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69492B - 切断刀 - Google Patents

切断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69492B
CN101269492B CN2008100866371A CN200810086637A CN101269492B CN 101269492 B CN101269492 B CN 101269492B CN 2008100866371 A CN2008100866371 A CN 2008100866371A CN 200810086637 A CN200810086637 A CN 200810086637A CN 101269492 B CN101269492 B CN 1012694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de
mentioned
slider
pressing member
cutter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8663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69492A (zh
Inventor
篠原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kuy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kuy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kuyo Co Ltd filed Critical Kokuy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2694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694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694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694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Kni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在进行刀片等的交换时、刀片不会出人不备地从滑动器上脱落下来的切断刀。切断刀(10)具备: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刀壳(12),被收纳在该刀壳内的刀片(14),将该刀片(14)保持得可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滑动器(15)。滑动器(15),包括:具备可位于刀片(14)的孔(14A)内的突部41作为临时保持部的滑动器本体(42),和可摇动地连接到该滑动器本体(42)上的按压构件(43);并把刀片(14)的后部夹入这些滑动器本体(42)与按压构件(43)之间。

Description

切断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切断刀,说得更详细点,涉及具备在进行刀片的交换时、该刀片不会出人不备地脱落下来的构造的切断刀。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的切断刀,其构成为具备: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大致C字状的刀壳;被设置为可在该刀壳内前后方向移动的滑动器;后端侧保持到该滑动器上的刀片。在滑动器与刀片之间装设有锁定机构,借助于该锁定机构,可以使刀片分阶段地从刀壳的顶端突出,另一方面,还可以把刀片保持在一定的位置上。
这种类型的切断刀,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所述的那样,在上述滑动器上形成有突部,而在刀片的后端部面内形成有孔,使该突部位于孔内,由此可以进行滑动器与刀片之间的连结。
[专利文献1]特公平7-85752号公报
但是,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切断刀的构成为,刀片仅仅挂到滑动器上,存在着在从刀壳内与滑动器一起将刀片取出进行刀片的交换等时,该刀片从滑动器上出人不备地脱落下来这样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着眼于这样的缺点而思考出来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进行刀片的交换时、刀片不会出人不备地从滑动器上脱落下来的切断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构成为一种切断刀,包括: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内侧空间的刀壳,收纳在该刀壳内、同时被设置成可从该刀壳的前端出没的刀片,和保持该刀片、被设置成可在上述刀壳内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滑动器;
其中:上述滑动器,通过规定操作而允许刀片的卸下。
在本发明中,上述滑动器,可以由具备上述刀片的临时保持部的滑动器本体,和被设置为把刀片夹入其与该滑动器本体之间的按压构件构成。
此外,可以设置成:上述按压构件可摇动地连接到滑动器本体上,同时被设置成通过操作一端侧而使另一端可离开或接近,通过以使该另一端侧离开的方式进行操作,允许上述刀片的卸下。
再有,上述临时保持部可以由收纳于形成在上述刀片的后部的孔内的突部构成。
此外,优选的是:在上述滑动器上,设置有在临时保持上述刀片的状态下限制该刀片的旋转的旋转限制部。
根据本发明,由于其设为在进行刀片的卸下时、需要进行滑动器的规定操作的构成,故即便是在从刀壳内取出滑动器和刀片时,也不会产生刀片出人不备地脱落下来的缺憾。
此外,由于通过把刀片夹入构成滑动器的滑动器本体与按压构件之间防止刀片的脱落,故构成也不会复杂化。
特别是,通过把按压构件可摇动地连接到滑动器本体上,可进行刀片的夹入和解除,故刀片的交换作业也可以容易地进行。
再有,由于其构成是在滑动器本体上设置收纳于刀片的后部孔内的突部来设置临时保持部,所以可以一直把刀片的安装位置保持在一定的位置。
此外,通过设置刀片的旋转限制部的构成,可以限制在解除上述的夹入时、刀片把上述突部当作旋转中央进行旋转的出人不备的运动,可以提高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切断刀的概略立体图。
图2是上述切断刀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示出把引导构件收纳到刀壳内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4(A)是图3的纵剖面图,(B)是沿图4(A)的A-A线的放大剖面图。
图5(A)是引导构件的俯视图,(B)是引导构件的正视图。
图6的概略立体图示出了把刀片保持到滑动器内的状态。
图7是图6的放大分解立体图。
图8是滑动器本体的正视图。
图9是沿图8的B-B线的放大剖面图。
图10是沿图8的C-C线的剖面图。
图11是滑动器本体的俯视图。
图12是按压构件的正视图。
图13是按压构件的后视图。
图14是按压构件的俯视图。
图15是沿图12的D-D线的放大剖面图。
图16是操作构件的俯视图。
图17是操作构件的正视图。
图18是图16的左侧视图。
图19是操作构件的横剖面图。
图20(A)是板弹簧的俯视图,(B)是板弹簧的正视图。
图21(A)~(C)是锁定和解锁的作用说明图。
图22(A)~(C)是把刀片装设到滑动器上的作用说明图。
标号说明
10:切断刀                    12:刀壳
14:刀片                      14A:孔
15:滑动器                    41:突部(临时保持部)
42:滑动器本体                43:按压构件
46B:水平隆起部               S:内侧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边参看附图边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所谓‘前’说的是刀片的顶端所处的一侧,而所谓‘后’说的是其相反的一侧。
图1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切断刀的概略立体图,图2示出了其分解立体图。在这些图中,切断刀10的构成为具备: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内侧空间S的刀壳12;收纳在该刀壳内12内的引导构件13;被设置为可沿着该引导构件13在前后方向上移动从而可从刀壳12的前端出没的刀片14;保持该刀片14、同时被设置为可与该刀片14一起沿着引导构件13移动的滑动器15;被设置在该滑动器15与刀壳12之间同时限制上述滑动器15的前后移动的锁定机构17。
上述刀壳12被做成在前后方向上延伸而且可以握在手掌内的细长的形状。该刀壳12包括: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底壁20;连接到该底壁20的短尺寸宽度方向上的一对的侧壁面21;连接到这些侧壁面21的上部之间的顶壁22。刀壳12的前端和后端被做成开放形状,在前端上形成有盖23,在后端上则装卸自由地安装有尾栓25。如图3所示,在顶壁22上,在向上述一方的侧壁面21侧偏移开一些的位置上,从后端一直到前端部跟前位置为止形成有连接到上述内侧空间S上的缝隙27。此外,在盖23的前端面上,形成有用来使上述引导构件13的顶端部区域突出的纵孔28。在跨过上述侧壁面21和盖23的侧面间的区域上,形成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窗孔29,从而可通过该窗孔29观看位于内部的刀片14的残存长度。本实施方式的刀壳12,是使用适宜的树脂材料一体成形的,但是也可以成形为把厚度方向(与上述侧壁面21的面垂直的方向)的中间位置当作重合面的分割为二部分的类型,与刀壳12一体地形成盖23。
如图4所示,上述底壁20的后端部被做成低一个台阶的后部底壁20A,在该后部底壁20A的区域内的上述侧壁面21的相对面上,形成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槽部30,使得形成在上述尾栓25上的突部31可以嵌合到该槽部30内。尾栓25变成为后端弯曲的闭塞面,上端面形成有连接到形成在上述顶壁22上的缝隙27上的缝隙32。
上述刀片14使用的是与众所周知的刀片相同的构造的刀片,其中:顶端和后端相对于刀刃的伸出方向倾斜,在俯视视图上看大致形成为平行四边形的板状,在后部具备孔14A。
上述引导构件13如图5所示,包括:基面34,其与上述刀壳12的底壁20和例壁面21大致平行地相对;以及一对侧壁面35,它们连接到该基面34的短尺寸宽度方向两侧而大致朝向铅直上方,同时形成与上述刀片14大致平行的面。侧壁面35的前端侧,被做成:彼此离开宽度逐渐变窄的倾斜面部35A;和平行面部35B,其连接到该倾斜面部35A的前端上,并被设定为在铅直面内在大致直线上对刀片14的通过进行引导的间隙;使得该平行面部35B贯通形成在上述刀壳12的前壁23上的纵孔28向前方突出。
在上述侧壁面35的上端部上,形成有沿着前后方向大致以齿距配置的作为被啮合部的切口部37,在更前方的位置上的一方的侧壁面35上,连设有向后上方突出的舌片部38。该舌片部38用于确定从刀壳12内的后端插入引导构件13时的插入限度。另外,在侧壁面35的前部区域,形成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而与上述刀壳12的窗孔29重叠的内侧窗孔39。
上述滑动器15构成为通过进行规定操作允许上述刀片14的卸下。该滑动器15如图6和图7所示,包括:滑动器本体42,其具备收纳于形成在刀片14的后部的孔14A内的作为临时保持部分的突部41;按压构件43,其被设置成与该滑动器本体42相互作用从而把刀片14的后端部夹在内,和操作构件44,其被连接到上述滑动器本体42上。
上述滑动器本体42,位于与刀片14的面大致平行的位置上,被设置成为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俯视大致板状的外形。该滑动器本体42如图8~11所示的那样,由下述两部分构成:保持面部46,其位于沿着刀片14的后端部的一方的面的位置上,同时一体地设置有上述突部41;和安装部47,其连接到该保持面部46的后部,形成上述按压构件43和操作部44的安装区域。在保持面部46,在后端形成有倾斜隆起部46A,而在上端则形成有水平隆起部46B。倾斜隆起部46A与刀片14的后端边缘形状相对应,限制该刀片14的后端位置,而水平隆起部46B则啮合到刀片14的后端上边缘,作为临时保持该刀片14时的旋转限制部而起作用。
上述安装部47,包括:被设定在比保持面部46的上端位置更低的位置上的上表面部49;连接到保持面部46的下端上的下表面部50;连接到这些上表面部49和下表面部50的宽度方向一端侧的正面部51。在上表面部49,在前后方向二个地方上具备缝隙孔52,同时设置有以这些缝隙孔52位于中间的方式分别配置在前后二个地方上的各一对弹簧安装突片53。此外,在正面部51,在图8中偏左中央部形成有方孔54,在该方孔5的上部和下部,如图9所示,形成有:支持用突部55,和连设到该支持用突部55上、在上下方向上具有轴线的上下一对轴57。此外,在正面部51的中央部51形成有肋59,同时在该肋59的图8中右侧,还形成有: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切口孔61,和位于该切口孔61内、把左端侧设为自由端从而可进行弹性变位的片弹簧部62。
上述按压构件43如图7和图12~图15所示,是由大致平坦的板状构件构成的。就是说,由下述两部分构成:收纳于上述安装部47的正面内的成为平面尺寸的本体面63,和连接到该本体面63的图12中的左侧、被设定为上端位置比本体面63的上端位置更高的尺寸的按压面64。在本体面63上,在与上述滑动器本体42相对的面内,形成有从中央部突出的沿着大致圆弧轨迹的半圆状的环状部65,该环状部65的内侧被形成为轴承空间66。在本体面63的图14中右侧,形成有触碰到上述片弹簧部62上的隆起突起67。此外,按压面64的图12中左端,形成有避免与上述保持面部46的突部41之间的位置上的干涉的圆弧切口69,同时在其上下两侧,形成有向大致水平方向延伸的按压隆起部70。
上述操作构件44如图7和图16~图19所示,包括:位于上述刀壳12的上端部就是说位于顶壁22上、朝向前后方向的操作用平面72;连设到该操作用平面72的上表面上、沿着该操作用平面72延伸的连结片73;通过该连结片以大致悬臂姿势连设的指触部74;从上述操作用平面72的短尺寸宽度方向大致中央连设到下方的垂下面部76;和位于该垂下面76的下端部上的前后二个地方的位置、不能脱落地插入到上述缝隙孔52内的插入片部77。在这里,插入片部77的前后方向长度,被设置成比缝隙孔52的长度更小的长度,借助于此,就可以组合为:操作构件44可以相对于滑动器本体42沿着前后方向相对移动。在垂下面部76,在图17中左端附近位置上,形成有使作为后述的啮合构件的板弹簧83的自由端侧向厚度方向内侧退避的退避孔80,作为该退避孔80的左侧的垂下面部分,被设为相对于滑动器本体42把板弹簧83的自由端侧保持在初始位置上的位置保持面76A。此外,在垂下面部76的后方,还形成有在解除了使操作构件44相对于滑动器本体42在前后方向上相对移动的操作力时,使板弹簧83变位以使得两者都回归到初始的相对位置的突状部81。
上述锁定机构18被设置在上述刀壳12与滑动器15之间。更为详细地说来,锁定机构18由下述两个部分构成:装设到位于滑动器本体42的前后二个地方的弹簧装设突片53的外周面侧的作为啮合构件的板弹簧83,和形成在上述引导构件13的侧壁面35上的作为被啮合部的切口部37。板弹簧83如图7和图20所示,由下述两个部分构成:位于前后二个地方的弹簧装设突片53间的连结面部85;和连接到该连结面部85上而相对,同时位于上述弹簧装设突片53的各个外面侧的短尺寸弹簧片87和长尺寸弹簧片88。这些个弹簧片87、88,它们的面都位于大致铅直面内,在各自前端侧,分别形成有在从上方看时、向外侧弯曲成大致L字状地突出的弯曲部89,同时在这些弯曲部89的各自前端上都形成有以顶端的离开宽度变大的方式相对的折弯部90。此外,长尺寸弹簧片88被设置成在后部具备延长片部91的长度,该延长片部91的后端侧,形成有从上方看向内侧大致L字状地弯曲的后部弯曲部93。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切断刀10的组装方法和使用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将引导构件13从刀壳12的后部插入而嵌合到内侧空间S内固定起来。另一方面,滑动器15依次把按压构件43、板弹簧83和操作构件43组合到滑动器本体42上。该组合这样进行,首先在使按压构件43与滑动器本体42相对的状态(参看图2)下,向该图中箭头方向按压,把滑动器本体42侧的轴57强制性地嵌合到由按压构件43的环状部65形成的轴承空间66(参看图15)内。借助于此,就可以通过按压后端侧的办法,使按压构件43的前端侧在相对于保持面部46离开或接近的方向摇动。就是说,可以在按压构件43的按压隆起部70和保持面部46之间夹入刀片14的后端部。
接着,在以短尺寸弹簧片87和长尺寸弹簧片88位于滑动器本体42的弹簧装设突片53的外面侧的方式设置板弹簧83之后,把操作构件44连接到滑动器本体42上。该连结可通过强制性地把操作构件44的插入片部77插入到滑动器本体42的缝隙孔52内的办法进行。在该连结完成后的状态下,板弹簧83就变成短尺寸弹簧片87和长尺寸弹簧片88的各自弯曲部90与位置保持面76A大致相对应的位置(参看图21(A))。另一方面,延长片部91侧的后部弯曲部93,成为以不伴随有变形的状态啮合到突状部81上的状态。因此,各个弹簧片87、88的前端侧,就变成不能向彼此靠近的方向变位的状态,该状态下的操作构件44和滑动器本体42之间的相对位置被设为初始相对位置。
在将滑动器15组装好的状态下,将刀片14保持在该滑动器15上。该保持如图22(A)所示,按压按压构件43的后端侧以使该按压构件43的前端侧从保持面部46离开。然后,如该图(B)所示,把刀片14的后端侧插入保持面部46与按压构件43之间,同时把突部41插入孔14A内进行临时保持,之后就可以解除对按压构件43的按压。当解除了该按压后,按压构件43的后部受到片弹簧部62回归初始的平面形状的弹性复原力,就变成为前端侧(自由端侧)靠近保持面部46侧的状态。借助于此,如图22(C)所示,刀片14的后部就变成被夹入保持面部46和按压构件43之间的状态,只要不按压操作按压构件43,就不会发生刀片14从滑动器15脱落下来的缺憾。在临时保持刀片14时,由于要采用把该刀片14的后部上边缘挂到保持面部46的水平隆起部46B上的办法进行,故也不会有刀片14以上述突部41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的情况出现。
已把刀片14保持到滑动器15上的状态的单元,把刀片14的顶端侧当作插入方向顶端侧,从而被插入该刀壳12内。这时,变成以悬臂姿势支持操作构件44的连结片73位于刀壳本体12的缝隙27内、指触部74位于顶壁21上的状态。然后,把尾栓25插入嵌合到刀壳12后端部,借助于此,就可以完成切断刀10的组装。
在使刀片14从刀壳12的前端突出的情况下,只要把手指尖触到上述指触部74上,向前方赋予操作力即可。借助于此,操作构件44相对于滑动器本体42相对移动,一直到插入片部77的前端触碰到缝隙孔52的前端的位置为止,操作构件44的垂下面部76向前方移动,结果板弹簧83的短尺寸弹簧片87和长尺寸弹簧片88的弯曲部90的基部落入孔80内(参看图21(B)),弯曲部89退避到侧壁面21的内侧而解除与切口部37之间的啮合(锁定),允许滑动器15的移动,可以使保持在该滑动器15上的刀片14向前方突出。
另一方面,在把刀片14收纳于刀壳12内的情况下,只要向后方操作上述指触部74即可。借助于此,弯曲部90如图21(C)所示,位于比垂下面部76的前端更往前方的位置上,弯曲部89向内方退避,一边解除锁定一边向后方移动。然后,通过在任意的位置处解除对指触部74的操作力,操作构件44相对于滑动器本体42回归到初始位置,同时弯曲部89啮合到切口部37上而保持为锁定状态。另外,由于通过使操作构件44前后移动的力使后部弯曲部93与突状部81彼此啮合的状态变位,所以使操作构件44回归到初始位置的力是通过使其回归到初始形状的力赋予的。
因此,根据这样的实施方式,由于设置为把设置在滑动器本体42上的突部41插入刀片14的孔14A内临时保持该刀片14、同时以把刀片14的后部夹入按压构件243与滑动器本体42之间的状态进行保持的构成,故就可以提供可以避免在从刀壳12的后端拔出滑动器15和刀片14而交换该刀片14时、刀片14出人不备地从滑动器15脱落的缺憾的切断刀10。
用来实施本发明的最佳的构成、方法等在以上的记述中公开了出来,但是,本发明却并不限定于此。
就是说,本发明主要对特定的实施方式特别地进行了图示和说明,但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和目的的范围的情况下,对于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在形状、材料、数量以及其它的详细的构成上,本专业的人员可以加以各种各样的变形。
因此,限定上述所公开的形状、材质等的记述都是用于使本发明的理解变得容易的例示性的记述,并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定,所以用这些形状、材料等的限定的一部或全部的限定之外的构件名称进行的记述,也包括在本发明内。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图示而且说明了所谓的通用类型的切断刀,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应用于将滑动器配置到大致C字状的刀壳的侧面侧的现有类型的切断刀。
总之,本发明只要在从刀壳内保持刀片的滑动器时,刀片不会出人不备地脱落下来,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设计变更。

Claims (5)

1.一种切断刀,该切断刀包括: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内侧空间的刀壳,收纳在该刀壳内、同时被设置成可从该刀壳的前端出没的刀片,和保持该刀片、被设置成可在上述刀壳内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滑动器;
其特征在于:上述滑动器包括设置成与滑动器相互作用而把刀片的后端部夹入的按压构件,该按压构件通过按压其后端部,其前端部能够向相对于滑动器离开/接近的方向摆动,通过按压操作该按压构件的后端部而允许刀片的卸下。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断刀,其特征在于:上述滑动器,由具备上述刀片的临时保持部的滑动器本体,和被设置为把刀片夹入其与该滑动器本体之间的按压构件构成。
3.权利要求2所述的切断刀,其特征在于:上述按压构件可摇动地连接到滑动器本体上,同时被设置成通过操作一端侧而使另一端可离开或接近,通过以使该另一端侧离开的方式进行操作,允许上述刀片的卸下。
4.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切断刀,其特征在于:上述临时保持部由收纳于形成在上述刀片的后部的孔内的突部构成。
5.权利要求4所述的切断刀,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滑动器上,设置有在临时保持上述刀片的状态下限制该刀片的旋转的旋转限制部。
CN2008100866371A 2007-03-22 2008-03-24 切断刀 Active CN1012694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73989/2007 2007-03-22
JP2007073989A JP5233008B2 (ja) 2007-03-22 2007-03-22 カッターナイ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69492A CN101269492A (zh) 2008-09-24
CN101269492B true CN101269492B (zh) 2012-04-11

Family

ID=399025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866371A Active CN101269492B (zh) 2007-03-22 2008-03-24 切断刀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233008B2 (zh)
CN (1) CN10126949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53967B2 (ja) * 2010-09-27 2015-07-22 コクヨ株式会社 カッターナイフ
TWI511853B (zh) * 2012-08-07 2015-12-11 Sdi Corp Two-way push of the utility knife and its adjustment device
JP6718611B2 (ja) * 2016-05-26 2020-07-08 プラス株式会社 カッター用の替刃及びカッター
EP3743252B1 (en) * 2018-01-23 2024-02-28 Ranpak Corp. Quick-change cutting blade assembly and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54479Y2 (zh) * 1973-06-26 1976-12-27
JPS5827742Y2 (ja) * 1974-05-31 1983-06-16 カブシキガイシヤ カイジルシハモノセンタ− カツタ−ナイフ
JPS5157399U (zh) * 1974-10-30 1976-05-06
JPS5654924Y2 (zh) * 1977-09-05 1981-12-22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233008B2 (ja) 2013-07-10
CN101269492A (zh) 2008-09-24
JP2008229077A (ja) 2008-10-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69491B (zh) 切断刀
CN101269492B (zh) 切断刀
CN102416627B (zh) 切割刀具
CN101790444B (zh) 具有刀片单元偏置构件的剃刀
JP4939785B2 (ja) 首振り式剃刀
CN1636687B (zh) 毛发修剪器
CN101977528B (zh) 带扣
JP4771057B2 (ja) パンチ補助具及び補助具付きパンチ
EP3565690B1 (en) Razor cartridge connector
CN102189867B (zh) 装订机
CN103313616A (zh) 头盔附件接头
JP4804905B2 (ja) 書類等の綴じ具
CN104884212A (zh) 具有可更换的刀架的剃须刀以及用于该剃须刀的刀架、头部和手柄组合
JP2013028872A (ja) ヘルメットにおけるバイザ取り付け機構
CN104890634A (zh) 刮水片
US4615118A (en) Magazine type knife
EP3072757A1 (en) Connector element for connecting together windscreen wiper blades and their operating arms
CN103608152A (zh) 刀具
EP0048077B1 (en) Refillable blade type knife
CN102264256A (zh) 指甲剪
CN203481282U (zh) 电池组件
CN201095115Y (zh) 便于替换刀片的手动刀
CN1537487A (zh) 指甲钳
JP5857171B2 (ja) 折り刃ケース
CN101938066B (zh) 卡用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