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48686B - 真空压铸设备以及运行真空压铸设备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真空压铸设备以及运行真空压铸设备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48686B
CN102548686B CN201080042307.8A CN201080042307A CN102548686B CN 102548686 B CN102548686 B CN 102548686B CN 201080042307 A CN201080042307 A CN 201080042307A CN 102548686 B CN102548686 B CN 1025486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pressed part
cast
cavity
vacuum die
evacu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4230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48686A (zh
Inventor
迈克尔·沃尔那
托马斯·茨维尔纳
于尔根·霍夫迈斯特
罗曼·卡奇马奇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SM Castings Group GmbH
Original Assignee
KSM Castings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SM Castings GmbH filed Critical KSM Castings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25486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486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486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486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17/00Pressure die casting or injection die casting, i.e. casting in which the metal is forced into a mould under high pressure
    • B22D17/14Machines with evacuated die cavit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17/00Pressure die casting or injection die casting, i.e. casting in which the metal is forced into a mould under high pressure
    • B22D17/20Accessories: Details
    • B22D17/2015Means for forcing the molten metal into the die
    • B22D17/203Injection pist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lds, Core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Thereof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真空压铸设备以及一种运行真空压铸设备的方法。

Description

真空压铸设备以及运行真空压铸设备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的上位概念所述的真空压铸设备以及运行这样的真空压铸设备的方法。
背景技术
真空压铸已知用于制造由金属和金属合金构成的铸件,金属合金特别由金属Al、Mg、Zn和Cu的合金构成。例如,文献DE4312647A1、DE102004057324A1或DE102006101560A1描述了相应的用于真空压铸的设备。
真空压铸特别用于对铸件的密度、断裂延伸率、强度和可焊接性提出高要求的领域。通过真空压铸,得到了高质量等级的铸件,这是因为,材料中具有的空气和气体极少。这特别是对由铝或铝合金构成的铸件成立,该铸件在后续的方法过程中还要进行热处理或焊接。
除了使用液态金属或金属合金以外,对于真空压铸还具有若干特殊方法,如文献“RolfRoller(著者):Fachkundefürgieβere-itechnischeBerufe,Haan-Gruiten,2007;第186-187页”。本发明也包括这样的特殊方法,一般地,相应的真空压铸设备具有具备填入开口的铸造腔室、在铸造腔室内可运动的铸造活塞和活塞杆,其中,后者将铸造活塞和铸造驱动装置相连,并且其中,在铸造活塞的外套和铸造腔室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形缝隙,如下所述,该缝隙通常形成渗漏点。
在真空压铸过程中,已知在用铸造熔液填充铸造腔室并将铸造活塞推至铸造腔室的填充开口上之后,在真空压铸设备的铸模的模间空隙中要生成低压或真空。
为了在真空压铸过程中使在铸模的模间空隙或与模间空隙相连的铸造腔室中生成的低压降至最低,有必要对整个真空系统中所有可能的渗漏部位或缺陷部位进行密封。
在此,极其重要的渗漏点是铸造腔室内壁和铸造活塞外套之间的环形缝隙。在这个渗漏点上,从铸造活塞后方渗入的气体使处于真空状态的铸造腔室中的铸造熔液通常生成泡沫,并在铸件中生成气孔,这会使热处理和可焊接性最小化或完全排除。
文献DE4312647A1提供了封闭渗漏点的解决方案,据此,使技术上十分昂贵地可抽真空的滑套移动经过铸造腔室或铸造活塞系统,从而在在活塞后生成真空。由此,缺点特别在于,这样的真空压铸设备的维护成本很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缺陷,对真空压铸部件的制造工艺加以改进,从而提高铸件的质量。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对通过真空压铸制成的铸件的密度、断裂延伸率、强度、热处理性能和/或可焊接性加以改进。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加速真空压铸的周期并由此提高生产效率。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对真空压铸部件的制造工艺或真空压铸设备这样加以改进,即,在铸造模间空隙中调整出更高的真空度。
根据本发明,在这样一种真空压铸设备中,该真空压铸设备包括具有填入开口的铸造腔室、可在铸造腔室中运动的铸造活塞以及活塞杆,该活塞杆将铸造活塞与铸造驱动装置相连,其中,在铸造活塞外套和铸造腔室的内壁之间形成一个环形缝隙;对于这样的真空压铸设备,本发明的目的这样实现,即,铸造活塞具有至少一个与环形缝隙处于流体连接状态的、可抽真空的凹陷部和空腔,并且设置有工具,凭借该工具可对凹陷部或空腔、优选槽进行抽真空。
根据本发明,活塞杆的概念把握得较为广泛。除了狭义上的、优选有利于大多数应用情况的活塞杆以外,活塞杆的概念还包括另外的操作工具,这些操作工具在铸造腔室中使铸造活塞线性运动。对于已知的应用情况,这可以是有利的,即,活塞杆是联杆。对于确定的应用情况还适宜的是,驱动铸造活塞的杆是偏心轮的一部分。
已经示出了,在铸造腔室内壁和铸造活塞外套之间的渗漏点中,对于气体流动速度具有决定性的参数是铸造活塞和铸造腔室之间的缝隙强度以及跨越该缝隙的压力差。
由于大的热量差别,在铸造腔室区域中没有实现无缝隙地工作,所以通过根据本发明设置的凹陷部或空腔实现了:当对凹陷部或空腔抽真空时,即,当在模间空隙中或在与模间空隙在流体技术上相连的铸造腔室中生成低压时,仅少量的、直至优选完全没有气体或空气通过该缝隙流入到含有铸造熔液的铸造腔室中。
显然,优选生成大体上无压力差的区域,从而相对于现有技术仅少量的、优选最小的以至于没有气体或空气通过缝隙流入到填有熔液的铸造腔室中。
根据本发明特别优选,凹陷部或空腔中的低压甚至可以大于填有铸造熔液的铸造腔室,从而使流动方向明显相对于现有技术折返,而空气和气体由填有铸造熔液的铸造腔室流入凹陷部或空腔。对后面一种情况,经环形缝隙又会自然存在预期的压力差。
由此,如此实现了在真空压铸时、存在于铸造活塞的外套和铸造腔室的内壁之间的环形缝隙的有效密封,即,没有气体或空气通过环形缝隙流入填有铸造熔液的铸造腔室中。在此,防止非预期的、所谓的将熔液从铸造腔室抽到模间空隙的过程发生。
用根据本发明的真空压铸设备制造的铸件特征在于改善的密度、断裂延伸率、强度、热处理性能和可焊接性。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特征特别在于,真空压铸设备的功能优异性可以容易地得到验证,而且该真空压铸设备为了铸造活塞和铸造腔室之间的环形缝隙的密封不需要额外的运动部件,该运动部件缺陷在于容易磨损而且频繁需要维护。
有利地,本发明的真空压铸设备的所有部件对于真空压铸设备的维护工作便于实现,并且可以容易地进行更换。
总体上,根据本发明的扩展方案即便对于已经在使用中的真空压铸设备也可以廉价地制造。
用于对凹陷部或空腔进行抽真空的控制支出是最小化的并且优选经由路径控制和/或时间控制来实现。
已知的真空压铸设备的根据本发明的扩展方案不会导致周期的延长。相反,可以实现周期的缩短和加速,该周期为两个铸件完成之间的时间。除了实现通过环形缝隙的非预期的渗漏点的最小化以至于完全排除之外,还能够使本发明的真空压铸设备的过程引导耗费极少,本发明的真空压铸设备倾向于较少的装置失灵和维护工作。
对此,根据本发明的扩展方案无需改建工作的情况下在铸模上自动进行调整,并且可以用于不同尺寸设计的真空压铸设备。
本发明的另一优势在于,在模间空隙中能够达到更高的真空度,由此进一步改善了铸件的质量。
对于一定的应用情况有利的是,凹陷部或空腔在铸造活塞中自动形成。这一点优选可以通过这种铸造活塞的成型而实现,或者优选随后通过对铸造活塞的切削加工、优选通过铣削或磨削来实现。
对于另外的应用情况有利的是,凹陷部或空腔直接或间接在铸造活塞之后通过在铸造活塞之后设置至少一个工件而形成,其中,在铸造活塞后这样设置凹陷部或空腔,即,在抽真空之前、通过将铸造活塞推进铸造腔室,使凹陷部或空腔可以被带入到填有铸造熔液的铸造腔室的区域中。
为一定的应用目的,凹陷部或空腔可以在工件中自动形成。为了另外的应用目的有利的是,工件与铸造活塞这样相间隔,即,在铸造活塞或至少另一设置在铸造活塞之后的工件与最先被提到的工件之间形成凹陷部和空腔。为另一应用目的有利的是,凹陷部或空腔在工件中自动结合前述间隔设置方案而形成。
特别为了现有压铸设备的改型,有利的是,将工件构建为环形并且优选在活塞杆上可以推动和固定。特别是通过环形开口和/或活塞杆的圆锥构造,可以以简单的方式使这样的工件通过夹紧在活塞杆上而固定。当然,也可以通过另外的、尽管不太优选但是对于一定的应用情况有利的固定方式,特别是通过螺丝、压入或焊接方式,将工件设置在铸造活塞之后。
对于一定的使用情况适宜的是,铸造活塞形成为多件式。然而,铸造活塞优选是一件的或一件式形成。
对此,有利的是,铸造活塞紧凑式形成。
为了防止在真空压铸过程中有非预期的材料、优选金属屑或润滑剂通过环形缝隙到达至少一个可抽真空的凹陷部或空腔中,适宜的是,设置至少一个收集凹陷部,收集凹陷部与环形缝隙处于流动连接状态,并且收集凹陷部设置在至少一个可抽真空的凹陷部或空腔之前。在此,至少一个收集凹陷部用于污染情况并且特别防止了:非预期的物质进入真空设备中或者由至少一个可抽真空的凹陷部或空腔出发的真空吸入管道发生堵塞。
有利的是,收集凹陷部和/或可抽真空的凹陷部作为环绕铸造活塞、活塞杆和/或工件的外套的凹陷部、优选以环形槽的形式来形成。
环绕的、可抽真空的凹陷部优选完全在气体或空气的流动路径中设置,从而极少的、以至于没有气体或空气通过铸造腔室和铸造活塞之间的缝隙进入铸造腔室中。根据现有技术已知的非预期的压力差(该压力差在模间空隙或铸造腔室进行抽真空时生成,并且导致气体或空气通过环形缝隙流入铸造腔室)被显著降低,直至优选消除。通过对凹陷部或空腔中的低压选择高于填有铸造熔液的铸造腔室中的低压、或高于与铸造腔室在流动技术上相连的铸模的模间空隙中的低压,那么特别优选甚至使非预期的压力差反转。因此生成预期的压力差,该压力差使流动方向反转。
环绕的收集凹陷部特别能够适宜,为非预期的物质形成一个广泛的边界,并尽量防止这类物质进入凹陷部或空腔中。
对于一定的应用情况,有利的是,收集凹陷部和/或可抽真空的凹陷部或空腔仅设置在铸造活塞、活塞杆和/或工件的上部外套区域。因此显示了,由于所使用的真空压铸设备或在铸造腔室中可运动的铸造活塞的尺寸和重量,在铸造活塞外套和铸造腔室内壁之间的环形缝隙并非均匀,而是上部的缝隙大于下部的缝隙。
另外,适宜的是,设置有数个沿铸造活塞、活塞杆和/或工件的切线方向彼此间隔的凹陷部或空腔。
有利的是,该凹陷部经由形成为环的工件的圆周分布设置。该凹陷部可以涉及到伸入到环内侧的钻孔。工件可以直接设置在铸造活塞之后,其中,为对凹陷部抽真空,仅在环的内侧设置真空。环绕的凹陷部在此优选可以这样设置,即,所述的环具有比铸造活塞更小的外径,其中,为了在环之后制造环绕的凹陷部而设置另一工件,优选同样是环,该环具有与铸造活塞同样的外径。在该情况下,单个的凹陷部或钻孔构成了喷嘴区,通过该区,通过各个的环绕的凹陷部能够均匀地进行抽真空。
另外,适宜的是,设置有数个沿铸造活塞、活塞杆和/或工件的切线方向彼此间隔的收集凹陷部。
适宜的是,可以抽真空的凹陷部或空腔这样定尺寸或进行抽真空,即,在对模间空隙或铸造腔室进行抽真空时,少量的以至于没有气体或空气流经环形缝隙流入到铸造腔室中,以及,特别优选流动反向在环形缝隙中反转,而使气体或空气朝向凹陷部或空腔的方向流动。根据现有技术在对模间空隙或铸造腔室抽真空时存在的压力差(该压力差导致气体或空气经由缝隙流到铸造腔室中;也就是指位于铸造活塞之前的填有铸造熔液的腔室与凹陷部或空腔之间的压力差)通过根据本发明的对凹陷部或空腔的抽真空被最小化,优选消除,特别优选反转。
有利的是,可以抽真空的凹陷部或空腔这样施加真空,即,对模间空隙或铸造腔室进行抽真空时,少量的直至优选没有气体或空气通过前述被提到的缝隙流入铸造腔室,以及特别优选流动方向在缝隙中反转,而且使气体或空气朝向可抽真空的凹陷部或空腔方向流动。
有利的是,用于对凹陷部或空腔进行抽真空的工具具有在活塞杆内的至少一个凹槽,特别是纵向凹槽,凹槽的一端在流体技术上与可抽真空的凹陷部或空腔相连,而凹槽的另一端在流体技术上与真空设备相连。
特别有利的是,对于至少一个可抽真空的凹陷部,当它还没有抽真空时,可以用于将一种润滑剂或另一功能物质引入铸造腔室,其中,润滑剂或另一功能物质然后可以经过至少一个与凹陷部相连的真空吸入管道或另一为此目的设置的管道而引入到凹陷部或空腔中,以及因此引入到铸造腔室中。
特别有利的是,用于对凹陷部或空腔抽真空的工具包括至少一个包含在活塞杆中的管道或钻孔,特别是冷却剂管道或冷却剂钻孔。
该工具适宜地包括一个,优选两个或多个吸入管道、特别是吸管,分别使吸入管道的一端在流体技术上与可抽真空的凹陷部或空腔相连,使吸入管道的另一端在流体技术上与真空设备相连。
有利的是,吸入管道、特别是吸管,沿着活塞杆、优选在引入至活塞杆外侧的槽中延伸,并且吸入管道的一端通过靠近活塞杆的活塞区域或工件区域而过渡至凹陷部或空腔,并且与凹陷部或空腔在流体技术上相连。
有利的是,凹槽或者吸入管道、特别是吸管的横截面这样选择尺寸,即,在凹陷部或空腔内,尽管在凹陷部或空腔和设置在凹陷部或空腔之后的、并经过从凹陷部或空腔出发的并引导至活塞杆的环形缝隙与凹陷部或空腔相连的区域之间存在渗漏点,可调整的真空仍然经预定的时间加以维持,特别是经过这样的时间加以维持,在该时间内,该铸造腔室和模间空隙被抽真空,而模间空隙中的低压得以维持。
适宜的是,在活塞杆中设置至少一个吸管,吸管的一端过渡至凹陷部或空腔,并与该凹陷部或空腔在流体技术上相连。
有利的是,该真空压铸设备是冷腔真空压铸设备。
有利的是,设置有用于真空压铸设备的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与用于真空设备的控制装置相连,并通过该连接将起始信号传递至用于对凹陷部或空腔抽真空的真空设备。
本发明的扩展方案设置了,凹陷部或空腔尽可能邻近铸造活塞的填有熔液的铸造腔室的区域而设置。由此实现了,凹陷部或空腔尽早地进行抽真空,从而使真空的接通时间或使用时间提高,而铸件的质量通过相应的改善的真空进一步得到改善。
最后,本发明涉及运行真空压铸设备的方法,特别是指根据权利要求1至21的任意一项的真空压铸设备,包括下列步骤:
a)将铸造熔液通过填入开口引入到铸造腔室中;
b)使铸造活塞产生运动,直至凹陷部或空腔越过填入开口,或者对填入开口紧密地进行封闭,并在必要时使铸造活塞运动至令凹陷部或空腔定位于铸造腔室中为止;而且
c)这样对凹陷部或空腔抽真空,即,使少量直至优选没有气体或空气通过铸造活塞和铸造腔室之间的缝隙流入铸造腔室,特别优选这样进行抽真空,即,使缝隙中的流动方向反转,而使气体或空气朝向抽真空的凹陷部或空腔方向流动。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导致铸件的明显的质量改善。
有利的是,对凹陷部或空腔的抽真空在一些应用情况下经由路径控制来启动,而在另外的应用情况下经由时间控制来启动。对于一定的应用情况,有利的是还可以将路径控制和时间控制相结合。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的描述,联系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的细节和有利的设计方案进行说明。附图中:
图1在a)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形成的活塞杆的截面图;而在b)中示出了铸造活塞连同活塞杆以及环绕的凹陷部的俯视图(局部以剖面图示出);
图2示出了具有根据本发明形成的铸造活塞的铸造腔室的截面图,其中示出了活塞杆的局部结构;
图3在a)中如图1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形成的活塞杆的截面图;而在b)中示出了铸造活塞连同活塞杆以及具有喷嘴区的环绕的凹陷部的俯视图(局部以剖面图示出);以及
图4在a)中如图1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形成的活塞杆的截面图,而在b)中示出了铸造活塞连同活塞杆以及环绕的凹陷部和前置的收集凹陷部的俯视图(局部以剖面图示出)。
附图标记说明
10铸造腔室
12填入开口
14铸造活塞
16活塞杆
18缝隙
20环形槽
22吸管
24端部
26槽
28活塞区域
30活塞冷却部
32在铸造活塞之前的铸造腔室的空间
34环
36凹陷部/钻孔
38收集凹陷部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至图4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同样的部件或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真空压铸设备具有在此未示出的铸模,该铸模例如由两个半铸模构成。铸模内部、即型腔或模间空隙与铸造腔室10相连,该铸造腔室为进行铸造过程用熔液填满。该熔液通过填入开口12填入,并且通过铸造活塞14挤入模间空隙。在模间空隙中存在的气体通过在此未示出的排气阀,例如所谓的洗衣板(Waschbrett)吸出。在铸造过程中,逐渐凝固的金属上升至排气阀。铸造活塞14通过在此未示出的铸造驱动装置经铸造活塞杆16产生运动,即被推入铸造腔室10。通过铸造设备控制装置来进行控制。
该真空压铸设备此外具有未示出的真空设备,该真空设备经相应的真空管道与铸造腔室10和/或模间空隙相连,并将模间空隙与位于铸造活塞之前的铸造腔室10的空间32一起抽真空,该步骤例如在铸造过程的给定时间点进行,根据铸造活塞14的给定行程或者根据其它的标准进行。
由于在此在铸造腔室10的内壁和铸造活塞14的外套之间存在环形缝隙18,通过该缝隙,空气或气体从铸造活塞14后侧渗入铸造腔室10或填入其中的熔液中,其中,渗入的气体使处于真空状态的铸造腔室中的熔液通常生成泡沫,并在生成的铸件中产生气孔,这会使热处理和可焊接性最小化或完全排除,根据本发明设置了,铸造活塞14具有至少一个与环形缝隙18流体技术上相连的、可抽真空的凹陷部20,并且设置了工具,通过该工具可对凹陷部或空腔抽真空。
由此,使由现有技术已知的、在对铸模的铸造腔室和/或模间空隙抽真空时出现的压力差(其会导致气体或空气流入铸造腔室)在一定程度上最小化、优选排除、特别优选甚至如此反向进行,即,使流动方向改变,并且使气体或空气由铸造腔室10的空间32(该空间位于铸造活塞14之前)通过环形缝隙18流入凹陷部20。
如图1至4所示,可抽真空的凹陷部20在此形成为环绕铸造活塞14的环形槽24,并且因此有利地使该可抽真空的凹陷部完全位于气体或空气的流动路径中,该气体或空气根据现有技术流动通过铸造腔室10的空间32的环形缝隙18。
对凹陷部20进行抽真空的工具包括两个吸管22,这两个吸管分别以各自的一端24在流体技术上与可抽真空的环形槽20相连,并以各自的另一端在流体技术上与前述或另一真空装置相连。吸管22在此相互对立地沿着活塞杆16设置在槽26(该槽分别引入到活塞杆16的外侧上)中,其中,顶端24通过靠近活塞杆16的活塞区域28过渡到环形槽20,并与该环形槽在流体技术上相连。活塞杆16自身形成为空心的并具有活塞冷却部30。
铸造活塞14可以一件式地形成,其中,活塞区域28是一件式铸造活塞14的一部分,而且凹陷部20以环形槽的形式例如通过切削式铣削加工引入铸造活塞14。
制造凹陷部20的众多可能性的另外一种在于,活塞区域28例如是连接环形式的分离工件,其与铸造活塞14间隔设置,特别是在活塞杆16上夹紧。由此,以环形槽的形式形成了凹陷部20,如图1所示。
图3示出了制造凹陷部20的众多可能性的另外一种。在此,第一工件以环34的形式设置在铸造活塞14之后,其中,环34具有比铸造活塞14更小的外径。环34具有经周长分布的大量凹陷部,这些凹陷部具有钻孔36的形式,这些凹陷部在环内侧在流体技术上相连。在此有利的是,在环内侧抽真空导致环绕的凹陷部20的均匀的抽真空。在此,钻孔26形式的众多的凹陷部形成一种喷嘴区。在环24上连接有连接环形式的另一工件。那么,该连接环构成了前述活塞区域28并对应于铸造活塞14的外径。
最后,图4示出了根据图1的装置,该装置具有另外一个环形槽形式的收集凹陷部38,其用于截获非预期的物质,如金属屑或润滑剂,并设置于可抽真空的凹陷部之前。
有利地,使真空压铸设备的控制装置与用于对环形槽20进行抽真空的真空设备的控制装置相连,其中,一个简单的、传输到真空设备上的路径或时间受控的起始信号对于环形槽20的抽真空是足够的。
在根据本发明的用于真空压铸设备运行的方法中,特别是指根据权利要求1至10的任意一项的真空压铸设备,这是有利的,即,在将铸造熔液通过填入开口12引入铸造腔室10之后,首先使铸造活塞14运动到这个程度,即,使环形槽20越过填入开口12。接着,优选大体上在对模间空隙以及铸造腔室10抽真空的同时,这样使环形槽20抽真空,即,不会有气体或空气通过所述缝隙18流入铸造腔室10中。

Claims (51)

1.一种真空压铸设备,其包括具有填入开口(12)的铸造腔室(10)、能够在铸造腔室(10)内运动的铸造活塞(14)以及活塞杆(16),所述活塞杆将铸造活塞(14)与铸造驱动装置相连,其中,在铸造活塞(14)的外套和铸造腔室(10)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形缝隙(18),所述铸造活塞(14)具有至少一个与环形缝隙(18)处于流体连接状态的、能够抽真空的凹陷部或空腔,并设置有工具,通过所述工具能够将凹陷部或空腔抽真空,其特征在于,设置至少一个收集凹陷部(38),所述收集凹陷部设置在至少一个能够抽真空的凹陷部或空腔(20)之前并且所述收集凹陷部与所述凹陷部或空腔(20)以及环形缝隙处于流动连接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压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或空腔在铸造活塞中自动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真空压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或空腔直接地或间接地在铸造活塞之后通过在铸造活塞之后设置至少一个工件而形成,其中,这样将凹陷部或空腔设置在铸造活塞之后,即,在抽真空之前、通过将铸造活塞推入铸造腔室,使凹陷部或空腔能够被带入到未用铸造熔液填充的铸造腔室的区域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真空压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和空腔在工件中自动形成,和/或该工件这样与铸造活塞相间隔,即,在铸造活塞或至少另一设置在铸造活塞之后的工件与最先被提到的工件之间形成凹陷部或空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真空压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是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真空压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环能够在活塞杆上进行推动和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压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铸造活塞多件式地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压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铸造活塞一件式和/或紧凑地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压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凹陷部和/或能够抽真空的凹陷部作为环绕铸造活塞和/或活塞杆的外套的凹陷部来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真空压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凹陷部和/或能够抽真空的凹陷部作为环绕工件的外套的凹陷部来形成。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真空压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以环形槽的形式形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压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或空腔仅设置在铸造活塞和/或活塞杆的上部外套区域。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真空压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或空腔仅设置在工件的上部外套区域。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压铸设备,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数个在铸造活塞和/或活塞杆的切线方向彼此间隔的凹陷部或空腔。
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真空压铸设备,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数个在工件的切线方向彼此间隔的凹陷部或空腔。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压铸设备,其特征在于,能够抽真空的凹陷部或空腔这样定尺寸并能够抽真空,即,在对模间空隙或铸造腔室抽真空时,少量的、直至没有气体或空气通过铸造活塞和铸造腔室之间的缝隙流入铸造腔室。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压铸设备,其特征在于,对能够抽真空的凹陷部或空腔这样施加真空,即,在对模间空隙或铸造腔室抽真空时,少量的、直至没有气体或空气通过铸造活塞或铸造腔室之间的环形缝隙流入铸造腔室。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压铸设备,其特征在于,能够抽真空的凹陷部或空腔这样定尺寸并能够抽真空,即,在对模间空隙或铸造腔室抽真空时,流动方向在缝隙中反转,而且使气体或空气朝向能够抽真空的凹陷部或空腔的方向流动。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压铸设备,其特征在于,对能够抽真空的凹陷部或空腔这样施加真空,即,在对模间空隙或铸造腔室抽真空时,流动方向在缝隙中反转,而且使气体或空气朝向能够抽真空的凹陷部或空腔的方向流动。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压铸设备,其特征在于,用于对凹陷部或空腔抽真空的工具包括位于活塞杆内的至少一个凹槽,所述凹槽的一端在流体技术上与能够抽真空的凹陷部或空腔相连,而所述凹槽的另一端在流体技术上与真空设备相连。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真空压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是纵向凹槽。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压铸设备,其特征在于,用于对凹陷部或空腔抽真空的工具包括至少一个包含在活塞杆中的管道或钻孔。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真空压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或钻孔是冷却剂管道或冷却剂钻孔。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压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具包括一个、两个或多个吸入管道,分别使所述吸入管道的一端在流体技术上与能够抽真空的凹陷部或空腔相连,使所述吸入管道的另一端在流体技术上与真空设备相连。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真空压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入管道是吸管。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真空压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入管道,沿着活塞杆延伸,并且所述吸入管道的一端通过靠近活塞杆的活塞区域而过渡至凹陷部或空腔,并且与所述凹陷部或空腔在流体技术上相连。
2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真空压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具包括一个、两个或多个吸入管道,分别使所述吸入管道的一端在流体技术上与能够抽真空的凹陷部或空腔相连,使所述吸入管道的另一端在流体技术上与真空设备相连,其中所述吸入管道,沿着活塞杆延伸,并且所述吸入管道的一端通过靠近活塞杆的工件区域而过渡至凹陷部或空腔,并且与所述凹陷部或空腔在流体技术上相连。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真空压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入管道沿着活塞杆在引入至活塞杆外侧的槽中延伸。
29.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真空压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横截面这样选择尺寸,即,在凹陷部或空腔内,尽管在凹陷部或空腔和设置在凹陷部或空腔之后的、并经过从凹陷部或空腔出发的并引导至活塞杆的环形缝隙与凹陷部或空腔相连的区域之间存在渗漏点,能够调整的真空仍然经预定的时间加以维持。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真空压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的时间是这样的时间,在该时间内,所述铸造腔室和模间空隙被抽真空,而模间空隙中的低压得以维持。
31.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真空压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入管道的横截面这样选择尺寸,即,在凹陷部或空腔内,尽管在凹陷部或空腔和设置在凹陷部或空腔之后的、并经过从凹陷部或空腔出发的并引导至活塞杆的环形缝隙与凹陷部或空腔相连的区域之间存在渗漏点,能够调整的真空仍然经预定的时间加以维持。
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压铸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活塞杆中设置至少一个吸入管道,所述吸入管道的一端过渡至凹陷部或空腔,并与所述凹陷部或空腔在流体技术上相连。
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压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压铸设备是冷腔真空压铸设备。
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压铸设备,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用于真空压铸设备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用于真空设备的控制装置相连,并通过该连接将起始信号传递至用于对凹陷部或空腔抽真空的真空设备。
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压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或空腔尽可能邻近铸造活塞的、朝向铸造腔室内部空间的区域而设置。
36.运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35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真空压铸设备的方法,其包括下述步骤:
a)将铸造熔液通过填入开口引入到铸造腔室中;
b)使铸造活塞产生运动,直至凹陷部或空腔越过填入开口,或者对填入开口紧密地进行封闭,并使铸造活塞运功至令凹陷部或空腔定位于铸造腔室中为止;而且
c)这样对凹陷部或空腔抽真空,即,在模间空隙中或在与模间空隙在流体技术上相连的铸造腔室中生成低压,使铸造活塞和铸造腔室之间的缝隙中的流动方向反转,而且使气体或空气朝向抽真空的凹陷部或空腔方向流动。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凹陷部或空腔的抽真空处理经由路径控制和/或经由时间控制而启动。
38.根据权利要求36或3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凹陷部或空腔内,尽管在凹陷部或空腔和设置在凹陷部或空腔之后的、并经过从凹陷部或空腔出发的并引导至活塞杆的环形缝隙与凹陷部或空腔相连的区域之间存在渗漏点,能够调整的真空仍然经预定的时间加以维持。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的时间是这样的时间,在该时间内,所述铸造腔室和模间空隙被抽真空,而模间空隙中的低压得以维持。
40.一种真空压铸设备,其包括具有填入开口(12)的铸造腔室(10)、能够在铸造腔室(10)内运动的铸造活塞(14)以及活塞杆(16),所述活塞杆将铸造活塞(14)与铸造驱动装置相连,其中,在铸造活塞(14)的外套和铸造腔室(10)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形缝隙(18),所述铸造活塞(14)具有至少一个与环形缝隙(18)处于流体连接状态的、能够抽真空的凹陷部或空腔,并设置有工具,通过所述工具能够将凹陷部或空腔抽真空,其特征在于,设置至少一个收集凹陷部(38),所述收集凹陷部设置在至少一个能够抽真空的凹陷部或空腔(20)之前并且所述收集凹陷部与所述凹陷部或空腔(20)以及环形缝隙处于流动连接状态,所述工具包括一个、两个或多个吸入管道,分别使所述吸入管道的一端在流体技术上与能够抽真空的凹陷部或空腔相连,使所述吸入管道的另一端在流体技术上与真空设备相连,所述吸入管道,沿着活塞杆在引入至活塞杆外侧的槽中延伸,并且所述吸入管道的一端通过靠近活塞杆的活塞或工件的区域而过渡至凹陷部或空腔,并且与所述凹陷部或空腔在流体技术上相连,所述工件设置在铸造活塞之后并且所述凹陷部或空腔直接地或间接地在铸造活塞之后形成。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真空压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凹陷部和/或能够抽真空的凹陷部作为环绕铸造活塞、活塞杆和/或工件的外套的凹陷部来形成。
42.根据权利要求40至41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真空压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或空腔仅设置在活塞杆的铸造活塞和/或工件的上部外套区域。
43.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真空压铸设备,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数个在铸造活塞、活塞杆和/或工件的切线方向彼此间隔的凹陷部或空腔。
44.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真空压铸设备,其特征在于,能够抽真空的凹陷部或空腔这样定尺寸并能够抽真空,即,在对模间空隙或铸造腔室抽真空时,少量的、直至没有气体或空气通过铸造活塞和铸造腔室之间的缝隙流入铸造腔室。
45.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真空压铸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活塞杆中设置至少一个吸入管道,所述吸入管道的一端过渡至凹陷部或空腔,并与所述凹陷部或空腔在流体技术上相连。
46.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真空压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压铸设备是冷腔真空压铸设备。
47.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真空压铸设备,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用于真空压铸设备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用于真空设备的控制装置相连,并通过该连接将起始信号传递至用于对凹陷部或空腔抽真空的真空设备。
48.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真空压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或空腔尽可能邻近铸造活塞的、朝向铸造腔室内部空间的区域而设置。
49.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真空压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入管道是吸管。
50.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真空压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以环形槽的形式形成。
51.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真空压铸设备,其特征在于,能够抽真空的凹陷部或空腔这样定尺寸并能够抽真空,即,在对模间空隙或铸造腔室抽真空时,流动方向在缝隙中反转,而且使气体或空气朝向能够抽真空的凹陷部或空腔的方向流动。
CN201080042307.8A 2009-09-22 2010-09-22 真空压铸设备以及运行真空压铸设备的方法 Active CN1025486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9042253 2009-09-22
DE102009042253.6 2009-09-22
DE102009054174 2009-11-23
DE102009054174.8 2009-11-23
PCT/DE2010/001104 WO2011035765A1 (de) 2009-09-22 2010-09-22 Vakuumdruckgussanlage und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r vakuumdruckgussanlag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48686A CN102548686A (zh) 2012-07-04
CN102548686B true CN102548686B (zh) 2016-08-03

Family

ID=434169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42307.8A Active CN102548686B (zh) 2009-09-22 2010-09-22 真空压铸设备以及运行真空压铸设备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8813815B2 (zh)
EP (2) EP2480357B1 (zh)
JP (1) JP5709873B2 (zh)
CN (1) CN102548686B (zh)
DE (2) DE112010003048A5 (zh)
WO (1) WO201103576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1112589A1 (de) 2010-09-14 2012-07-12 Ksm Castings Gmbh Radnab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SG194253A1 (en) * 2012-04-23 2013-11-29 Pratt & Whitney Services Pte Ltd Shot tube plunger tip portion
JP5987674B2 (ja) 2012-12-19 2016-09-07 マツダ株式会社 鋳造装置および鋳造方法
SI24339A (sl) * 2013-04-24 2014-10-30 Hts Ic D.O.O. Bat z optimalno hladilno efektivnostjo za hladno-komorne tlačno-livne sisteme
JP6144145B2 (ja) * 2013-07-31 2017-06-07 愛知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プランジャ装置
DE102017129542A1 (de) 2016-12-22 2018-06-28 Ksm Castings Group Gmbh Al-Gusslegierung
JP6159044B2 (ja) * 2017-02-27 2017-07-05 愛知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鋳造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DE102018128040A1 (de) 2017-11-17 2019-05-23 Ksm Castings Group Gmbh Al-Gusslegierung
DE102019107325A1 (de) * 2019-03-21 2020-09-24 Engel Austria Gmbh Aufschmelzeinheit für eine Formgebungsmaschine und Formgebungsmaschine mit einer solchen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46717A (ja) * 2001-05-17 2002-12-04 Toshiba Mach Co Ltd 真空ダイカスト装置におけるプランジャチップの周辺構造
JP2004268051A (ja) * 2003-03-05 2004-09-30 Hiroshima Aluminum Industry Co Ltd 真空ダイカスト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67962U (zh) * 1984-10-03 1986-05-09
JPS61158884A (ja) * 1984-12-28 1986-07-18 宇部興産株式会社 溶融体含浸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AU581966B2 (en) * 1985-02-20 1989-03-09 Ube Industries, Ltd. Vertical injection apparatus for die casting machine
JPS61232050A (ja) * 1985-04-08 1986-10-16 Ube Ind Ltd ダイカストマシンの射出装置
JPS6292058U (zh) * 1985-11-27 1987-06-12
JPS63144852A (ja) * 1986-12-09 1988-06-17 Honda Motor Co Ltd 横型鋳造装置
JPH01313174A (ja) * 1988-06-10 1989-12-18 Keihin Seiki Mfg Co Ltd 真空ダイカスト装置
JPH01313175A (ja) * 1988-06-10 1989-12-18 Keihin Seiki Mfg Co Ltd 真空ダイカスト装置
JPH01313171A (ja) * 1988-06-10 1989-12-18 Keihin Seiki Mfg Co Ltd 真空ダイカスト装置
JPH0263664A (ja) * 1988-08-31 1990-03-02 Keihin Seiki Mfg Co Ltd 真空ダイカスト装置
US5199480A (en) 1992-04-27 1993-04-06 Outboard Marine Corporation Sealed shot sleeve for vacuum die casting
JP2587759B2 (ja) * 1992-10-09 1997-03-05 リョービ株式会社 鋳造機の排気ライン欠陥検出装置及び方法
DE19925148A1 (de) 1999-06-02 2000-12-07 Mueller Weingarten Maschf Verhinderung der Oxidation der Schmelze bei einer nach einem Vakuumverfahren arbeitenden Druckgießmaschine
DE102004057324A1 (de) 2004-11-27 2006-06-01 Pfeiffer Vacuum Gmbh Vakuumdruckgussverfahren
DE102005048717A1 (de) * 2005-10-12 2007-04-19 Allper Ag Mehrteiliger Kolben für eine Kaltkammer-Giessmaschine
DE102006010560A1 (de) 2006-03-06 2007-09-13 Pfeiffer Vacuum Gmbh Vakuumdruckgussanlage und Verfahren zum Betrieb
DE102006011560A1 (de) 2006-03-10 2007-09-13 Linde Ag Verdichter mit Schwenkkolben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46717A (ja) * 2001-05-17 2002-12-04 Toshiba Mach Co Ltd 真空ダイカスト装置におけるプランジャチップの周辺構造
JP2004268051A (ja) * 2003-03-05 2004-09-30 Hiroshima Aluminum Industry Co Ltd 真空ダイカスト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80357A1 (de) 2012-08-01
DE112010003048A5 (de) 2012-06-14
US8813815B2 (en) 2014-08-26
WO2011035765A9 (de) 2011-08-11
JP2013505138A (ja) 2013-02-14
US8967232B2 (en) 2015-03-03
US20140290893A1 (en) 2014-10-02
WO2011035765A1 (de) 2011-03-31
US20120180973A1 (en) 2012-07-19
CN102548686A (zh) 2012-07-04
EP2946852A1 (de) 2015-11-25
EP2946852B1 (de) 2021-01-13
DE102010046041A1 (de) 2011-04-21
JP5709873B2 (ja) 2015-04-30
EP2480357B1 (de) 2020-04-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48686B (zh) 真空压铸设备以及运行真空压铸设备的方法
US6913062B2 (en) Vertical die casting press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die cast metal parts
JP7247198B2 (ja) 車両用ホイールを製造するための方法、注型用金型及び装置
CN105855506B (zh) 压铸机防卷气的料管组件以及注模装置
US5427170A (en) Vacuum cas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06623856B (zh) 一种提高挤压铸造活塞铸件质量的方法和装置
CN103433458B (zh) 压铸用模具及压铸法
JP5091646B2 (ja) 車両用ホイールの加圧鋳造方法および装置並びに車両用ホイール素材
JP4810706B2 (ja) ダイカスト装置及びダイカスト方法
JP3713176B2 (ja) 加圧凝固鋳造方法及び装置
CN207787669U (zh) 薄壁件真空压铸模具
JP2004322138A (ja) ダイカスト鋳造における新規低圧鋳造法
CN104889365B (zh) 一种金属型低压铸造排气装置及排气方法
US20140190652A1 (en) Die casting machine and die casting method
US20100050975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 cast part, in particular a piston blank
JP3462377B2 (ja) ダイカスト鋳造方法及びダイカスト鋳造装置
CN106623845A (zh) 一种压铸挤压机构及方法
CN101497112B (zh) 柴油发动机缸体铸造中局部孤立部位缩松的消除方法
JP2007203316A (ja) 低圧鋳造装置及び低圧鋳造方法
CN110270674A (zh) 压铸模具以及包括其的压铸系统
CN215090606U (zh) 一种耐热钢排气歧管负压压铸装置的浇注结构
MXPA04012660A (es) Metodo y aparato para inyectar metal fundido dentro de un molde.
JPH084903B2 (ja) 竪型鋳込装置
CN220547611U (zh) 水龙头本体浇铸机构
JPH09103861A (ja) ダイカスト機におけるプランジャーチップの冷却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KSM CASTINGS GROUP GMBH.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KSM CASTINGS GMBH

Effective date: 20130105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105

Address after: Hildesheim

Applicant after: KSM Castings GmbH

Address before: Hildesheim

Applicant before: KSM Castings GmbH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