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67055B - 润滑剂单元,润滑剂供给装置,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润滑剂单元,润滑剂供给装置,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467055B CN102467055B CN201110317540.9A CN201110317540A CN102467055B CN 102467055 B CN102467055 B CN 102467055B CN 201110317540 A CN201110317540 A CN 201110317540A CN 102467055 B CN102467055 B CN 10246705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lubricant
- holding member
- solid lubricant
- pivoting pa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Cleaning In Electr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在再利用作业中能容易地从保持部件分离保持在保持部件状态的固形润滑剂的润滑剂单元,润滑剂供给装置,处理卡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所述润滑剂单元包括:固形润滑剂(16b);保持部件(16c),粘接并保持固形润滑剂(16b),且在粘接上述固形润滑剂的粘接面的局部形成贯通孔(16c1);一对回转部件(16g),在保持部件(16c)中,分别可回转地支承在宽度方向分离的位置;以及赋能部件(16h),使得一对回转部件(16g)朝着互相不同的方向回转,对保持部件(16c)赋能,以便与壳体16f压接。并且,一对回转部件(16g)构成为随着上述赋能部件引起的回转,通过保持部件(16c)的贯通孔(16c1)推压固形润滑剂(16b)。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或其复合机等使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其中设置的润滑剂单元,润滑剂供给装置,以及处理卡盒。
背景技术
以往,在复印机、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向感光体鼓或中间转印带等像载置体供给润滑剂的润滑剂供给装置的技术,为人们所公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等)。
详细地说,转印工序后残留在感光体鼓上的未转印调色剂应由与感光体鼓相接的清洁刮板(清洁装置)完全除去。但是,因与感光体鼓摩擦,清洁刮板的相接部产生破损(缺损)场合,未转印调色剂挤过缺损清洁刮板和感光体鼓之间的间隙,产生清洁不良。
对于这种问题,通过在感光体鼓上涂布润滑剂,使得感光体鼓上的摩擦系数降低,减少清洁刮板的磨耗/缺损,或感光体鼓的劣化,能抑制长时间后产生清洁不良。
具体地说,润滑剂涂布装置由与感光体鼓(像载置体)滑接的刷辊(润滑剂供给辊),与刷辊相接的固形润滑剂,通过双面胶带或粘接剂粘接/保持固形润滑剂的保持部件,将保持部件和固形润滑剂一起向着刷辊赋能的弹簧或推压机构等的赋能部件等构成。并且,润滑剂由朝所定方向回转的刷辊从固形润滑剂逐渐削取,由刷辊削取并运送的润滑剂涂布(供给)到像载置体表面。
在这种润滑剂供给装置中,为了实行固形润滑剂的更换维护保养,大多使用构成为能相对装置装卸粘接/保持在保持部件状态的固形润滑剂(润滑 剂单元)。又,在这种更换维护保养时,从润滑剂供给装置取出固形润滑剂粘接/保持在保持部件状态的润滑剂单元后,大多在再利用工厂实行再利用作业,从保持部件分离已消耗的固形润滑剂,将新的固形润滑剂安装在保持部件。
以往的润滑剂供给装置由于固形润滑剂相对保持部件牢固地粘接,因此,从保持部件分离保持在保持部件状态的使用完的固形润滑剂的再利用作业的作业性差。尤其,使用完的固形润滑剂因其消耗成为薄壁化,作业者握持不容易,因此,从保持部件分离固形润滑剂的作业变得很困难。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9326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29324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出来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在再利用作业中能容易地从保持部件分离保持在保持部件状态的固形润滑剂的润滑剂单元,润滑剂供给装置,处理卡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1)一种润滑剂单元,其特征在于:
该润滑剂单元包括:
固形润滑剂;
保持部件,粘接上述固形润滑剂,且在粘接上述固形润滑剂的粘接面的局部形成单个或多个贯通孔;
一对回转部件,在上述保持部件中,分别可回转地支承在宽度方向分离的位置;以及
赋能部件,对上述一对回转部件赋能,使其朝着互相不同的方向回转;
上述一对回转部件形成为至少一方随着上述赋能部件引起的回转,通过上述保持部件的上述贯通孔推压上述固形润滑剂。
(2)在上述技术方案(1)所述的润滑剂单元中,其特征在于:
可装卸地设置限制手段,当没有开始使用时,限制通过上述保持部件的上述贯通孔推压上述固形润滑剂的上述回转部件的回转动作。
(3)在上述技术方案(2)所述的润滑剂单元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限制手段是插入形成在上述保持部件的孔部、与上述回转部件嵌合的系止销。
(4)在上述技术方案(2)所述的润滑剂单元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限制手段是插入形成在上述保持部件的孔部以及形成在上述回转部件的孔部的系止销。
(5)在上述技术方案(1)-(4)任一个所述的润滑剂单元中,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保持部件的上述贯通孔设置片材状部件。
(6)一种润滑剂供给装置,将润滑剂供给到载置调色剂像的像载置体上,其特征在于,该润滑剂供给装置包括:
上述技术方案(1)-(5)中任一个记载的润滑剂单元;
润滑剂供给辊,朝着所定方向回转,与上述像载置体和上述固形润滑剂滑接;以及
壳体,收纳上述保持部件以及上述固形润滑剂,且与上述一对回转部件压接,使得上述固形润滑剂能朝着与上述润滑剂供给辊压接的方向移动。
(7)在上述技术方案(6)所述的润滑剂供给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一对回转部件分别具备凸轮形状部,因上述赋能部件引起的赋能力,上述一对回转部件回转,上述凸轮形状部与上述壳体压接,随着上述固形润滑剂的消耗,使得上述保持部件和上述固形润滑剂一起朝着接近上述润滑剂供给辊方向移动;
上述至少一方的回转部件具备推压部,夹着该回转中心,上述推压部形成在上述凸轮形状部的相反侧,当该回转部件的回转范围超过所定范围时,上述推压部通过上述贯通孔与上述固形润滑剂接触,随着该回转部件的此后回转,使得推压上述固形润滑剂的力逐渐增加。
(8)在上述技术方案(6)或(7)所述的润滑剂供给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赋能部件为拉伸弹簧,其与上述一对回转部件连接,使得上述一对回转部件回转,使得上述一对回转部件与上述壳体压接的部分之间的跨距逐渐减少。
(9)一种处理卡盒,相对图像形成装置本体,设置为装卸自如,其特征在 于:
设有上述技术方案(6)-(8)中任一个记载的润滑剂供给装置,以及上述像载置体。
(10)在上述技术方案(9)所述的处理卡盒中,其特征在于:
将清洁上述像载置体的清洁部相对上述润滑剂供给装置设在上述像载置体的回转方向上游侧。
(1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有上述技术方案(6)-(8)中任一个记载的润滑剂供给装置,以及上述像载置体。
在本说明书中,所谓“处理卡盒”定义为如下单元:使得像载置体带电的充电部、对形成在像载置体上的潜像进行显影的显影部(显影装置)、清洁像载置体的清洁部之中至少一个和像载置体一体化,相对图像形成装置本体装卸自如。
又,在本说明书中,所谓“宽度方向”定义为相对记录介质的运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与像载置体的主扫描方向相同。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在保持部件中,可回转地支承一对回转部件,因赋能部件的赋能力,上述一对回转部件对保持部件赋能,一对回转部件的至少一方随着上述回转,通过保持部件的贯通孔推压固形润滑剂。由此,提供在再利用作业中能容易地从保持部件分离保持在保持部件状态的固形润滑剂的润滑剂单元,润滑剂供给装置,处理卡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全体构成图。
图2是表示成像部的构成图。
图3是表示润滑剂单元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保持部件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回转部件的侧面图。
图6表示随着固形润滑剂消耗的保持部件的动作。
图7表示使用开始前的润滑剂供给装置的局部。
图8是表示另一形态的保持部件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又一形态的保持部件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设置片材状部件的保持部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在以下实施形态中,虽然对构成要素,种类,组合,位置,形状,数量,相对配置等作了各种限定,但是,这些仅仅是例举,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在各图中,相同或相当部件用相同符号表示,重复说明适当简化或省略。
首先参照图1说明图像形成装置整体的构成及动作。
本实施形态的图像形成装置1是串列型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作为多个成像部的处理卡盒10Y、10M、10C、10BK并列设置,与中间转印带17对向。
在图1中,符号1是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彩色复印机的装置本体,符号3是将原稿运送到原稿读入部4的原稿运送部,符号4是读入原稿的图像信息的原稿读入部,符号6是发出基于输入图像信息的激光的写入部(曝光部),符号7是收纳转印纸等记录介质P的供纸部,符号10Y、10M、10C、10BK是与各色(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对应作为成像部的处理卡盒,符号17是多色的调色剂像叠合转印的中间转印带,符号18是将形成在中间转印带17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在记录介质P的二次转印辊,符号20是对记录介质P上的未定影图像进行定影的定影部,符号28是用于向各处理卡盒(成像部)10Y、10M、10C、10BK的显影部补给各色调色剂的调色剂容器。
在此,各处理卡盒10Y、10M、10C、10BK(成像部)系分别将作为像载置体的感光体鼓11,充电部12,显影部13(显影装置),清洁部15(清洁装置),润滑剂供给装置16(润滑剂供给部)一体化(可以参照图2和图3)。并且,各处理卡盒10Y、10M、10C、10BK在达到寿命时相对装置本体1更换。
在各处理卡盒10Y、10M、10C、10BK的感光体鼓11(像载置体)上,分别形成各色(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的调色剂像。
下面,说明图像形成装置的通常形成彩色图像时的动作。
首先,原稿由原稿运送部3的运送辊从原稿台运送,载置在原稿读入部4的稿台玻璃上。接着,在原稿读入部4光学读取载置在稿台玻璃上的原稿的图像信息。
详细地说,原稿读入部4对于稿台玻璃上的原稿图像,一边照射发自照明灯的光一边扫描。然后,将在原稿反射的光通过反光镜群以及透镜成像在彩色传感器。原稿的彩色图像信息在彩色传感器按RGB(红色,绿色,蓝色)的色分解光读取后,变换为电图像信号。接着,根据RGB的色分解图像信号,在图像处理部(没有图示)进行色变换处理,色补正处理,空间频率补正处理等处理,得到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的彩色图像信息。
接着,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的各色图像信息送信到写入部6。然后,从写入部6向着对应的处理卡盒10Y、10M、10C、10BK的感光体鼓11分别照射根据各色图像信息的激光(曝光的光)。
另一方面,四个感光体鼓11分别朝图示顺时钟方向回转。并且,感光体鼓11的表面在与充电辊12a(充电部12)的对向位置均一带电(充电工序)。这样,在感光体鼓11上形成带电电位。此后,带电的感光体鼓11表面到达激光照射位置。
在写入部6,与各色对应,从光源射出与图像信号对应的激光。图示省略,激光入射到多面镜反射后,透过多个透镜。透过多个透镜后的激光按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的各色成份,通过不同的光路(曝光工序)。
与黄色成份对应的激光照射在从纸面左侧第一个处理卡盒10Y的感光体鼓11表面。这时,黄色成份的激光因高速回转的多面镜(没有图示)沿着感光体鼓11的回转轴方向(主扫描方向)扫描。这样,在由充电辊12a充电后的感光体鼓11上形成与黄色成份对应的静电潜像。
同样,青色成份的激光照射在从纸面左侧第二个处理卡盒10C的感光体鼓11表面,形成青色成份的静电潜像。与品红色成份对应的激光照射在从纸面左侧第三个处理卡盒10M的感光体鼓11表面,形成与品红色成份对应的静电潜像。黑色成份的激光照射在从纸面左侧第四个(相对中间转印带17的移动方向最下游侧)处理卡盒10BK的(黑色用成像部)感光体鼓11表面,形成黑色成份的静电潜像。
此后,形成各色静电潜像的感光体鼓11表面分别到达与显影部13的对向位置。并且,从各显影部13各色调色剂供给到感光体鼓11上,使得感光体鼓11上的潜像显影(显影工序)。
此后,显影工序后的感光体鼓11表面分别到达与中间转印带17的对向位置。在此,在各自对向位置,设置一次转印辊14,与中间转印带17内周面相接。接着,在一次转印辊14位置,形成在感光体鼓11的各色调色剂像顺序叠合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7上(第一转印工序)。
接着,第一转印工序后的感光体鼓11表面分别到达与清洁部15对向位置。并且,在清洁部15,残存在感光体鼓11上的未转印调色剂被回收(清洁工序)。
此后,感光体鼓11表面顺序通过润滑剂供给装置16的位置和消电部(没有图示)的位置,结束感光体鼓11的一连串的成像处理。
另一方面,感光体鼓11上各色图像叠合转印的中间转印带17表面按照图示箭头方向移动,到达二次转印辊18位置。并且,在二次转印辊18位置,中间转印带17上的彩色图像二次转印在记录介质P上(第二转印工序)。
此后,中间转印带17表面到达中间转印带清洁部(没有图示)的位置。接着,中间转印带17上的未转印调色剂回收到中间转印带清洁部,结束中间转印带17上一连串的转印处理。
在此,二次转印辊18位置的记录介质P从供纸部7经由运送导向件,定位辊19等运送。
详细地说,从收纳记录介质P的供纸部7由供纸辊8供给转印纸P,通过运送导向件后,被导向定位辊19。使得到达定位辊19的记录介质P与中间转印带17上的调色剂像时间一致,向着二次转印辊18位置运送。
此后,转印有彩色图像的记录介质P被导向定影部20。在定影部20中,在定影辊和加压辊的夹持部,彩色图像定影在记录介质P上。
接着,定影工序后的记录介质P由排纸辊29作为输出图像排出到装置本体1外后,码放在排纸部5上,结束一连串的图像形成处理。
下面,参照图2,详细说明图像形成装置的成像部。
图2是表示作为黑色用成像部的处理卡盒10Bk(黑白用处理卡盒)的构成 图。黑白用处理卡盒10Bk以及彩色用处理卡盒10Y、10M、10C除了用于成像工艺的调色剂的色不同,由大致相同构成部件构成,因此,彩色用处理卡盒10Y、10M、10C的图示及说明适当省略。
如图2所示,在处理卡盒10Y、10M、10C、10BK中,作为像载置体的感光体鼓11,使得感光体鼓11带电的充电部12(充电辊),使得形成在感光体鼓11上的静电潜像显影的显影部13,回收感光体鼓11上未转印调色剂的清洁部15,向感光体鼓11上供给润滑剂的润滑剂供给装置16一体地收纳在壳体中。
在此,作为像载置体的感光体鼓11是带负电性的有机感光体,在鼓状导电性支承体上设有感光层等。
图示省略,感光体鼓11在作为基层的导电性支承体上顺序叠层作为绝缘层的下涂层,作为感光层的电荷发生层以及电荷输送层,保护层(表面层)。
作为感光体鼓11的导电性支承体(基层),可以使用体积电阻1010Ωcm以下的导电性材料。
充电部12(充电辊)是在导电性金属芯的外周包覆中电阻的弹性层的辊部件,相对润滑剂供给装置16,配设在感光体鼓11的沿回转方向下游侧。又,充电部12(充电辊)相对感光体鼓11配设为以非接触地对向,以便不附着由润滑剂供给装置16供给到感光体鼓11的润滑剂。
并且,从没有图示的电源部对充电部12施加所定的电压,由此,使得对向的感光体鼓11表面均一带电。
显影部(显影装置)13主要由与感光体鼓11对向的显影辊13a,与显影辊13a对向的第一运送螺旋13b1,通过分隔部件与第一运送螺旋13b1对向的第二运送螺旋13b2,与显影辊13a对向的刮板13c构成。显影辊13a由固定设置在内部、在辊周面形成磁极的磁铁,以及沿磁铁周围回转的套构成。由磁铁在显影辊13a(套)上形成多个磁极,在显影辊13a上载置显影剂。
在显影部13内,收纳由载体及调色剂构成的双组分显影剂。
为了提高画质,调色剂使用圆形度为0.98以上的球形调色剂。“圆形度”为由液流式粒子像分析装置“FPIA-2000”(东亚医用电子公司制)检测的平均圆形度。具体地说,在容器中具有预先除去杂质固形物的水100-150ml,向该容器中加入作为分散剂的表面活性剂(优选烷基苯磺酸盐)0.1-0.5ml,再 加入测定试料(调色剂)0.1-0.5g左右。此后,用超声波分散器对该调色剂分散的悬浮液进行约1-3分钟的分散处理,将分散液浓度为3000-10000个/μl者设置在上述分析装置,测定调色剂形状及分布。
作为球形调色剂,可以对于以往广泛采用的粉碎法形成的形状歪曲的异形的调色剂(粉碎调色剂)进行加热处理等使其球形化,或者也可以通过聚合法制造等。
使用这种球形调色剂场合,以往,有时会发生进入清洁刮板15a和感光体鼓11之间的极小间隙中,挤过该间隙,产生清洁不良。但是,在本实施形态中,通过润滑剂供给装置16将润滑剂涂布在感光体鼓11表面,提高感光体鼓11上调色剂剥离性(除去性),因此,能抑制发生清洁不良。
清洁部15相对润滑剂供给装置16,配置在感光体鼓11的回转方向上游侧。在清洁部15设置与感光体鼓11相接的清洁刮板15a,以及运送螺旋15b等,将回收到清洁部15内的调色剂作为废调色剂,向着废调色剂回收容器(没有图示)运送。清洁刮板15a由聚氨酯橡胶等橡胶材料构成,以所定角度且以所定压力与感光体鼓11表面相接。由此,机械刮取附着在感光体鼓11上的未转印调色剂等的附着物,回收到清洁部15内。在此,作为附着在感光体鼓11上的附着物,除了未转印调色剂,还有从记录介质P(纸)产生的纸粉,充电辊12a放电时在感光体鼓11上产生的放电生成物,添加在调色剂的添加剂等。
润滑剂供给装置16由固形润滑剂16b,与感光体鼓11及固形润滑剂16b滑接的润滑剂供给辊16a(刷状辊),保持固形润滑剂16b的保持部件16c,将保持部件16c和固形润滑剂16b一起收纳的壳体16f,将固形润滑剂16b与保持部件16c一起向着润滑剂供给辊16a赋能的回转部件16g及拉伸弹簧16h(加压机构),使得通过润滑剂供给辊16a供给到感光体鼓11上的润滑剂薄层化的刮板状部件16d等构成。刮板状部件16d相对润滑剂供给辊16a,在感光体鼓11的回转方向下游侧位置,相对感光体鼓11以逆向相接。
通过这样构成的润滑剂供给装置16向感光体鼓11上供给薄层化的润滑剂。关于润滑剂供给装置16的构成及动作,将在后文详细说明。
参照图2进一步详细说明上面所述的成像处理。
显影辊13a朝着图2所示箭头方向(逆时钟方向)回转。第一运送螺旋13b1 和第二运送螺旋13b2之间介有分隔部件,显影部13内的显影剂通过第一运送螺旋13b1和第二运送螺旋13b2的回转,一边与由没有图示的调色剂补给部从调色剂容器28补给的调色剂搅拌混合,一边沿长度方向(图2中与纸面垂直方向)循环。
并且,摩擦带电吸附在载体上的调色剂,与载体一起载置在显影辊13a上。载置在显影辊13a上的显影剂此后到达刮板13c的位置。接着,显影辊13a上的显影剂在刮板13c的位置调整为适量后,到达与感光体鼓11的对向位置(显影位置)。
此后,在显影区域中,显影剂中的调色剂附着到形成在感光体鼓11表面的静电潜像上。详细地说,由照射激光L的图像部的潜像电位(曝光电位)和施加在显影辊13a的显影偏压之间的电位差(显影电位)形成电场,调色剂附着到潜像上(形成调色剂像)。
此后,在显影工序附着到感光体鼓11的调色剂几乎全部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7上。并且,残存在感光体鼓11上的未转印调色剂由清洁刮板15a回收到清洁部15内。
在此,图示省略,设在装置本体1的调色剂补给部由更换自如地构成的瓶状调色剂容器28,保持/驱动调色剂容器28回转、同时向显影部13补给新调色剂的调色剂料斗部构成。又,在调色剂容器28内收纳新调色剂(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之中某一种)。又,在调色剂容器28(调色剂瓶)的内周面,形成螺旋状突起。
随着显影部13内的调色剂(现有调色剂)的消耗,调色剂容器28内的新调色剂从调色剂补给口向显影部13内适当补给。图示省略,显影部13内的调色剂消耗由与感光体鼓11对向的反射型光电传感器,以及设置在显影部13的第二运送螺旋13b2下方的磁传感器间接或直接检测。
下面详细说明本实施形态的润滑剂供给装置16(润滑剂供给部)的构成及动作。
如图2所示,润滑剂供给装置16由固形润滑剂16b,与感光体鼓11及固形润滑剂16b滑接的周边设有刷毛的润滑剂供给辊16a(刷状辊),保持固形润滑剂16b的保持部件16c,将保持部件16c和固形润滑剂16b一起收纳的壳体16f, 将固形润滑剂16b与保持部件16c一起向着润滑剂供给辊16a赋能的回转部件16g及拉伸弹簧16h(加压机构),使得通过润滑剂供给辊16a供给到感光体鼓11上的润滑剂薄层化的板状部件16d(薄层化板)等构成。
壳体16f将保持部件16c和固形润滑剂16b一起收纳,使得固形润滑剂能朝着与润滑剂供给辊16a压接的方向移动(使得不妨害移动)。
润滑剂供给辊16a(刷状辊)是在金属芯上螺旋状卷绕基布上植有长度(毛足)为0.2-20mm(优选0.5-10mm)范围的刷毛。
若刷毛长度超过20mm,则经过长期间与感光体鼓11的反复滑擦,刷毛朝所定方向倒毛,固形润滑剂16b的刮取性以及从感光体鼓11除去调色剂性降低。与此相反,若刷毛长度不足0.2mm,则相对固形润滑剂16b及感光体鼓11的物理的相接力不足。因此,较好的是,刷毛长度处于上述范围。
润滑剂供给辊16a相对图2朝顺时钟方向回转的感光体鼓11,以逆向接触回转(图2的顺时钟方向回转)。又,润滑剂供给辊16a(刷毛)配置为与固形润滑剂16b及感光体鼓11滑接,润滑剂供给辊16a通过回转从固形润滑剂16b刮取润滑剂,将该刮取的润滑剂运送到与感光体鼓11的滑接位置后,将该润滑剂涂布在感光体鼓11上。
在固形润滑剂16b的后方部,为了消除润滑剂供给辊16a和固形润滑剂16b的接触不匀,配置加压机构16g,16h,使得保持(粘接)在保持部件16c状态的固形润滑剂16b向着润滑剂供给辊16a赋能。在此,加压机构由可回转地支承在保持部件16c的一对回转部件16g,以及与一对回转部件16g连接的作为赋能部件的拉伸弹簧16h构成,关于该结构将在后文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形态中,主要由硬脂酸锌形成固形润滑剂16b。详细地说,固形润滑剂16b系溶解以硬脂酸锌为主成份的润滑剂添加剂,过于涂敷没有副作用,具有充分的润滑性,很合适。
硬脂酸锌是典型的层状晶体。层状结晶具有两亲水脂分子自组织化的层状结构,若施加剪切力,晶体易沿着层间裂开而滑动。因此,能使得感光体鼓11表面低摩擦系数化。即,由于受到剪切力均一地覆盖感光体鼓11表面的层状晶体,能通过少量润滑剂有效地覆盖感光体鼓11表面。
作为固形润滑剂16b,除了硬脂酸锌,还可以使用硬脂酸钡,硬脂酸铁,硬 脂酸镍,硬脂酸钴,硬脂酸铜,硬脂酸锶,硬脂酸钙等具有硬脂酸基的物质。又,也可以使用相同脂肪酸基的油酸锌,油酸钡,油酸铅,棕榈酸锌,棕榈酸钡,棕榈酸铅。此外,作为脂肪酸基,可以使用辛酸,亚麻酸等。再有,也可以使用小烛石,巴西棕榈蜡,米蜡,木蜡,大叶油,密蜡,羊毛脂等蜡。上述物质易成为有机系的固形润滑剂,与调色剂的相容性良好。
若将固形润滑剂16b通过润滑剂供给辊16a涂布在感光体鼓11表面,粉体状的润滑剂涂布在感光体鼓11表面,但在该状态下润滑性不能充分发挥,因此,刮板状部件16d(薄层化刮板)起着作为使得润滑剂均一化部件的功能。通过该刮板状部件16d,在感光体鼓11上实行润滑剂的膜化,润滑性能充分发挥其润滑性。
这时,通过润滑剂供给辊16a涂布的粉体状的润滑剂为微粉末,通过刮板状部件16d以分子膜水平在感光体鼓11上薄膜化。
下面,详细说明在本实施形态中具有特征的润滑剂供给装置16的构成/动作。
图3是表示润滑剂单元的立体图。如图3所示,润滑剂单元由固形润滑剂16b,保持部件16c,一对回转部件16g,拉伸弹簧16h(赋能部件)等构成。该润滑剂单元构成为能相对润滑剂供给装置16(处理卡盒10BK)装卸(可更换)。由此,润滑剂供给装置16(处理卡盒10BK)的固形润滑剂的更换作业容易化。
参照图3及图4,固形润滑剂16b粘接保持在保持部件16c。具体地说,在保持部件16c和固形润滑剂16b之间,介有双面胶带或粘接剂等,保持部件16c粘接保持固形润滑剂16b。在此,保持部件16c是弯曲加工成“コ”字状的金属板,在粘接有固形润滑剂16b的粘接面的局部,形成二个贯通孔16c1,在两侧面形成多个孔部16c2,16c3(可以参照图4,图6等)。
在此,参照图3,图5,图6等,在保持部件16c,沿着宽度方向(图2的纸面垂直方向,图6的左右方向)的分离位置,分别可回转地支承一对回转部件16g。详细地说,如图5所示,在回转部件16g的两侧面,形成支轴16g1(凸起部)。并且,该回转部件16g的支轴16g1嵌合在保持部件16c的孔部16c2(轴承部),回转部件16g可回转地保持在保持部件16c。如图3和图6所示,二个回转部件16g分别设置在保持部件16c,在宽度方向成为左右对称。
又,参照图3,图6等,一对回转部件16g用作为赋能部件的拉伸弹簧16h连接。详细地说,拉伸弹簧16h的两端的钩部分别与回转部件16g的孔部16g5(可参照图5)连接。
并且,该拉伸弹簧16h具有作为赋能部件的功能,使得一对回转部件16g朝互相不同的方向回转,以便与壳体16f压接,使得保持部件16c朝着接近润滑剂供给辊16a的方向赋能。具体地说,拉伸弹簧16h(赋能部件)使得一对回转部件16g回转,使得一对回转部件16g与壳体16f压接的部分之间的跨距逐渐减少。
即,凸轮形状部16g2(可以参照图5等)与壳体16f的内壁面相接,二个回转部件16g从拉伸弹簧16h受到上述凸轮形状部16g2互相接近方向的弹簧力(赋能力)。由此,图6的左方的回转部件16g被赋能,使其以支轴16g1作为回转中心,朝着图6的逆时钟方向回转。与此相反,图6的右方的回转部件16g被赋能,使其以支轴16g1作为回转中心,朝着图6的顺时钟方向回转。
更详细地说,如图6(A)-(D)所示,随着图像形成装置1的累积运行时间的增加,固形润滑剂16b因向润滑剂供给辊16a供给润滑剂,逐渐被消耗,其厚度(向润滑剂供给辊16a的压接方向的厚度)变薄。并且,一对回转部件16g分别随着上述固形润滑剂16b的消耗(薄壁化),因拉伸弹簧16h的赋能力朝着上述方向回转。
换句话说,形成在一对回转部件16g的凸轮形状部16g2分别随着固形润滑剂16b的消耗,因拉伸弹簧16h引起的赋能力回转,与壳体16f压接,使得保持部件16c与固形润滑剂16b一起朝着接近润滑剂供给辊16a的方向移动。
在此,在本实施形态中,二个回转部件16g分别随着该回转(因拉伸弹簧16h赋能力引起的回转),通过保持部件16c的贯通孔16c1推压固形润滑剂16b。
详细地说,参照图5等,在回转部件16g,夹着该支轴16g1(回转中心),凸轮形状部16g2的大致相反侧,形成推压部16g3(突起部)。随着上述固形润滑剂16b的消耗(薄壁化),回转部件16g的回转范围超过所定范围时,该推压部16g3通过贯通孔16c1与固形润滑剂16b接触,随着回转部件16g的此后回转,推压固形润滑剂16b的力逐渐增加。
下面,参照图6(A)-(D),详细说明随着固形润滑剂16b的消耗(薄壁化)的保持部件16c的动作(尤其回转部件16g的动作)。
首先,如图6(A)所示,若新品状态的固形润滑剂16b(粘接/保持在保持部件16c的状态)设置到润滑剂供给装置16(装置本体1),则在一对回转部件16g的凸轮形状部16g2的跨距(与壳体16f的二个压接部相互之间的宽度方向的距离)成为最长的状态下,因保持部件16c(加压机构16g,16h),固形润滑剂16b与润滑剂供给辊16a压接。这时,回转部件16g的推压部16g3没有通过贯通孔16c1与固形润滑剂16b接触,收纳在保持部件16c的内部。并且,在该状态下,由润滑剂供给装置16(润滑剂供给辊16a)开始向感光体鼓11供给润滑剂。
此后,如图6(B)所示,随着时间经过,随着由润滑剂供给装置16(润滑剂供给辊16a)向感光体鼓11供给润滑剂的进展,一对回转部件16g的凸轮形状部16g2的跨距逐渐减少,在该状态下,因保持部件16c(加压机构16g,16h),固形润滑剂16b与润滑剂供给辊16a压接。这时,回转部件16g的推压部16g3尽管收纳在保持部件16c的内部,但是,逐渐接近通过贯通孔16c1与固形润滑剂16b接触的位置。
接着,如图6(C)所示,随着时间进一步经过,随着由润滑剂供给装置16(润滑剂供给辊16a)向感光体鼓11供给润滑剂的进一步进展,一对回转部件16g的凸轮形状部16g2的跨距进一步减少(回转部件16g的回转范围超过所定范围),成为回转部件16g的推压部16g3通过贯通孔16c1与固形润滑剂16b接触的状态。这时,固形润滑剂16b没有受到通过保持部件16c的与润滑剂供给辊16a压接的力,而是受到从加压机构16g,16h直接通过推压部16g3的与润滑剂供给辊16a压接的力(压接力)。另一方面,上述压接力的反力作用在保持部件16c,结果,成为作用使得保持部件16c和固形润滑剂16b分离(双面胶带等的剥离)的力。即使在这种状态下,如上所述,固形润滑剂16b相对润滑剂供给辊16a的压接力能由加压机构16g,16h确保,因此,不会发生从润滑剂供给辊16a向感光体鼓11供给润滑剂的润滑剂供给量不足那样的不良状态。
接着,最后,如图6(D)所示,随着由润滑剂供给装置16(润滑剂供给辊16a)向感光体鼓11供给润滑剂的进一步进展,在固形润滑剂16b的壁厚成为极小的状态下,从润滑剂供给装置16(装置本体1)取出固形润滑剂16b及保持部件 16c,实行固形润滑剂16b的更换维护保养。检测手段直接或间接检测固形润滑剂16b的消耗(例如,对润滑剂供给装置16的累积运行时间进行计数的手段,或者光学检测固形润滑剂16b的厚度的手段等),实行固形润滑剂16b的更换维护保养的时期根据上述检测手段的检测结果,进行判断。
又,这时,一对回转部件16g的凸轮形状部16g2的跨距被最短化,成为回转部件16g的推压部16g3通过贯通孔16c1推压圆形润滑剂16b的状态。因此,因上述压接力的反力,使得保持部件16c和固形润滑剂16b分离的力作用在保持部件16c,固形润滑剂16b相对保持部件16c由极弱的粘接力保持(或以粘接力零的状态相接)。
由此,使用完的固形润滑剂16b从保持部件16c及润滑剂供给装置16(装置本体1)取出后,新品时相对保持部件16c比较牢固地粘接着的固形润滑剂16b能容易地从保持部件16c分离。这意味着实行更换维护保养的作业者(主要是维护保养人员)不需将使用完的固形润滑剂16b和保持部件16c一起发送到再利用工厂,而可以在现场将使用完的固形润滑剂16b从保持部件16c分离,实行将准备的新品的固形润滑剂16b粘接到保持部件16c的再利用作业(维护保养作业)。又,当然,即使在将使用完的固形润滑剂16b和保持部件16c一起发送到再利用工厂,在再利用工厂实行固形润滑剂16b的分离作业场合,也能确实提高其作业性。
即使固形润滑剂16b相对保持部件16c由极弱的粘接力保持,使用完的固形润滑剂16b因其消耗而薄壁化,作业者握持不容易场合,也可以从保持部件16c的内部侧通过贯通孔16c1,将工具或手指插入,推压固形润滑剂16b,使得薄壁化的固形润滑剂16b很容易从保持部件16c分离。作为另一种方法,用手工使得回转部件16g回转(一对回转部件16g的凸轮形状部16g2的跨距减少的方向回转),由该回转部件16g(推压部16g3)通过贯通孔16c1,推压固形润滑剂16b,能使得薄壁化的固形润滑剂16b很容易从保持部件16c分离。
又,在本实施形态中,设定为图6(A)-(D)的过程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内部实行。对此,也可以设定为图6(A)-(C)的过程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内部实行,而图6(D)的过程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外部实行。即,也可以在图6(C)的状态(固形润滑剂16b没有因回转部件16g通过贯通孔16c1的推压从保持部件16c 完全分离的状态)下,设定检测更换维护保养的时期,根据该检测信息,从装置本体1(润滑剂供给装置16)取出润滑剂单元(可以参照图3),在装置外实行图6(D)所示那样的固形润滑剂16b的分离作业。该场合,在图6(D)中,在使得润滑剂单元从润滑剂供给辊16a及壳体16f分离的状态下,实行固形润滑剂16b的分离作业。
在本实施形态中,当没有开始使用润滑剂单元(润滑剂供给装置16)时(例如,从出厂时开始直到到达用户所在地期间),可装卸地设置限制手段,限制通过保持部件16c的贯通孔16c1推压固形润滑剂16b的回转部件16g的回转动作。
详细地说,如图7(A)所示,出厂时,用手工动作使得二个回转部件16g朝着与通常时的回转方向相反方向(与拉伸弹簧16h的弹簧力相反的方向)回转,将作为限制手段的系止销16k插入形成在保持部件16c的限制用孔部16c3(也可以参照图3等),与回转部件16g的凸轮形状部16g2嵌合。由此,回转部件16g的回转方向的姿势定位为图7(A)状态,因此,开始使用前,能抑制推压部16g3与固形润滑剂16b压接,固形润滑剂16b相对保持部件16c的保持力降低的不良状况。并且,当在用户处开始使用装置时,由作业者从装置取出上述系止销16k。
作为另一形态,如图7(B)所示,与保持部件16c的孔部16c3不同,在回转部件16g也形成限制用孔部16g4,出厂时,用手工动作使得二个回转部件16g朝着与通常时的回转方向相反方向回转,通过将作为限制手段的系止销16k插入双方的限制用孔部16c3,16g4,也可以限制回转部件16g的回转。尤其,当这种构成场合,系止销16k不会直接与凸轮形状部16g2接触,因此,能抑制对凸轮形状部16g2产生损伤的不良状况。
在图7(A),(B)中,图示润滑剂单元(也可以参照图3)设置在润滑剂供给装置16的状态,但是,对于润滑剂单元单体也可以设置上述系止销16k(限制手段)。
在本实施形态中,在保持部件16c,在粘接固形润滑剂的粘接面的局部形成二个贯通孔16c1,但是,也可以如图8及图9所示,在保持部件16c,在粘接固形润滑剂的粘接面的局部形成一个贯通孔16c1。
详细地说,如图8所示,在保持部件16c,仅仅形成与一方的回转部件16g对应的一个贯通孔16c1场合(图4所示二个贯通孔16c1之中仅仅使用一个场合),随着该一方的回转部件16g回转,通过贯通孔16c1推压固形润滑剂16b(另一方的回转部件16g虽然也与一方的回转部件16g一起回转,但不实行通过贯通孔16c1推压固形润滑剂16b的动作)。即,一方的回转部件16g的推压部16g3随着固形润滑剂16b的消耗(薄壁化),当回转部件16g的回转范围超过所定范围时,该推压部16g3通过贯通孔16c1与固形润滑剂16b接触,随着回转部件16g的此后回转,推压固形润滑剂16b的力逐渐增加。即使这样构成场合,也能得到与上述说明的实施形态效果相同的效果。尤其,仅仅一方的回转部件16g形成可推压固形润滑剂16b的场合,促进与保持部件16c分离的力集中作用在固形润滑剂16b的一处,因此,促进固形润滑剂16b相对保持部件16c的分离。
又,如图9所示,在保持部件16c,形成与一对回转部件16g共用对应的一个贯通孔16c1场合(使得图4所示二个贯通孔16c1连通),也能得到与上述说明的实施形态效果相同的效果。尤其,这样形成具有大的开口面积的贯通孔16c1场合,相对保持部件16c,能减小用于粘接固形润滑剂16b的面积(粘接面积),因此,能使得固形润滑剂16b相对保持部件16c的原来的保持力降低。即,即使将由推压部16g3推压固形润滑剂16b的力设定为比较弱,也能得到与上述说明的实施形态效果相同的效果。
再有,在本实施形态中,也可以在保持部件16c的贯通孔16c1设置片状部件16m。
详细地说,如图10所示,通过双面胶带将具有可挠性的薄片材状部件16m(保护片材)粘接在贯通孔16c1的缘部,以便覆盖形成在保持部件16c的二个贯通孔16c1。通过这样设置片材状部件16m,回转部件16g的推压部16g3不会从贯通孔16c1直接接触圆形润滑剂16b,推压部16g3通过片材状部件16m与固形润滑剂16b接触,因此,能减轻因与推压部16g3的接触而对固形润滑剂16b产生的损伤。这样设置的片材状部件16m使用可挠性程度高的材料场合,不会因推压部16g3的推压而从保持部件16c分离,能再使用,使用可挠性程度低的材料场合,因推压部16g3的推压与固形润滑剂16b一起从保持部件16c分 离。
如上所述,按照本实施形态,在保持部件16c,回转部件16g可回转地被支承,因拉伸弹簧16h(赋能部件)的赋能力而回转,对保持部件16c赋能,回转部件16g随着其回转,通过保持部件16c的贯通孔16c1推压固形润滑剂16b。由此,在再利用作业中,能很容易从保持部件16c分离保持在保持部件16c状态的固形润滑剂16b。
在本实施形态中,使得成像部各部(感光体鼓11,充电部12,显影部13,清洁部15,润滑剂供给装置16)一体化,构成处理卡盒10Y、10M、10C、10BK,实现成像部小型化,提高维修保养作业性。
与此相反,也可以不将成像部各部(感光体鼓11,充电部12,显影部13,清洁部15,润滑剂供给装置16)设为处理卡盒构成部件,构成为分别以单体更换自如地设置在装置本体1中。这种场合也能得到与本实施形态相同的效果。
又,在本实施形态中,将本发明适用于搭载使用双组分显影剂的双组分显影方式的显影部13的图像形成装置,当然,对于搭载使用单组分显影剂的单组分显影方式的显影部13的图像形成装置也能适用本发明。
又,在本实施形态中,将本发明适用于使用中间转印带17的串列型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但是,即使对于使用转印运送带的串列型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与转印运送带对向,并列设置多个感光体鼓,将感光体鼓上的调色剂像叠合转印在由转印运送带运送的记录介质上的装置),单色图像形成装置,其他图像形成装置等也能适用本发明。并且,即使这种场合也能得到与本实施形态相同的效果。
又,在本实施形态中,将本发明适用于向作为像载置体的感光体鼓11供给润滑剂的润滑剂供给装置16,但是,当然,对于感光体鼓11以外的像载置体供给润滑剂的润滑剂供给装置(例如向中间转印带17供给润滑剂的润滑剂供给装置),也能适用本发明。并且,即使这种场合,与本实施形态相同,通过设置保持部件16c(加压机构16g,16h),也能得到与本实施形态相同的效果。
又,在本实施形态中,使用周面设有刷毛的刷状辊作为润滑剂供给辊16a,但是,也可以使用例如周面设有海绵状部件(弹性材料)的海绵状辊作为润滑剂供给辊16a。并且,即使这种场合,与本实施形态相同,通过设置保持部件 16c(加压机构16g,16h),也能得到与本实施形态相同的效果。
上面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形态,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形态。在本发明技术思想范围内可以作种种变更,它们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润滑剂单元,其特征在于:
该润滑剂单元包括:
固形润滑剂;
保持部件,粘接上述固形润滑剂,且在粘接上述固形润滑剂的粘接面的局部形成单个或多个贯通孔;
一对回转部件,在上述保持部件中,分别可回转地支承在宽度方向分离的位置;以及
赋能部件,对上述一对回转部件赋能,使其朝着互相不同的方向回转;
上述一对回转部件形成为至少一方随着上述赋能部件引起的回转,通过上述保持部件的上述贯通孔推压上述固形润滑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剂单元,其特征在于:
可装卸地设置限制手段,当没有开始使用时,限制通过上述保持部件的上述贯通孔推压上述固形润滑剂的上述回转部件的回转动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润滑剂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限制手段是插入形成在上述保持部件的孔部、与上述回转部件嵌合的系止销。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润滑剂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限制手段是插入形成在上述保持部件的孔部以及形成在上述回转部件的孔部的系止销。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个所述的润滑剂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保持部件的上述贯通孔设置片材状部件。
6.一种润滑剂供给装置,将润滑剂供给到载置调色剂像的像载置体上,其特征在于,该润滑剂供给装置包括:
权利要求1-5中任一个记载的润滑剂单元;
润滑剂供给辊,朝着所定方向回转,与上述像载置体和上述固形润滑剂滑接;以及
壳体,收纳上述保持部件以及上述固形润滑剂,且与上述一对回转部件压接,使得上述固形润滑剂能朝着与上述润滑剂供给辊压接的方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润滑剂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一对回转部件分别具备凸轮形状部,因上述赋能部件引起的赋能力,上述一对回转部件回转,上述凸轮形状部与上述壳体压接,随着上述固形润滑剂的消耗,使得上述保持部件和上述固形润滑剂一起朝着接近上述润滑剂供给辊方向移动;
上述至少一方的回转部件具备推压部,夹着该回转部件的回转中心,上述推压部形成在上述凸轮形状部的相反侧,当该回转部件的回转范围超过所定范围时,上述推压部通过上述贯通孔与上述固形润滑剂接触,随着该回转部件的此后回转,使得推压上述固形润滑剂的力逐渐增加。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润滑剂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赋能部件为拉伸弹簧,其与上述一对回转部件连接,使得上述一对回转部件回转,使得上述一对回转部件与上述壳体压接的部分之间的跨距逐渐减少。
9.一种处理卡盒,相对图像形成装置本体,设置为装卸自如,其特征在于:
设有权利要求6-8中任一个记载的润滑剂供给装置,以及上述像载置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处理卡盒,其特征在于:
将清洁上述像载置体的清洁部相对上述润滑剂供给装置设在上述像载置体的回转方向上游侧。
1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有权利要求6-8中任一个记载的润滑剂供给装置,以及上述像载置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249232 | 2010-11-06 | ||
JP2010249232A JP5569741B2 (ja) | 2010-11-06 | 2010-11-06 | 潤滑剤ユニット、潤滑剤供給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467055A CN102467055A (zh) | 2012-05-23 |
CN102467055B true CN102467055B (zh) | 2015-09-02 |
Family
ID=460708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317540.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67055B (zh) | 2010-11-06 | 2011-10-19 | 润滑剂单元,润滑剂供给装置,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569741B2 (zh) |
CN (1) | CN10246705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4052400A (ja) * | 2012-09-05 | 2014-03-20 | Ricoh Co Ltd | 潤滑剤供給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US9207625B2 (en) * | 2013-03-13 | 2015-12-08 | Ricoh Company, Ltd. | Lubricant supply device, process unit,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unit manufacturing method |
JP2020064149A (ja) | 2018-10-16 | 2020-04-23 | エイチピー プリンティング コリア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HP Printing Korea Co., Ltd. |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231298A (ja) * | 1999-02-12 | 2000-08-22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CN101004583A (zh) * | 2006-01-20 | 2007-07-25 | 株式会社理光 | 润滑剂涂敷单元、具有该单元的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
JP2007293240A (ja) * | 2005-09-22 | 2007-11-08 | Ricoh Co Ltd | 潤滑剤供給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押圧装置 |
JP2009015033A (ja) * | 2007-07-05 | 2009-01-22 | Ricoh Co Ltd | 潤滑剤塗布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転写ユニット、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0072564A (ja) * | 2008-09-22 | 2010-04-02 | Ricoh Co Ltd | 潤滑剤供給装置、プロセス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7153919A (ja) * | 2005-11-30 | 2007-06-21 | Ricoh Co Ltd | 潤滑剤成形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潤滑剤塗布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278061B2 (ja) * | 2009-03-13 | 2013-09-04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潤滑剤塗布装置、プロセス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2010
- 2010-11-06 JP JP2010249232A patent/JP5569741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
- 2011-10-19 CN CN201110317540.9A patent/CN102467055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231298A (ja) * | 1999-02-12 | 2000-08-22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3717693B2 (ja) * | 1999-02-12 | 2005-11-1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7293240A (ja) * | 2005-09-22 | 2007-11-08 | Ricoh Co Ltd | 潤滑剤供給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押圧装置 |
CN101004583A (zh) * | 2006-01-20 | 2007-07-25 | 株式会社理光 | 润滑剂涂敷单元、具有该单元的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
JP2009015033A (ja) * | 2007-07-05 | 2009-01-22 | Ricoh Co Ltd | 潤滑剤塗布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転写ユニット、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0072564A (ja) * | 2008-09-22 | 2010-04-02 | Ricoh Co Ltd | 潤滑剤供給装置、プロセス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467055A (zh) | 2012-05-23 |
JP2012103297A (ja) | 2012-05-31 |
JP5569741B2 (ja) | 2014-08-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010852B2 (ja) | 潤滑剤供給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5063291B2 (ja) | 潤滑剤供給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潤滑剤供給部材、及び、サプライ | |
JP5622098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5724407B2 (ja) | 潤滑剤供給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US8761654B2 (en) | Cleaning devic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CN102467055B (zh) | 润滑剂单元,润滑剂供给装置,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 |
JP3750509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3838100A (zh) | 像载置体,处理卡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
JP4707128B2 (ja) |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 |
JP5790962B2 (ja) | 潤滑剤供給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2467054A (zh) | 润滑剂供给装置,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 |
JP4936539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2436166B (zh) | 罩部件,润滑剂供给装置,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 |
JP2013003173A (ja) | 潤滑剤供給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6011839B2 (ja) | 軸受、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4052400A (ja) | 潤滑剤供給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2088362A (ja) | 潤滑剤供給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5641317B2 (ja) | 潤滑剤供給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5896337B2 (ja) | 着脱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6052646B2 (ja) | 潤滑剤供給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5863022B2 (ja) | 着脱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3148692A (ja)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
JP5729639B2 (ja) | 潤滑剤供給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9053536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9109949A (ja) | 像担持体保護剤、保護層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02 Termination date: 20211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