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67032A - 静电潜像显影剂、图像形成设备、处理盒和图像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静电潜像显影剂、图像形成设备、处理盒和图像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467032A CN102467032A CN2011101244122A CN201110124412A CN102467032A CN 102467032 A CN102467032 A CN 102467032A CN 2011101244122 A CN2011101244122 A CN 2011101244122A CN 201110124412 A CN201110124412 A CN 201110124412A CN 102467032 A CN102467032 A CN 10246703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mage
- developer
- toner
- holding body
- partic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0094—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fatigue treatment of the photoconductor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19—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mensions of the particle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42—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compris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9/08755—Polyester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84—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 G03G9/08797—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properties, e.g. viscosity, solubility, melting temperature, softening temperature,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97—Plasticisers; Charge controlling agents
- G03G9/09708—Inorganic compounds
- G03G9/09716—Inorganic compounds treated with organic compound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97—Plasticisers; Charge controlling agents
- G03G9/09708—Inorganic compounds
- G03G9/09725—Silicon-oxides; Silicate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10—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carrier particles
- G03G9/113—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carrier particles having coatings applied thereto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Developing Agents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leaning In Electrography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静电潜像显影剂、图像形成设备、处理盒和图像形成方法。本发明提供用于图像形成设备的静电潜像显影剂,该设备包括:图像保持体;为图像保持体充电的充电单元;使图像保持体的充电表面曝光以形成静电潜像的潜像形成单元;存储静电潜像显影剂并包含显影剂保持体的显影单元,其中显影单元通过使由静电潜像显影剂形成在显影剂保持体的表面上的磁刷与图像保持体接触来使静电潜像显影以形成色调剂图像;将色调剂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的转印单元;包含清洁刮板的清洁单元;和润滑剂施加单元,该静电潜像显影剂含有50%累积体积粒径为3.0μm~6.0μm的色调剂和在1千奥斯特的施加磁场中每一个载体颗粒的平均磁化强度为5.0×10-16~4.0×10-15AM2/颗粒的载体。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静电潜像显影剂、图像形成设备、处理盒和图像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电子照相法广泛用于复印机和打印机等中。
例如,在日本特开2005-321628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技术,所述技术使用施加包含交流成分的电压的感光体充电器作为充电单元,还使用对于1000奥斯特的施加磁场其饱和磁化强度为40emu/g~80emu/g的载体作为载体,并涂布硬脂酸锌作为图像保持体的保护物质。
此外,日本特开2000-047524号公报和特开昭63-244039号公报提出了一种技术,所述技术向图像保持体的表面上供给(涂布)润滑剂(具有低表面能的材料),目的是降低图像保持体与清洁刮板之间的摩擦系数,或者目的是减小图像保持体与色调剂之间的非静电附着力以防止雾化。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图像形成设备中的静电潜像显影剂,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图像保持体;充电单元,所述充电单元为所述图像保持体的表面充电;潜像形成单元,所述潜像形成单元使所述图像保持体的被充电的表面曝光,以形成静电潜像;显影单元,所述显影单元存储所述静电潜像显影剂并包含显影剂保持体,其中所述显影单元通过使磁刷与所述图像保持体接触来使形成于所述图像保持体上的所述静电潜像显影,以形成色调剂图像,所述磁刷通过所述静电潜像显影剂形成在所述显影剂保持体的表面上;转印单元,所述转印单元将形成于所述图像保持体上的所述色调剂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清洁单元,所述清洁单元包含与所述图像保持体的表面接触并清洁所述图像保持体的表面的清洁刮板;和润滑剂施加单元,所述润滑剂施加单元将润滑剂供给到所述图像保持体的表面上,其中,所述静电潜像显影剂含有50%累积体积粒径(D50v)为3.0μm~6.0μm的色调剂和载体,在所施加的1千奥斯特的磁场中,所述载体的每一个载体颗粒的平均磁化强度为5.0×10-16AM2/颗粒~4.0×10-15AM2/颗粒。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静电潜像显影剂,在配备有将润滑剂供给到图像保持体表面上的润滑剂施加单元的图像形成设备中,利用所述静电潜像显影剂,与不使用如下文所述的平均磁化强度为5.0×10-16AM2/颗粒~4.0×10-15AM2/颗粒的载体的情况相比,即使在使用50%累积体积粒径(D50v)为3.0μm~6.0μm的小直径色调剂时,也可以获得雾化的产生受到抑制的图像。
此处,“雾化”的含义是指由于不希望的调色剂的附着而造成的如复印纸等记录介质的在正常情况下本应是未记录部(白色部,未曝光部)的部分处“变脏”。
问题的解决方案
基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包括以下项<1>~<12>。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
<1>一种用于图像形成设备中的静电潜像显影剂,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图像保持体;
充电单元,所述充电单元为所述图像保持体的表面充电;
潜像形成单元,所述潜像形成单元使所述图像保持体的被充电的表面曝光,以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单元,所述显影单元存储所述静电潜像显影剂并包含显影剂保持体,其中所述显影单元通过使磁刷与所述图像保持体接触来使形成于所述图像保持体上的所述静电潜像显影,以形成色调剂图像,所述磁刷通过所述静电潜像显影剂形成在所述显影剂保持体的表面上;
转印单元,所述转印单元将形成于所述图像保持体上的所述色调剂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
清洁单元,所述清洁单元包含与所述图像保持体的表面接触并清洁所述图像保持体的表面的清洁刮板;和
润滑剂施加单元,所述润滑剂施加单元将润滑剂供给到所述图像保持体的表面上,
其中,所述静电潜像显影剂含有50%累积体积粒径(D50v)为3.0μm~6.0μm的色调剂和载体,在所施加的1千奥斯特的磁场中,所述载体的每一个载体颗粒的平均磁化强度为5.0×10-16AM2/颗粒~4.0×10-15AM2/颗粒。
<2>如项<1>所述的静电潜像显影剂,其中,所述色调剂包含色调剂颗粒,所述色调剂颗粒含有粘合剂树脂、着色剂、防粘剂和作为外添剂的疏水化二氧化硅颗粒。
<3>如项<2>所述的静电潜像显影剂,其中,所述粘合剂树脂包含非晶质聚酯和结晶性树脂。
<4>如项<1>~<3>中任一项所述的静电潜像显影剂,其中,所述载体颗粒的50%累积体积粒径(D50v)为15μm~35μm。
<5>如项<1>~<4>中任一项所述的静电潜像显影剂,其中,所述载体颗粒的90%累积体积粒径(D90v)与所述载体颗粒的50%累积体积粒径(D50v)之比(D90v/D50v)为1.2~1.4。
<6>如项<1>~<5>中任一项所述的静电潜像显影剂,其中,所述载体包含涂布有树脂的磁性粉末颗粒。
<7>如项<6>所述的静电潜像显影剂,其中,所述磁性粉末包含磁性金属或磁性金属氧化物。
<8>如项<7>所述的静电潜像显影剂,其中,所述磁性金属氧化物包含铁酸盐、氧化铁或磁铁矿。
<9>如项<1>~<8>中任一项所述的静电潜像显影剂,其中,所述润滑剂选自由硬脂酸锌、硬脂酸钙和重均分子量为3,000以下且密度为0.96以上的低分子量高密度聚乙烯组成的组。
<10>一种图像形成设备,所述设备包含:
图像保持体;
充电单元,所述充电单元为所述图像保持体的表面充电;
潜像形成单元,所述潜像形成单元使所述图像保持体的被充电的表面曝光,以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单元,所述显影单元存储静电潜像显影剂并包含显影剂保持体,所述静电潜像显影剂含有50%累积体积粒径(D50v)为3.0μm~6.0μm的色调剂和载体,在所施加的1千奥斯特的磁场中,所述载体的每一个载体颗粒的平均磁化强度为5.0×10-16AM2/颗粒~4.0×10-15AM2/颗粒,其中所述显影单元通过使磁刷与所述图像保持体接触来使形成于所述图像保持体上的所述静电潜像显影,从而形成色调剂图像,所述磁刷通过所述静电潜像显影剂形成在所述显影剂保持体的表面上;
转印单元,所述转印单元将形成于所述图像保持体上的所述色调剂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
清洁单元,所述清洁单元包含与所述图像保持体的表面接触并清洁所述图像保持体的表面的清洁刮板;和
润滑剂施加单元,所述润滑剂施加单元将润滑剂供给到所述图像保持体的表面上。
<11>一种处理盒,所述处理盒包含:
图像保持体;
显影单元,所述显影单元存储静电潜像显影剂并包含显影剂保持体,所述静电潜像显影剂含有50%累积体积粒径(D50v)为3.0μm~6.0μm的色调剂和载体,在所施加的1千奥斯特的磁场中,所述载体的每一个载体颗粒的平均磁化强度为5.0×10-16AM2/颗粒~4.0×10-15AM2/颗粒,其中所述显影单元通过使磁刷与所述图像保持体接触来使形成于所述图像保持体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从而形成色调剂图像,所述磁刷通过所述静电潜像显影剂形成在所述显影剂保持体的表面上;
清洁单元,所述清洁单元包含与所述图像保持体的表面接触并清洁所述图像保持体的表面的清洁刮板;和
润滑剂施加单元,所述润滑剂施加单元将润滑剂供给到所述图像保持体的表面上,
所述处理盒可连接至图像形成设备并可从其中拆卸。
<12>一种图像形成方法,所述方法包含:
对图像保持体的表面充电;
使所述图像保持体的被充电的表面曝光以形成静电潜像;
通过使用静电潜像显影剂在显影剂保持体上形成磁刷,并使所述磁刷与所述图像保持体接触,以使形成于所述图像保持体上的所述静电潜像显影,由此形成色调剂图像,所述静电潜像显影剂含有50%累积体积粒径(D50v)为3.0μm~6.0μm的色调剂和载体,在所施加的1千奥斯特的磁场中,所述载体的每一个载体颗粒的平均磁化强度为5.0×10-16AM2/颗粒~4.0×10-15AM2/颗粒;
将形成于所述图像保持体上的所述色调剂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
通过使用清洁刮板清洁所述图像保持体的表面;和
将润滑剂供给到所述图像保持体的表面上。
本发明的有利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静电潜像显影剂,在配备有将润滑剂供给到图像保持体表面上的润滑剂施加单元的图像形成设备中,利用所述静电潜像显影剂,与不使用如下文所述的平均磁化强度为5.0×10-16AM2/颗粒~4.0×10-15AM2/颗粒的载体的情况相比,即使在使用50%累积体积粒径(D50v)为3.0μm~6.0μm的小直径色调剂时,也可以获得雾化的产生受到抑制的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了图像形成设备、处理盒和图像形成方法,在配备有将润滑剂供给到图像保持体表面上的润滑剂施加单元的图像形成设备中,利用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处理盒和图像形成方法,与不使用如下文所述的平均磁化强度为5.0×10-16AM2/颗粒~4.0×10-15AM2/颗粒的载体的情况相比,即使在使用50%累积体积粒径(D50v)为3.0μm~6.0μm的小直径色调剂时,也可以获得雾化的产生受到抑制的图像。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将基于以下附图进行详细描述,其中:
图1是说明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构造示意图;
图2是说明根据另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构造示意图;
图3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影剂用载体的运作的示意图;并且
图4是说明常规显影剂用载体的运作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描述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配备有:图像保持体;充电单元,所述充电单元为图像保持体的表面充电;潜像形成单元,所述潜像形成单元使图像保持体的被充电的表面曝光以形成静电潜像;显影单元,所述显影单元存储静电潜像显影剂并具有显影剂保持体,其中显影单元通过使磁刷与图像保持体接触来使形成于图像保持体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从而形成色调剂图像,所述磁刷通过静电潜像显影剂形成在显影剂保持体的表面上;转印单元,所述转印单元将形成于图像保持体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清洁单元,所述清洁单元具有与图像保持体表面接触并清洁图像保持体表面的清洁刮板;和润滑剂施加单元,所述润滑剂施加单元将润滑剂供给到图像保持体的表面上。
此处,磁刷由犹如立于显影剂保持体表面上的耳穗那样的直链状串式的多个载体和附着于该串式的多个载体的色调剂构成。
此外,作为静电潜像显影剂(下文中可以仅称为“显影剂”),使用的是下述显影剂,所述显影剂含有50%累积体积粒径(D50v)为3.0μm~6.0μm的色调剂(下文中可以称为“小直径色调剂”)和在1千奥斯特的施加磁场中每一个颗粒的平均磁化强度为5.0×10-16AM2/颗粒~4.0×10-15AM2/颗粒的载体(下文中可称为“低磁化强度载体”)。
请注意,色调剂的50%累积体积粒径(D50v)是指组成色调剂的色调剂颗粒的50%累积体积粒径(D50v)。
近年来,为获得高分辨率图像,小直径色调剂已经得到采用。由于小直径色调剂随着直径变小而具有更低的每一个色调剂颗粒充电量,因此小直径色调剂对于图像保持体的静电附着变得更弱,相反,对于图像保持体的如范德华力(分子间力)等非静电附着变得更强。因此,据认为,与具有较大直径的色调剂相比,由转印电场来进行转印变得很难,因而容易产生雾化。
为抑制雾化的产生,已经知道有将润滑剂供给到图像保持体的表面上的技术。供给至图像保持体的表面上的润滑剂可以借助被设置为与图像保持体表面接触的清洁刮板而铺展到该表面上,由此在图像保持体的表面上形成一层润滑剂。据认为,根据以上操作,可以实现图像保持体表面的表面能降低,图像保持体与色调剂之间的非静电附着可以得到降低,因此雾化的产生可以得到抑制。
然而,在现有环境下,由于形成于图像保持体表面上的润滑剂层在某种意义上仅是通过涂布润滑剂形成的层,因此该层很容易被例如机械负荷等刮擦而除掉,结果,润滑剂层的功能不能实现或不能得到保持。
特别是,在使用小直径色调剂的情况下,当供给至图像保持体表面上的润滑剂被除掉后,将显著发生雾化的生成,因为色调剂对于图像保持体具有更强的非静电附着。
本发明人检查了该润滑剂层被除掉的原因并发现,在通过使由显影剂形成的磁刷与图像保持体接触来进行显影的接触式显影中,当磁刷与润滑剂层接触时磁刷摩擦润滑剂层。
此外,本发明人还发现,当磁刷难以被压碎并且处于低密度状态时,也就是当形成磁刷的载体具有较高的每一个颗粒的平均磁化强度时(例如,每一个颗粒的平均磁化强度高于4.0×10-15AM2/颗粒的的载体;下文可以称为“高磁化强度载体”),发生这一现象。
此处,在使用高磁化强度载体的情况下,当由显影剂保持体保持的显影剂进入显影区域(显影剂保持体和图像保持体彼此相对设置的区域)中时,由于载体颗粒之间的吸引力样的作用很大,因此在显影区域中不大可能出现所述串式载体颗粒的断开或滑动。结果,认为载体颗粒的重排不大可能发生,磁刷变得处于低密度状态(参见图4)。当磁刷变得处于低密度状态时,与图像保持体接触的点的数量减少,因此,认为磁刷相对于图像保持体的压力变大。因为载体颗粒之间的吸引力样的作用很大,所以磁刷被认为变得处于难以压碎的状态。因此,认为磁刷相对于图像保持体表面的摩擦力(刮擦的力)倾向于较强,因而变得容易除去已经供给至图像保持体表面上的润滑剂。
相反,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使用低磁化强度载体的情况下,当由显影剂保持体保持的显影剂进入显影区域(显影剂保持体和图像保持体彼此相对设置的区域)中时,由于载体颗粒之间的吸引力样的作用很小,因此在显影区域中较容易出现所述串式载体颗粒的断开或滑动。结果,认为载体颗粒的重排变得容易发生,磁刷变得处于高密度状态(参见图3)。当磁刷变得处于高密度状态时,与图像保持体接触的点的数量增加,因此,认为磁刷相对于图像保持体的压力变弱。因为载体颗粒之间的吸引力样的作用很小,所以磁刷被认为变得处于容易压碎的状态。因此,认为磁刷相对于图像保持体表面的摩擦力(刮擦的力)倾向于较弱,因而变得难以除去已经供给至图像保持体表面上的润滑剂。
据认为,这些现象的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吸引力样的作用的强度的水平,即主要原因是载体颗粒之间的断开的容易程度或滑动的容易程度。因此,据认为即使显影区域中显影剂保持体与图像保持体之间的距离(DRS)、显影剂保持体上的显影剂的量(MOS)或显影剂保持体的表面状态(表面粗糙度)发生改变,这些现象也可同样地发生。即,不取决于DRS、MOS或显影剂保持体的表面状态(表面粗糙度),在使用低磁化强度载体的情况下,可认为已经供给至图像保持体表面上的润滑剂变得难以除掉。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配备有将润滑剂供给到图像保持体表面上的润滑剂施加单元的图像形成设备中,使用上述含有低磁化强度载体的显影剂作为显影剂。通过具有这种构造,据认为,已经供给至图像保持体表面上的润滑剂难以除掉,并且可以实现图像保持体与色调剂之间的非静电附着的降低及其保持。因此,即使使用小直径色调剂,也可以获得雾化的产生得到抑制的图像。
下面将参照附图解释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构造示意图。
如图1中所示,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101配备有:电子照相感光体10(图像保持体的一个实例),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10例如沿箭头a所示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充电装置20(充电单元的一个实例),所述充电装置20设置在电子照相感光体10的上侧从而面对电子照相感光体10并为电子照相感光体10的表面充电;曝光装置30(潜像形成单元的一个实例),所述曝光装置30使由充电装置20充电的电子照相感光体10的表面曝光,以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装置40(显影单元的一个实例),所述显影装置40使显影剂中含有的色调剂根据接触显影法附着于由曝光装置30形成的静电潜像,以在电子照相感光体10表面上形成色调剂图像;带状中间转印体50,所述带状中间转印体50在与电子照相感光体10接触的情况下沿箭头b所示方向移动,并将形成于电子照相感光体10表面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和清洁装置70(清洁单元的一个实例),所述清洁装置70清洁电子照相感光体10的表面。
充电装置20、曝光装置30、显影装置40、中间转印体50、润滑剂施加装置60和清洁装置70沿顺时针方向设置在围绕电子照相感光体10的周边。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对润滑剂施加装置60设置在清洁装置70内部的构造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种构造。润滑剂施加装置60与清洁装置70分开设置的构造也是可以采用的。对于润滑剂施加装置60的设置位置不存在特别限制,只要润滑剂施加装置可以将润滑剂供给到电子照相感光体10表面上即可。例如,润滑剂供给装置60可以优选设置在一次转印装置51在电子照相感光体旋转方向上的下游侧,但在清洁装置70(清洁装置的清洁刮板72)在电子照相感光体旋转方向上的上游侧。
中间转印体50由支撑辊50A和50B、背面辊50C和驱动辊50D从其内侧支撑,它们同时向中间转印体施加张力,并且中间转印体50伴随驱动辊50D的旋转而沿箭头b所示的方向被驱动。一次转印装置51设置在中间转印体50内侧的面对电子照相感光体10的位置。一次转印装置51对中间转印体50充电以使其具有与色调剂的电荷极性不同的极性,并使电子照相感光体10上的色调剂附着于中间转印体50的外表面。二次转印装置52设置在中间转印体50的下方的外侧,位于面对背面辊50C的位置。二次转印装置52为记录纸P(记录介质的一个实例)充电以使其具有不同于色调剂的电荷极性的极性,并将形成于中间转印体50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至记录纸P上。注意,用于将形成于电子照相感光体10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至记录纸P上的这些部件相当于转印单元的一个实例。
此外,在中间转印体50的下方设置有向二次转印装置52供给记录纸P的记录纸供应装置53,和在传送其上已于二次转印装置52中形成色调剂图像的记录纸P的同时将色调剂图像定影的定影装置80。
记录纸供应装置53配备有一对传送辊53A和引导板53B,所述引导板53B将传送辊53A传送的记录纸P引向二次转印装置52。另一方面,定影装置80具有定影辊81和传送带82,所述定影辊81是通过加热和按压其上已由二次转印装置52转印有色调剂图像的记录纸P来执行色调剂图像的定影的一对热辊,所述传送带82将记录纸P向定影辊81传送。
记录纸P由记录纸供应装置53、二次转印装置52和定影装置80沿箭头c所示方向传送。
中间转印体50还包含中间转印体清洁装置54。中间转印体清洁装置54具有清洁刮板,所述清洁刮板在色调剂图像已经在二次转印装置52中转印至记录纸P上之后除去残留在中间转印体50上的色调剂。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101中的主要构成部件。
-显影剂-
显影剂是含有色调剂和载体的双组分显影剂。作为载体,使用的是上述低磁化强度载体。
首先对色调剂进行描述。
色调剂可以包含色调剂颗粒和(如果必要可含有的)外添剂,所述色调剂颗粒含有粘合剂树脂、着色剂和(如果必要可含有的)如防粘剂等其他添加剂。
下面对色调剂颗粒(色调剂基础颗粒)进行描述。
粘合剂树脂没有特别限制,不过其实例包括:由下述单体形成的均聚物和共聚物和由二羧酸和二醇共缩合而形成的聚酯,所述单体例如为苯乙烯类(如苯乙烯或氯苯乙烯等)、单烯烃类(如乙烯、丙烯、丁二烯或异戊二烯等);乙烯基酯类(如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苯甲酸乙烯酯或丁酸乙烯酯等);α-亚甲基脂肪族单羧酸酯类(如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十二烷基酯、丙烯酸辛酯、丙烯酸苯基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或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等);乙烯基醚类(如乙烯基甲基醚、乙烯基乙基醚或乙烯基丁基醚等);或乙烯基酮类(如乙烯基甲基酮、乙烯基己基酮或乙烯基异丙烯基酮等)等。
粘合剂树脂的常见具体实例包括聚苯乙烯、苯乙烯-丙烯酸烷基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聚乙烯、聚丙烯和聚酯等。此外,粘合剂树脂的常见具体实例包括聚氨酯、环氧树脂、硅酮树脂、聚酰胺、变性松香和石蜡等。
着色剂的实例包括由磁性粉末(例如磁铁矿或铁酸盐等)、炭黑、苯胺蓝、Calco油蓝、铬黄、群青蓝、杜邦油红、喹啉黄、亚甲基蓝氯化物、酞菁蓝、孔雀石绿草酸盐、灯黑、玫瑰红、C.I.颜料红48:1 C.I.颜料红122、C.I.颜料红57:1、C.I.颜料黄97、C.I.颜料黄17、C.I.颜料蓝15:1或C.I.颜料蓝15:3等代表的那些着色剂。
其中,黄色着色剂的优选实例包括:单偶氮类颜料,如C.I.颜料黄74、C.I.颜料黄1、2、3、5、6、49、65、73、75、97、98、111、116和130等;缩合双偶氮类颜料,如C.I.颜料黄93、C.I.颜料黄94、95、128和166等;蒽醌类颜料,如C.I.颜料黄147、C.I.颜料黄24、108、193和199等;和双偶氮类颜料,如C.I.颜料黄12、13、14、17、55、63、81、83、87、90、106、113、114、121、124、126、127、136、152、170、171、172、174、176和188等。
此外,品红色着色剂的优选实例包括:β-萘酚类颜料,如C.I.颜料红146、C.I.颜料红2、5、7、8、9、10、11、12、13、14、15、16、17、18、21、22、23、31、32、95、112、114、119、136、147、148、150、164、170、184、187、188、210、212、213、222、223、238、245、253、256、258、261、266、267、268和269等;偶氮色淀类颜料,如C.I.颜料红57:1、C.I.颜料红18:1、48:2、48:3、48:4、48:5、50:1、51、52:1、52:2、53:1、53:2、53:3、58:2、58:4、64:1、68和200等;喹吖啶酮类颜料,如C.I.颜料红209、C.I.颜料红122、192、202、207和C.I.颜料紫19等;双偶氮类颜料,如C.I.颜料红37、38、41、111、C.I.颜料橙13、15、16、34和44等;和缩合双偶氮类颜料,如C.I.颜料红144、166、214、220、221、242、248、262和C.I.颜料橙31等。
黄色颜料和品红色颜料相对于载体而言容易带负电,结果,色调剂的带电量在一定程度上可被调节为一致,使得雾化的产生可以更容易得到抑制。
其他添加剂包括例如防粘剂、磁性物质、电荷控制剂和无机粉末。
防粘剂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烃蜡;天然蜡,例如巴西棕榈蜡、米糠蜡或小烛树蜡;合成蜡或矿物蜡和石油蜡,例如褐煤蜡;和酯蜡,例如脂肪酸酯或褐煤酸酯。
下面说明色调剂颗粒的性质。
平均形状系数是由下式表示的形状系数Sf的数量平均值:
Sf=(ML2/A)×(π/4)×100
其中,ML表示颗粒的最大长度,A表示颗粒的投影面积值。色调剂颗粒的平均形状系数优选为100~150,更优选为105~145,进而更优选为110~140。
色调剂颗粒的50%累积体积粒径D50v优选为3.0μm~6.0μm,更优选为3.2μm~6.0μm。当色调剂颗粒的50%累积体积粒径D50v在上述范围内时,使用该色调剂显影的图像中雾化的产生得到抑制。
色调剂颗粒的50%累积体积粒径D50v的测量步骤如下。
具体而言,在色调剂颗粒的50%累积体积粒径D50v测量样品的制备中,将0.5mg~50mg的待测样品添加至2mL含有表面活性剂(优选烷基苯磺酸钠)作为分散剂的5%水溶液中,并将所得物添加至100mL~150mL水性电解液(由BeckmanCoulter Inc.制造的ISOTON溶液(注册商标))中。利用超声分散器对含有悬浮于其中的样品的电解液进行分散处理1分钟,然后测量颗粒的粒径分布。通过使用孔径为100μm的COULTER MULTISIZER II(商品名,由Beckman Coulter Inc.制造)测量2.0μm~60μm的颗粒的粒径分布,来进行色调剂颗粒的50%累积体积粒径D50v的测量。测量的颗粒的数量为50,000。
累积所获得的颗粒的粒径分布以从最小粒径起针对划分的粒径范围(区段)绘制累积体积分布,并将对应于累积体积分布中50%的粒径定义为50%累积体积粒径D50v(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仅称作累积体积粒径D50v、粒径D50v、或者D50v)。
下面说明外添剂。作为外添剂,可以举出无机颗粒。无机颗粒的实例包括SiO2、TiO2、Al2O3、CuO、ZnO、SnO2、CeO2、Fe2O3、MgO、BaO、CaO、K2O、Na2O、ZrO2、CaO·SiO2、K2O·(TiO2)n、Al2O3·2SiO2、CaCO3、MgCO3、BaSO4和MgSO4。
外添剂的表面可以预先进行疏水化处理。疏水化处理例如通过将无机颗粒浸入疏水化处理剂等中进行。疏水化处理剂没有特别限制,不过疏水化处理剂的实例包括硅烷类偶联剂、硅油、钛酸酯类偶联剂和铝类偶联剂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以其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下面说明色调剂颗粒的生产方法。虽然色调剂颗粒的生产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不过色调剂颗粒可以例如通过下述方法来生产:捏合粉碎法,其中例如加入粘合剂树脂、着色剂、防粘剂和(如果必要可加入的)电荷控制剂,并将所获得的混合物捏合、粉碎和分级;通过机械冲击力或热能来改变由捏合粉碎法获得的颗粒的形状的方法;乳液聚合凝集法,其中使粘合剂树脂的聚合性单体进行乳液聚合,将由此形成的分散液与例如着色剂、防粘剂和(如果必要可加入的)电荷控制剂的分散液混合、凝集和热熔融以获得色调剂颗粒;悬浮聚合法,其中将例如用于获得粘合剂树脂的聚合性单体、着色剂、防粘剂和(如果必要可加入的)电荷控制剂在水性溶剂中悬浮并聚合;和溶解悬浮法,其中将例如粘合剂树脂、着色剂、防粘剂和(如果必要可加入的)电荷控制剂悬浮在水性溶剂中以造粒得到色调剂颗粒。
另外,可以采用例如下述生产方法等已知方法,所述生产方法通过进一步将凝集的颗粒附着于利用上述方法之一获得的色调剂颗粒(作为核)并热熔合所获得的混合物以使颗粒具有核壳结构。另外,从控制形状和粒径分布方面考虑,可以采用利用水性溶剂生产色调剂的悬浮聚合法、乳液聚合凝集法和溶解悬浮法,并且可以优选采用乳液聚合凝集法。
接下来,通过使用例如亨舍尔混合器或V型搅拌器混合上述色调剂颗粒和上述外添剂来生产色调剂。另外,当色调剂颗粒以湿法生产时,外添剂可以以湿法外添。
下面说明载体。
载体是在1千奥斯特的施加磁场中每一个载体颗粒的平均磁化强度为5.0×10-16AM2/颗粒~4.0×10-15AM2/颗粒(优选为7.0×10-16AM2/颗粒~4.0×10-15AM2/颗粒)的载体。
应该注意1[奥斯特(oersted):Oe]=103/4π[A/m]。
当平均磁化强度小于5.0×10-16AM2/颗粒时,载体之间的吸引力样的作用太弱,使得在磁刷的表面层处(在与图像保持体接触的一侧)会出现磁刷的断开或重排。结果,显影性质可能劣化,还可能引起载体飞散。当平均磁化强度大于4.0×10-15AM2/颗粒时,如上所述,已供给至图像保持体表面上的润滑剂可能会被除掉,并且可能会造成色调剂图像的混乱。
此处,在1千奥斯特的施加磁场中每一个载体颗粒的平均磁化强度σs由下式表示。
式σs=σ×4πr3ρ/(3×1012)
σ:载体的磁化强度(AM2/kg)
r:载体的50%累积体积粒径D50v(μm)
ρ:载体(在涂布型载体的情况中为芯材)的真比重(g/cm3)
此处,载体的磁化强度(AM2/kg)由如下确定的值表示。
在1k(103/4π·A/m)=1kOe的磁场中,载体的磁化强度(AM2/kg)根据B-H Tracer法使用VSM(振动样品法)测量仪器测量。使用振动样品式磁力计VSM P10(商品名,由Toei Industry Co.,Ltd.制造)作为测量仪器。
载体的50%累积体积粒径D50v优选为15μm~35μm。
此外,关于载体的粒径分布,50%累积体积粒径(D50v)与90%累积体积粒径(D90v)(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仅称作累积体积粒径D90v、粒径D90v、或者D90v)之间的关系优选满足1.4≥D90v/D50v≥1.2,更优选满足1.35≥D90v/D50v≥1.2。
当累积体积粒径D50v与累积体积粒径D90v之间的关系满足上述范围时,在电子照相感光体10上形成的色调剂图像的混乱可以得到抑制。其原因被认为如下。即,每一个载体颗粒的平均磁化强度具有随载体粒径变大而变大的倾向。因此,在具有宽粒径分布的载体中,磁化强度分布也变宽,结果可能容易产生磁刷硬度的不均匀。相反,当载体的粒径分布在上述范围内时,在磁刷的基部(在显影辊侧)会由大直径颗粒形成相对较硬且稳定的结构,而在磁刷的顶端(在电子照相感光体侧)可能由小直径颗粒形成相对较软且柔性的结构,由此色调剂图像的混乱可以得到抑制。
载体的累积体积粒径D50v和D90v的测量步骤如下。
首先,将0.5mg~50mg的待测样品添加至2mL 5重量%的表面活性剂(优选为烷基苯磺酸钠)作为分散剂的水溶液中,并将所得物添加至100mL~150mL电解液中。使用超声分散器对含有悬浮于其中的待测样品的电解液进行为时1分钟的分散处理。然后,使用孔径为100μm的COULTER MULTISIZER II(商品名,由BeckmanCoulter Inc.制造)测量粒径为2.0μm~60μm的颗粒的粒径分布。测量的颗粒的数量为50,000。
累积所获得的粒径分布以从最小直径起针对划分的粒径范围(区段)绘制累积体积分布,并将对应于累积体积分布中50%的粒径定义为累积体积粒径D50v。此外,将对应于累积体积分布中90%的粒径定义为累积体积粒径D90v。
载体(在涂布型载体的情况中为芯材)的真比重优选例如为2.0g/cm3~5.5g/cm3。
载体的真比重由以下述方式确定的值表示。
在涂布型载体的情况中,载体的真比重ρ可以通过例如要使用的磁粉的种类和大小等来调整。此外,在磁粉分散型载体的情况中,载体的真比重ρ可以通过例如要使用的磁粉的种类和量等来调整。
载体(在涂布型载体的情况中为芯材)的真比重(g/cm3)由下述值表示,所述值通过根据JIS-K-0061,5-2-1使用Le Chatelier比重瓶执行以下操作而测得。
(1)将250mL乙醇置于Le Chatelier比重瓶中,并将弯液面调整至位于刻度线的位置。
(2)将比重瓶浸入恒温水浴中,当液体温度达到20.0℃±0.2℃时,利用比重瓶的刻度线精确读取弯液面的位置(精度为0.025mL)。
(3)称量100g样品。
(4)将称量的样品引入比重瓶中,并除去泡沫。
(5)将比重瓶浸入恒温水浴中,当液体温度达到20.0℃±0.2℃时,利用比重瓶的刻度线精确读取弯液面的位置(精度为0.025mL)。
(6)根据下式计算真比重。
式D=W/(L2-L1)
式S=D/0.9982
式中,D为样品的密度(g/cm3,20℃);S为样品的真比重(20℃);W为样品的表观重量(g);L1为在将样品引入比重瓶中之前弯液面的读值(mL,20℃);L2为在将样品引入比重瓶之后弯液面的读值(mL,20℃);并且0.9982为水在20℃时的密度(g/cm3)。
具体而言,载体的实例包括通过使用涂布树脂涂布由磁粉形成的芯材的表面而获得的涂布型载体,和通过将磁粉分散并混合在基质树脂中而获得的磁粉分散型载体。
注意,磁粉分散型载体可以包括通过使用含有分散并混合在基质树脂中的磁粉的树脂颗粒作为芯材并使用涂布树脂涂布该芯材而获得的载体。
磁粉的实例包括如铁、镍和钴等磁性金属和如氧化铁、铁酸盐和磁铁矿等磁性金属氧化物。
用于涂布芯材的涂布树脂或用于分散和混合磁粉的基质树脂的实例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乙酸乙烯酯、聚乙烯醇、聚乙烯醇缩丁醛、聚氯乙烯、聚乙烯醚、聚乙烯酮、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包含有机硅氧烷键的纯硅酮树脂或其改性产物、氟树脂、聚酯、聚碳酸酯、酚醛树脂和环氧树脂。
此外,也可以向用于涂布芯材的涂布树脂或用于分散和混合磁粉的基质树脂中添加如导电性材料等其他添加剂。
将涂布树脂涂布在芯材表面上的方法的实例包括使用涂布层形成用溶液涂布的方法,所述溶液通过在适当溶剂中溶解涂布树脂和根据需要可加入的各种添加剂而制备。溶剂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要使用的涂布树脂和涂布适合性等来选择。
树脂涂布法的具体实例包括:浸渍法,其中将芯材浸渍在涂布层形成用溶液中;喷射法,其中将涂布层形成用溶液喷射在芯材表面上;流化床法,其中将涂布层形成用溶液喷射在利用流动的空气使其漂浮的芯材上;和捏合涂布机法,其中在捏合涂布机中将载体的芯材与涂布层形成用溶液混合,然后除去溶剂。
此处,作为芯材的磁粉中的元素可以对显影剂的带电分布发挥影响。具体而言,铜元素可以通过老化使色调剂的带电量分布变宽,并可导致雾化易于产生。因此,从保持色调剂的带电量分布方面考虑,铜元素相对于整个载体的量优选为1000ppm以下,更优选为500ppm以下,进而更优选为100ppm以下。
铜元素相对于整个载体的量可以使用荧光X射线测量。
荧光X射线的测量使用荧光X射线分析仪(商品名:XRF-1500,由ShimadzuCorporation制造)在下述测量条件下进行:管电压为40KV、管电流为90mA并且测量时间为30分钟。
在显影剂中,色调剂和载体的混合比(色调剂∶载体)(重量比)为例如1∶100~30∶100。
-电子照相感光体-
电子照相感光体10的实例包括其中设置在导电性基体上的感光层由无机材料形成的无机感光体,和其中感光层由有机材料形成的有机感光体。有机感光体的实例包括功能分离型感光体,其中通过导电性曝光生成电荷的电荷生成层和输送电荷的电荷输送层层积在导电性基体上,还包括下述感光体,其中在同一层中具有生成电荷功能和输送电荷功能的单层型感光层被设置在导电性基体上。无机感光体的实例包括其中由非晶硅形成的感光层设置在导电性基体上的感光体。
电子照相感光体10的形状不限于圆柱形,例如可以采用如片状或板状等已知形状。
-充电装置-
充电装置20的实例包括使用例如导电性充电辊、充电刷、充电膜、充电橡胶刮板或充电管等的接触型充电器。另外,充电装置20的实例还包括例如已知的充电器,如非接触型辊充电器、利用电晕放电的栅网式电晕管充电器或电晕管充电器等。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利用电晕放电的栅网式电晕管充电器可以优选用作充电装置20。
-曝光装置-
曝光装置30的实例包括例如利用半导体激光、LED光束或液晶快门光以图像方式使电子照相感光体10的表面曝光的光学器材。光源的波长可以位于电子照相感光体10的光谱敏感区域内。对于半导体激光的波长,可以使用振荡波长在780nm附近的近红外激光。不过,波长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振荡波长为600nm~700nm(不包括700nm)的激光或作为蓝色激光的振荡波长为400nm~450nm的激光。另外,作为曝光装置30,为形成彩色图像,可有效使用输出多光束的面发射激光光源。
-显影装置-
显影装置40设置为例如使其在显影区域中与电子照相感光体10相对。显影装置40具有例如其中存储含有色调剂和载体的显影剂(双组分显影剂)的显影剂容器41(显影装置的主体)和补充显影剂存储容器(色调剂盒)47。显影剂容器41具有显影剂容器主体41A和显影剂容器盖41B,显影剂容器盖41B覆盖显影剂溶剂主体的上边缘。
显影剂容器主体41A具有例如位于其内侧的容纳显影辊(显影剂保持体的一个实例)42的显影辊室42A,并具有邻近显影辊室42A的第一搅拌室43A和邻近第一搅拌室43A的第二搅拌室44A。此外,在显影辊室42A中,例如当显影剂容器主体41A覆盖有显影剂容器盖41B时,可设置层厚限制部件45来限制显影剂在显影辊42表面上的层厚。
例如,第一搅拌室43A和第二搅拌室44A可由例如间壁41C分开。虽然未示出,但两个边缘部分在间壁41C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开口,以使第一搅拌室43A与第二搅拌室44A连通。第一搅拌室43A和第二搅拌室44A构成循环搅拌室(43A+44A)。
在显影辊室42A中,显影辊42被设置为与电子照相感光体10相对。在显影辊42中,虽然未示出,但是在具有磁力的磁性辊(固定磁体)外侧设置有套筒。第一搅拌室43A中的显影剂通过磁性辊的磁力吸附在显影辊42的表面上,并向显影区域传送。注意,显影辊42由显影剂容器主体41A支撑为使得显影辊的辊轴可自由旋转。此处,显影辊42沿与电子照相感光体10旋转方向相反的旋转方向旋转并处于与其相对的部位,已吸附在显影辊42表面上的显影剂沿着与电子照相感光体10移动方向相同的方向传送至显影区域。
此外,偏压电源(未示出)连接于显影辊42的套筒,以施加显影偏压。(在本发明的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施加在直流成分(DC)上叠加交流成分(AC)的偏压,以对显影区域施加交流电场。)
在第一搅拌室43A和第二搅拌室44A中,设置搅拌和传送显影剂的第一搅拌部件43(搅拌和传送部件)和第二搅拌部件44(搅拌和传送部件)。第一搅拌部件43包含向显影辊42的轴向伸展的第一旋转轴和以螺旋状态固定在该旋转轴外周上的搅拌和传送叶片(突出部分)。类似地,第二搅拌部件44包含第二旋转轴和搅拌和传送叶片(突出部分)。注意,搅拌部件由显影剂容器主体41A支撑为可以自由旋转。第一搅拌部件43和第二搅拌部件44设置为通过其转动使得第一搅拌室43A中的显影剂和第二搅拌室44A中的显影剂各自以彼此相反的方向传送。
在第二搅拌室44A的长度方向的一个边缘侧连接供给传送通道46的一端。供给传送通道46用于向第二搅拌室44A供给补充用显影剂,其含有补充用色调剂和补充用载体。供给传送路径46的另一端连接存储补充用显影剂的补充显影剂存储容器47。
如上所述,在显影装置40中,补充用显影剂由补充显影剂存储容器(色调剂盒)47通过供给传送通道46供给至显影装置40(第二搅拌室44A)中。
-转印装置-
一次转印装置51和二次转印装置52的实例包括已知的转印充电器,例如使用带、辊、膜或橡胶刮板等的接触型转印充电器、使用电晕放电的栅网式电晕管转印充电器和电晕管充电器等。
作为中间转印体50,使用由各自含有导电剂的聚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聚碳酸酯、聚丙烯酸酯、聚酯或橡胶等形成的带状中间转印体(中间转印带)。此外,关于中间转印体的形式,也可以使用不同于带状中间转印体的圆柱形中间转印体。
-清洁装置-
清洁装置70包含箱体71、设置为凸出于箱体71的清洁刮板72和设置在清洁刮板72沿电子照相感光体10旋转方向的上游侧的润滑剂施加装置60。另外,清洁刮板72可以具有由箱体71的边缘部分支撑的构造,或者由替代性的保持部件支撑的构造。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清洁刮板72描述为由箱体71的边缘部分支撑的构造。
首先说明清洁刮板72。
清洁刮板72为沿电子照相感光体10的旋转轴的方向伸展的板状物。清洁刮板72被设置为使得清洁刮板的前端部分压在电子照相感光体10表面上,从而朝向电子照相感光体10的旋转方向(如箭头a所示)的上游侧,并与电子照相感光体10表面接触。
形成清洁刮板72的材料的实例包括聚氨酯橡胶、硅酮橡胶、含氟橡胶、丙烯橡胶和丁二烯橡胶。其中优选聚氨酯橡胶。
聚氨酯橡胶(聚氨酯)没有特别限制,只要其常用于形成聚氨酯即可。例如,优选通过使用氨基甲酸酯预聚物和交联剂(例如1,4-丁二醇、三羟甲基丙烷、乙二醇或其混合物等)作为原料制备的那些,所述氨基甲酸酯预聚物例如由多元醇(如聚酯多元醇,如聚己二酸乙二酯或聚己内酯)和异氰酸酯(如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形成。
下面说明润滑剂施加装置60。
润滑剂施加装置60设置在例如清洁装置70的内部,并且位于清洁刮板72在电子照相感光体10的旋转方向上的上游侧。
润滑剂施加装置60包含例如设置为与电子照相感光体10接触的回转刷61和设置为与回转刷61接触的固态润滑剂62。在润滑剂施加装置60中,当回转刷61以与固态润滑剂62接触的状态回转时,润滑剂62附着于回转刷61上,所附着的润滑剂62被供给至电子照相感光体10表面上,由此形成润滑剂62的膜。
应当注意,润滑剂施加装置60的构造不限于上述构造。例如,润滑剂施加装置60可以具有使用橡胶辊代替回转刷61的构造。
润滑剂62的实例包括金属皂和蜡。金属皂的实例为硬脂酸锌。蜡的实例为聚乙烯蜡。作为润滑剂62的金属皂的实例除硬脂酸锌之外还包括脂肪酸金属盐,如硬脂酸钡、硬脂酸铅、硬脂酸亚铁、硬脂酸镍、硬脂酸钴、硬脂酸铜、硬脂酸锶、硬脂酸钙、硬脂酸镉、硬脂酸镁、油酸锌、油酸锰、油酸亚铁、油酸钴、油酸铅、油酸镁、油酸铜、棕榈酸锌、棕榈酸钴、棕榈酸铜、棕榈酸镁、棕榈酸铝、棕榈酸钙、辛酸铅、己酸铅、亚麻酸锌、亚麻酸钴、亚麻酸钙和亚麻酸隔。与以上不同的是,例如可以提及胶体高温二氧化硅粉末,如CAB-O-S11(商品名),其商购自Cabot Corporation。蜡的实例除聚乙烯蜡之外还包括:酯蜡、聚丙烯、聚乙烯/聚丙烯共聚物、天然蜡(如巴西棕榈蜡、聚甘油蜡、微晶蜡、石蜡、sazole蜡、褐煤酸酯蜡、脱氧巴西棕榈蜡);棕榈酸、硬脂酸、褐煤酸;不饱和酸,如brandinic acid、桐油酸和十八碳四烯酸;饱和醇,如硬脂醇、芳烷基醇、二十二醇、巴西棕榈醇、鲸蜡醇、蜂花醇和具有较长链烷基的长链烷基醇;多元醇,如山梨醇;脂肪酸酰胺,如亚油酸酰胺、油酸酰胺和月桂酸酰胺;饱和脂肪酸双酰胺,如亚甲基双硬脂酸酰胺、亚乙基双癸酸酰胺、亚乙基双月桂酸酰胺和六亚甲基双硬脂酸酰胺;不饱和脂肪酸酰胺,如亚乙基双油酸酰胺、六亚甲基双油酸酰胺、N,N’-二油烯基己二酸酰胺和N,N’-二油烯基癸二酸酰胺;芳香族双酰胺,如间二甲苯双硬脂酸酰胺、N,N’-二硬脂基间苯二甲酸酰胺;通过使用如苯乙烯或丙烯酸等乙烯基单体接枝脂肪烃蜡获得的蜡;脂肪酸和多元醇的偏酯化化合物,如二十二酸甘油一酯;和通过植物脂肪和油的氢化获得的具有羟基的甲基酯化化合物。
其中优选硬脂酸锌、硬脂酸钙和重均分子量为3,000以下且密度为0.96以上的低分子量高密度聚乙烯。
此外,作为润滑剂,例如也可提及氟树脂(例如聚四氟乙烯(PTFE)等),并优选提及硬脂酸锌和氟树脂的混合物。
回转刷61的纤维的实例包括树脂纤维,如尼龙、丙烯酸类、聚丙烯和聚酯。
例如,使用下述回转刷61,所述回转刷61具有15×103纤维/英寸2~120×103纤维/英寸2(23.4纤维/mm2~186纤维/mm2)的纤维密度、1.0mm~7.0mm的纤维长度和0.5旦尼尔~30旦尼尔的纤维厚度。
在回转刷61中,纤维对于电子照相感光体10表面的咬合长度优选为0.3mm~1.5mm。
回转刷61的转数可以根据电子照相感光体10的圆周速度改变。例如,回转刷61与电子照相感光体10之间的相对速度比优选为0.5~1.5。此外,回转刷61的旋转方向可以是与电子照相感光体10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也可以是与电子照相感光体10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
虽未示出,但是也可以设置以机械方式敲落附着于回转刷61的色调剂的板状部件。
润滑剂62的供给量优选为使得相对于电子照相感光体10表面上的水的接触角为90°以上,所述感光体10的表面处于已经供给了润滑剂62的状态,所述润滑剂被清洁刮板72铺展开。具体而言,润滑剂62的供给量优选电子照相感光体10每旋转一圈为1μg~100μg,更优选为3μg~20μg。
此处,润滑剂62的供给量可以通过调整例如回转刷61表面上的纤维密度、纤维长度、纤维厚度、纤维材料或回转刷61的转数等而调整。此外,润滑剂62的供给量可以通过改变润滑剂62对回转刷61的按压力而调整。此外,润滑剂62的供给量可以通过提供用于使润滑剂62附着到回转刷61上和使润滑剂62从回转刷61上分离的系统而调整,由此控制回转刷61与润滑剂62的接触时间。
相对于水的接触角由如下确定的值表示。为进行测量,使用接触角仪(商品名:CA-X,由Kyowa Interface Science Co.,Ltd.制造)。在25℃和50%RH环境下,将3.1μL纯水逐滴添加到测量对象表面上,从添加起15秒后测量液滴的接触角。具体而言,通过使用光学显微镜照相拍摄已经逐滴添加至测量对象表面上的纯水液滴,并由照片确定水的接触角θ。对于跨越测量对象表面整个区域的15个点(例如,沿圆周方向有3个分区,沿轴向有5个分区,总共提供15个点),测量纯水液滴的接触角,并确定平均值。将如上确定的平均值作为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接触角。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对设置有供给润滑剂62的润滑剂施加装置60的构造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下述构造,其中不提供润滑剂施加装置60,将粉末形式的润滑剂62用作色调剂的外添剂,而将润滑剂62供给到电子照相感光体10的表面上与通过显影装置40显影一起进行(即,其中显影装置40充当润滑剂施加装置60的构造)。
接下来,说明使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101的成像方法(图像形成方法)。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101中,首先,在电子照相感光体10沿如箭头a所示的方向旋转的同时,通过充电装置20对电子照相感光体10的表面充电。
通过曝光装置30使表面已经由充电装置20充电的电子照相感光体10曝光,以在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上形成潜像。
随后,将电子照相感光体10上已形成潜像的的部分向显影装置40传送。在显影装置40中,由显影剂在显影辊42表面上形成的磁刷与电子照相感光体10接触,由此色调剂附着于潜像,从而形成色调剂图像。
然后,其上形成有色调剂图像的电子照相感光体10进一步沿箭头a所示的方向旋转,并将色调剂图像转印至中间转印体50外表面上的表面上。
当将色调剂图像转印至中间转印体50上时,记录介质P通过记录纸供应装置53供给至二次转印装置52,并且已经转印至中间转印体50的色调剂图像通过二次转印装置52而转印至记录纸P上。在此方式下,色调剂图像形成在记录纸P上。
形成于记录纸P上的色调剂图像由定影装置80定影。
在色调剂图像被转印至中间转印体50上后,润滑剂62通过润滑剂施加装置60而供给至电子照相感光体10表面上,并且在电子照相感光体10表面上形成润滑剂62的膜。之后,通过清洁装置70的清洁刮板72除去残留在表面上的色调剂或放电产物。通过除去转印后残留的色调剂或放电产物而在清洁装置70中得到清洁的电子照相感光体10被充电装置20再次充电,然后通过曝光装置30曝光以形成潜像。
此外,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101可以具有配备有例如图2中所示的处理盒101A的构造,所述处理盒101A将电子照相感光体10、充电装置20、显影装置40、润滑剂施加装置60和清洁装置70集成且存储在箱体11中。该处理盒101A以一体化形式存储多个部件,并可连接于图像形成设备101并可从其上拆卸。注意,在图2中,显示的是具有下述构造的图像形成设备101,其中在显影装置40中未设置补充显影剂存储容器47。
处理盒101A的构造不限于此。任何构造都是适用的,只要处理盒101A至少设置有电子照相感光体10、显影装置40和清洁装置70即可。例如,其中处理盒101A设置有选自充电装置20、曝光装置30和一次转印装置51中的至少一个装置的构造也是适用的。
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101不限于上述构造。例如,图像形成设备101可以包含第一擦除器,所述第一擦除器调整残留的色调剂的极性以使用清洁刷等轻易地除去残留的色调剂,并且所述第一擦除器设置在电子照相感光体10的周围,处于一次转印装置51在电子照相感光体10旋转方向的下游侧,但处于清洁装置70在电子照相感光体旋转方向的上游侧。图像形成设备101还可以包含第二擦除器,所述第二擦除器擦除电子照相感光体10表面上的电荷,并且设置在清洁装置70在电子照相感光体旋转方向的下游侧,但处于充电设备20在电子照相感光体旋转方向的上游侧。
另外,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101不限于上述构造。可以使用已知构造,例如将形成于电子照相感光体10上的色调剂图像直接转印至记录纸P上的图像形成设备或串联式图像形成设备。本申请基于2010年10月29日递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0-243542号并要求其优先权,通过援引将其内容并入本说明书中。
实施例
下面将基于实施例和比较例进一步具体描述本发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测量粒径和粒径分布的方法)
粒径(也称作“粒度”)和粒径分布(也称作“粒度分布”)的测量如下进行。
在待测颗粒具有2μm以上的直径的情况中,使用COULTER MULTISIZER II(商品名,由Beckman Coulter Inc.制造)作为测量仪器,并使用ISOTON-H(商品名,由Beckman Coulter Inc.制造)作为电解液。
测量步骤如下。将0.5mg~50mg待测样品添加至作为分散剂的2mL 5%的表面活性剂(优选烷基苯磺酸钠)水溶液中。然后,将所得物添加至100mL上述电解液中。
使用超声分散器对含有悬浮于其中的样品的电解液进行为时1分钟的分散处理。然后,通过使用上述孔径为50μm的COULTER MULTISIZER II测量粒径在1μm~30μm范围内的颗粒的粒径分布,以确定体积平均粒径。待测颗粒的数量为50,000。
色调剂的粒径分布通过以下方法测量。根据所测得的粒径分布,对颗粒的体积进行累积,以从最小直径起针对划分的粒径范围(区段)绘制累积体积曲线,并将对应于累积体积曲线中16%的粒径定义为D16v。此外,将对应于累积体积曲线中50%的粒径定义为D50v。此外,将对应于累积体积曲线中84%的粒径定义为D84v。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体积平均粒径由上述D50v表示。此外,粒径分布系数GSD根据下式计算。
式GSD={(D84v)/(D16v)}0.5
在待测颗粒具有小于2μm的直径的情况中(例如防粘剂颗粒或着色剂颗粒等),通过使用激光衍射型粒径分布分析仪(商品名:LA-700,由Horiba Ltd.制造)进行测量。测量步骤如下。称量以固体计为2g的分散液状态的样品,并向其中添加离子交换水,以使总量为40mL。然后,将所获得的液体引入小池中,直至浓度达到适当浓度。然后,将该小池静置2分钟。在小池内的液体浓度变得基本稳定后进行测量。从最小体积粒径起累积各区段的所获得的体积粒径,绘制累积体积曲线,并将对应于累积体积曲线中50%的粒径定义为累积体积粒径D50v。
此外,在测量如外添剂等粉末时,测量步骤如下。将2g待测样品添加至50mL 5%的表面活性剂(优选烷基苯磺酸钠)水溶液中。然后,使用超声分散器(以1,000Hz)分散所得物2分钟。由此制备样品。之后,以与在上述分散液中的情况基本相同的方式测量颗粒的粒径分布。
(色调剂、树脂颗粒和树脂涂布载体中聚合物的分子量)
重均分子量在以下条件下测量。例如,所使用的GPC仪器为HLC-8120GPC,SC-8020(由Tosoh Corporation制造),作为柱,使用的是两个TSK gel,SuperHM-H(由Tosoh Corporation制造,6.0mm ID(内径)×15cm),并且洗脱剂为THF(四氢呋喃)。实验在以下条件下进行:样品浓度为0.5%,流速为0.6ml/分钟,样品注入量为10μl,测量温度为40℃,并使用RI(折射率)检测器(差示折光计)。校准曲线由10个聚苯乙烯标准样品TSK standards(商品名:A-500、F-1、F-10、F-80、F-380、A-2500、F-4、F-40、F-128和F-700,由Tosoh Corporation制造)绘制。
防粘剂的熔点和粘合剂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通过DSC(差示扫描量热计)测量法由根据ASTMD 3418-8测得的主最大峰确定。主最大峰可以通过使用DSC-7(商品名,由PerkinElmer Japan Co.,Ltd.制造)来测量。在该设备中,检测单元的温度由铟和锌的熔点校正,并利用铟的熔化热来校正热值。例如,使用铝盘,为了对照,设置一个空盘。测量在10℃/分钟的升温速率下进行。
(测量载体和磁性物质颗粒的累积体积粒径(D50v和D90v)的方法)
关于载体和磁性物质颗粒,累积体积粒径(D50v和D90v)由使用激光衍射/散射粒径分布分析仪(商品名:LS PARTICLE SIZE ANALYZER LS13 320,由Beckman Coulter制造)测得的值表示。根据所获得的粒径分布,对颗粒的体积进行累积,以从最小直径起针对划分的粒径范围(区段)绘制累积体积曲线,并将对应于累积体积曲线中50%的粒径定义为50%累积体积粒径(D50v)。此外,根据所获得的粒径分布,对颗粒的体积进行累积,以从最小直径起针对划分的粒径范围(区段)绘制累积体积曲线,并将对应于累积体积曲线中90%的粒径定义为90%累积体积粒径(D90v)。
[色调剂的制备]
-非晶质聚酯树脂(A1)和非晶质树脂颗粒分散液(a1)的制备-
将15摩尔份聚氧乙烯(2,0)-2,2-双(4-羟基苯基)丙烷、85摩尔份聚氧乙烯(2,2)-2,2-双(4-羟基苯基)丙烷、10摩尔份对苯二甲酸、67摩尔份富马酸、3摩尔份正十二碳烯基琥珀酸、20摩尔份偏苯三酸和相对于这些酸成分(对苯二甲酸、正十二碳烯基琥珀酸、偏苯三酸和富马酸的总摩尔数)为0.05摩尔份的氧化二丁锡引入加热并干燥的两口烧瓶中,并引入氮气以保持惰性气体氛围,升温,然后在150℃~230℃进行共缩聚反应12小时~20小时。然后,在210℃~250℃缓慢减压,由此合成非晶质聚酯树脂(A1)。该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为65,000,并且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65℃。
将3000份所获得的非晶质聚酯树脂、10,000份离子交换水和90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表面活性剂引入高温高压乳化装置(CAVITRON CD1010;商品名;狭缝:0.4mm)的乳化罐中,在130℃加热和溶解所得物,以3L/m的流速在10,000转下于110℃分散所得物30分钟,并使所得物通过冷却罐以回收非晶质树脂颗粒分散液(高温高压乳化装置(CAVITRON CD1010;商品名;狭缝:0.4mm)),由此获得非晶质树脂颗粒分散液(a1)。
-结晶性聚酯树脂(B1)和结晶性树脂颗粒分散液(b1)的制备-
将45摩尔份1,9-壬二醇、55摩尔份十二烷二羧酸和0.05摩尔份作为催化剂的氧化二丁锡引入加热并干燥的三口烧瓶中,在减压下向该烧瓶中引入氮气以保持烧瓶中的空气处于惰性气体氛围,并在180℃通过机械搅拌来搅拌所得物2小时。然后,在减压力下将温度缓慢升高至230℃,搅拌所得物5小时,并通过空气将获得物冷却为粘稠状态,然后停止反应,由此合成结晶性聚酯树脂(B1)。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为25,000,并且熔点Tm为73℃。
之后,在与非晶质树脂分散液(A1)的制备相同的条件下使用高温高压乳化装置(CAVITRON CD1010;商品名,狭缝:0.4mm)获得结晶性树脂颗粒分散液(b1)。
-着色剂颗粒分散液C1的制备-
·青色颜料Pigment Blue 15:3(商品名,由Dainichiseika Color&Chemicals Mfg.Co.,Ltd.制造,铜酞菁):1000重量份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NEOGEN RK(商品名,由Dai-ichi Kogyo Seiyaku Co.,Ltd.制造):150重量份
·离子交换水:4000重量份
使用高压冲击型分散机ultimizer HJP30006(商品名,由Sugino Machine Ltd.制造)混合、溶解和分散上述成分1小时,以获得其中分散有着色剂(青色颜料)的着色剂颗粒分散液。在所获得的C1中,体积平均粒径为0.15μm,并且着色剂颗粒含量为20%。
-着色剂颗粒分散液Y1的制备-
以与着色剂颗粒分散液C1中基本相同的方式制备着色剂颗粒分散液Y1,不同之处在于,使用C.I.颜料黄74(SEIKAFAST YELLOW 2054;商品名,由DainichiseikaColor&Chemicals Mfg.Co.,Ltd.制造,具有偶氮基团的单偶氮颜料)代替所使用的着色剂。
-着色剂颗粒分散液Y2的制备-
以与着色剂颗粒分散液C1中基本相同的方式制备着色剂颗粒分散液Y2,不同之处在于,使用C.I.颜料黄93(CHROMOFINE YELLOW 5930;商品名,由Dainichiseika Color&Chemicals Mfg.Co.,Ltd.制造,具有偶氮基团的缩合双偶氮颜料)代替所使用的着色剂。
-着色剂颗粒分散液Y3的制备-
以与着色剂颗粒分散液C1中基本相同的方式制备着色剂颗粒分散液Y3,不同之处在于,使用C.I.颜料黄193(CHROMOFINE YELLOW AF-1300;商品名,由Dainichiseika Color&Chemicals Mfg.Co.,Ltd.制造,蒽醌类颜料)代替所使用的着色剂。
-着色剂颗粒分散液Y4的制备-
以与着色剂颗粒分散液C1中基本相同的方式制备着色剂颗粒分散液Y4,不同之处在于,使用C.I.颜料黄17(KET YELLOW 403;商品名,由DIC Corporation制造,具有偶氮基团的双偶氮颜料)代替所使用的着色剂。
-着色剂颗粒分散液M1的制备-
以与着色剂颗粒分散液C1中基本相同的方式制备着色剂颗粒分散液M1,不同之处在于,使用C.I.颜料红122(由Dainichiseika Color&Chemicals Mfg.Co.,Ltd.制造,喹吖啶酮类颜料)代替所使用的着色剂。
-着色剂颗粒分散液M2的制备-
以与着色剂颗粒分散液C1中基本相同的方式制备着色剂颗粒分散液M2,不同之处在于,使用C.I.颜料红22(由DIC Corporation制造,β-萘酚类颜料)代替所使用的着色剂。
-着色剂颗粒分散液M3的制备-
以与着色剂颗粒分散液C1中基本相同的方式制备着色剂颗粒分散液M3,不同之处在于,使用C.I.颜料红57:1(由DIC Corporation制造,偶氮色淀颜料)代替所使用的着色剂。
-着色剂颗粒分散液M4的制备-
以与着色剂颗粒分散液C1中基本相同的方式制备着色剂颗粒分散液M4,不同之处在于,使用C.I.颜料红37(MAROON HFM01;商品名,由Clariant Japan K.K.制造,双偶氮颜料)代替所使用的着色剂。
-着色剂颗粒分散液M5的制备-
以与着色剂颗粒分散液C1中基本相同的方式制备着色剂颗粒分散液M5,不同之处在于,使用C.I.颜料红144(CROMOPHTAL RED BRN;商品名,由Ciba Geigy Ltd.制造,缩合双偶氮颜料)代替所使用的着色剂。
防粘剂颗粒分散液1的制备
·蜡(WEP-2;商品名,由NOF CORPORATION制造,其公司名称于2007年变更):100重量份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NEOGEN SC:商品名,由Dai-Ichi Kogyo Seiyaku Co.,Ltd.制造):2重量份
·离子交换水:300重量份
混合上述物质并在95℃加热,使用均化器(ULTRA TURRAX T50;商品名,由IKACorporation制造)分散,然后使用压力喷射型GAULIN均化器(商品名,由GAULINCorporation制造)分散,由此制备其中分散了防粘剂颗粒的防粘剂颗粒分散液1(防粘剂浓度:20重量%)。
(色调剂基础颗粒1和色调剂1的制备)
-色调剂基础颗粒1的制备-
·非晶质树脂颗粒分散液a1:340重量份
·结晶性树脂颗粒分散液b1:160重量份
·着色剂颗粒分散液C1:50重量份
·防粘剂颗粒分散液1:60重量份
·表面活性剂水溶液:10重量份
·0.3M硝酸水溶液:50重量份
·离子交换水:500重量份
将上述组分引入圆底不锈钢烧瓶,使用均化器(ULTRATURRAX T50;商品名,由IKA Corporation制造)分散,并保持在加热至42℃的热油浴中30分钟。然后,将热油浴的温度升至58℃,将所得物保持于其中30分钟,在确认形成了絮凝颗粒时向其中添加100重量份非晶质树脂颗粒分散液(a1),并将所得分散液保持于此状态30分钟。
之后,向其中添加次氮基三乙酸钠盐(CHELEST 70;商品名,由CHELESTCorporation制造),使其占总溶液的3%。随后,向其中缓缓添加1N氢氧化钠水溶液,直至pH达到7.2,并在保持连续搅拌的同时将所得物加热至85℃,并保持3.0小时。然后,过滤反应产物,使用离子交换水洗涤所得物,并利用真空干燥器干燥,由此获得色调剂基础颗粒1。
使用Coulter Multisizer测量色调剂基础颗粒1的粒径,结果显示,累积体积粒径D50v为4.5tm,粒径分布系数GSD为1.22。
-外添剂的制备-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二氧化硅颗粒1。二氧化硅颗粒1是使用六甲基二硅氮烷表面处理过的表面处理量为5重量%的二氧化硅颗粒,并且其平均一次粒径为120nm。
-色调剂1的制备-
将3重量份二氧化硅颗粒1和1重量份二氧化硅颗粒(商品名:R972,由NIPPONAEROSIL Co.,Ltd.制造)添加至100重量份色调剂基础颗粒1中。使用5升亨舍尔混合器在圆周速度为30m/s下混合所得物15分钟,然后使用筛孔为45μm的筛除去粗颗粒。由此获得色调剂1。
(色调剂基础颗粒2和色调剂2的制备)
以与色调剂基础颗粒1中基本相同的方式制备色调剂基础颗粒2,不同之处在于,在将所得分散液的pH调整为7.2后,在保持连续搅拌的同时将所得分散液加热至83℃并保持2.5小时。色调剂基础颗粒2的累积体积粒径D50v为4.0μm,其粒径分布系数GSD为1.22。
以与色调剂1中基本相同的方式制备色调剂2,不同之处在于,使用色调剂基础颗粒2代替色调剂1制备中使用的色调剂基础颗粒1。
(色调剂基础颗粒3和色调剂3的制备)
以与色调剂基础颗粒1中基本相同的方式制备色调剂基础颗粒3,不同之处在于,在将所得分散液的pH调整为7.2后,在保持连续搅拌的同时将所得分散液加热至87℃并保持4.0小时。色调剂基础颗粒3的累积体积粒径D50v为5.2μm,其粒径分布系数GSD为1.22。
以与色调剂1中基本相同的方式制备色调剂3,不同之处在于,使用色调剂基础颗粒3代替色调剂1制备中使用的色调剂基础颗粒1。
(色调剂基础颗粒4和色调剂4的制备)
将与色调剂基础颗粒1的制备中所使用的相同的组分引入圆底不锈钢烧瓶,使用均化器(商品名:ULTRA TURRAX T50,由IKA Corporation制造)分散,并保持在加热至42℃的热油浴中30分钟。然后,将热油浴的温度进一步升高至54℃,并将所得物保持于其中30分钟。在确认形成了絮凝颗粒时,向其中添加100重量份非晶质树脂颗粒分散液(a1),并将所得混合物保持于该状态30分钟。
之后,向其中添加次氮基三乙酸钠盐(商品名:CHELEST 70,由CHELESTCorporation制造),使其占总液体的3%。然后,向其中缓慢添加1N氢氧化钠水溶液,直至pH达到7.2。接下来,在保持连续搅拌的同时将所得物加热至83℃,并保持2小时。然后,过滤反应产物,使用离子交换水洗涤所得物,之后利用真空干燥器干燥,由此获得色调剂基础颗粒4。色调剂基础颗粒4的累积体积粒径D50v和粒径分布系数GSD分别为2.8μm和1.27。
进一步,使用所获得的色调剂基础颗粒4,以与色调剂1的制备中基本相同的方式制备色调剂4,不同之处在于,使用色调剂基础颗粒4代替色调剂基础颗粒1。
(色调剂基础颗粒5和色调剂5的制备)
以与色调剂基础颗粒4基本相同的方式制备色调剂基础颗粒5,不同之处在于,将分散的组分保持在加热至56℃的热油浴中30分钟,以此代替保持在加热至54℃的热油浴中30分钟。色调剂基础颗粒5的累积体积粒径D50v为3.1μm,其粒径分布系数GSD为1.25。
以与色调剂1中基本相同的方式制备色调剂5,不同之处在于,使用色调剂基础颗粒5代替色调剂1制备中使用的色调剂基础颗粒1。
(色调剂基础颗粒6和色调剂6的制备)
以与色调剂基础颗粒1中基本相同的方式制备色调剂基础颗粒6,不同之处在于,在将所得分散液的pH调整为7.2后,在保持连续搅拌的同时将所得分散液加热至89℃并保持3.0小时。色调剂基础颗粒6的累积体积粒径D50v为5.4μm,其粒径分布系数GSD为1.22。
以与色调剂1中基本相同的方式制备色调剂6,不同之处在于,使用色调剂基础颗粒6代替色调剂1制备中使用的色调剂基础颗粒1。
(色调剂基础颗粒7和色调剂7的制备)
以与色调剂基础颗粒1的制备中基本相同的方式进行色调剂基础颗粒7的制备,不同之处在于,将混合并分散的组分在加热至48℃的热油浴中加热并保持30分钟,然后将热油浴的温度进一步升至60℃,并将所得物保持于其中30分钟,以此代替在加热至42℃的热油浴中加热并保持30分钟,然后进一步将热油浴的温度升至58℃并将所得物保持于其中30分钟。所获得的色调剂基础颗粒7的累积体积粒径D50v和粒径分布系数GSD分别为5.8μm和1.22。
进一步,使用所获得的色调剂基础颗粒7,以与色调剂1的制备中基本相同的方式制备色调剂7。
(色调剂基础颗粒8和色调剂8的制备)
以与色调剂基础颗粒1的制备中基本相同的方式进行色调剂基础颗粒8的制备,不同之处在于,将混合并分散的组分在加热至52℃的热油浴中加热并保持30分钟,然后将热油浴的温度进一步升至61℃并将所得物保持于其中30分钟,以此代替在加热至42℃的热油浴中加热并保持30分钟,然后进一步将热油浴的温度升至58℃并将所得物保持于其中30分钟。所获得的色调剂基础颗粒8的累积体积粒径D50v和粒径分布系数GSD分别为6.2μm和1.26。
进一步,使用所获得的色调剂基础颗粒8,以与色调剂1的制备中基本相同的方式制备色调剂8。
(色调剂基础颗粒9~16和色调剂9~16)
以与色调剂基础颗粒1~8和色调剂1~8的制备中基本相同的方式进行色调剂基础颗粒9~16和色调剂9~16的制备,不同之处在于,使用着色剂颗粒分散液(Y1)代替色调剂基础颗粒1~8和色调剂1~8制备中使用的着色剂颗粒分散液(C1)。
(色调剂基础颗粒17和色调剂17的制备)
以与色调剂基础颗粒1和色调剂1的制备中基本相同的方式进行色调剂基础颗粒17和色调剂17的制备,不同之处在于,使用着色剂颗粒分散液(Y2)代替色调剂基础颗粒1和色调剂1制备中使用的着色剂颗粒分散液(C1)。
(色调剂基础颗粒18和色调剂18的制备)
以与色调剂基础颗粒1和色调剂1的制备中基本相同的方式进行色调剂基础颗粒18和色调剂18的制备,不同之处在于,使用着色剂颗粒分散液(Y3)代替色调剂基础颗粒1和色调剂1制备中使用的着色剂颗粒分散液(C1)。
(色调剂基础颗粒19和色调剂19的制备)
以与色调剂基础颗粒1和色调剂1的制备中基本相同的方式进行色调剂基础颗粒19和色调剂19的制备,不同之处在于,使用着色剂颗粒分散液(Y4)代替色调剂基础颗粒1和色调剂1制备中使用的着色剂颗粒分散液(C1)。
(色调剂基础颗粒20~27和色调剂20~27)
以与色调剂基础颗粒1~8和色调剂1~8的制备中基本相同的方式进行色调剂基础颗粒20~27和色调剂20~27的制备,不同之处在于,使用着色剂颗粒分散液(M1)代替色调剂基础颗粒1~8和色调剂1~8制备中使用的着色剂颗粒分散液(C1)。
(色调剂基础颗粒28和色调剂28的制备)
以与色调剂基础颗粒1和色调剂1的制备中基本相同的方式进行色调剂基础颗粒28和色调剂28的制备,不同之处在于,使用着色剂颗粒分散液(M2)代替色调剂基础颗粒1和色调剂1制备中使用的着色剂颗粒分散液(C1)。
(色调剂基础颗粒29和色调剂29的制备)
以与色调剂基础颗粒1和色调剂1的制备中基本相同的方式进行色调剂基础颗粒29和色调剂29的制备,不同之处在于,使用着色剂颗粒分散液(M3)代替色调剂基础颗粒1和色调剂1制备中使用的着色剂颗粒分散液(C1)。
(色调剂基础颗粒30和色调剂30的制备)
以与色调剂基础颗粒1和色调剂1的制备中基本相同的方式进行色调剂基础颗粒30和色调剂30的制备,不同之处在于,使用着色剂颗粒分散液(M4)代替色调剂基础颗粒1和色调剂1制备中使用的着色剂颗粒分散液(C1)。
(色调剂基础颗粒31和色调剂31的制备)
以与色调剂基础颗粒1和色调剂1的制备中基本相同的方式进行色调剂基础颗粒31和色调剂31的制备,不同之处在于,使用着色剂颗粒分散液(M5)代替色调剂基础颗粒1和色调剂1制备中使用的着色剂颗粒分散液(C1)。
色调剂1~31的性质列在表1中。
[载体的制备]
(载体1)
-磁性物质颗粒1(芯材)的制备-
将70重量份Fe203、22.5重量份MnO2和0.011重量份CuO混合,并使用湿式球磨机对该混合物进行混合/研磨30小时。之后,使用喷雾干燥器将所得物造粒并干燥,然后利用回转窑在850℃进行为时7小时的临时煅烧1。使用湿式球磨机研磨由此获得的临时烧结物1,为时2小时,使得累积体积粒径D50v达到2.1μm。之后,使用喷雾干燥器进一步将所得物造粒并干燥,然后利用回转窑在910℃进行为时6小时的临时煅烧2。使用湿式球磨机研磨由此获得的临时烧结物2,为时4.8小时,使得累积体积粒径D50v达到5.5μm。此外,使用喷雾干燥器进一步将所得物造粒并干燥,然后利用电炉在950℃进行为时14小时的正式煅烧。对产物进行粉碎工艺和分级工艺,以获得累积体积粒径D50v为24.3μm、在磁场为1kOe时磁化强度为59AM2/kg且比重为4.5的磁性物质颗粒1。
-载体1的制备-
将1000重量份磁性物质颗粒1和150重量份由Soken Chemical&Engineering Co.,Ltd.制造的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重均分子量为75,000)溶液(固体浓度为20%)引入捏合机中,并在70℃混合20分钟。然后,在减压下干燥所获得的混合物并进一步搅拌20分钟以除去溶剂。由此获得树脂涂布的载体。使用筛孔为45μm的筛来筛选由此获得的树脂涂布的载体,以除去粗粉末。在此方式下获得载体1。
所获得的载体1的D50v为26.3μm、D90v为34.3μm并且磁化强度为57AM2/kg。
(载体2)
-磁性物质颗粒2(芯材)的制备-
使用湿式球磨机研磨磁性物质颗粒1中的临时烧结物1,为时2小时,使得累积体积粒径D50v达到2.1μm。之后,使用喷雾干燥器将所得物进一步造粒并干燥,然后利用回转窑在870℃进行为时6小时的临时煅烧2。使用湿式球磨机研磨由此获得的临时烧结物2,为时4.8小时,使得累积体积粒径D50v达到5.5μm。此外,使用喷雾干燥器进一步将所得物造粒并干燥,然后利用电炉在900℃进行为时16小时的正式煅烧。对产物进行粉碎工艺和分级工艺,以获得累积体积粒径D50v为29.8μm、在磁场为1kOe时磁化强度为54AM2/kg且比重为4.5的磁性物质颗粒2。
-载体2的制备-
以与载体1中基本相同的方式制备载体2,不同之处在于,使用磁性物质颗粒2代替载体1制备中使用的磁性物质颗粒1。所获得的载体2的50%累积体积粒径D50v和90%累积体积粒径D90v分别为30.3μm和38.5μm,并且其在磁场为1kOe时的磁化强度为52AM2/kg。
(载体3)
-磁性物质颗粒3(芯材)的制备-
将70重量份Fe2O3、22.5重量份MnO2和0.011重量份CuO混合,并使用湿式球磨机对该混合物进行混合/研磨30小时。之后,使用喷雾干燥器将所得物造粒并干燥,然后利用回转窑在800℃进行为时7小时的临时煅烧1。使用湿式球磨机研磨由此获得的临时烧结物1,为时2小时,使得累积体积粒径D50v达到2.1μm。之后,使用喷雾干燥器进一步将所得物造粒并干燥,然后利用回转窑在840℃进行为时6小时的临时煅烧2。使用湿式球磨机研磨由此获得的临时烧结物2,为时8小时,使得累积体积粒径D50v达到4.5μm。此外,使用喷雾干燥器进一步将所得物造粒并干燥,然后利用电炉在850℃进行为时16小时的正式煅烧。对产物进行粉碎工艺和分级工艺,以获得累积体积粒径D50v为16.9μm、在磁场为1kOe时磁化强度为42AM2/kg且比重为4.5的磁性物质颗粒3。
-载体3的制备-
以与载体1中基本相同的方式制备载体3,不同之处在于,使用磁性物质颗粒3代替载体1制备中使用的磁性物质颗粒1。所获得的载体3的50%累积体积粒径D50v和90%累积体积粒径D90v分别为17.9μm和23.1μm,并且其在磁场为1kOe时的磁化强度为38AM2/kg。
(载体4)
-磁性物质颗粒4(芯材)的制备-
使用湿式球磨机研磨磁性物质颗粒1中的临时烧结物1,为时2小时,使得累积体积粒径D50v达到2.1μm。之后,使用喷雾干燥器进一步将所得物造粒并干燥,然后利用回转窑在890℃进行为时6小时的临时煅烧2。使用湿式球磨机研磨由此获得的临时烧结物2,为时4.8小时,使得累积体积粒径D50v达到5.5μm。此外,使用喷雾干燥器进一步将所得物造粒并干燥,然后利用电炉在910℃进行为时14小时的正式煅烧。对产物进行粉碎工艺和分级工艺,以获得累积体积粒径D50v为25.2μm、在磁场为1kOe时磁化强度为57AM2/kg且比重为4.5的磁性物质颗粒4。
-载体4的制备-
以与载体1中基本相同的方式制备载体4,不同之处在于,使用磁性物质颗粒4并在减压下干燥所获得的混合物且进一步搅拌10分钟,以此代替载体1制备中的使用磁性物质颗粒1和搅拌20分钟。所获得的载体2的50%累积体积粒径D50v和90%累积体积粒径D90v分别为30.3μm和38.5μm,并且其在磁场为1kOe时的磁化强度为52AM2/kg。
-载体5的制备-
以与载体1中基本相同的方式制备载体5,不同之处在于,使用筛孔为32μm的筛代替载体1制备中使用的筛孔为45μm的筛来筛选所获得的树脂涂布的载体。所获得的载体5的50%累积体积粒径D50v和90%累积体积粒径D90v分别为25.6μm和30.5μm,并且其在磁场为1kOe时的磁化强度为55AM2/kg。
(载体6)
-磁性物质颗粒6(芯材)的制备-
将500重量份粒径为0.3μm的球形磁铁矿颗粒引入亨舍尔混合器中并进行充分的搅拌。之后,向其中添加5.0重量份钛酸酯类偶联剂。然后,将所得物加热至95℃并通过搅拌而充分混合30分钟。由此获得涂布有钛酸酯类偶联剂的球形磁铁矿颗粒。
分别将60重量份苯酚、90重量份37重量%的福尔马林、500重量份经亲油化处理的上述磁铁矿颗粒、16重量份28重量%的氨水和50重量份水引入1L四口烧瓶中,并通过搅拌来混合。然后,将所获得的混合物用60分钟加热至85℃,对其进行搅拌,并在该温度使所获得的混合物反应180分钟。之后,将烧瓶中的内容物冷却至25℃,并向其中添加500mL水。然后,从其中除去上清液,用水洗涤残留的沉淀并在减压下于130℃干燥。在此方式下获得了粒径为28.7μm并且真比重为3.5的磁性物质颗粒6(其中分散了细磁性粉末的树脂颗粒(MPDR))。
-载体6的制备-
使用磁性物质颗粒6,以与载体1的制备中基本相同的方式制备载体6。
所获得的载体6的D50v为30.3μm、D90v为36.0μm并且磁化强度为60AM2/kg。
(载体7)
-载体7的制备-
使用Elbow Jet分级器(由Nittetsu Mining Co.,Ltd.制造;项目号:EJ-LABO)在18μm的切割点处理载体3,以对细粉末侧分级,由此获得载体7。
所获得的载体7的D50v为15.2μm、D90v为21.0μm并且磁化强度为38AM2/kg。
(载体8)
-载体8的制备-
使用Elbow Jet分级器(由Nittetsu Mining Co.,Ltd.制造;项目号:EJ-LABO)在31μm的切割点处理载体1,以对粗粉末侧分级,由此获得载体8。
所获得的载体8的D50v为35.2μm、D90v为44.9μm并且磁化强度为57AM2/kg。
-载体9的制备-
使用Elbow Jet分级器(由Nittetsu Mining Co.,Ltd.制造;项目号:EJ-LABO)在29μm的切割点处理载体4,以对粗粉末侧分级,由此获得载体9。所获得的载体9的50%累积体积粒径D50v和90%累积体积粒径D90v分别为32.0μm和42.8μm,并且其在磁场为1kOe时的磁化强度为68AM2/kg。
-载体10的制备-
以与磁性物质颗粒1中基本相同的方式制备磁性物质颗粒10,不同之处在于,使用0.015重量份CuO代替磁性物质颗粒1制备中的使用0.011重量份CuO。以与载体1中基本相同的方式制备载体10,不同之处在于,使用磁性物质颗粒10代替载体1制备中使用的磁性物质颗粒1。所获得的载体10的50%累积体积粒径D50v和90%累积体积粒径D90v分别为26.4μm和34.0μm,并且其在磁场为1kOe时的磁化强度为57AM2/kg。
-载体11的制备-
以与磁性物质颗粒1中基本相同的方式制备磁性物质颗粒11,不同之处在于,使用0.055重量份CuO代替磁性物质颗粒1制备中的使用0.011重量份CuO。以与载体1中基本相同的方式制备载体11,不同之处在于,使用磁性物质颗粒11代替载体1制备中使用的磁性物质颗粒1。所获得的载体11的50%累积体积粒径D50v和90%累积体积粒径D90v分别为26.5μm和35.0μm,并且其在磁场为1kOe时的磁化强度为57AM2/kg。
-载体12的制备-
以与磁性物质颗粒1中基本相同的方式制备磁性物质颗粒12,不同之处在于,使用0.060重量份CuO代替磁性物质颗粒1制备中的使用0.011重量份CuO。以与载体1中基本相同的方式制备载体12,不同之处在于,使用磁性物质颗粒12代替载体1制备中使用的磁性物质颗粒1。所获得的载体12的50%累积体积粒径D50v和90%累积体积粒径D90v分别为26.2μm和35.2μm,并且其在磁场为1kOe时的磁化强度为57AM2/kg。
-载体13的制备-
以与磁性物质颗粒1中基本相同的方式制备磁性物质颗粒13,不同之处在于,使用0.110重量份CuO代替磁性物质颗粒1制备中的使用0.011重量份CuO。以与载体1中基本相同的方式制备载体13,不同之处在于,使用磁性物质颗粒13代替载体1制备中使用的磁性物质颗粒1。所获得的载体13的50%累积体积粒径D50v和90%累积体积粒径D90v分别为26.3μm和35.5μm,并且其在磁场为1kOe时的磁化强度为57AM2/kg。
-载体14的制备-
以与磁性物质颗粒1中基本相同的方式制备磁性物质颗粒14,不同之处在于,使用0.120重量份CuO代替磁性物质颗粒1制备中的使用0.011重量份CuO。以与载体1中基本相同的方式制备载体14,不同之处在于,使用磁性物质颗粒14代替载体1制备中使用的磁性物质颗粒1。所获得的载体14的50%累积体积粒径D50v和90%累积体积粒径D90v分别为26.0μm和34.8μm,并且其在磁场为1kOe时的磁化强度为57AM2/kg。
所制备的载体的性质总结在表2中。
[实施例1~67和比较例1~36]
根据表3~8中所示的组合,使用V型搅拌器搅拌4重量份色调剂和96重量份载体5分钟,由此获得各显影剂。
将由此获得的显影剂充入图像形成设备“DOCUCENTRE COLOR 500(商品名,由富士施乐株式会社制造)的改造机”的显影剂容器,并对其进行各评价。评价结果如表3~8中所示。
注意,在比较例12、24和36中,未进行将润滑剂供给到感光体。
在改造机中,该机器被改造为将润滑剂施加装置设置在清洁装置中,并位于清洁刮板在感光体旋转方向上的上游侧。
装置的设置条件如下所述。此处,在装置的设置条件中,括号中的数字范围和条件表示至少得到相同评价结果的条件的范围。
(评价)
-相对于感光体表面上的水的接触角-
相对于感光体表面上的水的初始接触角的评价如下进行。使用通过从图像形成单元中除去显影单元而准备的单元(即,仅包含感光体、清洁装置和润滑剂施加装置的单元)进行使用润滑剂涂布感光体表面的初始涂布。在将相对于感光体表面上的水的接触角的初始值调节为95°后进行评价。
此外,关于相对于感光体表面上的水的接触角与时间的关系,在50,000张纸上进行图像输出,并对第50,000张纸测量接触角。
-雾化-
雾化的评价如下进行。
在50,000张纸上进行图像输出后,进行空白图像的形成,并在图像形成过程中间使图像形成设备停止。之后,将感光体上显影区域与一次转印区域之间的部分上的图像转印至胶带上,并将胶带粘在纸张(商品名:OK TOPCOAT PLUS,由Oji Paper Co.,Ltd.制造)上。通过使用浓度计(商品名:X-RITE 938,由X-Rite Inc.制造)测量胶带上的图像的浓度和纸张的浓度。将浓度差(胶带上的图像的浓度-纸张的浓度)作为评价浓度差,其根据下述评价标准来评价。注意,将在50,00张阶段时的B级视作实际中可接受的。之后,对每第10,000张继续进行雾化的评价,直至第100,000张。在评价浓度差被评价为C级的阶段时,停止评价。
评价标准如下。
AA:浓度差小于0.05。
A:浓度差大于或等于0.05且小于0.1。
A:浓度差大于或等于0.1且小于0.2。
C:浓度差大于0.2。
-载体飞散-
载体飞散的评价如下进行。
在50,000张纸上进行图像输出后,进行空白图像的形成,并在图像形成过程中间使图像形成设备停止。之后,将感光体上显影区域与一次转印区域之间的部分上的图像转印至尺寸为2.5cm×40cm的胶带上,并将胶带粘在纸张(商品名:OKTOPCOAT PLUS,由Fuji Xerox Co.,Ltd.制造)上。对胶带上的载体颗粒的数量进行计数,并将结果由面积比转换为每A3大小的面积上的数量。重复上述测量3次,并确定平均数。利用平均数与感官值之间的关系,根据以下标准进行评价。
评价标准如下。
AA:未观察到载体飞散。
A:可观察到载体飞散,但是不存在不适感。
B:可观察到载体飞散,但可以接受。
C:不可接受。
-色调剂图像混乱-
色调剂图像混乱的评价如下进行。
在50,000张纸上进行图像输出后,进行半色调图像的形成。通过将半色调图像与显示以下感官值的限度样本比较而进行评价。
评价标准如下。
AA:未观察到色调剂图像混乱。
A:可观察到色调剂图像混乱,但是不存在不适感。
B:可观察到色调剂图像混乱,但可以接受。
C:不可接受。
此处,在50,000张纸的阶段时若载体飞散和色调剂图像混乱的评价结果中至少有一种被评价为C级,则无论雾化的评价结果如何,都不在50,000张纸后进行雾化评价。
(装置的设置条件)
-供给润滑剂的条件-
润滑剂施加装置设置有回转刷和固态润滑剂以及掸动件(板状部件),所述回转刷被设置为与电子照相感光体接触,所述固态润滑剂被设置为与回转刷接触,所述掸动件以机械方式敲落附着于回转刷的色调剂。其详细情况如下。
·润滑剂:95重量%硬脂酸锌和5重量%PTFE的混合物。
·回转刷:其材料为导电性尼龙(商品名:BELTRON,来自TSUCHIYACO.,LTD.;纤维厚度为3旦尼尔);纤维密度为50kf/英寸2,回转刷对于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咬合长度为0.5mm;外径为Φ12mm;并且轴径为Φ6mm。
·回转刷的驱动条件:轴是接地的;旋转方向与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旋转方向相同;转速为电子照相感光体转速的1.2倍。
·掸动件(板状部件):厚度为0.5mm的丙烯树脂板(掸动件对于回转刷的咬合长度为0.5mm)。
·润滑剂的供给量:电子照相感光体每旋转一周10μg(3μg~20μg)。
-清洁条件-
·清洁刮板的橡胶硬度:80°(70°~85°)
·清洁刮板的橡胶冲击回弹性:45%(20%~55%)
·清洁刮板与感光体的接触角:20°(10°~30°)
·清洁刮板对于感光体的线压:3gf/mm(2gf/mm~4gf/mm)
-显影条件-
·显影辊与相对的感光体之间的距离(DRS):300μm(200μm~600μm)
·显影辊上的显影剂量(MOS):400g/m2(200g/m2~600g/m2)
·显影辊的转速(处理速度):330mm/秒(50mm/秒~1500mm/秒)
·显影辊的旋转方向(MRS):与感光体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with”方向),圆周速度比为1.7(与感光体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with”方向),圆周速度比为1.0~3.0,或者与感光体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against”方向),圆周速度比为0.6~2.0)
·显影辊表面的形状和粗糙度:喷砂Rz为25μm(10μm~50μm),螺距为2mm(0.2mm螺距~2mm螺距)的带槽套筒
·显影辊的直径:Φ18mm(Φ10mm~Φ40mm)
·显影辊上的显影极性磁力:125mT(毫特斯拉,50mT~150mT)
·显影辊的磁体设置角(MSA):在上游侧,3°(-10°~+10°)
·施加于显影辊的电压中的直流成分电压:-525V(-600V~-450V)
·施加于显影辊的电压中的直流成分电压与对应于图像背景部分的感光体表面电压之差(Vcln):125V(50V~200V)
·叠加在施加于显影辊的直流成分电压(DC)上的交流成分电压(显影AC偏压)的波形:正弦波(矩形波)
·显影AC偏压的振幅(Vp-p:峰间电压):1.75kV(0kV~2.0kV)
·交流成分电压占所施加的电压的比例(显影AC偏压比率(duty)):50%(20%~80%)
·显影AC偏压的频率:10kHz(3kHz~40kHz)
表1-色调剂的性质-
在表3~8中,缩写“DTI”指“色调剂图像的劣化”,缩写“CAPRS”指“相对于感光体表面上的水的接触角(Contact angle with respect to water on the photoreceptorsurface)”。
从上述结果可以了解,与比较例相比,实施例在雾化的评价方面得到了较好的结果。
特别是,可以了解到,包含黄色色调剂的实施例21~43和包含品红色色调剂的实施例44~67比包含青色色调剂的实施例1~20在对抗雾化方面更有效一些。
此外,还可以了解到,载体中铜元素的量越小则对抗雾化更为有效。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前述描述是出于解释说明的目的而提供。并非试图穷尽或将本发明限制于所披露的精确形式。显然,许多改进和变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并描述所述示例性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最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用途,由此使得本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适用于预计的特定用途的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和各种改进方案。本发明的范围由下述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所限定。
Claims (12)
1.一种用于图像形成设备中的静电潜像显影剂,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图像保持体;
充电单元,所述充电单元为所述图像保持体的表面充电;
潜像形成单元,所述潜像形成单元使所述图像保持体的被充电的表面曝光,以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单元,所述显影单元存储所述静电潜像显影剂并包含显影剂保持体,其中所述显影单元通过使磁刷与所述图像保持体接触来使形成于所述图像保持体上的所述静电潜像显影,以形成色调剂图像,所述磁刷通过所述静电潜像显影剂形成在所述显影剂保持体的表面上;
转印单元,所述转印单元将形成于所述图像保持体上的所述色调剂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
清洁单元,所述清洁单元包含与所述图像保持体的表面接触并清洁所述图像保持体的表面的清洁刮板;和
润滑剂施加单元,所述润滑剂施加单元将润滑剂供给到所述图像保持体的表面上,
其中,所述静电潜像显影剂含有50%累积体积粒径D50v为3.0μm~6.0μm的色调剂和载体,在所施加的1千奥斯特的磁场中,所述载体的每一个载体颗粒的平均磁化强度为5.0×10-16AM2/颗粒~4.0×10-15AM2/颗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潜像显影剂,其中,所述色调剂包含色调剂颗粒,所述色调剂颗粒含有粘合剂树脂、着色剂、防粘剂和作为外添剂的疏水化二氧化硅颗粒。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电潜像显影剂,其中,所述粘合剂树脂包含非晶质聚酯和结晶性树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潜像显影剂,其中,所述载体颗粒的50%累积体积粒径D50v为15μm~35μ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潜像显影剂,其中,所述载体颗粒的90%累积体积粒径D90v与所述载体颗粒的50%累积体积粒径D50v之比D90v/D50v为1.2~1.4。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静电潜像显影剂,其中,所述载体包含涂布有树脂的磁性粉末颗粒。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静电潜像显影剂,其中,所述磁性粉末包含磁性金属或磁性金属氧化物。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静电潜像显影剂,其中,所述磁性金属氧化物包含铁酸盐、氧化铁或磁铁矿。
9.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静电潜像显影剂,其中,所述润滑剂选自由硬脂酸锌、硬脂酸钙和重均分子量为3,000以下且密度为0.96以上的低分子量高密度聚乙烯组成的组。
10.一种图像形成设备,所述设备包含:
图像保持体;
充电单元,所述充电单元为所述图像保持体的表面充电;
潜像形成单元,所述潜像形成单元使所述图像保持体的被充电的表面曝光,以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单元,所述显影单元存储静电潜像显影剂并包含显影剂保持体,所述静电潜像显影剂含有50%累积体积粒径D50v为3.0μm~6.0μm的色调剂和载体,在所施加的1千奥斯特的磁场中,所述载体的每一个载体颗粒的平均磁化强度为5.0×10-16AM2/颗粒~4.0×10-15AM2/颗粒,所述显影单元通过使磁刷与所述图像保持体接触来使形成于所述图像保持体上的所述静电潜像显影,以形成色调剂图像,所述磁刷通过所述静电潜像显影剂形成在所述显影剂保持体的表面上;
转印单元,所述转印单元将形成于所述图像保持体上的所述色调剂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
清洁单元,所述清洁单元包含与所述图像保持体的表面接触并清洁所述图像保持体的表面的清洁刮板;和
润滑剂施加单元,所述润滑剂施加单元将润滑剂供给到所述图像保持体的表面上。
11.一种处理盒,所述处理盒包含:
图像保持体;
显影单元,所述显影单元存储静电潜像显影剂并包含显影剂保持体,所述静电潜像显影剂含有50%累积体积粒径D50v为3.0μm~6.0μm的色调剂和载体,在所施加的1千奥斯特的磁场中,所述载体的每一个载体颗粒的平均磁化强度为5.0×10-16AM2/颗粒~4.0×10-15AM2/颗粒,所述显影单元通过使磁刷与所述图像保持体接触来使形成于所述图像保持体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以形成色调剂图像,所述磁刷通过所述静电潜像显影剂形成在所述显影剂保持体的表面上;
清洁单元,所述清洁单元包含与所述图像保持体的表面接触并清洁所述图像保持体的表面的清洁刮板;和
润滑剂施加单元,所述润滑剂施加单元将润滑剂供给到所述图像保持体的表面上,
所述处理盒可连接至图像形成设备并可从其中拆卸。
12.一种图像形成方法,所述方法包含:
对图像保持体的表面充电;
使所述图像保持体的被充电的表面曝光以形成静电潜像;
通过使用静电潜像显影剂在显影剂保持体上形成磁刷,并使所述磁刷与所述图像保持体接触,以使形成于所述图像保持体上的所述静电潜像显影,由此形成色调剂图像,所述静电潜像显影剂含有50%累积体积粒径D50v为3.0μm~6.0μm的色调剂和载体,在所施加的1千奥斯特的磁场中,所述载体的每一个载体颗粒的平均磁化强度为5.0×10-16AM2/颗粒~4.0×10-15AM2/颗粒;
将形成于所述图像保持体上的所述色调剂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
通过使用清洁刮板清洁所述图像保持体的表面;和
将润滑剂供给到所述图像保持体的表面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243542A JP5115617B2 (ja) | 2010-10-29 | 2010-10-29 | 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JP2010-243542 | 2010-10-29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467032A true CN102467032A (zh) | 2012-05-23 |
CN102467032B CN102467032B (zh) | 2015-04-08 |
Family
ID=459971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124412.2A Active CN102467032B (zh) | 2010-10-29 | 2011-05-13 | 静电潜像显影剂、图像形成设备、处理盒和图像形成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20107739A1 (zh) |
JP (1) | JP5115617B2 (zh) |
CN (1) | CN102467032B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24601A (zh) * | 2012-10-16 | 2014-04-16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色调剂用聚酯及使用所述聚酯的色调剂、显影剂、色调剂盒、处理盒、图像形成设备及方法 |
CN106406039A (zh) * | 2015-07-29 | 2017-02-15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成像装置用单元、处理盒和成像装置 |
CN106467775A (zh) * | 2015-08-19 | 2017-03-01 |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 固态润滑剂、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
CN107132737A (zh) * | 2016-02-29 | 2017-09-05 | 佳能株式会社 | 显影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929582B2 (ja) * | 2012-07-19 | 2016-06-08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4174377A (ja) * | 2013-03-11 | 2014-09-22 | Ricoh Co Ltd | 現像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5075582A (ja) * | 2013-10-08 | 2015-04-20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現像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7032657A (ja) * | 2015-07-29 | 2017-02-09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用ユニット、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7275679B2 (ja) * | 2019-03-13 | 2023-05-18 |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175394A (ja) * | 1992-12-09 | 1994-06-24 | Konica Corp | カラートナー |
JPH0869185A (ja) * | 1994-06-22 | 1996-03-12 | Canon Inc | 電子写真用キャリア、二成分系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JPH08286505A (ja) * | 1995-04-19 | 1996-11-01 | Konica Corp | 現像装置 |
US20030129518A1 (en) * | 2001-09-21 | 2003-07-10 | Toyoshi Sawada | Toner for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latent image, toner cartridge, image forming method,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2006154071A (ja) * | 2004-11-26 | 2006-06-15 |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US20090169264A1 (en) * | 2007-12-26 | 2009-07-02 | Yasuo Miyoshi | Developing devic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method of developing latent image |
US20090297972A1 (en) * | 2008-05-28 | 2009-12-03 |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 Image forming method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143456A (en) * | 1999-11-24 | 2000-11-07 | Xerox Corporation |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ferrite carrier core, and developer containing same |
JP4099113B2 (ja) * | 2003-06-25 | 2008-06-11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電子写真用キャリア、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123118B2 (ja) * | 2003-09-18 | 2008-07-23 |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US8367293B2 (en) * | 2007-12-19 | 2013-02-05 | Ricoh Company, Ltd. | Method for producing carrier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developer, carrier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developer, electrophotographic developer,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
JP5152649B2 (ja) * | 2008-03-31 | 2013-02-27 | パウダーテック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現像剤用キャリア芯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キャリア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該キャリアを用いた電子写真現像剤 |
-
2010
- 2010-10-29 JP JP2010243542A patent/JP5115617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
- 2011-04-26 US US13/094,253 patent/US20120107739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1-05-13 CN CN201110124412.2A patent/CN10246703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175394A (ja) * | 1992-12-09 | 1994-06-24 | Konica Corp | カラートナー |
JPH0869185A (ja) * | 1994-06-22 | 1996-03-12 | Canon Inc | 電子写真用キャリア、二成分系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JPH08286505A (ja) * | 1995-04-19 | 1996-11-01 | Konica Corp | 現像装置 |
US20030129518A1 (en) * | 2001-09-21 | 2003-07-10 | Toyoshi Sawada | Toner for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latent image, toner cartridge, image forming method,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2006154071A (ja) * | 2004-11-26 | 2006-06-15 |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US20090169264A1 (en) * | 2007-12-26 | 2009-07-02 | Yasuo Miyoshi | Developing devic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method of developing latent image |
US20090297972A1 (en) * | 2008-05-28 | 2009-12-03 |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 Image forming method |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24601A (zh) * | 2012-10-16 | 2014-04-16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色调剂用聚酯及使用所述聚酯的色调剂、显影剂、色调剂盒、处理盒、图像形成设备及方法 |
CN106406039A (zh) * | 2015-07-29 | 2017-02-15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成像装置用单元、处理盒和成像装置 |
CN106406039B (zh) * | 2015-07-29 | 2020-03-31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成像装置用单元、处理盒和成像装置 |
CN106467775A (zh) * | 2015-08-19 | 2017-03-01 |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 固态润滑剂、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
CN106467775B (zh) * | 2015-08-19 | 2019-09-27 |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 固态润滑剂、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
CN107132737A (zh) * | 2016-02-29 | 2017-09-05 | 佳能株式会社 | 显影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
CN107132737B (zh) * | 2016-02-29 | 2020-10-30 | 佳能株式会社 | 显影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
US10928769B2 (en) | 2016-02-29 | 2021-02-23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Developing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US11656572B2 (en) | 2016-02-29 | 2023-05-23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Developing cartridge having a guide projecting from a frame body |
US11874625B2 (en) | 2016-02-29 | 2024-01-16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Developing cartridge including a member configured to be pressed by a member of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467032B (zh) | 2015-04-08 |
JP5115617B2 (ja) | 2013-01-09 |
JP2012098336A (ja) | 2012-05-24 |
US20120107739A1 (en) | 2012-05-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467032B (zh) | 静电潜像显影剂、图像形成设备、处理盒和图像形成方法 | |
CN101055438B (zh) | 静电潜像载体、静电潜像显影剂以及成像装置 | |
CN101140433B (zh) | 静电图像显影用载体、显影剂、显影剂盒、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 |
CN104238297B (zh) | 非磁性单组分调色剂、静电荷图像显影剂以及处理盒 | |
JP2008233763A (ja) | 電子写真用キャリア、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電子写真用現像剤、電子写真用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5807438B2 (ja) | 二成分現像剤用キャリア、二成分現像剤、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KR20130079089A (ko) | 전자 사진용 마젠타 토너, 현상제, 토너 카트리지, 프로세스 카트리지, 화상 형성 장치, 및, 화상 형성 방법 | |
JP5621467B2 (ja) | オレンジトナー及びそれを収容するトナー収容容器、オレンジ現像剤及びそれを収容する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カラートナーセット、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2058509A (ja) | 静電荷像現像用キャリア、静電荷像現像用現像剤、静電荷像現像用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
JP5678713B2 (ja) | 二成分現像剤用キャリア、二成分現像剤、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1995780B (zh) | 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及其制造方法以及静电图像显影剂 | |
JP2015004887A (ja) |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静電潜像現像用のトナー、及び静電潜像現像用の回収トナー | |
JP4651331B2 (ja) | 画像形成用トナー、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
US10578989B2 (en) | Electrostatic charge image developer, developer cartridge, and process cartridge | |
JP2013134428A (ja) | 非磁性一成分トナー、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
CN101859078B (zh) | 黄色调色剂、显影剂、调色剂的制法、成像方法及成像装置 | |
JP2014238543A (ja) | 非磁性一成分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剤、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5147181B2 (ja) | トナー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
CN105319884A (zh) | 静电图像显影用载体、静电图像显影剂、处理盒及成像装置 | |
JP2014142484A (ja) | 非磁性一成分トナー、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7017654A (ja) | トナー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
JP2008111987A (ja) | 静電荷像現像用キャリア、静電荷像現像用キャリアの製造方法、静電荷像現像用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7058465A (ja) |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9216838A (ja) | キャリア、現像剤、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9151189A (ja) | 静電荷像現像用キャリア、静電荷像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