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92116B - 夹子及采血器具 - Google Patents
夹子及采血器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292116B CN102292116B CN201080005158.8A CN201080005158A CN102292116B CN 102292116 B CN102292116 B CN 102292116B CN 201080005158 A CN201080005158 A CN 201080005158A CN 102292116 B CN102292116 B CN 10229211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pe
- state
- blood
- clip
- seal mem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5—Devices for taking samples of blood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9/00—Tubes, 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valves, access sit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use
- A61M39/22—Valves or arrangement of valves
- A61M39/221—Frangible or pierceable closures within tubing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9/00—Tubes, 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valves, access sit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use
- A61M39/22—Valves or arrangement of valves
- A61M39/28—Clamping means for squeezing flexible tubes, e.g. roller clamps
- A61M39/284—Lever clamp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9/00—Tubes, 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valves, access sit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use
- A61M39/22—Valves or arrangement of valves
- A61M39/28—Clamping means for squeezing flexible tubes, e.g. roller clamps
- A61M39/285—Cam clamps, e.g. roller clamps with eccentric axi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0—Other methods or instruments for diagnosis, e.g. instruments for taking a cell sample, for biopsy, for vaccination diagnosis; Sex determination; Ovulation-period determination; Throat striking implements
- A61B10/0045—Devices for taking samples of body liquids
- A61B10/0051—Devices for taking samples of body liquids for taking saliva or sputum sampl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5—Devices for taking samples of blood
- A61B5/150007—Details
- A61B5/150366—Blood collection bags, e.g. connected to the patient by a catheter comprising means for removing a small sample of collected blood from the bag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J—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OR PHARMACEUTICAL PURPOSES; DEVICE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RINGING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INTO PARTICULAR PHYSICAL OR ADMINISTERING FORMS; DEVICES FOR ADMINISTERING FOOD OR MEDICINES ORALLY; BABY COMFORTERS; DEVICES FOR RECEIVING SPITTLE
- A61J1/00—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or pharmaceutical purposes
- A61J1/14—Details;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J1/20—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or mixing fluids, e.g. from vial to syringe
- A61J1/2003—Accessories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means for transfer or mixing of fluids, e.g. for activating fluid flow, separating fluids, filtering fluid or venting
- A61J1/2048—Connecting means
- A61J1/2058—Connecting means having multiple connecting ports
- A61J1/2062—Connecting means having multiple connecting ports with directional valv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9/00—Tubes, 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valves, access sit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use
- A61M39/22—Valves or arrangement of valves
- A61M39/221—Frangible or pierceable closures within tubing
- A61M2039/222—Frangible or pierceable closures within tubing frangible within tubing or bag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夹子及采血器具。夹子被设置在采血器具的分支部上,该采血器具具有:第一管,一端连接有采血针、另一端连接有血袋;第二管,从第一管的中途经由分支部分支而成;以及密封部件,与第一管的分支部相比被设置在血袋侧的部分上,该密封部件断裂时,阻断状态的第一管开通。该夹子构成为能够切换成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下,第二管开通,并且对密封部件的断裂操作被阻止,在第二状态下,第二管被封堵,并且能够对密封部件进行断裂操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夹子及采血器具。
背景技术
通常,在采集血液时,使用将血液从采血针经由管采集到血袋(采血袋)中的采血器具。作为该采血器具,例如已知有专利文献1记载的采血器具(采血用器具)。
专利文献1记载的采血器具具有:采血针;收纳通过采血针采集到的血液的血袋(袋组件);将采血针和血袋连结起来的采血管(第一管);从采血管的中途分支的分支管(第二管);经由分支管而与采血管连通的初始血袋(检查用血袋(试样袋));以及设置在采血管与分支管的分支部处的三通活栓(阀)。在该采血器具中,在从供体(献血者)将血液采集到采血袋中之前,即,在进行正式采血之前,由于从供体采集到的初始血液(初始血)有可能被表皮内或表皮下的细菌污染,所以将初始血液(初始血)采集(储留)到初始血袋中。另外,该所采集到的初始血被采集到多根采血管中以用于各种检查。
在这样的采血器具中,三通活栓能够得到下述三种状态。
第一状态是使采血管的上游侧部分与分支管连通的状态(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2(a))。
第二状态是使采血管的上游侧部分与分支管的连通断开,并使采血管的上游侧部分与下游侧部分连通的状态(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2(b))。
第三状态是使采血管的上游侧部分与下游侧部分的连通断开的状态(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2(c))。
在使用专利文献1记载的采血器具时,首先,将三通活栓置为第一状态,在此状态下,将初始血采集到初始血袋中。然后,在从供体将初始血液(初始血)采集到初始血袋之后,对三通活栓的旋塞(旋钮)进行操作将该三通活栓置为第二状态,在该状态下,进行正式采血。在正式采血之后,对三通活栓的旋塞进行操作,将该三通活栓置为第三状态。
这样,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采血器具中,当在初始血的采集结束后进行正式采血时,使采血管的上游侧部分与分支管的连通断开,并使采血管的上游侧部分与下游侧部分连通(即:将三通活栓置为第二状态)。
但是,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采血器具中,不容易分清楚三通活栓处于第一状态~第三状态中的哪一个状态,因此,例如在将初始血采集到初始血袋中时,在三通活栓不处于第一状态而是由于人为的失误(亦或是不小心)已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若没有注意到这一情况而进行初始血采集,则会在初始血中混入采血袋内的抗凝固剂,导致之后的检查精度降低。此外,由于初始血没有进入初始血袋而是进入了采血袋,所以会引起用于输血等的血液可能被细菌污染的问题。这样,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采血器具中,即使在初始血采集结束后要将三通活栓置为第二状态以进行正式采血,也由于在此之前三通活栓就能够成为第二状态,即,在使采血管的上游侧部分与分支管的连通断开之前,就能够得到采血管的上游侧部分和下游侧部分连通的状态,所以无法进行所述正确的操作。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2-52815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夹子及采血器具,其能够可靠地防止在操作采血器具时、在使从采血器具中的第一管分支出的第二管封闭以前第一管就开放的的情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
一种夹子,设置在采血器具的分支部上,所述采血器具具有:第一管,一端连接有采血针、另一端连接有血袋;第二管,从该第一管的中途经由所述分支部分支而成;以及密封部件,与所述第一管的所述分支部相比设置在所述血袋侧的部分上,该密封部件断裂时阻断状态的所述第一管开通,所述夹子的特征在于,
构成为能够切换为成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二管开通,并且对所述密封部件的断裂操作被阻止,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二管被封堵,并且能够对所述密封部件进行断裂操作。
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在操作采血器具时在对从采血器具中的第一管分支出的第二管进行封堵以前第一管就开放的情况。
此外,本发明的夹子优选,具有夹子主体和相对于该夹子主体转动的操作部件,
所述操作部件具有:对所述第二管进行推压以封堵所述第二管的推压部;和阻止对所述密封部件的断裂操作的阻止部,
当相对于所述夹子主体转动操作所述操作部件时,从所述第一状态切换到所述第二状态。
由此,当在进行初始血采集之后进行正式采血时,在将从采血器具中的第一管分支出的第二管封堵之后,设置在第一管上的密封部件才能够断裂。即,能够可靠地防止在操作采血器具时在封堵第二管以前就使密封部件断裂从而从第一管的上游侧到下游侧开放(开通)的情况。
另一方面,若在封堵第二管以前就使密封部件断裂,则不论初始血采集是否已结束,初始血均会流入到正式采血所使用的采血袋中。然后,若在此状态下进行正式采血,则血液被已经收纳在所述采血袋内的初始血污染,因此不得不废弃辛苦采集到的血液(血液被浪费)。
然而,在本发明中能够可靠防止这样的问题。
此外,本发明的夹子优选的是,在从所述第一状态切换到所述第二状态时,在能够进行所述断裂操作之前,所述第二管被封堵。。
由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在操作采血器具时在封堵第二管以前就使密封部件断裂从而从第一管的上游侧到下游侧开放的情况。
此外,本发明的夹子优选的是,所述阻止部构成为,在所述第一状态下,覆盖所述第一管的设置有所述密封部件的部分,在所述第二状态下,从该覆盖的部分退避开。
由此,能够可靠地阻止对密封部件的断裂操作。
本发明的夹子优选的是,所述操作部件的形状为板状,
所述阻止部由从所述操作部件的外周部向外侧突出形成的突部构成。
由此,能够可靠地进行对密封部件的断裂操作的阻止/阻止解除。
本发明的夹子优选的是,所述夹子主体的形状呈板状,在所述夹子主体的外周部形成有与所述密封部件对应的部分缺损而成的缺损部,
所述操作部件的形状为板状,
所述阻止部由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操作部件的面对外周部的所述缺损部的部分构成。
由此,能够可靠地进行对密封部件的断裂操作的阻止/阻止解除。
本发明的夹子优选的是,所述推压部具有倾斜部,所述倾斜部相对于所述夹子主体离开,其离开距离在所述操作部件被旋转操作时逐渐减小。
由此,能够防止第二管被突然压闭,因此例如能够防止第二管内的血液逆流。此外,能够顺畅地进行操作部的转动操作。
本发明的夹子优选的是,所述夹子主体具有固定所述分支部的固定部。
由此,能够可靠地固定第一管及第二管,因此,在转动操作操作部件时,能够可靠地防止因其转动力导致第一管和第二管意外地错位的情况。
本发明的夹子优选的是,所述操作部件具有在转动操作该操作部件时用于供手指扣住的操作杆。
由此,在转动操作操作部件时,能够以手指捏住该操作杆进行转动操作,因此进一步提高了其操作性。
本发明的夹子优选的是,具有限制所述操作部件的转动范围的限制机构。
由此,能够将夹子可靠地设定成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本发明的夹子优选的是,具有:夹子主体;和被连结在该夹子主体上,用于阻止对所述密封部件的断裂操作的阻止部,
所述夹子主体具有:对所述第二管进行推压以封堵所述第二管的夹持部;和操作该夹持部的操作部,
当操作所述操作部时,从所述第一状态切换到所述第二状态。
由此,当在进行初始血采集之后进行正式采血时,在将从采血器具中的第一管分支出的第二管封堵之后,设置在第一管上的密封部件才能够断裂。即,能够可靠地防止在操作采血器具时在封堵第二管以前就使密封部件断裂从而从第一管的上游侧到下游侧开放(开通)的情况。
另一方面,若在封堵第二管以前就使密封部件断裂,则不论初始血采集是否已结束,初始血均会流入到正式采血所使用的采血袋中。然后,若在此状态下进行正式采血,则血液被已经收纳在所述采血袋内的初始血污染,因此不得不废弃辛苦采集到的血液(血液被浪费)。
然而,在本发明中能够可靠防止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的夹子优选的是,所述阻止部构成为,在所述第一状态下,覆盖所述第一管的设置有所述密封部件的部分,在所述第二状态下,从该覆盖的部分退避开。
由此,能够可靠地阻止对密封部件的断裂操作。
本发明的夹子优选的是,所述阻止部由形成为长条形状的中空部件构成,所述中空部件具有在与退避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开口的中空部。
由此,能够可靠地进行对密封部件的断裂操作的阻止/阻止解除。
本发明的夹子优选的是,所述夹持部具有:抵接部,与所述第二管的外周部的一部分抵接;和推压部,隔着所述第二管而与所述抵接部相对地设置,并且通过所述推压操作而接近所述抵接部,从而推压所述第二管的外周部。
由此,能够可靠地压闭第二管的中途,并且,在此状态下能够防止血液通过第二管进一步向下游流动。
本发明的夹子优选的是,所述阻止部由具有中空部的、形成为长条状的中空部件构成,
所述夹子主体与所述中空部件相邻且平行地配置。
由此,能够与封堵第二管的操作连动地解除对密封部件的断裂操作的阻止状态。
本发明的夹子优选的是,所述中空部件相对于所述夹子主体能够转动地连结。
由此,第一管的设置有密封部件的部分,还有其前后的部分均被中空部件覆盖,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阻止在第一状态下对密封部件的断裂操作。
此外,本发明的夹子优选的是,具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一管及所述第二管中至少一方的固定机构。
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夹子沿着管长度方向意外地错位的情况,从而提高了操作夹子时的操作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一种采血器具,其特征在于,具有:
本发明的夹子;
第一管,一端连接有采血针、另一端连接有血袋;
第二管,从所述第一管的中途经由分支部分支而成;以及
密封部件,与所述第一管的所述分支部相比设置在所述血袋侧的部分上,该密封部件断裂时,阻断状态的所述第一管开通,
其中,所述夹子设置在所述第一管的所述分支部上。
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在操作采血器具时在对从采血器具中的第一管分支出的第二管进行封堵以前第一管就开放。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采血器具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概要图。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采血器具所具有的密封部件(断裂开通部件)的结构例的纵剖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采血器具所具有的本发明的夹子(第一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图3所示的夹子所具有的操作部件(第二板部件)的、从其下表面侧观察到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图3所示的夹子的第一状态的俯视图。
图6是图5中的A-A线剖视图。
图7是图5中的B-B线剖视图。
图8是示出图3所示的夹子的第二状态的俯视图。
图9是图8中的C-C线剖视图。
图10是图8中的D-D线剖视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夹子(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状态的俯视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夹子(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状态的俯视图。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夹子(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14是示出本发明的夹子(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二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15是示出本发明的采血器具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概要图(俯视图)。
图16是图15所示的采血器具所具有的本发明的夹子(第四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17是从箭头E方向观察到的图16所示的夹子的图(示出图16所示的夹子的第一状态的侧视图)。
图18是从箭头E方向观察到的图16所示的夹子的图(示出图16所示的夹子的第二状态的侧视图)。
图19是图17中的F-F线剖视图。
图20是图18中的G-G线剖视图。
图21是示出本发明的夹子(第五实施方式)的第一状态的侧视图。
图22是示出本发明的夹子(第五实施方式)的第二状态的侧视图。
图23是图21中的H-H线剖视图。
图24是示出本发明的夹子(第六实施方式)的第一状态的局部纵剖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夹子及采血器具。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采血器具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概要图,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采血器具所具有的密封部件(断裂开通部件)的结构例的纵剖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采血器具所具有的本发明的夹子(第一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图3所示的夹子所具有的操作部件(第二板部件)的、从其下表面侧观察到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图3所示的夹子的第一状态的俯视图,图6是图5中的A-A线剖视图,图7是图5中的B-B线剖视图,图8是示出图3所示的夹子的第二状态的俯视图,图9是图8中的C-C线剖视图,图10是图8中的D-D线剖视图。此外,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图3、图4、图6、图7、图9、图10中(对图13、图14也是相同的)的上侧称为“上”或者“上方”,将下侧称为“下”或者“下方”。
图1所示的采血器具1具有:采血针151;收纳通过采血针采集到的血液的采血袋(血袋)10;采集(储留)通过采血针151采集到的初始血液,即初始血(检查用血液(采血初始的血流))的初始血袋(检查用血袋)20;以及作为将这些连结起来的线路的多个管。以下,说明各部分的结构。
采血袋10具有袋主体11,该袋主体11通过将例如由聚氯乙烯那样的软质树脂制成的具有挠性的片材重合并在其周缘的密封部12进行熔接(热熔接、高频熔接)或粘接(接合)而形成袋状。
在该袋主体11的密封部12所围成的内侧的部分形成有用于收纳采集到的血液的血液收纳部13。另外,采血袋10也兼用作保存红细胞的红细胞袋,在这种情况下,在血液收纳部13中最终收纳并保存的是添加了红细胞保存液的浓缩红细胞。
在袋主体11的上部形成有被剥离片以能够开封的方式密封的2个开口部14、14,此外,在一方开口部14的侧部形成有排出口18。在该排出口18经由密封部件(断裂连通部件)17连接有管61的一端。作为密封部件17,能够采用与后述的密封部件93相同的结构。
虽未图示,但在管61的另一端通过管而连接有白细胞去除过滤器、红细胞袋(回收袋)、血浆袋、红细胞保存液装入袋。此外,作为白细胞去除过滤器,使用能够同时去除白细胞和血小板的类型。即,采血器具1构成血袋系统。
另外,作为白细胞去除过滤器,也可以使用选择性地仅捕捉白细胞而使血小板通过的类型,在这种情况下,还设置有血小板袋。
此外,本发明也可以省略所述密封部件17、排出口18、管61。
优选在采血袋10内预先加入抗凝固剂。该抗凝固剂通常是液体,例如能够列举出ACD-A液、CPD液、CPDA-1液、肝素钠液等。这些抗凝固剂的量是与规定采血量相适应的恰好的量。
在袋主体11的上部还连接(连结)有与血液收纳部13连通的具有挠性的第一管(采血线路(采血管))97。该第一管97能够分成下述两部分:与分支出第二管(分支线路(分支管))91的分支部92相比位于上游侧(采血针151侧)的部分和位于下游侧(采血袋10侧)的部分。以下,将第一管97的与分支部92相比位于上游侧的部分、即连接分支管92与采血针151的部分称为“管94”。此外,将第一管97的与分支部92相比位于下游侧的部分、即连接采血袋10(袋主体11)与分支管92的部分称为“管15”。在分支管92上设置后述的夹子3。
此外,作为第一管97、第二管91的构成材料,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能够使用与袋主体11相同的材料。
在管94(第一管97)的图1中左侧的端部(一端)安装(连接)有采血针151。该采血针151具有:针体152、将针体152与管94连接起来的针座153、覆盖针体152的盖体154。
此外,第二管91经由分支部92从第一管97的中途分支。在分支部92,第一管97和第二管91呈“ト”状分支(参照图1)。
而且,在该第二管91的图1中右侧的端部连接有初始血袋20。该初始血袋20具有:袋状的袋主体21;设置在袋主体21的上端部(一端侧)、用于将初始血(血液)导入袋主体21内的血液流入口(血液流入部)24;设置在袋主体21的下端部(另一端侧)、用于采集袋主体21内所储留的的初始血的采样口(采血口)29。
袋主体21是通过将例如由聚氯乙烯那样的软质树脂制成的具有挠性的片材重合并在其周缘的密封部22进行熔接(热熔接、高频熔接)或粘接(接合)而形成的。
在该袋主体21的密封部22所围成的内侧的部分形成有收纳部(内部空间)23。在收纳部23(袋主体21内)收纳(储留)依次通过了采血针151(针体152)、管94、分支部92、第二管91的初始血。
在袋主体21的上端部(一端侧)的中央部设置有管状的血液流入口24。血液流入口24与收纳部23连通,第二管91和收纳部23经由该血液流入口24而连通。
另外,血液流入口24可以与袋主体21一体形成,也可以将与袋主体21分体构成的管状体连结到袋主体21上。对血液流入口24的长度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比图示例长,也可以比其短。
在袋主体21的下端部(另一端侧)的中央部设置有管状的血液取出口96。血液取出口96与收纳部23连通,采样口29和收纳部23经由该血液取出口96而连通。
另外,血液取出口96可以与袋主体21一体形成,也可以将与袋主体21分体构成的管状体连结到袋主体21上。此外,对血液取出口96的长度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比图示例长,也可以比其短,但是由于在从采样口29采集袋主体21内的初始血时能够降低空气混入的风险,所以优选短的长度。
采样口29呈筒状,在其内部装拆自如地连接减压采血管(未图示)。袋主体21内的初始血被采集到连接在采样口29上的减压采血管中。
此外,在管15上且在分支管92附近设置有密封部件(断裂开通部件)93。
如图2所示,密封部件93构成为包括:例如由软质聚氯乙烯那样的具有挠性的树脂构成的短管930;和液密性地嵌入到该短管930内的、一端被实心柱状部932封闭的筒体931。
管15的设有密封部件93的部分被切断,该切断部由短管930补充。因此,可以说短管930构成管15的一部分。
在筒体931的外周形成有壁薄且脆弱的断裂部933。利用手指等从短管930的外部将实心柱状部932连短管930一起折弯,从而使断裂部933断裂,实心柱状部932分离。由此,通过所述实心柱状部932而处于被封闭(阻断)的状态的管15(第一管97)的内部、即从上游侧(采血针15侧)到下游侧(初始血袋20侧)导通。
作为筒体931的构成材料,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能够列举出硬质聚氯乙烯、聚碳酸酯、聚酯等硬质材料。
此外,优选实心柱状部932是这样的结构:实心柱状部932的图2中上方呈楔状,其上端部(顶部)934的宽度方向的尺寸比筒体931的外径小但比管15的内径大,在实心柱状部932断裂分离之后,实心柱状部932不堵塞管15。进一步地,如图所示,也可以在实心柱状部932的上端部934设置促进血液流通的槽935。
如上所述,在分支部92设置有夹子3(参照图1)。
如图3所示,夹子3具有一对板部件,即:第一板部件(夹子主体)4和第二板部件(操作部件)5。在夹子3中,第一板部件4和第二板部件5为重叠(彼此相对)的状态,并且能够将第二板部件5绕与其面方向垂直的轴(转动中心53)相对于第一板部件4转动操作。通过该转动操作(根据第二板部件5相对于第一板部件4的转动角度),夹子3能够切换成图5所示的第一状态(初始状态)和图8所示的第二状态。以下,说明各部分的结构。
作为第一板部件4及第二板部件5的构成材料,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能够列举出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环状聚烯烃、聚苯乙烯、聚4-甲基-1-戊烯、聚碳酸酯、丙烯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酰胺(例如,尼龙6、尼龙6·6、尼龙6·10、尼龙12)那样的各种树脂,但其中,从成形容易的观点考虑,优选聚丙烯、环状聚烯烃、聚酯那样的树脂。此外,关于第一板部件4及第二板部件5的构成材料,为了确保夹子3的内部即分支部92附近的目视辨认性,优选实质上透明的材料。
如图3所示,第一板部件4具有:形状为圆盘状的主体部40;将第二板部件5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的支承部(引导部)41;能够在与第二板部件5(第二压闭部51)之间压闭第二管91的第一压闭部(压闭部)42;以及对分支部92附近进行固定的固定部43。
支承部41由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5个)突片411构成,多个突片411在主体部40的上表面401向上方突出形成。这些突片411沿着主体部40(第一板部件4)的周向等间隔地配置。第二板部件5配置在这些突片411的内侧,其外周部501与各突片411抵接。由此,第二板部件5的径向位置被限制(参照图7、图10)。
此外,在各突片411上分别形成有向内侧突出的爪412。第二板部件5的上表面502的缘部与各突片411的爪412卡合。由此,第二板部件5在上下方向的位置被限制(参照图7、图10)。
通过这样的支承部41,第二板部件5被能够旋转地支承。
此外,由于各突片411的爪412,能够在压闭第二管91时受到作用在第二板部件5上的来自第二管91的反作用力。
固定部43由在主体部40的上表面401上形成的第一槽431及第二槽432构成(参照图3)。
第一槽431是通过主体部40的中心的形成为直线状的槽,在主体部40的外周部(侧面)402开口。在该第一槽431中插入第一管97的一部分(分支管92附近)(参照图5、图8)。
第二槽432是从第一槽431的中央部分支出的呈直线状的槽。第二槽432与第一槽431相同,也在主体部40的外周部(侧面)402开口。在该第二槽432中插入第二管91的一部分(分支部92侧附近的部分)。
通过这样的固定部43,第一管97及第二管91被可靠地固定,即被定位。由此,在转动操作第二板部件5时,能够可靠地防止由于其旋转力而使第一管97或第二管91意外地错位(与第二板部件5一起旋转)的情况。
此外,如图3所述,在主体部40的上表面401上形成有与其中心同心地形成的呈圆环状的第三槽44。该第三槽44与第一槽431在两处交叉,与第二槽432在一处交叉。并且,第三槽44与第二槽432交叉的部分,即第二管91横穿的部分的底部作为第一压闭部42而发挥作用(参照图5、图6、图8、图9)。
如图3所示,在第一板部件4的上方隔着分支部92以与第一板部件4同心的方式配置有第二板部件5。此外,该第二板部件5如上所述是能够转动的部件,其转动中心53在俯视观察时与分支部92一致(参照图3)。通过这样的配置,提高了转动操作第二板部件5时的操作性,即夹子3操作容易。
第二板部件5具有:形状为圆盘状的主体部50;能够在与第一板部件4(第一压闭部42)之间将第二管91压闭合的第二压闭部(压闭部(推压部))51;阻止对密封部件93的断裂操作的阻止部52;以及用于在转动操作第二板部件5时供手指扣住的操作杆54。
如图4所示,在主体部50(第二板部件5)的下表面503上突出地形成有与其中心同心地形成的呈圆环状的肋55。该肋55被插入到第一板部件4的第三槽44中。
在这样构成的肋55上形成有比其高度还高的部分,该部分作为第二压闭部51而发挥作用。
如图6、图9所示,在夹子3中,第一板部件4的第一压闭部42和第二板部件5的第二压闭部51彼此离开。并且,随着(连动于)第二板部件5的转动,第一压闭部42与第二压闭部51的离开距离h发生变化,即:第二压闭部51接近或离开第一压闭部42。
如图6所示,在第一状态下,第一压闭部42与第二压闭部51的离开距离h最大。即,第二压闭部51距第一压闭部42最远。在此状态下,第二管91没有被第一压闭部42与第二压闭部51实施压闭。由此,第二管91从其上游侧到下游侧开通,从而,通过了管94的初始血能够经由第二管91而流入到初始血袋20中。此外,由于此时密封部件93未断裂,因此能够防止通过了管94的初始血进一步通过管15而流入到采血袋10中(参照图5)。
然后,当在该第一状态下转动操作第二板部件5时,则成为图9所示的第二状态。
在第二状态下,第一压闭部42与第二压闭部51的离开距离h为最小,即:第二压闭部51距第一压闭部42最近。由此,在第一压闭部42与第二压闭部51之间能够可靠地压闭第二管91。在此状态下,能够防止通过了管94的血液经过第二管91而流入初始血袋20中。
此外,在第二压闭部51上且在位于第二板部件5转动时的前进方向(箭头E方向)的端部形成有倾斜部511(参照图9)。在该倾斜部511,离开距离h沿着第二板部件5的转动方向逐渐变化(减少)。由此,能够防止第二管91被突然压闭,所以例如能够防止第二管91内的初始血逆流。此外,能够平稳地(顺畅地)进行转动操作。
另外,设有这样的倾斜部511的第二压闭部51作为相对于第一板部件4推压第二管91以压闭第二管91的推压部而发挥作用。
如图3、图4所示,在主体部50的外周部501设置有由向其径向(外侧)突出的突部构成的阻止部52。该阻止部52在第一状态下阻止对密封部件93的断裂操作(参照图5、图7)。
如图7所示,该阻止部52具有包围密封部件93(短管930)那样的形状,即:剖面形状形成为在与阻止部52所退避的方向(箭头E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开口的“コ”状。由此,在第一状态下,密封部件93被阻止部52覆盖,因此无法握持该密封部件93,从而能够可靠地阻止对密封部件93的断裂操作。
如图8所示,在第二状态下,阻止部52随着第二板部件5的转动而从密封部件93退避开。由此,通过阻止部52阻止断裂操作的状态被解除,即:密封部件93露出,因此能够握持该密封部件93进行断裂操作。
此外,阻止部52能够在第一板部件4的5个突片411中的、图5中(在图3、图8中也相同)相邻的2个突片411a、411b之间移动。由此,限制了第二板部件5的转动范围。因此,能够可靠地将夹子3设定为下述两个状态,即:第二管91开通、并且对密封部件93的断裂操作被阻止的第一状态;和第二管91封闭、并且能够对密封部件93进行断裂操作的第二状态。
这样,在夹子3中,可以将突片411a、411b称为限制第二板部件5的转动范围的限制机构。
此外,如图3所示,在主体部50(第二板部件5)的上表面502上突出形成有操作杆54。该操作杆54是形成为从主体部50立起设置的板状的部分。此外,如图8所示,操作杆54被配置成在第二状态下与第一管97的延伸方向一致。
通过形成这样的操作杆54,在转动操作第二板部件5时,能够以手指捏位该操作杆54进行转动操作,因此其操作性进一步提高。
接着,说明采血器具1的作用(夹子3的操作状态(使用状态))。
如图1所示,在采血器具1中,首先,夹子3处于第一状态。由此,第一管97的管94与第二管91连通(参照图5、图6)。此外,第一管97的管15处于被密封部件93封堵(封闭)的状态。通过这样的采血器具1,在将采血针151刺穿供体时,能够使来自管94的血液经由分支部92而流入第二管91中。
此外,如上所述,密封部件93被第二板部件5的阻止部52覆盖,因此不能进行断裂操作(参照图5、图7)。
而且,分别将该采血器具1的采血袋10及初始血袋20设置在比供采血针151刺穿的部位低的位置上。
接着,从采血针151上取下盖体154(参照图1),用采血针151刺穿供体的静脉(血管),在确认采血针151插入静脉之后,例如通过粘结带将针座153固定在供体的穿刺部位附近。此外,优选与之相同地,也通过粘结带将第一管97(管94)固定在穿刺部位附近。
通过这样的操作,初始血(血液)经由采血针151、管94、分支部92而流向第二管91,并流过该第二管91而被导入到初始血袋20的收纳部23中。这种情况下,管15的流路如上所述被密封部件93阻断,因此,血液从管94经由分支部92而可靠地流入第二管91。
此外,在导入该血液时,此前,管94、第二管91内的空气被从这些管排出并被回收到初始血袋20中。由此,管94、第二管91内的压力、和管94、第二管91的内腔容积被保持为大致恒定,能够防止对血液细胞施加过度的负荷,因此能够防止在血液中发生溶血等情况。此外,也不会发生血液在分支部92进入并残留在密封部件93侧的情况。
在初始血袋20的收纳部23的初始血的液面到达初始血袋20的目标位置之后,对夹子3的第二板部件5的操作杆54进行操作,将夹子3置为第二状态。由此,第二管91的流路成为封堵状态(参照图8、图9)。
这样,通过采血器具1,在初始血袋20中采集(提取)到规定量(目标量)的血液。通过该初始血采集操作,能够从由供体采集到的血液中采集(去除)可能被细菌污染的初始血,由此,能够抑制细菌混入被采集到后述的采血袋10中的血液中,提高了血液制剂的安全性。
此外,如上所述,在第二状态下,第二板部件5的阻止部52从密封部件93退避开,从而密封部件93露出,因此成为能够对该密封部件93进行断裂操作的状态(参照图8、图10)。
再此外,优选使夹子3构成为,在从第一状态变为第二状态时,在能够对密封部件93进行断裂操作之前,压闭第二管91。即,在夹子3中,优选在从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的移动途中,成为第二管91被完全压闭而密封部件93未完全露出(露出的中途)的状态。这样的结构例如能够通过适当设定第二板部件5中的、第二压闭部51与阻止部52的位置关系来实现。
接着,开始向采血袋10的采血(正式采血)。
在这种情况下,使上述露出的密封部件93的断裂部933断裂从而使实心柱状部932分离,使密封部件93内的流路开通。通过该操作,第一管97的从上游侧到下游侧的流路连通(开放)。由此,所采集的血液流过第一管97并被导入到采血袋10的血液收纳部13中。由此,能够得到收纳有被去除(提取)了初始血的血液的采血袋10。
此外,在向该采血袋10采血的同时,在初始血袋20的采样口29插入所述减压采血管,将收纳在初始血袋20内的血液回收(采样)到所述减压采血管内。然后从采样口29拔掉回收有血液的减压采血管。当然,在往多根减压采血管中进行血液采样时,反复进行该操作。
当然,采样也可以在向采血袋10内的采血结束之后进行。
此外,在向采血袋10内的采血中,当在采血袋10内采集了规定量的血液之后,将采血针151从供体的血管拔出,并根据需要利用封管器等通过熔接而密封第一管97、第二管91。之后,将初始血袋20和采血针151切下来。
收纳在(采集到)采血袋10中的血液通过白细胞去除过滤器而分离出白细胞和血小板,将剩余的血液成分回收到回收袋中,将采血袋10和白细胞去除过滤器切下来。之后,对回收袋内的血液进行离心分离操作,将其分离成红细胞层和血浆层,在将血浆移至血浆袋之后,将红细胞保存液装入袋内的红细胞保存液添加到回收袋内剩余的浓缩红细胞中与之混合。
另一方面,被回收到减压采血管内的初始血例如用于血清的生物化学检查、传染病病毒(例如,艾滋病、肝炎等)的核酸扩增检测等的检查。
如以上说明那样,通过该采血器具1(夹子3),在进行初始血采集之后进行正式采血时,在将第二管91封堵之后,设置在第一管97上的密封部件才能够断裂。即,能够可靠地防止下述情况:在操作采血器具1时,在将第二管91封堵之前就使设置在第一管97上的密封部件93断裂,从而导致从第一管91的上游侧到下游侧开放(开通)。
若在封堵第二管91以前就使密封部件93断裂,则不论初始血采集是否已结束,初始血均会流入正式采血用的采血袋10中。而且,若在此状态下进行正式采血,则血液会被收纳在采血袋10内的初始血污染,从而不得不废弃辛苦采集到的血液(造成血液浪费)。
但是,通过采血器具1(夹子3)中能够可靠防止这样的问题。
<第二实施方式>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夹子(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状态的俯视图,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夹子(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状态的俯视图。
以下,参照这些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夹子及采血器具的第二实施方式,但以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省略相同事项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除了阻止部的构成(形状)不同以外,其他均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如图11、图12所示,在第一板部件4A(主体部40)的外周部402形成有缺损部45。该缺损部45是外周部402的、面对(对应于)密封部件93的部分缺损的部件。此外,缺损部45的形状为扇形。
如图11所示,在第一状态下,第二板部件5A的外周部的一部分隔着密封部件93而与第一板部件4A的缺损部45相面对(相对置)。通过第二板部件5A,与该缺损部45相面对的部分成为阻止部52A。通过该阻止部52A,在第一状态下密封部件93被覆盖,因此能够可靠地阻止对该密封部件93的断裂操作。
此外,如图12所示,在第二板部件5A的外周部且在第二状态下与第一板部件4A的缺损部45一致(重合)的部分形成有缺损部56。该缺损部56与缺损部45相同,其形状为扇形。通过这样的结构,在第二状态下,密封部件93通过缺损部45、56而露出,因此能够握持密封部件93,可靠地进行断裂操作。
<第三实施方式>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夹子(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状态的纵剖视图,图14是示出本发明的夹子(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二状态的纵剖视图。
以下,参照这些图说明本发明的夹子及采血器具的第三实施方式,但以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省略相同事项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除了夹子还具有保护片以外,其他均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如图13、图14所示,在第一板部件4B(主体部40)的第三槽44的底部(第一压闭部42)设置有具有挠性的保护片46。该保护片46用于降低转动操作时与第二板部件5的摩擦阻力。
保护片46的一端侧(图13中(图14中也相同)左侧)的部分成为例如通过粘结剂而固定在第三槽44的底部的固定部461。此外,与保护片46的固定部461相反侧的部分是覆盖第二管91的覆盖部462。
作为该保护片46的构成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能够使用聚四氟乙烯(PTFE)。
由于利用这样的保护片46保护第二管91,能够防止在第二板部件5转动时,其转动力作用到第二管91上,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该第二管91发生扭转。
此外,代替设置保护片46,也可以在第二板部件5的第二压闭部51或者第二管91上实施用于降低摩擦阻力的表面处理。
<第四实施方式>
图15是示出本发明的采血器具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概要图(俯视图),图16是图15所示的采血器具所具有的本发明的夹子(第四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17及图18分别是从箭头E方向观察到的图16所示的夹子的图(图17是示出图16所示的夹子的第一状态的侧视图,图18是示出图16所示的夹子的第二状态的侧视图),图19是图17中的F-F线剖视图,图20是图18中的G-G线剖视图。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图16~图20中(在图21~图24中也相同)的上侧称为“上”或者“上方”,将下侧称为“下”或者“下方”。
以下,参照这些图说明本发明的夹子及采血器具的第四实施方式,但以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省略相同事项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除了夹子的结构不同以外,其他均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如图1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在分支部92附近设置有夹子6。
如图16所示,夹子6由成为其主体(夹子主体)的压闭部件(连结部件)7及阻止部件(阻止部)8这两个部件构成。在夹子6中,压闭部件7和阻止部件8被相互连结、固定,能够切换成图17所示的第一状态(初始状态)和图18所示的第二状态。从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的变化是通过对压闭部件7(操作部77)进行推压操作来进行的。以下,说明各部分的结构。
此外,作为压闭部件7及阻止部件8的构成材料,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能够列举出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环状聚烯烃、聚苯乙烯、聚4-甲基-1-戊烯、聚碳酸酯、丙烯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酰胺(例如,尼龙6、尼龙6·6、尼龙6·10、尼龙12)那样的各种树脂,但其中,从成形容易的观点考虑,优选聚丙烯、环状聚烯烃、聚酯那样的树脂。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夹子6是压闭部件7和阻止部件8分别分体构成并将这些分体彼此连结而成的部件,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由压闭部件7和阻止部件8一体形成的部件。
如图16~图18所示,压闭部件7的形状为板状,由长度方向的中途弯曲(弯折)的板部件构成。即,压闭部件7由俯视呈“U”字状(或者“V”字状)的板部件构成。在该压闭部件7的内侧设置第二管91。
在压闭部件7中,弯曲的部分作为进行弹性变形的弹性变形部71而发挥作用,对抗弹性变形部71的弹力,能够相对于压闭部件7的一端部(下部)72,推压另一端部(上部)73(参照图17、图18)。因此,压闭部件7的另一端部73外侧的面作为供推压操作的操作部77而发挥作用。此外,优选在操作部77上形成多个槽771。由此,在以手指推压操作操作部77时,能够可靠地防止该手指从操作部77滑动,从而能够可靠地进行推压操作。
在压闭部件7上设置有能够压闭第二管91的压闭部(夹持部)74。该压闭部74构成为具有:设置在压闭部件7(连结部件)的一端部72上的抵接部75;和以与抵接部75相对的方式设置在另一端部73上的推压部76。
抵接部75是与第二管91的外周部911的一部分抵接的部位。该抵接部75由压闭部件7的一端部72的内侧面构成。
推压部76是从压闭部件7的另一端部73的内侧面突出形成的部位(突部)。该推压部76隔着第二管91而与抵接部75相对配置。
在图17所示(图19也相同)的第一状态下,推压部76与第二管91离开。在此状态下,第二管91从其上游侧到下游侧开通,因此,通过了管94的初始血能够经由第二管91流入初始血袋20中。此外,由于此时密封部件93尚未断裂,因此能够防止通过了管94的初始血进一步通过管15而流入采血袋10中(参照图17)。
然后,在第一状态下,对抗弹性变形部71的弹力而推压操作操作部77时,成为图18(图20也相同)所示的第二状态。在第二状态下,推压部76接近(靠近)抵接部75,其顶面(推压面)761推压第二管91的外周部911。由此,能够将第二管91的中途可靠地压闭(阻断)。在此状态下,能够防止通过了管94的血液通过第二管91而流入初始血袋20中。
此外,如图16~图18所示,在压闭部件7的另一端部73的内侧面上突出的推压部76上,向前端侧(分支部92侧)突出形成有第一爪762。而且,在第一爪762的前端侧的部分形成有倾斜面763。
另一方面,在压闭部件7的一端部72的内侧面上且在与抵接部75相比位于前端侧的位置上立起设置有突部78。在该突部78上朝向基端侧突出形成有第二爪781。而且,在第二爪781的基端侧部分形成有向与第一爪762的倾斜面763大致相同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面782。
当在图17所示的第一状态下推压操作操作部77时,第一爪762的倾斜面763与第二爪781的倾斜面782抵接,滑动。当进一步推压操作操作部77时,第一爪762越过第二爪781。此时,成为第二状态。然后,当解除对操作部77的推压时,推压部76的顶面761受到来自第二管91的反作用力。由此,第一爪762与第二爪781卡合,因此,第二状态得到维持,即:能够可靠地防止意外地解除第二状态而成为第一状态(参照图18)的情况。这样,在夹子6中,第一爪762和第二爪781可以说是构成维持第二状态的锁定机构(状态维持机构)。
如图16所示,在突部78上形成有在其厚度方向贯通该突部78的贯通孔783,在弹性变形部71上也形成有在其厚度方向贯通该弹性变形部71的贯通孔711。第二管91贯穿插入贯通孔783及711。由此,能够防止第二管91从压闭部件7脱离,因此能够在推压操作部77时,利用压闭部74可靠地压闭第二管91。
如图16所示,在夹子6中,与压闭部件7相邻地设置有阻止部件8。该阻止部件8用于在第一状态下阻止对密封部件93的断裂操作。
阻止部件8由长条状的中空部件构成,该中空部81向上方(与退避方向相反的方向)开口。即,阻止部件8由横截面形状为朝向上方开口的“コ”状的长条部件构成。这样的阻止部件8与压闭部件7另一端侧的部分平行地配置,并与该部分连结、固定。此外,作为其固定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能够列举出通过基于粘结(基于粘结剂、溶媒等的粘结)的方法、基于熔接(热熔接、高频熔接、超声波熔接等)的方法等。
如图17、19所示,在第一状态下,密封部件93被阻止部件8覆盖,即密封部件93位于(被插入)阻止部件8的中空部81内。由此,无法握持密封部件93,所以能够可靠地阻止对该密封部件93的断裂操作。
如图18、20所示,在第二状态下,阻止部件8随着操作部7的推压操作而与压闭部74的推压部76一起向下方移动。由此,阻止部件8从密封部件93退避开,从而该密封部件93露出。由此,基于阻止部件8而阻止断裂操作的状态被解除,因此能够握持密封部件93进行断裂操作。
接着,说明采血器具1的作用(夹子6的操作状态(使用状态))。
如图15所示,在采血器具1中,首先,夹子6处于第一状态。由此,第一管97的管94和第二管91连通(参照图17、图19)。此外,第一管97的管15为被密封部件93封堵(密封)的状态。通过这样的采血器具1,在将采血针151刺穿供体时,来自管94的血液能够经由分支部92而流入第二管91中。
此外,如上所述,密封部件93被阻止部件8覆盖,因此无法进行断裂操作(参照图17、图19)。
再此外,将该采血器具1的采血袋10及初始血袋20分别设置在比供采血针151刺穿的部位低的位置上。
接着,从采血针151上取下盖体154(参照图15),用采血针151刺穿供体的静脉(血管),在确认采血针151插入静脉之后,例如通过粘结带将针座153固定在供体的穿刺部位附近。此外,优选与之相同地,也通过粘结带将第一管97(管94)固定在穿刺部位附近。
通过这样的操作,初始血(血液)经由采血针151、管94、分支部92而流向第二管91,并流过该第二管91而被导入到初始血袋20的收纳部23中。这种情况下,管15的流路如上所述被密封部件93阻断,因此,血液从管94经由分支部92而可靠地流入第二管91。
此外,在导入该血液时,此前,管94、第二管91内的空气被从这些管排出并被回收到初始血袋20中。由此,管94、第二管91内的压力、和管94、第二管91的内腔容积被保持为大致恒定,能够防止对血液细胞施加过度的负荷,因此能够防止在血液中发生溶血等情况。此外,也不会发生血液在分支部92进入并残留在密封部件93侧的情况。
在初始血袋20的收纳部23的初始血的液面到达初始血袋20的目标位置之后,推压操作夹子6的压闭部件7的操作部77,将夹子6置为第二状态。由此,第二管91的流路成为封堵状态(参照图18、图20)。
这样,通过采血器具1,在初始血袋20中采集(提取)到规定量(目标量)的血液。通过该初始血采集操作,能够从由供体采集到的血液中采集(去除)可能被细菌污染的初始血,由此,能够抑制细菌混入被采集到后述的采血袋10中的血液中,提高了血液制剂的安全性。
此外,如上所述,在第二状态下,阻止部件8从密封部件93退避开,从而密封部件93露出,因此成为能够对该密封部件93进行断裂操作的状态(参照图18、图20)。
再此外,优选使夹子6构成为,在从第一状态变为第二状态时,在能够对密封部件93进行断裂操作之前,压闭第二管91。即,在夹子6中,优选在从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的移动途中,成为第二管91被完全压闭而密封部件93未完全露出(露出的中途)的状态。这样的结构例如能够通过适当设定阻止部件8的大小(形状)等来实现。
接着,开始向采血袋10的采血(正式采血)。
在这种情况下,使上述露出的密封部件93的断裂部933断裂从而使实心柱状部932分离,使密封部件93内的流路开通。通过该操作,第一管97的从上游侧到下游侧的流路连通(开放)。由此,所采集的血液流过第一管97并被导入到采血袋10的血液收纳部13中。由此,能够得到收纳有被去除(提取)了初始血的血液的采血袋10。
此外,在向该采血袋10采血的同时,在初始血袋20的采样口29插入所述减压采血管,将收纳在初始血袋20内的血液回收(采样)到所述减压采血管内。然后从采样口29拔掉回收有血液的减压采血管。当然,在往多根减压采血管中进行血液采样时,反复进行该操作。
当然,采样也可以在向采血袋10内的采血结束之后进行。
此外,在向采血袋10内的采血中,当在采血袋10内采集了规定量的血液之后,将采血针151从供体的血管拔出,并根据需要利用封管器等通过熔接而密封第一管97、第二管91。之后,将初始血袋20和采血针151切下来。
收纳在(采集到)采血袋10中的血液通过白细胞去除过滤器而分离出白细胞和血小板,将剩余的血液成分回收到回收袋中,将采血袋10和白细胞去除过滤器切下来。之后,对回收袋内的血液进行离心分离操作,将其分离成红细胞层和血浆层,在将血浆移至血浆袋之后,将红细胞保存液装入袋内的红细胞保存液添加到回收袋内剩余的浓缩红细胞中与之混合。
另一方面,被回收到减压采血管内的初始血例如用于血清的生物化学检查、传染病病毒(例如,艾滋病、肝炎等)的核酸扩增检测等的检查。
如以上说明那样,通过该采血器具1(夹子6),在进行初始血采集之后进行正式采血时,在将第二管91封堵之后,设置在第一管97上的密封部件才能够断裂。即,能够可靠地防止下述情况:在操作采血器具1时,在将第二管91封堵之前就使设置在第一管97上的密封部件93断裂,从而导致从第一管91的上游侧到下游侧开放(开通)。
若在封堵第二管91以前就使密封部件93断裂,则不论初始血采集是否已结束,初始血均会流入正式采血用的采血袋10中。而且,若在此状态下进行正式采血,则血液会被收纳在采血袋10内的初始血污染,从而不得不废弃辛苦采集到的血液(造成血液浪费)。
但是,通过采血器具1(夹子6)中能够可靠防止这样的问题。
<第五实施方式>
图21是示出本发明的夹子(第五实施方式)的第一状态的侧视图,图22是示出本发明的夹子(第五实施方式)的第二状态的侧视图,图23是图21中的H-H线剖视图。
以下,参照这些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夹子及采血器具的第五实施方式,但以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省略相同事项的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压闭部件与阻止部件的连结状态不同以外,其他均与上述第四实施方式相同。
如图21~图23所示,压闭部件7A和阻止部件8A被可转动地相互连结。
在压闭部件7A的推压部76上,在该阻止部件8A侧的侧面突出形成有轴(转动轴)764(参照图23)。此外,在阻止部件8A上,在压闭部件7A侧的侧面凹入形成有供轴764插入的轴承82(参照图23)。通过该轴764及轴承82,阻止部件8A能够相对于压闭部件7A转动。
此外,代替轴764和轴承82,也可以设置贯通压闭部件7A和阻止部件8A的销将这些部件彼此连结起来。
在压闭部件7A的突部78上形成有凸轮槽784(参照图21、图22)。在阻止部件8A上突出形成有插入凸轮槽784中的、作为凸轮从动件而发挥作用的从动部83。
通过该凸轮槽784及从动部83,如图21所示,阻止部件8A在第一状态下,被维持成相对于第一管97的管15平行的姿势(以下将该姿势称为“平行姿势”)。由此,管15的设置有密封部件93的部分,还有密封部件93的前后部分均被阻止部件8A覆盖,因此在第一状态下,能够更可靠地阻止对密封部件93的断裂操作。
然后,在推压操作操作部77时,从动部83被引导至压闭部件7A的凸轮槽784中,因此阻止部件8A以维持平行姿势的方式向下方移动、即平行移动。如图22所示,即使在移动后的第二状态下,阻止部件8A也为平行姿势。由此,管15全部露出,从而能够对密封部件15进行断裂操作。
这样,可以说凸轮槽784和从动部83构成用于维持阻止部件8A对管15的姿势的姿势维持机构。
<第六实施方式>
图24是示出本发明的夹子(第六实施方式)的第一状态的局部纵剖侧视图。
以下,参照该图说明本发明的夹子及采血器具的第六实施方式,但以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省略相同事项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除了具有固定机构这点不同以外,其他均与上述第四实施方式相同。
在图24所示的压闭部件7B的基端部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二管91的作为固定机构的嵌合部79。嵌合部79是呈管状,其内径是比第二管91的外径稍小的部位。在这样的嵌合部79中嵌合第二管91的中途部分。由此,第二管91(第一管97也相同)被可靠地固定,即被定位,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夹子6沿着管长度方向意外地错位。
此外,作为固定第二管91的固定机构,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嵌合部79,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将压闭部件7B的一端部72和第二管91粘结的粘结剂,还可以在压闭部件7B的一端部72设置与分支部92嵌合的嵌合部。
再此外,固定机构不限于固定第二管91,例如也可以是固定第一管97(管91)的机构,还可以是固定第一管97及第二管91双方的机构。
以上,根据图示的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的夹子及采血器具,但本发明不限于此,构成夹子及采血器具的各部分能够置换成可发挥相同功能的任意结构的部件。此外,还可以附加任意的结构物。
本发明的夹子及采血器具也可以是组合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两个以上的结构(特征)而成的。
此外,采血器具的第二管在图1和图15所示的结构中,相对于第一管向右斜上方延伸(分支),但不限于此,可以相对于第一管向任意的方向延伸。这种情况下,在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到第三实施方式中,优选根据第二管的延伸方向适当设定第二板部件的第二压闭部和阻止部的位置。
在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到第三实施方式中,优选夹子具有阻止从第二状态向第一状态变化的阻止机构。即,优选夹子具有不可逆性。
在从上述第四实施方式到第六实施方式中,压闭部在图示的结构中是,抵接部及推压部中的推压部向抵接部突出,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抵接部向推压部突出。
此外,在从上述第四实施方式到第六实施方式中,可以在压闭部件的一端部设置用于限制第一管97相对于管15的位置的、作为位置限制机构的例如钩(卡合部)。由此,能够在第一状态下防止密封部件93从阻止部件8脱离。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夹子被设置在采血器具的分支部上,所述采血器具具有:第一管,一端连接有采血针,另一端连接有血袋;第二管,从该第一管的中途经由所述分支部分支而成;以及密封部件,与所述第一管的所述分支部相比设置在所述血袋侧的部分上,该密封部件断裂时,阻断状态的所述第一管开通,所述夹子的特征在于,构成为能够切换成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二管开通、并且对所述密封部件的断裂操作被阻止,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二管被封堵、并且能够对所述密封部件进行断裂操作。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在操作采血器具时在封堵采血器具中的从第一管分支出的第二管之前第一管就开放的情况。因此,本发明的夹子具有工业实用性。
Claims (17)
1.一种夹子,设置在采血器具的分支部上,所述采血器具具有:第一管,一端连接有采血针、另一端连接有血袋;第二管,从该第一管的中途经由所述分支部分支而成;以及密封部件,与所述第一管的所述分支部相比设置在所述血袋侧的部分上,该密封部件断裂时,阻断状态的所述第一管开通,所述夹子的特征在于,
构成为能够切换成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二管开通,并且对所述密封部件的断裂操作被阻止,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二管被封堵,并且能够对所述密封部件进行断裂操作,
所述夹子具有夹子主体和相对于该夹子主体转动的操作部件,
所述操作部件具有:对所述第二管进行推压以封堵所述第二管的推压部;和阻止对所述密封部件的断裂操作的阻止部,
当相对于所述夹子主体转动操作所述操作部件时,从所述第一状态切换到所述第二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子,其特征在于,
在从所述第一状态切换到所述第二状态时,在能够进行所述断裂操作之前,所述第二管被封堵。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止部构成为,在所述第一状态下,覆盖所述第一管的设置有所述密封部件的部分,在所述第二状态下,从该覆盖的部分退避开。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部件的形状为板状,
所述阻止部由从所述操作部件的外周部向外侧突出形成的突部构成。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子主体的形状呈板状,在所述夹子主体的外周部形成有与所述密封部件对应的部分缺损而成的缺损部,
所述操作部件的形状为板状,
所述阻止部由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操作部件的面对外周部的所述缺损部的部分构成。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夹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压部具有倾斜部,所述倾斜部相对于所述夹子主体离开,其离开距离在所述操作部件被旋转操作时逐渐减小。
7.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夹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子主体具有固定所述分支部的固定部。
8.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夹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部件具有在转动操作该操作部件时用于供手指扣住的操作杆。
9.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夹子,其特征在于,
具有限制所述操作部件的转动范围的限制机构。
10.一种夹子,设置在采血器具的分支部上,所述采血器具具有:第一管,一端连接有采血针、另一端连接有血袋;第二管,从该第一管的中途经由所述分支部分支而成;以及密封部件,与所述第一管的所述分支部相比设置在所述血袋侧的部分上,该密封部件断裂时,阻断状态的所述第一管开通,所述夹子的特征在于,
构成为能够切换成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二管开通,并且对所述密封部件的断裂操作被阻止,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二管被封堵,并且能够对所述密封部件进行断裂操作,
所述夹子具有:夹子主体;和被连结在该夹子主体上,用于阻止对所述密封部件的断裂操作的阻止部,
所述夹子主体具有:对所述第二管进行推压以封堵所述第二管的夹持部;和操作该夹持部的操作部,
当操作所述操作部时,从所述第一状态切换到所述第二状态。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夹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止部构成为,在所述第一状态下,覆盖所述第一管的设置有所述密封部件的部分,在所述第二状态下,从该覆盖的部分退避开。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夹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止部由形成为长条形状的中空部件构成,所述中空部件具有在与退避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开口的中空部。
13.如权利要求10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夹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持部具有:抵接部,与所述第二管的外周部的一部分抵接;和推压部,隔着所述第二管而与所述抵接部相对地设置,并且通过所述推压操作而接近所述抵接部,从而推压所述第二管的外周部。
14.如权利要求10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夹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止部由具有中空部的、形成为长条状的中空部件构成,
所述夹子主体与所述中空部件相邻且平行地配置。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夹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空部件相对于所述夹子主体能够转动地连结。
16.如权利要求10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夹子,其特征在于,
具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一管及所述第二管中至少一方的固定机构。
17.一种采血器具,其特征在于,具有:
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夹子;
第一管,一端连接有采血针、另一端连接有血袋;
第二管,从所述第一管的中途经由分支部分支而成;以及
密封部件,与所述第一管的所述分支部相比设置在所述血袋侧的部分上,该密封部件断裂时,阻断状态的所述第一管开通,
其中,所述夹子设置在所述第一管的所述分支部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021566 | 2009-02-02 | ||
JP2009-021566 | 2009-02-02 | ||
JP2009027929 | 2009-02-09 | ||
JP2009-027929 | 2009-02-09 | ||
PCT/JP2010/050114 WO2010087216A1 (ja) | 2009-02-02 | 2010-01-07 | クランプおよび採血器具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292116A CN102292116A (zh) | 2011-12-21 |
CN102292116B true CN102292116B (zh) | 2014-04-23 |
Family
ID=423954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80005158.8A Active CN102292116B (zh) | 2009-02-02 | 2010-01-07 | 夹子及采血器具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078611B2 (zh) |
EP (1) | EP2392367B1 (zh) |
JP (1) | JP5430586B2 (zh) |
CN (1) | CN102292116B (zh) |
BR (1) | BRPI1007942B1 (zh) |
SG (1) | SG173486A1 (zh) |
WO (1) | WO201008721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621139B2 (ja) * | 2009-07-01 | 2014-11-05 | 川澄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 採血セット及びサンプリングホルダ |
US9427563B2 (en) | 2012-03-12 | 2016-08-30 | Terumo Kabushiki Kaisha | Blood-flow-path switching device and blood-bag system |
DE102013102084A1 (de) * | 2013-03-04 | 2014-09-04 | Andromeda Medizinische Systeme Gmbh | Vorrichtung zur Regulation eines Volumenstroms |
JP6241262B2 (ja) * | 2013-12-20 | 2017-12-06 | ニプロ株式会社 | 医療器具 |
CN109745080B (zh) * | 2017-03-06 | 2023-06-27 | 成都五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多重熔合标本袋及取物器械 |
CN106725638B (zh) * | 2017-03-06 | 2023-06-23 | 成都五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微创手术减压防破标本袋 |
CN107961019B (zh) * | 2017-12-15 | 2018-09-28 |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 一体化全自动采血仪及采血方法 |
WO2020195207A1 (ja) * | 2019-03-27 | 2020-10-01 | テルモ株式会社 | 血液バッグシステム及びクランプ |
DE102021207509A1 (de) * | 2021-07-14 | 2023-01-19 | B.Braun Avitum Ag | Vorrichtung zum Abklemmen und Halten medizinischer Schlauchleitungen |
CN114099811B (zh) * | 2021-11-25 | 2022-08-26 | 山东中保康医疗器具有限公司 | 一种血液分离机血液管路姿态控制系统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488539Y (zh) * | 2000-08-31 | 2002-05-01 | 王强 | 新型医用输液多向连通器 |
CN101007196A (zh) * | 2005-11-28 | 2007-08-01 | 舍伍德服务股份公司 | 医用阀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H539437A (de) | 1971-09-23 | 1973-07-31 | Siemens Ag | Vorrichtung für medizinische Zwecke zum Infundieren einer Flüssigkeit, insbesondere bei blutiger Blutdruckmessung |
JPH09166241A (ja) * | 1995-12-18 | 1997-06-24 | Kansai Paint Co Ltd | 誤操作防止バルブ |
JPH11153249A (ja) * | 1997-11-18 | 1999-06-08 | Kansai Paint Co Ltd | 誤操作防止バルブ |
EP1106191A4 (en) * | 1998-08-19 | 2007-11-07 | Jms Co Ltd | APPARATUS FOR PERMUTATION OF FLUID PASSAGE USED IN MEDICAL TREATMENT |
AUPP676898A0 (en) | 1998-10-26 | 1998-11-19 | Noble House Group Pty Ltd | Sampling first in blood collection |
JP4059006B2 (ja) * | 2002-05-31 | 2008-03-12 | Toto株式会社 | 止水栓装置 |
US7175612B2 (en) * | 2003-02-26 | 2007-02-13 | C.R. Bard, Inc. | Suction limiting device with variable control |
ES2569208T3 (es) | 2004-09-03 | 2016-05-09 | Elcam Medical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 Association Ltd. | Llave de paso |
WO2007127181A2 (en) * | 2006-04-24 | 2007-11-08 | Richard Fuisz | Bodily fluid analyzer, and system including same and method for programming same |
JP2008178553A (ja) | 2007-01-24 | 2008-08-07 | Terumo Corp | 検査用血液バッグおよび採血器具 |
DE102007003690B4 (de) | 2007-01-25 | 2009-05-14 | Iprm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Management Ag | Multifunktionsventil |
US9259564B2 (en) | 2009-01-22 | 2016-02-16 | Avent, Inc. | Enteral feeding assembly with lock assembly |
-
2010
- 2010-01-07 US US13/147,322 patent/US9078611B2/en active Active
- 2010-01-07 BR BRPI1007942-4A patent/BRPI1007942B1/pt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0-01-07 SG SG2011055308A patent/SG173486A1/en unknown
- 2010-01-07 CN CN201080005158.8A patent/CN102292116B/zh active Active
- 2010-01-07 JP JP2010548451A patent/JP5430586B2/ja active Active
- 2010-01-07 WO PCT/JP2010/050114 patent/WO2010087216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0-01-07 EP EP20100735686 patent/EP2392367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488539Y (zh) * | 2000-08-31 | 2002-05-01 | 王强 | 新型医用输液多向连通器 |
CN101007196A (zh) * | 2005-11-28 | 2007-08-01 | 舍伍德服务股份公司 | 医用阀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JP特开2008-178553A 2008.08.07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0087216A1 (ja) | 2010-08-05 |
US20110288441A1 (en) | 2011-11-24 |
BRPI1007942B1 (pt) | 2022-03-22 |
JP5430586B2 (ja) | 2014-03-05 |
BRPI1007942A2 (pt) | 2021-06-29 |
CN102292116A (zh) | 2011-12-21 |
EP2392367A4 (en) | 2012-11-07 |
SG173486A1 (en) | 2011-09-29 |
EP2392367A1 (en) | 2011-12-07 |
EP2392367B1 (en) | 2015-02-25 |
US9078611B2 (en) | 2015-07-14 |
JPWO2010087216A1 (ja) | 2012-08-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292116B (zh) | 夹子及采血器具 | |
US10238781B2 (en) | Blood bag system and blood treatment method | |
JP6218873B2 (ja) | クランプおよび血液バッグシステム | |
JP5801301B2 (ja) | クランプおよび血液バッグシステム | |
JP5555356B2 (ja) | 血液バッグシステム | |
EP1389473B1 (en) | Device for irreversible closure of fluid communication in a container system | |
RU2500103C2 (ru) | Контейнерная система для крови и кассета | |
US7618407B2 (en) | Bag system with device for associating sampling receptacles | |
EP2826502A1 (en) | Blood-flow-path connecting device and blood-bag system | |
JP6223959B2 (ja) | 血液流路切換装置及び血液バッグシステム | |
US20040182734A1 (en) | Packaged bag system with identification tags | |
JP2008178553A (ja) | 検査用血液バッグおよび採血器具 | |
JP4560347B2 (ja) | 採血器具支持台 | |
JP2008178554A (ja) | 検査用血液バッグおよび採血器具 | |
JP4863852B2 (ja) | 検査用血液バッグおよび採血器具 | |
JP2008183241A (ja) | 検査用血液バッグおよび採血器具 | |
JP2008006297A (ja) | 採血器具支持台 | |
JP2007195643A (ja) | 採血器具支持装置 | |
JP2006026327A (ja) | 体液処理回路 | |
JP5133577B2 (ja) | 採血器具及び流路開閉手段 | |
JPH03251252A (ja) | バッグ連結体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