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10836A - 净水器 - Google Patents

净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10836A
CN102510836A CN2011800025304A CN201180002530A CN102510836A CN 102510836 A CN102510836 A CN 102510836A CN 2011800025304 A CN2011800025304 A CN 2011800025304A CN 201180002530 A CN201180002530 A CN 201180002530A CN 102510836 A CN102510836 A CN 1025108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tive carbon
carbon layer
water
strainer
water purif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0253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10836B (zh
Inventor
佐藤一博
中岛泰仁
野边美枝子
Original Assignee
Lixi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xil Corp filed Critical Lixil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5108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108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108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108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39/00Filtering material for liquid or gaseous fluids
    • B01D39/14Other self-supporting filtering material ; Other filtering material
    • B01D39/20Other self-supporting filtering material ; Other filtering material of inorganic material, e.g. asbestos paper, metallic filtering material of non-woven wires
    • B01D39/2055Carbonaceous material
    • B01D39/2058Carbonaceous material the material being particulate
    • B01D39/2062Bonded, e.g. activated carbon bloc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39/00Filtering material for liquid or gaseous fluids
    • B01D39/14Other self-supporting filtering material ; Other filtering material
    • B01D39/20Other self-supporting filtering material ; Other filtering material of inorganic material, e.g. asbestos paper, metallic filtering material of non-woven wires
    • B01D39/2068Other inorganic materials, e.g. ceramics
    • B01D39/2072Other inorganic materials, e.g. ceramics the material being particulate or granular
    • B01D39/2075Other inorganic materials, e.g. ceramics the material being particulate or granular sintered or bonded by inorganic ag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9/00Multistage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9/20Portable or detachable small-scale multistage treatment devices, e.g. point of use or laboratory water purification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39/00Aspects relating to filtering material for liquid or gaseous fluids
    • B01D2239/06Filter cloth, e.g. knitted, woven non-woven; self-supported material
    • B01D2239/065More than one layer present in the filtering materi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28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sorption
    • C02F1/283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sorption using coal, charred products, or inorganic mixtures containing the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 C02F1/44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by ultrafiltration or microfiltr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1/00Apparatus for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201/002Construction details of the apparatus
    • C02F2201/006Cartridg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 Treatment Of Water By Ion Exchan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净水器,其能够提高对原水的净化性能并能够长期维持高净化性能。该净水器(40)在具有原水入口(76)和净水出口(78)的外壳(62)的内部收容有净化材料,使得从原水入口(76)流入的原水通过净化材料进行净化,使净水从净水出口(78)流出,其中,作为净化材料,从原水入口(76)流入的原水水流的上游侧到下游侧,依次配置有第一活性炭层(88)、中空纤维膜过滤器(130)以及第二活性炭层(132),使原水按照第一活性炭层(88)、中空纤维膜过滤器(130)以及第二活性炭层(132)的顺序通过,从而进行净化。

Description

净水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净化材料对自来水进行净化的净水器。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其特征为采取了用于提高净化性能的技术方法的净水器。
背景技术
自来水中有时含有铁锈等各种颗粒物或作为其他混浊源的成分,以及残留氯、农药、铅及其他有害成分。
而且,自来水中的氯和有机物质反应所生成的有害三卤甲烷、和其他混入河川中的有害三氯乙烷(1,1,1-三氯乙烷)也可能混入自来水中。
因此,现在一般广泛采用通过净水器对自来水进行净化后使用。
自来水(原水)通过净水器内部的净化材料,在净化材料的净化作用下成为净水,从净水器中流出。
现有的净水器中,作为净化材料合并使用活性炭(粒状活性炭)和中空纤维膜过滤器。
活性炭主要通过吸附作用除去溶解在自来水中的残留氯和三卤甲烷、三氯乙烷等。
而且,中空纤维膜过滤器通过过滤作用将自来水中所含的颗粒物或成为其他混浊源的成分的颗粒及絮凝物(颗粒凝集成的产物)等固体成分从自来水中除去。
中空纤维膜中形成有无数的微细的细孔(贯通孔),自来水能够通过这些细孔从膜的外部通向内侧,此时,自来水中所含的混浊成分的颗粒(水中颗粒)被过滤而从自来水中除去。
中空纤维膜的细孔是极微细的小孔,自来水中所含的颗粒物等混浊成分的颗粒小到0.1μm左右的小颗粒也能够利用该中空纤维膜过滤器除去。
现有的将这些活性炭、中空纤维膜过滤器作为净化材料使用的净水器中,在上游侧配置有活性炭的层(活性炭层),在下游侧配置有中空纤维膜过滤器。然后,从原水入口流入的原水如图11的示意图所示,首先通过活性炭层,在该处利用吸附反应将自来水中残留的氯和三卤甲烷、三氯乙烷等除去,然后,使其通过中空纤维膜过滤器,在该处利用过滤作用除去混浊成分的颗粒,将原水(自来水)净化,使净水从净水出口流出。
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公开了该方式的净水器。
在这样按照活性炭层、中空纤维膜过滤器的顺序配置有净化材料的净水器中,上游侧的活性炭层不仅是单单通过吸附将溶解在原水中的有害成分除去,而且活性炭层也除去大体积的混浊物质,减轻下游侧的中空纤维膜过滤器的筛孔堵塞,实现长寿命化。
而且,中空纤维膜过滤器不仅能除去原水中的颗粒物,而且同时还能担负防止上游侧的活性炭(颗粒状)的流出和防止杂菌从净水出口侧侵入净水器内部,即防止杂菌的逆向污染等多个功能/作用。
其结果是,该方式的净水器作为小型化和长寿命的均衡性良好的产品,一直以来得到了广泛的普及。
但是,这样在上游侧配置有活性炭层、并在下游侧配置有中空纤维膜过滤器的净水器中,对于含有大量铁锈、尘埃等混浊成分、以及净水场中为了使水中的悬浮颗粒沉降而添加的凝集剂(来自作为凝集剂添加的聚合氯化铝的铝系凝集剂)的絮凝物等颗粒物的水质水平低的日本国外的劣质自来水,活性炭表面被这些夹杂物覆盖,阻碍了表面的吸附或氧化反应,因此不能充分发挥净化性能。
为此,即使在初期用活性炭层能够在除去自来水中残留的氯的同时,除去与残留氯相比难以吸附的三卤甲烷和三氯乙烷,也存在继续使用的过程中因吸附性能的降低,导致三卤甲烷和三氯乙烷不能由活性炭层除净,有可能它们仍存在于从净水器流出的净水中。
而且,由于上游侧的活性炭层除去导致中空纤维膜过滤器的筛孔堵塞的原因物质的颗粒物,下游侧的中空纤维膜过滤器的筛孔堵塞受到抑制,其结果,延长了中空纤维膜过滤器的耐筛孔堵塞的寿命。
一般大多数用户通常持续使用净水器,直到筛孔堵塞、流量减少。在此情况下,净水器有可能会在不能充分发挥活性炭层的净化性能的状态下被长时间使用。
以解决这样的问题为目的,提出了上游侧配置有中空纤维膜过滤器、下游侧配置有活性炭层的净水器。例如,下述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这种净水器。
但是,在该构造中,原水(自来水)中所含的残留氯和各种有害化学物质直接作用在位于上游侧的中空纤维膜上,导致中空纤维膜提前劣化、过滤精度降低的问题发生。
并且,该净水器的情况,利用中空纤维膜过滤器除去了颗粒物之后的原水流入活性炭层,因此不会发生活性炭表面被颗粒物等覆盖这样的问题。但是,在活性炭层,由于比其它物质更容易被吸附的存在于自来水中的残留氯优先被吸附,因此有可能使得相对难以吸附的三卤甲烷和三氯乙烷的吸附受到阻碍,用活性炭层不能将这些三卤甲烷和三氯乙烷充分除净,存在三卤甲烷、三氯乙烷等仍存在于一部分净水中而从净水器流出的可能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30579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25393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8-21567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以如上所述的情况为背景,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提高对原水的净化性能、并能长时间维持高净化性能的净水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第1项发明涉及一种净水器,其在具有原水入口和净水出口的外壳的内部收容有净化材料,从该原水入口流入的原水通过该净化材料进行净化,使净水从该净水出口流出,其特征在于,作为上述净化材料,从上述原水入口流入的原水的水流的上游侧到下游侧,依次配置有第一活性炭层、用于使原水通过分散形成的贯通孔并通过过滤作用除去水中颗粒的过滤器、第二活性炭层,原水按照该第一活性炭层、过滤器、第二活性炭层的顺序通过,从而进行净化。
本发明的第2项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1项发明中,上述外壳形成筒状,在外壳内空间外周侧的筒状收容空间,沿着该外壳的内周面,沿轴向配置上述第一活性炭层,并在该外壳内空间的该第一活性炭层的内侧中央部,将上述过滤器和上述第二活性炭层沿轴向并列配置,使该过滤器相对于该第一活性炭层的下游侧部分邻接在径向的位置,且该第二活性炭层相对于第一活性炭层的上游侧部分邻接在径向的位置,在使得从上述原水入口流入的原水在上述第一活性炭层的内部沿着轴向流通移动之后,通过上述过滤器,流入并通过上述第二活性炭层,从而进行净化,使净水从上述净水出口流出。
本发明的第3项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1项发明和第2项发明的任一项中,上述外壳沿轴向分割为:轴向一端侧具有底部、另一端侧具有开口的筒状外壳本体,和在将该开口封闭的状态下,沿轴向装配在该外壳本体上的盖体,通过将该盖体装配在该外壳本体上,通过上述底部和盖体,将该外壳内部的上述过滤器和第二活性炭层限制并固定在轴向上。
本发明的第4项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1~3项发明的任一项中,上述第二活性炭层设置成筒状,在该第二活性炭层的上述过滤器侧的端部,安装有帽部,在该帽部上,在该圆周方向的多个部位,设有从外周部向该过滤器侧突出、与该过滤器的轴向端面抵接的作为间隔部的多个支脚,通过该支脚,在该过滤器侧和上述第二活性炭层侧之间沿轴向形成有通水用间隙。
本发明的第5项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4项发明中,在上述第二活性炭层的外周侧,设有将该第二活性炭层收容在内部的活性炭盒,并在上述帽部的外周部,在圆周方向的多个部位,设有沿径向向外侧突出、与该活性炭盒的内周面抵接的突出部,在该突出部上设有所述支脚,通过将该多个突出部抵接到上述活性炭盒,固定成上述第二活性炭层的上述端部相对于该活性炭盒沿径向定位的状态,同时,在该活性炭盒和该第二活性炭层之间,形成有环状的通水空间,且在该突出部和突出部之间形成有使该通水空间与上述间隙连通的连通路。
本发明的第6项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5项发明中,在上述第二活性炭层的中心部,设有由多孔质烧结体形成的筒状陶瓷过滤器,作为在使内部与上述净水出口连通的状态下对该第二活性炭层进行支承的支承部件,该第二活性炭层和陶瓷过滤器使水沿径向通过,从而进行净化。
本发明的第7项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6项发明中,上述陶瓷过滤器是具有抗菌性的过滤器。
本发明的第8项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1项发明~第7项发明的任一项中,上述过滤器是能够将小到0.1μm的微细颗粒进行过滤的过滤器。
本发明的第9项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1项发明~第8项发明的任一项中,上述过滤器为中空纤维膜过滤器。
另外,本发明的第10项发明是一种净水器,具备:具有原水入口和净水出口的外壳;在上述外壳的内部,配置在比上述净水出口更靠近上述原水入口的位置上的第一活性炭层;在上述外壳的内部,配置在比上述原水入口更靠近上述净水出口位置上的第二活性炭层;和配置在上述第一活性炭层和上述第二活性炭层之间的过滤器。
另外,本发明的第11项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10项发明中,上述第一活性炭层为中空形状,上述第二活性炭层和上述过滤器配置在上述中空形状的内部。
另外,本发明的第12项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11项发明中,在上述第二活性炭层和上述过滤器之间,配置有具有第一表面和与上述第一表面呈反对侧的第二表面的帽部,上述第一表面支承着上述第二活性炭层,上述第二表面具有支脚部,上述支脚部与上述过滤器的端部接触,在上述第二活性炭层和上述过滤器之间,形成有通水用的间隙。
发明的效果
如上所述,本发明是从原水入口侧作为净水器内部的净化材料,按照第一活性炭层、用于通过过滤作用除去水中颗粒的过滤器、第二活性炭层的顺序进行配置,使原水按照第一活性炭层、过滤器、第二活性炭层的顺序通过,从而进行净化的装置。
在本发明中,流入净水器内部的原水首先流动通过第一活性炭层。
此时,原水中所含的残留氯通过第一活性炭层的吸附而被除去。
因此,能够防止原水中的残留氯作用于配置在其(第一活性炭层)下游侧的过滤器上。
因此,即使在作为过滤器使用了中空纤维膜过滤器的情况下(第9项发明),也能够解决如现有的净水器中,中空纤维膜配置在最上游侧那样,原水中的残留氯作用在中空纤维膜上、使其劣化提前、导致中空纤维膜过滤器的过滤精度降低的问题。即,能够将中空纤维膜过滤器的过滤精度维持在高精度。
在本发明中,从第一活性炭层流过来的原水通过过滤器,在过滤器的过滤作用下,除去原水中的夹杂物等混浊物颗粒。
第二活性炭层使通过了上述过滤器,除去了颗粒物等混浊物颗粒的原水通过,利用吸附作用除去原水中所含的有害成分。
此时,流至第二活性炭层的原水中不含颗粒物,活性炭表面也不会因颗粒物的附着而被覆盖,因此,第二活性炭层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本来的净化性能。
并且,到达第二活性炭层的原水由于在通过了第一活性炭层的阶段,残留氯已经通过吸附而被除去,因此,在第二活性炭层,三卤甲烷、三氯乙烷的吸附不会被残留氯阻碍,这些有害成分被良好地吸附,而从原水中除去。
即,原水中所含的三卤甲烷、三氯乙烷等在净水器的使用初期,在第一活性炭层已经通过吸附被除去。而且,当长时间使用净水器时,第一活性炭层的活性炭表面被颗粒物覆盖,吸附能力降低,进而,由于残留氯的吸附,对吸附力弱的三卤甲烷、三氯乙烷的吸附性能降低。因此,在三卤甲烷、三氯乙烷等成分没有被第一活性炭层除净的情况下,他们将通过后级的过滤器流向下游侧。
在本发明中,由于在上述过滤器的更下游侧设有第二活性炭层,因此能够在第二活性炭层良好地吸附在第一活性炭层没有被除净的三卤甲烷、三氯乙烷,从而从原水中除去。
如上所述,本发明是以前级的第一活性炭层和后级的第二活性炭层分别发挥作用,将溶解存在于原水中的有害成分除去的净水器,由此,本发明的净水器在使用初期能够发挥高净化性能,并能长期维持其高净化性能。
而且,由于第二活性炭层长期维持高净化性能,通常,在第二活性炭层的净化性能降低之前,在比该层更靠前级的过滤器发生筛孔堵塞,导致流过净水器的水的流量减少。
因此,在用户将净水器的由筛孔堵塞导致的流量减少作为寿命的标准来使用净水器时,能够防止尽管净化性能降低,但由于未发生筛孔堵塞,而照旧继续使用净水器这样的情形。
并且,在本发明中,在过滤器的下游侧设置第二活性炭层,此时,使用粒状活性炭作为活性炭,当将其与从前同样地仅填充在收容部中时,可能会有活性炭流出。
在此情况下,尽管也考虑预先设置用于防止活性炭流出的专用的过滤膜等,但在此情况下,所需部件增多,导致净水器的成本上升。
因此,作为第二活性炭层,优选采用将粒状活性炭用粘接剂等固化成型的成型活性炭。
这样,就能不再需要保持第二活性炭层整体形状的保持部件,且还能同时防止活性炭的流出。
在本发明中,按照第2项发明将上述外壳形成为筒状,在外壳内空间外周侧的筒状收容空间,沿着外壳的内周面,在轴向上配置第一活性炭层。并且,在外壳内空间的第一活性炭层的内侧中央部,将上述过滤器和第二活性炭层在轴向上并列配置,使该过滤器位于在径向上邻接该第一活性炭层的下游侧部分的位置,并使该第二活性炭层位于在径向上邻接第一活性炭层的上游侧部分的位置上。并且,能够使从上述原水入口流入的原水沿着轴向流过第一活性炭层的内部之后,通过上述过滤器流入并通过第二活性炭层,使之进行净化,从而使净水从上述净水出口流出。
按照该第2项发明,在大小被限定的外壳内,能够将原水通过净化材料的距离取较长值(延长接触时间),能够在实现净水器的小型化的同时,提高净化能力。
并且,通过在外壳内的收容空间的外周侧部分,沿着外壳的内周面,在轴向上配置第一活性炭层,能够使第一活性炭层的容量较大。而且,轴向长度能够取较长值,能够长时间保持第一活性炭层对残留氯的除去性能。
接着,本发明的第3项发明是一种净水器,其将上述外壳在轴向上分割成:轴向一端侧具有底部、另一端侧具有开口的筒状的外壳本体,和在将该开口封闭的状态下沿轴向装配在该外壳本体上的盖体,通过在该外壳本体上装配盖体,通过底部和盖体在轴向上对该外壳内部的过滤器和第二活性炭层进行限制并固定。按照该第3项发明,能够减少用于固定过滤器和第二活性炭层的部件数,有助于净水器的小型化、低成本化,并能够简单地进行这些过滤器和第二活性炭层的装配。
在本发明中,还按照第4项发明,将第二活性炭层设置成筒状。并且,在该第二活性炭层的过滤器侧的端部,安装有帽部,且在该帽部上,在圆周方向的多个部位,设有从外周部向过滤器侧突出、与该过滤器的轴向端面抵接的作为间隔部的多个支脚。通过该支脚,能够沿轴向在过滤器侧和第二活性炭层侧之间形成通水用间隙。
在该第4项发明中,由于通过帽部所具有的支脚形成上述间隙,因此,不需要其他的用于形成该间隙的特别的间隔部件,能够减少所需要的部件数。
本发明的第5项发明是一种净水器,其在上述帽部的外周部侧,在圆周方向的多个部位,设置沿径向向外侧突出、与活性炭盒的内周面抵接的突出部,在该突出部设置上述支脚。通过将多个突出部抵接到活性炭盒,固定成第二活性炭层的端部沿径向定位在该活性炭盒上的状态,并在活性炭盒和第二活性炭层之间形成环状的通水空间,且在突出部和突出部之间形成使通水空间与上述间隙连通的连通路的净水器。按照该第5项发明,能够通过安装在第二活性炭层的端部的帽部,相对于活性炭盒进行第二活性炭层端部沿径向相对于活性炭盒的固定,并能够在活性炭盒和第二活性炭层之间形成环状的通水空间。
还能够将该通水空间以及过滤器侧与第二活性炭层之间的上述间隙通过在突出部和突出部之间所形成的连通路连通。
即,首先使从过滤器流出的水流出到过滤器侧和第二活性炭层之间的间隙,再通过连通路导入第二活性炭层周围的环状通水空间。
且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在不提高对于水从过滤器流出的压差阻力的情况下,将来自过滤器的水顺畅地导入第二活性炭层周围的环状通水空间。
而且,能够通过帽部上所具有的突出部实现第二活性炭层端部在活性炭盒上的固定、第二活性炭层周围的环状通水空间的形成以及连通上述间隙和其通水空间的连通路的形成。不需要另外的用于实现这些操作的特别的部件,能够减少部件数目。
在该情况下,在第二活性炭层的中心部,设置由多孔质烧结体形成的筒状的陶瓷过滤器,作为对该第二活性炭层进行支承的透水性支承部件,并使水沿径向通过该第二活性炭层和陶瓷过滤器,从而进行净化(第6项发明)。
在该第6项发明中,通过陶瓷过滤器的作为支承部件的作用,在以成型活性炭构成第二活性炭层时,能够使成型活性炭不易碎裂。
该陶瓷过滤器可以具有抗菌性(第7项发明)。
这样,能够有效防止杂菌从净水器外部通过净水出口侵入到内部的逆向污染。
另外,在本发明中,作为过滤器,可适合使用能够将小到0.1μm的微细颗粒进行过滤的过滤器(第8项发明)。
并且,作为过滤器可适合采用中空纤维膜过滤器(第9项发明),但是也可以使用由多孔质烧结体构成的陶瓷过滤器。
通过该结构,作为陶瓷过滤器,可适合使用能够将小到0.1μm的微细颗粒进行过滤的过滤器。
在本发明中,作为第一活性炭层、第二活性炭层可适合使用粒状活性炭,也可以使用纤维状活性炭等其他活性炭。
并且,在使用粒状活性炭时,可适合使用粒度(平均粒径)在0.05~1.0mm范围内的粒状活性炭。
该粒度范围是通水时的压力损耗低、且净化性能也优异的适当的粒度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同时表示了自动开闭阀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净水器的图。
图2中的(A)为表示图1的净水器的剖面图。图2中的(B)为下板90的立体图。
图3中的(A)和(B)为该净水器的关键部位放大图。
图4为将该净水器的关键部位进行分解表示的图。
图5中的(A)和(B)为该净水器的盖体和上板的立体图。
图6中的(A)、(B)和(C)为表示该净水器中的下帽的图。
图7中的(A)和(B)为将本实施方式的净水器与比较例的净水器进行比较并表示的图。
图8中的(A)和(B)为将本实施方式的净水器的净水性能与比较例进行比较并表示的图。
图9为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关键部位的图。
图10为表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图。
图11为表示现有的净水器中的净化材料的配置例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40净水器
62外壳
64底部
66外壳本体
68盖体
76原水入口
78净水出口
82活性炭盒
84收容空间
86-1,86-2活性炭
88第一活性炭层
118下帽
120上帽
130中空纤维膜过滤器
132第二活性炭层
136陶瓷过滤器
144突出部
146支脚
148通水空间
150间隙
152连通路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根据附图,在下文中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中,1为设置在厨房的洗物台、2为柜体、3为水槽、10为柜台、11为设置在洗物台1上的具有净水流出功能的自动开闭阀。
自动开闭阀11具有以从柜台10上立起的形态设置的基部侧的本体部12、和从本体部12延伸出的出水管14。
在本实施方式中,出水管14能够相对于本体部12旋转预定的角度。
在本体部12上,从用户的正面看,在偏置于出水管14的右侧位置上,设有单手柄16。在本实施方式中,单手柄16进行出水流量的调节和温度调节。
具体而言,通过在图中的左右方向上进行单手柄16的转动操作,进行出水温度的调节,并通过上下方向的转动操作,进行流量调节。
出水管14如图1所示,呈大致为U字形的鹅颈形状,形成从管轴方向的大致中间部位至前端部向下弯曲的形状。
如该图所示,出水管14在前端具有出水口18,并具有能够与挠性软管20一起拉出的出水头22和具有作为将出水头22保持在存放位置的出水头保持架发挥功能的出水管本体24。
本体部12上连接有冷水供给管26、热水供给管28的上端部,通过冷水供给管26、热水供给管28向本体部12提供冷水和热水。
在本体部12中,内置有省略了图示的混合阀,从该混合阀延伸出流出通路32,通过该流出通路32,将调温水(为通过单手柄16的操作,在混合阀中将冷水和热水按照预定比率混合的调温水,也包括仅含冷水或仅含热水的情况。以下,将调温水作为原水)引向出水口18。
上述软管20在其内侧形成有流出通路32。且在该流出通路32上,设有开闭该通路的原水阀(电磁阀)34。在本实施方式中,原水阀34由省略图示的控制器控制其动作。
另外,从冷水供给管26分路延伸出净水通路38,其前端在原水阀34的下流部连接流出通路32。
在该净水通路38上,设有用于开闭净水器40和净水通路38的净水阀(电磁阀)42。该净水阀42也使用控制器控制其动作。
另外,46为止水阀。
如图1所示,在出水管14的前端部的上表面,具体而言,是在从出水管14的管轴方向的大致中间部位的最上方部位到前端侧的部分的上表面,沿管轴方向前后并列配置有原水用传感器60和净水用传感器58。
在本实施方式中,原水用传感器60是每当感测到伸出的手时,交替进行从出水口18排出的原水(调温水)的出水和止水动作的交替传感器。
具体而言,当用手遮挡在原水用传感器60的上方时,原水用传感器60在非接触的情况下感测到手,根据该感测,使原水从出水口18流出,即使此后将手从原水用传感器60收回,原水也继续流出。
然后,当再次伸出手操作原水用传感器60时,即,原水用传感器60再次感测到手时,停止从出水口18流出原水。
净水用传感器58也是每当感测到手(每当感测到人体)时,交替进行从出水口18流出净水的动作和出水停止(止水)动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原水用传感器60配置在靠近用户的前方下侧,而净水用传感器58配置在比原水用传感器60更靠近内侧的上侧。
在图1中,41为在柜体2的内部保持净水器40,并且将其固定在柜体2的侧壁部43的内表面上的金属制托架。
软管38A、38B分别在其内部形成净水通路38的一部分。具体而言,软管38A是净水通路38中用于使原水流入净水器40的流入通路,而软管38B则形成将在净水器40中净化后的净水向出水口18一侧引导的净水的流出通路。
如图1所示,该等一对软管38A、38B由固定部52固定在柜体的侧壁部43的内表面上。
图2中的(A)和(B)具体表示了上述净水器40的内部构造。
图2中,62为轴向两端为封闭形态的圆筒形状的外壳,该外壳62在轴向分割成:轴向的一端侧具有底部64、另一端侧具有开口的外壳本体66,和在开口封闭开口的状态下沿轴向装配在外壳本体66上的盖体68。
盖体68具有一体形成的呈圆形且为板状的封闭部69和圆筒部70,在该圆筒部70的内周面的内螺纹部72,与外壳本体66的外周面的外螺纹部74螺纹连接。
而且,外壳本体66和盖体68之间通过密封件进行水密性密封。
在该盖体68的封闭部69,分别设有一体形成的位于偏离其中心位置的原水入口76和位于其中心部的净水出口78。
该原水入口76、净水出口78以从封闭部69突出的状态进行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原水入口76连接有上述软管38A,在净水出口78连接有软管38B。
在外壳62的内部,沿着轴向,以互相连接的状态,同轴设有内部收容有后述的中空纤维膜过滤器130的圆筒形状的过滤器盒80、和内部收容有后述的第二活性炭层的圆筒形状的活性炭盒82,通过这些过滤器盒80和活性炭盒82,将外壳62内的空间分隔成外周侧部分和中央部。
然后,在形成外壳62内空间的外周侧部分的筒状的收容空间84中填充活性炭(此处为粒状活性炭)86-1,通过该活性炭86-1形成第一活性炭层88。
此处,收容空间84,即第一活性炭层88的轴向的一端(图中下端)由作为间隔板的下板90限定,而另一端(图中上端)由形成活性炭压板的无纺布92限定。
在该实施方式中,作为形成第一活性炭层88的粒状活性炭,能够适合使用粒径(平均粒径)0.1~1.0mm的粒状活性炭。
当粒状活性炭为粒径小于0.1mm的小粒的活性炭时,粒径过小,导致活性炭86-1的填充率过高,通水时的压差阻力增高,水不易流动。
另一方面,当粒径超过1.0mm时,粒径过大,活性炭整体的表面积变小,导致吸附效率降低。
在外壳本体66的底部64上,设有呈立起状态的棱部94,下板90由该棱部94从下侧支承。
下板90在该状态下,在下侧,即,在其与底部64之间形成通水空间96。
下板90在过滤器盒80的外周侧具有贯通的开口98,使通水空间96和收容空间84在该开口98处连通。
下板90在过滤器盒80的内侧且中央部还具有贯通的开口100,通水空间96和过滤器盒80的内部在该开口100处连通。
在下板90的图中上表面侧,设有形成圆环状的突出部102,相对于该突出部102,过滤器盒80的图中下端外嵌在其上。
而且,通过上述结构,过滤器盒80在通过下板90从下侧进行支承的状态下,其下端相对于下板90,即,相对于外壳62,沿径向被定位并固定。
在上述盖体68侧,配置有作为压板的圆形上板104。
在该上板104上,如图5所示,圆环形的突出部106向图中上方立起,该突出部106嵌入盖体68中的形成于封闭部69的内侧面(图中的下表面)的槽108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将盖体68相对于外壳本体66向下旋入时,该力传递给上板104,通过上板104向图中下方按压作为活性炭压板发挥作用的无纺布92。
如图2中的(A)的局部放大图所示,在该上板104上,设有贯通的开口110。
从原水入口76流入的原水,通过该上板104的开口110流入第一活性炭层88。
而且,在盖体68的内衬面,如图5所示,设有从封闭部69向下方突出的放射状的棱部112和圆形的棱部114,在本实施方式中,圆形的棱部114的图中向下突出的高度比放射状的棱部112的高度低,通过该高低差形成上述槽108。
在上述活性炭盒82的图中下端部,设有嵌合部116,该嵌合部116以外嵌状态嵌合在过滤器盒80的图中上端部。
而且,通过该嵌合,将过滤器盒80的上端部和活性炭盒82的下端部以沿径向被定位的状态连接在轴向,即,图中的上下方向上。
此处,过滤器盒80和活性炭盒82之间通过密封件进行水密性密封。
在后述的第二活性炭层132的图中下端部和上端部,分别设有下帽118和上帽120。
而且,在该上帽120上,如图4所示,在径向外侧的位置设有第一嵌合部122,而在径向的内侧位置设有第二嵌合部124,且该第一嵌合部122以外嵌状态嵌合在活性炭盒82的上端部。
而且,通过该嵌合,将活性炭盒82的上端部沿径向定位。
具体而言,活性炭盒82的上端部在图中朝向上方嵌入于第一嵌合部122和第二嵌合部124之间所形成的圆环状的槽的内部,将活性炭盒82的上端部定位在径向上。
在该上帽120的中心部,朝向上方设置有呈筒状的凸形嵌合部126,该凸形嵌合部126水密性地嵌入在突出于净水出口78外壳内的筒状凹形嵌合部128的内部。
中空纤维膜过滤器130在位于图中下侧、呈圆筒形的第二活性炭层132位于图中上侧的状态下,被收容在由上述过滤器盒80和活性炭盒82分隔而成的外壳内空间的中央部的收容空间中。
即,在中空纤维膜过滤器130位于相对于第一活性炭层88的下游侧部分(位于原水水流的下游侧的部分)沿径向相邻的位置上、第二活性炭层132位于相对于第一活性炭层88的上游侧部分(位于原水水流的上游侧的部分)沿径向相邻的位置上的状态下,将其沿轴向排列配置在中央部的收容空间中,在轴向上排列配置。
此处,中空纤维膜中形成有不计其数的贯通的微细的细孔,原水能够通过这些细孔从膜的外侧通向内侧,此时,原水中所含的包括微细颗粒在内的固体成分被过滤除去。
中空纤维膜的细孔是极微细的细孔,通过该中空纤维膜过滤器130,能够将原水中所含的小到0.1μm左右的微细颗粒通过过滤除去。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活性炭层132由预先将粒状活性炭86-2成型为圆筒形状的成型活性炭构成。
此处,作为形成第二活性炭层132的粒状活性炭86-2,可以使用粒径比形成第一活性炭层88的活性炭86-1的粒径更小的粒状活性炭。
例如,作为形成第一活性炭层88的粒状活性炭86-1,使用粒径0.15mm~0.30mm的粒状活性炭,作为形成第二活性炭层132的粒状活性炭86-2,使用粒径0.05mm~0.15mm的粒状活性炭。
不过,活性炭86-2和活性炭86-1也可以采用相同粒度的粒状活性炭。
也可在该第二活性炭层132的中心部,将由多孔质烧结体形成的圆筒状的陶瓷过滤器136在其内部与净水出口78连通的状态下,作为第二活性炭层132的透水性支承部件进行设置。
此处,陶瓷过滤器136能够通过过滤除去小到0.5μm大小的颗粒。
在该陶瓷过滤器136的外周面,大致遍及其整个表面一体层叠有硅藻土138。此处,硅藻土138烧粘在陶瓷过滤器136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陶瓷过滤器136具有抗菌性。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陶瓷过滤器136由硅铝酸钙的多孔质烧结体构成。
具体而言,以质量%计由具有SiO2:75~85%、Al2O3:5~10%、和CaO:10~20%的组成的硅铝酸钙的多孔质烧结体形成,在附着有水分或浸渍在水中时,将Ca2+离子作为抗菌成分逐渐释放,实现抗菌作用。
该硅铝酸钙是通过将硅质蜡石、石灰石、粘土混合,以使SiO2、Al2O3、CaO达到上述比率,将其焙烧并烧结而得到的。
该组成的硅铝酸钙通过焙烧高效地大量生成β-硅灰石(CaO·SiO2)。该β-硅灰石逐渐使Ca2+离子在长时间内溶出,形成弱碱状态,利用这一点起到抗菌作用。
该组成的硅铝酸钙为公知(日本专利第3612766号公报中所公开的)物质,在本发明中,能适合使用该日本专利第3612766号公报中所公开的物质。
另外,关于该硅铝酸钙,由于是在上述专利中公开的公知的物质,因此在此省略更详细的说明。
另外,陶瓷过滤器136在图中上端和下端,从第二活性炭层132向上和向下突出微小尺寸。
而且,其上端部嵌入上帽120的凸出嵌合部126的内部。
而其下端部嵌入后述的下帽118的中央的嵌合孔140(参照图6中的(A)~(C))。
上述下帽118为非透水性的部件(关于这一点,上帽120、过滤器盒80、活性炭盒82也同样),如图6中的(A)~(C)所示,具有构成本体的板状部154和沿着其外周部在图中向上立起的圆形的上升沿部142。然后,在使第二活性炭层132的下端嵌入上升沿部142的内侧的状态下,将该下帽118安装在第二活性炭层132的端部。
在该下帽118上,沿圆周方向,在每隔90°的4处,设置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144,这些突出部144如图3中的(A)所示,抵接在活性炭盒82的内周面。
然后,通过该抵接,下帽118相对于活性炭盒82,即,第二活性炭层132的图中下端部相对于活性炭盒82,固定成沿径向定位的状态。
而且,同时,通过将这些突出部144向活性炭盒82抵接,在活性炭盒82和第二活性炭层132之间,在第二活性炭层132的周围形成圆环状的通水空间148。
在这些突出部144上,设有向下突出并与上述中空纤维膜过滤器130的上表面抵接的作为间隔部的支脚146,通过这些支脚146的抵接,在中空纤维膜过滤器130侧与下帽118之间,即,与第二活性炭层132侧之间,形成通水用间隙150。
并且,通过上述突出部144,该间隙150和环状的通水空间148在突出部144和144之间连通。
即,从中空纤维膜过滤器130流出的水能够通过间隙150、突出部144和144之间的图3中的(B)所示的连通路152,流入到通水空间148。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二活性炭层132和陶瓷过滤器136使原水在径向通过,进行净化。
第二活性炭层132其上端部嵌入上帽120的第二嵌合部124的内部,由此,第二活性炭层132的上端部在与上帽120的板状部156抵接的状态下,沿径向被定位。
并且,第二活性炭层132的下端部与下帽118的板状部154抵接。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将中空纤维膜过滤器130和第二活性炭层132与过滤器盒80以及活性炭盒82一起设置在外壳本体66的内部且为中央部的状态下,将盖体68相对于外壳本体66朝向图中的下方拧入,装配在轴向上,这些部件通过外壳本体66的底部64与盖体68,通过下板90和上板104在轴向上自动被限制,成为固定状态。即,成为装配在外壳62上的状态。
并且,尽管在图中,上板104和上帽120之间产生了微小的间隙,但该间隙是用于吸收尺寸公差所导致的偏差的,该间隙是比活性炭盒82的嵌合部116与过滤器盒80的嵌合深度(轴向深度)还微小的间隙,在装配了盖体68之后,过滤器盒80与活性炭盒82不会互相分离,维持嵌合状态,即,装配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的净水器40中,从原水入口76流入的原水首先在轴向上通过第一活性炭层88,然后,通过下板90的开口98,向下板90的下侧的通水空间96流出。
流入该通水空间96的原水,通过下板90的中央部的开口100流入过滤器盒80的内部,然后,从外侧到内侧流动通过中空纤维膜,然后,流出到中空纤维膜130的上端和第二活性炭层132,具体而言为安装在其下端部的下帽118之间的间隙150。
而且,进一步通过图3中的(B)所示的连通路152流入活性炭盒82的内侧的环状的通水空间148,然后,接着在径向流动通过第二活性炭层132之后,同样沿径向通过配置在其中央部的陶瓷过滤器136,向陶瓷过滤器136的内侧空间流出。
然后,使得通过这些第一活性炭层88、中空纤维膜过滤器130、第二活性炭层132和陶瓷过滤器136而被净化之后的净水从净水出口78流出。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流入净水器40内部的原水首先流动通过第一活性炭层88,此时,原水中所含的残留氯通过第一活性炭层88的吸附而被除去。
因此,能够防止原水中的残留氯对配置在第一活性炭层的下游侧的中空纤维膜过滤器160发生作用。
因此,能够解决中空纤维膜过滤器130A配置在最上游侧的现有的净水器40A那样,原水中的残留氯作用于中空纤维膜、使其劣化提前、导致中空纤维膜过滤器130A的过滤精度降低的问题。能够将中空纤维膜过滤器130A的过滤精度维持在高精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一活性炭层88流入的原水,通过中空纤维膜过滤器130,在中空纤维膜过滤器130的过滤作用下,除去原水中的颗粒物等混浊物颗粒。
使得通过上述中空纤维膜过滤器130除去了颗粒物等混浊物颗粒的原水通过第二活性炭层132,利用吸附作用除去原水中所含的有害成分。
此时,由于流到第二活性炭层132的原水中不含颗粒物,活性炭86-2的表面不会因颗粒物的附着而被覆盖,因此,第二活性炭层132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本来的净化性能。
而且,到达第二活性炭层132的原水,在通过第一活性炭层88后的阶段,残留氯已经通过吸附被除去,因此,在第二活性炭层132中,三卤甲烷和三氯乙烷的吸附不会受到残留氯的阻碍,能够将这些有害成分很好地吸附,从而从原水中除去。
即,原水中所含的三卤甲烷、三氯乙烷等在净水器40的使用初期,在第一活性炭层88中通过吸附被除去,但是,当长时间使用净水器40时,第一活性炭层88的活性炭86-1的表面被颗粒物覆盖,吸附能力下降,通过进一步吸附残留氯,对吸附力弱的三卤甲烷和三氯乙烷的吸附性能降低,导致三卤甲烷和三氯乙烷等成分不能由第一活性炭层88除净,它们会通过后级的中空纤维膜过滤器130流向下游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该中空纤维膜过滤器130的进一步下游侧设有第二活性炭层132,因此能用第二活性炭层132良好地吸附由第一活性炭层88没有被除净的三卤甲烷和三氯乙烷,将其从原水中除去。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用前级的第一活性炭层88和后级的第二活性炭层132分别分担功能,将溶解在原水中的有害成分除去,其结果,本实施方式的净水器40从使用初期就能发挥高净化性能,并能在长期内维持高净化性能。
并且,为了使第二活性炭层132长期维持高净化性能,通常,在第二活性炭层132的净化性能降低以前,在位于其之前的前级中空纤维膜过滤器130发生筛孔堵塞,导致流过净水器40的水的流量减少。
因此,在用户将净水器40的筛孔堵塞导致的流量减少作为寿命的标准使用净水器40时,能够防止尽管净化性能降低,因未发生筛孔堵塞,而照旧继续使用净水器40这样的情形发生。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二活性炭层132,使用将粒状的活性炭86-2用粘接剂等固化成型的成型活性炭,此时,能够不需要用于将第二活性炭层132整体保持为圆筒形状的保持部件,能够削减用于形状保持的部件。
并且,在第二活性炭层132的中心部,由于作为支承部件配置有圆筒形状的陶瓷过滤器136,因此,能够防止由成型活性炭形成的第二活性炭层132在中心侧发生损坏,且即使其一部分崩坏,通过陶瓷过滤器136也能够防止其从净水器40流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壳62呈圆筒形状,在外壳62内空间的外周侧部分,沿着外壳62的内周面在轴向配置第一活性炭层88,同时,在外壳内空间的第一活性炭层88的内侧中央部,沿轴向并列配置中空纤维膜过滤器130和第二活性炭层132,使中空纤维膜过滤器130位于沿径向邻接该第一活性炭层88的下游侧部分的位置,并使该第二活性炭层132位于沿径向邻接第一活性炭层88的上游侧部分的位置,在使从原水入口76流入的原水在第一活性炭层88的内部,几乎在外壳62的整个长度上沿着轴向流通移动之后,使该水流在底部64附近折返,流入中空纤维膜过滤器130,然后,通过这些部分,使其流入并通过第二活性炭层132,从而进行净化,使净水从净水出口78流出,因此,能够在有限大小的外壳62内,延长原水通过净化材料的距离(延长接触时间),能够在净水器40小型化的同时,提高净化能力。
并且,通过在外壳62内空间的外周侧部分,沿着外壳62的内周面在轴向配置第一活性炭层88,能够增大第一活性炭层88的容量,同时能够取得较长的轴向长度,能够长期保持利用第一活性炭层88的残留氯的除去性能。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通过在外壳本体66上装配盖体68,能够将外壳62的内部中空纤维膜过滤器130和第二活性炭层132通过底部64和盖体68限制并固定在轴向上,因此,能够减少用于固定中空纤维膜过滤器130和第二活性炭层132的部件数,有助于净水器40的小型化、低成本化,并能够简单地进行这些中空纤维膜过滤器130和第二活性炭层132的装配。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设置成圆筒状的第二活性炭层132的中空纤维膜过滤器130侧的端部安装有下帽118,且在下帽118上设置有多个支脚146,通过该支脚146,在中空纤维膜过滤器130侧和第二活性炭层132侧之间形成有通水用间隙150,因此,不需要另外的用于形成该间隙150的特别的间隔部件,能够减少所需要的部件数。
并且,由于通过设在上述下帽118上的多个突出部144将第二活性炭层132的端部固定成沿径向定位在活性炭盒82上的状态,并在活性炭盒82和第二活性炭层132之间,形成环状的通水空间148,且在突出部144和突出部144之间形成使通水空间148与上述间隙150连通的连通路152,因此,不需要另外的用于在活性炭盒82上固定第二活性炭层132的端部、形成第二活性炭层132周围的环状的通水空间148和形成连通上述间隙150与其通水空间148的连通路152的特别的部件,能够减少部件数。
并且,由于从中空纤维膜过滤器130流出的水向间隙150流出,且该流出的水通过连通路152导入第二活性炭层132周围的环状的通水空间148,因此,不会增加对于水从中空纤维膜过滤器130流出的压差阻力,能够顺畅地将来自中空纤维膜过滤器130的水引入第二活性炭层132周围的环状的通水空间148。
进而,由于形成第二活性炭层132的支承部件的水流末端侧的陶瓷过滤器136具有抗菌性,因此,能够有效防止杂菌从净水器40外部通过净水出口78侵入到内部的逆向污染。
<实验例>
使用上述实施方式的净水器40和图7(B)所示的比较例的净水器40A进行净水性能的比较试验。
另外,图7(A)所示的净水器40是与上述图2~图6所示的净水器相同的装置,是为了与比较例40A的净水器进行比较而一并表示在图7(A)中。
此处,作为试验用的原水,使用游离残留氯1.0mg/L、总碳量浓度1.0mg/L、三卤甲烷总浓度0.1mg/L的原水,然后,以2.5L/分钟的流量,使原水流过净水器40、40A,研究相对于累计流量的三卤甲烷的总除去率。
在本例中,在图7(B)所示的比较例的净水器40A中,中空纤维膜过滤器130A与第二活性炭层132A以及陶瓷过滤器136A的配置与本实施方式的净水器40、即,图7(A)所示的净水器40上下相反。
而且,比较例的净水器40A构成为使通过了第一活性炭层88A的水,通过非透水性活性炭盒82A的、设在图中下部的贯通的通水孔,流入内侧的环状通水空间148A的结构。
而且,在该试验中,本实施方式的净水器40中,第一活性炭层88中的活性炭量为350cc,第二活性炭层132的活性炭量为90cc。
在图7(B)所示的比较例的净水器40A中,也使第一活性炭层88A的活性炭量为350cc,第二活性炭层132A的活性炭量为90cc。
即,本实施方式与比较例中活性炭的量相同,两者在其配置上不同。
并且,在图7(B)所示的比较例的净水器40A中,从原水入口76A流入的原水首先沿轴向通过第一活性炭层88A之后,接着通过第二活性炭层132A及其中心部的陶瓷过滤器136A,然后,通过配置在图中上侧的中空纤维膜过滤器130A,从净水出口78A流出。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净水器40中,第一活性炭层88、第二活性炭层132中的粒状活性炭均采用粒度分布为0.15mm~0.30mm的相同的粒状活性炭。
并且,中空纤维膜的膜面积为0.75m2
另一方面,在比较例的净水器40A中,作为第一活性炭层88A、第二活性炭层132A的粒状活性炭,采用与本实施方式相同粒度的粒状活性炭,同样,中空纤维膜也采用与本实施方式相同的膜。
结果示于图8。
其中,图8中的(A)为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净水器40时的结果,图8中的(B)为使用比较例的净水器40A时的结果。
并且,关于使用了比较例的净水器40A的装置,针对同一装置进行了3次试验,分别表示各结果。
在使用图7(B)所示的比较例的净水器40A时,在原水的累计流量为10000L的时刻,三卤甲烷的总除去率为80%强,且达到10000L的期间,其除去率也不足够高。
并且,当累计流量超过了12000L时,三卤甲烷总除去率急剧降低。
与之相对,在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净水器40时,维持累计流量10000L和95%以上的较高的三卤甲烷总除去率,且在达到该值之前的期间内,三卤甲烷总除去率也显示出较高值。
另外,累计流量超过了12000升后,三卤甲烷总除去率显示出降低的趋势,但是,其降低趋势没有图8中的(B)所示的显著的程度。
由此能够知道,在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净水器40时,从通水初期,就能发挥高净水性能,且能长期维持该高净水性能。
以上,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这只不过是本发明的一个例示。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原水入口76、净水出口78设在外壳62的同一轴向端,通过这样的设置,具有以下优点:能够相对于外壳62,在轴向的同一侧进行软管的连接,软管容易处理,并能防止软管在图1所示的柜体2的内部占用较大的空间,但是,在本发明中,能够将原水入口76和净水出口78同轴配置在外壳62的相互的轴向相反侧,此时,优点为能够易于在直线上的配管中途连接净水器。
并且,如图9所示,在原水入口76设有防止倒流用的止回阀160,在原水从原水入口76流入时,使止回阀160打开,使止回阀160相对于逆方向的水流为关闭,由此能够防止净水器40内部的水从原水入口76流出。
这样,能够防止应当连接在原水入口76的软管38A误连接到净水出口78、和应当连接在净水出口78的软管38B误连接到原水入口76这样的逆连接的连接错误。
这样逆连接时,由于止回阀160的作用,水不会从净水器40流出,因此,即使在万一发生了逆连接的连接错误时,也能够注意到这一点,能够放心使用净水器40。
此外,本发明也可以构成上述例子之外的各种各样的净水器。
图10表示其中的一例。
在该例中,使上述凹形嵌合部128向外壳内的突出量比图2(A)所示的突出量更多,并在上帽120和上板104之间夹入海绵162。且从外壳62的底部64,在比过滤器盒80更靠外周侧的位置,使圆筒状的棱部164比图2(A)所示的棱部94更高地立起,在该圆筒状的棱部164,在圆周方向的多个部位,设置矩形的缺口部166,使从开口98向图中下方流出的水,通过该缺口部166,向径向内侧移动。
而且,在本例中,第一活性炭层88、第二活性炭层132、陶瓷过滤器136和硅藻土138的高度分别比图2(A)所示的高度低,且硅藻土138的厚度比图2(A)所示的厚度厚,其外径为较大外径。
除上述之外,在本发明中,作为活性炭,也可以使用纤维状活性炭之外的活性炭,进而,作为配置在第一活性炭层和第二活性炭层之间的过滤器,不仅可使用中空纤维膜过滤器,也可以使用陶瓷过滤器。不过,在该情况下,作为陶瓷过滤器,优选使用能够除去小到0.1μm的小颗粒的过滤器。
另外,本发明在未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也可以由施加了各种变更的形态构成。
尽管详细地且参照了特定的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都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和范围的前提下,也可以施加各种各样的变更和修正。
本申请基于2010年7月2日申请的申请号为2010-152253的日本发明专利申请,将其内容作为参照引入本说明书中。

Claims (12)

1.一种净水器,其在具有原水入口和净水出口的外壳的内部收容有净化材料,从该原水入口流入的原水通过该净化材料进行净化,使净水从该净水出口流出,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净化材料,从所述原水入口流入的原水的水流的上游侧到下游侧,依次配置有第一活性炭层、用于使原水通过分散形成的贯通孔并通过过滤作用除去水中颗粒的过滤器、以及第二活性炭层,原水按照该第一活性炭层、过滤器、第二活性炭层的顺序通过,从而进行净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呈筒状,在外壳内空间的外周侧的筒状收容空间,沿着该外壳的内周面,沿轴向配置所述第一活性炭层,并在该外壳内空间的该第一活性炭层的内侧中央部,沿轴向并列配置所述过滤器和所述第二活性炭层,使该过滤器相对于该第一活性炭层的下游侧部分邻接在径向的位置上,并使第二活性炭层相对于第一活性炭层的上游侧部分邻接在径向的位置上,
从所述原水入口流入的原水在所述第一活性炭层的内部沿着轴向流动通过之后,通过所述过滤器流入并通过所述第二活性炭层,从而进行净化,使净水从所述净水出口流出。
3.如权利要求1或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沿轴向分割为:轴向一端侧具有底部、另一端侧具有开口的筒状外壳本体;和
在将该开口封闭的状态下,沿轴向装配在该外壳本体上的盖体,
通过在该外壳本体上装配该盖体,将该外壳内部的所述过滤器和第二活性炭层通过所述底部和盖体限制并固定在轴向上。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活性炭层设置成筒状,在该第二活性炭层的所述过滤器侧的端部安装有帽部,
在该帽部上,在圆周方向的多个部位,设有从外周部向所述过滤器侧突出、与该过滤器的轴向端面抵接的作为间隔部的多个支脚,通过该支脚,在该过滤器侧和所述第二活性炭层侧之间沿轴向形成有通水用间隙。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活性炭层的外周侧,设有将该第二活性炭层收容于内部的活性炭盒,并在所述帽部的外周部,在圆周方向的多个部位,设有沿径向向外侧突出、与该活性炭盒的内周面抵接的突出部,在该突出部设有所述支脚,
通过将多个所述突出部抵接到所述活性炭盒,将所述第二活性炭层的所述端部固定成相对于该活性炭盒沿径向定位的状态,并在该活性炭盒和该第二活性炭层之间形成环状的通水空间,且在该突出部与突出部之间形成使该通水空间与所述间隙连通的连通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活性炭层的中心部,在使内部与所述净水出口连通的状态下,作为对所述第二活性炭层进行支承的支承部件,设置有由多孔质烧结体形成的筒状陶瓷过滤器,使水沿径向通过该第二活性炭层和陶瓷过滤器,从而进行净化。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陶瓷过滤器是具有抗菌性的过滤器。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器是能够将小到0.1μm的微细颗粒进行过滤的过滤器。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器为中空纤维膜过滤器。
10.一种净水器,其中,具备:
具有原水入口和净水出口的外壳;
在所述外壳的内部,配置在比所述净水出口更靠近所述原水入口的位置的第一活性炭层;
在所述外壳的内部,配置在比所述原水入口更靠近所述净水出口的位置的第二活性炭层;和
配置在所述第一活性炭层和所述第二活性炭层之间的过滤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活性炭层为中空形状,
所述第二活性炭层和所述过滤器配置在所述中空形状的内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活性炭层和所述过滤器之间,配置有具有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呈反对侧的第二表面的帽部,
所述第一表面支承所述第二活性炭层,
所述第二表面具有支脚部,
所述支脚部与所述过滤器的端部接触,在所述第二活性炭层和所述过滤器之间,形成有通水用的间隙。
CN201180002530.4A 2010-07-02 2011-03-04 净水器 Active CN1025108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52253 2010-07-02
JP2010152253 2010-07-02
PCT/JP2011/055115 WO2012002004A1 (ja) 2010-07-02 2011-03-04 浄水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10836A true CN102510836A (zh) 2012-06-20
CN102510836B CN102510836B (zh) 2014-05-28

Family

ID=454017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02530.4A Active CN102510836B (zh) 2010-07-02 2011-03-04 净水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807258B2 (zh)
CN (1) CN102510836B (zh)
WO (1) WO2012002004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58403A (zh) * 2012-11-29 2013-04-24 大连凯泓科技有限公司 高效型过滤器
CN103848510A (zh) * 2012-11-29 2014-06-11 大连凯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加强型过滤器
CN106422796A (zh) * 2016-05-10 2017-02-22 广州康柏能量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抗菌并消除亚硝酸盐的滤膜及其净化滤芯
CN106705413A (zh) * 2015-09-30 2017-05-24 艾欧史密斯(中国)热水器有限公司 热水器
CN114716090A (zh) * 2021-01-07 2022-07-08 Lg电子株式会社 饮水装置用过滤器模块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008463A (ja) * 2012-06-29 2014-01-20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浄水システム
CN102897934A (zh) * 2012-10-12 2013-01-30 清华大学 应用复合膜技术的便携式预防水源性疾病的应急净水器
JP6050132B2 (ja) * 2013-01-28 2016-12-21 株式会社モリタ東京製作所 殺菌水生成装置および収容容器
JP2014233677A (ja) * 2013-06-03 2014-12-15 大阪ガス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浄水器
KR101472505B1 (ko) * 2014-06-11 2014-12-12 주식회사 제일아쿠아 기능성 정수기 필터
EP3162767A4 (en) * 2014-06-24 2017-05-03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Water purifier-use cartridge
DE202015103694U1 (de) 2015-07-14 2016-10-17 Grünbeck Wasseraufbereitung GmbH Sicherungseinrichtung zur Absicherung einer Trinkwasserinstallation gegenüber einem Trinkwasser oder Nichttrinkwasser führenden Wasserleitungssystem
KR101788965B1 (ko) 2016-03-22 2017-10-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정수장치 및 정수장치가 구비된 냉장고
DE102016107485A1 (de) * 2016-04-22 2017-10-26 Poromembrane Gmbh Wasseraufbereitungsvorrichtung
DE102016107483A1 (de) * 2016-04-22 2017-10-26 Poromembrane Gmbh Wasseraufbereitungsvorrichtung
JP6911565B2 (ja) * 2016-11-30 2021-07-28 東レ株式会社 浄水器
US20200039855A1 (en) * 2017-03-07 2020-02-06 Foshan Shunde Midea Water Dispenser Mfg. Co., Ltd. Water purification system
CN107399860A (zh) * 2017-09-20 2017-11-28 王成帅 一种便携式净水器
KR102517237B1 (ko) * 2018-03-07 2023-04-03 에스케이매직 주식회사 정수살균장치
JP7253880B2 (ja) * 2018-05-21 2023-04-07 三菱ケミカル・クリンスイ株式会社 浄水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その利用
CN110127883A (zh) * 2019-06-06 2019-08-16 莱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净水器及其复合滤芯
KR102206083B1 (ko) * 2019-12-10 2021-01-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필터 구조
KR200495156Y1 (ko) * 2020-03-10 2022-03-16 권혁준 필터 어셈블리
KR20220102309A (ko) * 2021-01-13 2022-07-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워터 디스펜싱 장치용 필터모듈
WO2023080462A1 (ko) * 2021-11-03 2023-05-11 코웨이 주식회사 필터 조립체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56267A (ja) * 1994-03-25 1995-10-09 Ube Ind Ltd 浄水器
JP2002011468A (ja) * 2000-06-30 2002-01-15 Meron Corporation:Kk 浄水器
JP2004013596A (ja) * 2002-06-07 2004-01-15 Yoshitoshi Maeda 水の自動販売機
CN101321579A (zh) * 2005-12-09 2008-12-10 月岛机械株式会社 过滤单元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95588U (zh) * 1989-01-20 1990-07-30
JPH04110186U (ja) * 1991-03-06 1992-09-24 株式会社北沢バルブ 飲料水用浄化器
JPH08215678A (ja) * 1995-02-16 1996-08-27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浄水器
JPH08257550A (ja) * 1995-03-20 1996-10-08 Tokyo Yogyo Co Ltd ガス抜き付湯水混合水栓
JP2000342917A (ja) * 1999-06-03 2000-12-12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濾過フィルタおよび浄水器
EP1423334A4 (en) * 2001-08-10 2007-09-26 Innova Pure Water Inc HOLLOW FIBER MEMBRANE FILTERS USED IN DIFFERENT CONTAINERS
JP2003053333A (ja) * 2001-08-13 2003-02-25 Yamaha Motor Co Ltd 浄水器及び浄水器の活性炭層形成方法
JP3900047B2 (ja) * 2002-09-06 2007-04-04 Nok株式会社 水浄化カートリッジ
JP4073351B2 (ja) * 2003-04-02 2008-04-09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浄水器
JP2005011455A (ja) * 2003-06-20 2005-01-13 Kyowa Sonikku:Kk クリーニングカセット
JP2005111341A (ja) * 2003-10-06 2005-04-28 Nishihara Engineering Co Ltd 携帯型浄水装置
JP3106596U (ja) * 2004-07-15 2005-01-06 株式会社信楽陶芸村 浄水器
JP5017912B2 (ja) * 2006-04-10 2012-09-05 東レ株式会社 浄水器用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浄水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56267A (ja) * 1994-03-25 1995-10-09 Ube Ind Ltd 浄水器
JP2002011468A (ja) * 2000-06-30 2002-01-15 Meron Corporation:Kk 浄水器
JP2004013596A (ja) * 2002-06-07 2004-01-15 Yoshitoshi Maeda 水の自動販売機
CN101321579A (zh) * 2005-12-09 2008-12-10 月岛机械株式会社 过滤单元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58403A (zh) * 2012-11-29 2013-04-24 大连凯泓科技有限公司 高效型过滤器
CN103848510A (zh) * 2012-11-29 2014-06-11 大连凯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加强型过滤器
CN106705413A (zh) * 2015-09-30 2017-05-24 艾欧史密斯(中国)热水器有限公司 热水器
CN106422796A (zh) * 2016-05-10 2017-02-22 广州康柏能量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抗菌并消除亚硝酸盐的滤膜及其净化滤芯
CN114716090A (zh) * 2021-01-07 2022-07-08 Lg电子株式会社 饮水装置用过滤器模块
CN114716090B (zh) * 2021-01-07 2023-11-28 Lg电子株式会社 饮水装置用过滤器模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10836B (zh) 2014-05-28
JP5807258B2 (ja) 2015-11-10
JP2012030218A (ja) 2012-02-16
WO2012002004A1 (ja) 2012-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10836A (zh) 净水器
CA2432899C (en) Pitcher type water purifier and purification cartridge for the water purifier
CN101384513B (zh) 饮水机
KR100906031B1 (ko) 정수기
CN103874660A (zh) 净水滤筒以及净水器
US20170050127A1 (en) Water purification filter and system
JP4705860B2 (ja) 飲水器
CN104703924A (zh) 净水盒和净水器
JP5609978B2 (ja) 浄水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浄水器
JP5072193B2 (ja) 自重濾過装置を備えた飲水器
US10099942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of eliminating filter air locks
JP2006068701A (ja) 自重濾過型浄水器及び浄水カートリッジ
CN103108835B (zh) 净水滤筒
JP2004050083A (ja) 浄水器
JP6051421B2 (ja) 浄軟水器
KR100516197B1 (ko) 수도 직결식 정수기
JP2003071443A (ja) 浄水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浄水器
JP5147021B2 (ja) 浄水器
JP5660473B2 (ja) 浄水器及びその洗浄方法
KR200338626Y1 (ko) 수도 직결식 정수기
KR20210011320A (ko) 정수기용 필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정수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he Japanese island of Eastern Tokyo Dujiang 2-1-1

Patentee after: LIXIL Corp.

Address before: The Japanese island of Eastern Tokyo Dujiang 2-1-1

Patentee before: Lizhu Grou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10

Address after: The Japanese island of Eastern Tokyo Dujiang 2-1-1

Patentee after: Lizhu Grou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LIXIL 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