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97012A - 空气扫气型2冲程发动机 - Google Patents

空气扫气型2冲程发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97012A
CN102297012A CN2011101619405A CN201110161940A CN102297012A CN 102297012 A CN102297012 A CN 102297012A CN 2011101619405 A CN2011101619405 A CN 2011101619405A CN 201110161940 A CN201110161940 A CN 201110161940A CN 102297012 A CN102297012 A CN 1022970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avenging
path
air
partition board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6194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97012B (zh
Inventor
汤浅常由
八代醍忠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wasaki Motors Ltd
Original Assignee
Kawasaki Jukogyo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wasaki Jukogyo KK filed Critical Kawasaki Jukogyo KK
Publication of CN1022970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970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970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9701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25/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using fresh charge for scavenging cylinders
    • F02B25/02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using fresh charge for scavenging cylinders using unidirectional scavenging
    • F02B25/04Engines having ports both in cylinder head and in cylinder wall near bottom of piston stroke
    • F02B25/06Engines having ports both in cylinder head and in cylinder wall near bottom of piston stroke the cylinder-head ports being controlled by working pistons, e.g. by sleeve-shaped extensions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75/00Other engines
    • F02B75/02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ycles, e.g. six-stroke
    • F02B2075/022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ycles, e.g. six-stroke having less than six strokes per cycle
    • F02B2075/025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ycles, e.g. six-stroke having less than six strokes per cycle two

Abstract

本发明的空气扫气型2冲程发动机,具备使曲轴室(2a)与燃烧室(1a)连通的一个以上的扫气通路(13)、(14)、提供空气(A)的空气通路(10)、将空气通路(10)来的空气(A)从汽缸(1)的径向外方导入扫气通路(13)、(14)的上部的导入通路(16)、以及从外侧覆盖导入通路(16)的盖(21);通过扫气模块(20)成一整体形成盖(21)、扫气通路(13)、(14)的上部、和导入通路(16)的一部分。

Description

空气扫气型2冲程发动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可作为灌木清除机那样的小型设备的驱动源使用的空气扫气(Scavenging)型2冲程发动机的改良。
背景技术
向来已知,作为空气扫气型2冲程发动机,在利用混合气体进行燃烧室内的扫气之前,先利用空气进行扫气,抑制混合气体从排气端口吹出。作为这样的已有的发动机,在日本特开2004-360656号公报中,公开了下述技术,即在汽缸与曲轴箱内部各具备一对第1扫气通路和第2扫气通路,将从外部取入空气通路的空气通过导入通路暂时导入第2扫气通路,在扫气行程中将从第1扫气通路来的混合气体提供给燃烧室之前,从第2扫气通路向燃烧室内提供空气,以此防止混合气体从排气通路吹出的技术。在这种发动机中,将空气通路连通于第2扫气通路的导入通路形成于汽缸外围部形成的凹处与封闭该凹处的平板状盖之间。
通常利用铸造方法铸造的汽缸在扫气口(掃気ポート)等开口部和合型处会发生毛刺,因此需要利用锉刀等切削工具从所述汽缸的凹处插入汽缸内部进行切削这样的麻烦的方法进行工作以将其加以去除。
另一方面,作为这类的其他发动机,日本特开2008-138602号公报公开了下述技术,即在汽缸上形成的开口部的内表面与嵌入于该开口部的盖的内表面之间,形成与空气通路连通的空间,同时该空间利用与盖形成为一体的分隔部隔开,与空气供给用的第2扫气通路的第2扫气端口连通,而且在活塞的外周形成使空气滞留的凹部并扫气行程时在上升时该凹部与第2扫气口连通的技术。在这种发动机中,在盖上成一整体形成将空气引导到第2扫气口的通路的壁面形成用的分隔部,因此安装盖前的汽缸,第1和第2扫气口通过开口部呈露于外部,所以汽缸的毛刺的去除工作比较容易进行。
发明内容
但是,日本专利特开2008-138602号公报所述的发动机,从空气通路来的空气通过活塞外周的凹部被从第2扫气口引入第2扫气通路,因此结构复杂从而制造成本也高。而且被引入第2扫气通路的空气量由作为比较大型的铸件的活塞的凹部的形状决定,因此空气量的设定和调整不容易进行。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虽然结构简单造价低,但是容易去除汽缸的毛刺、调整空气量的空气扫气型2冲程发动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空气扫气型2冲程发动机,具备使曲轴室与燃烧室连通的一个以上的扫气通路、提供空气的空气通路、将所述空气通路来的空气从汽缸的径向外方导入所述扫气通路的上部的导入通路、从外侧覆盖所述导入通路的盖、以及在与所述盖之间形成所述扫气通路的上部和所述导入通路的一部分的扫气模块。
如果采用这种结构,则在扫气模块上形成扫气通路的上部和导入通路的部分,因此安装该扫气模块前的汽缸,其扫气口通过用于嵌入扫气模块的具有开口面积大的开口部呈露于外部,所以在制造时的脱模工序中发生于扫气口的开口缘部等处的毛刺由于操作方便,能够容易地去除。而且在安装于汽缸的扫气模块和盖与汽缸之间,设置将空气通路来的空气通过导入通路导入扫气通路的结构,因此与将空气通过活塞外周的凹部引入扫气通路的结构(日本特开2008-138602号公报)相比,其结构简单而且制造成本低。
在本发明中,最好是开口于所述燃烧室的扫气口的上缘由所述汽缸的周壁上的扫气口上缘部形成,所述扫气模块的上部的径向内端部位于所述扫气口上缘部的径向外侧。借助于此,活塞下降时扫气口开始开口的时刻根据汽缸的周壁上形成的扫气口上缘部的位置唯一决定,因此即使是由于扫气模块在汽缸上的安装位置的偏差,扫气模块的上部的径向内端部相对于汽缸的扫气口的上缘有位置偏差,利用空气进行扫气的时刻也没有偏差。这种结构容易通过例如使扫气模块的上部的径向内端部与设置于汽缸相对于周壁上的扫气口上缘部的径向外侧部的阶梯部接触实现。
在本发明中,所述扫气模块与在径向上贯通所述汽缸周壁设置的扫气开口部嵌合着安装,所述盖安装于所述扫气开口部的径向外端面。如果采用这种结构,则扫气模块与盖分开形成,因此形状和制造方法等方面扫气模块的设计自由度增加。
在本发明中,最好是具备主要向所述燃烧室提供所述曲轴室内的混合气体的第1扫气通路、以及主要向所述燃烧室提供来自所述导入通路的空气的第2扫气通路;所述导入通路通过所述第1扫气通路的径向外侧与所述第2扫气通路连通。借助于此,容易将通过第1扫气通路的径向外侧与第2扫气通路连通的导入通路的一部分与扫气模块形成为一体,通过任意设定从该扫气模块的导入通路到第2扫气通路的连通部分的通路面积,能够调整从空气通路导入第2扫气通路的空气量。
在本发明中,最好是在形成所述第1扫气通路的通路壁的径向外侧部,形成导入所述导入通路内的空气的导入孔。借助于此,将从空气通路导入导入通路的空气也导入第1扫气通路,这样能够按照第2扫气通路内的空气,确保有足够的防止吹出用的空气。
最好是在具备第1和第2扫气通路的情况下,所述扫气模块成一整体形成具有在径向上延伸的通路上壁部、从该通路上壁部的径向内端部到中间部的内侧半部起分别向下方延伸的第1隔板部和第2隔板部,在所述第1隔板部与所述第2隔板部之间形成所述第1扫气通路的上部,在所述第2隔板部与所述汽缸之间形成所述第2扫气通路的上部。如果采用这种结构,则所述第1和第2隔板部成一整体形成于扫气模块,因此能够容易地形成第1和第2扫气通路的上部。
最好是在成一整体形成具有第1隔板部和第2隔板部的情况下,成一整体形成还具有从所述通路上壁部的下表面向下方延伸,而且与所述第1隔板部和第2隔板部的各上部侧面连接的第1导向壁部和第2导向壁部,所述第1导向壁部和第2导向壁部具有比所述第1隔板部和第2隔板部的高度小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具备从其下端部向内端往斜上方倾斜的导向面。借助于这些导向面,能够将混合气体和空气向燃烧室内的上部提供,因此能够高效率地向燃烧室内充填混合气体和空气。
最好是在成一整体形成具有第1隔板部和第2隔板部的情况下,所述扫气模块连接于所述汽缸的扫气开口部,在所述扫气开口部的周壁与所述第1隔板部之间形成所述导入通路的上游部,在从与所述通路上壁部的第1隔板部和第2隔板部的径向外端对应的位置到所述通路上壁部的径向外端的外侧半部的下侧,形成所述导入通路的下游部。借助于此,容易利用所述扫气开口部的周壁与扫气模块和盖的组合形成导入通路。
在本发明中,最好是在形成所述扫气模块的上部的通路上壁部的前端部分,形成向上方突出的第1阶梯部,在开口于所述汽缸的所述第1扫气通路的第1扫气口的上缘的径向外侧部,形成使所述第1阶梯部与其接触的向上方凹入的第2阶梯部。如果采用这种结构,则第1扫气口的上缘由汽缸的周壁上的扫气口上缘部形成,因此即使是在扫气模块的通路上壁部的径向内端部的上下方向位置有偏差,第1扫气口开始开口的时刻也不会受其影响而由第1扫气口的上缘唯一决定,其偏差受到严格抑制。
权利要求书和/或说明书和/或附图中公开的至少两个构成的不管怎样的组合都包含于本发明。特别是权利要求书的各权项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管怎样的组合都包含于本发明。
附图说明
从参考附图进行的下述实施形态的说明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但是实施形态和附图只是用于图示和说明,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确定。在附图中,多幅附图中的相同的零部件编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图1是示出本发明第1实施形态2冲程发动机的正视剖面图;
图2是放大示出上述发动机的汽缸与曲轴箱的正视剖面图;
图3是沿着图2的III-III线的剖面图;
图4是示出上述发动机的汽缸部分的侧视图;
图5A是从内侧上方观察上述发动机的扫气模块的立体图;
图5B是上述发动机的扫气模块的侧视图;
图5C是沿图5A的VC-VC线的剖面图;
图5D是从图5A的箭头d观察上述发动机的扫气模块的立体图;
图6是沿着图3的VI-VI线的剖面图,示出第1扫气通路的部分;
图7是沿着图3的VII-VII线的剖面图,示出第2扫气通路;
图8是示出本发明第2实施形态的2冲程发动机的立体分解图;
图9是上述发动机的安装扫气模块的汽缸部分的正视剖面图,示出第2扫气通路的部分;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第3实施形态的2冲程发动机的汽缸部分的立体分解图;
图11是从内侧下方观察上述发动机的扫气模块的立体图;
图12是示出上述发动机的汽缸部分安装扫气模块的状态的立体分解图;
符号说明:
1      汽缸;
1a     燃烧室;
1b     第2阶梯部;
2a     曲轴室;
10     空气通路;
13     第1扫气通路;
13a    第1扫气口;
13aa   扫气口上缘部;
14     第2扫气通路;
14a    第2扫气口;
16     导入通路;
18     扫气开口部;
18b    扫气开口部的周壁;
20、20A  扫气模块;
21     盖;
22     通路上壁部(扫气通路的上部);
22b    第1阶梯部;
23     第1隔板部(作为导入通路的一部分的通路壁);
24     第2隔板部(作为导入通路的一部分的通路壁);
25     第1导向壁部;
26     第2导向壁部;
25a、26a  导向面;
31     导入孔;
A      空气;
M      混合气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形态进行说明。在图1所示的第1实施形态的2冲程发动机中,在内部形成燃烧室1a的汽缸1连通于内部形成曲轴室2a的曲轴箱2的上部。汽缸1和曲轴箱2分别用铝合金那样的金属制造,是利用模铸形成的铸造产品。在形成于汽缸1的内部的缸膛(Cylinder bore)中设置在轴方向(图1中的上下方向)上往复运动的活塞7,该活塞7与缸膛的上壁之间形成所述燃烧室1a。在汽缸1的一侧(右侧),连接作为构成吸气系统的燃料供给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汽化器3和空气净化器(Air Cleaner)4,另一侧(左侧)连接构成排气系统的消音器(Muffler)5,在曲轴箱2的下部安装燃料箱6。
在上述曲轴箱2的内部,通过轴承81支持曲轴8。在偏离该曲轴8的轴心的位置上设置中空状的曲轴销82,该曲轴销82与所述活塞7上设置的中空状的活塞销71之间,通过大端部轴承86和小端部轴承87利用连杆83连结。在所述曲轴8上设置曲轴柄84,在汽缸1的上部设置火花塞P。
在所述汽缸1与汽化器3之间,以与高温的汽缸绝热为目的设置树脂制造的绝热体9。在该绝热体9内的上部,形成提供从外部取入的空气A的空气通路10,在下部形成与该空气通路10大致平行的混合气体通路11。混合气体通路11具有开口于汽缸1的内周面的混合气体口11a。
上述汽化器3,利用单一的未图示的旋转阀调节空气通路10与混合气体通路11双方的通路面积。而且在所述汽缸1上形成排气通路12,开口于汽缸1的内周面的该排气通路12的排气口12a与所述混合气体口11a在汽缸1的轴心周围大致相隔180°相对。从该排气通路12排出的废气(燃烧气体)经过上述消音器5从未图示的排气口向外部排出。
在汽缸1与曲轴箱2的内部,如图2所示,设置使燃烧室1a与曲轴室2a直接连通的第1扫气通路13,而且通过曲轴8的轴承81使燃烧室1a与曲轴室2a连通的第2扫气通路14形成于比上述第1扫气通路13更靠近排气孔12a的地方。第1、第2扫气通路13、14的上端的第1、第2扫气口13a、14a配置于比排气口12a的上端还低的位置,而且第2扫气口14a的上端配置于比第1扫气口13a的上端还高的位置。这些第1、第2扫气通路13、14,如沿着图2的III-III线的剖面图即图3所示,以排气通路12的轴心C1为中心对称地各设置一对。但是,也可以第1、第2扫气通路13、14各设置一条。
从绝热体9的空气通路10来的空气A受到在活塞7上升的吸气行程时曲轴室2a的负压的影响,从下述导入通路16(图3)暂时被引入第2扫气通路14内,同时有一部分也暂时被导入第1扫气通路13。如图2所示混合气体通路11来的混合气体M受到在吸气行程中活塞7上升时曲轴室2a的负压的影响,从设置于汽缸1内周面的混合气体口11a直接被导入曲轴室2a。
如图3所示,在汽缸1内部,形成分别使空气通路10与第1和第2扫气通路13、14连通的一对导入通路16。在汽缸1比第1扫气通路13更靠近绝热体9的地方形成分别与空气通路10连通的一对导入通路上游部16a。汽缸1的相对于各一对的第1和第2扫气通路13、14在外侧分别相对的外周部,形成在径向贯通汽缸1的周壁的扫气开口部18,在其径向外侧的开口缘18a与第1和第2扫气通路13、14之间,形成导入通路下游部16b。扫气开口部18在下述扫气模块20被嵌入并连结的状态下利用盖21从扫气模块20的外侧封闭。盖21通过将螺栓30拧入如图4所示的包围汽缸1的扫气开口部18的矩形的开口周壁18b上设置的一对螺丝孔18c固定于汽缸1。在本实施形态中,将扫气模块20与盖21作为单元U形成为一整体。
如图5A~图5D所示,扫气模块20利用铸造那样的模具成型方法成一整体形成具备:具有能够使螺栓30(图3)插通的安装孔27、27的盖21;在径向上延伸的通路上壁部22,在本实施形态中通路上壁部22从盖21的内表面上部向与盖21垂直的方向延伸;从该通路上壁部22的远离盖21的径向内端部22a到中间部的内侧半部22c(图5B)出发分别向下方延伸的第1隔板部23和第2隔板部24;从通路上壁部22的下表面向下方延伸,而且与第1隔板部23和第2隔板部24各自的上部侧面连接的第1和第2导向壁部25、26。导向壁部25、26具有比所述第1隔板部23和第2隔板部24的高度小的上下方向的长度,以及具备从其下端部向前端(内端)往斜上方倾斜的导向面25a、26a。
所述扫气模块20将通路上壁部22、第1隔板部23、第2隔板部24以及导向壁部25、26嵌入如图4所示的扫气开口部18内,利用插通盖21的安装孔27、27(图5A)的螺栓30(图3),安装于汽缸1。
如图6所示,汽缸1的周壁上形成的第1扫气通路13具有开口于汽缸1的内周面的第1扫气口13a、从该第1扫气口13a越过汽缸1的下端到达曲轴箱2的上部的上下方向的通路13b、以及开口于所述曲轴箱2的上部的内周面的流入口13c。设置于该第1扫气通路13的外侧的导入通路下游部16b由扫气模块20的盖21、通路上壁部22的外侧半部、第1隔板部23、和第1导向壁部25、以及汽缸1的开口周壁18b的下部包围形成。
扫气模块20的通路上壁部22沿着扫气开口部18的上缘部插入,其径向内端部22a定位于与汽缸1的周壁内表面相同的面上。从而,第1扫气口13a的上端部利用扫气模块20的通路上壁部22形成。扫气模块20的第1隔板部23将导入通路下游部16b与第1扫气通路13的上部区隔开来,在第1导向壁部25的下端与汽缸1的开口周壁18b的下部之间形成将导入通路下游部16b内的空气导入第1扫气通路13的导入孔31。从而,在活塞7上升的吸气行程时,通过导入孔31将流过导入通路16的空气A的一部分向主要是将曲轴室2a内的混合气体M提供给燃烧室1a的第1扫气通路13的上部导入。还有,也可以没有导入孔31。
如图7所示,第2扫气通路14具有开口于汽缸1的内周面的第2扫气口14a、以及从该第2扫气口14a越过汽缸1的下端到达处于曲轴箱2的中间高度的曲轴轴承81的外侧面的上下方向的通路14b。通路14b的下端通过轴承81的内外轮之间的间隙以及曲轴柄84与轴承81之间的间隙与曲轴室2a连通。如图6所示的导入通路下游部16b向该第2扫气通路14的外侧延伸,该导入通路下游部16b由扫气模块20的盖21、通路上壁部22的外侧半部、和第2导向壁部26、以及汽缸1的开口周壁18b的下部包围形成。
这样,如图3所示扫气开口部18的周壁18b与第1隔板部23之间形成导入通路上游部16a,如图5B所示在通路上壁部22的外侧半部22d的下侧,即从通路上壁部22的中间部、也就是第1和第2隔板部23、24(图7)的径向外端23e、24e的对应部位,到通路上壁部22的径向外端22e、也就是盖21的内表面,形成导入通路下游部16b。
即使是,在如图7示出的第2扫气通路14中,使插入扫气开口部18的扫气模块20的通路上壁部22的径向内端部22a与汽缸1的周壁内表面在同一面地加以定位。从而,第2扫气口14a的上端部由扫气模块20的通路上壁部22形成。扫气模块20的第2隔板部24将第1扫气通路13(图6)的上部与第2扫气通路14的上部加以区隔,在第2导向壁部26的下端与汽缸1之间形成使导入通路下游部16b与第2扫气通路14连通的连通口32。借助于此,通过连通口32将吸气行程时流过导入通路16的空气A导入第2扫气通路14。
也就是说,如图3所示,在第1隔板部23与第2隔板部24之间形成第1扫气通路13的上部,在第2隔板部24与汽缸1的内周壁之间形成第2扫气通路14的上部。通过将所述第1和第2隔板部23、24与扫气模块20成一整体形成,容易设置第1和第2扫气通路13、14的上部。如图2所示,在绝热体9的空气通路10的下游侧出口上安装引导阀15,与其相连的导入通路16的压力降到规定值以下时,所述引导阀将空气通路10关闭。
下面对采用上述结构的发动机的作用进行说明;
如图7所示,在吸气行程中,汽缸1内的活塞7达到上止点附近,汽缸1和曲轴室2a的内部为负压状态时,混合气体M从开口于汽缸1的内周面的混合气体口11a直接被导入曲轴室2a内。借助于此,该导入的混合气体M,如图2示出的大端部轴承86和小端部轴承87得到润滑。这时,直接与曲轴室2a连通的第1扫气通路13和通过轴承81与曲轴室2a连通的第2扫气通路14均为负压,因此与该第1和第2扫气通路13、14相连的导入通路16为负压,打开绝热体9的空气通路10的出口上安装的引导阀15,从所述空气通路10来的空气A从如图3的导入通路16通过导入孔31和连通口32暂时被导入第1和第2扫气通路13、14。这样在吸气行程中受到如图2的曲轴室2a的负压的作用,引导阀15被打开,空气A除了被导入第2扫气通路14外,也被导入第1扫气通路13内,因此能够确保充足的空气量以防止混合气体M吹出。
接着,在扫气行程中,如图3所示,首先从第1扫气通路13和第2扫气通路14的第1、第2扫气口13a、14a将空气A导入燃烧室1a内,同时将从混合气体通路11(如图2所示)向曲轴室2a内导入的混合气体M通过第1扫气通路13从第1扫气口13a向燃烧室1a内喷出。这时首先从第1扫气口13a和第2扫气口14a喷出空气A,稍后从第1扫气口13a喷出混合气体M,而且空气A从比混合气体M更靠近的排气孔12a被引入燃烧室1a,因此可以利用先引入的空气A防止上述混合气体M从排气孔12a吹出。从第1扫气口13a来的空气A的喷出量比第2扫气口14a少,第1扫气口13a主要将混合气体M提供给燃烧室1a。从第2扫气口14a,主要将空气A提供给燃烧室1a,也有在提供空气A之后接着对燃烧室1a提供少量混合气体M的情况。这时,借助于如图6所示的导向面25a和如图7所示的导向面26a,混合气体M和空气A向燃烧室1a的上部喷出,因此能够在燃烧室1a内高效率充填混合气体M和空气A。
本实施形态的2冲程发动机中,如图5A所示的扫气模块20为一整体包括:具备从外侧覆盖如图5B和图5C所示的导入通路16的盖21、分别形成第1扫气通路13和第2扫气通路14的上部的通路上壁部22、以及形成导入通路16的一部分的第1和第2隔板部23、24。从而,如图6所示的该扫气模块20安装前的汽缸1,其用于嵌入扫气模块20的扫气开口部18暴露于外部。借助于此,通过该扫气开口部18,能够从径向外方访问扫气开口部18的径向内端部、也就是第1和第2扫气口13a、14a的径向内端缘,因此在制造时的脱模工序后,在扫气开口部18的缘部等发生的毛刺容易借助于比较方便的操作去除。
又,如上所述由许多构件形成一体的扫气模块20是形状较大的部件,因此用于嵌入该扫气模块20的汽缸1的扫气开口部18也具有大的开口面积,借助于此,更加容易进行去除毛刺的工作。而且如图3所示,在汽缸1与扫气模块20之间,形成将来自空气通路10的空气A通过导入通路16引向第1和第2扫气通路13、14的结构,因此,与将空气通过设置于活塞外周的凹部引入扫气通路的结构(如日本特开2008-138602号公报)相比,结构简单,造价较低。
从图3可以了解到,导入通路16通过第1扫气通路13的径向外侧与第2扫气通路14连通,因此,容易将导入通路16的一部分与扫气模块20形成为一整体。而且能够借助于改变该扫气模块20的形状,任意设定导入通路16的通路面积,借助于此,能够容易地调整从空气通路10导入第2扫气通路14的空气量。
又由于形成导入通路16通过第1扫气通路13的径向外侧的结构,因此在形成扫气模块20的扫气通路13、14的通路壁的一部分的隔板部23、24与汽缸1之间能够容易地形成将导入通路16内的空气A也引入第1扫气通路13的导入孔31。借助于此,能够利用从导入通路16引入到第1扫气通路13的空气A,确保有充足的空气量以防止混合气体M吹出。
图8是示出本发明第2实施形态的2冲程发动机的扫气模块20取下时的状态的立体图。在本实施形态中,在扫气模块20的通路上壁部22的前端部分、也就是径向内端部22a的近旁部分形成向上方突出的第1阶梯部22b,如在汽缸1上安装扫气模块20的正视剖面图、即图9所示,在开口于汽缸1的燃烧室1a的第1扫气口13a的上缘的径向外侧部,形成使上述第1阶梯部22b接触的向上方凹入的第2阶梯部1b。
在第1实施形态的发动机中,在将扫气模块20安装于如图6所示的汽缸1时,由于如图5A所示的扫气模块20的安装孔27与插通其中的螺栓30(图3)之间的小间隙、和扫气模块20与汽缸1的尺寸误差等,通路上壁部22的径向内端部22a的上下方向位置仅仅发生与上述间隙或尺寸误差相应的偏差。因此,在扫气行程中由于活塞7下降第1扫气口13a开始打开的时刻会发生偏差。
而在第2实施形态的发动机中,开口于如图9的燃烧室1a的第1扫气口13a的上缘由上述汽缸1的周壁上的扫气口上缘部13aa形成,因此即使是在扫气模块20的通路上壁部22的径向内端部22a的上下方向位置有偏差,第1扫气口13a开始开口的时刻也能够不受其影响地利用第1扫气口13a的上缘部13aa唯一决定,偏差受到严格抑制。第2扫气口14也与此相同。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第3实施形态的2冲程发动机的汽缸1、扫气模块20A、以及盖21在分解状态下的立体图。在本实施形态中,扫气模块20A与盖21不形成一体,而是分开形成。盖21为板状。扫气模块20A嵌合于汽缸1的扫气开口部18,利用作为第1安装手段的弹簧销62安装于汽缸1,盖21利用作为第2安装手段的螺栓64、64装卸自如地安装于作为扫气开口部18的径向外端面60上。在扫气模块20A的通路上壁部22的上表面形成从径向外缘22e向径向内侧延伸的第1卡合槽66。
如图11的从下方观察的立体图所示,扫气模块20A具有与第2实施形态的扫气模块20大致相同的形状,并利用铸造那样的成型方法成一整体形成为具有在径向上延伸的通路上壁部22;从该通路上壁部22上的远离盖21(图10)的径向内端部22a到中间部的内侧半部22c起分别向下方延伸的第1隔板部23和第2隔板部24;从通路上壁部22下表面向下方延伸,而且与第1隔板部23和第2隔板部24各自的上部侧面相连的第1和第2导向壁部25、26。导向壁部25、26具有比第1隔板部23和第2隔板部24的高度小的上下方向长度,以及具备从其下端部向前端(内端)往斜上方倾斜的导向面25a、26a。而且在扫气模块20A通路上壁部22的前端部分、也就是径向内端部22a的近旁部分形成向上方突出的第1阶梯部22b。
如图12所示,在形成汽缸1的扫气开口部18的内周面的一部分的开口上表面、与第1卡合槽66对应的位置上,形成第2卡合槽68,将扫气模块20A嵌合于汽缸1的扫气开口部18内侧时,利用该第1和第2卡合槽66、68形成横断面为圆形的卡合孔70。在该卡合孔70打入弹簧销62,将扫气模块20A安装于汽缸1的扫气开口部18内侧。这时,扫气模块20A在与扫气开口部18的内周面之间几乎没有间隙的状态下被嵌合于扫气开口部18内,在汽缸1的周方向和轴方向上正确定位。接着,在使盖21的内表面21a(图10)与扫气开口部18的端面60接触的状态下,将螺栓64、64插通于盖21的安装孔27、27并拧入扫气开口部18的周壁18b上设置的螺丝孔18c、18c,以此将盖21安装于汽缸1。扫气模块20A的径向外端面74位于比扫气开口部18的径向外端面60稍靠径向内侧的位置上,从而,在与盖21的内表面21a(图10)之间形成间隙。
在本实施形态中,利用弹簧销62作为第1安装手段,但是也可以利用粘接剂或点焊方法将扫气模块20A安装于汽缸1的扫气开口部18。又,可在盖21上形成螺丝孔,将螺丝拧入该螺丝孔,使螺丝的前端与扫气模块20A的径向外端(外侧面)接触并对其按压,这样可以将扫气模块20A安装于扫气开口部18内。如果采用第3实施形态,则扫气模块20A与盖21分开形成,因此能够增加形状和设计方法等扫气模块20A的设计自由度。
还有,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形态所示的内容,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可以有各种追加、变更或删除,这样的技术也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空气扫气型2冲程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使曲轴室与燃烧室连通的一个以上的扫气通路,
提供空气的空气通路,
将所述空气通路来的空气从汽缸的径向外方导入所述扫气通路的上部的导入通路,
从外侧覆盖所述导入通路的盖,以及
在与所述盖之间形成所述扫气通路的上部和所述导入通路的一部分的扫气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扫气型2冲程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开口于所述燃烧室的扫气口的上缘由所述汽缸的周壁上的扫气口上缘部形成,
所述扫气模块的上部的径向内端部位于所述扫气口上缘部的径向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扫气型2冲程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扫气模块与在径向上贯通所述汽缸周壁设置的扫气开口部嵌合着安装,
所述盖安装于所述扫气开口部的径向外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扫气型2冲程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具备主要向所述燃烧室提供所述曲轴室内的混合气体的第1扫气通路、以及主要向所述燃烧室提供来自所述导入通路的空气的第2扫气通路;所述导入通路通过所述第1扫气通路的径向外侧与所述第2扫气通路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扫气型2冲程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在形成所述第1扫气通路的通路壁的径向外侧部,形成导入所述导入通路内的空气的导入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扫气型2冲程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扫气模块成一整体形成具有在径向上延伸的通路上壁部以及从该通路上壁部的径向内端部到中间部的内侧半部起分别向下方延伸的第1隔板部和第2隔板部,
在所述第1隔板部与所述第2隔板部之间形成所述第1扫气通路的上部,在所述第2隔板部与所述汽缸之间形成所述第2扫气通路的上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扫气型2冲程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成一整体形成还具有从所述通路上壁部的下表面向下方延伸,而且与所述第1隔板部和第2隔板部的各上部侧面连接的第1导向壁部和第2导向壁部,
所述第1导向壁部和第2导向壁部具有比所述第1隔板部和第2隔板部的高度小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具备从其下端部向内端往斜上方倾斜的导向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扫气型2冲程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扫气模块连接于所述汽缸的扫气开口部,在所述扫气开口部的周壁与所述第1隔板部之间形成所述导入通路的上游部,在从与所述通路上壁部的第1隔板部和第2隔板部的径向外端对应的位置到所述通路上壁部的径向外端的外侧半部的下侧,形成所述导入通路的下游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扫气型2冲程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在形成所述扫气模块的上部的通路上壁部的前端部分,形成向上方突出的第1阶梯部,在开口于所述汽缸的所述扫气通路的扫气口的上缘的径向外侧部,形成使所述第1阶梯部与其接触的向上方凹入的第2阶梯部。
CN201110161940.5A 2010-06-22 2011-06-16 空气扫气型2冲程发动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970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41276 2010-06-22
JP2010-141276 2010-06-22
JP2011-114499 2011-05-23
JP2011114499A JP5770015B2 (ja) 2010-06-22 2011-05-23 空気掃気型の2サイクルエンジン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97012A true CN102297012A (zh) 2011-12-28
CN102297012B CN102297012B (zh) 2014-05-14

Family

ID=453275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61940.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97012B (zh) 2010-06-22 2011-06-16 空气扫气型2冲程发动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726859B2 (zh)
JP (1) JP5770015B2 (zh)
CN (1) CN10229701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64143B2 (ja) 2012-05-31 2016-08-03 日本メ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光電気混載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配線板の製造方法
JP5922569B2 (ja) * 2012-12-28 2016-05-24 株式会社マキタ 層状掃気2ストロークエンジン
US9938926B2 (en) * 2014-10-07 2018-04-10 Yamabiko Corporation Air leading-type stratified scavenging two-stroke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
EP3037639A3 (de) * 2014-12-22 2016-07-13 Winterthur Gas & Diesel AG Zylinderanordnung für eine längsgespülte hubkolbenbrennkraftmaschine, sowie drosselelement für einen zylinderliner
US20230399994A1 (en) * 2020-10-30 2023-12-14 Cummin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burred port holes in a two-stroke engine
CN113107663A (zh) * 2021-05-08 2021-07-13 永康市茂金园林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分层扫气二冲程发动机的进气管
JP2023089870A (ja) 2021-12-16 2023-06-28 株式会社やまびこ シニューレ式2ストロークエンジン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244738A1 (en) * 2003-06-09 2004-12-09 Tsuneyoshi Yuasa Two-cycle combustion engine with air scavenging system
CN101029607A (zh) * 2007-03-30 2007-09-05 蔡学成 设置于二冲程柴油机气缸体内的阻碳罩
US20080098992A1 (en) * 2006-10-27 2008-05-01 Kioritz Corporation Two-Strok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20090013982A1 (en) * 2007-06-28 2009-01-15 Tsuneyoshi Yuasa Two-cycle engine cylind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06522A (en) * 1980-06-19 1981-12-22 Briggs & Stratton Corporation Transfer port duct for two-stroke engines
JPS59134323A (ja) * 1983-01-19 1984-08-02 Nippon Clean Engine Res 時間差衝突層状掃気2サイクル機関
JP2002129963A (ja) * 2000-10-19 2002-05-09 Kioritz Corp 2サイクル内燃エンジン
US7089891B2 (en) 2003-06-09 2006-08-15 Kawasak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Two-cycle combustion engine
DE10326207A1 (de) * 2003-06-11 2004-12-30 Andreas Stihl Ag & Co. K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Zylinders für einen Zweitaktmotor
JP2007177774A (ja) * 2005-12-28 2007-07-12 Komatsu Zenoah Co 2サイクルエンジン
JP4912849B2 (ja) 2006-12-01 2012-04-11 ハスクバーナ・ゼノア株式会社 層状掃気2サイクルエンジン
JP5054502B2 (ja) * 2007-12-14 2012-10-24 ハスクバーナ・ゼノア株式会社 掃気カバーおよび2サイクルエンジン
JP2010065663A (ja) * 2008-09-12 2010-03-25 Hitachi Koki Co Ltd 2サイクルエンジン
JP5060459B2 (ja) * 2008-12-08 2012-10-31 株式会社やまびこ 2サイクルエンジン
JP5845272B2 (ja) * 2011-02-03 2016-01-20 ハスクバーナ・ゼノア株式会社 層状掃気2ストロークエンジン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244738A1 (en) * 2003-06-09 2004-12-09 Tsuneyoshi Yuasa Two-cycle combustion engine with air scavenging system
US20080098992A1 (en) * 2006-10-27 2008-05-01 Kioritz Corporation Two-Strok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2008111339A (ja) * 2006-10-27 2008-05-15 Kioritz Corp 2サイクル内燃エンジン
CN101029607A (zh) * 2007-03-30 2007-09-05 蔡学成 设置于二冲程柴油机气缸体内的阻碳罩
US20090013982A1 (en) * 2007-06-28 2009-01-15 Tsuneyoshi Yuasa Two-cycle engine cylind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026435A (ja) 2012-02-09
US20110308507A1 (en) 2011-12-22
JP5770015B2 (ja) 2015-08-26
US8726859B2 (en) 2014-05-20
CN102297012B (zh) 2014-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97012B (zh) 空气扫气型2冲程发动机
US6978744B2 (en) Two-cycle combustion engine with air scavenging system
EP2126293B1 (en) Positive crankcase ventilation system, cylinder head used for positive crankcase ventilation system,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ncluding positive crankcase ventilation system, and positive crankcase ventilation method
CN202811004U (zh) 一种发动机系统
JP6547797B2 (ja) エンジンのシリンダヘッドカバー構造
US20040244783A1 (en) Crankcase emission control device
EP2378095A1 (en) Laminar-scavenging two-cycle engine
CN109113833B (zh) 一种双腔独立油气分离器
JP5019973B2 (ja) 2サイクルエンジンのシリンダとその製造方法
CN107725145B (zh) 一种曲轴箱通风系统
CN201610778U (zh) 发动机换气装置的结构
JP2005201159A (ja) 2サイクルエンジン
CN104033209A (zh) 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
JP2005220883A (ja) エンジンの上部体構造
JP5055188B2 (ja) 内燃機関のブローバイガス通路構造
JP6380035B2 (ja) 内燃機関
CN202055891U (zh) 通用汽油机油气分离用呼吸器循环系统结构
CN112761754A (zh) 一种高度集成的曲轴箱通风分离装置
CN101852113A (zh) 一种发动机气缸盖罩及曲轴箱通风循环系统
CN205714346U (zh) 一种发动机曲轴箱迷宫式油气分离装置
CN203626994U (zh) 一种引擎曲轴箱结构
CN205078315U (zh) 内燃机机油回油结构
JP6428378B2 (ja) 内燃機関
CN114991986A (zh) 气缸盖罩以及发动机
JP5812690B2 (ja) オイル落とし通路の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51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