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58993C - 开关的接点构造 - Google Patents

开关的接点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58993C
CN100458993C CNB2006100042480A CN200610004248A CN100458993C CN 100458993 C CN100458993 C CN 100458993C CN B2006100042480 A CNB2006100042480 A CN B2006100042480A CN 200610004248 A CN200610004248 A CN 200610004248A CN 100458993 C CN100458993 C CN 10045899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terminal
contact
indivedual
clamping part
sw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1000424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22268A (zh
Inventor
板桥隆幸
川濑达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s Alp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p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s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ps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8222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222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5899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58993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lide Switches (AREA)
  • Contacts (AREA)
  • Rotary Switch, Piano Key Switch, And Lever Switch (AREA)

Abstract

一种开关的接点构造,包括:具有多个夹子形状的夹持部(4a)并在夹持部的两侧边缘设置有向外方扩张的倾斜部(4b)的可动接点(4)、竖立设置于绝缘基台(1a)上并可滑动地保持可动接点的平板形状的共用固定端子(2a)和分开配设在与共用固定端子在同一的中心线上的两侧并与可动接点相接触分离的一对平板形状的个别固定端子(2b);将共用固定端子的板厚形成得比个别固定端子的板厚薄,当可动接点在共用固定端子上滑动而进行接点切换时,在夹持部与个别固定端子接触之前,夹持部的倾斜部前端附近与个别固定端子相接触。由此,即使在开关是小型制品而且当开关切换时不能够获取较大的移动量的情况下,也可以增大初始状态下的绝缘距离。

Description

开关的接点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开关的接点构造,尤其涉及一种适合小型滑动开关的最佳开关的接点构造。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开关的接点构造,公知的是夹子形状的可动接片夹持平板形状的板厚相同的固定接片,通过可动接片在固定接片上滑动,进行接点的切换的滑动开关的构造(例如,参照转利文献1)。
该以往的滑动开关的构造如图6所示。图6是以往的滑动开关的分解立体图。
图中,以往的滑动开关具有:配置有多个固定接片35的基板30、具有捏手部36a并且通过该捏手部36a的操作而在基板30上沿着固定接片35的排列方向移动的滑动部件36、和由滑动部件36保持并与该滑动部件36一同移动从而可选择地与多个固定接片35接触的可动接片40。
基板30是由合成树脂制造的基板,在该基板30的中央部,3个固定接片35排成一列配置。在这些固定接片35上,一体设置有插销形状的端子35a,其向基板30下方突出并被固定。而且,中央的固定接片35是共用接片,两侧的是分隔接片。
滑动部件36由合成树脂制成,在一侧面上一体突出设置捏手部36a。而且,在下面设置有凹入部37,可动接片40被收容并保持在该凹入部37中。并且,在滑动部件36的两侧设置有向下方突出的突片38,这些突片38的内侧面与基板30的侧面滑动接触。
可动接片40由具有弹性的导电金属板构成,并设置有一对分别从两侧夹持与其相邻结合的固定接片35的夹子部41,在该夹子部41的两侧板部上,突出设置与固定接片35滑动接触的接点部41a。
而且,滑动部件36,在收容于凹入部37的可动接片40的夹子部41嵌入安装在基板30上的固定接片35上的状态下,可滑动地保持在基板30上。
上述滑动开关,通过使滑动部件36向左有移动,中央固定接片(共用接片)35和左右的固定接片(分隔接片)35通过可动接片40而被连接,使得开关呈开/关的状态。
(专利文献1)特开平8-161971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以往的滑动开关中,当开关是小型制品、在开关切换的时候不能够获取较大的移动量(到打开为止的行程被限定)的情况下,由于初始状态下的绝缘间隙(可动接片与固定接片之间的距离)很小,所以,在要求200V或500V等耐额定电压的时候,很难在开关性能上得到对应。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点,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开关是小型制品、开关进行切换时不能够获得较大的移动量的制品中,也可以增大初始状态下的绝缘距离的开关的接点构造。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的开关的接点构造,包括:具有多个夹子形状的夹持部并在该夹持部的两侧边缘设置有向外方扩张的倾斜部的可动接点,和竖立设置于绝缘基台上并滑动保持所述可动接点的平板形状的共用固定端子,和分开配设在与该共用固定端子在同一的中心线上的两侧并与所述可动接点相接触分离的一对平板形状的个别固定端子;将所述共用固定端子的板厚形成得比所述个别固定端子的板厚薄,当所述可动接点在所述共用固定端子上滑动而进行接点切换的时候,在所述夹持部与所述个别固定端子接触之前,所述夹持部的倾斜部前端附近与所述个别固定端子相接触。
而且,作为第2技术方案的构造,是形成所述共用固定端子的板厚,使得在所述可动接点由所述共用固定端子保持的时候,所述夹持部的倾斜部前端与所述个别固定端子之间的距离、和所述可动接点的切换移动量大致相同。
并且,作为第3技术方案的构造,是将所述共用固定端子的高度形成得比所述个别固定端子的高度大,同时,通过多个所述夹持部将所述可动接点夹持在所述共用固定端子的板面上,从而以分开的状态保持所述夹持部的倾斜部和所述一对个别固定端子。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由于本发明的开关的接点构造,包括:具有多个夹子形状的夹持部并在夹持部的两侧边缘设置有向外方扩张的倾斜部的可动接点,和竖立设置于绝缘基台上并滑动保持可动接点的平板形状的共用固定端子,和分开配设在与共用固定端子同一的中心线上的两侧并与可动接点相接触分离的一对平板形状的个别固定端子;将共用固定端子的板厚形成得比个别固定端子的板厚薄,当可动接点在共用固定端子上滑动而进行接点切换的时候,在夹持部与个别固定端子接触之前,夹持部的倾斜部前端附近与个别固定端子相接触,所以,即使当开关是小型制品、在开关切换的时候不能够获取较大的移动量(到打开为止的行程被限定)的情况下,由于不改变开关切换时的打开位置,就能够增大初始状态下可动接点和固定接点之间的绝缘距离,所以,能够提高耐电压性能。
另外,由于形成共用固定端子的板厚,使得在可动接点由共用固定端子保持的时候,夹持部的倾斜部前端与个别固定端子之间的距离、和可动接点的切换移动量大致相同,所以,按照可动接点的切换移动量,可以增大初始状态下可动接点与固定接点之间的绝缘距离。
另外,由于将共用固定端子的高度形成得比个别固定端子的高度大,同时,通过多个夹持部将可动接点夹持在共用固定端子的板面上,从而以分开的状态保持夹持部的倾斜部和一对个别固定端子,因此,通过简单的构造,可以使可动接点从个别固定接点可靠地分开,从而能够增大绝缘距离。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有本发明的开关的接点构造的开关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表示对具有本发明的开关的接点构造的开关进行局部剖的内部构造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3是表示对具有本发明的开关的接点构造的开关进行局部剖的内部构造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接点部分的俯视图及侧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接点部分的剖视图。
图6是以往的滑动开关的分解立体图。
图中:1—壳体,1a—基台,1b—收纳部,1c—引导部,1d—弹簧保持部,1e—支轴部,1f—卡合突部,2—固定端子,2a—共用固定端子,2b—个别固定端子,3a、3b—外部端子,4—可动接点,4a—夹持部,4b—倾斜部,5—滑动部件,5a—接点保持部,5b—卡合凹部,6—螺旋弹簧,7—操作杆,7a—中央基部,7b—杆部,7c—驱动部,8—罩部件,8a—安装脚,9—遮护部件,9a—插通孔,10—捏手,11—箱体,11a—底座部,11b—安装部,11c—贯通孔,11d—卡止突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在图1至图5中表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具有本发明的开关的接点构造的开关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表示对具有本发明的开关的接点构造的开关的一部分进行局部剖的内部构造的主要部分立体图,图3是表示与图2相同接点部分的主要部分立体图,图4是表示接点部分的图,(a)是俯视图,(b)是侧视图、图5是表示相同接点部分的剖视图。
图中,壳体1是由合成树脂等的绝缘材料构成,具有:矩形形状的基台1a和在该基台1a的上面侧延伸设置并且一面侧开口为箱子形状的收纳部1b。在该收纳部1b的内底部,配设有多个固定端子2。该固定端子2,由导电性金属板形成,通过镶嵌成形等方法,直立在收纳部1b的内底部而被一体埋设。所述固定端子2具有:设置在中央的共用固定端子2a和在其两侧具有一定间隙而分开设置的一对个别固定端子2b、2b。
而且,在所述固定端子2的另外端侧,从所述基台1a的底面侧向下方延伸突出,分别形成外部端子3a、3b。
而且,如图5所示,所述固定端子2被形成为平板形状,所述共用固定端子2a的板厚尺寸T1,比一对所述个别固定端子2b、2b的板厚尺寸T2薄。此时,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个别固定端子2b、2b的板厚尺寸T2大约形成为0.35mm,另一方面,共用固定端子2a的板厚尺寸T1大约形成为0.25~0.29mm。在形成所述共用固定端子2a的时候,是在通过冲压等方法对板厚大约为0.35mm的端子材料进行冲压弯曲加工,形成个别固定端子2b时,通过利用冲压的方法从两侧对共用固定端子2a部分实施压变形加工,而在局部形成大约0.25~0.29mm板厚的薄壁部分。
并且,如图4(b)所示,所述共用固定端子2a,其直立设置的高度尺寸H1比一对所述个别固定端子2b、2b的高度尺寸H2高。另外,在所述共用固定接点2a的板面上,可动接点4被夹在中间而处于保持状态。
可动接点4,由具有弹性的导电性薄板金属板构成,包括:多个夹子形状的夹持部4a(本实施方式中为3个)和在该夹持部4a的两边缘处向外方扩张的倾斜部4b(参照图5)。而且,所述夹持部4a通过在所述共用固定端子2a的板面上滑动而与设置在两侧的一对所述个别固定端子2b、2b接触,可以构成电气连接,进行开关的切换。
滑动部件5,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材料构成,可滑动地被收纳在所述收纳部1b中。在该滑动部件5上,设置有保持所述可动接点4的接点保持部5a,而且,设置有收容螺旋弹簧6的弹簧收容部(未图示)、和卡合操作杆7的卡合凹部5b;所述螺旋弹簧6用于使滑动部件5回复到中央位置。该滑动部件5,随着操作杆7的转动操作,在收纳部1b内滑动移动,使得所述可动接点4与所述固定端子2滑动接触。另外,在所述收纳部1b上,设置有引导滑动部件5的进行滑动移动的引导部1c、和保持螺旋弹簧6的弹簧保持部1d。
操作杆7,由合成树脂等的绝缘材料构成,由在所述壳体1的上端侧设置的圆轴形状支轴部1e可转动地支撑。该操作杆7形成为长条形状,夹持由支轴部1e支撑的中央基部7a,并在上方设置杆部7b,另外,在下方设置有与所述滑动部件5的卡合凹部5b相卡合的驱动部7c。
在所述壳体1的收纳部1b的开口部安装罩部件8。该罩部件8是将平板形状的金属板等冲压弯曲而形成的,通过多个安装脚8a卡合在壳体1上,该安装脚8a以覆盖收纳部1b的开口部的方式设置在四角部。
另外,在所述收纳部1b以及所述罩部件8的外侧,覆盖安装有用于覆盖其整体的遮护部件9,该遮护部件9,由橡胶等具有可挠性的绝缘材料构成,并形成为在下面侧具有开口的袋状。而且,在上面侧,设置有所述操作杆7的杆部7b插通的插通孔9a,在从该插通孔9a突出的杆部7b的前端,安装有由相同合成树脂等绝缘材料形成的捏手10。
通过设置该遮护部件9,可以防止尘埃等异物进入配设有接点部的所述收纳部1b。
箱体11由合成树脂等的绝缘材料构成,被形成为上下开放的筒状,并具有:矩形形状的底座部11a和从一对与该底座部11a相对向的侧面向下方延伸设置的安装部11b。另外,在该底座部11a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贯通孔11c,在安装部11b上,设置有向内方突出的卡止突起11d。
该箱体11,被安装在壳体1的上面侧,此时,覆盖安装在所述收纳部1b的外侧的遮护部件9,插通在底座部11a的贯通孔11c内,所述操作杆7以及捏手10向贯通孔11c的上方突出。并且,在一对与壳体1的基台1a相对向的侧面部上,设置有向外方突出的卡合突部1f,所述安装部11b的卡止突起11d卡合在该卡合突部1f上,降箱体11安装在壳体1上。
下面,基于图4以及图5,对上述构成的开关接点部的切换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在操作杆7位于中央位置的初始状态下,滑动部件5通过螺旋弹簧6的弹力位于中央位置,可动接点4,通过其夹子形状的各夹持部4a全部被夹持在共用固定端子2a的板面上而被保持。此时,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以位于左右的夹持部4a的倾斜部4b前端与个别固定端子2b之间的距离L1与可动接点4的切换移动量L2大致相同的方式,形成共用固定端子2a的板厚。在该状态下,开关处于关闭状态。
此时,可动接点4的切换移动量L2,被表示为通过可动接点4的夹持部4a在共用固定端子2a的板面上滑动而使得夹持部4a或倾斜部4b中的一个与左右任意一方的个别固定端子2b的板面端部相接触的距离。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个别固定端子2b的板厚尺寸T2大约形成为0.35mm,共用固定端子2a的板厚尺寸T1大约形成为0.25~0.3mm,上述距离L1大约被设定为0.25mm,另外,移动量L2大约被设定为0.25mm。
而且,此时,共用固定端子2a的高度尺寸H1,形成得比配设在两侧的一对个别固定端子2b的高度尺寸H2大(高),在可动接点4通过多个夹持部4a被夹持在共用固定端子2a的板面上的状态下,夹持部4a的倾斜部4b与一对个别固定端子2b保持分开的状态。
如果操作杆7从该状态向左或右方向被倾倒操作,则随着该操作,滑动部件5抵抗螺旋弹簧6的弹力而向左右任意方向滑动移动。此时,可动接点4也和滑动部件5一同移动,从共用固定端子2a的板面上向左右任意一个个别固定端子2b的方向移动,使得可动接点4与在移动方向上配设的个别固定端子2b接触,则开关变为打开状态。
此时,由于共用固定端子2a的板厚T1形成得比左右一对的个别固定端子2b的板厚T2薄,所以,当可动接点4在共用固定端子2a的板面上滑动而进行接点切换的时候,在夹持部4a与个别固定端子2b接触之前,夹持部4a的倾斜部4b前端附近与个别固定端子2b相接触。
如果从该状态解除对操作杆7的倾倒操作,则操作杆7以及滑动部件5通过螺旋弹簧6的弹力(回复力)回复到初始的中央位置,并且随此,可动接点4也移动到共用固定端子2a板面上的中央位置,与个别固定端子2b离开,使得开关变为关闭的状态,从而回复到初始的状态。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开关的接点构造,具有多个夹子形状的夹持部4a,并且包括:在该夹持部4a的两侧边缘设置有向外方扩张的倾斜部4b的可动接点4,和滑动保持该可动接点4的平板形状的共用固定端子2a,以及分开配设在与该共用固定端子2a相同的中心线上的两侧并与可动接点4接触分离的一对平板形状的个别固定端子2b;将所述共用固定端子2a的板厚T1形成得比所述个别固定端子2b的板厚T2薄,当所述可动接点4在所述共用固定端子2a上滑动而进行接点切换的时候,在所述夹持部4a与所述个别固定端子2b接触之前,所述夹持部4a的倾斜部4b前端附近与所述个别固定端子2b相接触。
而且,在降所述可动接点4保持在所述共用固定端子2a上的时候,由于以所述夹持部4a的倾斜部4b前端与所述个别固定端子2b之间的距离L1和所述可动接点4的切换移动量L2大致相同的方式,形成所述共用固定端子2a的板厚T1,所以,按照所述可动接点4的切换移动量L2,可以增大初始状态下可动接点4与固定接点2之间的绝缘距离(=L1)。
另外,在将所述共用固定端子2a的高度H1形成得比所述个别固定端子2b的高度H2大(高)的同时,由于通过多个夹持部4a将所述可动接点4夹持在所述共用固定端子2a的板面上,从而以分开的状态保持所述夹持部4a的倾斜部4b和一对所述个别固定端子2b,所以,通过简单的构造,可以使所述可动接点4从所述个别固定接点2b可靠地分开,从而能够增大可动接点4与固定接点2之间的绝缘距离。
因此,即使当开关是小型制品、在开关切换的时候不能够获取较大的移动量(到打开为止的行程被限定)的情况下,由于不改变开关切换时的打开位置就能够增大初始状态下可动接点4和固定接点2之间的绝缘距离,所以,能够提高耐电压性能。

Claims (3)

1.一种开关的接点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多个夹子形状的夹持部并在该夹持部的两侧边缘设置有向外方扩张的倾斜部的可动接点,和竖立设置于绝缘基台上并滑动保持所述可动接点的平板形状的共用固定端子,和分开配设在与该共用固定端子在同一的中心线上的两侧并与所述可动接点相接触分离的一对平板形状的个别固定端子;将所述共用固定端子的板厚形成得比所述个别固定端子的板厚薄,当所述可动接点在所述共用固定端子上滑动而进行接点切换的时候,在所述夹持部与所述个别固定端子接触之前,所述夹持部的倾斜部前端附近与所述个别固定端子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的接点构造,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共用固定端子的板厚,使得在所述可动接点由所述共用固定端子保持的时候,所述夹持部的倾斜部前端与所述个别固定端子之间的距离和所述可动接点的切换移动量大致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的接点构造,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共用固定端子的高度形成得比所述个别固定端子的高度大,同时,通过多个所述夹持部将所述可动接点夹持在所述共用固定端子的板面上,从而以分开的状态保持所述夹持部的倾斜部和所述一对个别固定端子。
CNB2006100042480A 2005-02-15 2006-02-13 开关的接点构造 Active CN10045899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038021 2005-02-15
JP2005038021A JP2006228467A (ja) 2005-02-15 2005-02-15 スイッチの接点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22268A CN1822268A (zh) 2006-08-23
CN100458993C true CN100458993C (zh) 2009-02-04

Family

ID=369234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042480A Active CN100458993C (zh) 2005-02-15 2006-02-13 开关的接点构造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6228467A (zh)
CN (1) CN100458993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745274B1 (ko) 2015-09-08 2017-06-08 도요타지도샤가부시키가이샤 동력 전달 장치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53151B2 (ja) * 2017-09-26 2021-03-31 アルプス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スタンドの位置検出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71767A (en) * 1979-12-31 1983-02-01 Nihon Kaiheiki Kogyo Kabushiki Kaisha Small-sized switch
JPS63308825A (ja) * 1987-06-10 1988-12-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押釦スイッチ
JPH08161971A (ja) * 1994-12-07 1996-06-21 Misaki Denshi Kogyo Kk スライドスイッチ
CN1151603A (zh) * 1995-10-18 1997-06-11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滑动片接触开关
CN1165386A (zh) * 1996-02-28 1997-11-19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滑动操作型开关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71767A (en) * 1979-12-31 1983-02-01 Nihon Kaiheiki Kogyo Kabushiki Kaisha Small-sized switch
JPS63308825A (ja) * 1987-06-10 1988-12-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押釦スイッチ
JPH08161971A (ja) * 1994-12-07 1996-06-21 Misaki Denshi Kogyo Kk スライドスイッチ
CN1151603A (zh) * 1995-10-18 1997-06-11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滑动片接触开关
CN1165386A (zh) * 1996-02-28 1997-11-19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滑动操作型开关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745274B1 (ko) 2015-09-08 2017-06-08 도요타지도샤가부시키가이샤 동력 전달 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6228467A (ja) 2006-08-31
CN1822268A (zh) 2006-08-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11007B2 (en) Electrical pushbutton switch
CN1909131B (zh) 常闭类型的微型电开关
CN1849681B (zh) 设有光源的开关设备
EP2466608A2 (en) Relay with an improved contact spring
CN101620944B (zh) 按钮开关
CN102262971B (zh) 按钮开关
EP2469565B1 (en) Electromagnetic contactor
JP2001525589A (ja) 触覚効果および単一作動部材を有する複数経路電気スイッチ
CN100458993C (zh) 开关的接点构造
CN102386014A (zh) 开关及电子设备
US6689967B2 (en) Slide switch
CN101295849B (zh) 电气器件用插座
CN100524567C (zh) 开关装置
CN101923977A (zh) 按钮开关
CN109787049B (zh) 堆叠式二合一卡座及电子设备
JP3820680B2 (ja)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及びその組立て方法
CN101071692B (zh) 开关装置
US4238655A (en) Cam actuated switching device
US20110083950A1 (en) Multi-directional tact switch
US4255634A (en) Cam actuated switching device
CN101996808B (zh) 滑动开关
JP4295599B2 (ja) スイッチ装置
EP1733404B1 (en) Electrical switch of the normally closed type
CN110024070A (zh) 按压开关
CN1139954C (zh) 按钮式开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Alpine Alpine Company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Alps Electric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