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12020A - 旋转电机的定子 - Google Patents

旋转电机的定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12020A
CN106612020A CN201610427463.5A CN201610427463A CN106612020A CN 106612020 A CN106612020 A CN 106612020A CN 201610427463 A CN201610427463 A CN 201610427463A CN 106612020 A CN106612020 A CN 1066120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 line
stator
line
wiring
wi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2746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12020B (zh
Inventor
中村成志
江头康平
日野辰郎
横川哲也
泽信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6120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120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120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1202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 H02K3/28Layout of windings or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6Stator cores with slots for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2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stator or rotor bodies
    • H02K15/024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stator or rotor bodies with slo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8Forming windings by laying conductors into or around core parts
    • H02K15/085Forming windings by laying conductors into or around core parts by laying conductors into slotted st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 H02K3/12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arranged in slo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02K1/2706Inner rotors
    • H02K1/272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 H02K1/274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 H02K1/2753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magnets or groups of magnets arranged with alternating polarity
    • H02K1/276Magnets embedded in the magnetic core, e.g. 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s [IP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4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windings, prior to mounting into machines
    • H02K15/0435Wound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0Fastening of winding heads, equalising 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bstract

一种旋转电机的定子,能将定子绕组的各连接部的焊接方向设为径向来提高生产率,并能降低定子绕组的各连接部的轴向高度位置以抑制轴向尺寸的增大。绕组体包括:第一末端线,该第一末端线从槽内的最内径位置朝定子铁心的轴向的一侧延伸;以及第二末端线,该第二末端线从所述槽内的最外径位置朝所述定子铁心的轴向的一侧延伸,所述第一末端线分别在所述定子绕组的线圈端上方被朝径向外侧拉出,所述第二末端线分别在比在所述定子绕组的线圈端上方朝径向外侧拉出的所述第一末端线的端部靠所述定子铁心一侧的位置被拉出至径向外侧,相内连接用第二末端线的端部与连接对象的相内连接用第一末端线的端部在轴向上重叠且在接触的状态下连接在一起。

Description

旋转电机的定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例如电动机、发电机等旋转电机的定子,特别地,涉及一种定子绕组的接线结构。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的现有旋转电机的定子中,将导体线卷绕于定子铁心而制作出的绕组体分别以导体线的两末端线从内径侧和外径侧朝定子铁心的轴向的相同方向突出的方式构成。构成相绕组的绕组体的末端线分别被弯曲成大致直角并朝定子铁心的外径侧延伸。此外,朝定子铁心的外径侧延伸的绕组体的内径侧的末端线的端部与朝定子铁心的外径侧延伸的连接对象的绕组体的外径侧的末端线的端部在轴向上重叠,并通过焊接而连接在一起,从而构成相绕组。相绕组的两末端线以不弯曲成直角的方式沿轴向延伸,并与板或棒形状的导体即中性点用及供电用的母线连接,从而构成定子绕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2-143019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中,构成相绕组的绕组体的末端线彼此的焊接为从径向外侧进行的焊接,将相绕组的末端线和母线连接的交流接线部的焊接为从轴向外侧进行的焊接,因此,焊接方向不同。因此,存在以下技术问题:需要在不同的工序中进行构成相绕组的绕组体的末端线彼此的焊接和交流接线部的焊接,降低了生产率。此外,在用相同的设备进行构成相绕组的绕组体的末端线彼此的焊接和交流接线部的焊接的情况下,需要进行按每个焊接部位使定子铁心倾斜等的繁琐工序,会导致进一步降低生产率。
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用绝缘性树脂将多个母线一体化后的母线模块配置于绕组体的轴向外侧,该绕组体卷绕于定子铁心。此外,相绕组的两末端线超过构成相绕组的绕组体的弯曲成大致直角并朝外径侧延伸的末端线而朝轴向外侧延伸,并通过焊接而与连接对象的母线连接在一起。因此,存在以下技术问题:母线模块从卷绕于定子铁心的绕组体朝轴向外侧突出,导致定子的轴向尺寸增大,从而导致旋转电机的大型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作,其目的在于获得一种旋转电机的定子,该旋转电机的定子能将定子绕组的各连接部的焊接方向设为径向来提高生产率,并能降低定子绕组的各连接部的轴向高度位置以抑制轴向尺寸增大。
本发明的旋转电机的定子包括:圆环状的定子铁心,该定子铁心沿周向排列有槽;以及定子绕组,该定子绕组安装于所述定子铁心。所述定子绕组是将分布卷绕的绕组体沿周向以一个槽的间距且以与所述槽的总数相同的数量安装于所述定子铁心而构成的,其中,所述分布卷绕的绕组体由被绝缘覆盖且没有连接部的连续的导体线构成,所述绕组体包括:所述导体线的第一末端线,所述导体线的第一末端线从所述槽内的最内径位置朝所述定子铁心的轴向的一侧延伸;以及所述导体线的第二末端线,所述导体线的第二末端线从所述槽内的最外径位置朝所述定子铁心的轴向的一侧延伸,所述第一末端线分别在所述定子绕组的线圈端上方被朝径向外侧拉出,所述第二末端线分别在比在所述定子绕组的线圈端上方朝径向外侧拉出的所述第一末端线的端部靠所述定子铁心侧的位置被拉出至径向外侧,所述第二末端线中的构成相内连接部的相内连接用第二末端线的端部与连接对象的所述第一末端线中的构成相内连接部的相内连接用第一末端线的端部在轴向上重叠且在接触的状态下连接在一起。
根据本发明,第一末端线分别在定子绕组的线圈端上方朝径向外侧拉出,第二末端线分别在比在定子绕组的线圈端上方朝径向外侧拉出的第一末端线的端部靠定子铁心侧的位置朝径向外侧拉出。因此,定子绕组的第一末端线和第二末端线的端部彼此的连接部并不超过在线圈端上方被朝径向外侧拉出的第一末端线的端部而朝轴向外侧突出,从而能抑制定子的轴向尺寸增大。
相内连接用第二末端线的端部与连接对象的相内连接用第一末端线的端部在轴向上重叠,且以接触的状态连接在一起。因此,能通过从径向进行焊接将相内连接用第一末端线和相内连接用第二末端线的端部彼此连接在一起。
此外,除了相内连接用第二末端线之外的第二末端线的端部以及上述连接对象的第一末端线的端部被朝径向外侧拉出。因此,能通过从径向进行焊接将第一末端线和第二末端线的端部彼此连接在一起。假设即便在使用与导体线不同的构件连接第一末端线和第二末端线的端部彼此的情况下,也能通过从径向进行焊接将上述连接部连接。
因此,能将定子绕组的各连接部的焊接方向设为径向,并能提高生产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构成该实施方式一的旋转电机的定子中的定子铁心的铁心块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构成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旋转电机的定子中的定子绕组的绕组体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构成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旋转电机的定子中的定子绕组的绕组体的主视图。
图5是从第二线圈端一侧观察构成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旋转电机的定子中的定子绕组的绕组体的端面图。
图6是从第二线圈端一侧观察构成该实施方式一的旋转电机的定子中的定子绕组的三个绕组体共用一个槽并安装于定子铁心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端面图。
图7是从径向外侧观察该实施方式一的旋转电机的定子中安装于定子铁心的绕组体的展开图。
图8是表示构成该实施方式一的旋转电机的定子中的定子绕组的绕组组装件的立体图。
图9是说明该实施方式一的旋转电机的定子中的绕组体的接合状态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将该实施方式一的旋转电机的定子中的绕组组装件安装于定子铁心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1是表示该实施方式一的旋转电机的定子中的接线构件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的侧视图。
图13是表示该实施方式一的旋转电机的定子中的定子绕组的接线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二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将该实施方式二的旋转电机的定子中的绕组组装件安装于定子铁心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6是表示该实施方式二的旋转电机的定子中的交流接线前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二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的侧视图。
(符号说明)
1、1A 定子
3 定子铁心
6、6A 定子绕组
6a 第一线圈端
6b 第二线圈端
9 导体线
10 绕组体
10h 第一末端线
10i 第二末端线
16 同相连接部
17 交流接线部
20 接线构件
21 搭接导体
22 第一接线构件
23 第二接线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一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构成该实施方式一的旋转电机的定子中的定子铁心的铁心块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构成该实施方式一的旋转电机的定子中的定子绕组的绕组体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构成该实施方式一的旋转电机的定子中的定子绕组的绕组体的主视图,图5是从第二线圈端一侧观察构成该实施方式一的旋转电机的定子中的定子绕组的绕组体的端面图,图6是从第二线圈端一侧观察构成该实施方式一的旋转电机的定子中的定子绕组的三个绕组体共用一个槽并安装于定子铁心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端面图,图7是从径向外侧观察该实施方式一的旋转电机的定子中安装于定子铁心的绕组体的展开图,图8是表示构成该实施方式一的旋转电机的定子中的定子绕组的绕组组装件的立体图,图9是说明该实施方式一的旋转电机的定子中的绕组体的接合状态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10是表示将该实施方式一的旋转电机的定子中的绕组组装件安装于定子铁心的状态的侧视图,图11是表示该实施方式一的旋转电机的定子中的接线构件的立体图,图1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的侧视图,图13是表示该实施方式一的旋转电机的定子中的定子绕组的接线图。
在图1中,定子1是电动机、发电机等旋转电机的定子,其包括:圆环状的定子铁心3;安装于定子铁心3的定子绕组6;以及对定子绕组6进行连接的接线构件20。此处,为了便于说明,将定子铁心3的槽数设为48个,并将定子绕组6设为三相交流绕组。另外,槽5按每极每相两个的比例形成于定子铁心3。
铁心块4是将圆环状的定子铁心3沿周向24等分后获得的,如图2所示,铁心块4是将硅钢板层叠一体化而制作出的,其包括:圆弧形截面的铁心背部4a;以及两根极齿4b,这两根极齿4b分别从铁心背部4a的内周壁面朝径向内侧突出并在周向上分离。此外,定子铁心3是使通过将极齿4b朝向径向内侧、将铁心背部4a的周向的侧面彼此对接而沿周向排列成圆环状的24个铁心块4通过热压配合、压入等方式与圆筒状的框架2一体化而制作出的。由铁心背部4a和极齿4b构成的槽5以朝内周侧开口的方式沿周向等角间距排列。
定子绕组6包括48个绕组体10,这48个绕组体10以一个槽的间距沿周向配置于定子铁心3。
绕组体10例如是将由被瓷漆树脂绝缘覆盖且没有连接部的连续的平角铜线构成的导体线9以扁立绕法卷绕而制作出的分布卷绕的绕组。具体而言,如图3至图5所示,绕组体10是将由第一直线部10a、第一线圈端部10e、第二直线部10b、第二线圈端部10f、第三直线部10c、第三线圈端部10g及第四直线部10d构成的δ状的线圈图案沿导体线9的长方形截面的短边的长度方向排列两个,并用连接线11连接第四直线部10d和第一直线部10a而构成的。此外,连接线11构成线圈端部,导体线9的卷绕起始端部构成第一末端线10h,卷绕结束端部构成第二末端线10i。
在这样构成的绕组体10中,第一直线部10a及第三直线部10c以长方形截面的长边的长度方向朝向周向而在长方形截面的短边的长度方向上隔着间隙d的方式四根排成一列。另外,两根第二直线部10b被排列成从第一直线部10a及第三直线部10c的列起朝周向一侧分离相当于六个槽的角度间隔的距离,并使长方形截面的长边的长度方向朝向周向而在长方形截面的短边的长度方向上隔着间隔3d。另外,两根第四直线部10d被排列成从第一直线部10a及第三直线部10c的列起朝周向另一侧分离相当于六个槽的角度间隔的距离,并使长方形截面的长边的长度方向朝向周向而在长方形截面的短边的长度方向上隔着间隔3d。另外,六个槽的角度间隔是指连续的六个极齿4b两侧的槽5的槽中心之间的间隔,即相当于一个磁极间距。此外,d是导体线9的长方形截面的短边的长度。
图6分别示出了三个绕组体10共用一个槽5并安装于固定铁心3的状态。图7示出了从径向外侧观察安装于定子铁心的绕组体10的状态。在图6中,将沿周向以六个槽的角度间隔排列的五个槽5按照周向的排列顺序依次设为第一槽51、第二槽52、第三槽53、第四槽54、第五槽55
在图6及图7中,若着眼于一个绕组体10,则从第二槽52的槽开口侧起第一层(最内径位置)的第一直线部10a朝轴向另一端侧延伸的第一线圈端部10e以倾斜角度θ沿周向朝第一槽51侧延伸,在头顶部朝径向外侧变道(changes lanes)(以下称为偏移)距离d,然后以相反朝向的倾斜角度θ沿周向朝第一槽51侧延伸,并与从第一槽51的槽开口侧起第二层的第二直线部10b连接。接着,从第一槽51的槽开口侧起第二层的第二直线部10b朝轴向一端侧延伸的第二线圈端部10f以倾斜角度θ沿周向朝第二槽52一侧延伸,在头顶部朝径向外侧偏移距离d,然后以相反朝向的倾斜角度θ沿周向朝第二槽52一侧延伸,并与从第二槽52的槽开口侧起第三层的第三直线部10c连接。
接着,从第二槽52的槽开口侧起第三层的第三直线部10c朝轴向另一端侧延伸的第三线圈端部10g以倾斜角度θ沿周向朝第三槽53侧延伸,在头顶部朝径向外侧偏移距离d,然后以相反朝向的倾斜角度θ沿周向朝第三槽53侧延伸,并与从第三槽53的槽开口侧起第四层的第四直线部10d连接。
接着,从第三槽53的槽开口侧起第四层的第四直线部10d朝轴向一端侧延伸的连接线11以倾斜角度θ沿周向朝第二槽52一侧延伸,在头顶部朝径向外侧偏移距离d,然后以相反朝向的倾斜角度θ沿周向朝第二槽52侧延伸,并与从第二槽52的槽开口侧起第五层的第一直线部10a连接。从第二槽52的槽开口侧起第五层的第一直线部10a朝轴向另一端侧延伸的第一线圈端部10e以倾斜角度θ沿周向朝第一槽51一侧延伸,在头顶部朝径向外侧偏移距离d,然后以相反朝向的倾斜角度θ沿周向朝第一槽51一侧延伸,并与从第一槽51的槽开口侧起第六层的第二直线部10b连接。
接着,从第一槽51的槽开口侧起第六层的第二直线部10b朝轴向一端侧延伸的第二线圈端部10f以倾斜角度θ沿周向朝第二槽52一侧延伸,在头顶部朝径向外侧偏移距离d,然后以相反朝向的倾斜角度θ沿周向朝第二槽52一侧延伸,并与第二槽52的槽开口侧起第七层的第三直线部10c连接。接着,从第二槽52的槽开口侧起第七层的第三直线部10c朝轴向另一端侧延伸的第三线圈端部10g以倾斜角度θ沿周向朝第三槽53一侧延伸,在头顶部朝径向外侧偏移距离d,然后以相反朝向的倾斜角度θ沿周向朝第三槽53一侧延伸,并与从第三槽53的槽开口侧起第八层(最外径位置)的第四直线部10d连接。
因此,第二槽52的第一层的第一直线部10a和第一槽51的第二层的第二直线部10b由第一线圈端部10e连接,且第一槽51的第二层的第二直线部10b和第二槽52的第三层的第三直线部10c由第二线圈端部10f连接,第二槽52的第三层的第三直线部10c和第三槽53的第四层的第四直线部10d由第三线圈端部10g连接,从而构成δ状的线圈图案。
此外,第二槽52的第五层的第一直线部10a和第一槽51的第六层的第二直线部10b由第一线圈端部10e连接,第一槽51的第六层的第二直线部10b和第二槽52的第七层的第三直线部10c由第二线圈端部10f连接,第二槽52的第七层的第三直线部10c和第三槽53的第八层的第四直线部10d由第三线圈端部10g连接,从而构成δ状的线圈图案。
这样,绕组体10是将δ状的线圈图案沿径向反复卷绕两次而构成的,其中,上述δ状的线圈图案是在沿周向以六个槽的角度间隔排列的第一槽51、第二槽52及第三槽53中按照第二槽52、第一槽51、第二槽52、第三槽53的顺序且以交替改变从轴向朝第一槽51、第二槽52及第三槽53插入的插入方向的方式插入导体线9而形成的。
绕组体10是用连接线11对两个δ状的线圈图案进行连接,并沿径向排列为两层而构成的。即,绕组体10是以两个δ状的线圈图案连续的方式对导体线9进行卷绕而制作成的。
另外,一个绕组体10同样地安装于沿周向以六个槽的角度间隔排列的第二槽52、第三槽53及第四槽54。该绕组体10是通过将δ状的线圈图案沿径向反复卷绕两次而构成的,其中,上述δ状的线圈图案是通过以按照第三槽53、第二槽52、第三槽53、第四槽54的顺序,且交替改变从轴向朝第二槽52、第三槽53及第四槽54的插入方向的方式插入导体线9而形成的。
另外,一个绕组体10同样地安装于沿周向以六个槽的角度间隔排列的第三槽53、第四槽54及第五槽55。该绕组体10是通过将δ状的线圈图案沿径向反复两次卷绕而构成的,其中,上述δ状的线圈图案是通过以按照第四槽54、第三槽53、第四槽54、第五槽55的顺序、且交替地改变从轴向朝第三槽53、第四槽54及第五槽55的插入方向的方式插入导体线9而形成的。
这样,三个绕组体10共用第三槽53,并安装于定子铁心3。此外,在第三槽53内以导体线9的长方形截面的长边的长度方向朝向周向且沿径向排列为一列的方式收纳有八根第一至第四直线部10a、10b、10c、10d。
这样构成的绕组体10以一个槽的间距呈同心状地排列有48个,以制作出图8所示的绕组组装件7。此外,在绕组组装件7的轴向另一端侧,使第一线圈端部10e以一个槽的间距沿周向排列而成的第一线圈端部10e的层和使第三线圈端部10g以一个槽的间距沿周向排列而成的第三线圈端部10g的层在径向上交替地排列成四层,从而构成第一线圈端6a。此外,在绕组组装件7的轴向一端侧,使第二线圈端部10f以一个槽的间距沿周向排列而成的第二线圈端部10f的层和使连接线11以一个槽的间距沿周向排列而成的连接线11的层在径向上交替地排列成三层,从而构成第二线圈端6b。另外,绝缘纸19配置于第一及第二线圈端6a、6b内,以确保绝缘体10间的电绝缘性。
此外,第一末端线10h的端部分别从第二线圈端6b的内径侧朝轴向外侧延伸,并以一个槽的间距沿周向排列,第二末端线10i的端部分别从第二线圈端6b的外径侧朝与第一末端线10h相同的轴向外侧延伸,并以一个槽的间距沿周向排列。
此处,使用图3至图6对绕组体10的第一及第二末端线10h、10i的形状进行说明。从第二槽52的第一层的第一直线部10a朝第二线圈端6b一侧延伸的第一末端线10h被成形为以倾斜角度θ沿周向朝第一槽51一侧延伸,并在头顶部(第一槽51与第二槽52的中间位置)弯曲而朝轴向外侧延伸。另外,从第三槽53的第八层的第四直线部10d朝第二线圈端6b一侧延伸的第二末端线10i被成形为以倾斜角度θ沿周向朝第四槽54一侧延伸,并在头顶部(第三槽53与第四槽54的中间位置)弯曲而朝轴向外侧延伸。
因此,第一直线部10a收纳于第二槽52的绕组体10的第二末端线10i的朝轴向外侧突出的端部的周向位置与第一直线部10a收纳于第四槽54的绕组体10的第一末端线10h的朝轴向外侧突出的端部的周向位置大致一致。即,分离两个磁极间距的一方绕组体10的第二末端线10i的朝轴向外侧突出的端部的周向位置与另一方绕组体10的第一末端线10h的朝轴向外侧突出的端部的周向位置大致一致。
接着,为了便于说明,按照周向上的排列顺序对沿周向配置于定子铁心3的48个槽5标注1号、2号、……、48号的槽编号来说明绕组组装件7的连接方法。
首先,在槽编号(1+6n)号(其中,n为0以上、7以下的自然数)的槽组中安装有八个绕组体10。然后,分别将八个绕组体10中的以两个磁极间距排列的四个绕组体10串联连接,以构成小线圈组U11、U12。
接着,在槽编号(2+6n)号的槽组中安装有八个绕组体10。然后,分别将八个绕组体10中的以两个磁极间距排列的四个绕组体10串联连接,以构成小线圈组U21、U22。
在槽编号(3+6n)号的槽组中安装有八个绕组体10。然后,分别将八个绕组体10中的以两个磁极间距排列的四个绕组体10串联连接,以构成小线圈组V11、V12。
接着,在槽编号(4+6n)号的槽组中安装有八个绕组体10。然后,分别将八个绕组体10中的以两个磁极间距排列的四个绕组体10串联连接,以构成小线圈组V21、V22。
在槽编号(5+6n)号的槽组中安装有八个绕组体10。然后,分别将八个绕组体10中的以两个磁极间距排列的四个绕组体10串联连接,以构成小线圈组W11、W12。
接着,在槽编号(6+6n)号的槽组中安装有八个绕组体10。然后,分别将八个绕组体10中的以两个磁极间距排列的四个绕组体10串联连接,以构成小线圈组W21、W22。
接着,对第一末端线10h与第二末端线10i的连接进行说明。
首先,第一末端线10h从槽5出来以倾斜角度θ朝周向一侧延伸,然后弯曲而朝轴向外侧延伸,当超过第二线圈端6b的顶部时弯曲,并通过第二线圈端6b上方朝径向外侧延伸出。然后,全部第一末端线10h被弯曲成形为同一形状,且通过上述第二线圈端6b上方而朝径向外侧延伸出的部位位于与绕组组装件7的轴向正交的相同平面上。
另一方面,第二末端线10i从槽5出来以倾斜角度θ朝周向另一侧延伸,然后弯曲而朝轴向外侧延伸,当到达第二线圈端6b的顶部时弯曲并朝径向外侧延伸出。用于将构成小线圈组U11、U12、U21、U22、V11、V12、V21、V22、W11、W12、W21、W22的绕组体10串联连接的第二末端线10i全都弯曲成形为同一形状,这些第二末端线10i的朝径向外侧延伸的端部与连接对象的第一末端线10h的朝径向外侧延伸的端部的面向定子铁心3一侧的面接触,以与第一末端线10h的端部大致在轴向上重叠。
因此,通过从径向外侧对大致在轴向上重叠的第一及第二末端线10h、10i的端部进行TIG焊接而加以连接。藉此,分别制作出通过将四个绕组体10串联连接而成的小线圈组U11、U12、U21、U22、V11、V12、V21、V22、W11、W12、W21、W22。
另外,用于构成小线圈组U11、U12、U21、U22、V11、V12、V21、V22、W11、W12、W21、W22的第一及第二末端线10h、10i的端部彼此的连接部是收纳于同一槽组的同相的绕组体10间的连接部,从而成为相内连接部。此外,构成相内连接部的第一及第二末端线10h、10i的端部分别成为相内连接用第一末端线的端部及相内连接用第二末端线的端部。
另外,如图10所示,用于串联连接小线圈组U11、U22的第二末端线10i、用于串联连接小线圈组U21、U12的第二末端线10i、用于串联连接小线圈组V11、V22的第二末端线10i、用于串联连接小线圈组V21、V12的第二末端线10i、用于串联连接小线圈组W11、W22的第二末端线10i、以及用于串联连接小线圈组W21、W12的第二末端线10i分别以偏移一个槽间距的方式弯曲成形为曲柄状,这些第二末端线10i的朝径向外侧延伸的端部与连接对象的第一末端线10h的朝径向外侧延伸的端部的面向定子铁心3一侧的面接触,以与第一末端线10h的端部大致在轴向上重叠。
因此,通过从径向外侧对大致在轴向上重叠的第一及第二末端线10h、10i的端部进行TIG焊接而加以连接。藉此,制作出将电角度偏移30°的小线圈组U11、U22串联连接而成的U1相绕组。另外,还制作出将电角度偏移30°的小线圈组V11、V22串联连接而成的V1相绕组。另外,还制作出将电角度偏移30°的小线圈组W11、W22串联连接而成的W1相绕组。此外,还制作出将电角度偏移30°的小线圈组U21、U12串联连接而成的U2相绕组。另外,还制作出将电角度偏移30°的小线圈组V21、V12串联连接而成的V2相绕组。另外,还制作出将电角度偏移30°的小线圈组W21、W12串联连接而成的W2相绕组。
另外,用于构成U1相、V1相、W1相、U2相、V2相及W2相绕组的第一及第二末端线10h、10i的端部彼此的连接部是收纳于不同槽组的同相的绕组体10间的连接部,从而成为同相连接部16。此外,构成同相连接部16的第一及第二末端线10h、10i的端部分别成为同相连接用第一末端线的端部及同相连接用第二末端线的端部。
另外,如图10所示,构成U1相、V1相、W1相、U2相、V2相及W2相绕组的一端的第二末端线10i在比其它第二末端线10i更靠近定子铁心3的位置弯曲,并朝径向外侧延伸出。藉此,该第二末端线10i的朝径向外侧延伸出的部位与第一末端线10h的朝径向外侧延伸出的部位在轴向上分离。
另外,构成U1相绕组、V1相绕组、W1相绕组、U2相绕组、V2相绕组以及W2相绕组的两端的第一及第二末端线10h、10i是中性点接线用端子及供电端子,并与构成同相连接部16的第一及第二末端线10h、10i一起集中地配置在周向的大致两个磁极间距的范围内。另外,中性点接线用端子彼此的连接部为交流接线部17。此外,构成交流接线部17的第一及第二末端线10h、10i的端部分别成为交流接线用第一末端线的端部及交流接线用第二末端线的端部。除此之外,构成供电端子的第一及第二末端线10h、10i的端部分别成为供电端子用第一末端线的端部及供电端子用第二末端线的端部。
接线构件20例如是对铜板进行冲压成形而制作出的,如图11所示,该接线构件20包括:带状的底座20a;以及端子20b,该端子20b以在底座20a的长度方向上分离的方式在底座20a的宽度方向两侧各自设有三根,这些端子20b分别从底座20a沿宽度方向延伸出,然后弯曲成直角。此处,端子20b以与构成U1相绕组、V1相绕组、W1相绕组、U2相绕组、V2相绕组及W2相绕组的两端的第一及第二末端线10h、10i、即交流接线用第一末端线及交流接线用第二末端线的朝径向外侧延伸出的端部相对应的方式设于底座20a。
接线构件20以将底座20a弯曲成圆弧状、且端子20b朝径向外侧延伸的方式配置于在轴向上分离的交流接线用第一末端线及交流接线用第二末端线的朝径向外侧延伸出的端部间。此外,以端子20b的朝径向外侧延伸的端部与连接对象的交流接线用第一末端线及交流接线用第二末端线的朝径向外侧延伸出的端部接触并大致在轴向上重叠的方式,对接线构件20进行定位。因此,通过从径向外侧对大致在轴向上重叠的交流接线用第一末端线的端部与端子20b的端部、以及交流接线用第二末端线的端部与端子20b的端部进行TIG焊接而加以连接。藉此,如图13所示,制作出第一三相交流绕组6A和第二三相交流绕组6B,其中,上述第一三相交流绕组6A是对U1相绕组、V1相绕组及W1相绕组进行星形连接而构成的,上述第二三相交流绕组6B是对U2相绕组、V2相绕组及W2相绕组进行星形连接而构成的。
这样,定子绕组6由第一三相交流绕组6A和第二三相交流绕组6B构成。此外,虽未图示,但六根供电端子U1out、V1out、W1out、U2out、V2out、W2out经由逆变器电路与外部电源连接,旋转电机作为电动机进行动作。
根据该实施方式一,定子绕组6是分别将分布卷绕的绕组体10沿周向以一个槽的间距且以与槽5的总数相同的数量安装于定子铁心3而构成的,其中,分布卷绕的绕组体10是通过卷绕被绝缘覆盖且没有连接部的连续的导体线9而制作出的。绕组体10构成为:导体线9的卷绕开始端部即第一末端线10h从槽5内的最内径位置朝定子铁心3的轴向的一侧延伸出,导体线9的卷绕结束端部即第二末端线10i从槽5内的最外径位置朝定子铁心3的轴向的一侧延伸出。第一末端线10h分别通过第二线圈端6b上方朝径向外侧拉出。另外,第二末端线10i分别在比在定子绕组6的第二线圈端6b上方朝径向外侧拉出的第一末端线10h的端部靠定子铁心3侧的位置被拉出至径向外侧。此外,第二末端线10i中的相内连接用第二末端线的端部与连接对象的第一末端线10h中的相内连接用第一末端线的端部在轴向上重叠且在接触的状态下连接在一起。
另外,导线体10的第一及第二末端线10h、10i的端部被朝径向外侧拉出,因此,能将同相连接部16及交流接线部17的焊接方向设为径向。
因此,能从径向对定子绕组6的各连接部进行焊接,因此,提高了生产率。另外,定子绕组6的各连接部并不超过被朝径向外侧拉出的第一末端线10h的端部而朝径向外侧突出,从而能抑制定子1的轴向尺寸增大。藉此,提高了定子的装载性,能实现旋转电机的小型化。
第一末端线10h通过第二线圈端6b上方的与定子铁心3的轴向正交的平面而被朝径向外侧拉出,因此,在第一末端线10h的所有端部处,轴向的焊接位置相同,能实现制造工序的简化,并能实现低成本化。
所有第一末端线10h都被弯曲成形为同一形状,第二末端线10i中的所有相内连接用第二末端线都被弯曲成形为同一形状。因此,相内连接的绕组体10都形成为同一形状,减少了绕组体10的种类,因此,能实现低成本化。
第二末端线10i中的同相连接用第二末端线直接与连接对象的第一末端线10h中的同相连接用第一末端线连接,因此,无需用与导体线9不同的构件对同相连接用第一末端线和同相连接用第二末端线进行连接。因此,能削减零件个数,并能实现低成本化。
第二末端线10i中的交流接线用第二末端线和供电端子用第二末端线被弯曲成形为同一形状。因此,交流接线的绕组体10和具有供电端子的绕组体10都形成为同一形状,减少了绕组体10的种类,因此,能实现低成本化。
交流接线用第二末端线和供电端子用第二末端线的端部相对于第一末端线10h中的交流接线用第一末端线和供电端子用第一末端线的端部朝定子铁心3侧分离。此外,将交流接线用第一末端线的端部和交流接线用第二末端线的端部连接的接线构件20配置于交流接线用及供电端子用第二末端线的端部与交流接线用及供电端子用第一末端线的端部之间的空间,因此,能节省空间,并能实现旋转电机的小型化。
接线构件20包括:带状的底座20a;以及端子20b,该端子20b以在底座20a的长度方向上分离的方式在底座20a的宽度方向两侧各自设有三根,这些端子20b分别从底座20a沿宽度方向延伸出,然后弯曲成直角。此外,接线构件20以将底座20a弯曲成圆弧状、且端子20b朝径向外侧延伸的方式配置于交流接线用及供电端子用第二末端线的端部与交流接线用及供电端子用第一末端线的端部之间的空间。此外,端子20b被配置成与连接对象的交流接线用第一末端线的端部在轴向上重叠且接触的状态。此外,端子20b被配置成与连接对象的交流接线用第二末端线的端部在轴向上重叠且接触的状态。因此,对端子20b和交流接线用第一末端线的端部进行焊接的方向为径向,对端子20b和交流接线用第二末端线的端部进行焊接的方向为径向,因此,能提高生产率。
实施方式二
图1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二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的立体图,图15是表示该实施方式二的旋转电机的定子中的绕组组装件安装于定子铁心的状态的侧视图,图16是表示该实施方式二的旋转电机的定子中的交流接线前的状态的侧视图,图1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二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的侧视图。
在图14及图17中,定子1A包括:圆弧状的定子铁心3;安装于定子铁心3的定子绕组6A;对定子绕组6A进行接线的搭接导体21;以及第一接线构件22A及第二接线构件22B。
如图15所示,绕组组装件7A是以一个槽的间距呈同心状地排列四十八个绕组体10而构成的。此外,第二末端线10i中的同相连接用第二末端线、交流接线用第二末端线、以及供电端子用第二末端线被弯曲成形为相同形状,分别从槽5出来而以倾斜角度θ朝周向另一侧延伸,然后弯曲而朝轴向外侧延伸,且在从第一末端线10h的端部朝定子铁心3侧分离的位置弯曲而朝径向外侧延伸。
搭接导体21是例如对钢板进行冲压成形而制作出的,如图16所示,该搭接导体21包括:带状的底座21a;以及一对端子21b,这一对端子21b分别从底座21a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延伸出,然后弯曲为直角。搭接导体21配置于在轴向上分离的同相连接用第一末端线的端部与同相连接用第二末端线的端部之间的空间。此外,一方的端子21b的朝径向外侧延伸出的端部被配置成与同相连接用第一末端线的端部的面向定子铁心3一侧的面接触,且大致在轴向上重叠。另一方的端子21b的朝径向外侧延伸出的端部被配置成与同相连接用第二末端线的端部的面向与定子铁心3相反的一侧的面接触,且大致在轴向上重叠。因此,通过从径向外侧对大致在轴向上重叠的同相连接用第一末端线的端部与一方端子21b的端部以及同相连接用第二末端线的端部与另一方端子21b的端部进行TIG焊接而加以连接。
藉此,制作出U1相绕组、V1相绕组、W1相绕组、U2相绕组、V2相绕组以及W2相绕组。
第一接线构件22例如是对铜板进行冲压成形而制作出的,如图17所示,该第一接线构件22包括:带状的底座22a;以及三根端子22b,这三根端子22b分别从底座23a朝宽度方向一侧延伸,然后弯曲成直角,并被设为在底座23a的长度方向上分离。第二接线构件23例如是对铜板进行冲压成形而制作出的,如图17所示,该第二接线构件23包括:带状的底座23a;以及三根端子23b,这三根端子23b分别从底座23a朝宽度方向一侧延伸,然后弯曲成直角,并被设成在底座23a的长度方向上分离。
如图17所示,第一接线构件22以将底座22a弯曲成圆弧状、且端子22b朝径向外侧延伸的方式配置于在轴向上分离的交流接线用第一末端线与交流接线用第二末端线的端部间的空间。此外,端子22b的朝径向外侧延伸出的端部被配置成与连接对象的交流接线用第一末端线的端部的面向定子铁心3一侧的面接触,且大致在轴向上重叠。因此,通过从径向外侧对大致在轴向上重叠的交流接线用第一末端线的端部和端子22b的端子进行TIG焊接而加以连接。
此外,如图17所示,第二接线构件23以将底座23a弯曲成圆弧状、且端子23b朝径向外侧延伸的方式配置于在轴向上分离的交流接线用第二末端线的端部与定子铁心3之间的空间。端子23b的朝径向外侧延伸出的端部被配置成与连接对象的交流接线用第二末端线的端部的面向定子铁心3一侧的面接触,且大致在轴向上重叠。因此,通过从径向外侧对大致在轴向上重叠的交流接线用第二末端线的端部和端子23b的端子进行TIG焊接而加以连接。
藉此,制作出由第一三相交流绕组和第二三相交流绕组构成的定子绕组6A,其中,上述第一三相交流绕组是对U1相绕组、V1相绕组及W1相绕组进行星形连接而构成的,上述第二三相交流绕组是对U2相绕组、V2相绕组及W2相绕组进行星形连接而构成的。
因此,在实施方式二中,也能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一相同的效果。
根据该实施方式二,同相连接用第二末端线、交流接线用第二末端线及供电端子用第二末端线都被弯曲成形为相同形状。因此,被同相连接的绕组体10、被交流接线的绕组体10和具有供电端子的绕组体10都形成为同一形状,进一步减少了绕组体10的种类,因此,能实现低成本化。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绕组体是使用矩形截面的导体线而制作出的,但构成绕组体的导体线的截面并不限定于矩形,例如也可使用圆形截面的导体线。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第一三相交流绕组是对U1相绕组、V1相绕组及W1相绕组进行星形连接而构成的,第二三相交流绕组是对U2相绕组、V2相绕组及W2相绕组进行星形连接而构成的,但第一三相交流绕组也可以是对U1相绕组、V1相绕组及W1相绕组进行三角形连接而构成的,第二三相交流绕组也可以是对U2相绕组、V2相绕组及W2相绕组进行三角形连接而构成的。在该情况下,构成U1相绕组、V1相绕组、W1相绕组、U2相绕组、V2相绕组及W2相绕组的两端的第一及第二末端线是三角形接线用端子及供电端子,三角形接线用端子的端部彼此的连接部成为交流接线部。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U1相绕组、V1相绕组、W1相绕组、U2相绕组、V2相绕组及W2相绕组分别是对小线圈组进行串联连接而构成的,但U1相绕组、V1相绕组、W1相绕组、U2相绕组、V2相绕组及W2相绕组也可以是分别对小线圈组进行并联连接而构成的。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使用了设有四十八个槽的定子铁心,但槽的总数并不限定于四十八个。另外,还设定为槽数以每极每相为两个的比例形成,但每极每相的槽数并不限定于两个,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三个以上。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每极每相的槽数为两个,供绕组体的直线部插入的槽的间隔为六个槽的角度间隔(一个磁极间距),但在每极每相的槽数为一个的情况下,供绕组体的直线部插入的槽的间隔为三个槽的角度间隔(一个磁极间距)。另外,在每极每相的槽数为一个的情况下,存在相内连接部和交流接线部,但没有同相连接部。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绕组体由全节距绕组(full-pitch winding)构成,但绕组体也可以由短节距绕组(short-pitch winding)、长节距绕组(long-pitch winding)构成。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使用了沿径向排列的两个δ字的线圈图案形成为连续的绕组体,但绕组体既可以由一个δ字的线圈图案形成,也可以将沿径向排列的三个以上的δ字的线圈图案形成为连续。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使用了沿径向排列的两个δ字的线圈图案形成为连续的绕组体,但只要分布卷绕的绕组体以一个槽的间距并以与槽数相同的数量配置于定子铁心,各绕组体的第一末端线从第二线圈端的内径侧朝轴向外侧突出,第二末端线从第二线圈端的外径侧朝轴向外侧突出,则绕组体并不限定于沿径向排列的两个δ字的线圈图案形成为连续的绕组体。例如,也可使用将导体线以螺旋状卷绕多圈的、形成为所谓六边形的线圈图案的绕组体。

Claims (10)

1.一种旋转电机的定子,包括:
圆环状的定子铁心,该定子铁心沿周向排列有槽;以及
定子绕组,该定子绕组安装于所述定子铁心,
所述旋转电机的定子的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绕组是将分布卷绕的绕组体沿周向以一个槽的间距且以与所述槽的总数相同的数量安装于所述定子铁心而构成的,其中,所述分布卷绕的绕组体由被绝缘覆盖且没有连接部的连续的导体线构成,
所述绕组体包括:
所述导体线的第一末端线,所述导体线的第一末端线从所述槽内的最内径位置朝所述定子铁心的轴向的一侧延伸;以及
所述导体线的第二末端线,所述导体线的第二末端线从所述槽内的最外径位置朝所述定子铁心的轴向的一侧延伸,
所述第一末端线分别在所述定子绕组的线圈端上方被朝径向外侧拉出,
所述第二末端线分别在比在所述定子绕组的线圈端上方朝径向外侧拉出的所述第一末端线的端部靠所述定子铁心一侧的位置被拉出至径向外侧,
所述第二末端线中的构成相内连接部的相内连接用第二末端线的端部与连接对象的所述第一末端线中的构成相内连接部的相内连接用第一末端线的端部在轴向上重叠且在接触的状态下连接在一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末端线都构成为同一形状,并在与轴向正交的同一平面上被朝径向外侧拉出,
所述相内连接用第二末端线都构成为同一形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每极每相的槽数为m,其中,m为2以上的自然数,
所述第二末端线中的构成同相连接部的同相连接用第二末端线的端部与连接对象的所述第一末端线中的构成同相连接部的同相连接用第一末端线的端部在轴向上重叠且在接触的状态下接合在一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末端线中的构成交流接线部的交流接线用第二末端线和构成供电端子的供电端子用第二末端线都构成为同一形状,并在以下位置被朝径向外侧拉出,所述位置是指从在所述定子绕组的线圈端上方朝径向外侧拉出的所述第一末端线的端部向所述定子铁心侧分离的位置,
所述交流接线用第二末端线的端部和所述第一末端线中的构成交流接线部的交流接线用第一末端线的端部由与所述导体线不同的构件即接线构件连接在一起。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线构件是单一构件,并在轴向上配置于连接的所述交流接线用第二末端线的端部与所述交流接线用第一末端线的端部之间。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线构件包括:
第一接线构件,该第一接线构件在轴向上配置于所述交流接线用第二末端线的端部与所述交流接线用第一末端线的端部之间,并将所述交流接线用第一末端线的端部连接;以及
第二接线构件,该第二接线构件配置于所述交流接线用第二末端线的端部与所述定子铁心之间,并将所述交流接线用第二末端线的端部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每极每相的槽数为m,其中,m为2以上的自然数,
所述第二末端线中的构成同相连接部的同相连接用第二末端线都构成为同一形状,并在以下位置被朝径向外侧拉出,所述位置是指从在所述定子绕组的线圈端上方朝径向外侧拉出的所述第一末端线的端部向所述定子铁心侧分离的位置,
所述同相连接用第二末端线的端部分别利用与所述导体线不同的构件即搭接导体而与连接对象的所述第一末端线中的构成同相连接部的同相连接用第一末端线的端部连接,
所述搭接导体在轴向上配置于连接的所述同相连接用第二末端线的端部与所述同相连接用第一末端线的端部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末端线中的构成交流接线部的交流接线用第二末端线和构成供电端子的供电端子用第二末端线都构成为与所述同相连接用第二末端线相同的形状,
所述交流接线用第二末端线的端部和连接对象的所述第一末端线中的构成交流接线部的交流接线用第一末端线的端部利用与所述导体线不同的构件即接线构件连接在一起。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线构件是单一构件,并在轴向上配置于连接的所述交流接线用第二末端线的端部与所述交流接线用第一末端线的端部之间。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线构件包括:
第一接线构件,该第一接线构件在轴向上配置于所述交流接线用第二末端线的端部与所述交流接线用第一末端线的端部之间,并将所述交流接线用第一末端线的端部连接;以及
第二接线构件,该第二接线构件配置于所述交流接线用第二末端线的端部与所述定子铁心之间,并将所述交流接线用第二末端线的端部连接。
CN201610427463.5A 2015-10-22 2016-06-16 旋转电机的定子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6120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07869 2015-10-22
JP2015207869A JP6113247B1 (ja) 2015-10-22 2015-10-22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12020A true CN106612020A (zh) 2017-05-03
CN106612020B CN106612020B (zh) 2019-07-12

Family

ID=585592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27463.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612020B (zh) 2015-10-22 2016-06-16 旋转电机的定子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411539B2 (zh)
JP (1) JP6113247B1 (zh)
CN (1) CN106612020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90719A (zh) * 2018-02-23 2019-08-3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集合装置
CN110784044A (zh) * 2018-07-29 2020-02-1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定子组件及具有该定子组件的电机
CN110784045A (zh) * 2018-07-29 2020-02-1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定子组件及具有该定子组件的电机
CN110784046A (zh) * 2018-07-29 2020-02-1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定子组件及具有该定子组件的电机
CN111226376A (zh) * 2017-10-26 2020-06-0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定子、定子组件以及定子的制造方法
EP3764514A4 (en) * 2018-04-27 2021-06-02 Aisin Aw Co., Ltd. STA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TATOR
CN114498991A (zh) * 2021-12-30 2022-05-13 西安中车永电捷力风能有限公司 一种双馈风力发电机的定子绕组联接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73507B1 (ja) * 2016-03-04 2017-08-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389501B2 (ja) * 2016-11-30 2018-09-12 公明 岩谷 回転機用コイル及び回転機
WO2018216107A1 (ja) * 2017-05-23 2018-11-2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CN109586464B (zh) * 2017-09-29 2021-11-1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定子组件、电机和车辆
WO2020022285A1 (ja) * 2018-07-25 2020-01-3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機子巻線の製造方法
KR20200079641A (ko) * 2018-12-26 2020-07-06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모터
JP2022152032A (ja) * 2021-03-29 2022-10-12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
CN113241869B (zh) * 2021-05-27 2022-05-17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扁线电机定子及扁线电机
DE102022114610A1 (de) * 2022-06-10 2023-12-21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Stator, elektrische 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Stators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8589A (zh) * 2009-07-17 2011-01-26 株式会社电装 用于旋转电机器的定子
CN101958588A (zh) * 2009-07-17 2011-01-26 株式会社电装 用于旋转电机器的定子及其制造方法
US20110163620A1 (en) * 2010-01-07 2011-07-07 Denso Corporation Stator for electric rotating machin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CN102340193A (zh) * 2010-07-20 2012-02-01 株式会社电装 用于旋转电机的定子
CN102449883A (zh) * 2009-12-18 2012-05-0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定子
CN102656775A (zh) * 2010-02-18 2012-09-05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用电枢
JP2012223045A (ja) * 2011-04-13 2012-11-12 Toyota Motor Corp 回転電機ステータ
CN104716765A (zh) * 2013-12-16 2015-06-1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
CN104737427A (zh) * 2012-10-22 2015-06-2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用于电力机械用电枢绕组的绕组体的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08257B2 (ja) * 2000-07-24 2008-06-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交流発電機
JP4688003B2 (ja) * 2007-03-05 2011-05-2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回転電機
JP2010166802A (ja) * 2008-12-15 2010-07-29 Denso Corp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
JP5508640B2 (ja) 2010-12-28 2014-06-0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バスバー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2235573A (ja) * 2011-04-28 2012-11-29 Toyota Motor Corp モータ、及びモータ製造方法
JP2012249344A (ja) * 2011-05-25 2012-12-13 Toyota Motor Corp 同芯カセット式回転電機ステータ
WO2014034157A1 (ja) * 2012-08-31 2014-03-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4103757A (ja) * 2012-11-20 2014-06-05 Toyota Motor Corp ステータコイルの接続構造
JP5847258B1 (ja) * 2014-08-28 2016-01-2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8589A (zh) * 2009-07-17 2011-01-26 株式会社电装 用于旋转电机器的定子
CN101958588A (zh) * 2009-07-17 2011-01-26 株式会社电装 用于旋转电机器的定子及其制造方法
CN102449883A (zh) * 2009-12-18 2012-05-0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定子
US20110163620A1 (en) * 2010-01-07 2011-07-07 Denso Corporation Stator for electric rotating machin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CN102656775A (zh) * 2010-02-18 2012-09-05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用电枢
CN102340193A (zh) * 2010-07-20 2012-02-01 株式会社电装 用于旋转电机的定子
JP2012223045A (ja) * 2011-04-13 2012-11-12 Toyota Motor Corp 回転電機ステータ
CN104737427A (zh) * 2012-10-22 2015-06-2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用于电力机械用电枢绕组的绕组体的制造方法
CN104716765A (zh) * 2013-12-16 2015-06-1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26376A (zh) * 2017-10-26 2020-06-0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定子、定子组件以及定子的制造方法
CN110190719A (zh) * 2018-02-23 2019-08-3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集合装置
EP3764514A4 (en) * 2018-04-27 2021-06-02 Aisin Aw Co., Ltd. STA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TATOR
CN110784044A (zh) * 2018-07-29 2020-02-1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定子组件及具有该定子组件的电机
CN110784045A (zh) * 2018-07-29 2020-02-1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定子组件及具有该定子组件的电机
CN110784046A (zh) * 2018-07-29 2020-02-1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定子组件及具有该定子组件的电机
CN110784045B (zh) * 2018-07-29 2021-09-2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定子组件及具有该定子组件的电机
CN110784046B (zh) * 2018-07-29 2021-10-2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定子组件及具有该定子组件的电机
CN110784044B (zh) * 2018-07-29 2021-12-0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定子组件及具有该定子组件的电机
CN114498991A (zh) * 2021-12-30 2022-05-13 西安中车永电捷力风能有限公司 一种双馈风力发电机的定子绕组联接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079573A (ja) 2017-04-27
CN106612020B (zh) 2019-07-12
JP6113247B1 (ja) 2017-04-12
US20170117768A1 (en) 2017-04-27
US10411539B2 (en) 2019-09-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12020B (zh) 旋转电机的定子
CN105637738B (zh) 旋转电机的定子
US10243418B2 (en)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sta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KR102522992B1 (ko) 스테이터 인슐레이터 및 스테이터
US10461591B2 (en)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with armature coil end top portions displaced in a radial direction
JP5070248B2 (ja) 回転電機とその製造方法
CN105432000B (zh) 旋转电机
CN105794089B (zh) 电力机械的电枢
US20170237310A1 (en)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stator
US9641036B2 (en)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EP3285369B1 (en) Stator and electromotive machine
US20140021815A1 (en) Electricity collection and distribution ring and electric motor
TW201521330A (zh) 集中繞組馬達
US20150022047A1 (en)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JP2005312278A (ja) 回転電機の集中巻き型ステータコイル
JP6781499B2 (ja) 回転電機用固定子
CN111478485A (zh) 一种电机定子及电机
CN212033857U (zh) 一种电机定子及电机
JP2013128363A (ja) 回転電機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2033859U (zh) 一种电机定子及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71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