂。
作为这样的聚酯系树脂的代表例,可以列举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1,3-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丁二醇酯、聚2,6-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该聚酯可以是均聚物,也可以是使第3成分共聚的产物。本发明中,推荐使用结构单元100摩尔%中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单元、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单元、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单元或2,6-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单元为70摩尔%以上、优选80摩尔%以上、更优选90摩尔%以上的聚酯。
上述的聚酯系树脂中非相容的热塑性树脂(以下有时简称为“非相容性热塑性树脂”)作为空洞显现剂发挥作用,有助于膜中的空洞形成。非相容的热塑性树脂在聚酯系树脂中以分散状态均匀地混入,拉伸时在与基体树脂的界面发生剥离,成为空洞形成源。作为本发明中能够使用的非相容性热塑性树脂,只要是采用一般的方法在上述聚酯系树脂中熔融混合时相分离的聚酯系树脂,则并无特别限定,可以是均聚物,也可以是具有共聚成分的聚合物。本发明中,从具有优选形状的空洞显现的观点出发,优选聚烯烃系树脂。
作为上述的聚烯烃系树脂,可以列举例如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聚甲基戊烯等各树脂。其中,从高温下也难以软化,能发挥优异的空洞显现性的方面,优选聚甲基戊烯树脂。这些聚烯烃系树脂可1种单独地使用,也可将2种以上混合使用。
本发明的膜形成时,非相容性热塑性树脂的使用量,相对于聚酯系树脂100质量份,推荐其为3质量份以上,更优选为4质量份以上,为2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10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质量份以上8质量份以下。如果非相容性热塑性树脂的使用量低于上述范围,有时空洞形成变得不足,反射指向性变大。另一方面,如果非相容性热塑性树脂的使用量超过上述范围,不仅不能充分地利用配置在背面的光反射层的反射效果,特别是无法充分获得近红外区域的反射率,而且膜制造时容易发生膜破裂、褶皱的产生,生产率显著降低。
更优选地,在上述非相容性热塑性树脂中还配合使用其他的非相容性热塑性树脂作为分散性树脂。所谓分散性树脂,是相对于聚酯系树脂和作为空洞显现剂添加的上述非相容性热塑性树脂两者为非相容的热塑性树脂,并且是与上述空洞显现剂相比表面张力(表面能)大的树脂。通过配合分散性树脂,发挥使相对于聚酯为非相容的热塑性树脂在原料树脂中微细分散的“分散作用”,更适宜地进行空洞显现剂和聚酯系树脂的解离,或具有均匀地形成微细的空洞的作用。作为具有这样的功能的分散性树脂,可以列举例如聚苯乙烯系树脂。
作为聚苯乙烯系树脂,除了均聚物以外,可以是具有各种共聚成分的共聚聚合物。不过,后者的情况下,要求共聚成分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
分散性树脂的含量的下限,相对于非相容性热塑性树脂100质量份,为10质量份,优选为15质量份,更优选为20质量份。上限为50质量份,优选为40质量份,特别优选为30质量份。如果分散性树脂的含量小于10质量份,空洞的分散性降低。另一方面,如果超过50质量份,有时空洞的大小变得不均匀。
具有波长700~1200nm区域的比较长的波长的近红外光,容易在具有大折射率差的空洞界面(空气/树脂界面)反射。因此,通过如前所述使用空洞显现剂和分散性树脂,容易适合地形成空洞。特别地,本发明中,对于近红外光的反射,空洞的形状很重要。即,相对于空洞的厚度方向,在平面方向上扩展的扁平的空洞的情形下,能够使近红外线的反射与光线透射良好地平衡化。本发明通过如前所述将空洞显现剂和分散性树脂控制在适合的范围,从而使空洞更均匀地显现,进而形成相对于空洞的厚度为扁平的空洞。进而,通过采用固相聚合使形成膜的聚酯树脂的固有粘度比较高,能够使与空洞显现剂的界面剥离更大。由此,能够更适合地使空洞显现。
如上所述通过利用添加剂的种类和浓度来控制膜中产生的空洞含量和其形状,能够得到波长400~1200nm的范围中的平均反射率为70以上、95%以下,波长700~1200nm的范围中的平均透射率为5%以上、30%以下的太阳能电池用聚酯膜。空洞含量少的情形下,波长400~1200nm的范围中的平均反射率小于70%,有时反射指向性变大。另一方面,空洞含量多的情形下,不仅机械强度降低,而且波长400~1200nm的范围中的平均反射率超过95%,有时不能充分地利用配置在膜背面的金属层等反射性层的反射特性。此外,波长400~1200nm的范围中的平均反射率的下限更优选72%,进一步优选75%。此外,波长400~1200nm的范围中的平均反射率的上限优选93%,更优选90%。
此外,如果近红外区域,即波长700~1200nm的范围中的平均透射率小于5%,不能充分地利用配置在背面的金属层等反射性层的反射特性。如果波长700~1200nm的范围中的平均透射率超过30%,有时反射指向性变大。波长700~1200nm的范围中的平均透射率的下限优选6%以上,更优选8%以上。此外,波长700~1200nm的范围中的平均透射率的上限优选28%以下,更优选25%以下。
虽然近红外区域的光线与可见光区域的光线相比难以被散射,但空洞形状的曲面近似球状的情况下大幅度地被散射。因此,为了使近红外区域的平均透射效率在上述范围,优选进行控制以使空洞形状为长、扁平。这些可通过如前所述适当地调制聚酯树脂的固有粘度、添加的非相容性热塑性树脂的种类、组合(特别是与分散剂的组合)和其浓度而实现。
本发明的膜,优选60°光泽值为70以下,更优选为60以下。60°光泽值为70以下的情形下,光的反射指向性小,能够更高效率地利用照射到太阳能电池的光线。
本发明的膜形成时,为了赋予处理性,可使膜中含有粒子。粒子的种类和含量,可以是无机粒子,也可以是有机粒子,并无特别限定,可例示二氧化硅、二氧化钛、滑石、高岭石等金属氧化物、碳酸钙、磷酸钙、硫酸钡等相对于聚酯为非活性的无机粒子。这些中,优选工业上容易获得的二氧化钛。氧化钛中主要已知金红石型和锐钛矿型这2种结晶形态,锐钛矿型具有紫外线的分光反射率非常大的特性,而金红石型具有紫外线的吸收率大(分光反射率小)的特性。这些可根据需要选择。
此外,这些非活性的无机粒子可单独地使用任一种,也可将2种以上并用。
本发明的膜中的氧化钛粒子的含量,相对于该膜总量,推荐其为0.1质量%以上,优选为0.5质量%以上,为30质量%以下,优选为20质量%以下。氧化钛粒子的含量低于上述范围的情况下,有时不能确保充分的处理性。另一方面,氧化钛粒子的含量超过上述范围的情况下,膜制造时,有时拉伸等操作变得困难,生产率降低。
此外,上述氧化钛粒子,推荐其平均粒径的下限为0.02μm,优选为0.05μm,更优选为0.1μm,上限为3μm,优选为2μm,更优选为1μm。氧化钛粒子的平均粒径低于上述范围的情况下,有时无法获得充分的处理性,如果超过上述范围,有时生成粗大表面突起,有时对层叠的金属箔等防湿层产生不良影响。
上述粒子的平均粒径的测定可采用下述方法求出。
用电子显微镜或光学显微镜对粒子拍摄照片,以1个最小的粒子的大小为2~5mm的倍率,测定300~500个粒子的最大径(多孔二氧化硅的情况下为凝聚体的粒径),将其平均值作为平均粒径。
作为在聚酯中配合上述粒子的方法,可采用公知的方法。例如,可在制造聚酯的任意的阶段中添加,优选地,可在酯化的阶段、或酯交换反应结束后、缩聚反应开始前的阶段作为在乙二醇等中分散的浆料添加,进行缩聚反应。此外,也可采用使用带有通气孔的混炼挤出机将在乙二醇或水等中分散的粒子的浆料和聚酯原料共混的方法、或者使用混炼挤出机将干燥的粒子和聚酯原料共混的方法等进行。
其中,本发明中,优选如下方法:在成为聚酯原料的一部分的单体液中使凝聚体无机粒子均质分散后,进行过滤,将产物添加到酯化反应前、酯化反应中或酯化反应后的聚酯原料的残部中。根据该方法,由于单体液为低粘度,因此能容易地进行粒子的均质分散、浆料的高精度的过滤,添加到原料的残部中时,粒子的分散性良好,也难以产生新的凝聚体。从该观点出发,特别地,优选添加到酯化反应前的低温状态的原料的残部中。此外,采用预先得到含有粒子的聚酯后,将该粒料和不含有粒子的粒料混炼挤出等的方法(母料法),能够进一步减少润滑剂凝聚物,也能够使表面的粗大突起数少,因此优选。
本发明的聚酯膜优选环状三聚体含量为5000ppm以下。更优选为4000ppm以下,特别优选为3500ppm以下。如果上述环状三聚体含量为5000ppm以下,膜的水解得到抑制,容易获得保持称为耐久性的作为太阳能电池部件的重要的特性的效果。
上述耐久性可用105℃、100%RH、0.03MPa下、192小时后的断裂伸长率保持率进行评价。该断裂伸长率保持率优选为65%以上,更优选为70%以上。通过在该范围内,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用聚酯膜能够发挥能够耐受在屋外的长期使用的高耐水解性。
为了使聚酯膜的环状三聚体的含量在上述范围,优选将采用固相聚合法进行了低聚物减少处理的聚酯树脂用于原料。
所谓本发明中所说的固相聚合法,是如前所述在固相状态下减压下或惰性气体气流下将聚酯树脂加热,进而进行缩聚的方法。也可将在固相状态下减压下进行加热的方法和在惰性气体气流下进行热处理的方法组合。固相聚合反应,可与熔融缩聚反应同样地采用间歇式装置、连续式装置进行。熔融缩聚和固相缩聚可连续地进行,也可间歇地进行。此外,采用将该聚酯树脂中所含的环状三聚体等低聚物、乙醛等副产物除去等的方法也不受任何制约。此外,例如,可采取如下手段:采用超临界压抽提法等抽提法对聚酯树脂进行精制,进行将上述的副产物等杂质除去等处理。
上述的固相聚合优选在180℃以上、小于熔点的温度下进行,特别优选195~235℃。如果为熔点以上,由于聚酯树脂熔融,因此不实用,此外,如果小于180℃,环状三聚体的减少速度明显地慢,因此不优选。进而,固相聚合有必要在惰性气体流通下或减压下进行。所谓该惰性气体,意味着不使固相聚合后得到的聚酯树脂产生劣化的气体,一般地,优选使用价格低的氮。惰性气体中的水分量只要是固相聚合中聚酯树脂的特性粘度不降低的范围即可,通常为500ppm以下。在减压下进行固相聚合的情况下,通常,真空度为0.1KPa以下,更优选为0.05KPa以下。
固相聚合的装置优选旋转式固相聚合装置、塔式静置固相聚合装置、流动床式固相聚合装置、具有各种搅拌叶片的固相聚合装置等能够将粒状树脂均匀地加热的装置。
从聚酯膜的耐久性方面出发,也优选使用通过固相聚合而高分子量化的聚酯、低酸值的聚酯。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聚酯膜的耐水解性。通过固相聚合将聚酯高分子量化的情况下,为了获得高度的耐热性、耐水解性,固有粘度优选为0.65~0.80dl/g,更优选为0.70~0.75dl/g。需要说明的是,聚酯的固有粘度可将聚酯溶解于对氯苯酚(6质量份)和1,1,2,2-四氯乙烷(4质量份)的混合溶剂中,在30℃条件下测定。
此外,本发明中使用的聚酯中,可含有其他任意的缩聚体、控电剂、染色性改进剂、染料、颜料、消光剂、荧光增白剂、稳定剂、抗氧化剂、其他添加剂。作为抗氧化剂,能够使用芳香族胺系、酚系等抗氧化剂,作为稳定剂,能够使用磷酸、磷酸酯系等磷系、硫系、胺系等稳定剂。
本发明的聚酯膜可以是单层聚酯膜,也可以是具有最外层和中心层、由至少3层组成的层叠聚酯膜。作为3层构成中的层构成,表背的最外层的构成可以是相同组成,也可以是不同组成,但从平面性的方面出发,优选2种3层(A层/B层/A层)。
本发明中成为3层构成的情形下,优选是在最外层(上述2种3层的情形为A层)中含有粒子,在中心层(上述2种3层的情形为B层)中含非相容性热塑性树脂的层。
使A层含有粒子的原因在于,通过赋予将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系薄膜层、涂布层等防湿功能层层叠等后加工工序中的处理性以及增大表面积,从而使与上述功能层的密合性提高。在最外层中添加粒子的情形下,获得适合加工性的充分的处理性。本发明的层叠膜的处理性可利用层叠膜面之间的动摩擦系数(μd)评价。这种情况下,从加工性方面出发,优选动摩擦系数(μd)为0.7以下。
本发明中使用的膜的厚度并无特别限制,可在30~350μm的范围内根据使用的规格任意地决定。基材膜的厚度的上限优选250μm,特别优选为200μm。另一方面,膜厚度的下限优选50μm,更优选为75μm,特别优选为100μm。如果膜厚度小于30μm,刚性、机械强度容易变得不足。另一方面,如果膜厚度超过300μm,则成本升高。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聚酯膜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对本发明的膜的制造方法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将由目标膜组成构成的混合物(例如,包含聚酯系树脂、非相容性热塑性树脂、分散性树脂、无机粒子的混合物)熔融,挤出成型为膜状而制成未拉伸膜后,根据需要,在纵向或宽度方向的单轴方向上拉伸,或者在双轴方向上逐次双轴拉伸或同时双轴拉伸,实施了热固定处理的双轴取向聚酯膜是优选的。
将由包含聚酯系树脂、非相容性热塑性树脂、无机粒子的混合物制成的粒料充分真空干燥后,在270~295℃条件下熔融挤出成片状,同时进行冷却固化,得到未取向的流延膜。将得到的流延膜用加热到80~120℃的辊在长度方向上拉伸2.5~5.0倍,得到单轴取向聚酯膜。
然后,用夹具把持膜的两端部,导入加热到80~180℃的热风区,干燥后在宽度方向上拉伸2.5~5.0倍。粘合,导入220~240℃的热处理区,进行热固定处理、冷却,完成结晶取向。在该热处理工序中,根据需要,可在宽度方向或长度方向实施1~12%的松弛处理。
此外,制造本发明的膜时,优选将成为突起的原因的、原料的聚酯中所含的异物除去。为了将聚酯中的异物除去,在熔融挤出时将熔融树脂保持在约280℃的任意的场所进行高精度过滤。对用于熔融树脂的高精度过滤的过滤材料并无特别限定,不锈钢烧结体的过滤材料的情形的以Si、Ti、Sb、Ge、Cu、Al为主成分的凝聚物和高熔点有机物的除去性能优异,因而优选。
用于熔融树脂的高精度过滤的过滤材料的过滤粒子大小(初期过滤效率:95%)优选25μm以下。如果过滤材料的过滤粒子大小超过25μm,20μm以上的异物的除去容易变得不充分。通过使用过滤粒子大小(初期过滤效率:95%)为25μm以下的过滤材料进行熔融树脂的高精度过滤,有时生产率降低,但对于得到突起少的膜是重要的。在挤出机内的熔融树脂的滞留时间,从环状三聚体生成的观点出发,优选使其尽可能短。
本发明的聚酯膜,为了赋予与其他原料的粘合性,可对膜表面进行表面改性处理。所谓表面改性处理,可以列举例如电晕放电处理、辉光放电处理、火焰处理、紫外线照射处理、电子线照射处理、臭氧处理。
此外,本发明中,为了提高与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等太阳能电池的密封树脂的粘合性,可在上述太阳能电池用性聚酯膜的一面设置易粘合层。作为易粘合层,只要具有与密封树脂良好的粘合性,则并无特别限定,优选含在共聚聚酯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和聚氨酯系树脂中至少1种的易粘合层。
作为形成这些易粘合层的涂布液,可列举例如专利3567927号公报、专利3589232号公报、专利3589233号公报等中例示的水溶性或水分散性共聚聚酯溶液、丙烯酸系溶液、聚氨酯溶液等。易粘合层可通过将这些涂布液在纵向的单轴拉伸聚酯膜的一面或两面涂布后,在100~150℃条件下干燥,进而进行横向拉伸而得到。最终的易粘合层的涂布量优选控制在0.05~0.20g/m2。如果涂布量小于0.05g/m2,有时与密封树脂的密合性变得不足。另一方面,如果涂布量超过0.20g/m2,有时耐粘连性降低。
为了赋予易粘合层易滑性,优选添加微粒。微粒的平均粒径优选使用2μm以下的粒子。如果粒子的平均粒径超过2μm,粒子容易从易粘合层脱落。作为易粘合层中含有的粒子,可列举碳酸钙、磷酸钙、非晶性二氧化硅、结晶性的玻璃填料、高岭土、滑石、二氧化钛、氧化铝、二氧化硅-氧化铝复合氧化物、硫酸钡、氟化钙、氟化锂、沸石、硫化钼、云母等无机粒子、交联聚苯乙烯粒子、交联丙烯酸系树脂粒子、交联甲基丙烯酸甲酯系树脂粒子、苯并胍胺-甲醛缩合物粒子、蜜胺-甲醛缩合物粒子、聚四氟乙烯粒子等耐热性高分子粒子。这些粒子中,从能够价格比较低地获得的方面出发,优选二氧化硅粒子。
作为涂布涂布液的方法,可采用公知的方法。可列举例如反转辊涂布法、凹印辊涂布法、Kiss coat法、辊刷法、喷涂法、气刀涂布法、绕线棒涂布法、Pipe doctor法等,可将这些方法单独或组合地进行。
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用背板配有太阳能电池用聚酯膜和在太阳能电池用聚酯膜的一面配置的光反射性层。由此,能够将透过太阳能电池用聚酯膜的光、特别是具有近红外线区域的波长的光通过配置在背面的光反射性层有效地反射,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
光反射性层可直接层叠于太阳能电池用聚酯膜,也可借助粘合层、其他透明膜层配置。此外,光反射性层可以是铝箔等金属箔膜层,也可以是层叠有金属薄膜层的透明膜层。作为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用背板的形态,可例示例如聚酯膜/粘合剂/具有金属箔或金属系薄膜层的膜/粘合剂/聚氟乙烯膜或聚酯系高耐久防湿膜这样的构成。其中,作为光反射性层使用的具有金属箔或金属系薄膜层的膜,可优选使用具有水蒸汽阻隔性,400~1200nm的波长范围中的反射率比较高的金属或金属薄膜层叠膜。
作为上述金属的种类,可列举铝、锡、镁、银、不锈钢等,其中,由于铝、银具有比较高的反射率,工业上容易获得,因此优选。金属层可制成金属箔而使用,也可作为薄膜层叠于聚酯膜等。作为将这些金属制成薄膜进行层叠的方法,可使用真空蒸镀法、溅射法、离子镀法、等离子体气相生长法(CVD)等。
本发明中,可利用将聚酯膜、具有金属箔或金属系薄膜层的膜等光扩散性层、聚氟乙烯膜或聚酯系高耐久防湿膜的各层间通过真空吸引等一体化并且加热压接的层压法等通常的成型法,使上述的各层成为一体成型体,进行加热压接成型,制造太阳能电池用背板。上述中,为了提高各层间的粘合性等,优选借助粘合剂进行层叠。作为粘合剂,可列举例如以(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烯烃系树脂、乙烯基系树脂、其他等树脂作为介质的主成分的加热熔融型粘合剂、溶剂型粘合剂、光固化型粘合剂等。
其中,所谓高耐久防湿膜,是为了提高耐候性而层叠的,作为高耐久防湿膜,可列举例如聚四氟乙烯(PTFE)、四氟乙烯-全氯烷氧基共聚物(PFA)、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FEP)、2-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聚三氟乙烯(PCTFE)、聚偏氟乙烯(PVDF)、或者聚氟乙烯(PVF)等氟树脂膜,或者在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丙烯酸系等树脂中混炼有紫外线吸收剂的树脂组合物形成的膜。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当然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此外,以下对各实施例和比较例中使用的评价方法进行说明。
1.平均反射率的测定
在分光光度计(在岛沣制作所社制自记分光光度计“UV-3150”)中安装积分球,将标准白色板(SpereOptics公司制白色标准板“ZRS-99-010-W”)的反射率作为100%进行校准,测定分光反射率。测定是在波长400~1200nm的区域以1nm刻度进行,求出平均值。此外,膜单体的测定时将试样膜背面的无反射的黑硬纸板配置在背面进行测定。配置了光反射性层时的测定是在试样膜背面配置铝箔(厚11μm、算术表面粗糙度(Ra=0.11μm)而进行测定。
2.平均透射率的测定
在分光光度计(岛沣制作所制自记录型分光光度计“UV-3150”)中安装积分球,使无试样的透射率为100%进行校准,测定分光透射率。测定是在波长700~1200nm的区域以1nm刻度进行,求出平均值。
3.聚酯膜中的环状三聚体的含量
聚酯膜中的环状三聚体的含量采用以下的方法进行测定。精称细碎的膜试样100mg,溶解于六氟异丙醇/氯仿混合液(容量比=2/3)3ml中,再加入氯仿20ml进行稀释。向其加入甲醇10ml,使聚合物沉淀后过滤。将滤液蒸发干固,用二甲基甲酰胺10ml定容。接下来,使用下述的高速液相色谱法对环状三聚体进行了定量。
(测定条件)
装置:L-7000(日立制作所制)
色谱柱:μ-Bondasphere C18 5μ 100埃3.9mm×15cm(Waters制)
溶剂:溶离液A:2%醋酸/水(v/v)
溶离液B:乙腈
梯度B%:10→100%(0→55分)
流速:0.8ml/分
温度:30℃
检测器:UV-259nm
4.平均粒径
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日立制作所制、S-51O型)观察非活性粒子,根据粒子的大小适当改变倍率,将照相拍摄的照片放大复印。接下来,对于随机选择的至少300个粒子追踪各粒子的外周,用图像解析装置由这些追踪像测定粒子的圆等效直径,将它们的平均值作为平均粒径。
5.聚酯的固有粘度
使用对氯苯酚/1,1,2,2-四氯乙烷的6/4(重量比)混合溶剂将聚酯溶解,在温度30℃条件下进行测定。
6.断裂伸长率保持率(耐水解性评价)
作为耐水解性评价,进行了JIS-60068-2-66中标准化的HAST(HighlyAccelerated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Stress Test)。设备使用ESPEC公司制EHS-221,在105℃、100%RH、0.03MPa下的条件进行。
将膜切割为70mm×190mm,使用夹具设置膜。将各膜保持彼此不接触的距离而设置。在105℃、100%RH、0.03MPa的条件下进行了192小时处理。按照JIS-C-2318-1997 5.3.31(拉伸强度和伸长率)测定处理前、处理后的断裂伸长率,按照下述式算出断裂伸长率保持率。
断裂伸长率保持率(%)=[(处理后的断裂伸长率(MPa))/(处理前的断裂伸长率(MPa))]×100
7.反射指向性(60°光泽值)
使用表面光泽度计(日本电色工业社制光泽计:VG-SENSOR),在光的入射方向的角度(入射角)为60度、受光侧的角度(受光角)60度的条件下进行测定。
8.光电转换效率
作为太阳能电池,准备使用了采用PE-CVD法制作的微晶硅薄膜的太阳能电池,在前面配置玻璃板,在背面配置背面配置有铝箔的试样膜,以EVA作为填充剂,采用真空层压法进行层叠、一体化,制作太阳能电池模块。测定得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光电转换效率(%),按下述标准进行评价。
○:转换效率 10.5%以上
×:转换效率 小于10.5%
(1)聚酯树脂(A-1和A-2)的聚合
将酯化反应釜升温,在到达了200℃的时刻,装入由高纯度对苯二甲酸86.4质量份和乙二醇64.4质量份组成的浆料,边搅拌边添加作为催化剂的三氧化锑0.03质量份、三乙胺0.16质量份。接下来,进行加压升温,在表压3.5kg/cm2、240℃的条件下,进行了加压酯化反应。然后,使酯化反应釜内返回到常压。
15分钟后,将得到的酯化反应生成物转移到缩聚反应釜,在280℃的减压下进行缩聚反应直至固有粘度到达0.65dl/g。
按照常规方法将采用缩聚得到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成切片,得到了聚酯(A-1)。此时,将熔融树脂保持在约275℃的状态下,使用过滤粒子尺寸(初期过滤效率95%)为5μm的不锈钢烧结体过滤器进行了高精度过滤以将树脂中所含的异物除去。
对于聚酯树脂(A-1),使用旋转型真空聚合装置,在0.5mmHg的减压下、220℃条件下进行固相聚合,得到了固有粘度0.75dl/g的聚酯树脂(A-2)。
(2)聚酯树脂(B-1和B-2)的聚合
对于由高纯度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按照常规方法制造的对苯二甲酸二(2-羟基乙基)酯和低聚物的混合物,加入相对于聚酯中的酸成分以铝原子计为0.015mol%的作为缩聚催化剂的氯化铝的13g/l的乙二醇溶液和相对于酸成分以Irganox 1425计为0.02mol%的Irganox 1425(汽巴精化公司制)的10g/l乙二醇溶液,在氮气氛下、常压下在245℃条件下搅拌10分钟。接下来,用50分钟升温到275℃,同时使反应体系的压力慢慢降低,成为13.3Pa(1Torr),进而在275℃、13.3Pa下进行缩聚反应直至固有粘度到达0.65dl/g。按照常规方法将采用缩聚得到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成切片,得到了聚酯(B-1)。此时,在将熔融树脂保持在约275℃的状态下,使用过滤粒子尺寸(初期过滤效率95%)为20μm的不锈钢烧结体过滤器进行了高精度过滤以将树脂中所含的异物除去。
对于聚酯(A-1),使用旋转型真空聚合装置,在0.5mmHg的减压下、在220℃条件下进行固相聚合,得到了固有粘度0.75dl/g的聚酯树脂(B-2)。
(3)聚酯树脂(C)的聚合
将酯化反应釜升温,在到达了200℃的时刻,装入由高纯度对苯二甲酸86.4质量份和乙二醇64.4质量份组成的浆料,边搅拌边添加作为催化剂的三氧化锑0.03质量份、三乙胺0.16质量份和相对于生成的PET为2000ppm平均粒径2.5μm的二氧化硅粒子的乙二醇浆料。接下来,进行加压升温,在表压3.5kg/cm2、240℃的条件下进行加压酯化反应。然后,使酯化反应釜内返回到常压。
15分钟后,将得到的酯化反应生成物转移到缩聚反应釜,在280℃的减压下进行缩聚反应直至固有粘度到达0.65dl/g。
按照常规方法将采用缩聚得到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成切片,得到了聚酯(C)。此时,在将熔融树脂保持在约275℃的状态下使用过滤粒子尺寸(初期过滤效率95%)为20μm的不锈钢烧结体过滤器进行了高精度过滤以将树脂中所含的异物除去。
(4)母粒(A)的制作
将熔体流动速率180的聚甲基戊烯树脂70质量%和熔体流动速率2.0的聚苯乙烯树脂30质量%投入双螺杆挤出机,在260℃条件下熔融混合,得到非相容性热塑性树脂母粒,用70℃的热风干燥4小时,得到了母粒(A)。
(5)母粒(B)的制作
使用真空烘箱,在170℃、10Pa的条件下将平均粒径:0.2μm的锐钛矿型氧化钛粒子(金红石型混入率3%)干燥。此外,在140℃、10Pa的条件下将上述的聚酯树脂(A-1)干燥6小时。将干燥后的上述氧化钛粒子50质量%和上述聚酯树脂(A-1)50质量%供给于通气孔式双螺杆挤出机,在270℃条件下预混炼。将预混炼后的熔融树脂连续地供给到通气孔式单螺杆混炼机,在275℃条件下混炼挤出,将得到的丝束冷却、切断,得到了含有锐钛矿型氧化钛粒子的母粒(B)。
(6)母粒(C)的制作
代替锐钛矿型氧化钛粒子而使用平均粒径:0.3μm的金红石型氧化钛粒子(锐钛矿型混入率5%),与上述母粒(B)同样地得到了含有金红石型氧化钛粒子的母粒(C)。
(7)母粒(D)的制作
使用真空烘箱,在170℃、10Pa的条件下将平均粒径:0.7μm的硫酸钡粒子干燥。此外,在140℃、10Pa的条件下将上述的聚酯树脂(A-1)干燥6小时。将干燥后的上述硫酸钡粒子50质量%和上述聚酯树脂(A-1)50质量%供给到通气孔式双螺杆挤出机,在270℃条件下预混炼。将预混炼后的熔融树脂连续地供给到通气孔式单螺杆混炼机,在275℃条件下混炼挤出,将得到的丝束冷却、切断,得到了母粒(D)。
(实施例1)
将聚酯树脂(A-2)94质量份用真空干燥机在180℃条件下真空干燥3小时后,与母粒(A)6质量混合,投入双螺杆挤出机,从T型模头在290℃条件下熔融挤出,使其静电性地与冷却旋转辊密合固化,从而得到了未拉伸片材。接下来,用辊式拉伸机将该未拉伸片材在80℃条件下以3.1倍进行纵向拉伸后,使用拉幅机在125℃条件下横向拉伸3.6倍,而且进一步使用拉幅机在220℃条件下热固定处理10秒,在170℃条件下进行4%的松弛热处理,得到了厚50μm的聚酯膜。
(实施例2)
除了使聚酯树脂(A-2)为93质量份、母粒(A)为7质量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了厚50μm的聚酯膜。
(实施例3)
除了使聚酯树脂(A-2)为92质量份、母粒(A)为8质量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了厚50μm的聚酯膜。
(实施例4)
除了将聚酯树脂(A-2)替换为聚酯树脂(A-1)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得到了厚50μm的聚酯膜。
(实施例5)
将聚酯树脂(A-2)94.0质量份用真空干燥机在180℃条件下真空干燥3小时后,与母粒(A)6.0质量混合,制成中间层(B层)用原料,将聚酯树脂(A-2)99.6质量份、母粒(B)0.4质量份混合,制成外层(A层)用原料,分别投入2台的双螺杆挤出机,在T型模头内层叠后,从T型模头在290℃条件下熔融挤出,使其静电性地与冷却旋转辊密合固化,从而得到了未拉伸片材。接下来,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了厚50μm、层厚比A层/B层/A层=10/80/10的聚酯膜。
(实施例6)
除了将母粒(B)替换为母粒(C)以外,与实施例5同样地得到了厚50μm的聚酯膜。
(实施例7)
除了将聚酯树脂(A-2)替换为聚酯树脂(B-2)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得到了厚50μm的聚酯膜。
(实施例8)
除了中间层(B层)用原料、外层(A层)用原料均由聚酯树脂(A-2)替换为聚酯树脂(B-2)以外,与实施例6同样地得到了厚50μm的聚酯膜。
(实施例9)
除了由最终厚度50μm变为100μm以外,与实施例8同样地得到了聚酯膜。
(实施例10)
除了由最终厚度50μm变为188μm以外,与实施例8同样地得到了聚酯膜。
(实施例11)
(涂布液的调制)
采用常规方法进行酯交换反应和缩聚反应,调制组成为作为二羧酸成分的(相对于二羧酸成分)对苯二甲酸46摩尔%、间苯二甲酸46摩尔%和5-磺基间苯二甲酸钠8摩尔%、作为二醇成分的(相对于二醇成分全体)乙二醇50摩尔%和新戊二醇50摩尔%的含有水分散性磺酸金属盐基的共聚聚酯树脂。接下来,将水51.4质量份、异丙醇38质量份、正丁基溶纤剂5质量份、非离子系表面活性剂0.06质量份混合后,加热搅拌,到达77℃后,加入上述含有水分散性磺酸金属盐基的共聚聚酯树脂5质量份,继续搅拌直至树脂的凝固消失后,将树脂水分散液冷却到常温,得到了固体成分浓度5.0质量%的均匀的水分散性共聚聚酯树脂液。进而,使凝聚体二氧化硅粒子(平均粒径1.4μm)3质量份分散在水50质量份中后,在上述水分散性共聚聚酯树脂液99.46质量份中加入上述凝聚体二氧化硅粒子的水分散液0.54质量份,边搅拌边加入水20质量份,得到了涂布液。
与实施例8同样地得到了未拉伸片材。接下来,在上述未拉伸片材的一面涂布上述涂布液以使最终涂布量为0.08g/m2后,在135℃条件下干燥。
然后,与实施例8同样地得到了厚50μm的聚酯膜。
(实施例12)
在实施例1中得到的聚酯膜的一面,如下所述粘贴银层叠膜。采用模压涂布方式,涂布粘合剂(X395-270S-1:Saiden Chemical Industry Co.,Ltd制)以在WET状态下为30g/m2,在100℃干燥1分钟,形成了粘合剂层。将采用蒸镀法层叠了50nm厚的金属银层的12μm厚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重叠于上述粘合面,导入二个橡胶辊间,进行压接粘合,得到了层叠聚酯膜。
(比较例1)
除了将聚酯树脂(A-1)和聚酯树脂(C)混合以使二氧化硅粒子浓度为300ppm,制成了聚酯膜的原料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了厚50μm的聚酯膜。
(比较例2)
除了使聚酯树脂(A-2)为97质量份、使母粒(A)为3质量份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了厚50μm的聚酯膜。
(比较例3)
除了使聚酯树脂(A-2)为90质量份、使母粒(A)为10质量份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了厚50μm的聚酯膜。
(比较例4)
除了使聚酯树脂(A-2)为90质量份、使熔体流动速率180的聚甲基戊烯树脂为10质量份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了厚50μm的聚酯膜。
(比较例5)
除了将聚酯树脂(A-2)和母粒(C)混合以使氧化钛粒子浓度为35%,制成聚酯膜的原料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了厚50μm的聚酯膜。
(比较例6)
除了将聚酯树脂(A-2)和母粒(D)混合以使硫酸钡粒子浓度为35%,制成聚酯膜的原料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了厚50μm的聚酯膜。
[表1]
Figure BDA0000148247490000241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用聚酯膜可用作太阳能电池中的太阳能电池用背板的构成部件,该太阳能电池具有不仅在可见光区域而且在近红外区域中也要求高反射率和小的反射指向性的薄膜系太阳能电池元件。

Claims (13)

1.一种太阳能电池用聚酯膜,其是在聚酯系树脂中使与该树脂非相容的非相容性热塑性树脂分散,并将其拉伸而得的含有空洞的聚酯膜,
在所述非相容性热塑性树脂中,还配合有分散性树脂,所述分散性树脂是相对于聚酯系树脂和所述非相容性热塑性树脂这两者都为非相容性的热塑性树脂,
波长400~1200nm的范围中的平均反射率为70%以上、95%以下,波长700~1200nm的范围中的平均透射率为5%以上、30%以下。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用聚酯膜,其中,聚酯膜中的环状三聚体含量为5000ppm以下。
3.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用聚酯膜,其中,含有铝和/或其化合物及酚系化合物。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用聚酯膜,
所述非相容性热塑性树脂是聚烯烃系树脂,所述分散性树脂是聚苯乙烯系树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用聚酯膜,其中,所述非相容性热塑性树脂的使用量相对于聚酯系树脂100质量份为4质量份以上且8质量份以下。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用聚酯膜,
相对于所述非相容性热塑性树脂100质量份,含有10质量份以上50质量份以下的所述分散性树脂。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用聚酯膜
所述的含有空洞的聚酯膜的60°光泽值为70以下。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用聚酯膜,
该膜中,相对于该膜总量含有0.1~30质量%的氧化钛粒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用聚酯膜,
所述氧化钛粒子具有金红石型结晶形态。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用聚酯膜,
该膜具有3层构成,在最外层中含有所述氧化钛粒子,在中心层含有所述非相容性热塑性树脂。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用聚酯膜,
所述聚酯膜的固有粘度为0.65~0.80dl/g。
12.一种太阳能电池用背板,其具有:权利要求1~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用聚酯膜和在该太阳能电池用聚酯膜的一面配置的光反射性层。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用背板,其中,所述光反射层是含铝和银的至少任1种的金属箔或金属系薄膜层。
CN2010800434890A 2009-09-29 2010-09-28 太阳能电池用聚酯膜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490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23858 2009-09-29
JP2009223858 2009-09-29
PCT/JP2010/066805 WO2011040398A1 (ja) 2009-09-29 2010-09-28 太陽電池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49053A CN102549053A (zh) 2012-07-04
CN102549053B true CN102549053B (zh) 2013-11-06

Family

ID=438262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43489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49053B (zh) 2009-09-29 2010-09-28 太阳能电池用聚酯膜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916264B2 (zh)
EP (1) EP2484716B1 (zh)
JP (1) JP4766192B2 (zh)
KR (1) KR101662872B1 (zh)
CN (1) CN102549053B (zh)
WO (1) WO201104039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243996A (ja) * 2011-05-20 2012-12-10 Kaneka Corp 薄膜シリコン系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5989427B2 (ja) * 2011-07-07 2016-09-07 株式会社ユポ・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太陽電池用バックシート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太陽電池
JP5705670B2 (ja) * 2011-07-14 2015-04-2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用バックシート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6241414B2 (ja) * 2012-03-14 2017-12-06 東洋紡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裏面封止シート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6008245B2 (ja) * 2012-03-15 2016-10-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クリーニングブレード、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6135060B2 (ja) * 2012-07-27 2017-05-3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裏面保護シート
CN103101268B (zh) * 2013-02-22 2016-03-30 苏州固泰新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WO2015019977A1 (ja) * 2013-08-06 2015-02-12 帝人デュポンフィルム株式会社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6519234B2 (ja) * 2014-08-19 2019-05-29 東レ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バックシート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04512082A (zh) * 2014-11-27 2015-04-15 苏州赛伍应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三层结构的pet薄膜及由其组成的太阳能电池背板
CN104518040A (zh) * 2014-11-27 2015-04-15 苏州赛伍应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三层结构pet薄膜及由其组成的太阳能电池背板
CN104518041A (zh) * 2014-11-27 2015-04-15 苏州赛伍应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三层结构pet薄膜及其组成的太阳能电池背板
CN104512081A (zh) * 2014-11-27 2015-04-15 苏州赛伍应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二层结构pet薄膜及由其组成的太阳能电池背板
US10475943B2 (en) * 2015-03-20 2019-11-12 Toyobo Co., Ltd. White polyester film for a solar cell, sealing sheet for back surface of solar cell using same, and solar cell module
US10224445B2 (en) * 2015-11-02 2019-03-05 S-Energy Co., Ltd. Back sheet,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solar cell module us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olar cell
KR20180119572A (ko) * 2016-03-04 2018-11-02 도레이 카부시키가이샤 태양 전지 모듈용 시트 및 태양 전지 모듈
JP6882754B2 (ja) * 2016-03-25 2021-06-02 ユニチカ株式会社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KR102389859B1 (ko) * 2016-06-28 2022-04-22 코오롱인더스트리 주식회사 태양광 모듈 백시트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06206796A (zh) * 2016-07-26 2016-12-07 无锡中洁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转化率太阳能背板结构
CN112382685A (zh) * 2020-11-02 2021-02-19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一种双面超薄硅基异质结太阳电池柔性光伏组件及制备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31115A (zh) * 2007-11-07 2009-05-13 E.I.内穆尔杜邦公司 太阳能电池板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40265A (ja) 1982-08-31 1984-03-05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電流検出装置
JP2000114565A (ja) 1998-09-30 2000-04-21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451959B1 (en) * 1998-12-25 2002-09-17 Mitsui Chemicals, Inc. Catalyst for polyester production, process for producing polyester using the catalyst, polyester obtained by the process, and uses of the polyester
KR100561960B1 (ko) 2000-04-03 2006-03-21 도요 보세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공동 함유 폴리에스테르계 필름
JP2002026354A (ja) * 2000-07-11 2002-01-25 Toray Ind Inc 太陽電池裏面封止用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太陽電池
DE60108250T2 (de) * 2000-07-12 2005-05-25 Toray Industries, Inc. Weisse schicht für reflektoren für oberflächenlichtquellen
JP4023220B2 (ja) 2002-05-29 2007-12-19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プリズムレンズシート用易接着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3589233B2 (ja) 2002-06-04 2004-11-17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二軸延伸被覆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ロール
JP3567927B2 (ja) 2002-06-04 2004-09-22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易接着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ロール
JP3589232B2 (ja) 2002-06-04 2004-11-17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二軸延伸被覆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ロール
EP1666521B1 (en) 2003-09-11 2014-03-26 Teijin Dupont Films Japan Limited Polyester film
JP3946183B2 (ja) 2003-10-27 2007-07-18 帝人デュポンフィルム株式会社 白色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EP1818352A4 (en) * 2004-11-30 2011-12-21 Asahi Kasei Chemicals Corp POLYESTER RESIN, MOLDED OBJECT IN THIS RESIN AND METHODS OF PRODUCING THE SAME
JP4660252B2 (ja) * 2005-04-05 2011-03-30 帝人デュポンフィルム株式会社 色素増感型太陽電池用積層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色素増感型太陽電池用電極
JP2007208179A (ja) 2006-02-06 2007-08-16 Teijin Dupont Films Japan Ltd 太陽電池裏面保護膜用プラスチックフィルムおよび太陽電池裏面保護膜
JP5109273B2 (ja) 2006-03-23 2012-12-26 東レフィルム加工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表面保護シート
JP2008085270A (ja) * 2006-09-29 2008-04-10 Toray Ind Inc 太陽電池裏面封止用フィルム
JP5433419B2 (ja) * 2006-10-03 2014-03-05 アグファ−ゲバルト 非透明微小空洞含有軸方向延伸フィルム、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への透かし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JP2009182186A (ja) 2008-01-31 2009-08-13 Teijin Dupont Films Japan Ltd 太陽電池裏面保護膜用白色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5306849B2 (ja) * 2009-02-19 2013-10-02 三菱樹脂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裏面封止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EP2221336A1 (en) 2009-02-19 2010-08-25 Mitsubishi Plastics, Inc. Biaxially oriented polyester film with favorable light shielding properties, having hydrolysis resistance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31115A (zh) * 2007-11-07 2009-05-13 E.I.内穆尔杜邦公司 太阳能电池板及其制造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8-85270A 2008.04.10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84716A4 (en) 2014-11-19
KR20120083887A (ko) 2012-07-26
CN102549053A (zh) 2012-07-04
US20120183792A1 (en) 2012-07-19
JP2011097039A (ja) 2011-05-12
KR101662872B1 (ko) 2016-10-05
EP2484716B1 (en) 2018-02-21
WO2011040398A1 (ja) 2011-04-07
EP2484716A1 (en) 2012-08-08
US8916264B2 (en) 2014-12-23
JP4766192B2 (ja) 2011-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49053B (zh) 太阳能电池用聚酯膜
CN101348602B (zh) 白色聚酯膜
CN101878251B (zh) 聚酯膜和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该聚酯膜的面光源、太阳能电池背板和太阳能电池
US20120070615A1 (en) Polyester film,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back sheet for solar cells, and solar cell module
US20110209747A1 (en) Polyester film,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polyester film for sealing back face of solar cell, protective film for back face of solar cell, and solar cell module
CN102286192A (zh) 聚酯膜及其制备方法,太阳能电池用背板和太阳能电池组件
CN102295760A (zh) 聚酯树脂组合物,其制备方法,聚酯膜和太阳能电池发电组件
CN102190868B (zh) 聚酯树脂组合物,其制备方法,聚酯膜和太阳能电池发电组件
CN104159746A (zh) 层合膜及其制造方法
JP5403679B2 (ja) 太陽電池裏面封止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CN103261268B (zh) 聚酯树脂及其制造方法、聚酯膜、太阳能电池用背板及太阳能电池模块
KR20130089583A (ko) 이축연신 백색 폴리에틸렌 테레프탈레이트 필름, 및 태양전지 모듈용 이면보호 필름
US20130269775A1 (en) Polyester film,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back sheet for solar cell, and solar cell module
KR102577243B1 (ko) 박막 태양광모듈의 전면 유리 대체용 복합 플라스틱 필름
TWI499064B (zh) 太陽能電池用白色聚酯薄膜、使用其之太陽能電池背面封裝片及太陽能電池模組
JP5295161B2 (ja) 熱可塑性樹脂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12227359A (ja) 太陽電池裏面保護材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WO2013018679A1 (ja) 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840967B2 (ja) 樹脂組成物とその製造方法、ポリエチレンテレフタレートフィルム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バックシート
US20080045653A1 (en) Translucent Uv Permeable Panel Exhibiting Ir Reflecting Properties
JP2013045980A (ja) 太陽電池用ポリマーシート、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TWI684523B (zh) 太陽能電池用白色聚酯薄膜、使用其之太陽能電池背面密封片及太陽能電池模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106

Termination date: 201809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