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40193A - 用于旋转电机的定子 - Google Patents

用于旋转电机的定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40193A
CN102340193A CN2011102111433A CN201110211143A CN102340193A CN 102340193 A CN102340193 A CN 102340193A CN 2011102111433 A CN2011102111433 A CN 2011102111433A CN 201110211143 A CN201110211143 A CN 201110211143A CN 102340193 A CN102340193 A CN 1023401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wire
stator
bridge joint
groove
joint elect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1114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村晓斗
香田请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3401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401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 H02K3/28Layout of windings or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56Manufacturing winding connections
    • H02K15/0068Connecting winding sections; Forming leads; Connecting leads to terminals
    • H02K15/0081Connecting winding sections; Forming leads; Connecting leads to terminals for form-wound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 H02K3/12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arranged in slo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0Fastening of winding heads, equalising 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Windings For Motors And Generators (AREA)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旋转电机的定子,其包括环形定子铁心和定子线圈。定子线圈由多根安装在定子铁心上的电线形成。定子线圈具有线圈端部分,其从定子铁心的轴向端面中突出以定位在定子铁心的槽的外侧。形成定子线圈的电线分组成多个电线组。每个电线组都包括预定数目的相互电连接的电线。定子线圈还包括多根桥接电线。每根桥接电线都在定子线圈的线圈端部分的轴向外周边上延伸以使对应的一对电线组电连接。另外,至少两根桥接电线相互固定。

Description

用于旋转电机的定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旋转电机的定子,该旋转电机例如作为电动机或发电机使用在机动车辆中。
背景技术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10-11623公开了一种包括转子和定子的旋转电机。
定子包括环形定子铁心和三相定子线圈。定子铁心设置成包围转子。定子线圈包括多个相绕组和多根桥接电线。每个相绕组都包括安装在定子铁心上且相互电连接的多根电线。每根桥接电线使相应对的相绕组电连接。桥接电线定位在定子线圈的线圈端部的轴向外周边上;线圈端部分从定子铁心的轴向端面突出。此外,桥接电线延伸以使桥接电线的周向位置部分地相互重叠。
利用上述构型,在旋转电机的操作期间,定子线圈将因洛伦兹力和外部振动负载而振动,从而导致相邻对的桥接电线相互碰撞或相互抵靠地滑动。因此,可能破坏桥接电线的绝缘涂层,从而降低定子线圈的绝缘性能。结果,定子可能变成不能在旋转电机中正常地工作。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旋转电机的定子,该定子包括环形定子铁心和定子线圈。定子铁心具有形成在定子铁心的径向内表面中且沿定子铁心的周向方向间隔开的多个槽。定子线圈由多根安装在定子铁心上的电线形成。定子线圈具有线圈端部,该线圈端部从定子铁心的轴向端面突出以定位在定子铁心的槽的外侧。形成定子线圈的电线分组成多个电线组。每个电线组都包括预定数目的相互电连接的电线。定子线圈还包括多根桥接电线。每根桥接电线都在定子线圈的线圈端部分的轴向外周边上延伸以使对应的一对电线组电连接。另外,桥接电线中的至少两根相互固定。
利用上述构型,在旋转电机的操作期间,能够有效地抑制桥接电线因定子的振动而引起的移位。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相邻对的桥接电线免于相互碰撞或相互抵靠地滑动,从而确保定子线圈的高绝缘性能。
在本发明的另外的实施方式中,上述至少两根桥接电线可以由设置在二者之间的固定材料相互固定。在该情况下,优选地,固定材料是树脂。进一步优选地,固定材料是热固性树脂。同样优选地,固定材料设置在所述至少两根桥接电线的相向的一对平坦侧表面之间,以使侧表面保持相互平行。
而且,所述至少两根桥接电线可以是相互压结合的。在该情况下,优选地,将弹性构件插置在所述至少两根桥接电线之间。
相互固定到一起的所述至少两根桥接电线优选地包括多根桥接电线中的安置在所有桥接电线的轴向最外的那两根。
定子线圈可以是三相定子线圈。在多个电线组中,它们中的三个可以各自具有形成在其中的中性端子。中性端子可以连接到一起以限定出定子线圈的中性点。在该情况下,优选地,相互固定到一起的所述至少两根桥接电线包括多根桥接电线中的使两个中性端子电连接的一根桥接电线。
更优选地,所有多根桥接电线相互固定。
优选地,多根桥接电线中的每一根都包括电导体和包覆该电导体的绝缘涂层。
优选地,多根桥接电线中的每一根都具有在垂直于桥接电线的纵向方向上的大致矩形的横截面。所述至少两根桥接电线使它们相应的侧表面相互固定。
更优选地,多根桥接电线中的每一根都具有一对较宽的侧表面和一对较窄的侧表面,较宽的侧表面具有比较窄的侧表面大的宽度。所述至少两根桥接电线的相应的较宽侧表面相互固定。
定子铁心可以包括多个定子铁心段,该多个定子铁心段固定到一起以沿定子铁心的周向方向相互邻接。
定子可以还包括连接件,连接件包括树脂,多根桥接电线夹物模制到树脂中。
附图说明
从下文中给出的详细说明及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附图中,能够更全面地理解本发明,但是,其不应被用来将本发明限于这些具体的实施方式而应仅是出于说明和理解的目的。
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用于旋转电机的定子的立体图;
图2是定子的俯视图;
图3是定子的侧视图;
图4是定子的定子铁心的俯视图;
图5是合在一起组成定子铁心的多个定子铁心段中的一个的俯视图;
图6是定子的定子线圈的立体图;
图7是定子线圈的侧视图;
图8是定子线圈的俯视图;
图9是定子线圈的仰视图;
图10A是示出了形成定子线圈的电线构型的横截面图;
图10B是示出了图10A的电线构型的一个变型的横截面图;
图11A是一根电线的俯视图;
图11B是一根电线的主视图;
图12A是示出了一根电线的弯转部分的立体图;
图12B是示出了相互邻近的电线的多个弯转部分的立体图;
图13A是包括用于形成定子线圈的电线的电线组件的仰视图;
图13B是该电线组件的主视图;
图13C是立体图,示出了在将电线组件卷绕成中空的圆筒形状之后位于电线组件中的一根电线;
图14是定子线圈的电路图;
图15是示意图,示出了在定子线圈中的每根电线的径向最外的槽内部分的位置;
图16示意图,示出了当沿定子铁心的纵向轴线O看去时的标记为(U1-4’)的电线的延伸方式;
图17是表格图,示出了位于径向最外层的电线的数目和位于定子铁心的每个槽中的径向最内层的电线的数目;
图18是示意图,示出了当从定子铁心的径向内侧看去时的、合在一起形成定子线圈的V相绕组的那些电线之间的连接;
图19A是定子线圈的第一至第五桥接电线的俯视图;
图19B是沿图19A的线I-I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20是定子的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其中第一至第五桥接电线与定子的其他部分分离开;
图21A是根据本方面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定子线圈的第一至第五桥接电线的俯视图;
图21B是沿图21A的线II-II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22是横截面图,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定子线圈的第一变型;
图23是横截面图,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定子线圈的第二变型;
图24是横截面图,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定子线圈的第三变型;
图2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连接件的俯视图;
图26A是夹物模制在连接件的树脂中的第一至第五桥接电线的立体图;
图26B是连接件的立体图;以及
图27是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定子的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其中连接件与定子的其他部分分离开。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参照图1-图27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注意,出于清楚和理解的目的,在每个附图中,在本发明的不同实施方式中具有相同功能的相同部件在可能的情况下标记成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为了避免重复,将不会复述对相同部件的描述。
[第一实施方式]
图1-图3合在一起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定子20的整体构型。定子20设计用于使用在例如旋转电机中,该旋转电机构造成作为机动车辆中的电动机和发电机。旋转电机还包括转子(未示出),该转子可旋转地设置而由定子20包围。转子包括多个永磁体,该多个永磁体形成转子的径向外周边上的多个磁极以面对定子的径向内周边。磁极的极性沿转子的周向在南极与北极之间交替改变。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在转子中的磁极的数目等于八(即,四个北极和四个南极)。
如图1-图3所示,定子20包括环形定子铁心30和三相定子线圈40,该三相定子线圈40包括多根(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8根)安装在定子铁心30上的电线50。另外,定子20还可以具有插置在定子铁心30与定子线圈40之间的绝缘纸。
如图4所示,定子铁心30具有多个槽31,该多个槽31形成在定子铁心30的径向内表面上且沿定子铁心30的周向方向以预定的槽距间隔开。对于每个槽31,槽31的深度方向与定子铁心30的径向方向一致。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子的每个磁极都设有两个槽31,该转子具有八个磁极并且对三相定子线圈40的每一相都如此。相应地,设置在定子铁心30中的槽31的总数目等于48(即,2×8×3)。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子铁心30由例如如图5所示的24个定子铁心段32组成。定子铁心段32固定到一起以便沿定子铁心30的周向方向相互邻接。每个定子铁心段32限定有其中的一个槽32。另外,每一对周向邻接的定子铁心段32合在一起限定出位于它们之间的另一个槽31。每个定子铁心段32还具有:两个齿部分33,这两个齿部分33径向地延伸以形成位于它们之间的一个槽31;以及后铁心部分34,该后铁心部分34位于齿部分33的径向外部以连接齿部分33。另外,在定子铁心段32的径向外表面上,装配有圆筒形的外环37(示出在图1-图3中),通过该外环37将定子铁心段32紧固到一起。
在本实施方式中,每个定子铁心段32由层叠多个磁性钢板形成,多个绝缘薄膜插置在这些磁性钢板之间。应当注意,其他传统的金属板也可以替代磁性钢板使用。
图6-图9合在一起示出了定子线圈40的构型。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后面将要详细描述的,定子线圈40通过如下制造:首先堆叠48根电线50以形成如图13A-图13B所示的带状电线组件45,然后将该电线组件45卷绕成中空的圆筒形。
如图6-图9所示,定子线圈40整体上具有直形部分41和一对线圈端部分42a和42b,该直形部分41容纳在定子铁心30的槽31中,而该对线圈端部分42a和42b分别形成在直形部分41的相对轴向侧上且定位在槽31的外侧。此外,在直形部分41的一个轴向侧上,定子线圈40的U相、V相和W相输出端子及U相、V相和W相中性端子从线圈端部分42a的环形轴向端面中突出,而电线50的多个跨接部分70在轴向端面上从轴向端面的径向内侧跨到轴向端面的径向外侧,以连接对应的成对电线50。
如图10A所示,形成定子线圈40的每根电线50都构造成具有电导体67和包覆该电导体67的外表面的绝缘涂层68。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导体67由铜制成且具有大致矩形的横截面。绝缘涂层68是两层结构以包括内层68a和外层68b。绝缘涂层68的厚度(即,内层68a和外层68b的加和厚度)设定在100μm到200μm的范围内。
利用两层结构的绝缘涂层68的较大的厚度,能够使电线50可靠地相互绝缘而无需插置在它们之间的绝缘纸。但是,也能够在电线50之间插置绝缘纸以便进一步增强它们之间的电绝缘。
另外,外层68b由绝缘材料、比如尼龙制成。内层68a由具有比外层68b高的玻璃转变温度的热塑性树脂或不具有玻璃转变温度的绝缘材料、比如聚酰胺-酰亚胺树脂制成。因此,电线50的外层68b将因旋转电机的操作所产生的热而早于内层68a固化。结果是,外层68b的表面硬度提高,从而增强电线之间的电绝缘。
此外,如图10B所示,还可能地,每根电线50还包括可熔涂层69以包覆绝缘涂层68的外表面;可熔涂层69可以由例如环氧树脂制成。在该情况下,电线50的可熔涂层69将因旋转电机的操作所产生的热而早于绝缘涂层68熔合,从而将电线50的容纳在定子铁心30的同一个槽31中的那些部分粘结到一起。结果,使电线50的那些部分一体地形成为刚性本体,从而增强其机械强度。另外,电线50的绝缘涂层68的外层68b也可以由PPS(聚苯硫醚)制成。
图11A-图11B合在一起示出了在将电线50堆叠以形成带状电线组件45之前的每根电线50的形状。
如图11A-图11B所示,每根电线50都是波形的以包括多个槽内部分51和多个弯转部分52。槽内部分51沿电线50的纵向方向Y以预定的槽距间隔开且垂直于纵向方向Y延伸。每个槽内部分51都将被容纳在定子铁心30的对应的一个槽31中。每个弯转部分52延伸以使对应的相邻一对槽内部分51连接且定位在定子铁心30的槽31的外侧。
具体地,多个槽内部分51包括至少第一槽内部分51A、第二槽内部分51B和第三槽内部分51C。第一、第二和第三槽内部分51A、51B和51C分别容纳在定子铁心30的三个不同的槽31中;该三个槽31周向地间隔开六个槽31的槽距。另一方面,多个弯转部分52包括至少第一弯转部分52A和第二弯转部分52B。第一弯转部分52A使第一槽内部分51A与第二槽内部分51B相连且定位在槽31的外侧的定子铁心30的一个轴向侧上。第二弯转部分52B使第二槽内部分51B与第三槽内部分51C相连且定位在槽31的外侧的定子铁心30的另一轴向侧上。
更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1A-11B所示,多个槽内部分51包括第一至第十二槽内部分51A-51L,其依次地容纳在周向间隔开六个槽31的槽距的八个槽31中。换言之,每根电线50中的槽内部分51的数目等于12。另一方面,多个弯转部分52包括第一至第十一弯转部分52A-52K,其分别连接对应的相邻对的槽内部分51A-51L且交替地定位在槽31外的定子铁心30的相对的轴向侧上。换言之,每根电线50中的弯转部分52的数目等于11。
此外,槽内部分51A-51L之间的沿电线50的纵向方向Y的预定槽距X在从第一槽内部分51A至第十二槽内部分51L的方向上逐渐减小。即,X1>X2>X3>X4>X5>X6>X7>X8>X9>X10>X11。另外,预定的槽距X1-X11基于将槽内部分51A-51L容纳在其中的定子铁心30的八个槽31的周向距离而设定。
每根电线50还包括一对引线部分53a和53b,其分别形成在电线50的相对端部处以用于使电线50与其他电线50相连。引线部分53a经由半弯转部分52M连接至第一槽内部分51A,该半弯转部分52M从第一槽内部分51A沿电线50的纵向方向Y延伸以向内(即,图11B中的右向)返回。半弯转部分52M的长度是第一弯转部分52A的长度的大致一半。因此,引线部分53a沿纵向方向Y从第一槽内部分51A向内(即,图11B中的右向)偏移半弯转部分52M的长度。另一方面,引线部分53b经由半弯转部分52N连接至第十二槽内部分51L,该半弯转部分52N从第十二槽内部分51L沿电线50的纵向方向Y延伸以向内(即,图11B中的左向)返回。半弯转部分52N的长度是第十一弯转部分52K的长度的大致一半。因此,引线部分53b沿纵向方向Y从第十二槽内部分51L向内(即,图11B中的左向)偏移半弯转部分52N的长度。另外,引线部分53b形成为在其中包括前述的一个跨接部分70。
此外,如图11A所示,每个弯转部分52在其大致中心处包括曲柄状部件54,该曲柄状部件54弯曲以使弯转部分52沿垂直于电线50的纵向方向Y和槽内部分51的延伸方向的方向偏移。因此,利用曲柄状部件54,电线50使槽内部分51沿垂直于纵向方向Y和槽内部分51的延伸方向的方向梯式地相继偏移。应当注意,此处仅出于描述部件54的整体形状的目的使用术语“曲柄状”而非将部件54的相邻节段之间的内角限定为90°。
现在参照图12A-图12B,在以电线50形成定子线圈40并将定子铁心30组装至该定子线圈40之后,电线50的每个弯转部分52(即,52A-52K)由形成在其中的曲柄状部件54沿定子铁心30的径向方向偏移。另外,虽然未在图12A-图12B中示出,但是形成在电线50的弯转部分52中的每个曲柄状部件54平行于定子铁心30的对应的轴向端面30a延伸。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每个曲柄状部件54所获得的径向偏移的量设定成等于电线50的槽内部分51的径向厚度。此处,由每个曲柄状部件54所获得的径向偏移的量限定为在曲柄状部件54的相对端部之间的径向位置的差异。相应地,对于每根电线50,在通过对应的一个弯转部分52相连的每个相邻对的槽内部分51之间的径向位置的差异等于槽内部分51的径向厚度(即,沿定子铁心30的径向方向的厚度)。
设定如上的径向偏移的量,能够将电线50的每个相邻对的弯转部分52设置成相互紧密地接触,正如图12B所示。结果,可以使定子线圈40的线圈端部分42a和42b的径向厚度最小化。另外,还能够使电线50的每个相邻对的弯转部分52沿定子铁心30的周向方向延伸而不会相互干扰。
此外,如图12A-图12B所示,电线50的每个弯转部分52包括一对肩部55,该对肩部55分别邻接通过该弯转部分52连接的成对的槽内部分51并且都垂直于该对槽内部分51(或者平行于定子铁心30的对应的轴向端面30a)延伸。因此,利用肩部55,能够减小每个弯转部分52从定子铁心30的对应的轴向端面30a中的突起高度。结果,能够减小定子线圈40的线圈端部分42a和42b的轴向长度。另外,定子线圈40的线圈端部分42a和42b各自包括电线50的弯转部分52中的位于定子铁心30的相同轴向侧上的那些。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确定如下的尺寸关系:d1≤d2,其中d1是电线50的每个肩部55沿定子铁心30的周向方向的长度,而d2是定子铁心30的每个周向相邻对的槽31之间的距离。
确定如上的关系,能够防止在电线50的每对弯转部分52之间的相互干扰,该对弯转部分52分别从定子铁心30的一个周向相邻对的槽31中突起。因此,能够防止定子线圈40的线圈端部分42a和42b的轴向长度和径向厚度增大以用于防止上述的相互干扰。
此外,如图12A-图12B所示,电线50的每个弯转部分50还包括位于曲柄状部件54与每个肩部55之间的两个肩部56。相应地,电线50的每个弯转部分52都包括一个曲柄状部件54、两个肩部55、和四个肩部56。每个肩部56都垂直于槽内部分51(或平行于定子铁心30的对应的轴向端面30a)延伸,正与肩部55一样。因此,利用肩部56,能够进一步减小每个弯转部分52从定子铁心30的对应的轴向端面30a中的突起高度。结果,能够进一步减小定子线圈40的线圈端部分42a和42b的轴向长度。
另外,能够看到,电线50的每个弯转部分52梯状地定位在曲柄状部件54的两侧上,以减小该弯转部分52从定子铁心30的对应的轴向端面30a中的突起高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子线圈40由48根如图11A-图11B所示的电线50形成。应当注意,跨接部分70可以从一些电线50中省略,以有利于定子线圈40中的U相、V相和W相输出端子及U相、V相和W相中性端子的形成。但是,在任何情况下,优选地,所有电线50具有至少在引线部分53a与53b之间的相同形状。
在形成定子线圈40时,48根电线50首先一个接一个地叠加,以使电线50的纵向方向Y相互平行且电线50的第一槽内部分51A沿纵向方向Y相互偏移定子铁心30的一个槽距(即,在定子铁心30的每个相邻对的槽31的中心之间的周向距离)。因此,获得如图13A-图13B所示的带状电线组件45。组件45具有一对梯状表面45a,该对梯状表面45a分别形成在组件45的相对纵向端部以面对相反的方向。
另外,在图13A中,在电线50的堆叠中的第一电线50(下文中由50a来指代)定位在电线组件45的左端部和底部处;在电线50的堆叠中的最后一根电线50(下文中由50b来指代)定位在组件45的右端部和顶部处。
然后将带状电线组件45卷绕成具有中空圆筒的形状,其具有沿周向方向的恒定的径向厚度。更具体地,如图13A所示,带状电线组件45从左端部沿逆时针方向Z卷绕,使两个梯状表面45a相互完全地接触。
因此,如图13C所示,包括在组件45中的每根电线50都被卷绕大约一又二分之一圈而成螺旋形状。相应地,在最终获得的定子20中,当沿定子铁心30的纵向轴线O看去时,每根电线50围绕定子铁心30的轴线O(参见图16)螺旋地延伸。
之后,通过例如焊接将电线50的对应的成对的引线部分53a和53b结合到一起。结果,获得如图6-图9所示的定子线圈40。
在定子线圈40中,电线50的弯转部分52中的位于径向最外的那些弯转部分52不会从电线50的位于定子铁心30的槽31中的槽内部分51中的那些位于径向最外的槽内部分51径向向外地突起。因此,能够限制定子线圈40的线圈端部分42a和42b的外径。
如前述,电线50的每个弯转部分52都包括大致在其中心处的曲柄状部件54,通过该曲柄状部件54使弯转部分52径向地偏移槽内部分51的径向厚度。相应地,对于每根电线50,在通过对应的一个弯转部分52相连的每一相邻对的槽内部分51之间的径向位置的差异等于槽内部分51的径向厚度。此外,对于每根电线50,第一槽内部分51A定位成径向最外,而第十二槽内部分51L定位成径向最内;槽内部分51A-51L之间的预定的槽距X沿从第一槽内部分51A到第十二槽内部分51L的方向逐渐减小(参见图11B)。因此,电线50的槽内部分51中的沿定子线圈40的径向方向(或定子铁心30的径向方向)堆叠的那些槽内部分51能够沿径向方向直线地对齐,从而允许定子线圈40具有如图6和图7所示的大致理想的中空圆筒形。
此外,48根电线50的所有第i个槽内部分51都分别位于定子铁心30的48个槽31中的相同的径向位置处,其中i=1、2、...、12。例如,48根电线50的所有第一槽内部分51A都分别定位在48个槽31中并且安置在对应的槽31中的径向最外;48根电线50的所有第十二内槽部分51L都分别定位在48个槽31中并且安置在对应的槽31中的径向最内。利用电线50的槽内部分51的以上定位,定子线圈40的外径和内径都能够沿定子铁心30的周向方向形成一致。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4所示,定子线圈40形成为包括U相绕组43U、V相绕组43V和W相绕组43W的三相线圈。相绕组43U-43W中的每一个都通过串联连接16根电线50形成。另外,U相输出端子和U相中性端子分别形成在U相绕组43U的相对端部处;V相输出端子和V相中性端子分别形成在V相绕组43V的相对端部处;而W相输出端子和W相中性端子分别形成在W相绕组43W的相对端部处。此外,相绕组43U-43W是Y连接的以限定出它们之间的中性点。即,U相绕组、V相绕组和W相绕组43U-43W的U相中心端子、V相中性端子和W相中性端子在中性点处电连接至一起。因此,经由U相输出端子、V相输出端子和W相输出端子向定子线圈40输入三相AC电力或从定子线圈40输出三相AC电力。
在图15与图16中,12个虚线圆与48根径向延伸的虚直线之间的交点代表电线50的槽内部分51的位置。另外,在槽内部分51的位置中,仅径向最外和径向最内的位置用矩形来表示。
从图15和图16中可以见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定子铁心30的每个槽31中,电线50的槽内部分51径向地堆叠在12个层中。
另外,在图15和图16中,定子铁心30的槽31的标记数字1-48分别示出在48根径向延伸的虚直线的径向外侧。另外,在图15中,48根电线50中的每一根都标记在槽31的径向外侧,其中电线50的第一槽内部分51A定位在径向最外(即,定位在槽31中的第十二层处);48根电线50中的每一根也标记在槽31的径向内侧,其中电线50的第十二槽内部分51L定位成径向最内(即,定位在槽31中的第一层处)。
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子线圈40的U相绕组43U、V相绕组43V和W相绕组43W中的每一个都由第一和第二电线组组成,每个电线组都包括八根电线50。第一组的电线50的槽内部分51容纳在定子铁心30的八个共用槽31中。相似地,第二组的电线50的槽内部分51容纳在定子铁心30的另外八个共用槽31中。即,第一组的电线50的槽内部分51容纳在与第二组地电线50的槽内部分51不同的槽31中。
例如,U相绕组43U由包括标记为(U1-1)至(U1-4)和(U1-1’)至(U1-4’)的电线50的第一电线组以及包括标记为(U2-1)至(U2-4)和(U2-1’)至(U2-4’)的电线50的第二电线组形成。(U1-1)至(U1-4)和(U1-1’)至(U1-4’)电线50的槽内部分51容纳在定子铁心30的第1、7、13、19、25、31、37和43槽31中。另一方面,(U2-1)至(U2-4)和(U2-1’)至(U2-4’)电线50的槽内部分51容纳在定子铁心30的第2、8、14、20、26、32、38和44槽31中。
图15通过取(U1-1)电线50为例从定子铁心30的一个轴向侧示出了48根电线50中的每一根的布置。具体地,在图15中,(U1-1)电线50的槽内部分51的位置由黑色的矩形表示;(U1-1)电线50的弯转部分52中的位于定子铁心30的一个轴向侧上(即,在图15的纸表面的前侧上)的那些由周向延伸的粗线表示。而(U1-1)电线50的弯转部分52中的位于定子铁心30的另一轴向侧上(即,在图15的纸表面的后侧上)的那些由周向延伸的两点虚线表示。如从图15中见到的,对于(U1-1)电线50,第一槽内部分51A定位在第1槽31的第十二层(即,径向最外层)中;第十二槽内部分51L定位在第19槽31的第一层(即,径向最内层)中;第一至第十二槽内部分51A-51L以六个槽距周向地间隔开;而槽内部分51A-51L的径向位置一次一层地径向向内地连续偏移。
图16通过取(U1-4’)电线50为例从定子铁心30的另一个轴向侧示出了48根电线50中的每一根的布置。具体地,在图16中,(U1-4’)电线50的槽内部分51的位置由黑色的矩形表示;(U1-4’)电线50的弯转部分52中的位于定子铁心30的另一轴向侧上(即,在图16的纸表面的前侧上)的那些由周向延伸的粗线表示。而(U1-4’)电线50的弯转部分52中的位于定子铁心30的一个轴向侧上(即,在图15的纸表面的后侧上)的那些由周向延伸的两点虚线表示。如从图16中见到的,对于(U1-4’)电线50,第一槽内部分51A定位在第43槽31的第十二层中;第十二槽内部分51L定位在第13槽31的第一层中;第一至第十二槽内部分51A-51L以六个槽距周向地间隔开;而槽内部分51A-51L的径向位置一次一层地径向向内地连续偏移。
如前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子铁心30具有形成在其中的48个槽31,而定子线圈40由48根电线50形成。电线50安装在定子铁心30上,以使它们沿定子铁心30的周向方向以定子铁心30的一个槽距相互偏移。因此,48根电线50的第一槽内部分51A分别定位在48个槽31的径向最外层(即,第十二层)中;48根电线的第十二槽内部分51L分别定位在48个槽31的径向最内层(即,第一层)中。
图17列出了位于径向最外层中的电线50的标号和位于定子铁心30的每个槽31的径向最内层中的电线50的标号。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形成定子线圈40的48根电线50的每一根电线50,从定子铁心30的轴线O到电线50的槽内部分51的径向距离从第一槽内部分51A到第十二槽内部分51L依次地连续减小。此外,对于48根电线50中的每一根电线50,在通过对应的一个弯转部分52相连的每一相邻对的槽内部分51之间的、从定子铁心30的轴线O的径向距离的差异等于槽内部分51的径向厚度。
例如,参照回图16,对于(U1-4’)电线50,其满足以下的关系:r43>r1>r7>r13。这里,r43代表从定子铁心30的轴线O到位于第43槽31的第十二层中的第一槽内部分51A的径向距离;r1代表从定子铁心30的轴线O到位于第1槽31的第十一层中的第二槽内部分51B的径向距离;r7代表从轴线O到位于第7槽31的第十层中的第三槽内部分51C的径向距离;而r13代表从轴线O到位于第13槽31的第九层中的第四槽内部分51D的径向距离。另外,径向距离r43、r1、r7和r13以槽内部分51的径向厚度为减量而连续减小。
下面,参照图14和图17-图18,将描述串联连接用于形成定子线圈40的V相绕组43V的16根电线50的方式。另外,应当注意,用于形成定子线圈40的U相绕组43U和W相绕组43W的电线50也以与用于形成V相绕组43V的相同的方式连接。
如图14所示,V相绕组43V通过串联连接(V1-1)电线50至(V1-4)电线50、(V1-1’)电线50至(V1-4’)电线50、(V2-1)电线50至(V2-4)电线50、以及(V2-1’)电线50至(V2-4’)电线50形成。
具体地,(V1-1)电线50的第一槽内部分51A这侧的端部连接至V相输出端子。此外,如图17和图18所示,对于(V1-1)电线50,第一槽内部分51A定位在定子铁心30的第5槽31的径向最外层(即,第十二层)中,而第十二槽内部分51L定位在第23槽21的径向最内层(即,第一层)中。
(V1-2)电线50的第一槽内部分51A这侧的端部联接至(V1-1)电线50的第十二槽内部分51L这侧的端部。此外,对于(V1-2)电线50,第一槽内部分51A定位在第17槽31的径向最外层中,而第十二槽内部分51L定位在第35槽31的径向最内层中。
(V1-3)电线50的第一槽内部分51A这侧的端部联接至(V1-2)电线50的第十二槽内部分51L这侧的端部。此外,对于(V1-3)电线50,第一槽内部分51A定位在第29槽31的径向最外层中,而第十二槽内部分51L定位在第47槽31的径向最内层中。
(V1-4)电线50的第一槽内部分51A这侧的端部连接至(V1-3)电线50的第十二槽内部分51L这侧的端部。此外,对于(V1-4)电线50,第一槽内部分51A定位在第41槽31的径向最外层中,而第十二槽内部分51L定位在第11槽31的径向最内层中。
(V2-1)电线50的第一槽内部分51A这侧的端部连接至(V1-4)电线50的第十二槽内部分51L这侧的端部。此外,对于(V2-1)电线50,第一槽内部分51A定位在第6槽31的径向最外层中,而第十二槽内部分51L定位在第24槽31的径向最内层中。
(V2-2)电线50的第一槽内部分51A这侧的端部连接至(V2-1)电线50的第十二槽内部分51L这侧的端部。此外,对于(V2-2)电线50,第一槽内部分51A定位在第18槽31的径向最外层中,而第十二槽内部分51L定位在第24槽36的径向最内层中。
(V2-3)电线50的第一槽内部分51A这侧的端部连接至(V2-2)电线50的第十二槽内部分51L这侧的端部。此外,对于(V2-3)电线50,第一槽内部分51A定位在第30槽31的径向最外层中,而第十二槽内部分51L定位在第48槽31的径向最内层中。
(V2-4)电线50的第一槽内部分51A这侧的端部连接至(V2-3)电线50的第十二槽内部分51L这侧的端部。此外,对于(V2-4)电线50,第一槽内部分51A定位在第42槽31的径向最外层中,而第十二槽内部分51L定位在第12槽31的径向最内层中。
(V2-4’)电线50的第十二槽内部分51L这侧的端部连接至(V2-4)电线50的第十二槽内部分51L这侧的端部。此外,对于(V2-4’)电线50,第一槽内部分51A定位在第48槽31的径向最外层中,而第十二槽内部分51L定位在第18槽31的径向最内层中。
(V2-3’)电线50的第十二槽内部分51L这侧的端部连接至(V2-4’)电线50的第一槽内部分51A这侧的端部。此外,对于(V2-3’)电线50,第一槽内部分51A定位在第36槽31的径向最外层中,而第十二槽内部分51L定位在第6槽31的径向最内层中。
(V2-2’)电线50的第十二槽内部分51L这侧的端部连接至(V2-3’)电线50的第一槽内部分51A这侧的端部。此外,对于(V2-2’)电线50,第一槽内部分51A定位在第24槽31的径向最外层中,而第十二槽内部分51L定位在第42槽31的径向最内层中。
(V2-1’)电线50的第十二槽内部分51L这侧的端部连接至(V2-2’)电线50的第一槽内部分51A这侧的端部。此外,对于(V2-1’)电线50,第一槽内部分51A定位在第24槽12的径向最外层中,而第十二槽内部分51L定位在第30槽31的径向最内层中。
(V1-4’)电线50的第十二槽内部分51L这侧的端部连接至(V2-1’)电线50的第一槽内部分51A这侧的端部。此外,对于(V1-4’)电线50,第一槽内部分51A定位在第47槽31的径向最外层中,而第十二槽内部分51L定位在第17槽31的径向最内层中。
(V1-3’)电线50的第十二槽内部分51L这侧的端部连接至(V1-4’)电线50的第一槽内部分51A这侧的端部。此外,对于(V1-3’)电线50,第一槽内部分51A定位在第35槽31的径向最外层中,而第十二槽内部分51L定位在第5槽31的径向最内层中。
(V1-2’)电线50的第十二槽内部分51L这侧的端部连接至(V1-3’)电线50的第一槽内部分51A这侧的端部。此外,对于(V1-2’)电线50,第一槽内部分51A定位在第23槽31的径向最外层中,而第十二槽内部分51L定位在第41槽31的径向最内层中。
(V1-1’)电线50的第十二槽内部分51L这侧的端部连接至(V1-2’)电线50的第一槽内部分51A这侧的端部。此外,对于(V1-1’)电线50,第一槽内部分51A定位在第11槽31的径向最外层中,而第十二槽内部分51L定位在第29槽31的径向最内层中。另外,(V1-1’)电线50的第一槽内部分51A这侧的端部组成定子线圈40的V相中性端子。
另外,如前述,每根电线50都具有形成在其第一槽内部分51A这侧的端部处的引线部分53a和形成在其第十二槽内部分51L这侧的端部处的引线部分53b(参见图11A-图11B)。引线部分53a经由半弯转部分52M连接至第一槽内部分51A,而引线部分53b经由半弯转部分52N连接至第十二槽内部分51L。引线部分53b还具有形成在其中的跨接部分70。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焊接电线50的对应的成对的引线部分53a与53b来获得电线50之间的连接。
例如,(V1-1)电线50具有定位在定子铁心30的第5槽31的径向最外层中的第一槽内部分51A和定位在第23槽31的径向最内层中的第十二槽内部分51L。(V1-1)电线50的引线部分53b从第23槽31到第20槽31的附近沿定子铁心30的周向方向偏移半弯转部分52N的长度。另一方面,(V1-2)电线50具有定位在第17槽31的径向最外层中的第一槽内部分51A和定位在第35槽31的径向最内层中的第十二槽内部分51L。(V1-2)电线50的引线部分53a从第17槽31到第20槽31的附近沿周向方向偏移半弯转部分52M的长度。另外,如图6-图9所示,(V1-1)电线50的引线部分53b径向向内弯曲大致直角,以从定子线圈40的径向内周边延伸到(V1-2)电线50的定位在定子线圈40的径向外周边上的引线部分53a;然后,(V1-1)电线50的引线部分53b焊接到(V1-2)电线50的引线部分53a。换言之,通过焊接使(V1-1)电线50的第十二槽内部分51L这侧的端部结合至(V1-2)电线50的第一槽内部分51A这侧的端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电线50的所有对应对的引线部分53a和53b在电线50的径向最外的弯转部分52的径向外侧焊接。为此,电线50的每个引线部分53b构造成包括跨接部分70,该跨接部分70从轴向端面的径向内侧朝向径向外侧跨过定子线圈40的环形轴向端面(更具体地,包括电线50的弯转部分52的定子线圈40的线圈端部分42a的环形轴向端面)。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电线50的第十二槽内部分51L--其定位在定子铁心30的槽31的径向最内--免于径向向内地突起。结果,能够可靠地防止定子线圈40免于与旋转电机的转子相干扰,该转子位于定子20的径向内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电线50的每个跨接部分70是曲柄状的以包括一对径向延伸的端部节段70a和70b。利用这种形状,能够有利于电线50的引线部分53b的弯曲以用于形成跨接部分70、并且有利于电线50的对应对的引线部分53a和53b的焊接。
另外,如图6和图8所示,在定子线圈40的环形轴向端面上,跨接部分70占据轴向端面的全部角范围的大约3/4;全部角范围是360°。另外,在全部角范围的剩余的1/4内,依次地设有定子线圈40的V相中性端子、W相输出端子、U相中性端子、V相输出端子、W相中性端子和U相输出端子。即,在定子线圈40的轴向端面上,U相输出端子、V相输出端子及W相输出端子设置在与U相中性端子、V相中性端子及W相中性端子相同的角范围内;跨接部分70设置在与U相、V相和W相输出端子及U相、V相和W相中性端子不同的角范围内。
通过将定子铁心段32的齿部分33从定子线圈40的径向外侧插入到形成在电线50的堆叠的槽内部分51之间的空间内来将定子铁心30组装到上述的定子线圈40中。因此,形成定子线圈40的电线50的每个槽内部分51都容纳在定子铁心30的对应的一个槽31中。更具体地,对于每根电线50,每个相邻对的槽内部分51分别容纳在定子铁心30的对应对的槽31中,该对应对的槽31周向地间隔开六个槽距。此外,连接对应对的槽内部分51的每个弯转部分52都从定子铁心30的对应的一个轴向端面中突起。
此外,参照回图14,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子线圈40的U相绕组43U、V相绕组43V和W相绕组43W中的每一个都包括第一和第二电线组;第一和第二电线组中的每一个都包括预定数目(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为8个)的电线50,这些电线50相互串联地电连接。此外,定子线圈40还包括第一至第五桥接电线73-77,每根桥接电线都使形成定子线圈40的相绕组43U-43W的对应对的电线组电连接(或桥接)。
具体地,对于V相绕组43V,如图14所示,第一电线组包括相互串联电连接的(V1-1)、(V1-2)、(V1-3)、(V1-4)、(V2-1)、(V2-2)、(V2-3)及(V2-4)电线50。第二电线组包括相互串联电连接的(V2-4’)、(V2-3’)、(V2-2’)、(V2-1’)、(V1-4’)、(V1-3’)、(V1-2’)及(V1-1’)电线50。第一桥接电线73使第一和第二电线组电连接,更具体地,使第一电线组的(V2-4)电线50的第十二槽内部分51L这侧的端部电连接至第二电线组的(V2-4’)电线50的第十二槽内部分51L这侧的端部(参见图8)。另外,第一电线组的(V1-1)电线50的第一槽内部分51A这侧的端部电连接至V相输出端子;第二电线组地(V1-1’)电线50的第一槽内部分51A这侧的端部组成V相中性端子。
对于U相绕组43U,如图14所示,第一电线组包括相互串联电连接的(U1-1)、(U1-2)、(U1-3)、(U1-4)、(U2-1)、(U2-2)、(U2-3)及(U2-4)电线50。第二电线组包括相互串联电连接的(U2-4’)、(U2-3’)、(U2-2’)、(U2-1’)、(U1-4’)、(U1-3’)、(U1-2’)及(U1-1’)电线50。第二桥接电线74使第一和第二电线组电连接,更具体地,使第一电线组的(U2-4)电线50的第十二槽内部分51L这侧的端部电连接至第二电线组的(U2-4’)电线50的第十二槽内部分51L这侧的端部(参见图8)。另外,第一电线组的(U1-1)电线50的第一槽内部分51A这侧的端部电连接至U相输出端子;第二电线组地(U1-1’)电线50的第一槽内部分51A这侧的端部组成U相中性端子。
对于W相绕组43W,如图14所示,第一电线组包括相互串联电连接的(W1-1)、(W1-2)、(W1-3)、(W1-4)、(W2-1)、(W2-2)、(W2-3)及(W2-4)电线50。第二电线组包括相互串联电连接的(W2-4’)、(W2-3’)、(W2-2’)、(W2-1’)、(W1-4’)、(W1-3’)、(W1-2’)及(W1-1’)电线50。第三桥接电线75使第一和第二电线组电连接,更具体地,使第一电线组的(W2-4)电线50的第十二槽内部分51L这侧的端部电连接至第二电线组的(W2-4’)电线50的第十二槽内部分51L这侧的端部(参见图8)。另外,第一电线组的(W1-1)电线50的第一槽内部分51A这侧的端部电连接至W相输出端子;第二电线组的(W1-1’)电线50的第一槽内部分51A这侧的端部组成W相中性端子。
此外,如图8所示,第四桥接电线76使U相中性端子电连接至W相中性端子;第五桥接电线77使U相中性端子电连接至V相中性端子。即,虽然未在图14中示出,但是第四桥接电线76使U相绕组43U的第二电线组与W相绕组43W的第二电线组电连接;第五桥接电线76使U相绕组43U的第二电线组与V相绕组的第二电线组电连接。
现在参照图8、图19A-图19B及图20,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至第五桥接电线73-77设置在定子线圈40的线圈端部分42a的轴向端面上。第一至第五桥接电线73-77中的每一根都具有主部分和一对端部分,该主部分沿定子铁心30的周向方向延伸,而该对端部分分别形成在主部分的相对端部上,以大致垂直于主部分延伸。此外,第一至第五桥接电线73-77具有与电线50(参见图10A和图10B)相同的构型。即,第一至第五桥接电线73-77中的每一根都由至少具有大致矩形横截面的电导体67及包覆该电导体的外表面的绝缘涂层68构成。此外,对于第一至第五桥接电线73-77中的每一根,桥接电线的主部分部分地重叠至少一个其他桥接电线的主部分;第一至第五桥接电线73-77的主部分的重叠部通过固定材料80固定到一起。
具体地,如图19A所示,第一桥接电线73的主部分包括形成在其中心处的梯部73a、安置在梯部73a的一个周向侧(即,图19A中的右侧)上的轴向外部73b、以及安置在梯部73a的另一周向侧(即,图19A中的左侧)和轴向外部73b的轴向内侧上的轴向内部73c。此外,轴向内部73c定位在与第二桥接电线74的主部分相同的轴向位置处,从而落在第二桥接电线74的主部分的周向延伸线上。轴向外部73b定位在第二桥接电线74的主部分的轴向外侧,从而沿定子铁心30的轴向方向(即,沿垂直于图19A的纸面的方向)部分地重叠第二桥接电线74的主部分的端部。第一和第二桥接电线73和74的主部分的重叠部通过固定材料80固定到一起。
第四桥接电线76的主部分定位在与第五桥接电线77的主部分相同的轴向位置处,从而落在第五桥接电线77的主部分的周向延伸线上。此外,第四和第五桥接电线76b和77的主部分定位在第一和第二桥接电线73和74的主部分的径向外侧。此外,第四桥接电线76的整个主部分沿定子铁心30的径向方向(即,图19A中的方向X1)重叠第二桥接电线74的主部分的一部分。第五桥接电线77的主部分沿定子铁心30的径向方向(即,图19A中的方向X2)部分地重叠第一桥接电线73的主部分的轴向内部73c。
第三桥接电线75的主部分定位在第四桥接电线76和第五桥接电线77的主部分的轴向外侧(即,在图19A的纸面的前侧上)。此外,第三桥接电线75的主部分沿定子铁心30的轴向方向部分地重叠第四桥接电线76和第五桥接电线77的主部分中的每一个主部分。此外,第三桥接电线75的主部分的一部分沿定子铁心30的径向方向重叠第一桥接电线73的整个轴向外部73b。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至第五桥接电线73-77通过固定材料80相互固定到一起,固定的位置是桥接电线73-77的成对的主部分沿定子铁心30的轴向方向或径向方向相互重叠的那些位置。
例如,如图19B所示,第二桥接电线74的主部分沿定子铁心30的径向方向部分地重叠第四桥接电线76的主部分,使得第二桥接电线74的平坦侧表面74a沿径向方向面对第四桥接电线76的平坦侧表面76a。固定材料80施加在径向相向的一对侧表面74a与76a之间,从而将它们固定到一起以使它们保持相互平行。此外,第三桥接电线75的主部分沿定子铁心30的轴向方向部分地重叠第四桥接电线76的主部分,以使第三桥接电线75的平坦侧表面75c沿着轴向方向面向第四桥接电线76的平坦侧表面76b。固定材料80也施加在轴向相向的一对侧表面75c和76b之间,从而将它们固定到一起以使它们保持相互平行。
另外,第三桥接电线75的侧表面75c和第四桥接电线76的侧表面76b具有比分别垂直于侧表面75c和76b的侧表面75a和76a大的宽度。因此,通过将固定材料80施加在较宽的侧表面75c与76b之间,相比于将固定材料施加在较窄的侧表面75a与76a之间的情况,能够保证第三桥接电线75与第四桥接电线76之间的较高的固定强度。相似地,第一桥接电线73的主部分的轴向外部73b与第二桥接电线74的主部分的端部--其沿定子铁心30的轴向方向相互重叠--通过将固定材料80施加到其轴向相向的一对较宽的侧表面之间而固定到一起,从而保证桥接电线73和74之间的较高的固定强度。第三桥接电线75和第五桥接电线77的主部分--其沿定子铁心30的轴向方向部分地相互重叠--通过将固定材料80施加到其轴向相向的一对较宽的侧表面之间而固定到一起,从而保证桥接电线75与77之间的较高的固定强度。
如图20所示,第一至第五桥接电线73-77的端部分分别焊接至电线50的对应端部,该电线50安置在定子线圈40的线圈端部分42a的径向内周边或径向外周边上。具体地,第一桥接电线73的端部分分别焊接至安置在定子线圈40的线圈端部分42a的径向内周边上的(V2-4’)和(V2-4)电线50的第十二槽内部分51L这侧的端部。第二桥接电线74的端部分分别焊接至安置在线圈端部分42a的径向内周边上的(U2-4)和(U2-4’)电线50的第十二槽内部分51L这侧的端部。第三桥接电线75的端部分分别焊接至安置在线圈端部分42a的径向内周边上的(W2-4)和(W2-4’)电线50的第十二槽内部分51L这侧的端部。第四桥接电线76的端部分分别焊接至U相中性端子和W相中性端子。第五桥接电线77的端部分分别焊接至V相中性端子和U相中性端子。U相、V相和W相中性端子分别组成(U1-1’)、(V1-1’)和(W1-1’)电线50的第一槽内部分51A这侧的端部,所有这些电线50都安置在定子线圈40的线圈端部分42a的径向外周边上。另外,将第一至第五桥接电线73-77的端部分焊接至电线50的对应的端部与焊接电线50的对应对的引线部分53a和53b在同一阶段进行。
在将第一至第五桥接电线73-77的端部分焊接至电线50的对应端部之后,将固定材料80施加到第一至第五桥接电线73-77的主部分的重叠部之间。更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开始呈粉末形式的热固性环氧树脂为固定材料80。首先将环氧树脂注入到第一至第五桥接电线73-77的主部分的重叠部之间,然后加热且由此固化。结果,所有桥接电线73-77都通过环氧树脂(即,固定材料80)相互固定到一起。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上述定子20具有以下优点。
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子线圈40的U相、V相和W相绕组43U-43W中的每一个都包括第一和第二电线组;第一和第二电线组中的每一个都包括相互串联电连接的预定数目(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为8根)的电线50。换言之,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定子线圈40的所有48根电线50分组成6个电线组;每个电线组都包括相互串联电连接的八根电线50。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子线圈40还包括第一至第五桥接电线73-77;每根桥接电线73-77都在定子线圈40的线圈端部分42a的轴向外周边上延伸以电连接形成定子线圈40的相绕组43U-43W的对应对的电线组。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至第五桥接电线73-77相互固定到一起。
利用以上构型,在旋转电机的操作期间,能够有效地抑制第一至第五桥接电线73-77因定子20的振动引起的移位。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相邻对的桥接电线73-77免于相互碰撞或相互抵靠地滑动,从而确保定子线圈40的高绝缘性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至第五桥接电线73-77通过设置在桥接电线73-77的重叠部之间的固定材料80相互固定到一起。
因此,桥接电线73-77通过固定材料80相互机械地结合到一起,从而使其能够可靠地防止相邻对的桥接电线73-77免于相互碰撞或相互抵靠地滑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材料80实施为树脂。
因此,能够通过首先将树脂粉末注入到桥接电线73-77的重叠部之间的空间内且随后加热并由此固化树脂而较容易地将固定材料施加到桥接电线73-77的重叠部之间。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材料80实施为热固性树脂。
因此,当周围的温度变高或桥接电线73-77的温度因定子线圈40的通电而增大时,仍然能够保证桥接电线73-77之间的高固定强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至第五桥接电线73-77中的每一根都包括电导体67和包覆该电导体67的外表面的绝缘涂层68。
因此,利用绝缘涂层68,能够减小在旋转电机的操作期间在每个相邻对的桥接电线73-77之间的振动负载。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至第五桥接电线75-77中的每一根都具有在垂直于桥接电线的纵向方向上的大致矩形的横截面。对于每一对固定到一起的桥接电线73-77,桥接电线的相向的一对侧表面通过固定材料80相互固定到一起。
利用以上构型,能够保证每一对固定到一起的桥接电线73-77之间的足够大的固定面积,从而保证桥接电线73-77之间的高固定强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每一对固定到一起的桥接电线73-77,固定材料80被施加以使桥接电线的相向的一对侧表面保持相互平行。
因此,固定材料80的厚度能够在相向的一对侧表面之间形成为均匀的。结果,当周围的温度改变时,能够使固定材料80中的温度分布平滑,从而防止固定材料80免于被其中的大温度梯度破坏。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至第五桥接电线73-77中的每一根都具有一对较宽的侧表面和一对较窄的侧表面;较宽的侧表面具有比较窄的侧表面大的宽度。对于固定到一起的成对的第一和第二桥接电线73和74、第三和第四桥接电线75和76、以及第三和第五桥接电线75和77而言,桥接电线的相向的一对较宽的侧表面通过固定材料80相互固定到一起。
利用以上构型,能够使那些固定到一起的成对的桥接电线中的每一对之间的固定面积最大化,从而使它们之间的固定强度最大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子铁心30包括多个定子铁心段32,该多个定子铁心段32固定到一起以沿定子铁心30的周向方向相互邻接。
利用定子铁心30的以上构型,在旋转电机的操作期间,与采用形成一件式的定子铁心的情况相比,第一至第五桥接电线73-77易于移位。但是,通过使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桥接电线73-77相互固定到一起,仍然能够有效地抑制第一至第五桥接电线73-77因定子20的振动而引起的移位。
[第二实施方式]
在该实施方式中,通过压结合(即,压制并由此结合到一起)桥接电线73-77的重叠部来使第一至第五桥接电线73-77相互固定到一起。
具体地,如图21A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至第五桥接电线73-77分别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那些相同。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和第五桥接电线73-77的相对布置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相对布置相同。
相应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第一至第五桥接电线73-77中的每一根而言,桥接电线的主部分沿定子铁心30的轴向方向或径向方向部分地重叠至少一个其他桥接电线的主部分。而且,第一至第五桥接电线73-77的主部分的重叠部中的每对被压制从而结合在一起。
例如,如图21B所示,第二桥接电线74的主部分沿定子铁心30的径向方向部分地重叠于第四桥接电线76的主部分,以使第二桥接电线74的平坦侧表面74a沿着径向方向面向第四桥接电线76的平坦侧表面76a。第二桥接电线74和第四桥接电线76的主部分的重叠部沿径向方向被压制到一起,以使桥接电线74和76的平坦侧表面74a和76a结合到一起。此外,第三桥接电线75的主部分沿定子铁心30的轴向方向重叠于第四桥接电线76的主部分,以使第三桥接电线75的平坦侧表面75c沿轴向方向面向第四桥接电线76的平坦侧表面76b。第三和第四桥接电线75和76的主部分的重叠部沿轴向方向被压制到一起,以使桥接电线75和76的平坦侧表面75c和76b相互结合到一起。
如上述,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压结合桥接电线73-77的重叠部来使第一至第五桥接电线73-77相互固定到一起。因此,当第一至第五桥接电线73-77在旋转电机的操作期间振动时,桥接电线73-77的振动将因每一对压结合的桥接电线73-77之间的摩擦力而减小。结果,能够可靠地防止相邻对的桥接电线73-77免于相互碰撞或相互抵靠地滑动,从而确保定子线圈40的高绝缘性能。
此外,能够将弹性构件插置在第一至第五桥接电线73-77的重叠部之间。
例如,在图22所示的第一变型中,将平坦的弹性构件82a插置在第二桥接电线74的侧表面74a与第四桥接电线76的侧表面76a之间,并且与桥接电线74和76压到一起。因此,侧表面74a和76a经由插置在其间的弹性构件82a压结合到一起。
在图23所示的第二变型中,弹性构件82b插置到第三桥接电线75的侧表面75c与第四桥接电线76的侧表面76b之间并且与桥接电线75和76压到一起。因此,侧表面75c和76b经由插置在其间的弹性构件82b相互压结合。
在图24所示的第三变型中,大致L形的弹性构件83c具有插置在第二桥接电线74的侧表面74a与第四桥接电线76的侧表面76a之间的第一部分和插置在第三桥接电线75的侧表面75c与第四桥接电线76的侧表面76b之间的第二部分,并且与桥接电线74-76压到一起。因此,第二桥接电线74的侧表面74a和第四桥接电线76的侧表面76a经由插置在其间的弹性构件83c的第一部分相互压结合;第三桥接电线75的侧表面75c和第四桥接电线76的侧表面76b经由插置在其间的弹性构件83c的第二部分相互压结合。
另外,在以上变型中的弹性构件82a、82b和82c可以由例如橡胶制成。
通过将弹性构件插置在第一至第五桥接电线73-77重叠部之间,能够具有下面的附加效果。当桥接电线73-77在旋转电机的操作期间振动时,弹性构件将吸收桥接电线73-77的振动。结果,能够更可靠地防止相邻对的桥接电线73-77免于相互碰撞或相互抵靠地滑动。
[第三实施方式]
在该实施方式中,定子20包括如图25所示的连接件85。通过将第一至第五桥接电线73A-77A夹物模制到树脂86中来制作连接件85。即,第一至第五桥接电线73A-77A以树脂86相互固定。
具体地,如图26A所示,第一至第五桥接电线73A-77A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至第五桥接电线73-77几乎分别相同。此外,第一至第五桥接电线73A-77A的相对布置与第一至第五桥接电线73-77的相对布置相同。但是,不同于第一实施方式,第四桥接电线76A和第五桥接电线77A结合到一起以形成其共用端部分D’。
此外,如图25和图26B所示,连接件85整体上具有弧形形状,其适应于定子线圈40的线圈端部分42a的环形形状。第一至第五桥接电线夹物模制在树脂86中,以使:第一桥接电线73A的端部分A和A’、第二桥接电线74A的端部分C和C’以及第三桥接电线75A的端部分B和B’在连接件85的径向内周边上突出到树脂86的外侧;并且第四桥接电线76A的端部分D”、第五桥接电线77A的端部分D以及第四和第五桥接电线76A、77A的共用端部分D’在连接件85的径向外周边上突出到树脂86的外侧。
现在参照图27,通过将第一至第五桥接电线73A-77A的端部分A-D、A’-D’和D”分别焊接至安置在定子线圈40的线圈端部分42a的径向内侧或径向外侧上的电线50的对应端部,将连接件85安装至定子线圈40。具体地,第一桥接电线73A的端部分A和A’分别焊接至安置在定子线圈40的线圈端部分42a的径向内周边上的(V2-4’)和(V2-4)电线50的第十二槽内部分51L这侧的端部。第二桥接电线74A的端部分C和C’分别焊接至安置在线圈端部分42a的径向内周边上的(U2-4’)和(U2-4)电线50的第十二槽内部分51L这侧的端部。第三桥接电线75A的端部分B和B’分别焊接至安置在线圈端部分42a的径向内周边上的(W2-4’)和(W2-4)电线50的第十二槽内部分51L这侧的端部。第四桥接电线76A的端部分D”、第五桥接电线77A的端部分D以及第四桥接电线76A和第五桥接电线77A的共用端部分D’分别焊接至W相、V相和U相中性端子。U相、V相和W相中性端子分别由(U1-1’)、(V1-1’)和(W1-1’)电线50的第一槽内部分51A这侧的端部形成,它们全都安置在定子线圈40的线圈端部分42a的径向外周边上。另外,将第一至第五桥接电线73A-77A的端部分A-D、A’-D’和D’焊接至电线50的对应端部与焊接电线50的对应对的引线部分53a和53b在同一阶段进行。
如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至第五桥接电线73A-77A的主部分嵌入到树脂8中,从而机械地结合到一起。因此,在旋转电机的操作期间,能够有效地抑制因定子20的振动而引起的第一至第五桥接电线73A-77A的移位。结果,能够有效地防止相邻对的桥接电线73A-77A免于相互碰撞或相互抵靠地滑动,从而确保定子线圈40的高绝缘性能。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至第五桥接电线73A-77A一体地形成在连接件85内。因此,在将连接件85安装至定子线圈40期间,能够容易地相对于电线50的对应端部安置桥接电线73A-77A的端部分A-D、A’-D’和D”。
虽然已经示出且描述了本发明的上述特定的实施方式和变型,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可以进行多种进一步的变型、变化和改进而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
例如,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所有第一至第五桥接电线73-77都相互固定至一起。
但是,也能够仅将安置在桥接电线73-77的径向最外的第一和第三桥接电线73和75固定到一起。在该情况下,轴向插置在定子线圈40的线圈端部分42a与桥接电线73和75之间的其他桥接电线74和76-77由线圈端部分42a和桥接电线73和75限定在轴向运动中。因此,在旋转电机的操作期间,仍然能够抑制因定子20的振动而引起的第一至第五桥接电线73-77的移位。
另外,还能够仅将第四桥接电线76和第五桥接电线77中的一根固定至第一至第三桥接导致73-75中的相邻的一根。换言之,能够仅将第一至第五桥接电线73-75中的两根固定到一起,固定到一起的两根桥接电线包括第四和第五桥接电线76和77中的一根。如前述,第四桥接电线76使U相和W相中性端子电连接,而第五桥接电线77使U相和V相中性端子电连接。由此,在该情况下,能够确保U相、V相和W相中性端子之间的可靠的电连接,从而可靠地限定出定子线圈40的中性点。

Claims (15)

1.一种用于旋转电机的定子,所述定子包括:
环形定子铁心,所述环形定子铁心具有多个槽,所述多个槽形成在所述定子铁心的径向内表面上且沿所述定子铁心的周向方向间隔开;以及
定子线圈,所述定子线圈由多根安装在所述定子铁心上的电线形成,所述定子线圈具有线圈端部分,所述线圈端部分从所述定子铁心的轴向端面突出而定位在所述定子铁心的所述槽的外侧;
其中,
形成所述定子线圈的所述电线分组成多个电线组;
每个所述电线组都包括预定数目的相互电连接的所述电线;
所述定子线圈还包括多根桥接电线;
每根所述桥接电线在所述定子线圈的所述线圈端部分的轴向外周边上延伸以使对应一对所述电线组电连接;以及
所述桥接电线中的至少两根相互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其中,所述至少两根桥接电线通过设置在其间的固定材料相互固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子,其中,所述固定材料是树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子,其中,所述树脂是热固性树脂。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子,其中,所述固定材料设置在所述至少两根桥接电线的相向的一对平坦侧表面之间,并设置成使得所述侧表面保持相互平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其中,所述至少两根桥接电线相互压结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子,其中,弹性构件插置在所述至少两根桥接电线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其中,相互固定的所述至少两根桥接电线包括所述多根桥接电线中的安置在所有所述桥接电线的轴向最外部的那两根。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其中,所述定子线圈是三相定子线圈;
在所述多个电线组中,其中三个所述电线组各自具有形成在其中的中性端子;
所述中性端子连接到一起以限定出所述定子线圈的中性点;以及
相互固定的所述至少两根桥接电线包括所述多根桥接电线中的使所述中性端子中的两个电连接的一根。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其中,所有所述多根桥接电线相互固定。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其中,所述多根桥接电线中的每一根都包括电导体和包覆所述电导体的绝缘涂层。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其中,所述多根桥接电线中的每一根都具有在垂直于所述桥接电线的纵向方向上的大致矩形的横截面;以及
所述至少两根桥接电线的相应的侧表面相互固定。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定子,其中,所述多根桥接电线中的每一根都具有一对较宽的侧表面和一对较窄的侧表面,所述较宽的侧表面具有比所述较窄的侧表面大的宽度;以及
所述至少两根桥接电线的相应的所述较宽的侧表面相互固定。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其中,所述定子铁心包括多个定子铁心段,所述多个定子铁心段固定到一起并固定成沿所述定子铁心的周向方向相互邻接。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树脂,所述多根桥接电线夹物模制到所述树脂中。
CN2011102111433A 2010-07-20 2011-07-20 用于旋转电机的定子 Pending CN10234019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62845 2010-07-20
JP2010162845A JP2012029355A (ja) 2010-07-20 2010-07-20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40193A true CN102340193A (zh) 2012-02-01

Family

ID=454930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111433A Pending CN102340193A (zh) 2010-07-20 2011-07-20 用于旋转电机的定子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019081A1 (zh)
JP (1) JP2012029355A (zh)
CN (1) CN102340193A (zh)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68306A (zh) * 2012-04-05 2013-10-23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电机、定子段、制造方法
CN103532313A (zh) * 2012-06-28 2014-01-22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马达
CN104300715A (zh) * 2013-07-18 2015-01-2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
CN105322683A (zh) * 2014-07-01 2016-02-1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旋转电机的定子
CN105359386A (zh) * 2013-10-21 2016-02-24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汇流条单元以及马达
CN106208473A (zh) * 2015-05-28 2016-12-07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定子和使用定子的马达
CN106471713A (zh) * 2014-06-12 2017-03-01 席尔瓦有限责任公司伊德里亚分公司 电机的定子
CN106612020A (zh) * 2015-10-22 2017-05-0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的定子
CN108880017A (zh) * 2018-05-17 2018-11-23 沈阳兴华航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无刷直流电动机叠压式定子及其下线方法
WO2019062906A1 (zh) * 2017-09-29 2019-04-0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定子组件和具有其的电机和车辆
WO2019062903A1 (zh) * 2017-09-29 2019-04-0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定子组件和具有其的电机和车辆
CN111245119A (zh) * 2014-08-07 2020-06-05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的定子,以及具备该定子的旋转电机
CN112840530A (zh) * 2018-09-07 2021-05-25 法雷奥电机设备公司 设置有具有成角度突片的互连器的旋转电机
CN113396529A (zh) * 2019-02-08 2021-09-14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用于电机的定子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35470B2 (ja) 2011-09-22 2014-12-03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および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
JP5789570B2 (ja) * 2012-07-03 2015-10-07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
CN104380578A (zh) * 2012-07-25 2015-02-25 株式会社安川电机 旋转电机
JP5891999B2 (ja) * 2012-08-23 2016-03-2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回転電機
JP5940432B2 (ja) * 2012-10-26 2016-06-29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
JP5954200B2 (ja) 2013-01-28 2016-07-2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
JP5862970B2 (ja) 2013-06-25 2016-02-1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回転電機
CN105637738B (zh) * 2013-10-08 2018-04-1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的定子
JP5920308B2 (ja) * 2013-10-18 2016-05-1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回転電機
WO2015060057A1 (ja) 2013-10-21 2015-04-30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バスバーユニットおよびモータ
JP6204188B2 (ja) * 2013-12-27 2017-09-2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
JP6276122B2 (ja) 2014-07-01 2018-02-0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ステータ
EP3297134B1 (en) * 2015-09-17 2019-03-20 Aisin Aw Co., Ltd. Rotary electrical machine stator
JP6803696B2 (ja) * 2016-07-26 2020-12-23 三工機器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コイルの渡り線の絶縁強化方法及び該絶縁強化方法を用いて製造されたステータ
DE102017201533B4 (de) 2017-01-31 2023-05-25 Zf Friedrichshafen Ag Stator für eine elektrische Maschine
KR102342561B1 (ko) * 2017-04-19 2021-12-23 엘지마그나 이파워트레인 주식회사 회전전기기기의 스테이터
DE102017207885B4 (de) * 2017-05-10 2021-05-12 Vitesco Technologies GmbH Stator für eine elektrische Maschine und elektrische Maschine
CN109586464B (zh) * 2017-09-29 2021-11-1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定子组件、电机和车辆
DE102017218202A1 (de) * 2017-10-12 2019-04-18 Zf Friedrichshafen Ag Stator für eine elektrische Maschine
KR102622135B1 (ko) * 2018-10-22 2024-01-08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헤어핀 권선모터의 고정자 어셈블리
CN113454882A (zh) 2019-03-22 2021-09-28 株式会社爱信 定子
JP7052767B2 (ja) * 2019-03-28 2022-04-1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回転電機、およびその固定子
US11949303B2 (en) 2019-06-07 2024-04-02 Hitachi Astemo, Ltd. Stator, terminal block, and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US20210013786A1 (en) * 2019-07-08 2021-01-14 West Virginia University High frequency resonant linear machines
KR20210089500A (ko) * 2020-01-08 2021-07-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회전 전기 기기의 스테이터
JP7441072B2 (ja) 2020-02-25 2024-02-29 株式会社Subaru ステータ
JP7156420B2 (ja) * 2021-02-11 2022-10-19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コイル接続部材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06287A (zh) * 2006-07-04 2008-01-1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电动机的定子结构
JP2009095115A (ja) * 2007-10-05 2009-04-30 Denso Corp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
CN101562373A (zh) * 2008-04-15 2009-10-2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的集配电环
US20090261686A1 (en) * 2008-04-21 2009-10-22 Denso Corporation Stator of electric rotating machine and electric rotating machin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32560B2 (ja) * 1985-10-30 1995-04-1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巻線
JPH09154265A (ja) * 1995-11-29 1997-06-10 Toshiba Corp 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
WO1997026700A1 (en) * 1996-01-18 1997-07-24 Shibaura Engineering Works Co., Ltd. A motor mounted in a vehicle
JP3430839B2 (ja) * 1997-03-03 2003-07-2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固定子の結線構造
JP3696080B2 (ja) * 2000-12-05 2005-09-1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JP3701639B2 (ja) * 2002-08-29 2005-10-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機のリードフレーム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配電部品
JP2008113539A (ja) * 2006-10-03 2008-05-15 Denso Corp 交流回転電機
JP2009072034A (ja) * 2007-09-18 2009-04-0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233441B2 (ja) * 2008-06-26 2013-07-1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回転電機
JP5453770B2 (ja) * 2008-11-07 2014-03-2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06287A (zh) * 2006-07-04 2008-01-1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电动机的定子结构
JP2009095115A (ja) * 2007-10-05 2009-04-30 Denso Corp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
CN101562373A (zh) * 2008-04-15 2009-10-2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的集配电环
US20090261686A1 (en) * 2008-04-21 2009-10-22 Denso Corporation Stator of electric rotating machine and electric rotating machine

Cited B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68306B (zh) * 2012-04-05 2017-11-07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电机、定子段、制造方法
CN103368306A (zh) * 2012-04-05 2013-10-23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电机、定子段、制造方法
CN103532313A (zh) * 2012-06-28 2014-01-22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马达
CN103532313B (zh) * 2012-06-28 2016-05-11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马达
US9419500B2 (en) 2012-06-28 2016-08-16 Lg Innotek Co., Ltd. Motor comprising a plate module
CN104300715A (zh) * 2013-07-18 2015-01-2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
CN104300715B (zh) * 2013-07-18 2018-05-0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
US9843232B2 (en) 2013-07-18 2017-12-12 Honda Motor Co., Ltd.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CN105359386B (zh) * 2013-10-21 2018-04-17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汇流条单元以及马达
CN105359386A (zh) * 2013-10-21 2016-02-24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汇流条单元以及马达
CN106471713A (zh) * 2014-06-12 2017-03-01 席尔瓦有限责任公司伊德里亚分公司 电机的定子
CN106471713B (zh) * 2014-06-12 2018-09-28 席尔瓦有限责任公司伊德里亚分公司 电机的定子
CN105322683A (zh) * 2014-07-01 2016-02-1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旋转电机的定子
CN105322683B (zh) * 2014-07-01 2018-08-2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旋转电机的定子
CN111245119A (zh) * 2014-08-07 2020-06-05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的定子,以及具备该定子的旋转电机
CN111245119B (zh) * 2014-08-07 2023-03-14 日立安斯泰莫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的定子,以及具备该定子的旋转电机
CN106208473A (zh) * 2015-05-28 2016-12-07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定子和使用定子的马达
CN106612020A (zh) * 2015-10-22 2017-05-0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的定子
WO2019062906A1 (zh) * 2017-09-29 2019-04-0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定子组件和具有其的电机和车辆
CN109586458A (zh) * 2017-09-29 2019-04-0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定子组件和具有其的电机和车辆
WO2019062903A1 (zh) * 2017-09-29 2019-04-0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定子组件和具有其的电机和车辆
CN109586458B (zh) * 2017-09-29 2021-04-2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定子组件和具有其的电机和车辆
CN108880017A (zh) * 2018-05-17 2018-11-23 沈阳兴华航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无刷直流电动机叠压式定子及其下线方法
CN112840530A (zh) * 2018-09-07 2021-05-25 法雷奥电机设备公司 设置有具有成角度突片的互连器的旋转电机
CN113396529A (zh) * 2019-02-08 2021-09-14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用于电机的定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019081A1 (en) 2012-01-26
JP2012029355A (ja) 2012-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40193A (zh) 用于旋转电机的定子
US8779643B2 (en) Stator for electric rotating machin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US8450899B2 (en) Stator for electric rotating machine
JP5429132B2 (ja)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回転電機の固定子
CN102136769B (zh) 用于旋转电机的定子
US9136738B2 (en) Electric rotating machine
JP5488421B2 (ja)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
US8193675B2 (en) Stator for electric rotating machine
JP5493906B2 (ja)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
US8203247B2 (en) Stator for electric rotating machine
CN103548242A (zh) 用于制造尤其是交流电机的电机的定子绕组的方法
JP2011147295A (ja)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の製造方法
JP2011147292A (ja) 固定子巻線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製造装置
US20210351650A1 (en) Stator of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and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JP5704418B2 (ja)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
JP2021097593A (ja) ピンを有する電気機械用ステータ
CN111052550B (zh) 线圈
JP5674012B2 (ja)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7897885A (zh) 用于缠绕每极每相具有多个槽的旋转电机定子的方法
JP2015019452A (ja) コイル及びコイル形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TOYOTA AUTOCAR LTD.

Effective date: 2012061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Tamura Akito

Inventor after: Kouda Shinji

Inventor after: Mizutani hirohiko

Inventor after: Jin Zhongqingyi

Inventor after: Kurono Yosuke

Inventor before: Tamura Akito

Inventor before: Kouda Shinji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AKITO TAMURA SHINJI KOUDA TO: AKITO TAMURA SHINJI KOUDA MIZUTANI TATSUHIKOKEIICHI KANESHIGE YOSUKE KURONO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0612

Address after: Aichi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after: DENSO Corp.

Co-applicant after: Toyota Motor Corp.

Address before: Aichi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before: DENSO Corp.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