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45972A - 干燥装置 - Google Patents

干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45972A
CN102345972A CN2011101058699A CN201110105869A CN102345972A CN 102345972 A CN102345972 A CN 102345972A CN 2011101058699 A CN2011101058699 A CN 2011101058699A CN 201110105869 A CN201110105869 A CN 201110105869A CN 102345972 A CN102345972 A CN 1023459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thouse
rake
rotating shaft
mentioned
t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0586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45972B (zh
Inventor
韩相培
许準茂
郑宝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0007348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236331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0007868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253999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EN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3459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459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459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459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干燥装置,其为多个干燥室,或者多个干燥室和热媒循环室上下层叠而形成的多段结构,其中,包括:耙子,其可以接受旋转轴的旋转力,同时,在与旋转轴结合的状态下也可以沿旋转轴滑动,从而能够利用自重而贴紧干燥室或热媒循环室的底面而对底面进行刮削;顶面用耙子,其被用于施加弹力的支撑用弹性体支撑,从而贴紧干燥室或热媒循环室顶面;以及一个以上的叶轮,其用于搅拌、混合及循环被干燥物和/或热媒;并且,加热器和所述干燥室所排出的气体或从所述热媒循环室流出的部分或全部热媒,通过集尘器、热交换器、吸附设施以及洗涤器中的至少一种,去除污染物质,并回收热能。

Description

干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干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在干燥室内顺利进行被干燥物的搅拌及移送,并且热效率高,且安全性得到了改善的干燥装置。
背景技术
干燥装置为利用热风、过热蒸汽、电及电磁波等,直接或间接加热被干燥物,从而除去被干燥物中所包含的水分或溶剂等的装置,可以用干燥装置干燥的被干燥物有农产品、加工食品类、湿润状态的矿物质类、产业体的最终产品、饮食废弃物、动物粪便或淤泥等,除此之外,还可以干燥多种被干燥物。
干燥装置的干燥方式分为直接加热方式和间接加热方式,其中,间接加热方式是指,由供被干燥物停留的干燥室和供热媒循环的热媒循环室构成,并且利用传导电热对被干燥物进行干燥,以使被干燥物和热媒不会直接接触的干燥方法;而直接加热方式是指,被干燥物与被加热的空气、过热蒸汽等热媒直接接触,从而使水分蒸发的干燥方法。
现有的干燥装置包括螺旋干燥机、薄膜干燥机、流动层干燥机、旋转式干燥机、多段多层干燥机等各种装置。其中,若以横向设置圆筒形滚筒用以旋转滚筒本身,且在上述滚筒内部使热媒和被干燥物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从而实现干燥的旋转式干燥机为例进行说明,由于需要旋转重量较大的相当于容纳被干燥物的干燥室的滚筒本身,因此,驱动部的体积较大,且所需动力过大,并且被干燥物的搅拌不充分。另外,由于被固形物粘接于滚筒内面使得被粘接的被干燥物过度干燥,并且过度干燥的被干燥物容易形成粉尘,从而当与干燥用热风混合时,存在发生爆炸的隐患,并且,在间接干燥方式的情况下,因附着于滚筒内面的被固形物使导热率降低。尤其是,因需要横向设置直径相对小而长度较长的滚筒,所以占用空间较大。
另外,在现有的干燥装置中,与将干燥室本身在横向上较长地设置而使其旋转的旋转式干燥器相比,设置有用于在干燥室内部搅拌及移送被干燥物并使被干燥物直接或间接接触于热媒的耙子(Rake)的干燥装置,其因驱动部较小,且所需动力较少,且所需空间较小,因此,适合土地资源较少的韩国的现实情况,并且由于通过重量小的耙子进行搅拌,因此,所需的动力较少。
其中,若以多个干燥室多层重叠而构成的多段干燥装置为例进行说明,由于其中将干燥室设置为上下两室以上的多段结构,并在干燥室内部分别设置耙子而搅拌及干燥被干燥物,并且被干燥物根据其重力从上部干燥室向下部干燥室降落移动中得以被干燥,因此,与在横向上较长地设置的旋转型干燥机相比,所需空间少,从而适合土地资源较少的韩国的现实情况,并且,由于通过重量较小的搅拌装置进行搅拌,因此,所需的动力较少,并且搅拌得以顺利进行。
但是,在现有的多段干燥装置等中,用于被干燥物的搅拌及移送的耙子为旋转轴和耙子固设的结构,因此,若耙子和干燥室的底面被磨损,会在耙子和干燥室底面之间产生缝隙,部分被干燥物粘附在上述缝隙而不能被移送,从而在水分过度干燥之后容易粉尘化。另外,在间接干燥方式中,由于附着于缝隙的被干燥物阻碍干燥室与热媒循环室之间的导热,因此干燥效率(单位热量所蒸发的水分量)降低。若附着的被干燥物为有机物,则在过度干燥而粉尘化时,在高温中可能发生爆炸,从而存在安全隐患。另外,在顶面也可能会附着被干燥物,并且附着于顶面的被干燥物被过度干燥而粉尘化,且在间接干燥方式时降低导热率,因此需要定期清理内部,所以存在管理上的难度。
另外,在现有方式的多段干燥装置中,在干燥室和干燥室之间设置有热媒循环室的间接干燥方式的干燥装置,由于没有去除积累在热媒循环室底面和顶面的异物的功能,因此在加热空气、热水或过热蒸汽等热媒所含有的粉尘,经过长时间粘接及积累,或者由于蒸汽或热水而附着水垢(Scale)时,存在导热率降低的问题而需要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干燥装置,使其能够在干燥室内部顺利进行被干燥物的搅拌及移送,并使粉尘的产生量较少且减少爆炸的危险,并使导热率和干燥效率高,并缩短干燥所需时间,并使得所需空间及动力较少,并且较好地控制污染物的排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干燥装置,包括:干燥室,其对被干燥物进行加热干燥;耙子,其设置于上述干燥室内部,并搅拌及移送被干燥物;旋转轴,其向上述耙子传递旋转力;驱动部,其通过上述旋转轴旋转上述耙子;以及加热器,其产生热,用以直接或间接地向上述干燥室供热。其中,在设置于上述耙子的中心部的旋转轴插入口和上述旋转轴之间隔开一定的间隔,以使上述旋转轴和耙子在结合的状态下也能够使耙子沿旋转轴滑动(Sliding),并且,上述旋转轴插入口和旋转轴的截面形状呈椭圆形、多边形、齿轮形等非圆形,且形成为相对应的形状,使得上述旋转轴的旋转力能够传递至耙子从而驱动耙子旋转,因此,通过上述耙子的叶片,对被干燥物进行搅拌及移送,同时根据上述耙子的自重使上述耙子的叶片贴紧于干燥室的底面进行刮削(Scraping),从而防止异物或被干燥物附着于底面。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干燥装置,为了向干燥室导热,在热媒循环的热媒循环室内部也设置有耙子,并根据耙子的自重使耙子的叶片贴紧于干热媒循环室底面进行刮削以去除异物,从而实现从热媒循环室至干燥室的顺利的热传导。
另外,根据本发明干燥装置,还包括支撑用弹性体,其向上述耙子施加弹力,以使上述耙子的叶片更贴紧干燥室或热媒循环室的底面,以更好地刮削底面,其中,上述支撑用弹性体具有弹簧或板簧形状,且由形状记忆合金制作而成。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干燥装置,还包括质量体,其向上述耙子施加重量,使得上述耙子的叶片更贴紧干燥室或热媒循环室的底面,并较强地刮削底面。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干燥装置,设置有可刮削上述干燥室和热媒循环室的顶面的顶面用耙子,并且,由于还包括向上述顶面用耙子施加弹力的支撑用弹性体,从而上述顶面用耙子的叶片更贴紧顶面,因此可从顶面去除粉尘和异物。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干燥装置,还包括一个以上的叶轮及垂直叶片,其用于搅拌及循环被干燥物或热媒,或者混合及循环被干燥物和热媒,其中上述垂直叶片设置为,突出于上述耙子、上述顶面用耙子及上述叶轮。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干燥装置,由多个干燥室,或者将干燥室和热媒循环室进行上下层叠而构成的多段干燥装置构成,从而改善干燥效率,并减少所占空间。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干燥装置的上述加热器,燃烧上述干燥室所排出的气体或从上述热媒循环室流出的部分或全部的热媒,从而烧掉恶臭来源物质和粉尘。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干燥装置,还包括集尘器、热交换器、吸附设施以及洗涤器中的至少一种,并且上述干燥室或上述加热器所排出的气体,或者从上述热媒循环室流出的部分或全部热媒,通过上述集尘器、热交换器、吸附设施以及洗涤器中的至少一种,去除污染物质或回收热能,而且,在加热器中燃烧上述在干燥室中完成干燥的被干燥物,从而容易实现干燥用热源的调拨。
另外,根据本发明另一类型的干燥装置,其包括:干燥室,其对被干燥物进行加热干燥;耙子,其设置于上述干燥室内部,并对被干燥物进行搅拌及移送;旋转轴,其向上述耙子传递旋转力;驱动部,其通过上述旋转轴旋转上述耙子;一个以上的垂直叶片,其形成为突出于上述耙子;以及加热器,其产生热,用以直接或间接地向上述干燥室供热。上述垂直叶片,通过搅拌被干燥物而增大可使水分蒸发的表面积,并增大与热媒的接触面积,且缩短干燥时间,并且使被干燥物移送顺利完成等,补充耙子的功能。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干燥装置,设置有可刮削上述干燥室的顶面的顶面用耙子,使得从干燥室的顶面去除粉尘和异物。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干燥装置,在上述干燥室的底面和顶面中的至少一侧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刷子(Brush),上述刷子根据由驱动部驱动的旋转轴而进行旋转运行,从而从上述底面或顶面去除异物和粉尘等。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干燥装置,还包括一个以上的叶轮,其用于搅拌及循环被干燥物或热媒,或者混合及循环被干燥物和热媒。另外,上述垂直叶片也可以设置为突出于上述叶轮。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干燥装置,为了向间接干燥方式的干燥室传导热量,在供热媒循环的热媒循环室内部,也组合设置有上述垂直叶片、叶轮、刷子、顶面用耙子、顶面用刷子中的至少一种,使得从热媒循环室的底面或顶面去除粉尘和异物,并使得热媒循环顺利完成,且使得从热媒循环室至干燥室的导热顺利地进行。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干燥装置,由多个干燥室,或者将多个干燥室和热媒循环室进行上下层叠而构成的多段干燥装置构成,从而改善干燥效率,并减少所占空间。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干燥装置的上述加热器,燃烧上述干燥室所排出的气体或从上述热媒循环室流出的部分或全部热媒,从而燃烧掉恶臭来源物质和粉尘。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干燥装置,还包括集尘器、热交换器、吸附设施及洗涤器中的至少一种,并且上述干燥室或上述加热器所排出的气体,或者从上述热媒循环室流出的部分或全部热媒,通过上述集尘器、热交换器、吸附设施以及洗涤器中的至少一种,去除污染物质或回收热能,而且,在加热器中燃烧在上述干燥室中完成干燥的被干燥物,从而容易实现干燥用热源的调拨,且可用于取暖和工业等。
如上所述构成的本发明的干燥装置,能够在干燥室内部顺利进行被干燥物的搅拌及移送,且粉尘的产生量较少且改善了安全性,且导热率和干燥效率优秀,且缩短干燥时间,且所占空间及动力消耗较少,且能够容易控制污染物的排出,从而可用于农产品、加工食品、湿润状态的矿物质、食物残渣或者淤泥等各种物质的干燥。
附图说明
图1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直接干燥方式的干燥装置的概念图;
图2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的间接干燥方式的干燥装置的概念图;
图3A至3C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的耙子的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4A至4E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的旋转轴和旋转轴插入口的各种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5A至图5E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的配置有支撑用弹性体及质量体的耙子的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6A至6H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的顶面用耙子的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7为显示本发明的多段干燥装置的概念图;
图8为显示根据本发明干燥装置中的被干燥物、热媒及排出气体的流动和装置结构的概念图;
图9为显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直接干燥方式的干燥装置的概念图;
图10为显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间接干燥方式的干燥装置的概念图;
图11为显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顶面用耙子及垂直叶片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2为显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叶轮的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3为显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刷子及顶面用耙子的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4为显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多段干燥装置的概念图;
图15为显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干燥装置中的被干燥物、热媒及排出气体的流动和装置结构的概念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根据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干燥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直接干燥方式的干燥装置概念图。
如图1所示,干燥装置设置有框架100,并通过上述框架100划分内部空间,且划分的内部空间构成干燥室10,其中,在上述干燥室10分别形成有与外部连通用以向上述干燥室10内部投入被干燥物的投入口130以及向外部引出经干燥的被干燥物的引出口140。
在上述投入口130连接设置有用于向干燥室内部投入被干燥物的投入装置400,而在引出口140连接设置有用于向干燥室外部引出经干燥的被干燥物的引出装置500。上述投入装置400和上述引出装置500主要使用,有利于保持干燥室10气密性的螺旋输送器形式的装置,但并非仅限于此,可以使用各种形式的投入及引出装置。
另外,在上述干燥室10设置有供热媒流入或流出的通路,以使热风或过热蒸汽等热媒直接与被干燥物接触,从而上述干燥室10与外部的热媒加热器300连通,而且,在上述加热器300中,对热媒进行加热并使温度上升至一定温度从而供给干燥室10的内部。
在上述干燥室10设置有用于搅拌及移送被干燥物的一个以上的耙子30或被支撑用弹性体50支撑的顶面用耙子60,并通过旋转轴40向上述耙子30、60传递旋转力,且上述旋转轴40连接于驱动部20而获得旋转动力,从而将旋转动力传递至位于上述干燥室10底面的耙子30或位于顶面的顶面用耙子60。上述驱动部20主要是结合电动机和减速器(Reducer)而使用,而根据选择,上述驱动部20及旋转轴40可以设置单个也可以设置多个。
即使上述干燥室10的底面和耙子30被磨损,耙子的叶片和干燥室的底面之间也不会产生缝隙,并且根据耙子的自重、追加设置在上述耙子的质量体(未图示)或支撑用弹性体(未图示)的弹性,耙子与干燥室的底面贴紧。在干燥室10的顶面也设置顶面用耙子60,并通过支撑用弹性体50的弹性使耙子贴紧顶面,从而刮削(Scraping)顶面,以去除顶面的异物。
另外,在上述旋转轴40上追加设置搅拌用叶轮80,其用以搅拌热媒而使热媒与被干燥物进行接触,从而使温度降低的热媒与上部侧的温度高的热媒相互对流,或者搅拌被干燥物而增加被干燥物的表面积,从而提高水分蒸发速度,而且,使跟上部热媒接触而完成干燥的被干燥物与下部底面侧的水分含量较高的被干燥物相互交换,从而提高干燥效率。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间接干燥方式的干燥装置概念图。
图2涉及间接干燥方式的干燥装置,其在干燥室10的上部、下部或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位置上追加设置热媒循环室70,并且向上述热媒循环室循环热风、热水或过热蒸汽等热媒,从而向被投入到干燥室10的被干燥物传导热量。如图1所示,在上述干燥室10可设置叶轮80、耙子30以及被支撑用弹性体50支撑的顶面用耙子60。
另外,在上述热媒循环室70可以设置耙子30和被支撑用弹性体50支撑的顶面用耙子60,从而可以在底面和顶面去除及移送粉尘和水垢,并且被去除的粉尘和水垢碎屑等,通过上述耙子30沿底面被收集并移送,并且通过具备于底面一侧的排出口71排出至外部。在上述排出口可以放置具有料斗(Hopper)或漏斗等形状的收集部,并当收集到一定量的粉尘和水垢碎屑时,通过开放排出用阀门来间歇性地进行排出,从而防止始终开放而导致的热媒的过度流出。
另外,在上述热媒循环室70中,可在旋转轴上设置叶轮80而对热媒进行混合,从而可以增加传导至上述干燥室10的热量。
以下,根据图3A至图6H,对上述耙子30、顶面用耙子60以及旋转轴40的结构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图3A、图3B及图3C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的耙子及旋转轴实施例的立体图。在此,图3A及图3B是为了便于理解的耙子30和旋转轴40结合之前的立体图,而图3C显示旋转轴40插接在耙子的旋转轴插入口32的立体图。
耙子30由中心部(Hub)31、旋转轴插入口32及一个以上的叶片33构成。上述叶片33由于自重而贴紧干燥室10的底面,并且叶片33可以形成为具有一定的重量的各种形状,且构成一个耙子的叶片的数量,可以为如图3A和图3C所示的两个,或可以为如图3B所示的一个,也可以根据需要而在一个耙子30上选用更多数量的叶片。
如图3A所示,上述耙子可以具备两个叶片33,还可以如图3B所示,在一个旋转轴40上设置一个或多个耙子而构成,该耙子是在一个中心部31上具备一个叶片33的制作成偏心型的耙子。
在如图3A所示的一个中心部31上连接两个以上的叶片33而一体成型的耙子30,其中多个叶片33的重心落在耙子中心部的上述中心部31侧,这种耙子30是在底面不平整或耙子倾斜时,难以使所有叶片均匀贴紧底面的结构。与此相反,如图3B所示,在一个中心部31设置一个叶片33而使其重心偏向叶片侧的耙子,能使底面与叶片很好地贴紧,而且,即使在一个旋转轴上设置多个上述耙子的情况下,各个耙子的叶片33也能很好地贴紧底面,从而能够顺利完成刮削(Scraping)。
另外,当耙子的上述旋转轴插入口32通过压入、焊接、栓接等方式固接于旋转轴40时,由于磨损等而可能在干燥室的底面与叶片之间产生缝隙,因此,优选耙子能够因重力而沿旋转轴40向下部滑动并由自重而贴紧底面。
因此,比起耙子固定结合于旋转轴40的方式,可以使得在旋转轴插入口32的内周面与旋转轴40的外周面之间相隔一定间距而较宽松的状态下,耙子沿旋转轴上下滑动(Sliding)。由此,叶片33由于自重贴紧底面即使发生磨损也不会产生缝隙,能够以适当的重量刮削(Scraping)底面,并搅拌及移送被干燥物。在上述旋转轴插入口32的内周面与旋转轴40的外周面相隔而较宽松的状态下,若上述旋转轴40和旋转轴插入口32的截面呈圆形时,由于旋转轴无法带动耙子旋转而只能自行空转,因此无法传递旋转力。因此,上述耙子的旋转轴插入口和上述旋转轴分别以选自椭圆形、多边形、齿轮形等非圆形且相对应的形状形成,从而使耙子可以沿旋转轴上下移动,并且旋转轴与耙子不相互空转而能够传递动力。
另外,如图3B所示,在耙子的上部侧的旋转轴40上设置搅拌用叶轮80,以搅拌或混合热媒或被干燥物,从而改善干燥效率。上述叶轮的叶片可以使用垂直板材、倾斜板材,或圆心流型、轴流型、斜流型等现有搅拌器或流体机械中所用的任何形式的叶片,并在以下的所有实施例中,不管是否在图中显示,都可以在旋转轴上追加设置叶轮。
在图3B中,在叶轮80的下部表面追加设置一个以上的向下部突出的垂直叶片90,而这样的垂直叶片也可设置于叶轮的上部表面或下部表面。图3C所示为在耙子的叶片33上追加设置一个以上的向上部突出的垂直叶片90的实施例。
如此,上述垂直叶片搅拌被干燥物而增加水分可蒸发的表面积,并且增大与热媒的接触面积等,从而能够提高干燥效率,缩短干燥时间。在下面的所有实施例中,不管是否在图中显示,在所有耙子的上部表面、顶面用耙子的下部表面,以及叶轮的上部表面或下部表面上都可以设置上述垂直叶片,而且,还可以同时设置于叶轮的上部表面和下部表面。
另外,上述垂直叶片90可使用棒形、角棒形、板材形、将窄而长的板材扭曲而成的螺旋形等各种形态。
图4A、图4B、图4C、图4D以及图4E为具备于旋转轴和耙子的中心部(Hub)的旋转轴插入口的各种实施例平面图。
旋转轴40以其截面的形状为基准可以使用椭圆形40a、多边形40b及齿轮形40c、40d、40e。另外,上述旋转轴插入口32形成为与上述旋转轴40的截面相对应的椭圆形32a、多边形32b及齿轮形32c、32d、32e。另外,在以下的图6A至图6H中说明的顶面用耙子的旋转轴插入口62的截面形状,也根据旋转轴40的形状具有椭圆形32a、多边形32b、齿轮形32c、32d、32e等相对应的形状。另外,上述旋转轴插入口32和旋转轴40的截面形状不受上述图4A至图4E所示的形状的限制,只要是在确保耙子30沿旋转轴上下移动的同时,可以将旋转轴的旋转力传递至耙子的非圆形形状,都可用于本发明,且这也属于本发明的范围,并且,在顶面用耙子中也同样如此。
图5A、图5B、图5C、图5D及图5E为显示配置有支撑用弹性体及质量体的耙子的立体图。
具有一定体积和重量的被干燥物在连续移动的状态下,仅用耙子30的自重刮削底面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为解决该问题,可以利用支撑用弹性体50的弹力,或追加设置质量体53而利用上述质量体的荷重,以使上述耙子30更贴紧干燥室底面。图5A至图5E中例示了设置有如此的支撑用弹性体50或质量体53的耙子30。
支撑用弹性体50可以选用螺旋弹簧或板簧等可提供弹力的各种形状及材料,而上述支撑用弹性体50的两端分别被旋转轴和耙子30支撑,或者分别被固设于旋转轴40上的支撑用部件52和耙子30支撑。因此,由于在上述耙子的自重上增加了上述支撑用弹性体50的弹性反弹力,因此上述叶片33可以更贴紧干燥室底面。
图5A所示的支撑用弹性体50为设置多个螺旋弹簧而构成的实施例。
如图5B所示,由于以旋转轴为中心,且在其周边用内插有旋转轴40的螺旋弹簧形状的支撑用弹性体50支撑两端,因此,不会使螺旋弹簧弯曲或脱离而较稳定。
图5C所示的支撑用弹性体50涉及由板簧51构成的实施例,而其基本概念与图5A相同。
图5D为用支撑用弹性体50支承上述固定于旋转轴40的叶轮80的实施例,可以利用上述叶轮搅拌或混合热媒或被干燥物,并且还可省略额外的支撑用部件。不管是否在图中显示,都可以用叶轮80替代用于支撑向耙子30及顶面用耙子施加弹力的弹性体50的支撑用部件52。
另外,若干燥室10或热媒循环室70的顶面高度不高时,则可使支撑用弹性体50的上端部直接支撑在上述干燥室10或热媒循环室70的顶面。
图5E涉及追加设置质量体53的实施例,其中,通过内插设置有旋转轴40的质量体53,向上述耙子30的中心部31部位施加重力,且为了便于理解显示了未组装状态的立体图。
如图5E所示,上述质量体可与耙子30分别构成,或可与耙子一体成型。另外,上述质量体不仅可以设置于上述中心部31的上部,并且,还可以设置于上述耙子30的各个叶片33的上部,或者如图3C所示,可用垂直叶片90兼做质量体。
另外,在上述质量体53的上部设置叶轮,在质量体53上追加叶轮的重量,从而节省上述质量体的材料。
图6A、图6B、图6C、图6D、图6E、图6F、图6G及图6H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的顶面用耙子的实施例立体图。本发明的耙子,包括:底面用耙子30,用于刮削干燥室及热媒循环室的底面;以及顶面用耙子60,用于刮削顶面;而底面用耙子30的内容与上面说明的内容相同,因此,在此不再赘述。
若顶面用耙子60被设置为固定于旋转轴而贴紧顶面,会因耙子自重而下垂,或者顶面或叶片面磨损而产生缝隙,从而会发生叶片无法顺利刮削顶面的问题。
因此,与上述的底面用耙子和旋转轴相同,在顶面用耙子60的轴(Hub)61上也形成有在中心部可以插入旋转轴40的旋转轴插入口62,并且上述旋转轴插入口62和上述旋转轴40呈非圆形,使得上述顶面用耙子能够沿旋转轴滑动的同时传递旋转动力。如图4A至图4E所示,上述的旋转轴40和旋转轴插入口62的各种形状,以旋转轴40的截面形状为基准可使用椭圆形40a、多边形40b及齿轮形40c、40d、40e。另外,上述顶面用耙子的旋转轴插入口62,也应为分别对应于上述旋转轴40的截面的形状。上述旋转轴插入口62和旋转轴40的截面形状,除了如图4A至图4E中例示的之外,只要是能相互滑动且传递旋转力的形状,即可不受限制地使用各种形状,并且这也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上述底面用耙子30可由自重贴紧底面。但是,上述顶面用耙子60无法贴紧顶面,反而由于自重而下坠,因此,需利用支撑用弹性体50的弹性而施加弹力以贴紧顶面。
上述支撑用弹性体50可由螺旋弹簧或板簧构成,上述支撑用弹性体50的上端部支撑顶面用耙子60,而下端部可被旋转轴40、结合于旋转轴的支撑用部件52、结合于旋转轴的叶轮80、底面用耙子30或底面支撑。
图6A为,通过被固定于旋转轴40的支撑用部件52支撑,且内插有上述旋转轴的螺旋弹簧形状的支撑用弹性体50,对顶面用耙子60进行支撑的实施例。
图6B为,通过固接在旋转轴40的支撑用部件52所支撑的螺旋弹簧形状的支撑用弹性体50,分别支承上述顶面用耙子60的叶片63的实施例。
图6C为,通过被底面用耙子30支撑,且内插有旋转轴40的螺旋形状的支撑用弹性体50,直接支撑顶面用耙子60的实施例。
其中,显示了在上述顶面用耙子的叶片下部表面上设置垂直叶片90的示例,并且,不管是否在图中显示,可以在所有顶面用耙子上都设置垂直叶片。
图6D为,通过固定于旋转轴40的支撑用部件52所支撑的板簧形状的支撑用弹性体50,对上述顶面用耙子60的各叶片63进行支撑的实施例。
图6E为,通过被底面用耙子30支撑的板簧形状的支撑用弹性体50,直接支撑顶面用耙子60的实施例。
图6F为,通过被固定于旋转轴40的叶轮80的中心部支撑,且内插有上述旋转轴的螺旋弹簧形状的支撑用弹性体50,对上述顶面用耙子60进行支撑的实施例。
图6G为,通过分别被固定于旋转轴40的叶轮80的中心部的上下部所支撑,且内插有上述旋转轴40的两组螺旋弹簧形状的支撑用弹性体50,对顶面用耙子60进行支撑,并且,底面用耙子30由上述螺旋弹簧形状的支撑用弹性体50的弹性而贴紧底面的实施例。如图6F和图6G所示,其他图中的支撑用部件52也可以由叶轮80替代。
图6H为,通过被向上述耙子30施加重量的质量体53所支撑,且内插有上述旋转轴40的螺旋形状的支撑用弹性体50,对顶面用耙子60进行支撑的实施例。通过上述质量体53的重量和支撑用弹性体50的弹力,上述耙子30更贴紧底面。
另外,上述支撑用弹性体50,在干燥作业中被暴露于高温之中,且干燥作业中断时冷却至常温,从而不断反复加热和冷却过程,而且,启动和非启动时的温差较大,且材料的疲劳度较大。因此,优选由即使在常温下变形,也能在高温下恢复原状的形状记忆合金制造。
图7为根据本发明的多段干燥装置概念图。
根据本发明的干燥装置的干燥室,不仅可以构成如图1所示的单层,而且,还可以如图7所示,将多个干燥室上下层叠而构成多段干燥装置。当利用投入装置400向最上层干燥室10a投入被干燥物时,所投入的被干燥物通过耙子30的旋转,在上述最上层干燥室10a底面上搅拌及移动,并通过形成在最上层干燥室10a底面一侧的移送口120降落至位于正下方的干燥室10b,从而通过重复这样的分阶段降落及侧面移动,最终经过最下层干燥室10f从引出口140引出,从而整体上构成活塞式流动(Plug Flow)形式的干燥。因此,较之现有的接近完全混合型的旋转式干燥装置,能够减少干燥室的容量并缩短干燥时间,并提高干燥效率,且分成多段而较高地设置时,即使在狭小的面积也能充分满足干燥室的所需容量,因此,在占用面积方面比较经济。
可以将上述的根据本发明的各种形态的耙子30、顶面用耙子60、旋转轴40、支撑用弹性体50、叶轮80、垂直叶片90中的全部或一部分,选择并组合设置在上述干燥室10a、10b、10c、10d、10e、10f中,而且,由于多段干燥装置可以利用一个驱动部20和旋转轴40,同时驱动设置于多个干燥室的多个耙子和叶轮等,因此,在装置的构成方面也有优势。
在上述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向最上层干燥室10a投入被干燥物而从最下层干燥室10f引出。另外,使热风、过热蒸汽等热媒流入最上层正下方的干燥室10b,并从上述最下层干燥室10f的正上方干燥室10e流出,因此热媒不直接流入最上层干燥室10a和最下层干燥室10f而进行间接干燥,而在其余的干燥室10b、10c、10d、10e进行直接干燥。由此,由于与空气接触的最外层框架100的最上部顶面和最下部底面不会有热媒直接流入,从而能够减少传导至空气中的热损失。但并非仅限于上述所述,当充分确保最外层框架100的隔热功能时,使上述热媒向最上层干燥室流入并从最下层干燥室流出也无妨。
在上述如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例示了利用直接干燥方式的多段干燥装置,但是也可以构成利用参考图2的在干燥室和干燥室之间设置有热媒循环室的间接干燥方式的多段干燥装置。另外,在上述图7中显示了层叠六段干燥室而构成的多段干燥装置以及三列旋转轴40,但并非仅限于此,可以组合两段以上的干燥室和一列以上的旋转轴40而构成各种形态的多段干燥装置。
图8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的干燥装置中的被干燥物、热媒以及排出气体的流动和装置结构的概念图。
通过运送工具搬入的被干燥物,通过投入装置400投入干燥室10,并且在干燥室中与热媒直接或间接接触而完成干燥的被干燥物,通过引出装置500从干燥室引出,之后,搬出至外部,或者若为可燃烧的被干燥物时,在加热器300中燃烧而不仅可以作为干燥用热源来利用,剩余的热量还可作为工业或取暖等的热源来利用。
将在上述干燥室中向被干燥物传导热量之后流出的热风、过热蒸汽等热媒的一部分或全部,在上述加热器300中进行燃烧,从而使上述热媒所包含的挥发性有机物等被烧毁及脱臭,或用作燃烧用空气。
另外,从上述干燥室流出的部分或全部热媒,在上述加热器300中直接被加热,或与上述加热器所排出的高温气体在热交换器700中进行热交换,从而可以再次被加热。在此过程中,在上述热交换器700中有可能堆积热媒和上述加热器300所排出的气体中所包含的粉尘,因此为了防止上述现象,优选上述热媒和上述排出的气体经过旋风除尘器(Cyclone)等集尘器600a、600b。另外,在上述热交换器700首先向热媒传导热量的上述加热器排出的气体中还留有很多的余热,因此,为了改善热效率,可追加设置热交换器700a而用于向上述加热器300供给的空气的预热。
经过热交换的上述加热器300排出的气体中,有可能包含粉尘、产生恶臭的物质及其他污染物质,尤其,为了去除将直接与农产品、淤泥等有机物等接触的热媒进行燃烧的加热器排出的气体中所包含的粉尘、恶臭、硫酸化物、氮氧化物等污染物质,而干燥装置优选包括:袋式过滤器(Bag Filter)、电集尘器等集尘器600;利用水或碱性溶液等药液而洗涤废气的废气洗涤器(GasScrubber)900;或利用活性炭等吸附污染物质的吸附器800等而构成。
在上述如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显示了根据直接干燥方式的被干燥物、热媒以及加热器所排出的气体的流动,但并非仅限于此,可以构成具备集尘器、热交换器、洗涤器、吸附器中的至少一种装置的各种流动形式,并且可以构成根据间接干燥方式的干燥装置,或者可以构成利用加热器的热风而直接或间接干燥被干燥物的干燥装置。
图9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根据直接干燥方式的干燥装置概念图。
如图9所示,干燥装置被设置有框架100,并通过上述框架100划分内部空间,且划分的内部空间构成干燥室10,其中,在上述干燥室10中分别形成有与外部连通用以向上述干燥室10内部投入被干燥物的投入口130,以及向外部引出经干燥的被干燥物的引出口140。
在上述投入口130连接设置有用于向干燥室内部投入被干燥物的投入装置400,而在引出口140连接设置有用于向干燥室外部引出经干燥的被干燥物的引出装置500。上述投入装置400和上述引出装置500主要使用,有利于保持干燥室10气密性的螺旋输送器形式的装置,但并非仅限于此,可以使用各种形式的投入及引出装置。
另外,在上述干燥室10设置有供热媒流入或流出的通路,以使热风或过热蒸汽等热媒直接与被干燥物接触,从而上述干燥室10与外部的热媒加热器300连通,而且,在上述加热器300中,对热媒进行加热并使温度上升至一定温度从而供给干燥室10的内部。
在上述干燥室10中,用于搅拌及移送被干燥物的一个以上的耙子30或顶面用耙子30a连接设置于旋转轴40,而获得旋转动力,从而向位于上述干燥室10底面的耙子30或位于顶面的顶面用耙子30a传递旋转动力。上述驱动部20主要是结合电动机和减速器(Reducer)而使用,而根据选择,上述驱动部20及旋转轴40可以设置单个或也可以设置多个。
另外,在上述旋转轴40上追加设置搅拌用叶轮80,其用以搅拌热媒而使热媒与被干燥物进行接触,从而使温度降低的热媒与上部侧的温度高的热媒相互对流,或者搅拌被干燥物而增加被干燥物的表面积,从而提高水分蒸发速度,而且,将接触热媒而完成干燥的被干燥物与水分含量相对较高的被干燥物相互交换,从而提高干燥效率,并保持干燥的被干燥物的水分含量的均匀性。
在此,在上述耙子30、上述顶面用耙子30a或上述叶轮80中的至少其中之一上形成有突出的垂直叶片60。上述垂直叶片60通过搅拌被干燥物而使水分可蒸发的表面积增加,并增大与热媒的接触面积等,从而提高干燥效率,缩短干燥时间,而且,不管是否在图中显示,都可以在下面要说明的所有耙子的上部表面、顶面用耙子的下部表面、叶轮的上部表面和下部表面中的至少一面上设置一个以上的垂直叶片。
图10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根据间接干燥方式的干燥装置概念图。
如图10所示为间接干燥方式的干燥装置,其在干燥室10的上部、下部或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位置上追加设置热媒循环室70,并且向上述热媒循环室循环热风、热水或过热蒸汽等热媒,从而向被投入到干燥室10的被干燥物传导热量。如图9所示,在上述干燥室10可设置叶轮80、耙子30、顶面用耙子30a、垂直叶片60等。
另外,在上述热媒循环室70内,不仅可以在底面或顶面中的至少一侧设置用于去除及移送粉尘和水垢的耙子或顶面用耙子,而且,还可设置擦拭底面和顶面而去除异物的底面用刷子50和顶面用刷子50a中的至少一种。
通过上述耙子和刷子去除的粉尘和水垢碎屑等,通过底面用耙子或刷子50沿底面被收集及移送,并通过具备于底面一侧的排出口71排出至外部。在上述排出口可以放置具有料斗或漏斗等形状的收集部,并当收集到一定量的粉尘和水垢碎屑时,通过开放排出阀门来间歇性地排出,从而防止始终开放而导致的热媒的过度流出。
另外,在上述热媒循环室70的内部,也在旋转轴上设置了叶轮80,从而通过旋转的叶轮混合及循环热媒,从而增加传导至上述干燥室10的热量。
参见图3C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干燥装置的耙子及垂直叶片的实施例,其为涉及,在底面用耙子30的叶片33上追加设置向上部突出的一个以上的垂直叶片60的实施例,其中,上述垂直叶片垂直于上述叶片设置或倾斜于上述叶片设置,从而可以搅拌被干燥物的内部乃至表面,以增加可使水分蒸发的表面积,而且,形成稀疏的空间以便于热媒还可以与被干燥物的内部接触,从而可以增加被干燥物与热媒的接触面积等提高干燥效率,并可缩短干燥时间。不管是否在图中显示,都可以在下面要说明的所有耙子的上部表面和顶面用耙子的下部表面、叶轮的上部表面和下部表面中的至少一面上设置上述垂直叶片。
另外,上述垂直叶片60可使用棒形、角棒形、螺旋形(Screw)、板材形、将窄而长的板材扭曲而成的麻花形、在棒材等上交错(Zig-Zag)附着多个板材的形状、多个轴流或斜流型旋转翼层叠成一条而焊接或组装于连接棒的形状等,只要能搅拌及混合被干燥物的表面和内部,则不受其形状和结构的限制,且属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图11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顶面用耙子及垂直叶片的实施例立体图。
顶面用耙子30a连接设置于旋转轴40,以贴紧干燥室或热媒循环室的顶面,并通过旋转运行去除附着于顶面的被干燥物、粉尘、水垢、异物等,从而可以减少粉尘爆炸的危险,并可提高干燥效率。并且,去除阻碍导热的异物,并改善导热率,从而提高干燥效率及缩短干燥时间,且更适用于间接干燥方式。
另外,在上述顶面用耙子30a的叶片22上,可以形成向底面垂直或倾斜地突出的一个以上的垂直叶片60。如此的悬垂形式的垂直叶片,能够搅拌被干燥物的内部乃至下部,从而增加可使水分蒸发的表面积,并且在被干燥物形成稀疏的空间以便于热媒接触其内部,从而可以增加被干燥物和热媒的接触面积等提高干燥效率,并可缩短干燥时间,另外,可使用棒形、角棒形、板材形、将窄而长的板材扭曲而成的螺旋形等如图4所示的各种形态的垂直叶片。
图12为显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叶轮的实施例的立体图。
上述图12为在旋转轴40上设置搅拌用叶轮80,以搅拌及混合热媒或被干燥物,从而改善干燥效率的实施例。上述叶轮的叶片可使用板材、长度比宽度长的平板材或者圆心流型、轴流型、斜流型等现有的搅拌器或流体机械等中所适用的任何形态的叶片。当为由平板材构成的叶轮时,与在桨叶(Paddle)型搅拌器中一样,旋转轴和平板材所构成的安装角度为0~180℃的范围。根据本发明的所有实施例中,不管是否在图中显示,都可以如本实施例一样,在旋转轴上追加设置叶轮。
参考图3B对叶轮及垂直叶片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图3B中显示了在叶轮80的下部表面设置一个以上的垂直方向或倾斜突出的垂直叶片60,但上述垂直叶片也可以设置于叶轮的上部表面,或同时设置于上部表面和下部表面。
上述垂直叶片搅拌被干燥物的表面乃至下部,从而增加可使水分蒸发的表面积,而且,在被干燥物上形成稀疏的空间以便于热媒接触到其内部,从而增加被干燥物和热媒的接触面积,因此可提高干燥效率,并可缩短干燥时间,而其形状和结构如图3C的说明。
然而,在图3B中叶片由两片构成,但如上所述,也可以整个叶轮形成为一体。
图13为显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刷子及顶面用耙子的实施例的立体图。
在干燥室或热媒循环室的内部旋转轴上,可以设置底面用刷子50和顶面用刷子50a中的至少一种,从而从底面及顶面去除异物。上述刷子50、50a主要适用于无需很大搅拌力的热媒循环室,可减少粉尘爆炸危险,且防止异物的积累所导致的导热率的下降。
刷子可以由耐高温的合成树脂丝、金属丝、具有伸缩性的丝状体或伸缩后的复原力好的板状材料构成。
图14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多段干燥装置的概念图。
根据本发明的干燥装置的干燥室,不仅可以构成如图9或图10所示的单层,而且,还可以如图14所示,将多个干燥室上下层叠而构成多段干燥装置。当通过投入装置400向最上层干燥室10a投入被干燥物时,所投入的被干燥物通过耙子30的旋转,在上述最上层干燥室10a底面上搅拌及移动,并通过形成在最上层干燥室10a底面一侧的移送口120降落至位于正下方的干燥室10b,而通过重复这样的分阶段降落及侧面移动,最终经过最下层干燥室10f从引出口140引出,从而整体上构成活塞式流动(Plug Flow)形式的干燥。因此,较之现有的接近完全混合型的旋转式干燥装置,能够减少干燥室的容量并缩短干燥时间,并提高干燥效率,且分成多段而较高地地设置时,即使在狭小的面积也能充分满足干燥室的所需容量,因此,在占用面积方面比较经济。
可以将上述地根据本发明地各种形态的耙子30、顶面用耙子30a、旋转轴40、刷子50、顶面用刷子50a、叶轮80、垂直叶片60中的全部或一部分,选择并组合设置在上述干燥室10a、10b、10c、10d、10e、10f中,而且,由于多段干燥装置可以利用一个驱动部20和旋转轴40,同时驱动设置于多个干燥室的多个耙子和叶轮等,因此,在装置的构成方面也有优势。
在上述图14所示的实施例中,向最上层干燥室10a投入被干燥物而从最下层干燥室10f引出。另外,使热风、过热蒸汽等热媒流入最上层正下方的干燥室10b,并从上述最下层干燥室10f的正上方干燥室10e流出,因此热媒不直接流入最上层干燥室10a和最下层干燥室10f而进行间接干燥,而在其余的干燥室10b、10c、10d、10e进行直接干燥。由此,由于与空气接触的最外层框架100的最上部顶面和最下部底面不会有热媒直接流入,从而减少传导至空气中的热损失。但并非仅限于此,当充分确保最外层框架100的隔热功能时,使上述热媒向最上层干燥室流入并从最下层干燥室流出也无妨。
在上述如图14所示的实施例中,例示了利用直接干燥方式的多段干燥装置,但是也可以构成利用参考图10的在干燥室和干燥室之间设置有热媒循环室的间接干燥方式的多段干燥装置。另外,在上述图14中显示了层叠六段干燥室而构成的多段干燥装置以及三列旋转轴40,但并非仅限于此,可以组合两段以上的干燥室和一列以上的旋转轴40而构成各种形态的多段干燥装置。
图15为显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干燥装置中的被干燥物、热媒及排出气体的流动和装置结构概念图。
通过运送工具搬入的被干燥物,通过投入装置400投入干燥室10,并且在干燥室中与热媒直接或间接接触而完成干燥的被干燥物,通过引出装置500从干燥室引出,之后,搬出至外部,或者若为可燃烧的被干燥物时,在加热器300中燃烧而不仅可以作为干燥用热源来利用,剩余的热量还可作为工业或取暖等热原来利用。
将在上述干燥室中向被干燥物传导热量之后流出的热风、过热蒸汽等热媒的一部分或全部,在上述加热器300中进行燃烧,从而使上述热媒所包含的挥发性有机物等进行焚烧及脱臭,或用作燃烧用空气。
另外,从上述干燥室流出的部分或全部热媒,在上述加热器300中直接被加热,或与上述加热器所排出的高温气体在热交换器700中进行热交换,从而可以再次被加热。在此过程中,在上述热交换器700中有可能堆积热媒和上述加热器300排出的气体中所包含的粉尘,因此为了防止上述现象,优选上述热媒和上述排出的气体经过旋风除尘器(Cyclone)等集尘器600a、600b。另外,在上述热交换器700首先向热媒传导热量的上述加热器排出的气体中还留有很多的余热,因此,为了改善热效率,可追加设置热交换器700a而用于向上述加热器300供给的空气的预热。
经过热交换的上述加热器300排出的气体中,可能包含粉尘、产生恶臭的物质及其他污染物质,尤其是,为了去除,将直接与农产品、淤泥等有机物等接触的热媒进行燃烧的加热器排出的气体中所包含的粉尘、恶臭、硫酸化物、氮氧化物等污染物质,而干燥装置优选包括:袋式过滤器(Bag Filter)、电集尘器等集尘器600;利用水或碱性溶液等药液洗涤废气的废气洗涤器(GasScrubber)900;或利用活性炭等吸附污染物质的吸附器800等而构成。
在上述如图15所示的实施例中,显示了根据直接干燥方式的被干燥物、热媒及加热器所排出的气体的流动,但本发明并非仅限于此,可以构成具备集尘器、热交换器、洗涤器、吸附器中的至少一种装置的多种流动形式,并且可以构成根据间接干燥方式的干燥装置,或者可以构成利用加热器的热风而直接或间接干燥被干燥物的干燥装置。
以上基于实施例以及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但上述实施例以及附图并非限定本发明,本发明的范围应限定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内容。

Claims (11)

1.一种干燥装置,包括:
干燥室,其对被干燥物进行加热干燥;
耙子,其设置于所述干燥室内部,并通过连接于中心部的叶片的旋转对被干燥物进行搅拌;
旋转轴,其插入于所述耙子的旋转轴插入口,从而传递旋转力;
驱动部,其通过所述旋转轴旋转所述耙子;以及
加热器,其产生热,用以直接或间接地向所述干燥室供热;
其中,所述旋转轴的外周面和所述旋转轴插入口的内周面被隔开设置,以使所述耙子能够沿所述旋转轴滑动,并且所述旋转轴的外周面和所述旋转轴插入口的内周面构成相对应的非圆形的形状,且所述耙子的叶片与所述干燥室的顶面或底面接触而进行刮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装置,其中,还包括向轴方向提供弹力的支撑用弹性体,使得所述耙子的叶片能够贴紧所述干燥室的顶面或底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装置,其中,还包括向轴方向增加重力的质量体,使得接触于所述干燥室底面的耙子的叶片能够贴紧所述干燥室的底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装置,其中,所述旋转轴以及旋转轴插入口的截面形状为选自椭圆形、多边形或齿轮形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装置,其中,还包括从所述叶片向轴方向突出形成的垂直叶片。
6.一种干燥装置,包括:
干燥室,其对被干燥物进行加热干燥;
热媒循环室,其内部供热媒循环,并向所述干燥室导热;
刷子,其与所述干燥室的顶面或底面,或者与所述热媒循环室的顶面或底面接触,从而进行擦拭;
旋转轴,其向所述刷子传递旋转力;
驱动部,其通过所述旋转轴旋转所述刷子;以及
加热器,其产生热,用以直接或间接地向所述干燥室供热。
7.一种干燥装置,包括:
干燥室,其对被干燥物进行加热干燥;
耙子,其被设置于所述干燥室内部,并对被干燥物进行搅拌;
旋转轴,其向所述耙子传递旋转力;
驱动部,其通过所述旋转轴旋转所述耙子;
加热器,其产生热,用以直接或间接地向所述干燥室供热;以及
多个垂直叶片,其从所述叶片向轴方向突出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干燥装置,其中,还包括内部供热媒循环,并向所述干燥室导热的热媒循环室。
9.一种干燥装置,包括:
干燥室,其通过热媒对被干燥物进行加热干燥;
耙子,其被设置于所述干燥室内部,并接触于所述干燥室顶面或底面进行刮削,从而对被干燥物进行搅拌;
旋转轴,其插入于所述耙子的旋转轴插入口而传递旋转力;
叶轮,其连接于所述旋转轴而进行旋转,并对被干燥物或热媒进行搅拌、混合及循环;
驱动部,其通过所述旋转轴旋转所述耙子;以及
加热器,其产生热,用以直接或间接地向所述干燥室供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干燥装置,其中,在所述叶轮上形成有向轴方向突出的垂直叶片,用以搅拌所述热媒或被干燥物。
11.根据权利要求1、6、7或9所述的干燥装置,其中,还包括集尘器、热交换器、吸附设施或洗涤器中的至少一种,并且,从所述干燥室或所述加热器中排出的气体至少流向所述集尘器、热交换器、吸附设施或洗涤器之一。
CN201110105869.9A 2010-07-29 2011-04-22 干燥装置 Active CN1023459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00073487A KR101236331B1 (ko) 2010-07-29 2010-07-29 건조장치
KR10-2010-0073487 2010-07-29
KR10-2010-0078680 2010-08-16
KR1020100078680A KR101253999B1 (ko) 2010-08-16 2010-08-16 건조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45972A true CN102345972A (zh) 2012-02-08
CN102345972B CN102345972B (zh) 2014-07-02

Family

ID=455448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05869.9A Active CN102345972B (zh) 2010-07-29 2011-04-22 干燥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400828B2 (zh)
CN (1) CN102345972B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73551A (zh) * 2012-09-13 2014-03-26 日挥株式会社 干燥装置及其干燥方法
CN103673557A (zh) * 2012-09-13 2014-03-26 日挥株式会社 干燥装置
CN103726390A (zh) * 2013-11-26 2014-04-16 南通四通林业机械制造安装有限公司 一种滚轴式干燥箱
CN103726392A (zh) * 2013-11-26 2014-04-16 南通四通林业机械制造安装有限公司 一种喷气自传动式干燥箱
CN103726391A (zh) * 2013-11-26 2014-04-16 南通四通林业机械制造安装有限公司 一种滚轴燃气式干燥箱
CN105923975A (zh) * 2016-06-21 2016-09-07 普利资环境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污泥干化除臭一体化设备
CN109047283A (zh) * 2018-07-30 2018-12-21 湖州嘉骏热电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rdf/srf压缩成形的处理系统及其方法
CN110237578A (zh) * 2019-06-20 2019-09-17 安徽中能矿机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可处理高浓度矿浆的浓缩机
CN116585849A (zh) * 2023-05-15 2023-08-15 宿迁凯达环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活性炭吸附机构用烘干装置
CN117553535A (zh) * 2024-01-09 2024-02-13 常州莱飞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精对苯二甲酸节能干燥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53747B (zh) * 2013-08-07 2016-01-13 清华大学 一种叶轮旋转式煤干燥提质装置
CN110906691A (zh) * 2019-12-27 2020-03-24 浙江钱江伟岸干燥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多室平层耙散流化床
CN114012566B (zh) * 2021-10-07 2022-09-06 张文鹏 一种新能源汽车轮毅打磨装置
CN114227482B (zh) * 2021-12-15 2023-03-03 宁波邵金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磨砂机
CN115569898B (zh) * 2022-09-26 2024-01-09 博材智能科技(东台)有限公司 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用的高效清洗装置
CN116086157B (zh) * 2023-04-12 2023-06-06 得利斯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畜牧用草料干燥装置
CN117367062B (zh) * 2023-12-05 2024-02-09 德州斯诺威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型农作物干燥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39494U (zh) * 1987-03-05 1988-09-13
JPH04281179A (ja) * 1991-03-08 1992-10-06 Masakumi Hiroe レーキ駆動吊り下げ軸の漏れ止めスリーブ
JPH05187772A (ja) * 1991-01-16 1993-07-27 Masakumi Hiroe ガスの通路から隔離された、多段乾燥機の乾燥物落ち口
JP2006325724A (ja) * 2005-05-24 2006-12-07 Funai Electric Co Ltd 自走掃除機
JP4116032B2 (ja) * 2005-12-14 2008-07-09 アズ・キャリア株式会社 多段乾燥装置
CN101464089A (zh) * 2008-12-25 2009-06-24 董辉 一种改良的真空耙式干燥器
CN201281535Y (zh) * 2008-09-11 2009-07-29 浙江高达机械有限公司 立式蒸汽石膏烘干炉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75400A (ja) * 1988-09-09 1990-03-15 Jgc Corp 多段乾燥機
JPH0929195A (ja) * 1995-07-21 1997-02-04 Ke Corp:Kk マット洗浄機
JPH11197454A (ja) * 1998-01-13 1999-07-27 Nkk Corp 加熱発生ガスの処理方法
JP4000964B2 (ja) * 2002-09-05 2007-10-31 栗田工業株式会社 コンポスト様物の製造装置
JP2007144339A (ja) * 2005-11-29 2007-06-14 Katsumi Iida 連続加熱処理装置
NO326890B1 (no) * 2006-05-02 2009-03-16 Norsk Biogass As Sorteringsmaskin
JP4408447B2 (ja) * 2009-06-11 2010-02-03 鈴木産業株式会社 減圧乾燥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39494U (zh) * 1987-03-05 1988-09-13
JPH05187772A (ja) * 1991-01-16 1993-07-27 Masakumi Hiroe ガスの通路から隔離された、多段乾燥機の乾燥物落ち口
JPH04281179A (ja) * 1991-03-08 1992-10-06 Masakumi Hiroe レーキ駆動吊り下げ軸の漏れ止めスリーブ
JP2006325724A (ja) * 2005-05-24 2006-12-07 Funai Electric Co Ltd 自走掃除機
JP4116032B2 (ja) * 2005-12-14 2008-07-09 アズ・キャリア株式会社 多段乾燥装置
CN201281535Y (zh) * 2008-09-11 2009-07-29 浙江高达机械有限公司 立式蒸汽石膏烘干炉
CN101464089A (zh) * 2008-12-25 2009-06-24 董辉 一种改良的真空耙式干燥器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73557B (zh) * 2012-09-13 2016-01-20 日挥株式会社 干燥装置
CN103673557A (zh) * 2012-09-13 2014-03-26 日挥株式会社 干燥装置
CN103673551B (zh) * 2012-09-13 2016-02-10 日挥株式会社 干燥装置及其干燥方法
CN103673551A (zh) * 2012-09-13 2014-03-26 日挥株式会社 干燥装置及其干燥方法
CN103726392A (zh) * 2013-11-26 2014-04-16 南通四通林业机械制造安装有限公司 一种喷气自传动式干燥箱
CN103726391A (zh) * 2013-11-26 2014-04-16 南通四通林业机械制造安装有限公司 一种滚轴燃气式干燥箱
CN103726390A (zh) * 2013-11-26 2014-04-16 南通四通林业机械制造安装有限公司 一种滚轴式干燥箱
CN105923975A (zh) * 2016-06-21 2016-09-07 普利资环境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污泥干化除臭一体化设备
CN109047283A (zh) * 2018-07-30 2018-12-21 湖州嘉骏热电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rdf/srf压缩成形的处理系统及其方法
CN110237578A (zh) * 2019-06-20 2019-09-17 安徽中能矿机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可处理高浓度矿浆的浓缩机
CN110237578B (zh) * 2019-06-20 2021-10-15 安徽中能矿机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可处理高浓度矿浆的浓缩机
CN116585849A (zh) * 2023-05-15 2023-08-15 宿迁凯达环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活性炭吸附机构用烘干装置
CN116585849B (zh) * 2023-05-15 2023-11-21 宿迁凯达环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活性炭吸附机构用烘干装置
CN117553535A (zh) * 2024-01-09 2024-02-13 常州莱飞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精对苯二甲酸节能干燥系统
CN117553535B (zh) * 2024-01-09 2024-03-15 常州莱飞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精对苯二甲酸节能干燥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400828B2 (ja) 2014-01-29
JP2012032139A (ja) 2012-02-16
CN102345972B (zh) 2014-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45972B (zh) 干燥装置
CN101312787B (zh) 粉粒体的粉碎粒化装置以及粉粒体的粉碎粒化方法
CN202452803U (zh) 煤泥滚筒干燥机
CN103597306B (zh) 粉碎干燥装置
NL8001689A (nl) Inrichting voor het drogen en granuleren van natte, pasta-achtige en/of smeltbare materialen.
TW201211481A (en) Indirectly heated rotary dryer
KR101236331B1 (ko) 건조장치
CN108700374B (zh) 具有多个干燥腔室的旋转干燥机
KR20100123102A (ko) 2단식 전열 볶음장치
CN203629250U (zh) 螺旋烘干机
CN111006498A (zh) 一种用于物料传送的翻板料盘
CN104567299A (zh) 一种回转烘干装置
CN103528352A (zh) 螺旋烘干机
CN201011853Y (zh) 一种雪茄烟烟片烘干装置
CN115745356A (zh) 一种利用热电厂废热的污泥干化系统及设备
CN211926375U (zh) 一种有机肥料生产用烘干装置
CN214095318U (zh) 一种3-氯丙炔生产用干燥装置
KR101253999B1 (ko) 건조장치
CN201028947Y (zh) 立式烘干机
CN212157947U (zh) 一种滚筒式烘干机的滚筒组件
CN212253487U (zh) 一种用导热油加热的外热式干燥设备
CN212339874U (zh) 一种用于茶叶制备的快速烘干机
CN210374426U (zh) 一种连续式远红外线谷物干燥机
CN107940970B (zh) 一种新型盘式干燥器
CN210287120U (zh) 一种转盘式干化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