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86014A - 开关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开关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86014A
CN102386014A CN2011100929724A CN201110092972A CN102386014A CN 102386014 A CN102386014 A CN 102386014A CN 2011100929724 A CN2011100929724 A CN 2011100929724A CN 201110092972 A CN201110092972 A CN 201110092972A CN 102386014 A CN102386014 A CN 1023860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rating parts
switch
contact
operating
operation str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9297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86014B (zh
Inventor
清野泰弘
鸣尾俊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m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m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mron Corp filed Critical Omr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3860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860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860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860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3/00Tumbler or rocker switches, i.e.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being operated by rocking an operating member in the form of a rocker button
    • H01H23/02Details
    • H01H23/12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23/16Driving mechanisms
    • H01H23/20Driving mechanisms having snap action
    • H01H23/205Driving mechanisms having snap action using a compression spring between tumbler and an articulated contact plate

Landscapes

  • Tumbler Switches (AREA)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Switches With Compound Oper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开关及电子设备,在壳体内将开关部件不集中配置在一处,而是在壳体内易于集中配置的部分可分开配置而实现小型化、精简化,以及提高在触点部的避免熔敷性能,可使寿命延长。开关具有:操作件(120),其被壳体(110)支承,被向一方和另一方摆动操作的;电源开关机构(180),其与将上述操作件(120)向一方摆动而被接通操作时的接通操作连动,使在上述壳体相对的可动片(182)和固定端子(183)的触点部(186)、(187)接触而将电源接通;电源重置机构(170),其保持上述电源开关机构(180)的接通状态且将其解除。将上述电源重置机构(170)配置于上述操作件(120)的摆动操作方向的一方,将上述电源开关机构(180)配置于上述操作件(120)的摆动操作方向的另一方。

Description

开关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使用者停止利用例如复印机、个人计算机等电子设备时控制部结束数据处理之后将电源切断的重置功能的开关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作为具有数据保护性能的开关,提出有带重置机构的开关,例如通过使用者手动操作跷跷板状被操作的操作件,使在开关的内部可接触、分离地相对的触点部接触而接通开关的电源。之后,根据控制部输出的重置信号使操作件自动地反转而切换成电源切断状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但是,这种带重置机构的开关在壳体内部设有:电源开关机构,其使可动片和固定端子的触点部接触、分离而将电源接通切断;电源重置机构,通过螺线管解除电源的接通保持状态。
具体而言,在壳体内并置有一个电源重置机构和其两侧的电源开关机构。因此,在壳体内需要3列并列的配置空间,由并列数量而使开关的短边方向(宽度方向)的尺寸变大。另外,由于在开关的长度方向也使长条的可动片在壳体的内部转动而可接通、关断地配置,因而需要延长长度方向的配置空间。其结果,即使是有效收纳开关部件而构成,在现实中开关的小型化有限,不能实现开关的更加精简化及小型化。
另外,这种开关作为电源开关用于开闭大电流的用途,而在开闭这样大的电流时易于在触点部引起熔敷。因此,可考虑提高使可动片复位的弹簧的弹力使触点部间可靠地分离,但是,若提高弹簧的弹力则使开关的操作触感变差,另外还存在在受到弹簧的高施力压的开关机构部过早磨损而使寿命变短的问题。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3907759号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这样的课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关及电子设备,在壳体内将开关部件不集中配置在一处,而是在壳体内易于集中配置的部分可分开配置而实现小型化、精简化,以及提高在触点部的避免熔敷性能,可使寿命延长。
本发明的开关具备:操作件,其被壳体支承,被向一方和另一方摆动操作;电源开关机构,将所述操作件向所述一方摆动操作时,所述电源开关机构使在所述壳体内相对的可动片和固定端子的触点部接触;复位弹簧,将所述操作件向所述另一方摆动操作时,所述复位弹簧在摆动操作方向上对所述操作件施力;电源保持解除机构,其由保持部和解除部构成,所述保持部随着将所述操作件向所述一方摆动操作而将所述复位弹簧限制在反施力方向上,保持所述可动片和固定端子的所述触点部的接触状态,所述解除部将由所述保持部保持的所述接触状态解除,其中,所述电源开关机构、所述复位弹簧和所述电源保持解除机构配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将所述电源保持解除机构配置于所述操作件的摆动操作方向的所述一方侧,将所述电源开关机构配置于所述操作件的摆动操作方向的所述另一方侧。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操作件向一方摆动时的摆动操作侧配置有电源保持解除机构,因而在将操作件向一方摆动操作时,由该操作件直接保持所述电源保持解除机构的保持部。因此,将操作件向一方摆动操作时的摆动操作力直接施加于保持部并直接操作保持部。另外,由于可将电源开关机构和电源保持解除机构在壳体内分开配置于操作件的摆动操作方向的一方和另一方,因而可不将这些机构集中于壳体的中央部而分散地配置。因此,可使壳体的宽度方向变窄而制作精简化的开关。
作为本发明的一方面,将所述复位弹簧和所述电源保持解除机构的所述保持部及所述解除部层叠而构成,将所述电源开关机构的可动片以向所述操作件的操作方向弯曲的弯曲形状转动自如地支承在该操作件的操作方向上,通过基于所述操作件的所述摆动操作而反转的弹性体将所述操作件被操作的操作方向的中央部和所述可动片之间连接。
根据本方面,由于可层叠电源保持解除机构的构成部件而构成,可减小该电源保持解除机构的平面的配置空间。另外,在电源开关机构侧可将可动片弯曲成例如L形等而进行配置。因此,可动片的转动区域可成为大致半径长度的转动轨迹,也可减小该可动片的占有空间。由此,可将可动片自身紧凑地内设,可进一步实现开关的小型化。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一方面,所述电源开关机构具有位移支承部,在所述可动片的触点部与所述固定端子的触点部接触的初期接触时,所述位移支承部使所述可动片在与该触点部的接触分离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上滑动。
根据本方面,若使用者将操作件向一方的摆动操作方向按下,则可在其摆动操作时使可动片滑动而使可动片的触点部在固定端子的触点部上滑动接触。因此,在触点部得到摩擦接触动作,成为预先避免熔敷的触点构成,得到提高了触点性能的可靠性高的开关的操作。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一方面,可以采用如下构成,即,所述操作件具有强制加压部,所述强制加压部将所述可动片向受到将所述操作件向所述另一方摆动操作的该操作件的操作力而使所述可动片的触点部自所述固定端子的触点部分离的方向强制加压。
根据本方面,即使触点部发生熔敷,若使用者强行将操作件向另一方的摆动操作方向按下,则该操作力经由强制加压部而将使可动片和固定端子的触点部间分离的方向的力施加于可动片。因此,可通过手动操作力而对触点部施加分离的力,使熔敷的触点部可靠地分离。
这样构成的开关作为小型开关可广泛使用在例如复印机、个人电脑等具备控制部的各种电子设备。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开关及电子设备,在壳体内将开关部件不集中配置在一处,而是在壳体内易于集中配置的部分可分开配置而实现小型化、精简化,以及提高在触点部的避免熔敷性能,可使寿命延长。
附图说明
图1(A)、(B)是实施例1的开关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从斜上方观察到的实施例1的开关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从斜下方观察到的实施例1的开关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表示实施例1的电源开关机构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5是表示实施例1的信号开关机构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6(A)~(F)是表示实施例1的接通、关断动作状态的纵向剖面图;
图7是表示实施例1的电子设备的数据处理状态的控制方框图;
图8是表示实施例1的接通、关断动作状态的时间图;
图9(A)、(B)是实施例2的开关的外观立体图;
图10是从斜前方观察到的实施例2的开关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从斜后方观察到的实施例2的开关的分解立体图;
图12(A)、(B)是局部截面表示实施例2的电源开关机构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13(A)、(B)是表示实施例2的信号开关机构的开关状态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14(A)~(C)是截面表示实施例2的可动片的摩擦接触动作的开关的说明图;
图15(A)~(C)是截面表示实施例2的触点部的熔敷离解动作的开关的说明图。
符号说明:
100、200:开关
120、220:操作件
130:转动操作体
132、133:开关操作部
134:复位弹簧限制片
140、180、190、240、280、290:电源开关机构
160、260:复位弹簧
171、271:螺线管
172、272:可动磁性片
173、273:永久磁铁
181、191、281、291:弹簧连结体
233:强制加压片
289:位移支承部
F1:一方(接通侧)
F2:另一方(关断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
(实施例1)
附图表示具备重置功能的开关,图1(A)表示从一侧观察到的开关100的外观立体图,图1(B)表示从另一侧观察到的开关100的外观立体图。图2表示从斜上方观察到的开关100的分解立体图,图3表示从斜下方观察到的开关100的分解立体图。
该具有重置功能的开关100向壳体110内组装入操作件120、旋转操作体130、电源开关机构140、信号开关机构150、复位弹簧160、电源重置机构170而构成。
壳体110具有上表面开放的箱形状,在其上部侧具有组装入上述构成零件130、140、150、160的凹形状的空洞部111,另外,在底部侧具有从下方组装入电源重置机构170的底部安装部112和端子间隔部113。而且,将零件向上部侧开口的空洞部111组装入之后,自如地安装相对于该空洞部111的开口面转动平面闭锁的操作件120。
另外,在该壳体110的窄幅的两个外侧面具有为了嵌入安装开关100而使其突出的防脱安装用的弹性卡止片114。另外,在该壳体110的宽幅外侧面的两侧中央部具有用于可转动地支承后述的操作件120的枢支孔(枢支孔)115。
上述操作件120设置成长方体的底面开放的箱形状,形成适于用指尖按下其上表面的缓缓的凹状圆弧面的按下操作面121。另外,在操作件120的宽幅外侧面的两侧中央部突设有支轴122。这些支轴122转动自由地枢支于上述壳体110的枢支孔115,且操作件120以两侧的枢支部分为转动支点在壳体110上转动自如地安装为跷跷板状。
这样,操作件120在壳体110内以跷跷板状转动自如地被枢支而摆动,将其摆动操作方向的一方F1设定为电源接通侧,将另一方F2设定为电源切断侧。
另外,如图3所示,该操作件120在底面开放的内部空间,在连结上述两侧的支轴122的线上,在其一侧垂设连结轴123,在另一侧形成有枢支后述的旋转操作体130的两侧的枢支孔124。另外,在内部空间的一侧垂设有按下后述的复位弹簧限制片134的按压件125(参照图6)。
上述旋转操作体130作为对电源进行接通、切断操作的操作部件而设置,其由枢支轴131、第一开关操作部132、第二开关操作部133和复位弹簧限制片134构成。
枢支轴131转动自由地枢支于在操作件120的两侧内面形成的枢支孔124。因此,旋转操作体130在操作件120的内部与该操作件120的转动独立地转动自由地配置。
即,成为如下的构成:在操作件120转动而向一方F1进行接通操作时,通过按压件125向下按下而从该操作件120受到操作力,在向另一方F2进行关断操作时,由于非接触而不从该操作件120受到操作力。
另外,在连结旋转操作体130的两侧的枢支轴131之间的下表面两侧设有第一开关操作部132和第二开关操作部133。第一开关操作部132嵌合保持在后述的第一电源开关机构180的上部设置的第一弹簧连结体181的上部。另外,第二开关操作部133嵌合保持在第二电源开关机构190的上部设置的第二弹簧连结体191的上部。
另外,在旋转操作体130上大致水平突设有平板状的复位弹簧限制片134,由该复位弹簧限制片134的下表面将向上靠压的后述的可动磁性片172向下按下。
电源开关机构140具有与第一电源开关机构180和第二电源开关机构190这两个电路对应排列的双联的开关构成。
上述第一电源开关机构180具备第一弹簧连结体181、可动片182、固定端子183和通用固定端子184而构成。
第一弹簧连结体181使用细径的盘簧。该第一弹簧连结体181使其上端部与上述第一开关操作部132嵌合而连结。下端部通过将后述的可动片182向上突出的嵌合突起185插入该盘簧的孔内进行嵌合而与可动片182连接并且不脱落。该第一弹簧连结体181通过组装使轴向中央部向一方稍弯曲而形成“く”形。
上述可动片182将导电性金属板弯曲成L形,以该L形的弯曲部分作为转动支点部可转动地支承在后述的通用固定端子184。而且,在可动片182的中间部切起形成上述嵌合突起185,在L形水平一侧的前端部固定有导电性的触点部186。
固定端子183将导电性金属板弯曲为倒L形,在其上表面固定有导电性的触点部187。而且,将该固定端子183的倒L形垂直一侧插入壳体110的端子安装孔116而进行安装。这时,该触点部187在壳体110的底面向上配置,与其上方的可动片182的触点部186相对。
同样地,通用固定端子184将导电性金属板弯曲成倒L形,在其上表面切起形成可动片支承部188。将倒L形垂直一侧插入壳体110的端子安装孔116而进行安装。
在此,第一弹簧连结体181“く”形地连结在第一开关操作部132与可动片182的上下之间,通过形成有第一开关操作部132的旋转操作体130的转动,在其下方的转动轨迹上支承第一弹簧连结体181的上部的方向在一方和另一方不同,通过产生其位移的角度差而赋予相对于下方的可动片182的开关操作力。
另外,通过使用第一弹簧连结体181,富有弹性,不仅在轴向,即使相对于其交叉方向也具有柔软的弯曲性,可容易地获得开关那样地反复接通、关断时需要的弹性变形。因此,通过使用追随旋转操作体130的转动的富有柔软性的第一弹簧连结体181,可以容易地追随上述的角度差向接通方向和关断方向顺畅地操作下方的可动片182。
第二电源开关机构190具有与上述第一电源开关机构180同样的构成。另外,第一电源开关机构180和第二电源开关机构190为同时受到一个操作件120的操作力的并列配置构成。因此,第二电源开关机构190具有与第一电源开关机构180同样的功能。由于配置构成与第一电源开关机构180的各零件同样的零件,故而具备第一弹簧连结体191、可动片192、固定端子193以及通用固定端子194、各触点部196、197的第二电源开关机构190的说明已在第一电源开关机构180的叙述中说明了,因此省略。
信号开关机构150由第三弹簧连结体151、信号可动片152、信号通用固定端子153和信号固定端子154构成。
第三弹簧连结体151为与上述的第一弹簧连结体181同样的构成,使用细径的盘簧。该第三弹簧连结体151使上端部的该弹簧孔与在操作件120的下表面垂设的连结轴123嵌合而进行连结,使下端部的该弹簧孔与在后述的信号可动片152的上端部向上突出的嵌合突起155嵌合而与信号可动片152连结。该情况下,通过组装第三弹簧连结体151,构成使轴向中央部向一方稍弯曲的“く”形。
上述的信号可动片152将导电性金属板弯曲成L形,以其L形的弯曲部分作为转动支点部可转动地支承于后述的信号通用固定端子153。而且,在信号可动片152的中间部具有上述的嵌合突起155,将L形水平一侧的前端作为触点部分。另外,在该信号开关机构150的构成中,由于流过信号用的微弱电流,故而与电源开关机构130不同,不需要大的触点部。
信号通用固定端子153将导电性金属板弯曲成倒L形,在其上表面切起形成可动片支承部156,使其插通壳体110的端子安装孔117而进行安装。
同样地,信号固定端子154将导电性金属板弯曲成倒L形,其上表面成为触点部分并且插通壳体110的端子安装孔117而进行安装。
这些第一电源开关机构180和第二电源开关机构190在壳体110内如图4所示,通过第一隔板118间隔。另外,第二电源开关机构190和信号开关机构150在壳体110内如图4所示,通过第二隔板119间隔。这样地,各开关机构180、190、150通过壳体110的内壁和各隔板118、119确保一个被划分的开关操作空间。
另外,这些隔板118、119的上表面成为限制在操作件120的一方F1和另一方F2的转动的限制面。其中,在与该操作件120的一方F1相对的第一隔板118的上表面倾斜形成有限制接通转动的接通限制面118a,在与操作件120的另一方F2相对的第一隔板118的上表面倾斜形成有限制关断转动的关断限制面118b。
同样地,在与操作件120的一方F1相对的第二隔板118的上表面倾斜形成有限制接通转动的接通限制面119a,在与操作件120的另一方F2相对的第二隔板119的上表面倾斜形成有限制关断转动的关断限制面119b。
复位弹簧160由盘簧构成。该复位弹簧160通常如图6(A)所示,处于伸长而推压旋转操作体130及操作件120使其向关断方向转动的状态。
上述的电源重置机构170具备螺线管171、可动磁性片172、永久磁铁173、固定磁性片(磁轭)173a、重置信号输入端子174和螺线管箱175而构成。
螺线管171在卷绕有线圈的内部具备向上下方向开口的插通部,在该插通部向上下方向可插通后述的可动磁性片172。另外,在插通的可动磁性片172的内端部侧具有永久磁铁173、固定磁性片173a、重置信号输入端子174。
上述的可动磁性片172具有T形,该T形部分的下部侧以平行的两列插通自由地设置于螺线管171的插通部,如图6所示,在该可动磁性片172的T形部分与螺线管171的线圈侧上端面的上下之间、使上述复位弹簧160在上下方向压缩的状态下进行配置。
而且,在可动磁性片172受到向下的按下力的情况下,其抵抗复位弹簧160的施力向下动,插通到下端时,通过与其下方相对的长方体的永久磁铁173和夹着该永久磁铁173而配设于两侧的U形固定磁性片173a吸附保持可动磁性片172。通过该吸附保持作用保持电源接通状态。具有如下的解除功能:在该电源接通状态下若对螺线管171赋予磁力解除作用,则解除该吸附而进行电源切断。
在图6中,配置于上层的(A)、(C)、(E)表示从一侧面观察开关100时、第一电源开关机构180的接通、关断动作状态,配置于下层的(B)、(D)、(F)表示从另一侧面观察开关100时信号开关机构150的接通、关断动作状态。其中,配置于左侧的(A)(B)表示关断状态,配置于中间部的(C)(D)表示接通状态,配置于右侧的(E)(F)表示仅操作件关断的状态。
如图4及图6(A)所示,通常,在第一电源开关机构180中,在电源开关关断状态下,复位弹簧160伸长,被该复位弹簧160施力的可动磁性片172的上端部推压复位弹簧限制片134,进而经由按压件125推压操作件120成为在关断位置施力支承的状态。这时,旋转操作体130为向关断方向旋转的状态。在该关断状态下,第一弹簧连结体181弯曲成弓形(弓なり),可动片182向关断方向转动,成为该可动片182的触点部186位于与固定端子183的触点部187分离的电源切断状态。
另外,在信号开关机构150中,如图5及图6(B)所示,操作件120在关断位置时,与上述第一弹簧连结体181反向地使第三弹簧连结体151弯曲为弓形,使信号可动片152与信号固定端子154接触。在该信号开关机构150中将信号可动片152和信号固定端子154接触的导通状态设定为关断,将分离的状态设定为接通。
在接通操作这样构成的开关100的情况下,如图6(C)所示,将操作件120向接通方向按下时,该操作件120的压接125按下复位弹簧限制片134,进而抵抗复位弹簧160的施力按下可动磁性片172。由此,可动磁性片172向下动,插通到螺线管171的操作部,受到与其下方相对的永久磁铁173的磁力吸引作用而被吸附。这时,复位弹簧160被压缩并且保持其压缩状态。另外,在接通操作该操作件120时,第一电源开关机构180的第一弹簧连结体181的轴向中央部向反方向弯曲,由其反力使可动片182转动,使触点部186、187接触而接通电源。
另外,在壳体110内,将电源重置机构170配置于操作件120的摆动操作方向的一方F1即接通侧。将第一电源开关机构180配置于操作件120的摆动操作方向的另一方F2即关断侧。因此,在将操作件120向接通侧操作时,在该操作件120的操作方向将磁性片171吸附保持于所述电源重置机构170的螺线管171而锁闭。因此,操作件120的接通操作力直接施加于电源重置机构170。
另外,由于可将第一电源开关机构180和电源重置机构170在壳体110内分开配置于操作件120的接通侧和关断侧、即分开配置于操作件120的摆动操作方向的一方F1和另一方F2,因而,这些机构不集中于壳体110的中央部而是分散地配置。因此,可构成壳体110的宽度方向变窄而精简化的开关100。
另外,第二电源开关机构190也为与第一电源开关机构180的动作同样的动作,同步进行接通操作。
另一方面,与第一电源开关机构180及第二电源开关机构190大致同时地,也接通信号开关机构150。如图6(D)所示,该信号开关机构150伴随操作件120的接通方向的转动,与上述第一弹簧连结体181反向地将第三弹簧连结体151弯曲成弓形,使信号可动片152与信号固定端子154分离而接通信号开关机构150。
接着,在关断该开关100时,如图6(E)所示,将操作件100向关断方向按下操作。这时,操作件120向关断方向转动,但在第一电源开关机构180侧不受到复位弹簧160的施力,因此只是操作件120单独地转动,即空转。
因此,旋转操作体130不转动,与该旋转操作体130一体的复位弹簧限制片134保持将可动磁性片172按下的状态,电源开关机构140一直保持接通状态直至从控制部输入重置信号。
另一方面,在信号开关机构150侧,如图6(F)所示,伴随操作件120的关断方向的转动,第三弹簧连结体151弯曲成弓形并进行反转,随之,信号可动片152转动并再次与信号固定端子154接触。因此,信号开关机构150伴随操作件120的动作进行接通、关断操作。
该信号开关机构150关断时,等待来自接受到该关断信号的未图示的控制部的重置信号。而且,在硬盘储存处理的控制数据的储存处理结束的时刻,图6(E)的第一电源开关机构180从接通状态再恢复到原来的图6(A)所示的电源切断状态。
以下,参照图7的控制方框图说明具备该开关100的电子设备700的数据处理动作。
电子设备700将上述开关100配设在可接通、关断操作的位置,在内部设置有CPU710、HDD(硬盘)720、RAM730。
在接通操作开关100的操作件120时,转动操作体130受到其操作力而向接通方向转动,基于此,电源开关机构140使触点部186、187、196、197接触,将开关100置于接通状态,由此,电子设备700的电源740接通。这样一来,在电子设备700工作的状态下,CPU710将电子设备700的处理数据储存于RAM730。
在该电子设备700停止利用时,使用者向关断方向操作开关100的操作件120时,从开关100的信号开关机构150向CPU710输入利用切断信号。基于此,CPU710保持电源接通状态直到数据处理结束,不向电源重置机构170输出电源切断信号。这时,在电源接通状态下,CPU710首先读出储存于RAM730的数据,将该数据全部转存到HDD720。
向该HDD720的数据转存结束时,CPU710能够优先确保数据的保护,由此,对开关100的电源重置机构170输出电源切断信号。基于此,在开关100上对螺线管171赋予比永久磁铁173的磁力更大的电磁解除力,该螺线管171将吸附于永久磁铁173及固定磁性片173a的可动磁性片172的限制解除,可动磁性片172成为自由状态,受到复位弹簧160伸长的施力,可动磁性片172推压转动操作体130,使操作件120向关断位置转动,并且,使电源开关机构140的触点部186、187、196、197分离。另外,使电源切断。这样一来,操作件120被关断操作之后,CPU710基于确认数据处理的结束而自动地切断电源。
另外,参照图8的时间图说明该开关100的重置动作。
在使用者未操作操作件120的待机状态下,信号开关机构150通电微弱电流而输出关断信号。对此,电源开关机构140的第一电源开关机构180及第二电源开关机构190维持非通电的关断状态。
之后,使用者对操作件120进行接通操作时,信号开关机构150使触点部分离,检测非通电后接通,电源开关机构140使触点部接触而通电,电源接通。另外,由于为接通状态,所以电源重置机构170的螺线管171一直维持接通状态直到从具有该开关100的电子设备700例如复印机及个人计算机等控制部输入重置信号。
开关100接通而利用电子设备之后,当使用者伴随电子设备700的停止利用而关断操作开关100的操作件120时,在该时刻,信号开关机构150被关断,输出切断信号。电子设备700的控制部(CPU)710检测该切断输出时,执行将在此之前的处理数据储存于硬盘的写入。
写入结束时,从控制部输出重置信号,赋予螺线管171比永久磁铁173的吸附力更大的电磁解除力,基于该解除,复位弹簧160伸长,基于该伸长的施力进行对电源开关机构140的解除操作。另外,与其连动,旋转操作体130及操作件120恢复到原来的关断位置。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对操作件进行接通操作时,电源开关机构接通。之后,即使对电源进行关断操作,电源开关机构都保持接通状态直到输入电源重置的信号,因此不会立即关断。在这期间向硬盘写入必要的数据,在数据处理结束时自动地切断电源。
尤其是,对操作件进行一次关断操作后,限制复位弹簧的施力,对操作件不施加复位弹簧的施力,因此,操作件空转。由此,在进行关断操作后,即使对操作件再一次进行接通、关断操作,其再接通、关断操作力也空转而不传递到电源开关机构的触点部。因此,最初对操作件进行关断操作后,即使在之后不经意地将操作件再次进行接通、关断操作,也没有任何妨碍。进而,在电子设备使用了该开关的情况下,可进行可靠性高的数据管理。
另外,在构成开关的内部时,由于电源开关机构140及信号开关机构150和电源重置机构170在壳体110内分开在一方F1和另一方F2的操作方向,因而不会使这些机构集中于壳体110的中央部,可分散地配置构成。因此,可使壳体的宽度方向狭窄而将开关精简化制作。
另外,由于可在电源重置机构170侧层叠构成部件而构成,因而在壳体110的内部不并列开关部件,可以构成开关的操作面积小的紧凑配置。因此,能够可靠地将开关小型化。
另外,由于在电源开关机构140及信号开关机构150侧将可动片182、192例如弯曲成L形等而配置,故而与直线状的可动片相比,该可动片182、192的转动区域成为大致半径长度的转动轨迹,还减小了该可动片的转动占有空间。由于可在壳体内紧凑内设可动片自身,故而可实现壳体110的缩小,实现开关的进一步小型化。
(实施例2)
附图表示具备重置功能的开关。图9(A)表示从一侧观察到的开关200的外观立体图,图9(B)表示从另一侧观察到的开关200的外观立体图。图10表示从一侧观察到的开关200的分解立体图,图11表示从另一侧观察到的开关200的分解立体图。
具备该重置功能的开关200在壳体210内组装入操作件220、电源开关机构240、复位弹簧260、电源重置机构270而构成。
壳体210具有上表面开放的箱形状,在其上部侧具有组装入上述构成零件230、240、250、260的凹形的空洞部211,另外,在底部侧具有从下方组装入电源重置机构270的底部安装开口部212和端子间隔部213,而且,在向上部侧开口的空洞部211组装入零件之后,转动自如地安装相对于该空洞部211的开口面平面地闭锁的操作件220。
此外,在该壳体210的窄幅的两个外侧面设有用于嵌入安装开关200而突出的防脱安装用的弹性卡止片214。另外,在该壳体210的宽幅外侧面的两侧中央部具有用于可转动地支承后述的操作件220的枢支孔215。
上述的操作件220设置成将长方体的底面开放的箱形状,形成适于用指尖按下其上表面的缓缓的凹状圆弧面的按下操作面221。另外,在操作件220的宽幅外侧面的两侧中央部突设有支轴222。这些支轴222转动自由地枢支于上述的壳体210的枢支孔215,且操作件220以两侧的枢支部分为转动支点在壳体210上转动自如地安装为跷跷板状。
该操作件220在底面开放的内部空间的一侧垂设有向下方突出的按压件225(参照图13)。形成由该按压件225的下端部将向上按压的后述的可动磁性片272的上表面向下压下的构成。
另外,操作件220作为通过转动而进行电源的接通、切断操作的操作部材而设置,在该操作件220的下表面设有第一开关操作部231、第二开关操作部232、强制加压片233。
在连接操作件220的两侧的支轴222间连接的下表面两侧具有第一开关操作部231和第二开关操作部232。第一开关操作部231具有嵌合保持在后述的第一电源开关机构280上部设置的第一弹簧连结体281的上部的圆形孔。另外,第二开关操作部232具有嵌合保持在后述的第二电源开关机构290的上部设置的第二弹簧连结体291的上部的圆形孔。
上述强制加压片233以将上述第一开关操作部231和第二开关操作部232的两侧的侧壁形成为纵长的长方板而垂设的垂设部分作为该强制加压片233。该强制加压片233在操作件220的下表面中央两侧作为该操作件220的一部分而垂设。因此,与该操作件220一体转动。而且,如图15后述那样,所述可动片282、292受到该操作件220被关断操作的该操作件220的操作力。由此,将该可动片282、292的触点部286、296向自上述固定端子283、293的触点部287、297分离的方向强制加压。
上述电源开关机构240具有与第一电源开关机构280和第二电源开关机构290这两个电路对应排列的双联开关结构。
上述的第一电源开关机构280的构成具有第一弹簧连结体281、可动片282、固定端子283、共用固定端子284而构成。
第一弹簧连结体281使用细孔的螺旋弹簧。该第一弹簧连结体281通过将上端部嵌合于上述的第一开关操作部231进行连接。下端部通过使后述的可动片282的向上突出的嵌合突起285插入该螺旋弹簧的孔内进行嵌合而与可动片282紧固连接。该第一弹簧连结体281形成为通过安装而使轴向中央部向一方稍微弯曲的“く”形。
上述可动片282将导电性金属片弯曲成L形,以该L形的弯曲部分为转动支点部而转动地支承于后述的共用固定端子284。而且,在可动片282的中间部切起形成上述的嵌合突起285,在L形水平一侧的前端部粘接有导电性触点部286。
固定端子283将导电性金属片弯曲成倒L形,在其上表面粘接有导电性的触点部287。而且,将该固定端子283的倒L形垂直一侧插入壳体210的端子安装孔216进行安装。此时,该触点部287在壳体210的底面向上配置,与其上方的可动片282的触点部286相对。
同样,共用固定端子284将导电性金属片弯曲成倒L形,在其上表面切起形成可动片支承部288。而且,将倒L形垂直一侧插入壳体210的端子安装孔216进行安装。
在此,第一弹簧连结体281“く“形地连接于第一开关操作部231与可动片282的上下之间,通过形成有第一开关操作部231的操作件220的转动,在其下方的转动轨迹上支承第一弹簧连结体281的上部的方向在一方和另一方不同,并产生角度差,由此,通过使该第一弹簧连结体281的中间部反转而施加相对于下方的可动片282的开关操作力。
另外,通过使用第一弹簧连结体281,富有弹性,不仅在轴向,即使相对于其交叉方向也具有柔软的弯曲性,可容易地获得开关那样地反复接通、关断时需要的弹性变形。因此,通过使用追随旋转操作件220的转动的富有柔软性的第一弹簧连结体281,可以容易地追随上述的角度差向接通方向和关断方向顺畅地操作下方的可动片282。
另外,在壳体210内,将电源重置机构270配置于操作件220的摆动操作方向的一方F1即接通侧。将第一电源开关机构280配置于操作件220的摆动操作方向的另一方F2即关断侧。因此,在将操作件220向接通侧操作时,在该操作件220的操作方向将磁性片272吸附保持于所述电源重置机构270的螺线管271而锁闭。因此,操作件220的接通操作力直接施加于电源重置机构270,省略了操作力传递用的中继部件。
另外,由于可将第一电源开关机构280和电源重置机构270在壳体210内分开配置于操作件220的接通侧和断开侧、即操作件220的摆动操作方向的一方F1和另一方F2,故而这些机构不集中于壳体210的中央部而可分散地配置。因此,可构成壳体210的宽度方向狭窄且精简化的开关200。
第二电源开关机构290具有与上述第一电源开关机构280相同的构成。另外,为第一电源开关机构280和第二电源开关机构290同时受到一个操作件220的操作力的并联配置构成。因此,第二电源开关机构290具有与第一电源开关机构280相同的功能并同时进行接通、关断操作。
因此,第二电源开关机构290可配置与第一电源开关机构280的各部件相同的部件。因此,由于是同一构成部件,因而具备第一弹簧连结体291、可动片292、固定端子293、共用固定端子294、各触点部296、297等的第二电源开关机构290的同一说明已经在对第一电源开关机构280的叙述中说明,故而省略。
如图12所示,这些第一电源开关机构280和第二电源开关机构290在壳体210内被第一隔板218隔开。因此,各开关机构280、290由壳体210的内壁和隔板218可确保一个被区划的开关操作空间。
另外,上述隔板218的上表面成为限制在操作件220的一方F1和另一方F2的转动的限制面,如图13b所示,在与该操作件220的一方相对的隔板218的上表面倾斜形成有接通限制面218a。另外,在与操作件220的另一方相对的隔板218的上表面倾斜形成有关断限制面218b。
复位弹簧260由盘簧构成。如图13(A)所示,该复位弹簧260通常处于伸长而经由可动磁性片272推压操作件220向关断方向转动的状态。
上述的电源重置机构270的构成具备:螺线管271、可动磁性片272、永久磁铁273、固定磁性片(轭铁)273a、重置信号输入端子274和螺线管箱275。
螺线管271具备将线圈卷绕于外周面并在上下方向开口的插通部,以在该插通部可将后述的可动磁性片272于上下方向插入的方式构成。另外,在插通的可动磁性片272的内端部侧,相对配置有永久磁铁273、固定磁性片273a和复位信号输入端子274。
上述的可动磁性片272具有T字形,该T字形部分的下部侧以平行的二列插通自如地设置于与螺线管271的二列平行的插通部。而且,该可动磁性片272的T字形的下表面台阶部分与螺线管271的线圈侧上端面的上下之间,如图12所示,以在上下方向压缩的状态夹持上述复位弹簧260。
而且,若对操作件220进行接通操作,则经由按压件225使可动磁性片272受到向下的按压力,抵抗复位弹簧260的作用力而使可动磁性片272向下移动。而且,若可动磁性片272到达下端,则被与其下方相对的长方体永久磁铁273、和将该永久磁铁273夹在中央而配置于其两侧的U形固定磁性片273a吸附保持。通过该吸附保持作用,保持电源接通状态。具有在该电源接通状态下若对螺线管271施加磁解除作用,则解除该吸附并切断电源的解除功能。
图13(A)表示第一电源开关机构280的关断状态,图13(B)表示接通状态。通常,如图13(A)所示,在第一电源开关机构280为关断状态的情况下,处于如下的状态,即,复位弹簧260伸长,被该复位弹簧260施力的可动磁性片272的上端部经由按压件225推压操作件220,将操作件220施力支持在关断位置。此时,操作件220处于转动到关断方向的状态。在该关断状态下,第一弹簧连结体281向电源切断方向弯曲成弓形,L形的可动片282以弯曲部分为转动支点向关断方向转动,处于该可动片282的触点部286与固定端子283的触点部287分离的电源切断状态。
在对这样构成的开关200进行接通操作的情况下,如图13(B)所示,若将操作件220向接通方向按下,则该操作件220的按压件225抵抗复位弹簧260的作用力而按下可动磁性片272。由此,使可动磁性片272向下移动并插入螺线管271的插通部,受到与其下方相对的永久磁铁273及固定磁性片273a的磁吸引作用而被吸附。此时,复位弹簧260被压缩,在该压缩状态下通过磁吸附作用保持接通状态。另外,在对该操作件220进行接通操作时,第一电源开关机构280的第一弹簧连结体281的轴向中央部反向地弯曲,通过该反作用力使可动片282转动,进而使触点部286、287接触而将电源接通。
另外,第二电源开关机构290也与第一电源开关机构280的动作相同,同步进行接通操作。
该电源接通状态一直保持接通直到从控制部对螺线管271输入复位信号。
这样构成的开关将由第一电源开关机构280和第二电源开关机构290构成的电源开关机构240、和电源重置机构270在壳体210内分开在一方F1和另一方F2的操作方向,因而不使这些机构集中于壳体210的中央部而能够分散地配置。因此,可使壳体的宽度方向狭窄并使开关200精简化进行制作。
另外,由于在电源重置机构270侧在可层叠构成部件而构成,因而可减少从层叠方向看到的平面配置空间。因此,可构成电源重置机构270的占有面积小的紧凑配置,进而能够可靠地实现开关的小型化。
另外,由于在电源开关机构240侧将可动片282、292弯曲成例如L形状等而配置,故而以弯曲附近为转动支点的该可动片282、292成为大致半径长度的转动轨迹,可减小该可动片的转动占有空间。由此,可将可动片自身紧凑地内设于壳体,实现壳体210的缩小化,并可实现开关的进一步小型化。
图14表示以第一电源开关机构280为例所示的摩擦接触处理动作。图14(A)是表示可动片和固定端子的触点部之间的摩擦接触前的初期接触状态的开关纵向剖面图,图14(B)是表示可动片和固定端子的触点部之间的摩擦接触后的接触状态的开关纵向剖面图,图14(C)是表示可动片滑动的状态的开关纵向剖面图。
设置于上述第一电源开关机构280的可动片282,在与上述操作件220的接通操作连动而使该可动片282的触点部286与上述固定端子283的触点部287接触的初期接触时(参照图14(A)),通过使上述可动片282在与该触点部286、287的接触、分离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上滑动的位移支承部289而被转动自如地支承。
该位移支承部289由以夹着可动片282的两侧的方式平行立起的两侧转动支承片289a,以夹持具有L形的可动片的水平一侧的方式可转动地支承该可动片282。另外,将转动自如地支承可动片282的两侧切成凹槽状,且在水平一侧稍微延长切开而形成允许该可动片282在水平方向滑动的构成。
另外,在触点部286、287接触的状态下,以可动片的L形水平片的前端侧向下倾斜的倾斜姿势的倾斜角度受到支承并促进可动片282的滑动。由此,在进行操作件的接通操作时,随着可动片282的转动而使该可动片282在水平方向稍许滑动(参照图14(B))。
此时,可动片282的触点部286按一定长度与固定端子283的触点部287滑动接触(参照图14(C))。进行所谓的摩擦接触动作。通过该摩擦接触动作,触点部之间总是得到避免熔敷性能。
图15表示以第一电源开关机构280为例所示的避免熔敷动作。图15(A)是表示触点部发生熔敷的熔敷离解前的状态的开关纵向剖面图,图15(B)是表示通过操作件强制离解熔敷的熔敷离解后的状态的开关纵向剖面图,图15(C)是将可动片从熔敷开始至熔敷离解的状态合成表示的开关纵向剖面图。
上述操作件220具备上述的强制加压片233,受到对操作件220进行关断操作的该操作件220的操作力并将上述可动片282强制加压到该可动片282的触点部286自上述固定端子283的触点部287分离的方向。
如图15(A)所示,该强制加压片233在触点部286、287发生熔敷时,若开始将操作件220向关断方向操作,则由触点部286、287的熔敷作用,操作件220的转动阻力大,平滑转动受到限制而不能进行关断操作。该情况下,如图15(B)所示,若将操作件220更强地向关断操作方向压入,则强制加压片233可以将可动片282的L形垂直一侧向关断方向强力按压而进行强制加压。由此,可使触点部分离,不论是否熔敷都能将其强制分离而进行电源的切断操作。
在本发明的构成和上述一实施例的构成的对应中:
本发明的电源保持解除机构与实施例的电源重置机构170、270相对应;
强制加压部与强制加压片233相对应;
保持部与永久磁铁173、273及固定磁性片173a、273a相对应;
解除部与螺线管171、271相对应;
弹性体与弹簧连结体181、191、281、291相对应;
本发明可基于权利要求书所公开的技术思想进行应用,不是只限定于上述实施例的构成。

Claims (9)

1.一种开关,其具备:
操作件,其被壳体支承,被向一方和另一方摆动操作;
电源开关机构,将所述操作件向所述一方摆动操作时,所述电源开关机构使在所述壳体内相对的可动片和固定端子的触点部接触;
复位弹簧,将所述操作件向所述另一方摆动操作时,所述复位弹簧在摆动操作方向上对所述操作件施力;
电源保持解除机构,其由保持部和解除部构成,所述保持部随着将所述操作件向所述一方摆动操作而将所述复位弹簧限制在反施力方向上,保持所述可动片和固定端子的所述触点部的接触状态,所述解除部将由所述保持部保持的所述接触状态解除,其中,
所述电源开关机构、所述复位弹簧和所述电源保持解除机构配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
将所述电源保持解除机构配置于所述操作件的摆动操作方向的所述一方侧,将所述电源开关机构配置于所述操作件的摆动操作方向的所述另一方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其中,
将所述复位弹簧和所述电源保持解除机构的所述保持部及所述解除部层叠而构成,将所述电源开关机构的可动片以向所述操作件的操作方向弯曲的弯曲形状转动自如地支承在该操作件的操作方向上,
通过基于所述操作件的所述摆动操作而反转的弹性体将所述操作件被操作的操作方向的中央部和所述可动片之间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其中,
所述电源开关机构具有位移支承部,
在所述可动片的触点部与所述固定端子的触点部接触的初期接触时,所述位移支承部使所述可动片在与该触点部的接触分离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上滑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其中,
所述电源开关机构具有位移支承部,
在所述可动片的触点部与所述固定端子的触点部接触的初期接触时,所述位移支承部使所述可动片在与该触点部的接触分离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上滑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其中,
所述操作件具有强制加压部,
所述强制加压部将所述可动片向受到将所述操作件向所述另一方摆动操作的该操作件的操作力而使所述可动片的触点部自所述固定端子的触点部分离的方向强制加压。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其中,
所述操作件具有强制加压部,
所述强制加压部将所述可动片向受到将所述操作件向所述另一方摆动操作的该操作件的操作力而使所述可动片的触点部自所述固定端子的触点部分离的方向强制加压部。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关,其中,
所述操作件具有强制加压部,
所述强制加压部将所述可动片向受到将所述操作件向所述另一方摆动操作的该操作件的操作力而使所述可动片的触点部自所述固定端子的触点部分离的方向强制加压。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关,其中,
所述操作件具有强制加压部,
所述强制加压部将所述可动片向受到将所述操作件向所述另一方摆动操作的该操作件的操作力而使所述可动片的触点部自所述固定端子的触点部分离的方向强制加压。
9.一种电子设备,其中,具备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开关。
CN201110092972.4A 2010-08-25 2011-04-14 开关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023860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87996/10 2010-08-25
JP2010187996A JP4905582B2 (ja) 2010-08-25 2010-08-25 スイッチ及び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86014A true CN102386014A (zh) 2012-03-21
CN102386014B CN102386014B (zh) 2015-04-15

Family

ID=456956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92972.4A Active CN102386014B (zh) 2010-08-25 2011-04-14 开关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952771B2 (zh)
JP (1) JP4905582B2 (zh)
CN (1) CN102386014B (zh)
TW (1) TWI428949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76102A (zh) * 2018-07-03 2020-01-10 易湘云 热破坏断电的开关及具有该开关的插座
CN110676103A (zh) * 2018-07-03 2020-01-10 易湘云 铋基合金作为开关或插座断电元件的方法
CN110676104A (zh) * 2018-07-03 2020-01-10 易湘云 翘板开关及其滑动压抵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71664B (zh) * 2012-05-15 2017-06-20 马夸特机械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电气开关
JP2014229475A (ja) * 2013-05-22 2014-12-08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6989118B2 (ja) * 2015-12-22 2022-01-05 株式会社 エヌティーアイ 決済システム、ユーザ端末及びそれで実行される方法、決済装置及びそれで実行される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72374A (ja) * 1996-12-12 1998-06-26 Otax Kk リセット機構付スイッチ
JP2001014982A (ja) * 1999-06-25 2001-01-19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リセット機構付きスイッチ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40682A (en) * 1971-09-13 1973-06-19 Us Controls Corp Push-to-start switch
US5223813A (en) * 1991-11-18 1993-06-29 Potter & Brumfield, Inc. Circuit breaker rocker actuator switch
JPH1092269A (ja) 1996-09-19 1998-04-10 Hirose Chierii Precision:Kk スイッチ装置
TW366510B (en) 1997-03-26 1999-08-11 Yu Tsung Mou Overload protection switch
US5889457A (en) * 1997-04-28 1999-03-30 Hsu; Cheng-Chao Overload protective circuit breaker switch
JPH11167845A (ja) 1997-12-02 1999-06-22 Hirose Cherry Precision:Kk スイッチ装置
JP4683950B2 (ja) 2004-05-11 2011-05-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スイッチ装置及び電気機器
KR101015316B1 (ko) 2008-12-31 2011-02-15 엘에스산전 주식회사 접점 상태를 표시할 수 있는 배선용 차단기의 개폐기구 및 그를 갖는 배선용 차단기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72374A (ja) * 1996-12-12 1998-06-26 Otax Kk リセット機構付スイッチ
JP2001014982A (ja) * 1999-06-25 2001-01-19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リセット機構付きスイッチ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76102A (zh) * 2018-07-03 2020-01-10 易湘云 热破坏断电的开关及具有该开关的插座
CN110676103A (zh) * 2018-07-03 2020-01-10 易湘云 铋基合金作为开关或插座断电元件的方法
CN110676104A (zh) * 2018-07-03 2020-01-10 易湘云 翘板开关及其滑动压抵件
CN110676103B (zh) * 2018-07-03 2022-02-08 易湘云 铋基合金作为开关或插座断电元件的方法
CN110676104B (zh) * 2018-07-03 2022-02-08 易湘云 翘板开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428949B (zh) 2014-03-01
CN102386014B (zh) 2015-04-15
US8952771B2 (en) 2015-02-10
US20120048694A1 (en) 2012-03-01
JP4905582B2 (ja) 2012-03-28
TW201209876A (en) 2012-03-01
JP2012048883A (ja) 2012-03-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47160B (zh) 开关及电子设备
CN102386014A (zh) 开关及电子设备
CN101841581B (zh) 手写笔弹出机构
CN102456490A (zh) 开关的制造方法及开关
JP6848909B2 (ja) 端子台
KR20040020153A (ko) 휴대 가능한 복합형 컴퓨터의 닥킹 스테이션
EP0892418B1 (en) Switch arrangement operable in both slide and push directions and its assembling method
CN101247007B (zh) 具有弹性杆的连接器
CN1864948B (zh) 裁断机
CN102208722A (zh) 可更换电子卡的电子装置
JP2012514295A (ja) 防塵シャッタ付き面板
CN108140517B (zh) 继电器
JP2010118343A (ja) リレー
CN102025059A (zh) 连接器
CN107564757A (zh) 多位置电开关
KR20040089471A (ko) 개폐용 핸들장치
KR20080089443A (ko) 전기 커넥터
CN216565340U (zh) 一种摄像头和麦克风的组合开关结构及电子设备
JP3076782B2 (ja) Icソケット
CN201349377Y (zh) 滑盖机构
JP2001135196A (ja) スライド操作式スイッチ
CN100458993C (zh) 开关的接点构造
JP4607787B2 (ja) パワーシート用スイッチ装置
EP2413339B1 (en) Switch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2208293A (zh) 两段式按压开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