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87105A - 可动体用调整机构 - Google Patents

可动体用调整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87105A
CN102287105A CN201110175688A CN201110175688A CN102287105A CN 102287105 A CN102287105 A CN 102287105A CN 201110175688 A CN201110175688 A CN 201110175688A CN 201110175688 A CN201110175688 A CN 201110175688A CN 102287105 A CN102287105 A CN 1022871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movable body
guiding elements
eccentric cam
sche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756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清水洋兵
富冈和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fc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ifc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fco Inc filed Critical Nifc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2871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871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ing Frames And Configurations (AREA)
  • Support Devices For Sliding Do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调整例如拉门等可动体的开闭位置的可动体用调整机构,通过安装在支撑体的槽中,能够提高安装场所的自由度。该可动体用调整机构是可在与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调整沿着设在支撑体(例如门檐20)上的槽(移动槽21)移动的可动体(例如拉门30)的位置的可动体用调整机构(10)。调整机构(10)具备:以横跨槽(移动槽21)的方式安装在槽(移动槽21)内的壳体构件(40),可移动地设在壳体构件(40)上、并可与移动体(例如拉门30)的两侧面抵接的引导构件(50),以及使引导构件(50)与可动体(例如拉门30)抵接、并调整可动体(例如拉门30)的位置的调整单元(例如偏心凸轮构件60)。

Description

可动体用调整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调整例如拉门等可动体的开闭位置的可动体调整机构,通过安装在支撑体的槽中,能够提高安装场所的自由度。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下述拉门的上部引导装置:在拉门的下面设置在敷设于地面或门槛的轨道槽中行驶的门滑轮,并在拉门的上面设置沿长度方向突出的截面凹状的引导部,通过将上述引导部嵌入门檐或框体的移动槽、或嵌入安装在门檐或框体的下面的轨道的移动槽中来开闭拉门,使上述引导部在移动槽中滑动来引导拉门的行驶(参照例如专利文献1的第[0002]段及图5)。
除此之外,作为上述现有的引导装置,已知还有下述引导装置:具备埋设在设于拉门的上面的行驶方向的角部的槽中的箱,以及组装在上述箱内、设置了比上述拉门的上面还向上方突出并在上述引导槽内滑动的引导部的滑块,通过操作在上述箱的前面露出的偏心凸轮的前部支撑杆而可使上述滑块在上述拉门的厚度方向移动(参照专利文献1的第[0009]、[0013]、[0028]~[0030]段及图1~图5)。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44144号公报
但是,由于上述现有的引导装置除了在门檐或框体上设置移动槽外,还必须设置截面凹状的引导部,因此存在引导装置的结构变得复杂,用于组装引导装置的作业变得麻烦,并且引导装置的安装场所的自由度降低之类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各方案分别记载的各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如下。
方案一记载的发明的目的如下。
方案一记载的发明通过安装在支撑体的槽中,能够提高安装场所的自由度。
即,根据方案一记载的发明,没有必要像上述现有的引导装置那样在移动槽中设置截面凹状的引导部,只要将壳体构件安装在移动槽内即可。因此,方案一记载的发明与上述现有的引导装置相比,具有结构可简单化、施工容易且能够提高安装场所的自由度的优点。
另外,根据方案一记载的发明,因为安装场所的自由度高,因此通过安装在支撑体的槽中多处,能够提高支撑体的引导性。
除此之外,根据方案一记载的发明,在应用于拉门的场合,能够同时设置拉门的拉入机构等并能够提高布局的自由度。
方案二记载的发明在上述方案一记载的发明目的之外,其目的如下。
即,方案二记载的发明能够从支撑体的槽的开口侧进行操作来调整可动体的位置。
例如,在方案二记载的发明应用于拉门的门檐的场合,能够不卸下拉门地从下侧操作操作构件。
方案三记载的发明在上述方案一或方案二记载的发明的目的之外,其目的如下。
即,方案三记载的发明能够使用滑动凸轮来调整可动体的位置。
方案四记载的发明在上述方案一或方案二记载的发明的目的之外,其目的如下。
即,方案四记载的发明能够使用齿条及与齿条啮合的齿轮来调整可动体的位置。
方案五记载的发明在上述方案一或方案二记载的发明的目的之外,其目的如下。
即,方案五记载的发明能够使用偏心凸轮构件来调整可动体的位置。
方案六记载的发明在上述方案五记载的发明的目的之外,其目的如下。
即,方案六记载的发明通过以偏心凸轮被引导构件内的壁面限制的状态来保持偏心凸轮,从而能够省略偏心凸轮构件的调整用弹簧等附属构件。
方案七记载的发明在上述方案五记载的发明的目的之外,其目的如下。
即,方案七记载的发明与方案六相反,通过加力机构、及偏心凸轮构件的卡合部与罩构件的卡定部的卡合,能够防止偏心凸轮构件的松动。
方案八记载的发明在上述方案一~方案七任一项所述的发明的目的之外,其目的如下。
即,方案八记载的发明能够顺滑地进行引导构件相对于壳体构件的移动。
各个方案分别记载的各发明是为了实现上述各目的而完成的,以下使用图示的发明的实施方式说明各发明的特征。
另外,附后的符号表示在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符号,但不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另外,附图编号表示在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图号,不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方案一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如下。
第一,例如如图1~图11所示,是可在与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调整沿设在支撑体(例如门檐20)上的槽(移动槽21)移动的可动体(例如拉门30)的位置的可动体用调整机构10。
第二,例如如图1~图11所示,可动体用调整机构10具有如下结构。
(1)壳体构件40
例如如图1~图11所示,壳体构件40以横跨槽(移动槽21)的方式安装在槽(移动槽21)内。
(2)引导构件50
例如如图1~图11所示,引导构件50可移动地设在壳体构件40上,并且可与可动体(例如拉门30)的两侧面抵接。
(3)调整单元(例如偏心凸轮构件60)
例如如图1~图14所示,调整单元(例如偏心凸轮构件60)使引导构件50与可动体(例如拉门30)抵接,并调整可动体(例如拉门30)的位置。
方案二记载的发明在上述方案一记载的发明的特征之外,其特征如下。
即,例如如图1~图11所示,调整单元(例如偏心凸轮构件60)具备如下结构。
(1)操作部63
例如如图1~图14所示,操作部63位于槽(移动槽21)的开口侧。
(2)抵接部(例如偏心部62)
例如如图1~图14所示,抵接部(例如偏心部62)通过操作操作部63使引导构件50与可动体(例如拉门30)抵接。
方案三记载的发明在上述方案二记载的发明的特征之外,其特征如下。
第一,例如如图18及图19所示,调整单元是可移动地设在壳体构件(未图示)上的滑动凸轮200。
第二,例如如图18及图19所示,通过操作操作部(未图示),使滑动凸轮200一边移动一边与引导构件210抵接,从而使引导构件210移动。
方案四记载的发明在上述方案二记载的发明的特征之外,其特征如下。
第一,例如如图15~图17所示,调整单元包括设在引导构件50上的齿条100和与齿条100啮合的齿轮110。
第二,例如如图15~图17所示,通过操作操作部(未图示),使齿轮110与齿条100啮合,从而使引导构件50移动。
方案五记载的发明在上述方案一或方案二记载的发明的特征之外,其特征如下。
第一,例如如图1~图14所示,调整单元是可转动地设在壳体构件40上的偏心凸轮构件60。
第二,例如如图1~图14所示,通过操作操作部63,使偏心凸轮构件60一边旋转一边与引导构件50抵接,从而使引导构件50移动。
方案六记载的发明在上述方案五记载的发明的特征之外,其特征如下。
即,在偏心凸轮构件60被引导构件50内的壁面限制的状态下保持偏心凸轮构件60。
方案七记载的发明在上述方案五记载的发明的特征之外,其特征如下。
即,例如如图1~图14所示,调整单元(例如偏心凸轮构件60)具备以下结构。
(1)卡合部64
例如如图12~图14所示,卡合部64形成于偏心凸轮构件60的前端。
(2)罩构件70
例如如图1~图14所示,罩构件70与卡合部64相对,覆盖引导构件50的至少一部分。
(3)卡定部72b
例如如图12~图14所示,卡定部72b与形成于偏心凸轮构件60上的卡合部64卡合。
(4)加力机构(例如弹簧80)
例如如图1及图2所示,加力机构(例如弹簧80)设在偏心凸轮构件60与壳体构件40之间,向卡合部64与卡定部72b卡合的方向加力。
另外,作为加力机构虽示例了弹簧80,但不局限与此,也可以使用未图示的板弹簧等。
方案八记载的发明在上述方案一~方案七任一项记载的发明的特征之外,其特征如下。
第一,例如如图6及图7所示,在引导构件50上形成有肋51a。
第二,例如如图2、图6及图7所示,在壳体构件40上形成有肋51a进入的凹部41b。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由于本发明如上构成,因此起到如下所记载的效果。
根据方案一记载的发明,起到如下效果。
即,根据方案一记载的发明,通过安装在支撑体的槽中,能够提高安装场所的自由度。
另外,根据方案一记载的发明,因为安装场所的自由度高,因此通过安装在支撑体的槽的多处,能够提高支撑体的引导性。
除此之外,根据方案一记载的发明,在应用于拉门的场合,能够同时设置拉门的拉入机构等并能够提高布局的自由度。
根据方案二记载的发明,在上述方案一记载的发明的效果的基础上,还起到如下效果。
即,根据方案二记载的发明,从支撑体的槽的开口侧进行操作,能够调整可动体的位置。
例如,根据方案二记载的发明,在应用于拉门的门檐的场合,能够不卸下拉门地从下侧操作操作构件。
根据方案三记载的发明,在上述方案二记载的方面的效的基础上,还起到如下效果。
即,根据方案三记载的发明,能够使用滑动凸轮来调整可动体的位置。
根据方案四记载的发明,在上述方案二记载的发明的效果的基础上,还起到如下效果。
即,根据方案四记载的发明,能够使用齿条和与齿条啮合的齿轮来调整可动体的位置。
根据方案五记载的发明,在上述方案二记载的发明的效果的基础上,还起到如下效果。
即,根据方案五记载的发明,能够使用偏心凸轮构件来调整可动体的位置。
根据方案六记载的发明,在上述方案五记载的发明的效果的基础上,还起到如下效果。
即,根据方案六记载的发明,通过以偏心凸轮被引导构件内的壁面限制的状态来保持偏心凸轮,从而能够省略偏心凸轮构件的调整用弹簧等附属构件。
根据方案七记载的发明,在上述方案五记载的发明的效果的基础上,还起到如下效果。
即,根据方案七记载的发明,与方案六相反,通过加力机构、及偏心凸轮构件的卡合部与罩构件的卡定部的卡合,能够防止偏心凸轮构件的松动。
根据方案八记载的发明,在上述方案一~方案七任一项记载的发明的效果的基础上,还起到如下效果。
即,根据方案八记载的发明,能够顺滑地进行引导构件相对于壳体构件的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门檐的局部立体图、及可动体用调整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安装了可动体用调整机构的状态的门檐的局部立体图。
图4是安装了可动体用调整机构的状态的门檐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与图4对应的使偏心凸轮构件的操作部旋转了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用于说明壳体构件的凹部与引导构件的肋的配合状态的门檐的局部剖视图。
图7是与图6对应的使偏心凸轮构件的操作部旋转了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8是可动体用调整机构的俯视图。
图9是与图8对应的可动体用调整机构的主视图。
图10是与图8对应的可动体用调整机构的左侧视图。
图11是与图8对应的可动体用调整机构的右侧视图。
图12是偏心凸轮构件与罩构件的立体图。
图13是与图12对应的另一立体图。
图14是与图12对应的组装了偏心凸轮构件与罩构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调整单元的立体图。
图16是与图15对应的调整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17是与图15对应的调整单元的另一分解立体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调整单元的立体图。
图19是与图18对应的用于说明滑动凸轮的滑动状态的立体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调整单元的立体图。
图中:
10-可动体用调整机构,20-门檐(支撑体),21-移动槽(槽),22-中央凸部,23-侧方凸部,24-切口部,30-拉门(移动体),31-门颈(戸首),40-壳体构件,41-壳底,41a-突轴,41b-凹部,42、43-立起片,42a、43a-折弯部,50-引导构件,51-引导件底部,51a-肋,52-引导件主体,52a-相对面,52b-贯通孔,52c-插入槽,53-相对壁,53a-相对面,60-偏心凸轮构件(调整单元),61-轴部,62-偏心部(抵接部),63-操作部,64-卡合部,70-罩构件,71-罩主体,71a-开口部,72b-卡定部,72-安装片,72a-爪部,80-弹簧(加力机构),100-齿条,110-齿轮,111-操作部,112-卡合部,120-主体,121-突轴,130-罩,131-开口部,132-卡定部,140-弹簧(加力机构),200-滑动凸轮,201-凸轮面,210-引导构件,220-引导件底部,230-引导件主体,231-倾斜面,240-相对壁,250-弹簧(加力机构),300-蜗轮机构,310-引导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说明可动体用调整机构10。
图中,符号10表示可动体用调整机构(以下也称为“调整机构10”),该调整机构10例如用于相对于门檐20(支撑体)的移动槽21(槽)调整拉门30(可动体)的开闭位置。
另外,作为“支撑体”示例了门檐20,作为“槽”示例了移动槽21,作为“可动体”示例了拉门30,但并不局限于此。
调整机构10如图1~图11所示,大致具备以下零件。
另外,对以下的(1)~(5)将后述。
(1)壳体构件40,
(2)引导构件50,
(3)偏心凸轮构件60(调整单元),
(4)罩构件70,
(5)弹簧80(加力机构)。
另外,调整机构10的零件不局限于上述的(1)~(5)。
说明门檐20。
门檐20是作为上框安装在未图示的房子的开口部上的横木,构成支撑体。
另外,作为支撑体,示例了门檐20,但不局限于此。
具体地说,门檐20除了移动槽21(槽)之外,如图1及图2所示,大致具备以下各部。
另外,门檐20的各部不局限于以下的(1)~(4)。
(1)移动槽21
如图1~图7所示,移动槽21下面敞开,从门檐20的下面向上方凹入为截面凹状,沿门檐20的长度方向形成多列、例如两列。拉门30的后述的门颈31嵌入移动槽21中而移动。
另外,虽形成了两列移动槽21,但不局限于此,可以是一列。
(2)中央凸部22
如图1~图7所示,中央凸部22形成在门檐20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并形成在两列移动槽21之间。
(3)侧方凸部23
如图1~图7所示,侧方凸部23分别形成在门檐2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
(4)切口部24
如图1~图7所示,切口部24通过切割中央凸部22及侧方凸部23的一部分而形成,后述的壳体构件40以埋设状嵌入其中。
说明拉门30。
如图4~图7所示,拉门30由门檐20的移动槽21可移动地支撑,构成可动体。
另外,作为可动体,虽示例了拉门30,但不局限于此。
具体地说,拉门30具备以下部分。
另外,拉门30的部分不局限于以下的(1)。
(1)门颈31。
如图4~图7所示,门颈31从拉门30的上端部突出为截面凸状,从门檐20的移动槽21的敞开的下面嵌入。
门颈31的壁厚为移动槽21的槽宽以下,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得薄。
说明壳体构件40。
如图1~图11所示,壳体构件40以横跨移动槽21的方式安装在移动槽21内。壳体构件40具有与门檐20的切口部24相应的外观形状,形成为下面敞开的槽钢型、或截面“コ”字型。壳体构件40嵌入门檐20的切口部24中,并以埋设状固定。
壳体构件40大致具备以下各部。
另外,对以下的(1)及(2)将后述。
(1)壳底41,
(2)立起片42、43。
另外,壳体构件40的各部不局限于上述的(1)及(2)。
说明壳底41。
如图1~图11所示,壳底41形成为板状,沿着门檐20的切口部24的底部定位。
具体地说,壳底41大致具备以下各部。
另外,壳底41的各部不局限于以下的(1)及(2)。
(1)突轴41a
如图1及图2所示,突轴41a从壳底41轴状地突出。后述的弹簧80及偏心凸轮构件60嵌入突轴41a中,用于可使偏心凸轮构件60相对于壳体构件40旋转地支撑偏心凸轮构件60。
(2)凹部41b
如图1、图2、图6及图7所示,凹部41b在壳底41上形成为凹状,引导构件50的后述的肋51a嵌入其中,可使引导构件50相对于壳体构件40在横跨移动槽21的方向、即移动槽21的槽宽方向可移动地引导引导构件50。
具体地说,凹部41b沿移动槽21的槽宽方向形成为长的长方形状,并在门檐20的长度方向形成了一对。
另外,虽形成一对凹部41b,但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形成一个或三个以上。
说明立起片42、43。
如图1~图11所示,立起片42、43具有一对,从位于移动槽21的槽宽方向的两侧的壳底41的两端部分别折弯为截面L字型。立起片42、43的高度与门檐20的切口部24的深度一致,并与门檐20的中央凸部22及侧方凸部23的下面一致。
位于门檐20的长度方向的立起片42、43的两端部分别形成沿相互相对的方向折弯为截面L字型的折弯部42a、43a。
说明引导构件50。
如图1~图11所示,引导构件50可移动地设在壳体构件40上,并且可与拉门30的两侧面抵接。
引导构件50将移动槽21的槽宽方向的宽度设定为比壳体构件40的立起片42、43的相对间隔短,形成为下面敞开的槽钢型、或截面“コ”字型。
具体地说,引导构件50大致具备以下各部。
另外,对以下的(1)~(3)将后述。
(1)引导件底部51,
(2)引导件主体52,
(3)相对壁53。
另外,引导构件50的各部不局限于上述的(1)~(3)。
说明引导件底部51。
如图1~图11所示,引导件底部51形成为板状,载置在壳体构件40的壳底41上。
具体地说,引导件底部51具备以下部分。
另外,引导件底部51的部分不局限于下述的(1)。
(1)肋51a。
肋51a从引导件底部51的背面突出为截面凸状,嵌入壳体构件40的凹部41b中,沿着该凹部41b的长度方向、即移动槽21的槽宽方向移动。
具体地说,肋51a具有比凹部41b的全长短的全长,在移动槽21的槽宽方向长的平面形成为长方形状,并在门檐20的长度方向形成了一对。
说明引导件主体52。
如图1及图2所示,引导件主体52从引导件底部51的位于立起片42侧的端部隆起,并将移动槽21的槽宽方向的宽度形成为宽度较宽。
具体地说,引导件主体52大致具备以下各部。
另外,引导件主体52的各部不局限于以下的(1)~(3)。
(1)相对面52a
如图1及图2所示,相对面52a与后述的相对壁53相对,并朝向该相对壁53突出为人字形。
(2)贯通孔52b
如图1及图2所示,贯通孔52b位于引导件主体52的大致中央,形成为非圆形、例如椭圆形,并在上下方向上贯通。壳底41的突轴41a面向贯通孔52b的中央,嵌入该突轴41a中的后述的弹簧80及偏心凸轮构件60插入贯通孔52b的中央。偏心凸轮构件60以突轴41a为中心在贯通孔52b内旋转。
(3)插入槽52c
如图1及图2所示,插入槽52c分别形成于位于门檐20的长度方向的引导件主体52的两侧,凹下为凹状。在插入槽52c中插入罩构件70的后述的一对安装片72。
说明相对壁53。
如图1及图2所示,相对壁53从位于引导件底部51的立起片43侧的端部隆起,使移动槽21的槽宽方向的壁厚形成得薄。
具体地说,相对壁53具备以下部分。
另外,相对壁53的部分不局限于以下的(1)。
(1)相对面53a。
如图1及图2所示,相对面53a与引导件主体52的相对面52a相对,朝向该相对面52a突出为人字形。相对面53a和引导件主体52的相对面52a的间隔设为拉门30的门颈31的壁厚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与门颈31的壁厚大致相等。
说明偏心凸轮构件60。
如图1~图14所示,偏心凸轮构件60使引导构件50与拉门30抵接,并调整拉门30的位置,构成调整单元的一部分。
另外,作为调整单元,示例了偏心凸轮构件60,但不局限于此。
具体地说,偏心凸轮构件60大致具备以下各部。
(1)轴部61
如图12~图14所示,轴部61位于偏心凸轮构件60的一端部,形成为圆筒形。轴部61嵌入壳底41的突轴41a,从而由该突轴41a可旋转地支撑。
(2)偏心部62(抵接部)
如图12~图14所示,偏心部62通过操作操作部63使引导构件50与拉门30抵接,作为抵接部发挥作用。
具体地说,偏心部62位于偏心凸轮构件60的轴向的中央,设置为相对于轴部61的轴中心偏心,并形成为圆柱状。
(3)操作部63
如图12~图14所示,操作部63位于移动槽21的开口侧。
具体地说,操作部63位于偏心凸轮构件60的另一端部,在中央形成螺丝刀的刀尖(未图示)能够插入的槽、例如十字槽。
(4)卡合部64
如图12~图14所示,卡合部64形成于偏心凸轮构件60的前端。卡合部64与罩构件70的后述的卡定部72b卡合,构成棘轮机构的一部分。
说明罩构件70。
如图1~图14所示,罩构件70与卡合部64相对,覆盖引导构件50的至少一部分、即引导件主体52的表面。
具体地说,罩构件70大致具备以下各部。
另外,对下面的(1)及(2)将后述。
(1)罩主体71,
(2)安装片72。
另外,罩构件70的各部不局限于上述的(1)及(2)。
说明罩主体71。
如图2及图12~图14所示,罩主体71形成为板状,形成为与引导构件50的引导件主体52的表面大致相同的形状。
具体地说,罩主体71大致具备以下各部。
另外,罩主体71的各部不局限于以下的(1)及(2)。
(1)开口部71a
如图2及图12~图14所示,开口部71a位于罩主体71的大致中央,形成为圆形,并在上下方向贯通。在将罩构件70安装在引导构件50上的状态下,开口部71a与引导构件50的贯通孔52b匹配。因此,通过开口部71a将螺丝刀(未图示)插入贯通孔52b中,从而能够使位于该贯通孔52b的偏心凸轮构件60旋转。
(2)卡定部72b
如图12~图14所示,卡定部72b与形成于偏心凸轮构件60上的卡合部64卡合,构成棘轮机构的一部分。
利用棘轮机构,能够将偏心凸轮构件60的旋转方向限制为一个方向,并能够防止不经意地旋转。
说明安装片72。
如图12~图14所示,安装片72具有一对,分别从位于门檐20的长度方向的罩主体71的两端部呈片状地延伸。两安装片72沿着引导构件50的插入槽52c插入。
具体地说,安装片72具备以下部分。
(1)爪部72a。
爪部72a从各安装片72的前端部的外侧面突出,通过钩在壳体构件40的一方的立起片42的折弯部42a的端部,可与引导构件50一体地能移动地支撑在壳体构件40上。
说明弹簧80。
如图1及图2所示,弹簧80设在偏心凸轮构件60与壳体构件40之间,向卡合部64与卡定部72b卡合的方向加力,构成加力机构。
另外,作为加力机构,虽示例了弹簧80,但不局限于此,也可使用未图示的板弹簧等。
另外,也可省略加力机构。即,也可以省略加力机构,而在偏心凸轮构件60被引导构件50内的壁面限制的状态下保持偏心凸轮构件60。
即,通过使偏心凸轮构件60的全长与引导构件50的贯通孔52b的深度一致,就能够防止偏心凸轮构件60在轴向上松动。
说明调整机构10的使用方法。
使用图4及图5对具有上述结构的调整机构10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
在图4的状态下,若使偏心凸轮构件60旋转,则通过利用其偏心部62的外周面推压引导构件50的非圆形的贯通孔52b的内周面,如图5所示,引导构件50向门檐20的中央凸部22侧移动。
因此,通过引导构件50在门檐20的移动槽21的槽宽方向上移动,就能够将在移动槽21中的拉门30的门颈31的移动位置变更为移动槽21的槽宽方向。
另一方面,若进一步使偏心凸轮构件60向一个方向旋转,则引导构件50向门檐20的侧方凸部23移动。
另外,将引导构件50的调整量设定为例如±2mm左右,但不局限于此。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使用图15~图17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由设在引导构件(未图示)上的齿条100和与齿条100啮合的齿轮110构成调整单元。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操作操作部(未图示),通过齿轮110与齿条100啮合,能够使引导构件50移动。
具体地说,齿轮110由上下相对的主体120与罩130从上下方向可旋转地支撑。
在齿轮110的一端部设有由螺丝刀的刀尖(未图示)可插入的槽、例如十字槽构成的操作部111。另外,在操作部111的周围设有与罩130的后述的卡定部132卡合的卡合部112。通过卡合部112与卡定部132卡合,构成棘轮机构的一部分。
在主体120的大致中央设有向罩130呈轴状地突出的突轴121。突轴121供后述的弹簧140及齿轮110的另一端部嵌入,用于可旋转地支撑齿轮110。
在罩130的大致中央设有形成为圆形且在上下方向贯通的开口部131。开口部131面向齿轮110的操作部111。另外,在罩130的背面设有与操作部111的卡合部112卡合的卡定部132。卡定部132通过与卡合部112卡合而构成棘轮机构的一部分。
弹簧140向齿轮110的卡合部112与罩130的卡定部132卡合的方向加力,构成加力机构。
另外,作为加力机构,虽示例了弹簧140,但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使用未图示的板弹簧等。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使用图18及图19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如图18及图19所示,由可移动地设在壳体构件(未图示)上的滑动凸轮200构成调整单元。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操作操作部(未图示),使滑动凸轮200一边移动一边与引导构件210抵接,从而能够使引导构件210移动。
具体地说,滑动凸轮200形成为厚度在未图示的门檐20的移动槽21的槽宽方向变化的楔子形,如图18及图19所示,在其外侧面斜着设有倾斜的凸轮面201。在凸轮面201的表面设有凹凸而呈台阶状。
引导构件210形成为下面敞开的槽钢型、或截面“コ”字型。
具体地说,引导构件210大致具备以下各部。
另外,引导构件210的各部不局限于以下的(1)~(3)。
(1)引导件底部220,
(2)引导件主体230。
引导件主体230的厚度在未图示的门檐20的移动槽21的槽宽方向变化,如图18及图19所示,在其外侧面斜着设有倾斜的倾斜面231。倾斜面231与滑动凸轮200的凸轮面201抵接,设有与凸轮面201的凹凸嵌合的凹凸而呈台阶状。
(3)相对壁240
相对壁240与引导件主体230相对,可移动地将未图示的拉门30的门颈31向相对壁240与引导件主体230相对的间隔内。
另一方面,如图18及图19所示,在引导构件210上设有弹簧250。
弹簧250向引导构件210的倾斜面231与滑动凸轮200的凸轮面201抵接的方向加力,构成加力机构。
另外,作为加力机构,虽示例了弹簧250,但不局限于此,也可使用未图示的板弹簧等。
在图19中,若使滑动凸轮200向箭头方向滑动,则引导构件210向离开滑动凸轮200的方向移动。与此相对,若使滑动凸轮200向与图19的箭头方相反的方向滑动,虽未图示,但引导构件210向接近滑动凸轮200的方向移动。
第四实施方式
接着,使用图20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由蜗轮机构300构成调整单元。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借助于蜗轮机构300使引导构件310移动。

Claims (8)

1.一种可动体用调整机构,可在与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调整沿设在支撑体上的槽移动的可动体的位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调整机构具有:
以横跨上述槽的方式安装在槽内的壳体构件,以及
可移动地设在上述壳体构件上、并可与上述可动体的两侧面抵接的引导构件,
具备使上述引导构件与上述可动体抵接、并调整上述可动体的位置的调整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动体用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调整单元具备:
位于上述槽的开口侧的操作部,以及
通过操作上述操作部使上述引导构件与可动体抵接的抵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动体用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调整单元是可移动地设在上述壳体构件上的滑动凸轮,
通过操作上述操作部使上述滑动凸轮一边移动一边与引导构件抵接,从而使上述引导构件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动体用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调整单元包括设在上述引导构件上的齿条和与上述齿条啮合的齿轮,
通过操作上述操作部使上述齿轮与上述齿条啮合,从而使上述引导构件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动体用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调整单元是可转动地设在上述壳体构件上的偏心凸轮构件,
通过操作上述操作部使上述偏心凸轮构件一边旋转一边与上述引导构件抵接,从而使上述引导构件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动体用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
以上述偏心凸轮构件被上述引导构件内的壁面限制的状态保持上述偏心凸轮构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动体用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调整单元具备:
形成于上述偏心凸轮构件的前端的卡合部;
与上述卡合部相对、并覆盖上述引导构件的至少一部分的罩构件;
形成于上述罩构件上的与上述卡合部卡合的卡定部;以及
设在上述偏心凸轮构件与上述壳体构件之间、并向上述卡合部与上述卡定部卡合的方向加力的加力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可动体用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引导构件上形成有肋,
在上述壳体构件上形成有上述肋进入的凹部。
CN201110175688A 2010-06-21 2011-06-20 可动体用调整机构 Pending CN10228710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41068 2010-06-21
JP2010141068A JP5480729B2 (ja) 2010-06-21 2010-06-21 可動体用調整機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87105A true CN102287105A (zh) 2011-12-21

Family

ID=453338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75688A Pending CN102287105A (zh) 2010-06-21 2011-06-20 可动体用调整机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480729B2 (zh)
CN (1) CN102287105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12119A (ja) * 1995-10-18 1997-04-28 Kuriki Seisakusho:Kk 引戸のガイド装置
JPH1144144A (ja) * 1997-07-29 1999-02-16 Kuriki Seisakusho:Kk 引戸のガイド装置
JP2008063732A (ja) * 2006-09-04 2008-03-21 Atom Livin Tech Co Ltd 引戸用レール装置
CN101377109A (zh) * 2007-08-27 2009-03-04 上海市闵行中学 一种导滑性能良好的玻璃移门装置
CN201386473Y (zh) * 2009-04-10 2010-01-20 常熟中信建材有限公司 地轨式移门结构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12119A (ja) * 1995-10-18 1997-04-28 Kuriki Seisakusho:Kk 引戸のガイド装置
JPH1144144A (ja) * 1997-07-29 1999-02-16 Kuriki Seisakusho:Kk 引戸のガイド装置
JP2008063732A (ja) * 2006-09-04 2008-03-21 Atom Livin Tech Co Ltd 引戸用レール装置
CN101377109A (zh) * 2007-08-27 2009-03-04 上海市闵行中学 一种导滑性能良好的玻璃移门装置
CN201386473Y (zh) * 2009-04-10 2010-01-20 常熟中信建材有限公司 地轨式移门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002046A (ja) 2012-01-05
JP5480729B2 (ja) 2014-04-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11939B (zh) 杆式连接器
CN100436687C (zh) 带有制动弹簧的系统组件
EP2700535A1 (en) Seat track
CN102843928B (zh) 拉链用拉头
CN101678782A (zh) 车辆用座椅的滑动机构
CN105189903A (zh) 用于建筑开口的百叶窗面板
CN1981651A (zh) 香烟配送器
CN202764670U (zh) 一种汽车滑动天窗传动机构
CN104709035A (zh) 轨道锁定设备
CN102892601B (zh) 凸轮机构
CN102287105A (zh) 可动体用调整机构
CN102149554A (zh) 车辆用车顶装置
CN110315947A (zh) 天窗设备的制造方法
CN101512429B (zh) 光量调节装置
CN101143576B (zh) 车顶嵌条用盖体及其安装结构
JP5040373B2 (ja) 車両用サンシェード装置
CN102525159A (zh) 椅子
KR100696370B1 (ko) 루버셔터
CN101269492B (zh) 切断刀
US20160245393A1 (en) Shutter member for a motor vehicle control lever, and tunnel console provided with such shutter member
CN201195331Y (zh) 门铰链模板
US7367614B2 (en) Multi-panel sunshade device
JP4162611B2 (ja) 遊技機島設備における球補給調整装置
JP3923934B2 (ja) ドアモジュール
CN206512815U (zh) 人体局部清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