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98300B - 定影单元和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定影单元和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98300B
CN102298300B CN201110182071.4A CN201110182071A CN102298300B CN 102298300 B CN102298300 B CN 102298300B CN 201110182071 A CN201110182071 A CN 201110182071A CN 102298300 B CN102298300 B CN 1022983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magnetic core
heating
fixation unit
magne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8207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98300A (zh
Inventor
丹田哲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2983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983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983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9830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53Structural details of heat elements, e.g. structure of roller or belt, eddy current, induction heating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02Induction heating
    • H05B6/10Induction heating apparatus, other than furna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5B6/14Tools, e.g. nozzles, rollers, calenders
    • H05B6/145Heated roll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20Details of the fixing device or porcess
    • G03G2215/2003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2016Heating belt
    • G03G2215/2019Heating belt the belt not heating the toner or medium directly, e.g. heating a heating roll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General Induction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定影单元和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定影单元包括:确定弧形的加热区间的加热机构;具有沿着所述加热区间的周面的加热辊;沿着所述周面卷绕在所述加热辊上的带;对所述带赋予张力的张力附加部件;以及对所述张力附加部件向着施力方向施加力的施力机构,其中所述施力方向是所述带的所述加热辊和所述张力附加部件之间部位沿着该带被拉长的方向。由此,可使带和加热机构之间的距离稳定,从而可良好地进行调色剂图像的定影工作。

Description

定影单元和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调色剂像定影在薄片体上的定影单元、以及组装有该定影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复印机、传真机或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典型的是具备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薄片体上的定影单元。有种定影单元具备加热辊、和压接于该加热辊的加压辊。该定影单元在承载有调色剂图像的薄片体通过加热辊和加压辊之间的夹缝部的期间,将调色剂图像定影于薄片体。
另外一种定影单元具备加热带、和压接于该带的加压辊。该定影单元在薄片体通过带和加压辊之间的夹缝部的期间,将调色剂图像定影于薄片体。
上述具备加热带和加压辊的带型定影单元,还具备被所述带卷绕的加热辊、和与加压辊一起夹持带的定影辊。所述带卷绕在加热辊和定影辊上。所述带型定影单元还具备用于维持带的张力的张紧辊。通过该张紧辊可实现带的稳定行进。
所述带型定影单元还具备感应加热带、和加热辊的加热机构。所述张紧辊朝向与带中加热辊和定影辊之间部位确定的进行路径垂直的方向施加力。
向垂直于带中加热辊和定影辊之间部位确定的行进路径的方向施加力的张紧辊,会使加热机构和带之间的距离变动。例如,当带的张力减小时,使张紧辊向离开连结加热辊的旋转中心轴和定影辊的旋转中心轴的直线的方向位移。当带的张力增大时,使张紧辊朝着连结加热辊的旋转中心轴和定影辊的旋转中心轴的直线位移。
张紧辊相对于连结加热辊的旋转中心轴和定影辊的旋转中心轴的直线的离开或接近,使处在加热机构确定的加热区间的起点和/或终点的带和加热机构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动。带和加热机构之间的距离变动成为影响带的温度控制的外部紊乱因素,调色剂图像的定影过程中,会引起定影不良的问题。
上述的问题不仅存在于感应加热方式的定影单元中,也存在于具有向带的外表面提供热能的其他加热机构的定影单元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良好地能够进行调色剂图像的定影工作的定影单元及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一方面涉及定影单元,用于定影调色剂图像,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机构,确定弧形的加热区间,在所述加热区间进行感应加热;加热辊,具有沿着所述加热区间的周面;带,沿着所述周面卷绕在所述加热辊上且由所述加热机构进行感应加热;张紧辊,对所述带赋予张力;施力机构,对所述张紧辊施加朝向施力方向的力,所述施力方向沿着所述加热辊和所述张紧辊之间的所述带的张紧设置方向;以及支承部件,支承所述张紧辊使其能在所述张紧设置方向上平行位移,使所述带和所述加热机构之间的距离稳定。
本发明另一方面涉及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上述定影单元。
根据本发明,由于因带的张力变动而引起的张紧辊的位移沿着带的张紧设置方向(即,朝向所述带的所述加热辊和所述张力附加部件之间部位沿着该带被拉长的方向),因此能够使带和加热机构之间的距离稳定。从而可良好地进行调色剂图像的定影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组装有定影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所具备的定影单元的概略剖面图。
图3是图2所示的定影单元概略立体图。
图4是概略地表示图2所示的定影单元所具备的IH线圈单元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的IH线圈单元的中心磁芯的概略剖面图。
图6是图4所示的中心磁芯用的驱动机构的概略框图。
图7是概略地说明基于图4所示的中心磁芯转动的温度控制的图。
图8是图2所示的定影单元所具备的带单元的概略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定影单元及图像形成装置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使用的“上”、“下”、“左”和“右”等表示方向的用语,其目的仅仅是为了清楚地进行说明,而并不是对定影单元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原理的限定。
〈图像形成装置〉
图1是表示具备定影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概略示意图。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为串列式彩色打印机。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原理可以适用于打印机、复印机、传真装置、以及兼具这些功能的数码复合机,也可以适用于根据从外部输入的图像信息在打印介质的表面上转印调色剂图像以进行打印的其他装置。
图像形成装置1包括四方形箱状的框体2。在框体2的内部,彩色图像形成在薄片体上。在框体2的上面设置有薄片体排出部3。打印有彩色图像的薄片体被排出到薄片体排出部3。薄片体例如可以是复印纸、明信片、OHP纸、描图纸、或者能够形成调色剂图像的其他打印介质。
框体2收纳有提供薄片体的供纸盒5和图像形成部7。此外,在框体2上还安装有用手动方式提供薄片体的堆纸盘6。堆纸盘6设置在供纸盒5的上方。图像形成部7设置在堆纸盘6的上方,根据从图像形成装置1的外部发送来的文字或图样等图像数据在薄片体上形成图像。
在图1所示的框体2的左侧形成有第一输送通道9。从供纸盒5抽出的薄片体通过第一输送通道9被输送到图像形成部7。在供纸盒5的上方形成有第二输送通道10。从堆纸盘6送来的薄片体通过第二输送通道10,从框体2的右侧向左侧移动而到达图像形成部7。在框体2内的左上部设置有:定影单元500,对由图像形成部7实施了图像形成处理的薄片体进行定影处理;以及第三输送通道11,向薄片体排出部3输送定影处理后的薄片体。
供纸盒5能够向框体2的外部(例如图1中的右侧)拉出。使用者可以拉出供纸盒5来补充薄片体。供纸盒5具有收纳部16。使用者可以在收纳部16中有选择地收纳各种尺寸的薄片体。收纳在收纳部16中的薄片体通过供纸辊17和分配辊18被一张张地抽出至第一输送通道9。
堆纸盘6能够在沿框体2外面的关闭位置和从框体2的外面突出的打开位置(如图1所示)之间上下转动。薄片体可以一张一张地放置在堆纸盘6的手动供纸部19上。取而代之,使用者也可以将多张薄片体放置在手动供纸部19上。放置在手动供纸部19上的薄片体通过搓纸辊20和分配辊21被一张张地抽出至第二输送通道10。
第一输送通道9和第二输送通道10在对准辊22近旁汇合。到达了对准辊22的薄片体利用对准辊22而暂时停止。然后,对准辊22对薄片体进行偏离调整和时机调整。在偏离调整和时机调整后,对准辊22将薄片体送向第二转印部23。在被送到第二转印部23的薄片体上,转印(第二次转印)中间转印带40上的全彩色调色剂图像。在第二次转印后,薄片体被送到定影单元500。定影单元500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薄片体上。根据需要,在调色剂图像被定影到薄片体的其中一面上之后,第二转印部23也可以在另一面上形成新的全彩色调色剂图像(两面打印)。在进行两面打印的情况下,调色剂图像被定影在薄片体的其中一面上之后,薄片体被送向第四输送通道12并翻转。由第二转印部23在另一面上形成的新的调色剂图像后,通过定影单元500定影。然后,薄片体经过第三输送通道11,通过排出辊24被排出到薄片体排出部3。
图像形成部7具有分别形成黑色(Bk)、黄色(Y)、青色(C)和品红色(M)的调色剂图像的四个图像形成单元26~29。图像形成部7还具有中间转印部30。中间转印部30重叠并承载由所述图像形成单元26~29形成的调色剂图像。
各图像形成单元26~29包括感光鼓32以及与感光鼓32的圆周面相对配置的带电部33。各图像形成单元26~29具有激光扫描单元34,激光扫描单元34按照从图像形成装置1外部发送来的文字或图样等图像数据,向各感光鼓32的圆周面发射激光束。来自激光扫描单元34的激光束照射带电部33下游的感光鼓32的圆周面。各图像形成单元26~29还具有显影部35,显影部35与感光鼓32的圆周面相对配置。显影部35把调色剂提供给承载有通过照射激光束形成的静电潜影的感光鼓32的圆周面,形成调色剂图像。在感光鼓32的圆周面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部30上(第一次转印)。各图像形成单元26~29还具有清洁部36,清洁部36与感光鼓32的圆周面相对配置。清洁部36清扫第一次转印后的感光鼓32的圆周面。
图1所示的各图像形成单元26~29的感光鼓32利用驱动电动机(未图示)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在各图像形成单元26~29的显影部35的各调色剂盒51内,分别贮存黑色调色剂、黄色调色剂、青色调色剂和品红色调色剂。
中间转印部30包括:配置在图像形成单元26附近位置的后辊(驱动辊)38;配置在图像形成单元29附近位置的前辊(从动辊)39;以及在后辊38和前辊39之间延伸的中间转印带40。中间转印部30还包括将中间转印带40按压在各图像形成单元26~29的感光鼓32上的四个转印辊41。转印辊41将中间转印带40按压在承载有由显影部35形成的调色剂图像的感光鼓32的周面上,实现在中间转印带40上转印(第一次转印)调色剂图像。
在中间转印带40上转印调色剂图像的结果,使由黑色调色剂、黄色调色剂、青色调色剂和品红色调色剂形成的调色剂图像重叠在中间转印带40上,形成全彩色调色剂图像。
第一输送通道9朝着中间转印部30延伸。从供纸盒5送来的薄片体通过第一输送通道9并到达中间转印部30。沿第一输送通道9适当地配置有用于输送薄片体的多个输送辊43。此外,配置在中间转印部30上游的对准辊22,配合图像形成部7的图像形成动作,调整经过第一输送通道9的薄片体的供纸时机。
定影单元500对薄片体加热并加压。其结果,在薄片体上形成的刚刚被第二次转印后尚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被定影在薄片体上。定影单元500包括:具有压接于薄片体的带511的带单元510和与带511协同夹持薄片体的基准辊520。带单元510具有被带511卷绕的第一辊512和第二辊513。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辊513作为加热辊而被例示,该加热辊具有沿着由后述的加热机构确定的加热区间的周面。
在定影单元500的下游配置有输送辊49。在框体2内形成有从第二转印部23向输送辊49延伸的输送通道47。通过了中间转印部30被输送来的薄片体,经过输送通道47被导入形成在基准辊520和带511之间的夹缝部。在夹缝部中,调色剂图像被定影在薄片体上。薄片体通过了基准辊520和带511之间后,经过输送通道47被导向第三输送通道11。
输送辊49将薄片体送到第三输送通道11。第三输送通道11将由定影单元500进行了定影处理的薄片体导向薄片体排出部3。此外,配置在第三输送通道11的出口的排出辊24将薄片体向薄片体排出部3排出。
〈定影单元〉
图2是定影单元500的概略剖面图。图3是定影单元500的概略立体图。参照图1至图3对定影单元500进行说明。
(加热机构)
定影单元500除了具备上述的带单元510和基准辊520,还包括加热带511和第二辊513的IH线圈单元530。在本实施方式中,IH线圈单元530作为加热机构而被例示。
邻接于第二辊513而配置的IH线圈单元530具有其剖面呈大致Ω形状的平台200(参照图2)。另外,图3中没有示出平台200。从非导电性的耐热树脂(例如PPS、PET、LCP)成型为薄板状的平台200具有呈大致半圆筒形状的曲面部230。曲面部230具有与第二辊513的旋转中心轴大致平行的一对端部边缘。平台200还包括分别从曲面部230的一对端部边缘延伸出的一对平板状的耳部240、240。用适当的固定具250(例如螺钉)将一对耳部240、240分别固定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框体2上。
曲面部230包括向离开第二辊513的方向突出的一对定位壁231、231。定位壁231与第二辊513的旋转中心轴大致平行地延伸。IH线圈单元530具备固定于曲面部230的线圈531。线圈531具有以一对定位壁231、231为基准而卷绕的漆包线,该线圈531形成有沿着曲面部230的线圈面532。
IH线圈单元530具备向线圈531提供电力的电源(未图示)。通过来电源的电力提供,使线圈531产生磁场。
IH线圈单元530包括磁性部件260,该磁性部件260确定从线圈531产生的磁场中的磁力线的路径。磁性部件260具有分别被固定在一对耳部240、240上的一对平板状的侧磁芯533、533。侧磁芯533例如由铁氧体成型。从线圈531产生的磁场中的磁力线的路径通过侧磁芯533。这样,一对侧磁芯533、533确定加热区间的起点和终点,该加热区间通过来自线圈531的磁场而被感应加热。IH线圈单元530在从起点S至终点E的弧形加热区间,感应加热沿着第二辊513的周面卷绕的带511和第二辊513(参照图2)。
磁性部件260还包括设置在加热区间的中间位置的中心磁芯535和一对拱形磁芯534、534,该一对拱形磁芯534、534在一对侧磁芯533、533和中心磁芯535之间延伸。拱形磁芯534例如由铁氧体(ferrite)成型。中心磁芯535与第二辊513大致平行地配置。中心磁芯535的一部分被线圈面532的内边缘围着。拱形磁芯534的基端部与侧磁芯533连接。拱形线圈534的另一端部接近中心磁芯535的周面。线圈面532被设在由中心磁芯535、拱形线圈534、侧磁芯533以及处在加热区间带511所围着的区域内。
图4概略地示出放置在平台200上的线圈531、侧磁芯533、拱形磁芯534以及中心磁芯535。参照图2至图4进一步说明IH线圈单元530。
拱形磁芯534例如具有拱形磁芯片537,拱形磁芯片537沿着中心磁芯535的长度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在多处。拱形磁芯片537例如可以是宽度约为10mm的呈大致L字形的铁氧体部件。拱形磁芯片537较大的配置密度可提高加热效率。另一方面,减小拱形磁芯片537的配置密度可以降低制造成本并且减轻定影单元500的重量。因此,拱形磁芯片537的配置密度最好是根据加热效率、制造成本及/或重量适当地决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拱形磁芯片537等间距地排列。也可以取而代之,在中心磁芯535的长度方向中心位置附近,减小拱形磁芯片537的配置密度,在中心磁芯535的端部附近,增大拱形磁芯片537的配置密度。各拱形磁芯片537之间的间隙例如可以被指定在拱形磁芯片537的宽度的1/3以上1/2以下的范围内。
侧磁芯533例如可以由连续配置的长度为30mm以上60mm以下的多个铁氧体板制成。拱形磁芯534和侧磁芯533的配置例如可以配合从线圈531产生的磁场的磁通密度(磁场强度)分布来确定。在不存在拱形磁芯片537的部分,由侧磁芯533补充磁场的会聚效果,使中心磁芯535在长度方向上的磁通密度分布(温度差)均匀。
图5是中心磁芯535的长度方向的剖面图。参照图2、图3及图5进一步说明IH线圈单元530。
中心磁芯535包括圆柱形的导电性轴538及覆盖导电性轴538的圆筒形的磁性筒539。磁性筒539例如用硅类粘接剂粘接在导电性轴538上。磁性筒539例如呈外径为14mm以上20mm以下的圆筒形。导电性轴538包括与圆筒形的磁性筒539嵌合的主体部541及一对轴颈542、543。轴颈542、543比主体部541细。轴颈542、543与主体部541同轴,从磁性筒539向外突出。导电性轴538最好由非磁性的不锈钢制成。不锈钢制的导电性轴538可抑制中心磁芯535的变形。另外,轴颈542及543最好用非导电性部件覆盖。这样,从线圈531向导电性轴538的电流的传输得以抑制。
磁性筒539包括大致呈圆筒形的多个磁性筒片544。磁性筒片544例如由铁氧体成型。多个磁性筒片544沿着导电性轴538连续设置。配置在导电性轴538的长度方向中心位置的磁性筒片544的外径大于位于导电性轴538的主体部541的左右端的磁性筒片544的外径。磁屏蔽板545局部覆盖外径小的磁性筒片544的外周面,以便填补位于导电性轴538中心的磁性筒片544和位于导电性轴538的左右端的磁性筒片544之间的台阶。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有磁屏蔽板545的中心磁芯535的周面区域作为屏蔽朝向第二辊531的磁力线的路径的屏蔽区域而被例示。
作为磁屏蔽板545,优选采用非磁性且导电性良好的材料(例如无氧铜)。与磁屏蔽板545的面垂直的磁场贯通可产生感应电流。该感应电流产生逆磁场,以消除交链磁通(垂直的贯通磁场)。其结果,磁屏蔽板545能够屏蔽磁场。由良好导电性部件制成的磁屏蔽板545还能够抑制因感应电流产生的焦耳热,有效地屏蔽磁场。由固有电阻小的材料制成的磁屏蔽板545和/或厚的磁屏蔽板545具有高导电性。磁屏蔽板545的板厚最好是0.5mm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厚度约1mm的磁屏蔽板545。
图6是表示与中心磁芯535连接的驱动机构的结构的示意图。参照图1、图5及图6来说明使中心磁芯535转动的驱动机构。
驱动机构64通过轴颈542(或轴颈543)使中心磁芯535转动。通过中心磁芯535的转动而改变磁屏蔽板545的位置。伴随磁屏蔽板545的移动,因向感应加热线圈52供电产生的磁场或者磁的路径得以切换。
驱动机构64例如具有步进马达66、使步进马达66的转动减速的减速器68。连接在中心磁芯535的轴颈542上的齿轮549与减速器68啮合。步进马达66通过减速器68和齿轮549而使中心磁芯535转动。作为减速器68例如可以使用蜗杆。驱动机构64还具有与齿轮549的转动联动转动的刻度盘(slitted disc)72、以及检测刻度盘72的转动角(即,中心磁芯535的转动角(从基准位置开始的转动位移量))的光断续器(photointerrupter)74。
中心磁芯535的转动角例如可通过施加给步进马达66的驱动脉冲数来控制。驱动机构64具备控制步进马达66的转动的控制电路640。控制电路640具有控制用IC641、输入驱动器642、输出驱动器643以及半导体存储器644。来自光断续器74的检测信号通过输入驱动器642输入到控制用IC641。控制用IC641根据输入的信号检测当前中心磁芯535的转动角(位置)。另一方面,从图像形成装置1所具备的图像形成控制部650向控制用IC641发送有关当前的薄片体尺寸的信息信号。控制用IC641在接收到来自图像形成控制部650的信息信号后,从半导体存储器(ROM)644读出适合薄片体尺寸的转动角的信息,并以一定的周期输出达到作为目标的转动角的驱动脉冲。驱动脉冲通过输出驱动器643被施加给步进马达66。步进马达66按照驱动脉冲而动作。另外,如果在控制步进马达66时仅需要检测基准位置,则刻度盘72可以作为指针部件来使用。在基准位置,指针部件可以由光断续器74来检测。
(带单元及基准辊)
再次参照图2及图3对带单元510及基准辊520进行说明。
带单元510包括第一辊512、配置在IH线圈单元530和第一辊512之间的第二辊513、以及卷绕在第一辊512和第二辊513上的带511。基准辊520与第一辊512一起夹持带511。在基准辊520和带511之间形成有平坦的夹缝。
带511例如具有:厚度尺寸约为30μm以上50μm以下的电铸镍基体(nickel electroformed substrate)、层叠在镍电铸基体上的硅橡胶层、以及形成在硅橡胶层上的脱模层(例如PFA层)。第二辊513例如呈外径为30mm的圆筒形。第二辊513具有:圆筒形的铁基体、及形成在铁基体外周面的厚度尺寸为0.2mm以上1.0mm以下的脱模层(例如PFA层)。第一辊512例如呈圆柱形。第一辊512具有:由不锈钢制成的外径为45mm的芯轴辊、覆盖芯轴辊的外周面的采用厚度为5mm以上10mm以下的硅橡胶层的海棉层。基准辊520例如呈外径为50mm的圆柱形。基准辊520具有:由不锈钢制成的芯轴辊、覆盖芯轴辊的外周面的采用厚度为2mm以上5mm以下的硅橡胶层的海棉层、以及脱模层(例如PFA层)。基准辊520的金属制的轴芯材料例如可以由Fe或Al制成。也可以在该轴芯上形成硅橡胶层。还可以在硅橡胶层的表层形成氟树脂层。
定影单元500还包括对带511赋予张力的张紧辊(tension roller)540。张紧辊540具有主体部310和轴颈320,主体部310抵接于从第二辊513到第一辊512的带511的内面,轴颈320从主体部310的端部伸出(参照图3)。张紧辊540有助于抑制行进中的带511的翘曲并使带511的行进稳定。主体部310最好用铝制成。铝制的主体部310的高导热率可以减小带511的温度分布的变动。
定影单元500还具备热敏电阻(thermistor)62,用于非接触式地测量带511的温度。热敏电阻62被安装在平台200上,最好配置在由感应加热引起的发热量较大的部位。另外,也可以取代热敏电阻62而利用恒温器(thermostat)来测量带511的温度。也可以取而代之,将热敏电阻62或恒温器配置在第二辊513的内部。热敏电阻或恒温器这样的温度测量构件的设置有助于提高异常温度上升时的安全性。
(对带单元的热量控制)
用图7概略地说明对带单元510的热量控制。图7是概略地表示定影单元500的剖面图。其中,图7(a)示出定影单元500中的磁屏蔽板545处在离开第二辊513最远的退避位置的情况。图7(b)示出在定影单元500中的磁屏蔽板545处在最接近第二辊513的接近位置的情况。参照图6、图7(a)及图7(b),来说明对带单元510的热量控制。
基于驱动机构64的中心磁芯535的转动用于对带单元510的热量控制。对大尺寸薄片体的定影处理需要在比较广的范围提供热量。另一方面,对小尺寸薄片体的定影处理需要在比较狭窄的范围提供热量。当大尺寸薄片体通过定影单元500时,驱动机构64让中心磁芯535转动,以使磁屏蔽板545到达退避位置。当小尺寸薄片体通过定影单元500时,驱动机构64让中心磁芯535转动,以使磁屏蔽板545到达接近位置。
当磁屏蔽板545处在退避位置时,线圈531产生的磁场的磁力线经由通过侧磁芯533、拱形磁芯534及中心磁芯535的第一路径P1而通过第二辊513和带511。其结果,在强磁性体的带511及第二辊513产生涡电流。涡电流产生与各材料的固有阻抗相对应的焦耳热。这样,带511及第二辊513不会受到磁屏蔽板545的妨碍而被整体加热。
位于接近位置的磁屏蔽板545处在中心磁芯535和第二辊513之间。因此,线圈531产生的磁场的磁力线的第二路径P2基本上不通过中心磁芯535。这样,通过中心磁芯535的转动,线圈531产生的磁场中的磁力线的路径被切换。其结果,与设置有磁屏蔽板545的中心磁芯535的两端部相对置的带511及第二辊513的发热量得以降低。
(带单元)
图8是带单元510的立体图。参照图2、图3及图8来说明带单元510。
带单元510的第二辊513具备:沿着弧形加热区间形成带511的行进路径的呈大致圆柱形的主体部518(参照图3)、从主体部518的端面突出的轴颈552、连接主体部518和轴颈552的轴承561(参照图3)、分别沿着带511的两边缘的一对圆板形的凸缘519、519。直径大于主体部518的凸缘519限定带511行进时最大的摆动幅度。通过凸缘519,带511的横向位置被恰当地控制在一对凸缘519、519之间。主体部518可通过轴承561绕轴颈552转动。使主体部518转动的驱动力通过带511从第一辊512传递而来。
在第二辊513的轴颈552上安装有托架562。托架562被用于连接支承带单元510和基准辊520的支承架(未图示)。
如图8所示,带单元510具备保持架553。保持架553具有:配置在托架562和凸缘519之间的支承板554、配置在薄片体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的入口壁555、配置在与入口壁555相反的一侧的出口壁556。托架562插在形成在支承板554的周边缘的切口部563内。这样,第二辊513适当地被支承板554所支承。
如图8所示,张紧辊540具有安装在轴颈320上的轴承321。支承板554上形成有收容轴承321的狭缝322。确定狭缝322轮廓的支承边缘323支承着轴承321。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架553作为支承张紧辊540的支承部件而被例示。
形成在支承板554上的狭缝322沿着第一方向F延伸,该第一方向F与由第二辊513和张紧辊540所确定的行进区间中带511的行进方向大致平行。在由第二辊513和张紧辊540所确定的行进区间,带511与第二辊513的主体部518和张紧辊540的主体部310之间的共同切线基本上一致。狭缝322容许张紧辊540沿着第一方向F位移。
如图2所示,张紧辊540使带511向第一辊512和第二辊513之间的共同切线T的外方弯曲。因此,通过使张紧辊540沿着第一方向F位移的力的分力(与共同切线垂直的力成份),使带511的张力恰当地得到维持。这样,张紧辊540可恰当地消除带511的松弛。
保持架553还包括沿着支承板554的外表面的滑动板330。在呈大致平板形的滑动板330的中央部位,形成有呈大致梯形的开口部331。张紧辊540的轴承321从开口部331露出。
滑动板330具有向开口部331的内部突出的第一爪部332。朝着形成在支承板554上的狭缝322弯曲的第一爪部332抵接于张紧辊540的轴承321的周面。
支承板554上还形成有沿第一方向F延伸的副狭缝324。副狭缝324向支承板554和入口壁555之间的角部延伸。滑动板330具有第二爪部333。从滑动板330的周向边缘伸出的第二爪部333朝着副狭缝324弯曲,与支承板554卡合。
保持架553还包括线圈弹簧340。线圈弹簧340具有与滑动板330的周边缘卡合的第一端部341、和与支承板554卡合的第二端部342。滑动板330的周边缘确定与线圈弹簧340的第一端部341卡合的切口部334。支承板554具有向外突出的卡合爪343。线圈弹簧340的第二端部342与卡合爪343卡合。线圈弹簧340在切口部334和卡合爪343之间与第一方向F大致平行地伸长。因此,线圈弹簧340朝着第一方向F压靠滑动板330。
滑动板330通过第一爪部332向第一方向F压靠张紧辊540。安装在张紧辊540的轴颈320上的轴承321由形成在支承板554上的狭缝322引导而沿着第一方向F移动。这样,被向沿着第二辊513和张紧辊540之间的带的张紧设置方向的施力方向施加力的张紧辊540,按照带511的张力沿第一方向F移动。由于在加热区间的终点E(参照图2)的侧磁芯533和带511之间的间隔不会没必要地变动,因此,对带511的加热量几乎不会受到带511的张力变动的影响。
在本实施方式中,滑动板330和线圈弹簧340作为对张紧辊540向第一方向施加力的施加机构而被例示。也可以取而代之,使用能够对张紧辊540向着第一方向F施加力的其他的结构及/或部件作为施加机构。
本实施方式中的定影单元500具备IH线圈单元530。也可以取而代之,使用能够加热带511及/或第二辊513的其他的加热机构来代替IH线圈单元530。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张力附加部件使用了张紧辊540。也可以取而代之,使用能够恰当地对带511附加张力的其他已知的结构或部件作为张力附加部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线圈弹簧340向沿着第二辊(加热辊)513和张紧辊540之间的带的张紧设置方向的第一方向F伸长。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张紧辊540的位移方向由狭缝322的延伸方向来确定,因此,也可以取而代之,使线圈弹簧340向与第一方向F不同的方向伸长。
如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定影单元,该定影单元用于定影调色剂图像,包括:加热机构,确定弧形的加热区间;加热辊,具有沿着所述加热区间的周面;带,沿着所述周面卷绕在所述加热辊上;张力附加部件,对所述带赋予张力;以及施力机构,对所述张力附加部件施加朝向施力方向的力,所述施力方向是所述带的所述加热辊和所述张力附加部件之间部位沿着该带被拉长的方向。
根据此结构,由于因带的张力变动所引起的张紧辊的位移沿着带的张紧设置方向,因此能够使带和加热机构之间的距离稳定。故此,可良好地进行调色剂图像的定影工作。
较为理想的是,上述的定影单元还包括:支承所述张力附加部件的支承部件,所述张力附加部件包括张紧辊,该张紧辊具有与所述带接触的主体部和从该主体部延伸出的轴颈,所述支承部件具有支承板,该支承板上形成有用于沿所述施力方向引导所述轴颈的狭缝。
根据此结构,由于张紧辊的轴颈通过形成在支承部件的支承板上的狭缝而在沿着带的张紧设置方向的施力方向受到引导,因此能够使带和加热机构之间的距离稳定。从而可良好地进行调色剂图像的定影工作。
在上述的定影单元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主体部由铝制成。
根据此结构,通过热传导率较高的主体部,可以减缓带的热分布的变动。
在上述的定影单元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加热机构用于感应加热所述带,该加热机构具备:线圈,形成有沿着所述加热区间的线圈面;和磁性部件,确定从所述线圈产生的磁场中的磁力线的路径,其中,所述磁性部件具有:一对侧磁芯,确定所述加热区间的起点和终点;中心磁芯,配置在所述加热区间的中途部;以及一对拱形磁芯,在所述一对侧磁芯与所述中心磁芯之间延伸,其中,所述中心磁芯具有屏蔽区域,该屏蔽区域用于屏蔽朝向所述加热辊的所述磁力线的所述路径。
根据此结构,由于中心磁芯具有局部屏蔽朝向加热辊的磁力线的路径的屏蔽区域,因此,通过屏蔽区域可调整对带的加热区域。
在上述的定影单元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加热机构具备使所述中心磁芯转动的驱动机构。
根据此结构,通过利用了驱动机构的中心磁芯的转动,可调整对带的加热区域。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上述的定影单元。
根据此结构,由于图像形成装置具备上述的定影单元,因此,可良好地进行调色剂图像的定影工作。

Claims (6)

1.一种定影单元,用于定影调色剂图像,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热机构,确定弧形的加热区间,在所述加热区间进行感应加热;
加热辊,具有沿着所述加热区间的周面;
带,沿着所述周面卷绕在所述加热辊上且由所述加热机构进行感应加热;
张紧辊,对所述带赋予张力;
施力机构,对所述张紧辊施加朝向施力方向的力,所述施力方向沿着所述加热辊和所述张紧辊之间的所述带的张紧设置方向;以及
支承部件,支承所述张紧辊使其能在所述张紧设置方向上平行位移,使所述带和所述加热机构之间的距离稳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张紧辊具有与所述带接触的主体部和从该主体部延伸出的轴颈,
所述支承部件具有支承板,该支承板上形成有用于沿所述施力方向引导所述轴颈的狭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影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由铝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机构用于感应加热所述带,该加热机构具备:
线圈,形成有沿着所述加热区间的线圈面;和
磁性部件,确定从所述线圈产生的磁场中的磁力线的路径,其中,
所述磁性部件具有:
一对侧磁芯,确定所述加热区间的起点和终点;
中心磁芯,配置在所述加热区间的中途部;以及
一对拱形磁芯,在所述一对侧磁芯与所述中心磁芯之间延伸,其中,
所述中心磁芯具有屏蔽区域,该屏蔽区域用于屏蔽朝向所述加热辊的所述磁力线的所述路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影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机构具备使所述中心磁芯转动的驱动机构。
6.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影单元。
CN201110182071.4A 2010-06-28 2011-06-27 定影单元和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983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46675A JP5271974B2 (ja) 2010-06-28 2010-06-28 定着ユニット及び定着ユニットが組み込まれ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146675 2010-06-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98300A CN102298300A (zh) 2011-12-28
CN102298300B true CN102298300B (zh) 2014-05-28

Family

ID=453527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82071.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98300B (zh) 2010-06-28 2011-06-27 定影单元和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699932B2 (zh)
JP (1) JP5271974B2 (zh)
CN (1) CN10229830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75648B2 (ja) * 2008-07-30 2013-04-03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029656B2 (ja) * 2009-06-22 2012-09-1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電磁誘導加熱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6062840B2 (ja) * 2013-10-22 2017-01-18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114691A (ja) 2014-12-12 2016-06-23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582899B2 (ja) * 2015-11-11 2019-10-02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70910B2 (en) * 2005-06-17 2009-08-04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ix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using induction heat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43759A (ja) * 1990-10-04 1992-05-18 Brother Ind Ltd 熱定着装置
JP2006030245A (ja) * 2004-07-12 2006-02-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定着装置
JP4701003B2 (ja) * 2005-05-18 2011-06-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ベルト装置、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28098B2 (ja) * 2006-07-03 2012-09-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ベル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加熱装置
WO2009031702A1 (ja) * 2007-09-06 2009-03-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像加熱装置
JP5015745B2 (ja) 2007-12-07 2012-08-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62994A (ja) * 2008-01-07 2009-07-23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US8078072B2 (en) 2008-01-07 2011-12-13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image fixing device including an induction heater and a shield located between two sections of a core of the induction heater
JP2009237402A (ja) 2008-03-28 2009-10-15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US7995958B2 (en) * 2008-03-28 2011-08-09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238386B2 (ja) * 2008-07-18 2013-07-17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70910B2 (en) * 2005-06-17 2009-08-04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ix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using induction heater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平4-143759A 1992.05.18
JP特开2006-30245A 2006.02.02
JP特开2006-323074A 2006.11.30
JP特开2009-162994A 2009.07.23
JP特开2009-237402A 2009.10.15
JP特开2010-26246A 2010.02.04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98300A (zh) 2011-12-28
US8699932B2 (en) 2014-04-15
JP5271974B2 (ja) 2013-08-21
US20110318075A1 (en) 2011-12-29
JP2012008487A (ja) 2012-0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98300B (zh) 定影单元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2314141B (zh) 定影单元和图像形成装置
EP2620816B1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630134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1609291B (zh)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455649B (zh) 定影装置以及具备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1872148A (zh) 定影装置及具有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2004426B (zh) 定影单元和装有定影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
JP5232808B2 (ja) 定着装置及びこれを搭載した画像形成装置
US846317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546167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5397647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482728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5538047B2 (ja) 定着装置及びこれを搭載し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232707B2 (ja) 定着装置及びこれを搭載し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03792824B (zh)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US9141044B2 (en) Fixing apparatus with movable magnetic flux shielding portion and sheet guide portion,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2203220A (ja) 定着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212848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211090B2 (ja) 定着装置及びこれを搭載し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0889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238736B2 (ja) 定着装置及びこれを搭載し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54234A (ja) 定着装置及びこれを搭載し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256645A (ja) 定着装置及びこれを搭載し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80176A (ja) 定着装置及びこれを搭載した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Applicant after: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Kyocera Mita Corp.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KYOCERA CORP TO: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5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