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21689A - 电梯的组群管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的组群管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21689A
CN102421689A CN200980159093XA CN200980159093A CN102421689A CN 102421689 A CN102421689 A CN 102421689A CN 200980159093X A CN200980159093X A CN 200980159093XA CN 200980159093 A CN200980159093 A CN 200980159093A CN 102421689 A CN102421689 A CN 1024216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ffic
flow
floor
standby
traffic str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5909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21689B (zh
Inventor
铃木直彦
小场由雅
户仓樱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4216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216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216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216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02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 B66B1/06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 B66B1/14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with devices, e.g. push-buttons, for indirect control of movements
    • B66B1/18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with devices, e.g. push-buttons, for indirect control of movements with means for storing pulses controlling the movements of several cars or ca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24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 B66B1/2408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where the allocation of a call to an elevator car is of importance, i.e. by means of a supervisory or group controller
    • B66B1/2458For elevator systems with multiple shafts and a single car per shaf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10Details with respect to the type of call input
    • B66B2201/102Up or down call inpu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20Details of the evaluation method for the allocation of a call to an elevator car
    • B66B2201/211Waiting time, i.e. response tim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20Details of the evaluation method for the allocation of a call to an elevator car
    • B66B2201/216Energy consump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20Details of the evaluation method for the allocation of a call to an elevator car
    • B66B2201/241Standby contr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20Details of the evaluation method for the allocation of a call to an elevator car
    • B66B2201/243Distribution of elevator cars, e.g. based on expected future ne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40Details of the change of control mode
    • B66B2201/402Details of the change of control mode by historical, statistical or predicted traffic data, e.g. by learn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40Details of the change of control mode
    • B66B2201/403Details of the change of control mode by real-time traffic data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50/00Energy efficient technologies in elevators,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e.g. energy saving or recuperation technolog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Abstract

在进行多台电梯的运行控制的电梯的组群管理装置中,检测从主楼层的上方楼层向下行方向出发的交通流在从某个楼层向其它楼层出发的整体交通流中所占的下行交通流比率,在该下行交通流比率为预定的基准值以上的情况下,将适合于下行交通流的待机模式设为有效。并且,在所述下行交通流的待机模式被设为有效时,使至少1台电梯轿厢在主楼层的上方楼层待机,而且使至少1台电梯轿厢在主楼层待机。

Description

电梯的组群管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进行多台电梯的高效运行控制的电梯的组群管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梯利用者较多的建筑物等中,在同一建筑物内设置多台电梯,并对这些多台电梯进行组群管理控制,以便提高整体的运行效率。
作为与这种电梯的组群管理装置相关的现有技术,有下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专利文献1记载的电梯的组群管理装置具有分散待机控制功能。另外,分散待机控制是为了防止多个轿厢集中于特定的地段而进行的。具体地讲是进行如下控制,将服务结束还未被分配新的呼梯的电梯的轿厢调配到预定的分散待机楼层。并且,在上行方向的交通需求和下行方向的交通需求之差较小的情况下等,该组群管理装置不进行上述分散待机控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8418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根据上行方向的交通需求和下行方向的交通需求之差来进行是否需要分散待机控制的判定,因而在电梯利用者较少的空闲期间,在利用者的移动偏重于一个方向(上行方向或者下行方向)的情况下,分散待机控制不工作,虽然能够减小行进时消耗功率,但是存在利用者的等待时间变长的问题。
并且,在检测交通需求时,也考虑了从地下楼层向门厅楼层的交通量等不必要的要素,因而存在是否需要分散待机控制的判定不准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的组群管理装置,在空闲时间段或交通需求不高的时间段等在一天的电梯利用状态中占据较大比率的时间段中,在利用者的移动偏重于一个方向时,使分散待机控制工作,由此改善利用者的等待时间,在没有利用者的移动的偏重性的情况下,使分散待机控制不工作,由此能够削减行进时的消耗功率并实现节能,而且不会大幅恶化利用者的等待时间。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电梯的组群管理装置进行多台电梯的运行控制,该电梯的组群管理装置具有:交通流检测单元,其检测从预定的主楼层的上方楼层向下行方向出发的交通流在从某个楼层向其它楼层出发的整体交通流中所占的下行交通流比率;判定单元,其在由交通流检测单元检测到的下行交通流比率为预定的基准值以上的情况下,将适合于下行交通流的预定的待机模式设为有效;以及待机运转单元,其在判定单元将适合于下行交通流的待机模式设为有效的情况下,使至少1台电梯轿厢在主楼层的上方楼层待机且使至少1台电梯轿厢在主楼层待机。
另外,本发明的电梯的组群管理装置进行多台电梯的运行控制,该电梯的组群管理装置具有:交通流检测单元,其检测从预定的主楼层向上行方向出发的交通流在从某个楼层向其它楼层出发的整体交通流中所占的上行交通流比率;判定单元,其在由交通流检测单元检测到的上行交通流比率为预定的基准值以上的情况下,将适合于上行交通流的预定的待机模式设为有效;以及待机运转单元,其在判定单元将适合于上行交通流的待机模式设为有效的情况下,使至少1台电梯轿厢在主楼层待机。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一天的电梯利用状态中的大部分情况下,例如,空闲时或交通需求不高时等,大幅改善利用者的等待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组群管理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组群管理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的组群管理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另外,在各个附图中对相同或者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并适当简化乃至省略其重复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组群管理装置的结构图。在图1中,1表示将设于大规模建筑物等的多台电梯作为一个组群进行管理的组群管理装置。另外,由该组群管理装置1管理控制的一个组群的电梯可以是设于建筑物的全部电梯,也可以是设于建筑物的电梯中的一部分电梯。
2表示设于电梯的各个层站的层站呼梯登记装置。电梯的利用者在各个层站操作该层站呼梯登记装置2来登记期望的层站呼梯。具体地讲,在最底层的层站设有用于登记上行方向的层站呼梯的层站按钮3,在最顶层的层站设有用于登记下行方向的层站呼梯的层站按钮4。并且,在除最底层和最顶层之外的其它楼层的层站设有用于登记上行方向和下行方向的各个层站呼梯的层站按钮5。
利用者通过操作层站呼梯登记装置2而登记的层站呼梯的信息(下面,称为“层站呼梯登记信息”),被发送给组群管理装置1。另外,上述层站呼梯登记信息由预定的信息构成,该预定的信息使得能够在组群管理装置1中识别例如已登记层站呼梯的楼层和该楼层的行进方向(上行方向/下行方向)。
组群管理装置1根据从层站呼梯登记装置2接收到的层站呼梯登记信息,进行能够缩短利用者的等待时间的恰当的电梯的待机模式设定。并且,为了实现这种功能,组群管理装置1设有交通流检测单元6、判定单元7、待机运转单元(第1待机运转单元8、第2待机运转单元9)。
交通流检测单元6具有如下功能:根据从层站呼梯登记装置2接收到的层站呼梯登记信息,对由组群管理装置1管理控制的上述多台电梯检测下行交通流比率Pdn和上行交通流比率Pmainup。其中,下行交通流比率Pdn表示关于上述多台电梯,从预定的主楼层的上方楼层向下行方向出发的交通流在从某个楼层向其它楼层出发的整体交通流中所占的比率。
另外,下面对上述主楼层是指该建筑物的门厅楼层(例如图1所示的最底层)的情况进行说明。
具体地讲,交通流检测单元6根据下式(数式1)运算下行交通流比率Pdn。
[数式1]
Pdn = Nnmldn 10 Nmainup 10 + Nnmlup 10 + Nnmldn 10
其中,Nmainup10表示在此前的10分钟期间内在门厅楼层登记的上行方向的层站呼梯的个数,Nnmlup10表示在此前的10分钟期间内在门厅楼层的上方楼层登记的上行方向的层站呼梯的个数,Nnmldn10表示在此前的10分钟期间内在门厅楼层的上方楼层登记的下行方向的层站呼梯的个数。
并且,设为在Nmainup10+Nnmlup10+Nnmldn10=0的情况下Pdn=0。
另一方面,上行交通流比率Pmainup表示关于上述多台电梯,从门厅楼层(主楼层)向上行方向出发的交通流在从某个楼层向其它楼层出发的整体交通流中所占的比率。并且,交通流检测单元6根据下式(数式2)运算上行交通流比率Pmainup。
[数式2]
Pmainup = Nmainup 10 Nmainup 10 + Nnmlup 10 + Nnmldn 10
设为在Nmainup10+Nnmlup10+Nnmldn10=0的情况下Pmainup=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根据在此前的10分钟期间内在电梯的各个停靠楼层登记的层站呼梯的个数进行交通流的运算的情况,即示出了运算下行交通流比率Pdn和上行交通流比率Pmainup的情况。但是,这仅仅是示出了一个示例,也可以根据电梯的设置环境等,将对层站呼梯的个数进行计数的期间设定为比10分钟长的时间或者比10分钟短的时间。
另外,在运算下行交通流比率Pdn和上行交通流比率Pmainup时,也可以取代利用此前的预定期间中的层站呼梯的个数,而利用平日或休息日这种日历属性相同的最近的过去的日子(也包括多天的情况)在同一时间段的层站呼梯的个数(在多天时取其平均值)。另外,还可以利用此前的预定期间中的层站呼梯的个数和上述过去的日子在同一时间段的层站呼梯的个数的加权平均。
另外,在运算下行交通流比率Pdn和上行交通流比率Pmainup时,也可以利用采用神经网络的交通流预测。另外,关于采用神经网络的交通流预测,在下述非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具体方法。
非专利文献1:岩田雅史、匹田志朗、驹谷喜代俊,“ニユ一ラルネツトワ一クによるエレベ一タ交通流の検出”計測自動制御学会論文集,vol.33,No.3,pp.209-215,1997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主楼层是一个楼层(门厅楼层)的情况,但也可以设定多个楼层作为主楼层。在这种情况下,例如,Nmainup10采用在此前的10分钟期间内在各个主楼层登记的上行方向的层站呼梯的个数的总和。
判定单元7具有如下功能:进行由交通流检测单元6检测到的各个交通流比率与预定的基准值的比较,来适当选择电梯的待机模式。具体地讲,判定单元7设有第1待机模式判定单元10和第2待机模式判定单元11。
上述第1待机模式判定单元10用于进行适合于下行交通流的待机模式设定。即,第1待机模式判定单元10进行由交通流检测单元6检测到的下行交通流比率Pdn与预定的基准值αdn的比较,如果在没有设定任何待机模式时判定为下行交通流比率Pdn为基准值αdn以上,则将适合于下行交通流的预定的待机模式设为有效。并且,第1待机模式判定单元10进行由交通流检测单元6检测到的上行交通流比率Pmainup与预定的基准值βdn的比较,如果在将上述适合于下行交通流的待机模式设为有效后、判定为上行交通流比率Pmainup为基准值βdn以上,则将上述适合于下行交通流的待机模式设为无效。
上述各个基准值例如如(αdn,βdn)=(0.7,0.3)这样被预先设定。
另外,第1待机模式判定单元10也可以构成为在将上述适合于下行交通流的待机模式设为有效后,也进行下行交通流比率Pdn与预定的另一个基准值α1dn的比较,在下行交通流比率Pdn小于基准值α1dn的情况下,将上述适合于下行交通流的待机模式设为无效。
并且,在由第1待机模式判定单元10将上述适合于下行交通流的待机模式设为有效后,第1待机运转单元8向各台控制装置12发送预定的待机运转指令,使各台电梯进行基于适合于下行交通流的待机模式的必要的动作。
另外,通过向各台控制装置12发送基于适合于下行交通流的待机模式的待机运转指令,来进行使至少1台轿厢在门厅楼层待机且使至少1台轿厢在门厅楼层上方的中间楼层待机这样的调配。例如,当存在没有应该响应的呼梯且正在关门停止中的轿厢的情况下,使该轿厢行进到上述待机楼层待机。另外,当存在预计将在预定时间内停靠上述待机楼层的轿厢、或预计在上述待机楼层附近结束行进的轿厢的情况下,在完成针对呼梯的响应后,将这些轿厢调配到上述待机楼层即可。
另一方面,上述第2待机模式判定单元11进行适合于上行交通流的待机模式设定。即,第2待机模式判定单元11进行由交通流检测单元6检测到的上行交通流比率Pmainup与基准值αup的比较,如果在没有设定任何待机模式时判定为上行交通流比率Pmainup为基准值αup以上,则将适合于上行交通流的预定的待机模式设为有效。并且,第2待机模式判定单元11进行由交通流检测单元6检测到的下行交通流比率Pdn与预定的基准值βup的比较,如果在将上述适合于上行交通流的待机模式设为有效后、判定为下行交通流比率Pdn为基准值βup以上,则将上述适合于上行交通流的待机模式设为无效。
上述各个基准值例如如(αup,βup)=(0.6,0.4)这样被预先设定。
另外,第2待机模式判定单元11也可以构成为在将上述适合于上行交通流的待机模式设为有效后,也进行上行交通流比率Pmainup与预定的另一个基准值α1up的比较,在上行交通流比率Pmainup小于基准值α1up的情况下,将上述适合于上行交通流的待机模式设为无效。
并且,在由第2待机模式判定单元11将上述适合于上行交通流的待机模式设为有效后,第2待机运转单元9向各台控制装置12发送预定的待机运转指令,使各台电梯进行基于适合于上行交通流的待机模式的必要的动作。
另外,通过向各台控制装置12发送基于适合于上行交通流的待机模式的待机运转指令,进行使至少1台轿厢在门厅楼层待机的调配。例如,当存在没有应该响应的呼梯且正在关门停止中的轿厢的情况下,使该轿厢行进到上述待机楼层待机。并且,当存在预计将在预定时间内停靠上述待机楼层的轿厢、或预计将在上述待机楼层附近结束行进的轿厢的情况下,在完成针对呼梯的响应后,将该轿厢调配到上述待机楼层即可。
下面,参照图2说明具有上述结构的电梯的组群管理装置1的具体动作。另外,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组群管理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在组群管理装置1中,首先由交通流检测单元6进行交通流的检测(S101)。具体地讲,根据来自层站呼梯登记装置2的层站呼梯登记信息,检测下行交通流比率Pdn和上行交通流比率Pmainup。并且,组群管理装置1判定适合于下行交通流和适合于上行交通流的各个待机模式是否为无效(S102)。
在S102中,如果进行了适合于下行交通流和适合于上行交通流的双方的待机模式为无效的判定,则在组群管理装置1中,由第1待机模式判定单元10进行下行交通流比率Pdn与基准值αdn的比较(S103)。并且,在该比较中,在条件Pdn≥αdn成立的情况下(S103:“是”),将适合于下行交通流的待机模式设定为有效,从第1待机运转单元8发送基于该设定内容的待机运转指令(S104、S105)。
另外,在S103的比较中,在条件Pdn≥αdn不成立的情况下(S103:“否”),组群管理装置1接着通过第2待机模式判定单元11进行上行交通流比率Pmainup与基准值αup的比较(S106)。并且,在该比较中,在条件Pmainup≥αup成立的情况下(S106:“是”),将适合于上行交通流的待机模式设定为有效,使从第2待机运转单元9发送基于该设定内容的待机运转指令(S107、S108)。
另一方面,当在S102中属于“否”的情况下,组群管理装置1在进行有效的待机模式的确定后,执行与该确定结果对应的预定的处理。
具体地讲,组群管理装置1首先进行适合于下行交通流的待机模式是否有效的判定(S109),如果适合于下行交通流的待机模式为有效,接着由第1待机模式判定单元10进行上行交通流比率Pmainup与基准值βdn的比较(S110)。并且,在该比较中,在条件Pmainup≥βdn成立的情况下(S110:“是”),将当前为有效的适合于下行交通流的待机模式设定为无效(S111)。并且,在S110的比较中,在条件Pmainup≥βdn不成立的情况下(S110:“否”),进入步骤S105,使适合于下行交通流的待机模式的有效设定持续。
另一方面,当在S109中进行了适合于下行交通流的待机模式为无效的判定的情况下,适合于上行交通流的待机模式被设定为有效(S112)。在这种情况下,组群管理装置1通过第2待机模式判定单元11进行下行交通流比率Pdn与基准值βup的比较(S113)。并且,在该比较中,在条件Pdn≥βup成立的情况下(S113:“是”),将当前为有效的适合于上行交通流的待机模式设定为无效(S114)。并且,在S113的比较中,在条件Pdn≥βup不成立的情况下(S113:“否”),进入步骤S108,使适合于上行交通流的待机模式的有效设定持续。
另外,在进入到S105、S108、S111、S114中任意一个步骤后、或者在S106为“否”的情况下,上述一系列的动作都结束。并且,组群管理装置1每隔预定期间反复执行上述一系列的动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在空闲时间段或拥挤时间段等各种电梯状况下,在利用者的移动偏重于从门厅楼层向上行方向行进或者从上方楼层向下行方向行进的情况下,能够设定与该方向对应的待机模式。因此,在利用者的移动偏重于从门厅楼层向上行方向行进或者从上方楼层向下行方向行进的时间段,即在待机控制功能对改善等待时间有效的情况下,根据利用者的移动方向使待机模式有效,由此改善利用者的等待时间。另外,在利用者的移动的偏重性较小、待机控制功能对改善等待时间无效的情况下,使待机模式无效,由此能够削减行进时消耗功率实现节能,而且不会大幅恶化利用者的等待时间。因此,由于仅在等待时间改善效果较高的时间段使待机模式有效,因而在一天中能够整体上实现节能,而且不会大幅恶化利用者的等待时间。
另外,由于根据下行交通流比率Pdn和上行交通流比率Pmainup来判定是否需要待机模式的有效设定,因而能够实现与交通流对应的准确判定,能够向利用者提供舒适的服务。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利用者从电梯的层站登记上行方向或者下行方向的层站呼梯的情况,但上述结构的组群管理装置1也能够适用于像层站目的地预报系统那样、假设所有利用者在层站登记自己的目的地楼层(目的地呼梯)的系统。在这种情况下,交通流检测单元6能够根据从电梯的各个停靠楼层出发的利用者的人数,检测下行交通流比率Pdn和上行交通流比率Pmainup。
另外,通过根据层站呼梯的个数或利用者人数进行交通流检测,不需要特殊的逻辑和装置,即可进行下行交通流比率Pdn和上行交通流比率Pmainup的运算。
实施方式2
在集体住宅等电梯的利用者人数较少的建筑物中,容易产生利用者连续利用电梯的情况。例如,在集体住宅的居住者去扔垃圾的情况下,该居住者从居住楼层利用电梯移动到门厅楼层,在扔掉垃圾后,在其他人利用电梯之前,从门厅楼层乘梯到电梯的轿厢中而移动到居住楼层。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像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那样,在完成针对所有呼梯的服务后,使轿厢马上移动到待机楼层,那么,例如在上述居住者从门厅楼层返回居住楼层的情况下等,会存在利用者在门厅楼层的等待时间变长的可能性。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从完成轿厢针对所有呼梯的响应后经过了预定的延迟时间(例如约1~2分钟的时间)后,使轿厢开始向待机楼层行进。
下面,参照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组群管理装置1的具体动作。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的组群管理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在适合于下行交通流的待机模式有效的情况下(S201:“是”),组群管理装置1将待机楼层(为了使完成了针对所有呼梯的服务的轿厢待机而设定的楼层)设定为门厅楼层的上方楼层的中间楼层(S202),并判定是否没有任何正在待机楼层待机的轿厢(S203)。
当在S203中判定为没有任何正在待机楼层待机的轿厢的情况下,组群管理装置1接着判定是否存在已结束针对所有呼梯的服务且关门停止的状态经过了上述延迟时间(例如1分钟)以上的轿厢(S204)。并且,在存在符合S204的条件的轿厢的情况下,使满足该条件的轿厢中停靠得与待机楼层最接近的轿厢移动到待机楼层(S205)。
在进入到S205后、或者在S203或S204中为“否”的情况下,组群管理装置1接着进行待机楼层的设定楼层的判定。在此,在待机楼层被设定为门厅楼层的上方楼层的中间楼层的情况下(S206:“是”),组群管理装置1再次将待机楼层设定为门厅楼层(S207),返回到S203的处理,反复执行上述动作。另一方面,当在S206判定为待机楼层没有被设定为上方楼层的中间楼层的情况下,结束一系列的动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已完成针对所有呼梯的服务的轿厢在经过预定的延迟时间后开始向待机楼层行进。因此,即使是电梯利用者在下电梯办完事情后马上利用电梯的情况下等,也能够抑制因无用的电梯行进而造成的消耗功率的增加,而且利用者的等待时间不会变长。
另外,上述延迟时间不需要始终采用固定的值,例如也可以构成为根据时间段等适当变更延迟时间。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电梯的组群管理装置能够适用于进行多台电梯的运行控制的情况。
标号说明
1组群管理装置;2层站呼梯登记装置;3、4、5层站按钮;6交通流检测单元;7判定单元;8第1待机运转单元;9第2待机运转单元;10第1待机模式判定单元;11第2待机模式判定单元;12各台控制装置。

Claims (9)

1.一种电梯的组群管理装置,其进行多台电梯的运行控制,其特征在于,该电梯的组群管理装置具有:
交通流检测单元,其检测从预定的主楼层的上方楼层向下行方向出发的交通流在从某个楼层向其它楼层出发的整体交通流中所占的下行交通流比率;
判定单元,其在由所述交通流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所述下行交通流比率为预定的基准值以上的情况下,将适合于下行交通流的预定的待机模式设为有效;以及
待机运转单元,其在所述判定单元将所述适合于下行交通流的待机模式设为有效的情况下,使至少1台电梯轿厢在所述主楼层的上方楼层待机且使至少1台电梯轿厢在所述主楼层待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组群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交通流检测单元检测从所述主楼层向上行方向出发的交通流在从某个楼层向其它楼层出发的整体交通流中所占的上行交通流比率,
所述判定单元在将所述适合于下行交通流的待机模式设为有效后由所述交通流检测单元检测到预定的基准值以上的所述上行交通流比率时,将所述适合于下行交通流的待机模式设为无效。
3.一种电梯的组群管理装置,其进行多台电梯的运行控制,其特征在于,该电梯的组群管理装置具有:
交通流检测单元,其检测从预定的主楼层向上行方向出发的交通流在从某个楼层向其它楼层出发的整体交通流中所占的上行交通流比率;
判定单元,其在由所述交通流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所述上行交通流比率为预定的基准值以上的情况下,将适合于上行交通流的预定的待机模式设为有效;以及
待机运转单元,其在所述判定单元将所述适合于上行交通流的待机模式设为有效的情况下,使至少1台电梯轿厢在所述主楼层待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的组群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交通流检测单元检测从所述主楼层的上方楼层向下行方向出发的交通流在从某个楼层向其它楼层出发的整体交通流中所占的下行交通流比率,
所述判定单元在将所述适合于上行交通流的待机模式设为有效后由所述交通流检测单元检测到预定的基准值以上的所述下行交通流比率时,将所述适合于上行交通流的待机模式设为无效。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的组群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交通流检测单元根据在电梯的各个停靠楼层登记的层站呼梯的个数,检测下行交通流比率或者上行交通流比率。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的组群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交通流检测单元根据从电梯的各个停靠楼层出发的利用者的人数,检测下行交通流比率或者上行交通流比率。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的组群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交通流检测单元根据日历属性相同的过去日子的同一时间段的交通流,检测下行交通流比率或者上行交通流比率。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的组群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交通流检测单元根据前一预定期间内的交通流与日历属性相同的过去日子的同一时间段的交通流的加权平均,检测下行交通流比率或者上行交通流比率。
9.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的组群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机运转单元在所述判定单元将预定的待机模式设为有效、并使电梯轿厢在预定的待机楼层待机的情况下,在结束针对所述轿厢的所有呼梯的响应后经过了预定时间后,使所述轿厢开始向所述待机楼层行进。
CN200980159093.XA 2009-05-26 2009-05-26 电梯的组群管理装置 Active CN10242168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9/059616 WO2010137118A1 (ja) 2009-05-26 2009-05-26 エレベーターの群管理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21689A true CN102421689A (zh) 2012-04-18
CN102421689B CN102421689B (zh) 2014-12-17

Family

ID=432222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59093.XA Active CN102421689B (zh) 2009-05-26 2009-05-26 电梯的组群管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905196B2 (zh)
EP (1) EP2436634B1 (zh)
JP (1) JP5582142B2 (zh)
KR (1) KR101442896B1 (zh)
CN (1) CN102421689B (zh)
WO (1) WO2010137118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23054A (zh) * 2016-11-09 2019-06-21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控制装置及供电的控制方法
CN110451365A (zh) * 2019-08-26 2019-11-15 中北大学 一种电梯召唤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2374306A (zh) * 2020-11-06 2021-02-19 杨国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电梯闲置状态停靠楼层分析系统
CN117657906A (zh) * 2024-02-02 2024-03-08 通用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群控调度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MY159159A (en) * 2009-01-27 2016-12-30 Inventio Ag Method for operating a lift assembly
EP2573032B1 (en) * 2010-05-18 2020-03-2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Elevator controller
WO2013136435A1 (ja) 2012-03-13 2013-09-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CN102730501B (zh) * 2012-05-18 2014-01-08 天津大学 混合动力电梯群节能调度方法
DE102015102563A1 (de) * 2015-02-23 2016-08-25 Thyssenkrupp Ag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Aufzugsystems mit mehreren Schächten und mehreren Kabinen
JP6414026B2 (ja) * 2015-11-17 2018-10-31 三菱電機ビルテクノサービス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AU2021451113A1 (en) * 2021-06-16 2024-01-18 Kone Corporation Solution for controlling passenger flow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55175A (ja) * 1984-12-28 1986-07-14 株式会社東芝 エレベ−タの群管理制御方法
JPH10182022A (ja) * 1996-12-18 1998-07-07 Otis Elevator Co 群管理エレベーター
JP2001354365A (ja) * 2000-06-14 2001-12-2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JP2002068614A (ja) * 2000-08-31 2002-03-08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の運行制御システム
JP2007284180A (ja) * 2006-04-14 2007-11-01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ーの群管理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群管理制御方法
JP2007308220A (ja) * 2006-05-16 2007-11-29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38580A (ja) 1983-01-28 1984-08-0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JPH0620983B2 (ja) * 1988-01-25 1994-03-23 フジテック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交通需要検出装置
US5241142A (en) * 1988-06-21 1993-08-31 Otis Elevator Compan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based learning system predicting "peak-period" ti
US5274202A (en) * 1992-08-10 1993-12-28 Otis Elevator Company Elevator dispatching accommodating interfloor traffic and employing a variable number of elevator cars in up-peak
JP3414843B2 (ja) * 1993-06-22 2003-06-0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交通手段制御装置
JP2004099206A (ja) 2002-09-05 2004-04-0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の制御パラメータ設定装置および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JP4388546B2 (ja) * 2006-12-28 2009-12-2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サービスエレベータ案内表示方法
FI121009B (fi) * 2008-10-24 2010-06-15 Kone Corp Hissijärjestelmä
CN102596776B (zh) * 2009-11-09 2015-02-2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双层电梯组群管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55175A (ja) * 1984-12-28 1986-07-14 株式会社東芝 エレベ−タの群管理制御方法
JPH10182022A (ja) * 1996-12-18 1998-07-07 Otis Elevator Co 群管理エレベーター
JP2001354365A (ja) * 2000-06-14 2001-12-2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JP2002068614A (ja) * 2000-08-31 2002-03-08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の運行制御システム
JP2007284180A (ja) * 2006-04-14 2007-11-01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ーの群管理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群管理制御方法
JP2007308220A (ja) * 2006-05-16 2007-11-29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23054A (zh) * 2016-11-09 2019-06-21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控制装置及供电的控制方法
CN110451365A (zh) * 2019-08-26 2019-11-15 中北大学 一种电梯召唤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0451365B (zh) * 2019-08-26 2020-09-29 中北大学 一种电梯召唤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2374306A (zh) * 2020-11-06 2021-02-19 杨国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电梯闲置状态停靠楼层分析系统
CN117657906A (zh) * 2024-02-02 2024-03-08 通用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群控调度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CN117657906B (zh) * 2024-02-02 2024-05-03 通用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群控调度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905196B2 (en) 2014-12-09
JP5582142B2 (ja) 2014-09-03
EP2436634B1 (en) 2018-04-04
EP2436634A4 (en) 2017-01-18
CN102421689B (zh) 2014-12-17
KR20110123788A (ko) 2011-11-15
US20110308896A1 (en) 2011-12-22
EP2436634A1 (en) 2012-04-04
WO2010137118A1 (ja) 2010-12-02
KR101442896B1 (ko) 2014-09-22
JPWO2010137118A1 (ja) 2012-1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21689A (zh) 电梯的组群管理装置
CN101056812B (zh) 电梯组群管理控制装置
JP5464979B2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JP6012853B2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FI121878B (fi) Hissijärjestelmä
CN101472822B (zh) 电梯系统和在电梯系统中分配目的地呼叫的方法
JP4388546B2 (ja)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サービスエレベータ案内表示方法
EP2644555A1 (en) Elevator system and group management system for elevator
KR860000668B1 (ko) 엘리베이터의 케이지(cage)호출 예측 연산장치
CN103508277B (zh) 一种智能调度电梯及其待梯方法
CN102612480A (zh) 电梯组群管理系统
CN103249661B (zh) 电梯系统
JPWO2007049342A1 (ja) エレベーター群管理制御装置
CN102275787A (zh) 目的地楼层预约式群管理电梯的控制装置
CN103261069A (zh) 电梯的组群管理控制装置
JP2019081622A (ja) 外部システム連携配車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JP2007031110A (ja) 群管理エレベータ制御システム
US5861587A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a double deck elevator car
CN111201191A (zh) 拥堵避免运转系统和方法
CN101903273B (zh) 电梯组群管理系统
CN111931128A (zh) 基于伯努利模型的电梯配置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EP2719649B1 (en) Elevator group control system
JP2007055782A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装置及び群管理方法
WO2010061427A1 (en) Elevator group management device
Yoo et al. The elevator-integrated delivery system for high-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