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43934A - 电动动力转向装置以及组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动动力转向装置以及组装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343934A CN102343934A CN2011102122315A CN201110212231A CN102343934A CN 102343934 A CN102343934 A CN 102343934A CN 2011102122315 A CN2011102122315 A CN 2011102122315A CN 201110212231 A CN201110212231 A CN 201110212231A CN 102343934 A CN102343934 A CN 10234393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riving pulley
- belt wheel
- side opening
- gear case
- pulle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00—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 B62D5/04—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 B62D5/0421—Electric motor acting on or near steering gear
- B62D5/0424—Electric motor acting on or near steering gear the axes of motor and final driven element of steering gear, e.g. rack, being parallel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Steering Mechanis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动力转向装置以及组装方法,该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将滚珠螺母(20)和从动带轮(30)能够旋转地轴支承于齿轮箱(11),将驱动带轮(31)与电动机(45的驱动轴(45a)旋转连结,在从动带轮(30)和驱动带轮(31)上跨设有正时齿带(32),其中,在齿轮箱(11)中设有带轮空间(42),该带轮空间(42)容纳能够动作的从动带轮(30)、驱动带轮(31)、正时齿带(32),将该带轮空间(42)与齿轮箱(11)的外部连通,在齿轮箱(11)中设有具有能够供电动机(45)的驱动轴(45a)插入的程度的大小的电机侧孔(17b),在齿轮箱(11)中,隔着带轮空间(42)在与电机侧孔(17b)相反一侧设有具有能够供驱动带轮(31)插入带轮空间(42)的程度的大小的带轮侧孔(16b)。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电动机的辅助力经由滚珠丝杠传递到齿条轴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使用了滚珠丝杠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有在日本特开2005-145431号公报中说明的装置。
图7所示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100具有如下的结构,即,将电动机101的辅助力经由驱动带轮102、正时齿带103、从动带轮104、滚珠丝杠105传递到齿条轴110。齿条轴110的两端经由未图示的球窝接头与车轮连结,并通过齿条轴110的轴向移动来改变车轮的方向。未图示的摇柄(steering wheel)经由省略图示的小齿轮轴而与形成于齿条轴110的齿条齿旋转连结,从而将摇柄的旋转转换为齿条轴110的轴向移动。
为了将电动机101的辅助力顺畅地传递到齿条轴110,需要对上述正时齿带103赋予最佳的带张力。电动动力转向装置100在调整轴套111中在相对于上述调整轴套111的轴心偏心的位置能够旋转地轴支承上述驱动带轮102。电动动力转向装置100在转动调整轴套111而使正时齿带103的带张力成为最佳时,使锁定螺母112与调整轴套111的阳螺纹111a螺纹接合。电动动力转向装置100将调整轴套111以保持好调整轴套111的角度的状态固定于齿轮箱113。
上述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100使用偏心调整机构,该偏心调整机构的构成包括:调整轴套111、与电动机101的驱动轴113同轴地连结的旋转轴114、能够旋转地轴支承该旋转轴114的轴承115、锁定螺母112。电动动力转向装置100由于是在进行带张力调整后将电动机101的驱动轴113与旋转轴114连结,因此带张力调整十分容易,然而另一方面,存在部件数量增多,结构变得复杂,组装时花费时间的问题。
在不使用上述的偏心调整机构,将驱动带轮安装于电动机的驱动轴上,并一边进行带张力调整,一边将电动机固定于齿轮箱的情况下,部件数量就会变少,且结构变得简单。但是,在向正时齿带上挂设驱动带轮时,必须倾斜电动机,此时电动机会与齿轮箱相互干涉从而使组装作业的效率很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提供一种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包括:齿条轴,其在一端侧形成齿条齿,并且在另一端侧形成有滚珠丝杠部;齿轮箱,其供上述齿条轴能够沿轴向移动地插通;小齿轮轴,其形成有与上述齿条齿啮合的小齿轮齿,且以能够绕与上述齿条轴交叉的轴线旋转的方式轴支承于上述齿轮箱;滚珠螺母,其与上述滚珠丝杠部啮合;从动带轮,其与上述滚珠螺母一体旋转,并可旋转地轴支承于上述齿轮箱;电动机;驱动带轮,其绕与上述从动带轮平行的轴线旋转,与上述电动机的驱动轴旋转连结;正时齿带,其跨设在上述从动带轮和上述驱动带轮上。上述电动机安装于上述齿轮箱。在上述齿轮箱中形成带轮空间,该带轮空间容纳能够动作的上述从动带轮、上述驱动带轮以及上述正时齿带,并与上述齿轮箱的外部连通。在上述齿轮箱上设置供上述电动机的驱动轴插入的电机侧孔。隔着上述齿轮箱的上述带轮空间在与上述电机侧孔相反一侧设有供上述驱动带轮插入到上述带轮空间的带轮侧孔。
根据上述方式,由于能够从带轮侧孔和电机侧孔两方向带轮空间靠近,因此易于向正时齿带上挂设驱动带轮,从而易将驱动带轮安装于电动机的驱动轴。
在上述方式中,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可以还包括嵌合于上述带轮侧孔的内周而将该带轮侧孔堵塞的帽。
在上述方式中,上述电机侧孔与所述带轮侧孔至少一部分可以重叠。
在上述方式中,上述电机侧孔的外周可以与上述带轮侧孔的外周对齐。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提供一种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组装方法。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组装方法使齿条轴能够轴向移动地插通于齿轮箱,在上述齿条轴的一端侧形成齿条齿,并且在另一端侧形成滚珠丝杠部,将形成有与上述齿条齿啮合的小齿轮齿的小齿轮轴,以能够绕与上述齿条轴交叉的轴线旋转的方式轴支承于上述齿轮箱,将与上述滚珠丝杠部啮合的滚珠螺母、和与该滚珠螺母一体转动的从动带轮可旋转地轴支承于上述齿轮箱,将绕与上述从动带轮平行的轴线旋转的驱动带轮与电动机的驱动轴旋转连结,将上述电动机安装于上述齿轮箱,将正时齿带跨设在上述从动带轮和上述驱动带轮上,在上述齿轮箱中设置带轮空间,该带轮空间容纳能够动作的上述从动带轮、上述驱动带轮以及上述正时齿带,将上述带轮空间与上述齿轮箱的外部连通,在上述齿轮箱上设置供上述电动机的驱动轴插入的电机侧孔,隔着上述带轮空间在与上述电机侧孔相反一侧、在上述齿轮箱上设置供上述驱动带轮插入的带轮侧孔,将上述驱动带轮从上述带轮侧孔插入,并将正时齿带卷挂在该驱动带轮上,将上述电动机的驱动轴从上述电机侧孔插入,并将上述驱动带轮安装于上述驱动轴。
根据上述方式,由于在正时齿带上挂设驱动带轮后将驱动带轮安装于电动机的驱动轴,因此可以不用在意电动机与齿轮箱的相互干涉而将电动机安装于齿轮箱。
在上述方式中,上述驱动带轮可以具有供上述电动机的驱动轴插入的驱动轴用孔。上述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组装方法还可以包括:准备插入上述驱动轴用孔来保持上述驱动带轮的保持件;使用上述保持件将上述驱动带轮从上述带轮侧孔插入;将上述正时齿带卷挂在上述驱动带轮上。
根据上述方式,驱动带轮向带轮空间的插入变得容易,易向正时齿带上挂设驱动带轮。而且,驱动带轮从保持件向电动机的驱动轴的交接也变得容易。
根据上述方式,由于能够从带轮侧孔和电机侧孔两方向带轮空间靠近,因此易向正时齿带挂设驱动带轮,从而易向电动机的驱动轴上安装驱动带轮。
附图说明
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上和工业上的重要性,将在参照附图的同时进行叙述,其中相同的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整体构成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1的局部放大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1的A向视放大图。
图4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动机中安装有驱动带轮的状态图。
图5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动机中安装驱动带轮之前的状态图。
图6是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机中安装驱动带轮之前的状态图。
图7是以往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至图5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整体构成图,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剖面图,图3是图1的A向视放大图,图4是在电动机中安装有驱动带轮的状态图,图5是在电动机中安装驱动带轮之前的状态图。
图1中,电动动力转向装置10具有齿轮箱11,齿条轴13插通在齿轮箱11的圆筒状的圆筒部12中。未图示的球窝接头的一端与齿条轴13的两端连结,在球窝接头的另一端分别连结省略图示的车轮,借助齿条轴13的轴向移动来改变车轮的方向。
在齿条轴13的一端形成有未图示的齿条齿,小齿轮轴15的未图示的小齿轮齿与该齿条齿啮合。齿轮箱11的一端具有沿与齿轮箱11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齿轮部14,上述小齿轮轴15可旋转地轴支承于该齿轮部14。齿轮箱11的隔着齿条轴13与小齿轮轴15相反一侧具有未图示的齿条引导部。齿条轴13的一端以被小齿轮轴15和齿条引导部夹入的状态被支承。小齿轮轴15的一端经由未图示的转向柱与摇柄(steering wheel)连结。在齿轮部14中设置有转矩传感器19,检测作用于小齿轮轴15的转矩。
在齿条轴13的另一端形成滚珠丝杠部13a,滚珠螺母20经由多个滚珠与该滚珠丝杠部13a螺纹接合。由滚珠丝杠部13a和滚珠螺母20构成滚珠丝杠21。滚珠螺母20的一端外周具有凸缘部20a,滚珠螺母20的另一端外周具有阳螺纹20b。在滚珠螺母20的外周上嵌插有从动带轮30和球轴承22,螺母23与上述阳螺纹20b螺纹接合。在从动带轮30的内周形成有从动带轮30的内周径朝向径向外侧扩展的内周扩展部30a,滚珠螺母20的凸缘部20a与该内周扩展部30a抵接。通过将从动带轮30和球轴承22用滚珠螺母20的凸缘部20a和螺母23夹入,来约束从动带轮30和球轴承22相对于滚珠丝杠20的轴向位置。由此滚珠螺母20能够与从动带轮30一体旋转。
上述球轴承22具有:固定于上述滚珠螺母20的内圈22a、与后面所述的齿轮箱11的盖部16的支承面16a嵌合的外圈22b、在内圈与外圈间转动的转动体(滚珠)22c。
齿轮箱11的另一端、即齿轮箱11的滚珠螺母20侧端具有向径向外侧扩展的支承部17和盖部16。盖部16由连结螺栓18固定于支承部17。在盖部16的内周,与齿条轴13同轴地形成圆筒状的支承面16a,上述球轴承22的外圈22b与该支承面16a嵌合。在盖部16与球轴承22的外圈22b之间夹装有第一间隔垫40,在支承部17的端面17a与球轴承22的外圈22b之间夹装有第二间隔垫41。第一间隔垫40与第二间隔垫41为橡胶制,能够弹性变形。
当将盖部16用连结螺栓18固定于支承部17时,第一间隔垫40与第二间隔垫41产生弹性变形从而与球轴承22密接。通过弹性变形,球轴承22的外圈22b经由第一间隔垫40、第二间隔垫41而被支承部17和盖部16夹入。上述第一间隔垫40和第二间隔垫41作为赋予轴向的弹性力的弹性体发挥作用。其结果,能够以对滚珠螺母20、从动带轮30、齿条轴13赋予轴向的弹性力的状态进行支承,从而提高齿条轴13的轴向的支承刚性。在支承面16a上如图2所示形成两条环状的槽36、37,在各槽36、37中嵌入O形环38、39。这些O形环38、39以将支承面16a与外圈22b的间隙填满的形式沿径向弹性地支承滚珠螺母20。
在支承部17上与支承面16a平行地形成电机侧孔17b,在将电动机45的驱动轴45a插入该电机侧孔17b的状态下将电动机45安装于支承部17。在电动机45的驱动轴45a上安装有驱动带轮31,在上述从动带轮30与驱动带轮31上跨设正时齿带32,以使从动带轮30与驱动带轮31相互平行的方式,经由安装螺栓46将上述电动机45安装于支承部17。
在上述驱动轴45a上,从前端起依次形成有:小径部45b、阶梯部45c和大径部45d,大径部45d的直径大于小径部45b,在大径部45d与小径部45b之间形成阶梯部45c。驱动带轮31的驱动轴用孔31a被压入嵌合于上述小径部45b,直到驱动带轮31的端面与阶梯部45c抵接的位置为止。通过该压入嵌合将驱动带轮31固定于驱动轴45a。由于电动机45的转矩较小,因此不会使驱动带轮31因该转矩而相对于驱动轴45a松动。
在盖部16上与电机侧孔17b相对的位置形成有带轮侧孔16b。即,电机侧孔17b及带轮侧孔16b的至少一部分在轴向上重叠。详细地说,电机侧孔17b的外周与带轮侧孔16b的外周对齐。在支承部17与盖部16之间形成有带轮空间42,该带轮空间42中从动带轮30与驱动带轮31旋转,从而转动正时齿带32。在该带轮空间42中经由上述电机侧孔17b与外部连通,另外在带轮空间42中经由上述带轮侧孔16b与外部连通。在带轮侧孔16b的内周形成有向径向外侧扩展的环状的内周扩展部16c,在该内周扩展部16c中嵌入有O形环43。在盖部16上经由固定螺栓49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有堵塞带轮侧孔16b的帽48。帽48的构成包括:嵌合在带轮侧孔16b的内周的圆筒部48a、和与盖部16的外面抵接的凸缘部48b。帽48通过使圆筒部48a和凸缘部48b与O形环43抵接,从而防止灰尘、水等从外部向带轮侧孔16b浸入。
为了将电动动力转向装置10安装于未图示的车体,在盖部16的外周向以向径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形成第一安装凸缘16d,另外,在圆筒部12的外周以向径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形成第二安装凸缘12b。在第一安装凸缘16d上形成安装孔16e,在第二安装凸缘12b上形成安装孔12c。
下面,对将驱动带轮31安装于电动机45的组装装置50进行说明。
图4、5中,组装装置50的构成包括:将齿轮箱11固定于规定的位置的第一夹具51、载置电动机45并将电动机45的驱动轴45a压入驱动带轮31的压入装置52、临时保持驱动带轮31并将驱动带轮31插入到带轮空间42的插入装置60。第一夹具51使用第一安装凸缘16d的安装孔16e、和第二安装凸缘12b的安装孔12c来固定齿轮箱11。压入装置52具有:专用台55,其载置电动机45并能够沿齿条轴13的轴线方向移动地被引导;省略图示的气缸装置,其将专用台55向将驱动轴45a压入驱动带轮31的方向推压。
插入装置60具有:基座61、在基座61上沿齿条轴13的径向移动的第一滑块62、在第一滑块62上沿齿条轴13的轴线方向移动的第二滑块63、在第二滑块63上旋转的旋转台64、设置在旋转台上的保持装置65。旋转台64绕与第一滑块62和第二滑块63的两个移动方向正交的轴线旋转。
在基座61上设置有第一引导装置70和第一进给装置75,利用第一引导装置70以将第一滑块62沿齿条轴13的径向能够移动的方式进行引导,利用第一进给装置75将第一滑块62沿齿条轴13的径向输送。在第一滑块62上设置有第二引导装置71和第二进给装置76,利用第二引导装置71以将第二滑块63沿齿条轴13的轴线方向能够移动的方式进行引导,利用第二进给装置76将第二滑块63沿齿条轴13的轴线方向输送。
第一引导装置70与第二引导装置71由导轨72、73和在导轨上移动的省略图示的滚珠保持器构成。导轨72固定于基座61,导轨73固定于第一滑块62。滚珠保持器被固定于第一滑块62和第二滑块63。第一进给装置75和第二进给装置76的构成包括:滚珠丝杠77、78、与滚珠丝杠螺纹接合的省略图示的滚珠螺母、与滚珠丝杠77、78一体旋转的第一摇柄79、第二摇柄80。滚珠丝杠77可旋转地支承于基座61,滚珠丝杠78可旋转地支承于第一滑块62。滚珠螺母固定于第一滑块62和第二滑块63。
在第二滑块63上设置有旋转装置81,该旋转装置81具有上述旋转台64。旋转装置81具有省略图示的旋转引导装置和省略图示的旋转进给装置,利用旋转引导装置能够旋转地引导旋转台64,利用旋转进给装置使旋转台64旋转。旋转进给装置具有未图示的蜗杆、未图示的蜗轮、以及与蜗杆一体旋转的第三摇柄83,当转动第三摇柄82时旋转台64进行旋转。
保持装置65具有固定于旋转台64处的保持台83、能够拆装地安装于保持台83的保持件84,在保持件84的前端形成有圆筒部84a和向径向外侧扩展的凸缘部84b。圆筒部84a具有稍压入驱动带轮31的驱动轴用孔31a的外径,凸缘部84b与驱动带轮31的端面抵接。
在保持件84中安装有检测该挠曲的应变计85,来自应变计85的信号被输入监视器86。利用应变计85和监视器86能够监视由于保持件84的挠曲而作用于正时齿带32的带张力。
接下来,基于上述的构成对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组装动作进行说明。
将球轴承22和从动带轮30组装于滚珠螺母20,在从动带轮30上卷挂正时齿带32,使第一间隔垫40、球轴承22、第二间隔垫41与盖部16的支承面16a嵌合,且经由连结螺栓18将盖部16与支承部17连结。
将在上述的状态之前组装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10安装于第一夹具51中。然后,将驱动带轮31的驱动轴用孔31a轻轻地压入保持件84的圆筒部84a,使驱动带轮31的端面与保持件84的凸缘部84b抵接。
接下来,转动第三摇柄82,使旋转台64与保持装置65一起旋转。在驱动带轮31即将插入带轮侧孔16b之前,使旋转台64旋转,使保持件84的轴线相对于齿条轴13的轴线倾斜。转动第一摇柄79使第一滑块62移动,使驱动带轮31对准带轮侧孔16b。转动第二摇柄80使第二滑块63移动,将驱动带轮31从带轮侧孔16b插入到带轮空间42。利用该插入过程,将正时齿带32卷挂在驱动带轮31上。将第三摇柄82向与前面相反的方向转动,在保持件84的轴线与齿条轴13的轴线平行之前,使旋转台64与保持装置65旋转。转动第一摇柄79,沿使驱动带轮31远离从动带轮30的方向使第二滑块63与保持装置65一起移动。观察显示于监视器86的带张力,在达到规定的带张力时,停止第二滑块63的移动,保持第二滑块63的位置。
使载置有电动机45的专用台55朝向插入装置60移动,在电动机45的驱动轴45a即将插入驱动带轮31的驱动轴用孔31a之前,停止专用台55的移动。对于专用台55将电动机45的位置沿齿条轴13的径向微调到驱动轴45a与驱动轴用孔31a对应的位置。再次移动专用台55,将驱动轴45a的小径部45b压入驱动带轮31的驱动轴用孔31a。通过使驱动轴45a的阶梯部45c与驱动带轮31的端面抵接而结束压入。该状态下,将电动机45经由安装螺栓46安装于支承部17。于是能够在对正时齿带32施加了规定的带张力的状态下,将电动机45安装于支承部17。
将第二摇柄80向与前面相反的方向转动,使第二滑块63与保持装置65一起向远离压入装置52的方向移动,从驱动带轮31的驱动轴用孔31a中抽出保持件84的圆筒部84a,进而从带轮侧孔16b中抽出保持件84的圆筒部84a。将帽48嵌入带轮侧孔16b中,将帽48经由固定螺栓49固定于盖16。从第一夹具51中取下电动动力转向装置10。于是完成在电动动力转向装置10中安装驱动带轮31和电动机45的操作。
虽然在参照实施方式的同时对本发明进行了叙述,然而应当理解,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或结构。相反,本发明包括各种变更和等价的实施方式。此外,虽然对实施方式的各种部件以各种组合和配置进行了表示,然而其他的组合和配置,包括更多、更少、甚至只有一个部件,也都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上述的实施方式在将驱动带轮31相对于齿条轴13的轴线倾斜的状态下,将驱动带轮31挂设在正时齿带32上,然而也可以如图6所示的其他实施方式那样,不使驱动带轮31相对于齿条轴13的轴线倾斜,而是在保持平行的状态下,使驱动带轮31向从动带轮30侧靠近,直到即将插入带轮侧孔16b,在该状态下将驱动带轮31经由带轮侧孔16b插入带轮空间42,然后,使驱动带轮31向远离从动带轮30的方向移动并在驱动带轮31上卷挂正时齿带32。
对该情况下的动作进行说明。转动第一摇柄79使第二滑块63和保持装置65沿齿条轴13的径向移动,将驱动带轮31向靠近从动带轮30侧的位置调整,直到尽可能地插入带轮侧孔16b。然后,转动第二摇柄80,使第一滑块62与保持装置65一起向压入装置52侧移动,将驱动带轮31插入带轮空间42。接下来,转动第一摇柄79使第二滑块63和保持装置65沿齿条轴13的径向移动,使驱动带轮31向远离从动带轮30的方向移动,并在驱动带轮31上卷挂正时齿带32,观察显示于监视器86的带张力,在成为规定的带张力时,停止第二滑块63的移动,从而保持第二滑块63的位置。
使载置有电动机45的专用台55朝向插入装置60移动,在电动机45的驱动轴45a即将插入驱动带轮31的驱动轴用孔31a之前,停止专用台55的移动。对专用台55将驱动电机45的位置沿齿条轴13的径向微调到驱动轴45a与驱动轴用孔31a对应的位置。再次移动专用台55,将驱动轴45a的小径部45b压入驱动带轮31的驱动轴用孔31a。通过使驱动轴45a的阶梯部45c与驱动带轮31的端面抵接而结束压入。在该状态下,通过安装螺栓46将电动机45安装于支承部17。
上述的其他实施方式由于无需倾斜驱动带轮31,因此不需要旋转装置81。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利用插入装置60对正时齿带32施加带张力,并在该状态下将驱动带轮31从保持件84转移到驱动轴45a,然而也可以在未对正时齿带32施加带张力的状态下将驱动带轮31从保持件84向驱动轴45a转移,通过使电动机45沿齿条13的径向移动,来对正时齿带32施加带张力,并在该状态下将电动机45固定于支承部17。
Claims (6)
1.一种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包括:
齿条轴(13),其在一端侧形成齿条齿,并且在另一端侧形成有滚珠丝杠部(13a);
齿轮箱(11),其供所述齿条轴(13)能够沿轴向移动地插通;
小齿轮轴(15),其形成有与所述齿条齿啮合的小齿轮齿,且以能够绕与所述齿条轴(13)交叉的轴线旋转的方式轴支承于所述齿轮箱(11);
滚珠螺母(20),其与所述滚珠丝杠部(13a)啮合;
从动带轮(30),其与所述滚珠螺母(20)一体旋转,并可旋转地轴支承于所述齿轮箱(11);
电动机(45);
驱动带轮(31),其绕与所述从动带轮(30)平行的轴线旋转,与所述电动机(45)的驱动轴(45a)旋转连结;
正时齿带(32),其跨设在所述从动带轮(30)和所述驱动带轮(31)上,
所述电动机(45)安装于所述齿轮箱(11),
所述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齿轮箱(11)中形成带轮空间(42),该带轮空间(42)容纳能够动作的所述从动带轮(30)、所述驱动带轮(31)以及所述正时齿带(32),并与所述齿轮箱(11)的外部连通,
在所述齿轮箱(11)上设置供所述电动机(45)的驱动轴(45a)插入的电机侧孔(17b),
隔着所述齿轮箱(11)的所述带轮空间(42)在与所述电机侧孔(17b)相反一侧设有供所述驱动带轮(31)插入到所述带轮空间(42)的带轮侧孔(16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嵌合于所述带轮侧孔(16b)的内周而将该带轮侧孔(16b)堵塞的帽(48)。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侧孔(17b)与所述带轮侧孔(16b)至少一部分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侧孔(17b)的外周与所述带轮侧孔(16b)的外周对齐。
5.一种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齿条轴(13)能够轴向移动地插通于齿轮箱(11),
在所述齿条轴(13)的一端侧形成齿条齿,并且在另一端侧形成滚珠丝杠部(13a),
将形成有与所述齿条齿啮合的小齿轮齿的小齿轮轴(15),以能够绕与所述齿条轴(13)交叉的轴线旋转的方式轴支承于所述齿轮箱(11),
将与所述滚珠丝杠部(13a)啮合的滚珠螺母(20)、和与该滚珠螺母(20)一体转动的从动带轮(30)可旋转地轴支承于所述齿轮箱(11),
将绕与所述从动带轮(30)平行的轴线旋转的驱动带轮(31)与电动机(45)的驱动轴(45a)旋转连结,
将所述电动机(45)安装于所述齿轮箱(11),
将正时齿带(32)跨设在所述从动带轮(30)和所述驱动带轮(31)上,
在所述齿轮箱(11)中设置带轮空间(42),该带轮空间(42)容纳能够动作的所述从动带轮(30)、所述驱动带轮(31)以及所述正时齿带(32),
将所述带轮空间(42)与所述齿轮箱(11)的外部连通,
在所述齿轮箱(11)上设置供所述电动机(45)的驱动轴(45a)插入的电机侧孔(17b),
隔着所述带轮空间(42)在与所述电机侧孔(17b)相反一侧、在所述齿轮箱(11)上设置供所述驱动带轮(31)插入的带轮侧孔(16b),
将所述驱动带轮(31)从所述带轮侧孔(16b)插入,并将正时齿带(32)卷挂在该驱动带轮(31)上,
将所述电动机(45)的驱动轴(45a)从所述电机侧孔(17b)插入,并将所述驱动带轮(31)安装于所述驱动轴(45a)。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带轮(31)具有供所述电动机(45)的驱动轴(45a)插入的驱动轴用孔(31a),
所述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组装方法还包括:
准备插入所述驱动轴用孔(31a)来保持所述驱动带轮(31)的保持件;
使用所述保持件将所述驱动带轮(31)从所述带轮侧孔(16b)插入;
将所述正时齿带(32)卷挂在所述驱动带轮(31)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164746A JP2012025246A (ja) | 2010-07-22 | 2010-07-22 |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および組付け方法 |
JP2010-164746 | 2010-07-22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343934A true CN102343934A (zh) | 2012-02-08 |
Family
ID=446510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2122315A Pending CN102343934A (zh) | 2010-07-22 | 2011-07-21 | 电动动力转向装置以及组装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505676B2 (zh) |
EP (1) | EP2409896A2 (zh) |
JP (1) | JP2012025246A (zh) |
CN (1) | CN102343934A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73637A (zh) * | 2012-05-10 | 2012-09-19 | 清华大学 | 一种用于商用车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
CN105307922A (zh) * | 2013-03-14 | 2016-02-03 | Trw汽车美国有限责任公司 | 电动助力转向组件 |
CN108749914A (zh) * | 2018-04-12 | 2018-11-06 | 浙江世宝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智能线性电动助力转向器及工作方法 |
CN109195861A (zh) * | 2016-05-25 | 2019-01-11 | Zf腓特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 具有调整装置的转向器以及具有调整装置的转向器的应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10003105A1 (de) * | 2010-03-22 | 2011-09-22 | Zf Lenksysteme Gmbh | Servolenkung |
KR101452559B1 (ko) * | 2011-12-06 | 2014-10-21 | 주식회사 만도 | 피니언 센서 어셈블리와 피니언 센서 커버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구비한 전동식 동력 보조 조향장치 |
DE102011056383B4 (de) * | 2011-12-14 | 2020-02-27 | Robert Bosch Automotive Steering Gmbh | Lenksystem in einem Fahrzeug |
JP5962295B2 (ja) | 2012-07-24 | 2016-08-03 |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KR101393166B1 (ko) * | 2012-10-15 | 2014-05-08 | 주식회사 만도 | 랙구동형 동력 보조 조향장치 |
JP6040781B2 (ja) * | 2013-01-16 | 2016-12-07 |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US10787195B2 (en) * | 2013-05-22 | 2020-09-29 | Jtekt Corporation |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system |
JP6291725B2 (ja) * | 2013-05-22 | 2018-03-14 |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US9168948B2 (en) * | 2013-06-04 | 2015-10-27 | Jtekt Corporation | Steering system |
JP2015168371A (ja) * | 2014-03-10 | 2015-09-28 | 株式会社ショーワ | 操舵装置 |
JP2016055830A (ja) * | 2014-09-12 | 2016-04-21 | 株式会社ショーワ | 操舵装置 |
JP2017177996A (ja) * | 2016-03-29 | 2017-10-05 | 株式会社ショーワ | 動力伝達機構及び操舵装置 |
JP6747180B2 (ja) * | 2016-08-29 | 2020-08-26 |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 操舵制御装置 |
KR101940980B1 (ko) * | 2017-05-22 | 2019-04-12 | 주식회사 만도 | 전동식 동력 보조 조향장치 및 그 조립방법 |
US11247717B2 (en) * | 2018-05-11 | 2022-02-15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Electric power assist steering assembly |
JP7419962B2 (ja) * | 2020-05-13 | 2024-01-23 |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2238165A (ja) * | 1986-04-08 | 1987-10-19 | Honda Motor Co Ltd | 電動式パワ−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JP2005145431A (ja) * | 2003-10-24 | 2005-06-09 | Showa Corp |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JP2005329913A (ja) * | 2004-05-21 | 2005-12-02 | Showa Corp |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US7278334B2 (en) * | 2003-04-15 | 2007-10-09 | Jtekt Corporation |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apparatus |
CN101121415A (zh) * | 2006-08-10 | 2008-02-13 | 株式会社万都 | 安装有张力调节机构的电动转向装置 |
US7413052B2 (en) * | 2002-01-29 | 2008-08-19 | Jtekt Corporation |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apparatus |
JP2009227176A (ja) * | 2008-03-25 | 2009-10-08 | Jtekt Corp |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388320B2 (ja) * | 2003-06-30 | 2009-12-24 | Ntn株式会社 |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用ボールねじ |
JP2008307980A (ja) * | 2007-06-13 | 2008-12-25 | Jtekt Corp |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
2010
- 2010-07-22 JP JP2010164746A patent/JP2012025246A/ja active Pending
-
2011
- 2011-07-18 US US13/185,014 patent/US8505676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07-20 EP EP11174653A patent/EP2409896A2/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1-07-21 CN CN2011102122315A patent/CN102343934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2238165A (ja) * | 1986-04-08 | 1987-10-19 | Honda Motor Co Ltd | 電動式パワ−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US7413052B2 (en) * | 2002-01-29 | 2008-08-19 | Jtekt Corporation |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apparatus |
US7278334B2 (en) * | 2003-04-15 | 2007-10-09 | Jtekt Corporation |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apparatus |
JP2005145431A (ja) * | 2003-10-24 | 2005-06-09 | Showa Corp |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JP2005329913A (ja) * | 2004-05-21 | 2005-12-02 | Showa Corp |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CN101121415A (zh) * | 2006-08-10 | 2008-02-13 | 株式会社万都 | 安装有张力调节机构的电动转向装置 |
JP2009227176A (ja) * | 2008-03-25 | 2009-10-08 | Jtekt Corp |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73637A (zh) * | 2012-05-10 | 2012-09-19 | 清华大学 | 一种用于商用车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
CN105307922A (zh) * | 2013-03-14 | 2016-02-03 | Trw汽车美国有限责任公司 | 电动助力转向组件 |
CN109195861A (zh) * | 2016-05-25 | 2019-01-11 | Zf腓特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 具有调整装置的转向器以及具有调整装置的转向器的应用 |
CN108749914A (zh) * | 2018-04-12 | 2018-11-06 | 浙江世宝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智能线性电动助力转向器及工作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20018242A1 (en) | 2012-01-26 |
US8505676B2 (en) | 2013-08-13 |
EP2409896A2 (en) | 2012-01-25 |
JP2012025246A (ja) | 2012-02-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343934A (zh) | 电动动力转向装置以及组装方法 | |
CN209125166U (zh) | 一种五金自动焊接设备 | |
CN105317893B (zh) | 用于车辆液压制动设备的压力发生器 | |
CN107548443B (zh) | 周转齿轮系 | |
CN101454593A (zh) | 减速装置及配备该减速装置的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 | |
CN110356936B (zh) | 电缆胶带缠绕机构及其缠绕方法 | |
JP4048222B2 (ja) | 多軸仮締め工具 | |
CN103406704A (zh) | 一种变位机结构 | |
CN102889368B (zh) | 一种可传递拉压力的扭转传动装置 | |
CN107175598A (zh) | 一种自动锁紧的高稳定性汽车轮毂固定装置 | |
JP2007030165A5 (zh) | ||
CN117984002B (zh) | 一种用于钢筋笼滚焊机的夹持机构及钢筋笼夹持方法 | |
JP2006027577A (ja) |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
CN107606083B (zh) | 带传动张紧装置 | |
CN112935771A (zh) | 弹簧装配机 | |
CN104959859A (zh) | 一种轴类零件定位夹紧装置 | |
CN202182854U (zh) | 一种动力转向器扭杆疲劳试验时施加轴向拉力的装置 | |
CN101600615A (zh) | 具有带驱动机构的电动动力转向系统 | |
CN214722058U (zh) | 弹簧装配机 | |
CN201763895U (zh) | 可调整传动间隙的蜗轮蜗杆传动装置 | |
CN209319630U (zh) | 一种波纹管夹紧加工装置 | |
CN105119440B (zh) | 一种嵌线机旋转及定子支撑机构 | |
CN204036018U (zh) | 一种钻孔攻丝机 | |
JP2014201263A (ja) | 操舵可能な駆動伝達装置 | |
JP2013224114A (ja) |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2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