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25642A - 光学膜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学膜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25642A
CN102325642A CN2009801569638A CN200980156963A CN102325642A CN 102325642 A CN102325642 A CN 102325642A CN 2009801569638 A CN2009801569638 A CN 2009801569638A CN 200980156963 A CN200980156963 A CN 200980156963A CN 102325642 A CN102325642 A CN 1023256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polymer film
film
side ends
stretc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5696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25642B (zh
Inventor
安藤康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3256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256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256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256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55/00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55/02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55/00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55/02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 B29C55/04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uniaxial, e.g. oblique
    • B29C55/08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uniaxial, e.g. oblique transverse to the direction of fe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K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B29B, B29C OR B29D, RELATING TO MOULDING MATERIALS OR TO MATERIALS FOR MOULD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995/00Properties of moulding material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preformed parts or moulds
    • B29K2995/0018Properties of moulding material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preformed parts or moulds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e.g. fluorescent or phosphoresc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07/00Flat articles, e.g. films or she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11/00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pris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haping By String And By Release Of Stress In Plastics And The Like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膜的制造方法,其是具有拉伸工序的光学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拉伸即将开始之前及拉伸刚结束之后,聚合物膜两侧端部的温度高于该聚合物膜中央部的温度。

Description

光学膜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膜的制造方法,特别是涉及具有拉伸工序的光学膜的连续制造方法,该光学膜为能够用于下述各种功能膜中的光学膜,所述功能膜为可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偏振片保护膜、相位差膜、视场角扩大膜、以及也可以用于等离子体显示器、有机EL显示器等的防反射膜。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显示装置的大画面化,要求对光学膜进行宽幅化。作为宽幅光学膜的制造方法,通常在聚合物膜的宽方向进行拉伸处理。在拉伸处理中使用拉幅机时,由于用夹子夹持聚合物膜的两侧端部,因此与宽方向的中央部相比较,在与拉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不易引起收缩,存在在膜的宽方向上产生物性不均的问题。例如,在宽方向上膜的延迟(retardation)不均匀。为此,需要通过纵向切割(slitting)处理,以较大的宽度切去膜的两侧端部,从而导致很难制造宽幅的光学膜。另外,在切割时,端面会形成锯齿状刻纹(ギザギザ)从而导致撕裂(裂け込み)。如果发生撕裂,则在流水线输送过程中,撕裂会传递到膜中央部,最差的情况可能会导致流水线停止。
拉伸工序通常具有预热阶段、拉伸阶段以及热缓和阶段。
为了改善膜宽方向的物性不均,已知有对膜两侧端部进行局部加热的技术。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技术:在拉伸阶段后、热缓和阶段中,在膜宽方向上设置温度梯度进行热处理,从而将膜面内延迟的分布控制在2nm以下的技术。但是,如果仅在拉伸阶段后的热缓和阶段中设置温度梯度,则由于拉幅机内的温度平衡瓦解,因此难以对取向角(弓曲(Bowing))进行调整。弓曲是用于表示在膜宽方向上聚合物链取向均匀性程度的一种指标,该值越小越好。如果弓曲较大,则在偏振片加工时会产生显示不均,因此不优选。
另外,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技术:在宽方向上施加0.1~2℃的温度梯度进行预热,使在宽方向上具有0.1~1.0%的厚度梯度的热塑性树脂膜厚度大的一侧为高温侧,然后进行拉伸,使延迟值在整个膜面上均匀。但是,即使在预热阶段设置温度梯度,也会由于拉幅机内的温度平衡瓦解,从而导致难以对取向角(弓曲)进行调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7782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25842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造光学膜的方法,该光学膜在膜宽方向上的延迟等物性不均以及弓曲得到充分地降低。
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膜的制造方法,其是具有在宽方向上对聚合物膜进行拉伸的拉伸工序,该光学膜的制造方法在拉伸即将开始之前以及在拉伸刚结束后,使聚合物膜两侧端部的温度高于该聚合物膜中央部的温度。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制造如下光学膜,该光学膜在膜宽方向的面内方向及厚度方向上的延迟等物性不均及弓曲得到充分地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从上面对在拉幅机内进行拉伸工序的聚合物膜进行观察时的模式图。
图2是概略示出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符号说明
1:拉伸工序、2:聚合物膜、3:拉幅机夹子、4:端部局部加热机构、11:预热阶段、12:拉伸阶段、13:热缓和阶段、21a:21b:保护膜、22a:22b:相位差膜、23a:23b:膜的慢轴方向、24a:24b:起偏器的透过轴方向、25a:25b:起偏器、26a:26b:偏振片、27:液晶单元、29:液晶显示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拉伸工序)
本发明涉及的光学膜的制造方法具有在宽方向上对聚合物膜进行拉伸的拉伸工序,其特征在于,在拉伸即将开始之前及在拉伸刚结束之后,使聚合物膜两侧端部的温度高于该聚合物膜中央部的温度。详细来说如图1所示,由于拉伸工序1通常具有预热阶段11、拉伸阶段12及热缓和阶段13,因此在拉伸阶段12即将开始之前和刚结束之后,使聚合物膜2的宽方向(TD方向)的两侧端部的温度高于聚合物膜2的中央部的温度。图1是从上面对在拉幅机内进行拉伸工序1的聚合物膜2进行观察时的模式图。
在本发明中,通过在拉伸即将开始之前及拉伸刚结束之后的两个区间实现特定的温度梯度,可以充分降低在膜宽方向的面内方向及厚度方向的延迟等物性不均及弓曲。得到这样效果的机理虽然还没有得到清楚地解析,但可以考虑是基于以下的机理。
可以认为其机理如下:如果进行拉伸,则在与拉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会产生膜的收缩。但是,该收缩在宽方向上是不均匀的,特别是,在被夹子夹持的宽方向的两侧端部上收缩量小。该收缩量的不均导致延迟的不均。通过对膜的宽方向的两侧端部进行加热,可以促进该两侧端部收缩,从而使宽方向的收缩量均匀化,由此,作为结果可以降低延迟的不均。
另一方面,由于该收缩导致膜变形,该变形由拉伸前后的膜硬度决定。例如,如果拉伸前的膜硬度小于拉伸后的膜硬度,则发生变形并相对于膜的输送方向变形为凸状。可以认为:通过在拉伸前后设定特定的温度梯度,可以使变形在宽方向上比较均等,由此可以充分降低取向角的不均。
如果仅在拉伸即将开始之前或拉伸刚结束之后的一个区间中实现特定的温度梯度,则无法充分降低弓曲。在拉伸即将开始之前及拉伸刚结束之后的两个区间中均未实现特定的温度梯度时,会产生物性不均,通过切割处理的端面变得锯齿状刻纹从而产生裂缝。
在本发明中,如图1所示,用夹子3夹持聚合物膜2(下面,有时简称为膜)的两侧端部,在输送方向(MD方向)上边输送,边经过预热阶段11、拉伸阶段12及热缓和阶段13实现宽方向(TD方向)的拉伸以及所期望的MD方向的拉伸。
关于在拉伸即将开始之前及拉伸刚结束之后实现的特定温度梯度,可以利用任何加热机构来实现,通常,利用选自吹出高温空气或非活泼气体的机构、红外线照射机构、电热丝及加热辊中的端部局部加热机构4来对聚合物膜的两侧端部进行加热,从而实现上述特定的温度梯度。任选采用组合2种以上的端部局部加热机构。
下面,针对各阶段及温度梯度进行详细说明。
在预备阶段11中,通过对气体氛围温度及端部局部加热机构4的设定温度进行适当地调整来控制膜温度,结果使得拉伸即将开始之前的膜两侧端部的温度高于该膜中央部的温度。
拉伸即将开始之前是指即将进入拉伸阶段之前,以图1中的位置表示时,在MD方向上,对应于由拉伸开始处起向上游一侧仅x1距离的位置。此时,x1可以在20mm以下的范围内。
拉伸即将开始之前的膜的端部是指:在TD方向上,距离膜端面y1距离的位置,y1可以在20mm以下的范围内。
拉伸即将开始之前的膜中央部是指:在拉伸即将开始之前,距离膜两端相等距离的位置。
将拉伸即将开始之前的膜端部的温度视为T1s,将拉伸即将开始之前的膜中央部的温度视为T1c时,两侧端部的温度T1s高于中央部的温度T1c通常5℃以上,特别优选仅仅高5~50℃。从可以进一步减少延迟不均及弓曲的观点来看,优选两侧端部的T1s仅高于中央部的T1c 8~16℃。
通常控制两侧端部的T1s使其等温,也可以产生1℃以下的差。
在本说明书中,采用通过非接触温度计(HORIBA制IT-540N)对图1中x1=10mm、y1=10mm的位置P1s的温度进行测定得到的值来作为拉伸即将开始之前的膜端部的温度T1s。
采用通过上述非接触温度计对于图1中在TD方向上距离膜两侧端等距离、x1=10mm的位置P1c的温度进行测定得到的值来作为拉伸即将开始之前的膜中央部的温度T1c。
膜两侧端部温度T1s及膜中央部温度T1c可以采用在膜的同一面上测定得到的值,也可以采用在不同面上测定得到的值。
从进一步降低延迟不均及弓曲,并且还有效地降低宽方向的雾度不均的观点来看,优选在两侧端部的膜端部温度T1s与膜中央部温度T1c满足下述式的关系:
Tg-25≤T1c+5≤T1s≤Tg+20                       式(1)
特别优选满足下述式的关系:
Tg-15≤T1c+8≤T1s≤Tg+15式                     (1′)
(Tg为聚合物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在图1中,预热阶段11的端部局部加热机构4设置在膜2的面前一侧,对膜端部进行局部加热,预热阶段11的端部局部加热机构4只要可以实现特定的温度梯度即可,没有特别地限制,例如,可以设置在膜的内侧,或者在图中任选设置在膜的上方和下方。从抑制温度梯度的观点来看,如图所示,优选端部局部加热机构4设置在膜的面前一侧或/和从内侧面对膜设置。
预热阶段11的气体氛围温度只要可以实现特定的温度梯度即可,对其没有特殊地限制,通常,可以与上述膜中央部的温度T1c保持在同水平的温度范围内。
在拉伸阶段12中实现在TD方向的拉伸,根据期望,还可以进一步实现在MD方向的拉伸。对于TD方向的拉伸倍率没有特别地限制,通常为1.05~2.0倍,优选为1.2~1.6倍。MD方向的拉伸倍率通常为2.0倍以下,优选为1.01~1.5倍。
在本阶段中,无需特别地进行温度控制,可以将本阶段的气体氛围温度与上述膜中央部的温度T1c保持在同水平的温度范围内。
在热缓和阶段13中,通过对气体氛围温度及端部局部加热机构4的设定温度进行适当地调整来控制膜温度,结果使得拉伸刚结束之后的膜两侧端部的温度高于该膜中央部的温度。
拉伸刚结束之后是指刚从拉伸阶段出来之后,以图1中的位置表示时,,对应于在MD方向上从拉伸结束处向下游一侧仅x2距离的位置。此时,x2可以在20mm以下的范围内。
拉伸刚结束之后的膜的端部是指:在TD方向上,距离膜端部y2距离的位置,y2可以在20mm以下的范围内。
拉伸刚结束之后的膜中央部是指:在拉伸刚结束之后,距离膜两端相等距离的位置。
将拉伸刚结束之后的膜端部的温度视为T2s,将拉伸刚结束之后的膜中央部的温度视为T2c时,两侧端部的温度T2s高于中央部的温度T2c通常5℃以上,特别优选仅高5~50℃。从可以进一步减少延迟不均及弓曲的观点来看,优选两侧端部的T2s高于中央部的T2c仅8~21℃。
通常控制两侧端部的T2s使其等温,也可以产生1℃以下的差。
在本说明书中,采用通过上述非接触温度计对图1中x2=10mm、y2=10mm的位置P2s的温度进行测定得到的值来作为拉伸刚结束之后的膜端部的温度T2s。
采用通过上述非接触温度计对图1中在TD方向上距离膜两端等距离、x2=10mm的位置P2c的温度进行测定得到的值来作为拉伸刚结束之后膜中央部的温度T2c。
膜两侧端部温度T2s及膜中央部温度T2c与上述温度T1s及T1c一样,可以采用在膜的同一面上测定得到的值,也可以采用在不同面上测定得到的值。
从进一步降低延迟不均及弓曲并同时有效地降低宽方向的雾度不均的观点来看,优选在两侧端部的膜端部的温度T2s与膜中央部的温度T2c满足下述式的关系:
Tg-25≤T2c+5≤T2s≤Tg+30                             式(2)
特别优选满足下述式的关系:
Tg-10≤T2c+8≤T2s≤Tg+20                             式(2′)
(Tg为聚合物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从进一步有效地降低弓曲的观点来看,优选在拉伸即将开始之前的聚合物膜两侧端部的平均温度T1sa与拉伸刚结束之后的聚合物膜两侧端部的平均温度T2sa满足下述式的关系:
0.9≤T1sa/T2sa≤1.0                    式(3)
特别优选满足下述式的关系:
0.95≤T1sa/T2sa≤0.99                 式(3′)。
在图1中,热缓和阶段13的端部局部加热机构4设置在膜2的面前一侧,对膜端部进行局部加热,但只要可以实现特定的温度梯度即可,对其没有特殊地限制,如图所示,可以设置在膜的内侧,或者如图所示,可以设置在膜的上方及下方。从抑制温度梯度的观点来看,如图所示,优选端部局部加热机构4设置在膜的面前一侧或/和从内侧面对膜设置。
热缓和阶段13的气体氛围温度只要可以实现特定的温度梯度即可,对其没有特殊地限制,通常,可以与上述膜中央部的温度T1c保持在同水平的温度范围内。
膜的输送速度只要可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即可,对其没有特殊限制,通常优选为40~120m/分钟,特别优选为60~100m/分钟。
(切割工序)
在实施拉伸工序之后,通常进行切割工序。
在切割工序中,进行切断并除去膜的两侧端部的处理。在本发明中,由于在宽方向上有效地降低了物性不均及弓曲,因此在宽方向上两侧端部的切割幅度比较小即可。结果,可以有效地制造更为宽幅的膜。
例如,即切割处理之前的膜宽W1、刚切割处理之后的膜宽W2通常满足下述式的关系:
0.85≤W2/W1≤0.95                       式(4)
特别地满足下述式的关系:
0.90≤W2/W1≤0.95                      式(4′)。
在本发明中,膜宽W2为1900~3000mm,特别是为2100~2800mm时,可以有效地得到本发明的效果。
对于本发明得到的膜的厚度d没有特殊限制,通常为20~100μm,优选为30~80μm。
(聚合物膜)
在本发明的方法中使用的聚合物膜只要为由光学膜领域公知的聚合物形成的膜即可。作为这样的聚合物,可以举出例如:纤维素酯类树脂、环烯烃类树脂、聚碳酸酯类树脂等。更优选使用由纤维素酯类树脂形成的膜。
在使用纤维素酯类树脂时,对于作为纤维素酯类树脂的原料的纤维素没有特殊限制,可以举出:棉绒、木材纸浆(针叶树来源、阔叶树来源)、洋麻(kenaf)等。或者可以分别以任意的比例混合由它们得到的纤维素酯类树脂来使用。在酰化剂为酸酐(乙酸酐、丙酸酐、丁酸酐)的情况下,使用乙酸这样的有机酸和二氯甲烷等有机溶剂,使用硫酸这样的质子性催化剂,与纤维素原料进行反应可以得到上述这些纤维素酯类树脂。
酰化剂为酰氯(CH3COCl、C2H5COCl、C3H7COCl)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胺这样的碱性化合物作为催化剂来进行反应。具体来说,可以参考日本特开平10-45804号中记载的方法等来进行合成。另外,在本发明中使用的纤维素酯类树脂是根据各取代度,与上述酰化剂进行混合后反应得到的物质,酰化剂与纤维素分子的羟基进行反应。纤维素分子是由多个葡萄糖单元连接而成的物质形成的,葡萄糖单元中有3个羟基。将该3个羟基上衍生的酰基的个数称为取代度(摩尔%)。例如,纤维素三乙酸酯的葡萄糖单元的3个羟基上全部键和有乙酰基(实际上为2.6~3.0)。
纤维素酯类树脂可以为纤维素乙酸丙酸酯树脂、纤维素乙酸丁酸酯树脂、或纤维素乙酸丙酸丁酸酯树脂这样的除了键合有乙酰基之外,还键合有丙酰基或丁酰基的纤维素混合脂肪酸酯。此外,含有丙酰基作为取代基的纤维素乙酸丙酸酯树脂的耐水性优异,作为液晶图像显示装置用膜是有用的。
纤维素酯类树脂的数均分子量为40000~200000,成形时的机械强度强,并且,在溶液流延法时可以形成适当的胶浆(dope)粘度,因此优选,更优选50000~150000。另外,优选重均分子量(MW)/数均分子量(Mn)为1.4~4.5的范围。
在本说明书中,平均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可以通过使用高效液相色谱的公知方法进行测定。使用它们可以计算出数均分子量、重均分子量,以及它们的比(Mw/Mn)。
测定条件如下。
溶剂:二氯甲烷
色谱柱:Shodex K806、K805、K803G(串联使用3根昭和电工(株)制造的色谱柱)
柱温:25℃
样品浓度:0.1质量%
检测器:RI Model 504(GL Sciences公司制造)
泵:L6000(日立制作所(株)制造)
流量:1.0ml/分钟
标准曲线:使用由标准聚苯乙烯STK standard聚苯乙烯(东曹(株)制造)MW=1000000~500的13个样品制作的标准曲线。优选13个样品基本等间隔使用。
聚合物膜的Tg只要达到本发明的目的即可,对于其没有特殊地限制,例如可以为50~200℃,特别地可以为70~180℃,从高温不会引起材料的分解、着色,不受使用环境影响能够进行取向状态的固定化的观点来看,优选120~170℃。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拉伸工序后的膜,采用通过TMA8310(RIGAKU公司制造)测定的值作为Tg。
对于在本发明的方法中使用的聚合物膜的厚度没有特殊限制,通常为20~100μm,优选为30~80μm。
聚合物膜中还可以含有紫外线吸收剂、增塑剂、消光剂、抗氧剂、导电性物质、防静电剂、阻燃剂、润滑剂等添加剂。
本发明中使用的聚合物膜可以为在所谓的溶液流延法、熔融流延法等以往已知的光学膜制造方法的制造过程中的物质,或者作为以往已知的光学膜的制造方法的最终产品的膜。
例如,在使用溶液流延法制造过程中的膜或作为溶液流延法最终产品的膜的情况下,优选使用残留溶剂量为0.001~10重量%的膜,特别优选使用残留溶剂量为3~8重量%的膜。
聚合物膜为包含所谓的流延工序、干燥工序、剥离工序的溶液流延法的制造过程中的物质时,本发明实施的拉伸工序及根据期望实施的切割工序等,可以按照以下顺序来实施。
顺序(S1):流延工序-干燥工序-剥离工序-拉伸工序-切割工序;
顺序(S2):流延工序-干燥工序-剥离工序-干燥工序-拉伸工序-切割工序;
顺序(S3):流延工序-干燥工序-剥离工序-拉伸工序-干燥工序-切割工序;
顺序(S4):流延工序-干燥工序-剥离工序-干燥工序-拉伸工序-干燥工序-切割工序。
在上述的情况下,卷取工序可以随时实施。
另外,例如,在使用熔融流延法制造过程中的膜或作为熔融流延法最终产品的膜的情况下,优选使用膜厚为30~160μm的膜,特别优选使用膜厚为40~100μm的膜。
聚合物膜为包含所谓的流延工序、冷却工序、剥离工序的熔融流延法的制造过程中的物质时,本发明实施的拉伸工序及根据期望实施的切割工序等可以按照以下顺序来实施。顺序(M1):流延工序-冷却工序-剥离工序-拉伸工序-切割工序;
顺序(M2):流延工序-冷却工序-剥离工序-冷却工序-拉伸工序-切割工序;
顺序(M3):流延工序-冷却工序-剥离工序-拉伸工序-冷却工序-切割工序;
顺序(M4):流延工序-冷却工序-剥离工序-冷却工序-拉伸工序-冷却工序-切割工序。
在上述的情况下,卷取工序可以随时实施。
(用途)
利用上述方法制造的光学膜作为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等离子体显示装置、有机EL显示装置等各种显示装置、特别是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功能膜是有用的。这些中,特别优选作为偏振片保护膜、相位差膜、防反射膜、亮度提高膜、视场角扩大等光学补偿膜等。
本发明的光学膜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功能膜使用时,例如,可以用来制造结构如图2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
在图2中,21a、21b表示保护膜,22a、22b表示相位差膜,25a、25b表示起偏器,23a、23b表示膜的慢轴方向,24a、24b表示起偏器的透过轴方向,27表示液晶单元,29表示液晶显示装置。26a、26b表示偏振片,其包括保护膜、相位差膜及起偏器。
在这样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可以使用本发明的光学膜作为保护膜21a、21b,并且/或者可以使用本发明的光学膜作为相位差膜22a、22b。
本发明的光学膜优选用于显示画面的对角线长度为32英尺以上,特别优选用于32~107英尺的液晶显示装置。
实施例
<实施例1>
[胶浆的配制]
纤维素三乙酸丙酸酯                                 100重量份
(乙酰基取代度1.95、丙酰基取代度0.7、Mn=100000、Mw/Mn=1.90)
磷酸三苯酯                                          10重量份
邻苯二甲酰乙酯·乙基乙醇酸酯(ethyl phthalyl-ethyl glycolate)
                                                     2重量份
Tinuvin 326(Ciba Specialty Chemicals公司制造)        1重量份
AEROSIL 972V(日本Aerosil公司制造)                    0.1重量份
二氯甲烷                                             300重量份
乙醇                                               40重量份
将上述材料加入密闭容器中并混合,升温至80℃后,搅拌3小时直到使混合物完全溶解。然后,停止搅拌,使液体温度降至43℃,进行使用过滤精度0.005mm的滤纸的过滤。并通过将该样品静置一晚,来使胶浆中的气泡脱泡。
[纤维素酯膜的制造]
使用上述胶浆,并调整为胶浆温度35℃、支持体温度25℃,通过流延模头流延于经镜面处理的不锈钢制支持体带上。以剥离残留溶剂量80重量%将膜(湿膜(ウエブ))从支持体上剥离,输送张力为100N。然后,通过设置成锯齿状(千鳥状)的辊输送干燥工序,利用120℃的干燥风使膜干燥,使残留溶剂量为8重量%后,如下所示实施拉伸工序及切割工序。
(拉伸工序)
利用拉幅机,边由夹子夹持膜的两侧端部边在宽方向上拉伸。此时如图1所示,在拉伸即将开始之前及拉伸刚结束之后,通过端部局部加热机构4对膜2的两侧端部进行加热。使用红外线照射机构作为端部局部加热机构4。在拉伸即将开始之前膜端部的温度T1s为155℃,两侧端部相同。在拉伸即将开始之前的膜中央部的温度T1c,及拉伸刚结束之后的膜中央部的温度T2c相同为140℃。在拉伸刚结束之后的膜端部的温度T2s为160℃,两侧端部相同。宽方向的拉伸倍率为30%,输送方向的拉伸倍率为1%。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58℃。
(切割工序)
接下来,利用120℃的干燥风进行干燥,通过卷取机进行卷取后,切下附着有拉幅机夹子痕迹的膜两侧端部,并除去。要进行切割处理前的膜宽W1为2400m,刚进行切割处理后的膜宽W2为2100m。膜的最终膜厚为40μm。
<实施例2~7/比较例1~3>
除了将拉伸工序中的端部局部加热机构变更为如表所示的结构、温度T1s、T1c、T2c、及T2s控制在特定的值、以及对切割工序中的宽W1及W2进行调整之外,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造了膜。
通过对端部局部加热机构的温度或功率进行调整来控制T1s及T2s。
通过对拉幅机内的气体氛围温度进行调整来控制T1c及T2c。
在比较例1中,在拉伸即将开始之前及拉伸刚结束之后未使用端部局部加热机构。
在比较例2中,在拉伸刚结束之后未使用端部局部加热机构。
在比较例3中,在拉伸即将开始之前未使用端部局部加热机构。
<评价>
针对制造的膜,对以下项目进行评价。
[延迟评价]
使用自动双折射计KOBRA-21ADH(王子计测机器公司制造),在温度23℃、湿度55%RH的环境下,在膜宽方向上以10mm为间隔,求出波长590nm处的折射率Nx、Ny、Nz。按照下述式,计算出膜面内方向的延迟(Ro)、及厚度方向的延迟(Rth)。
Ro=(Nx-Ny)×d
Rth=((Nx+Ny)/2-Nz)×d
Nx表示在膜面内的慢轴方向的折射率,Ny表示在膜面内的快轴方向的折射率,Nz表示膜厚度方向的折射率。
d表示膜的厚度(nm)。
按照以下基准,对膜的延迟不均进行评价。用测定值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来对不均进行评价。
(Ro不均)
◎:面内延迟(Ro)不均≤2.0nm;
○:2.0nm<面内延迟(Ro)不均≤3.0nm;
△:3.0nm<面内延迟(Ro)不均≤3.5nm;
×:3.5nm<面内延迟(Ro)不均。
(Rth不均)
◎:厚度方向延迟(Rth)不均≤4.5nm;
○:4.5nm<厚度方向延迟(Rth)不均≤6.0nm;
△:6.0nm<厚度方向延迟(Rth)不均≤7.0nm;
×:7.0nm<厚度方向延迟(Rth)不均。
[弓曲的评价]
在上述膜的制造过程中,针对拉伸工序前的膜,通过油性Magic墨水在宽方向上引直线,并进行拉伸。拉伸工序后,在膜的输送方向上,对变形成凹状或凸状的凸凹弓状线(弓曲线)的最大凸量或凹量进行测定,对弓曲进行评价。
评价按照下述的基准进行。
◎:弓曲线的最大凸量或凹量在±2mm以内;
○:弓曲线的最大凸量或凹量在±4mm以内;
△:弓曲线的最大凸量或凹量在±6mm以内;
×:弓曲线的最大凸量或凹量大于±6mm。
[雾度的测定]
使用东京电色株式会社制造的TURBIDITYMETERT-2600DA,对膜的雾度值(3张的值)进行测定。需要说明的是,在膜宽方向上,在缝10mm的条件下进行测定,在表1中,在膜宽方向上,按照以下基准对最大雾度值(3张的值)进行评价。
◎:最大雾度值≤0.35%;
○:0.35%<最大雾度值≤0.45%;
△:0.45<最大雾度值≤0.60%;
×:0.60<最大雾度值。
[撕裂评价]
通过光学显微镜(×500倍)对在切割工序中通过切割得到的端面的截面进行观察。按照下述基准对膜截面进行评价。
◎:截面平滑;
○:截面上存在类似于毛刺状的物质;
×:截面形成锯齿状刻纹。
Figure BDA0000084246900000141

Claims (9)

1.一种光学膜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在宽方向上对聚合物膜进行拉伸的拉伸工序,其中,在拉伸即将开始之前及拉伸刚结束之后,使聚合物膜两侧端部的温度高于该聚合物膜中央部的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拉伸即将开始之前及拉伸刚结束之后,通过端部局部加热机构对聚合物膜的两侧端部进行加热,从而使聚合物膜两侧端部的温度高于该聚合物膜中央部的温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膜的制造方法,其中,通过选自吹出高温空气或非活泼气体的机构、红外线照射机构、电热丝及加热辊中的端部局部加热机构,使聚合物膜两侧端部的温度高于该聚合物膜中央部的温度。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膜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拉伸即将开始之前,聚合物膜两侧端部的温度高于该聚合物膜中央部的温度5℃以上,
在拉伸刚结束之后,聚合物膜两侧端部的温度高于该聚合物膜中央部的温度5℃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膜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拉伸即将开始之前聚合物膜两侧端部的端部的温度T1s与拉伸即将开始之前的聚合物膜中央部的温度T1c,满足下述式(1)的关系:
Tg-25≤T1c+5≤T1s≤Tg+20            式(1)
Tg为聚合物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膜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拉伸刚结束之后聚合物膜两侧端部的端部的温度T2s与拉伸刚结束之后的聚合物膜中央部的温度T2c满足下述式(2)的关系:
Tg-25≤T2c+5≤T2s≤Tg+30           式(2)
Tg为聚合物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膜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拉伸即将开始之前的聚合物膜两侧端部的平均温度T1sa、以及拉伸刚结束之后的聚合物膜两侧端部的平均温度T2sa满足下述式(3)的关系:
0.9≤T1sa/T2sa≤1.0             式(3)。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膜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拉伸工序后进行切去聚合物膜的两侧端部的切割工序,且
即将切割处理之前的聚合物膜宽W1、刚切割处理之后的聚合物膜宽W2满足下述式(4)的关系:
0.85≤W2/W1≤0.95          式(4)。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膜的制造方法,其中,刚切割处理之后的聚合物膜宽W2为1900~3000mm。
CN200980156963.8A 2009-02-18 2009-11-02 光学膜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23256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35479 2009-02-18
JP2009-035479 2009-02-18
PCT/JP2009/068755 WO2010095316A1 (ja) 2009-02-18 2009-11-02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25642A true CN102325642A (zh) 2012-01-18
CN102325642B CN102325642B (zh) 2016-05-18

Family

ID=426336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56963.8A Active CN102325642B (zh) 2009-02-18 2009-11-02 光学膜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5601317B2 (zh)
KR (1) KR101630477B1 (zh)
CN (1) CN102325642B (zh)
TW (1) TWI485058B (zh)
WO (1) WO201009531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65356A (zh) * 2016-08-18 2018-03-06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振膜的制造方法、制造装置及偏振膜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92265B2 (ja) * 2009-12-01 2013-09-1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14079880A (ja) * 2011-02-15 2014-05-08 Konica Minolta Advanced Layers Inc 延伸セルロースエステル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40355125A1 (en) * 2011-12-21 2014-12-04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Optical film stack
WO2013125195A1 (ja) * 2012-02-21 2013-08-29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長尺延伸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16004256A (ja) * 2014-06-19 2016-01-12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位相差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16060184A (ja) * 2014-09-22 2016-04-2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延伸装置、フィルム製造設備及び方法
PL3275627T3 (pl) * 2015-03-25 2020-06-29 Toyobo Co., Ltd. Termokurczliwa folia poliestrowa i opakowani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34008A (ja) * 1974-09-13 1976-03-23 Tatsuo Shigeta Jidoyakitsukeki
JPS5534937A (en) * 1978-09-01 1980-03-11 Unitika Lt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rmally plastic resin stretched film
JPS62183328A (ja) * 1986-02-07 1987-08-11 Teijin Ltd 二軸配向フイ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これに用いる装置
JPH06262676A (ja) * 1993-03-11 1994-09-20 Toray Ind Inc プラスチック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3660063B2 (ja) * 1996-07-31 2005-06-15 ユニチカ株式会社 二軸延伸ポリアミド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3935570B2 (ja) * 1997-09-10 2007-06-2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熱可塑性樹脂フイルムの製造方法
JPH11258420A (ja) 1998-03-10 1999-09-24 Sekisui Chem Co Ltd 位相差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02301762A (ja) * 2001-04-05 2002-10-15 Toyobo Co Ltd 二軸延伸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02361734A (ja) * 2001-06-12 2002-12-18 Toyobo Co Ltd 二軸延伸ポリアミドフイルムの製造法
JP4339350B2 (ja) * 2006-11-20 2009-10-0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子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65356A (zh) * 2016-08-18 2018-03-06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振膜的制造方法、制造装置及偏振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0095316A1 (ja) 2010-08-26
KR20110122186A (ko) 2011-11-09
TW201032986A (en) 2010-09-16
CN102325642B (zh) 2016-05-18
KR101630477B1 (ko) 2016-06-14
JPWO2010095316A1 (ja) 2012-08-23
TWI485058B (zh) 2015-05-21
JP5601317B2 (ja) 2014-10-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25642A (zh) 光学膜的制造方法
CN1628956B (zh) 光学膜及其制造方法
JP4635307B2 (ja) セルロースエステルフィルム、長尺位相差フィルム、光学フィルム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らを用いた偏光板と表示装置
CN100422250C (zh) 纤维素酯薄膜、其制造方法、相位差薄膜、光学补偿片、椭圆偏振片及显示装置
JP4337345B2 (ja) 偏光板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4617593B2 (ja) 位相差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KR20090086079A (ko) 광학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셀룰로오스 에스테르 필름, 편광판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JP4218305B2 (ja) ポリマー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位相差フィルム
WO2012077587A1 (ja) 光学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液晶表示装置
US7803293B2 (en) Optical film manufacturing method, optical film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and optical film
JP5245643B2 (ja) 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06274135A (ja) 位相差フィルムおよび位相差フィルムを形成するためのポリマーフィルムとその製造方法
JP5158132B2 (ja) セルロースエステルフィルム、長尺位相差フィルム、光学フィルム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らを用いた偏光板と表示装置
JP2007121352A (ja) 位相差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光学補償偏光板
JP2003165868A (ja) セルロースエステル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偏光板、表示装置
JP4904665B2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偏光板セット
JP2002363341A (ja) セルロースエステルフィルム、光学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023312A (ja) 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904663B2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偏光板セット
TWI489156B (zh) Optical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2003071863A (ja) セルロース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03300248A (ja) セルロースエステル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0500746C (zh) 纤维素酯薄膜、其制造方法、相位差薄膜、光学补偿片、椭圆偏振片及显示装置
JP2007249224A (ja) 偏光板保護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07241151A (ja) 位相差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光学補償偏光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