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87972A - 摩擦轮驱动器 - Google Patents

摩擦轮驱动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87972A
CN102387972A CN2010800128058A CN201080012805A CN102387972A CN 102387972 A CN102387972 A CN 102387972A CN 2010800128058 A CN2010800128058 A CN 2010800128058A CN 201080012805 A CN201080012805 A CN 201080012805A CN 102387972 A CN102387972 A CN 1023879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unit
friction surface
friction
driven roller
pivot cen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1280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87972B (zh
Inventor
H·海普拉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umer Group GmbH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Beumer GmbH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umer GmbH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Beumer GmbH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023879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879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879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8797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35/00Mechanical conveyo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3/00Driving gear for endless conveyors; Belt- or chain-tensioning arrangements
    • B65G23/02Belt- or chain-engaging elements
    • B65G23/04Drums, rollers, or wheels
    • B65G23/12Arrangements of co-operating drums or rollers to augment tractive effort applied to the bel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74Feeding, transfer, or discharging devices of particular kinds or types
    • B65G47/94Devices for flexing or tilting travelling structures; Throw-off carriages
    • B65G47/96Devices for tilting links or platform
    • B65G47/962Devices for tilting links or platform tilting about an axis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conveying direction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到摩擦轮驱动器(16),包括能够以选择方式手驱动的驱动辊(46),且驱动辊安装在轴承单元上以便可围绕旋转轴线(48)旋转,其中轴承单元(44)相对于旋转轴线(48)横向地可动地被引导,并且驱动辊(46)的圆周表面(54)能够与摩擦表面(56)实现驱动接合;轴承单元(44)联接到第一机械强制引导系统(60,64,70),通过第一机械强制引导系统,驱动辊(46)能够响应于沿第一方向作用的驱动力、利用随着驱动力增大而增大的压紧力而自动地被压紧抵靠在摩擦表面(56)上;轴承单元(44)联接到第二机械强制引导系统(62,64,72),通过第二机械强制引导系统,驱动辊(46)能够响应于沿相反的第二方向作用的驱动力、利用随着驱动力增大而增大的压紧力而自动地被压紧抵靠在摩擦表面(56)上。

Description

摩擦轮驱动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诸如在装卸和传送装备中)在改变的方向上传输驱动力的摩擦轮驱动器。这种驱动器是已知的并具有尤其是这样的缺点:驱动辊的接触压紧力必须设置得相对较高,以便可以传输预期的最大驱动力、而没有过大的滑移。这导致不必要的磨损和较低的效率。 
背景技术
本发明的问题在于改进本身已知的摩擦轮驱动器,其中驱动辊的圆周表面与摩擦表面协作从而使得:即通过自动地把驱动辊的接触压紧力增加到适合摩擦系数的程度,则可以在每一情况下实现在两个方向上的可变大小的驱动力和制动力的传输。 
发明内容
这个问题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的摩擦轮驱动器来解决。 
这种摩擦轮驱动器是有益的,因为使驱动辊压紧抵靠在摩擦表面上的接触压紧力并不诸如根据预期的最大驱动力而被永久地设置,而是改为自动地并且与驱动的方向无关地适应于将要传输的驱动力、或者将要传输的扭矩,从而使得:一方面不超过可接受的滑移;并且另一方面避免了本来可能会降低驱动的效率并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磨损的不必要地很大的压紧力。 
第一和/或第二强制引导件可采用把轴承单元连结到座架的第一和/或第二机械耦合或机械联接(mechanical coupling)构件的形式,可相对于座架引导该轴承单元以便使轴承单元可相对于旋转轴线而横向地移位。 
特别地,可设想:轴承单元平行于摩擦表面的移位同时地并且自动地产生了轴承单元在摩擦表面的方向上的移位。接触压紧力优选地与驱动力成比例。优选地可设想:沿摩擦表面的方向的移位是与平行于摩擦表面的移位成比例的。 
在第一实施例中,可设想两个双臂回转杆在没有驱动力的情况下在轴承单元的止动位置布置在一种包括旋转轴线并与摩擦表面相垂直的平面的两侧上,特别地两个双臂回转杆关于该平面对称,且第一杆臂布置在与摩擦表面相平行的轴承单元的压紧表面上,所述第一杆臂能够在每一情况下利用在每一情况下与摩擦表面相垂直地走向(或者基本上垂直,其中与垂直方向相比的差值能够近似地相当于摩擦副(friction pair)压力辊/摩擦表面的摩擦角度)的轴承单元的传输表面上的第二杆臂而得以被支撑。回转杆可被铰接到座架。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设想:轴承单元安装成可围绕设置在台架上的、并且与驱动辊的旋转轴线平行的一种转动轴线而回转,所述台架可垂直于摩擦表面而移位。 
在该过程中,所述台架可被引导成可沿着一种线性引导件、或者围绕一种布置成平行于旋转轴线垂直于摩擦平面的转动轴线而移位。 
在另一实施例中,可设想:压力构件能够被压紧抵靠在一种与摩擦表面相对着的相反表面上,所述相反表面作为摩擦驱动体的与摩擦表面平行的另一外表面,其中两个双臂回转杆在没有驱动力的情况下在轴承单元的止动位置被布置在一种包括驱动辊的旋转轴线、并与摩擦表面相垂直的平面的两侧上,特别地该两个双臂回转杆关于该平面对称,且第一杆臂位于一种在每一情况下布置成与摩擦表面相垂直的轴承单元的传输表面上,且第二杆臂能够在压力体的与摩擦表面平行地走向的压紧表面上被支撑,压力体支撑着可移位地安装成与所述相反表面相垂直的压力构件。回转杆可铰接于座架。 
在这种情况下,可设想轴承单元被引导以便可沿着一种与摩擦表面平行地对齐排列的线性引导件而移位,或者可围绕尤其在座架上与驱动辊的旋转轴线相平行地布置的转动轴线而垂直于摩擦表面移位。 
在这种情况下,可设想轴承单元被引导以便可沿着一种与摩擦表面平行地对齐排列的线性引导件而移位,或者可围绕尤其在座架上与驱动辊的旋转轴线相平行地布置的转动轴线而垂直于摩擦表面移位。 
压力构件可相对于轴承单元而被弹簧偏压。 
在另一实施例中,可设想:轴承单元在控制表面上被力强制引导,控制表面特别地设计为V形并且在没有驱动力的情况下在轴承单元的止动位置布置在一种包括驱动辊的旋转轴线、并与摩擦表面相垂直 而走向的平面的两侧上,特别地该控制表面关于该平面对称,由此在沿摩擦表面的方向上发生的移位的同时引起轴承单元的与摩擦表面平行的移位。 
在这种情况下,可设想轴承单元在台架上沿着与摩擦表面平行或垂直地对齐排列的第一线性引导件被可移位地引导,台架自身沿着尤其在座架上与所述第一线性引导件垂直地对齐排列的第二引导件而被可移位地加以引导。 
以类似于上述实施例的方式,每个线性引导件可由一种转动轴承替代,转动轴承具有一种保持于台架或座架上的、保持与驱动辊的旋转轴线平行的转动轴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设想轴承单元安装在一种可垂直于摩擦表面而移位的台架上,以便可围绕一种布置在台架上并与驱动辊的旋转轴线平行的转动轴线而回转,台架沿着控制表面被力强制引导,控制表面特别地设计为弓形、并且在没有驱动力的情况下在轴承单元的止动位置布置在一种包括驱动辊的旋转轴线并与摩擦表面垂直的平面的两侧上,特别地该控制表面关于该平面对称,由此在沿摩擦表面的方向上发生的移位的同时引起轴承单元的与摩擦表面平行的移位。 
在这种情况下,可设想:台架被引导以便可垂直于摩擦表面沿着一种与摩擦表面垂直地对齐排列的线性引导件而移位、或者围绕一种尤其在座架上与驱动辊的旋转轴线相平行的转动轴线而移位。 
在具有两个角杆/肘节杆的上述实施例中,可设想传输表面相对于上述平面按照一定角度布置为V形,或者所述一定角度的反正切值等于第一杆臂和第二杆臂的长度比。可选择该角度,从而使得介于第一杆臂的传输辊和压紧表面之间的距离以及介于第二杆臂的传输辊和传输表面之间的各距离保持着基本上恒定、而不管介于轴承单元的转动轴线和回转杆的转动轴线之间的距离的变化。 
在没有可移位压力体的实施例中,可设想:一种压力构件被相对于轴承单元由弹簧偏压,压力构件保持在座架上、并且能够压紧抵靠在一种与摩擦表面平行的与摩擦表面相对着的相反表面上,所述相反表面是摩擦驱动体的另一外表面。 
另外,可设想轴承单元和/或压力体被可移位地围绕着一种转动轴线垂直于摩擦表面而受引导,且可设想该转动轴线与一种转动轴线 一致,座架在该转动轴线上铰接于框架以便可按转动的方式运动。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参照附图对几个工作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另外的优点和特征将会变得清楚,附图中 
图1显示从上方观看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示图, 
图2显示从正面观看的第一实施例的示图, 
图3显示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4显示从一个方向观看的第一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5显示从一不同方向观看的第一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6显示从上方观看的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示图, 
图7显示从一个方向观看的第二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8显示从一不同方向观看的第二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9显示从上方观看的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示图, 
图10显示第三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11显示从上方观看的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示图, 
图12显示第四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13显示从上方观看的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示图, 
图14显示第五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15显示从上方观看的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示图, 
图16显示从一个方向观看的第六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17显示从一不同方向观看的第六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18显示从上方观看的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示图, 
图19显示第七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20显示从上方观看的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示图, 
图21显示从相反方向从上方观看的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示图, 
图22显示第八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23图示了在摩擦连接和滑移之间的联系。 
附图标记列表
2台架 
4底盘 
6支撑辊 
8导辊 
10导轨 
12框架 
13纵向/传送方向 
14驱动叶片(摩擦驱动体) 
16摩擦轮驱动器 
20驱动电机 
22座架 
24转动轴线 
26,28板 
30,32轴颈 
34,36安装托架 
38台架 
40第一线性引导件 
42行进轴线 
44轴承单元 
46驱动辊 
48旋转轴线 
50第二线性引导件 
52行进轴线 
54圆周表面 
56摩擦表面 
58相反表面 
60,62传输表面 
64压紧表面 
70,72回转杆 
74,76转动轴线 
78第一杆臂 
80旋转轴线 
82传输辊 
84第二杆臂 
86传输辊 
88旋转轴线 
89平面 
90压力辊(压力构件) 
91平面 
92旋转轴线 
94轴颈 
96张紧螺钉 
100压力体 
102控制表面 
104控制辊 
106顶点 
110转动轴线 
112控制表面 
114另一转动轴线 120 转动轴线 122 安装臂 124 转动轴线 
126压力表面 
128第一压力辊 
130第二压力辊 
132第一旋转轴线 
134中心平面 
136第二旋转轴线 
a 80-74、76的距离 
b 88-74、76的距离 
c 132、134的距离 
d 136、134的距离 
Φ介于60、62和91之间的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到5显示本发明的摩擦轮驱动器的第一实施例的不同示图,该实施例在示出的应用中用于驱动一种传送装置的各个台架。 
图2显示从正面观看的传送装置的个别台架2的示意图,台架2具有底盘4,底盘4上安装有:支撑辊、或托辊(idler)6,可围绕 水平轴线旋转;和导辊8,可围绕垂直轴线旋转。支撑辊6和导辊8在一对导轨10中没有活动空间或游隙的情况下工作,所述一对导轨10以平行并且分隔开的方式固定在支撑框架12上,从而使得台架能够沿纵向方向或传送方向13移动。 
板状驱动叶片14固定于每个台架2,板状驱动叶片14垂直朝下并沿纵向方向13对齐,在板状驱动叶片14的帮助下,沿纵向方向作用的驱动力能够借助于摩擦轮驱动器16传输到台架2。 
由于一系列台架2通常是作为一种由联接器而结合在一起的肘节形接头(rule joint)并且另外每个台架2具有一定惯性,所以如果在框架12上布置了至少一个摩擦轮驱动器16、或者如果在传送器装置的长度上方布置了在某种程度上彼此分隔开的多个摩擦轮驱动器16就足够了。 
图1显示了从上方观看的沿纵向方向13延伸的这种摩擦轮驱动器的示图,其中示出了框架12和驱动叶片14的一部分。 
座架22安装在框架12上以便可围绕转动轴线24回转,转动轴线24在这种情况下是垂直的、并提供了在驱动叶片14和摩擦轮驱动器之间的对齐补偿。座架22具有平坦底板26,另一平板28固定于平坦底板26,平板28与平坦底板26分隔开并平行于平坦底板26。圆柱形轴颈30、32和安装托架34、36在板26、28之间延伸。 
在下板26上,在相对于板26沿着行进轴线42在按照彼此分隔开并且彼此平行的方式布置的两个线性引导件40上引导了一种台架38。两个线性引导件40形成这种连接或这方面的第一线性引导件。 
沿着形成第二线性引导件的两个线性引导件50在台架38上引导轴承单元44以便使轴承单元44可纵向地沿着行进轴线52移位,在轴承单元44上安装了一种可旋转地驱动的驱动辊46以便使得驱动辊46可围绕旋转轴线48旋转,第二线性引导件50对齐排列成垂直于第一线性引导件40。 
驱动电机20位于座架22下方并且与驱动辊46成驱动连接;它可以牢固地结合到轴承单元或分开地布置,并且可以经由刚性或柔性驱动连接(诸如,链条、皮带或轴杆驱动)而连接到驱动辊。 
驱动辊46的圆周表面54能够与形成驱动叶片14外表面的摩擦表面56相接合,摩擦表面56在操作中基本上平行于第二线性引导件 50。 
轴承单元44具有:两个传输表面60、62,彼此平行地走向、并且平行于第一线性引导件40;和压紧表面64,垂直于传输表面60、62而走向、并且平行于第二线性引导件50。 
两个双臂回转杆70、72在轴颈30、32上安装在座架22上(轴颈30、32刚性地固定于该座架)以便可围绕转动轴线74、76回转,转动轴线74、76垂直于线性引导件40、50并且平行于驱动辊46的旋转轴线48。在每个第一杆臂78的末端上,存在着一种可围绕旋转轴线80旋转的传输辊82,且介于各个回转杆的旋转轴线80和转动轴线74或76之间的距离为a。传输辊82能够在压紧表面64上滚动。 
在回转杆70、72的每个第二杆臂84的末端上,同样存在着一种传输辊86,传输辊86可安装成围绕旋转轴线88旋转,并且介于回转杆70、72的各个转动轴线74、76之间的距离为b,且传输辊86能够在相关的面对着回转杆的传输表面60或62上滚动。 
杆装置70、72优选地关于一种包括驱动辊46的旋转轴线48并与摩擦表面56相垂直的平面89对称,从而使得摩擦轮驱动器的压紧效果在驱动的两个方向上相同。 
特别地如图5中所示,提供一种形成压力构件的压力辊90,压力辊90安装在轴颈94上、并自由地围绕旋转轴线92旋转,旋转轴线92布置成平行于驱动辊46的旋转轴线48。轴颈94牢固地结合到座架或板26、28,从而使得旋转轴线92不会相对于座架22改变位置。偏置的拉伸弹簧96位于安装托架34、36(安装托架34、36安装在座架22上从而使得它们不会改变位置)和轴承单元44之间并且以这种方法限定了驱动辊46的朝着压力辊90的偏置力。 
在操作中,当托架2沿纵向方向移动时,驱动叶片14进入到介于摩擦轮驱动器16的压力辊90和驱动辊46之间的区域,借助于对拉伸弹簧96的合适选择、利用预定的接触压紧力来使这些辊朝着彼此被偏压,从而使得克服了线性引导件等之中的摩擦力。不管任何驱动力,因此已经存在与摩擦表面正交的驱动辊46的力。 
当利用一种沿所选择的旋转方向的驱动扭矩来驱动所述驱动辊46(向前或向后)时,沿与驱动力相反的方向作用在驱动辊上的反作用力变为有效并且平行于摩擦表面56,即,平行于第二线性引导件50 的行进轴线52,轴承单元44可沿着行进轴线52相对于台架38移位。根据剩余活动空间或游隙、驱动辊46的弹性和压力辊90的弹性等,轴承单元44在所描述的反作用力的影响下平行于摩擦表面移位。在该过程中,位于移位运动的方向上的回转杆70、72之一因为第二杆臂84或它的传输辊86和传输表面60或62之间的接触而围绕转动轴线74或76转动,从而使得位于第一杆臂78的末端处的传输辊82开始压在压紧表面64上并沿垂直于摩擦表面56的方向把所述轴承单元44移动一段由介于第一和第二杆臂之间的杆臂长度之比a/b、或在杆臂包括除90°之外角度的情况下的有效杆臂长度比所导致的距离。 
驱动辊46因此利用一种接触压紧力而被压紧抵靠在摩擦表面上,所述接触压紧力的强度根据在任何特定时间作用的驱动力而变化、并大体上与驱动力成比例,作为其结果,与永久性固定不变的接触压紧力相比能够实现磨损的显著减小以及效率的提高。特别地,在两个方向上(即,不管驱动的方向如何)实现了接触压紧力的自动增加。 
图6到8图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其中轴承单元44安装在固定于座架22、并且可平行于摩擦表面56移位的第一线性引导件40上,同时一种携载着压力辊90的压力体100在第二线性引导件50上被引导,所述第二线性引导件50被固定到座架22、并且可垂直于摩擦表面56以及垂直于第一线性引导件40移位。在轴承单元44和压力体100之间,设置了使这两个构件被朝着彼此偏压的拉伸弹簧96。 
垂直于摩擦表面而走向的传输表面60、62在这里如第一实施例那样布置到轴承单元44的侧部;然而,垂直于传输表面60、62而走向的压紧表面64形成在压力体100上。同样地,不管驱动辊46的驱动的方向如何,由当驱动该驱动辊46时产生的反作用力引起的与摩擦表面平行的轴承单元44的任何移位由此经由回转杆70、72起作用以引起朝着轴承单元44与摩擦表面相垂直的压力体100的、和因此对应的压力辊90的相对移动。 
图9和10图示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其中压力辊90、轴承单元44、台架38以及第一线性引导件40和第二线性引导件50的布置对应于第一实施例。仅回转杆70、72由一种V形控制表面102、和一种与V形控制表面102协作并可旋转地安装在轴承单元44上的控制辊104所替代。从与摩擦表面56相隔最远的顶点106开始,控制 表面102以浅角度在两个方向上接近摩擦表面,从而使得在平行于摩擦表面的移位的情况下,轴承单元44经受一种朝着摩擦表面的对应的较小的移动。在顶点106的任一侧上的控制表面102的两个区域优选地关于平面89对称,并相对于平面89形成相同角度而走向、或相对于摩擦表面形成相同角度而走向,这种情况对应于根据上述实施例的回转杆70、72的相同的镜像设计、并确保了压紧效果在两个方向上相同。位于平面89或顶点106的任一侧上的控制表面或它的两个区域相对于摩擦表面而走向所形成的角度确定了在与摩擦表面平行的移位和与摩擦表面垂直的移位之间的关系,且因此也对应于接触压紧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图11和12显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其结构在控制表面102方面类似于第三实施例,但轴承单元44并未沿着平行于摩擦表面的线性引导件安装,而是围绕一种与驱动辊46的旋转轴线48平行的转动轴线110而安装在台架38上,台架38继而可移位地沿着垂直于摩擦表面的线性引导件50被引导。拉伸弹簧96使台架38上的轴承单元44朝着相对于座架22布置在一种固定位置的压力辊90而偏压。 
与第三实施例几乎相同,控制辊104安装在轴承单元44的与驱动辊46相反的末端上;它可围绕与驱动辊46的旋转轴线48平行的旋转轴线而旋转,并且能够在相对于座架22被布置在固定位置的控制表面112上滚动。与第三实施例的控制表面102不同,控制表面112在设计上是弓形的,从而使得:基于不存在驱动力的所示出的初始位置,随着轴承单元的转动角度增加,与轴承单元44的转动轴线110相距的局部距离不断减小。在这里以这样的方式对控制表面112确定形状,即当轴承单元44逐渐围绕转动轴线110偏转或转动时,驱动辊46的旋转轴线48逐渐朝着摩擦表面移位。 
图13和14显示第五实施例,其中与第四实施例几乎相同地,轴承单元44围绕与驱动辊46的旋转轴线48平行地走向的转动轴线110而铰接到座架22。在其它方面,该结构对应于根据图6到8的第二实施例。在这个例子中能够看出,在当前情况下或当前连接中,如果介于驱动辊的旋转轴线或压力辊的旋转轴线和相应的各个转动轴线之间的距离不能太小从而使得发生的移动相对于转动半径保持较小,则原则上任何线性引导件能够由转动轴承替代。由于这个原因,例如, 在第五实施例中也可以利用转动轴承来替代引导压力辊90的线性引导件50,而承载着压力体的转动臂必需相对于线性引导件的移动方向成大约90°而延伸。对于小的偏转,压力辊的移位随后近似平行于第五实施例的线性引导件。 
图15到17显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该实施例在结构上类似于第一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在台架38上引导所述轴承单元44所采用的第二线性引导件50在第六实施例中由一种具有平行于驱动辊的旋转轴线48而走向的转动轴线110的转动轴承所替代,从而使得轴承单元44可相对于台架38回转,台架38能够垂直于摩擦表面56沿着第一线性引导件40的行进轴线42移动。如第一实施例中那样,压力辊90的旋转轴线92和回转杆70、72的转动轴线74、76相对于座架22被附接在固定位置。 
传输表面60、62并不如第一、第二和第五实施例中的情况那样彼此平行并与摩擦表面56相垂直,而是替代地被布置为V形、在每一情况下相对于平面91成一定角度;所述平面91包括驱动辊46的旋转轴线48,以及转动轴线110。图15中由O指示的角度相当于回转杆70、72的杆臂的长度比a/b的反正切值,该角度当驱动辊46经受磨损时导致自动调整。磨损对应于驱动辊46的直径的减小,从而使得:与图15中显示的情况相比,所述拉伸弹簧96引起轴承单元44对应地进一步朝着压力辊90移动。在该过程中,适应于杆臂长度比的传输表面60、62的倾斜的角度确保了在传输表面60、62和传输辊86之间、或者在压紧表面64和传输辊82之间不存在另外的活动空间或游隙。 
由布置为呈V形或楔形的传输表面导致的这种自动调整效果也能够在第二和第五实施例中实现。 
图18和19图示了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该实施例显示一种如何可以完全省却所述线性引导件的例子。这个实施例类似于根据图13的第五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承载着压力辊90的压力体100并未安装在一种可垂直于摩擦表面移位的线性引导件上,而是替代地安装成可围绕另一转动轴线114回转,转动轴线114平行于可回转地安装的轴承单元44所绕着的转动轴线110而走向。在这个实施例中,为了对齐补偿的目的,所述另一转动轴线114有益地与转动轴线24一 致,座架22围绕转动轴线24可回转地安装在框架12上。 
图20到22显示了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该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轴承单元44与驱动辊46和驱动电机20一起安装在一种安装臂122上,以便可围绕转动轴线120回转,安装臂122继而安装在框架12上以便可围绕转动轴线124回转。这里不需要座架。转动轴线124对应于转动轴线24,并在若所述摩擦驱动体14的位置偏向一侧的情况下提供对齐补偿。压力辊90安装在压力体100上,压力体100采用转动臂的形式,该转动臂同样安装在框架12上以便可围绕转动轴线124回转。压力体100具有侧向压力表面126,第一压力辊128或第二压力辊130能够搁置抵靠在侧向压力表面126上。压力辊128、130可旋转地安装在轴承单元44上。第一压力辊128的第一旋转轴线132与一种中心平面134相隔第一距离c,所述中心平面134包括驱动辊46的旋转轴线48和轴承单元44的转动轴线134,而第二压力辊130的第二旋转轴线134与中心平面134相隔距离d。距离c、d在示出的实施例中不同,而是选择距离c、d以使得当存在着由通过驱动辊沿一个方向或另一方向引入的驱动力引起的轴承单元44围绕转动轴线120的(微小的)转动运动时,压力体100由第一压力辊128或第二压力辊130利用尽可能相同的力压紧抵靠在摩擦驱动体14的相反表面58上,从而使得介于第一压力辊和第二压力辊与压力表面126相接触着的压力点之间的不同距离由转动轴线124补偿。 
在操作中,因为驱动辊46的驱动及其与驱动叶片或摩擦驱动体14的接触,轴承单元44经受围绕转动轴线120的转动力矩以及或多或少的微小的偏转,从而根据驱动方向,第一压力辊128或第二压力辊130搁置抵靠在压力表面126上,并且使安装臂122抵对着相反表面58围绕转动轴线124移动,从而使得驱动辊46和压力辊90各自都利用相同的正交力分别压紧抵靠在摩擦表面56或相反表面58上。 
适宜的情况是,使距离c小于距离d,因为与和距离d关联的第二压力辊130相比,和距离c关联的第一压力辊128作用在安装臂122的较短的杆长度上,从而使得这最终确保了:基于在每一情况下驱动辊的相同驱动力矩,对于驱动辊46的两个驱动方向而言压力辊90和驱动辊46的压紧力相同。 
呈沿切线方向作用于摩擦表面的驱动辊的驱动力的形式的摩擦 力的传输的关系不能等同于普通静摩擦或滑动摩擦,从而使得摩擦的库仑定律(摩擦力为摩擦系数和垂直力的乘积)不能在不改变的情况下适用。驱动辊和摩擦表面之间的力的沿切线方向的传输预先假定了在它们之间发生滑移。接触区域能够分为粘着区域和滑动区域,当驱动力增大并且垂直力保持恒定时滑动区域的份额增加。 
摩擦轮驱动器的行为由图23中显示的摩擦连接/滑移曲线ft=f(sAR)来表征,其中摩擦连接描述了所传输的驱动力与垂直力之比,ft=FA/FN,并且滑移被限定成是基于驱动辊的圆周速度VAR的、驱动辊的圆周速度和摩擦驱动体的速度之间的速度差: 
SAR=(VAR-VK)/(VAR)。 
如果在垂直力保持恒定的同时传输的驱动力增大,则滑移也增大。当滑移很大时,沿切线方向的摩擦连接和滑动摩擦的系数相同,且由此可以将理论上最大可传输驱动力确立为垂直力和滑动摩擦的系数之乘积。 
如果对于一种给定的成对材料而言已知摩擦连接-滑移曲线,则对于容许边界滑移SAR,zul而言,能够确定出与该滑移对应的摩擦连接fT,zul。这使得可以对于给定垂直力来确定可传输的驱动力,可传输的驱动力可以例如由于设计原因而受到限制,且所述可传输的驱动力可以短时间期间被超过。 
利用本发明能够实现的驱动辊和摩擦表面之间的成比例的压紧意味着在恒定摩擦连接(例如,ft=0.5)和相应的恒定滑移的情况下垂直力以及驱动力的线性增大。 

Claims (16)

1.一种具有能够以旋转方式受驱动的驱动辊(46)的摩擦轮驱动器(16),驱动辊(46)安装在轴承单元(44)上以便可围绕旋转轴线(48)旋转,其中轴承单元(44)可相对于旋转轴线(48)横向地可移位地被引导,且驱动辊(46)的圆周表面(54)能够与摩擦表面(56)实现驱动接合,轴承单元(44)联接到第一机械强制引导系统(60,64,70),通过第一机械强制引导系统(60,64,70),驱动辊(46)能够响应于沿第一方向作用的驱动力而利用随着驱动力增大而增大的接触压紧力来自动地被压紧抵靠在摩擦表面(56)上,且其中轴承单元(44)联接到第二机械强制引导系统(62,64,72),通过第二机械强制引导系统(62,64,72),驱动辊(46)能够响应于沿相反的第二方向作用的驱动力而利用随着驱动力增大而增大的接触压紧力来自动地被压紧抵靠在摩擦表面(56)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轮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压紧力与所述驱动力成比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擦轮驱动器,其特征在于,两个双臂回转杆(70,72)在没有驱动力的情况下在轴承单元(44)的止动位置被布置在一种包括旋转轴线(48)并与摩擦表面(56)相垂直而走向的平面(89)的两侧上,特别地该两个双臂回转杆(70,72)关于平面(89)对称,且第一杆臂(78)安置在一种与摩擦表面(56)相平行的轴承单元(44)的压紧表面(64)上,并且两个双臂回转杆(70,72)能够在每一情况下利用在每一情况下与摩擦表面(56)相垂直的轴承单元的传输表面(60,62)上的第二杆臂(84)而被支撑。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擦轮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单元(44)可安装成围绕着一种布置于台架(38)上的、并且与驱动辊(46)的旋转轴线(48)平行的转动轴线(110)而回转,所述台架(38)可垂直于摩擦表面(56)而移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擦轮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台架(38)沿着一种线性引导件(40)或者围绕着一种布置成平行于旋转轴线(48)的转动轴线,并垂直于摩擦表面(56)而被可移位地引导。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擦轮驱动器,其特征在于,压力构件(90)能够被压紧抵靠在与摩擦表面(56)平行的、摩擦驱动体(14)的另一外表面即与摩擦表面(56)相反的相反表面(58)上,其中两个双臂回转杆(70,72)在没有驱动力的情况下在轴承单元(44)的止动位置被布置在一种包括驱动辊(46)的旋转轴线(48)并且与摩擦表面(56)相垂直而走向的平面(89)的两侧上,特别地该两个双臂回转杆(70,72)关于平面(89)对称,且第一杆臂(78)位于在每一情况下布置成与摩擦表面(56)相垂直的轴承单元(44)的传输表面(60,62)上,且第二杆臂(84)能够在压力体(100)的与摩擦表面(56)平行地走向的压紧表面(64)上被支撑,压力体(100)支撑着压力构件(90)并且垂直于摩擦表面(56)被可移位地引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摩擦轮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单元(44)被引导以便可沿着平行于摩擦表面(56)而对齐排列的线性引导件(40)移位、或者可围绕一种尤其在座架(22)上布置成与驱动辊(46)的旋转轴线(48)平行的转动轴线(110)而垂直于摩擦表面(56)移位。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擦轮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构件(90)被引导以便可沿着垂直于摩擦表面(56)对齐排列的线性引导件(40)来垂直于摩擦表面(56)而移位,或者可围绕一种特别地在座架(22)上布置成与驱动辊(46)的旋转轴线(48)平行的转动轴线(114)而垂直于摩擦表面(56)移位。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擦轮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单元(44)在控制表面(102)上被力强制引导,控制表面(102)特别地呈V形设计、并且在没有驱动力的情况下在轴承单元(44)的止动位置布置在一种包括驱动辊(46)的旋转轴线(48)的、并与摩擦表面(56)垂直地走向的平面(89)的两侧上,特别地控制表面(102)关于平面(89)对称,由此在沿摩擦表面(56)的方向上发生的移位的同时引起轴承单元(44)的平行于摩擦表面(56)的移位。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或9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擦轮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单元(44)沿着台架(38)上的平行于或垂直于摩擦表面(56)对齐排列的第一线性引导件(40)而被可移位地引导,台架(38)自身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一线性引导件对齐排列的第二线性引导件(50)而被可移位地引导。
11.根据权利要求1、2或9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擦轮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单元(44)安装在一种可垂直于摩擦表面(56)移位的台架(38)上以便可围绕一种布置在台架(38)上并与驱动辊(46)的旋转轴线(48)平行的转动轴线(110)而回转,其中台架(38)沿着控制表面(112)被力强制引导,控制表面(112)特别地呈弓形设计、并且在没有驱动力的情况下在轴承单元(44)的止动位置被布置在一种包括驱动辊(46)的旋转轴线(48)并与摩擦表面(56)垂直的平面(89)的两侧上,特别地控制表面(112)关于平面(89)对称,由此在沿摩擦表面(56)的方向上发生的移位的同时引起轴承单元(44)的平行于摩擦表面(56)的移位。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摩擦轮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台架(38)被引导以便可沿着垂直于摩擦表面(56)对齐排列的线性引导件(40)而与摩擦表面(56)相垂直地移位、或者可围绕一种与驱动辊(46)的旋转轴线(48)平行的转动轴线(114)而垂直于摩擦表面(56)移位。
13.根据权利要求3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擦轮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表面(60,62)相对于平面(89)成一定角度地布置为V形,其中介于第一杆臂(78)的传输辊(82)和压紧表面(64)之间的距离、以及介于第二杆臂(84)的传输辊(86)和传输表面(60,62)之间的各距离保持基本上恒定,而不管介于轴承单元(44)的转动轴线(110)和回转杆(70,72)的转动轴线(74,76)之间的距离的变化。
14.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擦轮驱动器,其特征在于,通过弹簧(96)使压力构件(90)相对于轴承单元(44)而被偏压。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6和1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擦轮驱动器,其特征在于,通过弹簧(96)使压力构件(90)相对于轴承单元(44)而被偏压,压力构件(90)被保持在座架(22)上并且能够被压紧抵靠在与摩擦表面(56)平行的、摩擦驱动体(14)的另一外表面即与摩擦表面(56)相反着的相反表面(58)上。
16.根据前面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擦轮驱动器,其中所述轴承单元(44)和/或压力体(100)被围绕一种转动轴线(114)垂直于摩擦表面(56)而可移位地引导,其中特别地转动轴线(114)与转动轴线(24)一致,座架(22)在转动轴线(24)上铰接于框架(12)以便以可转动的方式移动。
CN201080012805.8A 2010-01-18 2010-12-03 摩擦轮驱动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879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0004858A DE102010004858A1 (de) 2010-01-18 2010-01-18 Reibradantrieb
DE102010004858.5 2010-01-18
PCT/DE2010/001408 WO2011085705A1 (de) 2010-01-18 2010-12-03 Reibradantrieb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87972A true CN102387972A (zh) 2012-03-21
CN102387972B CN102387972B (zh) 2014-07-02

Family

ID=438134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12805.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87972B (zh) 2010-01-18 2010-12-03 摩擦轮驱动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771134B2 (zh)
EP (1) EP2398720B1 (zh)
CN (1) CN102387972B (zh)
DE (1) DE102010004858A1 (zh)
DK (1) DK2398720T3 (zh)
WO (1) WO2011085705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40629A (zh) * 2013-08-01 2015-02-11 常州超感官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摩擦驱动机构
CN110217600A (zh) * 2018-03-01 2019-09-10 平衡系统有限公司 沿移动表面移动物体的设备及方法、旋转构件的平衡装置
CN114940347A (zh) * 2022-04-28 2022-08-26 广州艮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驱动装置及输送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87913B (zh) * 2013-11-29 2017-01-11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能够旋转的车身输送托架
DE102015012001A1 (de) * 2015-09-18 2017-03-23 Eisenmann Se Fördervorrichtung zum Fördern von Transportstrukturen
CN105465317B (zh) * 2016-01-08 2016-10-05 上海卓步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平移式摩擦驱动装置
CN109230323A (zh) * 2018-10-19 2019-01-18 广东华岩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管桩转移设备
CN113090726B (zh) * 2019-06-20 2022-10-14 成都中良川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损耗回转装置
CN112320243A (zh) * 2020-11-13 2021-02-05 合肥长安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摩擦齿轮传输机构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61523A (en) * 1992-12-16 1993-11-16 Ingersoll-Rand Company Triple-strand roller chain conveyor with accumulating pallets
WO1995034492A2 (en) * 1994-06-16 1995-12-21 United Parcel Service Of America, Inc. Tilting tray package sorting apparatus
JP3227121B2 (ja) * 1998-02-12 2001-11-12 マルヤス機械株式会社 カーブベルトコンベア
JP3538714B2 (ja) * 1994-04-20 2004-06-14 中西金属工業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
CN2848779Y (zh) * 2005-04-22 2006-12-20 江苏天奇物流系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三寸摩擦驱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30023C (zh) *
DE874851C (de) * 1951-05-24 1953-04-27 Flender A F & Co Spann- bzw. Anpressvorrichtung
DE1036595B (de) * 1956-02-09 1958-08-14 Wilhelm Herm Mueller & Co K G Reibradgetriebe
DE3905345A1 (de) * 1989-02-02 1989-07-27 Gerlach Kay Vorrichtung zum reibschluessigen antrieb eines gegenstands, insbesondere einer trommel
US5938006A (en) * 1995-12-01 1999-08-17 Fisher; Trent P. Reversible drive system for a conveyor
EP1036754B1 (en) * 1999-03-11 2004-07-07 Cames snc di Colla G. & Sardi G. A device for continuously feeding corks
US6840886B2 (en) * 2002-03-29 2005-01-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low cost, high speed, and compact nanometer precision motion stage using friction drive and flexure hinge
RU2460187C2 (ru) 2008-02-01 2012-08-27 Рокстек Аб Переходная рама с встроенным прижимным устройством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61523A (en) * 1992-12-16 1993-11-16 Ingersoll-Rand Company Triple-strand roller chain conveyor with accumulating pallets
JP3538714B2 (ja) * 1994-04-20 2004-06-14 中西金属工業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
WO1995034492A2 (en) * 1994-06-16 1995-12-21 United Parcel Service Of America, Inc. Tilting tray package sorting apparatus
JP3227121B2 (ja) * 1998-02-12 2001-11-12 マルヤス機械株式会社 カーブベルトコンベア
CN2848779Y (zh) * 2005-04-22 2006-12-20 江苏天奇物流系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三寸摩擦驱动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40629A (zh) * 2013-08-01 2015-02-11 常州超感官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摩擦驱动机构
CN104340629B (zh) * 2013-08-01 2016-07-06 江苏金刚文化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摩擦驱动机构
CN110217600A (zh) * 2018-03-01 2019-09-10 平衡系统有限公司 沿移动表面移动物体的设备及方法、旋转构件的平衡装置
CN110217600B (zh) * 2018-03-01 2022-10-21 平衡系统有限公司 沿移动表面移动物体的设备及方法、旋转构件的平衡装置
CN114940347A (zh) * 2022-04-28 2022-08-26 广州艮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驱动装置及输送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K2398720T3 (da) 2013-05-21
US20120277057A1 (en) 2012-11-01
EP2398720A1 (de) 2011-12-28
DE102010004858A1 (de) 2011-07-21
CN102387972B (zh) 2014-07-02
EP2398720B1 (de) 2013-02-13
WO2011085705A1 (de) 2011-07-21
US8771134B2 (en) 2014-07-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87972B (zh) 摩擦轮驱动器
CN102753848B (zh) 防偏移的转动辊系统
CN112047048B (zh) 带式输送机中输送带跑偏矫正机构
US8496103B2 (en) Conveying apparatus
US7171906B2 (en) Friction-drive carriage type conveyor
JP2007247886A (ja) 摩擦駆動ユニット
CN104291081B (zh) 双轨小车变结构转向装置及其系统
US8678167B1 (en) Work transfer device
US3980172A (en) Low line pressure accumulator
WO2008153409A1 (en) Guidance unit for conveyor belt
CN110803476B (zh) 一种用于物流分拣设备上的柔性输送装置
CN107814480A (zh) 用于输送压延平板玻璃的辊道机构
CN109823768B (zh) 输送机
CN114132713A (zh) 一种复合式强力纠偏器
CN220055129U (zh) 一种皮带输送机防跑偏装置
CN219340724U (zh) 一种皮带机调偏机构
CN109204344B (zh) 用于驱动道岔梁运动的台车组件及轨道组件
WO2020110334A1 (ja) 走行台車
US4355581A (en) Truck driving apparatus
GB1591461A (en) Conyeyor arrangements
CN218200390U (zh) 一种输送机皮带自力式调偏装置
CN219506991U (zh) 产品定中机构及输送装置
CN109867107A (zh) 一种输送装置
CN216548037U (zh) 防输送带跑偏输送机及分拣设备
CN220282430U (zh) 一种轻型旋转输送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In Germany

Patentee after: BEUMER Group GmbH & Co.KG

Address before: In Germany

Patentee before: Beumer GmbH & Co.KG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0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