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72484A - 锅炉的灰附着抑制方法及灰附着抑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锅炉的灰附着抑制方法及灰附着抑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72484A
CN102472484A CN2010800293229A CN201080029322A CN102472484A CN 102472484 A CN102472484 A CN 102472484A CN 2010800293229 A CN2010800293229 A CN 2010800293229A CN 201080029322 A CN201080029322 A CN 201080029322A CN 102472484 A CN102472484 A CN 1024724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h
boiler
grey
fuel
proport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2932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72484B (zh
Inventor
秋山胜哉
朴海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be Steel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be Stee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be Steel Ltd filed Critical Kobe Steel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4724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724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724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7248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C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COMBUSTION USING FLUID FUEL OR SOLID FUEL SUSPENDED IN  A CARRIER GAS OR AIR 
    • F23C1/00Combustion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mbustion of two or more kinds of fuel simultaneously or alternately, at least one kind of fuel being either a fluid fuel or a solid fuel suspended in a carrier gas or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KFEEDING FUEL TO COMBUSTION APPARATUS
    • F23K1/00Preparation of lump or pulverulent fuel in readiness for delivery to combustion apparatu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JREMOVAL OR TREATMENT OF COMBUSTION PRODUCTS OR COMBUSTION RESIDUES; FLUES 
    • F23J9/00Preventing premature solidification of molten combustion residu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N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COMBUSTION
    • F23N1/00Regulating fuel supply
    • F23N1/002Regulating fuel supply using electronic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N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COMBUSTION
    • F23N5/00Systems for controlling combus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22Fuels, explosiv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22Fuels, explosives
    • G01N33/222Solid fuels, e.g. coa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KFEEDING FUEL TO COMBUSTION APPARATUS
    • F23K2201/00Pretreatment of solid fuel
    • F23K2201/10Pulverizing
    • F23K2201/1003Processes to make pulverulent fue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KFEEDING FUEL TO COMBUSTION APPARATUS
    • F23K2201/00Pretreatment of solid fuel
    • F23K2201/50Blending
    • F23K2201/501Blending with other fuels or combustible wast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KFEEDING FUEL TO COMBUSTION APPARATUS
    • F23K2203/00Feeding arrangements
    • F23K2203/10Supply line fittings
    • F23K2203/104Metering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N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COMBUSTION
    • F23N2221/00Pretreatment or prehandling
    • F23N2221/10Analysing fuel properties, e.g. density, calorific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N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COMBUSTION
    • F23N2237/00Controlling
    • F23N2237/08Controlling two or more different types of fuel simultaneously

Abstract

本发明为了对使用包括劣质煤在内的各个种类的固体燃料作为燃料的锅炉进行稳定运用,而抑制灰附着的情况。运算机(9)预先累积固体燃料的含灰率、灰成分的组成等性状作为数据(8)。运算机(9)使用固体燃料的混合比率作为参数,基于预先测定到的各固体燃料的灰成分的组成,来算出混合的燃料的灰成分的组成。运算机(9)根据预先测定的灰附着率与灰渣比例的关系,来确定灰附着率降低的灰渣比例的基准值。然后,运算机(9)以得到灰渣比例成为确定的基准值以下那样的灰组成的方式,通过热力学平衡计算来算出各固体燃料的混合比率。基于由运算机(9)所算出的各固体燃料的混合比率,利用燃料供给量调整装置(3)来调整来自料斗(1、2)的固体燃料的取出量。如此调整了取出量的各固体燃料由混合机(4)进行混合,在利用粉碎机(5)粉碎后,作为燃料向锅炉(7)供给,并利用燃烧器(6)使其燃烧。

Description

锅炉的灰附着抑制方法及灰附着抑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固体燃料作为燃料的锅炉的灰附着抑制方法及灰附着抑制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将利用粉碎机粉碎后的固体燃料作为燃料通过输送用空气向使用固体燃料作为燃料的锅炉供给。锅炉具备:通过燃烧器等使供给来的燃料燃烧而产生热量的火炉;从火炉的上方至下游配置,并通过在内部流动燃烧气体而进行热交换的传热管组。从锅炉出来的燃烧气体从烟囱排出。在此,传热管组包括:上部传热部,其具备在火炉的上方以规定的间隔并列配置的二次加热器、三次加热器、最终加热器及二次再热器;后部传热部,其具备在火炉的后部配置的一次加热器、一次再热器及节煤器。
在此种锅炉中,由于从燃烧的煤产生灰,因此灰通过锅炉的燃烧气体而流动,灰在排出的中途附着而堆积在火炉的壁面或从火炉上方至下游配置的传热管组等,从而产生灰渣或污垢。当产生此种灰渣或污垢时,传热管的传热面被堵塞而热吸收效率大幅下降。而且,由于灰渣或污垢而在壁面等上生成巨大的渣块时,若渣块落下,则会产生炉内压大幅变动、炉底的传热管受损或炉底发生闭塞这样的问题。而且,在火炉的上方设置的上部传热部由于以狭窄的间隔配置,因此当灰附着时,炉内压可能会发生较大的变动。而且,附着于传热管间的灰生长而将气体流路闭塞的结果是,燃烧气体无法通过,可能会发生运转故障。而且,在燃烧器附近,在燃料的燃烧火焰的辐射热的作用下,火炉的壁面附近的温度升高,因此灰容易附着熔融于比较低温的传热管组,从而存在巨大的渣块容易生长的问题。
因此,为了使锅炉稳定运转,而需要提前预测因燃烧固体燃料而灰发生附着的可能性,来避免灰附着所产生的问题。因此,尝试了以产生灰附着的可能性为指标进行表示的情况。
例如,在非专利文献1中,使用了通过基于以氧化物来表示含灰元素的灰组成的与灰相关的指标和评价基准,来提前预测灰附着的可能性的方法。然而,非专利文献1所示的指标和评价基准以沥青煤为对象,沥青煤是灰附着等问题少的优质煤。如此,非专利文献1未以近年需要量升高的劣质煤(例如,亚沥青煤、褐煤、高硅煤、高钙煤等煤种)为对象,因此存在非专利文献1所示的指标与灰附着的关系未必成为与现状一致的倾向的问题。
因此,以劣质煤为对象,像专利文献1那样,开发了通过对预先将使用的煤灰化所得到的煤灰进行烧结,而测定烧结灰的胶粘度,来预测评价灰的附着的技术。然而,灰的烧结性或熔融性不仅会受温度的影响,而且较大地受到气氛气体组成的影响。在CO或H2等还原性气体浓度高的还原气氛的情况下,灰的软化点或熔点下降,容易烧结。而且,在氧化气氛的情况下,灰的软化点或熔点上升,难以烧结。因此,在未考虑气氛气体组成的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存在难以高精度地预测锅炉内的灰附着这样的问题。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04-361368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Gordon Couch著,Understanding slagging and foulingduring pf combustion(IEACR/72),1994年8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使用包括劣质煤在内的各个种类的固体燃料作为燃料的锅炉中,为了稳定运用锅炉,而能够通过高精度地预测锅炉内的灰附着来抑制灰的附着的锅炉的灰附着抑制方法及灰附着抑制装置。
本发明的锅炉的灰附着抑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基于对多种固体燃料分别预先测定的灰成分的组成及对所述多种固体燃料分别算出的灰渣比例,以使锅炉中的灰渣比例成为基准值以下的方式确定所述多种固定燃料的混合比率的步骤,其中,所述灰渣比例表示一定量的灰成分中在规定的气氛温度及气氛气体组成下成为灰渣的比例;基于所述多种固定燃料的所述混合比率,将所述多种固体燃料混合,作为燃料向锅炉供给的步骤。
另外,本发明的锅炉的灰附着抑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运算机构,其对多种固体燃料分别算出表示一定量的灰成分中在规定的气氛温度及气氛气体组成下成为灰渣的比例的灰渣比例,并基于对多种固体燃料分别预先测定的灰成分的组成,以使锅炉中的灰渣比例成为基准值以下的方式确定所述多种固定燃料的混合比率;燃料供给量调整机构,其基于所述多种固定燃料的所述混合比率,调整所述多种固体燃料的供给量。
如此,本发明着眼于在锅炉内因燃烧而熔融且搭载于锅炉内的燃烧空气的气流进行浮游,而附着于炉壁或传热管组的成分即灰渣。并且,在本发明中,基于对各固体燃料所算出的灰渣比例和灰成分的组成,来确定多种固体燃料的混合比率。因此,基于在本发明中新构建的评价指数即灰渣比例来评价灰附着特性,通过以灰渣比例成为基准值以下的方式确定多种固体燃料的混合比率,而能够抑制灰的附着。在此,固体燃料包括煤、污泥炭化物、生物燃料等。而且,在锅炉中由于重视热量,因此,以向锅炉投入的热量成为恒定的方式来确定作为燃料的固体燃料的供给量。
在此,在本发明的锅炉的灰附着抑制方法及锅炉的灰附着抑制装置中,所述灰渣比例基于所述灰成分的组成通过热力学平衡计算来算出,或者根据在规定的气氛温度及气氛气体组成下对所述多种固体燃料分别进行加热时测定的灰渣来算出。
在基于灰成分的组成通过热力学平衡计算来算出灰渣比例时,不用进行实验而能够求出灰渣比例。而且,根据对多种固体燃料分别预先测定的、在规定的气氛温度及气氛气体组成下因加热而产生的灰渣来算出灰渣比例时,能够求出与实际的锅炉的状况一致的灰渣比例。
另外,在本发明的锅炉的灰附着抑制方法及锅炉的灰附着抑制装置中,可以基于相对于所述灰渣比例的灰附着率,以使所述灰附着率降低的方式确定所述基准值,算出插入到所述锅炉内的灰附着探测器的预先调查的实际的附着灰量相对于灰与所述灰附着探测器碰撞的碰撞灰量的比例作为所述灰附着率,算出根据所述固体燃料的供给量、含灰率以及所述锅炉的炉形状所求出的在所述灰附着探测器的投影面积上发生碰撞的灰成分的总量作为所述碰撞灰量。
由此,基于预先调查的灰附着率与灰渣比例的比较结果,以降低灰附着率的方式确定灰渣比例的基准值,从而能够抑制灰的附着。
另外,在本发明的锅炉的灰附着抑制方法及锅炉的灰附着抑制装置中,以使所述灰附着率成为5~7wt%以下的方式将所述基准值确定为50~60wt%。
由此,基于预先调查的灰附着率与灰渣比例的比较结果,在灰渣比例为50~60wt%的范围时,灰附着率降低为5~7wt%以下,因此能够抑制灰的附着。
在此,在本发明的锅炉的灰附着抑制方法中,所述规定的气氛温度及气氛气体组成可以是燃烧器附近的气氛温度及气氛气体组成。
另外,在本发明的锅炉的灰附着抑制装置中,可以还具备对锅炉燃烧室的温度及气氛气体组成进行计测的计测机构,所述规定的气氛温度及气氛气体组成是由所述计测机构所测定的所述锅炉燃烧室的温度及气氛气体组成。
由此,能够恰当地求出锅炉内部的各部分的灰中的灰渣比例,从而能够计算多种固体燃料的适当的混合比率。
另外,在本发明的锅炉的灰附着抑制方法及锅炉的灰附着抑制装置中,所述规定的气氛温度及气氛气体组成是锅炉设计上的最高气氛温度及其所在部位的气氛气体组成、或者是锅炉设计上的还原度最高的气氛气体组成及其所在部位的温度。
由此,不依赖于锅炉的状态而能够计算多种固体燃料的适当的混合比率。需要说明的是,锅炉设计上的还原度最高的气氛气体组成表示CO或H2等还原性气体的浓度最高的气氛气体组成。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锅炉的灰附着抑制方法及灰附着抑制装置,在使用包含劣质煤的各个种类的固体燃料作为燃料的锅炉中,能够高精度地预测锅炉内的灰附着,而抑制灰发生附着的情况。因此,能够实现锅炉的稳定运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锅炉的灰附着抑制方法的次序的步骤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锅炉的灰附着抑制装置的简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例的灰渣比例与灰附着率的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锅炉的灰附着抑制方法及灰附着抑制装置的方式的具体的一例。需要说明的是,以下的说明只不过是例示,并未表示能够适用本发明的锅炉的灰附着抑制方法及灰附着抑制装置的界限。即,本发明的锅炉的灰附着抑制方法及灰附着抑制装置并未限定为下述的实施方式,只要在专利申请的范围所记载的限制内就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首先,基于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锅炉的灰附着抑制方法的一例。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锅炉的灰附着抑制方法的次序的步骤图。
在本实施方式的锅炉的灰附着抑制方法中,如图1所示,首先,测定在锅炉中使用的预定的各固体燃料的灰成分的组成(步骤S1)。作为灰成分的组成,测定固体燃料的含水量、发热量、含灰量、灰成分的组成等煤性状。在此,固体燃料包括煤、污泥炭化物、生物燃料等。
接下来,基于各固体燃料的灰渣比例,而算出各固体燃料的混合比率(步骤S2)。灰渣比例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灰附着特性的评价指标,表示在特定的温度及气氛条件下,一定量的固体状的灰成分中的成为灰渣的比例。而且,灰渣表示因燃烧而熔融,搭载于锅炉内的燃烧气流进行浮游,而附着于炉壁或传热管组的成分。灰渣比例根据各固体燃料及各固体燃料的混合条件来算出。在此,通过热力学平衡计算来算出预先测定的各固体燃料的灰成分在特定的条件(温度、气氛气体组成)下的热力学上最为稳定的状态,即,吉布斯的自由能量(ΔG)接近零的状态下的组成和相,由此来求出灰渣比例。需要说明的是,灰渣比例的算出方法并未局限于上述的方式,也可以对各固体燃料的灰进行加热,预先测定各温度及气氛气体组成中的灰渣比例。由此,能够求出与实际的锅炉的状况一致的灰渣比例。
并且,为了评价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灰附着特性的评价指标即灰渣比例,而算出灰附着率。在此,灰附着率是插入到锅炉的炉内的灰附着探测器的附着灰量相对于碰撞灰量的比例,表示灰的附着容易度,由下式表示。需要说明的是,向灰附着探测器碰撞的碰撞灰量是在灰附着探测器的投影面积上发生碰撞的灰成分的总量,根据固体燃料的供给量及含灰率、以及锅炉的炉形状来求得。
【数式1】
Figure BDA0000126493000000061
需要说明的是,灰附着率的算出及评价无需在实际锅炉中进行,可以在燃烧试验炉或内置物体的锅炉中进行。
如此,基于预先测定的灰附着率与灰渣比例的关系,来确定灰附着率降低至5~7wt%左右的灰渣比例的值(基准值)。并且,使用各固体燃料的混合比率作为参数,根据在步骤S1中测定的各固体燃料的灰成分的组成,来算出混合的燃料的灰成分的组成。灰中的灰渣比例根据热力学平衡计算来求得。并且,以得到灰中的灰渣比例成为确定的基准值以下那样的灰组成的方式,算出各固体燃料的混合比率。在此,以向锅炉投入的热量成为恒定的方式来确定作为燃料的固体燃料的供给量。需要说明的是,在热力学平衡计算中,使用向锅炉壁的灰附着显著发生的燃烧器附近的气氛温度及气氛气体组成。而且,热力学平衡计算并不局限于燃烧器附近的气氛温度及气氛气体组成,也可以基于灰的附着容易发生的传热管组等所希望的部分的气氛温度及气氛气体组成来进行。由此,能够准确地求出锅炉内部的各部分的灰中的灰渣比例,从而能够计算多种固体燃料的适当的混合比率。而且,热力学平衡计算并不局限于上述的方式,也可以基于锅炉设计上的最高气氛气体温度及其所在部位的气氛气体组成来进行。而且,热力学平衡计算也可以基于锅炉设计上的还原度最高的(CO或H2等的还原性气体的浓度最高的)气氛气体组成及其所在部位的温度来进行。如此,能够不依赖锅炉的炉内的燃烧温度而确定多种固体燃料的混合比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灰附着特性的评价指标即灰渣比例基于灰附着率来评价,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使用燃烧试验炉或内置物体的锅炉,改变燃料中含有的灰渣比例并进行燃烧测试,将设置于锅炉的传送装置无法搬出的尺寸的渣块(熔融灰渣)的块体向炉壁落下时的灰渣比例作为基准值,来评价灰渣比例。或者还可以将主蒸气温度、主蒸气压力从规定区域脱离或变动时的灰渣比例作为基准值来评价灰渣比例。
最后,基于在步骤S2中算出的各固体燃料的混合比率,来混合固体燃料,将它们粉碎后作为燃料向锅炉供给(步骤S3)。
接下来,基于图2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锅炉的灰附着抑制装置的一例。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锅炉的灰附着抑制装置的简图。
如图2所示,锅炉7具备料斗1、2、燃料供给量调整装置(燃料供给量调整机构)3、混合机4、粉碎机5、燃烧器6、运算机(运算机构)9。本实施方式的锅炉的灰附着抑制装置由燃料供给量调整装置3和运算机9构成。
料斗1、2分别保持灰的性状不同的两种固体燃料。在此,固体燃料包括煤、污泥炭化物、生物燃料等。需要说明的是,图2所示的料斗的个数为两个,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为任意个。燃料供给量调整装置3基于由后述的运算机9所算出的固体燃料的混合比率,来调整来自料斗1、2的固体燃料的取出量。混合机4对由燃料供给量调整装置3取出的固体燃料进行混合。粉碎机5将由混合机4混合后的固体燃料粉碎而形成煤粉。燃烧器6使与空气一起吹入的煤粉燃烧。锅炉7使煤粉燃烧而回收热量。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未图示,但锅炉7具备:利用燃烧器6等使供给来的燃料燃烧而产生热量的火炉;从火炉的上方至下游配置,且使燃烧气体向内部流动而进行热交换的传热管组。在此,从锅炉出来的燃烧气体从烟囱排出。而且,传热管组包括:上部传热部,其具备在火炉的上方以规定的间隔并列配置的二次加热器、三次加热器、最终加热器及二次再热器;后部传热部,其具备在火炉的后部配置的一次加热器、一次再热器及节煤器。
运算机9预先累积固体燃料的含水率、发热量、含灰率、灰成分的组成等的性状作为数据8。运算机9使用固体燃料的混合比率作为参数,根据预先测定的各固体燃料的灰成分的组成,来算出混合的燃料的灰成分的组成。然后,运算机9根据预先测定的灰附着率与灰渣比例的关系,来确定灰附着率降低为5~7wt%左右的灰渣比例的值(基准值)。最后,运算机9以得到通过热力学平衡计算所求出的灰渣比例成为确定的基准值以下那样的灰组成的方式,确定各固体燃料的混合比率。在此,作为燃料的固体燃料的供给量以投入到锅炉的热量成为恒定的方式来确定。需要说明的是,灰渣比例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灰附着特性的评价指标,表示在一定量的固体状的灰成分中特定的温度及气氛条件下成为灰渣的比例。灰附着率、灰渣比例及它们的关系如上所述,省略其说明。
另外,在热力学平衡计算中,例如,使用向锅炉壁的灰附着显著发生的燃烧器附近的气氛温度及气氛气体组成。燃烧器附近的气氛温度及气氛气体组成使用设置于燃烧器附近的未图示的计测装置(计测机构)来测定。需要说明的是,计测装置并未局限于设置于燃烧器附近的情况。也可以在灰的附着容易发生的传热管组等所希望的部分上设置计测装置,基于上述部分的气氛温度及气氛气体组成来进行热力学平衡计算。由此,能够恰当地求出锅炉内部的各部分的灰中的灰渣比例,从而能够计算多种固体燃料的适当的混合比率。而且,热力学平衡计算并不局限于上述的方式,也可以基于锅炉设计上的最高气氛气体温度及其所在部位的气氛气体组成来进行。而且,热力学平衡计算也可以基于锅炉设计上的还原度最高的(CO或H2等还原性气体的浓度最高的)气氛气体组成及其所在部位的温度来进行。由此,能够不依赖锅炉的炉内的燃烧温度而确定多种固体燃料的混合比率。
另外,固体燃料的混合比率并不局限于基于由热力学平衡计算所求出的灰渣比例来算出的方式,也可以在各温度及气氛气体组成中,通过基于对各固体燃料的灰成分进行加热时预先测定的灰渣比例来算出的方式进行算出。由此,能够求出与实际的锅炉的状况一致的灰渣比例。
如此,本实施方式的锅炉的灰附着抑制方法及灰附着抑制装置着眼于在锅炉内因燃烧而熔融,搭载于锅炉内的燃烧空气的气流而浮游,且附着于炉壁或传热管组的成分即灰渣。然后,基于对各固体燃料算出的灰渣比例和灰成分的组成,来确定多种固体燃料的混合比率。如此,基于在本发明中新构建的评价指数即灰渣比例来评价灰附着特性,以灰渣比例成为基准值以下的方式来确定多种固体燃料的混合比率,由此,能够高精度地预测锅炉内的灰附着,从而抑制灰的附着。而且,成为燃料的固体燃料的供给量以向锅炉投入的热量成为恒定的方式来确定,并考虑在锅炉中被重视的热量。
【实施例】
接下来,基于图3及表1来说明锅炉的灰附着抑制方法及灰附着抑制装置的实施例。图3是表示本实施例的灰渣比例与灰附着率的关系的图。表1是表示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的煤的性状的表。
在本实施例的煤粉燃烧试验炉(炉内径400mm、炉内有效高度3650mm)中,在加热用的城市煤气的投入热量的总计为恒定149kW的条件下,使用灰成分的组成不同的五种煤粉进行了实验。在实验中,以五种煤粉的投入热量成为恒定60kW的方式单独地或将多种煤粉混合,由此调整了煤粉的供给量。并且,利用设置于炉顶的燃烧器使供给量被调整后的煤粉与燃烧空气一起燃烧,并向下方插入灰附着探测器而保持100分钟,调查了在灰附着探测器的表面附着的灰的附着率。在此,插入有灰附着探测器的部分的炉内气氛温度与在内置物体的锅炉中发生灰附着现象的温度同样为约1300℃。而且,以灰附着探测器的表面温度成为约500℃的方式对灰附着探测器的内部进行水冷,来调整温度。并且,在实验中使用的五种煤粉的性状如表1所示。
【表1】
  煤A   煤B   煤C   煤D   煤E
  含灰率[wt%-DB]   12.53   6.23   1.76   2.73   5.5
  SiO2[wt%-ash]   69.8   56.9   40   52   53
  Al2O3[wt%-ash]   20.73   23   27.85   20.3   23.5
  CaO[wt%-ash]   0.48   2.19   3.7   6.03   3.1
  TiO2[wt%-ash]   1.03   0.57   0.56   1.08   1
  Fe2O3[wt%-ash]   4.95   11.8   19.95   12.1   9
  MgO[wt%-ash]   0.66   2.27   1.21   1.9   2.7
  Na2O[wt%-ash]   0.25   0.04   0.14   0.39   0.6
  K2O[wt%-ash]   0.98   0.44   0.4   0.67   2.1
  P2O5[wt%-ash]   0.2   0.34   0.05   0.13   0.36
  MnO[wt%-ash]   0.05   0.03   0.27   0.06   0.2
  V2O5[wt%-ash]   0.05   0.05   0.05   0.02   0
  SO3[wt%-ash]   0.4   1.27   3.8   5.24   4.6
并且,基于表1所示的煤粉的性状,在特定的条件(温度、气氛气体组成)下,通过热力学平衡计算来算出一定量的灰成分在热力学上最稳定的状态,即,吉布斯的自由能量(ΔG)接近零的状态下的组成和相。由此,通过实验来算出作为燃料所使用的煤粉的灰渣比例。在本实施例中,温度为1300℃,气氛气体组成为O2:1vol%,CO2:19vol%,N2:80vol%,进行了热力学平衡计算。图3表示本实施例的灰渣比例与灰附着率的关系。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灰渣比例为50~60wt%之前,灰附着率为5~7wt%程度以下。从图3可知,灰渣比例大于50~60wt%时,灰附着率急剧上升。由此可知,通过以根据灰成分的组成所算出的灰渣比例成为50~60wt%以下的方式来调整五种煤粉的混合比率,而能够抑制灰的附着。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只要在专利申请的范围所记载的限度内就能够进行各种变更来实施。本申请基于2009年7月22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出愿(特愿2009-170771),并将其内容作为参照而包含于此。
【符号说明】
3    燃料供给量调整装置(燃料供给量调整机构)
7    锅炉
9    运算机(运算机构)

Claims (12)

1.一种锅炉的灰附着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于对多种固体燃料分别预先测定的灰成分的组成及对所述多种固体燃料分别算出的灰渣比例,以使锅炉中的灰渣比例成为基准值以下的方式确定所述多种固定燃料的混合比率的步骤,其中,所述灰渣比例表示一定量的灰成分中在规定的气氛温度及气氛气体组成下成为灰渣的比例;
基于所述多种固定燃料的所述混合比率,将所述多种固体燃料混合,作为燃料向锅炉供给的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的灰附着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灰渣比例基于所述灰成分的组成通过热力学平衡计算来算出,或者根据在规定的气氛温度及气氛气体组成下对所述多种固体燃料分别进行加热时测定的灰渣来算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的灰附着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基于相对于所述灰渣比例的灰附着率,以使所述灰附着率降低的方式确定所述基准值,
算出插入到所述锅炉内的灰附着探测器的预先调查的实际的附着灰量相对于灰与所述灰附着探测器碰撞的碰撞灰量的比例作为所述灰附着率,
算出根据所述固体燃料的供给量、含灰率以及所述锅炉的炉形状所求出的在所述灰附着探测器的投影面积上发生碰撞的灰成分的总量作为所述碰撞灰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的灰附着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以使所述灰附着率成为5~7wt%以下的方式将所述基准值确定为50~60wt%。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的灰附着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规定的气氛温度及气氛气体组成是燃烧器附近的气氛温度及气氛气体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的灰附着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规定的气氛温度及气氛气体组成是锅炉设计上的最高气氛温度及其所在部位的气氛气体组成、或者是锅炉设计上的还原度最高的气氛气体组成及其所在部位的温度。
7.一种锅炉的灰附着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运算机构,其对多种固体燃料分别算出表示一定量的灰成分中在规定的气氛温度及气氛气体组成下成为灰渣的比例的灰渣比例,并基于对多种固体燃料分别预先测定的灰成分的组成,以使锅炉中的灰渣比例成为基准值以下的方式确定所述多种固定燃料的混合比率;
燃料供给量调整机构,其基于所述多种固定燃料的所述混合比率,调整所述多种固体燃料的供给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锅炉的灰附着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灰渣比例基于所述灰成分的组成通过热力学平衡计算来算出,或者根据在规定的气氛温度及气氛气体组成下对所述多种固体燃料分别进行加热时测定的灰渣来算出。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锅炉的灰附着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基于相对于所述灰渣比例的灰附着率,以使所述灰附着率降低的方式确定所述基准值,
算出插入到所述锅炉内的灰附着探测器的预先调查的实际的附着灰量相对于灰与所述灰附着探测器碰撞的碰撞灰量的比例作为所述灰附着率,
算出根据所述固体燃料的供给量、含灰率以及所述锅炉的炉形状所求出的在所述灰附着探测器的投影面积上发生碰撞的灰成分的总量作为所述碰撞灰量。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锅炉的灰附着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以使所述灰附着率成为5~7wt%以下的方式将所述基准值确定为50~60wt%。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锅炉的灰附着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对锅炉燃烧室的温度及气氛气体组成进行计测的计测机构,
所述规定的气氛温度及气氛气体组成是由所述计测机构所测定的所述锅炉燃烧室的温度及气氛气体组成。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锅炉的灰附着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规定的气氛温度及气氛气体组成是锅炉设计上的最高气氛温度及其所在部位的气氛气体组成、或者是锅炉设计上的还原度最高的气氛气体组成及其所在部位的温度。
CN201080029322.9A 2009-07-22 2010-07-22 锅炉的灰附着抑制方法及灰附着抑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724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70771A JP5342355B2 (ja) 2009-07-22 2009-07-22 ボイラの灰付着抑制方法及び灰付着抑制装置
JP2009-170771 2009-07-22
PCT/JP2010/062379 WO2011010704A1 (ja) 2009-07-22 2010-07-22 ボイラの灰付着抑制方法及び灰付着抑制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72484A true CN102472484A (zh) 2012-05-23
CN102472484B CN102472484B (zh) 2014-04-23

Family

ID=434991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29322.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72484B (zh) 2009-07-22 2010-07-22 锅炉的灰附着抑制方法及灰附着抑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157633B2 (zh)
JP (1) JP5342355B2 (zh)
KR (1) KR101257201B1 (zh)
CN (1) CN102472484B (zh)
DE (1) DE112010003028B4 (zh)
WO (1) WO2011010704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78222A (zh) * 2014-08-12 2014-12-03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催化气化工艺的配煤方法
CN106352315A (zh) * 2015-07-13 2017-01-25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锅炉的运转方法及锅炉设备
CN108884991A (zh) * 2016-04-19 2018-11-23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锅炉的运转方法和锅炉设备
CN109073220A (zh) * 2016-04-14 2018-12-21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锅炉的运转方法和锅炉设备
CN111511880A (zh) * 2017-12-26 2020-08-07 株式会社Posco 焦炭仓的附着矿物测量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42355B2 (ja) 2009-07-22 2013-11-13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ボイラの灰付着抑制方法及び灰付着抑制装置
JP5374453B2 (ja) * 2010-03-31 2013-12-25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ボイラの灰付着抑制方法及び灰付着抑制装置
JP5437191B2 (ja) * 2010-07-22 2014-03-12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固体燃料の改質方法
JP5619674B2 (ja) * 2011-05-16 2014-11-05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加熱炉の灰付着抑制方法及び灰付着抑制装置
JP2012246514A (ja) * 2011-05-25 2012-12-13 Kobe Steel Ltd 還元鉄の製造方法
CN102519046A (zh) * 2011-12-02 2012-06-27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化工废弃物回收利用系统及方法
CN102759117B (zh) * 2012-07-24 2014-11-05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利用飞灰循环缓解锅炉结渣的方法
US20140051028A1 (en) * 2012-08-16 2014-02-20 Daniel Edward Matejczyk Propellant compatible component for combustion device
JP6175028B2 (ja) * 2014-06-20 2017-08-02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ボイラの灰付着抑制方法、およびボイラの灰付着抑制装置
JP2016079192A (ja) * 2014-10-09 2016-05-16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燃料用石炭調製方法、石炭灰評価方法及び石炭灰
CN104915567B (zh) * 2015-06-18 2017-10-27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基于热平衡分析的水泥熟料烧成热耗、热效率及燃煤热值实时监测方法
EP3185203B1 (en) 2015-12-22 2018-09-19 Doosan Heavy Industries & Construction Co., Ltd. Method for predicting slagging production position and slagging production possibility in furnace
KR101816212B1 (ko) * 2016-09-12 2018-01-08 두산중공업 주식회사 연소물의 특성 요소의 영향도 분석 장치
JP6330077B1 (ja) * 2017-03-31 2018-05-23 中電環境テクノス株式会社 クリンカの発生量予測プログラム、及びクリンカの発生量予測装置
JP7082931B2 (ja) * 2018-09-03 2022-06-09 株式会社Ihi 石炭焚ボイラ灰付着予測方法及び装置、石炭焚ボイラ灰付着防止方法及び装置、並びに石炭焚ボイラ運用方法及び装置
KR102209344B1 (ko) 2019-06-05 2021-01-28 이주혁 보일러용 회분제거장치
CN111609396A (zh) * 2020-04-10 2020-09-01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火力发电技术研究院 一种锅炉掺烧劣质煤防结焦方法
JP7429607B2 (ja) 2020-05-29 2024-02-08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凝集塊生成の判定方法及び燃焼システム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82990A (ja) * 1997-09-03 1999-03-26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石炭焚きボイラの灰付着抑制方法
JP2004361368A (ja) * 2003-06-09 2004-12-24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石炭灰の付着予測評価方法及び石炭灰の付着防止方法
JP2006084062A (ja) * 2004-09-14 2006-03-30 Babcock Hitachi Kk 石炭焚き火炉の運用方法と装置
CN1914299A (zh) * 2003-12-12 2007-02-14 考泰克公司 增强固体燃料性质的燃烧前、干处理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2119U (ja) * 1983-06-15 1985-01-09 バブコツク日立株式会社 粉砕石炭の混炭・混焼併用燃焼装置
JPS602119A (ja) 1983-06-20 1985-01-08 野本 恒夫 根系制御板
JPH09250708A (ja) * 1996-03-14 1997-09-22 Babcock Hitachi Kk 微粉炭焚ボイラの運転方法
DE19910160A1 (de) 1999-02-26 2000-08-31 Ver Energiewerke Ag Verfahren zur Verminderung von Verschmutzungen und Verschlackungen eines mit Rohbraunkohle gefeuerten Dampfkessels
TW562860B (en) * 2000-04-10 2003-11-21 Kobe Steel Ltd Method for producing reduced iron
JP4732740B2 (ja) * 2003-11-27 2011-07-27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使用済みプラスチックの炉吹き込み方法および炉吹き込み用使用済みプラスチック粒状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475646B2 (en) * 2005-11-30 2009-01-13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creasing a rate of slag formation at predetermined locations in a boiler system
JP2009170771A (ja) 2008-01-18 2009-07-30 Toppan Printing Co Ltd 太陽電池バックシート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5342355B2 (ja) 2009-07-22 2013-11-13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ボイラの灰付着抑制方法及び灰付着抑制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82990A (ja) * 1997-09-03 1999-03-26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石炭焚きボイラの灰付着抑制方法
JP2004361368A (ja) * 2003-06-09 2004-12-24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石炭灰の付着予測評価方法及び石炭灰の付着防止方法
CN1914299A (zh) * 2003-12-12 2007-02-14 考泰克公司 增强固体燃料性质的燃烧前、干处理方法及系统
JP2006084062A (ja) * 2004-09-14 2006-03-30 Babcock Hitachi Kk 石炭焚き火炉の運用方法と装置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78222A (zh) * 2014-08-12 2014-12-03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催化气化工艺的配煤方法
CN104178222B (zh) * 2014-08-12 2016-05-25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催化气化工艺的配煤方法
CN106352315A (zh) * 2015-07-13 2017-01-25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锅炉的运转方法及锅炉设备
CN106352315B (zh) * 2015-07-13 2021-04-20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锅炉的运转方法及锅炉设备
CN109073220A (zh) * 2016-04-14 2018-12-21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锅炉的运转方法和锅炉设备
CN109073220B (zh) * 2016-04-14 2019-11-26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锅炉的运转方法和锅炉设备
CN108884991A (zh) * 2016-04-19 2018-11-23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锅炉的运转方法和锅炉设备
CN108884991B (zh) * 2016-04-19 2020-09-25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锅炉的运转方法和锅炉设备
CN111511880A (zh) * 2017-12-26 2020-08-07 株式会社Posco 焦炭仓的附着矿物测量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342355B2 (ja) 2013-11-13
JP2011027281A (ja) 2011-02-10
DE112010003028T5 (de) 2012-08-02
WO2011010704A1 (ja) 2011-01-27
CN102472484B (zh) 2014-04-23
US20120107751A1 (en) 2012-05-03
US9157633B2 (en) 2015-10-13
KR101257201B1 (ko) 2013-04-23
KR20120041738A (ko) 2012-05-02
DE112010003028B4 (de) 2018-07-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72484B (zh) 锅炉的灰附着抑制方法及灰附着抑制装置
CN102575848A (zh) 锅炉的灰分附着抑制方法和灰分附着抑制装置
CN102016419B (zh) 氧气燃烧锅炉的废气控制方法及装置
JP5374453B2 (ja) ボイラの灰付着抑制方法及び灰付着抑制装置
Romeo et al. Design and operation assessment of an oxyfuel fluidized bed combustor
CN102084184B (zh) 氧气燃烧锅炉的燃烧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2985756B (zh) 加热炉的灰附着抑制方法及灰附着抑制装置
CN101784839A (zh) 用于使旋风燃烧室里的氮氧化物(NOx)排放物降至最少的系统和方法
CN101675302A (zh) 用于控制城市固体废物密度和提高热值以改善废物变能量锅炉运行的方法和系统
Pronobis et al. Conversion of a pulverized coal boiler into a torrefied biomass boiler
JP2009257731A (ja) 循環流動層式焼却炉の温度制御方法
CN108884991A (zh) 锅炉的运转方法和锅炉设备
Garba Prediction of ash deposition for biomass combustion and coal/biomass co-combustion
KR101085939B1 (ko) 화력발전소에 적용되는 석탄회의 재연소 시스템
JP5619674B2 (ja) 加熱炉の灰付着抑制方法及び灰付着抑制装置
CN106352315B (zh) 锅炉的运转方法及锅炉设备
Jolibois et al. Oscillating combustion of different fuel types for NOX reduction in grate furnaces and coal burners
CN109073220B (zh) 锅炉的运转方法和锅炉设备
WO2021176525A1 (ja) 相関関係導出方法、および、相関関係導出装置
Marx et al. Conventional firing systems
Kumar et al. EFFECT OF COAL WASHING ON FIRESIDE DEPOSITION AND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IN PF FIRED FURNACES
Shastri Study of Efficiency Improvement and Optimization in CFB
Zhang et al.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tud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iomass suspension combustion in a hot-water boiler
Massoudi FEASIBILITY OF 100 PERCENT RDF FIRING FOR POWER GENERATION
Lenhard et al. Specifics of phytomass combustion in small experimental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