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58862A - 液体排出记录头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液体排出记录头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58862A
CN102458862A CN2010800248581A CN201080024858A CN102458862A CN 102458862 A CN102458862 A CN 102458862A CN 2010800248581 A CN2010800248581 A CN 2010800248581A CN 201080024858 A CN201080024858 A CN 201080024858A CN 102458862 A CN102458862 A CN 1024588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na
recording element
element substrate
liquid
sheet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2485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58862B (zh
Inventor
岩永周三
河村省吾
尾崎靖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4588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588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588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5886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016Structure of bubble jet print heads
    • B41J2/14072Electrical connections, e.g. details on electrodes, connecting the chip to the outsid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016Structure of bubble jet print heads
    • B41J2/14024Assembling head pa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Production of nozzles
    • B41J2/1601Production of bubble jet print heads
    • B41J2/1603Production of bubble jet print heads of the front shooter ty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Production of nozzles
    • B41J2/1621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B41J2/1623Manufacturing processes bonding and adhes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Production of nozzles
    • B41J2/1621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B41J2/1637Manufacturing processes mol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202/00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or thermal heads
    • B41J2202/01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heads
    • B41J2202/20Modu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401Fluid pattern dispersing device making, e.g., ink je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article Formation And Scattering Control In Inkjet Printers (AREA)

Abstract

一种液体排出记录头,包括:记录元件基板、电布线板、以及支撑记录元件基板和电布线板的支撑板材,其中,在记录元件基板和电布线板之间形成间隙;所述液体排出记录头还包括:跨着间隙电连接设置在记录元件基板中的电极和设置在电布线板中的电极端子的连接部件;以及填充于间隙中的第一树脂剂,对电极、电极端子和连接部件进行密封的第二树脂剂,以及设置在第一树脂剂和支撑板材之间并具有比第一树脂剂和第二树脂剂的弹性模量低的弹性模量的第三树脂剂。

Description

液体排出记录头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排出诸如墨的液体的液体排出记录头和制造液体排出记录头的方法。
背景技术
液体排出记录头被安装在通过排出诸如墨的液体执行记录的液体排出记录装置中。可用的类型的液体排出记录头包括使用电热换能元件作为产生排出液体的能量的记录元件的液体排出记录头。当用于记录的电控制信号被发送到电热换能元件时,电能被转换成热能以产生热。电热换能元件被设置在液体排出记录头的排出端口附近。排出端口是排出液体的开口。电热换能元件附近的液体通过由电热换能元件产生的热能被瞬时加热。此时,作为通过液体的沸腾产生的气泡压力的结果,排出端口附近的液体从排出端口排出。因此,液体排出记录装置导致液体附着于面对排出端口布置的记录介质上,以由此在记录介质上执行记录。
在日本专利No.3,592,208中公开了上述的液体排出记录头的一个例子。图9是包含于在日本专利No.3,592,208中描述的液体排出记录头中的记录元件单元的透视图。图10是沿图9中的线X-X的记录元件单元的断面图。图11是沿图9中的线XI-XI的记录元件单元的断面图。
记录元件单元包含具有产生排出液体的能量的排出能量产生元件(记录元件)4的记录元件基板1、以及柔性布线板11。记录元件基板1被支撑部件8固定地支撑,并且具有排出液体的排出端口6。柔性布线板11通过支撑板9被安装到支撑部件8上。
柔性布线板11和支撑板9具有开口部分。记录元件基板1被集成到开口部分中。在记录元件基板1中形成电极7。在电极7上设置凸块(stud bump)14。与记录元件基板1的电极7电连接的电极引线13被设置在柔性布线板11中。在记录元件基板1和柔性布线板11和支撑板9之间形成凹陷(recess)17。在凹陷17中填充在固化(curing)之后具有弹性的第一密封树脂18。记录元件基板1和柔性布线板11之间的电连接部分(即,电极7、板筋凸块14和电极引线13)被第一密封树脂18和第二密封树脂19覆盖。由此,能够防止由于电连接部分中的一个例如与诸如墨的液体接触或经受外部冲击而出现的电连接故障。由于第一密封树脂18在固化之后具有弹性,因此抑制固化时在记录元件基板1中的裂纹,并且,还相对于外力来保护电连接部分。
近年来,其中在支撑部件上布置多个记录元件基板的全线型记录头也被构建以执行高速记录。根据全线型液体排出记录头的一个例子,沿对准在记录元件基板中形成的排出端口的方向在两个行中对准记录元件基板。通过以这种方式加长液体排出记录头,能够支持大尺寸记录介质上的记录。
必须以一定的精度在支撑部件上安装其中形成排出端口的记录元件基板。特别是在包含具有长的形状的记录元件基板的液体排出记录头的情况下,需要以高水平的精确度来安装记录元件基板,并且,如果安装位置没有对准,那么在被排出的液体所记录的图像中出现条带或不均匀性。
根据日本专利No.3,592,208,记录元件基板1和柔性布线板11之间的电连接部分被在固化之后具有弹性的第一密封树脂18和在固化之后具有极高的硬度的第二密封部分19密封。但是,参照图10,可以看出,第一密封树脂18的一部分被露出在表面。因此,存在这样的问题,即,如果第一密封树脂18具有低的弹性模量(modulus ofelasticity),那么第一密封树脂18关于外力弱化(weaken),并且,液体排出记录头的耐久性降低。
此外,存在具有相互不同的弹性模量或线膨胀率(linearexpansivity)的两种类型的密封树脂之间的粘接性变弱的趋势。这是由于,当两种类型的树脂具有相互不同的弹性模量或线膨胀率时,当出现温度变化时,密封树脂受到彼此的力的影响。因此,如果第一密封树脂18和第二密封树脂19之间的粘接性减小,那么存在液体将在密封树脂18和19之间的边界表面处进入的风险,并且,液体将到达电连接部分。因此,液体排出记录头的耐久性将降低。
全线型液体排出记录头常常被用于商业用途或工业用途,并且,液体排出记录头的成本高。因此,由于全线型液体排出记录头具有高水平的耐久性是重要的,因此,尤其希望解决上面的问题。
为了增大两种类型的密封树脂之间的粘接性而可以考虑的一种方法是,使用弹性模量或线膨胀率在相同水平的两种类型的密封树脂。但是,在日本专利No.3,592,208中描述的液体排出记录头中,当第一密封树脂18和第二密封树脂19由关于弹性模量或线膨胀率具有相同水平的值的材料形成时,存在将出现新的问题的可能性。以下描述该新问题。
当第一密封树脂18和第二密封树脂19两者的弹性模量低时,密封树脂18和19关于外力弱化。因此,如果通过擦拭或塞纸等向密封树脂18和19施加外力,那么可能在被密封树脂18和19密封的电连接部分处出现故障。
当第一密封树脂18和第二密封树脂19两者的弹性模量高时,出现不同的问题。即使当第一密封树脂18和第二密封树脂19两者的弹性模量高时,如果在记录元件基板1的线膨胀率和支撑部件8的线膨胀率之间存在差异,那么在记录元件基板1和支撑部件8的变形量上出现差异。第一密封树脂18被附着于支撑部件8上并且形成在记录元件基板1的圆周周围。由此,当支撑部件8膨胀或收缩时,附着于支撑部件8上的第一密封树脂18向记录元件基板1施加力。记录元件基板1由于该力而翘曲。尤其,当支撑部件8沿收缩方向改变形状时,第一密封树脂18沿导致记录元件基板1收缩的方向施加力,并且,作为结果,记录元件基板1变得翘曲。
当密封树脂18和19经受热固化时,出现大的温度变化。尤其,当密封树脂18和19被加热时,记录元件基板1的圆周周围的第一密封树脂18固化。然后,当密封树脂18和19冷却到环境温度时,记录元件基板1由于从密封树脂18受到的力而翘曲。在这种情况下,记录元件基板1在环境温度下维持翘曲的状态。当记录元件基板1翘曲时,存在这样的风险:在记录元件基板1中形成的排出端口6的位置将不对准并且导致打印质量下降。
如果记录元件基板1沿对准排出端口的方向是长的,那么记录元件基板1的变形量和支撑部件8的变形量之间的差异进一步增加,并且,记录元件基板1的翘曲也根据变形量的差异而增加。作为结果,不仅打印质量下降,而且还存在记录元件基板1将从支撑部件8松开(unstuck)或者记录元件基板1将损坏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这样的液体排出记录头:所述液体排出记录头在电连接部分之间提供高度可靠的连接并且抑制打印质量的下降。
为了实现上面的目的,本发明的液体排出记录头包括:记录元件基板,具有产生用于排出液体的能量的记录元件;电布线板,与记录元件基板的记录元件电连接并且具有在其中形成的开口部分;以及支撑板材(plate),支撑记录元件基板和电布线板,其中,记录元件基板被布置在电布线板的开口部分处,使得在记录元件基板和电布线板之间形成间隙,所述液体排出记录头还包括:连接部件,跨着(across)间隙电连接设置在记录元件基板中的电极和设置在电布线板中的电极端子;以及填充于记录元件基板和电布线板之间的间隙中的第一树脂剂,密封记录元件基板的电极、电布线板的电极端子和连接部件并且与第一树脂剂的在与支撑板材相对的侧的表面接触的第二树脂剂,和设置在第一树脂剂和支撑板材之间并且具有比第一树脂剂和第二树脂剂的弹性模量低的弹性模量的第三树脂剂。
本发明的制造液体排出记录头的方法包括:制备具有产生用于排出液体的能量的记录元件的记录元件基板、具有在其中形成的开口部分的电布线板、支撑记录元件基板和电布线板的支撑板材、第一树脂剂、第二树脂剂和具有比第一树脂剂和第二树脂剂的弹性模量低的弹性模量的第三树脂剂;使记录元件基板与支撑板材接合;在支撑板材上形成第三树脂剂;对准电布线板的开口部分与记录元件基板,使得在记录元件基板和电布线板之间形成间隙,并且使电布线板与支撑板材接合;通过连接部件跨着间隙电连接设置在记录元件基板中的电极和设置在电布线板中的电极端子;将第一树脂剂填充到记录元件基板与电布线板之间的间隙中;以及通过第二树脂剂密封记录元件基板的电极、电布线板的电极端子和连接部件,使得第二树脂剂与第一树脂剂接触。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在电连接部分之间提供高度可靠的连接并且抑制打印质量的下降的液体排出记录头。
参照附图阅读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清晰。
附图说明
图1是涉及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液体排出记录头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液体排出记录头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记录元件基板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4是沿图3中的线IV-IV的记录元件基板的示意性断面图;
图5是沿图1中的线V-V的液体排出记录头的示意性断面图;
图6是沿图1中的线VI-VI的液体排出记录头的示意性断面图;
图7是沿与图1中的线V-V对应的线的涉及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液体排出记录头的示意性断面图;
图8是沿与图1中的线VI-VI对应的线的涉及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液体排出记录头的示意性断面图;
图9是示出常规的液体排出记录头的记录元件单元的透视图;
图10是示出沿图9中的线X-X的液体排出记录头的记录元件单元的示图;
图11是示出沿图9中的线XI-XI的液体排出记录头的记录元件单元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以下参照图1和图2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液体排出记录头。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液体排出记录头的示意性透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液体排出记录头的分解透视图。
本实施例的液体排出记录头1000包括记录元件基板1100、电布线板1300、支撑板材1200和液体供给部件1500。
在记录元件基板1100中形成用于产生排出诸如墨的液体的能量的记录元件。在记录元件基板1100中形成分别与记录元件对应的排出端口1105。以行的形状布置排出端口1105。从排出端口1105排出液体。为了从外部向记录元件基板1100施加电驱动信号,设置电布线板1300。支撑板材1200具有作为用于将液体引入到记录元件基板1100中的开口的液体引入端口1210。支撑板材1200还固定地支撑记录元件基板1100和电布线板1300。液体供给部件1500具有用于向记录元件基板1100供给液体的液体供给室1510。
多个记录元件基板1100被布置于支撑板材上,以形成全线型液体排出记录头。全线型液体排出记录头具有可在记录介质的整个宽度上排出液体的排出端口。根据本实施例,具有约四到六英寸的总记录宽度的液体排出记录头1000包含八个记录元件基板1100。可通过增加记录元件基板1100的数量进一步增加记录宽度。由此,能够形成具有超过12英寸的记录宽度的液体排出记录头。
图3是图1所示的记录元件基板1100的放大透视图。图4是沿图3中的线IV-IV的记录元件基板的示意性断面图。记录元件基板1100具有硅基板1108和喷嘴板材1110,所述硅基板1108具有例如0.5~1.0mm的厚度。在硅基板1108上形成喷嘴板材1110。在硅基板1108中形成包含长的槽(groove)形状的贯穿孔的液体供给端口1101作为液体流路。在喷嘴板材1110中形成气泡室1107。气泡室1107与硅基板1108的液体供给端口1101连通。
在硅基板1108中形成作为记录元件的电热换能元件1102和由例如铝(A1)制成的电布线。电热换能元件1102和电布线例如由沉积技术形成。分别在面对气泡室1107的内部的硅基板1108上的液体供给端口1101的两侧布置一行的电热换能元件1102。该配置使得所述行中的一个行的电热换能元件1102位于另一行的相邻的电热换能元件1102之间。即,以交错的布置来设置这两行的电热换能元件1102。在喷嘴板材1110中形成与各电热换能元件1102对应的排出端口1105。更具体而言,还以交错的布置设置排出端口1105。在记录元件基板1100的硅基板1108上的端部处形成电极1103。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液体排出记录头1000具有多个记录元件基板1100。多个记录元件基板1100被固定于支撑板材1200的一个表面上。沿对准排出端口1105的方向T以两个行设置记录元件基板1100。记录元件基板1100以交错的布置被设置,使得一个行的记录元件基板1100位于另一行的相邻的记录元件基板1100之间。沿对准排出端口的方向T,一行的记录元件基板1100的端部附近的几个排出端口1105相对于在另一行的记录元件基板1100的端部附近的几个排出端口1105以重叠的方式被设置,以由此形成重叠区域L。由此能够校正由在支撑板材1200上安装记录元件基板1100时的一定程度的不对准而导致的或由记录元件基板1100的变化导致的记录元件基板1100之间的排出量的差异而导致的与液体排出有关的故障。
此外,在用于从外部向记录元件基板1100的记录元件施加电输入的电布线板1300中形成与记录元件基板1100的位置对应的开口部分1310。记录元件基板1100通过粘接剂1510被粘附于支撑板材1200上,以配合于电布线板1300的开口部分1310中。
在记录元件基板1100和电布线板1300之间形成间隙。在每个记录元件基板1100的端部处形成的电极1103和在电布线板1300的表面上形成的电极端子1302通过诸如导线结合(bonding)的连接部件1303相互电连接。连接部件1303在记录元件基板1100和电布线板1300之间的间隙上延伸。
支撑板材1200以粘接的方式固定于用于向记录元件基板1100供给液体的液体供给部件1500上。电布线板1300是具有用于从液体排出记录头1000的外部接收电信号的外部输入端子1301的柔性布线板。电信号例如从上面安装有液体排出记录头1000的液体排出记录装置发送。在这种情况下,柔性布线板被折叠和固定以有利于与液体排出记录装置的连接。
支撑板材1200由例如具有0.5~10mm的厚度的铝氧化物(Al2O3)形成。支撑板材1200的材料不限于铝氧化物,并且,可选自其它的材料。铝氧化物的使用是有利的,原因是它是成本比较低的材料并且提供高的性能。在液体供给部件1500中形成用作液体的流路的液体供给室1510。液体供给部件1500例如使用树脂材料通过注入成型而形成。
下面,使用图5和图6描述本实施例的一个特征性的构成。图5是沿图1中的线V-V的液体排出记录头的示意性断面图。图6是沿图1中的线VI-VI的液体排出记录头的示意性断面图。
如图5和图6所示,通过作为连接部件1303的导电导线,电连接在记录元件基板1100的端部附近形成的电极1103和在电布线板1300的开口部分附近形成的电极端子1302。例如,可以使用金导线作为导电导线。
电布线板1300经由支撑板1320被固定于支撑板材1200上。支撑板1320由柔性膜制成,并且,基本上与电布线板1300一体化。由于支撑板材1200和电极端子1302之间的距离因支撑板1320而增大,因此,当用粘接剂将电布线板1300粘贴于支撑板材1200上时,防止粘接剂1150粘附于电布线板1300上的电极端子1302上。作为结果,抑制电连接故障的出现。
在支撑板材1200的表面上形成第三树脂剂1350。第一树脂剂1304形成为与第三树脂剂1350的表面接触。在记录元件基板1100和电布线板1300之间的间隙中填充第一树脂剂1304。此外,第二树脂剂1305形成为与第一树脂剂1304的在与支撑板材相对的侧的表面接触。根据本实施例,在第一树脂剂1304和支撑板材1200之间以层的形状形成第三树脂剂1350。第二树脂剂1305密封记录元件基板1100的电极1103、电布线板1300的电极端子1302和连接部件1303。
根据本实施例,第一树脂剂1304和第二树脂剂1305由在固化之前处于液体状态的树脂制成,并且,在涂敷液体状态中的树脂之后在树脂固化时被形成。与其它的树脂剂相比,第二树脂剂1305具有高的固化前粘度和高的形状保持性能。即,第二树脂剂1305具有足够小以保护连接部件1303、记录元件基板1100的电极1103和电布线板1300的电极端子1302的弹性模量。作为结果,第二树脂剂1305具有高的机械强度,并且,第二树脂剂1305机械地保护连接部件1303、电极1103和电极端子1302,并且还防止因液体导致的腐蚀。
热固化之前的第一树脂剂1304的粘度比固化之前的第二树脂剂的粘度低。因此,在涂敷时,第一树脂剂1304容易进入记录元件基板1100和电布线板1300(和支撑板1320)之间的间隙。因此,第一树脂剂1304能够围绕记录元件基板1100的整个圆周,并由此防止流过液体排出记录头1000的内部的液体在记录元件基板1100和支撑板材1200之间泄漏。
第一树脂剂1304包含例如热固性环氧树脂。第二树脂剂1305包含例如与第一树脂剂1304不同的热固性环氧树脂。对于第二树脂剂1305使用具有比较高的弹性模量的树脂以相对于由例如翘曲或塞纸导致的外力而保护连接部件1303、电极1103和电极端子1302。
第一树脂剂1304和第二树脂剂1305可包含弹性模量或线膨胀率相互接近的材料。因此,第一树脂剂1304和第二树脂剂1305的粘接性增加,并且,能够防止液体在第一树脂剂1304和第二树脂剂1305之间的边界处进入并侵蚀电连接部分。
在使树脂剂热固化并随后使树脂剂从高温冷却到环境温度的过程中,如在背景技术中描述的那样,记录元件基板1100沿由图5和图6中的箭头a指示的方向收缩,此外,支撑板材1200沿由箭头b指示的方向收缩。当记录元件基板1100和支撑板材1200的线膨胀系数不同时,由于线膨胀系数的差异,在记录元件基板1100和支撑板材1200之间的变形量上出现差异。
根据本实施例的液体排出记录头,在支撑板材1200和第一树脂剂1304之间形成具有比第一树脂剂1304和第二树脂剂1305的弹性模量低的弹性模量的第三树脂剂1350。因此,即使在记录元件基板1100的变形量和支撑板材1200的变形量之间出现差异,第三树脂剂1350也减轻由变形量的差异产生的力。因此,能够抑制记录元件基板1100的翘曲。更具体而言,由于减轻了从支撑板材1200和周围的树脂剂施加到记录元件基板上的力,因此,难以出现过量的翘曲。
当形成第一树脂剂1304和第二树脂剂1305时,树脂剂1304和1305在被热固化之后返回环境温度。此时,从支撑板材1200向记录元件基板1100施加力。根据本实施例,可通过具有低的弹性模量的第三树脂剂1350减轻该力。作为结果,记录元件基板1100返回与在热固化之前安装在支撑板材1200上时基本相同的状态。因此,通过在使用树脂剂1304和1305的密封之前在支撑板材1200的一个表面上精确地设置记录元件基板1100,即使在制造液体排出记录头1000之后,也在没有翘曲的情况下在精确的位置中设置记录元件基板1100。
如上所述,可通过将在多个记录元件基板1100中形成的排出端口1105布置为相互重叠,校正安装在支撑板材1200上的记录元件基板1100的一定程度的不对准。但是,当记录元件基板1100的变形量大时,难以进行这种校正。尤其,在包含多个记录元件基板1100的全线型液体排出记录头的情况下,关于记录元件基板的相对位置所需要的误差精确度极高,需要几μm的水平的精确度。因此,需要将记录元件基板的变形量减小甚至小的量。因此,本实施例的液体排出记录头被特别有利地应用于全线型液体排出记录头。
以下,描述本实施例的制造液体排出记录头1000的方法的例子。首先,制备上述的记录元件基板1100、电布线板1300、支撑记录元件基板1100和电布线板1300的支撑板材1200、以及三种类型的树脂剂1304、1305和1350。
随后,记录元件基板1100与支撑板材1200接合,并且,在支撑板材1200上以层的形状形成第三树脂剂1350。然后,在电布线板1300的开口部分处放置记录元件基板1100,使得在记录元件基板1100和电布线板1300之间形成间隙,并且,电布线板1300与支撑板材1200接合。
此外,通过跨着间隙延伸的连接部件1303电连接设置在记录元件基板1100中的电极1103和设置在电布线板1300中的电极端子1302。然后,第一树脂剂1304被填充到记录元件基板1100和电布线板1300之间的间隙中。然后,记录元件基板1100的电极1103、电布线板1300的电极端子1302和连接部件1303被第二树脂剂1305密封。
作为制造方法的另一例子,可以在支撑板材1200上形成具有小的弹性模量的第三树脂剂1350,然后,记录元件基板1100和电布线板1300可与支撑板材1200接合。
作为制造方法的又一例子,在将记录元件基板1100或电布线板1300与支撑板材1200接合之后,在其上面形成具有小的弹性模量的第三树脂剂1350。
根据本实施例,在记录元件基板1100的纵向(对准排出端口的方向T)的两端形成电极1103。然后,第二树脂剂1305形成为覆盖电极1103(参见图5)。不在沿与记录元件基板1100的纵向垂直的方向的记录元件基板1100的边缘近旁的区域中形成第二树脂剂1305(参见图6)。由于记录元件基板1100在其纵向的两端存在大量的变形,因此,通过第二树脂剂1305抑制伴随记录元件基板1100的翘曲的可靠性下降。
如图6所示,第一树脂剂1304的至少一部分可在液体排出记录头的表面上露出。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提高对于外力的抵抗力,第一树脂剂1304可具有高的弹性模量。根据本实施例的液体排出记录头,即使第一树脂剂1304具有高的弹性模量,设置在支撑板材1200的表面上的第三树脂剂1350也具有比第一树脂剂1304的弹性模量低的弹性模量。因此,从支撑板材1200向记录元件基板1100施加的外力减小。
就此而论,使用弹性模量比第一树脂剂1304和第二树脂剂1305的弹性模量低的粘接剂作为第三树脂剂1350。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在固化之前的液体状态下涂覆粘接剂并然后允许粘接剂固化,形成第三树脂剂1350。另外,可以使用例如通过成型而制成并且不被固定于支撑板材1200上的树脂部件作为第三树脂剂1350。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树脂部件不被固定于支撑板材1200上,因此,具有进一步减轻向记录元件基板1100施加的力的优点。
当从支撑板材1200到记录元件基板1100的电极1103或到电布线板1300的电极端子1302的高度为600μm时,第三树脂剂1350的厚度可为约5~400μm。如果第三树脂剂1350过厚,那么第三树脂剂1350和第一树脂剂1304之间的边界表面的位置将接近电极1103和电极端子1302。通过以层的形状形成第三树脂剂1350并且以相对于电极1103和电极端子1302的一定距离设置与第一树脂剂1304的边界表面,即使当液体进入第一树脂剂1304和第二树脂剂1305之间时,也可抑制电连接故障的出现。但是,第三树脂剂1350的厚度不限于上述的值,而是可根据诸如电极1103和电极端子1302的电连接部分的高度将厚度设为适当的尺寸。此外,从第一树脂剂1304和第三树脂剂1350之间的边界表面到电连接部分的距离可被适当地设定以减小由于液体的进入导致的电连接故障的风险。
下面,在表1中示出实际制造本实施例的液体排出记录头和比较例1及比较例2的记录头并且比较记录元件基板的变形量的实验结果。比较例1的液体排出记录头是图9所示的在日本专利No.3,592,208中公开的液体排出记录头。比较例2的液体排出记录头是通过关于图9所示的液体排出头对于第一树脂剂和第二树脂剂使用相同的树脂剂制成的液体排出记录头。就此而论,通过以比较例1中的粘接性为基准,在表1中描述第一树脂剂和第二树脂剂之间的粘接性。
参照表1,与比较例1相比,根据本实施例的液体排出记录头的第一树脂剂和第二树脂剂之间的粘接性是良好的。并且,根据本实施例的液体排出记录头与比较例2相比,记录元件基板的变形量减小。此外,使用阳离子(cationic)紫外固化树脂作为本实施例的第三树脂剂。
(表1)
Figure BDA0000116390740000131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的液体排出记录头,由于记录元件基板1100的变形量减小,那么能够以高的精确度维持记录元件基板1100的布置。因此,可以抑制打印质量的降低。
还能够防止包含于记录元件基板1100中的喷嘴板材1110和硅基板1108相互分离,并且防止记录元件基板1100与支撑板材1200分离。可以使用均具有高的弹性模量的树脂剂作为设置在被形成为层的第三树脂剂1350上的两种类型的树脂剂1304和1305。因此,增强相对于腐蚀或外力来保护诸如电极1103和电极端子1302的电连接部分的效果。从而,能够提供高度可靠的记录头。
虽然根据上述实施例描述了全线型液体排出记录头,但是,本发明也可被应用于通过液体排出记录头的往复扫描而执行记录的类型的头。
(第二实施例)
下面,参照图7和图8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液体排出记录头。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液体排出记录头具有与图1所示的液体排出记录头的构成类似的构成。图7是沿与图1中的线V-V对应的线的液体排出记录头的断面图。图8是沿与图1中的线VI-VI对应的线的液体排出记录头的断面图。就此而论,除了以下描述的构成以外,本实施例的液体排出记录头可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的液体排出记录头的构成相同的构成。
如第一实施例描述的那样,记录元件基板1100通过使用第三树脂剂1151与支撑板材1200接合。即,根据本实施例的液体排出记录头,如在第一实施例中描述的那样的第三树脂剂1151也用作将记录元件基板1100固定于支撑板材1200上的粘接剂。因此,将记录元件基板1100固定于支撑板材1200上的粘接剂具有比第一树脂剂1304和第二树脂剂1305的弹性模量低的弹性模量。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类似,也在第一树脂剂1304和支撑板材1200之间形成第三树脂剂1151。因此,能够提供抑制记录元件基板1100的翘曲并且使得能够以高的可靠性实现高质量打印的液体排出记录头。
如上所述,由于如在第一实施例中描述的那样的第三树脂剂1151与用于将记录元件基板1100固定于支撑板材1200上的粘接剂相同,因此,可以以一体化的方式形成记录元件基板1100和支撑板材1200。因此,可以简化制造过程。
根据本实施例的制造液体排出记录头的方法,首先,向支撑板材1200施加第三树脂剂1151。第三树脂剂1151被施加于宽的区域上,以覆盖要粘接记录元件基板1100的区域和要涂敷第一树脂剂1304的区域。记录元件基板1100然后经由第三树脂剂1151被粘接于支撑板材1200上。然后,电布线板1300与支撑板材1200接合,电布线板1300和记录元件基板1100被电连接,并且,用第一树脂剂1304和第二树脂剂1305执行对其的密封。因此,由于可以同时形成设置在第一树脂剂1304和支撑板材1200之间的粘接剂、以及设置在记录元件基板1100和第一树脂剂1304之间的粘接剂,因此可以简化制造过程。
虽然已参照示例性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发明,但应理解,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相反,应当理解,本发明要以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程度覆盖各种变更方式和修改。
本申请要求在2009年6月9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9-138185的权益,在此以引入方式将其全部内容并入本文。

Claims (14)

1.一种液体排出记录头,包括:记录元件基板,具有记录元件,所述记录元件产生用于排出液体的能量;电布线板,与记录元件基板的记录元件电连接并且具有在其中形成的开口部分;以及支撑板材,支撑记录元件基板和电布线板,其中,记录元件基板被布置在电布线板的开口部分处,使得在记录元件基板和电布线板之间形成间隙,
所述液体排出记录头还包括:
连接部件,跨着间隙电连接设置在记录元件基板中的电极和设置在电布线板中的电极端子;以及
第一树脂剂、第二树脂剂和第三树脂剂,所述第一树脂剂填充于记录元件基板和电布线板之间的间隙中,所述第二树脂剂对记录元件基板的电极、电布线板的电极端子和连接部件进行密封并且与第一树脂剂的在与支撑板材相反的侧的表面接触,所述第三树脂剂设置在第一树脂剂和支撑板材之间并具有比第一树脂剂和第二树脂剂的弹性模量低的弹性模量。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液体排出记录头,其中:
通过以液体状态涂敷树脂并然后使树脂固化来形成第一树脂剂和第二树脂剂;以及
固化之前的第一树脂剂的粘度比第二树脂剂的粘度低。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液体排出记录头,其中,第一树脂剂的至少一部分被露出。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的液体排出记录头,其中,第三树脂剂是将支撑板材和第一树脂剂粘贴在一起的粘接剂。
5.根据权利要求4的液体排出记录头,其中,第三树脂剂进一步在记录元件基板和支撑板材之间形成,并且将记录元件基板与支撑板材粘贴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的液体排出记录头,其中,第三树脂剂包含不固定于支撑板材上的树脂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的液体排出记录头,其中,记录元件基板的线膨胀系数和支撑板材的线膨胀系数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7的液体排出记录头,其中,记录元件基板包含硅基板,并且,支撑板材包含铝氧化物。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任一项的液体排出记录头,其中,电布线板是柔性布线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的任一项的液体排出记录头,其中,电布线板经由包含柔性膜的支撑板被支撑板材支撑。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的任一项的液体排出记录头,其中,第一树脂剂是热固性环氧树脂,并且,第二树脂剂是包含与第一树脂剂的材料不同的材料的热固性环氧树脂。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的任一项的液体排出记录头,包括多个记录元件基板,其中:
在记录元件基板中以行的形状按对准的方式形成排出液体的排出端口;
沿排出端口对准的方向在支撑板材上以两个行布置多个记录元件基板;以及
将所述多个记录元件基板布置为使得一行的记录元件基板位于另一行的相邻的记录元件基板之间。
13.一种制造液体排出记录头的方法,包括:
制备具有产生用于排出液体的能量的记录元件的记录元件基板、具有在其中形成的开口部分的电布线板、支撑记录元件基板和电布线板的支撑板材、第一树脂剂、第二树脂剂、以及具有比第一树脂剂和第二树脂剂的弹性模量低的弹性模量的第三树脂剂;
使记录元件基板与支撑板材接合;
在支撑板材上形成第三树脂剂;
对准电布线板的开口部分与记录元件基板,使得在记录元件基板和电布线板之间形成间隙,并且使电布线板与支撑板材接合;
通过连接部件跨着间隙电连接设置在记录元件基板中的电极和设置在电布线板中的电极端子;
将第一树脂剂填充到记录元件基板与电布线板之间的间隙中;以及
用第二树脂剂密封记录元件基板的电极、电布线板的电极端子和连接部件,使得第二树脂剂与第一树脂剂接触。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制造液体排出记录头的方法,其中:
第三树脂剂是粘接剂;以及
在支撑板材上以层形状形成第三树脂剂之后,执行记录元件基板与支撑板材的接合,并且在记录元件基板和支撑板材之间形成第三树脂剂。
CN201080024858.1A 2009-06-09 2010-05-26 液体排出记录头及其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588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38185 2009-06-09
JP2009138185A JP4732535B2 (ja) 2009-06-09 2009-06-09 液体吐出記録ヘッド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PCT/JP2010/059289 WO2010143565A1 (en) 2009-06-09 2010-05-26 Liquid discharge recording head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58862A true CN102458862A (zh) 2012-05-16
CN102458862B CN102458862B (zh) 2014-10-01

Family

ID=433088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24858.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58862B (zh) 2009-06-09 2010-05-26 液体排出记录头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678556B2 (zh)
JP (1) JP4732535B2 (zh)
CN (1) CN102458862B (zh)
WO (1) WO2010143565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70811A (zh) * 2013-03-29 2014-10-01 佳能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头及其制造方法
CN104228346A (zh) * 2013-06-18 2014-12-24 佳能株式会社 液体排出头
CN110877485A (zh) * 2018-09-05 2020-03-13 佳能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头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14764B2 (ja) 2010-12-27 2015-11-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素子基板、記録ヘッド、および記録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JP5355644B2 (ja) * 2011-08-31 2013-11-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プリントヘッド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539482B2 (ja) * 2011-12-15 2014-07-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US8550599B2 (en) * 2011-12-20 2013-10-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ejection head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5863493B2 (ja) * 2012-02-13 2016-02-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記録ヘッド
JP2014013836A (ja) * 2012-07-04 2014-01-23 Ps4 Luxco S A R L 半導体装置
JP6238617B2 (ja) 2013-07-24 2017-11-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
JP6195368B2 (ja) * 2013-11-11 2017-09-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
JP6659088B2 (ja) 2014-05-13 2020-03-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
WO2016159934A1 (en) 2015-03-27 2016-10-06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Circuit package
EP3275014B1 (en) * 2015-03-27 2020-12-09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Circuit package
CN107548573A (zh) * 2015-07-31 2018-01-05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印刷电路板至模制化合物的接合部
US10239321B2 (en) 2015-12-02 2019-03-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ejection head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flow passage member of liquid ejection head
JP2017105172A (ja) * 2015-12-02 2017-06-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液体吐出ヘッドの流路部材の製造方法
JP6750855B2 (ja) * 2016-05-27 2020-09-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
JP6891033B2 (ja) * 2017-04-21 2021-06-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
US10654269B2 (en) 2017-06-28 2020-05-1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ejection head
JP7229700B2 (ja) * 2018-08-24 2023-02-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11345147B2 (en) * 2018-10-19 2022-05-3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ejection head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36975A (ja) * 1995-06-09 1996-12-24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
JP2007296638A (ja) * 2006-04-27 2007-11-15 Canon Inc 液体吐出記録ヘッド、液体吐出記録ヘッドその製造方法、及び液体吐出記録装置
JP2008062463A (ja) * 2006-09-06 2008-03-21 Canon Inc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記録装置
CN101204878A (zh) * 2006-12-18 2008-06-25 佳能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盒
US20090009559A1 (en) * 2007-05-08 2009-01-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ejection head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iquid ejection head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940161A (en) * 1955-10-11 1960-06-14 Western Electric Co Methods of making encapsulated electrical devices
US6257703B1 (en) 1996-07-31 2001-07-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recording head
JP3592172B2 (ja) 1999-01-27 2004-11-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の製造方法、該製法によって製造され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及び該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を搭載し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6132032A (en) * 1999-08-13 2000-10-17 Hewlett-Packard Company Thin-film print head for thermal ink-jet printers
US6536868B1 (en) 1999-08-24 2003-03-2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ejection type print head, print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same and a method for producing a liquid ejection type print head
JP3592208B2 (ja) 2000-07-10 2004-11-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記録ヘッド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ATE339315T1 (de) 2000-07-10 2006-10-15 Canon Kk Flüssigkeitsstrahlaufzeichnungskopfkartusche
US6652702B2 (en) 2000-09-06 2003-11-2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recording head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ink jet recording head
US6834937B2 (en) * 2002-08-13 2004-12-28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Printhead corrosion protection
WO2006009235A1 (en) 2004-07-22 2006-01-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recording head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WO2006009236A1 (en) 2004-07-22 2006-01-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recording head and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4290154B2 (ja) 2004-12-08 2009-07-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記録ヘッド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7918536B2 (en) * 2006-12-18 2011-04-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with adhesively bonded ink jet head chip
JP5006680B2 (ja) 2007-03-30 2012-08-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JP2009006552A (ja) 2007-06-27 2009-01-15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36975A (ja) * 1995-06-09 1996-12-24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
JP2007296638A (ja) * 2006-04-27 2007-11-15 Canon Inc 液体吐出記録ヘッド、液体吐出記録ヘッドその製造方法、及び液体吐出記録装置
JP2008062463A (ja) * 2006-09-06 2008-03-21 Canon Inc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記録装置
CN101204878A (zh) * 2006-12-18 2008-06-25 佳能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盒
US20090009559A1 (en) * 2007-05-08 2009-01-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ejection head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iquid ejection head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70811A (zh) * 2013-03-29 2014-10-01 佳能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头及其制造方法
US9662885B2 (en) 2013-03-29 2017-05-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for producing liquid ejection head
CN104228346A (zh) * 2013-06-18 2014-12-24 佳能株式会社 液体排出头
US9487004B2 (en) 2013-06-18 2016-11-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discharge head
CN110877485A (zh) * 2018-09-05 2020-03-13 佳能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头
CN110877485B (zh) * 2018-09-05 2021-09-17 佳能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732535B2 (ja) 2011-07-27
CN102458862B (zh) 2014-10-01
US20120033017A1 (en) 2012-02-09
JP2010284813A (ja) 2010-12-24
WO2010143565A1 (en) 2010-12-16
US8678556B2 (en) 2014-03-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58862A (zh) 液体排出记录头及其制造方法
US7651196B2 (en) Fluid ejection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JP6238617B2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
US6188414B1 (en) Inkjet printhead with preformed substrate
CN100595065C (zh) 喷墨记录头
US20070285469A1 (en) Liquid discharge head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3052507A (zh) 具有盖罩的宽阵列喷墨打印头组件
CN102310646A (zh) 液体排出头及其制造方法
JP6579780B2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支持部材
EP2815883B1 (en) Liquid discharge head
US8419166B2 (en) Liquid discharge recording head
US10507644B2 (en) Liquid ejecting head
US11701883B2 (en) Inkjet printhead having robust encapsulation of wirebonds
US20240109320A1 (en) Liquid ejection head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9216578B2 (en) Liquid ejection head
JP4455555B2 (ja) 液体吐出記録ヘッ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6187948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
JP2023062376A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3013780A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
JP2019181879A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液体吐出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JP2014213581A (ja) 液体吐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01

Termination date: 2018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