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68540A - L型同轴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L型同轴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68540A
CN102468540A CN2011102708069A CN201110270806A CN102468540A CN 102468540 A CN102468540 A CN 102468540A CN 2011102708069 A CN2011102708069 A CN 2011102708069A CN 201110270806 A CN201110270806 A CN 201110270806A CN 102468540 A CN102468540 A CN 1024685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taining part
pair
connector
insulation division
contact s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7080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68540B (zh
Inventor
富樫晃司
下方德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M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M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MK Corp filed Critical SM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4685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685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685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6854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L型同轴插塞式连接器(100),具有:与同轴电缆(110)的中心导体(111)连接的中心接点(10)、对中心接点(10)加以保持的保持绝缘部(22)、以及具有导向片(31a)及(31b)的金属壳(30),金属壳(30)具有以包围保持绝缘部(22)周围的形式形成且通过相互敛缝来对保持绝缘部(22)、导向片(31a)及(31b)加以保持的敛缝保持部(35a)及(35b),敛缝保持部(35a)及(35b)通过矩形的开口部(35c)与矩形的突起(35d)相互嵌合而相互抓持。本发明的L型同轴连接器无须对敛缝保持部施加过大的敛缝力即能够保持同轴电缆。

Description

L型同轴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譬如用于移动电话或笔记本电脑等移动设备的L型同轴连接器。
背景技术
以往有一种L型同轴连接器,是沿着相对于与对方连接器间的装脱方向而正交的方向引出同轴电缆(譬如见专利文献1)。这种L型同轴连接器具有:对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加以保持的中心接点、覆盖该中心接点的绝缘体、以及与对方连接器的筒状端子连接的金属壳。在金属壳上形成一对敛缝保持部,这一对敛缝保持部与绝缘体一同对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加以保持。
作为以往的敛缝保持部的形状,有一种如图10所示。图10表示以往的L型同轴连接器,是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被保持的部位附近的剖视图,(a)~(c)表示3个结构示例。
首先是图10(a)所示的以往的L型同轴连接器,具有:对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1加以保持的中心接点2、覆盖该中心接点2的绝缘体3、与对方连接器的筒状端子连接的金属壳4、在该金属壳4上形成且对绝缘体3的周围加以保持的一对敛缝保持部4a及4b。
然后是图10(b)所示的以往的L型同轴连接器,具有:对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5的外周面加以包围的中心导体被覆体6、对该中心导体被覆体6加以保持的绝缘体7、与对方连接器的筒状端子连接的金属壳8、在该金属壳8上形成且对绝缘体7的周围加以保持的一对敛缝保持部8a及8b。此处,如图10(b1)所示,敛缝保持部8a及8b在敛缝前分别被预先弯曲加工成L字形。
然后是图10(c)所示的以往的L型同轴连接器,具有与图10(b)形状不同的金属壳9,在该金属壳9上形成的敛缝保持部9a及9b在敛缝前分别被预先加工成与绝缘体7的侧面一致的形状。
不过,在图10(b)及(c)中,省略了对中心导体5加以保持的中心接点的图示。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481161号公报
然而,以往的L型同轴连接器的敛缝保持部是与通过对1块金属板进行冲压加工而成的金属壳一体成型的,因此如果没有对敛缝保持部施加过大的敛缝力,就会在敛缝之后发生回弹,无法获得图10所示的敛缝后的形状。结果是,以往的L型同轴连接器为了防止回弹而要施加过大的敛缝力,可能对同轴电缆带来不良影响。
具体是,如果是图10(a)所示的连接器,则对敛缝保持部4a及4b施加过大的敛缝力会导致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1与中心接点2之间接触不良。而若是图10(b)及(c)所示的连接器,则对敛缝保持部8a及8b施加过大的敛缝力会导致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5断线或中心导体被覆体(电介质)6破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型同轴连接器,无须对敛缝保持部施加过大的敛缝力就能够对同轴电缆加以保持。
本发明的L型同轴连接器是沿着相对于与对方连接器间的装脱方向而交叉的方向引出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具有:中心接点,该中心接点将中心接触部与中心导体连接部连接,所述中心接触部与所述对方连接器的中心端子接触,所述中心导体连接部则与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作电连接;绝缘体,该绝缘体具有本体绝缘部和保持绝缘部,本体绝缘部沿着与所述对方连接器间的装脱方向设有让所述中心接触部通过的通孔,保持绝缘部则对所述中心导体连接部加以保持;由一块金属板一体形成的金属壳,该金属壳具有筒状接触部、盖部以及一对敛缝保持部,所述筒状接触部沿着所述本体绝缘部的外周而被弯折成筒状,具有沿着所述装脱方向延伸的裂缝,且与所述对方连接器的筒状端子接触,所述盖部经过与所述筒状接触部连接的连结部而依次形成,对所述本体绝缘部的与所述对方连接器相反一侧的背面加以覆盖,所述一对敛缝保持部则形成包围所述保持绝缘部的周围的状态,通过相互敛缝而对所述保持绝缘部加以保持,所述金属壳以所述连结部为弯折位置而弯折,以使所述盖部覆盖所述本体绝缘部的所述背面,所述一对敛缝保持部分别具有相互抓持的抓持机构。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能够提供无须对敛缝保持部施加过大的敛缝力就能够保持同轴电缆的L型同轴连接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L型同轴插塞式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L型同轴插塞式连接器的俯视图、侧视图及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L型同轴插塞式连接器的中心接点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L型同轴插塞式连接器的绝缘体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L型同轴插塞式连接器的金属壳的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L型同轴插塞式连接器的中心接点与绝缘体及金属壳的组装说明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L型同轴插塞式连接器在敛缝前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L型同轴插塞式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9是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L型同轴插塞式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10是以往的L型同轴连接器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10中心接点
11中心接触部
12中心导体连接部
20绝缘体
21本体绝缘部
21a通孔
21b开关保险片保持部
21c背面
22保持绝缘部
22b、22c导向片配置面
30金属壳
31筒状接触部
31a、31b导向片
31c、31d开关保险片
31e裂缝
32连结部
33盖部
34a、34b卡合部
34c、34d突起
35a、35b、41a、41b、51a、51b敛缝保持部
35c开口部(抓持机构)
35d突起(抓持机构)
41c凹状部(抓持机构)
41d凸状部(抓持机构)
51c通孔(抓持机构)
51d爪部(抓持机构)
100、200、300L型同轴插塞式连接器(L型同轴连接器)
110同轴电缆
111中心导体
120塞孔式连接器(对方连接器)
121中心端子
122筒状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不过,以下说明的例子是将本发明的L型同轴连接器用于插塞(以下称为“L型同轴插塞式连接器”)。
(第1实施例)
首先结合图1~图7说明本发明第1实施例。图1是本实施例的L型同轴插塞式连接器100的立体图,图2是L型同轴插塞式连接器100的俯视图、侧视图及剖视图,图3是中心接点10的立体图,图4是绝缘体20的立体图,图5是金属壳30的立体图,图6是中心接点10与绝缘体20和金属壳30的组装说明图,图7是表示L型同轴插塞式连接器100在敛缝前的状态的立体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L型同轴插塞式连接器100具有沿着相对于与对方连接器、亦即塞孔式连接器120间的装脱方向而正交的方向引出同轴电缆110的结构。该L型同轴插塞式连接器100构成本发明的L型同轴连接器。
塞孔式连接器120具有中心端子121、筒状端子122、基板123、端子121a及122a。端子121a与中心端子121连接,端子122a与筒状端子122连接。通过将端子121a及122a与图中未示的印刷基板上预定的焊接部位进行焊接,将塞孔式连接器120固定在印刷基板上。
如图2所示,L型同轴插塞式连接器100具有中心接点10、绝缘体20和金属壳30。
如图3所示,中心接点10具有中心接触部11和中心导体连接部12,中心接触部11和中心导体连接部12连结成L字形。中心接触部11用于与图1所示的塞孔式连接器120的中心端子121接触。中心导体连接部12具有抓持同轴电缆110的中心导体111的抓持部12a,如图2(c)的C-C剖视图、亦即图2(e)所示,通过抓持部12a对中心导体111加以抓持,使中心接点10与中心导体111之间形成电连接。
如图4所示,绝缘体20具有本体绝缘部21、保持绝缘部22及盖板23。
在本体绝缘部21形成:沿着与塞孔式连接器120间的装脱方向让中心接点10的中心接触部11通过的通孔21a、对设置在后述金属壳30上的开关保险片31c及31d加以保持的开关保险片保持部21b、以及背面21c。
在保持绝缘部22形成:槽部22a、导向片配置面22b及22c、背面22d、导向片承接部22e及22f、一对弯折片22g及22h。
在槽部22a配置中心接点10的中心导体连接部12。在导向片配置面22b及22c分别配置设于后述金属壳30上的导向片31a及31b。导向片承接部22e及22f分别承接后述的导向片31a及31b。一对弯折片22g及22h用于使后述金属壳30上所设的敛缝保持部35a及35b在敛缝时弯折,并推压中心接点10的抓持部12a。
如图5所示,金属壳30具有筒状接触部31、连结部32、盖部33、卡合结构34、敛缝保持结构35、外部导体固定部36、以及外套固定部37。该金属壳30是通过冲压加工将一块金属板(譬如磷青铜板)进行冲压、弯折成形的。
筒状接触部31被加工成沿着本体绝缘部21的外周弯折成筒状的形状。另外,筒状接触部31具有沿着装脱方向延伸的裂缝31e,与塞孔式连接器120的筒状端子122接触。另外,筒状接触部31具有一对导向片31a及31b,从与塞孔式连接器120相反一侧的端面31f以裂缝31e为基准对称地向着同轴电缆110的引出方向切割折起,由此来形成一对导向片31a及31b。另外,筒状接触部31还具有在比筒状接触部31的外周直径更小的区域内沿着装脱方向突出的一对开关保险片31c及31d。
在将绝缘体20组装到金属壳30中后,开关保险片31c及31d被在绝缘体20的本体绝缘部21上形成的开关保险片保持部21b保持并固定。结果是,开关保险片保持部21b防止了金属壳30的筒状接触部31的内径扩大,因此能够防止L型同轴插塞式连接器100与塞孔式连接器120之间的嵌合力降低。
连结部32形成于筒状接触部31的端面31f上与裂缝31e相向的部分。通过以连结部31为弯折位置将金属壳30弯折90度来形成图1所示的形状。
一旦将金属壳30在连结部32处弯折90度,盖部33即覆盖本体绝缘部21的背面21c。
卡合结构34具有臂状的一对卡合部34a及34b。卡合部34a及34b分别具有三角锥形的突起34c及34d。一旦在连结部32处将金属壳30弯折90度,卡合部34a及34b即分别通过突起34c及34d与一对导向片31a及31b卡合。采用这种结构,一对卡合部34a及34b利用金属壳30的回弹能够防止金属壳30的A面与B面间形成的角度超过大致90度。
不过,突起34c及34d的形状不限定于三角锥形,只要是使卡合部34a及34b能够分别与导向片31a及31b卡合的形状即可。另外,卡合部34a及34b也可以分别具有替代突起34c及34d的卡合结构。这种卡合结构譬如有使卡合部34a及34b的内表面间的尺寸小于导向片31a及31b的外表面间的尺寸、通过压入使二者卡合的结构,以及通过使卡合部34a与导向片31a相互间的接触面以及卡合部34b与导向片31b相互间的接触面粗糙化来增大二者间的摩擦阻力、从而使二者卡合的结构等。
敛缝保持结构35如图2(b)的C-C剖视图、亦即图2(d)所示,用加工成L字形的臂状的一对敛缝保持部35a及35b构成。敛缝保持部35a及35b形成包围保持绝缘部22周围的状态,通过相互敛缝来对保持绝缘部22、导向片31a及31b加以保持。
在敛缝保持部35a的前端形成矩形的开口部35c。而在敛缝保持部35a的根部则形成凸部35e。同样,在敛缝保持部35b的前端形成矩形的突起35d。而在敛缝保持部35b的根部则形成凸部35f。此处,开口部35c及突起35d以能够相互嵌合的尺寸形成。采用上述结构,在敛缝保持部35a及35b敛缝时,开口部35c与突起35d间嵌合,敛缝保持部35a及35b相互抓持。而开口部35c及突起35d便构成本发明的抓持机构。
外部导体固定部36形成包围同轴电缆110的外部导体113周围的状态,通过将外部导体固定部36敛缝来固定外部导体113。结果是,同轴电缆110的外部导体113与筒状接触部31之间实现电气连接。
外套固定部37形成包围同轴电缆110的外套114周围的状态,通过将外套固定部37敛缝来固定外套114。
图6显示中心接点10、绝缘体20以及金属壳30的组装状态。如图6所示,中心接点10的中心导体连接部12配置于绝缘体20的槽部22a中。中心接点10的中心接触部11则插入本体绝缘部21的通孔21a(参照图2(a))。
本体绝缘部21则插入金属壳30的筒状接触部31。而在金属壳30的筒状接触部31上形成的导向片31a则配置在保持绝缘部22的导向片配置面22b上(参照图4),且由导向片承接部22e承接导向片31a的前端。同样,图中省略的另一个导向片31b是配置在保持绝缘部22的导向片配置面22c上,且由导向片承接部22f承接导向片31b的前端。
图7显示金属壳30在连结部32处弯折90度且在敛缝前的状态。如图7所示,一旦将金属壳30在连结部32处弯折90度,一对卡合部34a及34b即分别与一对导向片31a及31b卡合。结果是维持图2(a)所示的金属壳30的A面与B面间的角度为大致90度的状态。
以下以图6和图7为主说明L型同轴插塞式连接器100的组装工序。
首先,以绝缘体20的盖板23靠近金属壳30的盖部33的姿势,将绝缘体20的本体绝缘部21插入金属壳30的筒状接触部31。此时,筒状接触部31上形成的导向片31a及31b被分别配置在保持绝缘部22的导向片配置面22b及22c上。
接着将中心接点10的中心接触部11插入本体绝缘部21的通孔21a中,并将中心接点10的中心导体连接部12配置于保持绝缘部22的槽部22a中。
然后,将金属壳30在连结部32处弯折90度,并如图7那样将一对卡合部34a及34b分别与一对导向片31a及31b卡合来加以固定并保持。此时,盖板23成为推压中心导体连接部12的状态(参照图2(a))。
接着,将在同轴电缆110的一端部从中心导体被覆体112露出的中心导体111插入一对抓持部12a,成为图7所示的状态。
并通过将外部导体固定部36以及外套固定部37敛缝,分别将同轴电缆110的外部导体113及外套114固定。
再使敛缝保持部35a及35b相互向内侧方向弯起,形成敛缝保持部35a及35b包围保持绝缘部22周围的状态,并使开口部35c与突起35d敛缝嵌合。此时,凸部35e及35f分别推压保持绝缘部22的弯折片22g及22h。敛缝保持部35a及35b通过敛缝而相互嵌合,由此使敛缝保持部35a及35b相互抓持(参照图2(c))。在该敛缝工序中,只要施加使敛缝保持部35a及35b相互嵌合的力即可,而无须如以往那样施加过大的敛缝力。
如上所述,采用本实施例的L型同轴插塞式连接器100,一对敛缝保持部35a及35b分别具有开口部35c及突起35d,通过使开口部35c与突起35d嵌合而使敛缝保持部35a及35b相互抓持,因此无须对敛缝保持部35a及35b施加过大的敛缝力即能够对同轴电缆110加以保持。
从而,本实施例的L型同轴插塞式连接器100能够防止在以往敛缝时发生的同轴电缆110的中心导体111与中心接点10之间的接触不良以及中心导体111断线、中心导体被覆体112破损等情况。
另外,本实施例的L型同轴插塞式连接器100是用开关保险片保持部21b来保持并固定开关保险片31c及31d的,因此能够防止金属壳30的筒状接触部31的内径扩大。结果是,L型同轴插塞式连接器100能够防止L型同轴插塞式连接器100与塞孔式连接器120间的嵌合力降低。
还有,本实施例的L型同轴插塞式连接器100是用一对卡合部34a及34b分别与一对导向片31a及31b卡合来进行固定保持,因此能够抑制金属壳30的回弹导致的不良影响。结果是,L型同轴插塞式连接器100能够改善将同轴电缆110固定在金属壳30上时的操作性,且降低与塞孔式连接器120之间安装时的高度(低高度化)。
不过,上述实施例说明的是将本发明的L型同轴连接器用于插塞的L型同轴插塞式连接器100,但本发明不限于用于插塞,即使是用于塞孔的L型同轴塞孔式连接器也能获得同样效果。
另外,上述实施例中关于敛缝保持部35a及35b在敛缝前的形状,采用的是以往示例、亦即图10(b1)所示的样式(参照图2(d)),但也可以代之以图10(c1)所示的样式。
(第2实施例)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L型同轴插塞式连接器200是用敛缝保持结构41来取代第1实施例的敛缝保持结构35。从而,凡与第1实施例相同的结构均用相同符号表示并省略重复说明。
敛缝保持结构41用臂状的一对敛缝保持部41a及41b构成。敛缝保持部41a及41b形成包围保持绝缘部22周围的状态,并通过相互敛缝来对保持绝缘部22、导向片31a及31b进行保持。不过,作为敛缝保持部41a及41b在敛缝前的形状,最好采用以往例、亦即图10(b1)中所示的样式。
在敛缝保持部41a的前端形成前端一侧的开口宽度较窄的凹状部41c。在敛缝保持部41b的前端则形成根部较细的凸状部41d。采用上述结构,在敛缝保持部41a及41b敛缝时,凹状部41c与凸状部41d相互抓住,使敛缝保持部41a及41b相互抓持。此处,凹状部41c及凸状部41d构成本发明的抓持机构。
如上所述,采用本实施例的L型同轴插塞式连接器200,一对敛缝保持部41a及41b分别具有凹状部41c及凸状部41d,是通过使凹状部41c与凸状部41d相互抓住而使敛缝保持部41a及41b相互抓持,因此无须对敛缝保持部41a及41b施加过大的敛缝力即能够保持同轴电缆110。
(第3实施例)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L型同轴插塞式连接器300是用敛缝保持结构51来取代第1实施例的敛缝保持结构35。从而,凡与第1实施例相同的结构均用相同符号表示并省略重复说明。
敛缝保持结构51用臂状的一对敛缝保持部51a及51b构成。敛缝保持部51a及51b是在敛缝保持部51a的前端部重叠敛缝保持部51b的前端部,从而形成包围保持绝缘部22周围的状态。另外,敛缝保持部51a及51b通过相互敛缝来对保持绝缘部22、导向片31a及31b进行保持。不过,作为敛缝保持部51a及51b在敛缝前的形状,最好采用以往例、亦即图10(c1)中所示的样式。
在敛缝保持部51a的前端部形成矩形的通孔51c。在敛缝保持部51b的前端部则形成钩住通孔51c的内壁的爪部51d。采用上述结构,在敛缝保持部51a及51b敛缝时,爪部51d钩住通孔51c的内壁,使敛缝保持部51a及51b相互抓持。此处,通孔51c及爪部51d构成本发明的抓持机构。
不过,通孔51c的形状不限于矩形,也可以是圆形、椭圆形、三角形等。
如上所述,采用本实施例的L型同轴插塞式连接器300,一对敛缝保持部51a及51b分别在前端部具有通孔51c及爪部51d,通过使爪部51d钩住通孔51c的内壁来使敛缝保持部51a及51b相互抓持,因此无须对敛缝保持部51a及51b施加过大的敛缝力即能够对同轴电缆110加以保持。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L型同轴连接器无须对敛缝保持部施加过大的敛缝力即能对同轴电缆加以保持,能够作为用于移动电话或笔记本电脑等移动设备的L型同轴连接器使用。

Claims (7)

1.一种L型同轴连接器,沿着相对于与对方连接器间的装脱方向而交叉的方向引出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具有:
中心接点,该中心接点将中心接触部与中心导体连接部连接,所述中心接触部与所述对方连接器的中心端子接触,所述中心导体连接部则与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作电连接;
绝缘体,该绝缘体具有本体绝缘部和保持绝缘部,所述本体绝缘部沿着与所述对方连接器间的装脱方向设有让所述中心接触部通过的通孔,所述保持绝缘部则对所述中心导体连接部加以保持;
由一块金属板一体形成的金属壳,该金属壳具有筒状接触部、盖部以及一对敛缝保持部,所述筒状接触部沿着所述本体绝缘部的外周而被弯折成筒状,具有沿着所述装脱方向延伸的裂缝,且与所述对方连接器的筒状端子接触,所述盖部经过与所述筒状接触部连接的连结部而依次形成,对所述本体绝缘部的与所述对方连接器相反一侧的背面加以覆盖,所述一对敛缝保持部则形成包围所述保持绝缘部的周围的状态,通过相互敛缝而对所述保持绝缘部加以保持,
所述金属壳以所述连结部为弯折位置而弯折,以使所述盖部覆盖所述本体绝缘部的所述背面,
所述一对敛缝保持部分别具有相互抓持的抓持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型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抓持机构由在所述一对敛缝保持部中一方的前端形成的矩形的开口部和在所述一对敛缝保持部中另一方的前端形成的、与所述开口部嵌合的矩形的突起构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型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抓持机构由在所述一对敛缝保持部中一方的前端形成的根部较细的凸状部和在所述一对敛缝保持部中另一方的前端形成的、抓住所述凸状部的凹状部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型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抓持机构由在所述一对敛缝保持部中一方的前端形成的沿所述装脱方向贯通的通孔和在所述一对敛缝保持部中另一方的前端形成的、钩住所述通孔的内壁的爪部构成,所述一对敛缝保持部中另一方的前端重叠于所述一方敛缝保持部的前端上。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L型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接触部具有向着所述同轴电缆的引出方向形成的导向片、和在所述筒状接触部的外周直径的区域内沿所述装脱方向突出的开关保险片,
所述本体绝缘片具有对所述开关保险片加以保持的开关保险片保持部,
所述保持绝缘部具有配置所述导向片的导向片配置面,
所述一对敛缝保持部以所述导向片配置在所述保持绝缘部的侧面的状态,包围所述保持绝缘部的周围的方式进行保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L型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在所述盖部与所述一对敛缝保持部之间具有与所述导向片卡合的卡合部。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L型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导体连接部具有抓持所述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的抓持部,
所述保持绝缘部具有被所述一对敛缝保持部推压而弯折的一对弯折片,所述一对弯折片在所述一对敛缝保持部相互敛缝时推压所述抓持部,使所述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被所述抓持部抓持。
CN201110270806.9A 2010-11-15 2011-09-02 L型同轴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685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54979 2010-11-15
JP2010254979A JP5152301B2 (ja) 2010-11-15 2010-11-15 L型同軸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68540A true CN102468540A (zh) 2012-05-23
CN102468540B CN102468540B (zh) 2015-09-02

Family

ID=460718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70806.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68540B (zh) 2010-11-15 2011-09-02 L型同轴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152301B2 (zh)
CN (1) CN102468540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01693A (zh) * 2013-12-09 2015-06-10 莫列斯公司 同轴连接器
CN105518947A (zh) * 2013-08-22 2016-04-20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同轴连接器以及连接部
CN106025626A (zh) * 2015-03-31 2016-10-12 霓达株式会社 连接器装置
CN107230848A (zh) * 2016-03-23 2017-10-03 Smk株式会社 L型同轴连接器
CN107645108A (zh) * 2016-07-22 2018-01-30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具有视窗的同轴连接器以及使用该同轴连接器的同轴连接器装置
CN107809021A (zh) * 2016-09-08 2018-03-16 第精工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
CN109075489A (zh) * 2016-04-11 2018-12-2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076311A (ja) * 2013-10-10 2015-04-20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同軸コネクタ装置
JP6791499B2 (ja) * 2016-11-24 2020-11-25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圧接接続型コンタクト及び同軸コネクタ
JP7143206B2 (ja) * 2018-12-21 2022-09-28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対の圧着片を有するハウジングを備えた同軸ケーブルコネクタ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79332A (ja) * 2000-09-06 2002-03-19 Nsk Ltd 中空ラック軸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4087410A (ja) * 2002-08-29 2004-03-18 Molex Inc L型同軸コネクタ
JP2004265668A (ja) * 2003-02-28 2004-09-24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端子金具
CN1691434A (zh) * 2004-04-21 2005-11-02 星电株式会社 同轴缆线连接器
CN200969409Y (zh) * 2006-09-06 2007-10-31 和锲精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同轴电缆连接器
CN201063394Y (zh) * 2007-07-12 2008-05-21 金胜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小型同轴电缆线连接器
CN101202397A (zh) * 2006-12-13 2008-06-18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同轴电连接器
CN101340043A (zh) * 2007-07-04 2009-01-07 Smk株式会社 同轴连接器
CN101630781A (zh) * 2008-06-24 2010-01-20 泰科电子公司 同轴电缆连接器壳体
JP2010108719A (ja) * 2008-10-29 2010-05-13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コネクタ
CN201623342U (zh) * 2010-02-25 2010-11-03 昆山荆城电子有限公司 同轴电缆连接器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79332A (ja) * 2000-09-06 2002-03-19 Nsk Ltd 中空ラック軸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4087410A (ja) * 2002-08-29 2004-03-18 Molex Inc L型同軸コネクタ
JP2004265668A (ja) * 2003-02-28 2004-09-24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端子金具
CN1691434A (zh) * 2004-04-21 2005-11-02 星电株式会社 同轴缆线连接器
CN200969409Y (zh) * 2006-09-06 2007-10-31 和锲精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同轴电缆连接器
CN101202397A (zh) * 2006-12-13 2008-06-18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同轴电连接器
CN101340043A (zh) * 2007-07-04 2009-01-07 Smk株式会社 同轴连接器
CN201063394Y (zh) * 2007-07-12 2008-05-21 金胜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小型同轴电缆线连接器
CN101630781A (zh) * 2008-06-24 2010-01-20 泰科电子公司 同轴电缆连接器壳体
JP2010108719A (ja) * 2008-10-29 2010-05-13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コネクタ
CN201623342U (zh) * 2010-02-25 2010-11-03 昆山荆城电子有限公司 同轴电缆连接器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18947A (zh) * 2013-08-22 2016-04-20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同轴连接器以及连接部
CN104701693A (zh) * 2013-12-09 2015-06-10 莫列斯公司 同轴连接器
CN104701693B (zh) * 2013-12-09 2017-11-17 莫列斯公司 同轴连接器
CN106025626B (zh) * 2015-03-31 2019-05-21 霓达株式会社 连接器装置
CN106025626A (zh) * 2015-03-31 2016-10-12 霓达株式会社 连接器装置
CN107230848B (zh) * 2016-03-23 2019-06-18 Smk株式会社 L型同轴连接器
CN107230848A (zh) * 2016-03-23 2017-10-03 Smk株式会社 L型同轴连接器
CN109075489A (zh) * 2016-04-11 2018-12-2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9075489B (zh) * 2016-04-11 2021-01-15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7645108A (zh) * 2016-07-22 2018-01-30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具有视窗的同轴连接器以及使用该同轴连接器的同轴连接器装置
CN107645108B (zh) * 2016-07-22 2021-02-26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具有视窗的同轴连接器以及使用该同轴连接器的同轴连接器装置
TWI729127B (zh) * 2016-07-22 2021-06-01 日商廣瀨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同軸連接器、及使用該同軸連接器的同軸連接器裝置
CN107809021A (zh) * 2016-09-08 2018-03-16 第精工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68540B (zh) 2015-09-02
JP5152301B2 (ja) 2013-02-27
JP2012109046A (ja) 2012-06-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68540A (zh) L型同轴连接器
CN102842838B (zh) 线缆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及其线缆连接器
JP4222617B2 (ja) コネクタ
KR100633677B1 (ko) 동축케이블용 커넥터
KR101687861B1 (ko) 전기 커넥터
CN106058580B (zh) 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装置
EP2151892B1 (en) A terminal fitting and connecting method therefor
CN104054216B (zh) 扁平电路体与端子的连接结构和连接方法
CN104701693B (zh) 同轴连接器
CN104081582A (zh) 扁平电路体与端子的连接结构和连接方法
EP2159880A1 (en) A terminal fitting and a wire connected with a terminal fitting
JP2009038012A (ja) レセプタクル端子
US20120149233A1 (en) Terminal structure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using the same
CN103311695B (zh)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
KR101521386B1 (ko) 케이블 접속 방법
KR101687862B1 (ko) 전기 커넥터
CN104701694A (zh) 同轴连接器
JP4744977B2 (ja) ケーブル接続用コンタクト及び当該コンタクトを用いたケーブル接続方法
CN204289783U (zh) 同轴线缆连接器
JP2011014283A (ja) 端子金具及び端子金具付きフラットケーブル
JP2019160790A (ja) 導電性端子およびコネクタ
JP6796619B2 (ja) 電線と端子の接続構造
EP2859622B1 (en) Terminal connection structure
CN201887288U (zh) 压入式安装脚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连接器
JP5952668B2 (ja) 電線と端子の接続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02

Termination date: 2018090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