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954C - 按钮式开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按钮式开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954C
CN1139954C CNB991004256A CN99100425A CN1139954C CN 1139954 C CN1139954 C CN 1139954C CN B991004256 A CNB991004256 A CN B991004256A CN 99100425 A CN99100425 A CN 99100425A CN 1139954 C CN1139954 C CN 1139954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movable contact
contact member
button
frame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9910042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27394A (zh
Inventor
我妻透
山贺一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s Alp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p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s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ps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2273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273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95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954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5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single operating member
    • H01H13/52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single operating member the contact returning to its original state immediately upon removal of operating force, e.g. bell-push switc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Rotary Switch, Piano Key Switch, And Lever Switch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具有固定触点、可动触点构件、操作按钮和覆盖操作按钮突出部分以外的开口部分的盖。可动触点构件由具有弹性的导电材料制成,其两端分别在同一方向上弯曲成大致为U字形,构成第一和第二弯曲部。第一弯曲部作为可动部分,在其端部上形成与固定触点滑接的可动触点,同时在第二弯曲部的端部上形成支点部分。通过按下操作按钮,可动部分以支点部分为中心下降,使可动触点在框体的底部上滑动,与固定触点接触,或不接触。

Description

按钮式开关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检测机构等、利用可动触点的弹性控制操作按钮上下运动的按钮式开关装置。
由于由具有弹性的金属制成,通常由这种弹性保持在接通或断开状态的可动触点,和利用该可动触点的弹性,使操作按钮一直保持上升状态的按钮式开关装置结构简单,尺寸小,操作感觉好,因此被广泛用于各种电子机器中。
现有的按钮式开关装置,例如,可举出在日本专利公开第168645/1994号公报、专利公开第203380/1996号公报或专利公开第329779/1996号公报等中所公布的装置。作为这些现有的例子中的一个例子,图6中表示了专利公开第168645/1994号公报中的装置。
图6为表示现有的按钮式开关装置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如图6所示,该装置具有在其内部底面上配置着固定触点22、23的大致呈量斗形的框体21,带有可动部分24的可动触点构件25,和压紧该可动触点构件25的可动部分24的操作按钮26。该可动触点构件25由具有弹性的导电金属板制成,它弯曲成大约呈U字形,构成一个弯曲部分。这个弯曲部分就是成为受力点的可动部分24。该可动触点构件25是这样构成的:它的一端与框体21的侧壁接合,形成支点部分27,而它的另一端形成可动触点部分28,随着上述可动部分24的下降,沿图6所示向右方向滑动,离开固定触点22,以便与固定触点23接触。在图6中所示的操作按钮26没有压下的状态下,可动触点构件25的可动部分,依靠其自身的弹性上升,可动触点部分28则离开固定触点23,而与固定触点22接触;与此同时,操作按钮26也上升。
29为嵌在做在框体21的内侧面上的支承部分21a的凹部21b的底面上构成的固定触点。可动触点构件25的支点部分27总是与该固定触点29接触。30为一个盖,它支承着操作按钮26,使它可自由地上下运动,但又使该操作按钮26不从框体21脱出。
这样,由于该按钮式开关装置为由具有固定触点22、23的框体21,可动触点构件25,操作按钮26,以及盖30这样四个构件构成的,因此具有尺寸可以较小,而且操作按钮26的操作感觉平滑等优点。
在装配上述现有例子的按钮式开关装置时,只需将可动触点构件25插入配置有固定触点22、23的框体21内,然后用盖30覆盖框体上部这样的简单工序就可以了,但是,当将可动触点构件25插入框体21内时,必须使支点部分27与支承部分21a的凹部21b底面上的固定触点29接触,使可动触点部分28与固定触点22接触,因此,从上面方向装入比较困难,这是一个缺点。另外,当安装操作按钮26和盖30时,有可能不稳定地使插入在框体21内的可动触点构件25移动,这样,由可动触点构件25产生的操作按钮26的上升不能平滑地进行,因此,不能实现使可动触点部分28离开固定触点22,向固定触点23运动的切换。在极端情况下,当装配盖30时,有可能通过操作按钮26,使可动触点构件25变形。
以上缺点,在上述专利公开第203380/1996号中所述的按钮式开关装置中,也同样存在。另外,在上述专利公开第329779/1996号公报所述的按钮式开关装置中,使可动触点构件的支点部分与操作柄接合,因此,在安装操作柄时,有可能使该可动触点构件变形。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装配简单,可以使可动触点构件可靠地实现开关切换动作的按钮式开关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可以增大可动触点构件产生的回复力,能迅速和可靠地使操作按钮和可动触点构件回复原状的按钮式开关装置。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可以使操作按钮无损耗地大致呈垂直上下运动的按钮式开关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这样的开关装置,其具有上部开口,并设有支承部分的大略呈矩形的框体;配置在上述框体内的固定触点;可动触点构件;用于压下上述可动触点构件的可动部分的操作按钮;和覆盖除了上述操作按钮突出部分以外的上述上部开口部分的盖。该可动触点构件由具有弹性的导电材料制成,它形成两端分别在同一方向上弯曲成大致为U字形的第一和第二弯曲部分;以上述第一弯曲部分作为受力点的可动部分,并且在其端部边缘上,形成可在上述框体底部上滑动,又可与上述固定触点滑动接触的可动触点。同时,该可动触点构件还在上述第二弯曲部分的端部,形成一个支点部分,该支点部分可自由转动地支承在上述支承部分上可以与上述支承部分接合。通过压下上述操作按钮,上述可动部分可以上述支点部分为中心下降,这样,上述可动触点可在上述框体的底部上滑动,与上述固定触点接触,或者不接触。
另外,为实现上述另一目的,本发明的开关装置中还包括,在上述盖的内表面上形成一个压紧上述可动触点构件的上述第二弯曲部分附近的突起部分,使由上述可动触点构件的可动部分发出的上述操作按钮的回复力增加。
另外,为实现上述再一目的,本发明的开关装置中还包括,在上述可动触点构件的第一和第二弯曲部分之间,形成一个向着可动触点方向突出的弯曲部分,通过该弯曲部分可以调整加在该操作按钮上的分力的方向。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为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支点部分的部分立体图;
图3为表示在接通状态下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纵向剖面图;
图4为表示从图3所示的状态,完全在内部压紧操作按钮的断开状态的纵向剖面图;
图5为表示可动触点构件的变形例子的正视图;
图6为表示现有的按钮式开关装置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在这个实施例中,取具有可以分别独立进行接通/断开动作的两个操作按钮的按钮式开关装置的情况作为例子。
在这些图中,1为用合成树脂制成的,上方有开口,大致呈矩形的框体。在框体内部垂直设置了导向通道4,5,以便使两个操作按钮2,3沿上下方向移动导向。这两个导向通道4,5,在与框体1的相对的一侧侧壁1a,1b之间形成间隙。而且,导向通道4配置在与该框体1的侧壁1a,1b垂直的另一侧壁1c,1d中的侧壁1c一边;而导向通道5则配置在与侧壁1d接近的一边。另外,在导向通道4的侧壁1a一侧的表面上,形成向上下方向延伸的切口4a;而在导向通道5的侧壁1b一侧的表面上,同样形成向上下方向延伸的切口5a。如图3和图4所示,在位于导向通道4,5和侧壁1a,1b之间的间隙处的框体1的底部1e上,分别呈平面状配置了固定触点6,并同时垂直设置了支承突起部分1f。另外,导向通道4,5的上端从框体1的上面突出出来。
操作按钮2,3分别做成相同的形状,这里只说明一侧的操作按钮2,另一侧的操作按钮3,与操作按钮2相同的结构元件用相同的标号表示,其说明从略。操作按钮2大致为杆状,由合成树脂制成,其上半部为大致呈圆柱形的按钮部分2a,其下半部分为棱柱形的操作部分2b。在操作部分2b的一个侧面的下部,形成一个沿着与操作按钮2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向外伸出的接触部分2c。在形成这个接触部分2c的表面上,做成一个随着从接触部分2c上升而突出量变小的倾斜表面2d;而在操作按钮2a和操作部分2b的边界部分上,形成一个稍微突出的限制部分2e。接触部分2c和限制部分2e,从导向通道4的切口4a,向着侧壁1a的方向突出出来。
由具有弹性的导电金属板制成的可动触点构件7,8分别放置在导向通道4,5和侧壁1a和1b之间的各个间隙中。可动触点构件7,8分别做成相同的形状,这里,只就一侧的可动触点构件7进行说明,另一侧的可动触点构件8的与可动触点构件7相同的结构元件,用相同的标号表示,其说明从略。可动触点构件7做有可动部分7a,该可动部分7a是以通过将该构件7的一端弯曲成大致为U字形而构成的弯曲部分作为受力点的。该可动触点构件7的另一端具有通过弯曲成大致为U字形而构成的弯曲部分7b。在弯曲部分7b的端部,设有一个支点部分7c,它是一对彼此相对的切口构成的。在可动部分7a的端部边缘处,形成一个可动触点7a,它是通过将可动部分7a的端部切成两个腿,并通过弯曲加工等方法构成的。如图2详细地表示的那样,可动触点构件7的支点部分7c支承在框体1的支承突起部分1f的顶端。又如图2所详细地表示的那样,支承突起部分1f的前端被切成两个腿,通过将可动触点构件7的支点部分7c放入该两个腿部1g之间,可以自由摇动地支承着该支点部分7c。在可动部分7a和弯曲部分7b之间的可动触点构件7上,形成一个弯曲部分7e,它向着该支点部分7c和可动触点7d的方向突出出来,弯曲成大致呈V字形。
操作按钮5的上面由金属或合成树脂制成的盖9覆盖。即:盖9的尺寸做成从框体1的侧壁1c的上端,通过该框体1的上表面,达到侧壁1d的上部这样的大小,并且做有使导向通道4,5突出出来的,大致呈矩形的开口9a,9b,在该开口9a,9b的一边大约中央处形成的操作按钮2,3的限制部分2e,3e突出出来,并且在该盖9上形成限制倾斜面2d,3d上升的限制孔9c,9d。这样,被可动触点构件7,8向上方推顶的操作按钮2,3,不会从由框体1和盖9构成的容纳空间中脱出。在盖9的内表面上,整体地形成接触突起部分9e,9f,它们与可动触点构件7,8的弯曲部分7b,8b的上表面接触,并向下方突出出来。
现在来说明以上这样构成按钮式开关装置的装配。首先,将可动触点构件7,8的各个支点部分7c,8c放入从框体1的底部1e突出出来的各个支承突起部分1f的两个腿部1g之间,从而可自由摇动地支承该可动触点构件7,8。上述框体1在位于导向通道4,5和侧壁1a,1b之间的底部1e上,呈平面状分别配置着固定触点6。这样,可动触点构件7,8处在可靠地保持在框体1中的状态。其次,放入操作按钮2,3,使该操作按钮2,3的接触部分2c,3c的下表面与可动触点构件7,8的各个可动部分7a,8a的上表面接触。最后,盖上盖9,使导向通道4,5分别从开口9a,9b突出出来,而且使操作按钮2,3的限制部分2e,3e从限制孔9c,9d突出出来,装配就完成了。由于可动触点构件7,8可靠地保持在框体1中,因此,安装盖9时,可动触点构件7,8不会移动。另外,可动触点构件7,8和操作按钮2,3可以全部从框体1的上部装入。
下面来说明上述按钮式开关装置的动作。在动作说明时,将就一侧的开关部分,即对操作按钮3一侧进行说明。
图3表示按钮式开关装置的接通状态,即:操作按钮3没有压下的状态。在图3的状态下,可动触点构件8的支点部分8b卡在支承突起部分1f的两个腿部1g之间,而可动触点8d借助可动触点构件8的弹力,位于第一固定触点6上。在这个状态下,由于在可动触点构件8上,有以支点部分8b的接合部分为中心,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的力作用,因此,可动部分8a将操作按钮3向上推压。操作按钮3的向上推压,由于限制部分3e与限制孔9d接合,而被阻止在规定的位置上。
当从图3的状态压下操作按钮3时,可动触点构件8以支点部分8b为中心,向顺时针方向转动。这样,可动触点构件8的可动触点8d被压弯,并在框体1的底部1e上向左方向滑动,离开固定触点6,而位于底部1e上,使可动触点8d与固定触点6的导通状态解除,因此,该按钮式开关变成断开状态。另外,由于盖9的内表面上的接触突起部分9e与可动触点构件8的弯曲部分8b的上表面接触,反作用力可以作用在该可动触点构件8上,可以增大从断开状态至接通状态的回复力,因此,可以迅速和可靠地使操作按钮3和可动触点构件8回复至原来状态。
另外,在这个实施例中,由于可动触点构件7,8上形成了使各自的一端弯曲成大致为U字形的可动部7a,8a,而另一端弯曲成大致呈U字形的弯曲部分7b,8b,又由于利用这两个弯曲部分都可以分别产生负载,产生增大切换动作所需的负载和回复力这样的负载,因此,只利用各个可动触点构件7,8,即可以简单的结构,实现能够可靠地进行切换动作的按钮式开关装置。此外,在可动触点构件7,8上还形成了大致呈V字形弯曲的、向着支点部分7c,8c和可动触点7d,8d方向突出出来的弯曲部分7e,8e,利用这个弯曲部分7e,8e,可以调整加在操作按钮2,3上的分力的方向,因此,可以使操作按钮2,3无损耗地大致做垂直上下运动。
这样,在上述实施例中,该开关装置具有上部开口的,大略呈矩形的框体1;设置在该框体1内的固定触点6;可动触点构件7;用于按下可动部分7a的操作按钮2和覆盖除了操作按钮2突出出来的部分之外的开口部分的盖9。该可动触点构件7由具有弹性的导电材料制成,其两端分别向同一方向弯曲成大致为U字形。它具有以其一端作为受力点的可动部分7a,而在其另一端的弯曲部分7b的端部,设有支点部分7c,并在可动部分7a的端部形成可在框体1的底部1e上滑动,又与该固定触点6滑动接触的可动触点7d。同时,该可动触点构件7上形成的一个支点部分7c,支承在垂直地设置在该框体1内的支承突起部分1f上,它可从上部与该支承突起部分1f接合,并可自由转动。通过操作按钮2的压下,可使可动部分7a,以支点部分7c为中心下降。由于可动触点7d可在框体1的底部1e上滑动,与固定触点6接触,或不接触;又由于装配时,可动触点构件7可以可靠地定位,并且,定位可从框体1的上方进行,因此,装配很简单。又由于利用可动部分7a和弯曲部分7b两个弯曲部分,可以分别产生负载,因此,可以产生用于增大切换动作所需的负载和回复力的负载。
根据本发明,在可动触点构件上构成使两端分别向同一方向弯曲成大致U字形的第一和第二弯曲部分,该第一弯曲部分作为受力点的可动部分,在其端部形成可在框体底部上滑动,又可与固定触点滑动接触的可动触点。同时,由于在第二弯曲部分的端部形成支点部分,它可支承在垂直设置在框体内的支承部分上,并可从上部与该支承部分接合和自由转动,因此,可动触点构件7可以可靠地定位。又由于这种定位可以从框体1的上方进行,因此,装配很简单。另外,由于利用两个弯曲部分,可以分别产生负载,因此可产生用于增大切换动作所需的负载和回复力的负载,只利用可动触点构件,即可以进行可靠的切换动作。
另外,由于在盖的内表面上,形成一个压紧该可动触点构件的第二弯曲部分附近的突起部分,因此,反作用力作用在该可动触点构件上,可以增大从断开状态至接通状态的回复力,可以迅速和可靠地使操作按钮和可动触点构件回复至原来状态。
再有,由于在可动触点构件的第一和第二弯曲部分之间,形成一个向着可动触点方向突出的弯曲部分,所以通过该弯曲部分可以调整加在该操作按钮上的分力的方向,并可使操作按钮无损耗地大致沿垂直方向做上下运动。

Claims (3)

1.一种按钮式开关装置,它具有:
上部开口的呈矩形的框体,框体上设有垂直设置于内底部的支承部分;
配置在上述框体内的固定触点;
可动触点构件;
操作按钮;和
覆盖除了上述操作按钮突出的部分以外的上述开口部分的盖;
所述可动触点构件由具有弹性的导电材料制成,并形成两端分别向同一方向弯曲成呈U字形的第一和第二弯曲部分,上述第一弯曲部分作为受力点的可动部分,在其端部形成一个可在上述框体的底部上滑动,又可与上述固定触点滑动接触的可动触点,同时,在上述第二弯曲部分的端部形成一个支点部分,它支承在上述支承部分的前端上,可从上方与该支承部分接合,并自由转动;所述操作按钮用于按下上述可动部分,通过按下上述操作按钮,上述可动部分可以上述支点部分为中心下降,这样,上述可动触点可以在上述框体的底部上滑动,与上述固定触点接触或不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钮式开关装置,其特征为,在上述盖的内表面上形成一个压紧上述可动触点构件的上述第二弯曲部分附近的突起部分,以使由上述可动触点构件的可动部分给予的上述操作按钮的回复力增加。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钮式开关装置,其特征为,在上述可动触点构件的第一和第二弯曲部分之间,形成一个向着可动触点方向突出的弯曲部分,通过该弯曲部分可以调整加在该操作按钮上的分力的方向。
CNB991004256A 1998-02-25 1999-02-11 按钮式开关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3995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43693/1998 1998-02-25
JP04369398A JP3767996B2 (ja) 1998-02-25 1998-02-25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装置
JP043693/98 1998-02-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27394A CN1227394A (zh) 1999-09-01
CN1139954C true CN1139954C (zh) 2004-02-25

Family

ID=126709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9100425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39954C (zh) 1998-02-25 1999-02-11 按钮式开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3767996B2 (zh)
KR (1) KR100300373B1 (zh)
CN (1) CN1139954C (zh)
MY (1) MY133441A (zh)
TW (1) TW42081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382567B1 (ko) * 2001-07-27 2003-05-09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소형 정보단말기용 입력키의 스위칭 장치
KR101879624B1 (ko) * 2016-05-17 2018-07-18 파코스(주) 자동차용 메뉴얼모드 스위치
JP7327033B2 (ja) * 2019-09-19 2023-08-16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及び操作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420812B (en) 2001-02-01
MY133441A (en) 2007-11-30
KR19990072463A (ko) 1999-09-27
KR100300373B1 (ko) 2001-09-26
CN1227394A (zh) 1999-09-01
JP3767996B2 (ja) 2006-04-19
JPH11242921A (ja) 1999-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525889B2 (ja) チップカ―ド読取装置
EP0543649B1 (en) Keyswitch assembly
US5345051A (en) Push-button switch
US6222144B1 (en) Pushbutton switch
KR970003318A (ko) 다양한 전기 장치 제어용 레버 스위치
EP0311024A2 (en) Microswitch
JP3361484B2 (ja) タクトスイッチ
US5833050A (en) Keyswitch device
US5004880A (en) Click-type push button switch with improved leaf spring
CN1139954C (zh) 按钮式开关装置
US6087604A (en) Thin keyboard
KR19980042151A (ko) 소형 푸쉬버튼 스위치
US4904832A (en) Microswitch
CN101047076A (zh) 按压·滑动开关
JP3501450B2 (ja) キーボードスイッチ
US6689967B2 (en) Slide switch
EP0884743B1 (en) Improved structure of push-button switch
CN1118075C (zh) 按钮开关
US4983794A (en) Snap action switching device
US5086198A (en) Electric switch
EP0314925B1 (en) Microswitch
US3548132A (en) Miniature precision snap action switch with wiping contact action
CN1179385C (zh) 按钮开关
JP2589914Y2 (ja) スイッチ
KR200236456Y1 (ko) 누름버튼식 스위치의 제어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