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43568B - 一种将单核细胞分化培养为成熟的树突状细胞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将单核细胞分化培养为成熟的树突状细胞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43568B
CN102443568B CN201010508315.9A CN201010508315A CN102443568B CN 102443568 B CN102443568 B CN 102443568B CN 201010508315 A CN201010508315 A CN 201010508315A CN 102443568 B CN102443568 B CN 1024435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ll
cells
feeder layer
recombinant cytokine
pbplv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0831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43568A (zh
Inventor
于群
石晓月
李伟静
王璇琳
贺敏
乔志新
冯秋月
程宏
张公庆
王婧
杨晓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Field Blood Transfusion Chinese Academy of Military Medic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Field Blood Transfusion Chinese Academy of Military Medic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Field Blood Transfusion Chinese Academy of Military Medic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Field Blood Transfusion Chinese Academy of Military Medic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01050831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43568B/zh
Publication of CN1024435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435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435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435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将CD 14+单核细胞分化培养为成熟的树突状细胞的方法,所述方法将CD 14+细胞分别与能分泌促进细胞成熟和分化的细胞因子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共培养,使CD 14+细胞成为成熟的树突状细胞,与传统方法相比,本发明具有经济、快速、可以大量培养的特点及优势。

Description

一种将单核细胞分化培养为成熟的树突状细胞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CD 14+单核细胞分化培养为成熟的树突状细胞的方法,属于细胞生物学领域。
背景技术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于1973年由Steinman和Cohn首次从小鼠淋巴器官分离获得。是目前所知功能最强的、也是唯一能激活初始性T细胞(NT cell)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APC),在免疫应答中处于中心地位。近年来基于DC的免疫治疗已经成为研究热点,尤其是体外大量扩增培养DC用于病毒感染和肿瘤治疗已经进入临床实验阶段。
DC起源于骨髓CD34+细胞,除大脑以外广泛分布于全身各脏器,但数量极微,仅占外周斑单核细胞的0.5-1%以下。目前研究表明,经细胞因子作用可在体外诱导分化获得大量DC。具体方法包括有(1)用细胞因子混合剂如干细胞因子(SCF)、IL-3、IL-4、IL-6等培养CD34+干细胞来源;(2)IL-4、GM-CSF培养单核细胞来源;(3)从外周血中分离获得DC。近年来的一个重要进展就是把骨髓和血中的CD34+前体细胞诱导成有免疫刺激活性的DC。具体来源和方法为:①脐带血:脐带血中含有丰富的细胞因子,具有组织相容性好等特点,用脐带血体外诱导扩增DC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但是从脐带血中纯化出CD34+干细胞费用昂贵。②骨髓:骨髓中含有大量的CD34+造血干细胞,在合适的细胞因子刺激下可以诱导高质大量的DC。其主要缺点是骨髓采集不易,而且容易污染,患者比较痛苦,扩增费用昂贵。③脾脏:脾脏是免疫器官和造血器官,从脾脏分离出来的贴壁单核细胞可以诱导分化为典型DC;但脾脏来源受限。由于DC存在异质性,不同组织来源,不同的培养扩增条件可以得到不同分化成熟阶段的DC。由于外周血采集方法简单易行,并且较骨髓而言不易污染。目前很多人主张用外周血来源的DC做免疫治疗。常用的方法是从正常人外周血分离获得单核细胞,加入GM-CSF、IL-4,进一步地成熟需要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D40或其他试剂如细菌脂多糖(LPS)的刺激。体外培养1周后,可获得大量高纯度的DC。但是此种方法细胞诱导周期较长,细胞因子价格昂贵。2008年Brian C.Schanen利用transwell技术(一类有通透性的杯状的装置,常用于肿瘤侵袭实验,共培养实验等)将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和人脐静脉血内皮细胞(HUVEC)进行共培养,在PBMC通过上层的HUVEC后,在下层分化为未成熟的DC,整个分化过程不需要外源细胞因子,并且更接近体内DC分化的过程,但是这种培养方法transwell价格比较昂贵并且只适用于小量培养(Brian C.Schanen and Donald R.Drake III.A novel approach for the generation ofhuman dendritic cells from blood.Journal of Immunological Methods2008,335,53-64)。
基于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欲使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作为饲养层细胞,并提供相应的细胞因子,以诱导单核细胞的成熟和分化,旨在提供一种经济、方便、高效的DC培养分化技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将CD 14+单核细胞分化培养为成熟的树突状细胞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以能分泌促进细胞成熟的细胞因子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作为饲养层细胞,培养至贴壁;
(2)接种CD 14+细胞,与(1)所述饲养层细胞进行共培养36-60小时;
(3)收集步骤(2)获得的悬浮细胞;
(4)将步骤(3)获得的细胞与能分泌促进细胞分化的细胞因子且已经贴壁生长的饲养层细胞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共培养12-36小时;
(5)收集步骤(4)获得的悬浮细胞,即为成熟的树突状细胞。
在一个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为Ea.hy926细胞。
在另一个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2)中所述的能分泌促进细胞成熟的细胞因子为GM-CSF和/或IL-4。
在又一个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GM-CSF和IL-4为融合表达蛋白。
为获得更好的技术效果,所述步骤(2)中所述的培养时间可以为48小时。
在一个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4)中所述的能分泌促进细胞分化的细胞因子为TNF-α。
为获得更好的技术效果,所述步骤(4)中所述的培养时间为24小时。
在另一个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CD 14+单核细胞分离于人外周血。
在另一个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细胞因子的表达载体为慢病毒载体pBPLV。
为获得更好的技术效果,所述Ea.hy926细胞在共培养之前需要经过的剂量为40Gy的γ射线照射。
本发明利用能分泌促进细胞成熟和分化的细胞因子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用作DC培养的饲养层细胞,不仅模拟了体内DC分化时在体内的微环境和细胞因子催化的过程,避免了用人脐静脉血内皮细胞HUVEC作为饲养层时,原代细胞来源受限,每次提取都必须从脐带中分离得到,而且培养时需要加入细胞因子的问题。本发明所具体使用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a.hy926细胞,是HUVEC和肺癌细胞A549的融合细胞,可以增殖100代以上,并且培养时不需要加入细胞因子,克服了培养复杂以及不稳定等因素,优化了DC的培养系统。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经济、快速、可以大量培养的特点及优势。
附图说明
图1GM-CSF和IL-4、以及TNF-αPCR扩增产物鉴定图;
图2重组慢病毒载体pBPLV(GFP)构建示意图;
图3重组质粒pBPLV-GMCSF-2A-IL4酶切图谱;
图4重组质粒PBPLV-IL2信号肽-STNF-α酶切图谱;
图5慢病毒载体包装电镜图;
图6Ea.hy926细胞感染电镜图;
图7DC体外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形态图;
图8DC的表型变化的流式细胞分析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为详细的说明,但是这些实施例用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但并不限定本发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范围内,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本领域公知常识水平作出的任何改变均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1分泌GM-CSF和IL-4、以及TNF-α的Ea.hy926细胞的构建
1.慢病毒多基因共表达载体的建立
1)分别扩增GM-CSF-2A,以及2A-IL4序列。
2A序列正向引物:5’-3’
GAGGGCAGAGGAAGTCTTCTAACATGCGGTGACGTGGAGGAGAATCCCGGCCCT
2A序列反向引物:5’-3’
AGGGCCGGGATTCTCCTCCACGTCACCGCATGTTAGAAGACTTCCTCTGCC CTC
2)扩增融合基因GM-CSF-2A-IL4。
3)扩增IL2信号肽-sTNF-α。
2)与3)的PCR扩增的结果见图1,在图1中,各泳道依次为(1).GM-CSF-2A-IL4重叠PCR结果;(2)IL2信号肽-sTNF-α;(3)分子量标记DL.marker2000。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分别获得了GM-CSF、IL4共表达基因948bp,以及目的基因IL2信号肽-sTNF-α530bp左右。测序结果经过序列比对与Genebank公布序列一致(IL4Gene ID:3565,GM-CSF Gene ID:1437,TNF-αGene ID 7124,IL2信号肽序列参考文献:单纯分泌性TNF-α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表达细胞株的建立,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J Cell Mol Imumunol)2000;16(1))。
4)目的基因连接pEASY-T1载体(购自TransGen Biotech公司)测序(按产品说明书进行操作)。
5)慢病毒载体pBPLV(pBPLV是通过将pMA1载体(该载体是将原始质粒pRRLSIN.cPPT.PGK-GFP.WPRE(购自ADDGENE公司)参考Amedola M,et al.Coordinate dual-gene transgenesis by lentiviral vectorscarrying synthetic bidirectional promoters.NatBiotechol,2005,23(1):108-116文献进行改造而得)用限制性内切酶PstI、SalI进行双酶切后与正义链为:5’-ggctagcatgctctagagcgctg-3’,反义链为3’-acgtccgatcgtacgagatctcgcgacagct-5’多克隆位点序列链接得到的)与目的基因37℃分别双酶切3h后,T4连接酶的作用下16℃过夜(所用的酶均来自TaKaRa公司,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
载体构建示意图见图2,在图2中,通过双酶切、连接过程获得重组质粒pBPLV-GM-CSF-2A-IL4(xba I,salI)、pBPLV-IL2信号肽-TNF-α(pst I,salI)。
6)构建后的质粒鉴定
图3为重组质粒pBPLV-GMCSF-2A-IL4酶切图谱。其中(1)salI单酶切;(2)xbaI单酶切;(3)双酶切;(4)分子量标记maker15000。
图4为重组质粒PBPLV-IL2信号肽-STNF-α酶切图谱。其中(1)DLmarker2000;(2)pst I单酶切;(3)sal I单酶切;(4)pst I、sal1双酶切;(5)DLmarker15000。通过双酶切鉴定,两个重组质粒都可以切除目的基因的条带,该结果表明构建质粒成功。
2.慢病毒载体的包装
以293FT细胞系(是经人工改造过的人胚肾细胞系,购自invitrogen公司cat no:R700-07)为包装细胞,利用invitrogen慢病毒三质粒包装系统(pLP1、pLP2、pLP/VSVG均购自invitrogen公司),包装慢病毒。
步骤:
1)准备质粒。第三代慢病毒包装系统,包含慢病毒载体、包装质粒pLP1和pLP2、包膜质粒pLP/VSVG四个质粒,要求质粒DNA的OD260/280的比值为1.80左右,浓度在0.1-3ug/ul。
2)培养293FT细胞,注意不要让其生长过度,长至90%汇合即传代,传代超过20代则不应使用。
3)制备DNA-Lipofectamin2000复合物。在一个无菌的5ml管中,加入1.5ml无血清I(invitrogen cat no:31985-062),
依次加入4.2ug pLP1、2ug pLP2、2.8ug pLP/VSVG和5ug慢病毒表达质粒,轻轻混匀。在另一个无菌的5ml管中,将42ulLipofectamine(invitrogen,cat no:11668-027)稀释于1.5ml无血清
I无血清培养基中,轻轻混匀,室温放置5min,
混合以上两管液体,轻轻混匀,室温孵育20min,形成DNA-Lipofectamin2000复合物。
4)在DNA-lipid复合物形成过程中,胰蛋白酶消化293FT细胞,计数,将细胞重悬于含血清的生长培养基中,使其密度达到1.2x106个/ml。注意:培养基中不能含抗生素。
5)将DNA-Lipofectamin2000复合物加入到含有5ml生长培养基的10cm细胞培养皿中。培养基中不含抗生素。
6)将5ml 293FT细胞细胞悬液加入到含有DNA-Lipofectamin2000复合物和生长培养基的10cm细胞培养皿中,轻轻前后摇晃移动培养皿混匀。将细胞置于37℃、5%CO2细胞培养箱中培养过夜。
7)次日,用10ml包含丙酮酸钠的的完全培养基(高糖DMEM,10%胎牛血清,0.1mM非必需氨基酸,2mM-L-谷氨酰胺,1%青-链霉素,1mM丙酮酸钠)更换含有DNA-Lipofectamin2000复合物的培养基。
8)转染48-72h后收集上清于15ml无菌离心管中。
9)4℃,3000rpm离心15min去除细胞碎片,或用0.45um滤膜过滤。
如果需要浓缩,则需要50000g超速离心2h收集病毒沉淀。293FT细胞包装慢病毒,在慢病毒载体构建成功后,利用invitrigen慢病毒三质粒包装系统在293FT细胞中进行慢病毒的包装。包装细胞24h后,通过电镜观察,既可以看到293FT细胞内有GFP表达,阳性细胞比列超过95%(图5),包装效率很高。包装72h后,培养上清为淡黄色,收集毒液,用0.45um滤膜过滤除去细胞碎片,置于-70℃备用。
3.慢病毒感染EA.hy926细胞(购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所细胞资源中心,中科院典型培养物保藏委员会细胞库)去除EA.hy926细胞培养基,加入慢病毒毒液及中浓度8ug/ml的polybrene(sigama cat no:h9268),置于37℃、5%CO2细胞培养箱中培养过夜。次日,去除毒液,添加完全培养基,待细胞生长至80%-90%汇合时,按1:3传代。
图6为电镜观察的Ea.hy926细胞感染结果,可见利用上述慢病毒感染内皮细胞株EA.hy926,感染效率达90%。获得GM-CSF、IL4共表达株,以及TNF-α表达株。
实施例2制备饲养层细胞
1)上述慢病毒感染Ea.hy926细胞,获得IL4、GM-CSF-Ea.hy926饲养层细胞和TNF-α-Ea.hy926饲养层细胞;
感染步骤同实施例1中慢病毒感染EA.hy926细胞;
2)利用荧光细胞分选技术,根据GFP荧光强弱分选出GFP强表达株和弱表达株;
3)IL4、GM-CSF-Ea.hy926和TNF-α-Ea.hy926细胞以剂量40Gy的γ射线照射抑制其增殖,照射后的细胞更换培养基,于细胞培养箱孵育2-3h,PBS液冲洗,制备成饲养层细胞。
实施例3PBMC和饲养层细胞共培养
1)正常人外周血PBMC的制备(按照淋巴细胞分离液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人淋巴细胞分离液Product Number:LTS 1077,购自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灏洋生物公司);
2)免疫磁珠法分选外周血CD 14+单核细胞(使用德国美天旎公司Monocyte Isolation Kit II Order no.130-091-153,按说明书进行分离);
3)待GM-CSF、IL4-Ea.hy926饲养层细胞贴壁后,接种PBMC细胞,48h收集悬浮的细胞接种于TNF-α-Ea.hy926饲养层细胞,24h后收集悬浮
细胞即为成熟的DC。
图7为DC体外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形态学,通过图7可见诱导成熟后,显微镜下DC的表形,加入TNF-α后,细胞大部分悬浮,胞浆透明,胞体大,细胞膜伸出的树突更加明显,细胞分布于培养板中,数量明显增加,呈典型的DC形态。
图8是DC的表型变化的流式细胞分析图,DC细胞与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孵育后,流式分析其表面标志的表达,其中虚线代表同型对照组,细实线代表为刺激成熟的树突状细胞,粗实线表示刺激成熟的树突状细胞。刺激成熟后,DC表面CD32的表达减少,而CD80、CD86、CD40这些在适应性免疫中起到共刺激作用的分子表达增加。HLA-DR表达稍有增加,CD14的表达变化不大。

Claims (5)

1.一种将CD14+单核细胞分化培养为成熟的树突状细胞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以能分泌促进细胞成熟的重组细胞因子GM-CSF和IL-4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作为饲养层细胞,培养至贴壁;所述重组细胞因子的表达载体为慢病毒载体pBPLV;
(2)接种CD14+细胞,与(1)所述饲养层细胞进行共培养36-60小时;
(3)收集步骤(2)获得的悬浮细胞;
(4)将步骤(3)获得的细胞与能分泌促进细胞分化的重组细胞因子TNF-α并已经贴壁生长的饲养层细胞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共培养12-36小时;其中,重组细胞因子TNF-α的表达载体为慢病毒载体pBPLV,在重组细胞因子TNF-α编码基因的5’端设置有IL2信号肽编码基因;
(5)收集步骤(4)获得的悬浮细胞,即为成熟的树突状细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的培养时间为48小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所述的培养时间为24小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D14+单核细胞分离于人外周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Ea.hy926细胞在共培养之前需要经过剂量为40Gy的γ射线照射。
CN201010508315.9A 2010-10-15 2010-10-15 一种将单核细胞分化培养为成熟的树突状细胞的方法 Active CN1024435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08315.9A CN102443568B (zh) 2010-10-15 2010-10-15 一种将单核细胞分化培养为成熟的树突状细胞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08315.9A CN102443568B (zh) 2010-10-15 2010-10-15 一种将单核细胞分化培养为成熟的树突状细胞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43568A CN102443568A (zh) 2012-05-09
CN102443568B true CN102443568B (zh) 2014-10-22

Family

ID=460065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08315.9A Active CN102443568B (zh) 2010-10-15 2010-10-15 一种将单核细胞分化培养为成熟的树突状细胞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4356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98434B (zh) * 2014-12-04 2018-01-09 北京益诺勤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大量树突状细胞的制备方法、所得树突状细胞
CN104928253B (zh) * 2015-05-22 2018-08-21 北京康爱瑞浩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空港分公司 一种抗原性增强的肿瘤细胞及其构建方法
WO2022061811A1 (zh) * 2020-09-27 2022-03-31 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 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33906A (zh) * 2009-08-11 2010-01-27 周林福 建立哮喘血清树突状细胞内皮穿越模型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33906A (zh) * 2009-08-11 2010-01-27 周林福 建立哮喘血清树突状细胞内皮穿越模型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 novel approach for the generation of human dendritic cells from blood monocytes in the absence of exogenous factors;Brian C. Schanen, et al.;《Journal of Immunological Methods》;20080331;第335卷;53-64 *
Brian C. Schanen, et al..A novel approach for the generation of human dendritic cells from blood monocytes in the absence of exogenous factors.《Journal of Immunological Methods》.2008,第335卷53-64.
体外诱导培养健康成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源树突状细胞及鉴定;叶双樱,等;《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231;第19卷(第12期);740-742 *
内皮细胞穿越模型中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树突状细胞分化及功能状态的初步研究;张明顺,等;《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60131;第10卷(第1期);18-22 *
刘静,等.支气管哮喘患者IL-4、IFN-γ及GM-CSF分泌水平分析.《吉林医学》.2006,第27卷(第5期),472,474.
叶双樱,等.体外诱导培养健康成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源树突状细胞及鉴定.《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第19卷(第12期),740-742.
吴景硕,等.哮喘患者血清TNF-α、IL-4与IgE检测.《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第44卷(第4期),904-905.
哮喘患者血清TNF-α、IL-4与IgE检测;吴景硕,等;《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0731;第44卷(第4期);904-905 *
张明顺,等.内皮细胞穿越模型中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树突状细胞分化及功能状态的初步研究.《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6,第10卷(第1期),18-22.
支气管哮喘患者IL-4、IFN-γ及GM-CSF分泌水平分析;刘静,等;《吉林医学》;20060531;第27卷(第5期);472,47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43568A (zh) 2012-05-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193886B2 (ja) キメラ抗原受容体で修飾されたγδ T細胞を生産する方法
MX2010006296A (es) Metodo para incrementar la inmunorreactividad.
CN107164332A (zh) 经干扰序列修饰的TGF‑β1缄默的白血病细胞外泌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343894B (zh) 高效分泌前列腺素e2(pge2)的重组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应用
CN102443568B (zh) 一种将单核细胞分化培养为成熟的树突状细胞的方法
CN101831403B (zh) 体外扩增人脐带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
CN110373428A (zh) 一种促进细胞移植和基因表达的转基因载体系统及其应用
CN111139222B (zh) 一种重组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5316286B (zh) 一种制备重组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及其得到的重组间充质干细胞
CN108220243B (zh) 一种多能干细胞及其分化的t细胞和应用
CN109312305A (zh) 由树突状细胞产生的诱导性多能干细胞
CN104892770B (zh) 一种对t细胞和造血干细胞具有高效感染和促增殖能力的慢病毒载体
CN107217041B (zh) 具有高抗原呈递的dc细胞和抗原特异性t细胞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993292A (zh) 一种afp重组蛋白和体外重组表达的方法
CN111705082A (zh) 具有髓系免疫细胞的人源化免疫系小鼠的构建方法
CN107904203B (zh) 一种胸腺来源的iNKT细胞定向诱导扩增的方法
CN115786237A (zh) 一种自发永生化树鼩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系的建立方法
CN116286638A (zh) 促进cd34+细胞向cd16+巨噬细胞分化并向m2极化的方法
CN115820742A (zh) 一种提高nk细胞慢病毒转导效率的方法
CN1706495A (zh) 一种新的以异种免疫细胞为细胞载体的细胞疫苗及其制备方法
CN109796536B (zh) 一种靶向胶质母细胞瘤多种抗原表位的ctl的制备方法
CN104946685A (zh) 一种利用重组蛋白体外制备猪树突状细胞的方法
CN102660579A (zh) HBx和人IL-12双基因重组载体及抗肝癌疫苗
CN105219717A (zh) 一种一型极化树突状细胞及其诱导方法和应用
CN110042083B (zh) 稳定表达map3k8蛋白的bhk-21细胞株及其构建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