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81379B -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具有该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具有该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281379B CN102281379B CN201110094748.9A CN201110094748A CN102281379B CN 102281379 B CN102281379 B CN 102281379B CN 201110094748 A CN201110094748 A CN 201110094748A CN 102281379 B CN102281379 B CN 10228137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oss
- fastening part
- scanning direction
- image
- pi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0—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 H04N1/1013—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with sub-scanning by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at least a part of the main-scanning compon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04N1/00559—Mounting or support of components or el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0—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 H04N1/1013—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with sub-scanning by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at least a part of the main-scanning components
- H04N1/1026—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with sub-scanning by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at least a part of the main-scanning components using a belt or cabl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94—Multifunctional device, i.e. a device capable of all of reading, reproducing, copying, facsimile transception, file transcep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Exposure Or Original Feeding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Optical Systems Of Projection Type Copi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具有该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的特征在于,将固定销的底座固定在装置壳体上的两个以上第一紧固部的第一凸台和第二紧固部的第二凸台的高度不同,使光学系统托架移动的驱动滑轮可旋转地被销支撑。本发明实现了不会导致部件数的增加并以简单构成高精度地读取原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扫描读取原稿图像的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具有该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通过电子照相方式在纸张上形成图像的复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具有用于光学读取原稿图像的图像读取装置。图像读取装置通常包括具有光源和反射镜等的光学系统托架。图像读取装置被构成为通过在作为箱形构造体的壳体内使光学系统托架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利用CCD等摄像元件将原稿图像转换成电信号来读取。
但是,使光学系统托架移动的驱动单元中有些采用了带方式。这种驱动单元包括:在扫描方向上移动光学系统托架的带;张紧架设所述带的一对滑轮;将驱动滑轮可旋转地支撑的销,其中所述驱动滑轮是所述一对滑轮中的一者;以及对所述驱动滑轮进行旋转驱动的驱动马达。
这里,驱动马达大多使用可通过开环控制来定位的步进马达。并且提出了如下的驱动装置:为了防止由于该步进马达振动而导致图像质量下降,通过柔软度高的部件来构成正时带,并且将步进马达经由隔振部件安装在框架上,由此使得步进马达的振动不传给光学系统。
在上述在先技术的构成中,存在支撑滑轮的销受正时带的拉力而倾倒、或者滑轮间的对准被破坏的问题。此外,由于将步进马达经由用弹性体制成的隔振部件安装在框架上,因此存在滑轮间的对准因隔振部件的弹性变形而恶化的问题。并且,由于所述对准的恶化,会有侧向压力施加到正时带上,从而尤其在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中成为发生色偏移的原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以简单的构成恰当地保证滑轮间的对准从而能够高精度地读取原稿的图像读取装置。
此外,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在于提供具有上述图像读取装置从而能够稳定地获得高质量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包括:光学系统托架,该光学系统托架对载置在原稿载置台上的原稿进行往复扫描;驱动单元,该驱动单元包括:使所述光学系统托架在扫描方向上移动的带;张紧架设所述带的一对滑轮;将驱动滑轮可旋转地支撑的销,其中所述驱动滑轮是所述一对滑轮中的一者;以及对所述驱动滑轮进行旋转驱动的驱动马达;固定所述销的底座;壳体,该壳体容纳所述光学系统托架和所述驱动单元;
以与所述一对滑轮的中心间直线大致垂直的方式排列布置并用于将所述底座和所述壳体紧固的两个以上的第一紧固部,其中每个所述第一紧固部具有:第一凸台,该第一凸台从所述壳体的底部垂直延伸;以及第一紧固部件,该第一紧固部件经由所述底座插入所述第一凸台来将所述底座固定到所述壳体上;以及
第二紧固部,该第二紧固部在所述扫描方向上与所述第一紧固部分离并且在所述扫描方向上相对于所述销被布置在所述第一紧固部的相反侧,并用于将所述底座和所述壳体紧固,所述第二紧固部包括:第二凸台,该第二凸台从所述壳体的底部垂直延伸并且具有与所述第一凸台不同的高度;以及第二紧固部件,该第二紧固部件经由所述底座插入所述第二凸台来将所述底座固定到所述壳体上。
此外,本发明涉及包括上述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截面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的将盖子卸下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图2的A部分放大细节图;
图4是从侧面观看图3的立体图;
图5是图3的沿B-B线的截面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的驱动单元部的俯视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的驱动单元部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像形成装置]
图1是本发明涉及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截面图。图中所示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是具备复印机能、打印机功能以及传真功能的彩色数码复合机。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具有矩形箱形状的装置主体100、以及布置在装置主体100上部的图像读取装置30。在图像读取装置30的上部设置有自动原稿运送装置(ADF)50。并且,在装置主体100和图像读取装置30之间设置有朝前侧(在图1中朝左侧)开口的排纸盘20。
下面,对上述装置主体100的内部构造进行说明。
在装置主体100内的中央部分,品红色图像形成单元1M、青色图像形成单元1C、黄色图像形成单元1Y以及黑色图像形成单元1K以固定间隔在前后方向上串列布置。
在上述各图像形成单元1M、1C、1Y、1K中分别布置了作为载像体的感光鼓2a、2b、2c、2d。在各感光鼓2a~2d的周围分别布置了:带电器3a、3b、3c、3d;显影装置4a、4b、4c、4d;初次转印辊5a、5b、5c、5d;以及鼓清洁装置6a、6b、6c、6d。
这里,感光鼓2a~2d是鼓状的感光体,其通过没有图示的驱动马达以预定的处理速度(process speed)向图1所示的箭头方向(顺时针)被旋转驱动。另外,带电器3a~3d通过被施加的带电电压来使得各感光鼓2a~2d的表面分别均匀带电到预定电位。
此外,显影装置4a~4d分别容纳品红色(M)调色剂、青色(C)调色剂、黄色(Y)调色剂、黑色(K)调色剂。显影装置4a~4d使各种颜色的调色剂附着到形成在各个感光鼓2a~2d上的各个静电潜像上,从而将各个静电潜像可视化成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
初次转印辊5a~5d被布置成在各个初次转印部中可经由作为中间转印体的无端状的中间转印带7而与各感光鼓2a~2d抵接。
中间转印带7在前后方向上张紧设置在布置在里侧的驱动辊8和布置在前侧的张力辊9之间。另外,各感光鼓2a~2d沿前后方向(在图1中沿左右方向)串列地布置在该中间转印带的下方。
驱动辊8被布置成在二次转印部可经由中间转印带7而与二次转印辊10抵接。
在张力辊9的附近设置有带清洁装置11。
此外,在装置主体100内的各图像形成单元1M、1C、1Y、1K的下方布置有激光扫描器单元(LSU)12。另外,供纸盒13可装卸地设置在激光扫描器单元(LSU)12下方的主体100的底部。
多张没有图示的纸张以堆叠的状态容纳在供纸盒13中。此外,在供纸盒13的附近配置有:从供纸盒13取出纸张的拾取辊14;以及将取出的纸张分离并一张一张送出至运送路径S1的供纸辊15以及延迟辊16。
调色剂容器17a、17b、17c、17d沿前后方向(在图1中沿左右方向)布置在装置主体100内的中间转印带7的上方,调色剂容器17a、17b、17c、17d中分别容纳有用于向所述各显影装置4a~4d补给的品红色、青色、黄色以及黑色的各色调色剂。
运送路径S1大致垂直地布置在装置主体100的里侧。在运送路径S1的里侧,大致垂直地布置有在对纸张两面形成图像时使用的另外的运送路径S2。并且,这些运送路径S1、S2彼此在上部和下部相连通。此外,挡板18可转动地设置在上部中两个运送路径S1、S2所连通的位置处。
这里,在上述运送路径S1上设置有校准辊对19,该校准辊对19在使得从所述供纸盒13供应而来的纸张临时等待之后在预定定时向二次转印部供应该纸张,二次转印部是所述二次转印辊10和中间转印带7的抵接部。此外,在运送路径S1的从二次转印部朝着所述排纸盘20向上延伸的部分分别设置有定影装置21、运送辊对22、以及排纸辊对23。此外,多个翻转辊对24以适当的间隔被设置在向两面形成图像时使用的运送路径S2上。
手动供纸盘25可开闭地设置在装置主体100的前面。运送路径S3从手动供纸盘25朝着里侧基本水平地延伸。运送路径S3的端部与所述运送路径S1汇合。并且,在运送路径S3上设置有供纸辊26和多个运送辊对27。
接下来,对由具有以上构成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进行的图像形成动作进行说明。
一旦发出图像形成开始信号,以下的动作就被开始。例如,自动原稿运送装置50将原稿运送至图像读取装置30的原稿载置台上。被运来的原稿通过图像读取装置30被读取。然后,被读取的原稿的图像数据被存储到激光扫描器单元12的存储器中。
另一方面,在各图像形成单元1M、1C、1Y、1K中,各个感光鼓2a~2d以预定的处理速度向图中所示的箭头方向(顺时针方向)被旋转驱动。这些感光鼓2a~2d通过带电器3a~3d被均匀带电。
此外,激光扫描器单元12射出基于存储在存储器中的图像数据而利用每种颜色的颜色图像信号调制的激光。激光扫描器单元12向各感光鼓2a~2d的表面照射激光,分别在各个感光鼓2a~2d上形成与每种颜色的颜色图像信号对应的静电潜像。
然后,首先,通过被施加了显影偏压的显影装置4a,品红色调色剂被附着到形成在品红色图像形成单元1M的感光鼓2a上的静電潜像上,从而所述静電潜像被可视化成品红色调色剂图像。该品红色调色剂图像在感光鼓2a和转印辊5a之间的初次转印部(转印咬合(nip)部),在被施加了与调色剂极性相反的初次转印偏压的转印辊5a的作用下被初次转印到被向图中所示的箭头方向旋转驱动的中间转印带7上。
如上述那样初次转印了品红色调色剂图像的中间转印带7向接下来的青色图像形成单元1C移动。然后,在青色图像形成单元1C中,也与上述同样地,形成在感光鼓2b上的青色调色剂图像在初次转印部处被重叠转印到中间转印带7上的品红色调色剂图像上。
以下也一样,分别形成在黄色以及黑色图像形成单元1Y,1K的各感光鼓2c,2d上的黄色以及黑色调色剂图像在各个初次转印部处被依次重叠到重叠转印在中间转印带7上的品红色以及青色调色剂图像之上,从而在中间转印带7上形成全彩色的调色剂图像。另外,不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7上而残留在各个感光鼓2a~2d上的转印残留调色剂通过各个鼓清洁装置6a~6d被去除。由此,各个感光鼓2a~2d准备接下来的图像形成。
从供纸盒13通过拾取辊14、供纸辊15以及延迟辊16而被输出到运送路径S1上的纸张在中间转印带7上的全彩色调色剂图像的前端到达中间转印带7与二次转印辊10之间的二次转印部(转印咬合部)的定时,通过校准辊对19被运送到二次转印部。然后,通过被施加了与调色剂极性相反的二次转印偏压的二次转印辊10,全彩色的调色剂图像从中间转印带7一次性地被二次转印到运送到二次转印部的纸张上。
转印了全彩色调色剂图像的纸张被运送至定影装置21。全彩色调色剂图像在定影装置21中被加热和加压,从而被定影在纸张的表面上。然后,定影了调色剂图像的纸张通过运送辊对22和排纸辊对23而从里侧向前侧被排出到排纸盘20上。由此,一系列的图像形成动作完成。
此外,不被转印到纸张上而残留在中间转印带7上的转印残留调色剂通过所述带清洁装置11被去除,中间转印带7准备接下来的图像形成。此外,当如此在纸张的单面上形成图像时,挡板18处于图1中实线所示的位置。
以上是基于供纸盒供纸的图像形成动作。当通过手动供纸在纸张上形成图像时,用户如图1所示打开手动供纸盘25,并从所述打开的手动供纸盘25供应纸张。于是,纸张通过供纸辊26被输出到运送路径S3上,并通过多个运送辊对27在运送路径S3上朝着里侧被运送,并被转移到运送路径S1上,之后经过与上述相同的处理,在单面上形成图像。
此外,当向纸张的两面形成图像时,在经过所述处理而在单面上形成了图像的纸张就要排出到排纸盘20的时候,挡板18如图1中虚线所示的那样切换,并且排纸辊对23反向旋转,从而纸张折返(switchback)到运送路径S2上。然后,该纸张通过翻转辊对24而在运送路径S2上被向下运送,并被转移到运送路径S1上,之后经过与上述相同的处理,在反面(背面)上也形成图像。然后,在两面上形成了图像的纸张通过排纸辊对23从里侧朝着前侧被排出到排纸盘20。此时,挡板18返回到图1中实线所示的位置。
[图像读取装置]
接下来,对本发明涉及的所述图像读取装置30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的将盖子卸下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图2的A部分放大细节图,图4是从侧面观看图3的立体图。图5是图3的沿B-B线的截面图。
图像读取装置30包括矩形箱形状的壳体(光学框架)31。由透明玻璃形成的没有图示的原稿载置台(稿台玻璃)嵌入到在壳体31的顶面上形成的开口部中。
此外,包括光源和反射镜等的光学系统托架32以可在副扫描方向(图2的左右方向、Y方向、后述的张紧架设方向)上往复移动的状态被容纳在壳体31的内部。该光学系统托架32被形成为沿主扫描方向(X方向)长的矩形块状。光学系统托架32通过设置在壳体31内的侧部(图2的右侧部)的驱动单元33而在壳体31内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
这里,驱动单元33包括:使光学系统托架32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的无端状的正时带34;张紧架设正时带34的一对滑轮(在图3和图4中仅示出了一侧的驱动滑轮35);将驱动滑轮35可旋转地支撑的销36;以及对驱动滑轮35进行旋转驱动的步进马达37。
正时带34张紧架设在没有图示的从动滑轮和所述驱动滑轮35之间,沿副扫描方向(Y方向、张紧架设方向)长长地布置,所述从动滑轮可旋转地布置在壳体31内的里侧的左右位置。
如图3和图4所示,驱动滑轮35与大直径的齿轮38构成为一体。构成为一体的驱动滑轮35和齿轮38被垂直竖起的(向Z方向延伸)所述销36插穿,从而被支撑为能够以所述销36为中心自由旋转。
销36通过铆接(caulking)以垂直竖起的状态被布置在用矩形金属板构成的底座39上。底座39通过三个螺钉40a、40b、40c被紧固在从壳体31的底部垂直竖起(被形成为在Z方向上延伸)的三个凸台31a、31b、31c上,从而以其平面成水平的状态被布置和固定。
如图4所示,步进马达37以纵直状态(输出轴沿垂直方向延伸的状态)被安装在底座39的底面上。从步进马达37向上方延伸的输出轴37a穿透底座39向其上方突出。
在步进马达37的输出轴37a的上端结合有小直径的小齿轮41,该小齿轮41与所述齿轮38啮合。
底座39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两个第一紧固部和一个第二紧固部被安装在壳体31上。通过三根螺钉40a~40c分别经由底座39被紧固到壳体31的凸台31a~31c的每一个上,底座39被安装到壳体31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第一紧固部具有:两个第一凸台31a、31b;以及两个第一螺钉(第一紧固部件的一个例子)40a、40b。
两个第一紧固部具有:从壳体31的底部垂直延伸的两个第一凸台31a、31b;以及经由底座39插入到两个第一凸台31a、31b的每一个中来将底座39固定到壳体31上的第一螺钉40a、40b。
如图3所示,两个第一紧固部以与通过没有图示的从动滑轮和驱动滑轮35的各个中心的中心间直线M大致垂直的方式排列布置,并且在副扫描方向(扫描方向、Y方向、正时带34的张紧架设方向)(以下有时称为“左右方向”)上相对于销36被布置在正时带侧(图2的左侧)。
即,如图3所示,两个第一凸台31a、31b以与通过没有图示的从动滑轮和驱动滑轮35的各个中心的中心间直线M大致垂直的方式排列布置,并且在副扫描方向(扫描方向、Y方向、正时带34的张紧架设方向)上相对于销36被布置在正时带侧(图3的左侧)。
并且,如图3所示,两个第一螺钉40a、40b以与通过没有图示的从动滑轮和驱动滑轮35的各个中心的中心间直线M大致垂直的方式排列布置,并且在副扫描方向(扫描方向、Y方向、正时带34的张紧架设方向)上相对于销36被布置在正时带侧(图3的左侧)。
第二紧固部具有从壳体31的底部垂直延伸的第二凸台31c;以及经由底座39插入到第二凸台31c中来将底座39固定到壳体31上的第二螺钉(第二紧固部件的一个例子)40c。
如图3所示,第二紧固部在副扫描方向(扫描方向、Y方向、正时带34的张紧架设方向)(以下有时称为“左右方向”)上相对于销36被布置在正时带侧的相反侧(图3的右侧)。
即,如图3所示,第二凸台31c在副扫描方向(扫描方向、Y方向、正时带34的张紧架设方向)上相对于销36被布置在正时带侧的相反侧(图3的右侧)。
并且,如图3所示,第二螺钉40c在副扫描方向(扫描方向、Y方向、正时带34的张紧架设方向)上相对于销36被布置在正时带侧的相反侧(图3的右侧)。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底座39经由隔振部件42并通过第一螺钉40b被紧固在第一凸台31b上。即,第一紧固部具有隔振部件42,该隔振部件42被布置在底座39与第一凸台31b之间。
在图5中仅示出了利用了第一螺钉40b的底座39的紧固部,但在利用了其它第一螺钉40a、第二螺钉40c的紧固部中也一样,底座39经由隔振部件42被分别紧固在第一凸台31a、第二凸台31c上。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第二紧固部中的第二凸台31c的高度被设定得低于第一紧固部中的第一凸台31a、31b的高度。
当起动了步进马达37时,其输出轴37a的旋转经过彼此啮合的小齿轮41和齿轮38被减速并被传递到驱动滑轮35,所述驱动滑轮35以销36为中心以预定速度被旋转驱动。因此,通过该驱动滑轮35,正时带34旋转,从而光学系统托架32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通过该光学系统托架32的扫描,原稿被光学读取。通过步进马达37正反旋转,光学系统托架32在副扫描方向上往复移动。
在以上说明中,正时带34的张力向放倒销36的方向作用。经由该销36传递到底座39的力产生以中心间直线N(参见图3)为中心要放倒销36的力矩,中心间直线N是连接第一紧固部中布置的第一螺钉40a、40b(第一紧固部)的各个中心的直线。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由于第二紧固部中的第二凸台31c的高度低于第一紧固部中的第一凸台31a、31b的高度,因此通过调节利用螺钉40c的紧固量,能够比第一紧固部侧更向下压低底座39的第二紧固部侧。由此,本实施方式中的图像读取装置30能够防止该第二紧固部侧的上升(即,抵消要放倒销36的力矩)来防止销36倾倒。
当如上防止了销36的倾倒时,没有图示的从动滑轮与驱动滑轮35之间的对准被良好且恰当地保持,正时带34顺畅地动作,由此光学系统托架32高精度地移动并对原稿进行曝光扫描。其结果是,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不会导致部件数的增加并能够以简单构成高精度地读取原稿的图像读取装置30。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第一以及第二紧固部中经由隔振部件42紧固底座39,因此步进马达37的振动被隔振部件42吸收。此外,向光学系统托架32的振动被隔振部件42阻断。由此,在图像读取装置30中可进行原稿图像的高精度读取。
如上所述,由于通过图像读取装置30高精度地读取原稿,因此在具备图像读取装置30的图1所示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中可稳定地获得没有色偏移的高质量图像。
<实施方式2>
下面,基于图6和图7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
图6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的驱动单元部的俯视图。图7是该驱动单元部的侧视图。在这些附图中,对于与图2~图5所示的构件相同的构件标注了相同的附图标记,以下省略对于这些构件的重复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单元33也将紧固底座39的第一以及第二紧固部的布置与所述实施方式1中的所述布置进行了颠倒。
如图6所示,两个第一紧固部以与通过没有图示的从动滑轮和驱动滑轮35的各个中心的中心间直线M大致垂直的方式排列布置,并且在副扫描方向(扫描方向、Y方向、正时带34的张紧架设方向)(以下有时称为“左右方向”)上相对于销36被布置在正时带侧的相反侧(图6的右侧)。
如图6所示,第二紧固部在副扫描方向(扫描方向、Y方向、正时带34的张紧架设方向)(以下有时称为“左右方向”)上相对于销36被布置在正时带侧(图6的左侧)。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第二紧固部中的第二凸台31c的高度被设定得高于第一紧固部中的第一凸台31a、31b的高度。
正时带34的张力向放倒销36的方向作用。经由该销36传递到底座39的力产生以中心间直线N(参见图6)为中心要放倒销36的力矩,中心间直线N是连接第一紧固部中布置的第一螺钉40a、40b的各个中心的直线。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由于第二紧固部中的第二凸台31c的高度高于第一紧固部中的第一凸台31b、第一凸台31a的高度,因此由所述高的第二凸台31c向垂直上方作用的阻力所产生的力矩与要放倒销36的力矩相抵消。其结果是,销36的倾倒被防止。
当如上防止了销36的倾倒时,没有图示的从动滑轮与驱动滑轮35之间的对准被良好且恰当地保持,正时带34顺畅地动作,由此没有图示的光学系统托架高精度地移动并对原稿进行曝光扫描。其结果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提供不会导致部件数的增加并能够以简单构成高精度地读取原稿的图像读取装置30。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在第一以及第二紧固部中经由没有图示的隔振部件紧固底座39,因此步进马达37的振动被隔振部件吸收。此外,向光学系统托架的振动被隔振部件阻断。由此,在图像读取装置30中可进行原稿图像的高精度读取。
以上,对将本发明应用到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及其具有的图像读取装置中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不用说,本发明也同样可应用到彩色复印机或单色复印机等其它任意的图像形成装置及其具有的图像读取装置中。
Claims (5)
1.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包括:
光学系统托架,该光学系统托架对载置在原稿载置台上的原稿进行往复扫描;
驱动单元,该驱动单元包括:使所述光学系统托架在扫描方向上移动的带;张紧架设所述带的一对滑轮;将驱动滑轮可旋转地支撑的销,其中所述驱动滑轮是所述一对滑轮中的一者;以及对所述驱动滑轮进行旋转驱动的驱动马达;
固定所述销的底座;
壳体,该壳体容纳所述光学系统托架和所述驱动单元;
两个以上的第一紧固部,以与所述一对滑轮的中心间直线大致垂直的方式排列布置并用于将所述底座和所述壳体紧固,其中每个所述第一紧固部具有:第一凸台,该第一凸台从所述壳体的底部垂直延伸;以及第一紧固部件,该第一紧固部件经由所述底座插入所述第一凸台来将所述底座固定到所述壳体上;以及
第二紧固部,该第二紧固部在所述扫描方向上与所述第一紧固部分离并且在所述扫描方向上相对于所述销被布置在所述第一紧固部的相反侧,并用于将所述底座和所述壳体紧固,所述第二紧固部包括:第二凸台,该第二凸台从所述壳体的底部垂直延伸并且具有与所述第一凸台不同的高度;以及第二紧固部件,该第二紧固部件经由所述底座插入所述第二凸台来将所述底座固定到所述壳体上,
第一凸台或第二凸台中的一者的高度低于第一凸台或第二凸台中的另一者的高度,所述第一凸台或第二凸台中的所述一者构成在所述扫描方向上相对于所述销被布置在所述带侧的相反侧的所述第一紧固部或所述第二紧固部中的一者,所述第一凸台或第二凸台中的所述另一者构成被布置在所述带侧的所述第一紧固部或所述第二紧固部中的另一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紧固部在所述扫描方向上相对于所述销被布置在所述带侧,
所述第二紧固部在所述扫描方向上相对于所述销被布置在所述带侧的相反侧,
构成所述第二紧固部的所述第二凸台的高度低于构成所述第一紧固部的所述第一凸台的高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紧固部在所述扫描方向上相对于所述销被布置在所述带侧的相反侧,
所述第二紧固部在所述扫描方向上相对于所述销被布置在所述带侧,
构成所述第二紧固部的所述第二凸台的高度高于构成所述第一紧固部的所述第一凸台的高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紧固部以及所述第二紧固部的全部或一部分具有隔振部件,该隔振部件被布置在所述底座与所述第一凸台和/或所述第二凸台之间。
5.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103004 | 2010-04-28 | ||
JP2010103004A JP5504043B2 (ja) | 2010-04-28 | 2010-04-28 |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281379A CN102281379A (zh) | 2011-12-14 |
CN102281379B true CN102281379B (zh) | 2014-05-28 |
Family
ID=448580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094748.9A Active CN102281379B (zh) | 2010-04-28 | 2011-04-07 |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具有该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520269B2 (zh) |
JP (1) | JP5504043B2 (zh) |
CN (1) | CN10228137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767065B2 (en) | 2011-10-31 | 2014-07-01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Recording apparatus having liquid supply system |
EP2586617B1 (en) * | 2011-10-31 | 2014-09-24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Recording apparatus with recording-medium conveying mechanism |
EP2599635B1 (en) | 2011-11-30 | 2014-11-05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Liquid ejecting devic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826190A (en) * | 1972-03-20 | 1974-07-30 | Addressograph Multigraph | Print wheel setting and keylever reset means in printing machines |
JPS59148461A (ja) * | 1983-02-14 | 1984-08-25 | Ricoh Co Ltd | フアクシミリ駆動装置 |
US4660957A (en) * | 1983-11-25 | 1987-04-28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two mode original handling system |
US4804993A (en) * | 1987-08-05 | 1989-02-14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Photoconductive member mounting mechanism for an electrophotographic reproduction apparatus |
JP2999831B2 (ja) | 1991-01-17 | 2000-01-17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複写機の光学系駆動装置 |
US5870114A (en) * | 1992-02-12 | 1999-02-09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with improved conveying system for recording medium |
JP3410190B2 (ja) * | 1993-12-29 | 2003-05-26 | 株式会社東芝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原稿読取り方法 |
US6426823B1 (en) * | 2001-01-11 | 2002-07-30 | Umaxdata Systems, Inc. | Vibration-proof device for optic source element of upper transparency adapter |
JP4351499B2 (ja) * | 2003-08-19 | 2009-10-28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読取キャリッジ駆動機構並びにこれを備えた画像読取装置及び複写機 |
JP2007067911A (ja) * | 2005-08-31 | 2007-03-15 | Seiko Epson Corp | 駆動輪列ユニットとその取り付け構造 |
JP5159212B2 (ja) * | 2007-08-27 | 2013-03-0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
2010
- 2010-04-28 JP JP2010103004A patent/JP5504043B2/ja active Active
-
2011
- 2011-04-07 CN CN201110094748.9A patent/CN102281379B/zh active Active
- 2011-04-25 US US13/093,194 patent/US8520269B2/en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10267660A1 (en) | 2011-11-03 |
CN102281379A (zh) | 2011-12-14 |
JP5504043B2 (ja) | 2014-05-28 |
JP2011232561A (ja) | 2011-11-17 |
US8520269B2 (en) | 2013-08-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995636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9213272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 holding member to hold a roller relative to a frame | |
JP5232838B2 (ja) | 駆動機構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4060492A (ja) | 傾き調整機構、撮像ユニット装置、画像走査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複写機 | |
JP6225764B2 (ja) | 画像の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2281379B (zh) |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具有该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 |
JP6083953B2 (ja) |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3556511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ける光走査装置の位置調整方法 | |
JP5544276B2 (ja) | フレキシブルケーブルの固定ガイド構造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1232562A (ja) |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4246185A (ja) | 像担持体駆動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4029419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2809911B (zh) | 图像形成装置及转印组件 | |
JP5156364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4579567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8903292B2 (en) |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7369548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5037584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7272875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5439326B2 (ja) | シート材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5050987B2 (ja) | 原稿読取装置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 |
JP2022069774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865378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H08152781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20080193159A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53 |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Applicant after: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
|
COR |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KYOCERA CORP TO: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