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89156B - Optical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Google Patents

Optical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89156B
TWI489156B TW098136691A TW98136691A TWI489156B TW I489156 B TWI489156 B TW I489156B TW 098136691 A TW098136691 A TW 098136691A TW 98136691 A TW98136691 A TW 98136691A TW I489156 B TWI489156 B TW I48915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temperature
extension
engineering
optical fil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366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033657A (en
Inventor
Yasuki Ando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0336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336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891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8915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55/00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55/02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 B29C55/04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uniaxial, e.g. oblique
    • B29C55/08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uniaxial, e.g. oblique transverse to the direction of fee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83Birefringent or phase retarding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K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B29B, B29C OR B29D, RELATING TO MOULDING MATERIALS OR TO MATERIALS FOR MOULD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995/00Properties of moulding material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preformed parts or moulds
    • B29K2995/0018Properties of moulding material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preformed parts or moulds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e.g. fluorescent or phosphorescen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3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Shaping By String And By Release Of Stress In Plastics And The Like (AREA)

Description

光學薄膜、偏光板及液晶顯示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偏光板保護薄膜、相位差薄膜、視角放大薄膜、防止反射薄膜等之光學薄膜、偏光板以及液晶顯示裝置。
由於近年來顯示裝置之大畫面化,光學薄膜也被要求寬幅化。寬幅之光學薄膜之製造方法,一般係在聚合物薄膜之寬邊方向進行延伸處理。於延伸處理使用拉幅機(Tenter)之時,聚合物薄膜之兩端部因被固定夾挾持,故比起寬邊方向之中央部,難以在與延伸方向正交之方向引起收縮,有在薄膜寬度方向產生物性不均之問題。例如,薄膜之延遲在寬邊方向不均勻。因此,必須藉由縱切(slitting)處理以比較大之寬度切割薄膜之兩端部,難以製造寬幅之光學薄膜。
延伸工程一般具有預熱階段、延伸階段以及熱緩和階段。
為了改善薄膜寬邊方向之物性不均,所知的有局部加熱薄膜兩端部之技術。
例如,在專利文獻1,揭示於延伸階段之後,在熱緩和階段中,於薄膜寬邊方向設置溫度梯度而進行熱處理,將薄膜面內延遲之分布抑制在2nm以下之技術。但是,當僅在延伸階段後之熱緩和階段設置溫度梯度時,因拉幅機內之溫度失衡,故難以調整配向角。配向角為表示薄膜寬邊方向中之聚合物鎖配向之均勻性之程度的一個指標,其值越小越佳。當配向角大時,將所取得之薄膜使用於液晶顯示裝置之時,對比嚴重劣化,畫像品質惡化。例如,畫像不敏銳,成為模糊之畫質。
再者,在例如專利文獻2中,揭示有將在寬邊方向具有0.1~1.0%之厚度梯度之熱可塑性樹脂薄膜,以厚度大之一側成為高溫之方式,對寬邊方向賦予0.1~2℃之溫度梯度而予以預熱之後,並予以延伸,使延遲值在整個薄膜全表面均勻之技術。但是,即使在預熱階段設置溫度梯度時,因拉幅機內之溫度失衡,故仍難以調整配向角。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11-77822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平11-258420號公報
本發明之目的係在於提供充分降低薄膜寬邊方向中之延遲不均以及配向角不均之光學薄膜、具備該光學薄膜之偏光板以及具備有該偏光板之液晶顯示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光學薄膜、具備有該光學薄膜之偏光板,以及具備有該偏光板之液晶顯示裝置,其特徵為:在寬邊方向之中央所測定之配向角θc和在寬邊方向從該中央離900mm以上之區域的配向角θs滿足下述式(A):
0≦∣θs-θc∣≦0.3 式(A)
之關係,在寬邊方向之中央所測定之面內延遲Re(c)和在寬邊方向從該中央離900mm以上之區域的面內延遲Re (s)滿足下述式(B):
0≦∣Re(s)-Re(c)∣≦2.0 式(B)
之關係。
若藉由本發明時,可以製造出充分降低薄膜寬邊方向中之延遲不均以及配向角不均的光學薄膜。
[光學薄膜]
本發明所涉及之一種光學薄膜係在寬邊方向之中央所測定之配向角θc和在寬邊方向從該中央離900mm以上之區域的配向角θs滿足下述式(A):
0≦∣θs-θc∣≦0.3 式(A)
較理想為
0≦∣θs-θc∣≦0.2 式(A’)
更理想為
0≦∣θs-θc∣≦0.1 式(A”)
之關係。當不滿足上述關係時,將所取得之薄膜使用於液晶顯示裝置之時,對比嚴重劣化,畫像品質惡化。
在本說明書中,配向角θc係如第1圖所示般,使用寬邊方向(TD方向)之中央線L上中之任意3點之配向角之平均值。配向角使用自動雙折射計KOBRA-21ADH(王子計測機器公司製造),可以在溫度23℃,溼度55%RH之環境下,利用波長590nm測量。
配向角θs係如第1圖所示般,在寬邊方向從中央線L離900mm以上之區域M(斜線區域)中之任意9點之配向角之平均值。在本發明中配向角θs係使用在寬邊方向從中央線L離900mm之直線N1上之任意3點,在寬邊方向從中央線L離950mm之直線N2上之任意3點,以及在寬邊方向從中央線L離1000mm之直線N3上之任意3點之配向角之平均值。
本發明所涉及之光學薄膜又滿足在寬邊方向之中央所測定之面內延遲Re(c)和在寬邊方向從該中央離900mm以上之區域的面內延遲Re(s)滿足下述式(B):
0≦∣Re(s)-Re(c)∣≦2.0 式(B)
較理想為
0≦∣Re(s)-Re(c)∣≦1.8 式(B’)
更理想為
0≦∣Re(s)-Re(c)∣≦1.5 式(B”)
之關係。當不滿足上述關係時,將所取得之薄膜使用於液晶顯示裝置之時,端部之視角降低,畫像品質惡化。
在本說明書中,面內延遲Re(c)係例如第1圖所示般,使用寬邊方向(TD方向)之中央線L上中之任意3點之面內延遲Re(c)之平均值。面內延遲Re(c)係由藉由與上述配向角相同之方法所測量出之折射率和厚度,依照下述式所算出之值。
Re(c)=(Nx-Ny)×d
Nx為薄膜之面內中之遲相軸方向之折射率,Ny為薄膜面內中之進相軸方向之折射率,Nz為薄膜之厚度方向之折射率。
d表示薄膜之厚度(nm)。
面內延遲Re(s)係例如第1圖所示般,在寬邊方向從中央線L離900mm以上之區域M(斜線區域)中之任意9點之面內延遲Re(s)之平均值。在本發明中面內延遲Re(s)係使用在寬邊方向從中央線L離900mm之直線N1上之任意3點,在寬邊方向從中央線L離950mm之直線N2上之任意3點,以及在寬邊方向從中央線L離1000mm之直線N3上之任意3點之面內延遲Re(s)之平均值。
本發明之薄膜即使薄膜寬度W為1900mm以上,尤其在1900~3000mm,亦滿足上述式。薄膜寬度W理想為2050~3000mm,更佳為2100~2800mm。
薄膜之厚度d並不特別限制,通常為80~20μm,較理想為60~20μm。
[光學薄膜之製造方法] (延伸工程)
本發明之光學薄膜係在具有延伸工程之光學薄膜之製造方法中,藉由於延伸即將開始前以及緊接著延伸完成後,使聚合物薄膜兩端部之溫度高於該聚合物薄膜中央部之溫度而可以製造。更詳細而言,係如第2圖所示般,延伸工程1通常為具有預熱階段11、延伸階段12以及熱緩和階段13,在延伸階段12之前和之後,使聚合物薄膜2之寬邊方向(TD方向)兩端部之溫度高於聚合物薄膜2之中央部之溫度。第2圖係表示在執行延伸工程1之拉幅機內從上面觀看聚合物薄膜2之時的模式圖。
在本發明中,藉由在延伸即將開始前以及緊接著延伸完成後之雙方達成特定溫度梯度,可以充分降低薄膜寬邊方向中之延遲不均或配向角不均等之物性不均。雖然取得如此效果之機構的詳細並不明朗,但應為根據以下之機構者。當延伸時,在與延伸方向正交之方向產生薄膜收縮。但是,該收縮在寬邊方向並不均勻,尤其在固定夾所保持之寬邊方向兩端部收縮量小。該收縮量之不均勻成為延遲不均。可想像因藉由薄膜之寬邊方向兩端部之加熱,促進該兩端部之收縮,使寬邊方向之收縮量均勻化,故其結果可以降低延遲不均。
另外,雖然藉由該收縮薄膜變形,但是其變形係由延伸前後之薄膜硬度來決定。例如,延伸前之薄膜硬度小於延伸後之薄膜硬度時,對薄膜搬運方向變形凸狀。可想像因藉由在延伸前後設置特定溫度梯度,可以使變形在寬邊方向較相等,故可以充分降低配向角不均。
當僅在延伸即將開始前或緊接著延伸完成後之一方,達成特定溫度梯度時,則無法充分降低配向角不均。於在延伸即將開始以及緊接著延伸完成後之雙方不達成特定溫度梯度之時,則產生延遲不均。
在本發明中,聚合物薄膜2(以下,有單稱為薄膜之情形),係如第2圖所示般,一面利用固定夾3挾持兩端部,並被搬運至搬運方向(MD方向),一面經預熱階段11、延伸階段12以及熱緩和階段13,達成寬邊方向(TD方向)之延伸,以及因應要求所實施之MD方向的延伸。
在延伸即將開始前以及緊接著延伸完成後所達成之特定之溫度梯度,藉由任何加熱手段達成即可,通常藉由自高溫氣體或惰性氣體之噴吹手段、紅外線照射手段、電熱線以及加熱輥所構成之群中選擇出之端部局部加熱手段4而達成。即使組合兩種類以上之端部局部加熱手段而予以採用亦可。
以下,針對各階段以及溫度梯度以詳細說明。
預備階段11係藉由適當調整氛圍溫度以及端部局部加熱手段4之設定溫度,控制薄膜溫度,其結果使延伸即將開始前之薄膜兩端部之溫度高於該薄膜中央部之溫度。
延伸即將開始前係指即將進入延伸階段之前的意思,以第2圖中之位置表示之時,則係對應從在MD方向延伸開始之點僅向上游側移動x1之位置。此時,x1為20mm以下之範圍內即可。
延伸即將開始前之薄膜端部係指在TD方向從薄膜端面距離y1之位置,y1為20mm以下之範圍內即可。
延伸即將開始前之薄膜中央部係在延伸即將開始前位於距薄膜兩端為相等距離之位置。
將延伸即將開始之薄膜端部之溫度設為T1s,將延伸即將開始前之薄膜中央部之溫度設為T1c之時,通常使兩端部之溫度T1s較中央部之溫度T1c僅高5℃以上,尤其係5~50℃。由更降低延遲不均及配向角不均之觀點來看,使兩端部之T1s僅較中央部之T1c高8~16℃。
兩端部之T1s通常被控制成等溫,即使產生1℃以下之差亦可。
在本說明書中,於延伸即將開始前之薄膜端部之溫度T1s在第2圖中,使用藉由非接觸溫度計(HORIBA製IT-540N)測量x1=10mm,y1=10mm之位置P1s之溫度的值。
於延伸即將開始前之薄膜中央部之溫度T1c,在第2圖中,於TD方向距薄膜兩端相等距離,使用藉由上述非接觸溫度計測量x1=10mm之位置P1c之溫度的值。
薄膜兩端部之溫度T1s以及薄膜中央部之溫度T1c雖然使用在薄膜之相同面所測量之值,但是即使在不同面測量亦可。
從更降低延遲不均以及配向角不均,並且也有效降低寬邊方向之霧度不均的觀點來看,薄膜端部之溫度T1s係在兩端部,與薄膜中央部之溫度T1c滿足下述式:
Tg-25≦T1c+5≦T1s≦Tg+20 式(1)
尤其滿足
Tg-15≦T1c+8≦T1s≦Tg+15 式(1’)
(Tg為聚合物薄膜之玻璃轉移溫度)之關係為佳。
第2圖中,預熱階段11之端部局部加熱手段4係被配置在薄膜2之前面側,局部性加熱薄膜端部,只要能達成特定溫度梯度即可並不特別限制,例如即使配置在薄膜之後面側亦可,或是即使配置在圖中、薄膜之上方以及下方亦可。從溫度梯度之控制觀點來看,端部局部加熱手段4在圖中係配置成從薄膜之前面側或/及後面側朝向薄膜。
預熱階段11之氛圍溫度只要能達成特定溫度梯度即可並不特別限定,通常若保持與上述薄膜中央部之溫度T1c相同程度之溫度即可。
在延伸階段12中,達成TD方向之延伸,也因應要求又達成MD方向之延伸。TD方向之延伸倍率並不特別限制,通常以1.05~2.0倍,最佳為1.2~1.6倍。MD方向之延伸倍率通常為2.0倍以下,最佳為1.01~1.5倍。
本階段中,並不需要特別執行溫度控制,本階段之氛圍溫度若保持與上述薄膜中央部之溫度T1c相同程度之溫度即可。
熱緩和階段13中,藉由適當調整氛圍溫度以及端部局部加熱手段4之設定溫度,控制薄膜溫度,其結果使緊接著延伸完成後之薄膜兩端部之溫度高於該薄膜中央部之溫度。
緊接著延伸完成後係指緊接著離開延伸階段之後的意思,以第2圖中之位置表示之時,則係對應從在MD方向延伸完成之點僅向下游側移動x2之位置。此時,x2為20mm以下之範圍內即可。
緊接著延伸完成後之薄膜端部係在TD方向從薄膜端面距離y2之位置,y2為20mm以下之範圍內即可。
緊接著延伸完成後之薄膜中央部係在緊接著延伸完成後位於距薄膜兩端為相等距離之位置。
將緊接著延伸完成後之薄膜端部之溫度設為T2s,將緊接著延伸完成後之薄膜中央部之溫度設為T2c之時,通常使兩端部之溫度T2s較中央部之溫度T2c僅高5℃以上,尤其係5~50℃。由更降低延遲不均及配向角不均之觀點來看,使兩端部之T2s僅較中央部之T2c高8~21℃。
兩端部之T2s通常被控制成等溫,即使產生1℃以下之差亦可。
在本說明書中,於緊接著延伸完成後之薄膜端部之溫度T2s在第2圖中,使用藉由上述非接觸溫度計測量x2=10mm,y2=10mm之位置P2s之溫度的值。
於緊接著延伸完成後之薄膜中央部之溫度T2c,在第2圖中,於TD方向距薄膜兩端相等距離,使用藉由上述非接觸溫度計測量x2=10mm之位置P2c之溫度的值。
薄膜兩端部之溫度T2s以及薄膜中央部之溫度T2c雖然與上述溫度T1s及T1c皆使用在薄膜之相同面所測量之值,但是即使在不同面測量亦可。
從更降低延遲不均以及配向角不均,並且也有效降低寬邊方向之霧度不均的觀點來看,薄膜端部之溫度T2s係在兩端部,與薄膜中央部之溫度T2c滿足下述式:
Tg-25≦T2c+5≦T2s≦Tg+30 式(2)
尤其滿足
Tg-10≦T2c+8≦T2s≦Tg+20 式(2’)
(Tg為聚合物薄膜之玻璃轉移溫度)之關係為佳。
以更加有效降低配向角不均之觀點來看,延伸即將開始前之聚合物薄膜兩端部之平均溫度T1sa,和緊接著完成後之聚合物薄膜兩端部之平均溫度T2sa滿足
0.9≦T1sa/T2sa≦1.0 式(3)
尤其滿足
0.95≦T1sa/T2sa≦0.99 式(3’)
之關係為佳。
第2圖中,熱緩和階段13之端部局部加熱手段4係被配置在薄膜2之前面側,局部性加熱薄膜端部,只要能達成特定之溫度梯度即可並不特別限制,例如圖中即使配置在薄膜之後面側亦可,或是即使配置在圖中、薄膜之上方以及下方亦可。從溫度梯度之控制觀點來看,端部局部加熱手段4在圖中係配置成從薄膜之前面側或/及後面側朝向薄膜較理想。
熱緩和階段13之氛圍溫度只要能達成特定溫度梯度即可並不特別限定,通常若保持與上述薄膜中央部之溫度T1c相同程度之溫度即可。
薄膜之搬運速度只要能達成本發明之目的即可並不特別限制,通常為40~120m/分鐘,尤其以60~100m/分鐘為佳。
(縱切工程)
於實施延伸工程之後,通常執行縱切工程。
在縱切工程中,切除薄膜之兩端部,執行除去之處理。在本發明中,因有效降低寬邊方向之物性不均,故寬邊方向之兩端部之切割寬度比較少即可。其結果,可以有效製造更寬幅之薄膜。
例如,即將進行縱切處理前的薄膜寬度W1,和緊接著縱切處理後之薄膜寬度W2通常滿足下述式:
0.85≦W2/W1≦0.95 式(4)
尤其滿足
0.90≦W2/W1≦0.95 式(4’)
之關係。
在本發明中,緊接著縱切處理後之薄膜寬度W2相當於上述薄膜寬度W。
(聚合物薄膜)
本發明之方法所使用之聚合物薄膜,由在光學薄膜領域中悉知之聚合物所構成即可。就以如此之聚合物而言,可舉出例如纖維素酯系樹脂、環烯系樹脂、聚碳酸酯系樹脂等。更佳為使用由纖維素脂系樹脂所構成之薄膜。
使用纖維素酯系樹脂時,就以纖維素酯系樹脂之原料之纖維素而言,並不特別限制,但是可以舉出棉絨、木漿(來自針葉樹、來自闊葉樹)、洋麻等。或是自此所取得之纖維素酯系樹脂分別可以以任意比率混合使用。該些纖維素酯系樹脂係醯化劑為酸酐(醋酐、丙酸酐、酪酐)之時,可以使用如醋酸般之有機酸或氯甲烷等之有機溶媒,並使用硫酸般之質子性觸媒,取得與纖維素原料反應。
醯化劑為醯基氯(CH3 COCl、C2 H5 COCl、C3 H7 COCl)之時,使用胺般之鹼性化合物以當作觸媒而執行反應。具體而言,可以參考日本特開平10-45804號所記載之方法等而予以合成。再者,本發明所使用之纖維素酯系樹脂配合各取代度混合上述醯化劑並使反應,醯化劑與纖維素分子之羥基反應。纖維素分子係由多數連結葡萄糖單元所構成,葡萄糖單元具有3個羥基。將該3個羥基衍生醯基之數量稱為置取代度(莫耳%)。例如,纖維素三醋酸酯係葡萄糖單元之3個羥基所有與乙醯基結合(實際上2.6~3.0)。
纖維素酯系樹脂除了醋酸丙酸纖維素樹脂、醋酸丁酸纖維素、或醋酸丙酸丁酸纖維素樹脂般之乙醯基之外,即使為丙酸基或丁酸基結合之纖維素之混合脂肪酸酯亦可。並且,包含當作取代基之丙酸基的醋酸丙酸纖維素樹脂耐水性優良,當作液晶畫像顯示裝置用之薄膜為有用。
纖維素酯系樹脂之數量平均分子量為40000~200000,於成型之時,機械性強度強,並且於溶液流延法之時,成為適當之摻雜黏度為佳,更佳為50000~150000。再者,重量平均分子量(Mw)/數量平均分子量(Mn)為1.4~4.5之範圍為佳。
本說明書中,平均分子量以及分子量分布使用高速液體色層分析法,可以藉由眾知之方法測量出。可以使用此,算出數量平均分子量、重量平均分子量,計算其比(Mw/Mn)。
測定條件,如同下述般。
溶媒:氯甲烷
管柱:Shodex K806,K805,K803G(連接3根昭和電工(股)製而予以使用)
管柱溫度:25℃
試料濃度:0.1質量%
檢測器:RI Model 504(GL科學公司製造)
幫浦:L6000(日立製作所(股)製造)
流量:1.0ml/min
校正曲線:使用藉由標準聚苯乙烯STK standard聚苯乙烯(東曹(股)製造)Mw=1000000~500的13樣品所生成之校正曲線。13樣品以使用於幾乎相等間隔為佳。
聚合物薄膜之Tg只要能達成本發明之目的,則並不特別限制,例如在50~200℃,尤其在70~180℃即可,從不因高溫產生材料分解,著色,不依賴使用環境而可進行配向狀態之固定化的觀點來看,以120~170℃為佳。
在本說明書中,Tg係採用使用延伸工程後之薄膜而藉由TMA8310(RIGAKU公司製造)所測量出之值。
在本發明之方法中所使用之聚合物薄膜之厚度並不特別限制,通常為20~100μm,較理想為30~80μm。
聚合物薄膜即使含有紫外線吸收劑、可塑劑、消光劑、氧化防止劑、導電性物質、帶電防止劑、難燃劑、滑劑等之添加劑亦可。
在本發明中所使用之聚合物薄膜即使為從所謂的溶液流延法或熔融流延法等之以往所知之光學薄膜之製造方法中之製造途中者亦可,或是即使為當作自以往所知之光學薄膜之製造方法中之最終製品的薄膜亦可。
例如,於使用當作溶液流延法中之製造途中之薄膜或溶液流延法之最終製品的薄膜之時,使用殘留溶媒量為0.001~10重量%,尤其以使用3~8重量%之薄膜為佳。
聚合物薄膜為包含所謂的流延工程、乾燥工程、剝離工程之溶液流延法中之製造途中者之時,藉由在本發明中所實施之延伸工程及因應要求而被實施之縱切工程等則以下述順序實施。
順序(S1):流延工程-乾燥工程-剝離工程-延伸工程-縱切工程;順序(S2):流延工程-乾燥工程-剝離工程-乾燥工程-延伸工程-縱切工程;順序(S3):流延工程-乾燥工程-剝離工程-延伸工程-乾燥工程-縱切工程;順序(S4):流延工程-乾燥工程-剝離工程-乾燥工程-延伸工程-乾燥工程-縱切工程;於上述之時,捲取工程即使隨時實施亦可。
再者,例如,於使用溶液流延法中之製造途中之薄膜或熔融流延法之最終製品的薄膜之時,使用膜厚為30~160μm,尤其使用40~100μm之薄膜為佳。
聚合物薄膜為包含所謂的流延工程、冷卻工程、剝離工程之熔融流延法中之製造途中者之時,藉由在本發明中所實施之延伸工程及因應要求而被實施之縱切工程等則以下述順序實施。
順序(M1):流延工程-冷卻工程-剝離工程-延伸工程-縱切工程;順序(M2):流延工程-冷卻工程-剝離工程-冷卻工程-延伸工程-縱切工程;順序(M3):流延工程-冷卻工程-剝離工程-延伸工程-冷卻工程-縱切工程;順序(M4):流延工程-冷卻工程-剝離工程-冷卻工程-延伸工程-冷卻工程-縱切工程;於上述之時,捲取工程即使隨時實施亦可。
[用途]
藉由以上之方法所製造出之光學薄膜,當作被使用於液晶顯示裝置、電漿顯示裝置、有機EL顯示裝置等之各種顯示裝置,尤其液晶顯示裝置之功能薄膜為有用。即使在該些之中,尤其適用在偏向板保護薄膜、相位差薄膜、反射防止薄膜、亮度提升薄膜、視角放大等之光學補償薄膜等。
於將本發明之光學薄膜當作液晶顯示裝置之功能薄膜使用之時,例如,可以製造第3圖所示般之構成的液晶顯示裝置。
在第3圖中,21a、21b表示保護薄膜,22a、22b表示相位差薄膜,25a、25b表示偏光件,23a、23b表示薄膜之遲相軸方向,24a、24b表示偏光件之透過軸方向,27表示液晶胞,29表示液晶顯示裝置。26a、26b表示偏光板,包含保護薄膜、相位差薄膜以及偏光件。
在如此之液晶顯示裝置中,本發明之光學薄膜即使當作保護薄膜21a、21b使用亦可,並且/或當作相位差薄膜22a、22b使用亦可。
本發明之光學薄膜被使用於顯示畫面之對角線之長度為32吋以上,尤其32~107吋之液晶顯示裝置為佳。
[實施例]
[實施例1] [摻雜之調製]
三醋酸丙酸纖維素 100重量份
(乙醯基取代度1.95,丙醯基取代度0.7,Mn=100000,Mw/Mn=1.90)
磷酸三苯酯 10重量份
乙基鄰苯二酰乙基乙醇酸酯 2重量份
TINUVIN326(Ciba Specialty Chemicals公司製造) 1重量份
AEROSIL 972V(日本Aerosil公司製造) 0.1重量份
氯化甲烷 300重量份
乙醇 40重量份
將上述材料放入至密閉容器而予以混合,升溫至80℃之後,執行3小時攪拌而完全溶解。之後,停止攪拌,將液溫降低至43℃,使用過濾精度0.005mm之濾紙而執行過濾。將此放置一晚,使摻雜中之氣泡脫離。
[纖維素酯薄膜之製造]
使用上述摻雜,調整至摻雜溫度35℃,支撐體溫度25℃,從流延模具流延至被鏡面處理之不鏽鋼製的支撐體皮帶上。以剝離殘留溶媒量80重量%從支撐體剝離薄膜(織網),將搬運張力設為100N。順便在將薄膜配置成交錯狀之滾輪搬運乾燥工程中利用120℃之乾燥風予以乾燥,於設為殘留溶媒量7重量%之後,實施以下所示之延伸工程以及縱切工程。
(延伸工程)
利用拉幅機一面以固定夾挾持一面將薄膜之兩端部延伸至寬邊方向。此時,如第2圖所示般,在延伸即將開始前及緊接著延伸完成後,藉由端部局部加熱手段4加熱薄膜2之兩端部。使用加熱氣體噴吹手段以當作端部局部加熱手段4。延伸即將開始前之薄膜端部之溫度T1s為170℃,在兩端部共通。延伸即將開始前之薄膜中央部之溫度T1c,以及緊接著延伸完成後之薄膜中央部之溫度T2c共同為155℃。緊接著延伸完成後之薄膜端部之溫度T2s為175℃,在兩端部為共同。寬邊方向之延伸倍率為40%,搬運方向之延伸倍率為2%。薄膜之玻璃轉移溫度為158℃。
(縱切工程)
接著,以120℃之乾燥風予以乾燥,藉由捲筒機予以捲繞之後,切除除去附有拉幅機固定夾痕跡之薄膜兩端部。即將進行縱切處理前的薄膜寬度W1為2400m,和緊接著縱切處理後之薄膜寬度W2為2100m。薄膜之最終膜厚為40μm。
[實施例2~7/比較例1~3]
除將延伸工程中之端部局部加熱手段變更成表所記載之內容,將溫度T1s、T1c、T2c以及T2s控制成特定之值,以及調整縱切工程中之寬度W1以及W2之外,藉由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法製造薄膜。
T1s以及T2s藉由調整端部局部加熱手段之溫度或輸出而控制。
T1c以及T2c藉由調整拉幅機內之氛圍溫度而控制。
在比較例1中,於延伸即將開始前以及緊接著延伸完成後,不使用端部局部加熱手段。
在比較例2中,於緊接著延伸後,不使用端部局部加熱手段。
在比較例3中,於延伸即將開始前,不使用端部局部加熱手段。
[評估]
針對所製造之薄膜,對以下之項目進行評估。
[延遲不均之評估]
依照上述之方法,在特定之測定點,求取折射率Nx、Ny,算出薄膜面內之延遲。根據該些值,求出寬邊方向之中央之面內延遲Re(c)和在寬邊方向距該中央900mm以上之區域的面內延遲Re(s)。算出∣Re(s)-Re(c)∣,根據該值,評估延遲不均。∣Re(s)-Re(c)∣係2.0以下為在實用上會產生問題之範圍,1.8以下為較佳之範圍,1.5以下為更佳之範圍。超過2.0之範圍則在實用上則會產生問題。
[配向角不均之評估]
依照上述方法,在特定之測定點,求取配向角。根據該些值,求出寬邊方向之中央之配向角θc和在寬邊方向距該中央900mm以上之區域的配向角θs。算出∣θs-θc∣,根據該值,評估配向角不均。∣θs-θc∣係0.3以下為在實用上會產生問題之範圍,0.2以下為較佳之範圍,0.1以下為更佳之範圍。在超過0.3之範圍在實用上則會產生問題。
1...延伸工程
2...聚合物薄膜
3...拉幅機固定夾
4...端部局部加熱手段
11...預熱階段
12...延伸階段
13...熱緩和階段
21a、21b...保護薄膜
22a、22b...相位差薄膜
23a、23b...薄膜之遲相軸方向
24a、24b...偏光件之透過軸方向
25a、25b...偏光件
26a、26b...偏光板
27...液晶胞
29...液晶顯示裝置
第1圖為表示自上面觀看用以說明在本發明中規定之配向角以及延遲之測定方法之本發明之光學薄膜之時的模式圖。
第2圖為表示在執行延伸工程之拉幅機內從上面觀看聚合物薄膜之時的模式圖。
第3圖為表示液晶顯示裝置之構成之概略的分解斜視圖。

Claims (8)

  1. 一種光學薄膜,其特徵為:在寬邊方向之中央所測定之配向角θc和在寬邊方向從該中央離900mm以上之區域的配向角θs滿足下述式(A):0≦|θs-θc|≦0.3 式(A)之關係,在寬邊方向之中央所測定之面內延遲Re(c)和在寬邊方向從該中央離900mm以上之區域的面內延遲Re(s)滿足下述式(B):0≦|Re(s)-Re(c)|≦2.0 式(B)之關係。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光學薄膜,其中於延伸即將開始前及緊接著延伸完成後,藉由使聚合物薄膜兩端部之溫度高於該聚合物薄膜中央部之溫度而製造出。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記載之光學薄膜,其中於延伸即將開始前,使聚合物薄膜兩端部之溫度高於該聚合物薄膜中央部之溫度5℃以上,於緊接著延伸完成後,使聚合物薄膜兩端部之溫度高於該聚合物薄膜中央部之溫度5℃以上。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之任一項所記載之光學薄膜,其中薄膜寬度W為1900~3000mm。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記載之光學薄膜,其中上述薄膜為纖維素酯薄膜。
  6. 一種偏光板,其特徵為: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之任一項所記載之光學薄膜為相位差薄膜,具備有該相位差薄膜。
  7. 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其特徵為:具備有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記載之偏光板。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記載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顯示畫面之對角線長度為32吋以上。
TW098136691A 2009-02-18 2009-10-29 Optical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WI4891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35481 2009-02-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33657A TW201033657A (en) 2010-09-16
TWI489156B true TWI489156B (zh) 2015-06-21

Family

ID=426336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36691A TWI489156B (zh) 2009-02-18 2009-10-29 Optical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TW (1) TWI489156B (zh)
WO (1) WO201009531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96819B2 (ja) * 2015-06-18 2019-04-10 株式会社カネカ 高分子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54812A (ja) * 2004-02-12 2005-09-22 Nippon Zeon Co Ltd 熱可塑性ノルボルネン系樹脂からなる延伸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位相差フィルム
JP2007002027A (ja) * 2005-06-21 2007-01-11 Fujifilm Holdings Corp 飽和ノルボルネン樹脂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偏光板、光学補償フィルム、反射防止フィルム並びに液晶表示装置
JP2008213324A (ja) * 2007-03-05 2008-09-18 Fujifilm Corp 熱可塑性フイ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偏光板、光学補償フイルム、反射防止フイルム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8256744A (ja) * 2007-03-30 2008-10-23 Fujifilm Corp 位相差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方法で製造された位相差フィル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73955B2 (ja) * 2003-12-19 2009-06-03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54812A (ja) * 2004-02-12 2005-09-22 Nippon Zeon Co Ltd 熱可塑性ノルボルネン系樹脂からなる延伸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位相差フィルム
JP2007002027A (ja) * 2005-06-21 2007-01-11 Fujifilm Holdings Corp 飽和ノルボルネン樹脂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偏光板、光学補償フィルム、反射防止フィルム並びに液晶表示装置
JP2008213324A (ja) * 2007-03-05 2008-09-18 Fujifilm Corp 熱可塑性フイ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偏光板、光学補償フイルム、反射防止フイルム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8256744A (ja) * 2007-03-30 2008-10-23 Fujifilm Corp 位相差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方法で製造された位相差フィル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33657A (en) 2010-09-16
WO2010095317A1 (ja) 2010-08-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530010A (en) Optical film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JP5329088B2 (ja) セルロースエステル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00422250C (zh) 纤维素酯薄膜、其制造方法、相位差薄膜、光学补偿片、椭圆偏振片及显示装置
TWI485058B (zh) 光學薄膜的製造方法
US20060246232A1 (en) Optical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in-plane switching mod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O2007102327A1 (ja) 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WO2007015369A1 (ja) セルロース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4218305B2 (ja) ポリマー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位相差フィルム
TWI423879B (zh) An optical film roll body,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polarizing plate using the same
JPWO2006117981A1 (ja) 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横電界スイッチングモード型液晶表示装置
US20090046225A1 (en) Optical film, and polarizing pl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2004131637A (ja) セルロースエステル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液晶表示装置
TWI489156B (zh) Optical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2007191505A (ja) セルロースアシレート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4904665B2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偏光板セット
WO2011114764A1 (ja) 位相差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が備えられた偏光板
WO2013027414A1 (ja) 長尺延伸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円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JP5182508B2 (ja)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10184408A (ja)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4904663B2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偏光板セット
JP2010023312A (ja) 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0500746C (zh) 纤维素酯薄膜、其制造方法、相位差薄膜、光学补偿片、椭圆偏振片及显示装置
WO2017010161A1 (ja) 位相差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垂直配向型液晶表示装置
JP2010014994A (ja) 位相差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WO2011148835A1 (ja) 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