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39839B - 电动机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动机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439839B CN102439839B CN201080023183.9A CN201080023183A CN102439839B CN 102439839 B CN102439839 B CN 102439839B CN 201080023183 A CN201080023183 A CN 201080023183A CN 102439839 B CN102439839 B CN 10243983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duced voltage
- current
- electrical degree
- phase
- ro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6/00—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synchronous motors or other dynamo-electric motors using electronic commutation dependent on the rotor position; Electronic commutators therefor
- H02P6/14—Electronic commutators
- H02P6/1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position
- H02P6/18—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position without separate position detecting el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25/00—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AC motor or by structural details
- H02P25/02—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AC motor or by structural deta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motor
- H02P25/022—Synchronous motors
- H02P25/03—Synchronous motors with brushless excit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Motors That Do Not Use Commut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在一定精度下、且以低处理负荷来检测出同步电动机转子位置的电动机控制装置。在电动机控制装置中,从转子位置计算公式(θm=θi-β-90°)直接求出转子位置θm来检测出该转子位置θm,该转子位置计算公式中包含由相电流峰值/电角度检测部(19)检测出的相电流峰值Ip和相电流电角度θi以及由感应电压/电角度检测部(20)检测出的感应电压峰值Ep和感应电压电角度θe中的相电流电角度θi作为变量,并且包含可从预先准备的数据表中选定[相电流峰值Ip]和[感应电压电角度θe-相电流电角度θi]作为参数的电流相位β作为变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机控制装置,该电动机控制装置以无传感器方式检测同步电动机的转子旋转位置(以下称作转子位置)。
背景技术
在作为3相直流(DC)无刷电动机等同步电动机的驱动方式而公知的正弦波驱动方式(180度通电方式)中,为了适当地对定子线圈进行通电,以无传感器方式来检测转子位置。
关于转子位置检测,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以下方法:求出电动机电流和实际旋转位置的第一相位差的同时还求出电动机电流和假想旋转位置的第二相位差,利用第一相位差和第二相位差之差来推定实际旋转位置和假想旋转位置的相位误差,并对电压频率进行修正以使该相位误差接近零。
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以下方法:求出同步电动机的旋转角速度、d轴电流和γ轴电流,以转子实际旋转角度和基于旋转模型而推定的旋转角度的角度偏差与d轴电流和γ轴电流的电流偏差成比例为前提,求出该推定旋转角度。
然而,关于专利文献1和2中公开的电动机位置检测方法,由于基本上是以规定条件为基准来校正假想转子位置,从而进行期望转子位置的检测,因此转子位置检测精度根据校正精度而变化。此外,由于不得不高速地重复进行从求出假想转子位置到校正该转子位置的处理,因此必须有与高处理负荷相对应的高能力的数据处理装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1-161090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平8-308286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在一定精度下、且以低处理负荷来检测出同步电动机转子位置的电动机控制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具备以无传感器方式检测出同步电动机转子位置的功能的电动机控制装置,包括:电流检测单元,其用于检测在同步电动机线圈中流动的电流;施加电压检测单元,其用于检测对同步电动机线圈施加的电压;电流峰值/电角度检测单元,其用于基于由电流检测单元检测出的电流来检测电流峰值和电流电角度;感应电压峰值/电角度检测单元,其用于基于由电流检测单元检测出的电流和由施加电压检测单元检测出的施加电压来检测感应电压峰值和感应电压电角度;转子位置检测单元,其用于根据转子位置计算公式直接求出转子位置来检测该转子位置,该转子位置计算公式包含由电流峰值/电角度检测单元检测出的电流峰值和电流电角度、以及由感应电压峰值/电角度检测单元检测出的感应电压峰值和感应电压电角度中的电流电角度或者感应电压电角度作为变量,并且包含可从预先准备的数据表中选定“电流峰值”、“感应电压峰值”和“感应电压电角度-电流电角度”的至少2个作为参数的电流相位或者感应电压相位作为变量。
利用该电动机控制装置,能够通过转子位置计算公式直接求出转子位置来检测该转子位置,该转子位置计算公式包含由相电流峰值/电角度检测单元检测出的相电流峰值和相电流电角度、以及由感应电压峰值/电角度检测单元检测出的感应电压峰值和感应电压电角度中的电流电角度或者感应电压电角度作为变量,并且包含可从预先准备的数据表中选定“电流峰值”、“感应电压峰值”和“感应电压电角度-电流电角度”的至少2个作为参数的电流相位或者感应电压相位作为变量。
换言之,由于利用规定的转子位置计算公式直接求出转子位置,因此避免了如现有检测方法中的检测精度的波动,能在一定精度下可靠地检测出转子位置。此外,由于采用的方式是从预先准备的数据表选定作为在转子计算公式中包含的一个变量的电流相位或感应电压相位,因此与根据每次计算来求出电流相位或感应电压相位的情况相比,能够以低处理负荷简单地检测出转子位置,也没必要如现有检测方法那样使用与高处理负荷相对应的高能力的数据处理装置。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在一定精度下、且以低处理负荷来检测出同步电动机转子位置的电动机控制装置。
根据以下说明和附图,将可阐明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和上述目的以外的目的、结构特征、作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采用本发明的电动机控制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相电流峰值/电角度检测部中的相电流峰值和相电流电角度的检测方法的说明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感应电压峰值/电角度检测部中的感应电压峰值和感应电压电角度的检测方法的说明图。
图4是用图1所示的转子位置检测部检测转子位置时使用的数据表制作方法的说明图。
图5是用图1所示的转子位置检测部检测转子位置时使用的数据表制作方法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采用本发明的电动机控制装置的图,图中的11为同步电动机,12为逆变器,13为直流电源,14为内置有微机的控制器。控制器14包括:旋转控制部15、逆变器驱动部16、相电流检测部17、施加电压检测部18、相电流峰值/电角度检测部19、感应电压峰值/电角度检测部20、以及转子位置检测部21。
同步电动机11由3相直流(DC)无刷电动机构成,具备包含3相线圈(U相线圈Uc、V相线圈Vc以及W相线圈Wc)的定子(图中省略)以及包含永磁体的转子(图中省略)。U相线圈Uc、V相线圈Vc以及W相线圈Wc如图所示以中性点N为中心联接成星形或联接成三角(delta)形。
逆变器12由3相双极型驱动方式逆变器构成,且具备与同步电动机11的3相线圈相对应的3相开关元件,具体而言是由IGBT等形成的6个开关元件(上桥臂开关元件Us、Vs和Ws以及下桥臂开关元件Xs、Ys和Zs)、以及分流电阻器R1、R2和R3。各分流电阻器R1、R2和R3起到检测在同步电动机11的各相中流动的电流的传感器的作用。
上桥臂开关元件Us、下桥臂开关元件Xs和分流电阻器R1串联排列且其两端与直流电源13相连接;上桥臂开关元件Vs、下桥臂开关元件Ys和分流电阻器R2串联排列且其两端与直流电源13相连接;上桥臂开关元件Ws、下桥臂开关元件Zs和分流电阻器R3串联排列且其两端与直流电源13相连接。
此外,上桥臂开关元件Us的发射极侧与同步电动机11的U相线圈Uc相连接;上桥臂开关元件Vs的发射极侧与同步电动机11的V相线圈Vc相连接;上桥臂开关元件Ws的发射极侧与同步电动机11的V相线圈Wc相连接,来自各连接线的分岔线与施加电压检测部18相连接。
而且,上桥臂开关元件Us、Vs和Ws的栅极以及下桥臂开关元件Xs、Ys和Zs的栅极分别与逆变器驱动部16相连接。而且,分流电阻器Ru的下桥臂开关元件Xs侧和分流电阻器Rv的下桥臂开关元件Ys侧、以及分流电阻器Rw的下桥臂开关元件Zs侧分别与相电流检测部17相连接。
旋转控制部15基于来自操作部(图中省略)的运转指令和用转子位置检测部21检测出的转子位置θm,向逆变器驱动部16发送用来使同步电动机11以规定转速旋转或停止的控制信号。
逆变器驱动部16基于来自旋转控制部15的控制信号,向逆变器12的上桥臂开关元件Us、Vs和Ws的栅极以及下桥臂开关元件Xs、Ys和Zs的栅极发送用来使各开关元件导通和截止的驱动信号。逆变器12的上桥臂开关元件Us、Vs和Ws以及下桥臂开关元件Xs、Ys和Zs根据来自逆变器驱动部16的驱动信号以规定模式导通和截止,对同步电动机11的U相线圈Uc、V相线圈Vc和W相线圈Wc进行基于该导通截止模式的正弦波通电(180度通电)。
相电流检测部17利用逆变器12的分流电阻器Ru、Rv和Rw分别检测出的电压,检测出同步电动机11的U相线圈Uc、V相线圈Vc和W相线圈Wc中流动的电流(U相电流Iu、V相电流Iv和W相电流Iw),将它们发送到相电流峰值/电角度检测部19和感应电压峰值/电角度检测部20。
施加电压检测部18检测出对同步电动机11的U相线圈Uc、V相线圈Vc和W相线圈Wc施加的电压(U相施加电压Vu、V相施加电压Vv和W相施加电压Vw),将它们发送到感应电压峰值/电角度检测部20。
相电流峰值/电角度检测部19利用在相电流检测部17检测的U相电流Iu、V相电流Iv和W相电流Iw,来检测相电流峰值Ip和相电流电角度θi,将它们发送到转子位置检测部21。下文中对该相电流峰值/电角度检测部19中的相电流峰值Ip和相电流电角度θi的检测方法进行详细叙述。
感应电压峰值/电角度检测部20利用宰相电流检测部17检测出的U相电流Iu、V相电流Iv和W相电流Iw以及在施加电压检测部18检测出的U相施加电压Vu、V相施加电压Vv和W相施加电压Vw,来检测出感应电压峰值Ep和感应电压电角度θe,将它们发送到转子位置检测部21。下文中对该感应电压峰值/电角度检测部20中的感应电压峰值Ep和感应电压电角度θe的检测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转子位置检测部21利用在相电流峰值/电角度检测部19中检测出的相电流峰值Ip和相电流电角度θi、以及在感应电压峰值/电角度检测部20中检测出的感应电压峰值Ep和感应电压电角度θe,来检测出同步电动机11的转子位置θm,将它们发送到旋转控制部15。在下文中对该转子位置检测部21中的转子位置θm的检测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在此,依次对以下方法进行详细描述:(1)相电流峰值/电角度检测部19中的相电流峰值Ip和相电流电角度θi的检测方法;(2)感应电压峰值/电角度检测部20中的感应电压峰值Ep和感应电压电角度θe的检测方法;(3)转子位置检测部21中的转子位置θm的检测方法;以及(4)在转子位置检测部21中检测转子位置θm时使用的数据表的制作方法。
(1)相电流峰值/电角度检测部19中的相电流峰值Ip和相电流电角度θi的检测方法
图2是对同步电动机11的U相线圈Uc、V相线圈Vc和W相线圈Wc进行正弦波通电(180°通电)时的相电流波形图,构成正弦波形的U相电流Iu、V相电流Iv和W相电流Iw之间彼此有120°的相位差。
根据该相电流波形图,对于U相电流Iu、V相电流Iv和W相电流Iw、以及相电流峰值Ip和相电流电角度θi下式成立:
·Iu=Ip×cos(θi)
·Iv=Ip×cos(θi-2/3π)
·Iw=Ip×cos(θi+2/3π)
相电流峰值/电角度检测部19中的相电流峰值Ip和相电流电角度θi的检测是以上式成立为前提来进行的,该检测是通过如下那样进行:利用在相电流检测部17中检测出的U相电流Iu、V相电流Iv和W相电流Iw,根据上式计算来求出相电流峰值Ip和相电流电角度θi。
(2)感应电压峰值/电角度检测部20中的感应电压峰值Ep和感应电压电角度θe的检测方法
图3是对同步电动机11的U相线圈Uc、V相线圈Vc和W相线圈Wc进行正弦波通电(180°通电)时的感应电压波形图,构成正弦波形的U相感应电压Eu、V相感应电压Ev和W相感应电压Ew之间彼此有120°的相位差。
根据该感应电压波形图,对于U相感应电压Eu、V相感应电压Ev和W相感应电压Ew、以及感应电压峰值Ep和感应电压电角度θe下式成立:
·Eu=Ep×cos(θe)
·Ev=Ep×cos(θe-2/3π)
·Ew=Ep×cos(θe+2/3π)
另一方面,对于U相施加电压Vu、V相施加电压Vv和W相施加电压Vw、以及U相电流Iu、V相电流Iv和W相电流Iw、以及U相线圈电阻Ru、V相线圈电阻Rv和W相线圈电阻Rw、以及U相感应电压Eu、V相感应电压Ev和W相感应电压Ew下式成立:
·Vu-Iu×Ru=Eu
·Vv-Iv×Rv=Ev
·Vw-Iw×Rw=Ew
感应电压峰值/电角度检测部20中的感应电压峰值Ep和感应电压电角度θe的检测是以上式成立为前提来进行的,该检测是通过如下那样进行:利用在相电流检测部17中检测出的U相电流Iu、V相电流Iv和W相电流Iw以及在施加电压检测部18中检测出的U相施加电压Vu、V相施加电压Vv和W相施加电压Vw,从上式(上式中的后者)求出U相感应电压Eu、V相感应电压Ev和W相感应电压Ew,然后利用求出的U相感应电压Eu、V相感应电压Ev和W相感应电压Ew,从上式(上式中的前者)求出感应电压峰值Ep和感应电压电角度θe。
(3)转子位置检测部21中的转子位置θm的检测方法
转子位置检测部21中的转子位置θm的检测是通过如下那样进行:利用在相电流峰值/电角度检测部19中检测出的相电流电角度θi和从预先准备的数据表(参照下述(4))选定的电流相位β,利用下式求出转子位置θm。
·θm=θi-β-90°
此处使用的数据表将“相电流峰值Ip”和“感应电压电角度θe-相电流电角度θi”作为参数来规定电流相位β,能够将“相电流峰值Ip”和“感应电压电角度θe-相电流电角度θi”作为参数来选定期望的电流相位β。
显然,“相电流峰值Ip”相当于在相电流峰值/电角度检测部19中检测出的相电流峰值Ip,此外,“感应电压电角度θe-相电流电角度θi”相当于从在感应电压峰值/电角度检测部20中检测出的感应电压电角度θe减去在相电流峰值/电角度检测部19中检测出的相电流电角度θi的值。
(4)在转子位置检测部21中检测转子位置θm时使用的数据表的制作方法
图4是同步电动机11的转子旋转时的电动机向量图,在d-q坐标中以向量表示电压V、电流I以及感应电压E(=ωΨ)的关系。图中的Vd为电压V的d轴分量,Vq为电压V的q轴分量,Id为电流I的d轴分量,Iq为电流I的q轴分量,Ed为感应电压E的d轴分量,Eq为感应电压E的q轴分量,α为以q轴为基准的电压相位,β为以q轴为基准的电流相位,γ为以q轴为基准的感应电压相位。此外,图中的Ψa为转子永磁体磁通,Ld为d轴电感,Lq为q轴电感,R为定子线圈电阻,Ψ为转子总交链磁通。
根据该电动机向量图来看,如果将转子的转速设为ω,则下式成立:
[数学式1]
此外,如果从等式右边将与ω相关的值移到左边,则下式成立:
[数学式2]
在转子位置检测部21中检测转子位置θm时使用的数据表的制作方法是以在上述电动机向量图下上式成立为前提来进行的,该制作是通过如下那样进行:一边在规定范围内呈阶梯形地分别增加上述电动机向量图中所示的电流相位β和电流I,一边保存[感应电压相位γ-电流相位β]为规定值时的电流相位β,将相当于[电流I]的[相电流峰值Ip]和相当于[感应电压相位γ-电流相位β]的[感应电压电角度θe-相电流电角度θi]作为参数来制作电流相位β的数据表。
详细而言,如图5所示,一边使电流相位β从-180°到180°为止以0.001°递增,并且使电流I从0A到64为止以1A递增(参照步骤ST1、ST2和ST5~ST8),一边利用同步电动机11固有的d轴电感Ld和q轴电感Lq,从所述电动机向量图求出电压相位α和电流相位β和感应电压相位γ,然后保存[感应电压相位γ-电流相位β]为1°、2°、3°……时的电流相位β(参照步骤ST3和ST4)。由此,制作电流相位β的数据表,该数据表将相当于[电流I]的[相电流峰值Ip]作为一个参数,且将相当于[感应电压相位γ-电流相位β]的[感应电压电角度θe-相电流电角度θi]作为另一参数。
关于前面所述的(3)转子位置检测部21中的转子位置θm的检测方法、(4)转子位置检测部21中检测转子位置θm时使用的数据表的制作方法,由于也可采用其它方法,因此下文中按顺序对其进行详细描述。
(3’)转子位置检测部21中的转子位置θm的其它检测方法
转子位置检测部21中的转子位置θm的检测是通过如下那样进行:利用在感应电压峰值/电角度检测部20检测出的感应电压电角度θe和从预先准备的数据表(参照下述(4’))选定的感应电压相位γ,从下式求出转子位置θm。
·θm=θe-γ-90°
此处使用的数据表将“相电流峰值Ip”和“感应电压电角度θe-相电流电角度θi”作为参数来规定感应电压相位γ,能够将“相电流峰值Ip”和“感应电压电角度θe-相电流电角度θi”作为参数来选定期望的感应电压相位γ。
显然,“相电流峰值Ip”相当于在相电流峰值/电角度检测部19中检测出的相电流峰值Ip,此外,“感应电压电角度θe-相电流电角度θi”相当于从在感应电压峰值/电角度检测部20中检测出的感应电压电角度θe减去在相电流峰值/电角度检测部19中检测出的相电流电角度θi的值。
(4’)在转子位置检测部21中检测转子位置θm时使用的数据表的其它制作方法
关于在转子位置检测部21中检测转子位置θm时使用的数据表的制作方法,与上述(4)相同,是以在上述电动机向量图下上式成立为前提来进行的,该制作是通过如下那样进行:一边在规定范围内呈阶梯形地分别增加上述电动机向量图中所示的电流相位β和电流I,一边保存[感应电压相位γ-电流相位β]为规定值时的感应电压相位γ,将相当于[电流I]的[相电流峰值Ip]和相当于[感应电压相位γ-电流相位β]的[感应电压电角度θe-相电流电角度θi]作为参数来制作感应电压相位γ的数据表。
详细而言,与图5相同,一边使电流相位β从-180°到180°为止以0.001°递增,并且使电流I从0A到64为止以1A递增(参照步骤ST1、ST2和ST5~ST8),一边利用同步电动机11固有的d轴电感Ld和q轴电感Lq,从所述电动机向量图求出电压相位α和电流相位β和感应电压相位γ,然后保存[感应电压相位γ-电流相位β]为1°、2°、3°……时的感应电压相位γ(参照步骤ST3和ST4)。由此,制作感应电压相位γ的数据表,该数据表将相当于[电流I]的[相电流峰值Ip]作为一个参数,且将相当于[感应电压相位γ-电流相位β]的[感应电压电角度θe-相电流电角度θi]作为另一参数。
这样,根据上述电动机控制装置,可从转子位置计算公式(θm=θi-β-90°)或者转子位置计算公式(θm=θe-γ-90°)直接求出转子位置θm来检测该转子位置θm,其中:转子位置计算公式(θm=θi-β-90°)包含由相电流峰值/电角度检测部19检测出的相电流Ip和相电流电角度θi、以及由感应电压峰值/电角度检测部20检测出的感应电压峰值Ep和感应电压电角度θe中的电流电角度θi作为变量,并且包含可从预先准备的数据表选定[相电流峰值Ip]和[感应电压电角度θe-相电流电角度θi]作为参数的电流相位β作为变量;转子位置计算公式(θm=θe-γ-90°)包含感应电压电角度θe作为变量,并且包含可从预先准备的数据表选定[相电流峰值Ip]和[感应电压电角度θe-相电流电角度θi]作为参数的感应电压相位γ作为变量。
换言之,由于利用规定的转子位置计算公式直接求出转子位置θm,因此避免了如现有检测方法中的检测精度的波动,能在一定精度下可靠地检测出转子位置θm。此外,由于采用的方式是从预先准备的数据表选定作为在转子计算公式中包含的一个变量的电流相位β或感应电压相位γ,因此与根据每次计算来求出电流相位β或感应电压相位γ的情况相比,能够以低处理负荷简单地检测出转子位置θm,也没必要如现有检测方法那样使用与高处理负荷相对应的高能力的数据处理装置。
另外,在上述说明中,作为在转子位置检测部21中检测转子位置θm时使用的数据表,例示了将[相电流峰值Ip]和[感应电压电角度θe-相电流电角度θi]作为参数来规定电流相位β或感应电压相位γ的数据表,但是可代替使用将[感应电压峰值Ep]和[感应电压电角度θe-相电流电角度θi]作为参数来规定电流相位β或感应电压相位γ的数据表、或者将[相电流峰值Ip]和[感应电压峰值Ep]作为参数来规定电流相位β或感应电压相位γ的数据表、或者将[相电流峰值Ip]、[感应电压峰值Ep]和[感应电压电角度θe-相电流电角度θi]作为参数来规定电流相位β或感应电压相位γ的数据表,也能够得到与上述同样的作用和效果。
此外,在上述说明中,作为同步电动机11例示了3相DC无刷电动机,并且作为逆变器12例示了3相双极型驱动方式逆变器,但电动机控制装置如果包括3相以外的同步电动机用逆变器,通过采用本发明,也能得到与上述相同的作用、效果。
而且,在上述说明中,例示了将起到检测在同步电动机11的各相中流动的电流的传感器的作用的分流电阻器Ru、Rv和Rw组装到该逆变器12的电动机控制装置,但即使是将分流电阻器Ru、Rv和Rw配置在逆变器12外的电动机控制装置,或者是代替分流电阻器Ru、Rv和Rw而将起到相同作用的传感器(例如电流互感器或利用霍尔元件的传感器等)配置在同一位置或其它位置的电动机控制装置,通过采用本发明,也能得到与上述相同的作用、效果。
而且,在上述说明中,例示了为了检测施加在同步电动机11的各相的电压、而将来自同步电动机11和逆变器12的连接线的分岔线与施加电压检测部18相连接的电动机控制装置,但即使是通过从直流电源13的电压和逆变器12的开关元件的导通截止量来计算等从而检测对同步电动机11的各相所施加的电压的电动机控制装置,通过采用本发明,也能得到与上述相同的作用、效果。
工业上的实用性
本发明适合用作为电动机控制装置,该电动机控制装置具有以无传感器方式检测同步电动机的转子旋转位置(以下称作转子位置)的功能。
标号说明
11…同步电动机 12…逆变器、13…直流电源、14…控制器、15…旋转控制部、16…逆变器驱动部 17…相电流检测部、18…施加电压检测部、19…相电流峰值/电角度检测部、20…感应电压峰值/电角度检测部、21…转子位置检测部。
Claims (5)
1.一种具有以无传感器方式检测同步电动机转子位置的功能的电动机控制装置,包括:
电流检测单元,该电流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在同步电动机线圈中流动的电流;
施加电压检测单元,该施加电压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对同步电动机线圈施加的电压;
电流峰值/电角度检测单元,该电流峰值/电角度检测单元用于基于由电流检测单元检测出的电流来检测电流峰值和电流电角度;
感应电压峰值/电角度检测单元,该感应电压峰值/电角度检测单元用于基于由电流检测单元检测出的电流和由施加电压检测单元检测出的施加电压来检测感应电压峰值和感应电压电角度;以及
转子位置检测单元,该转子位置检测单元用于从转子位置计算公式直接求出转子位置来检测该转子位置,该转子位置计算公式包含由电流峰值/电角度检测单元检测出的电流峰值和电流电角度、以及由感应电压峰值/电角度检测单元检测出的感应电压峰值和感应电压电角度中的电流电角度或者感应电压电角度作为变量,并且包含能够从预先准备的数据表中选定电流峰值、感应电压峰值和感应电压电角度-电流电角度的至少2个作为参数的电流相位或者感应电压相位作为变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转子位置检测单元所使用的数据表将电流峰值和感应电压电角度-电流电角度作为参数来规定电流相位或感应电压相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转子位置检测单元的转子位置计算公式为:转子位置=电流电角度-电流相位-90°,且从数据表中将电流峰值和感应电压电角度-电流电角度作为参数来选定该等式中的电流相位。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转子位置检测单元的转子位置计算公式为:转子位置=感应电压电角度-感应电压相位-90°,且从数据表中将电流峰值和感应电压电角度-电流电角度作为参数来选定该等式中的感应电压相位。
5.如权利要求1至4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同步电动机是定子具有多相线圈的同步电动机,
电流检测单元检测出分别在同步电动机的多相线圈中流动的电流,
施加电压检测单元检测出分别对同步电动机的多相线圈施加的电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150933 | 2009-06-25 | ||
JP2009150933A JP5317849B2 (ja) | 2009-06-25 | 2009-06-25 | モータ制御装置 |
PCT/JP2010/003982 WO2010150485A1 (ja) | 2009-06-25 | 2010-06-16 | モータ制御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439839A CN102439839A (zh) | 2012-05-02 |
CN102439839B true CN102439839B (zh) | 2014-06-04 |
Family
ID=433862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80023183.9A Active CN102439839B (zh) | 2009-06-25 | 2010-06-16 | 电动机控制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664906B2 (zh) |
EP (1) | EP2448105B1 (zh) |
JP (1) | JP5317849B2 (zh) |
CN (1) | CN102439839B (zh) |
WO (1) | WO201015048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652610B2 (ja) * | 2011-02-15 | 2015-01-14 | サンデン株式会社 | モータ制御装置 |
JP5838032B2 (ja) * | 2011-02-15 | 2015-12-24 | サンデン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 モータ制御装置 |
JP5838038B2 (ja) * | 2011-04-22 | 2015-12-24 | サンデン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 モータ制御装置 |
JP5697036B2 (ja) * | 2011-04-22 | 2015-04-08 | サンデン株式会社 | モータ制御装置 |
JP5748051B2 (ja) | 2011-05-10 | 2015-07-15 | サンデン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 同期モータの印加電圧電気角設定方法とモータ制御装置 |
DE102011076734A1 (de) * | 2011-05-30 | 2012-12-06 | Robert Bosch Gmbh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Winkelschätzung in einer Synchronmaschine |
JP6232868B2 (ja) * | 2012-10-23 | 2017-11-22 | 株式会社島津製作所 | モータ駆動装置および真空ポンプ |
DE102013204382A1 (de) * | 2013-03-13 | 2014-09-18 | Robert Bosch Gmbh | Steuerein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Ansteuern einer Drehfeldmaschine |
US9595903B2 (en) | 2015-03-20 | 2017-03-14 |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 Controller for motor |
JP6633399B2 (ja) | 2016-01-27 | 2020-01-22 | サンデン・オートモーティブ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 モータ制御装置 |
JP6646484B2 (ja) * | 2016-03-15 | 2020-02-14 | サンデン・オートモーティブ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 モータ制御装置 |
JP6642311B2 (ja) | 2016-07-12 | 2020-02-05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回転電機の制御装置 |
JP6936172B2 (ja) * | 2018-02-28 | 2021-09-15 | サンデン・オートモーティブ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 モータ制御装置 |
JP6936171B2 (ja) * | 2018-02-28 | 2021-09-15 | サンデン・オートモーティブ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 モータ制御装置 |
CN108321845B (zh) * | 2018-03-19 | 2021-04-02 | 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逆变器自同步并网控制装置 |
CN109713953B (zh) * | 2018-12-27 | 2021-02-09 | 峰岹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 单相bldc电机无位置驱动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278987A (ja) * | 1999-03-19 | 2000-10-06 | Toshiba Corp | インバータ装置 |
CN1420620A (zh) * | 2001-11-19 | 2003-05-28 |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 永磁式同步电动机的转子位置检测装置与方法 |
JP3454210B2 (ja) * | 1999-11-30 | 2003-10-06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同期モータの位置センサレス制御方法 |
CN1505255A (zh) * | 2002-12-03 | 2004-06-16 | 马达控制装置 | |
CN101047353A (zh) * | 2006-03-29 | 2007-10-03 |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 电动机控制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358390B2 (ja) | 1995-05-10 | 2002-12-16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同期電動機の回転角速度検出装置、回転角度検出装置ならびに同期電動機の制御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
JP2001352800A (ja) * | 2000-06-08 | 2001-12-21 | Yaskawa Electric Corp | 同期電動機の定数同定方法および同期電動機の定数同定機能付き制御装置 |
US6979970B2 (en) * | 2003-06-30 | 2005-12-27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Sensorless motor driving device and its driving method |
US8324851B2 (en) * | 2009-03-04 | 2012-12-04 | Rockwell Automation Technologies, Inc. |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 rotor position in a permanent magnet motor |
-
2009
- 2009-06-25 JP JP2009150933A patent/JP5317849B2/ja active Active
-
2010
- 2010-06-16 US US13/377,870 patent/US8664906B2/en active Active
- 2010-06-16 CN CN201080023183.9A patent/CN102439839B/zh active Active
- 2010-06-16 EP EP10791809.6A patent/EP2448105B1/en active Active
- 2010-06-16 WO PCT/JP2010/003982 patent/WO2010150485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278987A (ja) * | 1999-03-19 | 2000-10-06 | Toshiba Corp | インバータ装置 |
JP3454210B2 (ja) * | 1999-11-30 | 2003-10-06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同期モータの位置センサレス制御方法 |
CN1420620A (zh) * | 2001-11-19 | 2003-05-28 |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 永磁式同步电动机的转子位置检测装置与方法 |
CN1505255A (zh) * | 2002-12-03 | 2004-06-16 | 马达控制装置 | |
CN101047353A (zh) * | 2006-03-29 | 2007-10-03 |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 电动机控制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8664906B2 (en) | 2014-03-04 |
JP5317849B2 (ja) | 2013-10-16 |
CN102439839A (zh) | 2012-05-02 |
EP2448105A4 (en) | 2013-05-01 |
JP2011010438A (ja) | 2011-01-13 |
EP2448105A1 (en) | 2012-05-02 |
US20120086375A1 (en) | 2012-04-12 |
WO2010150485A1 (ja) | 2010-12-29 |
EP2448105B1 (en) | 2015-08-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439839B (zh) | 电动机控制装置 | |
US10418920B2 (en) | Power system and motor driving apparatus included in power system | |
US6465975B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torque in permanent magnet brushless electric motors | |
JP5838032B2 (ja) | モータ制御装置 | |
JP5273451B2 (ja) | モータ制御装置 | |
WO2012111504A1 (ja) | モータ制御装置 | |
US9673739B2 (en) | Machine type identification | |
CN103370871B (zh) | 电动机控制装置 | |
WO2007114058A1 (ja) | 永久磁石同期モータの磁極位置検出方法 | |
JP6541887B2 (ja) | 回転電機の制御装置 | |
US9175984B2 (en) | Mechanism of 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 machine initial position detection | |
JP2017225233A (ja) | 回転機制御装置及び回転機制御方法 | |
JP2022152604A (ja) | 回転電機の制御装置 | |
JP2005130654A (ja) | モータケーブル抵抗検出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 |
KR20050033102A (ko) | 회전좌표계에서 순시무효전력을 이용한 영구자석동기전동기의 센서리스 제어 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56 |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Ise City Shou Qi Japanese qunma County town 20 times Patentee after: SANDEN Corp. Address before: Gunma Patentee before: Sanden Corp.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Ise City Shou Qi Japanese qunma County town 20 times Patentee after: SANDEN Corp. Address before: Ise City Shou Qi Japanese qunma County town 20 times Patentee before: SANDEN Cor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