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62117A - 照明装置以及自动二轮车 - Google Patents

照明装置以及自动二轮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62117A
CN102362117A CN2010800129205A CN201080012920A CN102362117A CN 102362117 A CN102362117 A CN 102362117A CN 2010800129205 A CN2010800129205 A CN 2010800129205A CN 201080012920 A CN201080012920 A CN 201080012920A CN 102362117 A CN102362117 A CN 1023621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lighting device
bulb
side lens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1292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62117B (zh
Inventor
谏山宏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h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3621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621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621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621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1/0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 B60Q1/0029Spatial arrangement
    • B60Q1/0041Spatial arrangement of several lamps in relation to each oth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7/00Weather guards for riders; Fairings or stream-lining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J17/02Weather guards for riders; Fairings or stream-lining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shielding only the rider's fro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6/0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on cycles;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Circuits therefor
    • B62J6/02Headlights
    • B62J6/022Headligh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torcycles or the like
    • B62J6/026Headligh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torcycles or the like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e.g. cas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6/0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on cycles;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Circuits therefor
    • B62J6/05Direction indicators
    • B62J6/055Electrical means, e.g. lam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6/0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on cycles;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Circuits therefor
    • B62J6/22Warning or information lights
    • B62J6/26Warning or information lights warning or informing other road users, e.g. police flash ligh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1/0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 F21S41/2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refractors, transparent cover plates, light guides or filters
    • F21S41/28Cover glas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3/00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 F21S43/20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characterised by refractors, transparent cover plates, light guides or filters
    • F21S43/235Light guides
    • F21S43/236Light guid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light guide
    • F21S43/239Light guid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light guide plate-shap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3/00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 F21S43/20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characterised by refractors, transparent cover plates, light guides or filters
    • F21S43/235Light guides
    • F21S43/242Light guid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mission area
    • F21S43/245Light guid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mission area emitting light from one or more of its major surfa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05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of the fibre type
    • G02B6/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of the fibre type the light being emitted along at least a portion of the lateral surface of the fibr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98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coupling with non-coherent light sources and/or radiation detectors, e.g. lamps, incandescent bulbs, scintillation chamb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Abstract

自动二轮车(10)包括照明装置(50)。照明装置(50)包括具有发光部(52b、54b)的灯泡(52、54)。前透镜(58、60)设置在灯泡(52、54)的前方。侧透镜(62)设置在灯泡(52、54)的侧方。灯泡(52、54)由反射器(68、70)保持。反射器(68)具有用于将发光部(52b)的光的一部分提供至侧透镜(62)的切口(68d)。前透镜(58、60)和侧透镜(62)由构成自动二轮车(10)的外形的一部分的透镜罩(66)覆盖。透镜框架(64)布置在透镜罩(66)的内侧。透镜框架(64)被安装至前透镜(58、60)和侧透镜(62)。透镜框架(64)具有以连接前透镜(58、60)和侧透镜(62)的方式设置的间隔部(64d)。

Description

照明装置以及自动二轮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照明装置以及自动二轮车,更确定地说,涉及用于表示自动二轮车的行进方向的闪光器等照明装置以及具有该照明装置的自动二轮车。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这种现有技术的一个例子。
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技术中,作为外形部件的透镜主体包括主透镜和透镜延长部,透镜延长部具有透镜琢型部(lens cut)。并且,透镜延长部的透镜琢型部使得光向与透镜主体的外表面大致垂直的方向弯曲来产生光对比。
此外,为了将灯泡的光导向透镜延长部,在壳主体上设置了槽部。槽部的端部形成有大致U字形的切口部,从灯泡发射并通过了切口部以及槽部的光被导向透镜延长部。因此,被导向透镜延长部的光依赖于切口部以及槽部的开口面积,从灯泡导向透镜延长部的光量成为限定量。从而,与主透镜部相比,透镜延长部相对变暗。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6-13470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0-20791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作为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手段,可考虑增大切口部以及槽部的开口面积来增加被导向槽部的光量。但是,在此情况下,反射器可向前方反射的面积减少,因此被导向更重要的主透镜部的光量减少。
作为另一个方法,可考虑缩短作为光的发生源的灯泡和透镜延长部之间的距离。但是,由于透镜主体是构成自动二轮车的外形的部件,因此难以将透镜主体靠近灯泡。另一方面,在将灯泡靠近透镜主体的情况下,直接被导向透镜延长部的光量也有可能增加。但是,由于灯泡与透镜主体的距离变小,所以反射器的反射面面积变小,进而被导向主透镜部的光量减少。
此外,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在前转向灯配光部的内表面侧实施了棱镜琢型(相当于透镜琢型部)的车辆用灯具。在该技术中,通过由棱镜琢型(prism cut)照亮侧转向灯配光部,不需要在反射镜上设置切口。
如果将如此不设置切口而形成透镜琢型部的专利文献2的技术应用到专利文献1中,则必须将在其上形成透镜琢型部的透镜主体更靠前方设置。为此,必须改变作为外形部件的透镜主体的形状,由此会降低自动二轮车外形的设计自由度。
因此,本发明主要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增多向侧透镜提供的光量的同时抑制向前方提供的光量的减少、并且能够提高自动二轮车外形的设计自由度的照明装置以及具有该照明装置的自动二轮车。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侧面,提供一种用于自动二轮车的照明装置,包括:灯泡,其具有发光部;侧透镜,其被设置在灯泡的侧方;反射器,其具有用于将发光部的光的一部分提供至侧透镜的切口,并保持灯泡;以及透镜罩,其覆盖侧透镜,并构成自动二轮车的外形的一部分。
在本发明中,侧透镜比作为自动二轮车的外形部件的透镜罩更靠近发光部而布置。因此,即使不增大用于向侧透镜导光的切口的开口截面,也能够使得从发光部直接提供导侧透镜的光量增多。此外,由于没有必要增大切口,因此通过反射器反射的光量、即向前方提供的光量也不会减少很多。而且,由于能够不依赖于灯泡和侧透镜的形状而设计作为自动二轮车的外形部件的透镜罩,因此提高了自动二轮车外形的设计自由度。
上述照明装置优选还包括:前透镜,其被设置在灯泡的前方并被透镜罩覆盖;以及透镜框架,其被布置在透镜罩的内侧并被安装在前透镜以及侧透镜上;其中,透镜框架具有以连接前透镜和侧透镜的方式设置的间隔部。人们相对地判断物体的明亮度。例如,当侧透镜和比其更亮的前透镜相邻时,侧透镜的明亮度基于前透镜和侧透镜之间的相对明亮度被判断,侧透镜感觉较暗。但是,当以连接前透镜与侧透镜的方式设置间隔部时,换句话说,当在前透镜与侧透镜之间设置间隔部时,侧透镜的明亮度基于间隔部与侧透镜的相对明亮度被判断,从而侧透镜感觉较亮。从而,间隔部与侧透镜的对比变得鲜明,提高了侧透镜的可视性。此外,能够以少的部件数、即以一个灯泡从彼此划分开的两个位置发射光。
此外,透镜罩优选具有弯曲面。在此情况下,能够减小照明装置表面的空气阻力,能够在照明装置的表面形成流畅的气流。
此外,上述照明装置优选还包括具有反射器的壳体,并且壳体还具有从切口与侧透镜并行地延伸的槽。在此情况下,能够经由切口以及槽将发光部的光高效地引导至侧透镜,并且能够抑制侧透镜的周围发亮。
槽的表面优选被实施了抑制光反射的颜色。在此情况下,灯泡的开灯状态和关灯状态的识别变得容易。
此外,侧透镜优选具有透镜琢型部(lens cut),该透镜琢型部抑制入射至侧透镜的灯泡的光向前方发射。在此情况下,通过向前方发射的光被抑制,能够相对增加向侧方发射的光。从而,在安装有照明装置的自动二轮车中,能够提高从侧面观看自动二轮车时的照明装置的可视性。
此外,上述照明装置优选还包括前透镜,该前透镜被设置在灯泡的前方并被透镜罩覆盖,并且前透镜与侧透镜分开构成。在此情况下,与前透镜和侧透镜一体成型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侧透镜的透镜琢型的形态自由度。
侧透镜优选具有向灯泡延伸的光导入部,并且侧透镜被形成为从光导入部向后延伸。在此情况下,入射到光导入部的灯泡的光在侧透镜内向其后端行进,因此能够从侧透镜的宽范围发射光。从而,在安装有照明装置的自动二轮车中,能够进一步提高从侧面观看自动二轮车时的照明装置的可视性。
上述照明装置优选还包括透镜框架,该透镜框架被布置在透镜罩的内侧并被安装在侧透镜上,并且透镜框架具有覆盖光导入部的间隔部。在光导入部向灯泡延伸而另一方面侧透镜从光导入部向后方延伸的情况下,有时光导入部处的发光状态和侧透镜后部的发光状态会有很大差异。因此,通过用间隔部覆盖光导入部,能够抑制发光状态的不一致被显现。
此外,侧透镜优选被形成为随着距光导入部的距离变大而逐渐变细。在此情况下,能够抑制在侧透镜内行进的光的密度随着靠近侧透镜的后端而下降。
本发明设计的照明装置优选适用于自动二轮车。
本发明涉及的自动二轮车优选包括一对照明装置,在各个照明装置中,灯泡还具有设置发光部的基部,并且基部与发光部在自动二轮车的行进方向上排列。在此情况下,一对灯泡分别被布置成其指向方向朝向自动二轮车的前后方向。从而,与一对灯泡被倾斜布置的场合不同,不使一对灯泡的间隔变窄,而容易在一对照明装置之间确保空间。
在权利要求书中,“前方”和“后方”是表示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方向,并不是以自动二轮车的朝向为基准的前方和后方。
例如,当本发明被应用于布置在自动二轮车后部的照明装置时,前透镜相对于灯泡被设置在“车后方”。但是,这相当于在权利要求书中前透镜设置在灯泡的“前方”。此外,侧透镜被形成为从光导入部向“车前方”延伸。但是,这相当于在权利要求书中侧透镜被形成为从光导入部向“后方”延伸。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以及其他目的、特征、侧面以及优点可从与附图相关联地在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的详细说明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自动二轮车的侧视图;
图2是示出自动二轮车具有的前盖以及照明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3的(a)是示出照明装置的俯视图,图3的(b)是示出前盖的俯视图;
图4是示出自动二轮车中设置了照明装置的部分的侧视图;
图5是示出自动二轮车中设置了照明装置的部分的前视图;
图6是示出照明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7是示出照明装置的侧视图;
图8是示出照明装置的前视图;
图9是示出照明装置具有的壳体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图8的X-X线截面图;
图11是示出图8的XI-XI线截面图;
图12是示出图7的D-D线截面图。
标号说明
10  自动二轮车
50  照明装置
52、54  灯泡
52a、54a  基部
52b、54b  发光部
56  壳体
58、60  前透镜
62  侧透镜
62a  光导入部
62e  透镜琢型部
64  透镜框架
64d  间隔部
66  透镜罩
66c  弯曲面
68、70  反射器
68d  切口
72、74a  槽
C  车宽方向的中心
C1、C2  灯泡的中心线
F  车前方
R  车后方
Wo  车宽方向的外侧
Wi  车宽方向的内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自动二轮车10的侧视图。图2是示出自动二轮车10具有的前盖40以及照明装置50的立体分解图。图3的(a)是示出照明装置50的俯视图,图3的(b)是示出前盖40的俯视图。图4是示出自动二轮车10中设置了照明装置50的部分的侧视图。图5是示出自动二轮车10中设置了照明装置50的部分的前视图。图6是示出照明装置50的立体分解图。图7是示出照明装置50的侧视图。图8是示出照明装置50的前视图。图9是示出照明装置50具有的壳体56的立体图。图10是示出图8的X-X线截面图。图11是示出图8的XI-XI线截面图。图12是示出图7的D-D线截面图。在图4、图5、图7以及图8中示出了拆卸了照明装置50具有的透镜罩66的状态。在附图中,“F”表示车前方,“R”表示车后方,“Wo”表示车宽方向的外侧,“Wi”表示车宽方向的内侧。
如图1所示,自动二轮车10是所谓的U型(underbone type)车,其包括车身架12。车身架12具有位于其前端的头管12a、以及从头管12a向后下方倾斜延伸的主车架12b。
头管12a支承以倾斜地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布置的转向轴14。在转向轴14的上端部固定有车把16,在车把16的两端部设置有把套18。在车把16的前方布置有头灯20。此外,在车把16的上方布置有诸如速度计等的仪表22。
在转向轴14的下方布置有前叉24。前叉24具有左右一对的悬架24a、以及架在一对悬架24a的上端部的桥架24b。转向轴14的下端部被固定在桥架24b上。前轮6以可旋转的方式被悬架24a的下端部支承。车把16和前叉24以及前轮6被构成为以转向轴14为中心一体地旋转。由此,可通过车把16进行自动二轮车10的转向。
在主车架12b后部的下方布置有发动机28。发动机28被固定在主车架12b上。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摆臂30布置在发动机28的后方。摆臂30的前端部被安装在主车架12b的后端部设置的支架32上。后轮34由摆臂30的后端部支承。从发动机28输出的驱动力经由容纳在盒36中的诸如链条或带等传递部件(图中没有示出)被传递至后轮34。在后轮34的上方布置有车座38。
自动二轮车10在其前部具有:从前方覆盖车体前部的前盖40、以及隔着车宽方向的中心C而位于左右的左右一对的照明装置50。
首先,对前盖40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前盖40具有:前中央盖部42、一对前侧盖部44、以及一对下侧盖部46。
前中央盖部42具有安装孔42a,并位于头管12a的正面。前中央盖部42由从头管12a向前方延伸的支柱(图中没有示出)支承。支柱通过插穿在安装孔42a中的螺栓或螺钉(图中没有示出)被固定在前中央盖部42上。
一对前侧盖部44分别从前中央盖部42向车宽方向的外侧(在图5中为Wo所示的方向)形成。即,一对前侧盖部44设置在前中央盖部42的左右。
每个前侧盖部44具有开口44a,以能够从前方看到照明装置50。如图2所示,开口44a的边缘具有:从车宽方向上的中心侧的端部44b朝向车宽方向的外侧倾斜向后延伸的中心侧边缘部44c、44d、以及从中心侧边缘部44c、44d弯曲并向后方延伸的外侧边缘部44e、44f。外侧边缘部44e、44f的间隔小于中心侧边缘部44c、44d的间隔,外侧边缘部44e、44f沿着侧透镜62的光透射部62b向后延伸。
如图3的(b)所示,当俯视前盖40时,前盖40的开口44a的边缘从车宽方向上的中心侧的端部44b朝向车宽方向的外侧倾斜向后延伸,然后向后弯曲。此外,参考图3的(a)以及图3的(b),开口44a的边缘顺着透镜罩66的前表面形成。换句话说,开口44a的边缘被形成为与透镜罩66的前表面之间保持固定距离并包围透镜罩66。通过如此形成开口44a,如图5所示,能够在中心侧边缘部44c、44d之间从前方看到前透镜58、60,如图4所示,能够在外侧边缘部44e、44f之间看到侧透镜62。此外,在前侧盖部44的内表面,沿开口44a的边缘形成了多个安装部。
返回到图2,左右一对的下侧盖部46从左右一对的前侧盖部44向下延伸。下侧盖部46被布置成从车宽方向的外侧覆盖车身。
如图3的(b)、图4以及图5所示,在前中央盖部42的前方设置有从前方覆盖前中央盖部42的中央盖48。
接下来,对照明装置50进行说明。
参考图2以及图3的(a),左右一对的照明装置50分别被形成为:在其俯视图下从车宽方向的中心侧的端部50a朝向车宽方向的外侧倾斜向后延伸。因此,一对照明装置50的间隔G随着向后而变大。在一对照明装置50之间例如如图4所示,布置头管12a和插穿头管12a的转向轴14。在本实施方式中,头管12a和转向轴14位于一对照明装置50的后端部50b之间(参考图3)。此外,从头管12a向前方延伸并支承前盖40的上述支柱、设置在车把16上方的仪表22、以及保持与头灯20连接的束线的支柱(图中没有示出)也布置在一对照明装置50之间。
参考图6,一对照明装置50分别具有:灯泡(bulb)52、54;壳体56;前透镜58、60;侧透镜62;透镜框架64;以及透镜罩66。换句话说,自动二轮车10具有各一对的、灯泡52、灯泡54、壳体56、前透镜58、前透镜60、侧透镜62、透镜框架64以及透镜罩66。
如图5所示,各个照明装置50所具有的两个灯泡52、54在车宽方向上并排布置。在该实施方式中,灯泡52的位置稍高于灯泡54的位置。此外,位于车宽方向的中心侧的灯泡54位于比灯泡52更靠车前方(F所示的方向)的位置(参考图10)。布置在车宽方向的外侧的灯泡52例如是表示自动二轮车10的行进方向的闪光器灯泡。布置在车宽方向的中心侧灯泡54例如是表示自动二轮车10的位置的示位灯泡。
如图10所示,灯泡52、54分别具有基部52a、54a;用于发射光而设置在基部52a、54a的前部的发光部52b、54b。发光部52b、54b例如包括灯丝或LED。
灯泡52、54被布置成:使得相对于基部52a、54a而发光部52b、54b所处的方向(以下,指向方向)朝向车辆前后方向(F-R方向)。即,灯泡52、54以使其中心线C1、C2沿车辆前后方向的方式布置。在该实施方式中,指向方向为车前方。换句话说,基部52a和发光部52b在自动二轮车10的行进方向上排列。同样地,基部54a和发光部54b在自动二轮车10的行进方向上排列。包含在左右照明装置50中的一个照明装置50内的灯泡52、54与包含在另一个照明装置50内的灯泡52、54隔着车宽方向的中心C而位于左右(参考图5)。此外,包含在各个照明装置50内的灯泡52、54以使它们的中心线C1、C2平行的方式布置。
壳体56是由树脂一体地形成的部件,用于保持灯泡52、54。
如图9所示,壳体56包括:反射器68、70;槽72;外框架部74。换句话说,自动二轮车10具有一对壳体56(参考图3的(a)),因此自动二轮车10包括各一对的、反射器68、反射器70、槽72、以及外框架部74。
参考图10,反射器68、70以向灯泡52、54的指向方向打开的方式形成,并形成为向车前方打开的近似碗形状。灯泡52、54分别由反射器68、70保持。详细来说,反射器68、70分别包括灯泡保持部68a、70a和反射面部68b、70b。灯泡保持部68a、70a分别位于反射器68、70的后端部,形成为环形,并保持灯泡52、54的基部52a、54a。在该实施方式中,形成在灯泡保持部68a、70a的内周面上的环形的凸部挂在基部52a、54a的外周面上。反射面部68b、70b形成为分别从灯泡保持部68a、70a向前方延伸并向车前方打开的筒形状。反射面部68b、70b分别比发光部52b、54b更向前方延伸。反射面部68b、70b以使其中心线与灯泡52、54的中心线C1、C2相等的方式形成。反射面部68b、70b分别具有从灯泡保持部68a、70a向各自的半径方向扩展的环形底部68c、70c,并从底部68c、70c进一步向前方延伸。反射面部68b、70b的前边缘与壳体56的背面相连。换句话说,反射器68、70以从壳体56的背面向车后方延伸的方式形成。
发光部52b、54bw位于反射面部68b、70b的内侧。并且,包括底部68c、70c的前表面在内,反射面部68b、70b的整个内表面为将发光部52b、54b所发射的光向车前方反射的反射面。
此外,如图9以及图11所示,反射器68具有形成在反射面部68b上切口68d。切口68d的宽度优选设定为反射器68的总周长的大致1/4以下。切口68d相对于灯泡52的发光部52b位于车宽方向的外侧(Wo所示的方向)。因此,从灯泡52的发光部52b发出的光的一部分、即向车宽方向的外侧发出的光通过切口68d向车宽方向的外侧行进。特别是,在该实施方式中,切口68d被形成为允许灯泡52的一部分光从灯泡52朝向斜后方。详细来说,边缘底部68e到达至灯泡保持部68a,该边缘底部68e是切口68d的边缘中最深处的部分、即最接近灯泡52的基部52a的部分。因此,从灯泡52的发光部52b向车宽方向的外侧且斜后方发出的光不在反射面部68c的内表面反射,而是通过切口68d向斜后方行进。切口68d至少比发光部52b的前端更向车后方延伸即可。
参考图9,槽72从切口68d的边缘向车宽方向的外侧且斜后方延伸。换句话说,槽72从切口68d与侧透镜62并行延伸。槽72的宽度大致与侧透镜62的宽度相等(参考图6以及图12)。从发光部52b发出的光在槽72内向斜后方且车宽方向的外侧行进。在壳体56的槽72的边缘72a形成有多个孔72b。
在该实施方式中,槽72的内表面具有抑制光反射的颜色。例如,壳体56由不反射光的颜色的树脂形成,并且在槽72的内表面暴露该材料。此外,也可以在槽72的内表面实施抑制光反射的涂饰。由此,能够抑制从外部透过侧透镜62落到槽72的内表面的光在该内表面反射并再次从侧透镜62向外部发射。其结果是,当灯泡52没有打开时,抑制了来自光侧透镜62的光的发射,因此灯泡52的开灯状态和关灯状态的识别变得容易。
外框架部74以包围反射器68、70以及槽72的方式形成。参考图8、图9以及图10,外框架部74具有:沿壳体56的外周延伸的槽74a、以及彼此留出间隔形成的多个安装孔74b。此外,如图2以及图9所示,在外框架部74的外周边缘形成有多个安装部76。此外,壳体56具有多个安装孔78a、78b。安装孔78a位于反射器68、70之间,安装孔78b位于比反射器70更靠车宽方向的中心侧的位置。壳体56的各个安装部76例如通过螺栓或螺钉从后方被安装到前侧盖部44的安装部。
参考图8以及图10,前透镜58、60分别布置在灯泡52、54的前方。前透镜58、60具有其中心向前方隆起的圆盘形状,并被布置成从前方覆盖灯泡52、54的发光部52b、54b。在该实施方式中,前透镜58、60在其内表面具有光滑的表面,而不具有用于光分配的透镜琢型部。在反射器68、70的反射面部68b、70b向前方反射的光透过前透镜58、60向车前方发射。
侧透镜62与前透镜58分开形成。
参考图11,侧透镜62设置在灯泡52的侧方。侧透镜62相对于灯泡52位于车宽方向的外侧,侧透镜62被布置成其外表面朝向车宽方向的外侧。侧透镜62是细长的透镜,并被布置成比发光部52b的位置更向后方延伸。即,侧透镜62的后部位于比灯泡52的发光部52b更靠后的位置。在该实施方式中,侧透镜62的前端相对于发光部52b位于车宽方向的外侧。并且,侧透镜62从其前端向斜后方延伸,侧透镜62的后端位于比灯泡52的基部52a的后端更靠向车后方的位置。于是,从灯泡52的发光部52b向车宽方向的外侧发射的光入射到侧透镜62中,在侧透镜62的内部行进并到达至侧透镜62的后端。此外,从发光部52b向斜后方发射的光透过侧透镜62。
详细来说,如图6以及图11所示,侧透镜62具有:光导入部62a、光透射部62b、凸缘部62c、多个(这里为两个)突出部62d、以及透镜琢型部62e。
光导入部62a位于侧透镜62的前端,并从车宽方向的外侧向灯泡52延伸。光导入部62a的端面62f相对于发光部52b位于车宽方向的外侧,并形成为朝向发光部52b。光透射部62b位于侧框架部64c的内侧,并且从光导入部62a以向车宽方向的外侧隆起的方式弯曲并向后方延伸。凸缘部62c形成在光透射部62b的外周边缘。突出部62d被形成为分别向光透射部62b的边缘和凸缘部62c的边缘突出。透镜琢型部62e形成在光透射部62b的内表面。
从发光部52b向车宽方向的外侧发射的光从端面62f向侧透镜62入射。并且,该光在侧透镜62的内部反复反射,并向侧透镜62的后端行进。在侧透镜62内行进的过程中到达至侧透镜62的外表面的光的一部分透过该外表面向外部发射。其余光在外表面反射并进一步向侧透镜62的后端行进。因此,能够增加从侧透镜62中离开灯泡52的部分、即接近侧透镜62的后端的部分向外部发射的光量。特别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图6以及图7所示,侧透镜62被形成为随着距光导入部62a的距离变大而逐渐变细。因此,能够抑制在侧透镜62内行进的光的密度随着靠近侧透镜62的后端而下降。
此外,透镜琢型部62e抑制入射到侧透镜62的光向前方发射。即,透镜琢型部62e被形成为使得入射到侧透镜62的光的行进方向向车后方弯折。由此,当从侧面观看自动二轮车10、或者从斜后方观看自动二轮车10时,容易看到从侧透镜62发射的光。另一方面,当从前面观看自动二轮车10时,侧透镜62的可视性被抑制,从而能够相对地增加前透镜58的可视性。
如上所述,在壳体56上设置有:在车宽方向上并排的两个灯泡52、54;以及位于灯泡52的车宽方向的外侧并向后方延伸的侧透镜62。如图3的(a)所示,壳体56在其俯视图中,从车宽方向中心侧的端部(照明装置50的车宽方向中心侧的端部)50a朝着车宽方向的外侧向斜后方延伸,然后向后方弯曲后进一步延伸。即,壳体56具有:从端部50a朝着车宽方向的外侧向斜后方延伸的中心侧部50c;以及从中心侧部50c向后方弯曲后进一步延伸的外侧部50d。并且,上述的反射器68、70形成在中心侧部50c,槽72形成在外侧部50d。
参考图6以及图12,透镜框架64被布置在透镜罩66的内侧,并被安装至前透镜58、60以及侧透镜62。透镜框架64具有:前框架部64a、64b;侧框架部64c;间隔部64d;连结部64e;突出部64f;多个棘爪部64g;以及多个棘爪部64h。
还参考图10,前框架部64a、64b在车宽方向上排列。前框架部64a、64b分别形成为环形,并包围前透镜58、60。在该实施方式中,前框架部64a、64b分别为筒形状,并形成为从前透镜58、60的外周边缘向前方伸出。
如图6以及图7所示,侧框架部64c从包围前透镜58的前框架部64a向车宽方向的外侧且后方延伸。侧框架部64c包围侧透镜62。侧框架部64c位于凸缘部62c上,并包围光透射部62b。因此,从灯泡52的发光部52b向斜后方发射的光透过光透射部62b并向外部发射。
参考图7,间隔部64d形成在侧框架部64c的基部(靠近前框架部64a的位置)。间隔部64d从前框架部64a的外周面向光透射部62b的外表面延伸。如图11所示,间隔部64d被设置成连接前透镜58与侧透镜62。换句话说,间隔部64d位于前透镜58与侧透镜62之间。详细来说,位于侧透镜62的前端的光导入部62a位于从形成在前透镜58的外周边缘的凸缘部58a向后方离开的位置。间隔部64d位于凸缘部58a与光透射部62b之间。
此外,如图11所示,间隔部64d从车宽方向的外侧覆盖光导入部62a。而且,间隔部64d与侧框架部64c一起从车宽方向的外侧覆盖凸缘部58a与光导入部62a之间的间隙。如图11所示,间隔部64d相对于发光部52b位于车宽方向的外侧,前框架部64a的前边缘64i位于比发光部52b更靠前方的位置。因此,当从侧面观看自动二轮车10时,难以看到在反射面部68b向前反射并透过了前透镜58的光,透过了侧透镜62的光透射部62b光相对变得明显。
参考图6,连结部64e连结左右的前框架部64a、64b。突出部64f从前框架部64b的外周面突出。在连结部64e以及突出部64f的背面形成有安装孔。通过从壳体56的后方向安装孔78a和连结部64e的安装孔嵌入的螺钉等、以及从后方向安装孔78b和突出部64f的安装孔嵌入的螺钉等,透镜框架64被固定到壳体56上。
如图6所示,在前框架部64a、64b的后缘分别形成有多个棘爪部64g、64h。前透镜58、60的边缘通过这些棘爪部64g、64h被保持。如此,透镜框架64保持前透镜58、60。此外,通过将各突出部62d嵌入对应的孔72b内,侧透镜62以覆盖槽72的方式被安装到壳体56上(参考图12)。
并且,通过透镜框架64被固定到壳体56,前透镜58、60的位置被维持在灯泡52、54的前方。形成在前透镜58、60的外周边缘上的凸缘部58a、60a被反射器68、70的前边缘与前框架部64a、64b夹持。此外,通过透镜框架64如上述被固定到壳体56,侧透镜62被侧框架部64c与壳体56夹持。详细来说,凸缘部62c被侧框架部64c和壳体56的槽72的边缘72a夹持。由此,侧透镜62的位置相对于灯泡52被维持在车宽方向的外侧。
参考图3的(a),透镜罩66位于照明装置50的前部,具有透光性。透镜罩66在被设置在自动二轮车10时构成自动二轮车10的外形的一部分。透镜罩66覆盖前透镜58、60以及侧透镜62。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透镜罩66与壳体56的形状相对应地形成为细长的碗形状。透镜罩66的边缘66a沿壳体56的外周边缘而形成。透镜罩66被布置成从前面覆盖整个壳体56。
如图10所示,透镜罩66的边缘66a被嵌入壳体56的槽74a中。此外,如图6所示,在透镜罩66的边缘66a形成有棘爪部66b。当边缘66a被嵌入槽74a时,棘爪部66b钩住安装孔74b。由此,透镜罩66被固定到壳体56的外框架部74上。
参考图6、图10以及图11,透镜罩66具有沿侧透镜62向前延伸并弯曲至前透镜58、60的前方的弯曲面66c。弯曲面66c具有:与侧透镜62大致平行且向前方延伸的后部66d、以及从后部66d平缓地向车宽方向的中心侧弯曲并位于前透镜58、60的前方的前部66e。换句话说,透镜罩66具有顺着壳体56的形状,如图3的(a)所示,当俯视透镜罩66时,透镜罩66的前表面从车宽方向中心侧的端部50a朝着车宽方向的外侧向斜后方延伸后向后方弯曲并进一步延伸。
参考图10以及图11,从前透镜58、60到前部66e的距离D1、D2大于侧透镜62与后部66d之间的间隔。由此,自动二轮车10行驶时产生的气流可沿透镜罩66的表面流畅地向后方流动。特别在该实施方式中,前透镜60位于比前透镜58更靠前方的位置,弯曲面66c的前部66e也与此相应地倾斜。其结果是,可在透镜罩66的表面形成更加流畅的气流。
根据自动二轮车10,在作为自动二轮车10的外形部件的透镜罩66与发光部52b之间设置了侧透镜62。换句话说,侧透镜62布置在透镜罩66的内侧。从而,侧透镜62比透镜罩66更靠近发光部52b而布置。因此,即使不增大用于向侧透镜62导光的切口68d的开口截面,也能够使得从发光部52直接提供到侧透镜62的光量增多。此外,由于没有必要增大切口68d,因此通过反射器68反射的光量、即向前方提供的光量也不会减少很多。而且,由于能够不依赖于灯泡52、54和侧透镜62的形状而设计作为自动二轮车10的外形部件的透镜罩66,因此提高了自动二轮车10外形的设计自由度。
当以连接前透镜58与侧透镜62方式设置间隔部64d时,换句话说,当在前透镜58与侧透镜62之间设置间隔部64d时,侧透镜62的明亮度基于间隔部64d与侧透镜62的相对明亮度被判断,从而侧透镜62感觉较亮。从而,间隔部64d与侧透镜62的对比变得鲜明,提高了侧透镜62的可视性。此外,能够以少的部件数、即以一个灯泡52从彼此划分开的两个位置发射光。
通过透镜罩66具有弯曲面66c,能够减少照明装置50表面的空气阻力,能够在照明装置50的表面形成流畅的气流。
通过壳体56具有槽72,能够经由切口68d以及槽72将发光部52b的光高效地引导至侧透镜62,并且能够抑制侧透镜62的周围发亮。
通过侧透镜62具有透镜琢型部62e,向前方发射的光被抑制,从而能够相对地增加向侧方(更具体来说,车宽方向的外侧)发射的光。从而,能够提高从侧面观看自动二轮车10时的照明装置50的可视性。
由于前透镜58与侧透镜62分开形成,因此与前透镜58和侧透镜62一体成型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侧透镜62的透镜琢型部62e的形态的自由度。
由于侧透镜62以从光导入部62a向后方延伸的方式形成,因此入射到光导入部62a的灯泡52的光在侧透镜62内向其后端行进。从而,能够从侧透镜62的宽范围发射光,能够进一步提高从侧面观看自动二轮车10时的照明装置50的可视性。
在光导入部62a从车宽方向的外侧向灯泡52延伸而另一方面侧透镜62从光导入部62a向后方延伸的情况下,有时光导入部62a处的发光状态和侧透镜62后部的发光状态会有很大差异。但是,通过用间隔部64d覆盖光导入部62a,能够抑制发光状态的不一致被显现。
侧透镜62被形成为随着距光导入部62a的距离增大而逐渐变细。由此,能够抑制在侧透镜62内行进的光的密度随着向侧透镜62的后端靠近而下降。
一对灯泡52分别被布置成其指向方向朝向车辆前后方向。从而,与灯泡被倾斜布置的场合不同,不使一对灯泡52的间隔变窄,而容易在左右一对照明装置50之间确保空间。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自动二轮车10,能够进行各种改变。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一个照明装置50中设置了两个灯泡52、54。但位于车宽方向中心侧的灯泡54也可以不设置。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前透镜58和侧透镜62分开构成。但前透镜58和侧透镜62也可以一体地形成。
光导入部62a的端面62f的位置不限定于切口68d内,也可以是反射器68的内侧(比切口68d更靠发光部52b侧)、或反射器68的外侧。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将本发明应用于布置在车体前部的照明装置50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尾灯。在此情况下,例如如下构成。尾灯的灯泡被布置成:相对于其基部,发光部所处的方向朝向车辆前后方向。前透镜相对于该灯泡被布置在前方(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为后方),侧透镜被设置在该灯泡的车宽方向的外侧。侧透镜以从光导入部向后方(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方)延伸的方式形成。反射器具有切口,以使灯泡的光的一部分朝向侧透镜。透镜罩沿着侧透镜延伸至前透镜前方(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后方)的位置。
本发明涉及的自动二轮车不限定于U型,也可以是脚踏型(mopedtypes)、踏板型(scooter types)或运动型(sports types)等其他任意类型。此外,本发明涉及的自动二轮车也可以是电动二轮车。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改变是显然的。本发明的范围仅由随附的权利要求书限定。

Claims (12)

1.一种用于自动二轮车的照明装置,包括:
灯泡,其具有发光部;
侧透镜,其被设置在所述灯泡的侧方;
反射器,其具有用于将所述发光部的光的一部分提供至所述侧透镜的切口,并保持所述灯泡;以及
透镜罩,其覆盖所述侧透镜,并构成所述自动二轮车的外形的一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
还包括:
前透镜,其被设置在所述灯泡的前方并被所述透镜罩覆盖;以及
透镜框架,其被布置在所述透镜罩的内侧并被安装在所述前透镜以及所述侧透镜上;
其中,所述透镜框架具有以连接所述前透镜和所述侧透镜的方式设置的间隔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
所述透镜罩具有弯曲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
还包括具有所述反射器的壳体,
并且,所述壳体还具有从所述切口与所述侧透镜并行地延伸的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所述槽的表面被实施了抑制光反射的颜色。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
所述侧透镜具有透镜琢型部,所述透镜琢型部抑制入射至所述侧透镜的所述灯泡的光向前方发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照明装置,还包括前透镜,所述前透镜被设置在所述灯泡的前方并被所述透镜罩覆盖,
并且,所述前透镜与所述侧透镜分开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
所述侧透镜具有向所述灯泡延伸的光导入部,
所述侧透镜被形成为从所述光导入部向后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
还包括透镜框架,其被布置在所述透镜罩的内侧并被安装在所述侧透镜上,并且所述透镜框架具有覆盖所述光导入部的间隔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
所述侧透镜被形成为随着距所述光导入部的距离变大而逐渐变细。
11.一种自动二轮车,包括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自动二轮车,其中,
包括一对所述照明装置,
在所述各个照明装置中,
所述灯泡还具有基部,所述发光部被设置在所述基部上,
所述基部与所述发光部在所述自动二轮车的行进方向上排列。
CN201080012920.5A 2009-08-04 2010-08-03 照明装置以及自动二轮车 Active CN1023621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81958A JP2012198989A (ja) 2009-08-04 2009-08-04 自動二輪車
JP2009-181958 2009-08-04
PCT/JP2010/063091 WO2011016448A1 (ja) 2009-08-04 2010-08-03 灯火器および自動二輪車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62117A true CN102362117A (zh) 2012-02-22
CN102362117B CN102362117B (zh) 2015-04-08

Family

ID=435443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12920.5A Active CN102362117B (zh) 2009-08-04 2010-08-03 照明装置以及自动二轮车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2463575B1 (zh)
JP (1) JP2012198989A (zh)
CN (1) CN102362117B (zh)
ES (1) ES2542904T3 (zh)
MY (1) MY163161A (zh)
WO (1) WO201101644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72520B2 (ja) * 2012-11-21 2017-02-01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分岐導光レンズを備えた車両用灯具
WO2014084801A1 (en) * 2012-11-30 2014-06-05 Honda Motor Company Limited Additional light structure of projector light assembly for motorcycle
JP6105658B2 (ja) * 2015-03-11 2017-03-2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灯火器
DE102020127363A1 (de) * 2020-10-01 2022-04-07 Kellermann Gmbh Fahrzeugleucht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45985A (en) * 1977-09-19 1979-04-11 Ichikoh Ind Ltd Lighting apparatus for vehicles
JP2000003607A (ja) * 1998-06-12 2000-01-07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用前照灯
CN1769767A (zh) * 2004-11-05 2006-05-1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灯光器构造
JP2007062565A (ja) * 2005-08-31 2007-03-15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用照明装置
CN101007518A (zh) * 2006-01-27 2007-08-0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灯和有灯车辆
DE102007033711A1 (de) * 2007-07-17 2009-01-22 Volkswagen Ag Fahrzeugleuchtvorrichtung mit einem Zusatzreflektor zum seitlichen Umlenken eines Lichtteils einer Lichtquel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69791U (zh) * 1977-10-27 1979-05-17
JPH0287303U (zh) * 1988-12-26 1990-07-11
JPH0414301U (zh) * 1990-05-28 1992-02-05
JP2000207912A (ja) 1999-01-14 2000-07-28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車両用灯具
JP4030728B2 (ja) * 2001-04-25 2008-01-09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車輌用前照灯
DE102005008634B4 (de) * 2005-02-25 2017-12-07 Volkswagen Ag Fahrzeugleuchte mit seitlicher Lichtabstrahlung
DE102006008717A1 (de) * 2006-02-24 2007-08-30 Volkswagen Ag Leuchtenanordnung für ein Fahrzeug
JP5011094B2 (ja) * 2007-12-27 2012-08-2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灯火器構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45985A (en) * 1977-09-19 1979-04-11 Ichikoh Ind Ltd Lighting apparatus for vehicles
JP2000003607A (ja) * 1998-06-12 2000-01-07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用前照灯
CN1769767A (zh) * 2004-11-05 2006-05-1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灯光器构造
JP2007062565A (ja) * 2005-08-31 2007-03-15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用照明装置
CN101007518A (zh) * 2006-01-27 2007-08-0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灯和有灯车辆
DE102007033711A1 (de) * 2007-07-17 2009-01-22 Volkswagen Ag Fahrzeugleuchtvorrichtung mit einem Zusatzreflektor zum seitlichen Umlenken eines Lichtteils einer Lichtquel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198989A (ja) 2012-10-18
EP2463575B1 (en) 2015-07-08
CN102362117B (zh) 2015-04-08
WO2011016448A1 (ja) 2011-02-10
EP2463575A4 (en) 2013-04-03
MY163161A (en) 2017-08-15
ES2542904T3 (es) 2015-08-12
EP2463575A1 (en) 2012-06-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34677B2 (ja) 自動二輪車のポジションライトおよび灯火装置
US7766522B2 (en) Headlight device for vehicle
CN101487576B (zh) 闪光灯和跨骑式车辆
EP1785341B1 (en) Tail lamp structure
US10391925B2 (en) Vehicle headlight with a plurality of inner non spherical lenses transmitting light from a high beam and a low beam light source
EP2192031B1 (en) Motorcycle
AU2012200297B2 (en) Headlamp Device
CN107406113A (zh) 包括辅助照明的照明装置结构
CN102362117B (zh) 照明装置以及自动二轮车
US8820987B2 (en) Lighting device for mortorcycle
US8444305B2 (en) Motorcycle head light device
EP2949556B1 (en) Vehicle
CN100572898C (zh) 机动二轮车的后组合灯构造
CN101469821B (zh) 车辆用照明器结构
EP2796318B1 (en) Tail light device for a vehicle
CN107878618B (zh) 跨乘型车辆
EP3067235A2 (en) Vehicle lighting device
KR20050007128A (ko) 라이트 유닛
US10150363B2 (en) Scooter-type vehicle
US11021202B2 (en) Position light-integrated blinker apparatus
CN1769767A (zh) 车辆用灯光器构造
CN216556943U (zh) 鞍乘型车辆的照明装置
WO2022163442A1 (ja) 鞍乗り型車両
JP5578035B2 (ja) 自動二輪車のヘッドランプ装置
EP3437967B1 (en) Headlight device for saddle-type vehi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