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60282B - 液晶显示装置及液晶胞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装置及液晶胞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460282B CN102460282B CN201080027553.6A CN201080027553A CN102460282B CN 102460282 B CN102460282 B CN 102460282B CN 201080027553 A CN201080027553 A CN 201080027553A CN 102460282 B CN102460282 B CN 10246028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quid crystal
- blooming
- film
- polarization element
- same parent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04—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made of organic materials, e.g. plastic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16—Polarising elements involving passive liquid crystal element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323/00—Functional layers of liquid crystal optical display excluding electroactive liquid crystal layer characterised by chemical composition
- C09K2323/03—Viewing layer characterised by chemical composition
- C09K2323/031—Polarizer or dy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83—Birefringent or phase retarding element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6—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placement of the optical elements
- G02F1/133562—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placement of the optical elements on the viewer sid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6—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placement of the optical elements
- G02F1/13356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placement of the optical elements inside the LC elements, i.e. between the cell substrat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6—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placement of the optical elements
- G02F1/133567—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placement of the optical elements on the back sid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2/00—Materials and properties
- G02F2202/40—Materials having a particular birefringence, retard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在全黑状态下,不仅抑制正面方向的透射光,而且抑制斜方向的透射光的液晶显示装置。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是包含第一偏光元件及第二偏光元件、以及配置在第一偏光元件与第二偏光元件之间的液晶胞的液晶显示装置。所述液晶胞包含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配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配置在所述第一基板的内面上的彩色滤光片层、以及配置在该彩色滤光片层与所述液晶层之间的晶胞内偏光层。所述第一偏光元件的吸收轴与所述晶胞内偏光层的吸收轴互相平行,且配置在所述晶胞内偏光层与所述第一偏光元件之间的所有层的面内延迟Re的绝对值的总和为10nm以下、且厚度方向的延迟Rth的绝对值的总和为15nm以下。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晶胞(cell)内偏光层的液晶显示装置以及液晶胞。
背景技术
为了改善液晶显示装置的对比度(contrast),而对减低全黑状态的正面方向(即,相对于显示面的法线方向)的透射光的方法进行了各种研究。于彩色显示用液晶显示装置中,于晶胞内相对于各画素而设置有彩色滤光片层,使偏光入射至彩色滤光片层,从而显示彩色影像。然而,已知彩色滤光片层具有消偏光(depolarization)作用,由彩色滤光片层消偏光的光产生散射,此现象成为于全黑状态下透射光上升的一个原因。作为解决由于该彩色滤光片层的消偏光所引起的全黑状态下的透射光上升的方法,已知有在彩色滤光片层与液晶层之间配置偏光层的方法(专利文献1)。
另一方面,关于垂直配向(Vertical Aligned,以下称为VA)模式液晶显示装置及横向电场切换(In-Plane Switching,以下称为IPS)模式液晶显示装置的斜方向的对比度的改善,亦有各种提案,然而均是将规定光学特性的光学膜配置于液晶胞外的提案(例如专利文献2及3)。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10-16110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8-312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405586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然而,本发明人实际上将偏光层配置于液晶胞内、彩色滤光片层与液晶层之间,对全黑状态的透射光进行调查时,可知可减轻正面方向的透射光,另一方面斜方向的透射光不但无法减轻,反而会上升。
因此,本发明涉及在晶胞内具有偏光层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改良,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在全黑状态下,不仅抑制正面方向的透射光,而且抑制斜方向的透射光的于晶胞内具有偏光层的液晶显示装置、以及用于该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胞。
解决课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人等人对在晶胞内具有偏光层的液晶显示装置进行了锐意研究,结果查明全黑状态的斜方向的透射光的上升与该偏光层的双折射性(birefringence)所引起的延迟(retardation)相关联。进一步进行了研究,结果获得如下知识见解从而完成本发明:即使偏光层具有双折射性,藉由使晶胞内偏光层的吸收轴、与其后光所通过的晶胞外偏光元件的吸收轴平行,且使自晶胞内偏光层至晶胞外偏光元件的光所通过的所有层的延迟的总和为规定范围,从而可减轻该斜方向的透射光上升。
用以解决所述课题的手段如下所述。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是包含第一偏光元件及第二偏光元件、以及配置在第一偏光元件与第二偏光元件之间的液晶胞的液晶显示装置。
所述液晶胞包含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其中,第一基板配置在更靠近第一偏光元件的位置,第二基板配置在更靠近第二偏光元件的位置)、配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配置在所述第一基板的内面上的彩色滤光片层、以及配置在该彩色滤光片层与所述液晶层之间的晶胞内偏光层。
所述第一偏光元件的吸收轴与所述晶胞内偏光层的吸收轴互相平行,且配置在所述晶胞内偏光层与所述第一偏光元件之间的所有层的面内延迟Re的绝对值的总和为10纳米(nm)以下、且厚度方向的延迟Rth的绝对值的总和为15nm以下。
[2]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晶胞内偏光层是由至少含有二色性色素的液晶性组成物所形成的层。
[3]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二色性色素是有序参数 (order parameter)为0.85以上的液晶性化合物。
[4]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晶胞内偏光层的厚度为0.02微米(μm)~0.50μm、以及偏光度为70%~99%。
[5]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晶胞内偏光层是由含有下述通式(I)所表示的偶氮色素的至少一种的组成物所形成的层:
[化1]
通式(I)
式中,R1、R2、R3、R4、X1及X2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取代基;A1表示亦可具有取代基的苯基、萘基或芳香族杂环基;B1表示亦可具有取代基的2价芳香族烃基或2价芳香族杂环基;n表示1~5的整数;其中,B1的至少一个表示具有烷基的亚苯基。
[6]如[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于所述通式(I)中,A1表示亦可具有取代基的苯基,B1表示亦可具有取代基的2价亚苯基,n表示2~4的整数。
[7]如[5]或[6]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通式(I)所表示的偶氮色素由下述通式(II)所表示:
[化2]
通式(II)
式中,R5、R6及R7分别独立地表示烷基;R8、R9、R10及R11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取代基;Y1表示亦可具有取代基的烷基、烯基、炔基、芳基、烷氧基、烷氧基羰基、酰氧基、酰基氨基、烷氧基羰基氨基、 磺酰基氨基、氨磺酰基、氨甲酰基、烷硫基、磺酰基、或脲基;m表示1~3的整数。
[8]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于所述液晶胞与第一偏光元件之间具有第一光学膜,所述第一光学膜的面内延迟Re的绝对值为10nm以下、以及厚度方向的延迟Rth的绝对值为15nm以下。
[9]如[8]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光学膜是酰化纤维素(cellulose acylate)膜。
[10]如[8]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光学膜是丙烯酸膜(acrylic film)。
[11]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液晶胞是垂直配向模式的液晶胞,于所述液晶胞与第二偏光元件之间具有第二光学膜,所述第二光学膜的面内延迟Re为40nm~80nm、以及厚度方向的延迟Rth为180nm~250nm。
[12]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液晶胞是水平配向模式的液晶胞,于所述液晶胞与第二偏光元件之间具有第二光学膜,该第二光学膜的面内延迟Re为180nm~300nm、及厚度方向的延迟Rth为-30nm~30nm,或者该第二光学膜的面内延迟Re为80nm~160nm、及厚度方向的延迟Rth为-50nm~-110nm。
[13]一种液晶胞,其包含一对基板、配置在所述一对基板之间的液晶层、配置在所述一对基板的其中一个基板的内面上的彩色滤光片层、及配置在该彩色滤光片层与所述液晶层之间的晶胞内偏光层,且所述晶胞内偏光层是由含有下述通式(I)所表示的偶氮色素的至少一种的组成物所形成的层:
[化3]
通式(I)
式中,R1、R2、R3、R4、X1及X2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取代基;A1表示亦可具有取代基的苯基、萘基或芳香族杂环基;B1表示亦可具有取代基的2价芳香族烃基或2价芳香族杂环基;n表示1~5的整数;其中,B1的至少一个表示具有烷基的亚苯基。
发明的效果
藉由本发明,可改良晶胞内具有偏光层的液晶显示装置,即,提供一种在全黑状态下,不仅减轻正面方向的透射光,而且减轻斜方向的透射光的于晶胞内具有偏光层的液晶显示装置、以及用于该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胞。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例的剖面模式图。
符号的说明
1a:第一晶胞基板
1b:第二晶胞基板
2:液晶层
3:晶胞内偏光层
5:彩色滤光片层
10a:第一偏光元件
10b:第二偏光元件
11a:第一偏光元件的吸收轴
11b:第二偏光元件的吸收轴
12:液晶胞
14a:第一光学膜
14b:第二光学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加以详细的说明。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所表示的数值范围表示包含“~”之前后所记载的数值作为下限值及上限值 的范围。
于本说明书中,Re(λ)、Rth(λ)分别表示波长λ下的面内迟延及厚度方向迟延。Re(λ)是于KOBRA 21ADH(产品名)或WR(产品名)(王子计测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制造)中使波长为λnm的光入射至膜法线方向而测定的。于选择测定波长λnm时,可以手动交换波长选择型滤波器或者用程式等转换测定值而测定。
于所测定的膜是以单轴或双轴的折射率椭球(index ellipsoid)所表示的膜情形时,可藉由以下的方法而算出Rth(λ)。
将面内的迟相轴(由KOBRA 21ADH或WR进行判断)作为倾斜轴(旋转轴)(于无迟相轴的情形时将膜面内的任意方向定义为旋转轴),相对于膜法线方向,于自法线方向至单侧50度的范围内,每隔10度进行一次自该倾斜的方向入射波长λnm的光,共计测定6点的所述Re(λ),基于该测定的延迟值与平均折射率的假定值及所输入的膜厚值,由KOBRA 21ADH或WR算出Rth(λ)。
于上述中,于自法线方向将面内的迟相轴作为旋转轴,且在某一倾斜角度具有延迟值成为零的方向的膜的情形时,于较该倾斜角度更大的倾斜角度的延迟值将其符号变更为负号后,由KOBRA 21ADH或WR算出。
另外,亦可将迟相轴作为倾斜轴(旋转轴)(于无迟相轴的情形时将膜面内的任意方向定义为旋转轴),自任意的倾斜的2个方向测定延迟值,基于该值与平均折射率的假定值及所输入的膜厚值,藉由以下的数学式(21)及数学式(22)而算出Rth。
[数1]
数学式(21)
数学式(22)
于上述式中,Re(θ)表示自法线方向倾斜角度θ的方向的延迟值。而且,于上述式中,nx表示面内的迟相轴方向的折射率,ny表示于面内与nx正交的方向的折射率,nz表示与nx及ny正交的方向的折射率。d表示膜的膜厚。
所测定的膜无法以单轴或双轴的折射率椭球表现,即所测定的膜是无光轴(optic axis)的膜的情形时,藉由以下的方法而算出Rth(λ)。
将面内的迟相轴(由KOBRA 21ADH或WR进行判断)作为倾斜轴(旋转轴),相对于膜法线方向,于自-50度至+50度的范围内,每隔10度进行一次自该倾斜的方向入射波长λnm的光,共计测定11点的所述Re(λ),基于该测定的延迟值与平均折射率的假定值及所输入的膜厚值,由KOBRA 21ADH或WR算出Rth(λ)。
于上述的测定中,平均折射率的假定值可使用聚合物手册(约翰威立公司(JOHN WILEY&SONS,INC))中各种光学膜的目录值。对于平均折射率值尚未知的光学膜,可使用阿贝折射计进行测定。将主要的光学膜的平均折射率值例示如下:
酰化纤维素(1.48)、环烯烃聚合物(1.52)、聚碳酸酯(1.59)、聚甲基丙烯酸甲酯(1.49)、聚苯乙烯(1.59)。
藉由输入该些平均折射率的假定值与膜厚,KOBRA 21ADH或WR算出nx、ny、nz。藉由该算出的nx、ny、nz进一步算出Nz=(nx-nz)/(nx-ny)。
另外,于本说明书中,关于Re、Rth及折射率,在并未特别附记测定波长的情形时,是指测定波长为550nm。
图1表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例的剖面模式图。图1的液晶显示装置包含第一偏光元件10a及第二偏光元件10b、配置于第一偏光元件10a与第二偏光元件10b之间的液晶胞12、于第一偏光元件10a与液晶胞12之间的第一光学膜14a、及于第二偏光元件10b与液晶胞12 之间的第二光学膜14b。第一偏光元件10a的吸收轴11a及第二偏光元件10b的吸收轴11b相互正交。液晶胞12于第一基板1a与第二基板1b之间具有由液晶材料所形成的液晶层2、配置于第一基板1a的内面上的彩色滤光片层5,以及于彩色滤光片层5与液晶层2之间具有晶胞内偏光层3。晶胞内偏光层3的吸收轴4与第一偏光元件10a的吸收轴11a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偏光元件10a配置在更靠近形成有晶胞内偏光层3的基板1a的位置。
晶胞内偏光层3是具有补偿彩色滤光片层5的消偏光的作用的层。与不存在晶胞内偏光层3的态样相比,为了使彩色滤光片层5的消偏光作用为1/3以下,晶胞内偏光层3的偏光度较佳的是70%以上,更佳的是80%以上。偏光度通常与层的厚度成正比,因此为了提高偏光度,需要使层成为某种程度的厚度,然而若增厚配置在晶胞内的层的厚度,则存在白亮度降低的倾向。若亦考虑该方面,则晶胞内偏光层3的厚度较佳的是0.02nm~0.50nm左右。为了形成所述范围的厚度、且所述范围的高偏光度的偏光层,较佳的是如后所述那样利用含有二色性色素的液晶性组成物。关于用以形成晶胞内偏光层3的较佳的材料及形成方法的例子如后所述。
本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装置,由晶胞内偏光层3而减轻了彩色滤光片层5的消偏光,因此可抑制正面方向的透射光的上升,且对比度得到改善。另外,于本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晶胞内偏光层3的吸收轴4与第一偏光元件10a的吸收轴11a平行,且配置于晶胞内偏光层3与第一偏光元件10a之间的所有层的面内延迟Re的绝对值的总和为10nm以下(较佳的是8nm以下、更佳的是5nm以下)、以及厚度方向的延迟Rth的绝对值的总和为15nm以下(较佳的是12nm以下、更佳的是10nm以下)。于图1中,作为配置在晶胞内偏光层3与第一偏光元件10a之间的层,仅仅表示了彩色滤光片层5、基板1a及第一光学膜14a,而省略了除此以外的层,例如于晶胞外的各层间亦存在粘着层等,于晶胞内存在用以形成偏光层的配向膜等其他功能层,该些层当然也包括在内。即,表示自晶胞内偏光层3至第一偏光元件10a为止的光所通过的所有层。若使该些层的Re及Rth的各自的绝对值的总和为所述范围,则即使在直线偏光通过晶胞内偏光层3时受到由于晶胞内偏光层3的双折射性所造成的延迟的影响,其后到第一偏光元件10a为止,基本不受延迟的影响,可抑制斜方向的透射光的上升。以庞加莱(Poincare)球上的动作而说明该作用,通过晶胞内偏光层3的偏光表现为于偏光层3的迟相轴所对应的轴A的周围旋转的偏光状态X,且若使上述Re及Rth的各自的绝对值的总和为所述范围,则偏光状态X与轴A的距离保持固定,因此基本上不受偏光层3的延迟影响。
由上述说明可理解,无论黑显示时的液晶层的配向状态为何种配向状态,以任意液晶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态样均可获得本发明的效果;另一方面,亦存在根据模式,为了液晶胞的全黑状态的双折射的光学补偿,而需要于液晶胞的上下配置具有某种程度较大的Re和/或Rth的相位差膜,从而难以满足上述条件的情形。为了满足上述条件,第一光学膜14a至少需要Re的绝对值为10nm以下、以及Rth的绝对值为15nm以下。若考虑该方面,则本发明的较佳的态样是垂直配向模式及水平配向模式(IPS模式及边界电场切换(Fringe Field Switching,以下称为FFS)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以下,对该些态样加以说明。
首先,对垂直配向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加以说明。
关于垂直配向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作为抑制全黑状态下的斜方向的透射光的方法,提出了在一对偏光元件中的任一个与VA模式液晶胞之间利用Re为40nm~80nm及Rth为180nm~250nm的二轴性光学膜的方法。因此,如果使用该二轴性光学膜作为图1中的第二光学膜14b,则可利用Re及Rth较小、且满足上述条件的膜作为第一光学膜14a。不仅可获得配置在晶胞内的偏光层3所带来的正面方向的对比度的改善效果,而且亦可获得由第二光学膜14b所带来的斜方向的对比度的改善效果。
另外,关于可用作第二光学膜的二轴性光学膜,于日本专利特开2008-3126号公报等中有所详细记载。
而且,关于IPS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作为抑制全黑状态下的斜方向的透射光的方法,提出了在一对偏光元件中的任一个与IPS模式液晶胞之间利用Re为180nm~300nm、及Rth为-30nm~30nm的二轴性的光学膜。因此,若使用该任一种二轴性光学膜作为图1中的第二光学膜14b,则可利用Re及Rth较小、且满足上述条件的膜作为第一光学膜14a。不仅可获得配置在晶胞内的偏光层3所带来的正面方向的对比度的改善效果,而且亦可获得由第二光学膜14b所带来的斜方向的对比度的改善效果。另外,关于可用作第二光学膜的二轴性光学膜,于日本专利特开平11-305217号公报等中有所详细记载。
于图1中表示了在第一偏光元件10a与液晶胞12之间具有第一光学膜14a的态样,然而若有可能,则亦可无第一光学膜14a。亦可使用粘着剂等于液晶胞12的第一基板1a的外面直接贴合用作第一偏光元件10a的偏光膜。关于用以贴合的粘着剂,并无特别的限制,可以根据基板及偏光膜的材质而自各种粘着剂中选择适宜的粘着剂。
于图1中,省略了配置在液晶胞中的电极层、配向膜等,但不言而喻的是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及液晶胞包含以该些层为代表的通常的液晶显示装置部件。而且,于图1中第一光学膜及第二光学膜显示为单层,但第一光学膜及第二光学膜亦可为由二层以上的多层所形成的光学膜。而且第一光学膜及第二光学膜当然亦可用作第一偏光元件及第二偏光元件各自的保护膜。
其次,对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及液晶胞中所利用的各种部件加以详细说明。首先,对配置在液晶胞内的偏光层(晶胞内偏光层)加以说明。
(晶胞内偏光层)
于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实施形态中,晶胞内偏光层由至少含有二色性色素的液晶性组成物所形成。于本说明书中,所谓“二色性色素”是指吸收波长由于方向而有所不同的色素。二色性色素可为非液晶性亦可为液晶性。于所使用的二色性色素为非液晶性的情形时,可与液晶性化合物混合而调制所述液晶性组成物。晶胞内偏光层的偏光度越高越提高彩色滤光片层的消偏光的减低效果,另一方面,为了由液晶性组成物形成偏光度较高的偏光层,需要使层的厚度某种程度地变厚,变得与液晶胞的薄型化的要求相反。用以形成所述晶胞内偏光层的二色性色素 若为配向有序度(degree of orientation order)较高的液晶性化合物,则可形成即使为薄层亦可显示出较高的偏光度的偏光层,且可减少白显示的亮度降低而较佳。于本发明中,所谓二色性色素的配向有序度是表示吸收的跃迁矩(transition moment)的配向有序度。所使用的二色性色素的配向有序度(有序参数)较佳的是0.85以上,更佳的是0.90以上。有序参数越高越好,但于有机化合物中,通常为0.98以下。
另外,可以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二色性色素的偏光吸收的二色比D,用S=(D-1)/(D+2)而算出二色性色素的有序参数S。
有序参数较高的液晶性二色性色素的例子包括下述通式(I)所表示的偶氮色素。
[化4]
通式(I)
式中,R1~R4、X1及X2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取代基;A1表示亦可具有取代基的苯基、亦可具有取代基的萘基、或亦可具有取代基的芳香族杂环基;B1表示亦可具有取代基的2价芳香族烃基或2价芳香族杂环基;n表示1~5的整数。其中,B1的至少一个表示具有烷基的亚苯基。
于上述通式(I)中,以R1~R4、X1及X2所表示的取代基可列举以下的基。
包括:烷基(较佳的是碳数为1~20的烷基、更佳的是碳数为1~12的烷基、特别佳的是碳数为1~8的烷基,例如可列举甲基、乙基、异丙基、第三丁基、正辛基、正癸基、正十六烷基、环丙基、环戊基、环己基等)、烯基(较佳的是碳数为2~20的烯基、更佳的是碳数为2~12的烯基、特别佳的是碳数为2~8的烯基,例如可列举乙烯基、烯丙基、2-丁烯基、3-戊烯基等)、炔基(较佳的是碳数为2~20的炔基、 更佳的是碳数为2~12的炔基、特别佳的是碳数为2~8的炔基,例如可列举炔丙基、3-戊炔基等)、芳基(较佳的是碳数为6~30的芳基、更佳的是碳数为6~20的芳基、特别佳的是碳数为6~12的芳基,例如可列举苯基、2,6-二乙基苯基、3,5-二(三氟甲基)苯基、萘基、联苯基等)、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氨基(较佳的是碳数为0~20的氨基、更佳的是碳数为0~10的氨基、特别佳的是碳数为0~6的氨基,例如可列举未经取代的氨基、甲基氨基、二甲基氨基、二乙基氨基、苯氨基等);
烷氧基(较佳的是碳数为1~20的烷氧基、更佳的是碳数为1~10的烷氧基、特别佳的是碳数为1~6的烷氧基,例如可列举甲氧基、乙氧基、丁氧基等)、烷氧基羰基(较佳的是碳数为2~20的烷氧基羰基、更佳的是碳数为2~10的烷氧基羰基、特别佳的是碳数为2~6的烷氧基羰基,例如可列举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等)、酰氧基(较佳的是碳数为2~20的酰氧基、更佳的是碳数为2~10的酰氧基、特别佳的是碳数为2~6的酰氧基,例如可列举乙酰氧基、苯甲酰氧基等)、酰基氨基(较佳的是碳数为2~20的酰基氨基、更佳的是碳数为2~10的酰基氨基、特别佳的是碳数为2~6的酰基氨基,例如可列举乙酰基氨基、苯甲酰基氨基等)、烷氧基羰基氨基(较佳的是碳数为2~20的烷氧基羰基氨基、更佳的是碳数为2~10的烷氧基羰基氨基、特别佳的是碳数为2~6的烷氧基羰基氨基,例如可列举甲氧基羰基氨基等)、芳氧基羰基氨基(较佳的是碳数为7~20的芳氧基羰基氨基、更佳的是碳数为7~16的芳氧基羰基氨基、特别佳的是碳数为7~12的芳氧基羰基氨基,例如可列举苯氧基羰基氨基等)、磺酰基氨基(较佳的是碳数为1~20的磺酰基氨基、更佳的是碳数为1~10的磺酰基氨基、特别佳的是碳数为1~6的磺酰基氨基,例如可列举甲磺酰基氨基、苯磺酰基氨基等)、氨磺酰基(较佳的是碳数为0~20的氨磺酰基、更佳的是碳数为0~10的氨磺酰基、特别佳的是碳数为0~6的氨磺酰基,例如可列举氨磺酰基、甲基氨磺酰基、二甲基氨磺酰基、苯基氨磺酰基等)、氨甲酰基(较佳的是碳数为1~20的氨甲酰基、更佳的是碳数为1~10的氨甲酰基、特别佳的是碳数为1~6的氨甲酰基,例如可列举未经取代的氨甲酰基、甲基氨甲酰基、二乙基氨甲酰基、苯基氨甲酰基等);
烷硫基(较佳的是碳数为1~20的烷硫基、更佳的是碳数为1~10的烷硫基、特别佳的是碳数为1~6的烷硫基,例如可列举甲硫基、乙硫基等)、芳硫基(较佳的是碳数为6~20的芳硫基、更佳的是碳数为6~16的芳硫基、特别佳的是碳数为6~12的芳硫基,例如可列举苯硫基等)、磺酰基(较佳的是碳数为1~20的磺酰基、更佳的是碳数为1~10的磺酰基、特别佳的是碳数为1~6的磺酰基,例如可列举甲磺酰基、甲苯磺酰基等)、亚磺酰基(较佳的是碳数为1~20的亚磺酰基、更佳的是碳数为1~10的亚磺酰基、特别佳的是碳数为1~6的亚磺酰基,例如可列举甲亚磺酰基、苯亚磺酰基等)、脲基(较佳的是碳数为1~20的脲基、更佳的是碳数为1~10的脲基、特别佳的是碳数为1~6的脲基,例如可列举未经取代的脲基、甲基脲基、苯基脲基等)、磷酰氨基(较佳的是碳数为1~20的磷酰氨基、更佳的是碳数为1~10的磷酰氨基、特别佳的是碳数为1~6的磷酰氨基,例如可列举二乙基磷酰氨基、苯基磷酰氨基等)、羟基、巯基、卤素原子(例如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氰基、硝基、羟胺酸基、亚磺酸基(sulfino)、肼基(hydrazino)、亚氨基、杂环基((较佳的是碳数为1~30的杂环基、更佳的是碳数为1~12的杂环基,例如为具有氮原子、氧原子、硫原子等杂原子的杂环基,例如可列举咪唑基(imidazolyl)、吡啶基(pyridyl)、喹啉基(quinolyl)、呋喃基(furyl)、哌啶基(piperidyl)、吗啉基(morpholino)、苯并恶唑基(benzoxazolyl)、苯并咪唑基(benzimidazolyl)、苯并噻唑基(benzthiazolyl)等)、硅烷基(较佳的是碳数为3~40的硅烷基、更佳的是碳数为3~30的硅烷基、特别佳的是碳数为3~24的硅烷基,例如可列举三甲基硅烷基、三苯基硅烷基等)。
该些取代基亦可进一步被该些取代基所取代。而且,于具有两个以上取代基的情形时,可相同亦可不同。而且,于可能的情形时亦可相互键结而形成环。
R1~R4所表示的基较佳的是氢原子、烷基、烷氧基、卤素原子,特别佳的是氢原子、烷基、烷氧基,最佳的是氢原子。X1及X2所表示的基特别佳的是氢原子、烷基,最佳的是烷基。
A1表示亦可具有取代基的苯基、亦可具有取代基的萘基、或亦可具有取代基的芳香族杂环基。
该苯基或该萘基亦可具有的取代基较佳的是为了提高偶氮化合物的溶解性而导入的基、为了调节作为色素的色调而导入的具有给电子性或吸电子性的基、或为了使配向固定化而导入的具有聚合性基的基,具体可列举所述R1~R4、X1及X2所表示的取代基。较佳的是可列举:亦可具有取代基的烷基、亦可具有取代基的烯基、亦可具有取代基的炔基、亦可具有取代基的芳基、亦可具有取代基的烷氧基、亦可具有取代基的烷氧基羰基、亦可具有取代基的酰氧基、亦可具有取代基的酰基氨基、亦可具有取代基的氨基、亦可具有取代基的烷氧基羰基氨基、亦可具有取代基的磺酰基氨基、亦可具有取代基的氨磺酰基、亦可具有取代基的氨甲酰基、亦可具有取代基的烷硫基、亦可具有取代基的磺酰基、亦可具有取代基的脲基、硝基、羟基、氰基、卤素原子等。
烷基较佳的是碳数为1~20,特别佳的是碳数为1~12。亦可取代该烷基的基可列举烷氧基、酰氧基、羟基、卤素原子等。
亦可取代该烷基的基为聚合性基亦较佳。对聚合性基并无特别的限定,聚合反应较佳的是加成聚合(包含开环聚合)或缩合聚合。换而言的,较佳的是聚合性基为可进行加成聚合反应或缩合聚合反应的聚合性基。
以下例示了聚合性基的具体例,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化5]
聚合性基较佳的是进行自由基聚合或阳离子聚合的聚合性基。自由基聚合性基可使用通常所知的自由基聚合性基,较佳的是(甲基)丙烯酸酯基。阳离子聚合性基可使用通常所知的阳离子聚合性基,具体可列举脂环式醚基、环状缩醛基、环状内酯基、环状硫醚基、含螺环原酸酯基(spiro orthoester)、乙烯基氧基等。其中脂环式醚基、乙烯基氧基较适宜,特别佳的是环氧基、氧杂环丁基(oxetanyl)、乙烯基氧基。
烯基较佳的是碳数为2~20,特别佳的是碳数为2~12。亦可取代该烯基的基与作为所述亦可取代烷基的基而列举的基同义,其较佳的范围亦相同。
炔基较佳的是碳数为2~20,特别佳的是碳数为2~12。亦可取代该炔基的基与作为所述亦可取代烷基的基而列举的基同义,其较佳的范围亦相同。
芳基较佳的是碳数为6~20,特别佳的是碳数为6~12。亦可取代该芳基的基与作为所述亦可取代烷基的基而列举的基同义,其较佳的范围亦相同。
烷氧基较佳的是碳数为1~20,特别佳的是碳数为1~12。亦可取代该烷氧基的基与作为所述亦可取代烷基的基而列举的基同义,其较佳的范围亦相同。
烷氧基羰基较佳的是碳数为2~20,特别佳的是碳数为2~12。亦可取代该烷氧基羰基的基与作为所述亦可取代烷基的基而列举的基同义,其较佳的范围亦相同。
酰氧基较佳的是碳数为2~20,特别佳的是碳数为2~12。亦可取代该酰氧基的基与作为所述亦可取代烷基的基而列举的基同义,其较佳的范围亦相同。
氨基较佳的是碳数为1~20,特别佳的是1~12。亦可取代该氨基的基与作为所述亦可取代烷基的基而列举的基同义,其较佳的范围亦相同。
酰基氨基较佳的是碳数为1~20,特别佳的是1~12。亦可取代该酰基氨基的基与作为所述亦可取代烷基的基而列举的基同义,其较佳的范围亦相同。
烷氧基羰基氨基较佳的是碳数为2~20,特别佳的是碳数为2~12。亦可取代该烷氧基羰基氨基的基与作为所述亦可取代烷基的基而列举的基同义,其较佳的范围亦相同。
磺酰基氨基较佳的是碳数为1~20,特别佳的是碳数为1~12。亦可取代该磺酰基氨基的基与作为所述亦可取代烷基的基而列举的基同义,其较佳的范围亦相同。
氨磺酰基较佳的是碳数为1~20,特别佳的是碳数为1~12。亦可取代该氨磺酰基的基与作为所述亦可取代烷基的基而列举的基同义,其较佳的范围亦相同。
亦可取代氨甲酰基的基与作为所述亦可取代烷基的基而列举的基同义,其较佳的范围亦相同。
烷硫基较佳的是碳数为1~20,特别佳的是碳数为1~12。亦可取代该烷硫基的基与作为所述亦可取代烷基的基而列举的基同义,其较佳的范围亦相同。
磺酰基较佳的是碳数为1~20,特别佳的是碳数为1~12。亦可取代该磺酰基的基与作为所述亦可取代烷基的基而列举的基同义,其较佳的范围亦相同。
脲基较佳的是碳数为2~20,特别佳的是碳数为2~12。亦可取代该脲基的基与作为所述亦可取代烷基的基而列举的基同义,其较佳的范围亦相同。
该苯基或该萘基可具有1~5个该些取代基,较佳的是具有1~2个。
芳香族杂环基较佳的源自单环或二环性杂环的基。构成芳香族杂环基的碳以外的原子可列举氮原子、硫原子及氧原子。芳香族杂环基具有多个除碳以外的构成环的原子的情形时,该些除碳以外的构成环的原子可相同亦可不同。芳香族杂环基具体可列举吡啶基、喹啉基、噻唑基、苯并噻唑基、喹诺酮基、萘二甲酰亚氨基、源自下式杂环的基等。
[化6]
式中,R12~R16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亦可具有取代基的烷基、亦可具有取代基的苯基。该取代基与作为所述亦可取代烷基的基而列举的基同义,其较佳的范围亦相同。
芳香族杂环基较佳的是吡啶基、喹啉基、或邻苯二甲酰亚氨基。
A1特别佳的是亦可具有取代基的苯基。
B1表示亦可具有取代基的2价芳香族烃基或2价芳香族杂环基。其中,n个B1的至少一个表示具有烷基的亚苯基。此处所谓的烷基较佳的是碳数为1~20的烷基、更佳的是碳数为1~12的烷基、特别佳的是碳数为1~8的烷基,例如可列举甲基、乙基、异丙基、第三丁基、正辛基、正癸基、正十六烷基、环丙基、环戊基、环己基等。特别佳的是甲基、乙基,最佳的是甲基。
B1所表示的芳香族烃基较佳的是亚苯基、亚萘基。该芳香族烃基亦可具有的取代基可列举:亦可具有取代基的烷基、亦可具有取代基的烷氧基、羟基、硝基、卤素原子、亦可具有取代基的氨基、亦可具有取代基的酰基氨基、及氰基等。另外,该亦可具有取代基的烷基、该亦可具有取代基的烷氧基、该亦可具有取代基的氨基、及该亦可具有取代基的酰基氨基的较佳的碳数、亦可具有的取代基的例子,与所述A1为苯基或萘基的情形时所记载的较佳的碳数、亦可具有的取代基的例同义,其较佳的范围亦相同。
B1所表示的芳香族杂环基较佳的是源自单环或二环性杂环的基。构成芳香族杂环基的碳以外的原子可列举氮原子、硫原子及氧原子,但特别佳的是氮原子。芳香族杂环基具有多个除碳以外的构成环的原子的情形时,该些除碳以外的构成环的原子可相同亦可不同。芳香族杂环基具体可列举吡啶二基、喹啉二基、异喹啉二基、苯并噻二唑二基、邻苯二甲酰亚胺二基等。其中较佳的是喹啉二基、异喹啉二基。
该芳香族杂环基亦可具有的取代基可列举:甲基、乙基等烷基,甲氧基、乙氧基等烷氧基,未经取代的氨基或者甲基氨基等氨基,乙酰基氨基,酰基氨基,硝基,羟基,氰基,卤素原子等。
B1特别佳的是亦可具有取代基的2价亚苯基。
n表示1~5的整数,较佳的是表示2~4的整数。
所述通式(I)所表示的偶氮色素中特别佳的色素是下述通式(II)所表示的偶氮色素。
[化7]
通式(II)
式中,R5~R7分别独立地表示烷基,R8~R11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取代基,Y1表示亦可具有取代基的烷基、烯基、炔基、芳基、烷氧基、烷氧基羰基、酰氧基、酰基氨基、烷氧基羰基氨基、磺酰基氨基、氨磺酰基、氨甲酰基、烷硫基、磺酰基、或脲基,m表示1~3的整数。
R5~R7所表示的烷基与所述通式(I)中的作为X1及X2而说明的烷基同义,且其较佳的范围亦相同。R5~R7所表示的烷基特别佳的是甲基或乙基。R7所表示的烷基最佳的是甲基。
R8~R11所表示的取代基与所述通式(I)中的B1所表示的基的取代基同义,其较佳的范围亦相同。
Y1所表示的亦可具有取代基的烷基、烯基、炔基、芳基、烷氧基、烷氧基羰基、酰氧基、酰基氨基、烷氧基羰基氨基、磺酰基氨基、氨磺酰基、氨甲酰基、烷硫基、磺酰基、或脲基,与所述通式(I)中的A1所表示的基的取代基即烷基、烯基、炔基、芳基、烷氧基、烷氧基羰基、酰氧基、酰基氨基、烷氧基羰基氨基、磺酰基氨基、氨磺酰基、氨甲酰基、烷硫基、磺酰基、或脲基同义,其较佳的范围亦相同。Y1较佳的是烷基、芳基、烷氧基、烷氧基羰基、酰氧基、酰基氨基、磺酰基氨基、氨磺酰基、氨甲酰基、烷硫基、或磺酰基,Y1特别佳的是烷基、芳基、 烷氧基、烷氧基羰基、酰氧基、或烷硫基,Y1最佳的是烷基、芳基、或烷氧基。
以下列举通式(I)所表示的偶氮色素的具体例,但并不限定于该些化合物。
[化8]
[化9]
[化10]
[化11]
[化12]
[化13]
[化14]
[化15]
所述通式(I)或通式(II)所表示的偶氮色素可根据材料化学杂志(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1999),9(11),2755-2763等中所记载的方法而容易地合成。
所述通式(I)或通式(II)所表示的偶氮色素,由其分子结构可知,分子形状为平板且直线性良好,具有刚直的核心部分与柔软的侧链部分,且于偶氮色素的分子长轴末端具有极性氨基,因此具有容易表现出液晶性、特别是向列型液晶性的性质。另外,分子的平面性较高,因此亦具有如下的性质:发挥出较强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分子彼此之间容易形成缔合状态。该些色素与溶剂混合而涂布于基材上的后,于溶剂挥发的过程中转移为向列相状态,其后进一步藉由形成聚集体而转移为极其高的有序状态。因此,含有所述通式(I)或通式(II)所表示的偶氮色素的二色性色素组成物不仅由于形成缔合而于可见光的较广的波长范围内显示出较高的吸光度,而且例如若藉由涂布等在进行了摩擦处理的配向膜表面上形成薄膜,则可实现较高的有序分子配向状态。令人惊讶的是在0.50μm以下的薄膜状态下,该较高的有序分子配向状态对热极其稳定,亦不产生结晶析出的现象。因此,若利用含有所述通式(I)或通式(II)所表示的偶氮色素的组成物,则可制作偏光度较高的晶胞内偏光层。
于用以形成所述晶胞内偏光层的液晶性组成物中,所述通式(I)或通式(II)所表示的偶氮色素可单独使用,或者亦可并用两种以上。或者亦可与所述偶氮色素一起含有除该些色素以外的色素化合物。可并用的色素化合物的例子可列举:本发明中所使用的色素以外的偶氮系色素、花菁系色素、偶氮金属错合物、酞菁系色素、吡喃系色素、硫代吡喃鎓(thiopyrylium)系色素、薁鎓(azulenium)系色素、方酸盐(squarylium)系色素、萘醌(naphthoquinone)系色素、三苯甲烷(triphenylmethane)系色素、及三芳基甲烷(triallylmethane)系色素等。
所述晶胞内偏光层较佳的是以二色性色素为主成分而形成,更具体而言,二色性色素的含量较佳的是70质量%以上,更佳的是80质量%以上,进一步更佳的是90质量%以上。
而且,所述通式(I)或通式(II)所表示的偶氮色素的含量较佳的是所述二色性色素的50质量%以上,特别佳的是70质量%以上。
于所述液晶性组成物中,可与所述二色性色素一起添加任意的添加剂。添加剂的例子为风纹抑制剂、收缩抑制剂、用以控制配向膜的倾斜角(于光吸收各向异性膜/配向膜界面的二色性色素的倾斜角)的添加剂、用以控制空气界面的倾斜角(于光吸收各向异性膜/空气界面的二色性色素的倾斜角)的添加剂、聚合起始剂、降低配向温度的添加剂(塑化剂)、聚合性单体、糖类、具有防霉、抗菌及杀菌的至少任一种功能的药剂等。
所述晶胞内偏光层的厚度较佳的是0.02μm~0.50μm,更佳的是0.04μm~0.25μm。且偏光度较佳的是70%以上,更佳的是80%以上。利用上述式(I)所表示的偶氮色素,藉由利用涂层法,可形成上述范围的厚度、且显示出上述范围的偏光度的层。
(第一光学膜)
于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作为第一光学膜(图1中的14a)而使用的光学膜的Re及Rth的绝对值越小越好,具体而言较佳的是分别为10nm以下以及15nm以下。此种特性的光学膜可以藉由对含有酰化纤维素、丙烯酸树脂、环状聚烯烃等作为主原料的组成物进行成膜而制造。于以下对以酰化纤维素为主原料的酰化纤维素膜、及以丙烯酸树脂为主原料的丙烯酸膜加以说明,但并不限定于该些膜。
酰化纤维素膜:
第一光学膜可使用酰化纤维素膜(以酰化纤维素为主原料,视需要含有使Re及Rth降低的化合物等添加剂的膜)。
作为酰化纤维素原料的纤维素,可列举棉绒或木浆(阔叶树纸浆、针叶树纸浆)等,由任意种原料纤维素所获得的酰化纤维素均可使用,亦可视情况混合使用。关于该些原料纤维素的详细记载,例如可使用塑胶材料讲座(17)纤维素系树脂(丸泽、宇田着、日刊工业新闻社、1970年发行)或者发明协会公开技术报告2001-1745(第7页~第8页)中记载的纤维素,并无特别的限定。
可于本发明中使用的酰化纤维素例如为纤维素的羟基被酰化的化合物,且其取代基可使用酰基的碳原子数为2~22的乙酰基的任一种。可于本发明中使用的酰化纤维素的对纤维素的羟基的取代度并无特别限定,可测定取代纤维素的羟基的乙酸和/或碳原子数为3~22的脂肪酸 的的结合度,藉由计算而获得取代度。作为测定方法,可基于美国材料试验协会(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ASTM)的D-817-91而实施。
于所述酰化纤维素中,对纤维素的羟基的取代度并无特别的限定,较佳的是纤维素的羟基的酰基取代度为2.50~3.00。更佳的是取代度为2.75~3.00,进一步更佳的是取代度为2.85~3.00。
取代纤维素的羟基的乙酸和/或碳原子数为3~22的脂肪酸中,作为碳数为2~22的酰基,可为脂肪族基亦可为芳香基,可为单一的酰基亦可为2种以上的混合物。例如可列举纤维素的烷基羰基酯、烯基羰基酯、芳香族羰基酯及芳香族烷基羰基酯等。该些化合物亦可分别进一步具有经取代的基。该些较佳的酰基可列举乙酰基、丙酰基、丁酰基、庚酰基、己酰基、辛酰基、癸酰基、十二酰基、十三酰基、十四酰基、十六酰基、十八酰基、异丁酰基、第三丁酰基、环己基甲酰基、油酰基、苯甲酰基、萘甲酰基、桂皮酰基等。该些酰基中,较佳的是乙酰基、丙酰基、丁酰基、十二酰基、十八酰基、第三丁酰基、油酰基、苯甲酰基、萘甲酰基、桂皮酰基等,更佳的是乙酰基、丙酰基、丁酰基。
上述取代纤维素的羟基的酰基取代基中,实质上包含乙酰基、丙酰基及丁酰基的至少2种的情形时,其总取代度为2.50~3.00时可降低酰化纤维素膜的光学各向异性而较佳。更佳的酰基取代度为2.60~3.00,进一步更佳的是2.65~3.00。
可作为原料而较佳使用的酰化纤维素的聚合度,以粘度平均聚合度计为180~700,于乙酸纤维素中更佳的是180~550,进一步更佳的是180~400,特别佳的是180~350。藉由使聚合度为一定以下,可更有效地防止酰化纤维素的掺杂溶液的粘度变高、变得难以藉由流延而制作膜的现象。藉由使聚合度为一定以上,可更有效地防止所制作的膜的强度降低。平均聚合度例如可藉由宇田等人的极限粘度法(宇田和夫、齐藤秀夫、纤维学会刊、第18卷第1号、第105~120页、1962年)进行测定。该方法于日本专利特开平9-95538号公报中有所详细记载。
而且,可作为原料而较佳使用的酰化纤维素的分子量分布可藉由凝胶渗透层析法(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进行评价,较佳的是其多分散性指数Mw/Mn(Mw为重量平均分子量、Mn为数量平均分子量)小,且分子量分布集中。具体的Mw/Mn值较佳的是1.0~3.0,更佳的是1.0~2.0,进一步更佳的是1.0~1.6。
若除去低分子成分,则平均分子量(聚合度)变高,但粘度变得较通常的酰化纤维素更低,因此较为有用。低分子成分较少的酰化纤维素可藉由自以通常方法而合成的酰化纤维素中除去低分子成分而获得。低分子成分的除去可藉由以适当的有机溶剂对酰化纤维素进行清洗而实施。另外,于制造低分子成分较少的酰化纤维素的情形时,较佳的是将乙酸化反应中的硫酸触媒量调整为相对于纤维素100质量份为0.5质量份~25质量份。若使硫酸触媒的量为上述范围,则可合成于分子量分布的方面亦较佳的(分子量分布均一的)酰化纤维素。于制造可用于本发明的酰化纤维素时进行使用时,酰化纤维素的含水率较佳的是2质量%以下,更佳的是1质量%以下,特别佳的是具有0.7质量%以下的含水率的酰化纤维素。已知在通常情况下,酰化纤维素含有水,为2.5质量%~5质量%。为了使酰化纤维素的含水率成为所述范围,需要进行干燥,其方法如果可使含水率成为目标含水率则并无特别的限定。关于满足上述各种特性的酰化纤维素的原料棉或合成方法,于发明协会公开技术报告(公开技术编号2001-1745、2001年3月15日发行,发明协会)的第7页~第12页中有所详细记载。
作为所述酰化纤维素膜的原料,可较佳地使用取代基、取代度、聚合度、分子量分布等在所述的范围内的单一酰化纤维素或者两种以上的不同酰化纤维素混合而成者。
所述酰化纤维素膜可藉由溶液成膜法而制造。于酰化纤维素溶液(掺杂物)中,可于各调制步骤中添加与用途对应的各种添加剂(例如使Re及Rth等光学各向异性降低的化合物、波长分散调整剂、紫外线抑制剂(UV inhibitor)、塑化剂(plasticizer)、劣化抑制剂、微粒子、光学特性调整剂等)。添加的时期于掺杂物调制步骤中可为任意的时期。亦可于掺杂物调制步骤的最后添加添加剂。
首先,对可于掺杂物中添加的上述添加剂的一例的使酰化纤维素膜的光学各向异性(Re及Rth)降低的化合物加以说明。
具有所述作用的化合物是控制膜中的酰化纤维素配向于面内及膜厚方向的化合物,藉由将该化合物添加于掺杂物中而制作膜,使膜的光学各向异性充分降低,可获得Re及Rth的两者基本为零的膜。此处,所谓基本为零例如是指在任意的某波长下为±2nm以下。为了如此,有利的是使光学各向异性降低的化合物与酰化纤维素充分相溶,且化合物自身并不具有棒状结构或平面性结构。具体而言,于具有多个如芳香基的类的平面性官能基的情形时,有利的是该些官能基并不在同一平面上,而是非平面性地具有该些官能基的结构。
于如上所述控制膜中的酰化纤维素配向于面内及膜厚方向而降低光学各向异性的化合物中,较佳的是使用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值)为0~7的化合物。藉由采用logP值为7以下的化合物,可使与酰化纤维素的相溶性变得更佳,且可更有效地防止膜的白浊或粉化(chalking)。而且,藉由采用logP值为0以上的化合物,可更有效地防止由于亲水性高而造成乙酸纤维素膜的耐水性恶化的现象。logP值的更佳的范围为1~6,特别佳的范围为1.5~5。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值)的测定可藉由JIS日本工业标准Z7260-107(2000)中记载的振动烧瓶法(shake flask method)而实施。而且,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值)亦可藉由计算化学手法或者经验性方法进行估算而代替实测。计算方法可较佳地使用克理本分割(Crippen′s fragmentation)法(化学资讯与电脑科学杂志(J.Chem.Inf.Comput.Sci.),27,21(1987).)、威斯弯纳涵分割(Viswanadhan′s fragmentation)法(化学资讯与电脑科学杂志(J.Chem.Inf.Comput.Sci.),29,163(1989).)、布鲁特分割(Broto′s fragmentation)法(欧洲药物化学杂志(Eur.J.Med.Chem.-Chim.Theor.),19,71(1984).)等,更佳的是克理本分割(Crippen′s fragmentation)法(化学资讯与电脑科学杂志(J.Chem.Inf.Comput.Sci.),27,21(1987).)。某种化合物的logP值由于测定方法或计算方法而有所不同的情形时,较佳的是藉由克理本分割(Crippen′s fragmentation)法来判断该化合物是否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使光学各向异性降低的化合物可含有芳香族基,亦可不含芳香族基。而且使光学各向异性降低的化合物的分子量较佳的是150~3000,更佳的是170~2000,进一步更佳的是200~1000。若为该些分子量的范围,则可为特定的单体结构,亦可为多个该单体单元结合而成的寡聚物结构、聚合物结构。
使光学各向异性降低的化合物较佳的是于25℃下为液体或者熔点为25℃~250℃的固体,更佳的是于25℃下为液体或者熔点为25℃~200℃的固体。而且较佳的是使光学各向异性降低的化合物在制作酰化纤维素膜的掺杂物流延、干燥的过程中并不挥散。
使光学各向异性降低的化合物的添加量较佳的是酰化纤维素的0.01质量%~30质量%,更佳的是1质量%~25质量%,特别佳的是5质量%~20质量%。
使光学各向异性降低的化合物可单独使用,亦可将2种以上的化合物以任意的比加以混合而使用。
使光学各向异性降低的化合物较佳的是以如下方式而存在:从至少一侧的表面至总膜厚的10%的部分中的该化合物的平均含有率成为该酰化纤维素膜的中央部中的该化合物的平均含有率的80%~99%。使光学各向异性降低的化合物的存在量例如可藉由于日本专利特开平8-57879号公报中所记载的使用红外吸收光谱的方法等测定表面及中心部的化合物量而求出。
使酰化纤维素膜的光学各向异性降低的化合物的具体例,于日本专利特开2005-309382号公报的[0081]~[0214]中有所记载,且可用于本发明中,但并不限定于这些化合物。
满足第一光学膜所要求的特性的酰化纤维素膜例如可使用日本专利特开2006-30937号公报中记载的原料,以及利用该公报中记载的制造方法而进行制造。而且,当然亦可以使用富士胶片公司(FUJIFILM Corporation)制造的“ZRF80s”作为第一光学膜。
丙烯酸膜:
所述第一光学膜可使用以丙烯酸树脂为主成分,且视需要含有后述的添加剂的丙烯酸膜。
所谓作为原料的丙烯酸树脂,主成分是(甲基)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的衍生物聚合而得的树脂以及含有其衍生物的树脂,可广泛使用公知的 (甲基)丙烯酸系热塑性树脂。所述(甲基)丙烯酸的衍生物可列举甲基丙烯酸酯或丙烯酸酯。所述甲基丙烯酸酯可列举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第三丁基环己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等。所述丙烯酸酯可列举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异丙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
作为其他(甲基)丙烯酸衍生物的丙烯酸树脂,例如可列举下述通式(1)所表示的结构的化合物。
[化16]
通式(1)
于所述通式(1)中,R1及R2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碳数为1~20的有机残基。所谓有机残基,具体而言是表示碳数为1~20的直链状、分支链状、或环状的烷基。
丙烯酸树脂较佳的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第三丁酯、(甲基)丙烯酸正己酯、(甲基)丙烯酸-2-氯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3-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3,4,5,6-五羟基己酯及(甲基)丙烯酸-2,3,4,5-四羟基戊酯,自热稳定性优异的方面考虑更佳的是(甲基)丙烯酸甲酯(以下亦称为MMA)。丙烯酸树脂可以是一种丙烯酸树脂的均聚物,也可以是两种以上丙烯酸树脂的共聚物,也可以是至少一种丙烯酸树脂与其他树脂的共聚物,自提高玻璃转移温度(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以下亦称为Tg)的观点考虑较佳的是丙烯酸树脂与其他树脂共聚物的共聚物。
可与丙烯酸树脂共聚合的丙烯酸树脂以外的单体可列举:苯乙烯及邻甲基苯乙烯、对甲基苯乙烯、2,4-二甲基苯乙烯、邻乙基苯乙烯、对乙基苯乙烯、对第三丁基苯乙烯等核烷基取代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α- 甲基-对甲基苯乙烯等α-烷基取代苯乙烯等芳香族乙烯系化合物类;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等丙烯腈类;N-苯基马来酰亚胺、N-环己基马来酰亚胺等马来酰亚胺类;内酯环单元、戊二酸酐单元、马来酸酐等不饱和羧酸酐类、马来酸等不饱和酸类、戊二酰亚胺(glutarimide)单元等。该些化合物中,自提高耐热性的观点考虑,较佳的是N-苯基马来酰亚胺、N-环己基马来酰亚胺及N-甲基马来酰亚胺等N-取代马来酰亚胺,内酯环单元、戊二酸酐单元、马来酸酐单元及戊二酰亚胺单元等;自提高Tg的观点考虑,更佳的是内酯环单元、马来酸酐单元或戊二酸酐单元。
而且,所述丙烯酸系树脂亦可于不损及耐热性的范围内具有与可共聚的其他单体成分共聚的单元。可共聚的其他单体成分具体可列举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邻甲基苯乙烯、对甲基苯乙烯、邻乙基苯乙烯、对乙基苯乙烯及对第三丁基苯乙烯等芳香族乙烯系单体,丙烯腈、甲基丙烯腈、乙基丙烯腈等丙烯腈系单体,烯丙基缩水甘油基醚、苯乙烯-对缩水甘油基醚、对缩水甘油基苯乙烯、伊康酸酐、N-甲基马来酰亚胺、N-乙基马来酰亚胺、N-环己基马来酰亚胺、N-苯基马来酰亚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N-甲基丙烯酰胺、丁氧基甲基丙烯酰胺、N-丙基甲基丙烯酰胺、丙烯酸氨基乙酯、丙烯酸丙基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乙基氨基丙酯、甲基丙烯酸苯基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环己基氨基乙酯、N-乙烯基二乙胺、N-乙酰基乙烯胺、丙烯胺、甲基丙烯胺、N-甲基丙烯胺、对氨基苯乙烯、2-异丙烯基恶唑啉、2-乙烯基-恶唑啉、2-丙烯酰基-恶唑啉、2-苯乙烯基-恶唑啉、丙烯腈等腈系单体、乙酸乙烯酯等乙烯酯类、戊二酰亚胺单元等。
丙烯酸树脂较佳的是包含所述内酯环单元的丙烯酸树脂、包含所述马来酸酐单元的丙烯酸树脂及包含所述戊二酸酐单元的丙烯酸树脂,更佳的是包含所述内酯环单元的丙烯酸树脂及包含所述马来酸酐单元的丙烯酸树脂。
至于丙烯酸树脂,较佳的是于构成丙烯酸树脂的所有单体中包含30摩尔(mol)%以上的MMA单元(单体)的丙烯酸树脂,更佳的是包含30mol%~80mol%的MMA单元(单体)的丙烯酸树脂。而且,更佳的是除MMA以外亦包含内酯环单元、马来酸酐单元或戊二酸酐单元的至少一种单元。较佳的是于构成丙烯酸树脂的所有单体中包含5mol%~60mol%的所述内酯环单元、马来酸酐单元及戊二酸酐单元,更佳的是包含10mol%~50mol%的所述内酯环单元、马来酸酐单元及戊二酸酐单元。
丙烯酸树脂的玻璃转移温度(Tg)较佳的是105℃~170℃,更佳的是110℃~160℃,进一步更佳的是115℃~150℃。该些树脂的熔融黏度於230℃下以1赫兹(Hz)赋予1%的变形时较佳的是500帕·秒(Pa·s)~10000Pa·s,更佳的是800Pa·s~7000Pa·s,进一步更佳的是1000Pa·s~5000Pa·s。
丙烯酸树脂的重量平均分子量较佳的是1,000~2,000,000的范围内,更佳的是5,000~1,000,000的范围内,进一步更佳的是10,000~500,000的范围内,特别佳的是50,000~500,000的范围内。
所述丙烯酸膜亦可与丙烯酸树脂一起含有一种以上添加剂。此种添加剂可列举塑化剂、稳定剂、消光剂(matting agent)、紫外线吸收剂、红外线吸收剂、延迟调整剂等。
所述丙烯酸膜可藉由熔融挤出法进行制造。更具体而言,可藉由包含如下步骤的方法进行制造:获得丙烯酸熔融树脂(熔体)的步骤、自塑模(die)挤出所述熔体的步骤、将所述自塑模挤出的熔体于浇铸辊(casting roll)上固化而进行成膜的步骤。
(偏光板)
于本发明中,第一光学膜及第二光学膜亦可分别为第一偏光元件及第二偏光元件的保护膜。例如可将偏光元件与光学膜贴合而制成偏光板,用于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偏光元件可利用通常的直线偏光膜。亦可利用藉由如下方式而制作的直线偏光膜:将经延伸的聚乙烯醇膜浸渍于浴槽中的碘或二色性色素的溶液中,使碘或者二色性色素渗透至粘合剂(binder)中。较佳的是于偏光元件的贴附第一光学膜或第二光学膜的表面的相反侧的表面亦贴合保护膜。贴合在外侧的保护膜较佳的是其最表面设置具有防污性及耐磨性(abrasion-resistant)的抗反射膜(antireflection film)。抗反射膜亦可使用先前公知的任意抗反射膜。
实例
以下,列举实例对本发明加以更具体的说明。以下实例所示的材料、试剂、物质量及其比例、操作等若不偏离本发明的宗旨则可适宜变更。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制于以下的具体例。
1.VA模式液晶胞的制作
(1)彩色滤光片的制作
于透明玻璃基板的表面,以日本专利特开平10-221518号公报中记载的方法形成富士胶片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Transer Color Filter(产品名)。
Transer Color Filter的表面凸凹为0.2μm以下。而且,蓝、绿、红彩色滤光片的厚度为3.5μm。而且,彩色滤光片的Rth为1nm以及Re为0nm。
(2)偏光层的形成
于98质量份的氯仿中添加0.5质量份的下述偶氮色素,搅拌溶解后进行过滤而调制二色性色素组成物涂布液。其次,于上述彩色滤光片层上,于涂布形成配向膜且进行摩擦而成的配向膜上,涂布所述涂布液,其后于室温下进行氯仿自然干燥而形成偏光层。配向膜使用聚酰亚胺。
[化17]
偶氮色素A-16
测定所得的偏光层的对于在色素膜面内的吸收轴方向具有振动面的偏光的吸光度(Az)、及对于在色素膜面内的偏光轴方向具有振动面的偏光的吸光度(Ay),算出偏光度为90.4%。而且膜厚为0.08μm、配向有序度为0.95。另外,于偏光层上形成保护层(overcoat layer)与透明电极层而作为附有彩色滤光片的基板使用。
(3)VA模式液晶胞的制作
使用所制作的附有彩色滤光片的基板与附有铟锡氧化物(Indium Tin Oxide,ITO)透明电极的玻璃基板作为液晶胞用基板。将晶胞间隙(cell gap)设为3.6μm,将具有负的介电常数各向异性的液晶材料(“MLC6608”(产品名)、默克股份有限公司制造)滴加注入至基板间而封入其中,于基板间形成液晶层而进行制作。使液晶层的延迟(即,所述液晶层的厚度d(μm)与折射率各向异性Δn的积Δn·d)为310nm。另外,至于液晶材料,将配向膜(“JALS-2021-R1”(产品名)、JSR(公司名)公司制造)涂布于基板上进行煅烧、摩擦,使液晶垂直配向。以上述方式进行而制作VA模式的液晶胞。
2.IPS模式液晶胞的制作
于一块玻璃基板上配设栉齿状电极以使邻接的电极间的距离成为20μm,于其上设置聚酰亚胺膜作为配向膜,进行摩擦处理。另外,于上述所形成的附有彩色滤光片的基板的表面设置聚酰亚胺膜,进行摩擦处理而制成配向膜。将该些二块玻璃基板,以配向膜彼此相对向、且基板之间隔(间隙;d)为3.9μm、二块玻璃基板的摩擦方向平行的方式进行重迭而贴合,其次封入折射率各向异性(Δn)为0.0769及介电常数各向异性(Δε)为正的4.5的向列型液晶组成物。液晶层的d·Δn值为300nm。
3.透明膜1的准备
将市售的乙酸纤维素膜(Fujitac TD80UF(产品名)、富士胶片股份有限公司制造、以下称为“TAC膜”)作为透明膜1。光学特性为:
Re(550)=1nm、
Rth(550)=38nm、
|Re(400)-Re(700)|=0.8nm、及
|Rth(400)-Rth(700)|=20nm。
4.透明膜2的制作
(1)乙酸纤维素溶液的调制
将下述组成物投入至混合槽(mixing tank)中,进行搅拌而使各成分溶解,调制乙酸纤维素溶液D。
乙酸纤维素溶液D 组成
乙酸化度为2.86的乙酸纤维素 100.0质量份
二氯甲烷(第1溶剂) 402.0质量份
甲醇(第2溶剂) 60.0质量份
(2)消光剂溶液的调制
将20质量份的平均粒子尺寸为16nm的二氧化硅粒子(AEROSILR972(产品名)、日本艾罗西尔(Aerosil)股份有限公司制造)、80质量份的甲醇充分搅拌混合30分钟而制成二氧化硅粒子分散液。将该分散液与下述组成物一起投入至分散机中,进一步搅拌30分钟以上,使各成分溶解,调制消光剂溶液。
消光剂溶液组成
平均粒子尺寸为16nm的二氧化硅粒子分散液
10.0质量份
二氯甲烷(第1溶剂) 76.3质量份
甲醇(第2溶剂) 3.4质量份
乙酸纤维素溶液D 10.3质量份
(3)添加剂溶液的调制
将下述组成物投入至混合槽中,一面加热一面进行搅拌,使各成分溶解,调制乙酸纤维素溶液。关于使光学各向异性降低的化合物(光学各向异性降低剂)及波长分散调整剂是使用如下所示的化合物。
添加剂溶液组成
以下的使光学各向异性降低的化合物(化合物A-19)
49.3质量份
以下的波长分散调整剂(化合物UV-102)
7.6质量份
二氯甲烷(第1溶剂) 58.4质量份
甲醇(第2溶剂) 8.7质量份
乙酸纤维素溶液D 12.8质量份
[化18]
(4)透明膜2的制作
对94.6质量份的上述乙酸纤维素溶液D、1.3质量份的消光剂溶液、4.1质量份的添加剂溶液分别进行过滤后加以混合,使用带式流延机进行流延。于上述组成中,使光学各向异性降低的化合物及波长分散调整剂相对于乙酸纤维素的质量比分别为12%、1.8%。于残留溶剂量为30%时将膜自带上剥离,于140℃下干燥40分钟而制造乙酸纤维素膜。所得的乙酸纤维素膜的残留溶剂量为0.2%,膜厚为40μm。将其作为透明膜2而使用。透明膜2的Re(550)=0.3nm及Rth(550)=3.2nm。
5.透明膜3的制作
包含马来酸酐单元的丙烯酸树脂MA-2的调制:
依照日本专利特开2007-113109号公报的[0049]中记载的“耐热丙烯酸树脂”,合成马来酸酐为10mol%、苯乙烯为16mol%、甲基丙烯酸甲酯为74mol%的树脂。其Tg为112℃。
将所调制的所述丙烯酸树脂于90℃的真空干燥机中进行干燥以使含水率为0.03%以下后,添加0.3质量%的稳定剂(Irganox 1010(产品名)(汽巴-嘉基股份有限公司(Ciba-geigy Corporation)制造)于230℃下氮气流中,使用附有通气孔的双轴混练挤出机,挤出至水中而形成为线状(strand)后,进行裁断而获得直径为3毫米(mm)且长度为5mm的颗粒。
将颗粒于90℃的真空干燥机中进行干燥以使含水率为0.03%以下后,使用单轴混练挤出机于下述表中所记载的温度下进行混练挤出。其 后,于挤出机与齿轮泵(gear pump)之间设置300目(mesh)的筛滤器(screen filter)。其后,通过空气泵(air pump)后,通过过滤精度为7μm的叶片过滤机,自塑模挤出熔体,进行浇铸。
其后,将熔体(熔融树脂)挤出至3个连续的浇铸辊上。此时,以规定的表面压力使接触辊(touch roll)与最上游侧的浇铸辊(冷却辊)接触。接触辊使用在日本专利特开平11-235747号公报的实例1中记载的接触辊(记载为二重压辊的接触辊,其中薄壁金属外筒厚度为2mm),于Tg-5℃下、于下述表所记载的接触压力下使用。另外,至于包含冷却辊的3个连续浇铸辊的温度,使与接触辊接触的最上游侧的浇铸辊(第1辊)成为规定的温度差(浇铸辊温度-接触辊温度)。另外,使其次的浇铸辊(第2辊)为第1辊的温度-5℃,其次的浇铸辊(第3辊)为第1辊的温度-10℃。
其后,于卷取之前对两端(全部各5厘米(cm))进行修整后,对两段进行宽10mm、高20μm的厚度调整加工(knurling)。而且使成膜宽度为1.5米(m),成膜速度为30米/分钟(m/min),从而卷取3000m。成膜后的未延伸膜的厚度为60μm。
以规定的表面压力使接触辊与最上游侧的浇铸辊接触。
具体而言,于上述步骤中,使螺杆(screw)温度差(出口温度-入口温度)为30℃、使喷出量为200公斤/小时(kg/hr)、使齿轮泵前后的差压(前侧压力减去后侧压力)为-3兆帕(MPa)、使浇铸辊与接触辊的温度差为-5℃。熔体著地点-接触辊·浇铸辊中点间的偏移,於浇铸辊侧为-3mm的位置。而且,条件是接触辊的接触压力为0.1MPa、成膜宽度变动为6%、成膜宽度平均值为2.5m。
以上述方式进行而制作丙烯酸膜。将该丙烯酸膜作为透明膜3而使用。该透明膜3的
Re=2nm、
Rth=-2nm、
|Re(400)-Re(700)|=0.11nm、及
|Rth(400)-Rth(700)|=1.1nm。
6.透明膜4的制作
(1)聚合物溶液的调制
酰化纤维素A:
使用取代度为2.94的乙酸纤维素的粉体。酰化纤维素A的粘度平均聚合度为300,且6位的乙酰基取代度为0.94。
溶剂:
使用下述的溶剂A。溶剂A的含水率为0.2质量%以下。
溶剂A二氯甲烷/甲醇/丁醇=83/15/2(质量比)
添加剂:
二氧化硅微粒子(粒子尺寸为20nm、莫氏硬度(Mohs hardness)约为7)(0.08质量份)
于具有搅拌叶片且有冷却水在外周循环的400升不锈钢制溶解槽中,投入所述溶剂及添加剂,一面进行搅拌使其分散一面缓缓添加所述酰化纤维素。投入结束后,于室温下搅拌2小时,使其膨润3小时后再度实施搅拌,获得酰化纤维素溶液。
另外,于搅拌中,使用以15米/秒(m/sec)(剪切应力为5×104公斤力/米/二次方秒(kgf/m/sec2)〔4.9×105牛顿/米/二次方秒(N/m/sec2〕)的圆周速度进行搅拌的溶解器型偏芯搅拌轴及于中心轴具有锚定翼且以1m/sec(剪切应力为1×104kgf/m/sec2〔9.8×104N/m/sec2〕)的圆周速度进行搅拌的搅拌轴。使高速搅拌轴停止,使具有锚定翼的搅拌轴的圆周速度为0.5m/sec而实施膨润。
将膨润后的溶液自槽中于附有夹套的配管中加热至50℃,进一步以2MPa的加压化而加热至90℃,使其完全溶解。加热时间为15分钟。此时,暴露于高温中的过滤器、外壳及配管是使用赫史特合金制且耐蚀性优良者,且使用具有使保温加热用热媒流通的夹套者。
其次将温度降至36℃,获得酰化纤维素溶液。
将所得的酰化纤维素溶液,用绝对过滤精度为10μm的滤纸(#63、东洋滤纸股份有限公司制造)进行过滤,进一步用绝对过滤精度为2.5μm的金属烧结过滤器(FH025(产品名)、日本波尔(pall)公司制造)进行过滤而获得聚合物溶液。
(2)透明膜4的制作
将所述酰化纤维素溶液加温至30℃,通过流延Giesser(产品名)(于日本专利特开平11-314233号公报中有所记载)而流延于设定为15℃的带长为60m的镜面不锈钢支撑体上。流延速度为50m/min、涂布宽度为200cm。将流延部整体的空间温度设定为15℃。其次,将自流延部的终点部至面前50cm处流延回转而来的酰化纤维素膜自带上剥下,送45℃的干燥风。其次,于110℃下干燥5分钟,进一步于140℃下干燥10分钟,获得膜厚为125μm的酰化纤维素膜。
使用辊延伸机对上述成膜的酰化纤维素膜进行纵单轴延伸处理。辊延伸机的辊使用对表面进行了镜面处理的诱导发热夹套辊(jacket roll),并使各辊的温度可分别各自进行调整。延伸区域是以套(casing)覆盖而使其成为规定温度。延伸部之前的辊设定为可缓缓加热至160℃的延伸温度。使延伸倍率为40%,可以通过调整夹辊的圆周速度而进行控制。进行调整以使纵横比(夹辊间的距离/基础入口宽度)成为0.5,延伸速度相对于延伸间距离为10%/min。
膜的预备延伸倍率可以在与膜的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放入一定间隔的标线,于热处理前后测量其间隔,根据下式求出。
膜的预备延伸倍率(%)=100×(热处理后的标线之间隔-热处理前的标线之间隔)/热处理前的标线之间隔
用拉幅夹把持所得的膜的两端后,使其通过260℃的加热区域内。宽度方向的尺寸变化率可藉由变更拉幅的扩缩率而进行调整。加热区域的温度、及依照前述方法而求出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变化率为-12%。
用拉幅夹把持所得的膜的两端后,于加热区域内向与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260℃的加热区域、及拉幅的延伸倍率为2%。另外,于使用热处理步骤的情形时,于热处理区域入口以拉幅夹进行把持后,并不移除拉幅夹而直接搬送至再延伸区域。
所制作的透明膜4的光学特性为Re(550)=287nm、Rth(550)=-8nm。
7.透明膜5的制作
(1)环烯系树脂(树脂A1)的合成
将8-甲基-8-甲氧基羰基四环[4.4.0.12,5.17,10]-3-十二烯(特定单体)250份、1-己烯(分子量调节剂)18份、甲苯(开环聚合反应用溶剂)750份装入至经氮气置换的反应容器中,将该溶液加热至60℃。其次,于反应容器内的溶液中添加作为聚合触媒的三乙基铝(1.5摩尔/升(mol/l))的甲苯溶液0.62份、经第三丁醇及甲醇改性的六氯化钨(第三丁醇∶甲醇∶钨=0.35mol∶0.3mol∶1mol)的甲苯溶液(浓度为0.05mol/l)3.7份,将该系统于80℃下加热搅拌3小时使其进行开环聚合反应而获得开环聚合物溶液。该聚合反应中的聚合转化率为97%,关于所得的开环聚合物,于30℃的氯仿中测定的固有粘度(ηinh)为0.75分升/克(dl/g)。
将如此而获得的开环聚合物溶液4,000份装入至高压釜(autoclave)中,于该开环聚合物溶液中添加RuHCl(CO)[P(C6H5)3]30.48份,于氢气压为100公斤/平方厘米(kg/cm2)、反应温度为165℃的条件下,加热搅拌3小时而进行氢化反应。
将所得的反应溶液(氢化聚合物溶液)冷却后,排出氢气释放压力。将该反应溶液注入至大量的甲醇中分离回收凝固物,将其加以干燥而获得氢化聚合物(以下称为“树脂A1”)。
(2)树脂膜(a1-1)的制作
将上述树脂A1溶解于甲苯中以使其浓度成为30%(于室温下的溶液粘度为30,000毫帕·秒(mPa·s)),相对于100质量份聚合物而添加0.1质量份的作为抗氧化剂的季戊四醇四[3-(3,5-二-第三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使用日本波尔(pall)公司制造的孔径为5μm的金属纤维烧结过滤器,一面控制溶液的流速以使差压成为0.4MPa以内一面进行过滤。
使用设置在洁净度为1000的洁净室内的井上金属工业公司制造的INVEX Labcoater(产品名),以使干燥后的膜厚为200μm的方式,将所得的聚合物溶液涂布在以丙烯酸系进行了亲水性(易接着性化)表面处理的厚度为100μm的基材的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膜(日本东丽股份有限公司制造、Lumirror-U94(产品名))上,将其于50℃下进行一次干燥后,于90℃下进行二次干燥。 将自PET膜上剥下的膜作为树脂膜(a1-1)。所得的膜的残留溶剂量为0.5%,总透光率为93%。
(3)透明膜5的制作
将于延伸温度180℃(Tg+10℃)下收缩率为30%的聚酯制膜,以其收缩方向与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式用粘着剂贴附于上述树脂膜(a1-1)的表面,以300%/min的延伸速度将其延伸为原来的2.0倍。其次,一面于150℃(Tg-20℃)的环境下保持该状态1分钟一面进行冷却,进一步冷却至室温而取出,剥离上述聚酯制膜而获得透明膜5。
制作的透明膜5的光学特性为Re(550)=125nm、Rth(550)=60nm。
8.透明膜6的制作
将透明膜5的表面碱化后,以#14的环棒式湿膜涂布器(wire bar)连续涂布下述组成的配向膜涂布液。于60℃的温风下干燥60秒,进一步于100℃的温风下干燥120秒,形成配向膜。
配向膜涂布液的组成
[化19]
改性聚乙烯醇
将下述组成的包含棒状液晶化合物的涂布液,用#46的环棒式湿膜涂布器(wire bar)连续地涂布在上述制作的配向膜上。使膜的搬送速度为20m/min。以自室温连续加温至90℃的步骤使溶剂干燥,其后于90℃ 的干燥区域加热90秒,使棒状液晶性化合物配向。接着,将膜的温度保持为60℃,藉由紫外线(UV)照射而使液晶化合物的配向固定化而形成光学各向异性层。接着,对形成有光学各向异性层B1的面的相反侧的乙酸纤维素膜表面连续地进行碱化处理,制作透明膜6。
包含棒状液晶化合物的涂布液(S1)的组成
[化20]
棒状液晶化合物(I)
[化21]
氟系聚合物
[化22]
吡啶鎓盐
自制作的透明膜6仅剥离包含棒状液晶性化合物的光学各向异性层,测定光学特性。于波长550nm下测定的仅仅光学各向异性层的Re(0)为0nm。另一方面Rth为-130nm。棒状液晶分子形成相对于膜面而实质上垂直配向的光学各向异性层,获得透明膜6。
而且,透明膜6整体的Re(550)为125nm及Rth(550)为-70nm。其中,可以理解透明膜是将2层积层而成的膜,因此与对由一层所构成的2轴性膜而定义的Re及Rth值并不是相等的物性值。
9.透明膜7的制作
(1)三乙酸纤维素的调制
添加作为触媒的硫酸(相对于纤维素100质量份为7.8质量份),添加成为酰基取代基的原料的羧酸,于40℃下进行酰化反应,调制CTA(cellulose triacetate)(总取代度为2.81的三乙酸纤维素(酰基仅包含醋酸酯基的纤维素酯衍生物))。
(2)CTA溶液的调制
将下述组成物投入至混合槽中,进行搅拌使各成分溶解,进一步于90℃下加热约10分钟后,以平均孔径为34μm的滤纸及平均孔径为10μm的烧结金属过滤器进行过滤。
(3)消光剂分散液的调制
其次,将包含以上述方法而调制的CTA溶液的下述组成物投入至分散机中,调制消光剂分散液。
(4)添加剂溶液的调制
其次,将包含以上述方法而调制的CTA溶液的下述组成物投入至混合槽中,一面加热一面进行搅拌而使其溶解,调制添加剂溶液。
UV1:2(2′-羟基-3′,5′-二-第三丁基苯基)苯并三唑)
UV2:2(2′-羟基-3′,5′-二-戊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
混合上述酰化纤维素溶液100质量份、消光剂分散液1.35质量份、以及酰化纤维素膜中的UV1的添加量成为0.7量、UV2的添加量成为0.3量的量的添加剂溶液,调制成膜用掺杂物。添加剂的添加比例以将酰化纤维素量设为100质量份时的质量份表示。
使用带式流延机流延上述掺杂物。将以下述表所示的残留溶剂量自带上剥取的膜,于自剥取至拉幅的区间,以表1及表2中所记载的延伸倍率向纵方向延伸,继而使用拉幅机,以表1及表2中所记载的延伸倍率向宽度方向延伸,于横延伸的后以下述表中记载的倍率使其于宽度方向收缩(缓和)后,使膜自拉幅机脱离,制成CTA膜。自拉幅机脱离时膜的残留溶剂量如下述表所记载。于卷取部前将两端部切去使宽度为2000mm,卷取为长度为4000m的卷筒膜。于下述表中表示延伸倍率。
[表1]
表中的添加剂及塑化剂的略称如下所述。
TPP:三苯基磷酸酯
BDP:联苯基二苯基磷酸酯
[化23]
延迟表现剂(1)
将制作的该CTA膜作为膜7使用。膜7的膜厚为85μm,于波长550nm下的Re为55nm、Rth为200nm。
10.透明膜8的制作
使用与透明膜7完全相同的方法,调整掺杂物的涂布量,制作膜厚为105μm的CTA膜。将该CTA膜作为透明膜8使用。所制作的膜8于波长550nm下的Re为60nm、Rth为250nm。
11.偏光板A~偏光板G的制作
(1)偏光板A的制作
使碘吸附于经延伸的聚乙烯醇膜上而制作偏光膜,对市售的透明膜1进行碱化处理,使用聚乙烯醇系接着剂贴附于偏光膜的两个面上而制作偏光板A。
(2)偏光板B的制作
以同样的方式制作偏光膜,对透明膜1进行碱化处理,使用聚乙烯醇系接着剂将其贴附于偏光膜的一个面上。另外,以同样的方式将上述制作的透明膜2贴附于偏光膜的另一个面上而制作偏光板B。
(3)偏光板C的制作
以同样的方式制作偏光膜,对透明膜1进行碱化处理,使用聚乙烯醇系接着剂将其贴附于偏光膜的一个面上。另外,以同样的方式将上述制作的透明膜3贴附于偏光膜的另一个面上而制作偏光板C。
(4)偏光板D的制作
以同样的方式制作偏光膜,对透明膜1进行碱化处理,使用聚乙烯醇系接着剂将其贴附于偏光膜的一个面上。另外,以同样的方式将上述制作的透明膜7贴附于偏光膜的另一个面上而制作偏光板D。
(5)偏光板E的制作
以同样的方式制作偏光膜,对透明膜1进行碱化处理,使用聚乙烯醇系接着剂将其贴附于偏光膜的一个面上。另外,以同样的方式将上述制作的透明膜8贴附于偏光膜的另一个面上而制作偏光板E。
(6)偏光板F的制作
以同样的方式制作偏光膜,对透明膜1进行碱化处理,使用聚乙烯醇系接着剂将其贴附于偏光膜的一个面上。另外,以同样的方式将上述制作的透明膜4贴附于偏光膜的另一个面上而制作偏光板F。
(7)偏光板G的制作
以同样的方式制作偏光膜,对透明膜1进行碱化处理,使用聚乙烯醇系接着剂将其贴附于偏光膜的一个面上。另外,以同样的方式将上述制作的透明膜6贴附于偏光膜的另一个面上而制作偏光板G。
将偏光板A~偏光板G的构成汇总于以下表中。
[表2]
12.VA模式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实例1~实例4及比较例1)
使用粘着剂,将上述制作的偏光板以下述表所示的组合贴合于上述制作的VA模式液晶胞上。以使靠近彩色滤光片的偏光板的吸收轴与形成于彩色滤光片上的偏光层的吸收轴平行,且使偏光板的透明膜1面侧成为外侧的方式进行贴附。继而,于液晶胞的另一侧,使透明膜1面成为外侧,且以正交偏光(cross Nicol)的配置贴附偏光板,制作VA模式液晶显示装置。
<IPS模式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比较例2及实例5~实例12
使用粘着剂,将上述形成的偏光板以表4所示的组合贴合于上述制作的IPS模式液晶胞上。以使靠近彩色滤光片的偏光板的吸收轴与形成于彩色滤光片上的偏光膜的吸收轴平行,且使偏光板的透明膜1面侧成为外侧的方式进行贴附。继而,于液晶胞的另一侧,使透明膜1面成为外侧,以正交偏光的配置贴附偏光板,制作IPS模式液晶显示装置。
于暗室中目视观察上述制作的各液晶显示装置于背光源(backlight)上的正面的对比度(CR)与倾斜(极角60°、方位角45°)的光漏出状态,将评价结果示于表3、4。
另外,关于位于晶胞内偏光层与第一偏光元件之间的各层的光学特性,于组装偏光层、膜、粘着层、基板的途中用阿克索麦萃克斯(Axometrics)公司的Axoscan(产品名)进行测定。
Claims (12)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是包含第一偏光元件及第二偏光元件、以及配置在所述第一偏光元件与所述第二偏光元件之间的液晶胞的液晶显示装置,
所述液晶胞包含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配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配置在所述第一基板的内面上的彩色滤光片层、以及配置在所述彩色滤光片层与所述液晶层之间的晶胞内偏光层,其中,所述第一基板配置在更靠近所述第一偏光元件的位置,所述第二基板配置在更靠近所述第二偏光元件的位置,
所述第一偏光元件的吸收轴与所述晶胞内偏光层的吸收轴互相平行,且配置在所述晶胞内偏光层与所述第一偏光元件之间的所有层的面内延迟Re的绝对值的总和为10nm以下、且厚度方向的延迟Rth的绝对值的总和为15nm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晶胞内偏光层是由至少含有二色性色素的液晶性组成物所形成的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色性色素是有序参数为0.85以上的液晶性化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晶胞内偏光层的厚度为0.02μm~0.50μm、以及偏光度为70%~9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晶胞内偏光层是由含有下述通式(I)所表示的偶氮色素的至少一种的组成物所形成的层:
[化1]
式中,R1、R2、R3、R4、X1及X2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取代基;A1表示亦可具有取代基的苯基、萘基或芳香族杂环基;B1表示亦可具有取代基的2价芳香族烃基或2价芳香族杂环基;n表示1~5的整数;其中,B1的至少一个表示具有烷基的亚苯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于所述通式(I)中,A1表示亦可具有取代基的苯基,B1表示亦可具有取代基的2价亚苯基,n表示2~4的整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式(I)所表示的所述偶氮色素由下述通式(II)所表示:
[化2]
式中,R5、R6及R7分别独立地表示烷基;R8、R9、R10及R11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取代基;Y1表示亦可具有取代基的烷基、烯基、炔基、芳基、烷氧基、烷氧基羰基、酰氧基、酰基氨基、烷氧基羰基氨基、磺酰基氨基、氨磺酰基、氨甲酰基、烷硫基、磺酰基、或脲基;m表示1~3的整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液晶胞与所述第一偏光元件之间具有第一光学膜,所述第一光学膜的面内延迟Re的绝对值为10nm以下、以及厚度方向的延迟Rth的绝对值为15nm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膜是酰化纤维素膜。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膜是丙烯酸膜。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胞是垂直配向模式的液晶胞,于所述液晶胞与所述第二偏光元件之间具有第二光学膜,所述第二光学膜的面内延迟Re为40nm~80nm、以及厚度方向的延迟Rth为180nm~250nm。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胞是水平配向模式的液晶胞,于所述液晶胞与所述第二偏光元件之间具有第二光学膜,所述第二光学膜的面内延迟Re为180nm~300nm、及厚度方向的延迟Rth为-30nm~30nm,或者所述第二光学膜的面内延迟Re为80nm~160nm、及厚度方向的延迟Rth为-50nm~-110n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105915 | 2009-04-24 | ||
JP2009105915A JP5308901B2 (ja) | 2009-04-24 | 2009-04-24 |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液晶セル |
PCT/JP2010/057207 WO2010123090A1 (ja) | 2009-04-24 | 2010-04-23 |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液晶セル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460282A CN102460282A (zh) | 2012-05-16 |
CN102460282B true CN102460282B (zh) | 2015-01-21 |
Family
ID=430112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80027553.6A Active CN102460282B (zh) | 2009-04-24 | 2010-04-23 | 液晶显示装置及液晶胞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715792B2 (zh) |
JP (1) | JP5308901B2 (zh) |
KR (1) | KR20120023688A (zh) |
CN (1) | CN102460282B (zh) |
TW (1) | TWI486678B (zh) |
WO (1) | WO2010123090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651161B1 (ko) * | 2011-03-29 | 2016-08-25 | 후지필름 가부시키가이샤 | 3d 화상 표시용 광학 필름, 3d 화상 표시 장치 및 3d 화상 표시 시스템 |
JP5871480B2 (ja) * | 2011-03-31 | 2016-03-01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3d画像表示システム |
CN105093660B (zh) * | 2015-09-08 | 2019-04-02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偏光与配向功能整合膜的制备方法及液晶显示面板 |
US10818652B2 (en) * | 2016-07-15 | 2020-10-27 | Samsung Display Co., Ltd. |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JP6577979B2 (ja) * | 2016-07-21 | 2019-09-18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積層体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
KR102242224B1 (ko) | 2017-04-07 | 2021-04-20 | 후지필름 가부시키가이샤 | 편광 소자, 원편광판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
US11822108B2 (en) | 2017-04-07 | 2023-11-21 | Fujifilm Corporation | Polarizing element, circularly 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
CN108490680B (zh) * | 2018-03-29 | 2021-03-23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液晶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
WO2020203382A1 (ja) * | 2019-03-29 | 2020-10-08 | ホヤ レンズ タイランド リミテッド | 偏光付きレンズ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32561A (zh) * | 2005-09-14 | 2007-03-21 | Nec液晶技术株式会社 | 具有改进的视角特性的lcd器件 |
CN101201494A (zh) * | 2006-12-13 | 2008-06-18 |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装置 |
CN101226254A (zh) * | 2007-01-18 | 2008-07-23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超低迟滞光学膜与含有该光学膜的偏光板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885892B2 (ja) | 1990-06-25 | 1999-04-2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JPH05313158A (ja) | 1992-05-12 | 1993-11-26 | Toyo Shigyo Kk | カラー液晶ディスプレイ |
GB9616044D0 (en) * | 1996-07-31 | 1996-09-11 | Sharp Kk | Liquid crystal devices |
US6124907A (en) | 1998-04-24 | 2000-09-26 | Ois Optical Imaging Systems, Inc.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internal polarizer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
JP2002107719A (ja) * | 2000-09-28 | 2002-04-10 | Seiko Epson Corp | 液晶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
WO2005093476A1 (en) | 2004-03-25 | 2005-10-06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Transparent film and optical compensatory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liquid-crystal display device employing it |
JP2006071966A (ja) | 2004-09-02 | 2006-03-16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偏光板一体型光学補償フイルム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
JP2006071965A (ja) | 2004-09-02 | 2006-03-16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偏光板一体型光学補償フイルム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
WO2007122853A1 (ja) | 2006-03-24 | 2007-11-01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液晶表示装置 |
JP2008056898A (ja) * | 2006-06-15 | 2008-03-13 |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 異方性色素膜用アゾ色素 |
WO2007145159A1 (ja) * | 2006-06-15 | 2007-12-21 |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 | 異方性色素膜用アゾ色素 |
JP2008003126A (ja) * | 2006-06-20 | 2008-01-10 | Fujifilm Corp | 偏光板、液晶表示装置及び偏光板用保護膜の製造方法 |
JP5184803B2 (ja) * | 2007-02-26 | 2013-04-17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カラーフィルタ |
EP2077463A1 (en) * | 2007-12-27 | 2009-07-08 | TPO Displays Corp. | LCD with improved contrast ratio and apparatus comprising such a LCD |
-
2009
- 2009-04-24 JP JP2009105915A patent/JP5308901B2/ja active Active
-
2010
- 2010-04-23 WO PCT/JP2010/057207 patent/WO2010123090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0-04-23 CN CN201080027553.6A patent/CN102460282B/zh active Active
- 2010-04-23 TW TW099112856A patent/TWI486678B/zh active
- 2010-04-23 KR KR1020117027876A patent/KR20120023688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0-04-23 US US13/138,908 patent/US8715792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32561A (zh) * | 2005-09-14 | 2007-03-21 | Nec液晶技术株式会社 | 具有改进的视角特性的lcd器件 |
CN101201494A (zh) * | 2006-12-13 | 2008-06-18 |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装置 |
CN101226254A (zh) * | 2007-01-18 | 2008-07-23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超低迟滞光学膜与含有该光学膜的偏光板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0123090A1 (ja) | 2010-10-28 |
TWI486678B (zh) | 2015-06-01 |
JP2010256584A (ja) | 2010-11-11 |
US8715792B2 (en) | 2014-05-06 |
JP5308901B2 (ja) | 2013-10-09 |
CN102460282A (zh) | 2012-05-16 |
KR20120023688A (ko) | 2012-03-13 |
US20120038858A1 (en) | 2012-02-16 |
TW201100920A (en) | 2011-01-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460282B (zh) | 液晶显示装置及液晶胞 | |
CN105378522B (zh) | 相位差膜、偏振片及液晶显示装置 | |
TWI441727B (zh) |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retardation film, a retardation film, a polarizing plate, and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CN101253440B (zh) | 液晶显示装置 | |
JP4618675B2 (ja) | 位相差フィルム、偏光素子、液晶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 |
CN100568067C (zh) | 液晶显示装置 | |
CN101231365B (zh) | 光学补偿薄膜、偏振片和液晶显示装置 | |
KR20120093231A (ko) | 액정 표시 장치 | |
TWI392907B (zh) | 液晶顯示裝置 | |
JP7282189B2 (ja) | 光学異方性層、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 |
JP2006267864A (ja) | 広視野角補償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てなる透過型液晶表示装置 | |
WO2011065124A1 (ja) | 位相差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該フィルムを用いた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 |
JP2006119623A (ja) | 楕円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 |
CN101068858B (zh) | 酰化纤维素膜、光学补偿膜、偏振片和液晶显示装置 | |
CN101681045A (zh) | 液晶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 |
CN1920645B (zh) | 光学补偿薄膜的制造方法、光学补偿薄膜、偏振片和液晶显示装置 | |
JP2008033285A (ja) | 位相差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 |
JP6024662B2 (ja) |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 |
KR101384875B1 (ko) | 위상차 필름, 편광판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 |
CN100478763C (zh) | 液晶显示装置 | |
JP5667505B2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KR101175575B1 (ko) | 액정 표시 장치 | |
JP2013137433A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KR20210010238A (ko) | 위상차 필름, 이를 포함하는 편광판 및 표시장치 | |
JP2016206335A (ja) | 光学補償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