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14913A - 玻璃天线 - Google Patents

玻璃天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14913A
CN102414913A CN2010800184274A CN201080018427A CN102414913A CN 102414913 A CN102414913 A CN 102414913A CN 2010800184274 A CN2010800184274 A CN 2010800184274A CN 201080018427 A CN201080018427 A CN 201080018427A CN 102414913 A CN102414913 A CN 1024149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pattern
antenna
glass
supply terminals
horizontal condu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1842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中浩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ppon Sheet Glas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Sheet Glas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Sheet Glas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ppon Sheet Glas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4149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149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127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for mounting on windscree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127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for mounting on windscreens
    • H01Q1/1278Supports; Mounting means for mounting on windscreens in association with heating wires or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30Combinations of separate antenna units operating in different wavebands and connected to a common feeder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5/00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antennas on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bands, e.g. dual-band or multi-band arrangements
    • H01Q5/40Imbricated or interleaved structures; Combined or electromagnetically coupled arrangements, e.g. comprising two or more non-connected fed radiating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将形成于玻璃面的接收频带不同的2根天线统一的玻璃天线。玻璃天线(30)在玻璃面(10)上包括:第1天线图案(31),包括1根纵向导体(310)和与该纵向导体正交的多个水平导体(311~316);及第2天线图案(32),与该第1天线图案的接收频带不同,包括与第1天线图案电容耦合的1根水平导体(320)。第1天线图案的多个水平导体中的任意1根经由连接导线(40)连接于供电点(20)。通过兼用放大器(50)对由第1天线图案或者第2天线图案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放大。

Description

玻璃天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玻璃面上形成有天线图案和对该天线图案供电的供电点的玻璃天线。
背景技术
在车辆的后窗玻璃上形成有天线导体的玻璃天线与现有的棒形天线相比,在设计方面没有突出部分,因此外观上优秀。而且,玻璃天线因不担心破损且不产生风笛噪声等理由而被广泛使用。
另一方面,安装有AM/FM兼用天线的玻璃天线也普及起来。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以下玻璃天线:在构成防雾用加热器的母线(busbar)与地之间插入高频扼流圈,能够将该除雾用通电加热加热器作为天线使用。
若基于图15对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玻璃天线进行说明,则如下所述。
图15中,玻璃天线121上形成有主天线122、从天线123以及主天线122的供电点124。另外,构成从天线123的除雾用通电加热加热器126的母线127的一方被2分割。并且,该母线127a、127b上连接有电源用导线128a、128b。进而,在该电源用导线128a、128b与地之间,插入有高次谐波扼流圈129,通过该高频扼流圈将除雾用通电加热加热器126高频绝缘。因此,成为感应出的电波不会泄漏到除雾用通电加热加热器126而流到广播接收器的结构。
但是,根据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玻璃天线,主天线122成为AM/FM兼用的复杂的天线图案,因此,为了调整,需要不能无视的程度的时间。另外,由于除雾用通电加热加热器126也作为AM接收天线使用,因此需要除噪用的应对大电流的高价的高频扼流圈129。存在需要该高频扼流圈129所用的设置空间的缺点。
为了消除该缺点,以往,专利文献2公开了以下车辆用窗玻璃天线装置:分别独立地形成AM用天线图案和FM用天线图案,从而不需要高价的应对大电流的高频扼流圈。
若基于图16对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玻璃天线装置进行说明,则如下所述。
图16中,车辆用窗玻璃天线装置201包括:AM用天线204,在无扼流圈式防雾用加热器203的上部以多个水平天线图案构成,用于接收AM频带的信号;及FM用天线205,以设置于无扼流圈式防雾用加热器203与AM用天线204之间的1根水平天线图案构成,用于接受FM频带的信号。
根据上述的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技术,不需要高价的应对大电流的高频扼流圈,而且,AM用天线204和FM用天线205分别独立地形成,因此调整变得比较简单。特别是,FM用天线205由简单的1根水平天线图案构成,即使在目的地点改变从而使用频带变更的情况下,仅变更长度就能够应对,因此,可用性好。
但是,根据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玻璃天线装置,AM用天线204和FM用天线205分别独立,因此AM用天线204、FM用天线205分别需要连接端子。另外,伴随于此,也需要分别对AM放大器207、FM放大器208的输入线。另外,在车辆厂商处的组装工序也需要利用了上述输入线的连接作业。因此,希望零件个数削减以及组装、调整所需的工时削减。
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7-18810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03-50087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实现了零件个数的削减以及组装、调整所需的工时削减的玻璃天线。
解决课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玻璃天线,在玻璃面上形成有天线图案和对该天线图案供电的供电点,该玻璃天线具有:第1天线图案,包括至少1根纵向导体和与该纵向导体正交的多个水平导体;第2天线图案,一端连接于供电点,与第1天线图案的接收频带不同,主要包括与第1天线图案电容耦合的1根水平导体;连接导线,将第1天线图案的多个水平导体中的任意1根连接于供电点;以及兼用放大器,连接于供电点,对由第1天线图案及第2天线图案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放大。
优选地,第1天线图案的水平导体从纵向导体延伸325~350mm。
优选地,第2天线图案的水平导体配置于第1天线图案的多个水平导体中的、最上部的第1线的上部。
优选地,第2天线图案的水平导体配置于第1天线图案的多个水平导体中的、最上部的第1线与其下的第2线之间。
优选地,供电点是形成于玻璃面的侧边角部的侧边供电点,连接导线连接于在第1天线图案的最下部形成的水平导体。
优选地,供电点是形成于玻璃面的侧边角部的侧边供电点,连接导线连接于第1天线图案的水平导体中的、下数第三个水平导体。
优选地,供电点是形成于玻璃面的侧边角部的侧边供电点,连接导线连接于离开第2天线图案45mm以上的位置,其线长为400mm以下。
优选地,供电点是形成于玻璃面的上边大致中央部的上边供电点,连接导线以穿过供电点的垂直于玻璃面的线为边界,连接于第1天线图案的最上部的第1线,该第1天线图案位于配置有第2天线图案的水平导体一侧的相反侧。
优选地,提供一种玻璃天线,具有:防雾用加热器,形成与第1天线图案的下部;以及接收灵敏度调整用元件,连接于防雾用加热器包含的母线或者加热器线中至少一方,对第1天线图案的接收灵敏度及第2天线图案的接收灵敏度进行调整。
优选地,将形成第3天线图案的1根水平导体配置于以第1天线图案的纵向导体为边界配置有形成第2天线图案的水平导体一侧的相反侧,通过所述第1天线图案、所述第2天线图案和形成第3天线图案的1根水平导体形成分集天线,该第3天线图案的供电点与所述第1天线图案和第2天线图案的供电点不同。
优选地,通过防雾用加热器、第1天线图案、第2天线图案和第3天线图案形成分集天线,该防雾用加热器形成于所述第1天线图案的下部,在防雾用加热器的附近配置有用于形成第3天线图案的1根水平导体,该第3天线图案的供电点与第1天线图案和第2天线图案的供电点不同。
优选地,在第1天线图案的下部,形成有与第2天线图案电容耦合的防雾用加热器,通过第1天线图案、第2天线图案和防雾用加热器形成分集天线。
优选地,将形成于玻璃面的第1天线图案具有的面积扩展到不改变所述第1天线图案包含的各水平导体的天线长并且不对所述第2天线图案的接收性能带来影响的程度而配置。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玻璃天线,通过连接导线将独立设置的接收频带不同的第1天线图案和第2天线图案连接起来,因此各自所需的端子和输入线变得不需要,因此,能够谋求零件个数的削减及组装和调整所用的工时的削减。
另外,在连接了连接导线前后的对接收灵敏度的影响是轻微的,不会如现有的兼用的天线图案那样在调整时花费非常多的时间就能够得到兼用天线图案。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玻璃天线,在用连接导线将第1天线图案和第2天线图案连接之后,通过接收灵敏度调整元件能够进行接收灵敏度的微调整,因此,能够使调整作业具有灵活性、扩展性,能够对作业者提供便利性。
并且,通过第1天线图案、第2天线图案和第3天线图案能够简单地构建分集天线,因此,能够优先使用电波状况佳的天线的信号,因而提高接收品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玻璃天线的天线图案的一例的图。
图2是以评价图表表示图1所示的玻璃天线在附加连接导线前后在FM频带的接收灵敏度的偏差的图。
图3是以评价图表表示图1所示的玻璃天线在使连接导线的连接位置变化时的在FM频带的接收灵敏度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玻璃天线的天线图案的变形例的图。
图5是以评价图表表示图4所示的玻璃天线在附加连接导线前后的在FM频带的接收灵敏度的偏差的图。
图6是以评价图表表示图4所示的玻璃天线在使连接导线的连接位置变化时的在FM频带的接收灵敏度的图。
图7是将本发明实施例1的玻璃天线的天线尺寸和现有玻璃天线的天线尺寸进行比较表示的图。
图8是对本发明实施例1的玻璃天线的接收灵敏度和现有的玻璃天线的接收灵敏度进行比较表示的图。
图9是表示图1中的连接导线的安装图案的一例的图。
图10是表示图1中的连接导线的最佳的连接位置及连接线长与接收频率范围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图1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2的玻璃天线的天线图案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3的玻璃天线的天线图案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4的玻璃天线的天线图案的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5的玻璃天线的天线图案的图。
图15是表示现有的玻璃天线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6是表示现有的玻璃天线的结构的另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实施方式的说明之前,简单地说明本发明的玻璃天线的设计思想。本发明的玻璃天线的特征在于,例如,在将AM用天线图案和FM用天线图案调整为分别独立的天线图案之后,附加将AM用天线图案和FM用天线图案作为AM/FM兼用天线图案的连接导线而统一。
在附加上述的连接导线前后,对各天线图案的接收灵敏度的影响是轻微的,与现有的AM/FM兼用的复杂的天线图案相比较,调整不会花费非常多的时间,能够得到AM/FM兼用天线图案。以下,对于其详细在每一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
首先,基于图1~图6说明实施例1。
图1是表示实施例1的玻璃天线的天线图案的图,在此,例示侧边供电的天线图案。
图1中,后玻璃10是车辆的后窗玻璃的玻璃面。供电点20形成于后玻璃10上,并对后述的各天线图案供电,在此,供电点20形成于后玻璃10的侧边角部(侧边供电)。
AM/FM兼用天线部30包含主要接收AM频带的AM用天线图案31(第1天线图案)和主要接收FM频带的FM用天线图案32(第2天线图案)。
AM用天线图案31包括:在后玻璃10的大致中央沿着垂直方向延伸的1根纵向导体310和与该纵向导体310正交并以20mm左右的间隔左右延伸的6根水平导体311~316。
FM用天线图案32包括以与AM用天线图案31电容耦合的方式而配置的1根水平导体320。
连接导线40以虚线标记。连接导线40连接在构成AM用天线图案31的多个水平导体311~316中的任意1根(在此为水平导体316)与供电点20之间。以下,将连接于供电点20的水平导体311~316中的任一水平导体称为基本AM用天线图案。
供电点20连接有AM/FM兼用放大器50(兼用放大器),AM/FM兼用放大器50将通过AM用/FM兼用天线部30接收到的信号放大,并供应至AM/FM兼用接收器60。
此外,在AM/FM兼用天线部30的下部形成有通电加热式的防雾用加热器70,该通电加热式的防雾用加热器70包括多个加热器线71和对该加热器线71通电的母线72。
构成上述的AM用基本天线图案31的水平导体311~316优选设为从后玻璃的中心(纵向导体310)起左右为350mm(天线长LAM为700mm)以下,特别优选设为325mm~350mm。
以下,参照图2所示的评价图表说明其根据。图2是以图表表示实施例1的玻璃天线在附加连接导线40前后的在FM频带的接收灵敏度的偏差的图,示出了H偏振波(图2(a))和V偏振波(图2(b))各自的情况。
图2(a)、(b)都示出了天线长LAM为600mm、650mm、700mm、800mm、900mm时的,相对于在FM频带的频率f[MHz]的偏差[dB]。
如图2(a)、(b)所示,当侧边供电时,由于使由附加连接导线40引起的对接收灵敏度的影响变得轻微,因此即使频率改变,接收灵敏度的变动也几乎没有,并且可知,将天线长LAM设为700mm(左右各为350mm)的情况是最佳的。
此外,构成FM用天线图案32的水平导体320优选配置在AM用基本图案31的上部、或者位于最上部的水平导体311(第1线)与位于其下方的水平导体322(第2线)之间。
另外,当侧边供电时,如图1所示,面向日本国内时,连接导线40优选连接于位于AM用天线图案31最下部的水平导体316,面向北美时,连接导线40优选连接于位于下起第三的水平导体314。
以下,参照图3所示的评价图表说明其根据。图3是以图表表示使连接导线40的连接位置变化时的在FM频带的接收灵敏度的图,示出了H偏振波(图3(a))和V偏振波(图3(b))各自的情况。
图3(a)、(b)都表示在将连接导线40连接之前、将连接导线40连接于AM用天线图案31的下数第三个(水平导体314)时、连接于下数第2个(水平导体315)时、连接于最下部(水平导体316)时的各自的接收灵敏度。
如图3(a)、(b)所示,可知,就使用76MHz~90MHz的面向日本国内的玻璃天线而言,将连接导线40连接于构成AM用天线图案31的水平导体311~316中的位于最下部的水平导体316得到的灵敏度最大,因此是最佳的,另外,就使用88MHz~108MHz的面向北美的玻璃天线而言,由于连接于位于从最下部起第三的水平导体314得到的灵敏度最大,因此是最佳的。
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玻璃天线的天线图案的变形例的图,在此,示出了上边供电的天线图案。
当在以下说明的上边供电时与图1所示的侧边供电时的差异在于,供电点20形成在后玻璃10的上边大致中央部,但天线图案与侧边供电时相同,因此在避免重复的意义上省略说明。
但是,当上边供电时,连接导线40优选连接于位于AM用天线图案31最上部的水平导体311,该AM用天线图案31位于配置有FM用天线图案32的水平导体320一侧的相反侧。
以下参照图5、图6所示的评价图表说明其根据。图5关于将连接导线40连接前后的在FM频带的接收灵敏度的偏差,示出了H偏振波(图5(a))和V偏振波(图5(b))各自的情况的图。另外,图6(a)、(b)关于使连接导线40的连接位置变化时的在FM频带的接收灵敏度,示出了H偏振波(图6(a))和V偏振波(图6(b))各自的情况的图。
上边供电时也与实施例1说明的侧边供电同样地,如图5(a)、(b)所示,可知,将天线长LAM设为700mm(左右各350mm)以下,偏差较小,是最佳的。
另外,如图6(a)、(b)所示,关于连接导线40的连接位置,连接于构成AM用天线图案31的水平导体311~316中的、位于最上部的水平导体311是最佳的。若将连接导线40连接于最上部以外,则在FM频带内,产生接收灵敏度极端变化的频率。与此相对,当连接于最上位时,频率特性产生偏离能够通过调整构成FM用天线图案32的水平导体320的尺寸来应对。
在此,关于上述的实施例1与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现有例之间的差异,若从天线的尺寸及特性方面考察,则如以下所述。
发明者们制造基于上述的设计思想设计出的玻璃天线的天线图案和基于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技术思想设计出的玻璃天线的天线图案并安装在车辆上,将该车辆携入电波暗室比较评价了性能。在电波暗室内,一边使车辆360度旋转一边从一个方向放射电波并测定在车辆的各方向的接收灵敏度,得到在整周的接收灵敏度的特性值,将此时使用的玻璃天线的尺寸和接收特性分别比较示于图7、图8。
图7(a)是基于实施例1的玻璃天线的设计思想制造出的玻璃天线的包含天线长的各部的尺寸图,图7(b)是基于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技术思想制造出的玻璃天线的包含天线长的各部的尺寸图。
如图7(a)所示,在实施例1中,设天线长为700mm,将FM用天线图案32配置在构成AM用天线图案31的水平导体之间,并通过连接导线40作为AM/FM天线图案,与此相对,在基于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技术思想设计出的天线图案中,较大的差异点在于,设天线长为889mm,将FM用天线205配置在防雾用加热器203附近,并且与AM用天线204相独立地被供电。
图8(a)表示实施例1的玻璃天线的面向日本国内的FM频带(H偏振波)的接收灵敏度特性图,图8(b)表示现有例中的面向日本国内的FM频带(H偏振波)的接收灵敏度特性图。
由图8(a)、(b)的接收灵敏度特性图可知,根据实施例1的玻璃天线,能够得到与基于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技术思想设计出的天线图案大致相同的接收灵敏度特性。
即,根据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技术,FM用天线205在防雾用加热器203与AM用天线204之间与AM用天线204相独立地设置,因此,各自需要端子,并且伴随于此也需要对放大器的输入线。与此相对,实施例1的成功之处在于,通过连接导线40作为AM/FM兼用的天线图案,从而尽管削减了端子数、输入线数,也能够得到与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技术相同的性能。
此外,当周边供电时,作为连接导线40的连接条件,连接导线40与AM用天线图案31(基本AM用天线图案)的连接位置优选连接于与FM天线用图案32相隔45mm以上的位置。而且,该线长优选设为400mm以下。
以下说明其根据。
发明者们为了使适于AM/FM兼用天线部30的连接导线40的连接条件更明确化,按照以下所示的条件,尝试使连接位置和连接线长变动引起的接收性能的验证。
在此,关于将AM用天线图案31如图1所示那样配置于防雾用加热器203的上部大致中央时的配线布局和配置于从防雾用加热器203的上部大致中央向右偏离100mm的位置时的配线布局进行了验证。
在上述任一种布局中,与图1同样地,以20mm间隔配置6根(311~316)构成AM用天线图案31的水平导体,并将连接导线40连接于其基本AM用天线图案。此外,在此,FM用天线图案32配置于AM用天线图案31的最上部的水平导体311与位于其下的水平导体312之间,因此,从连接于供电点20的基本AM用天线图案排除最上部的水平导体311。
因此,作为基本AM用天线图案的各水平导体312~316与FM用天线图案32的间隔,从最下部的水平导体316(第1级)向位于最上部的水平导体311下面的水平导体312(第5级),以85mm、65mm、45mm、25mm、5mm的方式依次变化。
连接导线40根据该安装图案来变更线长。
例如,如图9(a)所示,将从供电点20向基本AM天线图案(水平导体312~316)的连接部位a延伸的连接导线40的安装图案设为曲柄形状或左右弯曲(蛇行)形状。
具体而言,在图9(a)所示的例子中,连接导线40由从供电点20向连接部位a水平延伸的第1线41、从该第1线41的末端呈直角地向下方向延伸的第2线42、从该第2线42的末端呈直角且与第1线平行地向连接部位a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第3线43、从该第3线43的末端呈直角且与第2线平行地向上方向延伸的第4线44、从该第4线44的末端呈直角且与第3线43平行地向连接部位a水平延伸的第5线45、从该第5线45的末端呈直角且与第4线平行地向下方向延伸的第6线46、从该第6线46的末端呈直角且与第5线45平行地向连接部位a水平延伸的连接到连接点a的第7线47构成。
在此,为了方便,将向连接部位a延伸的第5线与连接以虚线标记出的供电点20和连接部位a的延长线之间的距离设为A,将第2线与第6线之间的水平方向的距离设为T,将以从第2线起到第6线为止而表示的图案的水平方向的重复次数设为N。
此外,图9(b)所示的例子是不改变T而使N为2倍,并使曲柄形状或左右弯曲形状的间隔变密的例子。这样,使A在0~40mm的范围内变动且使N在0~4次的范围内变动。这是为了测定连接导线40对FM用天线图案32的接收灵敏度带来的影响。
即,用将AM用天线图案31配置在防雾用加热器203的上部大致中央时的配线布局,在下表归纳的条件下使连接位置和连接线长可变,尝试发现适于AM/FM兼用天线部30的连接导线40的连接条件。
[表1]
Figure BDA0000102308130000111
尝试了用将AM用天线图案31配置在从防雾用加热器203的上部大致中央向右偏离100mm的位置时的配线布局,在下表归纳的条件下使连接位置和连接线长可变,发现适于AM/FM兼用天线部30的连接导线40的连接条件。
[表2]
以下说明验证结果。面向日本国内的FM广播频带是76~90MHz,面向北美的FM广播频带是88~108MHz,作为该频带接收所需的条件,有想确保在连接前后特性不发生变化的频率的值为25MHz的要求。
满足该要求的连接导线40的连接位置与连接线长之间的关系在图10中以图表表示。该图表所示的粗实线表示作为接收所需条件在连接前后特性不发生变化的频率的要求值25MHz。
由图10的图表可知,为了确保作为要求值的25MHz,将连接导线40与FM用天线图案32的间隔设为45mm以上的位置,连接线长为400mm以下。
如以上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玻璃天线,AM用天线图案31具有的多个水平导体311~316中的任意1根通过连接导线40连接于供电点20,从而能够将AM用天线图案31和FM用天线图案32作为AM/FM兼用天线图案。
此时,在将连接导线40连接前后的对接收灵敏度的影响是轻微的,能够提供不会增加零件个数、高性能的AM/FM天线。另外,在将连接导线40连接之前,能够独立地调整AM用天线图案31和FM用天线图案32,因此调整容易,能够谋求调整工时的削减。
实施例2
下面,参照图11说明实施例2。
图11是表示实施例2的玻璃天线的天线图案的图。
如图11所示,实施例2的玻璃天线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1具有的侧边供电天线图案上具有:构成防雾用加热器70的加热器线71或者连接于母线72的一部分的接收灵敏度调整用元件81a、81b、81c。该接收灵敏度调整用元件81a、81b、81c连接于防雾用加热器70的一部分,若除去防雾用加热器70(加热器线71)也作为天线的一部分活用的情况,则其个数及形状任意。
根据上述的实施例2的玻璃天线,除了实施例1起到的效果以外,在以连接导线40连接AM用天线图案31和FM用天线图案32从而形成AM/FM天线图案之后,通过接收灵敏度调整元件81a、81b、81c能够进行接收灵敏度的微调整,因此能够使调整作业具有灵活性、扩展性,能够对调整作业者提供便利性。
实施例3
下面,参照图12说明实施例3。
图12是表示实施例3的玻璃天线的天线图案的图。
如图12所示,实施例3的天线图案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1具有的上边供电的天线图案上附加FM用子天线90。
此外,该FM用子天线90与构成AM/FM天线部30的FM用天线图案32的水平导体320同样地,与AM天线用图案31电容耦合,另外,如图12所示,无需在构成AM天线用图案31的水平导体311与312之间形成,可以设置在防雾用加热器70附近,或者,也可以通过使将雾用加热器70与构成AM/FM天线部30的FM用天线图案32的水平导体320电容耦合,从而作为FM子天线90。
根据上述的实施例3的玻璃天线,除了起到实施例1具有的效果以外,通过AM/FM天线部30和FM子天线90能够形成FM分集天线,能够优先使用电波状况佳的天线的信号,所以提高接收品质。
实施例4
下面,参照图13说明实施例4。
图13是表示实施例4的玻璃天线的天线图案的图。
如图13所示,实施例4的天线图案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1具有的上边供电的天线图案上附加AM接收灵敏度提高用天线图案100。如周知那样,AM接收灵敏度依赖于AM用天线图案31的面积而决定。因此,在实施例4中,在进行了基于本发明的设计思想的天线设计之后,附加对FM接收性能的影响轻微的AM接收灵敏度提高用天线图案100。
在此,AM接收灵敏度提高用天线图案100将构成AM用天线图案的第1线(水平导体311)和第6线(水平导体316)延长到后玻璃10的空白方向并连接成反コ字形,使作为AM用天线图案31的面积总体变大。
此外,AM接收灵敏度提高用天线图案100的形状并不限制与图13所示的形状,只要是不改变AM用天线图案31包含的水平导体的天线长并且不对FM用天线图案32的接收性能带来影响的范围的形状即可,可以任意。
根据上述的实施例4的玻璃天线,将形成于后玻璃10的AM用天线图案31具有的面积扩展到不改变AM用天线图案31包含的水平导体的天线长并且不对FM用天线图案的接收性能带来影响的程度而配置,从而除了实施例1起到的效果以外,还能够提高AM接收性能。
实施例5
下面,参照图14(a)、(b)说明实施例5。
图14(a)是表示实施例5的玻璃天线的天线图案的图,图14(b)是表示该变形例的图。
如图14(a)所示,实施例5的天线图案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1具有的侧边供电的天线图案上,除了在后玻璃10的大致中央沿着垂直方向延伸的1根纵向导体310以外,与该纵向导体310隔开规定的间隔并且平行地附加了1根纵向导体即追加元件320。此时,AM天线图案30的水平元件311~316与该追加元件320正交并在供电点20的安装方向上。该追加元件320延长在实施调谐(调整)时的FM频带的接收灵敏度调整中利用。
另外,如图14(b)所示,也可以在水平元件311~316的两端,分别附加与在后玻璃10的大致中央沿着垂直方向延伸的1根纵向导体310不同的纵向导体320a、320b。
根据上述的实施例5的玻璃天线,通过附加的纵向导体310(或者310a、310b)能够进行FM接收灵敏度的调整,因此能够使调整作业具有灵活性、扩展性,能够对调整作业者提供便利性。而且,在与此相独立地进行的AM天线图案31的调谐后,以连接导线40连接AM用天线图案31和FM用天线图案32,从而能够合并为AM/FM兼用天线图案。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玻璃天线适用于车辆的窗玻璃,尤其是后玻璃,并得到显著的效果。此外,在上述的实施例1~实施例4中,仅对将AM用天线图案31和FM用天线图案32作为AM/FM兼用天线图案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AM、FM,能够适用于兼用接收频带不同的2个以上的天线图案的玻璃天线。汽车零件的成本削减倾向日益增强,在对天线也要求进一步削减成本之中,通过本发明得到的效果较大。
符号说明
10后玻璃(玻璃面),
20供电点,
30AM/FM兼用天线部,
31AM用天线图案(第1天线图案),
32FM用天线图案(第2天线图案),
310纵向导体,
311~316水平导体,
320水平导体,
40连接导线,
50AM/FM兼用放大器(兼用放大器),
60AM/FM接收器,
70防雾用加热器,
71加热器线,
72母线,
81a,81b,81c接收灵敏度调整用元件,
90FM用子天线,
100AM接收灵敏度提高用天线图案

Claims (13)

1.一种玻璃天线,在玻璃面上形成有天线图案和对该天线图案供电的供电点,该玻璃天线的特征在于,具有:
第1天线图案,包括至少1根纵向导体和与该纵向导体正交的多个水平导体;
第2天线图案,一端连接于所述供电点,与所述第1天线图案的接收频带不同,主要包括与所述第1天线图案电容耦合的1根水平导体;
连接导线,将所述第1天线图案的所述多个水平导体中的任意1根与所述供电点连接;以及
兼用放大器,连接于所述供电点,将由所述第1天线图案及所述第2天线图案接收到的信号放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天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天线图案的水平导体从所述纵向导体延伸325~35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天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天线图案的水平导体配置于所述第1天线图案的所述多个水平导体中的、最上部的第1线的上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天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天线图案的水平导体配置于所述第1天线图案的所述多个水平导体中的、最上部的第1线与其下的第2线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天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电点是形成于所述玻璃面的侧边角部的侧边供电点,
所述连接导线连接于在所述第1天线图案的最下部形成的水平导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天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电点是形成于所述玻璃面的侧边角部的侧边供电点,
所述连接导线连接于所述第1天线图案的水平导体中的、下数第3个水平导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天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电点是形成于所述玻璃面的侧边角部的侧边供电点,
所述连接导线连接于离开所述第2天线图案45mm以上的位置,其线长为400mm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天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电点是形成于所述玻璃面的上边大致中央部的上边供电点,
所述连接导线以穿过所述供电点的垂直于所述玻璃面的线为边界,连接于所述第1天线图案的最上部的第1线,所述第1天线图案位于配置有所述第2天线图案的水平导体一侧的相反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天线,其特征在于,具有
防雾用加热器,形成于所述第1天线图案的下部;以及
接收灵敏度调整用元件,连接于所述防雾用加热器包含的母线或者加热器线中的至少一个,对所述第1天线图案的接收灵敏度及所述第2天线图案的接收灵敏度进行调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天线,其特征在于,
将形成第3天线图案的1根水平导体配置于以所述第1天线图案的纵向导体为边界配置有形成所述第2天线图案的水平导体一侧的相反侧,通过所述第1天线图案、所述第2天线图案和形成所述第3天线图案的1根水平导体形成分集天线,该第3天线图案的供电点与所述第1天线图案和所述第2天线图案的供电点不同。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天线,其特征在于,
通过防雾用加热器、所述第1天线图案、所述第2天线图案和所述第3天线图案形成分集天线,该防雾用加热器形成于所述第1天线图案的下部,在所述防雾用加热器的附近配置有用于形成第3天线图案的1根水平导体,该第3天线图案的供电点与所述第1天线图案和所述第2天线图案的供电点不同。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天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天线图案的下部,形成有与所述第2天线图案电容耦合的防雾用加热器,通过所述第1天线图案、所述第2天线图案和所述防雾用加热器形成分集天线。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天线,其特征在于,
将形成于所述玻璃面的第1天线图案具有的面积扩展到不改变所述第1天线图案包含的各水平导体的天线长并且不对所述第2天线图案的接收性能带来影响的程度而配置。
CN2010800184274A 2009-04-28 2010-04-27 玻璃天线 Pending CN10241491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09966 2009-04-28
JP2009109966 2009-04-28
PCT/JP2010/057434 WO2010126032A1 (ja) 2009-04-28 2010-04-27 ガラスアンテ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14913A true CN102414913A (zh) 2012-04-11

Family

ID=430321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184274A Pending CN102414913A (zh) 2009-04-28 2010-04-27 玻璃天线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038527A1 (zh)
EP (1) EP2426784A4 (zh)
JP (1) JPWO2010126032A1 (zh)
CN (1) CN102414913A (zh)
WO (1) WO201012603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16888A (zh) * 2017-06-29 2019-01-15 苹果公司 图案化导电层中的天线调谐部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63207A1 (en) 2011-10-28 2013-05-02 Corning Incorporated Glass articles with infrared reflectivity and methods for making the same
CN107531562B (zh) 2015-04-30 2021-05-28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离散的金属银层的导电制品及其制造方法
WO2018003928A1 (ja) * 2016-07-01 2018-01-04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車両用窓ガラス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10925A (ja) * 1993-04-26 1994-11-04 Nippon Sheet Glass Co Ltd 窓ガラスアンテナ
JPH0983230A (ja) * 1995-09-11 1997-03-28 Asahi Glass Co Ltd 自動車用ガラスアンテナ
CN101091286A (zh) * 2005-03-29 2007-12-19 中央硝子株式会社 车辆的玻璃天线
JP2008092425A (ja) * 2006-10-04 2008-04-17 Asahi Glass Co Ltd 自動車用高周波ガラスアンテ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63247A (en) * 1976-10-07 1977-12-13 Nippon Sheet Glass Co., Ltd. Heater glass sheet with broad band receiver antennae
JPS5947882B2 (ja) * 1978-04-11 1984-11-22 旭硝子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アンテナガラス
JPS57188102A (en) 1981-05-15 1982-11-19 Asahi Glass Co Ltd Glass antenna for automobile
US4954797A (en) * 1987-09-29 1990-09-04 Central Glass Company, Limited Vehicle window glass antenna coupled with defogging heater
JP3216993B2 (ja) * 1988-07-14 2001-10-09 旭硝子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ガラスアンテナ装置
EP0367555A3 (en) * 1988-11-02 1991-10-30 Nippon Sheet Glass Co., Ltd. Reception system on window glass
US5416491A (en) * 1992-01-31 1995-05-16 Central Glass Company, Limited Automotive window glass antenna
EP0851527B1 (en) * 1996-12-20 2001-10-24 Central Glass Company, Limited Vehicle side window glass antenna for radio broadcast waves
KR20000022838A (ko) * 1998-09-03 2000-04-25 세야 히로미치 자동차용 유리 안테나 장치
JP2000151248A (ja) * 1998-11-16 2000-05-30 Nippon Sheet Glass Co Ltd 車両用ガラスアンテナ装置
JP2000183624A (ja) * 1998-12-14 2000-06-30 Harada Ind Co Ltd 車両用窓ガラスアンテナ装置
JP4112807B2 (ja) 1999-05-13 2008-07-02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車両用ガラス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受信装置
JP2006101386A (ja) * 2004-09-30 2006-04-13 Nippon Sheet Glass Co Ltd 車両用ガラスに形成されるデフォッガの熱線パターン構造および車両用ガラスアンテナ
JP4888126B2 (ja) * 2007-01-12 2012-02-29 マツダ株式会社 Am/fm受信用アンテナ
JP5023815B2 (ja) * 2007-05-31 2012-09-12 セントラル硝子株式会社 車両用ガラスアンテナ
JP5023956B2 (ja) * 2007-10-15 2012-09-12 旭硝子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ガラスアンテナ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10925A (ja) * 1993-04-26 1994-11-04 Nippon Sheet Glass Co Ltd 窓ガラスアンテナ
JPH0983230A (ja) * 1995-09-11 1997-03-28 Asahi Glass Co Ltd 自動車用ガラスアンテナ
CN101091286A (zh) * 2005-03-29 2007-12-19 中央硝子株式会社 车辆的玻璃天线
JP2008092425A (ja) * 2006-10-04 2008-04-17 Asahi Glass Co Ltd 自動車用高周波ガラスアンテナ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16888A (zh) * 2017-06-29 2019-01-15 苹果公司 图案化导电层中的天线调谐部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26784A1 (en) 2012-03-07
US20120038527A1 (en) 2012-02-16
WO2010126032A1 (ja) 2010-11-04
EP2426784A4 (en) 2012-12-26
JPWO2010126032A1 (ja) 2012-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91286B (zh) 车辆的玻璃天线
US8330663B2 (en) Glass antenna for vehicle
EP2343773B1 (en) Vehicular glass antenna
US9136583B2 (en) Automotive window antenna
JP4941171B2 (ja) 車両用ガラスアンテナ
JP3974087B2 (ja) 車両用ガラスアンテナ
JP6094334B2 (ja) 車両用ガラスアンテナ
JP2013131889A (ja) 車両用ガラスアンテナ
CN102414913A (zh) 玻璃天线
JP2015142246A (ja) ガラスアンテナ
JP2009033687A (ja) 車両用ガラスアンテナ
JP2014216805A (ja) 自動車用ガラスアンテナ
JP6390666B2 (ja) ガラスアンテナ
WO2012160991A1 (ja) 車両用ガラスアンテナ
JP2008301218A (ja) 車両用ガラスアンテナ
JP2016058946A (ja) 自動車用ガラスアンテナ
CN104953231A (zh) 汽车用玻璃天线
JP3201710B2 (ja) 自動車用窓ガラスアンテナ
JP5262537B2 (ja) 車両用のガラスアンテナ
JP2021002721A (ja) 車両用窓ガラス
JP2002084119A (ja) 自動車用ガラスアンテナ
JPS61121602A (ja) 自動車用受信装置
JPS607203A (ja) ガラスアンテナ
KR20010055310A (ko) 글래스 안테나
JPH0574006U (ja) 自動車用窓ガラスアンテ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