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60967B - 缝纫机 - Google Patents

缝纫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60967B
CN102260967B CN201110151175.9A CN201110151175A CN102260967B CN 102260967 B CN102260967 B CN 102260967B CN 201110151175 A CN201110151175 A CN 201110151175A CN 102260967 B CN102260967 B CN 1022609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pression bar
sewing machines
line tension
lifting handle
holding 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5117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60967A (zh
Inventor
河合泰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Sei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Sei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Sei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2609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609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609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6096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29/00Pressers; Presser feet
    • D05B29/06Presser feet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29/00Pressers; Presser feet
    • D05B29/12Presser-foot attachment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47/00Needle-thread tensioning devices; Applications of tensome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缝纫机,包括主体(1)、压杆(5)、针线张力调整机构(9)和压杆升降手柄(3),压杆(5)附装到主体(1)上以便沿缝纫机的竖直方向运动并以可拆卸方式保持压脚(6),针线张力调整机构(9)选择性地进入无效模式和有效模式,针线张力调整机构(9)在无效模式中释放针线张力并在有效模式中保持针线张力,压杆升降手柄(3)由缝纫机的使用者沿竖直方向手动旋转并根据该手动旋转沿竖直方向调整压杆(5)的位置,压杆升降手柄(3)包括高度调整凸轮部(3H)和线张力调整凸轮部(3T),高度调整凸轮部(3H)沿竖直方向调整压杆(5)的位置,线张力调整凸轮部(3T)允许针线张力调整机构(9)调整针线张力。

Description

缝纫机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缝纫机,该缝纫机具有可竖直运动的压杆并保持压脚。
背景技术
JP2001-190878A(以下称为参考文献1)中公开的用于缝纫机的已知压杆提升机构包括控制单元和向上移动压脚的电磁线圈,所述压杆提升机构由压脚弹簧始终向下偏置。在压杆提升机构的上述构造中,控制单元控制电磁线圈的吸引力,由此使缝纫机的使用者能够将压脚保持在最上和中间位置,中间位置沿缝纫机的竖直方向位于最上位置与最下位置之间。
JP2006-263170A(以下称为参考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用于刺绣机的已知刺绣压片(织补压片)。向上提升刺绣压片的压脚的枢杆附装到刺绣压片上。枢杆根据压片提升操作杆的向上运动向上移动压脚。比如,当刺绣机的使用者向上运动刺绣压片时,刺绣压片的压脚比以可拆卸方式附装到压杆的下端的保持器向上更远地运动。因此,针板与压脚之间沿刺绣机的竖直方向的距离增大;因此,刺绣棚架可以容易地从刺绣棚架传送装置拆卸。
JP2009-112325A(以下称为参考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缝纫机和用于该缝纫机的压脚杆提升装置。根据参考文献3的缝纫机和用于该缝纫机的压脚杆提升装置,压脚提升杆可由压杆的轴向沿从缝纫机的使用者看的水平方向向右侧旋转,并沿从缝纫机的使用者看的纵向向后侧旋转。因此,当向上和向下运动压脚提升杆时,缝纫机的使用者可根据他的/她的使用缝纫机的情况向右侧和后侧旋转压脚提升杆。因此,当缝纫机的使用者通过缝纫机缝纫工件织物时,压脚提升杆不与工件织物干涉。另外,压杆升降手柄的可操作性不可能变差。
根据参考文献1中说明的压杆提升机构,缝纫机利用电磁线圈以便向上运动压脚和压杆。因此,比如,当关掉缝纫机时,压脚和压杆不保持在相应的向上位置中,并在压脚弹簧的偏置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另外,在缝纫机中利用电磁线圈和控制单元以便向上运动压脚和压杆,因此,与包括手动操作压杆升降手柄的家用手动缝纫机相比增加了缝纫机的成本。
根据参考文献2中说明的压脚,在压片提升操作杆通过刺绣机的使用者向上运动的情况下(在刺绣机的使用者将刺绣棚架附装到刺绣棚架传送装置以及从刺绣棚架传送装置拆卸的情况下),刺绣压片的压脚和刺绣棚架不沿竖直方向相互接触。但是,当压片提升操作杆在刺绣机的使用者通过刺绣机刺绣的条件下向下运动时,刺绣棚架和压脚可相互接触。另外,刺绣机的使用者可不利用压脚而通过仅利用刺绣棚架进行刺绣。但是,根据参考文献2的刺绣机,即使在使用者不利用压脚而通过利用刺绣棚架进行刺绣的情况下,刺绣棚架和压杆也可沿竖直方向相互接触。
根据参考文献3,在当缝纫机的使用者通过缝纫机做徒手刺绣时使用刺绣棚架的情况下,压脚提升杆不沿缝纫机的竖直方向接触刺绣棚架,而压杆(压脚从其拆下)可接触刺绣棚架。另外,压脚提升杆不包括调整一对线张力盘之间的开口角的凸轮。另外,调整一对线张力盘之间的开口角的凸轮关于压杆的轴线旋转;因此,该凸轮难以布置在压脚提升杆处。因此,以低成本构造的压脚杆提升装置不能允许压杆升降手柄与一对线张力盘之间的开口角的调整同步操作。
因此,存在对简单地构造成使得压杆根据由缝纫机的使用者对压杆升降手柄的手动操作维持在第一和第二保持位置的缝纫机的需求。
发明内容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一种缝纫机包括主体、压杆、针线张力调整机构和压杆升降手柄,压杆附装到主体上以便沿缝纫机的竖直方向运动并将压脚以可拆卸方式保持在下端,针线张力调整机构选择性地进入无效模式和有效模式,针线张力调整机构在无效模式中释放针线张力并在有效模式中保持针线张力,压杆升降手柄由缝纫机的使用者关于旋转轴沿竖直方向手动旋转并设置成根据手动旋转沿竖直方向调整压杆的位置,压杆升降手柄包括沿竖直方向调整压杆的位置的高度调整凸轮部和允许针线张力调整机构调整针线张力的线张力调整凸轮部,其中,压杆升降手柄的高度调整凸轮部包括将压杆布置在下部位置的凸轮轮廓,在该下部位置中,缝纫机能够在正常缝纫模式中操作,高度调整凸轮部的凸轮轮廓允许将压杆维持在第一保持位置,压杆从下部位置沿竖直方向进一步向上运动至第一保持位置,高度调整凸轮部的凸轮轮廓允许将压杆维持在第二保持位置,压杆由第一保持位置沿竖直方向进一步向上运动至第二保持位置,并且其中,压杆升降手柄的线张力调整凸轮部包括凸轮轮廓,当压杆位于下部位置时,凸轮轮廓使针线张力调整机构进入有效模式;当压杆位于第一保持位置时,线张力调整凸轮部的凸轮轮廓使针线张力调整机构进入无效模式;当压杆位于第二保持位置时,线张力调整凸轮部的凸轮轮廓使针线张力调整机构进入有效模式。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压杆包括由压杆支承的压杆保持构件。压杆升降手柄的高度调整凸轮部的凸轮轮廓包括第一凸轮表面和第二凸轮表面,当压杆位于第一保持位置时,第一凸轮表面在旋转轴的上侧与压杆保持构件接触并定位在直线上,该直线穿过旋转轴的中心轴线以便垂直于中心轴线,当压杆位于第二保持位置时,第二凸轮表面在旋转轴的上侧与压杆保持构件接触并定位在所述直线上。
因此,即使当缝纫机的使用者在压杆升降手柄维持在第二保持位置的状态下进行刺绣、徒手刺绣或类似操作时,也防止刺绣棚架与压杆接触;因此,缝纫机的使用者可在刺绣或徒手刺绣模式中恰当地操作缝纫机。
换句话说,当缝纫机的使用者通过利用刺绣棚架进行刺绣、徒手刺绣或类似操作时,压杆可维持在第二保持位置以便不向下运动,以免刺绣棚架与压杆的下端接触。另外,当压杆维持在第二保持位置时,针线张力调整机构保持针线张力;因此,用于刺绣或徒手刺绣的针线张力可通过廉价的机构实现。特别地,当缝纫机的使用者通过利用刺绣棚架进行刺绣、徒手刺绣或类似操作时,压杆保持在刺绣棚架的上表面的上侧,针线张力调整机构适当地调整对于刺绣或徒手刺绣的针线张力。因此,缝纫机的使用者可适当地或按照期望地进行刺绣、徒手刺绣或类似操作,同时不受刺绣棚架与压杆之间的接触的影响。
根据本公开的再一方面,当压杆位于第一保持位置时高度调整凸轮部的凸轮轮廓的第一凸轮表面沿缝纫机的水平方向延伸,高度调整凸轮部的凸轮轮廓的第二凸轮表面沿缝纫机的水平方向延伸。
因此,压杆升降手柄的第一凸轮表面和第二凸轮表面可形成凸轮轮廓,该凸轮轮廓用于保持压杆和压杆保持构件并防止压杆和压杆保持构件向下运动。在这种情况下,压杆运动到第一保持位置并保持于此。因此,在压杆保持在第一保持位置的状态下,针线张力调整机构进入无效模式;因此,针线张力放松。同时,在压杆保持在第二保持位置的状态下,针线张力调整机构进入有效模式;因此,保持针线张力。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方面,缝纫机还包括检测压杆的下部位置、第一保持位置和第二保持位置的开关。
根据本公开的还一方面,缝纫机还包括随着压杆升降手柄的旋转而旋转的开关杆。开关当检测到开关杆沿第一方向旋转时输出第一接通信号。开关当检测到开关杆旋转到中间位置时输出断开信号。开关当检测到开关杆沿第二方向旋转时输出第二接通信号。当基于由开关输出的第一接通信号确定开关杆的下部位置时,缝纫机能够在正常缝纫模式中操作。当基于由开关输出的断开信号确定开关杆的第一保持位置时,缝纫机不能在正常缝纫模式中操作。当基于由开关输出的第二接通信号确定开关杆的第二保持位置时,缝纫机能够在正常缝纫模式中操作。
因此,随着由使用者对压杆升降手柄的手动操作自动地改变缝纫式样程序所需的信息和可靠地致动缝纫机所需的信息由廉价和简单构造的开关提供,该开关检测压杆的下部位置、第一保持位置和第二保持位置。
根据本公开的再一方面,缝纫机还包括附装到主体上的刺绣限制构件。刺绣限制构件与压脚和用于将压脚附装到压杆上的保持器中的任一个接触,并且刺绣限制构件限制压杆在压脚附装到压杆上的状态下转换到第二保持位置。
因此,在压脚由使用者意外地附装到压杆的下端上的状态下,刺绣限制构件防止缝纫机的使用者在刺绣模式、徒手刺绣模式或类似模式中操作缝纫机。另外,在压杆升降手柄维持在第二保持位置的状态下,刺绣限制构件限制压脚(或保持器)与针箍接触;因此,防止刺绣棚架和压脚由于其二者之间的接触而破坏。因此,可提高对于缝纫机的使用者的安全性。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方面,缝纫机还包括线张力释放操作构件、杆、电机和线张力释放部,线张力释放操作构件选择性地使针线张力调整机构进入有效模式和无效模式,杆与线张力释放操作构件接合,电机电气地操作线张力释放操作构件和杆以使针线张力调整机构进入无效模式,线张力释放部根据由缝纫机的使用者对压杆升降手柄的手动旋转操作线张力释放操作构件,以使针线张力调整机构进入无效模式。线张力释放操作构件包括突出部,杆包括具有自由空间的长形孔,线张力释放操作构件的突出部装配到长形孔上。长形孔的尺寸大于突出部。当沿在线张力释放方向上运动杆的方向驱动电机时,线张力释放操作构件在杆的作用下通过突出部运动,以使针线张力调整机构进入无效模式。
特别地,当沿在线张力释放方向上运动杆的一个方向旋转地驱动电机时,线张力释放操作构件在杆的作用下经由突出部运动,以使针线张力调整机构进入无效模式。另外,当沿在与线张力释放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运动杆的另一个方向旋转地驱动电机时,杆的长形孔在相反方向上经由自由空间相对于突出部运动,以防止杆的运动传递至线张力释放操作构件。
根据本公开的再一方面,当压杆升降手柄由缝纫机的使用者手动旋转并且线张力释放操作构件由线张力调整凸轮部沿线张力释放方向运动以使针线张力调整机构进入无效模式时,突出部在长形孔内沿长形孔运动,长形孔的自由空间防止线张力释放操作构件的运动传递至杆。
附图说明
从参照附图的以下详细说明将更清晰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和附加的特征及特点,其中:
图1是根据在此公开的实施例的计算机化的缝纫机的主要部分的前立体图;
图2是根据在此公开的实施例的计算机化的缝纫机的主要部分的后立体图;
图3是在针板的上侧将压杆保持在第一和第二保持位置的压杆升降手柄的锁定机构的立体图;
图4A是示出已知缝纫机的压杆升降手柄位于下部位置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4B是示出已知缝纫机的压杆升降手柄将压杆保持在第一保持位置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4C是示出已知缝纫机的压杆升降手柄将压杆保持在位于比第一保持位置更向上的位置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5是已知缝纫机的压杆升降手柄的立体图;
图6A是描绘根据实施例的缝纫机的一对线张力盘的运动的说明图;
图6B是描绘根据实施例的缝纫机的一对线张力盘的运动的说明图;
图7A是示出根据在此公开的实施例的缝纫机的压杆升降手柄将压杆保持在下部位置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7B是示出根据在此公开的实施例的缝纫机的压杆升降手柄将压杆保持在第一保持位置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7C是示出根据在此公开的实施例的缝纫机的压杆升降手柄将压杆保持在第二保持位置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8是根据在此公开的实施例的缝纫机的压杆升降手柄的立体图;
图9是描绘压杆升降手柄的线张力调整凸轮部与线张力释放部相互接触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0A是说明开关的检测功能并示出当压杆升降手柄位于下部位置时开关的开关杆与叶片开关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侧视图;
图10B是说明开关的检测功能并示出当压杆升降手柄位于第一保持位置时开关的开关杆与叶片开关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侧视图;
图10C是说明开关的检测功能并示出当压杆升降手柄位于第二保持位置时开关的开关杆与叶片开关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侧视图;
图11是示出压杆升降手柄的旋转角与压杆的竖直运动距离之间的关系以及压杆升降手柄的旋转角与一对线张力盘之间的开口角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12A是描绘止动器的功能并示出在压脚附装到压杆上的状态下的止动器的说明图;
图12B是描绘止动器的功能并示出在压脚从压杆拆下的状态下的止动器的说明图;以及
图13是示出可与自动线张力盘打开/闭合机构一起操作的杆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的图示说明本公开的实施例。在此说明的竖直、纵向和水平方向将对应于根据该实施例的计算机化的缝纫机(缝纫机)的竖直(上侧和下侧)、纵向(前侧和后侧)和水平方向(左侧和右侧),除非另作说明。图1至3示出根据该实施例的用于缝纫机的压杆5的压杆升降手柄3附装到缝纫机的主体1上的状态。如图3所示,压杆升降手柄3具有锁定机构,以将压杆5保持或锁定在两个位置(参见图7A和7B的第一和第二保持位置)。如图1和2所示,主体1包括针杆51,缝纫针50附装到针杆51上。如图3所示,压杆升降手柄3包括由缝纫机的使用者手动旋转的操作部3w。另外,压杆升降手柄3附装到从主体1沿纵向向前延伸的旋转轴1c上,由此可沿主体1的竖直方向运动。具有臂形状的线张力释放部23由固定环24附装到主体1上,以便关于轴1b旋转。线张力释放部23以下称为线张力释放臂23。线张力释放臂23将压杆升降手柄3的高度调节凸轮部3H的提升量传递至线张力释放操作构件12。线张力释放臂23包括上端处的接触部23b。如图1和13所示,具有臂形状并将线张力释放臂23的旋转传递至针线张力调整机构9的线张力释放操作构件12由固定环32r附装到主体1上,以便沿缝纫机的水平方向——即沿由水平方向上的箭头X5和X6指示的线张力释放方向——关于轴1a旋转。如图2所示,针线张力调整机构9的一对线张力盘13b和13c(第一和第二线张力盘)相邻于在线张力释放操作构件12的第一端处的接触部12a定位。
如从图6A和6B中看出,通过线张力释放臂23的接触部23b按压线张力释放操作构件12,线张力释放操作构件12由此沿由箭头X5和X6指示的线张力释放方向关于轴1a旋转旋转角E1。然后,线张力释放臂23的旋转操作传递至第一线张力盘13b,第一线张力盘13b与线张力释放操作构件12相邻,由此使第一线张力盘13b与第二线张力盘13c分离,并沿由箭头X7指示的方向运动第一线张力盘13b,箭头X7指示的方向对应于线张力释放方向。如图2所示,用于使线张力释放操作构件12返回起始位置的回位弹簧14挂接在线张力释放操作构件12的第二端上。线张力释放操作构件12的接触部12a由回位弹簧14的偏置力沿接触部12a从第一线张力盘13b分离的方向(该方向是与箭头X6的线张力释放方向相反的方向)偏置。
如图3所示,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压杆5由轴承支承板28和螺栓27附装到主体1上,同时沿竖直方向穿过球面轴承29。包括接触部20c的压杆保持构件20通过螺丝21固定到压杆5上。压片弹簧22和压杆支承板25附装到压杆5的上部。压杆支承板25通过螺丝26固定到主体1上。在压杆支承板25由螺丝26固定到主体1上的状态下,固定到压杆5上以便与压杆5集成的压杆保持构件20的接触部20c由压片弹簧22的偏置力沿向下方向(由图3中的箭头Y2指示)偏置。因此,压杆保持构件20的接触部20c与压杆升降手柄3的高度调节凸轮部3H的第一和第二凸轮面3c和3d可接触,如下所述。
如从图3中看到,缝纫机包括压脚6,当缝纫机在正常缝纫模式中操作时,压脚6用于从压杆5的上侧相对于针板2按压工件织物。与压脚6结合的保持器4通过螺丝34以可拆卸方式固定到压杆5的下端5d上。比如,当从压杆5拆除螺丝34时,压脚6和保持器4可从压杆5上拆下。例如,在刺绣、徒手刺绣或类似操作的情况下,缝纫机的使用者从压杆5拆除压脚6和保持器4。实施这些操作以便避免刺绣棚架与压脚6之间的干涉。另外,如从图3看出,在沿竖直方向延伸并具有轴形状的止动器7(刺绣限制构件)的上部形成外螺纹。止动器7的上端通过调整螺母35固定到主体1上,同时,止动器7的外螺纹在主体1的下表面1u处与内螺纹拧紧(见图12A和12B)。止动器7关于轴线旋转,同时沿竖直方向与主体1的下表面1u的内螺纹啮合;因此,从主体1的下表面1u沿竖直方向向下突出的止动器7的长度可调整(止动器7的长度对应于图1中所示的止动器7的下端7a与保持器4的上表面4a之间的距离LA)。
如从图3看出,具有中间接触点18a的叶片开关18通过螺丝33固定到开关座16上。构成开关单元一部分的叶片开关18、开关杆15、开关座16彼此附装。开关由叶片开关18、开关杆15和开关座16形成。在由扭力卷簧形成的开关杆弹簧17布置在开关杆15与开关座16之间的状态下,开关杆15附装到主体1上以便关于开关座16的轴16a旋转,扭力卷簧具有用于使开关杆15返回起始位置的第一和第二臂。开关杆弹簧17的第一臂挂接到开关座16上,同时,开关杆弹簧17的第二臂挂接到开关杆15上;因此,开关杆15沿由图3所示的箭头R2指示并对应于图3中的顺时针方向的第一方向偏置。附装到开关座16上的开关单元通过螺丝19固定到主体1的后表面上。如图3所示,开关杆15包括具有长形形状的操作孔15a。压杆升降手柄3的开关杆操作臂3f装配到操作孔15a(见图8和10)上;因此,开关杆15与压杆升降手柄3一起旋转。换句话说,当压杆升降手柄3关于旋转轴1c旋转地操作时,开关杆15沿与压杆升降手柄3旋转的相同方向旋转。另外,如在图10A、10B和10C的状态(a)、(b)和(c)所示,开关杆15包括相互面对的第一和第二操作臂15b和15c,以便在第一和第二操作臂15b和15c之间夹持叶片开关18的中间接触点18a。如在图10B的状态(b)中,开关杆15的第一操作臂15b和第二操作臂15c不与叶片开关18的中间接触点18a接触。另外,包括一个电路和两个接触点(接触点持续断开)的开关可应用到上述开关上,其中开关杆15随压杆升降手柄3的旋转一起旋转。开关杆15可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并可在开关杆的运动范围内运动至中间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开关可构造成闭合接触部(输出三种类型的信号)。当输出对应于开关杆15的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的信号时,控制单元可包括选择仅与正常缝纫模式相关的缝纫式样的程序。另外,该程序选择仅与刺绣模式相关的缝纫式样。
根据该实施例的缝纫机应用为缝纫机的使用者可通过其做刺绣、徒手刺绣或类似操作的缝纫机。因此,如图1所示,除如上所述的部件之外,自动线张力盘打开/闭合机构10布置在缝纫机上。比如在缝纫机以刺绣模式操作时,自动线张力盘打开/闭合机构10通过电机10c自动释放针线张力。杆11沿线张力释放方向(由图13中的箭头X5指示)由自动线张力盘打开/闭合机构10的电机10c的操作力牵引,电机10c的操作力由杆11传递到线张力释放操作构件12。因此,线张力释放操作构件12关于旋转轴1a以旋转角E1向如图6A和6B所示的箭头X5和X6的线张力释放方向旋转;因此,第一线张力盘13b与第二线张力盘13c分离。因此,针线张力调整机构9进入无效模式,由此放松针线张力。
图4A、4B、4C和5示出已知缝纫机的压杆升降手柄30的机构。如图4A、4B、4C、和5所示,压杆升降手柄30(对应于该实施例中的压杆升降手柄3)和线张力释放臂31(对应于该实施例中的线张力释放臂23)应用于已知缝纫机。如图5所示,压杆升降手柄30包括凸轮表面30a和30c以及凸轮表面30b,凸轮表面30a和30c用于沿已知缝纫机的竖直方向调整压杆升降手柄30的位置,凸轮表面30b用于调整针线张力。相同的标号用于与在根据该实施例的缝纫机中利用的部件相同的部件。如在图4A所示的状态(a)中,当压杆升降手柄30在压脚6附装到压杆5上的状态下由已知缝纫机的使用者沿向下方向(由箭头Y2指示)运动时,即当已知缝纫机在正常缝纫模式中操作时,压杆5由压片弹簧22的偏置力朝箭头Y2的向下方向偏置,并且压脚6被压靠在针板2上。因此,在压杆升降手柄30的凸轮表面30a与压杆保持构件20之间形成间隙A4,也即,压杆升降手柄30的凸轮表面30a不与压杆保持构件20接触。此时,压杆升降手柄30的凸轮表面30b的提升量可经由与压杆升降手柄30接触的张力释放臂31的下端处的接触部31a,由线张力释放臂31的上端处的接触部31b传递至线张力释放操作构件12。此时,在第一线张力盘13b的操作点13a与线张力释放操作构件12的接触部12a之间形成间隙D1(指的是图6A中示出的状态(a)),线张力释放操作构件12面向第一线张力盘13b。因此,第一线张力盘13b相对于第二线张力盘13c闭合,针线张力调整机构9进入有效模式,由此保持针线张力。因此,当压杆升降手柄30位于图4A的状态(a)时,已知缝纫机可由使用者以正常缝纫模式操作。
根据该已知缝纫机,当图4A的状态(a)转换至图4B中示出的状态(b)时,使用者以旋转角B1向上旋转压杆升降手柄30。然后,根据压杆升降手柄30的凸轮表面30a的提升量,压杆保持构件20由压杆升降手柄30的凸轮表面30c向上提升,由此沿由图4A中的箭头Y1指示的向上方向运动压杆保持构件20和压杆5。如图4B的状态(b)所示,压杆5的上端从图4A的状态(a)中的位置(下部位置)向上运动距离B2,到图4B的状态(b)中的第一保持位置,并保持于此。附装到压杆5上的压脚6以与压杆5向上运动相同的方式向上运动距离B2。在图4B的状态(b)中,压杆升降手柄30的凸轮表面30b的提升量由线张力释放臂31的接触部31b传递至线张力释放操作构件12。另外,如从图6所示的状态(b)看出,与第一线张力盘13b相邻的线张力释放操作构件12的接触部12a朝箭头X6的线张力释放方向按压第一线张力盘13b的操作点13a;因此,第一线张力盘13b从第二线张力盘13c分离开口角E2(图6B所示),由此允许针线张力调整机构9放松针线张力。因此,在图4B的状态(b)中,已知缝纫机的使用者可能希望将工件织物,比如要刺绣的织物,定位在针板2上,而不释放针线张力。
进一步根据已知缝纫机,当图4B的状态(b)转换至图4C所示的状态(c)时,使用者以图4C所示的最大旋转角C1进一步向上旋转压杆升降手柄30。然后,根据压杆升降手柄30的凸轮表面30a的提升量,压杆保持构件20与压杆5朝箭头Y1的向上方向一起向上运动。因此,压杆5的上端从下部位置进一步向上运动距离C2,至图4C所示的位置。在图4C的状态(c)中,凸轮表面30b的提升量与图4B的状态(b)没有差异;因此,针线张力调整机构9保持在无效模式;所以,针线张力保持放松。另外,压杆升降手柄30的凸轮表面30a不具有平整表面;因此,压杆保持构件20不能保持在图4C所示的位置,并因此向下运动。
换句话说,在示出已知缝纫机的图4C的状态(c)中,压杆保持构件20与压杆升降手柄30之间的接触位置远离旋转轴1c距离LB。另外,由于压片弹簧22的偏置力产生的力矩FW沿关于旋转轴1c向下旋转压杆升降手柄30的方向作用。因此,根据已知缝纫机,当使用者在图4C的状态(c)中从压杆升降手柄30释放他/她的手时,由于压片弹簧22的偏置力,压杆升降手柄30自动返回图4B的状态(b)。在缝纫工件织物比如具有相当于距离B2厚度的粗斜纹布织物的折叠部的情况下,已知缝纫机的使用者将工件织物插入压脚6下面。此时,比如,压杆升降手柄30仅向上运动距离B2;因此,已知缝纫机的使用者不能容易地将工件织物放置在压脚6下面。因此,已知缝纫机的使用者将压杆5和压脚6从图4A的下部位置向上大约运动距离C2,至图4C的位置,以便将工件织物容易地放置在压脚6下面,从而提高缝纫效率。同时,比如,压杆5和压脚6从下部位置向上运动距离C2,至图4C的位置,并保持于此。然后,缝纫针50朝针板2向下运动。此时,针箍8可接触压脚6;因此,可能损坏压脚6。因此,已知缝纫机如上所述构造成使压杆5和压脚6从图4C的位置自动返回至图4B的第一保持位置,从而防止压脚6由于与针箍8接触的上述破坏。此外,根据已知缝纫机,当压杆升降手柄30保持在图4B的第一保持位置时,使用者不能将刺绣棚架容易地放置在压脚6下面,第一线张力盘13b与第二线张力盘13c分离。因此,已知缝纫机的使用者需要向下运动压杆升降手柄30,以便在刺绣模式中恰当地操作缝纫机;但是,缝纫机的使用者可能在进行刺绣之前忘记下扳压脚提升杆30。如上所述,压杆升降手柄30构造成从图4C的状态(c)自动返回至图4B的状态(b),从而防止缝纫机的使用者在进行刺绣之前忘记下扳压脚提升杆30。
接着,以下将参照图7至9说明根据该实施例的压杆升降手柄3的机构。图8示出根据该实施例的压杆升降手柄3。压杆升降手柄3包括高度调整凸轮部3H和线张力调整凸轮部3T,高度调整凸轮部3H用于调整压杆5沿竖直方向的位置和压脚6沿竖直方向的位置,线张力调整凸轮部3T用于允许针线张力调整机构9调整针线张力。高度调整凸轮部3H和线张力调整凸轮部3T形成在压杆升降手柄3的不同部分上,如图8中的阴影部分所示。高度调整凸轮部3H和线张力调整凸轮部3T布置在操作部3w的相对侧,操作部3w由缝纫机的使用者沿竖直方向手动操作。压杆升降手柄3包括沿主体1的纵向延伸的开关杆操作臂3f。如图8所示,高度调整凸轮部3H的凸轮轮廓包括中性凸轮表面3a、第一凸轮表面3c和第二凸轮表面3d,中性凸轮表面3a用于当缝纫机在正常缝纫模式中操作时将压杆5布置在下部位置(见图7A),第一凸轮表面3c用于将压杆5布置在第一保持位置,在第一保持位置中,压杆5从下部位置进一步向上运动,第二凸轮表面3d用于将压杆5布置在第二保持位置并用于将压杆5保持在第二保持位置以便不由此向下运动,在第二保持位置中,压杆5从第一保持位置进一步向上运动。
另外,压杆升降手柄3的线张力调整凸轮部3T的凸轮表面3b的凸轮轮廓起以下作用:(a)当压杆5位于下部位置内时,线张力调整凸轮部3T的凸轮表面3b的凸轮轮廓使得针线张力调整机构9进入有效模式,并允许第一线张力盘13b相对于第二线张力盘13c闭合,以便缝纫机能够在正常缝纫模式中操作;(b)当压杆5保持在第一保持位置时,线张力调整凸轮部3T的凸轮表面3b的凸轮轮廓使得针线张力调整机构9进入无效模式,从而释放针线张力;以及(c)当压杆5维持在第二保持位置时,线张力调整凸轮部3T的凸轮表面3b的凸轮轮廓使得针线张力调整机构9进入有效模式,并允许第一线张力盘13b相对于第二线张力盘13c闭合,以便缝纫机能够在正常缝纫模式中操作。
图7A示出压杆升降手柄3由缝纫机的使用者围绕旋转轴1c向下手动旋转的状态(a)。在图7A的状态(a)中,在压脚6附装到压杆5上(缝纫机处于正常缝纫模式)的状态下,压杆5通过压片弹簧22的偏置力朝由箭头Y2指示的向下方向偏置,并且压脚6被压靠在针板2上。因此,在压杆升降手柄3的高度调整凸轮部3H的中性凸轮表面3a与压杆保持构件20的接触部20c之间形成间隙A4(指的是图7A的状态(a))。此时,如从图9中看到,线张力释放臂23的接触部23a可接触压杆升降手柄3,线张力释放臂23根据压杆升降手柄3的线张力调整凸轮部3T的凸轮表面3b的提升量沿线张力释放方向(由图9中的箭头X5指示)运动。也即,压杆升降手柄3的线张力调整凸轮部3T的凸轮表面3b的提升量经由线张力释放臂23的接触部23b传递至线张力释放操作构件12。因此,在第一线张力盘13b的操作点13a与线张力释放操作构件12的接触部12a之间形成间隙D1(参考图6A)。因此,第一线张力盘13b相对于第二线张力盘13c闭合;因此,针线张力调整机构9处于有效模式。因此,缝纫机可在图7A的状态(a)下由使用者在正常缝纫模式中操作(缝纫机可由使用者以与已知缝纫机相同的方式在正常缝纫模式中操作)。
当图7A的状态(a)转换至图7B中所示的状态(b)时,缝纫机的使用者关于旋转轴1c以旋转角B1向上手动旋转压杆升降手柄3。然后,压杆保持构件20的接触部20c根据压杆升降手柄3的高度调整凸轮部3H的第一凸轮表面3c的提升量朝向上方向(由图7A中的箭头Y1指示)运动。另外,压杆5的上端从图7A中的下部位置向上运动距离B2,至图7B所示的第一保持位置,并保持于此。在此,如图7B所示,具有平整表面的第一凸轮表面3c与压杆保持构件20的接触部20c接触。此时,第一凸轮表面3c定位在穿过旋转轴1c的中心轴线以便垂直于中心轴线的直线P上,如在图7B的状态(b)中所示。另外,第一凸轮表面3c在图7B中沿水平方向延伸。因此,由于压片弹簧22的偏置力产生的向下力FM基本上沿直线P作用。因此,在图7B的状态(b)中,基本上不形成关于旋转轴1c向下旋转压杆升降手柄3的力矩。在这种状态下,接触部23a与压杆升降手柄3接触,线张力释放臂23根据压杆升降手柄3的线张力调整凸轮部3T的凸轮表面3b的提升量(图9中示出的部分3e)沿箭头X5的线张力释放方向旋转。另外,压杆升降手柄3的线张力调整凸轮部3T的凸轮表面3b的提升量经由接触部23b传递至线张力释放操作构件12,接触部23b沿竖直方向位于与接触部23a相反的方向上。然后,线张力释放操作构件12沿由图5中的箭头X5和图13中的箭头X5指示的线张力释放方向关于旋转轴1a以旋转角E1旋转。因此,如从图6A和6B看出,线张力释放操作构件12的接触部12a沿箭头X6的线张力释放方向按压第一线张力盘13b的操作点13a;因此,第一线张力盘13b与第二线张力盘13c分离,并由此具有相对于第二线张力盘13c的开口角E2。因此,允许针线张力调整机构9放松针线张力。因此,在图7B的状态(b)中,缝纫机的使用者可能希望把要刺绣的工件织物定位在针板2上(图7B的状态(b)中的压杆升降手柄3以与图4B的状态(b)中的压杆升降手柄30相同的方式起作用)。
根据该实施例的缝纫机与已知缝纫机的不同如下。在保持器4和压脚6不附装到压杆5上的状态中,当图7B的状态(b)转换至图7C所示的状态(c)时,缝纫机的使用者关于旋转轴1c进一步向上(以最大旋转角C1)手动旋转压杆升降手柄3。此时,压杆保持构件20的接触部20c和压杆5根据压杆升降手柄3的高度调整凸轮部3H的第二凸轮表面3d的提升量进一步向上运动(朝箭头Y1的向上方向);此后,具有平整表面的第二凸轮表面3d与压杆保持构件20的接触部20c接触。如图7C所示,当第二凸轮表面3d与接触部20c接触时,第二凸轮表面3d定位在穿过压杆升降手柄3的旋转轴1c的中心轴线以便垂直于该中心轴线的直线P上。另外,第二凸轮表面3d在图7C中沿水平方向延伸。因此,由于压片弹簧22的偏置力产生的向下力FM基本上沿直线P作用。因此,基本上不产生关于旋转轴1c向下旋转压杆升降手柄3的力矩。因此,压杆5从图7A中的下部位置向上运动距离C2,至图7C中的第二保持位置,并此后保持于此。在图7C的状态(c)中,压杆升降手柄3从图7B的状态(b)进一步向上运动,线张力调整凸轮部3T的凸轮表面3b以与图7A的状态(a)中的压杆升降手柄3相同的方式远离部分3e。因此,第一线张力盘13b相对于第二线张力盘13c闭合,并且针线张力调整机构9返回有效模式。因此,根据该实施例,缝纫机的使用者在图7C的状态(c)中可利用刺绣棚架进行刺绣、徒手刺绣或类似操作(图7C的状态(c)中的缝纫机的压杆升降手柄3的功能不同于图4C的状态(c)中的已知缝纫机的压杆升降手柄30的功能)。
下一步,以下将参照图10A至10C说明用于压杆升降手柄3的定位的开关的检测功能。图10A至10C的每一个中的压杆升降手柄3的位置对应于图7A至7C的每一个中的压杆升降手柄3的位置。包括操作孔15a的开关杆15附装到主体1上,以便关于旋转轴16a旋转,旋转轴16a与旋转轴1c布置在不同位置。操作孔15a形成为具有长形形状。与压杆升降手柄3一体地形成的开关杆操作臂3f装配到操作孔15a上。因此,在压杆升降手柄3向下运动至下部位置的图10A的状态(a)中,开关杆15和操作孔15a向下运动。另外,开关杆15由开关杆弹簧17的偏置力关于旋转轴16a沿由箭头R2指示的第一方向(箭头R2的第一方向对应于图10A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此时,叶片开关18的中间接触点18a由开关杆15的第一操作臂15b朝箭头R2的第一方向按压,由此将开关杆15电气连接到叶片开关18的第一接触点18b。因此,开关向控制单元输出接通信号1(第一接通信号)。比如,在通过缝纫机缝纫厚的工件织物的情况下,压杆升降手柄3的高度调整凸轮部3H的中性凸轮表面3a与压杆保持构件20的接触部20c之间的间隙A4增大;因此,压杆升降手柄3可容易地向上运动。因此,当压杆升降手柄3沿竖直方向的位置容易地改变时,压杆升降手柄3通过叶片开关18的返回力向上运动,叶片开关18可与开关杆15电气断开;因此,朝箭头R2的第一方向偏置开关杆15的开关杆弹簧17设置成避免叶片开关18与开关杆15之间断开。另外,开关杆弹簧17可由只要用作弹性体的任意构件形成。
在压杆升降手柄3保持在第一保持位置的图10B示出的状态(b)中,压杆升降手柄3关于旋转轴1c以旋转角B1向上(沿由图10B中的箭头R1指示的第二方向)旋转;因此,包括操作孔15a的开关杆15由与压杆升降手柄3一体地形成的开关杆操作臂3f关于旋转轴16a朝箭头R1的第二方向向上运动。因此,开关杆15克服开关杆弹簧17的偏置力朝箭头R1的第二方向旋转。此时,开关杆15的第一操作臂15b和第二操作臂15c不与中间接触点18a接触,同时不按压中间接触点18a。因此,叶片开关18不电连接到开关杆15;因此,开关向控制单元输出断开信号。
此外,在压杆升降手柄3保持在第二保持位置的图10C中示出的状态(c)中,压杆升降手柄3从图10B的状态(b)以旋转角C1关于旋转轴1c旋转。因此,与图10B的状态(b)相比,操作孔15a由开关杆操作臂3f进一步向上运动。操作孔15a具有长形形状;因此,开关杆操作臂3f沿操作孔15a运动。因此,开关杆15克服开关杆弹簧17的偏置力朝箭头R1的第二方向旋转。此时,叶片开关18的中间点18a由开关杆15的第二操作臂15c按压;因此,叶片开关18电连接至开关杆15。因此,开关向控制单元输出接通信号2(第二接通信号)。
如上所述,开关输出分别用于压杆升降手柄3的下部位置、第一保持位置和第二保持位置的接通信号1、断开信号和接通信号2。接通信号1、断开信号和接通信号2被输入缝纫机的主体1的微计算机,此后由微计算机处理。因此,缝纫机在表1所示的模式中操作。
<表1>
Figure BSA00000513745600161
图11是示出压杆升降手柄3的旋转角与压杆5和压脚6的竖直运动距离之间的关系以及压杆升降手柄3的旋转角与第一线张力盘13b相对于第二线张力盘13c的开口角的关系的图。特征曲线B1表示根据该实施例的缝纫机的压杆5和压脚6的竖直运动距离。特征曲线B2表示已知缝纫机的压杆5和压脚6的竖直运动距离。特征线C1表示根据该实施例的缝纫机的第一线张力盘13b相对于第二线张力盘13c的开口角。特征线C2表示根据已知缝纫机的第一线张力盘13b相对于第二线张力盘13c的开口角。
根据已知缝纫机,如由图11的特征曲线B2所示,压杆5和压脚6从下部位置向上运动的第一保持位置由点F2表示。另外,位于比第一保持位置更向上的位置(该位置对应于该实施例的缝纫机的压杆5和压脚6从第一保持位置进一步向上运动的第二保持位置)由点F3表示。同时,根据本实施例的缝纫机,如由图11的特征曲线B1所示,压杆5和压脚6从下部位置向上运动的第一保持位置由点F1表示。另外,压杆5和压脚6从第一保持位置进一步向上运动的位置由点F3表示。压杆5和压脚6保持在点F1的第一保持位置和点F3的第二保持位置,以便不由于重力而向下运动。另外,根据已知缝纫机,如由特征线C2所示,第一线张力盘13b与第二线张力盘13c分离以便在第一线张力盘13b与第二线张力盘13c之间具有开口角E2,直到压杆5和压脚6从下部位置向上运动至点F2的第一保持位置并保持于此。在压杆5和压脚6比第一保持位置F2进一步向上运动之后,第一线张力盘13b保持与第二线张力盘13c分离,同时保持与第二线张力盘13c的开口角E2。同时,根据该实施例的缝纫机,如由特征线C1所示,与第二线张力盘13c分离的第一线张力盘13b朝第二线张力盘13c闭合一段时间tc,同时,压杆5和压脚6的位置从点F1的第一保持位置转换至点F3的第二保持位置。此后,当压杆5和压脚6到达点F3的第二保持位置时,第一线张力盘13b与第二线张力盘13c之间的开口角E2到达零。此时,第一线张力盘13b相对于第二线张力盘13c完全闭合。另外,根据已知缝纫机和该实施例的缝纫机,竖直运动距离为零的状态应用于正常缝纫模式。此外,根据该实施例的缝纫机,压杆5和压脚6从点F1的第一保持位置进一步向上运动至点F3的第二保持位置的状态应用于刺绣模式。即使当缝纫机的使用者在压杆5和压脚6保持在第二保持位置中的上述状态下,通过将刺绣棚架期望地定位在针板2上进行刺绣时,仍防止刺绣棚架与压杆5接触。另外,即使当缝纫机的使用者通过期望且手动地运动针板2上的刺绣棚架而进行徒手刺绣时,也防止刺绣棚架与压杆5接触。
如图12A和12B所示,具有延伸轴形状的止动器7(刺绣限制构件)布置在主体1的下表面1u上,以便从如上所述的下表面1u向下突出。从针板2到止动器7的下端7a的高度是可调整的;但是,止动器7设计成使得下端7沿竖直方向比压杆5的下端5d的位置定位的更高。另外,在压杆升降手柄3保持在第二保持位置之前(在压杆升降手柄3转换到图7C中的状态(c)之前),止动器7的下端7a沿竖直方向的位置被调整为接触用于压脚6的保持器4的上表面4a。换句话说,当缝纫机的使用者想要在图12A中示出的保持器4和压脚6附装到压杆5上的状态(a)下以刺绣模式操作缝纫机时,缝纫机的使用者向上旋转压杆升降手柄3,以便沿向上方向(由箭头Y1指示)运动压杆5并将压杆5保持在第二保持位置。此时,用于压脚6的保持器4的上表面4a与止动器7的下端7a接触。因此,可靠地限制缝纫机的使用者在图12A的状态(a)下允许压杆升降手柄3和压杆5维持在第二保持位置。也即,当保持器4和压脚6附装到压杆5上时,可靠地防止缝纫机在刺绣模式中操作。另外,可防止压脚6与刺绣棚架接触,并可防止针箍8与压脚6接触。根据该实施例的缝纫机,压脚6可构造成接触止动器7的下端7a,而非保持器4。
如图13所示,线张力释放操作构件12关于旋转轴1a旋转。当缝纫机的使用者向上手动旋转压杆升降手柄3时,线张力释放臂23的接触部23b由压杆升降手柄3的线张力调整凸轮部3T沿线张力释放方向(由箭头X5指示)运动(参考图9)。然后,线张力释放操作构件12关于旋转轴1a沿线张力释放方向(由箭头X5和X6指示)旋转;因此,接触部12a沿箭头X6的线张力释放方向运动第一线张力盘13b的操作点13a。因此,第一线张力盘13b与第二线张力盘13c分离,以由此释放针线张力。如上所述,缝纫机的使用者向上手动旋转压杆升降手柄3,以由此释放针线张力。另外,如图13所示,用作突出部的轴12b布置在线张力释放操作构件12上。另外,形成为从自动线张力盘打开/闭合机构10延伸的杆11附装到线张力释放操作构件12上。沿杆11的纵向延伸的长形孔11a在线张力释放操作构件12附近形成在杆11中。线张力释放操作构件12的轴12b装配到长形孔11a中,以便在纵向上沿长形孔11a运动。长形孔11a的在沿杆11的纵向与线张力释放臂23的接触部23b相反的方向上的空间——即长形孔11a的定位在杆11的延伸部附近的空间——用作自由空间11x。线张力释放操作构件12的轴12b可在自由空间11x中沿杆11的纵向运动,并通常靠近沿纵向布置在杆11的侧面之一的壁部11y定位(定位在线张力释放操作构件12附近)。
比如,自动线张力盘打开/闭合机构10操作为使得第一线张力盘13b与第二线张力盘13c在缝纫机处于刺绣模式或类似模式的状态下分离。然后,杆11沿箭头X5的线张力释放方向运动,线张力释放操作构件12的轴12b由壁部11y沿箭头X5的线张力释放方向牵引;因此,线张力释放操作构件12关于旋转轴1a朝箭头X5和箭头X6的线张力释放方向旋转。此时,线张力释放操作构件12的接触部12a沿箭头X6的线张力释放方向运动第一线张力盘13b的操作点13a,第一线张力盘13b与第二线张力盘13c分离。因此,释放针线张力。因此,自动线张力盘打开/闭合机构10的电机10c被驱动为沿箭头X5的线张力释放方向牵引杆11,由此自动地释放针线张力。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当自由空间11x布置在长形孔11a内,线张力释放操作构件12也关于旋转轴1a朝箭头X5和X6的线张力释放方向适当地旋转,针线张力可由自动线张力盘打开/闭合机构10自动地释放。
此外,以下将说明在自动线张力盘打开/闭合机构10不使第一线张力盘13b与第二线张力盘13c分离的状态下,即在不通过自动线张力盘打开/闭合机构10沿箭头X5的线张力释放方向牵引杆11的状态下,缝纫机的使用者对压杆升降手柄3的手动操作。在缝纫机的使用者对压杆升降手柄3的上述手动操作中,线张力释放臂23的接触部23b由压杆升降手柄3的线张力调整凸轮部3T沿箭头X5的线张力释放方向运动,如图13所示。然后,线张力释放操作构件12的接触部12a关于旋转轴1a沿箭头X6线张力释放方向旋转,并由此沿箭头X6的线张力释放方向运动线张力盘13的操作点13a。因此,第一线张力盘13b与第二线张力盘13c分离,由此释放针线张力。此时,线张力释放操作构件12的轴12b从壁部11y沿纵向运动至长形孔11a中的自由空间11x。因此,即使当线张力释放操作构件12的轴12b从壁部11y沿箭头X5的线张力释放方向运动至长形孔11a中的自由空间11x时,自由空间11x也布置在长形孔11a内,因此,轴12b在自由空间11x内振动。因此,轴12b不朝与箭头X5的线张力释放方向相反的方向推动杆11;所以,杆11不会由于轴12b在自由空间11x中的振动而运动。因此,限制由于压杆升降手柄3的手动操作引起的线张力释放操作构件12的旋转影响自动线张力盘打开/闭合机构10。
如上所述,根据该实施例的缝纫机,当通过刺绣棚架在刺绣模式、徒手刺绣模式或类似模式中操作缝纫机时,缝纫机的使用者向上手动旋转压杆升降手柄3以允许压杆5维持在第二保持位置。因此,刺绣棚架的上表面沿竖直方向不接触压杆5的下端5d。另外,当压杆5维持在第二保持位置时,针线张力调整机构9处于有效模式,第一线张力盘13b相对于第二线张力盘13c闭合,由此允许缝纫机的使用者通过利用针线进行徒手刺绣。
通过机械机构而不增加致动器实现根据该实施例的上述效果,并可以以低成本获得上述效果。根据已知缝纫机,比如,在压杆升降手柄30不由缝纫机的使用者在徒手刺绣之前向下运动的情况下,针线张力调整机构9不转换到有效模式,并且针线张力保持放松。此外,根据已知缝纫机,压杆5的下端5d以沿竖直方向接触刺绣棚架的上表面的方式定位。因此,当进行刺绣、徒手刺绣或类似操作时,缝纫机的使用者需要小心,使得刺绣棚架的上表面沿竖直方向不接触压杆5的下端5d。
根据如上所述实施例的缝纫机的构造,开关可检测压杆升降手柄3的三个旋转位置,比如下部位置、第一保持位置和第二保持位置。在压杆升降手柄3由缝纫机的使用者向下运动至下部位置的状态下,缝纫机可在正常缝纫模式中操作,并可选择仅与正常缝纫模式有关的缝纫式样。另外,在压杆升降手柄3由缝纫机的使用者运动至第二保持位置并维持于此的状态下,缝纫机可在刺绣模式中操作,使用者可选择仅与刺绣模式、徒手刺绣模式或类似模式有关的缝纫式样。因此,可提高缝纫机的使用者的使用性和安全性。此外,在压杆升降手柄3由缝纫机的使用者运动至第一保持位置并维持于此的状态下,缝纫机以与已知缝纫机相同的方式不可操作;因此,可保持缝纫机的使用者的安全性。这种效果可通过简单构造的开关和机械机构实现;因此,可获得廉价的缝纫机。另外,根据已知缝纫机,开关由此应用为检测压杆升降手柄30的两个旋转位置。
此外,根据该实施例的缝纫机的上述构造,比如,即使当缝纫机的使用者在压脚6附装到压杆5的下端5d上的状态下意外地试图进行刺绣、徒手刺绣或类似操作时,压杆升降手柄3也不能向上运动至第二保持位置,并不能保持于此;因此,缝纫机的使用者不能将缝纫机从正常缝纫模式转换至刺绣模式。因此,在压脚6由缝纫机的使用者意外地附装到压杆5的下端5d上的状态下,缝纫机的使用者不能在刺绣模式、徒手刺绣模式或类似模式下操作缝纫机。
根据本公开的缝纫机的构造不局限于如上所述和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并且只要不脱离本公开的目的可根据需要改进。

Claims (8)

1.一种缝纫机,包括:
主体(1);
压杆(5),所述压杆(5)附装至所述主体(1)以便沿所述主体(1)的竖直方向运动,所述压杆(5)具有下端(5d),压脚(6)以可拆卸方式安装至所述下端(5d);
针线张力调整机构(9),所述针线张力调整机构(9)选择性地进入无效模式和有效模式,所述针线张力调整机构(9)在所述无效模式中释放针线张力并在所述有效模式中保持所述针线张力;以及
安装至所述主体(1)的压杆升降手柄(3),所述压杆升降手柄(3)用于由所述主体(1)的使用者绕旋转轴(1c)沿竖直方向手动旋转,所述压杆升降手柄(3)包括沿竖直方向调整所述压杆(5)的位置的高度调整凸轮部(3H)和允许所述针线张力调整机构(9)调整所述针线张力的线张力调整凸轮部(3T),
其中,所述压杆升降手柄(3)的所述高度调整凸轮部(3H)包括将所述压杆(5)布置在下部位置的凸轮轮廓,在所述下部位置中,所述缝纫机能够在正常缝纫模式中操作,所述高度调整凸轮部(3H)的所述凸轮轮廓允许将所述压杆(5)维持在第一更高保持位置,所述压杆(5)从所述下部位置沿竖直方向进一步向上运动至所述第一更高保持位置,所述高度调整凸轮部(3H)的所述凸轮轮廓允许将所述压杆(5)维持在第二更高保持位置,所述压杆(5)从所述第一更高保持位置沿竖直方向进一步向上运动至所述第二更高保持位置,并且
其中,所述压杆升降手柄(3)的所述线张力调整凸轮部(3T)包括凸轮轮廓,当所述压杆(5)位于所述下部位置时,所述线张力调整凸轮部(3T)的所述凸轮轮廓使所述针线张力调整机构(9)进入所述有效模式;当所述压杆(5)位于所述第一更高保持位置时,所述线张力调整凸轮部(3T)的所述凸轮轮廓使所述针线张力调整机构(9)进入所述无效模式;当所述压杆(5)位于所述第二更高保持位置时,所述线张力调整凸轮部(3T)的所述凸轮轮廓使所述针线张力调整机构(9)进入所述有效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中,所述压杆(5)包括由所述压杆(5)支承的压杆保持构件(20),并且
其中,所述压杆升降手柄(3)的所述高度调整凸轮部(3H)的所述凸轮轮廓包括:
第一凸轮表面(3c),当所述压杆(5)位于所述第一更高保持位置时,所述第一凸轮表面(3c)在所述旋转轴(1c)的上侧与所述压杆保持构件(20)接触并定位在直线(P)上,所述直线(P)穿过所述旋转轴(1c)的中心轴线以便垂直于所述中心轴线;以及
第二凸轮表面(3d),当所述压杆(5)位于所述第二更高保持位置时,所述第二凸轮表面(3d)在所述旋转轴(1c)的上侧与所述压杆保持构件(20)接触并定位在所述直线(P)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纫机,其中,当所述压杆(5)位于所述第一更高保持位置时所述高度调整凸轮部(3H)的所述凸轮轮廓的所述第一凸轮表面(3c)沿所述缝纫机的水平方向延伸,所述高度调整凸轮部(3H)的所述凸轮轮廓的所述第二凸轮表面(3d)沿所述缝纫机的水平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缝纫机,还包括检测所述压杆(5)的所述下部位置、所述第一更高保持位置和所述第二更高保持位置的开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缝纫机,还包括随着所述压杆升降手柄(3)的旋转而旋转的开关杆(15),其中,所述开关在检测到所述开关杆(15)沿第一方向(R2)旋转时输出第一接通信号,所述开关在检测到所述开关杆(15)旋转至中间位置时输出断开信号,所述开关在检测到所述开关杆(15)沿第二方向(R1)旋转时输出第二接通信号,并且
其中,当基于由所述开关输出的所述第一接通信号确定所述开关杆(15)的下部位置时,所述缝纫机能够在所述正常缝纫模式中操作;当基于由所述开关输出的所述断开信号确定所述开关杆(15)的第一更高保持位置时,所述缝纫机不能在所述正常缝纫模式中操作;并且,当基于由所述开关输出的所述第二接通信号确定所述开关杆(15)的第二更高保持位置时,所述缝纫机能够在所述正常缝纫模式中操作。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缝纫机,还包括附装至所述主体(1)的刺绣限制构件(7),所述刺绣限制构件(7)与所述压脚(6)和用于将所述压脚(6)附装至所述压杆(5)的保持器(4)中的任意一个接触,并且所述刺绣限制构件(7)限制所述压杆(5)在所述压脚(6)附装至所述压杆(5)的状态下转换至所述第二更高保持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缝纫机,还包括:
线张力释放操作构件(12),所述线张力释放操作构件(12)选择性地使所述针线张力调整机构(9)进入所述无效模式和所述有效模式;
杆(11),所述杆(11)与所述线张力释放操作构件(12)接合;
电机(10c),所述电机(10c)电气地操作所述线张力释放操作构件(12)和所述杆(11),以使所述针线张力调整机构(9)进入所述无效模式;以及
线张力释放部(23),所述线张力释放部(23)根据所述缝纫机的使用者对所述压杆升降手柄(3)的手动旋转来操作所述线张力释放操作构件(12),以使所述针线张力调整机构(9)进入所述无效模式,
其中,所述线张力释放操作构件(12)包括突出部(12b),所述杆(11)包括具有自由空间(11x)的长形孔(11a),所述线张力释放操作构件(12)的所述突出部(12b)装配至所述长形孔(11a),所述长形孔(11a)的尺寸大于所述突出部(12b),并且
其中,当沿在线张力释放方向(X5)上运动所述杆(11)的方向驱动所述电机(10c)时,所述线张力释放操作构件(12)在所述杆(11)的作用下通过所述突出部(12b)运动,以使所述针线张力调整机构(9)进入所述无效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缝纫机,其中,当所述压杆升降手柄(3)由所述缝纫机的使用者手动旋转并且所述线张力释放操作构件(12)由所述线张力调整凸轮部(3T)沿所述线张力释放方向(X5)运动以使所述针线张力调整机构(9)进入所述无效模式时,所述突出部(12b)在所述长形孔(11a)内沿所述长形孔(11a)运动,所述长形孔(11a)的所述自由空间(11x)防止所述线张力释放操作构件(12)的运动传递至所述杆(11)。
CN201110151175.9A 2010-05-28 2011-05-26 缝纫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609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22992 2010-05-28
JP2010122992A JP5574163B2 (ja) 2010-05-28 2010-05-28 ミシン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60967A CN102260967A (zh) 2011-11-30
CN102260967B true CN102260967B (zh) 2013-06-26

Family

ID=445613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51175.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60967B (zh) 2010-05-28 2011-05-26 缝纫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290168A1 (zh)
EP (1) EP2390396B1 (zh)
JP (1) JP5574163B2 (zh)
CN (1) CN10226096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157832A1 (en) * 2008-06-26 2009-12-30 Vsm Group Ab A mechanically operated presser foot lift arrangement and a sewing machine comprising the arrangement
JP2011172801A (ja) * 2010-02-25 2011-09-08 Brother Industries Ltd ミシン
JP5810606B2 (ja) * 2011-04-27 2015-11-11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ミシン刺繍押さえ及びミシン
JP2014161367A (ja) * 2013-02-21 2014-09-08 Aisin Seiki Co Ltd ミシンの上糸張力調整装置
JP6156683B2 (ja) 2013-02-25 2017-07-05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ミシン
US9631304B2 (en) 2013-03-15 2017-04-25 Singer Sourcing Limited Llc Variable timing system of a sewing machine and method for selectively adjusting a timing of such a system
JP3202819U (ja) * 2015-12-11 2016-02-25 蛇の目ミシン工業株式会社 ミシンの押さえ上げ装置
JP7137329B2 (ja) * 2018-03-20 2022-09-14 Juki株式会社 ミシン
CN109281073B (zh) * 2018-11-16 2020-08-21 杰克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缝纫机及其抬压脚装置
CN109778439A (zh) * 2019-01-29 2019-05-21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缝纫机压紧旋转机构的气缸杆与旋转轴连接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59202A (en) * 1971-10-21 1973-09-18 Blanc F Jean Self-centering foot for sewing machines
US4292907A (en) * 1979-06-28 1981-10-06 Usm Corporation Presser-foot apparatus
CH667296A5 (fr) * 1985-06-20 1988-09-30 Tokyo Juki Industrial Co Ltd Mecanisme de levage d'un pied-presseur d'une machine a coudre.
JPH0341659Y2 (zh) * 1986-07-03 1991-09-02
SE507831C2 (sv) * 1993-04-21 1998-07-20 Husqvarna Ab Anordning i en symaskin
JP3436388B2 (ja) * 1993-07-28 2003-08-1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糸調子開放機能付きミシン
JPH0857174A (ja) * 1994-08-19 1996-03-05 Brother Ind Ltd ミシンの布押え装置
JPH08332291A (ja) * 1995-06-07 1996-12-17 Singer Nikko Kk ミシンの押さえ装置
JP2001190878A (ja) 2000-01-14 2001-07-17 Juki Corp ミシンの布押え上げ装置
US6325007B1 (en) * 2000-07-17 2001-12-04 Bennie Farmer Thread guide attachment for sewing machines
JP2006141869A (ja) * 2004-11-24 2006-06-08 Brother Ind Ltd ミシン
JP4623423B2 (ja) 2005-03-24 2011-02-0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刺繍ミシンの刺繍押え
JP2007229273A (ja) * 2006-03-02 2007-09-13 Brother Ind Ltd ミシンの押え上げレバー及びミシン
JP4375467B2 (ja) * 2007-09-21 2009-12-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ミシンの中押え装置
JP2009112325A (ja) * 2007-11-01 2009-05-28 Brother Ind Ltd ミシンの押え装置及びミシン
WO2009157832A1 (en) * 2008-06-26 2009-12-30 Vsm Group Ab A mechanically operated presser foot lift arrangement and a sewing machine comprising the arrangeme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245110A (ja) 2011-12-08
US20110290168A1 (en) 2011-12-01
EP2390396B1 (en) 2012-06-20
EP2390396A1 (en) 2011-11-30
JP5574163B2 (ja) 2014-08-20
CN102260967A (zh) 2011-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60967B (zh) 缝纫机
CN103710905B (zh) 纽扣孔锁边缝纫机
US9797078B2 (en) Sewing machine
TWI454602B (zh) Sewing machine
US9297103B2 (en) Sewing machine presser attaching mechanism and sewing machine provided therewith
JP4769536B2 (ja) ボタン付けミシン
JP4022707B2 (ja) ミシンのルーパ引出し装置
US7568441B2 (en) Embroidery unit attachable to sewing machine bed
JP5059482B2 (ja) 玉縁縫いミシン
KR101414191B1 (ko) 자수기의 피자수물 클램핑 유닛 및 그 클램핑 유닛을 구비한 자수기
JP2002369988A (ja) 環縫いミシンの空環保持装置
JPS6142524Y2 (zh)
US8161897B2 (en) Knee lever for sewing machine
WO2006011413A1 (ja) ミシンベッド部に装着可能な刺繍装置
JP2013154062A (ja) ミシン
JP3178022B2 (ja) ミシン及び刺繍縫い用アタッチメント並びに刺繍縫い用アタッチメント付きミシン
JP3949507B2 (ja) 根巻きボタン付けミシンの被縫製物支持具
TWM250948U (en) Fabric guide device for a sewing machine
US20130247805A1 (en) Upper feed device and sewing machine
JP4634100B2 (ja) ボタン付けミシン
JP3316022B2 (ja) ミシン
JPS5849754Y2 (ja) サイクルミシンの被縫物保持装置
JP2587431Y2 (ja) ミシン用布押えアタッチメント
JPS6125145Y2 (zh)
JPS6321251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626

Termination date: 20200526