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08155A - 二次泵式热源系统及二次泵式热源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二次泵式热源系统及二次泵式热源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08155A
CN102308155A CN201080007680XA CN201080007680A CN102308155A CN 102308155 A CN102308155 A CN 102308155A CN 201080007680X A CN201080007680X A CN 201080007680XA CN 201080007680 A CN201080007680 A CN 201080007680A CN 102308155 A CN102308155 A CN 1023081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source
water
secondary pump
source machine
water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0768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08155B (zh
Inventor
森田健
松本勇司
筑山诚二
山本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arrie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arrie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arrier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arrie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3081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081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081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081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F24F11/85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using variable-flow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06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 for the subsequent treatment of primary air in the room units
    • F24F3/065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 for the subsequent treatment of primary air in the room units with a plurality of evaporators or conden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modes of operation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the groups F25B1/00 - F25B23/00
    • F25B25/005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modes of operation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the groups F25B1/00 - F25B23/00 using primary and secondary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4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system states
    • F24F2140/20Heat-exchange fluid 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03Indoor unit with water as a heat sink or heat sour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06Several compression cycles arranged in paralle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19Calculation of parame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13Pump speed contro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次泵式热源系统及二次泵式热源控制方法。在上述二次泵式热源系统中,包括:多个热源机(1),该多个热源机(1)并联连接;负载设备(9),该负载设备(9)中流过有热源水;一次泵(7),该一次泵(7)将热源水提供给负载设备(9);供水管(6),该供水管(6)连接热源机(1)的出口侧和负载设备(9);二次泵(2),该二次泵(2)对各热源机(1)分别进行设置,将在负载设备(9)中进行了热交换的热源水提供给热源机(1);回水管(11),该回水管(11)连接负载设备(9)的出口侧和二次泵(2);旁通管(14),该旁通管(14)连通供水管(6)和回水管(11);以及热源机控制器(15),该热源机控制器(15)将检测出热源水温度的水温传感器的测量结果应用到各热源机(1)的运转特性,来计算出热源机侧(A)的流量及流过负载设备侧(B)的热源水的流量,基于该计算结果来控制二次泵(2)的动作。

Description

二次泵式热源系统及二次泵式热源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二次泵式热源系统及二次泵式热源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在例如大规模的工厂或高楼等地方配置有多台室内机(空调机fan coil uint)的情况下,使用从热源机向这些室内机提供热源水(冷水或热水)、来对多个空调区域进行空气调节的热源系统。该热源系统大致可分为热源机侧和负载设备侧(室内机侧),分别与供水管和回水管相连接,从而形成一个回路,上述供水管是从热源机向负载设备提供热源水的管道,上述回水管是热源水通过负载设备再次回到热源机的管道。
例如,在热源机内进行了热交换的热源水通过供水管,利用一次泵来被输送到空气调节机或空调器这样的负载设备。该热源水在负载设备内进行热交换,通过回水管输送到二次泵。送至二次泵的热源水再次通过热源机内在回路内循环。此处,为了应对流过热源机侧的热源水的量、和流过负载设备侧的热源水的量产生不平衡的情况,一般设置有连通位于热源机侧和负载设备侧之间的供水管和回水管之间的旁通管。
此时,为了将提供给负载设备的热水源的温度设定为负载设备的设定值,或为了更高效地使热源机运转,最好进行调整,使得流过热源机侧的热源水的量、与流过负载设备侧的热源水的量为相等的量。为了测量流过该热源机侧的热源水的量、或流过负载设备侧的热源水的量,很多情况下在热源机侧和负载设备侧这两侧(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或仅在负载设备侧设置流量计(参照下述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6-27539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4-101104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或专利文献2所揭示的发明中,都需要在某一位置设置流量计。当设置该流量计时,由于当然会涉及设置费用,而且随着热源系统增大,也需要较大的流量计,因此,存在因流量计的费用较高、系统整体的设备费用增高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2所示的发明中,如上所述,将流量计仅设置在负载设备侧。这点能够稍微缓和一下设备费用等问题,但是,存在必须对每个设置有热源系统的现场的热源水的流量和二次泵、一次泵的能力的关系进行调查,并基于该结果来进行运转,这是很复杂的。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需设置流量计就能够适当地应对负载设备侧的变化、并能进行高效的控制和有助于节能的二次泵式热源系统及二次泵式热源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一特征在于,在二次泵式热源系统中,包括:多个热源机,该多个热源机生成热源水,且并联连接;负载设备,该负载设备中流过有热源水;一次泵,该一次泵将热源水提供给负载设备;供水管,该供水管连接热源机的出口侧和负载设备;二次泵,该二次泵对各热源机分别进行设置,将在负载设备中进行了热交换的热源水提供给热源机;回水管,该回水管连接负载设备的出口侧和二次泵;旁通管,该旁通管连通供水管和回水管;水温传感器,该水温传感器检测热源水的温度;以及热源机控制器,该热源机控制器将水温传感器的测量结果应用到各热源机的运转特性,来计算出热源机侧的流量及流过负载设备侧的热源水的流量,基于该计算结果来控制二次泵的动作。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二特征在于,是一种对二次泵式热源系统进行控制的二次泵式热源控制方法,上述二次泵式热源系统包括:多个热源机,该多个热源机生成热源水,且并联连接;负载设备,该负载设备中流过有热源水;一次泵,该一次泵将热源水提供给负载设备;供水管,该供水管连接热源机的出口侧和负载设备;二次泵,该二次泵对各热源机分别进行设置,将在负载设备中进行了热交换的热源水提供给各热源机;回水管,该回水管连接负载设备的出口侧和二次泵;以及旁通管,该旁通管连通供水管和回水管,上述二次泵式热源控制方法包括:计算步骤,该计算步骤基于热源水的温度计算流过热源机侧的热源水的流量和流过负载设备侧的热源水的流量;以及控制步骤,该控制步骤基于计算出的热源机侧流量和负载设备侧流量,决定增加或减少二次泵的台数来进行控制,使得减小热源机侧流量和负载设备侧流量的差异。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无需设置流量计就能够适当地应对负载设备侧的变化、并能进行高效的控制和有助于节能的二次泵式热源系统及二次泵式热源控制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二次泵式热源系统的整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热源机控制器的内部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二次泵式热源系统的控制方法所涉及的大致流程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计算流过负载设备侧的热源水的总流量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热源机控制器对热源机进行控制、以使得流过负载设备侧的热源水的总流量和流过热源机侧的热源水的总流量相等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基于平均流量和运转频率来求出扬程时的、平均流量、运转频率、扬程这三者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使扬程和二次泵的运转台数减少时基于每台二次泵的流量来计算初始频率时的、扬程、平均流量、初始频率这三者的关系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二次泵式热源系统S的整体图。二次泵式热源系统S如图1的虚线所示大致可分为热源机侧A和负载设备侧B。
热源机侧A中,设置有:热源机1,该热源机生成热源水;以及二次泵(热源机侧的泵)2,该二次泵向热源机1提供循环过来的热源水。在热源机1内,设置有未图示的压缩机、四通阀、热交换器、节流阀机构、水热交换器,并分别利用配管相连结。在配管内填充有制冷剂,该制冷剂依次经过压缩机、热交换器、节流阀机构、水热交换器来进行循环,从而构成制冷剂回路。
详细而言,压缩机吸入制冷剂并进行压缩,从而喷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该压缩机的喷出侧与一端具有送风机的热交换器相连接。在热交换器中,利用送风机进行通风,从而使制冷剂与空气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器还与节流阀机构相连接,通过节流阀机构的制冷剂通过水热交换器。在水热交换器中,流过与该水热交换器另行相接的管内的水、与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从而生成热源水。之后,制冷剂再次进入压缩机。通过反转四通阀来使制冷剂的流向反转,从压缩机喷出的制冷剂从水热交换器流经节流阀机构、热交换器,再返回压缩机。其结果是,热源机能够产生冷气/冷却用的冷水或加热/暖气用的热水。
对于向热源机1提供热源水的二次泵2,对各热源机1分别设置,并与二次泵用逆变器装置3相连接,由二次泵用逆变器装置3基于来自下文叙述的热源机控制器的指示进行变速运转。此外,使用各二次泵2的规格(输入-流量特性)相同的二次泵。另外,为了简化控制,则控制运转中的二次泵2的能力、即二次泵用逆变器装置3的输出,使其相同。
热源机1的入口、出口附近,分别连接有热源机入口水温传感器4和热源机出口水温传感器5,该热源机入口水温传感器4对提供给热源机1的热源水的温度进行测量,该热源机出口水温传感器5对从热源机1输出以提供给负载设备的热源水的温度进行测量。
此外,在图1中,以成为3台并联的方式连接热源机1(以下,若没有特殊需要,则将这些热源机统称为“热源机1”),只要该热源机1的连接台数至少为2台以上,则也可以连接任何台数。另外,由于热源机1必然连接有二次泵2,因此热源机1和二次泵2的设置台数相同。而且,二次泵2与二次泵用逆变器装置3相连接,热源机1如上所述与热源机入口水温传感器4、热源机出口水温传感器5相连接。因此,以下适当地将热源机1、二次泵2、二次泵用逆变器装置3、热源机入口水温传感器4、热源机出口水温传感器5统称为热源机单元。
在热源机1中产生的热源水通过其一端与热源机1的出口相连接的供水管6而提供到负载设备侧B。供水管6的另一端还与一次泵(负载侧泵)7和用于控制一次泵7的一次泵用逆变器装置8相连接,向负载设备9提供热源水。
一次泵7由一次泵用逆变器装置8进行变速驱动,从而控制提供给负载设备9的热源水的流量。一次泵7的输出(流量)可根据负载设备9所要求的冷温热能力来控制流量而与热源侧的动作无关。作为负载设备9,相当于例如空调器等空气调节机。此外,对于负载设备9,在图1中成为2台并联进行连接(以下,若没有特殊需要,则将这些负载设备统称为“负载设备9”),该负载设备9的连接台数可以为任意台。
在负载设备9中进行了热交换的热源水通过与负载设备9的出口侧相连接的双通阀10流入回水管11内,并输送至热源机侧A的二次泵2。
热源机1和一次泵7之间,设置有对流过供水管6内的热源水的温度进行测量的供水温度传感器12。另外,在热源机9和二次泵2之间,设置有对流过回水管11内的热源水的温度进行测量的回水温度传感器13。设置旁通管14,以使得热源机1和供水温度传感器12之间的供水管6、与回水温度传感器13和二次泵2之间的回水管11相连通。
换言之,回水温度传感器13利用回水管11和旁通管14的连结部来安装于负载设备9一侧的回水管11,供水温度传感器12利用供水管6和旁通管14的连结部来安装于负载设备9一侧的供水管6。
热源机控制器15是用于对设置于热源机侧A的各设备的运转进行控制的控制器。在图1中,基于来自热源机控制器15的指示,分别对例如连结有3台的热源机1进行运转控制。另外,对于供水温度传感器12、回水温度传感器13的测量结果,或对于在热源机入口水温传感器4、热源机出口水温传感器5中所测量的温度的信息,通过热源机1而分别被热源机控制器15采集。
图2是表示热源机控制器15的内部结构的框图。热源机控制器15包括接收单元15a、存储单元15b、计算单元15c、控制单元15d、指示生成单元15e、发送单元15f。
接收单元15a对来自例如各温度传感器即供水温度传感器12、回水温度传感器13、及经由热源机1的各热源机的每个热源机入口水温传感器4、热源机出口水温传感器5的水温信息进行接收。存储单元15b对表示例如成为后述的控制对象的热源机1的各运转特性的式子进行存储。计算单元15c将各温度传感器发送的测量结果应用到存储在存储单元15b内的式子,从而计算出流过热源机侧A的热源水的流量及流过负载设备侧B的热源水的流量。
控制单元15d基于由计算单元15c计算出的结果来对各热源机1、各二次泵2发出进行控制的指示。指示生成单元15e基于控制单元15d的指示,对各热源机1生成实际的指示。发送单元15f起到向各热源机1及各二次泵2的逆变器装置3发送指示的功能。
接着,一并说明热源机控制器15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二次泵式热源系统S的控制方法、及上述热源机控制器15内的各单元的运转。
图3是表示二次泵式热源系统S的控制方法所涉及的大致流程的流程图。二次泵式热源系统S的控制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即,最开始是计算流过负载设备侧B的热源水的总流量的步骤(ST1),之后,前进至步骤(ST2),该步骤基于所计算出的热源机侧A的流量和负载设备侧B的流量,热源机控制器15决定二次泵2的能力(流量)、台数的增减,来控制二次泵用逆变器装置3,以使得减小热源机侧A的流量和负载设备侧B的流量的差异。
图4所示的流程图用于详细说明计算流过负载设备侧B的热源水的总流量的流程(ST1)。此处,首先计算出各热源机1的能力(ST11)。所设置的热源机1并不一定限于相同形式的设备,另外,即使是相同的形式的热源机1,很多情况下各热源机1的能力也稍有差异。因此,首先掌握各热源机1的能力。
详细而言,使各热源机1运转,基于其运转时的饱和冷凝温度和饱和蒸发温度,来导出冷冻或加热能力。其中,若每次热源机1运转时都计算该热源机1的能力,则由于效率不高,因此,预先实验性地使热源机1运转,来求出此时的运转能力、饱和冷凝温度、及饱和蒸发温度之间的关系,例如以式子进行表示。通过将上述式子存储在存储单元15b中,从而在热源机1运转中,计算单元15c接收与来自热源机1的饱和冷凝温度和饱和蒸发温度相关的信息,能够逐次计算其能力。
若计算出热源机1的能力,则使用下式计算流过各热源机1的热源水的流量(ST12)。即,接收单元15a接收由热源机入口水温传感器4及热源机出口水温传感器5测量出的温度信息,发送至计算单元15c。计算单元15c根据热源机1的运转状态来提取出存储在存储单元15b中的式子,应用热源机入口水温传感器4及热源机出口水温传感器5测量出的温度信息来计算流过热源机1的热源水的流量。对每台与二次泵式热源系统S相连接的热源机1(热源机单元)来进行计算该流量。因而,能够掌握每台热源机1(热源机单元)的流量。
此外,在热源机1进行冷却运转的情况下,使用以下“数学式1”所表示的式子。另一方面,在热源机1进行热运转的情况下,使用以下“数学式2”所表示的式子。另外,q是流过热源机1的热源水的量[1/min],Wc是热源机1的冷冻能力[kW],Wh是热源机1的加热能力[kW],Te是热源机入口水温传感器4所测量出的热源机入口水温[℃],T1是热源机出口水温传感器5测量出的热源机出口水温[℃]。
数学式1
q = 860 W c ( T e - T 1 ) / 60
数学式2
q = 860 W h ( T 1 - T e ) / 60
此外,热源机1利用由二次泵2送入的回水来生成热源水。其原因是,热源机1、二次泵2都运转。在这种情况下,能够计算出流过该热源机的热源水的流量。
但是,根据各个时候的二次泵式热源系统S的运转状态,也有时会存在二次泵2在运转、但热源机1未运转的热源机单元。这种状态是在负载设备侧B的要求能力降低的情况下产生的。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无法使用上述的“数学式1”或“数学式2”,因此,不能算出流过热源机1的热源水的量。
因此,在这种状态的情况下,首先,对热源机1和二次泵2都运转的热源机单元中所计算出的流量q进行合计。在此基础上,将该合计求出的流量除以热源机1和二次泵2都运转的热源机单元的数量,从而能够计算出流过热源机1和二次泵2都运转的热源机单元的热源机1的热源水的平均流量。将该平均流量设为二次泵2在运转、但热源机1未运转的热源机单元的流量q。
此处,将所有二次泵2设为相同规格,且将驱动运转中的二次泵2的逆变器装置3的输出频率设为相同频率。因而,根据流过运转中的热源机单元的热源机1的热源水的平均流量来驱动二次泵2,但即使将该平均流量假设为热源机1未运转的热源机单元的流量,也不会产生较大的误差。
另外,对于热源机1及二次泵2都未运转的热源机单元,将热源水的流量q设为0。
经由以上计算而由计算单元15c计算出的每个热源机1(热源机单元)的流量q,再由计算单元15c进行合计,从而计算出流过热源机侧A的热源水的总流量Q1(ST13)。
接着,分别计算出各热源机1的入口水温、出口水温的平均值(ST14)。这是由计算单元15c通过接收单元15a接收由热源机入口水温传感器4及热源机出口水温传感器5测量出的入口水温、出口水温相关的信息,并由计算单元15c进行计算。为了不使用流量计而对流过负载设备侧B的热源水的流量进行计算,需要如上所述那样分别计算各热源机1的入口水温、出口水温的平均值。
此处,所使用的入口水温、出口水温,与热源机1是否运转无关,限于二次泵2在运转的热源机单元的热源机入口水温传感器4及热源机出口水温传感器5所测量出的温度。其原因是,无论热源机1是否运转而只要二次泵2在运转,则热源水都流过供水管6,并提供到负载设备侧B。
由计算单元15c计算出的各热源机1的平均出口水温发送至控制单元15d。另外,控制单元15d中还采集有供水温度传感器12测量出的供水温度的相关信息。控制单元15d比较平均出口水温和供水温度(ST15)。
在比较结果为平均出口水温与供水温度相等的情况下(ST16为“是”),能够判断为从热源机1输出并流过供水管6的热源水(以下,适当地将这样的热源水表示为“供水”)照原样通过一次泵7而流向负载设备9。其原因是,供水和回水的温度当然存在温差(供水温度比回水温度低,或供水温度比回水温度要高)。因此,在回水通过旁通管14而流入供水管6的情况下(即,回水从右向左地流过图1所示的旁通管14的情况下),在平均出口水温和供水温度之间会产生温度差。
其中,平均出口水温和供水温度相等并不表示流过热源机侧A的热源水的量和流过负载设备侧B的热源水的量始终相等。除了流过热源机侧A的热源水的量和流过负载设备侧B的热源水的量相等的情况之外,在流过热源机侧A的热源水的量比流过负载设备侧B的热源水的量要多的情况下,平均出口水温和供水温度也相等。在流过热源机侧A的热源水的量比流过负载设备侧B的热源水的量要多的情况下,供水通过旁通管14流入回水管11(即,供水从左向右流过图1所示的旁通管14)。
如上述说明的那样,在平均出口水温和供水温度相等的情况下(ST16为“是”),计算单元15c使用下式“数学式3”计算流过负载设备侧B的热源水的总流量Q2(ST17)。在这种情况下,流过负载设备侧B的热源水的总流量Q2成为热源机侧A的总流量Q1和流过旁通管14的热源水的流量之差。另外,对于通过回水管11而流向热源机1的热源水的温度、即热源机入口水温传感器4测量出的温度,在热源机1进行冷却(冷气)运转的情况下,比由供水温度传感器13测量出的温度要低,在热源机进行加热(暖气)运转的情况下,比由供水温度传感器13测量出的温度要高。因而,使用以下“数学式3”所示的式子。
数学式3
Q 2 = Q 1 [ 1 - T 2 - T 1 T 3 - T 1 ]
另外,在平均出口水温和供水温度不相等的情况下(ST16为“否”),回水从回水管11通过旁通管14流入供水管6,表示流过负载设备侧B的热源水的总流量比流过热源机侧A的热源水的总流量要多。因而,流过负载设备侧B的热源水的总流量Q2成为流过热源机侧A的热源水的总流量Q1加上流过旁通管14的热源水的量之和。
此外,在平均出口水温和供水温度不相等的情况下,包含平均出口水温比供水温度要高的情况、或反之平均出口水温比供水温度要低的情况的任何一种情况。在前者的情况下,热源机1进行冷却(冷气)运转,后者是热源机1进行加热(暖气)运转的情况。因而,计算单元15c从存储单元15b中导出下式“数学式4”所示的式子,计算流过负载设备侧B的热源水的总流量Q2(ST18)。
数学式4
Q 2 = Q 1 [ 1 + T 3 - T 4 T 4 - T 1 ]
通过执行以上程序,从而能够计算出流过负载设备侧B的热源水的总流量Q2。
接着,对热源机控制器15决定二次泵2的台数增减并进行控制、以使得热源机控制器15减小流过负载设备侧B的热源水的总流量Q2与流过热源机侧A的热源水的总流量Q1的差异的方法进行说明。这是图3所示的步骤2的阶段,更详细而言,是按照图5的流程图所示的步骤来进行。
控制单元15d首先对流过负载设备侧B的热源水的总流量Q2与流过热源机侧A的热源水的总流量Q1是否相等进行判断(ST21)。在流过负载设备侧B的热源水的总流量Q2与流过热源机侧A的热源水的总流量Q1相等的情况下(ST21为“是”),热源水不流过旁通管14,二次泵式热源系统S的热源机1高效运转。因此,热源机控制器15控制二次泵2,以维持该状态。
另一方面,在流过负载设备侧B的热源水的总流量Q2与流过热源机侧A的热源水的总流量Q1不相等的情况下(ST21为“否”),首先对是否满足减少二次泵2的运转台数所需的条件进行判断(ST22)。在控制单元15d判断为不满足减少二次泵2的运转台数所需的条件(以下,将该条件表示为“泵台数减少条件”)的情况下(ST22为“否”),再对是否满足增加二次泵2的运转台数所需的条件进行判断(ST23)。在控制单元15d判断为不满足增加二次泵2的运转台数所需的条件(以下,将该条件表示为“泵台数增加条件”)的情况下(ST23为“否”),调整二次泵2的运转频率、即二次泵用逆变器装置3的输出频率(ST24)。
这表示:对于二次泵2的运转台数,在减少条件和增加条件都不满足的情况下,最后不增加也不减少二次泵2的运转台数,而仅调整二次泵2的运转频率,从而能够使流过热源机侧A的热源水的总流量与流过负载设备侧B的热源水的总流量相等,进而能根据负载设备9的要求来高效且适当地进行热源机1的运转。此处,即使将运转中的各二次泵2的各运转频率设为相同之后,还会进行二次泵2的增减。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单元15d以用于当前二次泵2的运转的二次泵用逆变器装置3的输出频率为基准来进行频率调节。有时该调节不会一次就结束(ST25为“否”),在该情况下,反复进行频率调整,直至决定适当的频率为止。此处,适合使用例如PID控制等。
另一方面,在满足泵台数减少条件的情况下(ST22为“是”),控制单元15d对确认当前运转中的二次泵2的运转台数是多台(ST26为“是”),之后指示计算单元15c对减少泵台数后、各热源机1运转时所使用的频率(初始频率)进行计算(ST27)。
此处,对当前运转中的二次泵2的运转台数为多台、存在能够停止的二次泵进行确认的原因在于,在二次泵式热源系统S中不能完全停止二次泵2。即,是由于若完全停止二次泵2,则热源水不会流向负载设备侧B,且不能掌握负载设备侧B的运转条件,不能根据负载设备侧B的变化来可靠地使热源机单元运转。因此,在当前运转中的二次泵2的运转台数为预定台数例如1台以下的情况下(ST26为“否”),不能减少泵台数,所以维持现状继续运转。
另外,所谓泵台数减少条件,可以例如举出以下条件。例如有:存在尽管二次泵2在运转、但热源机1内的压缩机不运转、热源机1停止的热源机单元;发送给二次泵2的指示频率达到能够进行运转的最低频率、每台热源机1的流量成为该热源机1的最小流量等。
首先,其原因是,在存在二次泵2运转而热源机1停止的热源机单元的情况下,该二次泵2仅是为了确保流量而运转的,因此,即使使其停止也没有问题。另一方面,是由于若不是发送给二次泵2的指示频率达到能够运转的最低频率、每台热源机1的流量成为该热源机1的最小流量,则在ST24中通过减小二次泵2的频率能够来减小流量。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在判断是否满足所述的泵台数减少条件的时刻,在满足多台二次泵2在运转的条件、以及满足两个泵台数减少条件的任一个条件的情况下,减少二次泵2的台数。此外,该泵台数减少条件只是举出作为例子,可根据设置于二次泵式热源系统S的二次泵的状态等进行任意设定。
在满足泵台数减少条件的情况下,计算单元15c计算在减少泵台数之后、使各热源机1运转时所使用的频率(初始频率)。该初始频率可根据以下顺序进行计算。
首先,将流过热源机侧A的热源水的总流量Q1除以计算时刻所运转的二次泵2的运转台数。由此,算出运转中的每台二次泵2的流量(平均流量q0)。接着,基于计算出的平均流量q0和计算时刻的二次泵2的运转频率f0,来计算该热源机1的扬程h0。
图6是表示在基于平均流量q0和运转频率f0来求出扬程h0时的、这些平均流量q0、运转频率f0、扬程h0这三者的关系的曲线图。图6的曲线图的纵轴表示扬程,横轴表示流量。此外,存储单元15b中存储有描绘该曲线的近似式,或者还可以存储有分级式描绘该曲线的表形式的表格。如图6所示,若知道平均流量q0和运转频率f0,则能够计算出该热源机1的扬程h0。
此处,之所以在计算初始频率时使用“扬程”,是基于以下理由。首先,作为前提,设置于热源机侧A的多个二次泵2都使用相同频率进行运转。其原因是,若每个二次泵2的运转频率不同,则其能力会产生差异,控制会变得十分困难,难以进行顺利的运转控制,因而,运转效率变差。然而,在增加或减少热源机1的台数的情况下,若使用与之前的运转频率相同的频率来使热源机1运转,则不能可靠地根据负载设备侧B的变化来提供相应的热源水。
另一方面,即使二次泵2的运转台数增加或减少,流过热源机侧A的热源水的总流量也不变。热源水的总流量不变是指供水管6、回水管11内的阻力不变,在二次泵2求出的扬程也不变。
因而,若暂时求出初始频率计算时的二次泵2的扬程,之后计算出在增加或减少二次泵2的运转台数的情况下能够维持相同扬程的频率,则即使增加或减少二次泵2的运转台数,也能够使用能可靠地应对负载设备侧B的运转变化的频率、来顺利地对二次泵2进行运转控制。如图6可知,若知道平均流量q0,则能够基于其与运转频率f0的交点,来计算出热源机1的扬程h0。
在二次泵2的运转台数减少的情况下,计算出流过各二次泵2的热源水的流量。此处,由于是二次泵2的运转台数减少的情况,因此,将原来的二次泵2的运转台数减去1后的运转台数设定为使用初始频率进行运转的台数。具体而言,通过将流过热源机侧A的热源水的总流量Q1除以从原来的二次泵2的运转台数中减去1后获得的运转台数,从而能够求出使用初始频率进行运转的二次泵2的每台的流量q1。
由于根据上述顺序,来求出扬程h0和二次泵2的运转台数减少的情况下的每台热源水的流量q1,因此,使用图7所示的曲线图,可以计算出通过两者相交的点的频率。该频率相当于初始频率f1。
由此,若利用计算单元15c计算出二次泵2的运转台数减少时所使用的初始频率f1(ST27),则控制单元15d决定暂停运转的二次泵2并对指示生成单元15e发出指示,使得向该热源机单元发送减少泵的指示。基于该指示,指示生成单元15e通过发送单元15f向该热源机单元发送减少指示(ST28)。
对于被暂停运转的热源机单元以外的热源机单元,由计算单元15c计算出的初始频率f1通过控制单元15d、指示生成单元15e、发送单元15f而被发送到各二次泵2的逆变器装置3(ST29)。二次泵2以该接收到的初始频率f1进行运转。
在不满足泵台数减少条件、而满足泵台数增加条件的情况下(ST23为“是”),控制单元15d确认二次泵2中存在暂停中的二次泵2(ST30为“是”)。之后控制单元15d指示计算单元15c,来计算在增加泵台数之后、使各热源机1运转时所使用的频率(初始频率)(ST31)。若二次泵2中不存在暂停中的二次泵2,则照原样持续当前的运转(ST30为“否”)。
对是否存在暂停中的二次泵2进行确认的原因在于,若不存在暂停中的二次泵2,则即使满足泵台数增加条件,也不能增加二次泵2的运转台数。
所谓泵台数增加条件,可以例如举出以下条件。例如有:二次泵2在运转的所有热源机1的运转容量超过最高效率点,即使增加泵台数,每一台热源机1的热源水的流量也不会低于最低流量;发送给二次泵2的指示频率达到可进行运转的最高频率,每台热源机1的流量达到该热源机1的最大流量。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在判断是否满足所述的泵台数增加条件的时刻,在满足至少有一台二次泵2暂停的条件、以及满足两个泵台数增加条件的任一个条件的情况下,增加二次泵2的台数。此外,该泵台数增加条件只是举出作为例子,可根据设置于二次泵式热源系统S的二次泵的状态等进行任意设定。
在满足泵台数增加条件的情况下,计算单元15c计算在增加泵台数之后、使各二次泵2运转时所使用的频率(初始频率)。对于该初始频率,与上述泵台数减少条件的计算方法相同。
首先,将流过热源机侧A的热源水的总流量Q1除以计算时刻所运转的二次泵2的运转台数。由此,算出运转中的每台二次泵2的流量(平均流量q0)。接着,基于计算出的平均流量q0和计算时刻的二次泵2的运转频率f0,来计算该热源机1的扬程h0。
再求出二次泵2的运转台数增加的情况下的流过各二次泵2的热源水的流量q 1。具体而言,通过将流过热源机侧A的热源水的总流量Q1除以对原来的二次泵2的运转台数加上1后获得的运转台数,从而能够计算出使用初始频率进行运转的二次泵2的每台的流量q1。基于扬程h0和流量q1,来计算出二次泵2的运转台数增加的情况下的用于各二次泵2的运转的初始频率f1。
由此,若利用计算单元15c计算出二次泵2的运转台数增加时所使用的初始频率f1(ST31),则控制单元15d决定开始运转的热源机单元并对指示生成单元15e发出指示,使得向该热源机单元发送增加二次泵2的指示。基于该指示,指示生成单元15e通过发送单元15f向该热源机单元发送增加指示(ST32)。
对于包含开始运转的热源机单元的热源机单元,由计算单元15c计算出的初始频率f1通过控制单元15d、指示生成单元15e、发送单元15f而被发送到各二次泵2的逆变器装置3(ST33)。二次泵2以该初始频率f1进行运转。
通过使用上述结构及控制方法,能够提供一种无需设置高价的流量计就能够适当地应对负载设备侧的变化、并能进行高效的控制和有助于节能的二次泵式热源系统及二次泵式热源控制方法。
特别是,由于能够不使用流量计而仅使用温度传感器就能计算出流过热源机侧和负载设备侧的热源水的流量,因此,能够低价构建整个系统。另外,由于能够使用计算出的流过热源机侧和负载设备侧的热源水的流量、来始终可靠地进行可应对负载设备侧的变化的热源机控制,因此,能够进行高效且有助于节能的热源机的运转。
此外,本发明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在实施阶段不脱离本发明的要点的范围内,能够改变构成要素来具体实现。另外,通过适当地组合上述实施方式所揭示的多个构成要素,能够形成各种发明。例如,也可以从实施方式所示出的所有构成要素中删除几个构成要素。而且,还可以适当地组合不同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
工业上的实用性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仅仅是举例示出了具体例子,并不特别对本发明进行限定,各部分的具体结构等可进行适当改变。另外,对于实施方式中所记载的作用及效果,只是列举出由本发明所产生的最好的作用及效果,本发明的作用及效果并不限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内容。本发明可用于例如需要对大规模的工厂或大楼等多个空调区域进行空气调节的场所。

Claims (5)

1.一种二次泵式热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热源机,该多个热源机生成热源水,且并联连接;
负载设备,该负载设备中流过有所述热源水;
一次泵,该一次泵将所述热源水提供给所述负载设备;
供水管,该供水管连接所述热源机的出口侧和所述负载设备;
二次泵,该二次泵对所述各热源机分别进行设置,将在所述负载设备中进行了热交换的所述热源水提供给所述热源机;
回水管,该回水管连接所述负载设备的出口侧和所述二次泵;
旁通管,该旁通管连通所述供水管和所述回水管;
水温传感器,该水温传感器检测所述热源水的温度;以及
热源机控制器,该热源机控制器将所述水温传感器的测量结果应用到各所述热源机的运转特性,来计算出所述热源机侧的流量及流过所述负载设备侧的所述热源水的流量,基于该计算结果来控制所述二次泵的动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泵式热源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温传感器包括有:供水温度传感器,该供水温度传感器在所述热源机和所述负载设备之间、对流过所述供水管内的所述热源水的温度进行测量;回水温度传感器,该回水温度传感器在所述负载设备和所述二次泵之间、对流过所述回水管内的所述热源水的温度进行测量;热源机入口水温传感器,该热源机入口水温传感器在所述热源机的入口对提供给所述热源机的所述热源水的温度进行测量;以及热源机出口水温传感器,该热源机出口水温传感器在所述热源机的出口对从所述热源机提供给所述负载设备的所述热源水的温度进行测量,
所述热源机控制器包括:
存储单元,该存储单元存储所控制的所述热源机的各运转特性;
计算单元,该计算单元将所述供水温度传感器、所述回水温度传感器、所述热源机入口水温传感器、及所述热源机出口水温传感器的测量结果应用到存储在所述存储单元内的所述运转特性,来计算出所述热源机侧的流量及流过所述负载设备侧的所述热源水的流量;以及
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基于由所述计算单元计算出的结果来控制所述二次泵的动作。
3.一种二次泵式热源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是对二次泵式热源系统进行控制的二次泵式热源控制方法,所述二次泵式热源系统包括:
多个热源机,该多个热源机生成热源水,且并联连接;
负载设备,该负载设备中流过有所述热源水;
一次泵,该一次泵将所述热源水提供给所述负载设备;
供水管,该供水管连接所述热源机的出口侧和所述负载设备;
二次泵,该二次泵对所述各热源机分别进行设置,将在所述负载设备中进行了热交换的所述热源水提供给所述各热源机;
回水管,该回水管连接所述负载设备的出口侧和所述二次泵;以及
旁通管,该旁通管连通所述供水管和所述回水管,
在所述二次泵式热源控制方法中,包括:
计算步骤,该计算步骤基于所述热源水的温度计算流过所述热源机侧的热源水的流量和流过所述负载设备侧的热源水的流量;以及
控制步骤,该控制步骤基于计算出的所述热源机侧流量和所述负载设备侧流量,决定增减所述二次泵的台数来进行控制,使得减小所述热源机侧流量和所述负载设备侧流量的差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次泵式热源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计算流过所述负载设备侧的热源水的流量的步骤包括:
计算出各所述热源机的能力的步骤;
基于所述计算出的各所述热源机的能力、和从热源机入口水温传感器及从热源机出口水温传感器获得的结果来计算所述热源机的流量的步骤,所述热源机入口水温传感器在所述热源机的入口对提供给所述热源机的所述热源水的温度进行测量,所述热源机出口水温传感器在所述热源机的出口对从所述热源机提供给所述负载设备的所述热源水的温度进行测量;
根据所述计算出的所述热源机的流量来计算流过所述热源机侧的热源水的总流量的步骤;
对从所有的所述热源机入口水温传感器获得的水温进行平均、对从所有的所述热源机出口水温传感器获得的水温进行平均的步骤;
比较平均后的所述热源机出口水温和由供水温度传感器测量出的供水温度的步骤,所述供水温度传感器在所述热源机和所述一次泵之间、对流过所述供水管内的所述热源水的温度进行测量;
在平均后的所述热源机出口水温和所述供水温度相等的情况下、使用流过所述热源机侧的热源水的总流量、平均后的所述热源机入口水温、平均后的所述热源机出口水温、及由回水温度传感器测量出的回水温度来求出流过所述负载设备侧的热源水的流量的步骤,所述回水温度传感器在所述负载设备和所述二次泵之间、对流过所述回水管内的所述热源水的温度进行测量;以及
在平均后的所述热源机出口水温低于所述供水温度的情况下、使用流过所述热源机侧的热源水的总流量、平均后的所述热源机入口水温、平均后的所述热源机出口水温、所述供水温度、及所述回水温度来求出流过所述负载设备侧的热源水的流量的步骤。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次泵式热源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源机控制器对根据频率来改变所述热源水的提供能力的所述二次泵进行控制的步骤中,包括:
对流过所述热源机侧的热源水的流量和流过所述负载设备侧的热源水的流量是否相等进行判断的步骤;
在流过所述热源机侧的热源水的流量和流过所述负载设备侧的热源水的流量不相等的情况下、对是否满足用于减少二次泵的台数的条件进行判断的步骤;
在满足所述减少条件的情况下、对减少时用于驱动剩余的所述二次泵的频率进行计算的步骤;
使用所述计算出的减少时的频率来驱动所述二次泵的步骤;
在不满足所述减少条件的情况下、进一步对是否满足用于增加所述二次泵的台数的条件进行判断的步骤;
在满足所述增加条件的情况下、对暂停中的所述二次泵进行确认并对增加时的用于驱动所述二次泵的频率进行计算的步骤;
使用所述计算出的增加时的频率来驱动所述二次泵的步骤;以及
在不满足所述减少条件及所述增加条件的情况下、调整用于驱动所述二次泵的频率的步骤。
CN201080007680.XA 2009-02-13 2010-02-08 二次泵式热源系统及二次泵式热源控制方法 Active CN1023081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31116 2009-02-13
JP2009-031116 2009-02-13
PCT/JP2010/051755 WO2010092916A1 (ja) 2009-02-13 2010-02-08 二次ポンプ方式熱源システム及び二次ポンプ方式熱源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08155A true CN102308155A (zh) 2012-01-04
CN102308155B CN102308155B (zh) 2014-01-08

Family

ID=425617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07680.XA Active CN102308155B (zh) 2009-02-13 2010-02-08 二次泵式热源系统及二次泵式热源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8939196B2 (zh)
EP (1) EP2397786B1 (zh)
JP (1) JP4975168B2 (zh)
KR (1) KR101244536B1 (zh)
CN (1) CN102308155B (zh)
BR (1) BRPI1008786B1 (zh)
HU (1) HUE043923T2 (zh)
RU (1) RU2490561C2 (zh)
TR (1) TR201902393T4 (zh)
WO (1) WO2010092916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47868A (zh) * 2012-03-21 2014-01-29 株式会社东芝 热回收设备系统、热回收设备控制装置及热回收设备控制方法
CN104949262A (zh) * 2014-03-27 2015-09-30 荏原冷热系统株式会社 热源装置
CN105865105A (zh) * 2016-03-30 2016-08-17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冷冻水二次泵系统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5899886A (zh) * 2014-01-31 2016-08-24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泵台数控制方法、泵台数控制装置、泵系统、热源系统及程序
US9454160B2 (en) 2012-03-21 2016-09-2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Thermal recycling plant system,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 thermal recycling plant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thermal recycling plant
CN111912060A (zh) * 2020-07-15 2020-11-10 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集中空调系统水力平衡自动调适方法及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46118B2 (ja) * 2009-09-18 2013-07-24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冷水循環システム
JP5523918B2 (ja) * 2010-04-26 2014-06-18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冷凍システム
JP2012247122A (ja) * 2011-05-27 2012-12-1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US11536507B2 (en) * 2011-11-17 2022-12-27 Optimum Energy,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of a chilled water distribution system
JP6083147B2 (ja) * 2012-08-07 2017-02-22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調システム
JP5447627B1 (ja) * 2012-09-26 2014-03-19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熱源システム制御装置
US9759457B1 (en) * 2012-10-16 2017-09-12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Controls solution for primary-secondary chiller plant
US9562708B2 (en) 2012-12-03 2017-02-07 Waterfurnace International, Inc. Conduit module coupled with heating or cooling module
KR101805334B1 (ko) * 2014-02-20 2017-12-05 도시바 캐리어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열원 장치
EP3136013B1 (en) * 2014-04-25 2023-02-2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Heat pump chilling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EP3156747B1 (en) * 2014-06-10 2019-08-14 Toshiba Carrier Corporation Heat source machine and heat source device
US10161639B2 (en) * 2015-03-10 2018-12-25 Joseph Copeland Heat transfer apparatus and heat transfer system for masonry heater
CN104964398A (zh) * 2015-07-16 2015-10-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的流量控制方法及装置
JP6511377B2 (ja) * 2015-09-29 2019-05-15 三機工業株式会社 熱媒体配管システム又は熱媒体配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熱媒体搬送システム
WO2017204287A1 (ja) * 2016-05-27 2017-11-30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熱源システム、及び熱源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RU2659993C1 (ru) * 2017-08-28 2018-07-04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Научно-технический комплекс "Криогенная техника"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системой поддержания температурно-влажностного режима
CN108534210B (zh) * 2018-06-14 2023-12-01 济南金孚瑞供热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叠加式蓄能型热泵供热系统的实施方法
JPWO2020012750A1 (ja) * 2018-07-09 2021-07-15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熱源システム、熱源機、制御装置
US11466875B2 (en) * 2019-02-06 2022-10-11 Weston Ip, Llc Single primary loop, dual secondary loop hydronic HVAC system and methods of operation
CN111795481B (zh) * 2019-04-08 2023-05-23 开利公司 空气调节系统及用于其的控制方法
CN111918523B (zh) * 2020-06-28 2023-05-09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制冷系统、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877421B (zh) * 2022-04-21 2023-08-29 珠海格力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空调水系统、控制方法及空调机组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202208A (en) * 1962-08-22 1965-08-24 American Hydrotherm Corp Heat exchange system with automatic pump control
US4482006A (en) * 1980-09-02 1984-11-13 Anderson Cary R Thermal energy meter
SE8006391L (sv) * 1980-09-12 1982-03-13 Jacob Weitman Sett att reglera en vermevexlare
US4463574A (en) * 1982-03-15 1984-08-07 Honeywell Inc. Optimized selection of dissimilar chillers
US4483152A (en) * 1983-07-18 1984-11-20 Butler Manufacturing Company Multiple chiller control method
SU1260644A1 (ru) * 1984-12-10 1986-09-30 Алтайски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 проектно-технологиче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животноводства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регулировани расхода воздуха
JPS61225534A (ja) * 1985-03-29 1986-10-07 Tokyo Gas Co Ltd 冷温水機の運転台数制御方法
DE68914142T2 (de) * 1988-01-19 1994-07-07 Multistack Int Pty Ltd Heiz- und kühlsysteme.
JP2726478B2 (ja) * 1989-02-21 1998-03-11 大阪瓦斯株式会社 冷房又は暖房用装置
SU1751610A1 (ru) * 1990-01-11 1992-07-30 Дальневосточный политехниче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им.В.В.Куйбышева Способ вентил ции помещений
US5138845A (en) * 1991-04-09 1992-08-18 Brdg-Tndr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he flow of process fluids
JPH05223318A (ja) * 1991-09-02 1993-08-31 Sanden Corp 水熱源ヒ−トポンプ式空気調和機の流量表示システム
US5946926A (en) * 1998-04-07 1999-09-07 Hartman; Thomas B. Variable flow chilled fluid cooling system
JP4248099B2 (ja) * 1999-09-21 2009-04-02 荏原冷熱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冷凍機又は冷温水機の制御方法
ATE343110T1 (de) * 2002-07-08 2006-11-15 Danfoss As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für das entdecken von flash gas
JP4173981B2 (ja) * 2002-09-11 2008-10-29 株式会社山武 2次ポンプ方式熱源変流量制御方法および2次ポンプ方式熱源システム
US7028768B2 (en) * 2003-08-20 2006-04-18 It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c. Fluid heat exchange control system
JP2005337594A (ja) * 2004-05-27 2005-12-08 Sanki Eng Co Ltd 空調用熱源システム
JP4600139B2 (ja) * 2004-10-06 2010-12-1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空調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6162101A (ja) * 2004-12-03 2006-06-22 Hitachi Home & Life Solutions Inc ヒートポンプ給湯装置
JP4505363B2 (ja) 2005-03-29 2010-07-21 東洋熱工業株式会社 空調システムの冷温水制御方法
JP4925885B2 (ja) * 2007-03-26 2012-05-09 新日本空調株式会社 配管系設備における流量測定方法
JP2009030821A (ja) 2007-07-24 2009-02-12 Yamatake Corp 送水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送水制御方法
CN201152584Y (zh) * 2007-12-04 2008-11-19 广州迪森家用锅炉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水—水采暖温度调节器和热水器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47868A (zh) * 2012-03-21 2014-01-29 株式会社东芝 热回收设备系统、热回收设备控制装置及热回收设备控制方法
US9454160B2 (en) 2012-03-21 2016-09-2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Thermal recycling plant system,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 thermal recycling plant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thermal recycling plant
CN103547868B (zh) * 2012-03-21 2017-02-22 株式会社东芝 热回收设备系统、热回收设备控制装置及热回收设备控制方法
CN105899886A (zh) * 2014-01-31 2016-08-24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泵台数控制方法、泵台数控制装置、泵系统、热源系统及程序
CN105899886B (zh) * 2014-01-31 2018-11-13 三菱重工制冷空调系统株式会社 泵台数控制方法、泵台数控制装置、泵系统、热源系统及记录介质
CN104949262A (zh) * 2014-03-27 2015-09-30 荏原冷热系统株式会社 热源装置
CN104949262B (zh) * 2014-03-27 2019-07-09 荏原冷热系统株式会社 热源装置
CN105865105A (zh) * 2016-03-30 2016-08-17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冷冻水二次泵系统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5865105B (zh) * 2016-03-30 2019-01-15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冷冻水二次泵系统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1912060A (zh) * 2020-07-15 2020-11-10 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集中空调系统水力平衡自动调适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0092916A1 (ja) 2012-08-16
TR201902393T4 (tr) 2019-03-21
US8939196B2 (en) 2015-01-27
CN102308155B (zh) 2014-01-08
JP4975168B2 (ja) 2012-07-11
RU2490561C2 (ru) 2013-08-20
KR101244536B1 (ko) 2013-03-18
US20120055665A1 (en) 2012-03-08
EP2397786A4 (en) 2017-02-01
RU2011137550A (ru) 2013-03-20
HUE043923T2 (hu) 2019-09-30
BRPI1008786A2 (pt) 2016-03-15
BRPI1008786B1 (pt) 2020-11-24
KR20110126688A (ko) 2011-11-23
EP2397786B1 (en) 2018-11-21
WO2010092916A1 (ja) 2010-08-19
EP2397786A1 (en) 2011-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08155B (zh) 二次泵式热源系统及二次泵式热源控制方法
KR101022295B1 (ko) 송수 제어 장치 및 송수 제어 방법
CN101354170B (zh) 空调控制系统及空调控制方法
US5123255A (en) Multi-type air-conditioning system with an outdoor unit coupled to a plurality of indoor units
JP6644559B2 (ja) 熱源制御システム、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装置
JP3652974B2 (ja) 一次ポンプ方式熱源変流量システム
JPH04165242A (ja) 水熱源空調設備における変水量制御方法
RU2340835C2 (ru) Автоматизированная информационная система для контроля и управления работой отопительной котельной с водогрейными котлами
JP6198398B2 (ja) 2ポンプ方式熱源設備におけるポンプ運転台数決定制御方法
JP4440147B2 (ja) 2ポンプ方式熱源設備における運転制御方法
EP3865778A1 (en) Thermal energy assembly
JP2577668B2 (ja) 空調用熱源水の水温制御装置
JP2004101104A (ja) 2次ポンプ方式熱源変流量制御方法および2次ポンプ方式熱源システム
JP2006266566A (ja) 2ポンプ方式熱源設備の運転制御方法
JP3972342B2 (ja) 空調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装置及び空調システム
US20220128285A1 (en) Water regulator
JP2003269779A (ja) 分流式流量測定による流量制御システム
CN113280461A (zh) 制冷系统的节流单元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存储介质及制冷系统
Franco et al. Dynamics of thermal-hydraulic network control strategies
RU68146U1 (ru) Индивидуальный тепловой пункт
CN109442602A (zh) 一种热泵机组的水路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2378167U (zh) 一种基于双流量检测技术的混水机组
JPH07174436A (ja) 河川水利用熱回収システム
KR20210119330A (ko) 열원 시스템
JPS60155843A (ja) 配水管内蓄熱による空調制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